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好问教案

2024-07-15

孙中山好问教案(精选9篇)

1.孙中山好问教案 篇一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

一、教材分析 《“布衣总统”孙中山》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传记单元的第一篇教学内容,本案例是第一课时。课文用平凡的例子,从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后的住、衣、食、行四方面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以民为本、生活简朴的“布衣”形象。文章以叙述为主,文字平凡质朴,感情真挚细腻,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全是生活的小细节描写,但却很能触动人心。教学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全方面了解孙中山,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从而达到励志的目的。【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4、通过自我研读、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传记阅读的基本方法。

5、学习孙中山先生甘于淡泊的品质,从而认识自我,重塑自我,确立为人类和社会作出贡献的价值观。

6、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对比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对比的写作手法。【教学准备】

教学之前利用教参书和网络资料,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确定适合本班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课时】

1课时

二、【课前预习】

(一)要求:学生自主完成

1、字音、字形、字义。(通过练习册检查预习)

2、对作者陈廷一的了解。

关于作者——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先后出版了《皇天后土》、《孙中山大传》(上下卷)、《许世友传奇》三部曲、《贺氏三姐妹》、《宋氏三姐妹》、《宋氏三兄弟》、《孔祥熙大传》、《宋庆龄全传》、《宋美龄全传》、《宋霭龄全传》、《宋氏家族全书》(上下卷)、《民国岳父》、《青年孙中山》等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陈廷一先生在文学界被誉为我国传记文学的扛鼎作家。

传记文学领域有“南叶北陈”之说,南有作家叶永烈,北有作家陈廷一。“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可;写传记文学史不写陈廷一不行。

3、对传主孙中山的了解。(各小组搜索孙中山的资料,并作好整理)

(二)了解传记的文体知识

传记: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

传记内容:除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须选择人物一生之中最具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传记特点: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传记类型:

从叙述人称看,分为自传和他传。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被称为“评传”。

从创作方法看,有“历史性传记”,记叙史实,用语平实;还有“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以史实为依据加以描写。从篇幅的长短看,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三)了解本文考点能力要求: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四)一切由标题开始:标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1、传记类型:他传

2、传主:孙中山,地位高——总统

3、从“布衣”角度写孙中山,选材独特。

三【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结合传记知识进行文本探究

(一)、思考:“布衣”指什么?“布衣总统”源于什么故事? 明确:“布衣”原指普通老百姓穿的用麻布做的衣服,这里指代平民百姓。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孙中山“布衣”的称谓源自于他早年与张之洞交往的故事,由此可见孙中山早已立下大志。

小组交流一些名人早年立志的例子: 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二)、探讨问题:作为大总统的孙中山,身上具有哪些“布衣”色彩?这些“布衣”色彩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找出相关例子加以说明。和大家所知道的孙中山有何不同?(多媒体展示问题)

附:以下为板书部分

住 不大,四把,两张,一张„„(图片展示①)简单

客厅兼做饭厅 简朴

衣 学生装→中山装(图片展示②)便宜、实用,整洁

食(详)四角餐金,三“不”,四菜一汤 简朴

平常碗筷(思考)节俭

行(详)悄悄出行 简朴,关心群众 附多媒体展示: 图片展示①(“南京总统府”)

图片展示②(“中山装”)

(三)、结合全文,小组合作分析传主的人物形象: 明确:我从„„中了解到的孙中山先生是„„(心怀大志,甘于淡泊,勤政爱民,平等博爱,俭朴„„)

(四)、“布衣”和“总统”矛盾吗?两者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明确:不矛盾。对“布衣总统”可以理解为总统出身于“布衣”,源于“布衣”,也指孙中山具有总统的身份同时具备“布衣”的品德。作者着眼于日常生活细节(与张之洞的交往和衣食住行),而这些细节所显示的孙中山的个性又与他的政治理念(平等、民主、博爱)和人生理想方向一致,从而有力地突出了传主的形象和精神品质。

四【写作指导】

(一)、思考:作者在写孙中山“食”这一方面时,为什么要举唐绍仪和伍廷芳这两个例子呢?这样处理会收到什么效果?

