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教学是开启儿童智慧大门的(精选13篇)
1.电化教学是开启儿童智慧大门的 篇一
兴趣是开启识字教学大门的钥匙
上津镇中心小学 金瑶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那么该如何将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进行呢?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但过去我们的课堂过于严肃,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需求。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玩一玩,在轻松中识字。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做动作,猜词语。低年级的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字词可以通过人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并且经过做动作,学生已经将字放在自己的脑海里进行了内化,这样一来会记得更牢。如在教学《操场上》的生字,上课前,我把要学习的“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六个词语写在纸条上,让学生读熟。做游戏时,让学生看了纸条后,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让其他的小朋友来猜,猜对了得分,猜错了则要扣分。通过动作,为什么“打、拔、拍”是提手旁,“跳、跑、踢”是足字旁,答案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盎然地识字,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2、开火车的游戏法。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但是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通常,在识字一开始,我会运用开火车的形式,了解一下学生对这些声字的熟悉程度,这样教学时就可以侧重地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巩固环节,我也会使用开火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和及时的加强。
二、编一编,在想象中识字。
1、编谜语、故事
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诱发学生将一个个生字编成谜语和 故事,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比老师磨破嘴皮子强多了。学生在主动识字情趣的支配下,有的用猜谜语识字,有的用讲故事识字„„课堂气氛活跃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识字的能力。如“闪”字,学生编出了“人很快走进了门”,不仅记住了字形,还懂得了字义,真是一举两得。
2、编儿歌
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
三、认一认,在生活中识字。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
1、在学习活动中识字。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对学校里的一切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新。他们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来到了新的学习环境,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此时,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一大好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如老师、同学的姓名,课程表上的科目,校园内的门牌等,还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学校内的设备设施名称,如“操场、篮球场、沙坑、跑道等。学生在这些识字活动中感受到汉字像朋友一样无处不在,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2、在生活环境中识字。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教育小学生识字应注重重复记忆,让所学的字无数次的重现于学生眼前,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处处把字识。日积月累,天长日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如坐公交车时,认识站牌名,认识车内的各种告示;逛街时,认识店铺名;到饭馆吃饭时,认识菜单的菜名;旅游时,认识景点和门票上的汉字„„汉字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2.电化教学是开启儿童智慧大门的 篇二
一、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地球仪、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模型等直观教具, 或是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 充分利用“两图一册”,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挂图和地图册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 可以说它们是地理课的“第二语言”, 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掌握好“文字”和“图片”两种语言的使用, 达到以图释文、图文互释的教学目的, 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强化记忆, 进而扩大学生学习地理的视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认真设计“地理略图”, 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 除了利用现成的教学用具之外, 还要别出心裁, 善于设计地理略图。如在学习关于黄河的教学内容时, 教师在黑板上绘出黄河干流略图, 先用黄色粉笔画出干流, 然后从黄河发源地讲起, 再讲干流上中下游的划分点, 接着讲黄河的支流, 用红色粉笔画出主要支流, 边画边讲出支流的位置, 最后讲水文特征, 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如上游水流湍急, 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河道弯曲变宽, 水流变缓, 含泥沙量大, 下游形成“地上河”, 容易泛滥成灾。这样有形有意, 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静而是动的, 教学不是枯燥无味的宣讲, 而是调动了学生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力的双向互动, 变“苦学”为“乐学”,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
电化教育设备是现代化教育的组成部分, 是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因此, 利用投影仪、幻灯片、电影、录像、多媒体等手段, 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感染力强, 能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这样可以突破“口耳相授”的传统教学模式所解决不了的问题, 使得在旧的教学模式中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想不到的景物展现在学生眼前,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开展活动, 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教学不是让学生记住书本知识, 而是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因此, 在地理课学习中, 结合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本地地形地势、自然特征等内容, 深化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 使书本知识与本地区人文地理知识相衔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生态环境问题时, 除了合理利用课本提供的图文信息外, 再补充一些水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图片和资料, 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拓展, 调动学习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加强教材归类总结, 升华学生学习兴趣
1. 根据教材内容, 利用歌诀、谚语、顺口溜等进行教学
如在讲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时, 可以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 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 在讲我国沿海开放的14个港口城市时, 可借助口诀“江海连波通云洲, 秦皇云烟上青天”, 让学生快速记忆。运用谚语、歌诀不但会巩固地理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会简便记忆的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2. 巧用诗文进行教学
如在讲地球的运动时, 可用“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讲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知识。在讲黄河奔腾咆哮的气势时, 就可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这样, 学生可以通过诗句形象化的描写来理解相关地理知识, 既通俗易懂又形象生动, 达到教学的目的。
3.兴趣,开启智慧的大门 篇三
关键词:兴趣;生活资源;动手操作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一切事物的动力,数学学习也不例外,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乐意走进课堂,从中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细细品味数学的无限情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就会全神贯注地学习,而且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善于利用生活资源
数学离不开生活,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学有生活味的数学,感觉身边就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也因此由枯燥、单调、乏味变得有趣丰富。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有很多,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一课,在创设情境环节中,教师先出示一组从生活中收集到的百分数例子。这些例子的呈现,让学生倍感熟悉、亲切,学习百分数的兴趣油然而生。在“小小新闻发布会”环节中,教师让学生把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例子在班上交流。在这过程中,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对百分数知识也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之后,通过学生之间的展示交流,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也得到深刻理解。
二、巧用学生身边事物
学生身边事物有时也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教育机智。当学生对数学某些知识的理解不完全或产生混乱时,教师可以随手拈来。如,“圆锥的体积”中有一道习题:一个直角三角板,两直角边是3 cm、4 cm,以长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它的体积是多少?这是一道很抽象的题目,大多学生想象力和空间感不强,无法理解题意。怎么办?教师的讲解显然苍白无力,学生没兴趣也不理解。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身边的直角三角板自己转一转,在转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什么是轴,得到的图形是什么,怎样求它的体积。这些问题随着学生轻轻一转都迎刃而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换一种方向再转一转,还有意外的收获。学生利用身边事物亲自体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理解了题意,还提高了解题兴趣。
三、合理安排时机动手操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这块的知识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如果只是教师的讲解,只是照本宣科,未免变成纸上谈兵。没有了动手操作,几何图形将会失去它应有的灵动。因此,在教学有关几何知识时,一定要合理安排时机,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的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整节课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较多,特别是研究“圆的特征”的过程中。课中,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分小组一起探究,并做好记录,教师可适当做些提示进行引导。学生亲自经历了折一折、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操作,学生兴趣十分浓厚,也很有成果,很多小组都如期完成了合作任务。在交流汇报时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此时无需教师的讲解,教师学会放手,把动手机会给了学生,学生也变得善学、乐学。
又如,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时,教师可以设计一道有关包装方案的习题:把两本数学书包装起来,有几种包装方案?哪种方案使用的包装纸最省?先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动手操作,同桌合作。一会儿,学生得出了三种包装方案,我让学生一一展示。接下来三种方案进行对比,得出把数学书封面的两个面叠放在一起最省包装纸。然后教师乘势追问:“为什么呢?那以后包装物体时只要怎样就能最省包装纸呢?”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明白了包装方案的策略,不但学得轻松,而且从中增长了无限乐趣,原来生活中的物体包装有这么多的奥妙!
