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思政课的看法

2024-10-27

对于大学思政课的看法(9篇)

1.对于大学思政课的看法 篇一

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对于大学同居看法

可能每个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同学,都还回味着高三艰辛并充实的历程,并憧憬想象着绚烂丰富的大学生活。大家肯定会兴奋、激动、甚至迷茫,在适应期间很多问题都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例如:大学的课程到底该怎样上、大学学分制度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大学闲暇时间到底该干些什么,还有大学的恋爱、同居到底该如何把握。

所以我就其中一个方面——同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便大一的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大学生活。

因为问卷对象大多数为路边行人,考虑节约行人时间,所以问卷总共只设置了六个问题,但是我相信会有一些参考价值。而预期的调查对象数目是两百人,但因为问卷损毁还有一些人为原因,实际的受访对象有一百七十九人。问卷区分了男女不同性别之间的看法,也区分了不同年级的看法。题设一为“你是否接受同居?”主要调查的是大学生对于大学同居现象的接受程度。题设二为“若你的男(女)朋友提出同居要求,你是否答应?”主要调查的是大学生自身面临大学同居时的反应。题设三为“你认为大学同居能否被父母知晓?”主要调查的是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私事能否向父母透明,同时也调查了现今大学生的独立程度。题设四为“你认为什么因素促成了大学同居?”主要调查的是大学同居的引发因素。题设五为“如若同居,你是否采取安全措施?”主要调查的是大学生对于同居的一系列后果的防范心态,间接地调查了大学生的冒险精神。题设六为“你认为大学同居会对大学学习有影响吗?”主要调查的是同居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

我在统计完数据后,进行了数据意义的分析。其中我发现横向比较的话,男生普遍要比女生开放。关于是否同意同居的问题上,男生回答是的比例高于女生(大一中男生同意为百分之78,而女生同意为百分之56;大二中男生同意为百分之58,女生同意为百分之23;大三中男生同意为百分之66,女生同意为百分之38)。而关于是否采取安全措施的问题上,男生回答否的比例也高于女生(虽然大多数男女生都回答是)。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贞操观”对当代女大学生影响很深。至于同居能否让父母知晓方面,女生要明显和父母“亲近”一些,男生则显得更加独立,不愿意让父母知道(大一中男生回答能的为百分之46,女生为百分之56;大二中男生为百分之31,女生为百分之36;大三中男生为百分之47,女生为百分之62)。一部分学生认为大学同居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女生的比率高于男生,但是男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婚前性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大一中男生为百分之42,女生为百分之62;大二中男生为百分之76,女生为百分之86;大三中男生为百分之37,女生为百分之75)。这说明,婚前性行为发生后,女生深受其害,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多是精神上的痛苦;男生也会受到伤害,比如会出现愧疚、担心、想逃避等心理。而纵向比较,大一的新生明显又要比高年级的学长和学姐开放。我认为可能是大一的激情在疯玩三个月后尚未消失,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很热烈、积极,所以显得较感性。而高年级的大学生在经历了一段大学生活后变得更加理智和冷静了,分析问题也更加全面了。这是社会经历造成两者的不同。

在发生同居的条件上,男女普遍认为只要生理、心理、经济等各种条件都具备了便可发生,在 双方愿意和准备结婚两个方面中男生倾向于双方愿意,是 情到

社会实践报告 浓处自然成的结果,而女生则认为要在准备结婚的条件下方可发生同居行为。这说明,有少部分 不够成熟的女大学生认为发生 同居行为可能有助于维持恋人之间的感情。但是事实往往 并非如此,当两人的关系没有像女生所期望的那样顺利发展下去时,很多女生会因为自己的白白付出而痛不欲生。

同居的前提保障是拥有适量的性知识。性知识本应当从父母或老师这些群体中获得。但普遍来说从父母和老师那里获得的性知识的仅有一小部分。报刊影视、网络等是学生获得性知识的主要渠道。在校大学生 在和他人进行与性有关的交谈方式上,很多学生都是在夜深人静的 宿舍里卧谈。这既说明大学生羞于和异性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谈,也反映了 当今高校没有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让他们进行性知识沟通的场所。

大学同居离不开性知识的获得与性教育 的开展。而性教育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和性态度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性教育的内容不只是生理知识的教育,性知识的教育只是性教育 的一部分。性教育既包括生理层面,也包括

心理层面、社会层面;既包括性教育课程,也包括矫治性的个别心理咨询。我认为大学生的性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第一性生理教育、第二性心理教育、第三性伦理教育、第四性法律知识教育、第五避孕知识教育 以及第六性疾病知识教育。希望学校能够积极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活动。

最后,我希望大学的同学们顺当恋爱,如若同居,也应自然。但千万要记住的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只有充实的内在才能换来美好的未来人生路。

2.对于大学思政课的看法 篇二

一大学生信仰缺失的原因及表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多元文化的交织融合,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面临着物质的丰富和多元文化的冲击, 如何保证大学生内心的净土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关注的主要课题。从深层次予以研究可以发现, 现代市场经济的逐利现象正在逐步腐蚀校园文化, 就业压力的增大迫使大学生趋向“功利主义”, 再加上高校思政课教学引导力的下降, 都是造成大学生信仰缺失的原因, 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如下。

