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体系考核细则

2024-08-25

双重预防体系考核细则(5篇)

1.双重预防体系考核细则 篇一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奖惩制度

邹城市新华圣纺织有限公司文件 双重预防体系[2018]第5号

————————★————————

关于下发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奖惩制度通知

1目的

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目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培训考核与奖励、惩罚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员工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奖惩管理 3考核依据

3.1“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按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培训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3.2“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按照隐患排査计划定期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检査。

3.3“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负责对公司级进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与奖惩,重大安全责任事项的考核报总经理审批。

3.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绩效考核,安全员负责监督 4实施细则 4.1一般规定

4.11公司年终总结时,由各部门按照考核情况推荐,办公室按照奖惩细则审核,提出奖励建议,报总经理批准,给予奖励。4.1.2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有特殊贡献者,由部门推荐,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审议,总经理批准给予奖励。4.13发生安全事故后,由公司“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确定责任人,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对责任部门、责任人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4.1.4所罚款项由被罚部门或个人按公司有关规定到财务部门缴纳,不得推入生产成本。

4.15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事求是进行奖惩,并接受全员监督。4.1.6办公室负责编制、修订本制度,公司“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4.2奖励

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其功绩大小,分别给予精神表扬或物质奖励。

4.2.1认真执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管理方针、政策、法律和规定,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年终总结被评为优秀的部门和个人,各奖励1000元和800元。4.2.2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的部门和个人,每半年至少汇总一次,经相关职能部门评估后,根据综合评审等级给50-300元奖励。4.2.3由于认真检查,及时发现重大事故隐患,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抢险救灾,避免重大火灾、爆炸、人身伤亡、装置停产、主要设备损坏以及有其它显著成绩者,奖励500元。

4.2.4为保证安全生产,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经有关部门审查确有较大价值,列为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实施后,经实践考核有效者,奖励50元到500元。4.2.5对改善劳动条件,消除尘、毒和噪音危害,预防职业病发生,对环境保护贡献较大的技术改进项目的主要成员,奖励50-300元。4.2.6在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中,临危不惧,奋勇抢救,保护公司财产和人身安全,避免事故扩大,措施得力,成绩突出者,奖励200元到5000元。

4.2.7及时制止违章和误操作并转危为安者,奖励100元到500元。

4.2.8举报事故经确认属实者,奖励50元。

4.3处罚安全生产处罚分为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经济处罚:公司扣罚安全生产责任者的奖金收入行政处罚: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检讨、停职检査、解除劳动合同等。刑事处罚: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按照照国家法律,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4.3.1发生因工伤亡事故的处罚

4.3.1.1发生死亡或重伤伤事故,处以500元到20000元的罚款对责任部门进行通报批评,部门经理予以责令检讨,责任人予以停职检査、解除劳动合同。

4.3.1.2发生轻伤事故,要对责任部门和责任者给予警告,责任人予以责令检讨, 并分别处以50元到500元的罚款。

4.3.1.3对于较大、重大未遂事故,要对责任部门和责任者给予警告、通报批评。4.3.2违章违纪处罚

4.3.2.1对在生产作业中,不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的职工和管理人员,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检讨,并处以250元的罚款。

4.3.2.1对在生产作业中,不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的职工和管理人员,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检讨,并处以50元的罚款。

4.3.2.2在生产作业中,未按本岗位操作规程操作,给予责令检讨、停职检查、解解除劳动合同,并分别处以50元到300元的罚款。

4.3.2.3对车间内安全通道不畅通的责任部门,给予警告处分并处以100元的罚款。

4.3.2.4对不按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工作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责令检讨、停职检查,并处处以50元到300元的罚款。

4.3.2.5除上述情况外,对其它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可参照奖惩细则酌情处罚。

4.3.3存在事故隐患的处罚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部门,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酌情给予处罚。4.3.3.1各种生产设备、仪器、仪表和生产场地的防护装置、安全装置、指示信号装置要齐全、有效、可靠,对不符合要求的相关部门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处分。

