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2024-09-09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共9篇)

1.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一

岔口联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汇报

平定县岔口联校

岔口联校地处平定县北部,自古人文荟萃,演绎了颇具特色的山区文化。多年来市、县领导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积极实施教育现代化规划,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明显成效。近几年来,岔口联校持续加大对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备的投入,加强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工作,组织开展网络教研,加强网站和资源库建设,建立联校教育论坛,多层次培训教师,强化学科教学的整合,让农村学校师生也能够平等地享受教育信息化的资源,从真正意义上落实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概况

1、提升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

目前,全联校六所中心小学配备电脑42台,岔口和黄统岭小学配备了教师电子备课室,岔口、马上固小学建有信息技术教室,全联校38个班级已有35个实现了班班通。现在各学校所有班级、专用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均接入阳泉教育城域网,做到班班通媒体,室室有网络。改善了学校现代化办学条件,为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2、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应用。

2008年以来,联校和各中心学校通过设立电子邮箱,建立了联校教育信息通道,随后利用中国教育空间网平台,联校和各学校建起了自己的网站,联校还建立了视频教研活动室,每周三组织教师进行视频在线研讨。为了推进信息化及网络的应用,联校开辟了岔口联校教育论坛,建起了岔口联校教学资源库、教研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便捷的网络应用平台。

3、提升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了有效整合并扩大教育信息化及网络优势,持续推进学校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提高办学质量的效益,培育学校信息化教育特色,联校建立和规范了信息化应用领导与工作小组管理网络,分工明确,职责严格。学校成立了校长、教导主任、信息技术教师、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领导小组,构建了管理网络,全面负责学校各项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工作,用严格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分工上,我们采用了既独立又相互支撑的管理体系,联校专门负责硬件维护与技术服务工作,教研室、各学校教导

处负责教师的培训、课堂教学运用、教师资源库的建设、教师课件评比及师生参与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正是有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与互相支持,保证了信息化运用工作的顺利实施。

4、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多次举行培训班学习,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技能两个层面的培训,培训内容有网站建设、博客建设、资源库更新、资源下载应用、课件制作、网页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网络设备护、等方面。、教师培训率达95%以上。通过采用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训,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很多老师成了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能手,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作用。

5、全面推进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联校出台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一是促理念转变。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二是促教师成长。各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中青年教师和优质课的评选,都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重要条件。三是促学生学习。将信息技术列为中学生必修课,并按学校规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四是促学科教学整合。目前,除了设备不到位的学校之外,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师生的优质重复浪费。几年来,不断优化建设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了《岔口联校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岔口联校网络教研实施方案》《岔口联校远程教育应用实施方案》等。同时,学校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段指导、保证质量、讲究实效、发挥效益”的指导方针,积极、稳妥地推动信息技术现代化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措施

1、优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

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联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联校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统筹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好各级各类教育的资源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浪费。几年来,不断优化建设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岔口联校网络教研实施方案》、《远程教育应用实施方案》等,同时,要求学校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段指导、保证质量、讲究实效、发挥效益”的指导方针,积极、稳妥地推动信息技术现代化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2、加大教育信息化装备的经费投入。

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人士的办学热情,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使信息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2010年,投资二十多万元给黄统岭和理家庄小学共12个班级安装了班班通,新配和更新了20多台计算机及一批投影机、语音教学设备等。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建设,当前,岔口联校已形成了政府重视、学校努力自筹、社会广泛支持,共同为山区信息技术教育出力的局面。

3、加强教育信息化师资的队伍建设。

我们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采取引进、招聘与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不断补充数量、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在师资数量的补充方面,针对小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不足的现状,立足实际,通过强化培训、引进优秀人才、重点招聘等途径,专兼职教师的数量已基本能满足信息技术教育的开课需求。增强了教师对普及教育信息化步伐的认同感和紧迫感。

4、提升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应用水平。

一是以农远工程为抓手,提升使用率。通过中小学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结合县教育局出台的《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联校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细则,鼓励教师在信息化教育工作中不断进取,二是以课题研究为基础,提升学科整合力度。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基础,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创设课程环境,培养学生全面的信息素养,实现学生学习环境的拓展、迁移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目前,广大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努力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岳家庄学校王计怀、岔口小学王国庆成为市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应用能手。三是以岔口示范小学信息化建设为动力,提升应用水平,我们结合“农远工程”的结对帮扶定期开展联片教研,努力实现“班班通、堂堂用、”,加强应用研究,教师应用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四是以网站建设为支架,提升信息交流速度。岔口联校教育网正式运行开始,就十分注重发挥效益,服务基层。网上设立学校公告、校园快讯、学校概况、教育科研、德育之窗、教师园地、学生园地、教学资源库、教师博客、教育论坛等十多个栏目、三十多个专题,及时发布信息、刊登文件,不仅减少了办公经费、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为基层学校及时了解、交流信息提供了重要

平台。由于内容丰富、更新及时、方便教师,联校教育信息网的日访问量大幅增加,5、完善教育信息化运用的督查机制。

加强督导检查,健全激励机制,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把加快教育信息化工作列为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把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农业工程应用、网站建设、网络教研、教育论坛、学科教学整合等列为必查内容,极大地促进了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课、课件制作在实践中应用和提高。

6、服务教育教学,完善信息化建设

多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学校网站的建设工程,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我们注重由有到精的原则,并注重实用、方便。到目前为止,学校初步实现了信息发布、校务公开、相互沟通的功能,学校的许多工作都在校园上进行,基本实行了校园无纸化管理。在校园网上,我们还整理了教师资源库,按学科进行分类,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也使校园网能更好地为学校工作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

信息化应用工作成效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学校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改革环境,使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了提升,学生具备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运用我们实现了校际合作、相互沟通。每年我们进行了校际之间的远程互动,丰富了信息技术运用的内涵。

(3)、推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进一步开展。学生课题小组可以利用校园网络搜集资料,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主动地建构知识。班级网页的制作与管理使学生们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方面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4)、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能依靠、阳泉教育城域网及校园网资源库备课,制作演示文稿和课件成了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5)、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习方式的变化。“多媒体优化教学法”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推行,“学生主动、教学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景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和内在要求。

(6)、提高了学校办公和管理的效率。信息技术在学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籍管理、校产管理、卫生保健管理和档案管理中得到全面的落实。电脑成为这些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