四、适当安排竞赛活动
小学中的计算教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含口算、估算、混合运算、简算等。枯燥单一的机械式训练早已让学生厌烦,而现在的学生计算现状也不容乐观,写作业时总是错处百出、五花八门。即使经过强化训练也不见起色,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计算失去兴趣,计算方法掌握不好。面对现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适当安排竞赛活动。如,六年级下册毕业总复习的“数的运算”的简算,简算一直是计算中的难点,学生对定律不理解,计算不灵活,有的甚至张冠李戴。怎么办?竞赛一:把学生分为两组,出示两道简算题,一组按顺序计算,一组简算。通过计算对比,让学生明白简算带来的方便,明白简算的意义,今后能自主地简算。竞赛二:课后布置学生自主编写4道简算题,比一比看谁编得好,汇总后在班上进行随意抽题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巧。在两次的竞赛活动中,学生不但会根据定律编题,还能根据定律简算,一箭双雕。学生不但对计算产生极大兴趣,而且从中掌握了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适当调整教学过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沉睡的兴趣。那么,兴趣将会开启智慧的大门。
4.兴趣,是开启作文大门的钥匙 篇四
内容摘要:此篇论文主要针对“素质教育中学生缺乏写作兴趣”这一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从作文教学中找出抑制学生写作兴趣的原因有三条: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命题方式陈旧;
3、评价机制单一。并针对出现的问题从“积累材料,激发兴趣、重视评价”这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观察 兴趣 激励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但作为语文老师我深切感受到学生不喜欢作文课,只把作文当成是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写出的文章不是索然无味,就是缺乏真情实感。这一切都源于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学生谈“文”色变?现将几点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仍写不出“言之有物”的文章?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写作材料和经验积累是主要原因,学生不知写什么该怎么写,从而导致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
2.命题方式陈旧:传统作文教学,由老师限定范围确定方向,学生被动地模仿,抹煞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只会被动接受,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和能动性。
3.评价机制单一: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也跟评价标准有关,多年来,老师只采用简单圈点,笼统地论断式评语,然后凭感觉打分,无法让学生对自己作文水平有个真实的认识,从而抑制了写作积极性及水平的提高。
明确了这几点原因,那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应采取怎样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呢?本人以为,可以从以下几言面着手:
一、善于观察,勤于练笔
材料的积累离不开观察。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起点,只有先观察事物,才能对事物有认识,有了解,并形成观点,反映在文中即“言之有物”。首先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想让写作时言之有物、材料随手拈来,必然要求胸有成竹,而要使“胸有成竹”则离不开平时生活经验的累积,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其次,要让学生懂得: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而那些被忽略的细节若细加琢磨,可能就会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懂得观察,善于观察。
知识积累的另一个途径是“读万卷书”。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加强阅读教学,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入手,为学生写好作文打好基础。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说,加强阅读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写作“大作文”的“养料”来源。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推敲语句,锻炼语感,以加深他们对语言运用规律的理解,培养良好的语言触发功夫,学生有了这样的功夫,写起文章来才会意到笔随,言简而意丰。
同时,作文教学中坚持实践的观点,从练笔入手,培养写作能力。老师不仅仅要在课内教给学生一些系统的写作基础知识,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练笔实践,培养表达的基本功。只有做到“长期实践积累”,作文时才有可能“妙手偶得”,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练笔实践可不拘形式,如:观察日记、手抄报、写随感等。
二、学生是主演、教师是导演
作文教学就好比拍戏,学生是主演,教师是导演,一个戏内,一个戏外,共同演好戏。但戏演得好坏,归根结底要看学生。作文课的特殊性质规定了写作本领的获得,不是对技巧的化入,更关涉深刻人生阅历与修养,需要较长时间的领悟内化和历练。因此,写作教学首先要理清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写作能力的特殊关系,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主观努力。作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变“奉命作文”为“找题作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练笔积极性。写作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包含着生活心灵化与心灵生活化直到心灵生活形式化的复杂过程,单纯的命题作文违背学生的认识规律,抹煞了学生的独创性,极易将学生作文导向空洞、作假、拼凑、文不对题,将写作推向死胡同。而让学生自己找题,写他们自己愿意写、喜欢写的,则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2.变“教”为“领”。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把学生有效推入写作实践之中,让主体去自由表演,在表演实践中提高,变“老师讲为主”为“学生练笔、交流为主”,师生共享写作乐趣。
3.变“教师批”为“学生评”。可由学生互相批改或自我评改,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互相切磋,缩小差距,促进学生间的思想交流,互相启发,开阔视野,扩展思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让他们在思想的的冲撞打磨与深化过程中获得写作的本领。
