高中语文课文素材化用(共8篇)
1.高中语文课文素材化用 篇一
高中课文与作文素材
《烛之武退秦师》
1、烛之武,一位老人,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郑国,何故?没有超人的胆量,没有丰富的常识,没有非凡的口才,试问如何可以成功?(可用于“胆识”、“口才”、“说话艺术”、“综合素质”等话题)《勾践灭吴》
2、失败总是令人丧气的,有些人从此就一蹶不振。但是,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中,失败总是难免的,积极的办法,就是跌倒了再爬起来。春秋时的越王勾践,他的失败够惨了吧,他不是卧薪尝胆,十年积聚,一朝灭吴,报了家仇国恨吗?(可用于“失败”“坚持”“毅力”“坚韧”等话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3、有道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尤其是权贵者,往往听不到真正的声音,如果我们缺乏自知之明,沾沾自喜,就会以为自己真的“美于徐公”,那就危险了。(可用于“自知之明”“赞美与批评”等话题)
4、有的人,本来满有道理的,但是对方并不服气,结果闹僵了。究其原因,还有一个说话的艺术问题。齐王纵然再有修养,也好歹是个国君,面子大得很,邹忌要讽他纳谏,也要巧用比喻,结果皆大欢喜,齐王愉快纳谏,国家强大,“战胜于朝廷”。(可用于“说话艺术”等话题)《触龙说赵太后》
5、赵太后因不希望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换取齐国救兵,盛怒之下,发出谁再劝说,“老妇必唾其面”的恶毒说话。在这种情形之下,触龙依然敢于去劝说,而又居然劝说成功,何也?此无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心比心而已。这种说话的态度,说话的艺术,恰恰是我们经常欠缺的。(可用于“说话艺术”、“将心比心”、“亲情”等话题)《季氏将人伐颛臾》
6、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自己立场不稳,就会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坏人拖下水,当年孔子不是告诫过,季氏之忧,在萧墙之内吗?(可用于“反腐倡廉”、“自我约束”等话题)《寡人之于国也》
7、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两千年前,山林湖泊该是很多吧,孟子则已提出:“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已经意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可用于“环境与生存”等话题)《劝学》
8、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专一,这是常识,也是真理,我们有不少同学,能把荀子的《劝学》一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践中,却又忘记了这几条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做到“积土成山”吗?做到“锲而不舍”吗?做到“用心一也”吗?(可用于“学习”、“恒心”、“说与做”等话题)《过秦论》
9、秦可以灭六国,统一天下,却二世而亡。贾谊分析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秦的教训,似老生常谈,但对于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一样会遭到人民反对的。(可用于“反腐倡廉”“民心”等话题)《鸿门宴》
10、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善于应变,善于应对。忽然想起《鸿门宴》的场面:面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景,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善于应变,善于应对,结果使他逃过一劫;而项羽则是个自大而死板的人,结果是放虎归山,气得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用于“善于应变”、“适应环境”等话题)
《兰亭集序》
11、要学会寻找风景,欣赏风景,享受生活,赞美生活。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时,我们何不远足“崇山峻岭”,穿行“茂林修竹”,“一觞一咏”,“游目骋怀”?(可用于“风景”、“生活”、“善于发现”等话题)《归去来兮辞》
12、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亲情。不管你到了天涯海角,家都使你魂牵梦绕。当年,陶县令摆脱了官场的束缚,急急往家里奔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到了家中,他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可用于“家”、“亲情”等话题)《谏太宗十思疏》
13、和平时代,我们往往麻痹大意;一帆风顺时,我们很少想到困难之处。人生道路,又怎么会平坦笔直?魏征就告诫过唐大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可用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话题)《腾王阁序》
14、勇于并善于表现自己,是当代青年应该具备的一项素质。无必要的谦虚反而是虚伪和懦弱的行为。毛遂自荐,成就了人业;王勃路经腾王阁,毫不推辞,一挥而就,写下了四座惊叹的美文《腾王阁序》,“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些精彩的语句,使得他在文学史中占有光辉的一席。(可用于“表现自己”、“勇气”、“勇气与才气”等话题)《师说》
15、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当年就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使自己提高。(可用于“学习”“合作”“帮助”等话题)
16、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韩愈不是说过吗,“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可用于“自信自强”、“能力”等话题)
《阿房宫赋》
17、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财富,保护文物,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天,象项羽那样一把火将阿房宫烧掉的行为应该没有,但是,漠视、蚕食、占据、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则经常发生,这些现象,和项羽的所为其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可用于“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等话题)《六国论》
18、六个大国,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一历史事实,千百年来引起历史学家极大的兴趣,论述的文章很多,苏洵的《六国论》便是著名的一篇。其实,有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这就不是六比一的封垒,而是一比一,甚至零点几比一的对垒了。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我们平时不是也看得多吗?(可用于“团结合作”等话题)《游褒禅山记》
19、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绩,最好不流汗就能登上事业的顶峰,不少人还在做着这样的白日梦。宋代的王安石有句名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朋友,不要在平地观望了,到“险远”处去寻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吧。(可用于“努力”、“最好的风景”、“更上一层楼”等话题)
20、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为。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也有过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盲从,他曾与四位朋友去游褒禅山的一个山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本来渐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大家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令人后悔的事吗?(可用于“自信”、“盲从”等话题)
