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生态移民感谢信

2024-09-09

扶贫生态移民感谢信(共5篇)

1.扶贫生态移民感谢信 篇一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3〕3号)和铜仁市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会议等精神,为实施好我县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有效改善我县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农村贫困农户生存发展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立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偏远落后地区人口战略转移,改善其生存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统筹城乡为主线,以整合资源为保障,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为目标,采取整合资金、统筹政策、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与发展旅游等特色小城镇结合起来,与农村危房改造结合起来,与基础设施向下延伸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科学、和谐、有序搬迁。确保扶

贫生态移民居住有改善、致富有路子、就业有岗位、迁出能稳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资源调配整合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统筹全县优势政策,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扶贫、以工代赈、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政策、石漠化治理、生态治理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从而破解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尊重群众意愿,认真做好搬迁群众的思想工作,不搞强迫命令、强搬强拆,确保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举全县之力,全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作。

2.坚持统筹安排、整体搬迁的原则。把生态移民与水利移民、地质灾害移民、工业园区移民、县城新城区规划移民、以工代赈移民等结合起来,采取政府帮扶、金融支持、社会捐助、农户自筹的方式,以自然村寨、村民组为单位整村整组整寨搬迁。

3.围绕县城新城区规划,坚持产业带动、集中安置的原则。以县城棚户区改造、三大工业园区和塘头、许家坝、大坝场、张家寨等集镇为主,同时在长坝石林、白鹭湖库区等旅游景点规划建设一批生

态旅游集镇,坚决杜绝从农村搬到农村,全部实行集中安置,不搞散 户、零星户和插花安置。

4.坚持就业优先、社保同步的原则。以就业转移安置为主,社保同步跟进,统筹解决移民的长远生计问题,放宽条件,制定奖励和激励措施,使部分移民能到园区企业就业,能到城市就业或从事三产服务业。充分用足用活用好现行社会保障政策,将移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确保移民有稳定的生活保障。

5.坚持房屋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的原则。县人民政府是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主体,负责统筹安排全县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统筹制定配套政策和整合项目资金,统一规划移民搬迁点,统一设计移民安置房样版图,统一实施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统筹抓好安置房建设。

6.坚持保护生态、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扶贫开发与保护生态相结合,以搬迁生态位置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贫困农户和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区、工矿区,特别是石漠化严重地区的贫困农户为主。搬迁后原有土地主要用于生态建设和经果林产业发展,实现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和消除贫困与改善生态双赢的目标,促进区域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三)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五个原则、五个结合、五个创新工作总体思路。即:以搬得出、有保障、奔小康为总体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统筹建设、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与发展旅游特色小城镇相结合,实现对象范围创新、建设方式创新、金融贷款支持创新、房产权属确认创新、后续管理创新。举全县之力,在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集中打造桃园万人安置点,建设精品工程、亮点工程。

(四)目标任务。

2013年,思唐镇、青杠坡镇共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工程1161户4500人。其中,思唐镇双塘村桃园安置点362户1500人,思唐镇城北社区安置点638户2250人,青杠坡镇楠木王村盛云新区安置点161户750人。

二、移民对象和安置方式

(一)移民对象。生态移民搬迁对象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居住在一、二类贫困村中的农业户;

2、生活在自然条件差、缺水缺电、精

不通公路、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土地负载过重,人均耕地少于0.64亩(下等质量),即使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在当地仍难具备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农业户;

3、生存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且居住分散,公共基础设施极度匮乏,建设成本高,只有通过生态移民搬迁,相对集中进行扶贫的农业户;

4、自愿搬迁,且通过

自己的辛勤劳动能够脱贫致富的农业户。

三、建设内容

新建扶贫生态移民住房1161套116100平方米,铺设供水管道12.2公里,架设供电线路6公里、安装变压器10台及1161户入户电线电表,道路硬化35000平方米,建设1个集贸市场2000平方和绿化亮化及排污设施建设。

四、投资补助标准及资金来源

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总投资9000万元(不含农户建房自筹资金)。其中,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5400万元,市、县级财政资金3600万元。

(一)住房。投资5400万元,按人均1.2万元进行补助。全部由中央及省补助。

(二)基础设施。投资3150万元,按人均0.7万元进行补助,由市级财政配套及县级整合项目,整合资金解决。

(三)征地费用。建设用地征地投资450万元,按人均1000元全部由县及项目乡镇负责安排落实。

五、桃园安置点集中安置建设规划

2013年桃园安置点在做好2012、2013年的安置任务外,要认真做好集中安置10000人,2200户的规划任务。将桃园安置点打造成全省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的一个亮点工程。

(一)安置点规划建设规模。桃园安置点整体规划征收土地面积200亩,拟修建220000平方安置房,安置10000人,2200户农户。

(二)安置点规划建设进度。2012年安置495人,120户;2013年安置1500人,362户;2014年安置5200人,1119户;2015年安置2805人,599户。

(三)安置点规划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33000万元。其中,住房26400万元,基础设施6600万元。资金来源,总投资33000

万元。其中,中央、省补助资金12000万元,市、县配套整合资金3400万元,移民自筹17600万元。

六、配套政策

(一)住房政策。扶贫生态移民住房执行人均15—20平方米、户均80—120平方米标准,房屋设计要与城镇规划相衔接,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进入城镇安置的,为每户移民配套建设一个门面或摊位。对每户移民搬迁建房协调解决小额贷款3—5万元,期限15年,宽限5年,政府贴息。住房个人10年内不得转让,但可以抵押,10年后产权归农户所有。移民搬迁后原有

住房予以拆除,由当地政府组织复垦或进行生态建设。积极探索移民购买经济适用房或租住廉租房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移民安置房建设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闭路电视入网费和用水入户费。

