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价值观

2024-10-07

老师的价值观(精选8篇)

1.老师的价值观 篇一

做个有价值的老师

4月27日,我和学校的两位老师一起去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听了高金英老师的讲座,确实让人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老师,“新”这个字,在我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因为“新”这个字,意味着我们缺乏经验,意味着我们身上有很多不足,意味着我们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其实,我也很想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有价值的好老师。但是,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对于我而言,一直是个难以勘破的难题。也许,高老师的一席话,给我指明了方向。

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身为老师,必须把学生看作拥有一切人的尊严的完整的个体。老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并不是掌控者。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犯错并改正的过程。没有学生是不犯错的。面对犯错的学生,老师得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能简单粗暴的辱骂、体罚。面对他们,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理解、和宽容。要相信,在爱的灌溉下,祖国的花儿,会绽开的更加漂亮。

其次,要有多种丰富的知识。其中,本体性知识,是胜任岗位的基本保障。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并能够把学科知识变成自己的一种学科造诣,能够清楚的表达出来。另外,还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前读高中时,特别喜欢班上的历史老师。我总觉得他上课可以引经据典,天文地理,博采众长,确实很博学,很有吸引力。是的,学识渊博的老师,更容易受到学生的爱戴。看来,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在这个方面更得加强。

第三,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怎样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呢?提高个人的人气指数是关键。比如上课幽默,为人谦和,做人诚信,遇事会协调,平时注意细节,能够助人为乐。有了这些,这名老师个人魅力这一栏,肯定是五颗星。对于学生,老师要有一颗平等、宽容的心。不仅是与学生,我们在与其他人,比如说领导,还有其他老师的日常交往中也要用心,处理好关系。

最后,要有一颗知足常乐的心。诚然,有很多人都认为老师这个行业好,少奔波,少劳累,假期还多。其实,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老师的苦,恐怕也就只有我们这些“局内人”最为清楚。这时候,老师不妨也学学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学学他的精神胜利法。这既是一种自我嘲讽,也是一种自我宽慰。不是吗? 做个受学生欢迎的,有价值的老师,这将是我毕生的奋斗目标。

作者简介:

黄梅县蔡山镇第二中学方方

2.老师的价值观 篇二

美国某小学学习中国文化, 教师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然后问一个学生:“你会把盘子里的大梨让给邻居男孩吗?”

这孩子回答:“不会。”

教师问:“为什么?”

他回答:“他吃什么东西都会剩下, 我如果把大梨给他, 他会剩很多, 那不浪费了吗?”

教师问第二个孩子:“你会把大梨让给别人吗?”

他也回答:“不会。”

教师问:“为什么?”

他说:“我拣大的吃, 我爸爸妈妈才会高兴。”

教师又问第三个孩子:“你会把大梨让给弟弟吗?”

他也回答:“不会。”

教师问:“为什么?”

他说:“大孩子吃大的, 小孩子吃小的, 这样才公平。”

教师问第四个孩子:“你会把大梨让给哥哥吗?”

他也回答:“不会。”

教师问:“为什么?”

他说:“我哥哥很坏, 我当然不能把大梨让给他。”

教师再问第五个孩子:“你会把大梨让给哥哥吗?”

他挺痛快, 说:“会的。”

教师问:“为什么?”

他说:“我不爱吃梨, 都送给他好啦!”[1]

显然, 教师注重的是每个孩子的个人意见, 并不强求大家看法一致。

这位美国老师采用的是价值澄清流派为课堂设计的一种主要操作模式:价值澄清应答法。价值澄清流派主张放任式诱导德育模式, 反对任何形式的权威灌输, 尽管表现了极大的偏激性, 不论其正面还是反面对我国道德教育都有积极的启迪作用。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传统道德被漠视、社会风气发生变异、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时期, 把握这一时期的特点, 对促进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良好道德的形成十分重要。因此研究和借鉴价值澄清流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有益的。

一、价值澄清理论的主要观点:三阶段七步骤八功能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价值澄清理论 (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 学派是美国最富有影响力的道德教育理论流派之一。该学派认为生活在一个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里, 人们处理每件事物时或在每一个转折关头都面临选择。人们在做出选择时从理论上讲是根据已有的价值观, 但实际上常常不清楚所持的价值观是什么就已做出选择了。因此, 创造条件, 利用一些特别的途径和方法帮助青少年澄清他们选择时所依据的内心的价值观, 对他们今后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价值澄清学派认为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比如树立榜样、说服和规劝等不能帮助个人在与复杂多变的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做出自由和深思熟虑的选择, 无助于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的形成不是通过灌输而是通过澄清的方法, 在评价过程中实现的。

价值澄清过程分为三阶段七步骤。第一阶段是选择。包括三个步骤: (1) 完全自由的选择; (2) 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选择; (3) 对每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做出选择。第二阶段是赞赏。具体包括两个步骤: (4) 喜爱做出的选择并感到满意; (5) 乐于向公众宣布自己的选择。第三阶段是行动。它包括: (6) 按做出的选择行事; (7)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只有按要求完全经历了这三阶段七步骤才算真正澄清并获得了价值观。没有经过七步骤而表现出的愿望、兴趣、爱好、态度、情感、信念等被视为“价值观显示器” (value indicator) 。价值观显示器只表明有升华为价值观的可能性, 但如果条件不充分也可能停滞不动或被遗忘不再成为显示器了。每种价值观显示器都有常用的陈述关键词, 教育者要留心掌握进而把这种不稳定的价值观促成为真正的价值观。

价值澄清模式的理论功能可以产生八个方面的德育效果, 具体有:“降低不良行为的强度和频率;减少反叛和骚乱行为;提高自我概念、自信心;具有较成熟的价值观;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人际关系改善;缓和个人压力;师生关系改善。”[2]

二、价值澄清理论的优势

1. 强调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培养及思维的训练

价值澄清法认为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人日益困惑, 社会没有统一的价值标准, 因而它更加关注人们怎样获得价值而不是获得什么样的价值。“在我们看来, ‘她如何获得价值观’这一问题比‘她获得了什么价值观’更为重要”, “我们不能教给儿童一套绝对的价值, 但我们却能教给他们一些完好的东西, 我们可以教给他们用来获得自己的价值的方法”[3]。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而它反对道德灌输。它认为只有经过学生自己思考选择出来的价值观, 才更让学生珍爱和付诸行动, 也更持久。它强调德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地位, 重视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思维的训练, 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通过有目的的科学的提示、问询、激励、提供信息资料等, 使学生从参与价值观形成的活动中掌握分析、评价和选择的方法, 逐渐形成自己独特向上的价值观。

2. 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价值澄清法在运作的过程中, 非常强调以生活为中心, 主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针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之老师方法灵活且具有开放性, 使学生在思考、反省中做出选择、判断, 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这就克服了传统德育抽象和脱离实际的弊端, 因而具有实效性。价值澄清法根据西方现代社会道德教育的实际状况提供了具体而详实的策略和方法, 因此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最常见的策略有价值澄清应答法、价值表填写法、价值延续体法等。

上文中美国老师采用的价值澄清应答法是课堂中进行的一种主要价值澄清法, 它要求教师运用一些巧妙的应答技术与学生一对一地随意交谈, 激发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思考。这种对话不要求进行“硬性的”、对抗性的或不断深究的询问, 而是“软性的”、随意的或激励性的。学生自愿参加, 教师尊重个人的隐私权。[4]通过这种方法, 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价值取向。