21、志、力、物三者,可以说是我们成功的三大要素。有远大的志向,还得有真才实学,最好还获得某些帮助,或者良好机遇。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就悟出了这个道理:“有志矣„„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朋友,你想想,自己主要缺了哪一样?(可用于“成功的要素”、“志、力、物”等话题)《伶官传序》
23、古之英雄豪杰,不少就载倒在太平享乐之中,如后唐庄宗、李自成、洪秀全等,欧阳修感叹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今天,不是也有不少功臣精英,同样载倒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中吗?(可用于“反腐倡廉”、“自律”等话题)《石钟山记》
2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不经调查即道听途说,或瞎指挥,肯定误事。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命名的来由,“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虽也未弄清真正的原因,但其精神行为就值得赞扬。(可用于“调查研究”、“科学态度”等话题)项脊轩志》
25、今夜,月亮很大,很美,我在院子中漫步,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一文中的句子:“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可用于描写秋天月夜之景色)《五人墓碑记》
26、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如果“五人”不是“激于义而死”,以他们“草民”“蚁民”之身,又怎会让张溥写出《五人墓碑记》而流传至今,让我们也记住他们的壮烈行为?(可用于“死”“价值”“正义”等话题)《病梅馆记》
27、推行素质教育,迫在眉睫。应试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许多只能是“高分低能儿”,是病态的苗子,如同龚自珍笔下的“病梅”,或“曲”,或“欹”,或“疏”,改革教育制度,推行素质教育,便是救治那些“病梅”的良方。(可用于“人才”、“素质教育”等话题)《陈情表》
28、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使对方信服。李密是前朝遗臣,拒任当朝的官,难免令皇帝猜疑,幸而他的一篇《陈情表》,写得入理入清,如“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皇帝也不得不赞叹他的孝心。(可用于“情与理”、“说话艺术”等话题)《赤壁赋》
29、人生在世,要学得豁达,要活得潇洒,个人恩怨,你把它看得很大,它会把你压跨,不如“笑傲江湖”,把目光放长远些。苏轼本在朝中做官,因政治**被贬至黄州挂个闲职,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尽情享受“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种乐观旷达的情怀,也可供我们借鉴。(可用于“乐观”“挫折”等话题)《失街亭》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诸葛一生唯谨慎,但也有街亭之失,祸及全局。诸葛亮尚且如此,我们“凡人”偶有错误,不足为怪。问题是,有错要懂得补救,还是要提到诸葛亮,他运用“空城计”等,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可用于“过失”、“人非圣贤”等话题)
31、情与法,有时会困扰和为难着人们,不知如何处置。翻翻历史书,当年的孔明也遇到这种难 3 堪的事。街亭失守,“孔明挥泪斩马谡”,精彩感人都在“挥泪”二字,“斩”体现法纪;“挥泪”体现人情,不管人情如何深厚,最终还是“斩”。从一千多年前的这个历史故事,我们不是可以悟到一点什么吗?(可用于“法律”、“情与法”等话题)《报任安书》
32、人生一世,不可能风平浪静,不可能一帆风顺,问题是如何看待逆境,如何度过逆境。司马迁本来好端端的当他的太史令,谁知一语不慎,得罪汉武,被处宫刑,他心中的悲愤,在《报任安书》中可充分体现。如果司马迁屈服于命运,则世无《史记》,他亦不会流芳史册。(可用于“逆境”、“忍辱”等话题)《廉颇蔺相如列传》
33、尽管后世对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各种议论,但不可否认,蔺相如只身入强秦,完成了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没有过人的胆识,怎可成功?(可用于“胆识”等话题)
34、忍让并非懦弱,并非无能,而恰恰是自信、坚强和识大体的表现。以蔺相如后来“位在廉颇之右”的官职,不一定斗不过廉颇,但是,他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于已于国都不利,因而处处忍让,最后得到“将相和”的可喜结局。这故事,实在很值得一再提到的。(可用于“团结合作”、“忍让”等话题)《屈原列传》
35、屈原以“自投汨罗以死”反抗黑暗的势力,当然,这种方式不可取;但是,他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不与浊世同流合污,这又是很值得赞美的。我们有些人,正是以“潮流如此”来作借口,放纵自己,结果身败名裂。(可用于“骨气”、“品格”等话题)
(二)诗歌
《短歌行》
1、原以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为只是一介武夫,读了他的《短歌行》等诗篇,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否也印证了一条真理: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可用于“事物的复杂性”、“多角度看问题”等话题)《断章》
2、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其实是彼此关联的。诗人卞之琳有一首题为《断章》的诗就很富有哲理性:“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不要以为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对于某些人来说,你是他们的风景,甚至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想一想,他们是谁?(可用于“联系”、“亲情”等话题)《再别康桥》
3、“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人生一世,舍,要“舍”得干净、洒脱,决不拖泥带水。(可灵活运用于“取舍”、“奋斗”(“不带走”,却应该在天地间留下自己的足迹――功业)甚至“社会公德”(公共场所,不乱丢乱拿)等)《邶风·静女》
4、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爱情,也是人们正常的精神生活。远在《诗经》的年代,已有许多恋爱场面的描写,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多么生动,多么真挚,多么感人!(可用于“美”、“爱”、“追求”、“人性”等话题)《孔雀东南飞》
5、今天已经二十一世纪了,封建家长式的统治可能极少,但是,越俎代疱,干涉溺爱,使得子女变成了父母操纵的机器,同样会阻碍他们健康成长,同样会出现焦仲卿、刘兰芝“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的悲剧。为人父母者,警惕啊!(可用于“子女教育”、“溺爱”等话题)
《琵琶行》
6、“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说有声响,反而更显得寂静;同样道理,白居易也写有“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句。本来大声疾呼,或如泣如诉,更能表达心中的情感吧,但有时无声的抗议,或无言的饮泣,则更具震撼。这,就是事物的辩证法吧。(可用于“事物的复杂性”、“多角度看问题”等话题)《蜀相》
7、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人,总会受到后世景仰的。就如诸葛亮,杜甫感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赞美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们今天的英雄烈士,同样会流芳百世的。(可用于“爱国”、“正直”、“品格”等话题)《鹊桥仙》
8、生活要讲究数量,更要讲究质量,就如感情吧,恋人或夫妇天天厮守在一起,未必就感情深厚。宋人秦少游已有此真知灼见,他说“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所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苏东坡也说得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看来,双方感情深厚与否,不在于距离远近,时间多少,关键是看有没有心思,有没有责任感吧。(可用于“质量”、“感情”、“友谊”、“责任感”等话题)
(三)现代文
《拿来主义》
1、半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教导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我们要大胆吸收中外有用的文化科技遗产,大胆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可用于“创新”“与世界接轨”等话题)
