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2024-08-05

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通用8篇)

1.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篇一

第三课第一框题《青春飞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青春含义的理解;青春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实例, 学生体验拥有青春的快乐,在体验中感悟青春的意义。【教学重点】青春的意义 【教学难点】青春含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诗词导入(多媒体显示)

有人说,青春是泪水;有人说,青春是任性;有人说,青春是无悔„„ 想一想:你认为什么是青春?你会用哪些词语描述青春? 提示:纠结、梦想、莽撞、遗憾、美好、勇气„„ 教师总结:踏着青春的节拍,感受青春的力量,有人说,青春是泪水;有人说,青春是任性;有人说,青春是无悔„„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飞扬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大家描述青春的词语。在青春的词典里,独立、自由、理想、信念„这些词语具有特别的意义。想一想:你对青春有什么渴望?提示:翱翔、梦想飞扬、浪漫爱情、激荡情感

教师讲述:我们渴望拥有健美的身躯、充实的大脑,渴望自由、渴望飞翔。年少气盛,青春的力量在身体里生发,令我们对未来更加憧憬和向往。

活动一:合作学习(多媒体显示)

思考:有人说,想法总归是想法,小孩子就爱胡思乱想。也有人说,不少人年轻时的想法最终得以实现。你怎么看?说出来与同学讨论。

提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对青春有了一个了解。

教师讲述:面对青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憧憬,形成不同的理想,规划青春路径,思考自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青春的我们拥有无尽的遐想,这令我们兴奋,让我们跃跃欲试。青春的探索不会停止。

站在青春的起点,我们怀揣美好的梦想,思考着该如何拥有飞翔的力量。

活动二:展开想象

假如想象你是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应该拥有怎样的羽翼才能独立飞翔? 提示: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在自己愿望

教师讲述:大家写了很多词语,比如自信、自尊、自强等。我们现在看看能不能是我们展开翅膀翱翔于蓝天。

(多媒体显示)

有些人从小就失去了自信,常常有大人们的训斥:“这孩子太笨了,将来没有什么出息。”久而久之,他就会自己认可了,碰到小失败就会自我安慰:“反正我很笨,我是不会完成的。”这样他的青春年华就少了一份快乐,多了几分悲伤。但有些人就具备了自信,无论是别人的贬低,还是碰钉子,他总会保持一种自信的心态,相信自己,所以他历尽千辛去攻克,拼尽全力去改变,终于他的努力,造就了成功,也尝到了自信的甜头,后来,自信便一直陪伴着他。

活动三:你选择谁

你会向他们谁学习?说说理由。

提示:生活中,我们因为有自信才能勇气,才能坚持,创造奇迹。

教师讲述: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有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多媒体显示)轮椅姑娘—李玉川

11岁时充满阳光与快乐的李玉川因一次事故导致全身23出骨折,高位截瘫。只能与病床与轮椅相伴

“画画是我从小的爱好,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我不甘心就这么放弃。所以,即使再苦再累,我

都必须坚持下去。”李玉川告诉记者,为了画画,她坚持积极治疗。只要有时间,她就会练画画,因为那是她的梦想。

由于身体的缘故,李玉川没法天天去学校,几乎靠自学,但她的成绩一直优秀。十多年来,她先后辗转北京、江西、山西等地治疗。其间,一直有很多热心人士帮助和资助她。在求学的第四年,按照有关规定,李玉川取得了北京的学籍。

没有向命运低头的李玉川,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自学完成了中学的课程,并考取了国内绘画艺术最顶尖的学府——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给了她一份宝贵的录取通知书。2013年,玉川又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公费研究生。

思考:(1)轮椅姑娘李玉川给我们带来什么震撼?从她身上你学习到什么?