三、告诉学生你真棒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从目前作文教学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作文中获得成功的机遇极少。老师的一句鼓励,带给学生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激励措施。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评价机制必须对学生起到激励、促进作用。对学生的评价可有“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之分。既要看到:面对班级整体水平,该生的作文水平如何;也要看到:相对他以往的作文水平,是否有了提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决不要故步自封,要抓住一切机会鼓励学生进步。
这势必要求我们要对传统作文教学的评价标准彻底突破,将着眼点放到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特制和个性品质上。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重学生作文的材料好不好,中心是否明确,描写是否生动等等。一味以理想化的高标准去苛求、挑剔学生的文章,忽视了看学生的作文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否有他独立的见解,和他过去的水平比较而言是否有所进步等等。我们在作文评改中应遵循循序
渐进的原则,多挖掘每位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然后予以表扬,让学生认为写出一手好文章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妄想,经过慢慢练习,也会有能力写出佳作来,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致就高了,写作水平也会渐渐提高。
比如我教过的一位学生,刚开学时作文水平很低,不仅错别字连篇且启不达意,告诉学生:好文章一定要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这极大地鼓励了他的写作激情。这位同学以后的作文非常认真,写作水平也大大提高。像这们在平时经常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表扬,使学生写起作文已不像当初那么心怀恐惧,写出的文章也会有更大进步。
写作能力的提高关键是我们教师要一路扶持学生去获取,教师以何种眼光评价学生,决定学生会以何种态度对待写作、何种速度求取进步。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激励机制:
1.高分激励。就是实行高分政策,充分发挥分数的激励功能。
2.评语激励。我认为,教师的评语除了根据作文要求就具有针对性以外,更要有激励作用。激励性的评语能鼓起学生主动写作的兴趣。
3.展示激励:如前所述,让学生的优秀作文有尽可能多的展示机会,讲评范文,让全班同学点评同一作品,甚至把优秀作品投寄有关报社。
5.一种开启儿童智慧之门的教学方法 篇五
――小学语文图示思路教学法
(陕西教育学院 张文菁)
“图示思路教学法”是西安市实验小学高级教师欧阳忠力所创造的一种教学法。经过欧阳忠力老师十年来 的潜心探索与实践,这一方法已逐步完善,在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 能力及个性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受到国内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认为这种教学法“是当代教改中的最新方法 之一,是阅读教学法的一个突破”。
“图示思路教学法”的关键是“图示”与“思路”。在各种教学中使用图形、图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 图示教学法”早已有之,但“图示思路教学法”并不只是简单地将图示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是借助图示再现 文章的“思路”,揭示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及有关事物的属性与突出特征,以达到促使学生学会阅读、掌握知 识、提高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智力和个性的目的。
“图示思路教学法”是由“图示预习”、“图示教学”、“图示作业”三个环节构成的完整教学结构。这 三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文章的思路展开的:通过图示预习,使学生初理文章思路;通过图示教学,使教路、学 路与文路统一起来,以揭示文章思路;通过图示作业,强化学生对文章思路的掌握。整个教学结构融教路、学 路与文路为一体,以达到阅读课文时遵循作者思路与掌握知识、提高智能的目的。
“图示思路教学法”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从预习到作业都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预习时结合阅读填写图表、图示教学及课后绘制思路图,引导学生对课文不断地进行分析与综合的思维加工,充分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信息的转换,把抽象的文字表述转换成较具体的图形、图象、图表,然后再将具体的图 示抽象为语言文字。
“图示思路教学法”运用图示的方法及种类灵活多样,适用于不同的`年级和多种课文类型的教学。在教学 中,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理解程度及认知水平,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图示,可采用再现全 文思路逐步出图示、突出课文重点出图示、突破难点出图示、揭示寓意出图示、显示意境出图示、揭示关系出 图示、再现情景出图示、展现过程出图示等方法,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思路,掌握文章的写作规 则与写作方法。
“图示思路教学法”以图示思路为主线,采用多种具体方法进行教学,包括讲解、问答、讨论、自学、练习、作业等等。而每种方法都十分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双向或多 向信息交流以及师生相互作用与相互反馈的过程。
总之,“图示思路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完整教学结构的、极具活力与创造性的教学法,是一种有助于学生 有效学习与能力发展的教学法。“图示思路教学法”较好地处理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知识、知识载体四 要素的关系,选用合理的教学环节与教学程序,实现了教学结构优化与学生学习的最佳效应。这一教学法的优 势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及阅读教学的规律,能够有效
地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阅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处 理过程。学生阅读课文,实际上必须通过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理
6.用奥尔夫音乐教育开启儿童的智慧 篇六
摘要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体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可以概括为融音乐、美术、舞蹈、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于一体,注重培养幼儿感知、体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独特教学方式。“奥尔夫”立足于音乐但又远远超越音乐领域本身,并将教育扩展到语言、身体、自然等诸多领域中。从教育理念上,“奥尔夫”主张“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戏”,还强调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并在世界50多个国家广泛地传播。
关键字 奥尔夫 音乐教育 儿童教育