第一, 大学生入党积极性高但目的不纯。当代大学生年纪尚小, 大多没有经历改革风雨的洗礼, 不了解我党的历史, 无法感同身受对党组织的崇敬与热爱之情, 他们积极要求入党基本上都出于其他原因。据调查了解到, 当代大学生要求积极入党大多是由于希望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 目前的用人单位会优先考虑党员学生。因此, 在高校要求入党的学生数量有增不减, 这就导致了入党动机不纯, 在内心并没有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另外, 有些党员同志的腐败现象和行为, 破坏了党组织的形象, 在大学生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引发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怀疑, 对当下政策的不满, 进而影响了其信仰的确立。

第二, 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空虚。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学生们既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 又有图书馆知识的海洋, 校园内还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 社团组织, 校外兼职。这本是大学生建立信仰的最佳时机, 但是, 很多教师放任学生自行活动, 给予了太多的自由空间, 再加上很多大学生没有抵挡诱惑的能力, 经常假借活动之名逃课上网、恋爱、打工赚钱, 忽略了学生的天职是学习, 使得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造成了表面的光鲜与内心的空虚, 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精神文明的建立, 造成了信仰的缺失, 更影响了我国大学生的整体水平。

二大学思政课教学在学生信仰引导上的弊端

近年来, 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现象日益普遍, 除了上述提到的经济原因与一些人为因素外,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各大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大学生信仰引导上的缺乏。高校思想政治课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要阵地, 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的主战场, 也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渠道。但是, 由于我国传统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大学思政课教育只重视知识的灌输, 造成了课堂呆板枯燥, 教师在讲台上夸夸其谈, 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的现象时有发生, 课堂大多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另外, 很多传统的观念和思想已经无法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 与迅速发展的国内国际形式不符, 造成了思想理论和现实情况的脱节。再加上很多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年头已久, 思想过于保守, 对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不会加以应用, 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对思政课产生了反感。近年来, 大学的思政课也在逐步进行改革, 不断引进先进技术, 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手段等等, 使得学生的逃课现象有所减少。但是, 目前的思政课教学还是存在不足之处, 加强重视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没有把培养大学生的良好信仰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 忽略了大学思政课教学的内在价值, 使得思政课大多是流于形式, 无法引导学生信仰的建立。

三高校思政课的改革策略

信仰的缺失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实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存在着信仰迷失的现象。因此, 如何转变社会风气, 改变价值体系就成为了社会重塑信仰的根本措施。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 高校的思政课堂就是其信仰重塑的关键场所。所以, 当今高校要加强教育力度, 改变教学方式方法, 唤起大学生的团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也要以信仰教育为核心, 实现社会、学校、家庭的有机结合, 唤起大学生的信仰意识, 从而树立起大学生的科学信仰。

(一) 在思政课堂上融入情感教学

任何课堂的教学都是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教学, 信仰的建立要以良好的师生沟通为基础, 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从内心发出对学生的关心, 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另外, 教师要真诚的与学生进行交流,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从而实现心灵的沟通。

(二) 在思政课堂上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大学思政课教学呆板枯燥, 课堂死板无趣, 大多只是教师的“一言堂”, 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听讲兴趣。现如今, 教育改革力度不断推进, 想要在高校思政课上树立起大学生的良好信仰, 就一定要转变教学方式, 加强学生们的交流互动, 使课堂变成集体的“群言堂”。

第一, 实行互动式教学, 给学生自由讨论的空间。以往的思政课大多是知识的强硬灌输,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他们只能被动的进行接受, 无法产生共鸣, 引起兴趣。对此, 思政课要转变教学方式, 采取互动的方法, 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让学生可以尽情的发表意见, 实现沟通和交流。例如, 教师可以选取社会上的热门话题,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然后请小组发表组内意见, 让学生产生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认同感, 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而重塑大学生的信仰体系。

第二, 采用实践教学法, 提高大学生的人生感悟。想要重塑大学生的价值信仰, 关键就在于让他们意识到生活的不易, 发自内心的产生人生感悟, 体会到奉献的意义。想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加强社会实践, 利用周末或者短暂的假期时间, 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考察, 或者将其组成调查小组, 对社会现状进行考察。然后树立起奉献精神, 找到价值体系的核心内涵, 形成自己新的感受体悟, 并在校园中积极弘扬, 传播正能量。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可以让大学生产生爱国主义情怀, 感受到奉献带来的快乐, 提高自己的人生感悟, 促进信仰的完善建立, 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 互换角色教学法。顾名思义, 互换角色也就是实行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角色互动转换, 让学生充当老师的位置。在高校的思政课堂上开展“我是小教师”的活动,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进行知识的讲解, 加深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力, 提出自己对思政课内容的看法, 找出他们认为的内容重点, 从而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看法;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锻炼他们当众讲演的技巧, 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讲课的艰辛, 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自觉。

