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北师大版语文

2024-06-27

小学北师大版语文(共9篇)

1.小学北师大版语文 篇一

小学语文课题(北师大版教材)

1、三年级下册 《给家乡孩子的信》

2、三年级下册

3、四年级上册

4、四年级上册

5、四年级下册

6、四年级下册

7、五年级上册

8、五年级上册

9、五年级下册

10、五年级下册

《装满昆虫的口袋》 《中国结》

《“扫一室”与“扫天下”》《种一片太阳花》 《欲速则不达》 《“诺曼底”号遇难记》 《迟到》

《走遍天下书为侣》 《九色鹿》

小学数学课题(北师大版教材)

1、三年级下册P2 《买文具》

2、三年级下册P12 《轴对称图形》

3、三年级下册P39

4、三年级下册P53

5、四年级下册P9

6、四年级下册P22

7、四年级下册P38

8、五年级下册P2

9、五年级下册P13

10、五年级下册P24

《什么是面积》 《认识分数》 《比大小》 《图形分类》 《文具店》 《分数乘法

(一)》《长方体的认识》《倒数》

小学英语课题(PEP)

1、四年级下册 Unit 3,Part A Let’s Learn and do.2、四年级下册 Unit

3、四年级下册 Unit 4,Part A Let4、四年级下册 Unit 4,Part B Let5、四年级下册 Unit

6、四年级下册 Unit 5,Part B Let7、五年级下册 Unit 4,Part A Let8、五年级下册 Unit

9、五年级下册 Unit 5,Part A Let10、五年级下册

3,Part B Let5,Part A Let4,Part B Let’s Learn and chant.’s Learn and play.’s Learn and do.’s Learn and chant.’s Learn and do.’s Learn and play.’s Learn and chant.’s Learn and play.’s Learn and play.Unit 5,Part B Let

小学音乐课题(人民音乐出版社)

1、第二册第三课 表演《一对好朋友》

2、第二册第十课 表演《谁在叫》

3、第四册第三课

4、第四册第五课

5、第六册第一课

6、第六册第四课

7、第八册第五课

8、第八册第七课

9、第十册第三课

10、第十册第四课

表演《打花巴掌》 表演《猫虎歌》

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 表演《我是小音乐家》 聆听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表演《校园多美好》 表演《小白船》 表演《童心是小鸟》

小学美术课题(人民美术出版社)

1、第二册第7课 《手形的联想》

2、第二册第8课 《狮子大王》

3、第四册第7课

4、第四册第12课

5、第六册第9课

6、第六册第9课

7、第八册第4课

8、第八册第14课

9、第十册第4课

10、第十册第9课

《节节虫》 《假如我是巨人》《威武的盾牌》 《大嘴怪》 《设计生活标志》《艳丽的大公鸡》《色彩的对比》 《我的牙刷》

中学语文课题(人民美术出版社)

1、七年级上册第11课 《春》

2、七年级上册第23课 《散步》

3、七年级上册第18课

4、七年级上册第15课

5、八年级上册第7课

6、八年级上册第13课

7、八年级下册第5课

8、八年级下册第9课

9、九年级上册第15课

10、九课级下册第15课

《竹影》 《孙权劝学》 《背影》 《苏州园林》 《再塑生命》 《海燕》 《给女儿的信》《百合花》

中学数学课题(沪科版)

1、七年级上册5·1 《数据的收集》

2、七年级下册8·3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

3、七年级下册10·

4、八年级上册14·2

5、八年级下册19·1

6、八年级下册20·4

7、九年级上册23·1

8、九年级上册24·1

9、九年级下册25·6

10、九年级二册27·3

《相交线》 《命题与证明》 《勾股定理》 《中心对称图形》 《二次函数》 《比例线段》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用频率估计概率》

中学历史课题(北师大版)

1、七年级上册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2、七年级上册第21课

3、七年级下册第6课

4、八年级上册第6课

5、八年级上册第14课

6、八年级下册第9课

7、八年级下册第13课

8、九年级上册第8课

9、九年级上册第22课

10、九年级下册第4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开放与交流》 《近代工业的兴起》 《国民革命的洪流》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引领时代的思考》 《“大时机”与“新政”》

中学政治课题(广东版)

1、七年级上册第73页 《做学习的主人》

2、七年级上册第87页

3、七年级下册第45页

4、七年级下册第93页

5、八年级上册第32页

6、八年级上册第100页

7、八年级下册第15页

8、八年级下册第97页

9、九年级第55页

10、九年级第87页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自立》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和谐相处,共享发展》 《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负责任促进个人自由和进步》《实现社会和谐》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学英语课题 新目标英语

Go for it(人教版)

1、七年级上册 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Section B(la-4)P28-29

2、七年级上册 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 Section A(la-2d)P47-48

