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造管理制度

2024-10-15

技术改造管理制度(共8篇)

1.技术改造管理制度 篇一

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

(有创诊疗操作技术)

为了加强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病人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等法律法规和规定,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

一、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等情形之一的。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管理参照卫生部,青海省卫生厅相关文件执行,包括医疗技术项目和人员,如批文没有具体人员规定,医院原则上按高风险诊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

二、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一)手术(介入)分级审批与管理,按医院《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二)新技术新项目,遵照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实施。

(三)除手术(介入)外的有创诊疗操作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

分为普通有创诊疗技术和高风险诊疗技术二类。

⒈普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资质审批

指临床常用低风险,操作简单,安全的有创操作:如导尿、胃肠减压、骨髓穿刺,浅表组织活检,B超引导下诊疗性腹穿、胸穿,外周血管穿刺,清创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成功完成一定例数的操作后,经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考核后,予以资质准入,科室留存备案。

⒉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分级审批。

⑴各科根据本专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复杂性,难度和风险,列出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报医务科及医院学术委员会专业组审核,科室根据学科发展和技术变化,对目录

进行定期更新。

⑵各专业根据高风险诊疗操作过程的复杂性和技术的难度要求按项目进行资质准入,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分专业设制准入标准,取得主治医师职称方可提出最低难度的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项目的准入资质申请,大多项目要求副主任及以上职称方可申请准入资格,申请前必须完成5例以上的助手,和在上级医师(或有经验医师)指导下成功施行5例,经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根据相应项目考核,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科室同意上报医务科审核,经医院学术委员会专家组二级评审,分管院长审批后经公示生效,获得相应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资格,方可进行独立操作。

⑶危重患者进行高风险诊疗操作管理

危重患者进行高风险诊疗操作须承担极大的医疗风险,为了保证操作质量减少操作风险,对操作者有更高的要求,除非紧急抢救生命,在操作前要进行科室讨论,评估有创诊疗操作的利弊和选择,原则上要安排熟练掌握的医师负责具体操作,不得安排了低年资技术不娴熟的医师进行操作。

通常需由医师在危重患者诊疗活动中完成的,具有高危险性,高难度操作常用项目如下:经皮动脉置管术,各种途径的中央静脉置管术,肺动脉置管术,经静脉临时起搏器安置术,三腔管气囊填塞术,心包穿刺术,经皮气管切开置管术,诊断性腹腔灌洗术,腹膜置管透析术,机械通气,持续动静脉血滤和透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人工肝与血浆置换等技术。

三、有创操作人员资格管理

各级医师的有创操作授权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特殊技术应用相关规定和要求,根据医师的技术资质(职称)和实际工作能力(技术考核认定),确定该医师所能实施和承担相应的有创操作项目。有创诊疗操作资格许可授权实行动态管理,每2年复评一次,进行操作技术能力再评价与再授权,再授权主要依照实际能力提升而变,不唯职称晋升而变动。当出现下列情况,取消其进行有创诊疗操作的权限。

⒈达不到操作许可授权所必需资格认定的新标准者。

⒉对操作者的实际完成质量评价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者。

⒊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者。

2.技术改造管理制度 篇二

一、依据发展规划,实事求是的编制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是对某一具体技术改造项目建立的轮廓性设想,是为了说明该项目建立的必要性、条件的可行性和获利的可能性。为了避免决策失误,项目建议书不但需要按照规定的内容编制,同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应贯彻技术改造项目的建立要与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原则,应能达到立足当前创效益、着眼长远谋发展和使投资效益实现最大化的目标;二是要贯彻需求牵引、实事求是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特别是企业自筹资金比例较大的技术改造项目,一定要根据本单位资金的需求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和确定建设规模,避免盲目贪大而导致自筹资金不到位,影响技术改造项目的完成和投资效益的回收;三是技术改造项目的建立,应贯彻军品和民品统筹发展的原则。要在优先满足军品科研和生产的同时,也要兼顾民品生产中的技术需求。使其既能满足武器装备发展的需求,全面提升军品科研和生产的能力,同时还可为民品的发展提供服务。

二、做好基础工作,实事求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拟建立的技术改造项目,在技术、工程和经济等方面进行的全面分析和论证性文件。在通过多种方案比较和分析后提出评价结论,为技术改造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及经济方面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建议。技术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是由企业委托有相关资质的设计或咨询单位编制完成的。但有些具体情况只有企业自己最清楚,因此企业还需要选派一些高水平的管理人员配合他们共同完成,使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满足相关规定和要求的前提下,更能贴近企业的实际情况。

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除需遵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设计方案要有前瞻性,要能结合国际上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要在满足企业现有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应适当兼顾长远发展规划,以提能力、上水平和上台阶为主要目标;二是技术改造内容要兼顾先进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不可盲目地追求高指标;三是在采购设备仪器时,应遵循先以国内为主,后选择进口的原则。在确定采购合同的相关条款时,要确保设备仪器在使用期间能及时得到生产厂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帮助,避免以后出现在备品配件及设备维修等方面的麻烦和困难。选择进口设备时,对该国家的政治环境和汇率变动等情况都需进行风险评估,要制定出风险防范的对策;四是要充分做好拟选用设备的前期调研工作,要合理的选择设备功能及技术参数,避免出现合同价格与工程概算悬殊过大的问题。例如,河南江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简称江河机械公司) 的大部分技术改造项目,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对其中价格较高的设备都先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研,再结合公司的实际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在对各生产厂商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功能配置、售后服务等进行分析和论证后,采用拟选择合格供货单位的平均价作为设备的概算价,经过多年的实践效果很好;五是要淡化新增设备的具体型号,而应重点考虑设备的技术参数。由于目前大多数生产设备仪器的厂家,都在追求个性化的型号表示方法,如果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注明了设备的型号,就等于暗示已确定了供应厂家,不利于招投标工作的实施;六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应尽可能利用原有厂房,这样既可以减少技术改造投资,还可为用可性行研究报告代替初步设计创造条件。不但可减少前期工作的环节,缩短审批时间,还可节约大量的设计费用和赢得提前开工的时间。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体系