(三) 在思政课堂上改变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数字化技术的运用, 在大学思想政治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不仅能够简化繁琐的教学步骤, 节约时间,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实现有效教学。对此, 在大学思政课上, 教师可以在进行知识讲解的同时适当地选择一些历史纪录片进行播放, 加强学生对我国历史的了解, 并通过对我国伟大人物的学习, 坚定自己的信念, 丰富自身的阅历。例如通过《小平您好》、《激流中国》等片子的播放,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我党的光辉形象, 从内心产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热爱之情, 坚定向党内优秀成员学习的决心, 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信仰。

(四) 完善和加强课后学习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毕竟有限, 想要建立起大学生的坚定信仰, 就要保证在思政课堂以外仍旧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 大量阅读书籍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完善培养与内心坚定信仰建立的书籍有很多,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 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进行介绍, 并在下一堂课让学生进行读书心得的讲演。另外, 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资源,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 建立起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策略。这样做,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加强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还能够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 扩展自身的视野, 了解社会生活, 做到与家长的良好交流, 从而建立起核心价值信仰,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五) 完善听课与评课制度

高校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健全的大学生, 树立起他们坚定的信仰,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服务。思政课的教学要能够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求, 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 就要不断进行完善, 完善评价体系。对此, 高校可以采取教师与学生双评价的体系对教师进行考核, 一方面可以让其他教师去听课, 并进行系统的评价, 这样做有利于听课教师从讲解教师那里看到自己的不足, 从而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另一方面, 可以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作用。这样做可以在高校内形成一股良性竞争的氛围, 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教学方法, 为大学思政课达到培养学生坚定信仰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3.对于大学思政课的看法 篇三

【关键词】思政课 大学生 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中学思政课仍然停留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模式上,所以,即使到了大学,思政课也难以摆脱留在学生心目中“枯燥、古板”的印象。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政治课只能得到一些机械化的教条,在现实生活中毫无用处,甚至觉得这些教条与现实生活是相互矛盾的,从而大大地挫伤了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如何上好思政课呢?其实,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兴趣。因此,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关键环节。

一、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个人魅力

据某些高校反映,思政课被认为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也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如此看来,要搞好思政课教学,关键看教师。高校思政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更高要求。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完善的人格、坚定的信念和高度的责任感

1.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完善的人格

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确有其职业性,但不代表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雇佣兵”。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大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完善的人格品质,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做人之道、解成长之惑。

2.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坚定的信念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教师自身的信念坚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高校思政课只有由真学、真懂马列,真信、坚信马列,有理想、有信念的教师来承担教学工作,才能真正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反之,如果高校思政课教师本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不坚定,甚至是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就会失去专业发展的可能。因此,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要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3.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更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教师面对着精神与物质的极大不平衡,以及高消费和低收入的反差,久而久之产生了困惑,心理产生极大的不平衡。于是,他们延续着好几年一成不变的教案,采取简单甚至是粗暴的教育方法进行授课,造成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后果。对于教师来说,这一届学生没教好,还可以等待下一届,从头再来;但是对于家长而言,孩子的教育不可能从头再来。因此,教师要想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社会的赞誉,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地提升,就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浓郁的亲和力

1.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

讲授思政课,说到底就是给学生讲道理。怎样做到以理服人?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讲出它的历史感、现实感和逻辑力量。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否能以理服人,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对理论的研究程度。教师在课堂上既要能把枯燥的条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又能让学生欣然接受,这是每一位高校思政课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讲出的道理有深厚的历史感、强烈的现实感和巨大的逻辑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有浓郁的亲和力

亲和力也是一种人格魅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要和蔼可亲,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才能更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产生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去欣赏学生,善于找出他们身上的发光点并积极表扬,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思政课教师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使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具有浓郁的亲和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转变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艺术,激活思政课堂

很多大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思政课堂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教学其实是一门艺术,只有设法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提升思政课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要生动,做到引人入胜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能更快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这部分的内容时,为了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引入时我结合学生的专业,播放了一段关于4S店屡遭顾客投诉的视频,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从业人员应具备怎样的道德素质?”在引出本次授课内容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授课时要有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的体态

平铺直叙的语言容易让课程变得无味和呆板,教学效果较低;反之,生动活泼的语言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是传声筒,而是艺术家,必须采百家语言之精髓、取百姓语言之优势。比如:在讲述案例经过时要注意配合适当的手势语言,增强事件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描述人物形象时要结合人物的特点配合恰当的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增强人物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更好地牵制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三)善于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政课内容丰富、涵盖的信息量较大,用传统的黑板和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无法生动地展现教学的内容,光靠教师空口讲述,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运用到了课堂。该技术可以把色彩、动画、立体声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使学生得到血肉丰满、情感充沛、形神兼备的印象;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体验之乐。当然,要明确的是:多媒体技术仅是一个辅助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地依赖,课堂上最重要的因素依然是老师和学生。

(四)思政教学要与时事相结合

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时事,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将时事运用到思政教学过程中呢?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步骤:

1.第一步:课前准备

教师在授课前安排学生对近期和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时事材料进行收集。这一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主题,使学生明确任务和分工,引导他们利用报纸、杂志或网络摘录资料,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方法筛选资料,并把时事内容运用到课堂上来。

2.第二步:课堂实施

这也是教学活动关键的环节。教师可以在授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对近期发生的热点新闻或重大事件进行简要评述,教师在倾听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性的、准确性的引导;或将热点人物或事件与本次授课的内容结合起来,把枯燥的理论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对于大学思政课的看法 篇四

您好,我们是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秘书学131班的社会调查小组。你是否关注过扶老人现象,您是否遭遇过或者目睹过此类现象,接下来,麻烦耽误您几分钟宝贵的时间,来做一下我们的问卷调查,谢谢!