(7)、网络教研已成为联校信息化应用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组织教

师参加县教研室开展的教研大讲堂,通过联校视频会议系统,以学校为主体,促进网络教研和校本教研的结合,将学校纳入研究共同体,全方位推进校本教研的发展,特别是区域内、校际之间的均衡成为网络教研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开通在线视频教研会议室后,我们立即出台网络视频教研相关制度方案,每周三下午的视频教研雷打不动,视频教研,直观、方便,实用性强,给全体教师提供了交流探讨的平台,教师在自己的电脑前就可以参与全联校的教研活动。我们通过视频系统,开展“小课题”研究、教研专题讲座、教学案例研讨、名师课堂赏析、教师网络说课大赛等,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今年5月11日,省教育厅张厅长亲自到我们联校,听取了联校网络教研工作汇报,并亲自走进联校组织的视频教研活动现场,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鼓舞了我们创新开展网络教研的信心。通过开展网络教研,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自主性、广阔性和实效性都得到了彰显,网络教研让山乡教育踏上了课改快车。

三、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有学校网站建设力度不大,部分学校网管人员素质不高;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专业知识不牢固,普通教师的信息观念、信息素养已成为制约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的整合成效不明显;设备更新的压力日渐加大;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等。

四、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

一要加大学科整合力度。进一步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教育观念的更新有机结合起来,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促使教师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和学的观念和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

二要加大资源建设力度。有选择地市、县教育局及手拉手学校等一些资源进行整合,充联校资源库,组织学校参与教育资源共建,逐步建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激励机制。

三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强化专任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带动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水平的整体提高。重视配好网管专业技术人员,切实加强管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效益的最大发挥。加强对新上岗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再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广大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

四要加大装备更新力度。继续按照“学校自筹、社会捐助、多方集资”的原则,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快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更新建设,把小学信息化工程提升新高度,为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

随着时代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研究的范围、内容和领域将更加广阔,我们将把握这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以教育信息化推进农村学校办学品质和办学效能的进一步提高。

2.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二

一、今年的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 福建省联社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总社六届五次理事会议精神,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开局之年”的工作部署,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加强联社建设, 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努力推进各级联社工作, 继续理顺城镇集体经济管理体制, 强化服务功能, 以明晰产权为重点, 深化集体企业改革, 以集体资产监管为主线, 探索集体资产运营有效模式, 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促进城镇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推动和服务工艺美术发展以及加强联社自身建设等方面,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1-8月份福建省城镇集体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132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22.55%;出口交货值累计完成37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26.33%;累计产销率为99.36%, 比去年同期增加1.06%。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福建省联社今年以来的工作:

(一) 强化服务功能, 做大做强工艺美术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 全省已有工艺品企业近万家, 从业人员20多万人。为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定位, 有效行使联社管理职能, 福建省联社重点抓好工艺美术行业管理。4月28日至5月2日省联社与省经贸委、省台办等10个单位共同承办了第六届中国 (莆田) 海峡工艺品博览会。本届艺博会内容丰富、辐射面广、参与性强, 现场签订了98个订货合同, 签约总额5亿元, 实现产品交易额6380万元, 意向合同金额4.3亿元。4月17日至26日省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委会等承办了第三届“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 4月28日至5月2日的艺博会期间, 福建省联社与福建省经贸委、福建省文化厅等单位共同举办了第六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 8月13日-14日, 福建省联社和福州市经委共同主办的“2011年福建工艺美术精品展 (北京) ”在北京国粹苑隆重举行,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李川、中国工艺集团董事长周郑生、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王山等出席了活动的开幕式。

10月24日-28日福建省联社还将与相关单位合作, 举办首届福建省工艺品雕刻 (寿山石雕) 职业技能竞赛。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 (西博会) 、中国旅游工艺品交易会、深圳文博会等国内有影响的大型展会。积极参与做好福州寿山石旅游文化城股份公司组建工作。为更好地打造闽都四大文化名片之一的福州寿山石, 福州市政府牵头组建福州市寿山石旅游文化城股份公司和福州市寿山石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通过直属单位省工艺美术研究院认购了部分股份, 目前正在积极参与组建工作。可以说, 寿山石文化城的建设是一项文化工作、品牌工程, 建成之后将为福州带来新一个文化主题品牌, 因此我们从项目启动就介入, 做到早定位、早规划。此外, 我们还委托省工艺美术研究院和相关单位合作初步搭建了“福州市寿山石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平台, 把福建省工艺美术交易平台的框架搭建起来, 加强宣传力度, 切实负起交易平台的使命, 逐步扩大影响力, 争取能成为福州市乃至全省一个响亮的交易平台。

(二) 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积极开展社务活动。

联社围绕“指导、维护、协调、监督、服务”的基本职能, 积极开展社务活动。加强调查研究, 为政府决策和成员单位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今年以来省社领导深入各级联社和企业进行调研活动, 重点调研了我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状况;城镇集体企业困难职工的社保、医保等政策问题等等。力求把握真实情况, 形成调研报告, 上报福建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至目前为止, 联社系统已核准4566人 (其中属联社系统直接上报的2319人) 无力参保退休人员享受老年生活保障, 还有290人的申报材料正在审核转报中。

(三) 加强集体资产的监管和运营, 积极发展联社直属经济。

各级联社继续按照省政府闽政[2004]9号文件的要求, 发挥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各项职能, 认真履行集体资产监督管理职责。探索建立集体资产运营载体, 按照分级管理原则, 监管和运营好本级联社的集体资产, 努力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认真做好直属集体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 进一步明晰产权, 为集体资产运营打下基础, 防止了集体资产流失并实现了保值增值, 有效地保障了联社的合法权益。为了加强对福建省工艺美术总公司的管理, 省社组织成立专项工作小组, 对福建省工艺美术总公司进行全面调研, 及时调整了领导班子, 摸清家底, 核实账目, 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福建省皮革塑料工业公司积极应对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原油价格处于高位和自营产品价格一路走低等不利因素, 大力推行企业内部管理改革, 继续扩大经营业务, 增收节支, 今年上半年完成销售收入约7500万元, 各项经济指标平稳增长。省家具工贸集团公司按照“以出口为主、拓展内销与装修业务、尝试发展进口”并举的稳健发展思路, 在出口退税率下降, 人民币汇率连创新高, 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 以及欧美国家对我国出口家居用品加大反倾销力度等贸易技术壁垒的重重困难和巨大压力下, 努力拓展外贸业务, 继续做大内贸业务, 今年上半年完成销售收入2.2亿元, 各项经济指标都比去年有了大幅增长。

(四)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加强机关党建工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我社机关党建工作以此为契机, 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庆祝建党90周年紧密结合起来, 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一是召开了庆祝建党90周年暨表彰大会, 评选表彰了省社2008-2010年度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支部书记;二是组织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和书画诗歌论文征集活动;三是开展“七一”期间慰问走访党员;四是组织合唱队参加省里举办的“颂歌献给党、激情促跨越”第二届合唱节比赛;五是开展了领导点评创先争优活动和党员公开承诺活动;六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组织全社处级以上干部参加《廉政准则》学习测试;七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文明和谐机关, 开展四优文明处室评选等活动, 使机关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我省联社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我省联社 (含直属协会) 目前建有一个内部局域网络, 拥有商用办公电脑近60台, 服务器3台, 其中一台服务器用于财务管理, 一台用于福建省政务网网站服务器, 一台用于内网信息共享服务器。