对是否让梨的问题孩子的心里有各种各样的想法, 有的想让, 有的不想让, 想让与不想让也都有形形色色的理由, 这实属人之常情。教师只引发孩子无忧无虑地表述自己的真实想法, 不试图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也不暗示学生迎合教师的想法回答问题。问答的目的只是激发学生思考, 促进他们独立地做出决定。澄清问答的效力是有限的, 它的作用不是要改变行为, 而只是造成一种气氛。

德育强调的应该主要是个人的自身修养而非群体的行为规范, 前者才是真正自觉的道德。法律是强制规范人们外部行为的, 道德则是调理人们内心想法的。法律是“外向”的, 德育是“内向”的, 德育的重点在内不在外。内部的东西最容易做假, 所以德育必须注意真实性。这就必须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 让孩子发表对德育案例的真实想法, 让不同的意见互相碰撞, 促进学生头脑中的“道德思考”, 以便真正解决他们的认识问题。德育必须启动学生真实的“道德思考”, 否则就不会有实效。这种思考见效虽然比较慢, 但是扎实。而那种只注重外表的“贯彻”式的德育, 虽然见效快, 却往往是“豆腐渣工程”。

三、超越价值澄清理论的弊端

价值澄清学派不主张灌输, 不主张命令式地要求学生, 甚至在学生出现明显的错误观点或行为时也不主张教育者干涉, 相信学生会在错误挫折造成的后果中得到教益, 由此明智起来做出正确的选择。显然价值澄清学派在重温卢梭“自然后果法”的旧梦。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用一个简单的比喻给予过批评:用儿童玩剃刀造成的后果来教育儿童付出的代价岂不太大了吗?教育者如果不在错误的方向上制止儿童, 在实践中往往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这种放任式诱导的方法不利于儿童道德价值观的形成, 同时也降低了教育者的主导地位[5]。

德育决不能放任自流。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不等于这些看法教师全都认可。教师应该有自己正确的立场, 而且应该表明自己的立场, 只是教师不应强迫学生赞成自己的看法, 但引导作用不能放弃。上面故事中那位美国教师, 这方面做得不够。毕竟谦让是一种美德, 而所谓谦让, 本质上是需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的。完全拒绝任何谦让, 将走向彻底的利己主义, 那就不需要道德了。上述几个孩子的说法, 虽然都有各自的道理, 但都有些自我中心, 都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引导的方式之一是不妨采纳苏格拉底式问答法, 用反问或反驳让孩子们意识到各自思维的狭隘, 帮助他们产生新的思想, 实现德育的因材施教。可以看出, 这些孩子的思路有个共同特点, 他们都把自己的做法归因于别人 (因为他那样, 所以我只好这样) 而不愿面对自己的真实想法, 逃避道德思考。教师的引导就是去掉外部因素, 让他们考虑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 这就是所谓“德育是内向的”。孩子们的狡猾就在于把思路向外引 (这可能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成人也常常如此, 就是诡辩) , 教师可以顽强地把他们的思路拉回来, 引向反思自我, 进行真正的道德思考。比如:

第一个孩子拒绝让梨的理由是:“他吃什么东西都会剩下, 我如果把大梨给他, 他会剩很多, 那不浪费了吗?”教师可以接着问:“你不给他吃大的, 能帮助他改掉浪费的毛病吗?”再问:“如果他并没有浪费的毛病, 你会让大梨给他吗?”

第二个孩子拒绝让梨的理由是:“我拣大的吃, 我爸爸妈妈才会高兴。”教师可以问:“如果你爸爸妈妈希望你表现得更懂礼让, 你会让梨吗?”如果他给予肯定的答复, 那说明这是一个顺从父母的孩子 (是优点也是缺点) , 如果他仍然表示不让, 那就继续问他:“到底是你爸爸妈妈不让你让梨还是你自己不想让呢?”

第三个孩子拒绝让梨的理由是:“大孩子吃大的, 小孩子吃小的, 这样才公平。”教师可以接着问他:“如果你和一个比你大的孩子分梨, 他上来就把大的拿走了, 你觉得这样公平吗?”如果他承认这公平, 那说明这孩子规则意识很强, 是优点。如果他不承认, 那就接着反问他:“你的公平是不是有两个标准呀?对自己一样, 对别人另一样。”

第四个孩子拒绝让梨的理由是:“我哥哥很坏, 我当然不能把大梨让给他。”教师可以问他:“如果你哥哥说你也很坏, 拒绝把大的分给你, 他是不是也有道理呢?”

第五个孩子自愿让梨的理由是:“我不爱吃梨, 都送给他好啦。”教师可以告诉他:“既然你不爱吃, 这就谈不到让不让的问题了。老师现在要问你的是, 如果遇到你最喜欢吃的水果, 你会把大的让给别人吗?”

引导的基本原则是“引而不发”, 引起孩子们的思考就是了, 不要求他们一定得出某种结论, 更不要立刻“统一”他们的思想。教师只是用引导打破孩子们的自我中心, 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教师的责任只是顽强地引导学生向善, 但不强迫他们向善, 强迫必然造成虚伪。你讲谦让, 这很好, 我希望你这样;但是你若不愿谦让, 也没什么, 这是你自己的选择。就像公共汽车上让座一样, 让座是“有道德”, 不让座我也不说你“缺德”, 这是自愿的事情。道德本质上应该是自愿的, 不像法律和规章制度那样具有强制性。

总之, 尊重学生的选择但不放任, 引导学生思考但不控制。正确的教育, 火候其实是很难掌握的。

参考文献

[1]王晓春.从美国版的“孔融让梨”看德育[EB/OL]http://xiaochunw.blog.sohu.com/197878168.html.

[2]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7.

[3][美]路易斯·拉思斯.价值与教学.谭松贤, 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4]邹绍清, 方开学.论价值澄清模式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道德与文明, 2006 (6) .

3.『老师』的老师 篇三

当时,关老尚处于“黑类”被管制境况,私下收徒恐是“罪行”,故时常提醒我,对外要称我是他的“侄孙”。好几次授课间突然有客来访,在敲门声的片刻间,关老和师母瞬间将画作画具藏于床底,才若无其事开门迎客,为此,我亦在此种状况间有幸拜见过其它几位海派大师,尤其是林风眠先生。当然也曾领略过造反派上门时的有惊无险。

关老非常喜欢我,除了每次循序渐进的学业辅导,还经常翻出他的劫后作供我欣赏,并悉心介绍和解释。其实,资深教学经验的关老清楚我的无知却语重心长,记得某次我站在椅子上,帮他将几幅表现主义风格的静物作品放回衣柜顶上时,他说:“就像你现在的身高,还够不着柜顶的高度……总有一天你会长高的。”确实,年少的我完全不识艺境,还觉得关老轮廓不准,画作不行,学习不及一年,居然是自己疏离了这位可贵的老师。

对我影响至深的习画老师是漫画大家孟石初先生,他是我就读美术技校的素描教师,其扎实的绘画功力以及高度的美学素养是我的绘画启蒙。他的言传身教不仅仅在绘画范畴,更涉及文学、戏剧和电影,更予我广泛艺术场域的感悟和提升。