3、七年级下册 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Section A(3a-4)P21

4、七年级下册 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 Selrcheck(1-3)P76

5、八年级上册 Uin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A(la-2c)P31-32

6、八年级上册 Unit 12 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 Section A(3a-4)P73

7、八年级下册 Unit 2 What schould I do? Rcading sections(1-4)P16-17

8、八年级下册 Unit 10 It’s a nice day,isn’t it? Section A(la-2c)P76-77

9、九年级 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Section A(3a-4)P4

10、九年级 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 Reading Sections(1-4)P74-75

中学美术课题(人民美术出版社)

1、第14册第7课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2、第14册第8课

3、第14册第11课

4、第14册第13课

5、第16册第6课

6、第16册第7课

7、第16册第8课

8、第18册第4课

9、第18册第11课

10、第18册第12课

《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多姿多彩的袋和包》《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 《黑白装饰画的美感》《书籍装帧艺术》《藏书票与书签》

中学物理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1、1.3声音的特性 2、2.3平面镜成像 3、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4、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5、9.4电磁铁 6、11.4测量物质的密度 7、12.5牛顿第一定律 8、14.1压强9、15.1功 10、16.3比热容

中学体育课题(华东师大出版社 季浏主编 《体育与健康》水平四)

课题:

1.体育活动与你的心理健康(理论课)2.篮球运动的低手上篮技术 3.弯道跑技术 4.排球运动的垫球 5.立定跳远 6.山羊分腿跨越

7.跨越式跳高的助跑与起跳 8.垫步侧向推实心球

9.运动中的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理论课)10.鱼跃前滚翻

幼儿教师课题(安徽少年出版社)

1、语言:《戴红帽的小姑娘》 中上 p63

2、语言:《开火车》 小上 p113

3、健康:《彩带飘起来》 小上 p145

4、健康:《谁的姿势正确》 大下 p191

5、科学:《苹果丰收》 大上p142

6、科学:《我给小树穿冬装》 中上p233

7、艺术:《奶牛功劳大》 大上p202

8、艺术:《夏天的雷雨》大下p289

9、社会:《亲亲一家人》中下p226

10、社会:《大树和小树叶》小下p176

2.小学北师大版语文 篇二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是学生认识汉字的开端, 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关键。 换句话说, 在小学阶段, 语文能够不断促进学生进步, 更好地成长, 具备一定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写作能力等。 在新形势下,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并不客观, 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首先, 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 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要位置, 教师仍然是整个教学的中心, 课堂以教师讲解为基点, 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效率极其低下。 其次, 没有灵活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 教师没有全面而客观地分析班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 不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 一味地根据教学大纲的固定模式, 安排教学内容, 讲解课文内容, 完全按照课文结构开展教学, “学生字、解释词义、读课文”等固定模式, 没有充分显现课文提问环节的重要性, 师生之间的互动极少, 导致学生无法及时吸收所学的知识点, 无法顺利应用到实践中。 最后, 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课文知识的讲解, 没有突出课文内容的难重点, 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标尺, 一味传授理论知识, 导致学生学习能力普遍低下, 实践应用能力低下。

二、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桥之思》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几种“意识”分析

在新课标背景下, 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要全面而客观地分析教师的几种“意识”, 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笔者以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桥之思》为例, 客观探讨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几种“意识”。

1.教学意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的重要任务, 是需要在上课前有效解决的重要问题。 这和教师的“教学意识”紧密相连, 就是如何有效展开课堂教学, 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但教学意识只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 主要是因为每位教师的认知结构、操作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加上教师的思维各不相同, 对教学意识的认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导致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相同。 在教学中教师会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向学生讲解对应的理论知识, 教学效果各不相同。

比如, 在教学中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每个小节都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在提出该问题后, 学生都能准确地说出每个小节的具体内容,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 问学生是否可以调换文章小节, 学生会说不可以, 并加以解释。 在教学意识作用下, 整个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通过展示不同教学环节, 准确找出问题所在, 予以解决。 从教学意识角度说,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 理解课文内容,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不要面面俱到, 要多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 否则将会出现太浓的教学色彩。

2.学生意识

就语文教学而言, 学生意识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教师过于重视“教”, 没有凸显“学”的重要性, 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 了解小学四年级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开展教学。 针对此, 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灵活运用语言开展教学活动, 多关心班级学生, 及时回答、反馈学生的发言。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会逐渐质疑自己所学的知识,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点, 进一步延伸课文内容。 这是一篇写“桥”的课文, 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 比如如果让你们以桥为例, 展开写作, 那么你们想要写点什么? 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 也可以结合班级中某位学生的回答, 以“友谊”为基点, 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 利用“友谊”这座无形之桥, 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此外, 还要合理安排课文内容, 科学创设教学情境,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 有效开展教学。