1.您的性别

A女B男

2.你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 D.大四

3.近期不断报道出一些人扶摔倒老人被讹,您看到此类报道的心情A沉重B痛心C愤怒 无所谓D其他

4.您认为社会上屡屡出现扶摔倒老人被讹现象的原因。

A个别人良心泯灭,道德缺失

B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来赚取不义之财

C儿女唆使

D因无钱医治而通过此方式来获取医疗费用。

E其他

5.您认为在当今社会扶老人反而被讹可能性多大

A可能性很小,大多数老人都是善良的B50%C有很大的可能

6.你认为路人不去帮扶跌倒的老人的原因是什么(多选)

A缺乏信任,害怕被讹

B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C路边其他人都不上去帮扶,因此自己也不扶

D怕添倒忙

E其他:

7.您认为跌倒的老人诬陷好心人的原因是什么

A老人自身素质问题

B老人不知为何摔倒,误会了帮扶的好心人

C来自家人的影响,被家人怂恿

D其他

8.您对于扶老人者的看法

A体现中华美德的行为,值得赞扬

B行为不理智

C中立,有对有错

9.如果帮扶者被跌倒老人讹诈,您是目击者,您会挺身而出作证吗

A 会B 不会C 视情况而定

5.10.在没有发生扶老人被讹诈事件之前,您遇到跌倒的老人会

A马上上前扶起B先看旁边是否有人做证,再扶

C不扶,但拨打110D与我无关,不管 E其他

11.如果您看到老人摔倒,您会怎么做

A自己直接上去扶`B与其他好心人帮忙一起扶C找别人作证或拍照,然后上去扶D妥善起见,打110报警,先不上前E 视而不见

12.当您扶老人被讹诈是,您会

A 报警寻求帮助B坚决否认

C 自认倒霉D运用法律途径

13.如果您被讹诈,您以后还会扶老人吗

A不会了,累觉不爱B会的,世间如此美好

14.老人摔倒,大家犹豫要不要扶,您觉得这种现象最终反应出现今中国哪种道德的缺失

A诚信

B互帮互助

C法律

D爱心

15.您认为应该从哪方面减少“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的现象发生(多选)A加大宣传与教育B加强法律惩罚制度

C完善老人福利保障制度D奖励施救者

E其他:

16.您认为颁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是否有必要

A 是,有必要颁布B 否,扶老人是基本的道德素质

17.您觉得中国现在已经陷入整个社会层面上的道德危机 了吗

A是的,而且很严重

B不是,那些事情只是个例而已

C是的,但是现状还不是很严峻

5.对于大学思政课的看法 篇五

--------关于大学生对于考研看法的社会调查报告

08020711 统计08020719 金亚

调查背景

漫漫求学路,如果说高考是一道槛儿,那么考研就是一条难跨的梁了。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学生们“天之骄子”的光环已经失去了往昔那灿烂夺目的光彩,于是追求更高的知识层次,考研成为新的学习主流。招生人数一扩再扩,莘莘学子废寝忘食,在校园里,“君考研否”的流行就像中国人问“吃了没”一样的普通平常。

在度过无忧无虑的大

一、大二生活之后,很多同学在大三阶段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大学毕业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同学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进行着取舍。国家对研究生招收政策的放宽,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始迷茫。是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就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据了解,在前几年的高校研究生大扩招背景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仅放宽了专科生考研的条件,还放宽了考研能力要求,而对体检的放宽及自主招生的相关规定也无疑刺激了扩招规模的增长。

对于面临毕业的大学学子来讲,考研还是就业,成为一个现实的两难问题。如今,大多数选择考研的学生早已不是单纯做学问的心态,而是各种性格、价值观、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综合反映,当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

据此,作为一个也即将走向大四,面临选择的大学生,我在暑假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考研的态度进行了实践调查。

调查目的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情况,以及了解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也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信息,真实地了解应届毕业生考研的动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考研心态,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考研学习条件。

调查对象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贸学院学生。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

在这次的调研当中绝大部分的同学表示不会选择考研,其中个人自身原因是促使他们不考研的最大因素,也有很多同学表示读研还要读三年,只是为了把就业往后推迟三年而已,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况且等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就业情况谁也无从知晓。还有一小部分的同学认为早点出到社会工作会比继续还在校学到的知识还要多,最起码动手能力会有所提高。更多的同学表示,不是只有通过读研究生才可以学到知识,出到社会的时候还可以以其他途径深造,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总的来说,考不考研那是因个人条件而定。从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在金融危机加剧的今天,很多学生还是选择勇敢的面对这强大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理性和慎重的。而选择考研的大部分同学目标也比较明确,不盲目不随大流。借以此篇此文,预祝我们考研的同学能够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选择直接就业的同学也要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坚定信念,抓实专业知识,能够在即将到来的就业之旅中占有一席之地。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根据不同的年级调查显示,会考研与不会考研有明显的区别,考研所占的比例也不一样:

由结果可知,大三的选择考研的比例明显比其它年级的要高。这说明在大三同学对考研的意识比较强,比较突出。

根据调查显示:

68%的同学不打算考研,占了被调查人数的大多数。“是否考研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入学门槛、读研成本及就业前景。有关专家表示,通常而言,如果考研的入学门槛及读研成本增加,但如果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那么考研报名还可能稳定,甚至增长。“但现在,读研难度增加,又找不到好工作,那么考研的人数当然就要下降。”其中,81.8% 的同学选择毕业后就工作;17.1%的同学认为考研费用太高,而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不打算考研;1%的同学选择其它途径深造;11.1%的同学则不想再读书,因此对考研不作考虑。另外,也有3.7%的同学持保留意见,认为自己离考研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现在对它没有太多的想法。

32%的同学选择考研,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趋向于继续深造的意向。在这部分同学中,30%的同学的考研动力是为了将来找工作更具有竞争力,通过考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这说明我校大学生已经具有相当高的忧患意识,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已有准备。当然,同样是选择考研,许多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由考研人数的显示,21.3%的同学,认为目前的就业压力大,不想就业,而选择考研也是一种途径。63.8%的同学是为了继续深造,一种观点是为了以后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考研女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大大超过了男生,尤其是女生,就业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女大学生不得不通过继续读书,求得一个高学历,为以后的就业寻找更好的机会,女大学生报考研究生增加,其中就业压力大是一个原因。另一种观点是基于对某所大学的向往;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己的能力还不够,现在不想参加工作。由此可见,现代大学生的思想观点多元化,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道路。关于考研专业问题,60%学文科的同学,认为考研没有必要,而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研究生和本科生是有本质

区别的,研究生的专业素质的确要比本科生高很多,所以认为理工科学生考研还是有必要的。所占比例也是相当大的。65.3%的同学选择报考本专业,34.7%的同学选择报考外专业。而调查到报考该专业的原因:37.7%的同学表示自己的兴趣、爱好为第一位;33%的同学则考虑到报考专业的热门程度,就业前景是否看好。也有20.3%的同学选择相对容易考的专业报考,还有8.7%的同学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自己既喜欢又热门还有把握的专业报考。但这种三全之事并不多见,因此,报考专业时仍应谨慎考虑。

根据研究生收费改革的相关规定,2007年,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17所高等学府都取消了公费研究生制度,而两到三年的研究生学费也要在开学的时候全部一次性交齐。尽管部分高校有替代办法,如北京大学就采取了奖励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但是,一次性拿出这笔钱(一般都在万元以上)对于很多考研者来说依然困难。“要看到考研的人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太高的学费负担他们往往承受不起,只能选择放弃。”在我们被调查者中有45%的同学来自农村,33%的来自县城,22%的来自于城市。而他们的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的占8.9%,300---500元的占48%,500—800元的占34%。在考研的同学当中45.1%同学对考研信息了解不多,40.4%了解一些,仅有4.5%同学非常了解,还有10%的同学表示自己不了解。对此,希望广大的同学对考研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更充分地准备考研。如果考研没有考上,其中,27.2%的同学认为应该全心投入明年考研,47.7%的同学想先找个工作,抽空复习明年在考。25%的同学不想考了,直接找工作。当然还有13.6%的同学没有想好。

调查的最后一项是“你对考研的看法”。大多数同学认为考研是个人的原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考研是为了继续深造,是为了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将来。上研究生是大学生不错的结局,有理想的情节,找工作地情节去考研。同时,他们认为考研也是一次人生经历,努力过,奋斗过,即使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那考研过程中丰富而充实的记忆也足以让自己好好珍惜。

结束语大学生要对自身和当前形势有清醒的认识。要立足于客观实际,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考研,不要盲目从众,必须认清自己,清楚的认识、设定目标的可行性,有长久的积极性和热情,有认识的前瞻性。在确定自己的目标时,不要以为的追求当前的热门学科,要从长远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并愿为之奋斗的事业。其次,要对考研的艰巨性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做到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在这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牢记自己心中的奋斗目标,从紧张的学习中寻找乐趣。——再次,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要注意张弛有度,在紧张中放松自己,切不可搞疲劳战术,以身体为代价。此外,在准备过程中要通盘考虑,各科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进行了事先的理性分析,才有可能对整个研究生学习生活进行长远的规划,并使得研究生学习更有价值。希望那些还未做出决定或已经做出决定的人都能更改的对待考研,做出适合自忆的人生规划!

附录:关于大学生对于考研的调查问卷

1.您所在的年级?

2.您所学专业是什么?

3.您在上学期间有没有考虑过考研?