他待我如亲,在那个学术缺乏的时代,我的很多阅读和习摩几乎都来自他的无私传借和馈赠,我甚至还丢失过他借我阅读的苏俄电影大师杜甫仁科的电影文学著作,至今痛惜。他予我引領,启迪我创作语境的激情和思维,乃至灵性世界的触摸和进入。还记得,孟老师曾为我动情朗读杜甫仁科的电影文学作品《土地》中主人公遇难前极度具象优美的情景描写。他执我前行,每逢有出版机构与他画作约稿,却尽量要我创作实践。那些年我署名的刊发作品,都是他的画稿或改稿,于我创作进步而言,这是极其有效的教与学。这也才有了高考恢复那年,我的创作能力被三所大学同时录取的成果美谈。随着我的成长,孟先生愈发如我的长辈,又随着我的游子步履,已是承载永恒。

高新疆先生也是我难以忘怀的老师。与他相识源于我任职上海美术馆期间的一次学术会展。期间,作为嘉宾的高先生希望能结识某件展品的作者而特意求助于我,没料到,这位作者就是我本人……此后,造就我与高先生近十年的师生情谊。与高老结识的第二年,我即前往美国,“纽约客”生涯过程中,他几乎是我唯一的老师,也因为他的国际化背景,来往美加频繁,而每次来纽约,总要约我见面畅谈。他乐观幽默、明睿豁达,他鞭辟入里、通情达理,他有苛刻的美学标准,亦有鼓舞的真诚关爱。为了帮助我融入国际主流,不仅为我介绍相关友人,还特意为我争取获得来自台湾郭氏家族的艺术家基金……与我以往的老师们比较,高先生是根植于国际的文化大家,所传递的知识内容始终内涵国际人文,他的思情是人类大爱,他的考量是世界心灵。高先生予我莫非天意天使,缘于他的本性大义已然本体铸心。我记得最后一次与高先生的跨洋通话,依然是他笑呵呵的鼓舞言词,说是我的画作就挂在他的办公室墙上,紧挨着毕加索作品而毫不逊色……

如今,这三位老师都已驾鹤西去,我怀念感慨,更思考着自己余生如何有资格被尊称“老师”?又如何能不辜负老师们的殷殷期望?

4.怎样做一个有价值的老师 篇四

(三)马金中学初中部:威明 世雄 益葵 志成

老师的价值是什么?大家都在广泛地谈论这个话题,一个有价值的老师是社会需要的,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老师?带着这个问题聆听专家老师诙谐睿智的讲解,让人不由索问自己。

都说人生有五大幸事:一是人出生时拥有好父母;二是上学时遇上一位好老师;三是参加工作时有一位好师傅;四是成家时拥有一个好伴侣;五是到晚年有一个好子女。可见,人的一生遇到好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现实中很多老师并没有成为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却在想些收拾学生的“阴招”,收拾学生让家长挑不出毛病而洋洋自得,甚至互相传授。老师“阴招”多了,恰恰说明我们老师“阳招”少了,老师能不能多想些“阳招”呢?

一、静心教书育人,实现价值。现在我们的老师需要更多的静气。静下心来备每一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也许有老师说我很烦,我很郁闷,今天社会太浮躁,我静不下心来。要知道老师能静下心,受益的是学生,而最终收益的是老师。也有人说,世上什么人都可以变坏,就是老师绝对不能变坏。是啊,庸医害一人,而庸师害的却是一批人!

二、以高人为友,争取价值。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师的交友尤为重要,原本我们都很优秀,如果你能与勤奋的、积极的和智者和高者为伍,你会渐渐成长为勤奋的老师,积极的老师,成长为智者,成长为高者。你就会像个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生活中最不幸的恰是你身边缺少积极进取的缺乏远见的朋友,使自己逐渐沦为消极,而消极的心态,就像天上的月亮,初一、十五都会不一样。要想做个有价值的老师,那么就多读好书,多交高人为友。

三、调整心态,提高价值。如今我们老师经常抱怨,今天的学生不好教。是的,若是每个学生样样都很优秀,什么都不用老师操心,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学校是允许孩子犯错的地方,老师需要的事提醒教育学生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几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都说工作太累。是的,现代生活谁不累,不累,凭什么给咱们老师放寒暑假。做任何工作,要真的做好,做细,做实在都是累的。我们在忙碌时候是不是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少了点什么?上西天取经的马和原地拉磨打转的骡,十年下来走的路是差不多,可收获的就不一样。因此,我们不妨换种心态,苦也教,乐也教,苦乐都是教,苦教不如乐教。如果我们把学生看成魔鬼,那么老师天天生活在地狱里,如果我们把学生看成天使,那么老师天天工作在天堂里。

四、增加知识储备,扩大价值。如今是信息爆炸年代,教师不更新、不补充新知识是万万不能的。做一个有价值的老师必须积蓄本体性知识,保证教师胜任岗位;增加文化性知识,能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注重实践知识,丰富教师经验;积累条件性知识,是成功教学的“金钥匙”。我们教学工作实践越来越离不开必要的教育和心理学知识的储备运用。

老师的工作象把盐,尝尝都觉得有点咸。做个老师,需要有智慧,做一个有价值的老师需要大智慧。当你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老师,是幸福的,因为你是社会需要的。

有感于“宏志妈妈”高金英的《做一个有价值的老师》 2010-07-26 17:35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个孩子”高金英老师的这句箴言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上,高老师的人格魅力已经让所有的听众折服。听了她的报告,带给我的除了感动与感叹之外,还有自身的反思。总结高老师对新时期教育者的说法,教师是工作者、学习者、研究者。做一个有价值的老师,让我扪心自问,面对新时期这个富有有挑战性的机遇,我是否能够与时俱进,当一位合格的新时期的有价值的老师呢?

报告以短片开始,《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精美的画面,恰到好处的音乐,加上高老师深情并茂的解说,我敢说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没有不被感动的。看完短片,让我们真正的体会到,努力的去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今天的教师需要的是一股静气。心态决定一切。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静下心来细细的品味。真的,作为老师有时真的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究竟有没有静下心来。

高老师在报告中还告诉了我们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诀窍是:班主任工作要有人情味。

把每一个孩子都放在心中。在生活上,我们时刻惦念着他们,天冷了,提醒孩子们穿毛衣毛裤、羽绒服;学习的紧张了,带着他们狠狠地玩上一玩;孩子迟到了,少批评,只是询问昨晚是不是睡得太晚了?有的孩子犯了错误,和他促膝谈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孩子发号施令;有的孩子考试没考好,告诉他:“考而不死是为神!”孩子生了病,帮助孩子寻医问药;孩子学习上有了困难,我都会帮助他,给他耐心辅导„„

在工作中,我们做班主任的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要有“阳光的味道”。殊不知,培养这种“阳光的味道”它需要你精力的投入,时间的投入,情感的投入,但是,一旦阳光温暖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你就会感的无比幸福。

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快乐与孩子分享,但决不可以把自己的痛苦感染给孩子,把自己的不满带到教室,我们要以一种健康的、乐观的心态面对孩子。

报告的最后,高老师送给了我们一句话:不要丢掉敬业、奉献精神,不要丢掉创造精神,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聆听这些专家的讲座是一种享受,同时也体验到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与感动!新的世纪,新的挑战,让我们从这些专家的讲座开始,积极行动起来,让我们的孩子都享有阳光,雨露,健康活泼的成长起来。也让我们沐浴在这些教育大家们的智慧光芒下,努力在从教生涯中追求别样的人生时,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的贵人吧!让我们以爱和责任为诺言一起出发,一起努力,一起奋斗······

做一个有价值的老师

2011-5-13 11:49:20 本站原创 盛丽春 点击数:

167

前不久,听了著名教育家高金英老师的关于《做一个有价值的老师》的报告,听后无论是对自己班主任工作的理解,还是自身心态都犹如晨雾被太阳的光芒穿透,豁然开朗,收获甚多。现将最触动自己的想法总结如下:

一、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我觉得一下子提升了教师的形象。初看到这句话时,内心莫名的激动:原来自己从事的工作竟如此神圣。对贵人的理解不言而喻。在现实生活中“贵人”的一点点帮助能让即将干枯的小树瞬间生机盎然。反问自己是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吗?我自认为自己认真、负责、呵护学生,自认为自己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然而听完高老师所举的案例故事后,觉得自己相差甚远,没有真正全心全意地去关注学生。案例中还有一句话久久萦绕耳边:“谢谢你相信我!我自己很重要!自己有能力改变!”可见师生之间的沟通多么的到位,对学生引导有多么重要。我想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教育学生方面将渗透并运用此思想。让自己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让自己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一名品

格优秀的班主任。

二、静气适应积极向上的态度。

一股静气是影响我消极、懈怠心绪的一剂良药。在平时的工作中,由于调皮的男生较多,所以大事没有,小事不断。每天心烦气燥,不曾想自己的学识、人品、态度要直接影响到学生。听完报告,觉得自己应该阳光一些,沉稳一些。就拿我们班的王之楷来说吧,早上带一袋玩具,上课小动作不断,吃完中饭跑小店,买零食,排队时溜厕所,老师不在滑楼梯,做眼保健操睁眼睛,作业糊涂又拖拉,班上的扣分大半都和他有关,还没批评早认错,认完错后老样子,谈心、写保证、扣分,方法想尽全无效,发起火来犯胃疼。为改变现状,只得平心静气再重新找他谈话,让他说说如果他是老师,会怎样对待自己这样的学生,犯了错误就以他的方式来处理,这样一来,效果不错,作业虽有拖拉,只要温柔地提醒一句:“王之楷,先做作业吧,只要你不做小动作,很快的。”果然,他就乖乖地完成了作业,有时候还做得特别清楚,通过这些,觉得自己更应与智者高人为伍。因为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读好书,交高人并从中吸取精华、静气,让“静”改变现状。套用高老师的一句话:“把学生看做魔鬼,就会生活在地狱里,把学生看做天使,就会生活在天堂中。”

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怎样让学生喜欢你?做一个知识渊博、幽默的老师往往会赢得学生的依赖。除了懂得本学科知识,又要掌握该学科的进展。高老师高明之处是把其它知识与本科知识完美地整合在一起,为她所用。如把音乐方面的才能,丰富的语言幽默融入到本学科教学中,使其课具有学术性,艺术性。这更让我钦佩高老师的智慧,敬佩她用心

做事的态度。

值得特别关注是高老师的一句至理名言:别忙于教学,要精于研究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高老师以小故事展现了大智慧,于幽默中见真解,宽容中见成长,句句真经,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教师的人生价值,并激励着我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最后我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微笑面对工作,快乐面对生活,幸福度过一生,做一个有价值的教师!谢谢!

听高金英老师“做有价值的老师”心得

5月2日,我有幸聆听了高金英老师的的报告。高老师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为题,用幽默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并畅谈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与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她用这样几句话形容我们班主任工作。她说班主任工作“小到给所有的苍蝇戴上手套;给所有的蚊子戴上口罩;给所有的老鼠戴上脚镣。大到给“珠峰盖个电梯间;给长城贴上磁砖;给赤道镶上金边;给太平洋加上栏杆。”可以想象,老师的工作多么琐碎、艰辛而又神圣。但在她看来,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其实很简单,你希望你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这样的标准对我们来说真的很好理解,我们希望孩子的老师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么我们就怎么对待自己的学生。

高老师说:爱就是教育,一个优秀班主任成功的前提就是“爱心”。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她深入浅出地谈到了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就自己的感想和大家一起交流。

1、学会自我减压—不要背着包袱工作。

当老师累,当班主任更累。这是当老师的共同感受。她说:教师节前夕,她曾收到这样的短信:驴拉车不前,鞭之,仍不前。再鞭之而卧。一智者伏驴耳语曰:再不起来,派你去学校当老师,累死你。驴闻言,既起,狂奔。其实,当老师很辛苦,社会各界是认可的。但是哪一行又不辛苦呢?工人不辛苦?农民不辛苦?蓝领不辛苦?白领不辛苦?大家都很辛苦,但为什么有的人苦后是甜,而有的人,苦后是涩呢?这说明:感觉到累也好,感觉到烦也好,是心态上出了问题。如果摆正心态,思维的方式就不一样。如果你天天认为当老师太累了,你就会越干越累,越干越没劲。高老师告诉我们:把学生看做魔鬼,您会生活在地狱里:把学生看做天使,您就会生活在天堂中。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态度决定一切。因此我们要有一个阳光的心态:改变不了环境,就去适应环境;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改变不了的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你不能往上比较,你就往下比较。她引用猴子爬树的故事:一群猴子爬树,往上看都是猴子的屁股;往下看,都是猴子的笑脸;往左右看,都是猴子的耳目。你爬的越高,看到的笑脸越多。因此,累与不累跟心态有关系。

高老师说,大家都觉得现如今受社会、家庭和学校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更难管了,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蛮办法不行,教书育人很尴尬。其实不然,问题在于班主任自身工作方法陈旧落后,做事不用心,造成不少班主任的低效劳动甚至是无效劳动。她引用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的话: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对于班主任工作她讲到,每当接新班的时候,她点名不用点名册。而能把学生一个个地报出名来,这让学生一下子觉得这个班主任很佩服。而高老师则说,只要提前花点功夫把学生的名字对着照片背下来就行。高老师还讲了个事例,有个别班主任没有事先看下班上学生名单,出现了在第一天点名时把名字念错,如把“朱月坡”念成“朱肚皮”,就闹笑话啦。而这个老师以后的绰号肯定就是“肚皮”。告诉我们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多花时间去了解学生,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才能管好班级。

2、学会宽容—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高老师积极乐观的心态深深地感染着我。作为老师,对学生、对学校、对家长、对工作,总是有道不完的抱怨。高老师告诉说,宽容是教育的秘诀,宽容比惩罚更有收获,学生是成长着的个体,是发展变化的,需要我们正确引导,犯错误那是在所难免的事,不必大惊小怪。因为他们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都处于不稳定、不成熟时期,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海之所以大,是因为它有的水多,而水多是因为它的位置低。”我们放低了自己的位置,接纳包容的越多,赢得的信赖与拥护就越多,我们的力量就越壮大,有了力量还有“制服”不了的学生吗?高老师以一颗宽容的爱心,一步步地走在通往学生心灵的小径上。

3、学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德育于平实朴素的小故事。

高老师说:“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至少有300多个故事。老师必须多才多艺。”。她认为班主任要有本领将德育的大道理融入在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中。她平时博览群书,留心身边的事物,专门收集小故事和小幽默,并且把这些东西通过演练,变成自己的材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利用“小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大道理”,在不知不觉中触动他们的心灵。高老师反复说:你要教育他,发脾气是无用的,说教是无功的,讲故事呀!她说,很多老师认为教育没材料,没教材,其实不然,生活中很多的东西都可以用来教育学生,就看你是否用心去注意。比如:我们手机上很多笑话,就可以用上。的确,高老师的报告是从故事开头,以故事结束的。

例如,当学生觉得课堂有点乏味,要打瞌睡时,(特别是下午)。高老师就会说:一盲人背着一个瘸子,忽然瘸子大喊‘沟、沟、沟„„’盲人接话‘欧来欧来’,两人一起掉入沟中。(在哈哈大笑中,高老师已经把打瞌睡学生的注意力成功的拉会到课堂中。)