3.课程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 课程意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其体现在不同方面, 比如优化整合课程资源。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巧妙地引出教学主题。 教师可以以文中某段落为例, 问学生:如果让你写桥, 那么你会怎样写? 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 比如友谊之桥、立交桥, 在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在《桥之思》这篇课文中, 作者笔下的桥是怎样的, 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 在课程意识作用下, 学生不仅能迅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还能模仿作者的思路进行不同的构思。 教师要层层递进, 扮演好引导者、辅助者等角色, 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好课文知识。

总而言之,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需要充分意识到教师几种“意识”的重要性, 以具体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分析教师的教学意识、课程意识等, 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 并把所学的各种表达方法、运用技巧等灵活应用到实践中,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此过程中, 还能充分显现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 更好地进行下阶段的学习。

摘要:小学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初级阶段, 而语文和其他学科紧密相连, 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首要前提。作者以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桥之思》为例, 分析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几种“意识”。

关键词: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桥之思》,教师“意识”

参考文献

[1]徐晓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3, 09:360.

[2]文亚.反思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几种“意识”——以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桥之思》为例[J].中国教师, 2011, 07:56-58.

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篇三

关键词:分层作业;操作性作业;开放性作业;人文性作业

长期以来,语文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渐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根据这一理念,语文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面对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兴趣爱好、智力潜能和学习能力千差万别的学生,设计作业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差异,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研究设计分层作业

教师根据课本的难易程度,将作业设计成不同类型的分层作业。学困生做一级题目,保质保量完成生字、词语、背诵等巩固练习,达到教学目标的最基本要求;中等学生做二级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综合性简单应用;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完成难度和综合性较强的三级题目。这样的设计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都能在练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挑战,保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例如:教学《火烧云》一文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分层练习:

1.朗读全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全文,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全文,能根据课文描写顺序和方法仿写一篇写景的作文。

二、研究设计操作性作业

教师应设计运用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才能完成的作业,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究,合作同完成生动活泼的操作性作业。

1.画一画。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许多多写景状物的文章或古诗,这些诗句勾画的意境如诗如画。如果能让学生拿起画笔,把课文中的语句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师何乐而不为呢?例如:学习《翠鸟》、《我爱故乡的杨梅》之后,我让学生分小组画画美丽机灵的翠鸟,画几枝让人垂涎欲滴的杨梅。学生表现得非常兴奋,绘画的积极性很高,同一学习小组的学生互相合作:有人铺纸、有人研墨、有人调色、有人执笔作画,有人落款,作业完成的过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都想象不出那种热烈的场面,作画的质量也非常高。十几分钟以后,一只充满灵性的的翠鸟飘飘然跃于纸上,几枝让人垂涎欲滴的杨梅红的发黑,这样的作业让老师爱不释手,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老师们平时就应该在设计研究操作性作业上多花些时间和心思。

2.做一做。对于一些实验性强、便于操作的课文,教师可以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设计研究操作性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运用科学的知识做实验,在观察、比较、验证中,巩固知识,延伸生活经验。例如:学习《乌鸦喝水》、《曹冲称象》、《捞铁牛》课文之后,我试着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这样一个科学实验:每组同学找一个装了半瓶水的细嘴高颈玻璃瓶,然后往瓶子里面装小石子,看瓶子里面的水能不能很快升到瓶口。实验结果所有小组瓶子里面的水都上升到了瓶口,证明乌鸦终于喝到了水。

三、研究设计开放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学习的触角应该伸向小学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教师设计研究开放性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冲破课堂封闭的藩篱,向校内校外延伸,向社会生活延伸。让学生通过课外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课本上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综合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预习作业,将全班学生根据学习任务不同分成数据搜集组、资源探测组、生态环保组、宇宙探秘组、字词佳句组。全班学生人人有任务,人人主动参与,在各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举办班级性的展示活动。检查预习的结果出乎意料的全面,学生搜集到许多有关太阳、地球、其他星球和环境保护的资料,有文字有图片,而且数据全面、材料详实、观点新颖、构思奇特、语言精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有看有听有说,思维活跃,首先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次课堂上随机生成了许多非预期性问题,学生回答的非常准确全面,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大大超出了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科学运用教材和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双赢目的。

四、研究设计人文性作业

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美育教育功能,对学生精神思想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设计研究作业时首先考虑作业的人文性,力求小时在完成作业时,既能增长见识,又能陶冶情操。纵观小学语文一直六年级的课文中,有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爱国篇章,例如: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然而,至少有一半的小学生不了解中华民族辉煌沧桑的历史,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也不是那么强烈,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热爱祖国的行为。鉴于这些原因,语文课程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责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妨可以做一做下面这些尝试。