明确:举唐绍仪和伍廷芳这两个例子的目的是用二人的大吃大喝和孙中山的粗茶淡饭作对比,从而更加鲜明地突显出孙中山的简朴、节俭。

【拓展】这种对比的写作方法用在我们的记叙文写作中比简单地进行描述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说,我们经常听说姚明(图片展示③)是中国的“移动长城”,又高又壮,但我们看NBA的比赛,并没觉得特别明显,如果我们拿姚明和普通人一对比,效果马上出来。

(二)深化问题:孙中山一生东奔西走,漂洋过海,南征北战,可写的材料有很多,可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几个生活片段来写呢?(多媒体展示)

明确:因为作者想要突出的是孙中山的“简朴”,写他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无法表达出这个中心。而从生活的细节入手,给人的感觉是更真实,更能让读者信服,这种手法我们称之为“以小见大”。

【拓展】“以小见大”是记叙文的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比如我们表达母爱,我们不需要像今年“感动中国”获得者陈玉蓉那样,为了救自己的儿子,每天早上暴走几十公里(图文展示④),很多时候,我们简简单单一声问候,一句叮咛,或者一个眼神,一个背影就够了,散文大家朱自清的《背影》就是这样的例子。越简单,越真实,越真实,越感人。

附多媒体展示: 图片展示①(“姚明”)图片展示②(“暴走妈妈”)

五、【拓展迁移与作业】

(一)、问题:通过学习文本,我们知道了孙中山的“简朴”生活。作为生活越来越好的当代学生,你是怎么看待“简朴”的?当今社会还需要简朴吗?请写成200字作业的随笔。提示:时代不同,“简朴”的含义也发生变化,今天,我们的社会进步了,物质充裕了,或许,我们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穿上打补丁的衣服,要不然的话,人人都 3

不消费,这个社会也很难发展。但简朴的精神还是需要的,我们提倡要用之有度,不要铺张浪费。(可结合丛飞等例子)

(二)、了解更多孙中山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百度视频搜索以下两部电影:《辛亥革命》和《十月围城》。

六、【总结】

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曾说:“简朴是一种力量,一种魔鬼式的力量。它是胜利之本,是兴国之兆。”可见,无论是历史还是现今,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简朴都不可无视,正所谓“成由勤俭败由奢”。

七、【反思】

1.我从孙中山身上学到了什么?

2.在以后的传记文中我该如何去学?

3.在记叙文中如何运用“以小见大”这种写法?

2.“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正)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感知传记文学的特点;了解题目的含义,“布衣”与总统的联系,初步了解孙中山的平民化特征;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深入了解布衣总统孙中山的为人与作风。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孙中山的人格魅力,学习孙中山先生甘于淡泊的品质,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伟人的精神内涵,丰富学生的人文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修养。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段落结构,从衣食住行等了解孙中山的为人和作风,感受孙中山先生民主、平等、爱民的精神,学习他甘于淡泊的品质。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传记的文体特点,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每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单元导读(预设)

老师:同学们,第一周的时候我们重点学习了第一单元的哪一篇作品啊?

学生:《我很重要》

老师:嗯,那大家告诉我,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认识自我。

老师:好,在第一单元里,我们学会了如何去认识自我,发掘自身的价值,那今天呢,老师就带大家来进一步地认识自我和认识他人。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那一页,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文体——传记。

(学生朗读导语。)

老师:好,现在请你告诉我,传记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

二、传记文体知识学习

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它是借助于形象描写,具体生动地记载历史上或当代起过历史作用的人物的一生,以及有关的重要史实的作品。

从创作方法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历史性传记和传记文学。从立传人物来看,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克林顿写了《我的生活》、本单元中爱因斯坦所写的《我的回顾》;传记还有一种是他人撰写的,本单元的《“布衣总统”孙中山》、《华罗庚》、《罗曼•罗兰》、《留取丹心照汗青》都属于传记体。

特点: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传记记叙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其一生中的主要事件或某些事件,来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传记单元的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名人传记,了解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伟大的人格力量。

2、结合自身,理解成长的真谛,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从中汲取有益的人生教益。

3、了解不同的传记文体的特点,学会写传记文。

三、课文导入

学习了关于传记的基本常识以后,让我们转入对课文的学习,大家翻开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

四、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① 字词过关

籍(jí)贯

美味佳肴(yáo)奢侈(shēchǐ)裹(guǒ)脚

卤(lǔ)水

匀称(chèn)

咽(yān)喉

作祟(suì)

寒暄(xuān)

干燥(zào)

不知天高地厚:形容狂妄自大的样子。

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

水泄不通:水都流不出去。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十分严密。

甘于淡泊:心甘情愿地不追求名利。② 作者简介

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著有《孙中山大传》、《宋氏三姐妹》、《宋氏三兄弟》、《宋氏家族全书》、《青年孙中山》、《孔祥熙大传》、《宋庆龄全传》、《宋美龄全传》、《宋霭龄全传》、《许世友传奇》三部曲等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

