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综治维稳工作总结

2024-07-12

学院综治维稳工作总结(共9篇)

1.学院综治维稳工作总结 篇一

唐山镇维稳综治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上半年,唐山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维稳综治工作,将维稳综治工作排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加大投入、明确责任、完善制度、狠抓落实,确保了全镇稳定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区委部署,在区综治委的指导下,在政法各部门的支持下,以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社会稳定和谐为目标,以综治维稳宣传月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平安创建等活动,切实排查化解了影响稳定的不安定因素,积极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了全镇社会的持续稳定。

一、全面落实领导责任,把综治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来谋划

(一)高度重视、统一部署。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放在全镇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来认识、来谋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推进。全镇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工作会议精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重要内容进行部署。

(二)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按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维稳综治组织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我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健全规范了村、社区维稳综治组织,村、社区书记任村综治维稳工作站长,全镇13个村、一个社区调整充实了调委会,加强了基层维稳综治和

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健全机制,落实保障措施,为做好社会稳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在区委、区政府与唐山镇签订《谢家集区2011--201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基础上,唐山镇按要求与辖区12个村委会、1个社区及各有关单位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全镇上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具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体系。

二、扎实开展宣传工作,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一)扎实开展“维稳综治宣传月”活动。按照《谢家集区“综治维稳宣传月”活动方案》和《关于在全区开展2011“综治维稳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成立了2011年“综治维稳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将4月28日确定为维稳综治主题宣传日,累计出动宣传力量20余人、现场解答群众咨询60人(次),发出宣传画600余幅、宣传手册400余册、宣传材料1200余份,展出展板8块、挂图15幅,受教育群众1200余人。通过开展“维稳综治宣传月”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意识进一步增强,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二)扎实做好维稳综治有关宣传工作。由党委政府专职副书记带队,维稳综治成员单位配合,对辖区各村、社区、学校及单位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法制宣传。同时结合“六五”普法活动,将农村法制宣传纳入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谈法色变”等问题。

三、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继续巩固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局面

(一)完善机制,着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按照区、镇、村“三级联调”、“三调对接”工作机制,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受理结合起来,建立多方位、全覆盖、无疏漏大排查网络,集中力量深入排查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事,全面掌握社会动态。

(二)落实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落实维稳综治信息员队伍,对辖区内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报告。落实维稳综治工作预警和处臵机制,对各类不稳定因素及早预警、及早消化。落实重大矛盾纠纷和热点难点问题领导包案制,维稳综治巡视督查工作制度,加强对重点热点问题的督办、检查、指导。对各类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突出重点,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紧紧围绕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林地纠纷、涉法涉诉信访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至今,我镇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8次,排查出社会矛盾纠纷56件,调解成功54件,调处成功率为96%。

(四)“三个做好”积极开展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我镇为把排查化解经营性矛盾纠纷工作落到实处,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成立了深入开展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组,由

镇主要领导任组长。一是做好矛盾纠纷研究部署工作。唐山镇要求各村、社区、各单位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发动群众,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摸排,掌握引发矛盾纠纷的原因,切实把各种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彻底。二是做好矛盾纠纷调查登记工作。对排查掌握的经营性矛盾纠纷,逐一进行登记建档,归类梳理,逐件落实责任人,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就地及时化解。三是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对于危害社会的经营性矛盾纠纷当事人,及时上报镇维稳综治中心,纳入重点人员工作台帐,强化疏导和稳控责任,防止发生极端事件和恶性案件。

四、坚持严打整治斗争,推动维稳综治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一)开展排查整治,各项治理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不断净化文化市场。检查游戏娱乐场所2(次)、网吧4户(次)、没有发现违法问题。二是开展学校及周边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共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检查3次,组织各类安全保卫工作2场,调解处理校园纠纷2起。

(二)继续深入开展反邪教、禁毒工作。

为了严厉打击邪教、种毒分子,我镇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各村进行密集广播宣传,并利用农村公开栏、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广泛开展宣传邪教、毒品的危害性以及党委、政府关于反邪教、禁毒的通知精神,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认识。二是发动群众,各村、社区均召开了禁毒工作会议,把政府反邪教、禁毒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到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党

员和村民中,让广大群众自觉起来打击一切邪教组织和种植罂粟的犯罪分子。三是强化责任,狠抓落实。镇党委、政府下达反邪教、禁毒责任书,要求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负起责任,全镇实行镇、村干部分片包干,对工作不力的村干部视情节予以严肃处理。唐山派出所加强对邪教组织、种植罂粟地的侦察。通过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全镇已形成了狠打邪教分子、狠刹毒品蔓延的良好氛围。