1. 制定合理的计划体系

在技术改造项目实施之前,企业必须提前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然后再按计划逐步实施。为控制好技术改造项目各阶段的实施进度,江河机械公司规定出,每个技术改造项目都必须编制总体进度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工程设计进度计划、单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和工程监理计划等。在编制计划时采用的是关键线路法,即将工程中的各个任务单元按照前后逻辑顺序和各自所需的工时,画出网络图,找出关键线路和计算出理论工期,再进行进一步的工程周期和施工费用优化,最后制定出比较合理的进度计划。

2. 合理安排招投标工作时间

合理的安排好设备的招投标工作时间,对技术改造项目的顺利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笔者经验,对建设周期较短的技术改造项目或因交货期长对整个工程周期影响较大的设备,应适当提前安排招标工作,这样既可减少因设备制造周期长对建设工期造成的影响,还可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比较详细的设备技术资料。如江河机械公司在某生产线的技术改造中,为了兼顾公司的正常生产,对其中的一台钝化自动生产线,在进行技术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期间就完成了招标工作,而另外两台大型设备的招标工作,也是在初步设计实施前完成的,为初步设计工作提供了详细的设备技术资料,其余的招标工作则是按照正常的工作计划顺序完成的。由于公司将原计划一次完成的招标工作分解为三次完成,不但保证了公司的正常生产,也保证了初步设计的合理性,缩短了技术改造项目的建设工期。

对整个技术改造项目进度计划没有影响的设备,可根据企业设备资源的实际配置情况选择好最佳的采购时间。例如,对安装后就可投入使用的设备,可优先安排在前期完成采购工作;对安装后不能立即投入生产的,要在保证总体进度目标的条件下,可适当安排在后期执行,这样既能合理的利用技术改造项目资金,又可使设备的实际质保期能够相对延长。

四、严格考核管理,按计划进行进度控制

在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各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工作。检查各个任务单元的实际完成情况,并与技术改造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时时比较。如发现实际进度偏离了计划进度,应立即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并对原进度计划进行及时的补充和修改。为增强总体进度计划的严肃性,应严格按照企业相关的管理制度,结合各自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对执行得好的单位和个人应进行适当的奖励和表扬,对做得差的则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江河机械公司采用的是工作流程卡和工作承办单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工作流程卡就是对技术改造项目中的某项工作,制定出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并打印在一张卡片上,具体内容包括工作要求、负责单位、计划开始和完成时间、实际开始和完成时间和责任人签字等,前面单位的工作完成后,将工作流程卡连同需要转出的其他资料一起转给下一个单位,下一个单位在接到工作流程卡后,要将其收到的时间填写在工作流程卡上,并经交接双方责任人签字确认。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办公室是工作流程卡的第一个发出单位,也是最后一个接收单位,可以很方便的了解到各单位的工作进展及完成情况,并对其进行考核。由于采用了工作流程卡,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工作中扯皮现象的发生。

五、做好人员培训工作,为设备正常运转提供保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设备的技术含量也越趋复杂,对设备操作、维护和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通过对设备的故障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故障产生原因的70%以上,都是由于人们对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不当造成的。例如,公司有一台某型号螺杆空压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没有及时清理空气滤芯,导致出现故障报警,但操作人员既不分析产生报警的原因,也不向上级主管反映,而是擅自将其多次复位后继续使用,最终导致电机和相关的电器件被烧毁。为此,江河机械公司对所有的技术改造项目设备,都制定出了系统的培训计划。采取的培训方式主要有:公司集中办班培训、到设备制造厂家培训、在生产现场培训以及参与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等,每次培训后都要对学员进行考核,考试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

六、加强资金管理、控制工程成本

控制好工程成本是搞好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成功的技术改造项目管理是在规定的投资预算内,能够按时和保质保量的完成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江河机械公司主要是通过以下措施做好工程成本控制的:一是财务要单独建账和实行独立核算的办法,要合理的分摊和归结建设费用,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费用目标体系,以及实施动态性的时时检查和评价体系,以达到控制好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的目的;二是要严格执行设计、工程、监理、设备和物资采购的招(议)标和比价制度,以降低项目成本;三是对招标范围以外的建筑工程项目,应根据工程情况特点选择不同资质的施工单位,在工程质量许可的情况下,可尽量选择资质低的施工单位,以节约工程费用。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工程,还可采用费用包干的办法;四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制造和施工力量,如可以完成一些非标设备制造、设备搬迁和安装等工作,以减少相关取费和节约开支;五是对工程中通用的主材,如建筑用的钢筋和水泥等,可集中由企业招标或进行比价采购后,再提供给施工单位领用,工程结算时可据实结转。这样既保证了施工材料的质量,又降低了工程造价;六是要严格控制现场工程中的签证工作,对确实需要增加工程量的,必须要严格按照企业相关的审批程序进行,不得擅自作主。