③ 孙中山简介

(找3—4个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孙中山,老师注意纠正表述中不准确的地方和与历史不符合的地方,并概括性的介绍孙中山的生平事迹。)

出生地: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

名字“中山”的来历: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因此得名。基本政治主张: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主要贡献:领导辛亥革命、创立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 人生哲学:不做大官,要做大事

五、解题

齐读全文,学生自由发言,捕捉题眼,为何同时用“布衣”和“总统”形容孙中山?这样的标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① 对“布衣总统”的理解有二:其一,指总统出身于“布衣”,源于“布衣”;其二,指具有总统的身份同时具备“布衣”的品德。

② 从“布衣”角度写孙中山,选材奇特。

③ 用平民专用的“布衣”与地位崇高的“总统”形成巨大反差,来突出孙中山的品德。

④ 暗示文中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孙中山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来反映孙中山的品质。

拓展提示: 何谓布衣?

《礼记》:“治其麻丝,以为布帛。”

原本指古代平民穿的衣服,渐渐的,“布衣”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后来多用来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六、文本解读

小组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完成下面三个任务: ① 划分并概括文段

明确:

一、“布衣总统”称号的来源

二、住

三、衣

四、食

五、行

(二至五可为一部分)

② 划出文章中所有体现“布衣”的句子,解读孙中山先生身上的“布衣”色彩。

师点评总结:从总统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解读伟人的平民情怀与“布衣”色彩(每部分挑选代表性词句分别体现什么特点)

住所——平民化

穿着——朴素,中山装的由来

餐食——平民化,餐具不讲究,用普通小菜宴请唐绍仪、伍廷芳

出行——悄悄出巡,不摆架子,不搞特殊。不随便动用汽车,穿普通制服骑马出城

(课件展示孙中山任临时总统时用过的椅子、茶儿,穿过的衣服,直观地再现这位伟人的布衣色彩)【板书设计】

“布衣总统”称号的来历

第二课时

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二、深入探究,概括人物思想与形象

① 上节课我们还初步分析了陈廷一先生笔下的孙中山先生身上的“布衣”色彩,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衣食住行四方面的布衣色彩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什么思想?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提问,点评)

明确总结:从衣食住行、待人宴客的具体方面写“布衣总统”的简朴生活,是其“不是皇帝,而是人民的公仆”的平等、民主、自由、博爱思想的具体体现。

② 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张之洞当时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明确:胸怀大志,不畏权贵。(可以从诗对联中看出);说明张之洞尽管摆官架子,但还是善识人才。以张之洞的前后态度转变来反映孙中山的学识和性格。

③ 从传主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中读出传主的情感世界和精神内涵,气质和秉赋,教师归纳总结其人物形象。(学生再次阅读全文,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品质,然后用“我从… … 中解读到的,是孙中山先生… … ”这种句式,把在解读过程中所发现的、所感悟的告诉大家。如:我从孙中山先生“回敬”张之洞所写的对子中所解读到的是孙中山先生一介儒生敢傲王侯的非凡气度。)

(认真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评)

三、思考总结 ① 归纳写作特点

从日常生活角度切入,以小见大,表现伟人品格与情怀;

选材真实、典型,极富表现力而又趣味盎然;

点面结合手法的恰当运用,全面深入地展示主人公日常生活; 运用对比和衬托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与趣味性;

详细分明,穿插有致。详写行和食,略写衣和住。② 总结传记特点:真实性和文学性

四、小结

这篇文章首先讲述了孙中山被冠以“布衣总统”的一段有趣故事,接着从孙中山的居住、衣着、饮食、出行等一些生活细节,多方面地展示出,孙中山虽然贵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却仍然保持着“布衣”的特点,的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布衣总统”,而他的“布衣”特点恰恰符合了他的“民主”、“平等”、“权利”、“博爱”等政治理想,从而写出了这个总统的独特性。我们怀着赤诚之心,解读了孙中山先生高尚的精神,当他身为布衣却不卑不亢早有“傲王侯”的大志,而当他身为一介总统却怀有布衣的品格,这就是一个伟人之所以能成为永恒之所在。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并将之化为学习上的动力,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传记文学的特点,使我们鉴赏传记文学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的把握传主的精神内涵、品质修养。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3.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教案 篇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写本课10个生字,理解关键字的意思,如“破”“陋习”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清课文层次,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大意。【教学板块一】导入、解题、质疑

【目标达成】:初步了解孙中山,理解 破陋习的意思。

1.屏幕出示孙中山铜像:同学们,你们说说这是谁?指名学生说说。

2、拿出预习单:简介你所了解的孙中山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佃农家庭出生。他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华民国成立后,人们称他为中山先生。为了纪念他推翻满清,建立共和的伟大功勋,广东省香山县于1925年4月16日改名为中山县。1940年,国民党政府立孙中山为国父。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关于孙中山的故事,板书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3、理解题目中的“破”“陋习”

总结过渡:对,这不合理、不文明的习俗就叫“陋习”。现在,理解了关键词语的意思,你现在能说说题目的意思了吗?