提示:从李玉川小时候兴趣,遭遇事故到高度截至,没有放弃梦想,克服各种困难,考取了国内绘画艺术最顶尖的学府——中央美术学院又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公费研究生。看到自强不息的李玉川。

教师讲述:通过李玉川故事让看到自强不息的李玉川。使我们懂得要自强,不向命运低头。自信、自强使自己的青春无悔。

(2)自强对青春带来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让我们的青春放光彩取得成功。

(多媒体显示)

我们的进步,表现在时时、处处、事事:  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 与同学有效沟通,顺畅表达; 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3)反思一下,这些进步是否点给你自信?与同学交流,找到能让自己增强自信的方法,并在生活中尝试。

提示:帮助朋友解决困难;把生活中不开心的事记录下来;做自己开心的事等等。教师讲述: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长的足迹,印记着我们克服惰性、地址诱惑、战胜自我的努力。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

(多媒体显示)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4)思考: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教师讲述:青春期的我们要坚持自信自强,勇于承担历史重任,肩负起祖国的希望。归纳:对于青春期的我们,有很多梦想等着我们去实现,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激荡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

三、巩固练习:做练习册本节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让我们给青春扎上翅膀,去实现青春的梦想。激荡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我们要培养自信、自强使得青春更放光彩。

五、布置作业

结合生活的事例,谈谈自强对青春带来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一节 青春飞扬

一、成长的渴望

二、飞翔的力量

1、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

2、自强使自己的青春无悔 【教学反思】

1.利用分组抽题的方式,讨论所抽题目加深对知识理解。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题作用,教师作为引导者,完成学习任务。

2.结合一些情景设置,让学生从生活的事例加以理解青春。把抽象的青春条理化便于学生理解。这节课学生分组讨论,由于是抽题讨论,使有的学生只学习自己所抽取的问题,在老师讲其他问题,不注意听课。以后要注意调整使用这种方法。

3.自信、自强培养的方法,讲的再细效果会更好。

2.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篇二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三维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了解自立的表现和重要性.●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增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立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的能力,5.教学重难点

第三课的教学重难点均放在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依赖的危害是教学难点;自立能力培养是教学重点.第一框的重难点主要是通过第一目设计的几个活动及补充的材料引发学生对自立的思考,再由学生归纳出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下一框的教学作好思想认识上的准备.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法与学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辩论法,正反对比法,例证法,情境体验法,练习巩固法等.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

展示幻灯片1:走向自立人生

导入课题,学生阅读教材导言.展示幻灯片2:(动画1)展开你的想象力:想想从笼子跑出去的小狮子会遇到哪些困难

(动画2)两只狮子的命运为什么不同

(能否培养自立的人生态度和能力,决定着不同的命运./依赖者会被自然和社会所淘汰,自立者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

过渡语:对于迟早要到来的自立,我们准备好了吗

展示幻灯片3:自己的事自己干

展示幻灯片4:调查报告:(动画1)中海市宝山县曾对500名小学生进行过调查,低年级97%的学生不会整理书包;中年级57%的学生不会洗碗;高年级68%的学生不会做饭.(动画2)天津市也对15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52%的学生每天由家长代为整理学习生活用品,79%的学生离开家长束手无策,只有3%的学生能做些家务.又据我国对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情况的调查,发现我国小学生每天参加家务劳动时间平均只有12分钟,远远比不上日本小学生的24分钟,英国小学生的36分钟,美国小学生的1小时12分钟!

展示幻灯片5:(动画)经典案例:中日少年《夏令营较量》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曾经引起全国范围的大讨论.当时,这107名儿童在内蒙古举行草原探险夏令营.上路时,日本孩子背包鼓鼓囊囊,装满食品和野营用具;中国孩子只是装装样子,背包几乎是空的.探险之路才走一半,中国儿童因将水喝光,干粮吃尽而向别人求援.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目的地.日本家长乘车而去,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结合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和外国孩子的自立教育,思考:

为什么日本的少年有饭吃,而中国的孩子饿肚子

(自立能力应从小培养)

解说:强调中,日,英,美四过的孩子做家务活的时间差别及中日两国家长对孩子的不同态度说明了自立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教育方法和方式,而教育方法和方式又与该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展示幻灯片6:人生自立少年始

展示幻灯片7:(动画)情境体验一:今天学校搞卫生

展示幻灯片8:(动画)情境体验二:新生

展示幻灯片9:(动画)请你说一说:这样的事情在你身上或你周围的同学身上发生过吗 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出这是缺乏自立能力的表现.)