五、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

(一)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全镇登记暂住(流动)1303人,费旧收购点8家;有出租房屋230户。

(二)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

由镇分管领导带队,派出所、司法所牵头,进村入户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防艾、“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等宣传活动,切实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

(三)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

2011年上半年以来,全镇共有社区矫正对象21人,新入矫6人。安臵帮教对象60人,年内回归18人。2011年1至6月份对社区矫正及安臵帮教对象走访11人次,个别谈话12人次,电话联系150多次。

2011年上半年,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和镇党委、政府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支持的结果,是全镇上下共同奋发努力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着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唐山镇外来人口多,往来频繁,人员复杂,因各种利益诱发的突发案件时有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压力很大。

二是进一步完善综治工作体制机制及队伍建设。加强综治干部队伍理论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

三是深入探索创新综治工作机制。新情况、新问题使综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大胆创新,探索在新形势下,符合我镇实际的综治工作机制。

最后,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大力支持我镇综治工作的上级领导、向所有关心我镇综治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希望我们携起手来,健全综治工作长效机制,创新综治工作方式方法,使我镇综治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2.学院综治维稳工作总结 篇二

在化解农村矛盾纠纷过程中, 政府和农民是两个制度变迁的主体, 一般而言, 政府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 农民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 但事实上却很难清晰界定二者之间的关系。而无论是基于经济政治发展, 还是基于国家社会结构的完善, 我国农村目前都是最需要变革的地方, 农民都是最需要帮助的对象, 这一现状决定了政府———尤其基层县镇政府在这场变革中的主导地位, 要求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须承担主要的推动责任, 主动提供相应的制度安排。

在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实践中, 德庆县政府于2006年9月在广东省率先建立了“平安德庆乡镇群众工作站” (后按广东省的统一要求, 改建成“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 。自2009年5月起, 德庆县投入574.6万元, 建立了县“综治信访维稳中心”、13个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193个村 (社区)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在群众家门口搭建起解决问题的平台, 将调处工作的端口前移到最基层的乡镇、村落, 有效解决了群众上访难的问题, 把矛盾纠纷解决在最基层。同时, 德庆县还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建设“绿色通道”, 搭建信访信息平台, 让群众信访、反映诉求更加便捷。

德庆县政府主动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实践, 生动阐述了处于主导地位的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基于政府制度变迁理论对这一过程进行深入剖析, 尝试提炼出一些有益的经验以供地方政府参考。

二、政府和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

制度变迁理论是以美国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C·诺思为主创立的。该理论认为, 制度的作用主要在于建立一种稳定而有效的激励结构, 以减少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变迁”是指“制度创立、变更及随着时间变化而被打破的方式”。制度变迁是一个用效率较高的制度代替效率较低的制度安排, 这种替代可以看成是一种社会制度的“生产过程”, 是要支付成本的, 并且费用是昂贵的。除非一种制度安排的创新改变了潜在的利润, 制度创新成本降低使得制度变迁变得合算, 否则不会发生制度安排的变迁。

而制度安排则“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安排”。制度安排包括“个人的”安排、“自愿合作的”团体安排, 或“政府的”安排。也就是说, 制度创新的主体包括个人、团体和政府, 其中政府是最重要的主体, 在制度变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所有制度安排中, 政府是最重要的一个”。这主要是因为:代表国家的政府, 是“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 因而, “处于界定和行使产权的地位”, 维护基本的经济结构, 并通过提供其他一系列规则来减少统治国家的交易费用等等。国家作为上层建筑, 对整个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凭借自己的行政权力, 保障现行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变迁, 为个人和团体创新提供了外在制度环境的支持或约束, 这是其他任何组织所不能相比的。尤其是在中国, 政府拥有绝对的政治力量对比优势, 而且还拥有很大的资源配置权力, 能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在不同程度上约束其他社会行为主体的行为, 这就决定了政府是最主要的制度创新主体。同时, 国家作为一个暴力潜能的拥有者, 在使用强制力时能产生规模经济, 并且政府可以凭借其强制力、意识形态等优势来减少或遏制“搭便车”现象, 从而可以比其他组织以低得多的费用来提供新的制度安排。

关于制度变迁比较著名的两种模型是林毅夫先生在《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一文中提出来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由于这个模型被当作制度变迁理论中的经典而被广泛引用, 并且林毅夫着重强调了“对经济制度变迁中国家的作用给予特别的注意”。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 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 它由个人或一群人, 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 诱致性制度变迁必须在原有制度安排下无法得到的获利机会引起。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不同, 强制性制度变迁可以纯粹因不同选民集团之间对现有收入进行再分配而发生,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国家的基本功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 并保护产权来换取税收, 由于国家在使用强制力时有很大的规模经济, 作为垄断者, 国家可以比竞争性组织花费少很多的费用提供一定的制度性服务。