(二)土地政策。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统筹解决扶贫生态移民建设用地,用地指标单列管理。实行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对扶贫生态移民原有宅基地复垦为耕地的,置换成扶贫生态移民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由安置地政府统筹使用。减免办理土地、使用等相关费用。涉及的征地、拆迁等问题由项目乡镇政府统筹解决。建立健全扶贫生态移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扶贫生态移民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转包、出租、转让,收益归原农户所有;以股份合作

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原农户参与收益分配。扶贫生态移民在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后,继续享受政府原有各项支农惠农补贴和退耕还林政策。

(三)就业政策。拓展扶贫生态移民就业途径,促进扶贫生态移民稳定就业。对扶贫生态移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通过组织劳务输出,以及对4050人员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等途径,促进移民稳定就业。

(四)产业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依托城镇、工业园区,引导和扶持扶贫生态移民从事农产品加工、商品经营、餐饮、运输等二、三产业。县人民政府设立扶贫生态移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加大对扶贫生态移民从事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新增就业岗位优先安排扶贫生态移民的农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产业化项目,在专项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对吸纳扶贫生态移民就业的旅游项目,县财政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安排方面给予倾斜。

(五)社会保障政策。扶贫生态移民必须是农村户籍人口,搬迁户数统计以2012年12月31日户口簿为准。搬迁后转为城镇居民的,实行属地管理,与当地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等社会保障政策;对孤寡、智障等丧失劳动能力的,由当地政府统一集中供养;符合条件

精 的扶贫生态移民(新建安置房不作为衡量条件)全部纳入低保。搬迁后仍保留农村户籍的,扶贫生态移民在原住地享受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新农合补助、养老保险等政策不变,由迁出、迁入地县级政府安排做好转移接续工作,解除扶贫生态移民后顾之忧。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主体。鉴于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县人民政府决定调整充实思南县扶贫生态移民工作领导小 组(另行文),并明确成员单位相应工作职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项目乡镇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职能,成立相应机构,抽人办公,落实经费,制定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实现责任到人、措施有力、抓出成效,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有人抓,处处有落实、齐抓共管促发展的工作格局。

(二)明确部门职责,搞好协调配合。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切实履行职责,合力做好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县发改局负责编制扶贫生态移民总体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扶贫生态移民专项资金,牵头做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工作;县扶贫办负责积极争取国家扶贫资金用于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住房建设,并会同县农牧科技局、林业局等部门切实做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后续产业发展;县财政局负责做好县级匹配资金的安排和资金拨付、监管工作;县住建局

负责协调推进集中安置点的规划、绿化、亮化工程和排污设施建设;县国土局负责土地调整、建设用地安排及土地整治,保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用地需求;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协调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区道路建设;县水务局负责协调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区供水工程;县供电局负责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区电力设施建设;县工商局负责协调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区集贸市场建设;县文旅局负责协调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区广播电视网络设施建设;县人社局负责职业技术培训;县民政局负责协调社会保障有关工作;县公安局负责落实扶贫生态移民的户籍工作,并制定放宽移民入城条件、统一城乡户籍制度的相关工作;县教育局负责做好移民子女入学安排及落实学生入学优惠政策等工作;县新闻中心负责协调做好工程实施宣传报道工作;其他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参与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在全县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三)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把扶贫生态移民与地质灾害移民、工矿区移民、以工代赈移民、水利等工程移民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建设,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扶贫、以工代赈、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政策、石漠化治理、生态治理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建设。

(四)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坚持高起点、高标

准规划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做到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一步到位。认真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按程序规定进行项目论证和审批手续。按照审批的工程建设方案,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加快工程进度。加强工程质量监

督与管理,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终身制,严格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五)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管理好用好扶贫生态移民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严格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加强审计督促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六)加大督促检查,严格考核督查,确保工程落实。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情况纳入乡镇和各部门的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由县目标绩效办组织考核。全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实行一周一次上报、一月一次调度、两月一次检查、一季度一考评、半年一小结、年终一总结制度,对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的乡镇、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拖延塞责、不能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的乡镇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实行问责。本《实施方案》明确的各项工作任务纳入县政府督查程序,由县政府督查室会同县发改局、县监察局、县审计局等部门督办落实。

2.扶贫生态移民感谢信 篇二

“扶贫生态移民”的实施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 其本质是为了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以解决身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人民因环境致贫, 因贫困导致环境更加恶化的局面[1], 生态移民和扶贫工作是一项影响因素多, 且影响因素之间交织作用的、复杂的社会工作, 在处理生态扶贫安置工作中的关系时应正确看待辨证与统一关系, 处理好各种辨证关系就会避免顾此失彼, 从而提高生态扶贫安置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2], 理性正确地看待和处理扶贫生态移民中的一些关系会有利于生态扶贫安置工作的开展。以下分别就生态扶贫安置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一些关系进行论述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办法。

1 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应承担的责任

环境 (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 是人类的依存。人要呼吸、要吃饭、要喝水, 这些都得靠大自然提供;人们的食物、生活用品、服务、医疗卫生、教育等需要他人提供, 都得靠社会提供。而美好的自然环境可以提供清新的空气, 保证水的清洁、食品的安全;美好的社会环境可以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卫生、房屋建设、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和谐的社会关系等, 获得质量可靠、品质优良、数量足额的生活必须品。人们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 不可能逃离固有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人们的每一种行为、每一个活动都会给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影响, 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生态移民和扶贫工作正是为了建设人们生活在美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开展的, 是为了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获得的财富越多, 生活的质量越好, 耗费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越多, 就越需要一个更加优质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按照“谁损害, 谁负责;损害越大、责任越大”, “谁消费, 谁支付;消费越多, 支付就越大”的公平性原则。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都应为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负责、出力;财富越多、生活质量越好, 责任就越大, 就应为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如何认定或筹集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资源、资金呢, 以下提出一些生态建设资源筹措的途径。