4.3.3.2经检査认定为事故隐患,在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后对在限期内能消除而不消除的;本部门不能消除,但应制订临时安全措施而不制订的;本部门不能消除,但应提出上报而未提出上报的部门,给予责令检讨、停职检查、解除劳动合同,并处以500元的罚款。

4.3.4加重处罚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加重处罚,具体加重程度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处罚方式包括对当事人罚款、停职检查、解除劳动合同

4.3.4.1违章指挥,造成因工死亡亡、重伤、轻伤及重大未遂事故的。

4.3.4.2发生事故后仍不采取有效措施,不认真吸取教训,致使事故重复发生的。

特此通知!

邹城市新华圣纺织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3日

2.双重预防体系考核细则 篇二

1 材料与方法

本文主要针对课题组所建立的省级疾控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意向论证。参与论证的专家、论证的内容以及研究方法详见本刊本期《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区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接受程度》一文。

2 结果与分析

2.1 8个类别的指标得到普遍认可

2.1.1 类别设置基本准确,部分认同略有偏差。

围绕着省级疾控机构绩效考核的8类34项77个指标,参与论证专家对8个考核类别高度认可,总体认可程度达到90%以上,且东、中、西各地区间无显著性差异(表1)。其中信息管理和实验室检验类别认可程度最高均为99.7%,最低的综合指标类别认可程度也达95.6%。

92.3%的专家认为,通过这8个考核类别评判省级疾控机构工作开展情况比较全面,其中,中部的认可程度最高,达到95.7%,东部最低,也达到了88.9%,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进一步分析发现,专家认为欠全面的理由主要包括:机构绩效考核至少应包括疾控机构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和文化建设;绩效考核应增加能力建设考核;由于社会分工的原因,疾病监测工作应由非疾控机构承担。

课题组分析认为:在疾控工作逐步走向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本次考核指标以主要业务考核为主,且机构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和文化建设已经在绩效层面广泛涉及,反映在各指标的考核注意事项、核查方式和内容中;精神文明建设已经体现在满意度指标中;能力建设考核也已经反映在综合考核指标中。至于疾病监测工作,从预防的角度出发,疾控机构应该承担一切可能危害公众健康因素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长远看,疾病监测应该得到加强。

2.1.2 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之间认可差异不大。

从考核类别角度看,参与论证专家对省级疾控机构绩效考核指标的总体认可程度亦很高,各类别考核指标的平均认可度均在90.0%以上,综合指标类别认可程度最高,达到97.2%,其次为信息管理考核类别(97.0%),最低的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考核类别的认可度也达到92.2%。不同地区间,西部认可程度为95.9%,中部为94.4%,东部为93.4%(表2)。

2.1.3 不同类别考核指标的内涵得到普遍认同。

从指标计算公式、数据来源、核查方式、标准值以及注意事项等5个维度分析指标的认可程度,结果显示,总体上对指标数据来源和核查方式的认可程度最高,超过95.0%,最低的指标要求也达91.8%。从8类指标类别看,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的指标要求认可程度相对较低,但也达到85.0%以上(表3)。

课题组还对各考核类别包含指标的全面性作了论证。结果显示,考核类别包含指标的全面性认可程度较高,平均达到91.9%(表3)。其中,综合指标类别所含指标的全面性的认可程度最高达97.5%,疾病预防与控制类别最低为87.5%。归纳疾病预防与控制类别所包含指标不全面的理由有:该类别还应包括职业病、非法定传染病、性病等疾病;同时,传染病监测任务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开展工作等。针对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类别提出的建议是:应增加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农村饮用水质量监测;在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增加营养监测等。