我国在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的制度构建方面也存在这样的选择,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某个阶段是选择诱致性制度供给还是强制性制度供给主要受以下两个因素的制约:第一, 一种制度变迁能够降低社会成本。诱致性制度变迁主要依据一致性同意原则和经济原则, 如果它能克服“搭便车”之类的问题, 那么它在制度变迁中将是最有效率的形式之一, 而一般情况下“搭便车”之类的问题较难解决。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势在于, 它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推进制度变迁, 能以自己的强制力和“暴力潜能”等方面的优势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第二, 是否存在制度供给的主体。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一个人或一群人, 或是一个团体 (集团)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这两类制度变迁模式各有其优势, 事实上, 它们之间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的关系。诱致性制度变迁主体集合能否形成, 主要是看新制度的建立能否给制度变迁的主体带来经济利益。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现代经济学理论很多都有着相似的观点, 即政府在制度创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杠杆。同时, 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是需要耗费成本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净收益, 必须尽可能选择那种交易成本低的制度安排方式。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制度安排中, 由于地方政府更贴近地方, 它与当地居民的联系密切, 而且还由于文化的、习惯的、语言的、民族的等等方面的渊源, 使地方政府官员更容易接近当地民众, 也更愿意理解和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 而民众也在一定程度上更乐于参与和接受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 地方政府可以大大减少制度创新所花费的成本, 能以较低的摩擦成本加快我国的市场化进程, 从而使我国的制度安排呈现出多态均衡。而且, 地方政府自主的制度创新总是从形式到内容与本地区实际需要相结合, 多角度多层面显现市场经济制度的内涵和外延, 极大丰富了市场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 加速了中央政府对市场经济制度知识的积累。因此, 制度创新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在国家宏观制度框架下, 以本区域战略规则为指导, 适时创立可操作的具体制度, 并以此为资源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德庆县政府在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中的具体制度安排

对于地方政府的制度供给,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 从制度供给的主观意愿分析。在制度供给的过程中, 政府要考虑到供给的成本和收益。成本一般包括:规划设计成本、组织实施成本、消除旧制度成本、消除制度变革阻力成本 (阻滞成本) 、经营成本和机会成本等。一般而言, 政府制度供给的预期收益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通过提高当地资源配置的效率、解决存在的问题, 加速本地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和谐, 实现财政收入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二是期望通过提供良好的地方公共产品而获得绩效, 赢得上级政府的权力支持和本地居民的政治支持, 实现政治支持最大化。从我国目前的政治和经济环境来看, 建设和谐新农村、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是为了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的精神、为了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而提出的, 应该能够取得上级政府的政治支持, 现实证明也确实得到了广东省政府的政治支持。只要收益大于成本, 政府是愿意提供该制度安排的。而其制度供给是否能够获得预期收益, 关键取决于当地居民的认同和支持程度。因此在和谐新农村建设、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中要求建立一个服务型的地方政府, 以形成政府与市场、社区、群众之间良性和谐的互动关系。第二, 从制度供给的客观能力分析。德庆县政府经过多年的经济建设, 当地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尤其是通过多年来发展贡柑、沙糖桔产业, 整个德庆县已经形成了以贡柑、沙糖桔为龙头的优势主导产业。现在的农民, 柑橘一项收入人均就达1600多元, 柑橘产业已成为该县的优势特色经济支柱。当地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德庆县政府具备了建设“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的成本支付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

正是因为政府具备了制度供给的主观愿望和客观能力, 德庆县委、县政府建设“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 实行“一站式”便民服务, 提供相应的制度安排, 及时调处本地农村各类矛盾纠纷,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消灭在萌芽状态。其采取的具体制度安排如下。

1、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运行成本

政府的制度创新要求能实现既定资源条件的优化配置, 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释放各要素的最大潜力, 从而发挥出制度促进经济效益的功能。

为优化资源配置, 德庆县大部分镇的“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都在临街靠圩的地方办公。同时, 各乡镇 (街道) 精心组织, 整合了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国土、林业、妇联等基层维稳资源。工作人员则集结了镇 (街道) 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农办、社会事务所、计生办、国土所等相关部门抽调而来的干部。该做法把基层各种维稳的力量整合起来, 形成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工作模式, 专门为群众申诉、来访提供解决问题的场所, 尽量减少群众进行投诉、咨询时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成本。