4、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就大胆地提出来吧 预设:陋习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破什么陋习?是怎样破陋习的?

过渡: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提出了这么多的疑问,其实答案就是课文里,只要你能认真读文,用心思考,就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不过,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扫除阅读障碍。【教学板块二】初读感知

【目标达成】:掌握字词,帮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一、学习活动一:自主预习我能行

课前我们完成了预习单,现在交流一下自主预习情况。

(一)小组内互学字词

小组内交流预习单第一题,可以这样读:

领 读:组长先读一遍生词,组员认真听,如果读错大家一起纠正。齐 读:组长先读生词一遍,组员跟读一遍。

个别读:小组开火车读词语,比一比谁读的最好、最准确。注意后鼻音的字。

(1)小组展示: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课前预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

(2)检测:小组分工检查同学们的读词情况。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我来检查检查。出示生字词。

成员1:大家跟我读 挑柴

痛苦

心疼

受罪

祖宗

唱歌 既然

应该

总统

废除

空闲

妇女 成员2:指名读 成员3:开火车

成员4:带着大家齐读。总结:大家字音读得很正确,声音也很响亮,说明大家生字词预习效果非常好。

(3)理解词语意思: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了哪些理解词义的方法?以上这些词语你是如何理解的?

二、学习活动二:初读课文,知大意,理文脉。

1.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不漏字、不添字,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小组展示读。其他组成员点评。

2.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根据预习单第五项,试着从“缠足前——缠足经过——废除缠足”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教学板块三】规范书写我能行 【目标达成】:规范书写生字 学习活动三:生字我会写

1.出示本课生字,齐读生字,按结构给生字分类。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

2.根据预习单第二项,小组内评价预习时仿写的生字。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点评。

4结合学生的点评,重点指导: 该 疼 3.学生描红

4、展示、评议。

【教学板块四】布置作业

【目标达成】: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1.选择你喜欢的词语抄一抄。2.继续读熟课文。

4.孙中山好问教案 篇四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孙中山先生关于“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新旧三民主义在推动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三民主义的提出、内容和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内容和影响;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异,了解其在理论内容上的变化,掌握这种变化对后来中国革命发生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三民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的理解,认识到思想理论成果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能指导社会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孙中山和民主追求的学习,理解伟人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和为革命事业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通过了解三民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到革命理论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的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三民主义的影响,包括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

【研读教材】

★导入新课

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海峡两岸、国共两党在对中国近代许多历史人物的评价上都是大相径庭,唯有孙中山先生,得到了国共两党的一致尊重,国民党尊称他为“国父”,中国共产党则尊称他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的思想为什么能得到国共两党的一致重视?他的思想主要有哪些内容呢?

★梳理知识一、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

1、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失败

面对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先进的中国人通过中外比照,思考着怎样才能救中国。

继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之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则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然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

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纲领,但遭到冷遇。他深刻感到,清政府已腐朽不堪。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的革命道路。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这就为三民主义的提出奠定了阶级基础。20世纪初,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开始在中国宣传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这为三民注意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

1894年孙中山创立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着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开始,民主革命需要纲领和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便应运而生。

2、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的影响

影响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和美国的民主共和思想。孙中山从中主要吸取了“自由、平等、博爱”和“民有、民享、民治”的思想

3、中国传统思想的启迪

孙中山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主张“天下为公”,对于民权主义思想和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优势重要的影响。二、三民主义

1、背景

(1)必要性:鸦片战争后,各种救国主张相继失败

想一想: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的三民主义,其产生应当具备怎样的土壤和条件?

(2)可能性

2、提出

________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在东京成立。提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纲领,并在《________ 》发刊词中,将其概括为三民主义。

想一想:三民主义和十六字纲领,存在着怎样一一对应的关系?“驱除鞑虏”中的“鞑虏”指的是不是帝国主义?是不是要反满?“驱除鞑虏”与“创立民国”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哪一个才是核心所在?为什么还要加上“平均地权”?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3、内容

________主义:________ 的专制统治(前提)

________义:推翻________,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

________主义:即“________”(补充)

4、评价:

(1)积极性:

①________是较完整的资产阶级________纲领。代表了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的共同愿望。

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制订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________ 》。

想一想: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三民主义到底有没有反帝的要求,能不能起到起到反帝的作用?反帝要求是通过什么途径曲折表达的?实际效果怎样?反封建的要求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取缔封建制度?