七、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技术改造项目完成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正常投产和投资回报。因此,必须加强技术改造项目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的相关考核责任制度,确保技术改造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建筑工程方面,江河机械公司主要是通过开展工程监理等活动,加强了现场监督和对施工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等。在对工程质量验收时,则严格执行由工艺部门、土建设计部门、土建施工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施工单位等共同参加验收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建筑工程质量。在设备管理方面,公司主要是采取以下措施确保了设备质量:一是在合同条款中要注明具体的质量要求;二是对非标设备制造,则严格执行了图纸会签制度,将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降到最低;三是在设备制造过程中,企业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派技术人员到制造现场进行监造;四是对设备中的一些关键或重要部件,要求对方应提供相关的检测报告和质量承诺保证等;五是要严格按照技术协议和招标文件要求等进行空载试车、负荷试车和最终验收等。

八、做好技术资料的归档工作

技术档案是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的历史记录,又是技术改造项目建立以及竣工投产和交付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进行投产后的设备运行、维修、管理和改造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要从技术改造项目立项开始,就应严格按照“完整、准确、系统、有效”的档案管理要求,将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纸、图表和声像等各种技术文件,随时进行归档和保存,以保证建档工作与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能够同步进行。江河机械公司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实现上述工作要求:一是吸收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技术改造项目办公室成员,从组织上保证了档案工作与技术改造项目建立的同步性;二是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和下发了《技术改造项目档案归档范围》,使需要归档的技术资料都能做到一清二楚;三是在设备开箱时,必须要有档案管理人员在场。对随机的设备技术资料需先由档案管理人员收集和归档建账后,其他人员方可借阅,以保证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四是在签订相关合同时,应明确供应方需要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五是认真执行《技术改造项目资料归档管理考核办法》,对各单位的执行情况要进行认真的考核。

由于企业情况的不同,在技术改造项目的建立与管理方面的条件和环境也各不相同,再加上技术改造项目具有一次性和独特性的特点,使对技术改造项目的建立与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但是,只要企业能够做到: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运作规范、计划周密、管理方法得当和信息畅通等,就一定能将技术改造项目按照企业规定的建设周期、投资概算和优异的质量建设好,达到又好、又快、又省和取得预期的投资效益的目的。

摘要:从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到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考核过程, 以及工程成本、质量控制和资料归档等方面, 论述企业搞好技术改造项目建立与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3.水电厂设备技术改造管理探索 篇三

【关键词】水电厂、重大设备、技术改造环节、管理思路、控制决策、企业管理。

设备技术改造是企业要面对和开展的重要管理工作。由于水电生产的特殊性和社会对电能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水电厂对于科研成果比较容易接受,只要尽可能满足了电网对电站的安全、稳定需要,提高了电站不断适应电网调度的应变能力,增强了自身竞争实力,水电厂会针对生产需要,关注科学技术发展,对技术落后、性能不稳定、故障率高、可靠性低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期奠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必需的技术基础。

设备技术改造工作不理想,总可以找到一个或多个原因,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管理缺乏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恐怕是问题难以根治的内因。设备技术改造效果要如愿以偿,就要花大力气抓实抓好设备技术改造各环节管理,并充分考虑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在技术改造中的应用。

1.缺陷分析

企业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无外乎是原设备临近设计运行寿命、设备运行技术参数不能较好地满足工作要求、设备运行可靠性低、备品备件购置困难、检修维护费用高和工作强度难度大等原因。

在技术改造前,企业应收集整理服役设备历年运行及检修维护保养资料,有针对性地从零件、部件、装置和系统的组合,到操作运行、维护保养方面的人机匹配,组织企业的检修、运行、计划、物资、财务等人员从各种角度全面分析和诊断服役设备现状,必要时还可通过发函或邀请设计、制造、监理、试验等单位专业人员一起参与技术分析,客观准确地查找设备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拿出解决方案。

2.技术调研

技术调研是设备技术改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涉及到产品的研发、制造、应用、营销、服务等诸多方面,加之同类产品有多个国内外厂商,工作量大、信息面广,要准确找到适合的产品,满足技改最起码的安全、稳定、经济、可靠要求,考验着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技术调研阶段讲究对症下药,工程技术人员要有针对性地通过网络、报刊、资料等渠道,查询国内外同类设备目前技术发展状况,保证技改设备的先进性和实效性。企业通过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咨询多个设计、厂商、安装、监督、科研等单位,综合各方面信息,准确把握现行产品发展趋势,用信函、电话、传真、实地考察等方式调研产品使用客户,真实了解产品使用状况,特别是缺陷表现、检修维护、操作运行、厂商评价等。

相对来讲,技术调研阶段是技术改造工作中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花销较多的环节,但它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技改成功与否与调研是否系统、全面、深入有关。只有在这个阶段下足功夫了解产品,针对原设备问题去找解决方法,设备技术改造才可望成功。

3.标书编制

标书是甲乙双方的桥梁和纽带,甲方对标书的编制和乙方对标书的研读都显得同样重要和必要,甲方通过标书传达招标的具体要求和自身权益,乙方则通过标书了解自身产品的响应程度和竞标实力。

设备技术改造应遵循针对性、技术先进实用性、经济性和可能性原则,这些原则要用具体条款体现在标书中。由此决定标书编制涉及面广,不仅仅是设备专业知识、财务技能、市场营销,还延伸到安全、职业健康、环境保护和节能等对设备的要求,以及相应法律法规对双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标书编制不能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不讲是一个人编制,就是几十个人也会出现本不应该发生的疏忽,漏洞就在所难免,这势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安全等方面不必要的影响。