德庆县政府进行资源整合的制度安排具有“很大的规模经济”, 能利用政府的力量把基层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减少了农民在发生矛盾纠纷时, 搜寻、处理信息的费用, 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项制度安排, 使其可以比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以低得多的成本实施制度安排, 保证制度供给的顺利进行, 解决制度短缺的问题。

2、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合理分工

促进合理分工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是建立分工协作责任制, 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分工、考核方式、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 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在创建“平安德庆”工作中, 德庆县委、县政府建立了一套比较健全的机制, 形成了统一指挥, 纵向、横向交叉的工作网络, 重点理顺了县、镇、村三级领导机构, 明确各部门、各级、各层次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促进了合理分工。

3、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运作

为强化管理, 规范运作, 德庆县制定了《德庆县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方案》、《德庆县开展法治县创建活动方案》、《德庆县创建法治县 (镇、部门) 评价体系 (试行) 》等文件, 通过了《法治德庆建设五年规划 (2011—2015年) 》, 明确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各项工作任务。

同时, 德庆县委、县政府还编制了《关于在农村基层干部中开展“民情日记”活动的实施方案》、《德庆县村级民主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德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手册》等“工作指南”。这些小册子立足基层, 面向农村, 是当地典型案例的汇编, 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4、改变原有制度安排的路径依赖

原有制度安排对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路径依赖方面。所谓路径依赖, 指的是制度变迁的路向对现存制度安排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 即存在着制度惯性。制度变迁一旦走上某一路径, 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或是沿着既定的路径, 制度变迁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或是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走下去, 并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一旦进入了锁定状态, 要扭转原有的方向就变得十分困难, 往往要借助于外部效应, 引入外生变量或依靠政府体制的改变。

对于那些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制度变迁路径, 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它继续沿着既定的轨道发展下去, 防止无效率因素的干扰。对于那些无效率的路径依赖, 政府要采取多种手段扭转其原有的方向, 发挥政府的强制力优势, 打破无效率制度下的利益格局, 瓦解阻碍制度变迁向高效率方向演进的利益集团, 推动制度变迁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德庆县政府正是通过建立“平安德庆”的一系列工作, 尤其是在落实“平安德庆群众工作站”的基础上, 建设了“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 逐步健全完善了民间纠纷调处网络与工作机制, 形成了以综治、司法、派出所、民政、林业、工商、国土资源、计生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有效地改变以往信访部门只接受群众投诉而无权调处, 解决问题还得找相关部门, 但县、乡 (镇) 、村部门各自为政, 往往出现调处不及时甚至搪塞推诿相互扯皮的局面, 改变了以往不利于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路径依赖, 通过发挥地方政府的强制力优势, 提供了适合解决当地农村矛盾纠纷的制度供给, 推动制度变迁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 “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把基层各种维稳力量统筹起来, 形成了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联动模式。

四、启示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应该是“保障市场经济有效运行、向全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服务型政府, 政府不应当过度从事盈利性或竞争性的事业。并且, 在决策程序上, 应强化规范公共选择机制和预算监督约束机制, 保证高效率地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在具体的制度安排中, 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提供制度服务, 减少行政干预。

1、政府以较低的成本, 快速实施制度供给

由于政府拥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强制力,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成本实施制度供给。德庆县在各方面条件都成熟的情况下, 依靠政府的力量, 在较短的时间内, 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了农村矛盾纠纷的解决场所, 把基层各项维稳资源进行整合, 提供制度安排, 以更好地服务当地的群众主体。

2、政府改善公共交易设施, 降低搜寻成本

公共交易设施的不足, 会使农民面临高昂的搜寻成本。我国大部分地区, 尤其是山区的农民 (德庆县也是山区)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或交通不便利, 农民对政策信息、法律掌握的灵敏度不够, 在发生矛盾纠纷时, 对法律政策了解不多, 这也影响了他们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农民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弱势地位, 使得农民解决矛盾纠纷的意识比较低, 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的积极性不高, 而且容易积聚不满情绪。同时, 由于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家庭承包责任制, 农户生产经营分散, 组织化程度很低, 市场竞争力低下, 使得农民在与市场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 政府应当提供适当的公共品服务, 尤其要为农民提供较为便利的解决矛盾纠纷的场所、咨询相关法律的地方, 降低农户信息搜寻成本及因信息不对称、不完全所导致的成本