(2)局限性:未明确的提出反对________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________纲领,不可能彻底完成 ________的民主革命任务。

三、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相继失败

(2)俄国________的胜利和中国________运动的影响

(3)________和________的帮助

(4)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的不懈追求。

2、提出

________年,国民党“一大”上通过宣言,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对外反对________,对内各民族________

3、内容

民权主义:授予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 ________ 和 ________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________,实行“________”政策

4、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________

5、评价: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是指导________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________的革命性,体现了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是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________,推动了________ 的发展四、三民主义学说的历史地位:三民主义学说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________,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落实课标

简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能力提升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有何异同?新三民主义最主要的“新”在哪里?

【拓展思维】

这篇宣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区分了三民主义的两个历史时代。在这以前,三民主义是旧范畴的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在这以后,三民主义是新范畴的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这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结合材料谈谈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有何关系?

【课堂小结】

孙中山先生将西方的先进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三民主义,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将其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先后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帝国主义的破坏,这些斗争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的独立与富强之路还有很远。路更长、夜更黑,但黎明即将到来,一个新时代正在酝酿中。

【自主探究】

2005年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开始了两岸的“和平之旅”。他首站抵达北京,并于4月27日拜谒中山陵。

1、请说明连战先生首站和第一个活动安排的原因。

2、连战先生在拜谒感言中说道:“中山先生领导国民革命„„他是一位革命家,更是一位政治家,他以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来追求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昌盛。”请你简要阐释孙中山的“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

【课堂反馈】

1、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中指出:“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2、《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3、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A孙中山 B宋教仁

C陈独秀 D鲁迅

4、孙中山在遗嘱中说:“集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以下那一主张一致?

A兴中会纲领 B同盟会纲领

C新三民主义 D三大政策

5、本课内容涉及到孙中山先生一生两次重要的转变。你知道是哪两次吗?孙中山先生的这两次转变说明了什么?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我们应向孙中山先生学习什么?

参考答案:

★落实课标

三民主义有新旧三民主义之分

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指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权主义”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是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制订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自决,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是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状况。

新三民主义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能力提升

相同点:旧三民主义所提出的基本纲领,新三民主义基本都继承了,因为旧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的基础。

不同点:民族主义: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而旧三民主义主要强调反对满清统治,具有狭隘性。民权主义:新三民主义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而旧三民主义只提出“国民一律平等”的空洞口号。民生主义:新三民主义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具体提出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和工人生活问题,与“扶助农工”政策紧密相连;旧三民主义只是空洞的提出“平均地权”。

新三民主义最主要新在明确提出了反帝的要求

【拓展思维】

1、新三民主义是国民党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革命指导思想,三大政策是国民党的执政原则。

2、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的途径、方法,而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目标。

3、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没有三大政策就没有新三新民主义;没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就不可能形成体系。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D

二、非选择题

1、孙中山先生一生有两次重要的转变,第一次是放弃改良而走向革命道路;第二次是在他领导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失败后,接受苏俄和中共的帮助,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2、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不断调整革命思想;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民主追求;积极探索,顺应时代发展等。

5.孙中山好问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说出“我”游览中山陵的顺序及沿途所见,了解课文按地点转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2、学会14个生字,理解“兴致勃勃、洒落”等词语,能根据词语确定“陡、安、生”等字的意思。

3、能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感悟

1、出示课题,齐读。

2、揭示课题,介绍有关中山陵的知识。(出示课件)

中山陵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第二峰南麓。始建于1926年,历时3年多。1929年6月1日,国民政府举行奉安大典,葬中山先生遗体于此。

二、整体进入

1、昨天同学在家里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先来检查一下朗读情况,思考问题。

2、请同学们用文章中的语句简单介绍一下孙中山先生及中山陵留给你们的初步印象?

