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24-11-16

手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精选8篇)

1.手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篇一

患者安全目标督查总结

为贯彻落实《2012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文件精神和按照2甲医院评审要求,我院全面开展“安全目标”行动工作。针对《2012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的要求医务科对各临床科室进行了查找医疗安全隐患检查,现将检查汇总如下:

一、确立了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制定了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规定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接获非书面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结果和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信息,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二、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有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制度,择期手术患者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以及履行知情同意手术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有手术部位识别表示相关制度与流程,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三、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医务科按照相关规定授予医师相应的处方权利。

四、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确定“危急值”项目,并根据临床需要和实践总结,更新和完善危急值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项目表。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相关科室能够通过网络即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醒目的文字提示。有网络监控功能,保障危急值报告、处置及时、有效。

五、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多种途径便于医务人员报告。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建立有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激励机制。对不良事件呈报实行非惩罚制度。定期分析医疗安全信息,利用信息资源改进医疗安全管理。

六、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有医务人员履行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措施。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存在的问题:

1.口头医嘱处理流程不规范,扩大口头医嘱使用范围。部分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语速过快、吐字不清、药物名称使用简称等。不按口头医嘱流程及时补记医嘱。

2.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存在问题见我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阶段小结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呈报率低,部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向医务科呈报,多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源于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医患沟通不到位等主观方面。

4.部分医务人员对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主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未能对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患者(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的积极性不高。

整改措施

1、要求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嘱制度、口头医嘱制度与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熟练掌握有关内容并切实落实到实际医疗活动中。对不按照有关制度执行人员视为违规,一经发现酌情给予处理。

2、严格执行各项关键性医疗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医师职责,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对年龄较大的,特别是重病人,术前评估应尽可能的详尽、完整、准确、及时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对可能出现的后果,医患双方均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作好应对准备。对一些疑难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会诊,避免造成诊疗过程的被动。对并发症较多的病人,入院评估应尽可能的详尽、完整、准确。及时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及时发现可能的隐患,对此要做到心中有数。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应尽快落实,以免造成诊疗过程的被动。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定期分析医疗安全信息,利用信息资源改进医疗安全管理。

3、面向医院不同岗位,开展广泛深入的患者安全培训,提升全院服务水平。医务人员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及时全面地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者对诊疗方案的理解和选择。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主动地参与患者安全行动,形成良好的患者安全文化氛围,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有效确保医疗安全。

2.手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高危患者102例, 主要包括胆道肿瘤手术、胃肠道肿瘤手术、胰腺肿瘤手术等。入选标准为可行外科大型手术的18岁以上患者, 同时满足以下一种以上情况: (1) 恶性肿瘤根治术; (2) 合并重症心肺疾病; (3) 年龄超过70岁, 合并一种以上脏器中度功能不全; (4) 急性大失血 (失血量超过2.5 L) ; (5) 合并脓毒血症; (6) 急性肾衰竭 (肌酐高于260μmol/L, 尿素氮高于20 mmol/L) ; (7) 严重急性腹腔脏器病变 (腹腔脏器穿孔、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等) ; (8) 呼吸功能不全 (动脉血氧分压在吸入氧浓度高于0.4时仍低于8 k Pa。排除肿瘤广泛转移、存在急性心肌缺血、估计6 h内会死亡、体质量低于40 kg、拒绝参与研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1例。观察组51例患者中, 男33例, 女18例;年龄23~78岁, 平均 (68.1±11.3) 岁, 其中70岁以上者28例;对照组51例患者中, 男32例, 女19例;年龄22~79岁, 平均 (67.5±11.4) 岁, 其中70岁以上者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目标导向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吸氧流量每分钟需高达600 ml/m, 以500 ml/30 min的速度静脉输入晶体, 待CVP值达8~12 cm H2O方可停止;若Sc VO2值在70%以下, 需静脉输注红细胞使红细胞压积高于30%, 此时Sc VO2仍未上升, 需给予多巴酚丁胺, 剂量为每分种2.5~20μg/kg。若MAP高于90 mm Hg, 需静脉滴注血管舒张剂, 待MAP降至90 mm Hg以下方可停止;若MAP低于65 mm Hg, 需静脉滴注血管收缩剂, 待MAP升高至65 mm Hg以上方可停止。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目标为:维持MAP在65~90 mm Hg;维持CVP在8~12 cm H2O;Sc VO2值高于70%;尿量每小时每公斤体重多于0.5 ml[2]。当临床高度质疑血容量不足、检测指标下降时可重复进行液体冲击疗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3%, 对照组为52.9%,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例 (%)

3 讨论

近年来, 临床对危重患者的手术治疗有了一定的进步, 但之后出现的脏器功能不全仍是临床面临的难题。曾有学者提出:脏器功能不全主要与相关的脏器组织供氧缺乏密切相关[3]。研究高风险手术存活病例发现患者的组织氧供给、心输出量明显较正常状态高, 因此提出了GDFT[4]。GDFT不仅可维持有效的血容量, 还可保证组织氧供及微循环灌注, 同时又将组织水肿发生率降至最低。

GDFT作用机制尚未明确, 可认为是通过增加机体供氧提高局部组织供氧, 增强组织愈合能力, 使感染发生率降低。文献[5]报道, 机体及局部组织供氧不足可导致诱发感染因素的出现, 抑制组织愈合, 外科大型高危手术术前, 用GDFT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此治疗方法仍未广泛应用可能与费用高、使用肺动脉导管安全性不明学有关。尽管如此, 文献[6]证明GDFT治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降低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35.3%, 对照组分别为11.8%、52.9%, 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 (26.1±7.4) d, 对照组为 (35.8±8.7) d, 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说明对目标导向治疗可有效缩短外科高危手术患者术后住院部时间, 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这一结论与临床报道基本一致。

摘要: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治疗在外科高危手术患者术前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高危患者102例, 根据术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目标导向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35.3%, 对照组分别为11.8%、52.9%, 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 (26.1±7.4) d, 对照组为 (35.8±8.7) d, 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外科高危手术患者术前应用目标导向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住院部时间, 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目标导向治疗,外科高危手术,术前

参考文献

[1]解雅英, 于建设, 吴莉.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临床新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2, 6 (7) :105-106.

[2]程立新, 闰玉荣, 刘文帅, 等.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感染性休克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0) :9-10.

[3]冯燕春.高危手术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 (8) :1187-1189.