2、时至今日,有些人看到“鸦片”,看到“烟灯和烟枪”,看到“姨太太”,还以为是精华,爱之心切,社会上那些腐败现象,不就是因为不辨美丑而形成的吗?(可用于“选择”“美与丑”等话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马克思,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他不仅仅掌握革命理论,还在文学、科学各个领域中有很深入的研究和成就。真正的人才,是综合素质都优良的人,我们从马克思的身上,不是也可以得到某些启示吗?(可用于“人才”、“素质”等话题)
4、恩格斯曾赞扬马克思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的确,襟怀坦荡、具有崇高理想的人,都不会过多计较个人的恩恩怨怨的。(可用于“气量”“待人接物”等话题)《纪念刘和珍君》
5、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我们就产生了刘和珍等勇于反抗恶势力的女中豪杰,时至今日,面对那些丑恶现象,我们反而甘当“沉默的羔羊”吗?(可用于“正直”“抗争”等话题)《内蒙访古》
8、战国时的赵武灵王如果不是抛弃那宽大的衣衫,笨重的战车,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小小的赵国如何能在诸雄包围之中屹立上百年?(可用于“改革”、“创新”、“吸取”等话题)
9、汉代宫女王嫱,面临着或老死宫中或出塞和亲的抉择,她选择了后者,为汉蒙的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最终名垂青史。(可用于“抉择”、“团结”等话题)《物种起源》导言
13、任何科学的发现或成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其中浸透着科学家们无数的心血和汗水。达尔文为了写《物种起源》书,跟随着贝格尔号巡洋舰作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可用于“勤奋”、“科学态度”、“成功的秘决”等话题)《米洛斯的维纳斯》
15、残缺也有美,残缺也是美,维纳斯正是缺少了双臂,才显得如此秀丽迷人。不要为自己的某 5 些缺陷难过,也许你的缺陷,会促使你奋进,促使你成功。(可用于“缺陷”、“身残志坚”等话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6、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倒霉的人,不幸的人,可怜的人,但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幸福之中。对比起海伦·岂勒,你有何感想?她希望得到三天的光明,她要充分利用那三天的光明,但是,想想,我们有多少个“三天”是在磕睡之中,是在冥想之中,是在闲聊之中,是在胡混之中度过的?(可用于“时光”、“生命”、“幸福”、“价值”等话题)《祝福》
18、反对封建,提倡民主;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了,然而,在今天,受迫害的“祥林嫂”时有所闻,满脑子牛鬼蛇神轮回报应的“柳妈”更随处可见,而且,“柳妈”更是年轻化、低龄化,这难道不应引我们高度的重视吗?(可用于“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等话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
19、墨守成规,不敢改革,不敢创新,这种人恐怕有两类,一类是“别理科夫”,惟恐一改乱了现在的局面,令自己无所适从;另一类是既得利益者,怕一改则失去自己已经得到的利益。无论是哪一类人,都是改革的绊脚石。(可用于“改革”、“创新”等话题)《药》
20、一个国家,经济文化落后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愚昧麻木;当年,鲁迅痛惜买人血馒头治病的“华老栓”以及指责夏瑜“疯了”的茶客们,今天,我们也愤慨那些见死不救、袖手旁观、落井下石、推波助澜的人们。(可用于“社会风气”“国民素质”话题)《项链》
21、我们常常嘲笑和指责路瓦栽夫人贪慕虚荣,为了一夜风光而吃了十年的苦,但是,路瓦栽夫人有的优点我们不一定具备,你看,她知道事情不可能挽回时,毅然勇敢面对困难,辛苦十年还清债务,我们中的一些人,还不一定做得到呢,这难道不值得肯定和赞扬吗?(可用于“失败”、“挫折”、“勇气”等话题)《守财奴》
22、社会在进步,观念要更新,勤俭节约固然是美德,但不懂消费不识享受,象葛朗台那样的“守财”,其实是浪费,于己于人于国都是不利的。(可用于“观念”“合理消费”话题)《林黛玉进贾府》
23、在提倡民主自由的今天,还要不要讲究“等级”,还要不要“论资排辈”?我们说,在社会经济还不是高度发达的今天,不可能没有“等级”,不可能放弃“论资排辈”,并不象贾府中那么森严,将人们分成太君、老爷、夫人、少爷、小姐、管家以及几等奴才。(可用于“等级”、“秩序”等话题)《智取生辰纲》
24、现在,街头的骗局不少,有些是经过骗子精心策划的,如同《水浒》中吴用等智取生辰纲;但是,更多的骗局是十分拙劣的,居然也能频频得手,此无他,上当受骗者皆因一个“贪”字所害!(可用于“骗”、“贪”等话题)
●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因不与贵族合作死于屠刀之下,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天动地的绝响。(《暗夜的绝响》)
●在长江的上游,有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眼泪,也有李白扬帆荡桨的身影。或许,刘备与李白完全是两类人,一位是争逐天下的君王,一位则是周游天下的诗人。帝王将相自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诗人自成其千古文章,然而,长江以它的广博容纳了这一切。在清晨迎接李白嘹亮的吟唱,6 在傍晚又迎接刘备疲惫的马蹄。(《山水文人看华夏》)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开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在人生路上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轻松起跑》)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到浑浊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乎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不愿做供奉于高高庙堂之上的乌龟;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孤独地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
●越王勾践承受了亡国之痛,扛住了数十载非人的屈辱。他坚守复国信念,是因为他在圈外遥望到了生命之光,他看到了胜利复仇的希望,最终他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历史奇迹。(《近观与遥望》)
●大艺术家罗丹在工作时差点把他的客人茨威格锁在工作室里。正是这种“入”,才有了王羲之写完的18缸墨水;正是这种“入”,才有玄奘取经跋涉几万里的路程;正是这种“入”,才有陈景润演算的几十麻袋的稿纸。(《人生的“出”与“入”》)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是太“入”了,忧国忧民、感时伤世,少陵的叹息绵长悠邈、一刻不散。“花近高楼”,他的心悲伤了;登高远望,他的忧思又在心头回旋。(《钓罢归来不系船》)
●霍金能够创造出令人炫目的成就,那是他夜以继日研究的结晶;牛顿能够发现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那是对他苦思冥想、呕心沥血的回报;马克思能够发现剩余价值规律,那是与他废寝忘食、勤勤恳恳的研究分不开的。(《小议“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他带着天朝上谕,所到之处,送陶瓷,送丝绸,送茶叶。他送去的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的文化,同时也收获了异域文化,更有礼赞和膜拜。(《双赢,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
●西汉前朝帝王休养生息,以安其民,成就“文景之治”;唐太宗体恤民情,轻徭薄赋,使社会安定,成就“贞观之治”;唐玄宗初年继往开来,安置百姓,重用贤臣,安稳统治天下,成就“开元盛世”;康乾励精图治,平定叛乱,维护统一,社会安定和谐而成就“康乾胜景”。(北京考生《说“安”》)
●成吉思汗,那个弯弓射雕的猛士,那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在他身后,有多少无辜的灵魂。希特勒,历史上最厉害的演说家,几小时把整个欧洲吹嘘得沸腾起来。弹指一挥,血肉横飞。身后,是数万人堆起的尸骨;脚下,流淌着殷红的血流;身前,是继续行走的大军。(陕西考生《铭记血腥中的古训:和平》)