3、政府经济行为的责任

市场经济是一种平等、自由交换的权利经济, 它客观上要求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必须充分保护和尊重市场主体的权利, 即不得随意侵犯市场主体在法律范围内实现和处分自己利益的权利。而一旦政府行为不当, 就侵害了市场主体的权益, 这就必然要求确立和完善政府的责任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应该对自己的职责有很好的定位, 应坚持“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原则。一方面, 将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 交给市场、群众去做。另一方面, 在必要的条件下, 在群众无法单独做的事情上, 采取措施, 进行引导和培育, 提供合适的制度安排, 共同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 尽量减少农村的矛盾纠纷。

摘要:如何建立高效的制度体系, 及时化解农村矛盾纠纷, 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也是当前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挑战之一。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制度变迁的演变历程, 阐述了地方政府可选择的具体制度安排, 并以德庆县率先建立“群众工作站”, 进而发展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为切入点, 总结了德庆县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制度创新, 有效化解当地各种矛盾纠纷的成功经验, 可供地方政府借鉴参考。

3.学院综治维稳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国有企业;综治维稳;协作能力;安全保卫

一、国有企业综治维稳工作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不仅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而且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也有着特殊的重要位置,维护国有企业的和谐稳定不仅能促进国有企业经营的健康发展,实现国家经济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有利于国有企业的科学化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国有企业也应该顺势而上根据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和生产。发展是当今中国的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必须坚持创新理念,重视科技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企业的稳定与和谐有利于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使国有企业能更好地采取正确的科学发展战略,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中发挥自己独特的和更大的作用。

(二)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有企业形象。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有着作为企业本身追逐经济效益的一般共性,更主要的是担负着一般企业所不具备的社会公共职能,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可以这样说国有企业的一举一动关系着整个中国的国计民生,所以必须树立良好的国有企业形象,国有企业的和谐与稳定则是国有企业形象的主要表现方式,促进国有企业的和谐稳定是树立国有企业形象的前提与重要基础。

(三)有利于充分保护职工的利益。一个和谐稳定的企业环境,能使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物质收获、更好的精神愉悦、也让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真正的尊严和组织的关怀。职工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能得到单位的帮助和关心,在意志消沉时能得到组织的激励,在获得成功使能得到组织的奖励,这些都会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促使职工更加热爱企业,对企业有一种责任感和归属感。

二、综治维稳与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1)从社会环境看,由于改革中的利益调整引发的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以及群众对行业垄断、城乡差别、领导干部特权、收入差距拉大等现象不满而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如“跳桥秀”、大规模聚集表达诉求等,不但堵塞交通、损害社会和百姓利益,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和影响。这是社会各种矛盾和消极因素的其中一种反映,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2)从企业现状看,也因为受整个社会处于矛盾重重的转型时期的影响,企业职工不可避免地遇到诸如下岗失业、看病难、买房难、再就业难等困惑。在企业与员工之间也可能会出现劳动合同、货币分房、社会保险等涉及切身利益的纠纷。尤其不容忽视的是农民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稍有疏忽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黄、赌、毒”等治安问题,也是当前企业存在着的不稳定因素。(3)综治维稳不容忽视。如上述的问题不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将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引发群体性不稳定事件,造成严重后果。如企业发生安全(生产、消防、交通)事故,轻则延误生产、企业和员工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重则除追究责任者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外,还会造成企业停工整顿、被取消投标资格、声誉严重受损,甚至造成企业经济崩溃、破产倒闭等严重后果。再如发生集体上访、静坐、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不稳定事件,企业要动用人力物力去处置,必然会扰乱企业的经营生产和工作的正常秩序,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企业要生存发展谈何容易。

三、提高自来水企业综治维稳的措施

(一)加强综治法制宣传工作,着力形成良好氛围。积极运用横额、标语、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加大维稳综治的宣传力度,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国家、省和广州市有关治安管理、安全保卫、消防管理等条例、法规,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职工的法律、法规意识,减少工作失误。适时举办综治维稳干部培训班,提高综治维稳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组织干部、职工重点学习《广州市城市供用水条例》、《广州安全生产条例》、《环保法》、《人民防空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领导层要以身作则,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维稳工作的关键是有一个坚强的领导层,身处领导岗位的各级领导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为维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广大的基层领导,他们是企业和职工沟通桥梁和纽带,要注意发挥基层领导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基层领导的维稳能力,让我们的基层领导要真正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和关心职工的疾苦,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企业职工安心工作,从而也更好的了解了企业内部员的思想动态,排查了职工存在的各种隐患,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三)提升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维稳工作关系着企业发展的大局,必须形成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机制,才能真正做好维稳工作。在生产部门必须确保安全生产,使身处生产第一线的职工有安全的保障;在后勤部门必须确保在饮食出行等方面的安全,保障他们的正常工资待遇和正常的休息时间,让职工没有后顾之忧;在行政和宣传部门必须使职工得到应有的尊重,使他们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最主要的是各部门要勤于沟通,加强协调,为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生产与生活环境而共同努力。