(1) 政府筹措。政府为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出资, 或者利用政府行为为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筹集资源 (如安置费、安置房、安置土地、工作岗位等) , 实际上是利用全民的资金、资源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 是全民在出力, 在某种程度上是合理的。因为每个人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也需要环境为每个人的生产生活提供条件和资源。但存在“平均主义”现象, 没有按责任大小进行其义务和责任的划分。

(2) 地区间政府对口支援或企业对口支援的方式筹措。你栽树, 我“乘凉”;你防洪, 我“受益”。“乘凉”和“受益”者付费是公平、合理的。在江河上游减少水土流失, 下游的防洪费用就降低, 损失就减少, 受益者就应该付费, 如1998年长江大洪水发生之后, 国家认识到长江上游植被保护对防洪的重要作用, 规定上游地区不能进行原始森林的砍伐, 并采取退耕还林等各种植被保护, 减少水土流失, 才保证了98年之后没有出现98年那样的长江洪水灾害, 保护了长江中下游免受洪水自然灾害, 不再因水灾而造成数百上千亿的经济损失。但是长江上游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份减少了财政收入, 还要额外拿出资金进行植被建设和恢复, 这些增加的支出和减少的收入不应该全由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份承担。再如, 长江上建了很多水电站, 上游地区进行水土保持, 减少泥沙入库量, 相当于提高了水库的效益, 也增加了水源涵养, 相当于为电站增加了库容, 或建了一些水库, 电站增加了效益, 这些效益也是上游地区人民为此付出的代价, 那么电站为此付费不应该吗?上游保持清洁的水源或对水质进行了净化, 下游享受到清洁的生产生活用水, 或减少了对水质的处理费用, 为此, 承担清洁水费难道不应该吗?别人栽树为你净化空气, 提供给你清新的空气, 你就该付费。因此, 由国家层面出台有关规定或地区间协商, 受益地区或受益企业、人群从享受到的清洁水、清新空气等环境条件和灾害降低获益中支付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费用、提供资源是应该的、必要的。

(3) 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通过计算衡量每种生活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制定每种生活生产方式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或者环境和社会为其生活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付出的代价, 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费和生态环境保护费, 用法律强制力规定每种生活生产方式应支付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费用, 用强制手段筹集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经费。

(4) 慈善活动筹集。只要人人都付出微笑, 社会就会美好。人们为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进行慈善捐赠, 可以让环境“微笑”, 让扶贫对象微笑, 每一个人都为环境、人类的“微笑”作出贡献, 社会和自然就会美好。可以通过富人帮穷人, 富裕地区帮助贫困地区的对口支援模式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资金的筹措。

(5) 知识和责任教育与宣传。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与自己的关系, 通过与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相关知识的教育与宣传, 让每个人或大多数人认识到自身生活和工作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对每个人生活和工作的作用, 认识到自身应负起对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的责任, 为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出资、出力。

(6) 其他方式筹措。可以通过娱乐活动的方式, 如通过彩票的形式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资金的筹措。也可以通过社会团体、慈善组织、热心人士、国际间政府、组织等为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筹措资源、资金。

从目前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的资源筹措情况和条件看, 采取政府筹措, 受益者 (地区或企业) 付费和慈善活动为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筹措资源, 是现实和必要的。加强宣传从不同的社会、国际、政府间获得对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的支持也是可能的渠道。从长远看, 应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的知识和责任教育, 并在相关细化、可靠研究的基础上和人们认识到位的情况下, 制定相应的法律规章, 规定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的责任和义务, 采用国家强制力筹措是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工作可持续进行的保证。

2 全面开花与主攻方向

在生态移民扶贫的建房、修路、通电、通水、通讯、改善生活 (给钱、给物) 、教育培训等方面权衡, 扶贫应重点扶持扶贫对象的脱贫致富能力, 培育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志气”。扶贫的资金和精力应重点放在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生产能力、经济创收能力的提高方面, 提高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 培养扶贫对象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 培育他们的致富欲望及对市场的把控能力, 让扶贫对象掌握科学技术进行生产, 有决心和信心通过自身的劳动脱贫致富方面。

从近期目标看, 应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 让扶贫对象能够保证基本的生存条件和接受教育培训的条件, 提供能保证基本的耕作土地, 对不能保证生产生活必要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给予建设, 以保障其基本生活, 只有在生存的前提下才能发展脱贫致富的能力。加强农田、耕地的建设和改良, 加强水利、道路和电力设施的建设, 耕作条件的改善。对于无房户、危房户、地震灾害地区和其他灾害 (如滑坡、泥石流、地陷) 地区房屋的改造和建设, 解决住房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应杜绝把扶贫款用到美丽乡村建设, 美化和亮化农村的“表观工程”上。

3 扶贫工作的主导方与协助方

扶贫工作的主导方应是扶贫对象, 而不是政府、社会或其他组织、团体。政府、社会或其他组织、团体在扶贫工作中, 主要起推动、引导、帮助的作用, 但不能主导, 也不能强行硬性要求扶贫对象如何安排生产或进行其他经营活动。是否能脱贫致富, 关键还是在于扶贫对象本身。首先, 扶贫对象要有脱贫致富的愿望、追求, 当然他们绝大多数是有脱贫致富的愿望、追求的, 只是在其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 不能致富, 不能脱贫, 而失去信心。但是, 也不能排除有一些人具有“懒惰”的性格和“等、靠、要”的思想。因此, 扶贫扶贫首先要“扶志”, 培养扶贫对象“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精神。其次, 培养扶贫培养对象的脱贫致富能力, 对其进行教育培训, 提高其应用科学技术进行生产、生产方式的选择、种养殖品种的选择、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再次, 提供生产、劳动的机会和良好条件, 为扶贫对象通过自身的能力和愿望劳动致富创造条件。但是, 在扶贫对象还没有知识和能力的情况下, 由政府主导、帮助进行生态移民和扶贫工作的开展是合适的, 但不能代办。