●到底什么是人的魂?说白了,就是人的某种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老夫子的魂;“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岳元帅的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的魂;“我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杜甫的魂。(四川考生《问灵魂》)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 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湖南考生《谈意气》)
★现实人物类★★
●普通教师殷雪梅在一辆疯狂驶来的汽车冲向自己学生的时候,挺身而出,张开双臂用躯体护卫学生。这一英雄壮举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辉煌灿烂的人生、什么叫做响亮有力的“结 7 尾”。(《人生三部曲》)
●公安战线的楷模任长霞,一生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出乎其外”,她公正廉明,扶困济贫,顾及人民大众利益;“入乎其内”,她除恶扫黑,铁面无私,用一腔热血保一方的安宁。“入乎”他人,全心呵护有难的人,让奉献之花开在每一个人的心坎上;“出乎”自己,时时以共产党人的标准严以律己,从不给家人谋半点私利。(《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21岁的刘翔在奥运会110米跨栏中创造了“亚洲飞人”的奇迹。这奇迹的背后,有刘翔的定位准确、敢于拼搏,也有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花在刘翔身上的训练费用就达300多万元。(河北考生《“亚洲飞人”的奇迹》)
●徐本禹,一个出身贫寒、品学兼优的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的大学生,刚刚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研究生,却选择到贵州一个偏僻荒远的山区去支教两年。(安徽考生《什么?——是该这样!》)
●在史铁生的旧居,有一棵合欢树。这棵树载满了史铁生对他的母亲的纪念。是母亲的身影给了他力量,让他在书页上站立起来,成为疾步如飞的正常人,成为生活的强者。(广东考生《一棵树的纪念》)
●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爱迪生品读那一千多次失败,最终成功地发明电灯;越王勾践品读丧国的失败与苦涩,卧薪尝胆,一举灭吴,一雪前辱;兰斯•阿姆斯特朗品读癌症的痛苦,却变得更加坚强,不仅战胜了病魔更回到了深爱的自行车赛场。(安徽考生《品读人生》)
●我问那个在绿菌场上所向无敌,将自己的一生都献于足球的球王,他用他粗糙有力的大黑手拍拍我瘦小的肩膀,自信地告诉我,“只要你真心付出,上帝不会亏待你”。我问那腰缠万贯,稳世界首富这把宝座的商人。他笑了笑,用手指着前方的一座山说,“翻过去,你就能看见灿烂的阳光。”我问那虽长相身材都不能令人满意却用气势磅礴的歌声征服了世界的大学音乐教授。他摇了摇他短粗的脖子,写下“勇于拼搏”四个字。(四川考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如果你曾读过鲁迅,读过他是怎样在黑暗中确定自己独特的坐标;如果你曾读过张爱玲,读她是怎样用自己诡谲的笔调为人指点一段迷津;如果你曾读过陈小邛,读过她是怎样在蚂蟥遍身的丛林中寻找门巴人;如果你曾读过青藏线上修筑铁路的汉子们,那么你可能会幡然醒悟:自己的天地最美,执著的追求最美,自己的金秋最美!(福建考生《在自己的天地里收获秋天》)
2.高中语文课文素材化用 篇二
爱情题材内容的分布情况列表如下:
从篇目的数量上来讲, 教材共119篇课文, 其中有13篇是爱情题材的, 占10.9%;从册数上来讲, 总共五册只有必修三没有涉及到爱情题材;从专题上来讲, 20个专题一共有5个专题涉及到了爱情题材。应该说, 整套教科书对专题覆盖的广度来讲是不错的。
但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深感教材选编上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与学生对爱情的直观接触之间存在差距。
比如, 必修一“向青春举杯”专题中的《十八岁和其他》。文章写于1966年3月12日, 作者杨子是为了贺长子东东生日, 用自己深切而具体的人生感受, 诉说了对长子东东的理解、期望和深爱。从朋友般的倾心话语中, 我们感受到了别具风味的父子情长。该作品共有“十八岁”、“两代人的矛盾”、“读书的苦乐”、“恋爱”、“青春”五个部分。全文涉及的都是青春时期的人生题材。第四部分说“恋爱”, 作者从自己18岁时的初恋下笔, 然而, 又把具体情景潜藏在文字下面, 挑明的仅是概念性的“歉疚”、“忏悔”、“创伤”之说。不过, 作者仍在这样的背景下, 表明他的初恋感受:“不要把感情上的冲动和爱情附会在一起;不要让这样的冲动, 成了爱情的负债。”这段文字非同一般, 应该说是点睛之笔。它是作者对自己初恋过失原因的暗示, 甚至是一种无法掩饰的表白;而同时透露出作者升华感受的方式方法——从负面着眼思考感情生活的教训。于是, 一连串饱含人生爱情哲理性的话语奔涌而至。例如:“真正令人心灵颤动的爱, 不能求之于泛滥的感情中。”“假如你不幸在爱情的天地里折了翅膀, 不妨哭, 但不要庸俗!”这些“不能”、“不幸”、“不妨”、“不要”所凝结的情感和理念, 是在对失败、过失的具体感受中升华出来的, 从负面引发的警世意义, 正表现在这些“不”字当中。杨子面前的东东, 完全可以从哲理的话语里, 触摸到父亲年轻时的生命脉搏, 品味出父亲的苦心和深爱。可惜如此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鲜活而恰切的教学材料就如此被活生生地删掉, 然后另起被放进《教学参考书》的“相关资料”里。
此外, 教材中出现了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多种样式的爱情教育题材的文章, 但能够在练习和导读部分直接把问题指向爱情教育的却几乎没有多少。必修二有一个活动体验, 要求学生速读《边城 (节选) 》, 结合文中插图简述翠翠和傩送初次相见的故事情节。即便是这个练习, 也没有直接指向我们爱情教育的范畴, 最多也只是打了个擦边球而已。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解读爱情题材的作品, 在具体教学中, 我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本着“课堂渗透为主, 课外结合为辅”的原则, 使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 能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用富有感染力的画面与音乐去营造爱的氛围, 导入时, 用一幅幅“至爱永恒”的画面冲击学生的视觉, 当一曲回肠荡气的爱的乐曲响起在耳边, 学生自然就想到“爱情”两字, 想到熟悉的爱情故事, 爱情的面纱就这样悄然揭开了。在听读时又配以音、画课件, 让学生沉浸在美的意境中, 去感受诗人的情怀。在拓展思维时, 以MTV展现歌词及意境, 再次让学生形象地去感知爱。这样为感情作铺垫, 为爱营造氛围, 消除了学生面对爱情话题时潜意识中的焦虑与负罪感, 使大方谈爱成为可能。课外利用教育部推荐的一些读物, 和学生们一起领悟爱情的精髓, 认识爱情的真谛, 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古今中外, 人类几千年来的爱情故事, 都被浓缩在文学作品里了, 它们有诗经《关雎》“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的千古绝唱, 李清照《声声慢》的“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的缠绵悱恻, 《简·爱》中女主人公对罗切斯特执著热烈的爱情, 《傲慢与偏见》的纷扰复杂情愫绵绵的情感……
其次, 教师成为情感调控的主导者。许多成功的教育工作者无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情感调控的主导作用。在爱情这一话题上, 长久的避讳虽不致让教师对它产生抵触之感, 但羞涩之情却是在所难免的。要改变这一切, 首先就得从教师自我做起。正如此, 我在朗诵《致橡树》时非常坦然, 学生也由我的这种心理暗示逐渐平静下来, 与我一起走进了读本。无疑, “爱情”是新鲜的, 但切不可因为主题的新鲜而忘记了语文课的特性——通过对语言的触摸、品读, 感悟文章的意趣, 最终达到审美的境地。为此, 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方式:在不同形式的品读中, 在自读小组的讨论中, 在全班交流的整合中, 对诗歌的语言进行了赏析, 对表现形式进行提炼, 从而使其主题显现无遗——那要以独立姿态站立在橡树身旁的木棉, 完美体现了一种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情爱观: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尤其当这一份追求来自于一位女性时就更显得弥足珍贵。诗中这对比肩而立的爱人, 是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形象。有了这样的基础, 对《边城》的学习, 就有了更加显著的效果。从这些作品中, 学生完全可以感受到人类最为圣洁的爱情之美, 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价值观。拥有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会有利于中学生处理诸如早恋问题和家庭问题。