我省各级联社领导始终对信息工作十分重视, 由一名联社领导直接分管信息工作。每年都专门召开信息工作会议, 检查布置联社信息工作, 表彰先进信息工作人员。联社目前开办有《福建二轻通讯》和福建省联社网站, 随着工艺美术行业在联社工作的份量加大, 今年经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和福建省委外宣办批准, 创办了拥有CN刊号的《海峡工艺美术》杂志。

为规范全省联社系统的信息工作, 福建省联社于2010年印发了《关于福建省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信息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实施办法》, 该办法规范了信息工作, 以及对基层信息人员的奖惩办法, 激发了基层信息通讯员发稿的积极性。

(一) 《福建二轻通讯》出刊基本情况

自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31日, 《福建二轻通讯》共出刊26期, 编辑出版信息通讯政策法规等文章共计590篇。

《福建二轻通讯》及时地报导了总社、省社、各级联社和各行业协会的近期动态, 各级联社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深化集体经济改革和谋划新形势下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展的成功做法与经验, 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形势以及国家新出台的有关惠企政策等, 对帮助企业更好掌握国家方针政策, 全面了解集体经济当前的发展形势, 增进各级联社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起到一定的作用, 为推进城镇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福建二轻通讯》主要做到了如下几点:

一是传播信息。及时反映、传递中央、轻工联合会、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城镇集体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政策性文件、主要工作动态;及时刊登工艺美术行业最新动态;及时报道省社领导和机关开展的各项活动以及各级联社开展活动情况。

二是突出重点。去年玉树地震灾害以及闽西北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后, 二轻工业协会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社党组的部署, 把抗灾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协会积极向闽西北受灾地区捐款, 同时将全省各地市联社、直属企业、各行业协会、二轻系统企事业单位的捐款献爱心情况以及三明、南平地区二轻系统企业受灾、救灾情况收集、汇总, 并及时在2010年第四期和第五期上做了详尽报道。据不完全统计, 全省联社系统向玉树地震灾区及闽西北灾区捐款数十万元。在支援灾区、抗灾救灾捐款活动中, 各级联社和集体企业涌现出了许多动人事迹。

三是传递政策。转载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和联社今后工作思路, 当年我省经济工作主要任务, 刊登省联社陆开锦主任在全省联社主任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选摘《福建省工艺美术产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 为各级联社开展工作指明方向。

四是提供服务。在国家及政府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出台大量惠企政策方面, 我们及时报导了国务院新政扶持中小企业、福建26条新举措力挺中小企业等法规, 明确当年我省经济工作主要任务;刊登了《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设区市统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为各级基层联社和集体企业用好、用对提供政策服务。

全省联社系统现有信息联络员30多名。多年来, 每一位联络员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及时、准确地报送各地联社、城镇集体企业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最新信息和最新动态, 为丰富《福建二轻通讯》的内容贡献力量。

(二) 联社网站情况

目前联社信息中心负责设计、管理的有两个联社网站, 一个对外公网一个对福建省政务内网。

网站全部由省联社信息中心自己设计开发。到今年9月底为止, 联社网站累计共发布了联社动态、协会动态、行业动态、政策法规、行业论坛、统计信息、联社音画、联社视频等文章和多媒体作品近1000篇, 网站总访问量己达22.3万人次, 另外还兼管福建塑料网、福建室内装饰网、福建眼镜网、福建礼品网, 业务指导福建工艺美术网及福建省家具网的运作。

今年联社网站为配合联社工作重心的要求, 和省工艺美术研究院联合开办了工艺美术之窗, 为增加网站的艺术氛围, 网站增设了联社音画和联社视频栏目。在联社音画栏目中将我国十大传世名画如《富春山居图》等以目前最新的音画形式展示出来, 为联社工作人员和社会大众普及了有关知识。

(三) 《海峡工艺美术》杂志出刊基本情况

由福建省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主管, 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学会主办, 台湾中华艺术协会协办的《海峡工艺美术》杂志于今年4月首发以来, 到现在己发行5期, 该刊的发行对宣传国家工艺美术行业方针政策, 发掘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品种和技艺, 搭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 构筑工艺美术精品展示的平台, 推介工艺美术大师, 交流创作设计经验, 开展行业理论研究, 提供行业最新资讯, 极富文化性、艺术性、可读性、收藏性。

(四) 信息工作下一阶段主要工作任务

《福建二轻通讯》、福建联社网站将继续本着“全心全意为行业、为企业服务, 向政府反映企业诉求, 维护会员权益, 不断提高我省二轻行业的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水平, 促进行业的繁荣和发展”的办刊宗旨, 紧贴行业发展新趋势, 报道行业动态、市场动态、产业政策动态;介绍各行业的成功经验, 展现会员单位的风采;反映行业、企业呼声, 聚集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利用刊物和网站的互补功能, 即刊物直观易于阅读便于保留, 而网站信息传送快而无容量、版面的限制以及便于查询等特点, 为城镇集体企业和会员单位提供一个便捷的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使其成为联系广大城镇集体企业、联系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的桥梁和纽带, 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而呐喊助威。

三、报送总社系统统计情况

总社从2007年开展报送“总社系统联社机构报表”和“总社系统企业报表”以来至今己进行了5年, 这项工作的开展对总社及各级联社及时掌握联社系统机构状况及企业各项生产经营动态、制定相关政策起到了决策参考作用。目前我省联社网站上己建有全省系统内企业的数据库, 便于联社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有关企业的情况。

总社系统内企业统计工作的开展不象一些报表统计数据的取得可以不接触企业, 而从统计局的渠道得到数据, 它应逐一向企业要求报送统计数据。由于我们联社系统内许多企业经营状况不是很好, 有些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因此, 一线统计人员工作难度很大, 再加上一些基层联社领导对这项工作不理解、支持度不够, 造成一些统计人员工作中两头受气, 受了不少的委曲。尽管这样, 我省各级联社大部分统计人员都能克服困难, 按时保质完成上报统计数据, 因此我省的这项工作也多次得到省社领导的肯定。

从统计数据上看我省联社机构共有76个, 其中事业单位71个、企业单位3个、行政及其它各1个;全省联社编制人数925人, 其中事业单位768人、行政单位59人、企业单位编制98人;全省联社实有人数713人。全省联社全额拨款单位48个, 差额拨款单位11个, 自收自支单位20个。