对此,课题组分析认为:职业病作为职业危害健康的因素已在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中考核;对于非法定传染病等疾病,在重大疾病中有所体现,无重大影响的疾病暂时不作考虑;医院感染危害因素监测采用了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指标来考核,农村饮用水质量监测已经在环境健康卫生因素监测项目中的生活饮用水监测完成率体现,营养监测采用人群合理膳食指导来考核,更能体现省级疾控机构的职责与任务。因此,可认为疾病预防与控制类别所含指标全面反映了疾控机构工作的各个方面。

*:该部分指标无计算公式,未进行认可程度的调查。

进一步分析不同职务专家对省级机构绩效考核指标的认可程度:最高的是中心主任,达到98.5%,中心副主任和中心科室负责人,认可率分别为95.2%和94.9%(表4)。总体上,3类不同职务专家对8个考核类别指标高度认可,认可程度均在90.0%以上。

2.1.4 地方病项目指标应有区别。

从考核项目的角度看,参与论证的专家对各考核项目的认可程度较好,大都在90.0%以上(表5),仅有2个考核项目的认可程度低于90.0%,分别为地方病预防控制(89.8%)和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控制(83.9%),专家认为,地方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地域特点,不能针对全国所有的区域进行考核。课题组充分尊重这一意见,在实际考核中该指标在只针对存在该类疾病的地区进行考核,没有该类疾病的适当进行标化调整。

2.2 具体的考核指标认同基本一致

2.2.1 指标认可在地区与类别之间略有差异。

77个考核指标平均认可程度达到了94.5%。其中,综合指标类别中的指令性工作完成率指标的认可度最高,达到98.9%,疾病预防与控制类别中的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和钉螺感染率两个指标的认可程度最低,均为83.6%。从不同地区看,即使是认可程度最低的中部地区专家对钉螺感染率的认可程度也达79.5%。以上表明,总体上77个省级机构绩效考核指标在东、中、西部地区均有较高的认可程度。

2.2.2 指标的内涵得到普遍认同。

省级疾控机构77个绩效考核指标5个维度认可程度分析结果显示:最高认可程度达到100.0%,对钉螺感染率指标的注意事项维度的认可程度最低为78.6%。

2.2.3 不同职位专家认同略有差异。

省级疾控中心主任、中心副主任和科室负责人对省级疾控机构77个绩效考核指标的认可程度均较高。进一步分析发现,部分指标在不同职位专家间的认可程度存在差异,其中中心副主任对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指标的认可程度最低,但也达到了77.0%。可见,对省级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不同岗位的专家还是高度认可的。

3 小结

3.双重预防体系名次解释 篇三

1、风险

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2、危险源

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3、危险源又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4、风险点

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5、风险评价

是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6、风险分级

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7、风险分级管控

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8、风险控制措施

是指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9、风险信息

是指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10、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应包括通则、细则和实施指南三个层级.11、风险点划分原则: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作及作业活动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12、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13、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14、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15、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

16、事故隐患

是指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17、隐患排查

是指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18、隐患治理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19、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20、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1、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以下情形为重大事故隐患:

——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 ——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 ——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

22、事故隐患的分类: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

23、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设备设施; ——场所环境;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消防及应急设施; ——供配电设施;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 ——辅助动力系统; ——现场其他方面。

24、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安全生产投入; ——应急管理;

——职业卫生基础管理; ——相关方安全管理; ——基础管理其他方面。

25、隐患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26、隐患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

27、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

28、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

29、对于一般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企业各级(公司、车间、部门、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30、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应当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应当包括事故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

31、隐患治理完成后,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实现闭环管理.32、企业应适时和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每年应不少于一次,当发生更新时应及时组织评审。

33、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改进内容: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34、风险分级管控更新要求: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35、重大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36、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等内容的文件成果。

37、隐患排查的效果

——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 ——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各级排查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员工隐患排查水平进一步提高;

——对隐患频率较高的风险重新进行评价、分级,并制定完善控制措施; ——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 ——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38、隐患排查治理更新要求: ——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变化或更新; ——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新要求;

——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

4.双重预防体系基础知识问答 篇四

双重预防体系基础知识问答

1、双重预防体系含有哪几个体系的内容?