学生学习教材第一个自然段,了解:1,什么是自立 2,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三个过程)3,自立的表现(板书)

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自立的生活表现在哪些方面 它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对于自立的含义我有自己的见解,“立”的直接意思就是独立,我认为还应有更深的一层含义是“立足”,即能够独立地立足于社会.人的自立过程分成三个阶段,问“中学生的自立能力处于哪个阶段 ”会有学生回答第二或第三,其实都不准确,正确的表述应是处于第二与第三阶段之间.自立能力的表现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教材并无直接的答案,但P35的课堂作业第一题已经有体现出来,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找出答案.展示幻灯片10:(动画)参考下面的表格,总结自己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自立的表现及自立能力对自己的影响.项目

自立的表现

最得意的表现

这些能力对

自己的影响

自立能力不

足的地方

个人生活中

家庭生活中

集体生活中

社会生活中

教师讲解:举例说,在家庭生活中自立的表现是能做许多家务活,最得意的表现是炒菜,影响是有利于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不足的地方是很少自己洗衣服.从同学们的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或者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具备自立能力.通过活动,我们了解到,自立既包括个人私事,也涉及家庭,集体和社会,表现为学习自立,生活自立和处理社会问题自立三个方面.设计意图:了解自立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教材第一目的主要教学内容,P35的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制作表格并展示,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理论上认识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是自立的表现,知道自立的程度影响着人的成长和发展,利用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自立及自立的程度如何,以此来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的愿望;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的能力.学生对自己情况的描述及交流体现了校本教材中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展示幻灯片11:阅读与感悟:不自立,永远不能成为大自然的一员

小河狸的父母为什么要赶走它们

教师讲解:自立是大自然的规律,许多动物都是如此,人类也不例外.展示幻灯片12:人生需自立

展示幻灯片13:资料欣赏与思考: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有趣的规定.条文内容是:

6岁之前可以只玩耍,不必做家务.6~10岁偶然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如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对于不愿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利向法院申诉,以求法律督促孩子履行法律.思考:原联邦德国为什么要用法律条文规定孩子必须帮父母做家务

(用法律的形式将做家务活作为法律义务确认下来/自立应该从小培养.)

展示幻灯片14: 案例1 刚考进浙江大学的一名女学生,在妈妈陪同下到学校报到注册,又同妈妈为她挂上蚊帐,铺好床单,买好饭菜票.妈妈要走了,女儿拉着妈妈的手怎么也不肯放,做妈妈的千交代,万叮嘱,一百个不放心.果然,妈妈刚离校,麻烦事就来了.傍晚,女学生到学校的浴室去洗澡,等全身淋湿后,才突然想起没带洗涤用品和替换的衣服(平时都是由妈妈事先替她放置好的).她既不知道怎么洗下去,又想不出擦干身子的办法,只好在浴室里嚎啕大哭.展示幻灯片15: 案例2 1988年7月3日,在四川省仪陇县人大常委会宿舍楼里,北京大学计算机系一年级学生彭晖从五楼阳台上纵身跳下,在撕心裂肺的触地声中,一轮刚刚爬上天际的“太阳”陨落了——