4、学会 “大错原谅、小错批评”。傻子都知道错了的事,别和他较劲。当学生惹了大祸的时候,往往老师会很生气,气到爆炸,于是就会狠狠地批评学生。然而,这个时候的学生看到自己闯下的大祸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又后悔又害怕,心灵非常的脆弱。老师在此时若采用过激言行,只能是雪上加霜,孩子们很容易被推到悬崖边上,轻的会在心理产生阴影,重的可能会自寻短见。所以,老师在孩子犯了大错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保护他们那颗已有裂痕的心灵,对他们的教育最好能做到“润物细无声”。而对于孩子们一些言行上的小错误,作为老师一定要严厉批评,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从小事做起,教会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尤其是小学生,年级都不大,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如果老师不及时的指出他言行上的小缺点,那么,小缺点就会逐渐变成大毛病,等到造成严重后果时就“亡羊补牢,为时晚矣”了。高老师的一句至理名言:别忙于教学,要精于研究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今天的教师即是工作者,又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我们是具有这三种身份的特殊群体。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学习更多的教育理论,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管理知识,深入细致地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作为老师在心目中能给学生留有一个温馨美好的位置。

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2011-5-13 11:47:22 本站原创 杨海英 点击数:

2011年4月16日,我有幸在杭州举办的班主任培训大会上聆听了全国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高金英老师的报告,我听后第一个感觉就是:如果我是学生,能有这样一位老师一定很幸福。报告会上,高老师现身说法,用一桩桩感人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述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独特心得。高老师幽默质朴的语言,点点滴滴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真是不虚此行。感动之余,我不禁扪心自问:与这些名师相比,自己做得如何?现就高老师的报告谈谈自己的几点反思与体会。

一、我的课堂教学,是否也是如此的精彩? 现在回想起高老师的报告会,印象最深的是掌声不断,笑声迭起。一位六十一岁的老太太,幽默风趣,笑话脱口而出,深深地吸引了在会所有教师的眼球。大家被她逗得肚子都笑疼了好几回,几个小时的讲座似乎只有几十分钟那么短。高老师以其独特的魅力,牢牢地抓住了每一位听众的心。我想,高老师的幽默、风趣、智慧,是这场报告成功的主要因素。一个个幽默的小笑话,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但笑过之后,留下的是思索。听了高老师的报告,我不禁反思我的课堂教学。试问:我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的精彩吗?我的课堂教学,是否也能够引起所有学生的注意?我的课堂,每位学生都觉得有趣吗?我的教学,孩子们都认可吗? 现在想想,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做这样那样的小动作,多少时候学生在课堂上透过窗子,对着天空发呆……当初我为此大声斥责,此时真是感到惭愧,要不是老师的无能,学生岂会不专注于你的课堂呢?大家都说,小孩子喜欢年轻、漂亮的老师。但听了高老师的报告,我想我们应该更正这一说法:学生喜欢的是幽默、风趣、有智慧的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势必潜心修学、锐意进取,以高老师为榜样,做高老师那样的教师,尽快提高自己的人

气指数与魅力指数!

二、我的班级管理,是否也是富有价值性? 高金英老师身上有着太多的头衔,但我想对她最好的定位首先她是一名班主任,一名出色的班主任。作为一名班主任,她对班级管理的良苦用心,她对学生们的循循善诱,不能不让人佩服。61岁的她电脑玩得很熟练,打字、幻灯片那是不在话下,连flash她都能玩转,她还打得一手好架子鼓,弹得一手好钢琴,吹得一口好口琴,年轻人喜欢用的网络流行语,例如“我顶”、“靠”“我晕”“MM”“拍砖头”她全都明了,61岁的她比20几岁的年轻人还“潮”,难怪她能搞定当下潮流叛逆的高中生,没两把刷子还真难以让如今见多识广的高中生对一老太太服服贴贴。从“咸菜**”到“羽绒服事件”再到“汽车上学生们的让座问题”,让我们认识了一个麻辣的高老师,她严厉的质问、高分贝的斥责,让人顿时感到台上的这位老太太是如此的真实,她不是高不可攀的专家,而是一个生活中的班主任!老师们,想想我们的学生:休息日,遇到了老师,有几个会主动、有礼貌地与我们打招呼;我们曾抱怨:乘座公共汽车时,学生看见老师,非但不让座,索性将头扭向一旁,来个眼不见,心为净……对于这种种现象,我们做了些什么?是否像高老师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痛痛快快地将心中的不满与愤怒全盘脱出?何为教育,教人、育人,如果长此下去,我们培养出来的岂不是一群白眼狼?

说起班主任,高老师她不是普通班的班主任,她的班里收留的是一个个家庭困难、有坎坷经历的孩子们。作为班主任我们深深地知道什么样的孩子不好带,什么样的孩子不好管?有故事的孩子,不好带;有经历的孩子,不好管。如果处理得不好,他们就会成为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生”。我现在这个班上,就有那么一个,而且相当有问题。油菜花开得正旺的时候,他一口气推倒了班上好多同学的课桌,我火气还没冲上脑门,他一句“杨老师,你还是杀了我吧”就把我给震住了。事后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看到那些同学都在笑,他就觉得大家是在笑话他,在心里说他是神经病,猪头三。我无语,找家长,找领导。可无济于事,问题接踵而至:上音乐课经过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水池边,把同学的课本扔进水里,然后穿着鞋跳进水里说是帮同学捡本子;操场上别人放着喝剩的饮料去拿来喝光;厕所门口看到人家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吃掉;下课时把自己的铅笔套藏在电脑后面跑来告诉老师说铅笔套被偷了;为一支笔跟同学发生矛盾,一气之下冲出教室,跑到音乐教学楼把那同学的雨伞撕个粉碎;体育课上把同学推倒在地,一脚踩在他的脸上,家长就找了我们大校长;平时一会儿肚子痛要上厕所,一会儿又头痛要去医务室……我被他折腾得坐立不安,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出点什么事,更怕他哪一天真疯了!于是,我的身边就多了个形影不离的小“保镖”。此时我想,要是高金英老师在就好了,她一定有绝招。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让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学生如手指,根根连着心”是我从教以来的始终不曾改变的准则,而今天,我将高老师作为我今后班主任工作中永远的榜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我所能,倾我所爱,教学生一年,想学生十年;教学生五年,想学生五十年,让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变得有价值,努力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在未来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怀揣着满心的希望上路。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匆忙中记下来的“高老师物

语”:

1、我们的教师队伍现在需要的是一股静气,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

2、把学生看做魔鬼,您会生活在地狱里;把学生看做天使,您就会生活在天堂中!

