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就业前景怎么样?

2024-07-17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就业前景怎么样?(共11篇)

1.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一

户口所在: 江西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74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70 kg

人才类型: 在校学生

应聘职位: 技工:,工程/机械:

工作年限: 2 职 称: 高级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工作经历

江铜加工事业部 起止年月:-04 ~ 2011-08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采掘业/冶炼

担任职位: 盘拉

工作描述: 根据调度排产严格按照用户技术要求和技术通知将上道工序的.产品----联拉管生产出各种规格的光管和内螺纹管坯。

离职原因: 实习期满

毕业院校: 江西省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江铜校区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06

2.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二

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南昌工程学院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定位于培养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设计、生产、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根据现代机械制造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要,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实践教学在培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践使学生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并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操作、观察能力,对培养实用人才极为重要。

1 现状

南昌工程学院于2004年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科专业的基础上成功申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基本上是借鉴其它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工程的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1 校内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模式古板

(1)教学内容陈旧

实验教学设备比较陈旧落后,有些早已落后淘汰的仪器还在为实验教学服务,很不利于学生熟悉和掌握新技术和新设备,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并且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学生毕业后根本很难用上,导致学生兴趣不高,严重影响到实践教学质量。

(2)教学模式古板

多数实验学生只是按照实验指导书被动实验,缺少设计型和能力激发型实验,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很多实验都是基本原理性实验,只能夯实基础,没有综合性或开放性实验,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的思考能力。

1.2 校外实践:实习落实单位落实难和生产与教学的矛盾突出

一方面,学生校外实习单位落实困难,制度不完善。主要有三方面:(1)高校投入的外出实习经费预算不足;(2)学生的外出实习时间短,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日常工作;(3)企业的现实生产环境与接待能力有限。以上三点导致很多单位不愿接收这类实习生。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考虑到学生安全、生产效率和生产管理秩序等原因,参加校外工程实践时,学生常常只能是走马观花,无法亲自操作实践,因此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工程实践常常与理论不同步,让学生意识不到工程实践的重要性,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激发出来。

1.3 实验项目数目少,学时少

受实验条件所限,必然导致实验项目有限,因而学时便低。如此一来,学习主动性较差的部分学生就很少有实践动手机会,那么系统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实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实验能力的目标就很难做到,更不要谈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了。

综上所述,如今的实践教学亟待改革。

2 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

2.1 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的开放不仅是时间的开放,即课余时间开放,而且是内容的开放,即仪器设备材料等也要学生动手。“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有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学才能真正体会知识,掌握知识,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协调发展。

为了能充分发挥实验室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要加强教师对开放实验教学的管理。实验室开放前,要对学生进行管理指导、知识指导,重点讲解实验室安全使用的问题等;实验室开放一周后,抽查学生的实验练习及掌握情况。实验室开放要注重效果,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做基本训练实验,也可选做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开放项目可以是教学计划要求的课内实验,也可以是课外内容[1]。

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直接影响实验室的开放效果。它要求环境稳定、仪器完好率高,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因而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对实验室开放的时间进行管理。开放时间可以分为全面开放、定时开放和预约开放。应制定实验室守则和学生违规的处罚制度,明确实验室主管老师职责。

(2)实验室的维护。为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需要对实验仪器设备和场所及时更新与维护,必须保证足够资金投入。

(3)加强对学生实践过程和学习质量的检查、管理力度。

2.2 让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实践

对于毕业生,毕业设计是使学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如今,很多优秀高校采用这种方式来完成学生的毕业论文,即让学生参与他们感兴趣的科研项目,由导师和研究生指导,学生自己提方案,做实验,写论文,从头到尾完成整个科研过程。这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学科前沿,掌握科学研究思维方法手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

毕业设计仍然需要规范有效的管理,可以按相对硕士研究生稍低的要求来规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结题和答辩等环节。个个环节需严格把关,一丝不苟。

对于非毕业生,可以设立学生科研项目、自主创新实验项目,举办创新活动,如全国“挑战杯”、模具设计大赛等。在经费支持、政策鼓励、硬件条件支撑和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活动。近几年,南昌工程学院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佳绩,这也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2.3 安排校外工程实践

这些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许多单位在招聘时明确指明需要有社会工作经验的人才,拒绝应届毕业大学生,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除却部分市场供求因素,从高校教育自身来说,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传统高校教育长期脱离市场需求,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加大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受社会欢迎,具备市场竞争力,成为转变高校教育观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热点。另外,校外工程实践也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又能使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企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所以,校外工程实践担负了更多、更艰巨的任务。

校外工程实践是工程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院校也纷纷意识到这一点。学校可以为学生安排实践企业或公司,毕业生以公司实习生的身份在公司上班。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甚至可以创造性地应用书本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使教学和生产实际更好的结合。让学生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活动,这是新形式下产学研相结合的成功实践[2]。当然,学校为了监督学生和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需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如上交实习报告、公司考核表等。

特别是校外生产实习,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南昌工程学院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水利水电等专业的生产实习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新举措和新方法:(1)实习基地建设。双方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签订长期合作合同,聘请企业内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双方应在其他方面,如技术革新、企业员工进修培训、市场研究、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2)实习指导教师选派和考评;(3)制订实习计划;(4)实习动员和实习前培训;(5)让学生入厂实习(参观);(6)学生撰写实习报告;(7)实习考核与评价。

2.4 加强专业实习实训环节

专业实习、实训环节主要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等5个层次[3]。这5个实习、实训环节,过程需有详细的实施计划和组织措施,能够保证实习、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另外,为保证学生实习效果良好,可以加强校内工程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内工程实践基地是整个实验、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学过程容易控制、教学成本低、实习效果易于保证等优点。

另外,还需要精选常规金工实习内容,保证基本操作技能;增加新工艺内容,突出先进技术技能训练;增加综合性、创新性项目训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需把加强实践教学工作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为使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需改革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需要不断摸索和总结。总而言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需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直接影响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本文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实践教学的现状。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出实践教学改革需从四个方面着手提高:一、开放实验室;二、让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实践;三、安排校外工程实践;四、加强专业实习实训环节。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参考文献

[1]董立占,刘静云.在开放实验室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促进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改革[J].农业网络信息,2011(,5):141-142.