全省联社系统内企业363家, 其中生产性企业325家, 非生产性企业38家, 合计人数21061人, 其中生产性企业17679人, 非生产性企业3382人。 (这里要说明一下, 这里统计的系统内企业数可能比实有数少, 因为有些停产或半停产企业没法取得数据。)

这几年基层企业己逐渐由手工表向电子表格过渡, 但还有一些企业无法达到用电子表报送, 因此就影响了各级联社数据的汇总。总社从去年开始分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统计, 扩大了统计面, 覆盖了直属经营性的公司研究所等非生产性企业, 这使各级联社领导能更全面了解系统企业情况。

3.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三

教育部部长周济、副部长鲁昕近日致信宋海副省长,充分肯定了广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成就,并要求广东加大力度扩大中职教育的规模,今年完成67万人的招生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副省长宋海对此作出重要批示。汪洋书记要求我省要“不负所托,一定做好”。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领导和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6日,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工作汇报会,部署切实做好今年全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工作。副省长宋海出席会议并讲话。

宋海充分肯定了我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目前,我省中职学校春季招生3.5万人,是去年的4.3倍,进入招生平台的初中毕业生约138万人;招生组织形式、办学模式和办学质量均得到新的提升。

宋海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工作。一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进一步分解落实招生任务,高度重视初中学校在中职教育招生中的关键作用,创新思路拓宽中职生源渠道。二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前景和招生信息,让社会和家长、学生们了解到职业技术教育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三要下大力气做好“转移招生”工作,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力争在去年“转移招生”超额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取得更大成绩。四要加快推进“建校工程”,做好总体规划,用好用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珠三角地区要加快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建设。

宋海特别强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要高度配合,做好“转移招生”工作。发达地区要从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带动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的高度出发,提供学位保障,积极主动做好招生工作;欠发达地区要组织好生源,做好“送生”工作,充分利用发达地区提供的各项教育资源,加强本地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实现借力发展。

会上,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具体部署了下一阶段的招生工作。他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创新招生组织的工作方法,联合攻关,确保招生工作的顺利完成。要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中职招生政策和信息;要采取多样化的办学模式,解决贫困家庭学生读不起书的问题;要建立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招生局面。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战略,提高我省人力资源水平和劳动力素质,构建和谐广东,各中职学校在满足初中毕业生升学的基础上,如有学位,可以面向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的普通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以及农民工等群体招生;要允许普通高中高一新生入学半年后根据个人情况转入中职学校;对已离校的初中毕业生进行跟踪走访,引导他们报考中职学校。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召开

7月1日,由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在天津闭幕。

会议期间,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必须把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及时放到稳定规模、提高质量上来,实现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质量为核心的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始终把思想道德素质作为第一位素质,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成长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周济强调,要明确思路,突出重点,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德育工作保障机制;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中职德育工作新局面。

此外,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六部门还就加强和改进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出台意见,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应对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开创新时期新阶段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意见提出了几点要求: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实训实习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三要高度重视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四要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意见着重强调了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和法制教育,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开展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引导中职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环境意识、效率意识、廉洁意识。

意见还要求有关部门和学校把中职德育工作列入预算,建立健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制度和综合评价机制。

论坛

我国技能型人才紧缺,职业教育

仍处于初期阶段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据了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一半。据统计,2008年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总数已经达到1100万人,在校学生总数已超过3000万人。但技术工人和创新型人才仍然紧缺,技术工人仅占全部工人的三分之一。

在长沙举办的2009年中国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上,有专家认为,我国职业教育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但职教事业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我国作为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水平不高,特别是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制造业和服务业一线从业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这些人中85%以上仅仅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受过专门职业培训的不足20%。同时,我国技术工人和创新型人才紧缺,高级技工严重匮乏的问题突出,技术工人占全部工人的三分之一左右,且大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今年有2000多万农民工失业和超过600万的高校应届毕业生难以全部就业。

针对目前的困难,专家提议,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帮助广大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创新合作模式促进两岸职教发展

7月11日,第五届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期间,举办了“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专题研讨会。会上,台湾清云科技大学校长李大伟就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出了六点建议。

(一)建立学历证件查核机制。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将规定申请大学高等教育学历采认者,其成绩单、毕业证及学位证均须经大陆公证处公证属实,建立严密的学历查核机制,提高公信力。

(二)公办科技大学建立交换学生、互采学分及双联学制。双联学制将签有合作协定的两校学程视为一体,两校间的所有学分、学程互相承认。两岸公办科技大学交流,短期建议先由交换学生、互采学分做起。

(三)私立学校二年学制开放招收大陆学生。台湾职业教育在二年制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可衔接大陆的专科毕业生赴台就读,两岸可规划推动此类学制的合作,增进大陆职校学生的技艺和技能。

(四)台湾学生到大陆台商企业进行研习。两岸经济交流日趋频繁,台湾毕业生到大陆就职比率逐年增加,为了促进两岸技职教育交流,可选派台湾技专院校学生到大陆台商企业实习,除了解专业实务外,也可增进学生对两岸文化的了解。

(五)组织两岸学生专题竞赛。邀集台湾与大陆技职院校学生共同参与,在竞赛活动中可相互观摩彼此的技艺技能、思考方式、沟通互动模式,并激发彼此的创意与思路,将技职教育务实致用的精神融入竞赛活动中。

(六)延揽大陆技术教师赴台进行实务教学。可先开放具有技艺技能的技术教师,如文艺、戏曲、舞蹈类实务教职,可优先延聘赴台,传授特有技艺技能,延续文化传承,也为台湾目前积极推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注入创新与创意的新鲜血液。

动态

中职一年级将新增“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中的规定,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我省中职学校一年级新生将统一新增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省教育厅将组织专项督察检查,前往各学校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开课情况和教材使用情况,督察结果将在全省范围内通报。

活动

全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和首届职业

院校教学名师评选活动结束

为庆祝建国60周年,表彰对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职业院校的教师和校长,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决定在全国职业院校开展评选表彰“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和“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活动。受广东省教育厅委托,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负责开展我省百名杰出校长和教学名师推荐组织工作。

我省“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活动于2009年6月25日结束,其中,高职院校推荐2名,中职学校推荐5名;“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活动于2009年6月20日结束,推荐教学名师候选人共22名。

声音

“把发展职教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到湖北调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时表示,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直接面向老百姓的教育,要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各地应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鲁昕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职业教育就是要帮助他们提高技能,让他们学有一技之长,然后到城里来就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要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要积极探索新路子,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课程改革等,扩大校长的办学自主权,优化政府的政策支持环境,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学校的吸引力。

“职业教育应是分流而不是淘汰”

《工人日报》日前撰文指出,职业教育应是分流而不是淘汰。要让职业教育回归“教育个性化分流”的本位,与基础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及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一起,共同构筑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要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而不是将它简单定位为只是满足市场对劳动力的基本需求,学生通过职业教育所得到的就是取得某一工作的操作资格。