[4]王晓梅, 韩秀娟, 梁蒙蒙.老年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7) :1604-1607.

[5]李艳珍, 曾凯, 林财珠.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研究新进展[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7 (3) :189-194.

3.手术室流程管理与患者安全 篇三

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指病人在手术室内不给病人造成意外的伤害,根剧不安全因素种类而采取的各种安全措施。手术室作为医院特殊诊疗科室,具有工作复杂,医疗风险性大的特点,手术中微小的差错也许就会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造成伤残或危及生命。因此,手术室病人安全管理,已成为医院病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手术护理风险贯穿在术前,术中,术后等各个环节,手术室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为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手术患者安全。只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系统,科学,有效的安全护理管理措施,才能使护理人员自觉的用法律意识来约束自己,强化安全护理意识,树立安全第一,严格遵循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病人在治疗,护理和康复中获得心身安全,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 术前访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术前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是担心术中疼痛及手术效果,而对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及职责不了解。术前访视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的恐惧心理,手术室对病人和家属来讲不像病房容易了解,术前的紧张使他们增加了对手术室的神秘感,恐惧感。术前一天访视护士对病人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通过术前访视,介绍手术及麻醉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增强对手术的信心,增加病人对手术室护士的信任感,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也通过访视护士对手术病人的初步了解,互相信任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有一个好的开端。

2. 设立手术室护士站,把好入手术室的第一关

手术室护士站是为手术服务的,它的主要功能为管理换床间负责手术病人的进出及第一次查对,监督科室手术设备的进入,拿取当日手术的用血,并负责沟通手术室与病房对当日手术病人情况的相关事宜。具体工作如下:

2.1每天7点45分,与病房护士交接第一台手术病人,根据通知单核对病人科室,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及手术间,检查携带的病历及各项检查资料,如有假牙,贵重物品等取下交与家属。集中病人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把病人及所带病历和检查资料交与巡回护士带进手术间。

2.2接手术间电话通知,接接台手术病人。通知病房护士送下一台手术病人进手术室。

2.3遇到突发事件或经“绿色通道”送入的病人,要突出一个“快”字,做到处理快,观察细,及时通知相关值班人员,护士长及科室领导,由科室领导指挥组织抢救工作。

2.4护士站是手术室的窗口,服务应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作到“三心”,即细心,耐心,粘心。细心,病人来到手术室,即送上一个微笑,一声问候。耐心,查对病人时,语气亲切,态度温和,面带微笑接待病人家属,并给予等候指引。粘心,为患儿准备玩偶及小动物图片,以转移注意力,心情得以放松。

3.麻醉预备间护士为病人做好入手术室的心理护理及宣教

3.1每日预备间护士参加科室晨间交班,了解当日手术台数,做好接台预备工作,迎接病人进手术室。

手术病人进入预备间后护士认真核对病人的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病人携带的物品。

3.2为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及宣教,按常规医嘱用复方电解质液开通静脉通路,并随时观察输液处有无渗漏,肿胀等情况发生,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与巡回护士核对病人后,由该手术间巡回护士接进手术间进行手术。

4.病人进入手术间开始紧张有序的手术,完成最关键的步骤

巡回護士与麻醉预备间护士交接病人,认真核对病人的科室,床号,姓名,年龄,性别及手术名称,和所有携带的物品,如病历,X光片等。督促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核对病人并填写手术安全核对表,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清点手术用物,与手术医师配合完成手术。术中巡回护士密切观查病人的生命体征,输液和输血情况,严格遵守无菌和无瘤原则,积极配合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完成手术。

5.复苏室的设立有利于手术患者平稳过度麻醉期

5.1待恢复麻醉病人,由麻醉医师联系复苏室医师确认可转入后,亲自与巡回护士护送到复苏室,并向复苏室医师和护士交接手术病人,并作好入室记录。

5.2交班内容包括手术病人的生命体征,有无险情或病情重大变化。麻醉和手术的意外情况的处理,如插管困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异常出血等。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双方确认并签字。

5.3待手术病人麻醉清醒后,复苏室护士送病人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手术病人,并认真交接病人生命体征,各种引流物,及携带物品。

小结

做好手术室安全护理工作对病人的生命安全及预后是至关重要的,手术室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都要遵守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要有预见性地找出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控制关键流程,优化各管理流程,对手术病人实施全过程监控及安全管理,将病人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防止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发生,最大限度的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为手术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从病人进入手术室那一刻起,我们就有责任对患者负责,注意每个环节,全程都有护士面对面交接,提高质量完成护理任务,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护士站接病人送至麻醉预备间进行静脉输液等待手术,看似一个简单过程,但给病人安全的感觉,因为每个环节都有护士面对面的交接,有护士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情绪,病历及携带物品也一一交接,不会因患者紧张而遗忘影响手术,每天手术量很大,但有护士在个个环节对手术病人精心护理,使手术有条不紊的进行。

参考文献

4.手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篇四

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定制度,使用()作为手术病人()识别标示。

2、按照《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中《手术安全核对单》内容,在()、()前,实施()程序,由()、()、()执行最后()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

3、按照制度和规范,术前由()在()作标示,并主动邀请()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错误的(),实施错误的()。

4、按照《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中的《手术器械敷料登记表》的内容,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在()、()前后、()前共同清点()、()、()等并记录,同时应注意器械敷料的()性,缝合()前再次清点无误后,并在()单上()确认。

5、手术台上必须使用有()显影的敷料,台上敷料不得(),不能作为()的敷料使用。

6、如发现()、()数量与术前不符,立即告知(),并仔细查找,必要时征求()意见采取适当措施,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的()栏中记录备案。

7、术前使用()剂或()前用药的手术病人应用()接送,各种接送病人的车、床应设有()或(),危重病人需要有经/主管医生陪送。

8、病情稳定的择期手术病人,由()护士或相关()人员送达手术室,并与()护士当面交接。()、()、病情危急的病人,应有经管医生共同护送。

9、接送病人前应()患者情况,将各种()管道按要求固定好后,方可()病人。

10、接送病人应有专人负责,各级人员分工明确,如:()负责气管插管或鼻咽通气道路、()负责其余各类管道,运输人员负责()的安全。

11、手术室室温保持在()之间,相对湿度宜为()%。

12、如非手术特殊需要,冲洗液宜加温至()后,方可在手术台上使用。

13、正确使用压疮()表,根据病人的()、年龄、营养状况、()、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情况等对()的皮肤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4、摆置截石位、侧卧位、俯卧位、牵引体位等特殊手术体位时,应由()、()、()共同完成。