[2]于庆波,孙莹.关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高师理科学刊,2009,29(6):104-106.

3.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三

关键词:材料成型;控制;自动化技术

0 前言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是保证材料质量以及性能的关键技术,随着航空、建筑、能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材料也越来越重要,材料的质量以及性能的稳定性受到广泛的关注,由于材料的质量与性能影响着机械构件性能的有效性,甚至会使整个机械构件失效,因此,研究材料成型及控制与自动化技术十分重要,有助于提升材料的质量与性能,促进材料技术的进步发展。

1 材料成型及控制概述

材料成型及控制的核心内容在于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下面对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第一,焊接技术,焊接技术是为了满足工业化发展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钎焊、熔焊及固相焊技术,近些年焊接技术发展迅速,对工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且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焊接技术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连接技术,逐渐发展成了一种高科技,多领域技术,正逐渐朝着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生物组织领域发展。[1]第二,铸造技术,铸造技术是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中的关键技术,铸造的核心在于在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实现材料的成型,将材料铸造成指定的形状、尺寸等。铸造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在于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通过控制凝固过程能够有效减少锻造缺陷产生的几率,以免出现铸件表面粗糙以及尺寸不符的情况。第三,锻压技术,锻压技术在于材料的塑性成型与控制,锻压技术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通过研究锻压技术,可能实现材料的自动化以及高产化生产,以便能够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应用与更加大规模的生产之中。

2 材料成型及控制的发现现状

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为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的发展,生产上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也成为可能,但总体而言,我国的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三点,第一,耗时长,耗时时间长是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耗时时间长说明我国的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还不够成熟,仍处于探索阶段,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的工艺较为复杂,后续处理难度较大,致使技术耗时时间较长,制作效率较低。第二,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当前环境形势严峻,环境污染严重,不能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对环境会造成较大的污染,弊端明显,严重影响了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的应用。促进技术发展,革新新技术至关重要,解决环境污染严重问题迫在眉睫。第三,能耗严重,能耗大极其不利于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能源紧缺,能源的合理利用优化配置受到广泛的关注,能源消耗严重会阻碍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总之,材料成型及控制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能耗大、耗时长、污染严重等问题都阻碍了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的发展,革新技术,发展节能技术,提高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的高效性、节能性以及环保性至关重要,是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

3 自动化技术在材料成型及控制中的应用

3.1 锻压领域中的应用

锻压技术是指通过锻压设备以及模具对坯料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变形,获取所需形状及尺寸的方法,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自动化技术在材料成型及控制中的应用形式之一就是在锻压领域的应用,研究显示,自动化技术在锻压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锻压领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电子、气动、检测、液压以及机械等新技术应用于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为自动化技术在锻压领域的应用创造了条件,从而提升锻压技术的自动化能力,有助于促进其自动化的发展,使其能够快速进行换模,并具有高精度、低噪音、防护完善等优点。第二,将数控系统应用于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应用于锻压领域,利用数控技术结合机器人、自动仓库等系统,形成多系列柔性制造系统,促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高锻压技术能力。第三,研发新技术,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解决锻压机械自动化水平低的问题,提升锻压机械的自动化能力,促进自动化技术在锻压領域的发展。

3.2 焊接领域中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在焊接领域应用的效果最为明显,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焊接技术自动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焊接技术已经初步成为一项自动化技术,不仅如此,各种自动化的焊接机械在工业领域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焊接技术的核心是加热、加压、熔合、连接的过程,通过加热加压使材料熔化,使热塑材料的表面熔合,达到连接的目的。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焊接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实现焊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通过自动化技术,可以使机械设备进行自动检测,加工及调节,通过在计算机上设定程序及指令,能够实现焊接机械作业的自动化,[3]通过实现焊接技术的自动化,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材料构件产量,提高材料质量,还能够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材料生产的安全性;第二,焊接技术自动化主要依靠计算机控制,通过计算机控制,设定程序,能够实现焊接机械设备生产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有助于实现集成化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质量。

3.3 铸造领域中的应用

锻造技术是人类较早掌握的加工成型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动化技术应用于铸造领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材料铸造的质量,为材料铸造的自动化发展创造条件。例如,应用光谱仪以及热分析仪,对铸件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铸件效率以及铸件的自动化。第二,研究自动化技术,促进自动化技术的成熟发展,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对大规模铸造企业中的熔炼环节进行计算机自动化监控,从而对温度、成分及效率等进行有效控制。

4 结语

材料成型及控制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材料质量与稳定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相关技术,使其在锻压领域、焊接领域以及铸造领域发挥出作用,创造价值,有助于提升材料质量,为机械构件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翠欣,薛海涛,丁俭,李永艳,李宝娥,李海鹏.材料成型专业实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35).

[2]李茂廷,傅旻,胡军,苏海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专业”双重特色教育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3(20).

[3]黄长清.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方向)特色化建设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篇四

1、大学生就业结构的不合理

目前大学生就业结构很不合理,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大家都往发达的地区挤,不愿意到中西部地区去,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

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

2、大学生的预期工资相对较高

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现在的企业对大学生的能力存在怀疑,不甘心给太高的工资。其实现在的大学生的基础知识都是差不多的,只是缺少一定的工作经验。还有就是现在的大学生也存在着有一定的对工资的期望太高,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就业形势

1、全国的情况

其实对于具体的专业来说,大体的就业形势其实也是没有很大的区别的。因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因而根据目前的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总体的职业岗位数量可能会维持稳定而略有一点点地增长,但增长的幅度不会很大。因为虽然在产业转移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制造业不会衰减,还有可能呈增长的趋势,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等等的发展,制造业将向自动化,机器化的时代发展,对工人的数量要求会减少,因而职业岗位也会相应的减少。

现在随着高校的扩招,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人数却在逐年增长。故总体上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还不会太严峻。