4.中标约谈

中标约谈是甲乙双方进入设备技术改造的实质性阶段,用户往往会有针对性地要求厂商改进或加强某些方面的设计,以使设备更好地与所在使用环境相匹配,从宏观到微观、从层面到细节,甲乙双方碰头确认,既有有甲方希望改进的、有乙方提醒的,也有甲方要求设备安装需要在特定时间完成的,乙方供货有特殊规定的……细节考虑不全面,双方沟通不深入不具体,都会给设备技术改造带来麻烦,小则反复追加费用、拖延工期、不能够按计划完成技改工作,大则让技改工作流产,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仅仅就技改费用而言,很多企业只关注标书上的计划费用,对于后期在安装调试过程中产生的多种零星费用往往被忽略,一般不计入总的技改成本。事实证明,中标约谈甲乙双方不深入不具体,没有澄清混沌、模糊的条款,大家不清楚各自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不仅会影响到双方的合作,还会大幅额外增加技术改造总费用。

5.安装调试

安装调试是技术改造工作的关键环节,要控制的就是设备和人身的的安全。

安装调试由外协单位承担的技术改造工作,由于厂家人员(临时工)对生产设备、监控装置或机电系统等不熟悉,加上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作业风险辨识和控制能力,最容易发生设备事故和人身事故。

厂家人员(临时工)是企业控制发生不安全事件的一个特殊群体,很多企业在推广三标、NOSA等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时都把承包商的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强化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对等性中,把对包商的管理等同于本企业管理,全面掌控安全生产全过程及其薄弱环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5.1由用户负责执行严格的技术安全措施,确保技改设备与系统可靠地隔离,做到设备安装和系统运行不会互相影响,以免造成任何不安全事件。

5.2对厂家人员介绍与改造设备相关的机电系统,让厂家人员了解和掌握技改设备和系统运行的厉害关系,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厂规厂纪和发电厂严格执行的“两票三制”,未经许可不擅自扩大工作面或动无关设备。

5.3改造设备接入系统或与系统联调,必须充分考虑到双方的影响,事先必须一起制定出详细全面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包括事故预想及应对措施,经审核批准后执行。

5.4技术了解多,自我保护弱是技术人员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厂家技术人员,使其成为技改工作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因此用户要针对技改实际,对厂家人员进行卓有成效的安健环知识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才允许进厂工作。

5.5鉴于厂家人员对用户的系统不熟悉,缺乏意外事故的处置能力,在技术改造工作中,凡是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工作,不论大小、不论时间长短,厂家人员必须事先争得用户同意并在现场全过程监督才能开展工作。

6.结语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产品层出不穷,不少企业特别热衷于改造,把希望寄托于改造,设备投产之日,即是技术改造开始之日。改造的力度、改造的热情都很高,应引起高层管理者的深层次思考。

4.技术交底管理制度 篇四

一、总则

1、为保证技术交底的系统性、规范性和交底内容的准确、全面,特制订本制度。

2、本制度明确了技术交底的职责、内容及注意事项。

3、本制度适用于工程部承建施工项目的技术交底的编制。

二、职责

1、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和各专业技术员负责技术交底的编制,并向施工作业班组进行专业技术、质量标准、安全技术交底。

2、项目经理负责对施工班组进行生产过程的交底,与技术交底同时进行,形成同一个记录。

3、项目经理负责生产交底的监督执行、技术负责人负责专业技术交底的监督执行、专职质检员负责交底中质量情况的监督检查、安全员负责交底中安全技术措施的监督执行。

4、施工作业班组负责对技术交底内容的具体执行。

三、交底内容

1、编制依据:

技术交底的编制应依据设计文件、施工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工艺标准、操作规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建设单位的合理要求进行。

2、交底范围:

技术交底以分部或分项工程的范围作为划分依据,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或专业技术员在施工前进行。

3、施工技术交底的要求和内容: ⑴、施工技术交底的要求

① 施工技术交底必须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分项工程工艺标准)、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相应规定。

② 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必须执行国家各项技术标准,包括计量单位和名称。③ 技术交底还应符合与实现设计施工图中的各项技术要求,特别是当设计图纸中的技求要求和技术标准高于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相应要求时,更应作为详细的交底和说明。

④ 应符合和体现上一级技术领导在技术交底中的意图和具体要求。⑤ 应符合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各项要求,包括技术措施和施工进度等要求。

⑥ 技术交底应全面、准确,并突出要点,应详细说明怎么做,其技术要求如何,施工工艺与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应分项具体说明,不能含糊其词。

⑦ 在施工中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进行详细交底,并交待如何作样板等具体事宜。

⑵、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① 工程概况

此部分应写明分部或分项工程工作量、设计文件对项目部在施工质量、安全方面的基本要求等。

② 施工准备

a)作业条件:本分项工程施工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包括其前个分项工程是否经过验收合格、辅助施工的各种工具是否准备齐全、施工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等。

b)施工机具设备:施工中所采用的主要施工机具设备型号、数量及其进场时间、作业程序安排等有关问题。

c)劳动组织:施工部暑、劳动力安排、施工工日安排、总包与分包单位之间互相协作配合关系及其有关问题的处理。

③ 工艺流程

按照分项工程的施工工序,具体排出施工程序的流向。④ 施工方案、操作工艺及操作技术要求

a)分部或分项工程采用何种施工方案、详细的操作工艺和具体的操作程序; b)分部或分项工程的设计技术参数。如建筑结构;设备规格型号;使用材料的材质、规格及施工项目的各部尺寸等;

c)施工中的具体施工工艺参数及施工作业环境的要求;

d)各工序间交叉作业关系、工序衔接特殊要求和操作中应注意事项。⑤ 质量要求

分部或分项工程的质量要求,过程质量的检查方法及采用何种检测工具和手段,施工过程常见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及其注意事项,按照分项工程内容,根据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列出标准规定的具体内容,能够以表格形式表达的应用表格。