15、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药品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做到专人、()、()、()、()。

16、常用药、()药品、()液、静脉液体必须严格()放置,标志()。

17、手术台上使用的药物必须有()的标签,标签上应注明药物的()、()、()、有效期,在第一种药物未做好标签前,不可()药物上台。

18、所有植入物必须经国家批准的人工假体,同时必须具备法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证或()证、产品注册证、税务()证。

19、植入型器械应每批进行(),()合格后,方可放行。

20、植入物使用记录应可追溯到产品()、()、()、生产厂商、供应商。以上资料一式两份,一份留(),另一份保存于()科或药械科。

21、外来器械(包括厂商提供骨科植入物专用手术器械)必须在手术开始的()小时前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或手术室,外来器械必须重新()、()、()后方可使用。

22、()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灭菌过程验证装置)中加入()类化学指示物。()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放行的标志。

23、在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前使用植入物应视为(),而不是操作()。

24、标本储存间应具有独立功能,标本()液应由医院()科统一()和()。

25、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切下的(),严防()或()标本。对不用送检的标本,按()性废物处理。

26、()切片或需要新鲜活体组织检查时,()护士应立即将标本放入()内,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病人()、()、住院号、标本的()、(),连同病理单及时送病理科,并与病理科做好签收手续。

27、避免在有挥发性、易()、易()气体的环境使用电外科设备。

28、对体内存放有心脏()器,金属植入物、植入式耳蜗、脊椎刺激器等植入物的病人,建议使用()电凝器。

29、科室应有对感染发生处理的()预案、有相关知识的()、工作人员感染预防的知晓率达()%。

30、新建、()建和()建手术室,应遵循《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要求及相关法规,根据功能区域和消毒隔离要求划分()区、()区、()区。各区域之间有清晰的标志,不同区域之间应设()门。

31、手术器械应集中供中心()、()及()处理,无集中处理的手术室,清洗、消毒及监督检测工作应符合卫生部()年,《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32、凡进入人体无菌()、()、()或接触人体()的皮肤、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33、医务人员在以下情况必须洗手或进行手消毒:接触()后;摘除()后;进行()性操作前等。

34、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性。

35、手术病人皮肤准备时,其毛发不宜在()去除,应在手术()去除,毛发的去除最好用电动发剪。

36、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应在全身麻醉()期或手术开始前()小时输注完毕,使用后应做好相关的病历记录。

37、人工关节、钢板、螺钉、人工晶体等手术,手术间洁净度应达到()级以上标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间净面积不小于()M。

38、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消毒的器械适用()式或专用灭菌容器盛放裸露物品灭菌,()小时内使用,不得()。

2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实施知识考核

1、手术病人核对时段包括:①病人离开()前;②进入手术室()

③送入()前;④手术开始前。

2、与病患之间的核对方法:以()与病人沟通的方式,让病人自己说出(),所患疾病或患病()、患病()。

3、病重、虚弱、智力不足、()的病人,由()或陪伴者叙述其()和至少另外(),如年龄,并确认其叙述资料与()记录相符。

4、术前()日或术晨,在病患()做标记,尤其有()器官的手术。

5、手术开始前一刻,停下所有手术中的活,由参与手术的()、()、()共同查对确认,对手术病人、()、(),并共同在()上签名。核对护士必须是()护士。

6、一个手术间只允许摆()手术床,同时只能做()手术。

7、手术前指导病人手腕带勿任意解除,以利()辨认,告知病人和家属,接受()和()前,医务人员将称呼(),称呼正确时务必(),不正确时予以()。

8、清点手术台上所有用物、螺帽、螺丝,检查器械的外观有无(),敷料是否(),并详细记录()。

9、洗手护士整理器械桌时,按次序清点器械、()、()、()及手术特殊用物。

10、清点时()与()共同唱对清点,在登记本上清点1项登记1项,同时对每项的()、()进行()核实。清点过程做到()。

11、手术开始前,确保手术间清洁无(),把手术间上可能出现的()、缝针、()、()一类的清点物品清理干净,全部()手术间。

12、清点器械时间充分,洗手护士提前()分钟洗手上台,整理器械台物品放置有序。

13、手术台上使用的()、()必须有()标记,与麻醉及()消毒的纱布明显分开。

14、术中因各种原因需增加加手术器械敷料时,必须由()负责增加,并由()共同清点、登记,对增加的每项数量进行()核实。

15、术中掉地的()、(),巡回护士要将其放在()并告知洗手护士。

16、手术过程中,一切与手术()不能撤离手术间,包括()、不同手术切口的()。

17、手术病人坠床风险期包括:麻醉准备期、()期、()期、安置()及拆除体位()时。

18、()患者可有家属陪同在手术室儿童等候区等候,有坠床史的病人加强()及()等。

19、过床或体位摆置前,护士告知病人坠床的风险()及如何()。20、术毕送病人的平车必须拉上(),躁动病人做好()。

21、护士或医生站在病人的(),便于观察病情,护工站在(),双手扶床,防止()。

22、()、婴幼儿、()的病人,()与麻醉师共同护送。

23、固定各种引流管时,要保留(),接送病人前认真检查各种引流管是否()、漏液和(),衔接处是否牢固,整理固定好,才移动病人。

24、各管道()清晰,放置有序,便于观察。两条引流管必须有()。

25、每次使用电刀时,要检查负极板夹头处是否有()或是否有()外露。夹头有问题时,要更换()。

26、患者皮肤消毒的液体(),并且要有足够的(),皮肤的消毒液干燥后方可()或贴皮肤薄膜。

27、止血带安全使用的时间长短无一定的标准,就一般50岁以下的健康成人而言,手臂所使用的止血带应少于()分钟,大腿少于()分钟。

28、术中低体温是指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体温低于()。

29、手术室环境的温度通常控制在(),室温<200C以下低体温的发生率可达()%。30、成人静脉输入环境温度下1000ML液体或每输入1个单位40C血液,中心体温约降低(0.250C),在5-10分钟输入500ML库血,能使体核温度降低(0.5-10C)。