这位“勇士”为什么跳楼自杀呢 彭晖原是一个相当聪明的青年,他从小学到高三毕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学科考试后,他问科任教师的话总是:“这次谁考第二 ”因为他知道自己绝对第一.就是这样一个高智商的“优异”学生,却是一个生活上的低能儿.他的父母为了腾出时间让他读书成材,从不让他做饭,洗衣,刷碗,甚至铺床叠被,以致十七八岁了连做饭,洗刷的基本程序和程度都不懂.1987年,他以全县第一,全省第三的考绩迈进了北大校门,却因不会买饭,洗衣等,不会独立生活而不得不停学回家.第二年7月接到北大寄来的复学通知书后,他却因惧怕离开父母后独立生活艰难,而厌世地跳楼自杀了.设计意图:以上三张幻灯片的内容用于作教材P36第一个材料的补充,生动典型的案例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又引起学生反思:我做家务活了吗 我是不是生活上的低能儿 当然也可以举一些正面案例,如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等;电影《背着爸爸去上学》;穷人的孩子为何早当家 由此导入:自立对自己各方面的成长有哪些好处

学生学习教材P36两个自然段的内容交流体会自立的好处.课堂活动设计:讲一讲你在家里都做过哪些家务活 从中得到什么哪些能力或品质方面的锻炼(重点讲述做家务活的好处)

学生齐读教材P36第二段.展示幻灯片16:小辩论:联系教材上的材料,以如下两种观点进行辩论.父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父母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图片上提示的内容作为辩论的依据,补充案例:北大某教师在儿子18岁考上大学的时候,要求儿子与父母签定协议,上大学的所有费用都必须又儿子承担,向父母借的钱在儿子参加工作之后必须逐月连本带利付还父母,…十年后,其子已自创业成为某公司的总裁.教师给予评判并归纳总结:从培养自立能力和法律的角度来讲,父母不应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从文化背景和社会道德的角度来讲,绝大多数子女上大学还需要父母制服费用.(该结论要求学生做好书面笔记)

展示幻灯片17: 相关链接 我国婚姻法第21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设计意图:补充相关法律知识的目的是解决部分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假如成年子女无独立生活能力的,父母该不该付给抚养费

学生阅读P37相关链接,回答:接受希望工程帮助的大学生为何请求停止对她的生活资助(不自立,难以在社会立足)

设计意图:P37的相关链接和第一个自然段的内容一正一反来印证“人生需要自立”的必要性,这一知识点在第一框与第二框的第一目“不能再有依赖”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你对自立能力了解多少呢

展示幻灯片18: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展示自己,推销自己的能力.与人沟通,善解人意,说服他人的能力.运用多种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运用法律维护权益的能力.组织与决策的能力.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能力.…………

设计意图:教材设计了最后一个课堂练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自立能力的了解,自立能力包括多方面的能力,至于学生认为哪一种能力是最重要的,我认为都不要紧,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理解,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大多数的学生认为终身学习的能力应排在第一位.课堂小结设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感悟最深刻的一个方面是什么(你有那些收获)

这里小结是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总结,而不是教师自己的总结,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做必要的指导和评价.小结设计理由:新课程理念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往往出现一种情况,学生在课堂上出尽风头,热热闹闹的很有气氛,但下课铃一响,学过的知识就都忘了.我在课堂上尽量在让学生活跃的同时,不忘动手(做笔记,课堂练习),动口(发言,朗读),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为巩固课堂效果,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设计了课堂小结这一环节,让学生在上完课后留下一些有益的启迪或感悟,同时也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板书设计:

自立人生少年始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三个过程)

3,自立的表现

人生需自立

要作好自立的思想准备

2,自立的重要性:自立对自己各方面的成长的好处(三个方面)

3,自立的必要性:不自立,难以在社会立足

作业布置:1,依据幻灯片10表格的第四项“自立能力不足的地方”设计自己的自立计划,以一个月为期,检验自己实施的效果.2,收集有关自立的名言警句或故事,在下一节课上进行交流.备课反思:

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篇三

框的教学设计1 资源作者:梁慧贞

作者单位:从化中学学科名称:

政治

年级(模块)名称:七年级上册(模块)章节:第二单元(填单元名称)

认识新自我第三(填题名称)

珍爱生命

第三框题(填框题名称)