再次, 让学生成为情感教育活动的主体, 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 灵活施教。在学习这类文章时, 笔者发现, 学生一触及“爱情”, 就会不安、窘迫、害羞, 或是表面装出一副漠不关心之态, 更有甚者, 在课堂上起哄、怪笑。在日常的生活中, 大多数的家长和教师对“爱情”话题讳莫如深, 使学生成为纯洁无瑕的“感情圣人”, 羞于大声说爱, 在“爱情”这个美好的字眼面前抬不起头。这种人为制造爱情禁区的教育没有将正常正当的情绪传达给学生。善意的围追堵截违背了青少年心态和情感发展规律, 也给我们语文教学带来更大的挑战。我们要一方面结合课文, 讲清爱情只不过是人类众多情感中的一种, 是一种神圣而美丽的情感, 我们应该像对待亲情、友情等情感一样去正视它。另一方面应举办关于早恋的讨论会, 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要求有定论, 但教师要归纳总结, 谈清自己的看法, 晓之以理, 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爱情, 从道德上认识爱情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样, 学生消除了神秘感, 也从老师那里得到了真正想得到的“金玉良言”, 其效果是很明显的。
3.浅谈高中语文课文的教学处理艺术 篇三
一、具体与抽象
具体的课文教得抽象些,抽象的课文教得具体些 课文有具体与抽象之分,文学类的作品一般来说是属于具体类的,学生容易读懂;政论类和说明类的文章大多是属于抽象类的 ,学生容易遇到阅读上的障碍。因此,教师在课文的处理上就要注意到从实际出发艺术地处理:具体的课文教得抽象些,抽象的课文教得具体些。
鲁迅的《祝福》是一篇情节很具体的小说。作为高中学生,阅读这篇小说,理解它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就没有必要教得很具体,也就是说在教学设计上不能把问题设计得过小、过于具体。如“对祥林嫂眼睛的四次描写有什么作用”或“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有几次,作者为什么要反复描写祥林嫂的肖像”等问题就设计得太细,太具体,它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也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一篇课文的教学需要有一个能带动整篇课文教学的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得太小、太具体不能带动整篇课文的教学,相反,会把一篇课文肢解开来,造成阅读认识上的多枝节与多视点。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祝福》表现的主题是悲剧性的,那么,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教学这篇小说时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说是读懂了这篇小说。因此我们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不妨教得抽象一些,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深层问题。
二、长与短:长课文要短教,短课文要紧拉慢唱
长与短的问题是一个教学节奏的问题。现行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章篇幅有长有短,长文如何教?短文又如何教?这就涉及到一个教学节奏的问题。现在,我们普遍提倡教学的大容量快节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这样。 目前的课堂教学不是快节奏,而是慢节奏,一般课文要上三个教时,长一点的要上四个教时,甚至更多。我以为,问题存在的原因是缺乏对课文的艺术处理。教学的实际应该是该快就快,该慢就慢,教学的真正艺术是能做到长文短教,短文紧拉慢唱。
长文短教,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要重视学生的活动,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要通过各种语文学习活动把学生带入自主学习的情境中去,如创设课外语文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课外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学习上的问题,重视课内教学讨论活动的组織等。长文短教,还要教师解放思想,要少讲精讲。这两点是保证长文短教得到落实的基础。
长文要短教,那么短文呢?我认为,短文则要紧拉慢唱。紧拉慢唱不同于长教、多教。教学中的紧拉慢唱是一种艺术,这中间包含着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的调控。现行的语文教材精选了许多名家的短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内涵深邃,思想高远,艺术精湛,很值得品悟。对这些课文只有细细地品,才能品味出其精义,领悟出其思想内涵。若匆匆结束,那么就不能品出课文的汁味来,就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因此,短文的教学要紧拉慢唱。
当然,我说长课文要短教,短课文要紧拉慢唱并不是绝对的。教学设计应视实际而定,具体的情况应具体处理,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该长则长,该短则短,长和短的教学时间是相对而言的。 只是想说,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尽可能地将课文上得实在一点,尽可能地避免课堂教学中的多余水分,这是语文教学创新求真、低耗高效的重要保证。
三、深与浅:深的文章要教得浅一点,浅的文章要教得深一点 深和浅是相对而言的。所谓深是指那些作品主题隐晦含蓄,表现手法特殊,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难度的文章。所谓浅是指那些明白如话的文章。教学中常常是:深的文章 ,教师惟恐学生弄不清,问题一个又一个,分析时面面俱到,结果是越讲越难,越讲越糊涂;而对于那些浅文章则由于浅,便没有好好地挖掘,只是随便一上,结果对文章中内蕴的深层的东西没有把握。这样的教学,实际上是教学的浪费。我以为,科学的做法应该是:深的文章要教得浅一点,浅的文章要教得深一点。
《拿来主义》一文语言犀利、幽默、深邃,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语言运用、表现手法来看,都可以算是一篇有深度的文章,但由于写作年代较早,今天的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是有一定难度的。对此类文章的教学,教师要化深为浅,从一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去领会文章所表现的思想内涵。 在教学设计上选择了“精读”,从精读入手揣摩语言,把握主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从领会文章的关键同语、关键句子的内涵和表达作用着手,联系上下文,对语言的深层涵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进而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
浅文章可以教得深一点。如何教得深些? 需要在挖掘上下工夫。一篇优秀的文章,它的优秀并不仅仅表现在某一个方面,它往往是体现在多方面的,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地去挖掘,如在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思维训练、审美训练等方面都可以进行挖掘。浅文章的教学不仅要见到树木,还要看见森林。
4.高中语文课文《信条》教案 篇四
1.知识与目标:把握文章主旨,分析文章阐述的哲理。
2.过程与方法:摘抄、品味文章朴实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文章丰富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对生命和生活进行深度的思考。
难点:品味简单的语句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方法
圈点勾画批注、配图赏析、文本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
微课一:《热爱生命》
一、导入: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博士介绍: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在中国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这说明现代的人越来越脆弱,对生命轻视。那我们如何对待生命呢?又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呢?那就让我们从《热爱生命》中寻找答案。