31、人体温度每升高(),人体的代谢率增加一倍;每降低10C,其代谢率则降低()。

32、体表覆盖一层可以减少热量散失的(),因此,应及时给患者()和穿衣,术中保持()、脚、()等非手术部位的覆盖。

33、手术体位对呼吸的影响主要来自()和()两方面因素。

34、手术前认真评估病人全身皮肤情况,高危病人使用()表,手术中仔细观察,及时处理、及时()、及时()。

35、手术中注意病人皮肤干燥,防止()液、渗液、()液、汗液等浸湿床单,导致()发生。

36、安置侧卧位时,病人两臂前伸放在托手架上,用束臂带固定,上肢外展不大于()。

37、肺叶切除手术安置侧卧位时,膝部放一枕头,用约束带固定,下腿(),上腿(),有利于固定和放松(),骨盆用约束带固定。

38、截石位的安置中,两腿高度以患者腘窝的()为准,过高压迫腘窝;两腿宽

0度为(),大于生理跨度时可引起大腿内收肌拉伤。

39、俯卧位适用于腰、()、()等部位手术。

40、抢救车实行()式管理,()总核对一次并注明()月将过期的药物。

41、麻醉药不离开麻醉()台和麻醉()台,()不执行麻醉药物。

42、输库血速率大于()毫升/公斤/小时,应对血液加温,预防手术病人体温降低,血袋的水浴加温:水温()。

43、植入物定义:放置于外科手术操作造成的或()的体腔,存留时间为()天或者以上的可植入型物品。

44、手术室的快速灭菌炉、()不能用于植入物的灭菌。用于植入物的手术器械与植入物()对待。

45、骨科植入物手术如需用骨水泥时,可预防性使用()等药物,并注意病人()的波动。

46、()是外科的第一诊断——金指标。

47、电话报冰冻结果时,必须由()接听。

48、高频电刀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频交流电通过人体组织,产生()来实现外科手术中的()和()作用。

49、避免将负极板黏贴于纹身上,墨水含有(),可能会成为电流或()。50、切口的分类:清洁切口;()切口)切口;()切口。

51、在放入植入物的手术操作()发生的感染也被认为是手术部位感染。

52、无菌单应铺()层,下垂长度(),手术器械、敷料等无菌物品,不能超出()边缘。

5.十大安全目标 篇五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我院住院患者的唯一标识是住院号,使用住院号可以获得准确的患者信息。

2.在执行下列操作时,住院病人需同时使用姓名、床号两种方式,门急诊病人使用姓名、就诊卡号核对患者身份。

(1)有创诊疗和操作前;

(2)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时;(3)在转接患者时。

3.在转接患者时,除了要核对患者身份还要进行登记。转出、转入科室完整填写《转科病人交接记录单》。

4.在实施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使用腕带作为核对患者身份的辨识工具。对语种不同或语言交流障碍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辨识工具。

(二)严格执行医嘱

A医生:

1.新入院病人、转科、手术后病人的医嘱应在病人到达病房后尽快开出,急诊病人、危重病人一般要求在30分钟内开出。

2.下达医嘱的时间要精确到分,特殊情况需要对医嘱进行补充说明的,医生要在“医嘱说明栏”中注明,如静滴每分钟的滴数或毫升数。

3.医生开出医嘱后要自查一遍,确认无错误、遗漏、重复,且保证医嘱能被他人清晰理解。

B护士:

1.护士应及时处理执行医嘱,做到双人核对,不得擅自更改或取消医嘱。2.对明显违反诊疗常规的错误医嘱及遗漏的医嘱,护士有责任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更改。对可疑医嘱,必须查清确认后方可执行。

3.医嘱处理遵循先临时后长期的原则。按照:“核对-----确认-----生成-----打印各种执行单和医嘱变更单------执行”处理医嘱,临时医嘱需签名及记录执行时间。

4.因某些特殊原因使一些医嘱无法执行时(如患者拒绝执行、临时离开医院 等),要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并在护理记录单中记录,必要时要向接班护士交班。

5.护士根据医生的医嘱对病人进行处理,没有医生的医嘱,护士不得给病人进行处理。但在抢救病人生命的紧急情况下,护士有权根据心肺复苏抢救程序等护理规范对病人进行紧急处置,并及时报告医生。

C口头医嘱处理流程:

1.使用范围:只有在抢救、手术等紧急情况下医生可以下达口头医嘱,其中在某些特殊紧急情况下,当医生不能够立即到达现场而又需要立即处理时,可以使用电话医嘱,其他情况下不准使用口头医嘱。

2.流程: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接收口头医嘱护士予以记录,并即刻复诵医嘱内容,开立医嘱医生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下达口头医嘱的医生应在6小时内补开口头医嘱,在特别紧急且人手紧张的情况下,护士记录口头医嘱会影响到病人抢救时,可先按要求下达口头医嘱,保留好所有药物安瓿,事后补记医嘱内容。

(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检查

1.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巡回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2.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住院患者佩戴腕带)以便核查。

3.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4.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1)麻醉实施前:由手术医师主持,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及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2)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师主持(无麻醉的仍由手术医师主持核对,麻醉医生栏内容由手术医生完成并签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3)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4)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5.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6.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7.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8.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9.医院医务科、质控办、护理部等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认真履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

1.加强手卫生意识,有肉眼可见污物时要洗手,没有明显污物可用快速手消毒剂,要熟知手卫生(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指征。

2.普通洗手方法:手术室、ICU、导管室等无菌操作要求高的岗位工作人员洗手使用七步法,手腕及以上有污染风险时使用七步法,其他使用六步法,每步至少要做5次。

3.快速手消毒剂擦手:使用六步法。

(五)规范特殊药物管理

1.放射性药品有防护装置。

2.病区内麻醉药品实行“五专”:专柜、专锁、专册、专方、专人。3.普通病区高浓度电解质为专区域储存,并与其他药物分开,存放处以“高浓度电解质”专用标识提醒。4.对包装相似、药名相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5.护士按时发药,确保服药到口。

6.发生输液反应时,应该立即停止输液,保留输液通路换做其他的液体和输液器。

7.发现严重、群发不良事件应及时报告并记录。

8.临床药师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知识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

(六)临床“危急值”管理

1.检查科室处理流程

(1)重复检测标本,有必要时需重新采样;

(2)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在发现危急值后5分钟内与临床科室联系。住院病人联系病区护士,门诊病人联系病人。联系时须告诉对方检验结果,检验人员姓名,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的姓名;