让生命之花绽放

关键词(3~个):生命、价值、无限延伸、尊重、善待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理解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2.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尊重生命,进而珍惜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主动地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知识目标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标要求】“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中“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的目标要求。【资源分析】【学生分析】

受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学生中普遍有一种及时行乐,得过且过的想法,对未来的希望、对生命的意义缺少思考,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缺少必要的责任感。这种虚度年华的现象滋生出许多副面影响。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以迫在眉急了。【教学重点】

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教学难点】

怎样的生命才更具有价值?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的?【教学方法】

讨论、调查等【教具准备】

多媒体【时安排】

一时【设计思想】中国的计划生育使我们形成一个独生子女的特殊家庭结构,而这种家庭结构使学生形成对他人要求过多,对自己的反省太少的习惯。这种观念与我们民主、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现代伦理存在冲突,非常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我的基础上,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学会与人友好相处。本在前两个框题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的基础上,第三个框题接着延伸,探讨如何珍爱生命。

教材分三个层面来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爱生命:一是无论何时都不轻言放弃自己的生命,强调能承受挫折、勇敢坚强;二是对任何生命都应抱着肯定其意义、尊重其存在的态度,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三是珍爱生命的最高表现: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激发学生努力突破自我,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型】

新授【教学流程】

4.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篇四

第 一 框题(填框题名称)日新又新我常新 关键词(3~5个):全面认识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认识自我的途径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内容目标

具体学习目标

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全面发展地认识自己

了解一个人的美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尝试用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自己。

用科学的方法对待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树立不断完善自我的信心,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

认识自我的途径

运用自我观察、他人评价和集体比较等认识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一)学情分析

每一个人是自己生命的主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正确认识自我,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此有所了解,但缺乏全面的认识,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外在美和优点,却没有看到自己的内在美和缺点,缺乏有效的认识自我的途径,未能落实在日常行为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地认识自己,了解一个人的美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尝试用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自己;运用一些有效的认识自我的途径,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对待自己的优点与不足,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树立不断完善自我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

《日新又新我常新》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的授课内容。第五课的第二框题和第三框题分别是《发现自己的潜能》和《自我新形象》,三个框题是按照了解自我到发现自我、再到设计自我这样的构思来安排的,因此能够准确的认识自我是前提和基础。本框题由两目组成,包括自我新认识和认识自我的途径。本课是教导学生进行正确认识自己,使自己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实现自我价值,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其中《日新又新我常新》一框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课题,能够帮助学生来回答他们自身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比如我是个怎样的人,我的能力如何等问题。初中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往往又不能很好的客观的评价自己,这就需要正确认识自我,而本课的学习恰恰要达到这个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尝试用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自己,学会运用自我观察、他人评价和集体比较等方法不断认识自己,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遵循了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3、教师参考用书和《学习与评价》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从而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教学难点】 对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讨论,防止一味追求外在美,或者为了突出内在美,而盲目否定外在美。

【教学思路】

创设情景 展示案例 提出问题 师生探究 分析问题 生成知识 情感共鸣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活动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模式】 讲、练、议、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1、查找相关的资料、故事、案例。

2、制定课堂教学用于学生填写的自我评价表格。

3、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

1、准备用3至5句话描写自己,描述自己的自画像,“我是„„”。

2、认识归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3、完成作业(教材p50中的表格:父母、同学、老师眼中的我)。【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五课 自我新期待 第一框题、日新又新我常新

一、自我新认识

1、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全面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

3、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4、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二、认识自我的途径

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可怜的青蛙(请擅长讲故事的学生将故事绘声绘色地表述出来。)森林中要举办“大”比赛,老虎走上擂台,动物们高呼“大”。大象登场表演,动物们也欢呼“大”。这时,台下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青蛙“嗖”地跳上一块巨石,拼命地鼓起肚皮,并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随着“嘭”的一声,肚皮鼓破了。可怜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教师设问:可怜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说明了什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归纳:说明青蛙没有正确认识自己,回答类似的内容也可。)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认识自己吗?平时我们的眼光审视的都是别人,今天让我们来好好地认识自己。