3、我们的学识、我们的人品,我们的态度,直接决定我们的事业的成败;直接决定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的成败。

4、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

峰。

5、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

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6、读好书,交高人,乃人生两大重要事。

7、现代师德的核心是服务,集中表现为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包括: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8、心理平衡了,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心理平衡并非心如古井,更不是麻木不仁。心理平衡是一种理性的平衡,是人格升华和心灵净化后的崇高境界,是宽宏,远见和睿智的结晶。

9、老师也要讲人情味,人情味就是爱的味道。

10、要给学生留下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唯一的印象。

怀揣着希望上路

——听高金英老师报告有感

王晓青

参加工作以来,大大小小的报告听过太多,高金英老师的报告当属最精彩的报告之一。去年暑假我曾亲身聆听高金英老师的报告,在今年的师德学习中再次倾听高老师的报告,带给我的更是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涤。感动之余,我不禁扪心自问:与高老师相比,自己做得如何?现就高老师的报告,谈谈自己的几点反思与体会。

我的课堂教学,是否也是如此的精彩

现在回想起高老师的报告会,印象最深的是掌声不断,笑声迭起。一位年近六十岁的老太太,硬是深深地吸引了会场所有教师的眼球,那时那会,无人抱怨时间怎么过得如此慢,没人惦念怎么还不结束?高老师以其独特的魅力,牢牢地抓住了每一位听众的心。我想,高老师的幽默、风趣、智慧,是这场报告成功的主要因素。一个个幽默的小笑话,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但笑过之后,留下的是思索;一个个精辟的小故事,让大家感动得潸然泪下,但哭过之后,留下的是沉思。

听了高老师的报告,我不禁反思我的课堂教学。试问:我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的精彩吗?我的课堂教学,是否也能够引起所有学生的注意?我的课堂,每位学生都觉得有趣吗?我的教学,孩子们都认可吗?

现在想想,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在桌洞里偷偷地摆弄笔、摆弄手,当初我还为此大声斥责,此时真是感到惭愧,要不是老师的无能,学生岂会去摆弄那些看似毫无任何乐趣的小东西?现在想想,多少时候学生在课堂上透过窗子,对着天空发呆,也许此时他正在想:怎么还不下课呢?

大家都说,小孩子喜欢年轻、漂亮的老师。但听了高老师的报告,我想我们应该更正这一说法:学生喜欢的是幽默、风趣、有智慧的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势必潜心修学、锐意进取,以高老师为榜样,做高老师那样的教师,尽快提高自己的人气指数与魅力指数!我的班级管理,是否也是富有价值性.高金英老师身上有着太多的头衔,但我想对她最好的定位首先她是一名班主任,一名出色的班主任。作为一名班主任,她对班级管理的良苦用心,她对学生们的循循善诱,不能不让人佩服。从“洗澡**”到“破门事件”,让我们认识了一个麻辣的高老师,她严厉的质问、高分贝的斥责,让人顿时感到台上的这位老太太是如此的真实,她不是高不可攀的专家,而是一个生活中的班主任!

老师们,想想我们的学生:休息日,遇到了老师,有几个会主动、有礼貌地与我们打招呼;多少老师在抱怨:乘座公共汽车时,学生看见老师,非但不让座,索性将头扭向一旁,来个眼不见,心为净……对于这种种现象,我们做了些什么?是否像高老师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痛痛快快地将心中的不满与愤怒全盘脱出?何为教育,教人、育人,如果长此下去,我们培养出来的岂不是一群白眼狼?

说起班主任,高老师她不是普通班的班主任,她的班里收留的是一个个家庭困难、有坎坷经历的孩子们。如今我当班主任已有七年了,我深深地知道什么样的孩子不好带,什么样的孩子不好管?有故事的孩子,不好带;有经历的孩子,不好管。如果处理得不好,他们就会成为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生”。但是,听了高老师的报告,这些担忧不复存在,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老师所带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都有着乐观的人生态度与美好的人生理想。如果生活曾让他们伤心、流泪过,那么上天也同样是仁慈的,让这群孩子们认识了高老师,同样他们也是幸运的!

记得,我刚毕业那年,有人曾对我说:“做老师,一定要做班主任!”七年的班主任生涯,让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学生如手指,根根连着心”是我从教以来的始终不曾改变的准则,而今天,我将高老师作为我今后班主任工作中永远的榜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我所能,倾我所爱,教学生一年,想学生十年;教学生五年,想学生五十年,让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变得有价值,努力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我的从师生涯,是否也是满载幸福感。

听高老师做了一天的报告,台上,她提到学生们时的神采飞扬;讲起学生们的小故事时的津津乐道;说起如何与学生们一起拼搏时的滔滔不绝……不禁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她是一名幸福的教育者。

看到台上的高老师,我不禁在心里问自己:我是一名幸福的教育者吗?

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人们住上漂亮的楼房,开上了豪华小汽车,但是人们却又在不停地问:我幸福吗?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21世纪评价各个国家人民生活得好与不好,已经不是过去简简单单GNP(国民生产总值)一个标准,还要看GNH,就是国民幸福指数。我们国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调查,数据显示,当时我们国民的幸福指数只有64%左右。一九九一年再次参加调查,这个幸福指数提升了,到了73%。这得益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和很多改革措施的实施。但等到一九九六再参加调查时,发现这个指数下跌到了68%。不知,今天如果我们再来参加调查,我们的幸福指数会变为多少呢?

对于幸福,我一直认为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所以,我可以十分肯定地回答:我是一名幸福的教育工作者。

说真的,不知道从何时起自己的感情变得十分丰富,总是很容易就被感动。每逢过年过节,收到学生们发来的一条条短信、收到他们寄来的一张张贺卡时,都让我感到很有成就感!如今,我们都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而我也可以自信地说:“我们的班级是和谐的团队,因为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们之间是和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兄弟姐妹,感恩朋友,感恩生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比任何人更多一份幸运,那就是我们可以感恩学生,因为是他们让我们变得快乐,是他们让我们永远生活在纯真年代;我们可以感恩那么多的家庭,因为每一个家庭送给我们一份信任、一份期盼、一份理解、一份支持……仔细想想,这是何等的财富!

听完高老师的报告,已有数日。从高老师的报告中,所领会的精神将终身受益;从高老师身上所感受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激励着我。

在未来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怀揣着满心的希望上路!

这两天,我观摩了“提高班主任管理艺术、中小学班(团、队)会展示暨班级管理沙龙交流研讨活动”,今天,更是有幸聆听了高金英老师的精彩讲座。听了高老师的报告后,真是受益匪浅。有感于她的风趣、幽默,她那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乐观开朗的生活观。感悟着她内在的生活底蕴,人格魅力,个人修养。

高老师年过六十,却散发着阳光般的味道,她所做报告的主题是《做有价值的老师》。我听后第一个感觉就是:如果我是学生,能有这样一位老师一定很幸福。高老师以鲜活的案例阐述理论,时而温情感人催人泪下,时而犀利深刻发人深省,时而诙谐幽默惹人发笑。教育的智慧尽显其中。

回想起高老师的讲座真是精彩多多:会场里笑声不断,听报告更像是听高老师的单口相声。高老师的讲座之所以讲的如此收放自如,得益于她那一个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那一段段让人捧腹的笑话。而那不仅仅是一个小故事,一则笑话,它们都被高老师赋予了教育意义,而且还是那么的“润物细无声”,仿佛是吃了糖衣药丸。我印象深刻的是“驴与马”的故事:一匹马随玄奘大师西天取经,回来后对老朋友驴说:其实这十七年来你和我走的距离差不了几步,不同的是我和大师有一个目标,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去奋斗过,你却被人蒙住了眼睛,在一个地方一圈一圈的打转。在教学中,我们是不是也会因为某个原因而被蒙住了那双原本可以展望未来教育曙光的眼睛,或是繁忙的生活、琐碎的事情,或是追求的不同、利益的冲突等等,让我们只在一个地方“打转”?这,实在值得令人深思。高老师将一个个普普通通的道理讲得那么生动,那么真切,那么让人信服,让这些枯燥的大道理瞬间变得鲜活而充满生命力,并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入人心。由此,我认为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用心学习,笑话不是一笑而过的话,格言也不是手抄百遍后的理解,当教师就要能抓住风的一瞬并让它变成能量,在高老师身上我知道了原来用心积累,用心赋予一个笑话于新的内涵也是一种学习,有底蕴的老师才有魅力!