3、出示课件,介绍中山先生。

(我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领导过辛亥革命、历史伟人;雄伟庄严。)

三、学习重点段,了解叙述的顺序

1、课文的第几节到第几节是具体写“游中山陵”的?(2-7节)分段

2、重点学习文章第二段,学习新的叙述顺序。默读。

①用[ ]括出文章中出现的过渡句。交流。(8句)

②用小圈圈出过渡句中以及文中表示地点的词。

③交流、整理、板书:

中山门→陵园路→博爱坊(入口处)→神道→正门→碑亭→石道(平台)→祭堂→墓室

3、师生配合读第2-7节。(教师读过渡句部分,要求学生注意这类句子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4、经整理后明确文章的叙述顺序:按地点转换顺序。

5、组织交流,深入体会。

①小组朗读第二段,讨论学习:2/3、4/5/6、7四组分配学习。

“我”在游览过程中在哪些地方看到些什么?用“--”划出。

有什么感受?用括出。

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②大组交流:

▲中山门→陵园路:个读,齐读。(第2节)

偶然有几缕阳光……金线图案。(比喻,突出了美丽。)

两边树林深处……鸣声。(听到的,突出了幽静,美丽)

朗读出语气:清爽、幽静、美丽。

▲博爱坊(入口处)→神道→正门:个读,师生配合朗读。(师过渡句,生文。)(第3、4节)

神道两旁……挺立着。(比喻,突出了威武。)

出示课件,理解“天下为公”(感到孙中山是一位伟人。)

找词替代“毕生”。(一生)

▲碑亭→石道(平台):个读,齐读。(第5节)

出示课件,了解石道建筑奇妙

设计者的别致、严密……惊叹不已。(奇妙在哪里?师引读:朝上面望去--,转身朝下看时--

概括说:朝上望,只见石阶,不见平台;朝下看,只见平台,不见石阶。)

放眼望去……闪闪发光。(瑰丽多姿)

▲出示课件,(了解石膏座像)祭堂→墓室:个读,师生配合读。(第6、7节)

这卧想雕塑得真切……似乎仍在散发着清香。

(逼真,传神,反映了人民对历史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深情。

“真切、自然”表现了这两座像工艺精湛、技艺高超。)

这句话是不是比喻句?(不是,是想象)

四、第三段,总结

1、回道了陵园出口处,小作者站在博爱坊下,抒发了对孙中山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出示课件)

齐读第三段,补上板书:→博爱坊(出口处)

2、让我们怀着对孙中山这位伟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来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中山陵》资料。

板书设计:

中山门→陵园路→博爱坊(入口处)→神道→正门→碑亭→石道(平台)→祭堂→墓室→博爱坊(出口处)

6.孙中山好问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结合一项具体的主题活动,了解评价与反思的内容与方法,学会正确自我评价。

2、能依据具体的活动项目,设计评价与反思的内容及形式。

3、初步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评价与反思的方法。难点及:正确评价他人和自我反思。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评价与反思的方法。教师准备: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评价与反思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通讯感忽而门在参加活动过程中,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与帮助,有什么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愿望呢?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评价与反思提出不同方面的问题。

(二)结合实例,学习评价与反思。

以我做家乡小导游主题活动为例,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对活动进行评价?这样评价有什么好处?你自己还有什么建议?

(三)、交流互助,突破难点。

交流办理组织的一项活动,回想活动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完成任务情况等方面,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好好思考,特别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评价与反思。

(四)及时反思,不断进步。

结合本次活动,总结评价与反思的学问。

(五)教学小记:

方法与指导----主题2:建立活动小档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档案的内容及一般整理的方法。

2、通过具体的主题活动,初步学会将种类繁多的资料进行分类、排序和存放。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建立档案。教学难点:学会一定顺序建立档案。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建立档案的方法。教师准备: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档案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围绕建立档案,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二)结合实例,自主探究。

以我做家乡小导游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一项活动积累哪些方面的材料?

(三)、实践体验,突破难点。

结合近期开展的一项活动,小组交流活动过程积累的材料,包括自己的总结、评价和反思,查缺补漏。

(四)、设计制作档案袋。

1、根据活动小档案的类型和材料的多少,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废旧纸盒,设计制作档案盒。

2、在档案袋的封面贴好标签。

3、把整理好的档案放进档案袋。

(五)、评价反思,拓展延伸。结合本次活动,评价自己的表现。

(六)教学小记:

活动与探究-----主题1:饮茶的学问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辨别几种常见的茶叶。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初步形成对生活的关注、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几种常见茶叶的种类、特点和保存方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认真填写记录表,将资料进行整理,准备全班交流。教师准备:准备几种常见的茶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前门情思大碗茶》,激发学生对茶叶的兴趣。

(二)、师生互动、汇报交流。

1、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小组分工,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2、注重对学生进行平即时评价,科学引导。

3、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

(三)深入体验、感受区别。

1、教师出示自己准备的几种常见的才hayes,让学生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等方法进行现场辨别。