音乐能启迪智慧,这是音乐教育长期实践已经证明了的真理。儿童天生喜欢音乐。让孩子通过学习音乐变得聪明,有教养,是许多家长的美好愿望。于是,有些家长强迫孩子学习乐器,进各种音乐考级培训班,以为这样,孩子就掌握技艺,有了音乐素养,甚至还能成为音乐家。事实是这种强迫学习的方法只能使孩子从天生喜欢音乐变得厌烦音乐,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传播,引起我们极大兴趣和高度关注。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他的创建者卡尔奥尔夫(1895―1982)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它赋予奥尔夫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奥尔夫倡导原本性教育理念,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他认为表达思想和情感是人类的本能,通过语言,歌唱,乐器演奏,舞蹈等情势自然地吐露,就是不断地启示和晋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寻求的最终目的。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运用到儿童教育、把音乐看作是儿童完整教育的核心和根本,回答了怎样使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怎样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睽兴趣与爱好,怎样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和发展孩子们创新精神,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们与人合作、与人交往以及群体意识,这一核心问题。奥尔夫提出:“应该唤醒和应该训练的,不是别的,而是想象。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唤醒潜在的自我创造。而鼓励即兴恰恰是唤醒潜在创造力的手段。潜在的创造一旦得以唤醒,儿童的想象力是无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之绝妙,是以浪漫为核心起步,激发创造反应,把课程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自由在这里并不是随意和无目标的自由,而是自人的内部而不是外部强加的自由。在教学方法上,运用身体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不要求学生对教师所授的内容不折不扣地模仿,而是由师生在一起进行创造性活动,共同形成一些新的东西。如一堂幼儿教育课,教师在经过精心准备(包括物品及环境布置)后提问:“我们接下来做什么?”有的孩子说:“我们去郊游吧!去果园摘苹果!”孩子们一手掐腰,一手伸出来,跟着节奏做摘苹果的律动,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前后左右都摘到。
下面我们还能做什么?有的孩子建议演奏节奏,按照歌词“摘!摘l”的节奏,每两个孩子组成一对,互相拍手,或者敲击拉丁鼓。每提出一个问题,都是一种发现的过程,好奇思维的过程,形成问题的过程,寻求答案的过程,琢磨新奇经验的过程。儿童在这个过程中,允许自己来做,来看,来听。尤其是即兴,在这里以其最为开放的形式,追求一件物品、一种声音、一丝念头里潜在的创造性。
类似这样的教案还有许多。如一年级音乐课学习拍节,用四块积木表示拍子,教师从左到右指四块积木,学生随意把每块积木唱个音,当听到电话铃声(模拟)时停下,教师拿起一块积木当话筒,反复做几次,然后由学生做。这样,学生不仅懂得拍节,休止,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练的同时,内心有一种好奇的等待,期盼铃声的出现,这使学生有一些神秘感。通过学生对音型的变化组合,实际上搭起了通向作曲的桥梁。这又是一种创造训练。又如高年级的和弦课,教师选一首简单歌曲,由学生自己用不同的和弦伴奏。最初学生的不同选择都可以接受,最后教师提问’哪种声音好听,为什么,学生经过思考,争论最终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奥尔夫音乐教育课在游戏,动作,声势,舞蹈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所有教学环节都要特别精心设计,只要我们让孩子们随着自己的直觉,十分注意地聆听和观察,创造终会显现。这种创造过程是透明的,鼓励每一个投身其中,鼓励每一个人都成为创造的见证人。
自由是奥尔夫课堂的真实写照和主要特征,这和我们以往音乐教学完全不同,以往,我们大多采取的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繁琐的音乐知识教学和枯燥的发音训练,学生厌烦而毫无兴趣,甚至抵触。有人会说;学习音乐本来就是艰苦的,不反复地练习怎么能精确?其实,奥尔夫教学所倡导的自由不是不要精确,这个精确首先是体现在教师身上,给学生自由意味着教师要充分把握精确。有一位早期从事音乐教育的大师说:指导和督导教学中的发现和即兴,其备课投入的谨慎是其他任何教学无法比拟的。一堂课看起来自由轻松,这背后沉积了教师艰巨的劳动,因为他必须深思,使种子发芽的最佳土壤是什么。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强调了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即让人获得审美愉悦体验这非常符合我国教育改革所提出的‘以人为本’加强素质教育的精神。当前,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互动合作,面向全体学生。提倡开放,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教学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因此,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7.“草根”智慧 开启林改大门 篇七
就是这样一场被称之为农村“第三次土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谁又能想到它的发端竟是一个大山里的村庄。就是这个地处福建省永安市大山里的洪田村,在10年之前经过几天几夜的激烈争论,26名村民代表以他们的“草根”智慧推开了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大门。
“草根”智慧 破解山林难题
洪田村,福建省中部山区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位于永安市洪田镇上,有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200多户人家。这里山多田少,23218亩土地总面积中,耕地只有1017亩,山地却占了18908亩!
说起林改,时间得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早在1981年,洪田村就进行了林业“三定”工作,1984年又开展了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但这两次改革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最核心的产权问题。村民们耕山、育林、护林照样没有积极性,而乱砍滥伐歪风却盛行一时。
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邓文山和时任村民委员会主任的赖兰亭,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期,胆大的白天砍,胆小的晚上砍,其他村民觉得吃了亏,也纷纷参与进来,连大年初一晚上都有人摸上山去砍树。当时在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富,快砍树,一夜变成万元户”,可见洪田村当时盗伐现象多么严重。
村民盗伐,可苦了村干部。他们白天晚上满山巡查,“受的那个罪就别提了!”赖兰亭说,“夏天满山都是花脚蚊子,一咬一个红点,一抓肿起一片,连风油精都不敢擦,就怕有味道让盗伐者嗅到后逃跑!”一个个通宵巡查下来,山路上奔波,荆棘间穿行,满身刮痕疲惫不堪。好容易逮住一个,可是,那人全家老幼齐出动,守在村干部家里又哭又闹,说是顶梁柱抓走了,日子没法过了!
村干部多次召集村民代表商量解决的办法,可大家说,山上的林木虽然人人都有份,但自己的那份究竟在哪一片山上,也不知道不法分子偷了谁家的?反正这么多年大家也没得利,乡里乡亲的,何必得罪人呢!