(3)检查科室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测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精确到分钟)、报告接受人员姓名和检查科室报告人员姓名等;

(4)必要时检查科室应保留样本备查。2.临床科室对于危急值处理流程

(1)住院部临床科室护士接到检查科室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将病人的姓名、住院号、检查项目和结果、接电话的时间(精确到分钟)、检查科室报告人员姓名、电话等记录在危急值接受登记本上。临床科室需将接电话人员的姓名告知检查科室通知人员;

(2)接电话的护士做完记录后,复读给报告者,确认无误后即刻通知到主管医生(值班医生)和责任护士,夜间或节假日通知值班医生;

(3)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确认危急值是否与临床相符,迅速给予病人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护士根据医嘱积极处理并及时准确记录;

(4)如危急值与临床情况不符,重新留样本进行复查;

(5)病区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后必须在半小时内完成报告流程。3.常见危急值(详见附件2)

4.医院信息系统提示:如病人检验结果进入危急值提醒范围,计算机系统将 自动通知护士站。

(七)患者意外事件防范管理

1.新入科病人、住院病人、特殊用药和病情变化时根据《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记评估,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总分≥4分为高危病人。

2.责任护士对高危病人及家属做好预防跌倒/坠床的宣教,并签署《预防病员跌倒/坠床告知书》,床头挂“防跌”标识。

3.落实跌倒/坠床预防措施:床头“防跌”标识;床栏、地面防滑标识等。4.跌倒/坠床处理规范:

(1)立即妥善安置跌倒/坠床病人,评估病人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的相应症状与体征。

(2)医生及时评估病人,开立相关医嘱;护士确认有效医嘱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3)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安慰,向上级汇报事件,记录该事件。(4)填写护理缺陷事故报告表。

(八)患者压疮防范管理

1.压疮风险评估的要求:新入科病人、住院病人病情变化时影响压疮风险评分。

2.高危压疮患者管理要点:

(1)落实预防措施,措施每班评估;

(2)24小时内报护士长,护士长做好督促和指导,必要时报告压疮小组;(3)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宣教,取得病人配合;(4)转归要记录;

(5)监控记录单科内保存一年。3.压疮患者及难免压疮的管理:

(1)及时上报护士长,24小时内报告压疮小组;(2)落实压疮诊疗措施,监控压疮进展情况,每班评估;(3)护士长及压疮小组人员每3-7天进行监控;(4)转归要记录;(5)监控记录单及难免压疮申报单上交护理部。

(九)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

1.医务线:

(1)途径: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医务科和相关职能部门;(2)上报内容:医疗、医技情况,发生的影响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和近似差错事件;

(3)上报时间:当事科室发生不良事件后,第一时间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当事科室第一负责人为报告责任人;

(4)报告不良事件是为了医院分析原因,加强风险防范能力,避免事件再次发生。医院鼓励不良事件报告,主动报告免或减责处理,对医疗管理有促进作用将给予奖励。

2.护理线:

(1)填写“护理缺陷、事故登记表”;

(2)I、II类护理缺陷,科室在3天内组织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以书面的形式于下月2号前上报护理部;III类护理缺陷,头口即刻上报护理部,科室在24小时内组织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尽快上交护理部。

(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医务人员主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2.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协助患者对诊疗方案的理解和选择。

3.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或有创操作)前和药物治疗时。

4.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6.2014版专科十大安全目标 篇六

(一)严格体液管理、提高患者干体重自我管理依从性。

1.每名透析患者均配备慢病管理护士并让患者知晓。2.主管护士至少每月协助医生进行阶段性干体重评估,及时对干体重进行动态调整。

3.通过各种宣教途径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饮食、行为及依从性干预、患者知晓干体重的概念和意义、参与干体重的评估调整、有效控制干体重、使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控制在干体重的3%-5%。

4.对新病人及不稳定患者实施个性化评估指导,必要时进行及时评估和提高阶段性评估频率。

(二)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1.护士应掌握透析科常用药物如抗凝剂、铁剂、促红素、磷结合剂、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及作用机理与使用方法。

2.正确执行医嘱,合理使用药物。

3.密切观察用药疗效,如有并发症及早发现并遵医嘱及时处理。

4.护士向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及其监护人提供足够的指导知识,患者知晓常用药物的服用方法及剂量,了解各种并发症、参与疾病自我管理中。

5.护士应至少每季度调查患者服药依从性并有持续改进措施。

(三)落实血压管理、有效控制血压。

1.通过各种宣教途径对患者进行知识、饮食、行为及依从性干预、让患者知晓血压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2.透析前血压常规控制在140/90MMHg(参考K/DOQIHDAdequacy2006)或透析间期血压控制在150/90MMHg(参考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当中需考虑部分透析患者的年龄、疾病等个体化差异。

3.有条件者,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压的方法。4.护士至少每季度一次对规律充分透析患者(依据K/DOQI指南、每周规律透析三次、不小于12小时的患者)进行血压的评估管理、对未达理想标准者配合医生拟定并落实持续改进方案、不断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四)关注营养管理、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

1.通过各种宣教途径对患者进行知识、饮食、行为及依从性干预、使患者参与到饮食营养的管理中、提高患者饮食自我管理水平。

2.患者能知道至少三种以上高磷、高钾饮食。3.血清白蛋白(Albumin)≥3.5g/dl。

4.护士至少每季度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整体评估,对未达理想标准者有持续改进方案、不断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五)落实透析充分性管理、减少透析并发症及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率。

1.准确规范执行透析医嘱、确保患者有效透析时间。2.通过多种途径对患者进行管理、提升患者透析充分性、改善透析质量。

3.主管护士至少每季度对标准透析剂量的维持性透析患者(每周透析3次、12小时)透析充分性进行评估、评估方法正确、对未达标准者有持续改进方案、不断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4.透析充份性评价标准:KT/V>1.2;URR≥65%(每周透析3次)(K/DOQI HD Adequacy2006)。

5.每季统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达标率(KT/V>1.2;URR≥65%)。

6.每年统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

(六)规范设备管理、确保透析设备安全。

1.血液净化及急救设备有设备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使用者经过培训与考核记录。

2.建立透析设备档案、对透析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确保透析机及其它相关设备正常运行。设备使用与维护有记录,每次治疗病人之前,机器必须完成自检程序。

3.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记录、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4.落实高値耗材的安全管理(耗材可追溯性,患者知情同意,出入库管理)。