(四)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供水事业平稳发展。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安全生产作为干部、职工的神圣职责,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颁布的有关规定,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真正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的位置,形成抓安全、促生产、增效益、谋发展的良性循环。并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一是继续坚持和完美各项行之有效的制度。如保安值班制度、车辆管理规定、员工岗位管理制度、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等。通过制度来加强安全防范。二是加强对水厂、办公楼、重点生产设备的安全防范,实行24小时值班,同时,建立节假日值班制度。三是要加强对干部职工家庭状况的了解,及时发现和疏导、调解矛盾和纠纷,避免矛盾激化诱发治安问题。四是要加强职工队伍教育,教育职工不要参与各种违法违纪活动,自觉抵制一切不法行为。

(五)加强安全生产检查,确保维稳及综治工作的开展。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氯气等剧毒化学品、危爆物品的日常巡查工作,落实好预防和监控措施;对城区供水管网、消防栓等供水设施进行全面巡检,并做好应急抢险准备,抢修车辆以及抢修材料到位,一旦出现爆管,立即组织快速抢修;组织人员对水厂供水设备、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确保厂区安全,确保供水设施、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强化提高安全意识,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为契机,强化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认真解决安全生产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在水厂重点位置安装多个摄像头,对厂区安全情况进行监控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监控,进一步加强了供水生产的安全。加强对生产设备、工艺的检修和改进。从而实现了无重大人身、设备、供水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新时期,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提高国有企业综治维稳,可以通过完善信访综治维稳工作的制度;加大国有企业综治维稳的宣传力度;领导层要以身作则,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双赢”的综治维稳理念,从而全面推进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盛.运用群众路线抓好国企维稳综治工作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30(30):323.

4.综治维稳工作 篇四

一、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方针、政策和总体部署,研究制定组织实施年度工作目标和阶段性工作计划。

二、分析研判影响社会稳定的新问题、新动向,为党委、分局决策提供依据。

三、组织开展“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矛盾纠纷防合调解、突出问题联合治理、重点工作联勤联动、基层平安联合创建、重点人员联合服务管理”形成常态长效机制。

四、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对群众诉求事项依照国家法律和相关政策,按照程序做好化解或组织相关部门办理,督办结案等工作。

五、组织做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整治,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禁毒和反邪教等工作。

六、组织开展法制、综治、平安建设等宣传活动,做好基层综治干部和群防群治队伍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等工作。

七、组织、指导辖区内的社区、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5.综治维稳工作总结 篇五

××年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平安和谐盈江”创建重要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综治维稳委的指导下,我局始终把综治维稳工作和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一起研究、一起安排、一起落实,做到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总结,年终有考核。在综治维稳和“平安和谐创建”中,取得一定成绩,确保一方平安。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一是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建“平安和谐××”以后,及时充实调整综治维稳委,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同志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主要负责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本单位创建“平安和谐××”具体工作;二是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各股室依照工作职责,稳步推进“平安和谐盈江”创建活动;三是深入扶贫挂钩点××村委会签订了创建“平安和谐××”责任书,开展县乡共创,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活动;四是按照“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守好自己的物”的要求,认真开展“平安楼院”创建活动,制定了平安院楼的规定和创建标准,推选出××同志为平安院楼楼长,负责对家属区院楼的管理工作,确保我局的平安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二、认真组织开展治安联动防范工作

(一)认真开展整体联动联防活动。一年来,我局根据社区

认真开展消防知识教育,积极参与城市火警预警演练,增强消防意识,提高防范治理水平。

三、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一)认真解决本单位热点问题,积极化解矛盾。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工作事关社会经济发展。拆迁、工程建设质量问题一直社会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为确保各族群众的利益,我局积极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坚持以预防为主,打防并举,深入开展各种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把各种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对群众的来访信件,回复率达100%,各项答复基本都取得群众的满意,一年来我局无上访事件发生。

(二)加强干部职工的法制教育,打好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一是对单位内干部职工家属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法制教育,特别是注重宣传教育禁毒和艾滋病防治知识,一年来,单位内干部职工子女无一人参与吸毒,无一人参与邪教组织活动;二是关心和爱护老干部,充分调动老干部经验丰富、时间充足的特点,聘请了18位老干部作为我局关心下一代工作顾问,充分发挥余热,为维护我局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积极开展综治和“创建平安”活动日常工作