2、广东省的情况

广东省情况,跟全国的情况却相反。现在在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相对是比较发达的,但是现在珠三角地区,特别是广州深圳都在向高端科技和电子信息等方向发展,也正在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和污染较严重的企业到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以带动广东整体经济的发展。其中就包括了很大一部分的制造业,但还在广东省,职业岗位没有减少。同时,广东省也在向着先进制造业的方向发展,如高端电子产品,汽车工业,装备制造等,这些更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像材料成型,机械制造等,所以在广东省,我们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就业形势还是很乐观的。

3、同样存在就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都集中地向珠三角地区挤,而很少大学毕业生愿意到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因而就存在着现在的这种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只是我们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其他相关专业,甚至所有的专业都有类似的现象。

4、同样存在对预期收入与企业给出的工资水平相差较大

据调查发现,应届毕业大学生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大部分人对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要求都较高,近六成(56%)人的要求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还有些毕业生要求工资在3000-5000元。对于在珠三角地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有较高的收入要求也合理,但是应届毕业生们却没有考虑到企业能给出的工资水平。

针对如此的就业状况,我们应该如何作出正确的抉择

1、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合理的定位

全面地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特点优势和缺点不足,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合理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定位,选择好自己的发展方向。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侍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就业,没有发展的眼光、没有大局观念的就业观,最后往往会落得两手空空,甚至毕业就失业。

2、正确地看侍就业地域的差异

好的发展机会并不是经济发达地区所独有的,去内地工作照样可以大展拳脚,实现抱负。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目前内陆地区起点尚不高,所以发展潜力也就更巨大,中央有关政策的大力扶持,它能提供的机会反而会更多,拼搏的天地反而会更广。外资或沿海企业薪水高,环境好,自然能吸引人,但是它们的门槛也较高,淘汰率也很残酷,能实现就业梦想的毕竟是少数,更多人必然失望而归。如果此时你还对内地那些能给予你更多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企业视而不见、置若罔闻的话,那你失去的将不仅仅是大把的赶场时间,失去的更可能是你的未来。没有发展的眼光、没有大局观念的就业观,最后往往会落得两手空空,甚至毕业就失业。

3、要有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

现在的`就业不是一次性的,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我们可以有多次的就业。因为我们毕竟是刚在学校里出来的,没有什么丰富的工作经验,学习的都只是理论的东西,没有实足的实战经验。因而,我们要有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先通过工作几年,积累一些工作经验,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作准备,然后再确定自己的终生的职业。

毕业生们一定要审时度势,量体裁衣,千万不要一味追求那些千万人都想抢的饭碗,那只饭碗注定只能养活几个人。因此,我们应把目光撒向更广阔的天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内地大量发展机会就在眼前,就看你能不能及时把握了。

这个专业因为房地产的爆发,已经有很多人关注了这个专业,但是在学校里面学习的都是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离真正实践还是有距离的。

5.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五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研究各种材料成形的工艺方法、质量控制以及材料成形的机械化和制动化。是集材料制备与成形及过程自动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本专业培养冶金及装备制造业需要的材料成形科研、生产及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掌握材料成形的基础知识,具备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能力。

主要课程: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及零件、金属学及热处理、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成形力学、材料成形理论与工艺、材料成形机械设备、微机原理与计算机应用、材料成形过程控制及自动控制理论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本专业的毕业生适合工业企业、科研和设计单位以及高等院校,从事与材料制备与成形有关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此外,本专业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尤其是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快速高效发展的能力,使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等诸多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学生的就业面大大拓宽,符合未来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要求。本专业毕业生遍及冶金、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交通、建筑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社会需求量大。同时,毕业生可报考各高校和研究部门的研究生,品学兼优者可直接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6.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有四个方向:焊接、铸造、热处理、锻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成型也变得越来越机械化和自动化。当今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制造技术向着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焊接:近20年来,随着数字化,自动化,计算机,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焊接质量的高度重视,自动焊接已发展成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自动焊接设备在各工业的应用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范围正在迅速扩大。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焊接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是焊接机构制造工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焊接采用加热和加压或其他方法使热塑性塑料制品的两个或多个表面熔合成为一个整体的方法。自动化采用具有自动控制,能自动调节、检测、加工的机器设备、仪表,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作业的技术措施。其目的在于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等。自动化程度已成为衡量现代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自动化技术主要依靠计算机控制技术来实现。焊接生产自动化是焊接结构生产技术发展的方向。现代焊接自动化技术将在高性能的微机波控焊接电源基础上发展智能化焊接设备,在现有的焊接机器人基础上发展柔性焊接工作站和焊接生产线,最终实现焊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在焊接设备中发展应用微机自动化控制技术,如数控焊接电源、智能焊机、全自动专用焊机和柔性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微机控制系统在各种自动焊接与切割设备中的作用不仅是控制各项焊接参数,而且必须能够自动协调成套焊接设备各组成部分的动作,实现无人操作,即实现焊接生产数控化、自动化与智能化。微机控制焊接电源已成为自动化专用焊机的主体和智能焊接设备的基础。如微机控制的晶闸管弧焊电源、晶体管弧焊电源、逆变弧焊电源、多功能弧焊电源、脉冲弧焊电源等。微机控制的IGBT式逆变焊接电源,是实现智能化控制的理想设备。数控式的专用焊机大多为自动TIG焊机,如全自动管/管TIG焊机、全自动管/板TIG焊机、自动TIG焊接机床等。在焊接生产中经常需要根据焊件特点设计与制造自动化的焊接工艺装备,如焊接机床、焊接中心、焊接生产线等自制的成套焊接设备,大多可采用通用的焊接电源、自动焊机头、送丝机构、焊车等设备组合,并由一个可编程的微机控制系统将其统一协调成一个整体。

铸造: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尺寸、成分、组织和性能铸件的成形方法。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指将室温中为液态但不久后将固化的物质倒入特定形状的铸模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沙、金属甚至陶瓷。因应不同要求,使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国内的铸造技术也飞速发展近年开发推广了一些先进熔炼设备,提高了金属液温度和综合质量,开始引进AOD、VOD等精炼设备和技术,提高了高级合金铸钢的内在质量。直读光谱仪和热分析仪,炉前有效控制了金属液成分,采用超声波等检测方法控制铸件质量。一些大中型铸造企业开始在熔炼方面用计算机技术,控制金属液成分、温度及生产率等。成都科技大学研制成砂处理在线控制系统,清华大学等开发了计算机辅助砂型控制系统软件,华中科技大学成功开发商品化铸造CAE软件。铸造业互联网发展快速,部分铸造企业网上电子商务活动活跃,如一些铸造模具厂实现了异地设计和远程制造。