2、教师用玻璃杯冲泡茶叶,让学生认真观察茶叶的茶色、汤色,品茶味。

(四)、总结升华、,学以致用。

1、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对常见茶叶的种类、特点和保存方法进行总结,2、教师引导学生将探究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五)教学小记:

活动与探究-----主题2探索宇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航天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筛选、编辑,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制作宣传册,探究合理运用资料、科学积累的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所搜集的资料卡进行了分类、编辑、整理。难点:对资料卡进行筛选。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前期制作完成信息资料卡,包括我国神舟9号宇宙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神舟9号载人飞船。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交流资料。

教师播放神舟9号飞船课件,学生交流制作的信息资料卡。

2、提出问题:

通过开展专题研究,分享探索宇宙的收获。

3、揭示课题:

展示前期开展课题研究制作的《北京奥运会宣传册》,引导学生交流,揭示课题。

(二)学习制作宣传册。

第一步:探究宣传册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规划目录:

1、学生翻阅讨论。

2、观察《北京奥运会宣传册》,有什么发现? 安排内容:

1、继续观察?《北京奥运会宣传册》,还有什么发现?

2、制作细节指导。设计封面封底:

1、继续交流:宣传册还有哪些部分?

2、小结:怎样制作宣传册? 第二步:确定目录,明辨评价标准。

1、交流。

2、出示最受欢迎的页面评价标准。第三步:制作宣传册。

(三)展示评价。

1、让学生展示学生制作的宣传册页面。

2、学生填写自评表。

3、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四)总结延伸。

(五)教学小记:

活动与探究----主题3科学使用家用电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使用微波炉的正确方法。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微波炉的使用方法和用途。难点:制作微波鸡翅。

三、教学准备:

1、鸡翅一斤,微波炉、玻璃保鲜盒、盘子。

2、课件、微波炉使用方法的相关资料及使用说明书。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揭示主题

1、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微波炉有哪些了解。

2、教师课件出示微波炉烹饪的美味食品图片。

(二)合作探究,了解用途。

1、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说明书了解微波炉的结构和功能。

2、根据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探究微波炉的烹饪有哪些要求。

(三)示范指导,解决难点。

1、教师请学生品尝做好的鸡翅。

2、教师重点示范

背面划刀-------加入配料----浸泡腌制----覆盖-----加热烹饪

(四)实践体验,掌握技能。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微波烹饪鸡翅。

2、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践。

(五)、交流评价,拓展延伸。

1、同学生互相品尝自己做的鸡翅。

2、教师出示用微波炉烹饪的不同美味菜肴,激发学习欲望。

(六)教学小记:

活动与探究-----主题4技术与创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身边技术创新的有关知识。

2、树立技术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技术核心是创造、理解创造的价值。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技术创新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初步感悟。

1、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脑筋急转弯活动。

2、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

3、教师小结:打破常规的思维就是一种创造。

(二)走进生活,寻找灵感。

1、请同学们读一读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2、小组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人的发明创造?有什么启发?

3、小结:平凡的生活蕴藏着创造的机遇。

(三)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请学生结合以上发明创造的故事,谈一谈感受。

2、集体交流。

3、小结:如果向他们学习,那我们也能创造。

(四)走进生活、激发潜能。

1、教师结合儿童发明的充气雨衣的创新事例,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发明。

2、从他们的故事中你有什么想法?

3、小结:发明源于生活。

4、填写“创意新点子”表格。

(五)、课后践行。

1、讲讲自己同龄人发明创造的故事。

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小记:

活动与探究-----主题5了解身边的职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职业有分工是社会发展德尔需要。

2、了解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能力的要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为什么有职业分工。难点:如何适应职业的分工。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访问有关人员,搜集有关职业的材料。教师准备:查阅收集职业分工、职业发展趋势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揭示课题。

1、观看录像:社会职业分工的课题。

2、学生交流见到的和课前收集了解的有关社会职业的资料。

3、通过以上活动,提出:职业有什么分工?共同研究。

(二)、小组交流讨论,完成下表。各行各业成功的典型先进事迹

北京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热爱自己的职业-----科学家邓稼轩---------------

(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职业体验。

小组同学安排体验的角色(教师、医生、售票员)

1、同学们交流。

2、师生一起总结。

(四)教学小记:

活动与探究-----主题6做最好的自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挫折,如何勇敢地面对。

2、通过情境分析、生活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名人励志故事。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1、开展词语接龙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

2、采访失败的同学,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面对挫折,自我反思。

1、请同学们会议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失败。

2、分小组讨论产生困难和挫折的原因,应对挫折采取的方法。

3、将交流的结果向大家汇报。

(三)走进名人成长档案。

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著名数学家陈盛世的故事,让学生谈谈感受。

2、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搜集到的名人励志故事。

3、教师总结。

(四)讲述自己或者别人战胜困难的事例。

1、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战胜困难的事情。

2、学生交流生活中观察到的战胜困难的事例。

3、总结交流感受。

(五)、创设情境,说出心里话。

1、知心姐姐信箱中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如果你是那只掉进陷阱的小兔,你会怎么想?