地方

浙江:20位外国官员“留学”高职院

近期,浙江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20位特殊的“留学生”,他们是来自吉布提、埃及、伊拉克、约旦等11个发展中国家的20位国家港口管理部门官员,他们将接受为期半个月的培训课程。

作为商务部“援外项目”的合作单位之一,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已连续3次承办了“发展中国家港口管理研修班”,共培训学员92名。这次受商务部委托,宁职院再次承办了“发展中国家港口管理研修班”。学院经过多方调研,为外国官员量身定做了《港口建设与管理》《水运交通管理》《供应链管理与核心竞争力》《中国国情介绍》等培训课程,为外国官员了解中国国情,掌握港口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港口管理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改革经验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知识平台。

上海:中职特聘兼职教师每年

2—3万元资助

为了吸引人才,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上海市中职学校拟实施特聘兼职教师的资助工作。

4.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四

中学位于 街道中段,学校占地面积56635平方米,建筑面积21207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7个,在校学生762名,教职工67名,各种部室18个,互联网宽带接入速率60M,学校要为教师备课、办公配备足够的能接入网络的电脑,达到一人一机。学校现有微机室两个,学生用计算机100台(60台陈旧),学校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有效策略,营造严谨、扎实、生动的校园文化,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搭建了崭新的平台,下面就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学校信息化组织机构

1、成立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学校成立了信息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组员包括微机教师,理化生教师,信息技术老师等。期中网络管理员为,办公电脑与机房管理员为,各班级多媒体管理员为班主任,电教资料、器材管理员。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

2、制定了可行的规划计划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制定了切合信息化建设的三年规划,每个学期都认真制定学期计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

3、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

多年来,学校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师多媒体、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目标及奖励方案》《微机室管理人员职责》《微机室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制度》《影视活动安全放映制度及安全预案》,有电子备课室、远程教育室等设备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管理员岗位

职责等,并制定了检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相应措施。为使管理规范,学校将各项规章制度上墙。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建设的机制,成立了教导主任任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检查评价小组,针对学校组织的教学反思评比、教学课件评优等活动和教育资源建设、使用与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机制。

二、加强信息化设施和环境建设

学校投资购买了路由器、交换机、漏电保护器、稳压电源等设备,教学楼安装有避雷系统,保障了网络设备正常使用。计算机管理员随时检查维修设备,清扫教室卫生,保障了设备使用率,今年学校又增添了多媒体两套,现在实现了每个班都有多媒体,本学期学校的计算机教室以及每个教室的多媒体已经联网,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管理数字化正在建设,用上了OA办公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化,下一步将建设电子阅览室,让学生能够看到电子书籍。

校园网建设方面。学校电脑都设置有防火墙,防止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传播,建有防病毒系统。成立了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采取有效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措施,制定与网络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实施。

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通过悬挂网络安全宣传横幅,开办网络安全宣传专栏,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有奖问答》,召开网络安全知识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识别和应对网络危险的能力。通过发放网络安全宣传单,向同学家长发放,引起家长对网络安全的重视。

三、注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应用

1、丰富校级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我校建有校本网络课程资源,大多数教师都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注册,45人已在陕西省人人通平台注册,教师积极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课件上传与下载,学校同时不断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课件的开发和积累,各学科各年级之间进行了学习交流活动,教学设计电子文档成为教师备课上课的重要参考资源。

2、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要求信息技术老师深入挖掘应用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创造性地运用信息

技术促进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因此80%以上的教师能够恰当适时地应用好媒体。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一次应用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优,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的课程至少要15节课要使用多媒体进行。极大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四、提升教师队伍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的快速提升,使课堂教学更具生机和活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所上的公开课、研讨课受到广泛好评。教师自制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经使用实施,对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效果是显著的,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共享价值。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建设和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为重点,使它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新平台,教师交流、展示、研讨的新平台,学生学习发展的新平台。

五、存在问题 1、2016年4月6日“双高双普”省过程性督导反馈信息化方面的问题,计算机教室有60台旧陈旧,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将争取上级的支持早日增添更换新的计算机,以满足“双高双普”检查验收的要求。

2、加强科学管理,重点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进一步提高多媒体的利用率,真正让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

3、校园门户网站未建立,需要上级帮助解决。需要配备专业技术教师。

4、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5.装备中心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篇五

1.进一步加强对我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各校信息化项目建设指导工作,目前,教师发展中心信息化建设各项建设项目以初步完工,并开展了一系列培训;

2.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引领学校充分应用好**教育资源管理平台、韶教云、粤教祥云以及国家教育资源平台的资源,为教学服务、并教研室联合一起开展了一师一优课课和粤教祥云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推广活动,并在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对校长以及有关人员开展学习培训,开展了数字资源全覆盖音乐美术现场推进会,开展了国家课程数字教材全覆盖培训,实现教师使用100%全覆盖。学生使用全覆盖70%。另外,积极引领各校开展“互联网+学科”有效融合的研究,充分发挥各功能场室的效益,提高教育教学品质。

3.依据县委、县政府提出智慧**建设要求,实现智慧校园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有机融合的要求,我们展开了调研,目前我县约8个考场的巡考监控系统、28间学校的阳光厨房系统、10间学校的教学巡堂系统及75间学校的校园安全监控系统,部分学校监控系统已经与县智慧平台对接,初步互联互通工作。

4.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危险化学药品安全排查和网络信息化安全检查,特别是国庆期间的安全检查,确保学校安全。

5.协助其他部门完成各项工作,如创文活动、质量监测工作、扶贫工作等等

二、存在困难

虽然,我们在教育装备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很远,离信息化校园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建设资金缺口特别大:一是往年创强、创强复评、创现所需付尾款压力大,二是新建第4小学教学设施设备和各校扩建增班增以及加功能场室所等需要所需资金将近5000万以上;

6.城关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 篇六

——城关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15年10月10日)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基于信息化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我校按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围绕教育信息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将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始建于1982年,校园坐落在××县城向阳路东段,占地 42亩,校园布局合理、整洁幽静,具有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现有学生 1329 名,24个教学班,在岗教师 104 人。学校外部办学环境优化,文化积淀浓厚,规章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有力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我校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素质教育优秀学校、法治校园、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教育质量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良好的教育氛围,科学的管理机制,为学校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我校以创建教育信息化为契机,狠抓硬件建设和软件环境,重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抓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主要做法 一是组织机构健全。为了加强对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校电教中心主任为成员的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部署学校信息技术工作,每学期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信息技术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研究主题、课堂教学整合等,对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做出全面规划部署,由电教中心主任、教研处主任、网络管理教师、微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的学科骨干教师逐步落实。校电教中心和教研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培训、网络(学生机房、教师用机)的管理与使用、校园网使用的制度建设、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科研工作。我们以“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学校全面发展”为主线,以科学管理、健全制度、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研究为抓手,加强了校本培训、强化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加强了校园网建设,促进了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方面的应用,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