答: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就是双重预防体系。

2、什么是危险源?

答: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即是危险源。比如(危险源----就是老虎,管控措施---就是笼子,笼子坏了----就是隐患。)

3、什么是风险管控措施?管控措施有哪些?

答:风险控制措施是指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采取的相应的控制方法和手段:即是风险管控措施。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合理性。

控制措施包括:

1、工程技术措施、2、管理措施、3、培训教育措施、4、个体防护措施、5、应急处置措施。

4、什么是风险点?

答: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比如(关着老虎---的笼子)就是风险点!比如(关着多个老虎-的笼子,就是多个危险源的风险点)。

5、什么是分级管控?

答: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6、什么是隐患?

答:我们通常所说的隐患是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引自《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 号)。形象的说:(关老虎的笼子坏了)就是隐患。

7、事故隐患分哪两级?

答:(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其中: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对重大隐患,相关行业可制定重大事故隐患目录。

8、确定重大隐患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确定重大隐患应遵循以下原则(暂定):

①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 ②涉及重大危险源、重要装置的;

③涉及多人滞留,暴露10 人以上的(管道30 人以上)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 ⑤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⑥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认定为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

9、事故隐患分哪两类?

答: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现场管理类隐患。

10、风险分为哪几个级别?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

答:

1、重大风险、2、较大风险、3、一般风险和

4、低风险。

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

11、你所操作的岗位风险点名称?即(设备风险告知卡内容)答:11-----1风险点导致的后果(容易发生哪类事故)是什么? 11-----2风险点造成事故和后果的危险因素是什么? 11-----3风险点管控措施有哪些?

11-----4风险点发生事故后应急措施有哪些?

12、车间、科室如何开展风险点排查与辨识?

答:全员参与,基层辨识、--评价(班组),上级指导、--审核(车间、厂、公司逐级指导与审核)

13、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

答:风险分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层级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防控措施。

14、如何进行隐患排查? 答: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根据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开展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验收、建立隐患排查记录、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15、如何进行隐患治理?

答: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

16、本岗位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履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主要负责人职责。公司主要负责人(总经理对公司进行实际控制的其他人员)是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为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负责组织对公司一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管理。

——分管安全负责人职责。公司分管安全负责人(分管安全副厂长)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工作的责任人。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工作的监督管理;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具体负责对公司一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管理;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安全科职责。公司安全科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协调和调度各专业工作 组分工开展情况;负责本方案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对公司风险结果评审;具体负责对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管理。

——财务科职责。公司财务科负责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以确保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实施与运行;监督经费的使用和落实情况。

——车间、科室职责。公司安全、设备、技术、电气、工程等专业管理部门按专业职责,负责本部门及专业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协调指导;具体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对

三级以上(含三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管理。

——生产部门职责。公司生产科(品管科)、生产车间负责本部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组织、协调,并及时更新;对管辖范围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风险识别与评价;各车间、科室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重要岗位人员(电工、叉车操作工)及员工职责。

5.双重预防体系考核细则 篇五

一、单选题(60题)

1.()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A.事故控制

B.风险管控 C.隐患排查 D.安全培训 2.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级,其中()级最危险。

A.5、1 B.4、1 C.5、5 D.4、4 3.风险级别中()级别最高? A.红色 B.橙色 C.黄色 D.蓝色

4.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将()确定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的管控主体。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公司、部门、车间、班组 C.公司、专业、车间、岗位

5.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A.精神损害 B.健康损害C.身心损害 D.心理损害

6.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A.个体行为B.人为因素C.环境因素D.光线因素

7.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的组合。A.严重性B.适应性C.必要性D.有限性 8.()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A.风险分析 B.风险评价 C.排查风险点 D.风险分级 9.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A.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B.必要性、实用性、安全性 C.安全性、必要性、可靠性 D.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 10.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内容应()。