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是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帮助选准发展路子, 建设脱贫的条件, 培育脱贫致富的“组织”, 增强扶贫对象的“造血”功能。

在扶贫中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教会等组织的扶贫作用。如在对怒江福贡县上帕镇移民安置点的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农户信奉基督教, 牧师在讲经的同时会讨论一下当地的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问题。通过教会可以进行脱贫致富知识的讲座, 鼓励农户自力更生等, 对于信教扶贫对象来说, 不易产生排斥, 方式更容易接受, 扶贫对象从心里面更容易信服。

在扶贫工作中, 应注意扶贫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扶贫不能是政府的一厢情愿, 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 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建设, 提高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政府可以帮助建立脱贫致富的“组织”。如永善县马楠乡根据每户养羊的数量, 由几户农户自己组织联合起来一起养殖, 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和效率, 让农户直接参与养殖的方式, 既可以增强他们的产业建设积极性, 又提高了农民的产业管理能力。在脱贫致富过程中, 由村民根据考核指标评选出他们心中的“产业发展带头人”、“致富能手”等致富创业人员, 并给予奖励, 以此鼓励、激发扶贫对象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热情和精神。

4 原地扶贫还是异地生态移民扶贫

在云南省的很多贫困地区, 特别是连片贫困地区, 是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恶劣地区、灾害多发地区, 采用移民的办法进行生态保护或者是扶贫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 或者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办法。但是, 在我国人口多, 人均耕地面积少的现实情况下, 采用移民的办法进行生态保护或扶贫, 移民安置土地的筹措是一个很大、很难的问题, 移民安置过多会破坏安置地的生态环境, 引起社会矛盾。有时采用就地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采用科学合理的种养殖方法和品种, 提高产量和产值, 也能提高扶贫对象的经济收入, 达到脱贫致富和生态保护的目的。

人是恶劣环境的影响因素, 也是改善环境的积极因素。政府在移民决策前应该衡量一下有没有必要进行移民搬迁, 是否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达到保护环境和脱贫致富的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 现在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如果把用于移民搬迁的资金和资源用在保护当地生态和产业的发展上, 农民获得的益处可能会远大于盲目的移民搬迁。当然也有必要开展环境脆弱和环境恶劣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和脱贫致富的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的科学研究, 为在环境脆弱和环境恶劣地区寻找生态环境保护和人们脱贫致富的生产生活方式。

5 扶贫工作的近期目标与长期规划

扶贫与生态恢复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一些人脱贫了, 另一些贫困人口或贫困家庭又会出现;一些地方的生态改善了, 另一些地方的生态环境也会变坏或变差, 如自然灾害的发生、全球气候的变化、一些人意外致伤致残、新的残疾人出生、贫困学生家庭的出现等等都会造成新的贫困人口或贫困家庭, 也会造成新的生态环境问题;二是现在我国的贫困线标准定得较低 (人均年纯收入为2300元) , 2300元的年人均纯收入保证的生活水平很低, 贫困线只能是一个相对指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生活水平的提高, 贫困线指标也还应该向上提升, 这样新的贫困人口和家庭就出现了, 也需要对这些贫困人口或贫困家庭进行扶贫、救助。因此, 扶贫工作和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在扶贫或生态保护工作中, 也应注意长期扶贫或近期扶贫的关系, 一些政府的扶贫工作看到的是近期的“任务”, 他们把目标定在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实现方面, 如买头猪、买头牛、买几头羊给扶贫对象养, 让他们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 但把这几头猪、几头羊卖掉以后, 他们的收入又如何保证呢?扶贫应该是扶贫对象自身能力的提高、市场适应能力的提高, 靠自身的能力提高才能永久脱贫、很好的脱贫。而自身能力提高也不是3~5年就能完成, 生态也要几年甚至是上十年才能恢复。

扶贫一定要注重长久、实效, 即是否可以长久改善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品质。在扶贫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 还应该注重长期脱贫致富。否则就会出现在规定期间内农户已经脱贫, 很快又会出现大量返贫的现象。应该建立扶贫的长效考核机制来考核有关政府的扶贫政绩, 避免“短期”扶贫的急功近利现象。

6 客观看待生态移民或扶贫工作中的成绩与失误

生态移民和扶贫工作是一项影响因素众多、关系复杂的社会工作, 受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民族背景、体制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因素、国内国际环境等因素交叉影响, 要在一定时间内妥善完全解决, 困难大。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失误、甚至是错误, 也需要一定的探索和时间的证明, 才会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政策和制度, 人们也才会认识生态移民和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掌握生态移民和扶贫工作的规律。

国家政策都有失误的方面, 科学研究也有失败的, 何况生态移民点和扶贫点众多, 影响因素多且复杂, 在短时间内工作不可能完全做实做透, 在生态移民和扶贫工作应允许有失误、有探索, 不能“裹足不前”, 应有创新有创意, 但是一定要认真, 工作一定要尽量做细, 不断把生态移民和扶贫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 推广好的做法, 吸取失败的教训。

7 结论

“扶贫生态移民”是国家和政府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其本质是为了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但生态移民和扶贫工作是一项影响因素多相互影响的、复杂的社会工作, 在处理生态扶贫工作中的一些关系时应辨证看待和统一对待, 避免顾此失彼, 提高生态扶贫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理性正确的看待和处理扶贫生态移民中的相关关系。

摘要:本文以云南省一些生态移民点、扶贫点、移民局和扶贫办的实地调研和走访为依据, 分析了生态移民安置及扶贫工作中的一些辩证关系,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包括: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全面开花与主攻方向、扶贫工作的主导方与协助方、原地扶贫还是异地生态移民扶贫、扶贫工作的近期目标与长期规划、客观看待生态移民或扶贫工作中的成绩与失误等。

关键词:生态移民,扶贫工作,辩证关系,对策与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兴扬.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的城镇生活方式适应问题研究[D]——以织金县为例[D].贵州大学, 2014 (5) .