二、阅读课文,阅读的同时勾画出自己比较喜欢且认为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学生划句子、说感悟,老师点评)
古今中外的智者贤人都告诫我们对待生命要热爱,对待死亡要坦然镇定,请问:下面这些行为是热爱生命的表现吗?
司马迁隐忍苟活,完成了史家之绝唱
汶川地震中成名的“范跑跑”
杭州最美司机吴斌被突降铁块击中忍痛救下全车乘客后离世。
英国渣打银行在对员工的培训中有关应对抢劫的理论是“贪生怕死”。
国家新颁布了中小学生见义勇为要变为善为、巧为、慎重的规定。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微课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导入:柏拉图曾给人下了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两脚直立的动物”,有人找来一只拔了毛的鸡,令人啼笑皆非。我国思想家荀况说“人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笛卡尔也说“我思故我在”。由此可以看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今天我们学习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5.苏教版高中语文要求背诵课文 篇五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劝学(节选)》(荀子)
3、《师说》(韩愈)
4、《赤壁赋》(苏轼)
5、《阿房宫赋》(杜牧)
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8、《荷塘月色》(朱自清)第四、五、六段。
9、从《发现》(闻一多)、《北方》(艾青)、《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祖国土》(阿赫马托娃)选择其中两首背诵。
10、背诵《五人墓碑记》(张溥)
五、六段。
11、背诵《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中的名句。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背诵《谏太宗十思书》(魏徵)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13、背诵《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最后一段。
14、《季氏将伐颛臾》
15、《寡人之于国也》
16、从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李商隐的《锦瑟》、李煜的《虞美人》、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选四首背诵。
17、从王勃的《滕王阁序》、欧阳修的《秋声赋》中选择精彩段落和名句背诵。
18、《陈情表》(李密)
19、背诵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端正好”、“滚锈球”“一煞”“收尾”四支曲子。20、背诵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屈原的《渔父》中你喜欢的句子。
21、背诵《纪念刘和珍君》的第二部分第一段、第四部分第五段。
22、背诵《逍遥游(节选)》(庄子)前三段。
23、《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4、《山居秋暝》(王维)
25、《燕歌行》(高适)
26、从《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将进酒》(李白)选择其中一首背诵。
27、《旅夜书怀》(杜甫)
28、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左迁至蓝关虱侄孙湘》(韩愈)、《西塞山怀古》(刘禹锡)选其中两首诗背诵。
29、从李商隐的《无题》(相间时难别亦难)、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温庭筠《商州早行》中选择两首背诵。30、背诵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背诵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九)
背诵《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背诵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31、晏殊《破阵子·春景》(燕子来时新社)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32、苏轼《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3、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贺铸《横塘路》(凌凌不过横塘路)
34、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岳飞《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35、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
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背景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理论成果的总称,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理论创新的要求。第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提供了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第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提供了理论成果真理性的有力证明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意义?1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3为我们不断提升党的执政理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
4、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答: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也是为将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创造物质条件的需要。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而且要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观点。革命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马克思和列宁的基本观点,毛泽东也说过,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党的十八大把“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
5、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地位?答:党的十八大认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个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对于今后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具有指导意义,它将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适用于工作的各个方面。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10、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11、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3、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4、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5、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6、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7、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
1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四个必须更加自觉是什么?