A.应统一 B.同行业应统一 C.由各部门自己确定,无需统一 D.与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关

11.()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A.企业 B.中介机构 C.安监部门 D.主要负责人

12.企业应建立以()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A.主要负责人 B.分管安全负责人 C.安全机构负责人

13.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和()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A.基层单位、责任人 B.所在单位、责任人 C.责任单位、责任人 D.各级单位、责任人 14.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风险控制和()。A.效果验证 B.效果验证与更新 C.效果评价 D.效果验证与评价

15.风险分级是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划分等级。

A.风险评价 B.评价结论 C.评价结果 D.风险评估 16.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

A.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B.风险越小,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C.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低;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D.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下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上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17.企业应在各岗位悬挂安全风险告知牌板,标明风险点名称及等级、危险源名称及等级、事故类别或后果、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等内容。并分别用红橙黄蓝对风险等级进行标识。

A.应急预案 B.应急电话 C.联系方式

18.企业应对()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告知栏。A.一级风险点 B.二级风险点 C.三级风险点 19.对确定为重大风险的,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尽可能地采取()的风险控制方法,并多级控制。

A.较高级 B.相匹配 C.同级别

20.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教育制度应明确岗位员工熟知()的学习义务。A.本岗位风险点及危险源 B.本岗位危险源及相应管控措施 C.本岗位危险源及相应管控级别

2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部署实施阶段包括宣传发动、法律法规学习、()、落实分工四个步骤。

A.考试 B.培训 C.教育

22.危险源分级,遵循()的原则,对每一个危险源进行分级。A.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B.定量计算 C.定性分析

23.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落实分工阶段,企业要根据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的职责,按照本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面部署排查风险点、辨识危险源、制定管控措施、()的任务。

A.制定风险管控责任制 B.编制风险管控清单 C.编制风险点管控计划 24.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各层级人员体系建设职责、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运行制度、相关概念、()等。

A.风险点排查方法 B.危险源排查方法 C.风险排查辨识方法

25.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专业组负责本专业风险点划分、()、风险分级及管控措施编制。

A.危险源分级 B.危险源排查 C.危险源辨识

26.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包括()等4个步骤。A.隐患辨识、隐患汇总、隐患治理、治理验收 B.隐患排查、隐患汇总、隐患治理、治理验收 C.隐患排查、隐患分级、隐患治理、治理验收

27.综合性隐患排查应由公司级至少()组织一次;车间结合岗位责任制排查,至少()组织一次。

A.每月、每周 B.每月、每日 C.每季度、每月 D.每季度、每周 28.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制度包括()。A.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管理考核制度、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B.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管理考核制度、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C.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管理考核制度

29.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组职责:一是负责本工作组范围内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编制;二是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具体工作,确保能够将所属范围的风险点全覆盖辨识,及时向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三是()。

A.制订所有各岗位及作业场所的风险告知排查标准,并组织员工培训、贯彻落实

B.制订分管范围内各岗位及作业场所的风险告知排查标准,并组织员工培训、贯彻落实 C.制订分管范围内各岗位及作业场所的风险告知排查表,并组织员工培训、贯彻落实 3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使企业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B.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C.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得到提升。D.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实现零风险、零事故。31.风险分级管控以确保()持续有效为工作目标。A.风险评估 B.风险辨识 C.风险管控措施D.审核与评估

32.企业应()完成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文件编制、组织实施和持续改进。A.自主 B.委托中介机构 C.依托安监部门 D.委托他人

33.企业()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A.每半年 B.每年 C.三年D.二年

34.风险分级采用LEC法,中度风险色为()。A.红B.橙C.黄D.蓝

35.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制度,由()牵头的组织领导机构,保障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

A.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B.分管负责人、安全部门负责人C.分管负责人、属地负责人 D.安全部门负责人、属地负责人