⑥ 施工安全、环境要求及注意事项

a)施工过程存在那些主要危险源及危害环境的因素; b)施工基本安全操作规程;

c)针对安全、环境应采取的防护手段; d)防止安全事故和保护环境的主要技术措施;

e)以往同类工程的安全事故教训及应采取的具体安全对策; f)其它与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有关的注意事项等。

4、各项目部在进行技术交底时,可根据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工程内容、工程的技术复杂程度及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方面的要求不同,在内容的详略程度上进行适当取舍。

5、交底的方式

技术交底可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以会议形式、书面形式、现场示范和样板等方式进行。但是,每一种技术交底的方式在实施前都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⑴ 会议交底:在工程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或专业技术员编制好技术

交底文件,然后将施工作业人员召集在一起召开技术交底会议,由交底人根据技术交底文件的内容向施工作业人员交代施工作业的有关要求,逐一解释技术交底文件的每一项条款,并回答施工作业班组(人员)提出的有关问题。

⑵ 书面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各作业班组长和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应强调采用书面交底的形式,这不仅仅是因为书面技术交底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中必不可少的,施工完毕后应归档,而且是分清技术责任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出现重大质量事故与安全事故时,是作为判明技术负责者的一个主要标志。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该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按照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规定、质量标推和安全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按不同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内容,详细写出书面技术交底资料,向施工班组交底,在接受交底后,班组长必须在交底记录上签宇,班组自留一份贯彻执行。班组长在接受技术交底后,要组织全班组成员进行认真学习,明确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要点、工序交接要求,质量标准、技术措施、成品保护方法、质量通病预防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然后根据施工进度要求和本作业班组劳动力和技术水平高低进行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互相协作配合关系。在没有技术交底和施工意图不明确,只提供设计图纸情况下,班组长或工人可以拒绝上岗进行作业。书面交底包括各种作业指导书。

⑶ 现场示范交底:工程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或专业技术员组织,由专人现场演示施工项目的操作方法、作业程序及施工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的方式向施工作业班组(人员)交底。

⑷ 样板交底:根据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具体做法,参照相近的施工工艺和参观学习的经验,在满足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前提下,由本企业技术水平较高的老工人先做出达到优良品标准的实物模型,供施工作业人员学习,使其了解和掌握整个施工过程的特点、性能及掌握操作要领,熟悉施工工艺操作步骤、质量标准。

四、技术交底管理:

1、交底必须在施工作业前进行,任何项目在没有交底前不准施工作业。

2、交底工作一般在施工现场项目部实施。

3、交底必须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手续,书面交底必须留一份给被交底人。

4、被交底者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接受项目部的管理、检查、监督、指导,交底人也必须深入现场,检查交底后的执行落实情况。

5、施工人员必须按交底要求施工,不得擅自变更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施工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发现不按交底要求施工时应立即劝止,劝止无效则有权停止其施工。

5.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篇五

1.医院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应与其功能、任务和业务能力相适应,应当是核准的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

2.建立健全并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工作制度,并建立完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3.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要与医院的等级、功能任务、核准的诊疗科目相适应,有严格审批程序,有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设备与设施,有确保患者安全的方案;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此项技术。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

4.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以备查。

6.技术改造管理制度 篇六

配件仓储作业流程是指配件在仓库中从入库开始到出库过程中必须经过的、按一定顺序相互连接的作业环节。按其作业顺序主要经过接运、卸车、检验、入库、存储、保养、装卸搬运、分拣、发运等环节。

总体来说, 配件的仓储作业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入库作业:入库验收, 核对入库单, 登记, 装卸、堆放。

库内作业:配件合理分类, 定期检查库存配件, 确保配件保管条件, 维护仓库清洁。

出库作业:配件出库单据齐全, 数量、规格准确, 出库车辆、路线选择经济, 出库单据归档。

2 配件入库管理

配件入库作业流程图1:

2.1 配件验收

验收程序:验收准备, 凭证核对, 实物验收。

配件的验收入库是仓储的重要内容, 实物验收是验收工作的核心。复核配件数量是否与入库凭证相符、配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配件包装是否保证配件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对于有些配件需要进行内在质量和性能的检验, 仓储人员应积极配合检验部门完成验收工作。严格的验收不仅为配件的管理和使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而且也为可能发生的退换及索赔行为提供依据。经过有效的验收, 可以避免配件积压, 保证配件的质量, 减少经济损失。

2.2 入库验收发现问题的处理

验收过程中发现诸如证件不齐、数量短缺、质量不符合要求的问题, 应分不同情况处理。

2.2.1 数量不符:

由收货人在凭证上做好记录, 按实际数量签收。

2.2.2 质量问题:

当配件出现质量问题时, 应同承运方清查检验, 明确责任, 并用承运方编好记录或出具证明, 作为索赔的依据。

2.2.3 包装问题:

包装有水渍、玷污、损坏等情况时, 应进一步检查内部细数和质量, 并做好记录, 单独堆放, 以便处理。

2.2.4 有配件无单据:

及时联系有关部门, 待单据到齐后再验收入库。

2.2.5 有单据无配件:

将单据退回注销。

2.3 入库交接

配件经数量和质量检验合格后, 由管理人员安排卸载配件、入库堆码, 同时办理交接手续, 接收配件和相关文件, 并签署有关单据, 划清运输部门和仓库的责任, 由仓储有关人员进行配件的登帐、建立档案, 以完成入库交接工作。

3 库内作业

3.1 配件的存放方式

配件的存放需要分区域, 分类存放。按照动车组车型的不同, 动车配件的存储分为三大区域:CRH2、CRH5、CRH3。根据配件的特性、包装方式、形状及保管要求, 遵循方便作业及充分利用仓容等原则确定配件的存放方式。配件存放的方式主要有:地面平方式、托盘平放式、直接码垛式托盘堆码和货架存放式。