1、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2、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3、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14、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15、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五个加快是什么?
1、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3、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4、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
5、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具体要求有哪此?(1)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2)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4)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5)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6)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7)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8)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16、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好哪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7、十八大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要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1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3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4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8、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四项基本要求: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民主集中制。
十八届三中全面深化改革的6个“紧紧围绕”
1、紧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4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5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6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24、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2、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3、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4、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5、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重要经验:1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3、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十八三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内容1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3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4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26、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习近平强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
2、习近平强调,解决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常抓不懈。
3、习近平强调,要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完善反腐败体制机制,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
4、习近平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加强组织纪律性必须增强党性。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
5、习近平强调,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要贯彻落实,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党组织要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的党组织也要贯彻落实,党组织要发挥作用。
27、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
(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
(四)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
(五)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
(六)民主集中制原则;
(七)依法办事原则。
★
3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们采取一系列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举措,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稳中有进,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是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二是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三是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四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五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32、李克强政府报告,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把握好原则和政策取向。1向深化改革要动力2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3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
33、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4年重点工作包括哪些方面?
(一)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二)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
(三)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
(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
(五)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六)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七)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
(八)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九)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
李克强重要领域改革新突破,包括1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2加强事中事后监管3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4深化金融体制改革5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
42、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有哪些? 1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2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3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4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5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44、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1、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2、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3、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成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4、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5、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
46、行政许可听证应遵循的程序是什么?
1、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2、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3、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4、举行听证时,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申请人可以提出证据,并进行申辩和质证:
5、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盖章,行政机关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47、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情形?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2、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3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4、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5、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6、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与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行政许可证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行政许可的2超越行政许可范围进行活动的3向负责监督检查的行政机关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53、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1、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2、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3、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4、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71、行政诉讼法中说的证据有哪几种: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的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72、提起诉讼应当符合的条件是哪些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73、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1、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2、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的;
3、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74、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有义务协助执行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无故推拖、拒绝或者妨碍执行的;
2、伪造、隐藏、毁灭证据的;
3、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威胁阻止证人作证的;
4、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
5、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者扰乱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
6、对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协助执行人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75、行政诉讼中,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1主要证据不足的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职权的:5滥用职权的。
76、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1、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是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
3、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也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
公务员条件 1具有国籍:2年满十八周岁;3拥护宪法;4具有良好的品行;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7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79、公务员应当履行义务
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6.高中语文课文素材化用 篇六
2、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故都秋景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推敲文中悲凉、伤感的由来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年四季,各有特色,然而秋天,却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在他们的笔下,秋天不仅有色:霜叶黄花,秋草碧水, 而且有声:秋风萧瑟,残荷听雨;不仅有形:天高云淡,北雁南飞,而且有情:哀怨悲喜,委婉含蓄。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进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一起去感受、看看郁达夫笔下的秋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色、怎样的声、怎样的形、怎样的情。
解题
“故都”二字表明描写的地点,作者用“故都”而不用北平或北京,更带有一种历史沧桑感和文化底蕴,也包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
整体感知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解决几个问题:
1、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全班回答】(清、静、悲凉)
一开篇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北国的秋的独特感悟,这就是我们说的开篇点题,统领下文。本段就是课文的中心段。,这句就是“文眼”。
2、文中是通过哪些具体景物来写这秋味的呢?(请学生找)
明确:牵牛花、槐蕊、秋蝉、秋雨、秋枣(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用屏幕显示)
四、领略意境,探究学习
1、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一幅小院秋景图,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这幅图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
明确:听得到飞声——境的宁静
7.高中语文课文素材化用 篇七
文化素材,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积累的文化、文学、文段等内容,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材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教材选编了一些经典、耐读的文章,这些文章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极大的丰富了高中语文内涵,也为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下面就如何利用高中语文素材中的文化素材进行深入分析。
二、高中语文教材中文化素材的分析
1. 显性文化素材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明显的汉语言文化内容,例如在 《滕王阁序》中,文章内容结构之美、语言组合之美,都将汉语言文化展现出来,而这些内容也正是高中语文课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还含有很多民俗文化,如各种民间故事、 民间神话、民间歌谣等,鸿门宴、窦娥冤、孔雀东南飞、等民俗文化素材运用于高中语文教材中,极大的丰富了高中语文教材,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以 《荆轲刺秦王》为例,这个故事可以说是广为流传,学生对这个故事十分熟悉,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需要对故事进行详细讲述,而是开展不同形式的讨论,引导学生对更深层次的文化进行探析,要引导学生思考 “荆轲为什么对燕太子忠心耿耿”,进而引出中国文化中的 “士为知己者死”的文化。
2. 隐性文化素材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除了一些显性文化素材外,还蕴含着很多隐形文化素材,也就是那些不被察觉,却会对文化内容造成影响的素材。高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全面培养人的课程,教材内容中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核心的精神实质和道德认同感,在高中语文教材中, 始终包含着 《孟子》、《论语》等为代表的传统儒家文化思想,从孔孟的言论中,可以看出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底蕴。
三、高中语文教材中文化素材有效运用策略
1. 认知显性文化素材
显性文化素材,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容易被感官上认知的东西,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很多感性的文化素材,这些素材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例如在 《成语: 中国文化的微缩景观》中,详细的介绍了成语的来源,在中国汉语成语中,古代经典作品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来源,而越是突出的作品,其成语也就越多,比如 《荆轲刺秦王》一课就出现了: 图穷匕见、悲歌击筑、切齿拊心、发上指冠、 无可奈何、变徵之声等几个成语。成语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体现,也是提高个体修养的重要素材,通过成语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全面促进个体的发展。
2. 认知隐性文化素材
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让学生学习语文课程内容,更是要在感性素材的基础上,开展理性加工,要让学生将感性的知识转变成自我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而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素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隐形文化素材。例如在 《说 “木叶”》中,这类文章在高中语文素材中是比较少见的,这是一篇文艺随笔,文章通过美学触觉,对 “木叶”意象进行了深入的展述,并细微的辨析了木叶与落叶、树叶的文学意象差别,从而指出 “木”的两面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出木叶的相关古诗词材料,并让学生在感性材料基础上,深入分析诗歌意象,从而理解诗歌情感,懂得古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真正让学生学会通过感性认知来重组自身的学习方法。
3. 有机整合文化素材
各类文化素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语文作为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方向,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体系,如民俗文化体系、社会历史文化体系、语言文化体系等,可以说汉语言的发展本身就是语言文化的一个发展历史,字形字音的改变、词语的更迭、成语的形成、修辞的发展等,这些内容使得高中语文素材更加丰富多样。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文化素材的整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语文教材中的文化素材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才真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才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4. 融合生活素材和教学
常言道: 文学就是人学,生活就是教育,在语文教材中应用文化素材时,不仅要对文化素材进行有效的整合,还要将文化素材和生活素材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学习 《赤壁赋》,就应让学生能体会到苏轼那种面对逆境那种忘怀得失,胸襟坦荡,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就是生活,生活也是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体悟文化,这样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
四、总结
在高中教学中,注重文化素材的应用,不仅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语文教材中的显性文化素材的运用,也要注意隐性文化素材的挖掘,将其合理的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摘要:语文教材,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特别是高中语文教材,通过对文化素材的利用能极大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能有效地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新环境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语文教材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就需要充分挖掘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化素材。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文化素材,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国华.高中语文教材中文化素材有效运用的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3(24):118-119.