A刚上大一就这样打算B大三毕业才匆忙决定

C 完全没有想过D因为不喜欢所学专业,大二时候开始计划

4.您了解考研吗?

A了解B一知半解C完全不懂

5.您对跨专业考研有什么看法?

A完全是痴人说梦B跨专业应该是考研的主要目的C跨专业考研太困难、但未尝不可

6.如果您选择专业的话会选择哪个专业?

7.您会选择普通学校的重点专业,还是重点学校的一般专业?

A前者B后者

8.您觉得考研最难的是什么地方?

A坚持B专业课

C英语D数学

9.如果您决定考研的话,您会找专门的考前辅导机构给您做考前培训吗? A是B否

10.如果您已经是硕士研究生,您还会考更高的学位吗?

A会考虑B不会

11.无止境的学下去考下去,或者找一份安定的工作,您会选择哪一个?

A前者B后者C看别人

6.对于大学思政课的看法 篇六

姓名: 学号:

班级:法律硕士(法学)

指导老师:

对于我国律师调查令制度的看法

上海海事大学

【摘要】律师调查令制度对于保障当事人调查取证的权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第一部分拟从律师调查令制度的概念及意义入手,对于我国律师调查令制度的概述进行分析。文章第二部分,分别从我国法律法规中对于律师调查令制度的相关规定、律师调查令的实行现状对于我国律师调查令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于我国调查令制度的两种评价作出了分析,得出律师调查令制度在我国应当被广泛推行的结论,之后,就我国律师调查令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律师调查令 现状 完善

1.我国律师调查令制度概述

1.1律师调查令的概念

律师调查令指的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自己需要的证据,经申请并获人民法院批准,由法院签发给当事人的诉讼代理律师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所需证据的法律文件。对于律师调查令可以理解为将法院调查取证的职能部分地分流给了当事人委托的律师,由法院授权律师代为调查取证,是法院间接调查收集证据的一种形式。1

此外,律师调查令制度包括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对于主体有明确的限制。申请律师调查令的主体必须是法院已经受理的案件的当事人委托的诉讼代理人,且该诉讼代理人必须持有有效的律师执业证书。第二,申请律师调查令的时间也有明确的限制,即只能在民事诉讼程序进行的过程中,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后文律师调查令制度的缺陷中会再详细提到。第三,律师调查令的范围有明确的限制,即只有是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律师才能申请调查令。

1.2律师调查令制度的意义和目的

律师调查令制度的存在是为了赋予代理律师一定的权利,使其获得原本在执行程序之中,由于种种客观的原因,无法取得与案件有关的证据,从而进行相应的举证。律师调查制度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在于1)进一步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解决“案多人少”审判压力的迫切需要。2虽然在法律中已经明确地赋予了律师代理人有权调查搜集证据,但是在实践中,律师在调查取证上还是受到诸多限制,造成举证的不足,这也使得法院不得不承担过多的调查收集证据的工作,从而影响了法院的办案效率。建立律师调查令制度的目的在于让法院的相关人员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案件中去,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2)进一步完善程序正义。法律制度的规定要求当事人负完全的举证义务,但是在实践中,当事人无论是在证据的调取还是在证据的收集上的权利和义务都不平衡,即使是拥有专业背景的律师,也不例外。故,赋予律师在证据的调查方面一定的权利,能够进一步完善程序正义。

2.我国律师调查令制度的现状

2.1 我国有关律师调查令的相关法律规定

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并未提及到有关律师调查令的相关条文。仅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条分别规定了律师申请调查令的条件、内容以及具体要求。从该司法解释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内容。1 参见远桂宝:《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查取证制度》,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第31页 2 参见曹荣刚:《我国民事诉讼调查令制度可行性探究——由一例还是赔偿责任限制申请案引发的思考》,载天涯法律网论文集萃专栏,http:// 5 参见《全国律协建议民诉法修改确立调查令制度引热议》,载法制日报,2012年6月21日 但法律一直没有给当事人相应的手段,才导致了取证成为老大难问题,所以,将举证义务负担归于当事人一方,就必须对此也进行起码的程序保障,法院给律师调查令进行调取证据是应对取证难的制度。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另一种看法,认为,虽然这样的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举证不能的问题,降低代理律师取证的难度,也有助于减轻法院依照职权调查取证的压力,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但是,这样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是实践中就是是否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往往答案是否定的。执行难的问题在我国法治进程中一直普遍存在着,想要用给代理律师发“调查令”这样的手段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肯定是不行的。笔者认为,律师调查令制度的产生,其初衷是值得肯定的。我国目前法院案件多,办案人手少,司法资源不足,法院通过律师调查令制度的设立以赋予职权的方式,将调查的权利给予申请执行人一方的律师的做法是值得称赞的。的的确确,是存在着许多案件,通过律师调查令取证,从而使得诉讼效率不断提高,但调查令制度,在实践中,也并未完全发挥了其预期所应当发挥的效用。首先,我们应当肯定该制度的立法初衷是好的,但其未能完全发挥效用,归根结底只能说明我国的律师调查令制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应当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昧地否定这种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2.4我国律师调查令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首先,根据上文中所列举的我国律师调查令制度的运行情况可知,当前,我国律师调查令制度还仍然处在区域性实施的阶段,并没有以正式的立法形式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展开,这样的话,就等同于说我国现行律师调查令制度的区域性实施的性质,极易产生律师跨区域调查取证的不方便。且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官本位文化的严重影响,一些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实践中只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工作,对于手持调查令的律师,则完全不放在眼里,丝毫不配合代理律师调查取证,有的甚至缺乏法律常识,认为自身不存在配合调查取证的责任以及义务。在当前,我国律师调查令制度是并不具备法律强制力,即使律师持有法院签发的调查令进行调查取证,被调查人如果不进行配合,将律师闭之门外,也不存在相应的措施进行制裁。总而言之,制度的运行缺乏立法的支持,无疑是我国律师调查令制度存在的最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许多专家建议在现行民事诉讼法第6章“证据”中第64条第2款后增加两款:“代理诉讼和执行的律师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签发调查令,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作出是否准许的决定。”“代理律师持法院签发的调查令调查案件情况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拒绝配合执行调查令的单位和个人,人民法院应当视情节以妨害民事诉讼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6