二是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工作的制度建设,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13-2015三年规划》《教师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计算机专用教室管理制度》《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服务器房管理制度》《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校园网使用管理制度》《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突发事件处置规定》等,使工作有章可循,保证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经费投入有保障。我校在办学经费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克服困难,加大硬件投入,现建成的录播教室、计算机教室、网络中心和校园电视台均已投入使用并有专用多媒体教室三个。各办公室配备了办公电脑、打印机、速印机,实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班通。学校已建成主干线路楼与楼之间为光纤联接的校园网,并与××县教育局局域网通联,实现了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投入不低于公用经费的10%,以不断满足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要,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2014年投入13000元改版了学校门户网站,构建了学校管理平台、教务管理系统、校本研修平台等,建立了石泉城关中学教师备课资源库,每学期配置足量的配套多媒体课件,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质量提供了基础保证。2012-2015年以来,学校共投资113.67万余元,用于信息化建设,保障信息化教育费专款专用。信息化教育费列入预算,80%用于教育教学软件征订和信息技术设备运行维护、技术人员培训等。学校克服资金紧张、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大等困难,多方筹措资金,保证了学校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四是管理工作到位。学校严格执行国颁课程计划,配备了4名信息技术教师和一名网络管理员,七、八、九三个年级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教务处统一调整了各年级课程表互不冲突,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上机实践时间。学校根据人才发展的要求,把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开设能供学生上网学习、查阅资料的学生网络教室,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的各类电脑兴趣小组,举行学生信息技术比赛,学生兴趣浓厚,制作Powewpoint及网页水平有所提高。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等各类信息技术运用比赛,连续三年夺得县中小学生《金手指》比赛,机器人设计比赛初中组第一名,获县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比赛优秀组织奖。

五是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紧密整合。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学校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为高效课堂教学服务”的观念已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意识。每学期组织校级教学研究活动,把信息技术运用与学科整合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促进教与学的有效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2012年2月份开始,学校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全面实行导学案引领下的“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导学案全部实行电子教案,电子教案达到97%。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活动,强化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实践研讨,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开展平时教学、集体备课、校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活动等各种研究实践课。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加强集体备课,平时上课有选择的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在备课组内每周都安排5-8节公开课,执教老师能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科学组织教学。一线教师每学年上公开课约90节左右,98%的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与高效课堂整合方面,我们的做法是 :

(1)搞好资源建设。学校校园网管理平台,是西安中巨软件公司制作的功能强大的资源管理平台,学校共设有专职网站管理员,及时发布学校教育教学信息,维护学校网站正常运行。学校数字化平台,学生、家长可通过网络,参与学校管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参与学校相关内容的讨论等。学校组建了校本资源库,教师把电子备课和教学课件及时上传到学校教师备课系统中,学科备课组长进行资源审核,保证了上传的资源的质量和实用性。创建了功能较为强大的校本资源平台,有较详细的学科、年级、类型和格式分类,有按学科、检索以及搜索和高级搜索项,操作便捷。教师上传教学资源的积极性高,通过积累资源、共享资源,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加快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校务公开,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监测及财务与资产管理等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促进了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民主化。

(2)强化能力培养。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能积极参与上级部门、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把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及课堂教学整合的实效作为评价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逐步建立评价、考核、奖励机制,形成长效管理体制。近三年来,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内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根据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和目标,先后组织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远程教育教室使用的培训、教师办公应用软件操作员中级培训等。每学期聘请有市县有关专家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课例撰写等进行辅导,为技术服务于教学奠定了基础。对于一部分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学校指派他们参加一些校外的应用技术培训,将培训的成果应用到各自的教学中,并且带动一批教师参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来。

(3)抓实课题研究。学校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撰写相关的论文、制作课件,参与各级各类部门组织的评比。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先后申报市级课题 个,县级课题 个、校本研修课题 个,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支撑作用。

三、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体思路及主要打算 1.加强资源应用能力培训。我校已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电子白板教学基础应用培训,让教师会用、爱用电子白板;后续将对教师进行电子白板备课、视频传输系统应用培训,让教师在能用的基础上用好现代教学设备。

2.做好校级资源库的建设,不断丰富备课资源,形成较为完备的校级资源库,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素材。

3.加强教育信息化与学科融合的理论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以目标为导向设计课堂教学,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做到信息引入有需求、有目的、有效果,真正达到融合的要求。做好资源应用检查指导,常态化开展高效课堂赛教活动,以赛促推,使我校资源应用向深层次发展。

7.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七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通报了近一年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肯定了各地取得的显著成效, 强调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切实增强紧迫感, 坚定信心, 真抓实干加巧干, 推动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他要求, 一是不断深化认识, 切实摆正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全局中的位置;二是坚持开拓创新, 探索建立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机制;三是突出工作重点, 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今年的重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四是狠抓应用驱动, 不断探索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的路子;五是善于发现典型, 及时有效地学习、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会上, 3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了工作进展, 教育部相关司局结合自身业务对年度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8.区县层面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之路 篇八

2012年9月下旬,教育部首届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展演活动在深圳召开,展会上举办了数次精彩的讲座和论坛,使笔者经历了一场有关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思想盛宴,体会颇多。

1.1 教育信息化工作关注的焦点发生了转变

领导和专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及《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进行了解读。大家不再仅仅关注硬件和新技术的采购,而是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了三个方面,一是“教与学的方式”与信息化怎样融合,二是“学校管理方式”与信息化如何融合,三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信息化相融合。

笔者认为,这一转变的意义深刻,不仅是字面上从硬件配备到软件配备的简单过渡,也不是从软件配备到使用培训的普通升级,而是明确提出了将信息技术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深度融合的目标。

1.2 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得到进一步明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中远期目标,同时也明确了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先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方向。这次会议上,来自美国国家教育研究中心的几位博士从全球10多个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分析入手,展示了国际层面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香港凤溪小学、北京四中、浙江拱宸桥小学等学校也将此前几年来所做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梳理。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數字校园”的雏形。

学习、解读这些地方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作为区县级教育部门的电教工作者,在规划数字校园建设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整体规划分级开放的教育信息系统和资源分享系统,率先建设有网络学习功能和在线评价功能的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完成网络同步课程和数字教育电视台的建设,分层次开展全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及应用能力评价系统。通过区县级的“数字校园”建设,能够最终实现为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学习提供信息保障和空间保障,使学生自由掌握学习进度并进行个性化的疑难解决,最终实现从“班班通”到“人人通”的平顺过渡。