[2]王德清.现代学校管理辩证关系的处理[J].今日教育, 2014.

3.扶贫生态移民感谢信 篇三

江口县人民政府(2012年10月16日)

尊敬的市领导、各位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县如何加快2012年项目实施进度和做好3013年的布局工作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加快2012年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年底前完成扶贫生态移民房屋工程建设。

2012年我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为搬迁479户2252人,分3个集中安置区,总投资5794.8万元。目前,双江镇窍湾安置点征地120亩,安装了供电线路2.3千米和变压器1台,修建排污沟2300米,已有31户住房一层主体建设完工,123户基柱完工,其余13户住房即将完成基础浇筑;太平乡黑湾河安置点征地140亩,完成场平工程和堡坎600米,因按特色乡村旅游小区建设高起点规划、高规格设计,现正在修改完善中;民和乡安置点完成征地27.9亩,已有23户住房主体建设完工,49户基础在建,其余正在进行场平。

为加快2012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我县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省委、省

政府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举措,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全省扶贫生态移民现场会和本次市政府调度会会议精神,组织3个项目乡镇强化学习,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完成2012年工程任务保民生促发展重要性认识,实行项目乡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组织精干力量着力抓,除不可抗力和特殊原因外,不能完成任务的将对项目乡镇主要领导实行问责处理。

二要是切实加强督查工作。县委、县政府把生态移民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县生态移民办与两办督查室按照每星期一督查的监管工作机制,及时将督查情况报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便于协调解决处理相关建设问题,顺利推进项目实施。

三是着力做好资金保障工作。中央和省市资金正陆续到县,我县将按进度要求及时把项目资金拨付到项目乡镇,并千方百计筹措县级配套资金,保证及时到位,按照上级批复大力整合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确保住房工程与基础建设统筹协调推进,以早日顺利完成我县2012年生态移民建设任务。

四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门户网站等媒体多层次、全方位对扶贫生态移民相关政策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宣传。结合“四帮四促”、“干部下基层”等活动,深入乡、村、组广泛宣传扶贫生态移民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做到宣传不漏户、不漏人,人人皆知。此外由各项目乡

镇及时组织召开村组群众会、党员代表会,并组织干部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进行宣传发动,提高移民群众搬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是扎实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我县按省市的要求,督促3个项目乡镇必须在切实加快工作建设进度的同时,以“工程四制”管理为抓手,从项目方案审批、合同管理、组织施工、过程巡查到质量进度监管等方面做到资料档案齐全,建档规范有序。

二、关于抓好2013年的生态移民布局工作

我县2013年计划搬迁贫困民户797户3700人,共4个安置点,其中凯德工业园区安置317户1450人;太平乡集镇安置160户750人;桃映中心集镇安置159户750人;德旺乡集镇安置161户750人。实施方案一经省发改委审查批准后,我县将进一步优化布局,按照市审查要求(即工业园区和县城安置1/2到2/3),申报调整在县城、中心集镇和旅游服务区3个安置点实施。在边建设边总结生态移民建设的经验基础上,围绕科学布局,早谋划早部署2013年的生态移民建设工作。

一是扎实做好生态移民安置前期准备工作。

2013年生态移民项目前期工作,桃映项目点已基本完成场平工作,太平项目点正在着手方案设计,凯德工业园区项目点主路网工程正在规划设计,力争在2012年12月下旬启动太平和凯德工业园区项目点的场平工程,年底前桃映项目点住房基

础开挖,明年初争取太平和凯德工业园区项目点住房开工建设。

二是认真落实生态移民基础性工作

1.进一步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对移民住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落实情况、移民落户手续办理等后续工作进行梳理清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切实解决。

2.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对移民户进行安置政策、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等宣传教育,引导移民了解和掌握国家和省移民安置政策,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安置地生活习俗,依法维权,能尽快融入当地社会。

总之,生态移民项目建设任务重、时间紧,我县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多措并举,快速推进2012年生态移民建设工作,早日完成年内住房主体和春节前移民入住的目标任务。同时做好2013年项目开工准备工作,在省批复后,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布局方案,以园区和县城安置为重点,以进城务工和从事第三产业为增收主渠道,大力提高移民户收入水平。最后,我们相信在省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有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我县干部群众的努力,我县一定能完成上级下达的生态移民工作任务!

4.关于移民扶贫典型材料 篇四

市、县扶贫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对荣花村35户贫困户进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新建移民小区一处。移民户通过实施移民扶贫,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明显改善,移民新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基本情况

荣花村位于佛寺镇政府西北15公里处,全村辖3个自然屯,7个村民小组,共有183户、693口人;现有土地面积20100亩,耕地面积2030亩,人均耕地仅为2.7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35元。该村地处山区,地理条件恶劣,山高沟深,道路不畅通,尤其到了雨季更加难行,土地瘠薄,农业条件差,极不适宜机械化种植和集约化经营,经济极度匮乏。农户面临吃水难、就医难、上学难等实际问题,适龄儿童失学率高,村民文化素质低,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

针对荣花村的实际困难,阜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对该村居住在偏远山沟易发生自然灾害地区和通路难、通电难、饮水难的贫困农户实施整体搬迁。2009年初,县扶贫局多次深入到荣花村移民户家中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并帮助荣花村制定移民搬迁扶贫实施方案。

二、移民小区建设情况

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的原因等诸多因素制约,荣花村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经济来源单一。2009年按着村民自愿的原则对35户居住条件极其恶劣的农户实施移民搬迁。移民小区地址选在荣花存东侧3公里处蜘蛛山至七家子乡级公路西侧,房址土地在镇村干部的协调下由搬迁户自己调配。