眼看一座座山头转眼间就被剃光,森林资源可不能再这样破坏下去!多少个不眠之夜,邓文山和赖兰亭聚在一起苦苦思索,烟抽了一包又一包。乱砍滥伐主要原因十分简单:产权不明晰,群众“靠山却不能吃山”。
“那这山地,能不能也像土地一样,分给农民?如果不分山到户,怎么能让农民不乱砍滥伐?洪田村九山半水半分田,不分山农民吃什么去?”
“分山到户,无论对保护生态、发展生产,还是增加群众收入,肯定有益。虽然这事还没有政策依据,但出于公心,办有利于群众的事,应该错不到哪里去。”
“大不了就不当这村干部了!”邓文山和赖兰亭下定了决心。就这样,1998年7月,一项伟大的改革,在洪田村开始酝酿实施。
从7月到8月,村里一连召开了20多次村两委和村民小组会议,讨论分山到户。事关利益,大家各抒己见,无法统一。村两委最后决定:把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叫到镇企管办的会议室集中讨论,村里统一置办伙食。会议整整开了两天。村民们吵吵嚷嚷,争得脸红脖子粗。最后,村支书邓文山狠狠地掐灭了烟头,他叫人从会议记录本上扯下几页纸撕成小纸条,每人发一张:“你们同意分山的写‘同’,不同意分山的写‘不’!”无记名投票结果:80%以上的村民赞成分山!
分山到户的决议,就这样诞生了。不经意中,洪田村成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小岗村”。
然而,分山要比分田复杂得多:山有肥瘦,林有好坏,生长周期长,又有地被物,而且没有上级明确的红头文件精神,四周也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如何做到公平公正?还是那个道理: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来想办法。
洪田村充分发挥了全体村民的聪明才智,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不断完善,终于定出了一整套“均山、均权、均利”的办法。
先是摸清家底:最终确定可以发包的山林面积9109亩,林木蓄积量2.1万立方米。再是实行分山到户、联户经营:将估价后确定发包的山林,按1998年9月30日在册的合法人口进行均分,每人分得山地6.2亩,木材蓄积量16立方米。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以户为单位不利于经营管护山林的实际,洪田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步,把山林按全村总人口平均分为三大片,好山、差山进行搭配;第二步,把每片分成两个队,每队又分成两个组,4个组再次进行划分,最终形成16个经营小组;第三步,通过“抓阄”确定各自所有的山林;最后,分别与洪田村委会、村林业合作社签订为期30年的承包合同。
在把商品林分山到户的同时,洪田村把生态公益林以捆绑的形式,落实到承包户或联户管护,管护工资也分给承包户,如果发现生态公益林被砍,不仅管护工资要追回,而且还要“砍一罚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他们以自己的“草根”智慧,化解了至今仍困扰许多地區的公益林管护问题。此外,洪田村针对如何兼顾集体和个体的利益、如何处理因为人口增减带来的利益不平衡这两个分田分地后十分难办的问题,都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对其它地区都具有示范效应。这样,村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村集体也有了稳定的收入,可以切实为村里的公益事业进行谋划和实施。
“林权改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走到现在,进行得很艰难。没有既成的章法,更没有现成的经验,但我们始终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创新的精神、改革的办法破解遇到的难题,在不断探索中开拓前进。正是坚持了群众路线,洪田村这个林改方案考虑得比较周全、比较公平、比较长远,与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十分吻合,也为福建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鲜活的经验。”福建省林业厅黄建兴厅长这样评价。
“草根”实践 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
林改十年,洪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权明晰引发了群众冲天的劳动积极性。林改以来,全村造林更新面积达2113亩,森林资源总量从9.6万立方米增加到11.8万立方米,增长了23%。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村民们夜以继日地巡山护林。林改以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盗伐案件,也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站在附近的山上,俯瞰洪田村,在绿树掩映的山峦之中,一个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尽收眼底。一座座三四层的小楼,以鲜艳的色彩和青山绿树形成鲜明的对比,仿佛一只只欲飞的蝴蝶,落在山林深处。
“林改前,全村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而2006年这个数字达到5800元;林改前,村集体收入几乎没有,2006年村集体收入达到40.7万元,其中林业收入占了一半。村民们都说,现在的山林是一家永不关门的绿色银行。”邓文山说。
邓文山带记者来到了自己承包的山林,这里已经有3、4年树龄的杉木和桉树长势旺盛。他告诉记者这片山场有30亩,过去是一片荒地,没人要,他承包过来后精心侍弄,如今已经是一片郁郁葱葱了。“过去造林,一锄头一个坑,树活不活听天由命。现在不同了,这山,这林子都是自己的,大家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挖大坑,下基肥,舍得投入。正是由于山林属于了自己,大家才真正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耕种。”
钟昌信原来是洪田村有名的贫困户,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他才9岁,就由母亲领着,从外地逃荒来到洪田村。林改前,钟昌信的母亲长年卧病在床,他30岁上娶了个又聋又哑的妻子,孩子又多,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土里刨食,一家人还是穷得吃没得吃、穿没得穿,虽然当地政府也给了一些救济,但改变不了生活拮据的局面。“那时候,炒菜前一小块肥肉一抹锅底就算下油,一年只在端午和春节吃上两次肉。”钟昌信说。
林改后,钟昌信的收入大大增加:山林有收入,田地有收入,村子里办了木材加工厂,家里人到厂里就业也有收入,加上自己勤劳能干,在林子里养鸡,一年养两轮,一轮500只,一只赚五六块钱,这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如今,钟昌信彻底拔掉了穷根:家里电视、手机一应俱全,还买了两辆摩托车、一台拖拉机;大儿子娶上了中意的姑娘,年前添了个千金;二儿子也有了女朋友,两人卿卿我我,正在热恋中。钟昌信家门口,规划中的新楼房地基已经打好了。正在自家山林里喂鸡的钟昌信动情地告诉记者,“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林改后会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洪田三组村民童庆才告诉记者,从1981年到1998年,他们从山场分过两次钱,两次一样,都是每人21元。林改后,一次每人就分到几千元。“等这片山到了砍伐期,卖木头,我们还可以受益。”59岁的童庆才对未来充满憧憬。