36.为确保隐患治理效果的有效性验证,应由()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A.属地负责人 B.安全部门 C.企业负责人 D.隐患整改通知制发部门 37.按通则要求,经判定或评估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应当()。A.编制事故隐患管控措施、制定监控方案

B.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C.制定监控方案,制定事故隐患整改措施

D.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制定事故隐患整改措施 38.危险源辨识内容应涵盖风险点内所有的设施设备、()作业活动。A.常规和非常规 B.常规 C.非常规

39.根据风险点特性及危险源风险确定检查周期(隐患排查的实施时间间隔),包括总经理每季度至少带队检查()次。A.1次 B.2次 C.3次 D.4次

40.公司3级风险相对应的管控层级为()。

A.公司级 B.车间级 C.班组级 D.部门级 41.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标准和清单。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领导带班 42.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A.报警 B.联锁 C.安全阀 D.SIS 43.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A.安全措施 B.消防措施 C.卫生防护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 44.制定风险评价准则,可以不考虑的因素为:()。A.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B.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底蕴

C.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标准 D.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45.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确定的所有()和法律法规对安全管理的要求作为隐患排查内容。

A.管控责任人 B.管控分级内容 C.管控措施

46.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的过程。A.特点 B.特征 C.特性

47.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A.最高风险级别 B.最低风险级别 C.平均风险级别 D.中间风险级别 48.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A.特点 B.危险大小 C.数量 49.按风险矩阵法(简称LS)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值)判定为10分,则该风险属于()。A.1级 B.2级 C.3级 D.4级

50.风险矩阵法(简称LS)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值)判定为8分,则该风险为()。A.极其危险 B.高度危险 C.显著危险 D.轻度危险 51.化工企业应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隐患自查、自改、自报、考核的管理机制,形成()的安全管理体系,A.独立 B.双体系 C.双重预防体系 D.一体化 52.以下隐患排查类型组织级别为班组级的是()。

A.日常隐患排查 B.综合性隐患排查 C.专业性隐患排查 D.节假日隐患排查 53.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属于风险管控措施中的哪一类()。

A.救援控制措施 B.管理控制措施 C.应急控制措施 D.演练控制措施

54.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制度应规范相关信息档案的管理,确定(),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

A.考核频次和考核组织形式 B.考核频次和考核办法 C.考核频次和奖惩数额 55.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应明确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管控层级确定、管控措施编制、安全风险告知等内容。

A.风险分级标准 B.风险分级程序 C.风险分级原则 56.以下风险控制措施属于工程技术措施的是()。

A.密闭采样系统 B.配齐应急物资 C.制定标准作业程序

57.以下各项不属于风险控制措施的是()。

A.工程控制措施 B.应急处置措施 C.医疗救助措施

58.下列记录中,包涵风险信息最全面的是()。

A.风险点登记台账 B.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C.风险分析评价记录

59.以下不属于基础管理类隐患的是()。

A.事故管理 B.承包商管理 C.职业卫生防护设施

60.隐患排查的要求不包括()。

A.全面覆盖 B.全员参与 C.责任到单位

二、多选题(30题)1.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或它们的组合。A.根源 B.状态 C.行为 D.环境

2.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A.物的危险状态 B.人的不安全行为 C.管理上的缺陷 D.环境缺陷

3.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和环境因素四类。A.人的因素 B.物的因素 C.管理因素 D.社会因素 4.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危险源识别 B.风险评价 C.风险管控 D.风险培训 5.风险评估主要内容包括()。A.会出现什么事故

B.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C.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D.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6.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要把握“危害较大”和“整改难度较大”两个要点。企业的现场有()情形之一的,可按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

A.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 B.物料管道跑、冒、滴、漏 C.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电机、灯具、开关等)不防爆)D.在生产区域饮水 7.从业人员操作行为类生产现场隐患,包括:()。A.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B.未遵守劳动纪律 C.未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品 D.未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8.隐患排查方式主要有()。