(一)项目实施情况

移民小区建设本着美观、大方实用的原则,统一部署,统一模式,统一施工,历时一年,共建房105间,11550平方米,院落规格25米×28米,整体按猪舍、沼气相配套的“三位一体“模式。经一年紧张施工,35户村民喜迁新居,住上了崭新的房子,过上了舒适的生活。全村一改以往“脏、乱、差”形象,使村容村貌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一座具有新农村气息的现代化移民小区。

(二)项目投资情况

移民工程投资280万元(35户×8万元),移民扶贫搬迁工程得到了省、市、县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其中:省扶贫资金为每户补助1万元;县民政部门每户补助1万元;县水利部门免费为每户打水井一眼,并帮助安装自来水,折合投入17.5万元;县供电部门安装电路设施折合15万元;县国土局免征宅基地征用税费,通过以上政策和资金的落实户均受益3.2万元,确保了工程如期完工。

三、具体措施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为了落实好国家扶贫政策,阜蒙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佛寺镇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由佛寺镇党委书记武刚担任组长,副镇长胡平、村主任刘志田任副组长,由民政助理白振江、村民代表迟凤祥、苏景全、孙玉德等为组员,具体负责整体工作,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工作过程中严把政策关,做到不降低标准,不搞人情关系,从确定搬迁户,选择宅基地住址,项目招标都是在村委会认真研究基础上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向全体村民公示、征求意见,征得全体村民的参与和支持。

在移民搬迁工作中,各级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做具体指导,严格按上级政策和要求实施,做到了统一规划、统一模式,统一进料,统一施工。镇政府和村委会,施工单位签定了合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层层把关。整个项目建设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达到了政策标准要求。镇政府派一名副镇长坚持长期进村蹲点,协调各方面作指导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和村民代表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对每一根钢筋,每一块砖,甚至使用每一颗铁钉都严格把关,做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多方努力下,确保了移民搬迁项目能保质保量如期交付使用,得到了移民搬迁户的好评。

(二)加强监督和管理。参与管理和施工的各相关单位始终保持高度责任心,对工程质量以及物资使用、资金支配、投入情况等细心管理,认真监督,保证了资金和物资的合理使用,杜绝了浪费和挪用现象,使这项“民心工程”又成为了“阳光工程”,博得了全村老百姓的赞誉。

(三)后续产业扶持。移民户搬迁后按着“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实施贫困户入户扶贫政策,发展优质花生种植项目。该村人均收入由2009年的2135元增长到2012年的6200元。

四、取得的成效 通过实施移民扶贫,35户农户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解决了“五难”问题,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使他们住进了宽敞舒适、窗明几净的住宅,移民户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温暖。搬进新居后的村民于海军说:“他家4口人,搬迁之前以种地为主,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搬迁后利用交通方便的优势开了一个收购玉米芯的收购站,每年多收入4万元”;搬迁户刘占洲在路边新开了家乡村饭店,他家4口人天天忙着接待客人,忙的不亦乐乎。满头大汗的对我们说:还是党的政策好,不然我们永远离不开穷山沟。今后一定好好干,多挣点钱再开个大点的饭店,改变村民在露天搭建帐篷办宴席的老方式。到时对家庭困难的村民还给予优惠,用实际行动报答党和政策的恩情;移民新村45岁的张海富搬迁后搞起了家庭养殖生猪,每年出栏40多头,比以前能多收入2万多元。

五、问题及建议

(一)规模化移民小区土地土地调整困难较多,建议将30户以下的小范围移民纳入扶持范围。

(二)移民小区的水电配套设施,需资金量较大,本级财政无力承担,协调难度也越来越大,建议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明确水利、供电部门职责,对移民小区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无偿为移民小区给予水电配套。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下辖20个乡镇、街道,总人口95.7万,耕地面积96万亩,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补贴等政策的实施,XX市农业机械快速发展,截止20**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农机具近20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112.7万千瓦,农业机械原值达7亿元。目前,XX市共有农机专业合作社58家,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从业人员2万余人,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创建活动中,XX市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中心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队伍素质,改进工作作风,争服务“三农”之先,创服务“三农”之优,全心全意为农村基层和农民机手服务,创造了突出的经济社会效益: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农业机械化率达80%,农机手年创经济收入4亿元,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和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XX市农机监理装备明显完善,服务农机能力日益增强,规范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农机安全形势根本好转,农机监理社会形象提高,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机监理站先后荣获“全国农机监理系统行风评议先进单位”,“河南省农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XX市被国家农业部授予第一批国家“平安农机”示范市,XX市农机局被XX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

一、建领导机构,明工作责任

为了做好农机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工作,XX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委农办、农机、公安、交通、安监、工商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乡镇、街道主管副职为成员的创建全国农机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争创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把“创先争优”提高“三率”工作纳入市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并专题召开创建工作会议,下发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创建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创建目标任务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提高争创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创建工作齐抓共管部门联动的良好局面。

二、转服务观念,比岗位奉献

以开展思想教育为抓手,以健全服务机制手段,以创新服务措施为突破,不断改进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干部职工的服务能力和本领,推进创新争优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农机监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举办6次以提高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为主题的培训班,开展“立足岗位转观念,服务三农讲奉献”活动,营造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的浓厚氛围,提高了干部职工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意识,增强了服务农机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健全工作制度,制定了《农机监理优质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投诉举报制》等规章制度,要求每个干部职工严格按制度办事,并结合岗位实际做出服务承诺。开展“四个一”服务,把文明服务用语、服务忌语在服务大厅张贴,要求每个干部职工对待农机手都能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句问候暖心、一把椅子让座、一杯茶水相送。创新考核机制,对干部职工的服务质量实行百分考评制,每月全体职工相互评分,评分情况进行公示,奖优罚劣;设立意见箱和站长投诉电话,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作为农机监理服务工作的监督员,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强了,工作热情高了,为民干劲足了,岗位奉献大了。