由于实行了兼顾集体的分配原则,洪田村村财有了保障,2006年村财收入达40.7万元。有钱好办事。近两年来,全村共投入20万元对自然村公路实施水泥路面硬化,全村建沼气池130口。此外,村里建立起农村医疗养老制度,按月给年老者发放生活慰问金;还建起图书室、宣教中心、老年协会、农民夜校、治安联防队,组建健身秧歌队、龙灯队等,丰富农民生活。
曹礼椿老人告诉记者:“6月22日,赶在下半年到来之前,洪田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把村里113名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补助金,由原先的一年发一次增加到一年两次。現在好呀,我们不仅自己的山林租赁出去有收入,村集体还发养老金,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如今,在洪田村,孩子考上大学,村里给一次性奖励;村民参加合作医疗,村里每人补助20元,上养老保险,村里补助50%……“老有所养、困有所帮、幼有所教、病有所医”,正大步走进洪田村村民的日常生活。
“草根”英雄 由林农到林商的转变
2003年福建全省推行林改后,永安市率先成立全国第一家林业要素市场。在那里山林的经营权可以流转、拍卖,林权证可以抵押贷款。谁知道,在我国林业史和农村信贷史上的这两大突破,也是源于民间智慧。
今年70岁的赖兰亭,是村里见多识广的“高人”。1984年他就提过林权抵押贷款,但没获支持。贷款的要求变成了合资造林。2002年,在他联户经营的林地中,有一块杉木林地要转让。有人提出以每亩300元的价格受让。赖兰亭急了:“这人怎么这么没思想?造林工资也不止300元,还养这么大了才给你。”于是,赖兰亭心里开始筹划一个类似于拍卖的计划。他首先通知自己认识的木材商人自己有一片林地要卖,然后就在村子里大造舆论,造成大家纷争的局面。这一招还真灵,最终这片山场以每亩1250元的价格成交。当时,村里一片哗然:“哇!1200多元,我们才卖300多元。”。
“林权证能值多少钱?有什么用?”拿到林权证的邓文山当时这样问洪田镇党委书记陈兴珠。陈书记给了明确的答复:“和房产证、土地证一样,林权证可以抵押、流转。”明晰产权只是林改的第一步。林改要真正见成效,必须进一步深化,进行配套改革。建立规范的林权交易中心,就是各地配套改革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或许是受了赖兰亭的启发,洪田村在林改中,积极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探索,获得永安市农村信用社提供的80万元抵押贷款,解决了林农扩大林业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其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为林改综合配套工作全面铺开提供了操作“范本”。
洪田村村民许仁其和几个朋友在林业要素中心买到150亩间伐木材的指标,半年后砍伐下来,600立方米木材赚了3万元。他说,以前是去赶集,如今是去赶信息。
村民许正全住在自己刚刚建成的三层楼房里,房屋格局与城市一样,加上楼下的店铺有三四百平方米,很让人羡慕。许正全告诉记者,他是用林改后的第一笔分红与人合股办了竹木半成品加工厂。当年他贷款5万元,第2年就还上了。评估中心评估他们的山场为10万元,有了林权证,贷款过程很顺利。现在,许正全家里买了电脑,还买了一辆皮卡车,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许正全正准备开始间伐自己中标的一块山场,他预计半年的时间可以完成,能赚到10万元左右。
虎山合作林场有限公司是林改后由获得林木所有权的林农自发重新组织的联合体。它改变了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模式,提高了林业生产的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短短的一年间,公司股东从开始的15户增加到57户,经营山林面积达1.4万亩。
为实现林业效益最大化,跳出传统林业、拉长产业链,洪田村以项目带动林竹产业。他们积极招商引资,兴办了亨雅竹业公司,利用当地竹林资源加工竹地板。按照“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采取定点培育、定向收购的方式,通过村竹协会开展竹林生产、销售等一系列服务,辐射带动村级配套半成品加工点15个,年消耗大口径毛竹150多万根,安排农村劳动力280人就业,其中有外地100多人,直接为农民增收1500多万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项改革的酝酿、发起乃至实施,无不浸润着它“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壤”气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也一样。以“草根”智慧率先开启的林改,不仅使洪田村广大村民富裕了起来,更重要的是他们观念的转变。现在很多村民已经跳出了山林种植的老思路,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8.开启记忆的大门随笔 篇八
四年级,我们班要换位新数学老师,同学们便都在期待中静候老师的出现。上课铃声响后,一位身穿休闲服,满面春风的大哥哥走进了教室。他自我介绍道:“大家好!我叫张宇,是你们新调来的数学老师,将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数学。虽然我们才认识,可我会慢慢了解你们每一个人的,同样,我希望与你们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记得那天学的是分数,张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道分数的算术题,然后说:“同学们,分数好学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学”。的确,不知怎的,数学一向不好的我都学会了。老师又问:“那么,哪一位同学上讲台来做一下这几道题呢?”唰——教室里一下子举起了十几只手,我也慢吞吞把手举了起来。出乎意料,老师竟然让我上台去做。做完题后,我回到座位坐了下来。突然,教室里传来一阵哄笑,我不知所以地看向他们,还听见有同学说:“瞧,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他也真够笨的。”一听这话,我的眼泪便开始在眼睛里打转转,心里非常的羞愧,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马上找个地缝钻进去。但嘲笑声很快便被老师严厉的眼神给压了回去,你还为我鼓掌说:“很不错,虽然题做错了,但你敢上台来挑战自己,这种精神是可嘉的。相信细心些会更好的`,加油!”听到张老师的这些话,想吃了蜂蜜一样,心底所有不安与委屈都烟消雨散了。心里也暗下决心已定要学好数学。
自从那以后,你也好像对我的印象很深刻,每次你都叫我去黑板上做题,课后又帮我巩固知识,慢慢地,我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成绩也逐渐进步了,甚至名列前茅。但我开始叛逆,开始任性、骄傲,认为你为我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你帮我复习,我却开始不耐烦了,还要向你索要奖励。如果你忘记买了,我还会因此生气儿不认真听你的课。但你却没有生气,而是每一次都遵守诺言。