(一)积极参与综治维维宣传月活动。一是建立宣传栏一个,张贴创建标语,开展的创建知识活动宣传教育;二是开展人户宣传教育;三是深入到挂钩点开展禁防知识进村入户宣讲活动。

6.综治维稳工作总结 篇六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社区综治维稳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及各综治成员单位的配合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平安雨伞为目标,严格落实维稳综治责任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推动了维稳及综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镇党委政府与社区委员会签订了2014年度维稳及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禁毒目标管理责任书,社区居委会与各驻社区企事业单位分别又签订责任书,形成了上下领导责任到位、管理到位的责任制度。同时,结合阶段性维稳及综治工作需要,先后成立了以社区为核心的治安维稳、人民调解、禁赌等多个领导小组,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和计划,较好地落实各项工作制度。

二、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维稳及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一年来,我社区围绕着综治工作中心建设、基层治安联防力量队伍整合等中心环节,大力推进综治基础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一)基层治安联防力量整合。

2014年,我社区着手开展基层治安联防力量的整合。制定了整合方案,成立雨伞社区治安联防力量整合领导小组,确定了管理模式。

(二)警民互动机制。

我社区利用综治中心工作平台和社区警务室工作窗口,拓展出一套“警民互动”机制,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

三、狠抓维稳,全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2014年来,我社区大力加强社区综治中心和社区调委会规范化建设,搞好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基本做到每半月进行一次排查。

(一)完善机制,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

在维稳工作中,我社区将“预防”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强调预判断、早介入。

(二)切实做好我社区的维稳工作。

2014年,我社区高度社区的维稳工作,成立了社区维稳工作领导小组,我社区社会政治保持稳定,没有出现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法轮功人员闹事等情况。

三、积极开展综治宣传、普法教育

7.综治维稳工作总结 篇七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维稳工作,把社会稳定工作上升到与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是乡里安排部署工作就不忘安排信访维稳工作,做到了大会讲小会谈平时问。为确保信访工作组织有力,成立了XX乡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XX任组长,政府乡长田琅和分管副乡长张章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张章任办公室主任,并主持开展日常工作。各村也都相应地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的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在硬件建设方面,我乡专门设立信访接待室和矛盾排调中心,安排专人坐班,每日接待来访群众。做到了办公地点、人员、资金三到位,对各项工作制度全部上墙,使维稳工作更加规范化。

二、狠抓制度落实,强化制度约束

为使维稳综治工作步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我乡严格落实信访首问、信访领办、领导包案、矛盾纠纷排查等多项维稳工作制度,形成了对重点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到底,各股室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各项工作开展的更顺利,更及时。一方面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稳定工作制度。对已摸排和发生的矛盾纠纷,明确要求分管领导对所包案负直接责任,要对所包案件的调查,谈话、处理和结案,一抓到底,直到问题解决。对疑难问题、重大问题实行主要领导包案制度,经常排查了解情况,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做到提前发现苗头性倾向,及早做好防控化解工作。另一方面实行信访工作分工负责制。按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依法治访、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领导协同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主要内容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对重点信访案件实行“挂牌销号”,明确办理责任,牵头领导,办理时限。办理人员要及时反馈查办情况,不得推诿扯皮,更不得把矛盾上交。此外,加强信访档案的管理,对信访案件及时登记,并对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记载,为以后的工作留下资料。

三、建立健全维稳工作网络,细化矛盾排查化解

8.综治维稳工作总结 篇八

一加强组织领导,综治工作部署到位,落实到位我办对综治维稳工作高度重视,将此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牢牢地抓在手、放在心上,坚持做到综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一同安排,一同检查、一同验收,从而取得了“双赢”效果。一是组织机构健全。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了以主任鱼洋任组长,各副主任任副组长的综治工作领导小组,从而强化了对综治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副主任董向军为办公室主任,刘蔚、张海军、王玉丽为成员,具体负责接待群众上访,答疑解惑、安全保卫、上传下达、排忧解难、维护稳定;二是部署及时。每年的年末在总结上年度工作的同时,将下一年的综治维稳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随时随地强调创建平安工作的重要性,向大家敲响警钟,防微杜渐;三是监督检查到位。分析治安形势,研究和解决安全防范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一步部署安全防范工作,从而与年初部署年底总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保证了工作不断,秩序不乱。四是层层落实责任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油气企业。由于我办开展综治工作部署到位,检查落实到位,使县石油系统上半年未发生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单位职工能自觉依法办事,遵守职业道德,遵守规章制度,无违法、违纪行为。