高老师的讲座给我的感触太多,我无法一一述说。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很多的机遇,同样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何去面对挑战?如何能够真正的胜任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要耐得住寂寞,能够沉下心来,去读一些书,一些有用的书。“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老师!”博览群书,取之所长,为我所用。用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教师的教育工作会如虎添翼,更上一层楼。

聆听高金英老师的报告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幸福,让我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让我渴望并努力去做一名“有价值”的老师!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匆忙中记下来的“高老师物语”:

1、我们的教师队伍现在需要的是一股静气,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

2、把学生看做魔鬼,您会生活在地狱里;把学生看做天使。您就会生活在天堂中!

3、我们的学识、我们的人品,我们的态度,直接决定我们的事业的成败;直接决定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的成败。

4、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5、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5.老师的价值观 篇五

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的观看了高金英老师的讲座,使我对语言艺术有了更多的体会。

高老师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良好的师德风范,还有她为人处事的人格魅力,让我深深的折服。下面我把它写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正确对待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比知更难,正确对待他人,心中常有爱心。正确对待社会,常怀感激之情。这样在社会交往和事业追求中才能给自己准确定好位。只要自我定位客观准确,其本上处事就能够比较得心应手,心理压力就小。

第二,高老师有一个“大错原谅,小错批评”的理论,这帮助我走出一个误区。当学生犯了大错的时候,往往老师会很生气,于是就会狠狠地评批学生。然而,这个时候的学生看到自己闯下的大祸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又后悔又害怕,心灵非常的脆弱。老师在此时若雪上加霜,孩子们很容易被推到悬崖边上,轻则会在心里产生阴影,重则可能会自寻短见。所以,老师在孩子犯了大错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保护他们那颗已有裂痕的心灵,对他们的教育最好能做到“润物细无声”,而对于孩子们一些言行上的小错误,作为老师一定要严励批评,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从小事做起,如果老师不及时的指出他言行上的缺点,那么,可能会逐渐变成大毛病。

第三,高老师的讲座里无不适时而具体的渗透了她作为一个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法。比如面对不交作业的学生,高老师先将没交作业的学生牢记于心,然后再装着当学生的面点作业本的数量,准确地说出缺练习本的数量,这让没交作业的或有不想交作业念头的学生明白,在高老师眼下是过不了这关的,也学生从心里往外佩服老师的记忆力和观察力!我想今后不交作业的现象将会慢慢杜绝。()还有,高老师教育学生的自强和勤工俭学就更为令人赞叹。学生自己解决学费,不向家长要一分钱。有一次她的学生打电话给她,说新学校的保安不给她捡矿泉水瓶子,高老师就教她跟保安说,她的学费就靠这个。这让我看到一个真正的老师,一个在各个方面都有创新的独一无二的老师的教育魅力和教育艺术。而我们正需要这些!

高金英老师还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她说很多老师认为教育没材料,没教材,其实不然,生活中很多的东西都可以用来教育学生,就看你是否用心去注意。比如: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在网上看到的或是我们的手机上发的很多搞笑短信就可以用上。针对那些心里不平衡的同学,她讲了一个这样的笑话:鸡和牛发牢骚,人让我们多下蛋,自己却计划生育,太不公平了。牛说:你那一点委屈算什么,那么多人吃我的奶,谁TMD管我叫妈了!!这些笑话、故事也许我们都听过,可从来没有像高老师这样将它们恰当地运用到课堂中、运用到教育孩子身上,这就是教师智慧的体现。善于运用身边的小故事、笑话会可以调节课堂的气氛,化解尴尬的局面,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第四,既要全心全意奉献社会,又要尽情享受健康人生,既要在事业上力争一流,又要有颗淡淡平常心;既要精益求精于专业知识,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休闲爱好。这样,人的心境和情绪,认知和感觉才能有深度和广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忙里有余暇。

听高金英老师的讲座,留给我颇多的反思与促进,我会对自己的学科知识进行钻研,尽力提高自身的本体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博取众长,努力使自己朝着如苏霍姆森斯基所说的:“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的发展方向。

6.老师的价值观 篇六

林志明对“因学设教”的关注源于12月28日。那次我带着绍兴市小学语文研究者联盟二十余位成员举行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活动。研修的主要内容是每位学员梳理分析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遭遇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以帮助每位学员确立自己的教学研究项目。这样的研讨首先需要学员进行自己遭遇的教学问题的描述和分析,然后接受同伴和导师的质询。在这样的不断的碰撞和打开中,林志明当时确立了以“因学设教”作为自己的教学研究项目,并初步有了一些研究的思路和具体的策略。当然从以后的研究来看,那时的许多设想还是过于庞杂和缺乏操作性。

我一直以为,教师的教学研究首先要根植于一线教学的田野。

在现实中遭遇什么?什么是想解决又是觉得能够解决的问题?有了这样的问题如何归纳和描述?能不能尝试着去拆分、解释所遭遇的问题?从林志明的这个项目后续的发展看。这样一场基于教师真实教学问题的研讨至关重要。

由此我还想到,我们太多的教学研究处在“伪研究”的状态。“玩概念”、“树山头”、“尚清谈”、“和稀泥”的“纸上研究”做得多。习惯于对现实的教学问题实施“表面处理”。很多时候,所谓的“以生为本”、“因学设教”,只是作为教育理念的标签和口号,而鲜见转化为教学现实的支架和策略的追寻与打磨。

研究无处不在。好的研究者应当有一定的专注和定力,去不断打开问题,寻求如何改进的探索勇气。

我很高兴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寻求基于真实问题的教学改进研究。2月28日,我带着绍兴市小学语文研究者联盟的全体成员赶赴林志明老师当时所在学校,实地观摩研究他的“因学设教”的阅读课堂,听他三年来的研究汇报。其后大家以团队一贯的“求真”态度,和志明展开激烈的思辨。而我作为导师,对这个项目的研究并不满意。

教师的学术生活当以“求真”为核心价值取向。这也是我所带团队一贯倡导和坚持的学术风气。无疑这样的当头棒喝和层层剥茧,帮助这个项目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和方向。更重要的是,让研究者觉得吾道不孤。教师的研究是一个过程,需要外力的持续推动。笔者也观察到在一线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对于过程的关注和支撑过于无力。最后以致于教师大量的课题研究不了了之,沦为一场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拿到林志明这本书的时候,我难掩激动。因为我看到的是一本用证据说话、用数据说话的散发着教学田野芬芳的草根学术著作。

“儿童对教师来说,既熟悉,又很陌生,而有时候,“熟悉”正是一种陌生。如果让“熟悉”蒙蔽了教育的眼睛,教师就会在陌生中迷失以致迷乱。这样的“熟悉”,说到底是蒙蔽了儿童。”(成尚荣语)

在大量的一线教学现场中,我们往往过于迷信自己的经验,在所谓的熟悉中失去了更为专业的、精准的判断。如何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如何从学的角度构建教的活动,林志明书中都有适切到位的论述。特别是他研究过程中积累的课例样本,细致完整地向我们展示一堂阅读课的诞生始末,有力地说明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才是更为精准、高效的教学。特别是其中的学情探测及分析,还闪烁着一些科学理性的思维。在当下感性、浪漫为主调的语文教学研究中,我个人觉得难能可贵。