1.阅读爱国历史书籍,如《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成语故事》等,然后让学生简单讲述自己对每个故事的感受。

2.关注时事政治,通过《新闻联播》《新闻快车道》等新闻渠道,了解国际国内最新时事政治。

3.阅读伟人名人的事迹和格言,如《名人传记》、《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雷锋日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这些作业的设计,都是为了在学生脑海中构建一个清晰的民族形象,既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名篇,更是学生以后学做人的一面明镜。教师可以设计《寻找名人的足迹》、制作《名人录》等活动,还可以以板报、班会的形式话英雄、赞名人,这样,既能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得到鼓舞,找到人生道路上前进的“路标”,又能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4.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 篇四

我用我的眼睛看四季

眼睛是心灵的灯,眼睛若明亮,世界就光明;眼睛若昏暗,世界就黯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用我的眼睛看到了一切。

啊,看到了,看见了。我发现,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向四处张望。白的,红的,兰的,粉的,许多花一齐开放,就像给大地穿上了一件花衣服。小河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把冰击溃了,哗啦啦地流起来。农民伯伯在里耕种了。

啊,看到了,看见了。我发现,夏天来了。处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开了,粉红色的,多么漂亮啊。

啊,看到了,看见了。农民伯伯采摘果实,虽然辛苦,但他们很高兴。火红的枫叶落了下来,给大自然换了一身新装。

冬天来了,大雪纷飞,一切都被铺上了一层白毯。虽然寒气凛凛,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没有暂停。他们滑雪、打雪仗、堆雪人,玩得真开心呀。

5.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五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说这种文体。了解作者通过细致刻画外貌及心理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充分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阅读《骆驼祥子》的兴趣。

3.反复读文,感悟作者语言的魅力,体会祥子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祥子的性格特征。

2. 进一步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苦命运。

重难点分析:

l了解作者通过细致刻画外貌及心理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的方法。

l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祥子的形象。

课前准备:查找祥子生活的社会背景。

教学过程

一、介绍写作背景,引入文本。

(一)回顾本单元学过的两篇老舍先生的作品《我的母亲》和《济南的冬天》。

教师导语:1930年,老舍从英国回来,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作品格调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就是他那个时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今天,我们就再次跟随老舍先生之笔走进课文,去看看《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买车的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

(二)介绍写作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背景资料。

2.教师随即归纳总结。

二、自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一)学生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教师引导学生简要概括即可。例如文章讲述了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从租车到下定决心买车,经过努力工作而买到了属于自己的新车的过程。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祥子的性格特征。

(一)学生默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是个怎样的人?边读边在书中进行勾画和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二)反馈交流中,教师相机引导感悟并指导朗读。

1. 祥子身体健壮。引导学生从第一自然段对祥子的外貌描写中来体会。正因如此,他才对拉车充满信心。

2. 祥子具有淳朴的品质。

“他确乎有点儿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看出初进城市的他,还保留着农民的淳朴。还可以从他拉车的姿势来体会。

3. 祥子有心眼,有理想。

通过祥子打定主意买车,想有属于自己的车,以及买车时与老板讨价还价来体会。这里要抓住心理描写。

4. 祥子吃苦耐劳,坚持不懈。

在开始拉车时,“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三)教师小结:整篇文章中,祥子的语言甚少,看出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阅读,引发课外阅读兴趣。

(一)教师导语:经过努力祥子终于买上了一辆崭新的洋车,今后他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吗?教师选取《骆驼祥子》中的一个小片段读给学生听。

6.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学习略读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4个生字,会写10个字,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学习略读方法。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学习略读方法。

课前准备:字卡

教学过程:

一、 兴趣导入

(播放《小燕子》歌曲),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燕子住在哪里吗?你们喜欢小燕子吗?有一个城市里的小女孩也特别的喜欢小燕子,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是谁?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的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状态等。采用歌曲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是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

二、初读课文

1. 师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圈出认读的生字“梯、碌、踮、陆、嘴、喳、饿、衔、抢、将”多音字“担”。

3. 小组内认读生字,相互交流识记的方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巡视。

4. 认读字卡,检查自学情况,全班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设计意图:采取复现的方式来巩固记忆生字,并排除疑惑,为后面的学习扫清障碍。】

5. 指明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读文识字情况,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扫清障碍。】

6.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7. 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能不能在半分钟内告诉我?