9.开启快乐大门的钥匙作文300字 篇九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着大自然对我们的“提示语”,想要在生活中找一把“金钥匙”,就要靠仔细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开心一笑!渐渐地,我发现爷爷奶奶的快乐通常来自于儿女们。儿女快乐,爷爷奶奶就快乐;儿女不快乐,爷爷奶奶就不快乐。于是,我试着用着把钥匙去开启快乐的大门,看看这把钥匙是否变成金钥匙。
早上起来,面带笑容地冲爷爷奶奶说一声:“爷爷奶奶早上好!”一开始,爷爷奶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但脸上还是增添了一束快乐的“阳光”。
吃好早饭休息,我坐在阳台上晒太阳,以一边哼着小歌,一边打着响指。这时候爷爷奶奶发现了,爷爷看到我这么快乐,便问:“怎么这么高兴啊?”“恩,是的!这么好的.天气,就应该有好的心情呀!”我面带笑容地说道,“爷爷奶奶也应该快乐一点,难道不是吗?”“是啊,是啊!”爷爷奶奶听了连声回答。脸上的快乐“阳光”又复活了!
这把“金钥匙”让我知道了多与爷爷奶奶聊聊天,开开玩笑,保持最快乐的状态,他们看到了,自然也会很快乐啦!
10.兴趣开启作文成功大门 篇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长期以来作
文教学却一直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是语文教学的隐痛。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作文教学耗时多、效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愉快教育的教学思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黄金阶段。如果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跃跃欲试,乐于表达,作文教学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培养、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这不是个新鲜的问题,但却是作文教学无法绕开的话题。人们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这里笔者不揣冒昧,也想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降低门槛,减少束缚,破除儿童对作文的神秘感、畏惧感。
美国著名教育家唐纳德 格雷夫斯认为写作是一种表述思想的工具,只要有思想,孩子们就一定会本能的运用“写作”这个工具来表述自己的思想。他还举了个例子:一位女教师在开始教一年级的时候,就把作文本发给孩子,并对他们说:“孩子们,这就是你们的作文本,如果你们想写,现在就可以写。”孩子们在经过短暂的沉思后,纷纷拿起笔在本上写起来,尽管只有少数孩子会写简单的一些句子,一些孩子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大多数孩子只是在本子上胡乱画些图画,但没有一个孩子说自己不会写。无独有偶,教学大师于永正先生在他的《作文教学臆说》一文中也举了一个英国老师教学生写诗的例子:一天下雪了,老师说:“孩子们,面对窗外的鹅毛大雪,写下你们的所见所思,每人写一句。”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写好了,老师把孩子们每人所写的句子排列在一起说“孩子们,这就是诗啊!”于是老师和孩子们尽情朗诵,有的孩子竟高兴得在雪地里打滚,老师也跟着孩子们一起乐。其实在孩子的眼中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有趣的,孩子总是爱表现自己的,他们乐于把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感受通过他们特有的方式与人交流。爱表达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们看来,“写作”就是在纸上用尽可能的方法与人交流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式而已,是表达的延伸,是一种倾吐的快乐。可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孩子变得不爱表达不爱交流了呢?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触:那就是在低年级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小朋友往往会抢着回答,可越到高年级孩子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越低,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有没有认真的反省一下呢?于永正老师感叹道:“我们的老师太像老师了,我们的上课太像上课了,我们学生写的作文太的像作文了!我们是否也能随意一些,有情趣一些?”学生的作文太像作文了,难道不正是我们老师多年对学生耳提面命、教育熏陶的结果吗?这太像作文的作文未必是学生真实思想的表达,未必是学生所乐意去写的作文,长期以来学生说着违心的话,做着违心的事,怎么能对作文产生兴趣呢?又怎么能真正写好作文呢?写好作文无疑是有一定的章法和技巧可循的,像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拟题,文章的起承转合谋篇布局等。但对于刚学写作的孩子来说,在他们心目中毫无所谓章法技巧的概念,我们的老师又何必要
11.电化教学是开启儿童智慧大门的 篇十一
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曝晒下,每个人口渴得冒烟,水成为最珍贵的东西。
尽管四周是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不能用来解渴。现在,9个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爷下雨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等啊等,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天际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边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死一般寂静的岛。渐渐地,其中的8个生存的船员支撑不下去了,他们纷纷渴死在孤岛。
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扑进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船员喝完海水,一点儿觉不出海水的苦涩味,相反觉得这海水又甘又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着死神的降临。
他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船员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靠喝这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人们化验这水发现,这儿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所以岛边的海水实际上全是可口的泉水。
谁都知道“海水是咸的”,“根本不能饮用”,这是基本的常识。因此,8名船员被渴死了。是“环境”害死了他们,还是“经验”?