A.综合检查 B.专业检查 C.节假日检查 D.四季检查 E.日常检查 9.隐患排查类型主要包括()。

A.综合性隐患排查 B.专业性隐患排查 C.风险点排查 D.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10.企业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A.场所 B.环境 C.人员 D.设备设施 E.活动 11.风险点排查应按()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A.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 B.场所、部位 C.装置、设施 D.作业活动 12.安全检查表编制依据包括()。A.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定 B.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事故情况 C.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D.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E.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13.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

A.工程技术措施 B.管理措施 C.培训教育措施 D.个体防护措施 E.应急处置措施 14.隐患排查依据主要有()。

A.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B.技术标准 C.事故教训经验总结 D.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 15.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A.岗位纠正 B.班组治理 C.车间、部门治理 D.公司治理 16.企业通过“两体系”建设应完成以下()成果。

A.编制两体系实施指南 B.制定“两体系”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C.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汇总表 D.危险源辨识清单 17.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可包括以下方面()。A.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可行性、有效性。B.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改进措施,降低风险。C.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D.应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

1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安全风险等级判定,风险值为162分,则该危险源()。A.属于高度危险 B.应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C.需立即或近期整改 D.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19.以下情形()可判定为重大风险。A.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C.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D.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20.企业应根据以下()情况,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

A.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变化或更新 B.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 C.企业生产工艺发生变化、设备设施增减、使用原辅材料变化等 D.事故事件、紧急情况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 21.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要把握()两个要点。A.概率高 B.危害较大 C.整改难度较大 D.整改周期长 22.风险分级管控的效果评估应关注以下方面()。

A.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B.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C.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D.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E.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2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判定准则包括()。A.可能性 B.后果 C.接触限值 D.暴露时间

24.根据化工企业生产特点,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A.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C.重点监管的危险生产工艺 D.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

25.化工企业的现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A.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 B.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C.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设施未正常使用 D.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26.各相关层级的部门和单位对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隐患排查,提出治理建议,一般应包含()。

A.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 B.确定隐患治理期限 C.确定风险等级 D.提出初步整改或处置建议

27.化工企业制定风险评价准则时应结合化工生产特点,并充分考虑以下要求()。A.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B.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C.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D.相关方的诉求等 28.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步骤包括()。

A.将《作业活动清单》中的每项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 B.辨识每一步骤的危险源及潜在事件

C.分析造成的后果 D.识别现有控制措施,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E.根据风险判定准则评估风险,判定等级

29.企业应根据以下()风险评价的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评价。A.LS B.LEC C.MES D.RR 30.按风险矩阵法(LS)安全风险等级判定,R值为11分,则该危险源()。A.为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B.需立即停车处理 C.二年内治理 D.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三、判断题(90题)

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2.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风险是危险源的载体,没有风险就没有危险源。(×)

3.任何危险源都会伴随着风险。只是危险源不同,其伴随的风险大小往往不同。(√)4.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5.风险度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6.风险不可以避免,但是风险有大小。(√)

7.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8.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

9.一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或者频率很高,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这个事件的风险很大。(×)10.一件事件可能的后果造成多人伤亡,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这个事件的风险就很大。(×)11.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12.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的过程。(×)

13.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不必管控,但必须落实具体措施。(×)

14.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15.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D值越小,说明被评价系统的危险性越大。(×)16.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17.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18.风险矩阵分析法(LS)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均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19.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

20.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

21.一级风险点属于重大隐患,应立即停产整顿。(√)

22.一般隐患,因其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可暂时不予整改排除。(×)

23.对于一般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企业各级(公司、车间、部门、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

24.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25.重大隐患一定是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不一定是重大隐患。(√)

26.对于排查出的问题应执行“五到位”,即: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27.企业开展风险管控工作的目的是,实现零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28.企业应当根据隐患级别,确定相应的治理责任单位和人员,隐患排查治理应当以确保隐患得到完全消除为工作目标。(√)