2 前瞻——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不断深入

2.1 深度融合是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

2002年至今,我们经历了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近年来,很多专家和学者又提出了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相融合的思路。在教育部首届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展演活动中,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对何为“深度融合”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界定,即“当我们将用信息技术解决每一个孩子的问题,作为信息化工作的出发点的时候”,那才意味着“深度融合”真正开始了。上述都使人们如何通过区县级“数字校园”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产生了新的思考。

如何充分发挥所在区域内教育专家的辐射作用,利用区域覆盖的教育网络,搭建起区县级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区域内的教师们现有的信息化知识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求,在线式的网络学习评价系统如何进行学生和社会层面的展示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区县一级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

2.2 教育信息化对构建个性化的“人人通”学习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美国第三方独立调研机构在对美国、新加坡、韩国、中国等率先开展“人人通”,即所谓人手一个掌上电脑的学校,进行持续的调研和分析后发现,100%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协作分享的需求也比以前大大增强。可汗学院、颠倒课堂、无边界学习、弹性课程、数字学校等众多“人人通”应用项目已经开始在世界各地和中国的部分大中城市相继出现。

3 如何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

作为区县级教育部门现有的“众多”信息平台该如何整合,如何规划建设能适应网络互动学习的“理想教室”?

3.1 区县辖区内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应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

教育信息化工程,无论是信息化的硬件投入、软件建设、科研立项或是制度建设,都需要学校领导的参与和主导。信息化工作与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和谐统一的,不能脱离开信息化环境谈学校发展,更不能脱离学校的发展去谈信息化建设。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需要基层学校领导的通盘考虑,从而使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的整体发展,而不是游离于学校的主体工作之外。

3.2 区县级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的搭建应该与辖区学校工作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在下一步的数字校园建设中,无论是学校网站、网上办公还是网上评价等应用系统的规划建设,都不应该是学校某个分管领导或某几个电教教师的事情,这些应用项目的建设,需要来自于学校管理和教学的真实需求。将原来“为了有而建”的教育应用平台建设思路变为“为了用而建”。信息化的应用系统,只有真正成为学校日常工作和评价的“技术工具”,那么这些“离散的”信息化数据上报和“应付了事”的信息上传,才会呈现真实、频繁的“点击率”,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成为学校工作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3.3 进一步加强区县级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呼吁“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但到了区县层面往往对“信息化应用能力是教师专业化能力的重要组成”这一问题看得比较淡。特别是全新的交互式网络教学环境,给区县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同时具备“信息化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科研能力”“交互式及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软件的开发(改写)能力”,以及“远程辅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的协调能力”。区县级的教师培训部门必须和电教部门联手正视这些培训,特别是在传统的教研、科研培训已经发展到一种较高层次的时候,能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必须依靠教育信息化手段的强力介入。因此,今天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的高低,就是明天学校能否在教学能力发展中有所突破的基石。

3.4 尊重辖区内学校的差异化,协调发展

面对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差异化的教学需求给我们区县级的电教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化教学服务环境,又该为教师的教学成果交流和智慧分享搭建什么样的应用平台,如何在接下来的“未来教室”“无边界学习”中抢占先机,区县级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终极方向,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从量到质的配备水平的提升,也不仅仅是应用深度和广度的拓展,而应该是为特色校园建设、未来课堂模式构建、学生学习方式变化、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有效教学实施等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为区县级辖区内的教师和学生使用现代化工具进行教与学提供便利。

9.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九

榆林市第一中学是陕西省示范高中。学校现占地350亩,建筑面积14万平米,绿化面积占35%。学校现有71个教学班,4262名学生,现有教职工343名,期中信息技术科任教师5人,本科5人,教育技术管理人员4人,本科1人,研究生学历3人。学校积极开展学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多人次参加市级信息化课题研究,多名学生参加省市中学生电脑制作比赛并获奖,学校始终奉行“以教育信息化为主的管理体制”,不断加强信息化投入,促进教学改革,始终走在榆林市前列。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概况以及主要成效

学校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措施得力,自搬入新校区后,弱电项目投资达3000多万人民币(包括网络设备、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学系统、录播教室等),实验室信息化投资达7000多万人民币(包括理化生实验室、创新实验室、机器人探究实验室、航模探究实验室等)。

1.我校有5000多个网络信息点,完全满足所有网络设备的运用,打破了传统规模,整个校园使用了先进的IP广播系统以及IP语音电话,无线网覆盖了整个学校的每幢楼,电信Internet出口500Mbs。

2.我校已有9台服务器,分别是网站、备份网站、行为管理、上网认证、无线AP管理、录播、教室多媒体控制、网上阅卷服务器。

3.我校已建成96个多媒体教室,包括触控电脑、实物展台、功放机、高品质音响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并且每个教室都有完整的电子监控设备。4.我校有4个信息技术教学专用教室,4个网上阅卷专用机房,1个教

师培训专用机房,每个机房有56台计算机,完全满足学校的正常教学以及使用。

5.我校有6个联合教室,里面有录播控制系统,可以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全方位的高清录制,实现了课程直播以及课件点播、教师听课、评课的功能,并且建设了资源平台,方便了老师们的互相学习以及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

6.我校购买了两套网上阅卷系统,学校的各种考试都已经实现了网上阅卷的现代化技术,极大的提高了阅卷效率,利用成绩分析系统可以详尽的分析考试成绩。

7.我校还设有数字图书馆,可以同时容纳 240人阅览电子图书、美国探索视频资源库等资源。

8.我校师生持有校园一卡通,实现对学生图书借阅、超市购物、就餐、公寓门禁管理等功能。

9.我校网站由开始最简单的网站到现在囊括十八个子网站的庞大网络系统,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独立的网站,分工明确,共同管理。

10.我校校园网配备了安全网关(防火墙)保护数据中心的安全,严防各种行为的网络攻击。实现了上网统一认证,只有合法用户和健康的计算机才能进入校园网。

学校先后开展了电子备课、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等信息化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全校教师均配有台式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课堂教学中的课件使用率达50%以上。学校各种应用系统在实际使用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中图库解决了学校海量图片资源的保存与查看问题;后勤、信息中心网上报修系统解决了后勤与计算机故障的申报受理问题;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预约管理系统解决了有限资源的使用问题;运动会管理系统解决了学校运动会前期报名、比赛成绩录入与统计问题;教室评教系统解决了上课教师及班主任师德评价的问题;竞业达资源管理平台很好地解决了班班通环境下优质资源的使用问题;榆林市一中视频中心很好地解决了各种视频资源的保存与点播问题。

近几年,我校师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有4个市级信息技术相关课题将要结题,刘洋同学制作的:榆林市第一中学电视台台标“作品获得陕西省中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三等奖,我校武晓燕老师获得榆林市人人通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多人取得“英特尔未来教育”证书。