铸造专家系统研究虽然起步晚,但进步快。先后推出了型砂质量管理专家系统、铸造缺陷分析专家系统、自硬砂质量分析专家系统、压铸工艺参数设计及缺陷诊断专家系统等。机械手、机器人在落砂、铸件清理、压铸及熔模铸造生产中开始应用。精确成形技术和近精确成形技术,大力发展可视化铸造技术,推动铸造过程数值模拟技术CAE向集成、虚拟、智能、实用化发展;基于特征化造型的铸造CAD系统将是铸造企业实现现代化生产工艺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新一代铸造CAD系统应是一个集模拟分析、专家系统、人工智能于一体的集成化系统。采用模块化体系和统一数据结构,且与CAM/CAPP?ERP/RPM等无缝集成;促使铸造工装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展开CAD/CAM/CAE/RPM、反求工程、并行工程、远程设计与制造、计算机检测与控制系统的集成化、智能化与在线运行,催发传统铸造业的革命性进步。

锻压是锻造和冲压的合称,是利用锻压机械的锤头、砧块、冲头或通过模具对坯料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成形加工方法。“锻压”作为金属加工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装备制造业,特别是机械、汽车行业,以及军工、航空航天工业中的不可或缺的主要加工工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制造业的大发展,为我国的锻压行业发展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近几年在设备制造技术和加工技术上都取得很大的进展,行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某些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但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产锻造设备存在的不足日益凸显。其中,拥有中国自己产权的通用锻压设备多处于较低的水平,目前锻压设备发展趋势是集机械、电子、液压、气动及检测等方面的最新技术于一体,自动化程度高、换模快速、工作可靠、噪声低、防护完善、精度高。近年来又发展了数控系统,能和电子计算机、工业机器人、自动换模系统及自动仓库等相结合,构成多种系列的柔性制造单元(FMC)和柔性制造系统(FMS),并向电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方向逼近。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在不同的介质中冷却,通过改变金属材料表面或内部的显微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工艺。在热处理过程中对温度的检测和记录非常的重要,温度控制的不好对产品的影响十分的大,所以温度的检测十分的重要,在整个过程的温度的变化趋势也显得十分的重要,导致在热处理的过程中必须对温度的变化进行记录,可以方便以后进行数据分析,也可以查看到底是哪段时间温度没有达到要求。这样对以后的热处理进行改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动化。

日前,中钢邢机通过对热处理炉群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创新改进,在所属异型公司成功完成单台炉体单机控制向整个炉群单机管控的“集中化”转变,实现企业炉群自动化控制的新突破。“集中化”管控就是由单台主机整体集中完成整个炉群的自动化控制工作,通过建立热处理炉群自动化控制的独立整体管控网络,改变每台热处理炉都有一台主机主控的传统模式。企业探索实施“热处理炉群控制集中化管理”,最初是基于对企业扩能上量后热处理炉数量增多、生产用电不易调配问题的解决。经过在异型公司试点进行实际改造实施后,使热处理炉群能够结合排产计划,对照峰谷用电时间段,实现对每台热处理炉作业的自动程序化科学调控,从而大大降低了作业用电成本。同时使企业设备管理更趋便捷科学,运行效率明显提升,目前每班只需2人即可完成17台热处理炉的日常作业管理。为了使工件在生产线上自如地完成整个所要求的热处理工艺过程,被特定设计的连续炉相互连接沟通。炉膛内可多方位贯通,并可使工件料筐90℃角转入下道加热区或过渡保温箱,经传送抵达下一工序或进入冷却室冷却。这种炉体结构和传送装置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以可控气氛箱式炉为例,为满足渗碳、碳氮共渗、氮碳共渗、淬火或光亮淬火、等温淬火等热处理工艺的实施,料盘和料架上的工件以冷链驱动的方式自动送入、通过和送出炉膛,在各自的炉子中完成所要求的工艺。箱式炉与相应的计算机辅助测量、控制与调节系统连用,形成各个独立的模块单元,易于相互连接,构成完善、灵活、组合式自动热处理系统。

电子计算机在热处理中的应用,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CAM)、计算机辅助选材(CAMS)、热处理事务办公自动化(OA)、热处理数据库和专家系统等,它为热处理工艺的优化设计、工艺过程的自动控制、质量检测与统计分析等,提供了先进的工具和手段。计算机在热处理中的应用,最初主要用于热处理工艺程序和工艺参数(温度、时间、气氛、压力、流量等)的控制,现在也用于热处理设备、生产线和热处理车间的自动控制和生产管理,还有的用计算机进行热处理工艺、热处理设备、热处理车间设计中的各种计算和优化设计。在热处理中引入计算机,可实现热处理生产的自动化,保证热处理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再现性,并使热处理设备向高效、低成本、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在热处理中的应用国外已十分普遍,例如,日本一家摩托车厂的热处理车间,有连续式渗碳炉、周期式渗碳炉、连续软氮化炉等共37台设备,从开始送料,到最终产品检验,全部由计算机控制,每班只需要三个人操作,一人在计算机室内负责全部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一人在现场巡回检查,一人负责产品质量检验,生产效率极高。我国在热处理行业中应用计算机还是近十多年的事情,目前国内研制生产的热处设备已越来越多地引入了微机控制,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在热处理工艺过程的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模拟和数学模型的开发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7.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七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 掌握材料、机械、控制、经济及管理等多学科综合知识, 熟悉材料成型方法和工艺, 能从事材料成型工艺技术和模具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管理工作, 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和创业能力, 具有良好的创业精神和较强的创业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使学生具备较扎实的企业管理、财务、法律、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较系统地掌握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专业必需的科学研究、设计开发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2 选修课程模块设置