5.每半年有血液透析机的参数校检记录。6.有设备使用的应急管理机制,并有应急演练。

(七)落实感染控制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1.有医院及血液透析专科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流程,科室检查制度、流程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2.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反渗水、血液透析滤过置换液的细菌及内毒素检测达标。

3.新入科病人(包括外院血透转入患者)、输血前、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前应进行HCV、HBV、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查,第3个月复查,以后每6个月至1年至少检查一次。

4.传染性疾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透析机必须固定使用,不得与正常患者交叉使用,同时不同传染病之间的透析机也不得交叉使用,治疗后机器应彻底消毒。

5.贯彻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和手卫生实施规范。6.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控措施。

7.杜绝经由血液透析机内部的污染传播;须有严格的透析机消毒制度,如:班次之间不同患者之间的消毒,一天治疗结束后的终末消毒,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出现与透析相关的热源反应,透析器出现破膜产生漏血污染透析液管路,及动脉压或静脉压过高时出现血液从感应器接口反冲入机器而污染透析机内部,这时需要通知工程师打开机器进行彻底清洁方可确保透析机终末消毒的成功。

8.杜绝经由血液透析机外部污染的传播:与前同,每班治疗结束后都要对透析机行表面消毒维护,有血污立即有效处理。须做好班次之间不同患者之间的消毒,一天治疗结束后的终末消毒,一周机器运作之后表面的彻底清洁与消毒维护保养,及当有血液喷溅时对血污染的及时、特殊、有效处理。

9.有医院感染紧急情况处理预案并能定期演练。10.医疗废弃物管理符合有关规定。

11.有血透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或E抗原转阳病例数,有血透患者丙肝病毒抗体转阳病例数。

(八)关注血管通路管理、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1.建立并落实血管通路的质量监测评估制度、追踪通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建议予B超客观评估内瘘功能,采用相应措施延长通路使用时间。

2.指导病人内瘘手术前的准备和术后注意事项以及内瘘开始使用后的自我维护。

3.严格掌握内瘘的初次使用时间,保证内瘘的成熟度。4.有计划地正确使用内瘘,保证充足的血流量。5.进行内瘘的穿刺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避免局部感染。

6.培养患者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内瘘及留置导管感染。7.严格执行留置导管护理操作规程,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操作安全。

8.指导病人及其家属透析间期对导管的正确自我护理及发生脱落、出血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9.护士至少每季一次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对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并持续改进。

(九)严格透析器复用管理规范、确保透析质量有效性。

1.对透析器复用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2.除依法批准的有明确标识的可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器外,不复用任何透析器。

3.医院对透析器复用的知情同意有明确的规定。3.1复用前应向患者或家属、授权委托人说明复用的意义及可能遇到的不可知的危害,可选择是否复用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2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及其它可能通过血液传播传染病的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不复用。

3.3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在复用时应与其他患者的血液透析器隔离。4.所有复用记录都应符合医学记录的要求、需注明记录日期及时间并签名。

5.科室复用记录完整、复用案例与透析器可追溯。6.科室有监督检查、对复用过程发现的问题有改进措施。7.从事血液透析复用的人员必须是护理人员、技术员或经过培训的专门人员。复用人员经过充分的培训及继续教育,能理解复用的每个环节及意义,能够按照每个流程进行操作,并符合复用技术资格要求。

8.复用过程中对消毒剂过敏的患者使用过的透析器不复用。

9.有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程、有设备检测记录。9.1复用设备设计合理,并能测试能够完成预定的任务。9.2血液透析器复用只能用于同一患者,标签必须能够确认使用该血液透析器的患者,复用及透析后字迹应不受影响,血液透析器标签不应遮盖产品型号、批号、血液及透析液流向等相关信息。

抽查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均不超过规定要求。10.1采用半自动复用流程,低通量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应不超过5次,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不超过10次。

10.2采用自动复用流程,低通量血液透析器推荐复用次数应不超过10次,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应不超过20次。11.废弃血液透析器有登记、有处理流程。12.科室有监督检查、对发现问题有改进措施。

(十)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应急能力、预防跌倒发生。

1.护士熟悉透析患者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2.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做好预防跌倒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认知度。

3.护士针对有独立危险因素的易跌倒透析患者尤其60岁以上患者予以常规教育和评估。

4.加强跌倒高发时段的护理。

5.做好病区环境设施建设及安全管理。

7.手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老年褥疮患者88例, 共102处, 其中男52例, 女36例, 年龄65~88岁, 平均 (70.0±3.5) 岁, 褥疮10 d~3年, 原发病程4个月~10年, 原发脑血管梗塞52例、股骨颈骨折12例、糖尿病伴有偏瘫患者24例, 褥疮3.8 cm×2.2 cm×1.5 cm~16 cm×12 cm×3.2 cm, 入院后予褥疮清创、换药, 原发病对症处理, 5~7 d后综合褥疮伤口情况、血糖值及全身营养情况, 60例先一期行褥疮清创+封闭负压引流术 (VSD) , 二期进行皮瓣转移修复+封闭负压引流术 (VSD) , 28例直接一期进行褥疮清创、皮片移植+封闭负压引流术 (VSD) , 术后均康复出院。

1.2 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

1.2.1 准确评估

在患者入院时详细了解患者的患病过程, 褥疮数目、大小、深度、创面情况, 原发糖尿病者日常血糖水平, 原发脑血管梗塞、高血压的血压值, 给予落实血糖管理, 用药安全管理, 评估患者的意识情况、行动能力, 自身活动情况, 身体营养状况及饮食能力, 预防跌倒/坠床、压疮, 食物反流、误吸等情况的发生。

1.2.2 VSD管道的安全管理

本组病例术后均留置 (VSD) 封闭负压引流管数条, 护士每2小时翻身一次, 频繁变动体位, 容易造成管道松脱, 影响治疗效果, 护士长应对护士进行工作责任心教育, 进行VSD管道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及强调责任护士向患者及陪人做好宣教。护士翻身时动作轻柔, 避免指甲刮破褥疮表面的生物半透膜, 造成负压消失。注意摆放好管道, 防止管道压迫、折叠、松脱, 并密切观察管形, 负压维持, 引流通畅, 引流液性质情况等, 术后48 h内保持负压在-0.002~0.004 MPa连续吸引, 48 h后改为间断吸引, 并观察引流液性质及准确记录24 h引流量, 若有血块阻塞, 管型消失, 局部漏气现象, 要及时汇报处理。