三、练过硬本领,育精兵强将

为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加强了对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知识教育培训。坚持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制定了职工学习例会制度,把政治业务学习作为提高干部职工工作能力的重要抓手。开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知识竞赛和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形成了单位争创文明示范窗口,人人争做服务示范标兵的良好氛围,提升了农机监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农机安全监理的服务水平。通过教育、培训及竞赛等活动,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形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了农机安全政策法规,能够做到自觉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廉洁自律,作风正派,工作热情、任劳任怨,把广大干部职工培育成了政治上坚定、业务上过硬的精兵强将。

四、转工作作风,提服务水平

把转变工作作风作为提高为农机户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实行源泉管理,下移管理关口,变管理为服务,把服务送给基层,进村入户开展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坚持能在群众家里办的业务,不让群众进城;能让群众一次办成手续的,不让群众跑第二趟。实行政务公开,在服务大厅公开执法依据、收费标准和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印制了大量的便民服务联系卡,只要群众一个电话,我们立刻上门为群众办事。近年来,累计进村入户为群众办理农业机械入户1500余台,其它事项2000余件。XX市源泉管理的做法曾被《河南日报》和《中国农机化报》以《电话铃一响,服务到身旁》为题进行了报道。

五、重装备建设,强服务基础

加大农机装备投资建设力度,筑牢农机监理服务基础。市财政拨出100多万元,购置了办公设备,扩建了农机监理办事大厅,使营业大厅面积达到了90平方米。利用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项目资金,扩建了农机监理办公楼,使农机监理办公楼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新购置农机监理用车3台,移动检测线、桩考仪各一套,配备了无纸化考场和考试设备,使农机监理的装备、农机监管和服务水平大大提高,为农机监理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提升了农机监理的服务质量,促进了农机监理工作。

六、严办事规程,保安全生产

5.扶贫生态移民感谢信 篇五

一、深刻理解扶贫和移民工作的本质

(一) 扶贫工作

1、扶贫工作的任务、对象和范围。扶贫工作根本任务就是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 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贫困地区群众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 最终消除贫困, 确保全省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蓝图, 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目标。

扶贫工作的对象是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 以及全省扶贫开发重点村和重点县。江西省2014年贫困人口为328万人, “十二五”时期全省重点村3400个, 重点县21个。2011年, 中央又划定江西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和罗霄山特困片区县共38个。

2、扶贫措施。江西省扶贫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 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扶贫开发。一是整村推进。以每个重点村为单位, 每个村投入不少于50万元, 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二是产业化扶贫。主要通过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支持扶贫产业建设。三是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通过“雨露计划”培训, 培训贫困青壮年劳动力, 达到帮助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的基本目标。四是移民扶贫搬迁。对居住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 搬迁到社会经济等各方面较好的地方进行生产和生活, 从根本上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 达到逐步脱贫致富的目的。五是社会扶贫。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参与农村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包括定点扶贫、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和企业参与扶贫三个方面。六是对外交流与合作。争取国内外扶贫组织及机构对扶贫开发的帮助和支持, 开展扶贫捐赠、课题研究、能力建设、项目试点、设施援建等各种形式的扶贫活动。

(二) 水库移民扶持工作

水库移民是为了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原因, 调蓄江河径流, 筑坝建库征用土地而引起的非自愿移民。建国以来, 全省先后兴建各类水库9000多座 (其中, 大中型水库近300座) , 安置各类水库移民近200万人 (其中, 大中型水库移民160余万人) 。

1、水库移民特征。一是地处农村, 移民大多地处偏僻, 基础很差, 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发展能力较弱;二是土地和人口淹没数量大, 淹没集中, 大中型水库多的达几万人, 甚至几十万, 小的也有上千人;三是移民经济、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等方面遭到破坏和解体;四是移民安置难度大, 工作艰巨;五是政策性强, 针对水库移民国家专门出台了移民条例和相关后扶政策;六是工作周期长。新建水库移民的搬迁周期一般在5年以上, 有的甚至10年以上。

2、水库移民任务。《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和《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国发[2006]17号) , 是实施水库移民工作的两个重要政策依据。条例中明确指出“国家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 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 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 这就是移民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3、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后期扶持的范围为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 每个每年补助600元, 扶持20年。

4、扶持措施。水库移民扶持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 2006年, 正式纳入政策法规扶持。一是移民直补。在充分核实移民身份后, 按照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 直补到人。二是整村推进 (示范村) 建设。对移民安置较为集中的移民村组, 通过环境整治、改水改厕、户户硬化等扶持, 打造环境、生态优美的移民村组。三是改善移民交通、水利设施、饮水、用电、文化设施等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四是避险解困移民搬迁。把自然地质灾害区移民向城镇、中心村、工业园等地实行搬迁, 从根本上解决移民居住环境恶劣的问题。五是生产开发。通过合作社、移民大户带动等形式, 引导和扶持移民生产开发, 提高移民收入。六是移民培训。通过种养业技能培训、移民劳动力转移职能培训等措施, 提高移民素质。

二、认真把握扶贫和水库移民工作的共性和特性

(一) 共同性

扶贫工作和水库移民工作所针对的对象, 都是生活在农村的弱视群体, 都普遍存在生存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水平较落后、文化素质较低等情况, 在扶持上, 两者扶持方式方法相近、扶持资金监管相似、扶持目标一致, 这些共性为共同做好扶贫和移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特殊性

1、扶持对象存在一定的交集, 但相对独立面还较大。扶贫对象为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 2014年全省贫困人口328万人。2013年水库移民监测评估数据分析, 水库移民贫困人口14.47万人, 占全省贫困人口的4.4%, 占水库移民总人数的8.9%。