【设计意图:引出略读课文的方法,及其作用。】

三、 指导略读课文

1. 如何才能更快更准确的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呢?今天老师教大家一个好方法-------略读课文

2. 看书89页,讲解略读课文的方法:可以从课文的题目入手;从课文里有哪几个主要人物入手;可以跳跃地看,抓住关键词语;也可以从文章的结构顺序入手。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要想找到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我们应该选哪个方法,(抓关键词)下面就用这个方法读一读,看谁找得快。(时间顺序 过了几天……又过了些天……到了下午……天黑下来了)

【设计意图:学习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结合现有的课文进行一个尝试性的运用,感受略读的好处。】

总结: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搜集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下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共同学习《燕子回家的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略读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感受人们对小燕子的关心,受到关爱生命的教育。

2. 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略读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回顾课文 整体感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一共有几个角色?主要人物是谁?(田田和韩奶奶)你觉得她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关心燕子的人)从哪些句子或词语能体会出来呢?用什么方法能很快的找到呢?(略读,抓重点句、关键词)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体会思想】

二、 精读感悟 运用略读

1. 学生自由读文,围绕“田田”,感悟内心

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体会到的?

预设如下:

(1).“小燕子饿了,燕子妈妈出去找食,什么时候回来呀?”

追问:田田是什么心情?她为什么这么着急?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才能把田田对小燕子的关爱之情表达充分?

(2).“如果谁把它关上,燕子妈妈衔食回来就进不来了,小燕子会饿死的。爷爷,我们想想办法吧。”

追问:田田为了什么事担心得不得了?她的担心有必要吗?她对爷爷说的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3).“二楼韩奶奶家离燕子窝近,我们跟韩奶奶说一声,大家共同看着这扇窗户。”

指导朗读:想出办法的田田一定激动不已,读的时候一定要带着激动的语气。

(4).田田“抢先说”说明她很着急。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运用刚刚学会的略读的方法来抓人物的语言,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指导朗读】

2. 自由读文,围绕“韩奶奶”解读文本

学生汇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韩奶奶也很关心小燕子一家的?

(1).“韩奶奶正站在门口”可以看出她也十分担心和关心,担心的是窗户被关上,关心的是小燕子被饿坏了。

(2).“有一天窗户关上了,燕子妈妈的叫声跟哭声一样”,

追问:韩奶奶听到后什么感受?为什么会这样想?这叫什么?(将心比心)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将心比心”的含义。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和语句,挖掘背后隐藏的深厚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教育,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体谅、关爱,对待动物也应该有爱心,因为那也是一条生命。】

4如果你是小燕子,听了他们的谈话和想法,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加深理解和教育】

三、 回读课文 积累背诵

1.是啊,人关心动物,动物也同样会回报人类,我们应该和睦相处,那样,我们的家园才会更美好,就让我们重新回到课文,再次感受一下田田他们对小燕子的关爱吧!自由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背下来。

2.推荐阅读: 西顿动物记-- 《红脖子松鸡》 、《猎狗霹雳虎》

板书设计:

燕子回家的路

小燕子饿坏 窗户关上

田田 : 焦急 担心

关心

站在门口

7.小学北师大版语文 篇七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智力活动, 是不断假设、证实、想象、推理的认知过程。《标准》中将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分为两级:一级, 能看图识字, 能在指认物品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二级, 能认读所学词语, 能根据拼读的规则, 读出简单的单词, 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 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 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 各个版本的英语教材对阅读内容和阅读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以下简称“北师大版”) 《先锋英语》。北师大版《先锋英语》第六册第八单元中, 阅读板块有短文、图文小故事、表格式日志、叙述式日记、游戏图表、天气预报、图片与对话连线、根据图片选择句子等内容。这些阅读内容可以分为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连续性文本承载信息的媒体是文字或符号, 从左到右成一行, 连接每一行就成了一条连续直线。所谓非连续性文本, 是相对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们承载信息的媒体不止文字或符号, 还有图像甚至音响, 而且这些媒体是多维分布的, 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 概括性强, 易于比较, 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 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

根据文本的连续性与否, 北师大版《先锋英语》第六册中的小短文、叙述式日记属于连续性文本, 图文小故事、表格式日志、游戏图片、天气预报、图片句子连线、选择属于非连续性文本。可见, 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英语阅读中的比例特别大。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 所以, 使学生在阅读中既能够很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提取信息, 又能够保持良好的兴趣, 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通过“支架式”教学模式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支架式”教学是以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 通过不断填补信息差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种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五个环节, 下面以北师大版《先锋英语》第六册第八单元中阅读内容为例展开说明。