3.2 盘点

配件经历入库、在库、出库三种状态, 在作业过程中会产生误差, 会使库存资料数据和实际数据不相符合。为了有效控制配件的数量和质量, 要对配件定期进行清点和测试, 这个过程称为盘点。盘点是仓储环节的重要内容, 通过盘点可以查清库存数量, 使账面数据与实际数据相符, 可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改善仓储作业流程和作业方法来解决问题, 从而降低配件的物流成本, 提高人员素质。

盘点的作业内容: (1) 查数量:通过点数计数查明在库货物的实际数量, 核对库存账面资料与实际库存数量是否一致。 (2) 查质量:检查在库配件的质量, 有无超过使用有效期, 必要时需要对配件进行技术检验。 (3) 查保管条件:检查保管条件与配件要求的保管条件是否一致, 如货物堆码是否合理稳固、库内温度及湿度是否符合要求等。 (4) 查安全:定期检查消防器械和安全设备是否符合要求。

盘点的方法: (1) 账面盘点法:将每一种配件分别设帐, 对配件的入库和出库详细的记录, 不必实地盘点即能随时从电脑上查悉配件的存量。通常量少单价高的配件适合这种盘点方法。 (2) 实地盘点:根据盘点的时间频度又分为期末盘点及循环盘点。期末盘点是指在期末一起清点所有配件的数量、质量和安全防护设施的状态, 并及时更新账面配件的状态。而循环盘点是在每一天、每周即做少种少量的盘点, 到了月末或者季末对配件进行一次盘点的方法。 (3) 盘点作业流程图如图2:

4 配件出库作业

出库作业流程图如图3:

配件的出库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使配件的仓储时间降到最低, 保证配件的安全性能, 提高仓储管理效力。配件需按以下程序出库: (1) 订单审核:配件的出库凭证, 需由相关业务部门签字或者盖章。仓库接到出库单时, 对数据的内容进行全面核对, 如证件上的印鉴是否齐全, 有无涂改, 货物的名称、规格、数量等。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出库信息处理和拣货作业。 (2) 拣货作业:配件的拣货一般需要机动车辆, 根据经济和便捷的方法选取车辆和运输路线, 尽可能迅速、准确的将货物分拣出来。 (3) 配件出库信息处理:得到出库单、送货单后, 将完整的出库信息输入到系统中, 及时更新配件的在库信息, 这是确保库存信息准确无误的基础。

5 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企业生产要素获取与产品营销范围的日益扩大, 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以降低物流费用和保证产品质量, 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竞争的核心。对于动车段, 如何提高配件仓储工作效率, 降低仓储成本, 从根本上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保证配件运用质量, 从而确保动车检修的质量, 已经成为动车段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在以后的生产中, 动车段在配件仓储管理系统上, 会不断地完善配件管理系统, 提高配件管理人员从业素质, 让仓储技术在安全生产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2012年, 北京动车段要完成对CRH2、CRH5、CRH380型动车组三级修自主检修的生产任务, 随着生产要素和维修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如何提高检修质量和效益, 优化资源配置, 改善工作环境, 实现必换件、偶换件、互换件的合理仓储与配送, 成为动车检修配件仓储的首要问题。

7.技术改造管理制度 篇七

关键词:电网建设;技术改造;项目管理

一、电网技术改造工程现存问题

受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影响,当前电网技术改造工程,仍较多采用经验管理,其并不完全适应当前工程项目建设自身特定和经济规律,缺乏高效率的管理保证体系,存在工程管理不规范、安全生产基础不够牢固、工程质量不高、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员工管理素质有待提升等诸多问题,结果造成个别项目工期延长、质量问题多、投资失控、经济效益差等现象的发生。因此,运用现代的项目管理方法对电网技术改造工程进行管理十分必要。

二、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是指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即在建设项目的生命期内,用系统工程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规划、决策、协调、控制等系统科学的管理活动,从而按照项目既定质量要求,合理利用时间、投资总额、投资限制和环境条件,圆满地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目标。

三、电网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管理要素分析

针对电网技术改造工程,其工程量涵盖电气设备更新、土建基础施工、大型机械作业、保护自动化升级等方面,参与人员涉及设计、施工、试验、监理、物资供应等诸多专业,项目管理难度大、要求高,其中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是最为关键的三项要素。

(一)质量管理要素分析

对项目质量的管理必须注重全过程管理和细节管理,它存在于施工的全过程,施工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设备厂家技术说明书及各项国家、行业规程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工序质量的监控,具体体现在:(1)认真审查图纸,及时发现设计错误或与现场实际不符的地方,反馈至设计单位进行及时修改变更。(2)对施工措施进行审查。主要针对一些特殊及关键工序的施工措施进行审查,包括人员、机具及方案是否达标。(3)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对于工程原材料的质量必须严格把关,其生产厂家必须具有国家相关资质,产品必须附带合格证。(4)对工序质量的控制。主要是控制工序的作业条件、作业效果和完工后的监控。

(二)进度管理要素分析

影响电网技术改造工程进度的因素可归纳为:人的因素;技术因素;材料、设备与构配件因素;不同专业相互配合因素;资金因素;水文、地质与气象因素;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因素;其他难以预料和不可抗力的因素等,对于上述因素必须进行科学分析、制定相应措施并加以实施,才能实现对目标进度的控制管理。

目前进度控制管理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甘特图法、S型曲线比较法、香蕉型曲线比较法、行政干预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等方法,其中网络计划技术法可以计算出项目中各个工序的各种时间计划参数,对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的偏差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合理,非常适用于电网技术改造工程的全过程管理。