1.2.3 血糖的安全管理

高血糖的褥疮患者, 一定要严格控制血糖, 根据日本糖尿病学会的糖尿病治疗指南确定老年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空腹血糖140 mg/dl (7.8 mmol/L) 以下, 餐后血糖250 mg/dl (13.9 mmol/L) 以下, Hb A1c在7.0%以下, 有利于预防或减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3], 科室设立血糖危机报告制度, 护士应了解患者平时的血糖水平、饮食情况、食物内容, 根据医生设定的血糖目标值详细与患者及家属交流, 让护士、患者、家属一起参与血糖目标的管理, 每天测量空腹, 午餐前, 晚餐前及三餐后2 h血糖及凌晨3点血糖, 餐后血糖的测定时间计算应以患者进食第一口饭的时间算起, 详细了解食物内容。结合血糖水平, 给予正确指导, 并注意观察老年低血糖的表现:神志不清、乏力、全身出冷汗, 手脚冰凉等或有痴呆样、抑郁表现, 一旦怀疑, 应立即测血糖, 并及时报告、处理。

1.2.4 用药安全管理

老年褥疮患者中, 常合并有高血糖、高血压病史, 使用胰岛素、降压药为高危药品之一, 而且患者常有意识障碍或语言障碍, 患者入院应佩戴手腕带, 口服、静脉给药都要核对手腕带, 药物要双人核对, 做到床边双人核对及两种身份识别, 并要正确给药, 胰岛素注射前要预先准备好食物, 血糖<4 mmol/L时, 应暂停注射胰岛素, 防止出现低血糖, 口服给药要监督服药后才能离开, 认知障碍或记忆衰退者, 给药需第三者在场, 静脉使用高渗药物, 对血管刺激性大, 而且患者血管脆性大, 血管容易渗漏、肿胀, 引起静脉炎, 护士应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 有计划保护外周血管, 应首先PICC或CVC插管, 做好静脉置管及静脉炎的相应护理。

1.2.5 进食安全管理

褥疮患者体质消瘦, 增强体质有助于褥疮的修复、愈合, 除予静脉营养外, 应鼓励患者进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普食、软食、流质饮食, 对消化力差, 意识障碍, 存有很大进食安全问题者, 应正确评估其进食能力, 选择安全的进食方法及调整食物成分, 对于吞咽困难、意识障碍者采用鼻饲, 先择流质食物或要素饮食, 鼻饲时按正确操作流程进行, 保证营养摄入, 预防食物返流和误吸, 经口进食者, 确保其神志清楚, 小勺缓慢进食, 每口约5 ml, 并嘱其充分咀嚼和吞咽, 禁止进食时说话, 防止误吸, 喂食时观察有无哽塞征象, 如噎噻/清喉咙, 呼吸不适, 咳嗽, 吞咽延迟, 鼻返流, 垂涎, 流泪等症状。

1.2.6 跌倒, 压疮, 坠床的安全管理

老年褥疮患者常由于合并瘫痪、高血压、糖尿病、骨折等病史, 活动能力明显受限或丧失, 入院后常须绝对卧床, 护士应进行跌倒评估, 启用《跌倒护理单》及《压疮伤口护理单》制定防褥疮有效的措施,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 床边上床栏, 实行责任护士床边工作制及责任护士包干制, 加强皮肤护理, 每2小时翻身、拍背、按摩骨突处, 体质消瘦者, 骨突受压处用3M透明敷料贴外贴, 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注意保持床单清洁, 有大、小便失禁者, 予留置尿管, 做好尿管护理。大便失禁者, 每次便后用1∶5000呋喃西林清洁肛周, 避免大便污染伤口, 做好床边交接班, 每班认真查看皮肤情况, 防止发生新的褥疮。

2 结果

本组3例出现分泌物附着管壁引起 (VSD) 管道堵塞, 报告医生后, 经过从引流管内注入生理盐水浸泡冲洗后, 引流管恢复通畅。1例凌晨3点出现血糖为3.2 mmol/L, 并伴有出冷汗, 反应迟钝, 立即给予进食及输注葡萄糖30 min后血糖回升为5.2 mmol/L, 低血糖症状已改善, 2例静脉置管后置管皮肤出现Ⅱ级静脉炎, 经用喜疗妥局部外涂3 d后症状消失, 其余均无用药错误、新压疮、坠床护理安全问题。

3 讨论

安全目标管理应以系统改善为向导, 一切从患者安全出发, 不断完善评价并鼓励护理人员及时, 主动汇报不良事件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不足[4]。在实施安全目标管理中制定各种操作流程及规范了操作流程, 能预见疾病的风险, 及早提出预防措施[5], 使护士工作中有章执行, 能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 促进护士主动学习专业知识, 充分调动及发挥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 参与安全目标管理, 能及早发现潜在风险, 最大限度地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6], 老年褥疮患者, 由于合并多种疾病, 年老体弱、意识障碍、言语不清, 活动能力差/丧失, 吞咽能力下降等原因[7], 潜在各种风险, 稍不注意, 随时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护理工作风险性大, 只有认真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 落实患者的VSD管道管理、血糖管理、用药安全管理, 进食安全管理及防跌倒、压疮、坠床等安全目标管理[8], 在科内积极开展学习, 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使每个护士都能熟悉具体内容, 作到按章执行, 并积极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安全目标管理在老年褥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88例褥疮患者准确评估, 做好VSD的管道安全管理, 血糖的安全管理, 用药的安全管理, 进食的安全管理, 压疮、坠床的安全管理。结果:3例出现VSD管道堵塞, 经侧孔用生理盐水冲洗后, 管道重现塑形, 引流通畅。1例凌晨3点出现血糖3.2 mmol/L, 并伴有出冷汗、反应迟钝, 立即给予进食及输注葡萄糖30 min后血糖回升至5.2 mmol/L, 2例患者静脉置管后置管部位皮肤出现部位静脉炎, 经用喜疗妥局部外涂3 d后症状消失, 其余患者均无出现护理安全问题。结论:在老年褥疮患者中实施安全目标管理有利于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患者及家属参与安全目标管理, 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安全目标管理,老年,褥疮,护理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管理: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67.

[2]易利华, 黄培.患者安全的特定医疗含义研究及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5 (11) :740.

[3]恒宏行.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及管理[J].日本医学介绍, 2007, 28 (9) :398-399.