创业教育的理想教学效果, 是使专业课既体现了知识的可用性, 又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完全融入到整个专业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中, 使学生了解当前专业的应用热点以及发现潜在的创业机会。模块根据小型模具公司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 结合模具报价、接单、设计、采购、库存等工作设置了基于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程框架, 主要包括了基础、应用、拓展三大模块。基础模块主要涉及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内容;应用模块主要围绕订单或生产计划, 涉及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设计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等内容;拓展模块包含电子商务、知识管理、售后服务等内容。

2.1 基础模块

(1)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 规定职务或职位, 明确责权关系, 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 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通过学习组织管理的类型、对象、模式以及工作内容, 学生能够按专业化分工, 划分工作部门、设计组织机构和结构、设立工作岗位、规定组织结构中各种职务或职位, 明确责任和权力、制订规章制度。 (2)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 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发挥员工的潜能, 为企业创造价值。通过学习人员选聘与培训开发、绩效考评和薪酬设计与人才激励等内容, 学生能够运用现代管理方法, 对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 (3) 财务管理:中小企业的核心问题是生存问题, 维持中小企业生存的关键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通过学习资金等措和资本积累、市场销路分析和成本核算、财务和税务规则、商品销售账款核算、货物盘点、记账、利润核算、内部控制, 学生掌握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熟悉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2 应用模块

(1) 营销管理:企业只有在其产品或服务有市场时才能生存, 模具是单件生产, 为批量生产做准备。通过学习客户信息管理、报价管理、订单管理、账款管理以及销售统计分析等内容, 了解适合模具行业的营销体系, 模具企业的市场战略, 通过收集市场的信息和市场需求, 能够分析客户的购买行为和能力, 分析竞争者的战略和比较优势, 细分自身的目标市场并与生产管理配合。 (2) 供应链管理:模具的供应链由模具开发商、制造商、供应商、模具使用商等企业组成, 供应链管理在于降低库存、降低材料成本, 以及提高服务品质。 (下转第45页) (上接第30页) 通过学习采购、库存管理等内容, 能够根据模具设计确定的材料的种类以及规格, 与供应商询价后, 形成采购订单, 并根据到货入库登记, 组织生产, 同时掌握物料的出入库、物料的盘点以及统计分析。 (3) 设计管理:设计管理是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对模具设计进行管理。通过学习对模具设计任务分派以及进度监控管理、图纸审批, 图纸版本控制、设计变更管理及加工零件的工艺等内容, 学生能够积累设计与工艺经验, 提高设计能力与设计效率。 (4) 技术管理:模具企业是单件小批量研发式生产模式, 项目制特征明显。技术管理是在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指派责任人, 对计划的实际执行进度进行监控。通过对项目以及模具跟踪的控制点设置、对项目以及模具制造的各个关键环节以及质量、成本等关键控制点进行及时跟踪控制, 使学生具备宏观到微观的及时监控管理能力。 (5) 生产管理:模具的生产管理是合理地安排生产资源, 控制模具的质量和成本, 保证模具的试模日期和交货日期。通过对安全、生产调度、制造工艺及技术、设备和工装、材料及刀量具、模具档案、库房、现场等管理知识学习, 使学生具备有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的生产活动的能力。

2.3 拓展模块

(1) 电子商务:因竞争加剧, 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正改变着模具企业固有的销售模式。通过学习利用网站做推广、建店铺、在IM上谈生意等电子商务应用点, 学生了解如何选择适合企业的搜索和行业网站, 具备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方法改善企业管理方法,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 知识管理: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强烈依赖工程师的经验和知识, 企业人员流动频繁造成知识、经验同步流失和损失, 加强知识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对知识管理步骤、原理与过程、战略、绩效策略及实施方法等知识的学习, 学生充分重视整合、分享、传承企业的智力资产, 将企业的知识升值作为重要生产力。 (3) 售后服务:完善的售后服务可提高模具企业的信誉, 扩大市场占有率, 提高推销工作的效率及效益。通过对售后服务的内容、原则、策略、如何处理客户的投诉与抱怨、售后服务质量的基础标准、客户组织化等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对包含送货、安装、调试、维修、技术培训、上门服务等售后服务工作全面熟悉了解, 具备快捷服务及维护市场的意识和能力。

3 结语

基于创业教育的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化设置打破了学科壁垒, 发挥了学科互补作用, 注重行业需求, 整合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运用模拟企业等方法, 通过ERP实验课程, 增强学生对不同岗位职责的认识, 拓宽学生知识面, 提升学生创业素养。

改革研究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201208)

参考文献

[1]邹继强.对现代模具企业生产管理的探索[J].模具制造, 2011.11.

[2]张丽霞.模具行业的电子商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4.

8.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八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2

1998年,教育部将原先的铸造、锻压、焊接以及部分热处理等专业合并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一门新专业[1],目的是为了培养专业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材料成型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是为了进一步满足国家对于综合素质全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符合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现状。武汉工程大学(原武汉化工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兼有理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多科性普通高等院校。武汉工程大学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从2002年开始招生,主要设置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模具设计等方面的课程。由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包涵了铸造、锻压、焊接和热处理等诸多内容,这使得该专业具备了宽口径专业的典型特征,同时兼具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人也形象的总结为该专业具有“机械特征和材料色彩”[2],很多高校也把该专业设在机械学院。这就意味着当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实践能力。诚然,实践教学不仅仅局限在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检验和扩充上,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一门相对较为年轻的综合专业,其很多方面都还处于摸索的阶段,对于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探索,必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虽然我校在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教学实践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由于专业设置较为年轻,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 实践教学的体系不够完善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评价等环节,并保证各环节有序开展。目前,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在实践教学的组织上缺乏实践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及协调性,往往很多实验环节都是独立的,实验课都是根据理论专业课程开设,并没有考虑到本专业的综合情况,各个实验间并没有很好地连贯性和延续性;另外,实践教学的规划和管理不够规范,还没有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导致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受到很大影响。