二、突出重点,做好综治维稳建设与单位工作有机结合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一主题,做好综治维稳建设与单位工作有机合,突出抓住企业改革、企业改造升级、安全生产、经济运行、市场整顿等工作重点,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抓好企业改革,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为维护我县长治久安发挥作用矛盾纠纷,企业职工上访是近几年我办维稳工作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始终十分重视并认真对待。为切实保证全县继续实现“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目标,我办集中力量对存在矛盾纠纷的原油井老板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认真处理好群众的来信来访,积极解决困难职工问题,为民排忧解难,把矛盾解决在了基层和萌芽状态。

二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石油系统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为切实做好本系统的安全工作,我办根据,在年初召开了本系统油气企业参加的安全生产会议。

一是认真传达贯彻学习国家、省、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

二是层层签订分解落实责任状,把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企业;

三是总结回顾上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表彰先进企业以优促后;

四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章制度;

五是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隐患的专项整治,切实强化系统内安全生产意识;

六是加大对安全生产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和安全生产工作技能培训。创造了油气企业连续几年来未出现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佳绩。

三抓好商务流通服务工作,确保全县流通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9.综治维稳工作目标 篇九

201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目标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和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构筑具有北川特色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深化“平安和谐**”建设,巩固平安创建成果,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特对各村(社区)和乡级各机关单位下达201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维定、“大调解”工作目标。

一、明确目标任务、全力维护稳定

1、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各村(社区)支部书记和乡级各机关单位负责人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维定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对本辖区、本部门的出现的问题必须要亲自协调、亲自办理,对本辖区、本部门的不稳定因素要亲自研究、调查、处理。

2、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村(社区)、机关单位必须要成立民事纠纷调解领导小组,由村民委员会主任(社区主任)、单位负责人任组长,村委会成员为成员,负责本辖区内调解工作,做到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不出本单位、不出社区)。

3、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征对人民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处理和答复,无非正常上访,实现无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上访。

4、扎实做好平安单位创建工作。巩固好平安村(**、高溪、鱼背、白水、河坪、七星)、平安单位(中心小学、乡医院、信用社、林业站、畜牧站)创建成果,做好清溪村平安村创建工作。

5、加强依法治理乡村工作。各村(社区)单位要认真抓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村支部会议、社员群众会议、院落会议进行普法宣传,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收入,保护老年人和妇女儿童的合法权力。

二、加强领导、措施得力

1、各村(社区)单位、必须加强对综治、社会治安维稳工作、普法工作、平安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做到工作有领导亲自抓,有专业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办事工作效率。

2、各村(社区)单位必须要建立综治维稳管理台帐和安全工作台帐。每月必须在25号前上报不稳定因素排查报表和安全隐患报表,严格防止发生和引发新的不稳定因素。

3、村(社区)和各机关单位按照乡党委、制定出本村(社区)、本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措施要得力,将各项工作抓落实,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年终纳入考核、逗硬奖惩。

4、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村(社区)、单位要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建立治安防范网络,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工作。村委会、治保会、喊院员、治安义务消防队的职能作用,对不明身份的外来人口要严格查防。做好防邪教和反邪教工作,要积极配合政府、政法、公安部门对突出社会治安问题集中治理,坚决打击制造社会分裂、危害社会稳定、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

5、村(社区)、各单位要做好信息收集反馈工作。村(社区)、单位每月收集各类信息按时上报,对突发事件要及时上报,在上报的同时并做好各种预防工作,每月要召开治安形势分析例会,对实出的问题要书面材料上报乡维稳安全办公室。

三、抓住重点、深入开展工作

1、根据“大调解”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各村(社区)要积极配合乡政府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员队伍、成立调解委员会,成立村级综合维稳工作站、村调解室、法制室,做到人员明、机构落实,实现调解工作全面覆盖,工作开展规范有效。

2、继续做好遇难伤残学生家庭的帮扶工作,加强政策宣传解释,做好思想沟通、疏导、抚慰工作,培养感恩情感。

3、做好防火、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野外用火、无证驾驶、违规载人的监督、举报力度,严防大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防汛、次生地质灾害的预警工作,各村要定期进行排查,危险时期、危险地点要有人职守,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4、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留守儿童、“三户”的调查、信息掌握,加强对他们的关爱力度;做好流动人口、返乡民工的登记工作,信息准确,情况明,按时向乡政府报送各类信息。

目标管理单位:

中共**乡委员会 **乡人民政府

责任领导(签字): 责任领导(签字):

目标责任单位:

第一责任人(签字): 第二责任人(签字):

2012年 月 日

(注:本责任书签订后若遇人员变动,由接任者继续履行)

中共**乡委员会 **乡人民政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维护社会稳定

2012年1月

上一篇:康复医院业务工作总结下一篇:学科教师研修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