从学校到教师,我们似乎永远有很多课题。但又普遍缺乏重实证、求改进、问学理、有招术的现场研究。

写这篇小文,最重要的我还是想表达——教师唯有安静地研究、持续地研究,才能让研究落地生根、柳暗花明。

我在给本书的序中写道: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在纷繁喧嚣的物质世界里,在眼花缭乱的语文主张中,志明却志在以清明之心,静静地做,慢慢地写,以六年之功,专注发力,得以在难度颇大的小学阅读教学的学情研究领域得以一窥堂奥,颇为不易!这样以学情分析寻求小学阅读教学改进的著作,可谓独有其价值所在。在当前“以生为本”、“儿童立场”、“学为中心”等教育理念风起云涌之际,课堂教学急需能让理念落地生根的途径和招术。林志明的《因学设教————基于学情分析的单篇阅读教学设计重构》可以说给小学课堂阅读教学落实“学为中心”、突破效益瓶颈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样本。

我个人认为,立足于自己的教学现场的持续研究,首先是成就学生,其次是成就自己。师生在其中共历生命的成长。

好的职业教师应当有自己的专业自觉和尊严。这样的尊严来自于研究,来自于安静地坚持,来自于在安静坚持中感受到的研究的乐趣。

受林志明等老师研究的启发,我在提出了“基于预学的教材阅读教学改进的”区域教改设想,一路践行,初见成效。可以说,林志明等的研究,是绍兴市这一轮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源头。

作者:莫国夫

7.老师的价值观 篇七

一、文本细读, 师生对话, 探寻文章情感

王君老师在授课之初就跟学生亲近, 了解到学生已经学习过这篇课文, 用幻灯片展示了文中的重点词语, 让学生自由“说话”, 通过说话, 一方面王老师可以简单地了解到所教班级的学情, 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文本细读就是沉入词语里。王君老师在教授《老王》一文时主要采用了文本细读的方式, 紧抓文中的关键字眼展开教学, 为了使学生了解老王的生活状况,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让学生根据这句话用最简洁的字词概括老王的“活命”的现状, 并适时地指导学生低沉地朗读出来。

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对文本的简单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 其中王老师针对一句话的朗读指导会使学生对文本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感性的了解。

“唉, 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 那时我脑袋慢, 没反应过来, 晚了一步, 人老了, 没用了。”“有个哥哥, 死了, 有两个侄儿, 没出息, 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师生对话, 角色转换, 王老师为作者杨绛, 学生为老王, 使学生站在老王的角度倾诉自己的生活状况, 学生们积极地参与了老王这一角色的“扮演”, 王老师对学生的神态和语气等方面给予指导, 在学生充分体会到老王的与社会相脱节, 孑然孤独的时候指导学生做旁批“没有归属感、孤苦伶仃”。

“他面如死灰, 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分不清哪一只瞎, 哪只不瞎。说得可笑些,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 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 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 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这是老王死前的场景, 王老师选取的音乐直击在场每一个人的泪点, 学生在低沉哀婉的音乐中读着老王死前的场景, 王老师要求读出对死亡的那种情感。他死的并不伟大也不光辉, 甚至比正常人死的还凄惨, 朗读的时候把声音压低, 此时抓住对老王死亡前的语句配乐朗读, 师生的情感都达到高潮。

二、情中收尾, 以情传情, 言有尽而意无穷

语文教学了解文章的内容很简单, 但是把握文章的情感却很难, 《老王》更是这样一篇语言朴素直白但却感情深沉的文章, 王老师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运用了文本细读的方法, 带领着同学沉浸到文本中去, 感受作者杨绛所要传达的情。

老王死后杨绛在文中提到, “我也不懂, 没多问。”她是没忍心多问、不敢多问、没勇气多问还是没心情多问?这一连串的问题引导着学生揣摩杨绛的心理, 面对老王的死亡, 杨绛到底该不该心安呢?为什么?同学们积极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该不该心安各有见解, 王老师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 而是引用杨绛其他作品中的有关内容向同学们介绍了在杨绛和老王生活的那个年代的整个社会大背景, 杨绛虽然是高贵的知识分子, 但是在那个疯狂的年代, 她的生活状况并不比老王强多少, 也是处于“活命”的状态。

杨绛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情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升华了, 一篇语言朴素的文章字字有情, 句句传意, 把杨绛先生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者为之伤神, 听者为之动容, 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 在那个活命的年代尽管是老王这样“活命”的人, 也在认真、努力的生活着, 无私地奉献着, 他们把日子过得像鲜花一样一朵一朵的盛开, 而一位百岁老人的愧怍有了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可以传达出文章之情, 而且还能把自己的感情传达给学生, 在学习完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之后, 我们往往有很多的话想说, 有很多的感慨, 但却不知从何说起, 那何不写下来呢?王老师最后配乐展示了自己的读后感, 其中有几句印象很深:

“你呢你不安一直不安

他蹬 你坐 你不安

他只有一只眼 你不安

他要半价收费 你不安

他送人看病不要钱 你不安

他的香油和鸡蛋让你不安

他的悄悄去世让你不安

……”

在这首小诗中这节课也接近尾声, 这首诗传达出了王老师对这篇文章的深刻理解, 每一句都透露着王老师深厚的文化功底但又不是仅局限于老师在上公开课时的独秀, 更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旨的升华, 同时又像王老师说的那样, 她是为同学们写读后感投石问路, 以己之情传他人之情。

8.我最喜欢的老师张老师 篇八

“丁零零”,上课的铃声响了,这一节是语文课。张老师大步跨进教室。今天她显得格外兴奋,走到讲台前,笑嘻嘻地说:“同学们,今天我特别高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高兴吗?”我们都咧开嘴,摇摇头。张老师接着说:“今天早上,我到贸易市场,用一元钱,买了两只老母鸡,你们说我能不高兴吗?”同学们轰的一声笑了。哪知张老师却一本正经地说:“真的,我从来不说假话。不信,我读给你们听。”说着,她拿起一本作文本大声念了起来。原来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他跟爸爸到贸易市场去买鸡,爸爸支付一元钱,买到两只肥壮的大母鸡。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张老师在批评有的同学写作文不顾事实,胡编乱造。张老师说:“不管你的描述多么生动,词汇多么丰富,不真实的文章是没有意义的,就不是好作文。”我想,我也常犯这种毛病,以前写春游时,总写“春光明媚,百花争艳”。打这以后,同学们写作文时,总要细心琢磨,深入了解,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便问老师、家长,或者查阅资料,类似的错误就大大减少了。

又是一堂作文课,今天,一向和蔼可亲的张老师,忽然一把将小明同学拖出门外,我们都吓得大气不敢喘一口。哪知张老师关上门,转身笑眯眯地说:“同学们,大家不要紧张。现在我考考大家的眼力,你们熟悉小明吗?”“熟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张老师接着问大家:“你们说,小明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服装?脚上穿的是皮鞋、布鞋,还是跑鞋?”这一问,大家都怔住了,谁也不吭声。过了一会儿,张老师笑着对我们说:“这就叫仔细观察。”接着她又讲了几个仔细观察的小故事,然后布置我们去观察校园里的花圃。这下我们看得可仔细了,对花圃里的每种花草,从它们的颜色到形状,我们都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从生长习性到生长规律,我们还翻查有关资料。这次作文,大家都写得比较好。通过这件事,我们懂得了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好作文。

张老师就是这么指导我们学习写作的。你说我们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能不感到高兴吗?我们对写作怎么能不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上一篇:他陶醉了-参观博物馆作文500字下一篇:建筑公司考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