1.2 实践教学的硬件相对薄弱

实践教学的基础是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设备。目前,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已拥有现代化加工中心、金工实习基地、力学性能实验室、模具设计陈列室等,其中包括数控机床、力学性能实验设备等。但是随着学校和学院的不断发展,我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实验设备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有很多课程的实践教学所需的设备往往达不到要求,我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有250多人,有些实验设备的数量只有一台,再加上实验课时有限,这样就不能够使学生得到很好的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在课程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和实际操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实践教学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1.3 实践教学的内容相对陈旧、模式古板

实验教学设备除了相对薄弱以外,还存在实验设备较为陈旧落后的问题。然而,现代材料成形新技术在不断发展,很多新兴的材料成形新技术不断的涌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仅仅停留在很多年前相对较为古老的技术上,而很多企业的设备和技术都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待学生离开校门进入到工作岗位时,将很难适应新技术和新装备的要求。因此,实践教学的初衷就没有达到,仅仅成了为了实验而实验。另外,大多数学生在做实验时,基本都是按照给定的指导书进行实验,并没有给学生一定自由创造的空间,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这与实践教学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上也存在距离。

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革新举措

2.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评价机制

首先,应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评价机制。在开设每门实验课程时,应综合考虑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力争做到大多实验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协调性。另外,为了使得学生对实验更加重视,必须实行严格的实验教学评价机制,应该把实验课与专业课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实验课如果不及格,那么即使专业课再优秀,也算不合格

对待。

2.2 增大实践教学投入,扩大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为了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应该不断增大实践教学的投入,不断改善实践教学的条件,如购买更多的实验设备、提供更多的实验场所等。同时,虽然我校目前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工程实践中心,但是随着学校的发展,目前的规模已逐渐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需要进一步扩大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此外,也可以采取措施,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的方式来筹措资金、进行资源共享,不断改善我校的实践教学条件。由于我校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湖北省是教育大省,仅武汉市目前在校大学生就有100多万,武汉市拥有众多高校,如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

因此,我校可以充分利用兄弟院校的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将实践教学的效率发挥到最大,这必将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另外,我校也可以与武汉市的诸多企业联合,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这不仅可以为学校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场所和条件,而且也可为企业提供学校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广阔的平台[3],最终达到产学研的发展道路,这也是目前国家政策指导

方向。

2.3 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学校需不断更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和教学模式。具体做法为:一些实践教学设备需要不断更新,应该贴近当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潮流。另外,实践教学的内容应该贴近当前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并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设定一些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且又反映了当前本专业的前沿方向,与企业的实际应用也紧密结合,同时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实验。比如,目前本专业设置的其中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为“低压铸造工艺设计”,该实验涉及到的内容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流体力学,材料力学,铸造工艺,合金熔炼,材料界面,传热传质学等,该实验涉及面广,同时是企业当前应用的热点。实践证明,学生对该实验具有很大的兴趣,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进行设计,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教学效果。

2.4 加大科研促进实践教学的力度

当前,高校都在朝着研究型大学的方向发展,这充分说明科研目前已成为高校非常重视的一块阵地,作为高校的每位教师也把科研作为自己很重要的本职工作。由于每个高校教师都具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方向,并且其研究课题始终追踪着当前研究热点和重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这种背景下,专业课教师如果能将自己的研究课题与学生的毕业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这可以解决学校实验教学设备和经费欠缺的问题,并且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其次,学生通过接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前沿的研究方向,使学生很好地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态;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很好地掌握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对先进的研究课题具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必将具有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实践教学的效果将事半功倍。

3 结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牵涉到的方面广泛,具有宽口径的特性,结合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情况介绍也可看出,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较多,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果处理不当,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实践教学需要不断的摸索和研究,应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企业的需求和学科的发展动态等多方面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实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使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

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超辉,谭婷婷.基于天津滨海新区人才需求探讨模具教学改革[J].模具制造,2010(3):90-92.

[2]王悔改,宋延沛.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4):116-118.

9.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求职简历 篇九

姓名 王宝强

性别 男

年龄 25出生日期 1984年04月2日所在城市 长沙

职业 学生

学历 大学本科

民族壮族

政治面貌 群众

身份证***865682959 籍贯 广西省贵港市

户口所在地河南省郑州市毕业学校 山西大学

英语等级 CET-4

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身高157cm

体重51kg

求职意向 模具方向的教师或学院辅导员 教育情况

时间 学校学历

2004年—2008年 山西大学本科

2001年—2004年 山西省石楼县石楼高中 高中

获奖及获取证书情况 2004—2005学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2004—2005学年“五四”表彰中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

2005—2006学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标兵”

2005—2006学年被授予“优秀共青团员干部”的称号

2005年5月获得高等教育公共关系资格证书

2005年5月获得党课结业证书

2006年12月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资格证书 兴趣爱好

看教育类和历史类的书籍杂志,上网浏览网页信息, 打羽毛球 社会实践

学校实践

2005年11月在陕西科技大学进行金工实习

2005学年暑假期间兼职家教

2007 年5月份在一航宝成仪表责任有限公司生产实习

2007年5月份在宝鸡长岭冰箱厂参观实习

同时期在宝鸡普灯一厂进行参观实习

联系方式

手机 ***

QQ号码 4154095

52个人邮箱 Smy830225@163.com

邮政编码 710021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陕西科技大学039信箱

自我评价

1、热爱教育事业,做一名教师是我理想中的职业。

2、有较好的再学习能力,可以很快接受新事物,并且具有虚心好学的特点。

3、善于与人交往且有谦虚的处事态度,良好的综合素质及沟通协调能力。

4、工作认真负责有事业心,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时间管理能力,有很强的时间观念,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与承担压力的能力。

10.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十

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蒋文明 吴和保 于传浩 秦建华 邹方利 史昆玉 钟庆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34期

摘 要:实践教学对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具有重要意义,它直接影响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针对当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2