7.《元好问》全诗翻译赏析 篇七

元好问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注释】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动。

歌谣:指北朝民歌《敕勒歌》。

绝不传:已绝迹不再流传。

穹庐一曲:指敕勒歌。

中州:中原。

【译文】

像北朝民歌《敕勒歌》这样慷慨激昂的民歌已绝迹不再流传,

这首民歌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

从古至今中原人民代代相传的英雄气概,

也影响了北方敕勒民族。

【赏析】

这首诗评论了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歌》描绘了开阔壮美而又和平安定的草原风光,有豪放刚健、粗犷雄浑的格调。元好问重视民歌,前两句他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推举它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

8.名人勤奋好问的名言 篇八

3. 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主张和个性,不要识途去改变他人,同样,也不要被他人所改变。改了,就不是自己了。

4. 相信谎言的人必将在真理之前毁灭。——赫尔巴特

5. 最成功的说谎者是那些使最少量的谎言发挥最大的作用的人。——塞·巴特勒

6. 不要试图控制别人,不要要求别人理解你。

7.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德莱赛

8. 这世界要是没有爱情,它在我们心中还会有什么意义!这就如一盏没有亮光的走马灯。——歌德

9. 不达成功誓不休。——陈潭秋

10. 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爱迪生

11. 失败带给我的经验与收获,在于我已经知道这样做不会成功的证明,下一次我可以避免同样的错误了。——爱迪生

12. 成功——功与过的试金石。——拜伦

13. 成功是陡峭的阶梯,两手插在裤袋里爬不上去。——佚名

14. 成功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歌德

9.初中语文《巍巍中山陵》优秀教案 篇九

2、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认识孙中山,交流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及思想。

出示孙中山的图片,问:认识这个人吗?(学生介绍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贡献。)

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下为公

孙中山的贡献:领导中国革命

二、对于孙中山这样举世景仰的伟大的革命家,他逝世后,如果请你设计他的陵墓,你认为,将他葬于什么样的地方、建造怎样的陵墓比较合适?(学生讨论、发言、交流)

出示一组紫金山、中山陵的图片给学生欣赏。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巍巍中山陵》。

三、释题:巍巍,高大的样子。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

四、钟山的地形、环境能烘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气势吗?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主要见课文第二节)

明确:(正因为钟山山形雄伟而险峻,景色鲜丽而和谐,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愿望。)

五、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联系《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课)

明确: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密封评议的方式”,避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如下特点: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注重和谐协调),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

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弘扬民族精神),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追求形神兼备)。

六、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严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明确:(中山陵的设计将三区名胜联为一体,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因而在总体设计上“值得称道”。

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浓翠蔽日,莽苍深邃,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和不朽业绩,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之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七、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中山陵的巍巍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说它是孙中山先生品格和精神的象征。作者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孙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

八、作业

根据课文对中山陵各部分建筑的描写,画出示意图。

第二课时

一、理清中山陵的大体布局。

1、学生出示所画示意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2、假如让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这幅图解说清楚。

3、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中山陵的?(由外而内,由总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

二、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中山陵的设计是如何体现人民对中山先生的怀念及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的?(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讨论)

(文章运用数字介绍了陵门、祭堂、墓室的高度和深度,石阶的级数,具体说明了建筑的高大宏伟。)

你认为有哪些建筑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伟大形象?

(陵门:中山先生手书“博爱”、“天下为公”

祭堂: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山先生遗像

墓室:中山先生卧像)

三、文章第7一11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

明确:(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中山陵的。这段关于陵园平面布局的总说,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使读者对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

四、体会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本文语言准确、简明。表现在大量运用确凿的数字进行说明;充分运用限制词、修饰语。

本文虽然是一篇介绍中山陵的说明文,但是语言生动优美,请你找出这样的句子,朗读它,并在句子旁写好批注。

如描写平台所见景象时,运用描写性语言和比喻、对偶等修辞,用语生动,蕴含深情,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既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又很好地衬托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

五、作业:

1、进行“我心目中的校园”设计比赛。勾画出心目中校园的草图,并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进行描述。

上一篇:工作简报(工作部署会议)下一篇:学生团员互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