一、搭脚手架, 衔接课堂

搭脚手架可以为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设置环境, 提供便利, 具体来说就是设计读前活动, 复习旧知, 提高学生兴趣, 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本课阅读内容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内容既可以是一天的计划, 也可以是简单的日记。鉴于学生前一单元学习的内容与日记有关, 所以笔者把本课内容作为一个当天的简单日记来处理, 并配有生动的图片, 以此培养学生从文本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为复习已有知识, 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习新阅读内容作好铺垫, 笔者通过游戏、提问等环节, 在阅读前搭脚手架, 促进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以本课内容为例:首先, 以演唱歌曲Tick, tock, time这种欢快活泼的方式作为热身, 开始课堂教学, 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力, 又复习了有关时间的表达方式。其次, 通过游戏“猜一猜图中人物在做什么事情”, 让学生根据图片1的线索, 猜测人物所做事情, 以此来激活学生已有知识。最后, 采取文体对比的方法 (图1) , 引出本课阅读内容。通过对已学的两个不同文体 (Diary of aweek) 的对比, 引导学生认识到本节课要阅读的内容为Diary of a day。

二、创设情境, 进入课堂

建构主义认为, 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最有效的创设情境的方法是课堂教学问题化。教师要善于寓问题于情景中, 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答问题, 指导学生逐步掌握思维的方法、探索的程序。以本课内容为例:让学生明确了文本内容为Diary of a day后, 接下来, 笔者首先通过问题支架向学生发问:Which day’sdiary? How do you know? How many things todo on this day? How do you know? 其次, 再提出Who’s diary?的疑问, 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外的图片获取信息。最后, 让学生观察图片2, 提出What doesLucy do on Friday?的疑问。通过这些问题, 学生逐步进入到文本情境之中, 从整体到细节对文本内容都有了初步了解和猜测, 为下一步更加深入地获取文本信息打下了基础。

三、独立探索, 培养新知

独立探索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 是学生自我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 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主动地接受信息并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 建构自己的理解。以本课内容为例:在学生独立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提供一定的支架支持。如, 看图2, 判断哪些事情是Lucy这一天记在日记里的。通过这个练习, 帮助学生理解所做的事情。教师还可以选择时间或事情。如, What time doesLucy go to the bank? What does Lucy do at6:15? 通过问题支架, 提供阅读策略, 帮助学生通过关注事情或时间更好地获取文本的信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独自完成文中判断对错的练习, 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文本内容。

四、协作学习, 提高效率

协作学习不仅是师生之间的协作, 还包括生生之间的合作。学生通过独立探索之后, 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通过小组同伴间对所学新知的理解, 提高学习效率。以本课内容为例:学生独自完成判断对错之后, 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在一个小组内, 有的学生说:Ifind Lucy visits the doctor at 9:15, but itsays at 9:30, 他的思路是先找事情, 再看时间。还有的学生说:I find the time is 9:30, but I can’tfind 9:30 in the text, 他是先找时间, 再找事情。通过互相交流做题心得, 以及如何获取信息的方式, 学生就会发现对于同一个问题, 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与思路, 同时也会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

此外,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还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可以完成对一个人来说相对较难的活动。以本课内容为例:在完全理解了文本信息之后,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更高层次的活动练习, 以小组合作, 来完成不同的任务。可以布置如下任务:将Lucy的日志讲给大家听, 小组所有成员都要参加;小组合作表演情景剧Lucy’s busyFriday;小组帮助Lucy写一篇diary;本周六小组成员一起外出游玩, 计划一天的详细安排。这些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集体意识, 还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效果评价, 及时检测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 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 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本课的评价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课程中教师会随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在小组活动中, 每个成员的分工不同, 在小组展示活动中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另外, 练习题也是一种检测学生对于文本信息的掌握情况的手段。

8.小学北师大版语文 篇八

关键词:比较探究;教学方法;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87-01

“比较探究”课程的教学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版块,而如何更好高效地发挥该课程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教师的关注。在教学时,引入比较与探究的教学策略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探究的学习深度,学生通过不同角度的学习感悟不同的语文知识,从而树立良好的语文学习惯。进行“比较探究”课的教学时,教师应从多方面因素上进行分析与考虑,在基本教学的前提下,采取相对应的可行性措施,发挥该课程的最大效益。

一、明确课程目标,进行探究分析

在进行“比较探究”课的教学时,教师都希望学生对该课程有一定的认识与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加强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课程的学习首先应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着手,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可以使教师的授课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突出“比较探究”课的特点,教师应确立课程的首要目标。为了融合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目标不能定得过高、过于笼统复杂,因为过高的目标会使学生感到无从着手,复杂的知识导致学习费力,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但同时教学的目标也不能设立的过低,过低的学习目标会使学生觉得过于简单,降低学习的积极性。总而言之,课程的目标设立非常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对课程教学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比较文章异同,进行探究分析