[2]潘瑾.高中语文教材中文化素材的运用[J].中学语文旬刊,2014(1):13-14.
8.高中语文课文素材化用 篇八
关键词:高中语文 单篇课文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点是由阅读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众所周知,阅读既是对文字信息进行感知和理解的复杂的认知过程,又是对文字信息进行情感体验并产生共鸣的复杂的情感活动,同时,阅读还是对文字信息内化吸收并将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转化为思维工具和表达工具、形成语言能力的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单篇课文教学的方法来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单篇课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课程,单篇课文的教学能力反映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接下来,我将就单篇课文教学的思考作以阐述。
一、单篇课文教学的传统模式
单篇课文的传统教学模式指的是,一篇单篇课文的课堂教学所经常采用的一般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预习。这是学生在教师上课前所做的预备性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熟悉课文,为课堂上能够更好的接收知识做准备。它的基本内容有:通读全文,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来了解课文内容,并且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后习题找出自己的疑问。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必要的指导,比如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安排简单的预习题,并对预习效果进行检查。
2.导入。在开始新课的教学时,教师需通过一定的方式快速引导学生融入接下来要进行的教学内容。
3.解题。解读课文题目可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我们都知道,课文的题目是整篇文章的“眼睛”,整篇课文的中心都在题目上显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解读课题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4.简介作者。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创作思想、主要著作、成就等,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5.交代背景。教师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政治形势、社会面貌、历史事件等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获得某些社会文化知识。
6.识字释词。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音正字、解释词义,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解准词义。
7.朗读课文。将教师的泛读和学生的跟读有机结合,让朗读贯穿于课文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语感,与此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8.划分段落。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简要概括段落大意,让学生把握课文的结构、层次,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9.讲解课文。讲述分析课文内容和写法,强化学生的感知和理解,围绕教学目的,课文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进行深入讲解。
上述环节就是传统模式的单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但是如果每篇课文都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讲解,就难免繁琐刻板、程式化。那怎么来避免这种程式化呢?我们就需要对单篇课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单篇课文教学改革
1.精选课文教学内容。单篇课文出现程式化,教师可以精选课文教学内容,尽量将可有可无的内容省略,专拣精要的内容讲解,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那种“一课一课,得得相联”的方法便是课文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我们也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其一,变形阅读教学。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完整系统,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无所不有。从语言文字篇章结构到思想情感面面俱到,按照文章写作规律有机组合而成的文章形态,便是“课文原形”。一般课文教学,是顺着这种课文原形的构思方向来组织教学程序的,可以称之为“原型阅读教学”。摆脱这种局面的方法是实行“变形阅读教学”,也就是打破课文原形的束缚,选取课文中若干个构成侧面中的某一个侧面进行教学,或抓词句,或抓篇章,或抓形象,或抓情感。
其二就是段落教学。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积聚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个章就是段,段是句和篇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可以看作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也可以作为组织教学的基本单位。抓住段的教学,就可以一手抓住句和句群的教学,一手抓住篇的教学。读写结合,以练为主,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辑录优美段落,组成教学序列,供学生阅读和训练,使学生增大阅读量,扩大知识视野,同时供他们借鉴、模仿,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二是短篇结合,加强重点段落教学,对重点段落着重讲解。
2.调整课文教学环节。单篇课文教学出现程式化,与教学环节琐碎、刻板有关,每篇课文都要讲十几段,否则教学过程就不完整。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就要从课文的时机需要出发,调整教学环节,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有些環节就应该进行有机的组合,比如导入与解题、简介作者与交代背景、朗读与讲析等。同时,有些环节就需要省略,比如,浅显易懂的文章可以没有必要进行预习,学生自己默读一遍,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就可以了,认字识词环节也可以省略,高中生已经拥有这种认识生词的自觉性,教师在课堂上不必要花时间去专门讲解。有些环节需要综合,如朗读课文与划分段落,讲解课文的综合等。
3.采用多种导读方式。设计灵活多样的新颖的导读方法是打破传统教学的又一途径。例如:运用质疑问答法、巧设疑问、总揽全局、师生问答、释疑解惑、把握全篇,从而促进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学习理解的深化。还可以运用纵横开合法,抓住课文内容与结构的关键点,重点突破,抓住中心,突出重点,首尾归中。图表辅助法也可以运用,利用图示,表格辅助课文分析。除了上述三种导读方法,自学训练法也很重要,主要依靠学生自学,并通过设计训练使学生理解掌握课文,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让学生自学课文,按照习题进行严格的语言和思维训练,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积极性,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课文素材化用】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名人故事素材07-26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积累08-15
高中语文课本素材整理08-20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励志09-17
高中语文记叙文素材06-17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素材积累08-09
高中语文大纲09-11
高中语文试题解析06-26
高中语文考试总结07-16
高中语文单元设计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