2014年榆林市教育信息亮点应用展示现场会观摩会在我校召开,取得了圆满成功,促进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从而带动了整个学校管理迈向了新的台阶,促进了由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二、基本经验和做法: 教育教学应用方面:

1、所有教学班级都安装了70寸多媒体触控一体机,每个教室都配备了无线扩音设备、配备了无线套鼠,定期对管理员进行培训,建立专门的多媒体教学终端管理办法,保障及时维修;

2、依托竞业达资源管理平台建立学校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分年级分学科进行管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调取资源库内容为教学服务;

3、利用视频资源管理平台建立榆林市一中名师视频资源库,实现远

程观看;

4、教研组根据学科特色,制作收集小软件、小工具,形成不同学科工具箱,例如:直接可以从数学工具中调用几何画板工具;

5、所有教师都要求每学期使用多媒体教学次数不低于30节;

6、录播系统:使用录播系统可以实现录课、网上观课、评课等功能; 辅助教学应用方面:

1、图书管理系统及电子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实行一卡通开架式借阅,实现了采编、加工、流通、统计、公共检查查询的计算机管理,简化了借阅手续,提高了图书流通率。同时,图书借阅室配备有4台检索用电子计算机,可为师生提供馆藏图书的查询服务。电子阅览室共有电脑300台,为学生提供电子图书15万册、教师也可通过校园网上网浏览电子阅览室资料。

2、互动软件在理化生实验室及探究实验室的应用:

3、一卡通系统的应用:一卡通系统主要有缴费查询系统、门禁管理、公寓管理、图书馆借阅管理几部分组成,一卡通系统的应用方便了广大师生就餐、购物、洗浴、出入、借书;

4、校园电视台:采用全市少有的虚拟演播系统制作节目,定期请市区电视台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定期播出《要闻回顾》、《校园焦点》、《最美一中》,同步网页播出;

5、校园网站系统:榆林市第一中学新版官方网站于2014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包含榆林一中官网、办公室、新闻网、教学处、德育处、招生网、图书馆、团委、保卫科、督导室、艺体中心、校

园电视台等21个子网站,具有信息发布、实验室预约、多媒体教室预约、网上报修、跳蚤市场等多种功能,每学期进行部门网站展示及管理员量化考核。

6、网上评教:利用计算机网络对上课教师、班主任进行考核打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7、信息传递:学校使用网站及qq群发布信息,高效快捷; 应用亮点主要有榆林市一中视频中心、榆林市一中校园网站、电子集体备课系统在高二物理备课中的应用等。

从以上总结中不难看出,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要趁着全市教育信息化的热潮,不断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升软件应用能力,为学校的不断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教学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学生的教学愿望。

2.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还需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做到管理规范,职责明确,保证其发挥最大效益。

3.信息化使用记录不够及时详细,资料收集不全,装订不够规范。4.信息化建设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5.校园网站需努力建设。

6.资源库建设没有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积极性。7.校本教材建设还处于摸索状态。8.未开展信息技术实验课程; 9.缺少网络考试系统;

10.缺少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11.学生缺少移动互联网络学习环境; 12.校园电视台人员缺乏无法开展正常工作;

13.除电子阅览室外,无法为学生提供免费电子图书在线阅读服务; 14.除在线数字教育资源外,校内数字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15.学校对软件系统投入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应用软件; 16.全体教师教科研水平有待提高,参加国家级课题很少或没有; 17.教育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力度不够,设计与开发信息化服务软件能力不足;

18.教室多媒体设备使用率教低,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四、需要积极努力的方向:

在继续抓好软硬件建设及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加强有效利用资源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教学效益。

1.加强学校资源库的建设

学校教学处主要负责资源的应用管理与监督,教科室负责资源的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信息中心负责技术支持。学校成立由各个学科带头人、榆阳名师、教研组长组成的合作小组,每周对教室上传到竞业达资源平台的教育资源进行整理、筛选,对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刻盘保存。现在学校教学资源库的来源途径有三个:一是自购的在线数字资源库,二是教师自己制作或上网搜集整理而来的资源,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资源,发布到竞业达资源管理平台,方便教师上课调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班班通环境,教师校本资源库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新选择,形成“校本资源

建设、应用”的良性循环模式。学校重点建设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质资源并通过网络共享。

(1)、建立具有榆林市一中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学校将组织所有学科教研组成员组成研发团队,按章节建设高中学段的教学资源(包括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设计、案例、习题、教学课件、常见问题处理、名师精品课等),由学科带头人、榆阳名师、各教研组长组成的专家团队录制一些重要章节的课堂实录、复习课的微课程视频,推出一批重点章节的课堂实录及课后反思和专家点评视频资源。

(2)、建立榆林市一中校本课程资源。学校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校本选修课程资源,有的课程被学生称为榆林市一中的百家讲坛。学校将把这些优秀课程的教材、教案、课堂视频、微课等资源建成专题资源网。

(3)、建立艺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体育课程资源。针对学校艺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体育教师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我校将针对这些课程中的重点部分建立优秀的课程资源。

(4)、建立学生课外拓展学习资源。考虑到我校寄宿制的特点,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信息量偏少,而对学生开放互联网信息量又过大的问题,我们要在校园内建立符合实际的学生课外学习和知识拓展资源,提供足够的信息点供学生查询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以上资源建设在2018年4月前完成。

2.建立一个长效的考核机制

将硬件建设、资源建设、队伍建设、成果应用纳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考核范畴,形成激励机制。教师在县教育网上发表信息、自己的经验文章、交流的情况,课题研究资料,上研究公开课等情况,都进行考评加分,并把考评结果纳入评优、评先、评职称、考核等。如:鼓励教师把自己的好课件、教案发到网上供大家参考,得到大家认可的,量化时加1分。

3.坚持以活动促应用

为大力推进教育资源的应用,今年将以开展活动来营造资源应用的氛围,提高资源利用率。

(1)每周一下午第七节课,进行备课组会,观看全国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录像,注重教学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模式的学习。

(2)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或说课、讲课、议课活动。通过活动抓好典型,以点带面,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设计制作一件有推广价值的教学课件。(4)每月每位教师设计一个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案。

(5)每月举办一次教育信息经验交流会活动,同时写一篇关于利用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应用方面的论文、经验文章或心得体会,通过交流各学科推进教育信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经验、做法和体会,找好典型和宣传,推广典型的经验做法。

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了教育信息的应用研究向纵深发展,使教育教学工作迈向了新的台阶。

4.充分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今后我们还要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地投入,加大对教师适用于管理、开发、培训的力度,采取激励机制,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重视对资源的应用,发挥其更大的作用,使这项工作持续、稳健地向前发展。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与应用,为榆林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上一篇:不想上班的朋友圈说说下一篇:经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