29.从企业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都应当参与隐患排查治理。(√)

30.公司级隐患排查由公司安全主要负责人负责,安全管理部门具体组织实施。(×)31.企业应在通则、细则的基础上,另外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系,是双体系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32.隐患排查主要是指中介机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33.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34.持续有效地做好风险管控工作,排查风险点是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然后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是风险管控的核心。(√)

35.可接受风险是指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6.企业应依据所排查出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

37.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名称、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

38.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及液位、温度、压力等测量仪表和控制设施及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39.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40.工程技术措施包括紧急切断装置、密闭采样系统、制定标准作业程序、监控、联锁、报警等。(√)

41.风险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识别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42.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监控、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

43.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重大事故隐患必须立即整改,一般事故隐患可延缓整改。(×)

44.隐患整改建议措施应采取“管理优先、工程其次、防护为辅”原则。(×)45.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属于生产现场类隐患。(×)

46.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需及时更新风险信息。(√)47.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

48.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

49.企业应将风险管控相关信息录入山东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信息平台,并保障正常运行。(√)

50.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51.按照LS法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风险度R值为15分,应判定为高度危险。(√)52.化工企业应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方。(√)53.设备设施清单可以不包括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54.DCS系统异常属于基础管理类隐患。(×)

55.企业应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等评价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56.化工企业应依据风险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化工企业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5级:1、2、3、4、5或A.B.C.D.E。其中,1级或A级为最高风险。(√)

57.对评估出的1级风险,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58.对评估出的3级风险,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59.5级风险(蓝色风险):绝对安全。(×)

60.安全检查表适用于对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安全间距、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61.企业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成员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62.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培训学习,掌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掌握风险管控信息,保留培训记录。(√)

63.生产过程中,公司的管理层在组织生产时会发出一些指令,偶尔有些指令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进入容器时指示不需要办理作业票证,那么这种指令就是危险源的一种,或者也称为危害因素。(√)

64.工作中的巡检、投料、开关阀门等作业活动以及生活中的开车、游泳、开会、旅游等行为都是危险源。(√)

65.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或三氯化磷的运输过程等是风险点。(√)

66.在罐区、车间等场所进行的检维修作业,不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只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即可。(×)67.预防措施是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68.判定为E级的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

69.合成氨企业的原料气化、气体净化、转化、合成等生产装置及储存液化气、液氨、等压力容器均为风险点。(√)

70.化工企业的、可燃液体储罐动火、进入液氨储罐检查、合成氨装置开停车等为作业活动类风险点,但自动化操作(DCS)不作为独立风险点。(√)

71.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2小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生产、储存装置,宜采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1小时。(√)

72.设备设施清单应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

73.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录有风险分析小组填写,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74.作业活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中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包括“建议改进措施”。(√)

75.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此种情况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级可评定为3级。(×)

76.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行政许可问题属于生产现场类隐患。(×)77.消防及应急设施问题属于生产现场类隐患。(√)

78.洗眼器、通风风机、劳动防护用品等配置、使用不符合要求属于基础管理类隐患。(×)79.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的属于重大事故隐患。(√)

80.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属于重大事故隐患。(√)

81.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设施未正常使用属于重大隐患。(√)82.酸碱腐蚀是GB6441认定的事故后果。(√)

83.按照GB6441的规定,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型包括坍塌、掩埋、压盖等。(×)84.短时间内少量接触氯气可采用褐色滤毒罐进行防护。(×)85.危险源辨识范围应包括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86.对于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方法进行辨识。(√)

87.对于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工艺,应采用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危险源辨识。(×)

88.受限空间最易导致的事故类型为中毒和窒息。(√)

89.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风险矩阵法(LS)进行危险源辨识。(√)

上一篇:战略投资方案下一篇:支部书记培训短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