(三)成本管理要素分析

成本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关键性目标之一,是指在满足工期允许的时间范围和质量要求的情况下,采取一系列手段,对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支出采取一系列监督措施,及时纠偏,把各项支出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内,确保成本计划的实现。

质量、工期和成本构成了电网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三个基本要素。由于电力生产的实际特点和电网企业的特殊使命,安全必须作为实施项目管理的首要前提,加以高度重视,并在工程开展的全过程中予以细化、落实。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才能确保实现电网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质量可靠、工期适宜、投资合理。

四、典型案例实践

根据工作安排,笔者作为项目负责人全程参与了北京西南部某110kV变电站开关柜改造工程,该站为三级电压变电站,110kV进线2回,111、112进线具备无压跳自投及互投功能,110kV、35kV及10kV均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工程改造内容为更换35kV开关柜14面、10kV开关柜36面,新装35kV进出线封闭母线桥10座、10kV进出线封闭母线桥5座、变电站开关室土建基础改造等。工程量涉及电气设备更换、土建基础加固、有限空间作业、大型机械吊装、开关传动试验、保护升级改造、物料撤旧退运等,项目管理难度在地市级供电企业电网技术改造工程中较为少见。

为保证工程顺利有序推进并如期完成,业主、施工、监理等项目参与方分别成立专业项目部,其中施工项目部主要负责该项目的全面施工管理及工程决算,其组织机构设置如图1。

图1  变电站改造项目施工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安全管理:项目部组建了以项目经理为安全第一责任人、专职安全员、各施工专业小组安全员为成员的安全管理小组,按照逐级控制的要求,项目部全体成员逐级签订了“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提出相关控制措施;《施工组织设计》中制订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对各项工作内容和具体要求进行了逐项安全梳理;每日施工前召开站班会,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交底,确保施工人员知晓作业地点、工作内容、带电设备所在位置和注意事项并签字确认;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工作票所示内容,高空作业时做到正确使用安全带,动火作业时配备灭火器,氧气、乙炔瓶间距保持5m以上,开展有限空间作业时提前检测电缆夹层含氧量是否达标,确保安全管理实现“人员全覆盖、内容无死角”。

质量管理:由于开关柜改造工程涉及面广、过程复杂、影响质量的因素较多,因此施工项目部自成立起便对所有施工人员加强质量意识宣传教育;经常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学习技术标准、施工规范和设计文件,制订涵盖各专业各项工作的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书,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层层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实行“施工人员自验、施工小组复验、项目经理终验”的三级验收制度,确保层层把关、发现质量问题可追溯到人;对于施工中使用的各种设备设施、辅料耗材等,均严格查验其合格证书、证件,外观是否出现明显破损、产品是否与设计相符等,施工中累计发现开关柜进线桥母排支瓶过小、电缆出口反向、母联单只柜间套管边缘破裂等多处设备材料隐患,有效杜绝了质量问题的出现。

进度管理:为有效落实进度目标,项目部从各专业进行层层分解,形成施工进度控制目标体系;积极与设计单位接洽,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超前管控;提前与各设备厂家沟通,敲定正确到货时间;利用网络计划图(如图2)安排组织各项施工工作,找出其关键路线,确保了工期达到最优。

图2  110kV变电站开关柜改造施工网络计划图

成本管理:为有效控制项目费用,项目部在施工前制定了相应预算。实施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控制相应成本,其中人工费用主要依据上级部门规定的劳动定额进行测算;材料费按照“量价分离”原则,通过加强对材料用量和价格的控制降低材料成本;机械费主要通过严格测算机械台班消耗量和台班单价进行控制,根据现场设备到货情况,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减少机械闲置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

五、结束语

当前,项目管理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各类建设工程中,电网技术改造工程作为电力建设项目的一种,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可以提高电网改造的管理水平。通过变电站改造的典型实例发现,项目管理可为其明确工作目标、搭建组织机构,同时对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的控制提出具体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指导性和较高的实用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236-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R welamila P D,etal.Total systems intervention: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ime,cost and quality management.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1995,13:235-241

8.技术工艺管理制度 篇八

一、技术管理制度

1、按生产部提供的产品生产、试制计划,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设计、拟定技术标准,及时制作样板及缝制样品。

2、在制定技术标准过程中,要精心细致,不得麻痹大意,提出的技术资料要有明确的规格、尺寸、缝制要求及特殊要求。对已投产过的技术标准,再次投产时,如个别技术要求有变动,必须在技术标准内加以改变,并要有明显的标志,不得口头更改标准。技术标准制定后,由技术室组织会审。

3、对特殊和复杂的产品,设计时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按合同要求生产,需要修改时,应征得合同签订部门的意见,取得对方同意后方可修改。方案确定后,设计不得自行更改。

4、在设计样品时,要尽量考虑利用先进工具和专用设备代替手工劳动,提高生产效率。技术室要积极协同车间抓好先进工具设备的推广应用。

5、在设计样品时,要同时编制工艺规程计划,用以指导班组生产,提高工艺的先进性。

6、在试制样品时,对各工序的部件要认真进行耗用工时及原辅材料的耗用定额的测定,试制样品结束后,提出准确的每件产品耗用工时的数据及原辅材料的耗用定额,及时转交生产部,作为确定计划定额的重要依据。

7、生产车间索取技术资料时,必须办理领退交接手续,并向车间交待清楚技术标准或提出有关注意事项,做到标准工艺、标准样品、标准排版三统一。

8、产品投产后,技术室要指派专人协同车间深入生产班组进行技术指导,并组织对车间首件产品进行技术质量鉴定,合格后交质检部验收。如不符合技术标准应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9、积极做好技术情报工作,注意收集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及装备,在企业加以推广,认真做好员式合理化建议的整理、归纳和推广工作。