另外一个需要完善的地方在于应当规范调查令制度的申请运作程序,主要是加快调查令的审批时间。因为,在实践中,证据是不等人的,所以,律师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免不了要与时间赛跑,如果说调查令的批准需要7天,那么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延误调查取证的最有利的时机,那么即使到时候签发了调查令,对于申请人来说,也丧失了意义。所以建议对于调查令的批准程序应当尽量规范,审批的时间应当尽量缩短。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律师调查令制度作为完善当事人的举证制度重要的以缓解,应当被广泛推广、统一适用。从各地区试行的调查令制度可以看出,它还是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的,但的确,在实践中,律师调查令制度仍然存在着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这也说明它本身尚且存在着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参考文献】

参见《在民诉法中确立调查令制度》,载《检查日报》2012年7月9日 1.远桂宝:《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查取证制度》,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

7.对于跳槽的看法 篇七

看了很多大家找工作的帖子,然后我有一个疑问,为何很多人都是先离职再找工作?而不是先找到新的工作再离职呢?话说离职后再找工作压力很大呢,时间一长很可能因为压力大就随便找了一家公司,如果倒霉的话薪资待遇可能还不如之前。不太明白为啥很多人喜欢这样做?

我工作六年,目前刚刚开始第三份工作,但是每个都是先找好了下家才跳槽的呀。新工作的各方面待遇至少高出25-30%,否则跳槽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一直在工作,那么在选择下一份工作的时候就会很冷静,而不是瞎猫碰死耗子似的,到处碰壁。并且由于你没有经济上的负担,因此可以以很轻松的心情去和人家谈工资和待遇问题。把主动权掌握在你的自己的手里。

话说,频繁的跳槽对个人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你学到的永远都是皮毛。进什么样的公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什么样的工作。如果你永远做的都是最底层的工作,那么无论到了哪家公司你的工资待遇都不会让你满意的。何不在一家公司里做好,争取到更好的位置之后再跳呢。

8.说说您对于成功的看法 篇八

2 、成功跟借口是不会在同一个屋檐下的。

3 、没有得到我想要的,我即将得到更好的。

4 、并非神仙才能烧瓷器,有志的人可学精手艺。

5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6 、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7 、在世界的历史中,每一伟大而高贵的时刻都是某种热忱的胜利。

8 、成功的人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9 、私底下的每一分的努力都会在公众面前表现出来。

10 、在你不害怕的时间去斗牛,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时不去斗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时还去斗牛才是真正了不起。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11 、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12 、没有热忱,世间便无进步。

13 、没有什么事情有象热忱这般具有传染性,它能感动顽石,它是真诚的精髓。

14 、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

15 、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

16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17 、如果不想做点事情,就甭想到达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18 、没有哪种教育能及得上逆境。

19 、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带给别人信心。

20 、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21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22 、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23 、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成功。

24 、金钱损失了还能挽回,一旦失去信誉就很难挽回。

25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9.对于大学思政课的看法 篇九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思想道德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所有人无时无刻都需要并受其影响。而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祖国的栋梁和未来的接班人,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来探讨影响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多因素之间的联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更好地为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而服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一课程作为大学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和学位课,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及时和准确地了解大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与疑惑,以便更好地对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和提高自身修养。

一、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1、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实收有效问卷50份。

2、调查对象为昆明的各大高校的在校大学生。

在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尽可能地使调查问题涵盖能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现状的各个角度,调查对象们认真负责地如实作答了问卷,所以此次调查及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本问卷涉及到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诸多方面的内容,能够较全面地反映问题。问卷主要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学习状况、教学效果、、考查方式等。统计结果为: 1 学习毛概课的态度

(1)在谈到“你会在毛概课上做什么”的时候,6%的同学选择认真听课,27%的同学在课上看其他方面的书,8%抄实验报告,16%的同学会在毛概课上睡觉。10%的人选择在课上聊天,听音乐,其余32%的同学在玩手机。其他同学在课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小差,做其他事情。