语文学习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言为心声”则是指学习语文需要学生用心地进行交流体会,以理解与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对课文进行领悟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与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例如,在语文课文中,即使是关于同一题材的描写,不同的作者也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同一题材或类似题材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不同点,在体会中捕捉思想、情感的细微差别,从而更深入地掌握文章的内涵。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日撷英》,各篇课文都是写秋天景物,抒写秋天特殊感受的。杜牧的《山行》刘禹锡的《秋词》毛泽东的《采桑子 重阳》都是赞秋,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杜甫的《登高》是悲秋。诗人选取的景物不同,有“霜叶”,有“飞鹤”,有“黄花”;也有“枯藤”、“瘦马”,有“落木”、“长江”,不同的诗人抓住了不同的秋天景物,抒发了不同的但属于自己的特殊感受。这些在授课时要进行适当的比较,既让学生明白同样的秋天别样的作品,又对指导學生实践写作大有裨益。当然,教师也可以选取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授课,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其中的共同点,这种方法也是该书主编孙绍振先生在试用该版本教材地区作报告时多次强调的方法。但是,不管是哪种方式的比较教学,教师都应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设置具体问题,让学生在比较学习中解答问题。

三、对比语言技巧,进行探究分析

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色,学会品味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在现代素质教育中,“比较探究”课的设立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技巧的掌握程度.

例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鸟宿池边书,僧敲月下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对比的教学方式,“推”与“敲”不同,“敲”字有动感,在月夜寂静之声中,“敲”字能够准确地描绘出诗中意境,使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从侧面凸显出环境的寂寥。而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则以月亮从云朵里出来的一刹那的动作惊动了山里的鸟,属于以动写静的写法,写出了春山夜间的寂静,当然两位诗人表现出的心理的宁静感受也是不同的。这些细微的差别在上课时可进行比较,真正让学生懂得不同文字有不同的效果,不同诗人有不同的写法,真正让学生明白异曲同工之妙的内涵。在教学时,通过比较文字、语句的精湛之处,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四、对比情节构思,进行探究分析

“对比探究”是现代素质教学的一种趋势化授课方法,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散大脑思维,活跃精神思想,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对比探究”的课程学习中,教师可通过学生本身的想象能力进行教学,从而达到良好学习的效果。

例如,九年级上册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和《珠宝》这两篇小说,都以项链为道具,都发生了重大变故,都有伏笔。《珠宝》的项链由假变真,人是假的,郎丹先生在一场变故下最终暴露出可鄙虚伪的品质,一个得到了钱财人却变坏了;《项链》一文的项链由真变假,人是真的,马蒂尔德在一场变故下却激发出了诚实勇敢、坚韧勤劳的好品质,一个失去了钱财人却变好了。《珠宝》并不写出作为变故根源的真项链来历的故事,而是集中笔墨写出主人公对此的反应,《项链》妙在本可消除灾难的假项链知道结局才亮出,主人公因此得祸还是因此得福并不写出,使人思索不尽,无限感慨。通过这种对比情节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对比探究”的优势,达到“教”与“学”的共同目的。

“比较探究”课的学习,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在进行该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学习的内涵,获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当前,素质化教育是“教”与“学”的共同组合,“比较探究”课程的良好效果也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努力才能达到的。作为语文教师,应把比较的教学方法充分地运用到教学的始终,并且教会学生运用比较探究进行自主学习;作为学生,更应将比较探究的学习方法作为一种学习习惯,将比较贯穿于学习的始末,发挥“比较探究”的优势,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水平,达到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琼予.阅读教学中的比较探究[J].文学教育(下),2010,06:110.

9.小学北师大版语文 篇九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秉承了前九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本册共10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龙、书、礼物、真诚、劳动、心愿、火与光、角度、破除迷信、我们去旅行。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以保持教材的连贯性。

二、学情分析:

全班有学生37人,阅读能力较弱,基础知识不牢固,写作水平较差,有少数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需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争取在现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三、教材目的和要求: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继续学写钢笔字,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要求坐的姿势、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领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能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4、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5、综合性学习自始至终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性和合作意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龙,包括3篇主题课文:《龙的传人》、《大人们这样说》、《叶公好龙》和一篇拓展阅读课文《乐山龙舟会》,还有一个语文天地。本单元的4篇课文,通过对龙的形象地描述、说明以及介绍它的诗歌和古文的介绍,向学生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龙,并激发学生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语文天地注重了对龙文化的渗透。通过“畅所欲言”“初显身手”两项练习,使学生在具体的语文综合实践中,进一步了解龙的文化,体会龙的精神。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文章,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的文化。激发学生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

2、练习写摘录笔记、提纲笔记和批注笔记,能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3、联系课文内容,积累描写龙的成语和寓言故事。

4、背诵古文《叶公好龙》以及其他两课优美的段落,积累与读书有关词语、成语、格言、警句,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加深理解和体验。

5、自己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小结,抓住要点,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养成每单元都进行小结的习惯。

6、自学至少11个生字,会认会写。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龙的文化的学习,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处理:

教学前学生对龙有初浅的认识,但龙具体什么样子以及龙的象征意义等问题学生都难以做答。所以《龙的传人》一课教学时我重视为学生创设情境,导课时我播放《龙的传人》这首歌,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接着在学生质疑“传说中的龙是什么样子?”一问题时,在学生交流完问题后,用课件演示,使学生真正目睹龙集九种动物为一身,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让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认识,深入地了解传说中的龙的样子。学到这里学生不由自主的质疑“人们为什么把龙想象成这个样子?”鼓励学生猜想之后,很自然的过渡到文章的重点段落,学生通过朗读,知道了龙的两个象征意义:①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②本段的四个关于龙的成语,在引导学生理解后让学生感受,进一步体会龙的象征意义。《大人们这样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朗读体会大人们说龙是什么,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很自然体会到了文章的主题龙的另一个象征意义是正在腾飞的新中国,使学生对龙有了新的认识。《叶公好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语文天地“畅所欲言”中你知道哪些与“龙”有关的成语、寓言故事设计到这课的教学中,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龙的文化,体会龙的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的能力。《乐山龙舟会》一课的教学把语文天地中的欣赏“龙”字的各种写法、“初显身手”设计进去,这些都是弘扬“龙”的文化的,把它们和在一起教学,使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积累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搜集、欣赏、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爱龙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在本单元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每篇课文让学生自己预习,学生在预习时提出问题标注在书上,或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把不解的问题进行质疑,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评价。

六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凡卡》《种子的梦》《新月集》《心愿》《语文天地》。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心愿”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主题课文,一篇拓展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虽然题材不同,但每一篇都诉说了自己美好的心愿。学习本单元时,可将“语文天地中有关说的内容有机地穿插与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之中,课文学完后进入”语文天地“时,在进行写的训练,把自己的美好心愿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离孩子的生活比较久远,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轻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大量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以便更好的了解课文,教师也要充分的做好收集资料的准备。根据孩子们现有的水平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吃力,并且孩子们的原有知识并不够用,现在的生活经验与之差距较大,课前做好收集工作至关重要。教学目标:

1、有感情感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抓住想写的部分精读,领悟这种方法的作用。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诗句语言文字的美感,体会是的意境。学习写诗。

5、了解沙俄统治下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的思想感情。

6、教育学生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教学重、难点 :

1、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遇的苦难。

2、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种子的梦是什么和种子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人们的心愿。

4、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处理:

在《凡卡》一课教学前让学生收集俄国沙皇统治时期的事情,教学时我重视为学生创设情境,导课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俄国沙皇统治时期的事情,让学生知道写作的背景。教学是重点突出凡卡写信内容,引导学生找出写信内容后,让学生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找出其中重要的、感情最强烈的段落,接着,直奔重要的部分,指导学生精读第8自然段,采取自读和讨论的方式,弄懂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样的虐待,设身处地的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在此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凡卡写信过程中穿插了两次往事的回忆,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信的内容的同时,还引导学生看两次回忆都写了什么内容,学生体会出凡卡在乡村的生活显然也是很苦的,可凡卡回忆起来却感到十分快乐,通过对比、反衬学生体会出凡卡在城里过的是多么悲惨的日子。理解了文章内容后组织学生讨论:凡卡的心愿是什么?他的心愿能实现吗?深化文章的主题:不管爷爷是否收到凡卡的信,凡卡的愿望都不能实现,他悲惨的命运始终得不到改变。同时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习《种子的梦》一课时也是让学生收集有关作者以及作品《种子的梦》的资料,课伊始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白当时的时代背景,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种子的梦是什么?怎样实现自己的梦?进一步体会作者在诗中流露出的感情。

教材处理:

《凡卡》一文篇幅比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必须突出重点好难点。我主要采用“抓重点段————抓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诵读”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好突破难点的。

教学中突出凡卡写信的内容,信中最集中地反应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我把这三个自然段作为理解、体会的重点,尤其第八自然段,我通过填表使其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在学生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指导学生精读第八自然段,采用自读和讨论的形式,能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样的虐待?设身处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在次基础上练习、指导朗读,然后让学生读好第10、15自然段,最后把信的内容连贯地有感情地读一读。

结合文中回忆的内容与信相关的内容对比,衬托的写法深入体会思想感情。并以读为主,加强朗读指导,采用“练读、评读、范读、播放录音”等形式。

《种子的梦》充分朗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朗读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练习课。读前四节读得低沉缓慢,有让人窒息的感觉,压抑并有积攒力量。读后四节时要欢快激昂,有气势。让我们看到种子即将实现自己美好愿望。

拓展阅读课文采用自读自悟,用心去感悟,训练学生默读,边读边思考作为突出重点和突出难点的方法。第六单元教材重难点的处理

上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林植物检疫实施办法下一篇:预算员个人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