二、技术室样板管理制度

1、按客户要求及生产指示,进行初步设计,设计完成后,由技术主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定。

2、新产品设计通过审查后,应积极准备样板制作,并确定所用原辅材料。

3、样品室完成样品加工任务后,经审查达到原设计要求,决定投产前,样板室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按规格做好系列纸样,编制产品代号并登记造册。

(2)提供产品所需各种原辅材料清单,通知生产部门,作为购进和下达材料定额的依据。

(3)提供投产产品所用各种材料:三样卡、工具、标准、样品。

(4)提供所需包装物及包装要求。

4、做好一些原始记录,各种资料要分类造册,妥善保管。

5、积极做好新产品标样及工艺标准研究工作。

6、向生产车间提供资料要做到标样、样品、工艺三统一,无特殊情况时应同时交付生产车间。

三、技术室样品管理制度

1、按技术室下达的新产品试制计划进行新产品的缝制工作,并对试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2、在加工缝制前,对所选用的各种原辅材料进行耐温、缩水、色差、拉力、压力等各种试验,并提交试验报告。

3、试制中使用的材料,必须与生产用材料完全一致,防止在生产中发生错误。如果制作中需代用材料,必须有明显标志,标明“代用”字样,防止发生配料事故。

4、在试制过程中,要认真测定原辅材料定额,加工各部件耗用工时,试制完毕,交生产部,作为测定下达各项生产指标的依据。

做好新产品的工艺制定工作,并将结果送交有关部门鉴定。

四、工艺技术管理

(一)工艺纪律

1、车间生产必须严格贯彻“先工艺后生产,没有工艺不准投产”的原则,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在无生产工艺的情况下强行安排生产。

2、每批产品进入生产线前,由技术部提供样品、样板、工艺制单及样卡,生产操作以工艺制单为准,缺一不可投入生产。

3、技术部投放的各种技术资料必须由技术室主管把关,审查无误签字后方可使用。否则,造成的一切损失由技术部主管负责。

4、产品投产前,生产部通知技术室到车间上技术课。技术室人员经常深入到生产线中进行巡查辅导,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并通报生产部和质量总检。

5、生产工艺一经下发,生产部门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擅自改动。凡因不执行工艺而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要求的,应追究质量责任。

6、工艺文件如模糊不清或有技术性失误,应及时通知工艺主任,待认定后方可生产。

7、任何人或部门不得擅自复制、转借、出售工艺文件和样板给外单位或个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8、技术室人员要认真监督产品工艺执行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不得互相推诿。

9、凡需修改工艺内容,技术室必须以《工艺更改通知单》正式通知生产部门。

10、各种工艺文件如没有按照有关规定会签,生产部门有权拒绝安排生产。

(二)工艺文件的编制与执行

1、产品生产工艺由技术室工艺员编制,内容包括:设计图(工艺图)、面辅料样卡、工艺流程、工艺制单、设备条件、操作要求、消耗定额、包装要求等。

2、工艺编制要做到技术先进、合理可行、前后吻合、完整统一,并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3、工艺员应在所编工艺文件上签字,对所编工艺负责。

4、工艺审核人员对编制后的工艺认真审核,保证工艺的正确性、可行性。审核确定无误后,应在工艺文件上签字,对所审核的工艺负责。

5、生产工艺制单要及时发至生产部、质量总检、有关生产车间和班组。

(三)文艺文件及样板管理制度

1、工艺人员编制工艺应认真贯彻国家标准和其它有关标准,努力提高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

2、编制工艺和打制样板应严格按照用户合同和产品设计的要求进行工作,不得随意更改用户要求。更不得漏项和文意错项。

(四)首件产品技术鉴定制度

1、每批产品投产前,技术部应召集生产部、质量总检及有关生产车间和班组长、检查员召开技术工艺统一会议。

2、由技术部向与会人员讲解重点工艺要求,注意事项及操作要领,解答与会人员提出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技术统一。

3、由技术部向生产部、有关车间、班组及质量总检发放工艺制单及车间所

用的各种样板。

4、技术部工艺人员应到车间对生产班组进行产前技术指导,讲解工艺要求,对关键工艺要操作示范。

5、产品进入生产后,应由质量总检主持召集技术部、生产部及有关人员到班组进行首件产品技术鉴定并封存首件产品。生产车间及班组应及时按照首件技术鉴定的意见纠正生产中存在的工艺问题,保证批量生产的工艺技术质量。

(五)工艺检查制度

1、各级工艺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必须进行标准生产,确保产品工艺质量。

2、技术部每星期对各车间生产产品抽查一次,每月对车间生产工艺执行情况和原始记录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3、技术部主管或工艺师每天对车间工艺执行情况巡回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整改措施。

4、技术部每月对车间工艺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主管厂长。

5、技术部每月对部内技术人员当月各项工作进行内部检查考核,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五、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各种技术标准、各种样板、样品等都要分别建立帐卡,统一分类编号,集中管理。

2、生产车间到技术科领取技术资料时,必须当面核对文件的名称、数量、份数,然后签字盖章,明确责任。

3、各部门领取的技术资料,在一种产品生产结束后,在一周内全部退还技术室。

4、车间不得擅自复制、自制小型样板等一切资料,车间所需要各种资料,均由技术定统一制作发放。

5、缝纫、裁剪车间用各种样板、资料,均由车间技术员统一审核、发放、回收和处理。

上一篇:2016小学汉字听写大赛活动总结下一篇:做一个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