哲理箴言
12.电化教学是开启儿童智慧大门的 篇十二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音乐游戏中培养自主创造性的前题新课程中音乐的内容,形式,风格和表现的情感是多样化的。不同的内容、风格、体裁的音乐要求小学低段的孩子掌握有时真让他们摸不着头脑,也不知如何下手。但我们音乐老师在教学中若能适时地安排游戏或更妙的以游戏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将乐此不疲。在音乐游戏中无疑应以学生为主导,不过长期以来,在音乐教学中往往出现错位。教师在设计和实施音乐游戏时一直处于主体地位,注重的是“教什么”“主体”成了表演的工具,“主导”变成了主宰,教师想好主题,学生只好按规定去表演,整个过程教师包得多干的少,幼儿难有发挥的余地。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被压抑了,而对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水平却只能采取望天收”的策略。转变观点确定地位,使原来的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将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改变为一个主观能动的人,更多的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力求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习,在老师指导下提升。
二、角色创造是培养学生音乐游戏水平的主要途径 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各种音乐游戏时,常常设计好很多动作,让儿童模仿,看似优美规范,实际则千篇一律,限制了学生对音乐游戏的理解,防碍了学生思维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所以,我在音乐游戏中常常在利用图片、贴剪等直观教具,协助学生理解音乐游戏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实行角色创造,他们要对所表演的角色实行加工,即为角色配上合适的动作、表情等,这样不管水平大小,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或表现角色,发挥其创造性。此外,学生还要创造性的使用游戏材料,自由选择乐器。为了培养孩子在音乐游戏中的创造水平,教师要做的首先是组织讨论角色 三、展开各利丰富多彩的音乐游戏是培养学生自主创造性的有效手段德国教育家福录培尔曾说:“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学生最自然的活动方式是生动活泼的游戏,因为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看不见摸不着,低段
学生年龄又小,控制力弱,所以必须把音乐游戏同他们的生活溶为一体。通过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活动轻松愉快的学习,音乐游戏又是一门表演艺术,只有在活动中直接地亲自地体验游戏,他们才能获得相对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1、要给学生自由选择各种游戏的机会。这是因为游戏活动是高度个性化和创造性的活动,这是以自主自愿为条件,是自我的活动,而不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所以,在音乐游戏中,教师要给幼儿以充分的自由,鼓励孩子自已选择游戏内容,扮演游戏角色,设计游戏环境等,以满足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提升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动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2、音乐游戏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的特点。
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兴趣广泛、爱好颇多,但注意时间较短,活动强度不宜太强不宜太难。了解他们的实际水平和需要,编排设计适合他们特点的音乐游戏,使得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标在实际中能够实现。音乐游戏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过深过难,有可能导致儿童创造性培养的失败。
3、音乐游戏活动的设计要给学生创造留有充足的空间和充足的创造点,这是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个决定性环节。
13.《开启雕塑的大门》教案 篇十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认识雕塑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学会辨别不同雕塑的基本形式和类别,能够灵活运用表现语言去欣赏不同雕塑作品。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探究,能简单运用雕塑术语赏析不同形式和类别的雕塑作品,体验雕塑独有的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心感受不同雕塑的空间、体量、质感与色彩之美,懂得欣赏世界多元雕塑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雕塑的概念和形式分类,学会运用雕塑的表现语言多维度欣赏作品。【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雕塑的表现语言欣赏中西方雕塑作品的异同。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雕塑模型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人头像雕塑制作过程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赏:这是属于哪一类艺术的制作过程?(学生回答)你能用一句话概况雕塑的概念么?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雕塑的称谓与概念,揭示课题:开起雕塑的大门 活动二:赏析作品,引导想象(一)了解雕塑的基本形式和分类
1.教师展示兵马俑、如来像和屏风木雕的实物模型,提出问题: ①它们在形式上有何不同之处?同桌两人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雕塑的基本形式有圆雕、浮雕和镂空雕。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文化生活,并提问:
②同学们,除了这些雕塑,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雕塑作品?它们有何功能? 师生共同探讨,引出雕塑因功能、效用不同可以分为架上雕塑、建筑装饰雕塑和环境雕塑。(二)欣赏、探究雕塑艺术的语言
1.教师展示米勒斯的《上帝之手》、布朗库西的《躯干》和阿尔普的《鸟的骨骼》这三幅雕塑作品,学生四人一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
①这三幅作品中最吸引你的是哪幅?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顺势引出雕塑中体量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从主题、形体、空间、色彩、质感等方面深入分析。②联系之前学习的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这几件雕塑作品的整体面貌呈现出怎样的风格?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分为三种风格。写实风格:真实自然,惟妙惟肖地“再现”;装饰风格:概括、夸张;抽象风格:抽象语言表达本质。
活动三:布置任务,巩固提高
1.教师展示《朱自清像》、《鲁智深》、《歌舞女神》、《摩西》等多幅优秀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赏析交流,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并阐述理由,教师巡视辅导。
2.以交流会的形式展开,学生积极分享自己关于作品的见解。3.同学之间交流评议,从雕塑术语的运用、表现语言的分析等级方面补充、评价。4.教师总结评议。
活动四:巧妙设疑,拓展延伸
1.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雕塑作品,引发学生好奇心: 这都是什么时期的雕塑作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和地域特色? 2.布置作业:自由选取中国或外国某一时期的雕塑,查阅资料,了解其发展历程,并记录。
五、板书设计 开启雕塑的大门
表现形式:圆雕、浮雕、透雕
功能:架上雕塑、建筑装饰雕塑、环境雕塑 表现语言:形体、体量、空间、色彩、质感等 风格:写实、装饰、抽象
【电化教学是开启儿童智慧大门的】推荐阅读: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的教学设计11-02
试验电化教学计划 - 用于合并10-24
遵循幼儿思维特点,开启数学启蒙教学10-17
河南省电化教育馆教学观摩活动发言10-06
语文的智慧教学10-22
电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09-18
在电化教育工作会上的发言10-18
儿童线描的教学探索07-27
创造式数学教学智慧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