1998年,教育部将原先的铸造、锻压、焊接以及部分热处理等专业合并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一门新专业[1],目的是为了培养专业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材料成型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是为了进一步满足国家对于综合素质全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符合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现状。武汉工程大学(原武汉化工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兼有理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多科性普通高等院校。武汉工程大学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从2002年开始招生,主要设置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模具设计等方面的课程。由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包涵了铸造、锻压、焊接和热处理等诸多内容,这使得该专业具备了宽口径专业的典型特征,同时兼具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人也形象的总结为该专业具有“机械特征和材料色彩”[2],很多高校也把该专业设在机械学院。这就意味着当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实践能力。诚然,实践教学不仅仅局限在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检验和扩充上,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一门相对较为年轻的综合专业,其很多方面都还处于摸索的阶段,对于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探索,必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虽然我校在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教学实践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由于专业设置较为年轻,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 实践教学的体系不够完善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评价等环节,并保证各环节有序开展。目前,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在实践教学的组织上缺乏实践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及协调性,往往很多实验环节都是独立的,实验课都是根据理论专业课程开设,并没有考虑到本专业的综合情况,各个实验间并没有很好地连贯性和延续性;另外,实践教学的规划和管理不够规范,还没

有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导致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受到很大影响。

1.2 实践教学的硬件相对薄弱

实践教学的基础是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设备。目前,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已拥有现代化加工中心、金工实习基地、力学性能实验室、模具设计陈列室等,其中包括数控机床、力学性能实验设备等。但是随着学校和学院的不断发展,我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实验设备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有很多课程的实践教学所需的设备往往达不到要求,我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有250多人,有些实验设备的数量只有一台,再加上实验课时有限,这样就不能够使学生得到很好的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在课程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和实际操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实践教学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1.3 实践教学的内容相对陈旧、模式古板

实验教学设备除了相对薄弱以外,还存在实验设备较为陈旧落后的问题。然而,现代材料成形新技术在不断发展,很多新兴的材料成形新技术不断的涌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仅仅停留在很多年前相对较为古老的技术上,而很多企业的设备和技术都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待学生离开校门进入到工作岗位时,将很难适应新技术和新装备的要求。因此,实践教学的初衷就没有达到,仅仅成了为了实验而实验。另外,大多数学生在做实验时,基本都是按照给定的指导书进行实验,并没有给学生一定自由创造的空间,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这与实践教学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上也存在距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革新举措

2.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评价机制

首先,应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评价机制。在开设每门实验课程时,应综合考虑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力争做到大多实验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协调性。另外,为了使得学生对实验更加重视,必须实行严格的实验教学评价机制,应该把实验课与专业课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实验课如果不及格,那么即使专业课再优秀,也算不合格对待。

2.2 增大实践教学投入,扩大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为了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应该不断增大实践教学的投入,不断改善实践教学的条件,如购买更多的实验设备、提供更多的实验场所等。同时,虽然我校目前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工程实践中心,但是随着学校的发展,目前的规模已逐渐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需要进一步扩大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此外,也可以采取措施,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的方式来筹措资金、进行资源共享,不断改善我校的实践教学条件。由于我校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湖北

省是教育大省,仅武汉市目前在校大学生就有100多万,武汉市拥有众多高校,如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

因此,我校可以充分利用兄弟院校的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将实践教学的效率发挥到最大,这必将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另外,我校也可以与武汉市的诸多企业联合,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这不仅可以为学校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场所和条件,而且也可为企业提供学校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广阔的平台[3],最终达到产学研的发展道路,这也是目前国家政策指导

方向。

2.3 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学校需不断更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和教学模式。具体做法为:一些实践教学设备需要不断更新,应该贴近当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潮流。另外,实践教学的内容应该贴近当前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并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设定一些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且又反映了当前本专业的前沿方向,与企业的实际应用也紧密结合,同时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实验。比如,目前本专业设置的其中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为“低压铸造工艺设计”,该实验涉及到的内容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流体力学,材料力学,铸造工艺,合金熔炼,材料界面,传热传质学等,该实验涉及面广,同时是企业当前应用的热点。实践证明,学生对该实验具有很大的兴趣,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进行设计,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教学效果。

2.4 加大科研促进实践教学的力度

当前,高校都在朝着研究型大学的方向发展,这充分说明科研目前已成为高校非常重视的一块阵地,作为高校的每位教师也把科研作为自己很重要的本职工作。由于每个高校教师都具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方向,并且其研究课题始终追踪着当前研究热点和重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这种背景下,专业课教师如果能将自己的研究课题与学生的毕业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这可以解决学校实验教学设备和经费欠缺的问题,并且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其次,学生通过接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前沿的研究方向,使学生很好地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态;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很好地掌握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对先进的研究课题具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必将具有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实践教学的效果将事半功倍。结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牵涉到的方面广泛,具有宽口径的特性,结合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情况介绍也可看出,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较多,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果处理不当,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

力。因此,实践教学需要不断的摸索和研究,应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企业的需求和学科的发展动态等多方面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实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使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

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超辉,谭婷婷.基于天津滨海新区人才需求探讨模具教学改革[J].模具制造,2010

11.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十一

[摘 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其核心是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分析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现有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校企联合“3+1”人才培养模式和“一目标、两平台、三结合、四层次”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模具卓越工程人才。实践表明该实践教学改革模式获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实际效果。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085-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 [2] [3]关键问题是如何构建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要求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大连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于2012年7月起开始实施“卓越计划”。相比以往的工科人才培养,“卓越计划”更加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必备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培养。因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根据区域模具产业发展和需求状况,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特色,提出了校企联合“3+1”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专门面向模具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目标、两平台、三结合、四层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旨在加强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现状分析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前身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始建于2013年,是在整合校内模具人才培养的资源,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业设计三个专业相辅相成的基础上设立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和科技创新等,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条件建设、实践教学考核和管理、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等。具体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4-5]:

1. 在当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下,对实验及工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思想观念,对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相对匮乏。

2. 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主要依托理论课程开设,在制订培养方案时缺少针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评价,仅就课程而课程,忽视了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和实践环节的相互衔接问题。课程实验演示性和验证性偏多,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偏少,而开放型实验更少,甚至有些实践教学环节与实际应用脱节,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积极思考和主动性,并没有起到将课堂理论通过实践加以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的效果。

3.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薄弱,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有限。每年的实习都是依靠专业教师的个人资源联系企业安排实习,多数情况由企业技术人员做一个整体介绍后,学生在车间内走马观花的看一遍,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难以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