[4]朱志俊, 应可净, 赵彩莲.JCI标准下的医院不良事件管理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8, 24 (1) :12.

[5]江继换.浅谈影响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 :155-156.

[6]赖丽君, 刘荣.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4) :46-47.

[7]田彩虹.妇产科涉及的医疗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5) :84-85.

8.手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篇八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11-01

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成为老年患者治疗关节疾患、重建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恢复行走、提高生活质量的常见手段之一。因此,对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人工股骨头置换属于半髋关节置换,是较早发展的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除解除髋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纠正畸形、改善功能等治疗目的外,还可以保持关节稳定及调解下肢长度等优点。关节置换后可以较早下床活动,减少老年病人长期卧床及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 2011-2013 年人工关节置换78 例,获得效果满意,现护理与康复指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以人工髋关节置换为对照组。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 22 例,男 17例,女 5 例; 半髋关节置换术 56 例,男 36 例,女 20 例。其中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 68 例,无菌性股骨头坏死 10 例。年龄 68 岁到 83 岁,平均年龄 75岁。术前患者可自行日常生活及正常行走,身体一般状况较好。适合手术指征。

2 预防感染

2.1 严格的无菌操作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严格刷手,戴无菌双层手套,预防并及时纠正手套穿孔,保证手套的完整性,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关节假体不应在空气中长时间暴露,接触假体时应更换手套。血液是细菌最佳的培养基,手术器械上的血迹应及时擦拭。

2.2 术中有效的冲洗

术中,假体植入前,先用碘伏冲洗,再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反复的冲洗( 使用脉冲式冲洗枪和冲洗球) ,可以将碎屑与血凝块冲洗干净,使假体与骨面更好地接触。外科操作常导致一定程度的细菌感染,而重复冲洗切口,清除血凝块和组织碎片都是使切口感染最小化的有效方法。

2.3 熟练的手术配合

术中大量的出血与较长的手术时间,可使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机会感染的风险性增加。器械护士较熟练的掌握手术步骤,迅速准确地传递器械,使手术时间大大缩短,减少切口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减短止血带使用时间,防止长期的低氧状态导致机体对微生物抵抗力的降低。巡回护士应密切关注手术进展,监测生命体征,根据失血情况及时调整补液、补血速度,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3 术后护理

3.1 生命体征:

术后给予床头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手术区的皮肤颜色及血运情况。

3.2 体位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外展 30 度,双腿间置三角形软枕。保持髋关节外展中立位。防止髋部内收、外旋。必要时可让患者穿“丁”字鞋或患肢皮牵引。

3.3 伤口引流

观察切口处有无红肿、渗出,切口辅料是否清洁固定,切口引流管是否通畅,认真记录引流量及颜色,并将引流管固定好,避免患者翻身或执行护理操作时将引流管扭曲,避免引流袋过高引流液回流。

3.4 基础护理

观察患者是否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和躯体移动障碍等因素。因手术创口较大、伤口疼痛和手术性质等限制躯体活动。病人表现不能和不敢活动。这个阶段易发生褥疮,若协助翻身不当会造成关节脱位。所以搬动病人或协助病人排便时,应一同将髋关节整个托起,不可牵拉和抬高患肢。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无渣屑; 定时按摩受压的皮肤。术后要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以提高呼吸深度。术后应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 牛奶、鸡蛋、瘦肉等。保证足够营养摄入,促进切口愈合。

3.5 预防并发症

①有关节脱位的危险。术后早期软组织尚未修复,置换的关节尚未稳定,躯体移动不正确,或执行护理操作不当的移动和翻身均可导致脱位。②有血栓栓塞的危险。由于手术创伤大,髄腔破坏大,有大量脂肪被挤入组织和血液中而引起栓塞。术后给予低分子佑旋糖酐扩容,低分子肝素抑制血栓形成。鼓励患者尽早进行患肢肌肉收缩训练,还可以穿弹力袜子用来减少血栓形成的危险。可以适当肌注止痛剂或使用 PCA镇痛,使患者减轻痛苦和进行康复训练。

4 术后康复指导

骨科疾病病程长,康复训练难度大,若因术后疼痛不提早进行功能锻炼而长期卧床易产生并发症。这样因手术带来的心理康复等问题对病人愈后有直接影响。因此,有效的康复指导对病人的功能恢复及预防并发症有重要的作用。术后的早期功能练习不仅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还可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增强患者的自我康复意识,提高生活质量。早期功能练习应在医护人员及家属协助下进行。术后第一天,从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恢复开始,指导病人特殊卧位,取外展中立位,绝对避免髋关节内收或外旋。术后第二天,可取半坐位 30-40 度,时间从 5 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15-20 分钟,并指导踝关节主动曲伸和背伸跖曲练习。并加强健侧关节主动活动和肌力训练。术后第三天,指导患者做骨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并用双肘支撑臀抬高床面练习,每次保持 10-15 秒。以上练习均因人而宜,训练程度不同,不可强度过大,应循序渐进。术后一周左右,可拄双拐下床活动,不可盘腿或坐矮椅。下坐时先用手扶住椅子扶手慢慢下降坐入,始终保持患肢伸出向前。术后第二周,主动行患髋、膝、屈伸能力训练,不可在床上屈膝。术后第三周,骨四头肌抗阻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上阶梯时,先迈好腿再迈患肢,下阶梯时相反。术后第四周,提高行走能力从扶拐到扶手扙训练。转身时不要在腿固定时使新髋向内旋转,相反应双足和身体一起转,不要过度弯腰。穿鞋和袜时可用长把钩子等帮助穿鞋袜。

5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保护新的髋关节,限制新髋关节的活动范围直到愈合。当坐位时保持膝关节不高于髋关节。六个月内不能交叉双腿,不能坐矮椅、沙发及蹲便,不可弯腰拾东西,永久不能参加除散步以外的任何运动。若患者回家后出现一下情况: 髖部疼痛加重,小腿或大腿肿痛,切口处非正常的红、肿、热等要及时就医检查处理。

参考文献:

[1] 谢桂春.疼痛的护理评估及控制.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2,3(17)

[2] 杜春生,等.术后早期被动活动防治骨关节粘连的临床观察.中医正骨,2001,13(10)

[3] 王桂芝.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中医正骨,2002,14(7)7

上一篇:法国红酒文化赏析下一篇:三年级上册三单元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