2、扶持针对的范围不近相同。扶贫主要是针对全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38个县 (市、区) , 全省3400个贫困村。水库移民扶持针对的是有移民的县、乡镇、村组, 全省涉及水库移民的县 (市、区、开发区、垦殖场) 115个, 乡镇1802个, 村委会12061个, 其中, 涉及直补移民的贫困村1117个 , 占全省贫困村的32.9%。

3、产生贫困人口和移民的原因不一样。贫困人口主要在老、少、边、穷等地区, 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等方面因素, 造成生产生活条件差, 问题积重程度高, 人口文化等素质较差, 生活极度贫困。水库移民是由于国家兴建水电站和水库, 大量土地、房屋、设施被淹, 淹没区的人口不得不进行搬迁而造成的非自愿移民。

4、扶持资金来源不一样。扶贫资金主要是中央和省级财政拨付的专项扶贫资金和扶贫信贷资金, 如2013年扶贫总资金16.75亿元, 其中, 中央下达9.87亿元, 省级财政配套专项资金6.88亿元。水库移民扶持资金主要是通过销售电量加价征收的基金, 由各省征收, 中央财政统筹下达。2013年, 全省水库移民扶持资金达14.99亿元。

5、适用的政策和主管部门不一样。扶贫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国务院扶贫办公室, 主要政策依据是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水库移民主管部门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等部门组成的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部际联席会议, 日常工作由水利部水库移民开发局负责管理。主要依据政策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国务院第471号令) 和《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国发[2006]17号) 。因此扶贫工作和水库移民工作的管理、依据、政策、法规是不一样的, 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三、找准切入点, 逐步解决扶贫和水库移民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扶贫工作和水库移民工作的共性和特性, 可以看出, 这两者的工作既是相互独立的, 又有其可交融的地方。笔者认为, 可以先从共性的地方, 先行入手, 整合扶贫和移民资金, 共同做好扶贫和移民工作。

(一) 把握贫困人口的交融点, 解决水库移民 4.4% 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

全省水库移民贫困人口14.47万人, 占省直补移民总人口的15.92%, 占全省贫困人口4.4%, 相对来说, 占移民人口的比重较大, 占全省贫困人口较小, 应重点妥善解决。一是做好这些贫困移民人口的精准识别。二是按照“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原则, 把这些移民分类统计, 按照需要, 制定不同的扶持方式, 划定责任, 明确目标。如对一些老弱病残贫困移民, 可将扶贫资金与移民资金一样, 直补到户, 集中供养, 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对缺乏种养和就业技能的, 优先纳入“雨露计划”培训;对天灾人祸造成返贫的, 结合移民搬迁、产业扶持、危房改造等扶持优先考虑等。三是结合水库移民监测评估, 对这些移民重点予以监测, 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 适时做好扶持。

(二) 把握水库移民贫困村的交融点, 解决全省贫困村的 32.9% 的水库移民贫困村的整村推进

全省涉及直补移民的贫困村1117个, 通过整合扶贫和移民资金, 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保留村、撤并萎缩村、保护特色村”的思路, 推进“六改四普及”的思路, 优先考虑解决。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整合更多资金;二是扶贫资金重点投入;三是移民整村推进资金优先安排。全省每年水库移民后扶项目资金达9亿元, 按照40%比例投入, 每年整村推进资金达3.6亿元, 按每个村重点投入60万元计, 每年可解决600个贫困村。加上新农村、扶贫整合的资金, 每个村扶持资金至少应达100万元以上, 只要2年时间, 涉及直补移民的贫困村, 就可基本实现整村推进, 效果明显。

(三) 把握水库移民贫困县的交融点, 解决水库移民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全省有扶贫重点县38个, 这些县基本上或多或少居住了一定的移民, 这也就为重点解决一些水库移民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创造了条件, 只要是两者存在交集的地方, 整合和集中资金解决水库移民和贫困人口存在的生产生活突出问题是完全可行的。

首先, 就是选择共同的交融点, 笔者建议适当扩大两者广义的交融, 可以这样理解, 有移民人口居住的地方或建设有大中型水库的地方, 就可以酌情视为移民安置区和库区。

其次, 就是要确定两者相交融的合适单位, 这单位可以是村小组、村委, 或是乡镇、县, 笔者以为, 以村小组和村委为单位过小, 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以县为单位又太大, 比较牵强, 因此以乡镇为单位最为合适。

第三, 确定了以乡镇为单位的交融模式, 就可以认为, 只要该乡镇有水库移民和大中型水库, 则整个乡镇可以认为是移民安置区或移民影响区, 这样就适当放宽了水库移民资金的投入, 扩大了两者的交融点, 也有利于解决水库移民和贫困人口存在的实际问题。

基于这样交融的扶持方式方法, 第一, 要做好调研, 掌握扶贫人口和移民人口的分布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二, 落实和整合扶贫和移民资金, 或争取其他部门的资金共同解决。第三, 就是要做好扶贫和移民扶持规划, 通过规划, 确定项目解决的轻重缓急, 确定各地产业扶持的方式方法, 统筹分步实施。

四、各负其责, 妥善解决扶贫和移民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精心整合, 可以说扶贫和移民交融的绝大多数问题基本解决, 一些难点和突出的矛盾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和处理, 接下来的就是“谁的孩子, 各回各家”。扶贫和移民都有比较完善的项目实施办法, 按照各自的任务和责任, 解决各自存在的问题。

作为扶贫, 就是要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 突出精准扶贫到户和片区规划实施两个重点;打造全省扶贫移民搬迁的“江西样本”、“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雨露计划培训、村庄整治和担保贷款产业扶贫到户四大品牌;认真开展帮扶到户、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等方面工作。

上一篇:备煤车间管理制度下一篇:新四年级下册科学的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