4.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比较粗放,在成绩核定、实践效果考核、实践过程管理等方面都不够系统科学,缺乏制度化的全过程监控。

5.专业教师和实验教师在数量、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经验等方面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要求。

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是以区域模具产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适应从业能力为目标,以塑料成型、金属塑性成型为主线,以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为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基础和材料基础知识、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能在材料成型及控制领域从事设计制造、工程应用、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模具现场工程师。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按照学校“培养具有工程师应具备的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办学定位和“卓越计划”实施精神,构建了基于项目引导式的校企联合“3+1”人才培养模式。将以模具卓越工程师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标,依托学校教育平台和企业教育平台,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培养、个人自我培养三个维度,实现了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搭建了基础实践能力层次、综合实践能力层次、工程应用能力层次、工程创新能力层次的多层次结构,形成了“一目标、两平台、三结合、四层次”的高质量模具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图1 模具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举措

(一)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为了保证模具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实现,我们先后两次召开了大连市模具协会、大连市模具园办公室领导和十余家企业总经理参加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具卓越工程师研讨会,十余次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课程研讨,针对现有模具行业对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需求,共同商定模具人才培养方案,采取主干专业课程前移,“平台+模块”的形式重构课程体系。通过模块化课程群的方式将全部专业核心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化课程体系,剔除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降低了授课学时。这样既便于教师明确所授课程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也便于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和相互课程内容的衔接,而不是简单地灌输某一学科的内容。

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始终坚持以模具设计、制作、装配、成型和检测五个要素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关系为主线,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主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学生进行项目设计的能力。

1.改革基础课程工程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和模具制造基础等实践教学内容,专门设置了以模具为背景的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内容,编写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

2.在本专业原有的制图测绘、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塑料模具设计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模具卓越工程师培养,对原有课程设计进行了再设计,增加了模具综合创新课程设计环节,对这些课程设计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以模具工程为目标,分段完成设计任务,促进各门课程的知识融合。编写了材料成型课程设计指导书。

3.依托日中韩大学生模具大赛或企业实际模具工程项目,学生自主完成产品件工艺分析、方案确定、结构设计、加工工艺及数控编程、生产制作、组装试模、成型实验、部件及产品检测、结果分析和报告,形成全过程的工程创新训练。

(二)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通过建立校外教师聘用体系和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和实习教学工作,达到校外教师和校内教师业务交叉、优势资源共享的目的,优化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一方面聘任企业高职称、高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到目前为止,总计聘请27名企业总经理、技术专家和一线工程师担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客座教授和兼职讲师。由他们在企业现场担任4门理论课程和5门实践课程的主讲教师,并且担负学生现场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任务。同时他们也会定期做客校内材料成型讲坛,就“当前模具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作为一名优秀模具工程师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等话题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

另一方面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及模具企业现场锻炼的制度,有步骤、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模具企业现场进行顶岗工作,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担负起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任。

(三)深化企业培养,增加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模具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是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及专业教师共同制订。在这一年企业培养中,采用企业教师为主,校内导师为辅机制,以真实模具项目为载体,多个模块分步实施,使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接受工程师的职业素养培养和项目工程师的系统训练,从而保证学生具有较宽的工程视野,拓宽学生的工程知识面,增加企业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模具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有在企业现场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12个专题讲座。理论课程有压铸模具设计、模具检测技术、冲压模具设计实例教学、塑料模具设计实例教学和数控编程实例教学;实践课程有铣加工理论与实践、磨床加工理论与实践、放电加工理论与实践和钳工理论与实践;实践教学主要有轮岗实习、定岗实习、模具综合创新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每个环节分别制订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工程环境下得到深入的实践机会,获得专门的工程知识与能力。在这里重点介绍轮岗实习和定岗实习。

1.轮岗实习:该实践环节学时为9周,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企业现场对模具制作的生产流程、工艺和加工设备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对磨床加工、数控加工、放电加工、塑模钳工、冲模钳工和模具检测等环节进行简单实训,采用分组进行,每组3-4人,每个岗位7天,半天现场操作考评。这样使学生通过现场实际,加深对模具企业模具制作流程,设备的使用、维修、维护管理,企业管理等实践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2.定岗实习:时间从12月到次年5月,共计6个月。在这个环节中完成教学计划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前面9周的轮岗实习的认知,结合自身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任选一个岗位进行定岗实习。实习过程采用师傅带徒方式,1对1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培养。每个月进行一次定岗能力训练考评,学生要汇报一个月所学知识、现场发现的具体工程问题和感受体会。根据企业现有模具工程项目和岗位技能情况,给出毕业设计题目,所有题目全部来自企业真实工程项目,采用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的方式完成本阶段的学习。毕业答辩也在企业现场进行,由企业技术专家和校内教师共同组建答辩委员会进行考核评价。通过在企业全方位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模具项目的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四)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选择与建设

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主要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如何选择合作企业并能够保证企业培养目标有效达成成为“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

首先,合作企业要与学校就工程人才培养拥有共同愿景和相同价值取向,企业要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并且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有一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实力,同时效益较好。

其次,校企双方通过合作实现双方资源优势整合,校企双方文化融合,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开放共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现与中国华录·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共立精机(大连)有限公司、浙江嘉仁模具有限公司、铂翔超精密模具技术(昆山)有限公司等23家行业领先、特色突出的模具制造类企业签署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同时,完成了“一区两翼”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群和辽宁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具备了良好的工程实践条件,打造出了可示范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本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坚实的软硬件条件。基地企业参与部分理论教学和大部分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保证学生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最后到相关企业就业。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真实工程环境,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具设计、制造、组装、成型和检测的策略,并强调应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工程训练力度,完善以培养模具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分层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过三届学生的实践检验,模具卓越工程师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2]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3] 朱泓,李志义,刘志军.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68-71.

[4] 查光成,孔凡新,李振红,等. 应用型本科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3(3):92-94.

[5] 潘佳卉,魏天路,颜兵兵.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 黑龙江教育,2014(5):49-50.

上一篇:神奇的古法造纸作文500字下一篇:数字测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