在毛概课会做35%30%25%20%在毛概课会做15%10%5%0%课书睡觉告真听方面验报音乐天,听认其他抄实看聊玩手机的

总的来说只有6%的同学认真听课,其他百分之九十多的同学都在课不同程度的开小差,做其他事情的情况。

在毛概课会做事情100%90%80%70%60%50%40%30%20%10%0%认真听课开小差,做其他事情在毛概课会做事情

(2)仅有17%的同学会在毛概上会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其余80%以上的同学都因为迫于老师压力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就不思考。

面对老师提问,你的表现积极思考回答漫步经心想一下为了应付一下,被迫思考怕老师点到,希望其他同学快举手

(3)当问到“是否有旷毛概课的经历”的时候,有13%的同学承认经常不上毛概课;有25%的同学有几次不上,他们认为这样的课总是要旷几次;有超过三成的学生有一两次有事不来上毛概课;其余近百分之三十的同学觉这门课很重要,所以从来没有逃过这门课。

毛概课旷课次数很多次有几次有一两次没有,觉得六个学分很重要

大多数同学对这门课的不以为意,大家都觉得毛概这样的课程,上不上无关紧要,只要考前看一下书,集中背一下就能通过考试。2.学习形式和方法(1)学习毛概课的形式

在关于对大学生最喜欢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方法的问题中,49℅以上的同学认为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变成选修课;32%左右的学生希望将毛概课变成课外实践活动,或者论坛讲座;仅有8%的同学认为以现在的必修的上课形式较为接受。

大学以什么方式学习毛概60%50%40%30%20%10%0%必修选修听讲座不用开设大学以什么方式学习毛概

(2)学习毛概课的方法

当问到怎样学习思想政治课时,只有6%的同学选择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这个选项,7%的同学会在课下找资料并阅读相关书籍;80%

以上同学选择不听课,考前集中背背或根本不学这两个选项。

学习毛概课的方法80%70%60%50%40%30%20%10%0%学习毛概课的方法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上课做其他事情,考前突击认真听课,课下看相关书籍从来不学

3.毛概课的动力和意义

(1)有13%的同学认为上毛概课是为了增强社会责任感;10%的同学是为考研做准备;12%的同学上该门课程的目的是拿奖学金;有28%的同学是为了不挂科;有13%的同学是因为喜欢老师上课的风格而上毛概课。

上毛概课的动力了解国家时势为考研作准备拿奖学金不挂科老师上课幽默其它

(2)6%的同学认为这门课开设的很好,对书本的思想也比较认同,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人生规划都有指导性作用;有57%的同学对部分思

想比较认同;但是约四成同学都觉得书本的知识不知所云,或者不能接受书本的观点。

毛概课对人生规划的意义60%50%40%30%20%10%0%毛概课对人生规划的意义有指导意义选择性吸收部分思想很空洞,不知所云根本不了解上课内容

可以看出大学生学习毛概课的成效方面并不是十分地显著,有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收获。这就违背了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很多学生的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不挂科,而因兴趣而学习的比重很低,这也反映了其作为必修课目的尴尬境地,我认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改变该科目考量成绩的方法,可以减少考试书面成绩所占的比例,加大实践和出勤的比重。

4.任课老师教育方式与学生学习态度之间的关系“

有62%的学生认为任课老师对毛概课的作用很大,他们表示幽默风趣的老师会使毛概课的效率大大提高,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13%的同学认为老师对毛概课的推动作用一般,漂亮或者帅气的老师讲课会认真听课;其余的同学都表示这门课程很枯燥,不愿意学习,老师的作用基本没有。

任课老师对毛概课的作用70%60%50%40%30%20%10%0%任课老师对毛概课的作用幽默风趣的老师很重要漂亮或帅气的老师就好没有作用不关心这门课

从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出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之间存在着极大的联系,风趣幽默的课堂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广的知识覆盖面更能吸引学生。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努力让课堂内容丰富和生动。

5.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态度之间的关系

(1)当问到“你学习毛概课的主要收获”时,有6%的同学认为在书本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和分析方法;63%的同学认为从书上了解了国家的形式政策和大政方针;其余同学认为这门课程没有给他们带来实际的收获和价值。

学习毛概的主要收获70%60%50%40%30%20%10%0%学习毛概的主要收获学习了知识和思维方式学了理论,了解了大政方针认识了更多同学逃课技巧有所提高

(2)提到对“你是否了解毛泽东生平”时,仅有5%的同学认为

自己对毛泽东的生平很了解;有29%的同学认为对这位伟人的生平的某一方面比较了解;54%的同学觉得自己对他各方面都了解一点,但是不多;其余12%的同学除了知道毛泽东是一位伟大领袖之外,其他的都不了解。

(3)有三成同学能清楚说出表述“三个代表”的内容,只知道其大概的思想,44%同学知道大概的意思,但不能清楚表述;22%的同学都选择了不清楚或不知道。

了解“三个代表”的情况50%40%30%20%10%0%了解“三个代表”的情况能很清楚说出知道大概意思不是很清楚不知道

上一篇: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自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下一篇:小学生种豆子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