引出课题:日新又新我常新

一、自我新认识(板书)

把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以故事形式展现出来,比简单说教更有说服力。通过故事讲述,让学生认识到要正确认识自己,更能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一:猜猜我是谁

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填写3~5句描写自己的句子,描述自己的自画像。猜猜我是谁:(不能把自己的名字写出来)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完后将表格收回,请学生代表随机抽取,念出其中的句子。全班同学一起猜是谁写的,并请学生简单说出理由,看看该同学自己的描述是否准确。(教师引导学生)教师总结:

1、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板书)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在表述理由时,引发思考,发现真正表述的自己,必须从外在和内在加以认识,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才是比较完整的自己。有利于正确认识自己。

活动二:她美吗?

阅读教材46页的故事(一位漂亮姑娘上公交车不让座给抱着婴儿的农村妇女的故事)问题讨论:

a.如果你是这位姑娘,你会怎样做? b.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有什么联系吗? 教师总结:

2、全面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板书)

通过阅读故事,引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外在美与内在美是和谐统一,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

活动三:认识真实的自己

填写表格,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我的优点:

1、________;

2、________。

我的不足:

1、________;

2、________。

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自己填写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赞美同组成员的优点;或者选择真诚地提出同组成员的不足;也可以请同学帮自己找出优点和不足。

通过填写表格和同学的评价分析,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现在的优点和不足,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活动四:改正自己的缺点

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缺点是可以改正的,教师可适当提示。如贪玩、好动等。(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4、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板书)教师勉励:在这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生下来你是什么,这是世界给你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这是你给世界的礼物。

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缺点是可以改正的,从而树立起发展地看待自己的观点。

活动五:自我评价

过渡:同学们,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不断认识自己呢?

二、认识自我的途径(板书)教师导入:同学们,谁最了解自己?是自己,还是别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表格: 最大的优点: 最大的缺点: 最骄傲的是: 最后悔的是: 最想做的是: 最喜欢的是: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是一个 的人。让几个学生展示并自我评价...... 教师总结:

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板书)

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对自己展开自我评价,相互探讨交流,进行自我反思认识自己。

活动六:他人评价(猜猜他是谁)

过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游戏1:让学生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的嘴巴的游戏。同学们实践,谈感受。游戏2:“猜猜他是谁。”(发下纸条,正面让学生写上对自己熟悉的一位同学的评价,背面写上名字。老师大声念出来,其他学生一起猜!)教师引导: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说明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此善于通过他人了解自己,就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了解自己。

教师总结: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板书)通过趣味游戏,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理解自己观察自己是不全面的,只有通过他人才能全面观察到自己。

活动七:他们眼中的“我”

过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如果通过他人了解自己,则更容易全面准确地认识自己,所以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不过,仅仅是个人评价还不足够,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集体往往对一个人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认识自我,老师请了几位同学把预先写好的作业(教材p50中的表格)读出来。讲出“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我眼中的我”。听了刚才大家的评价,加上前两种评价(自我、他人评价),就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评价体系,这就是集体的力量,也是我们认识自我的第三条途径。教师总结:

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板书)通过活动的分析,学生认识到通过集体了解自己能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

课堂总结

5.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篇五

1.“剪刀”胜“布”、“石头”胜“剪刀”、“布”胜“石头”,若两人所出手势相同,则为平局。人们制定这个游戏规则遵循了()①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 ③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④自在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游戏规则是人制定的,故是人为事物的联系,①正确,④错误;胜与不胜作为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统一的,②正确。所以该题选A。

2.“我国航母事业牺牲第一人”罗阳曾说,研制战机,要么是零分,要么是一百分,没有中间分!从哲学角度看,“没有中间分”突出强调了()A.事物的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矛盾双方相互分离和排斥的属性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解析:选C。“没有中间分”即要么对要么错,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故答案选C。

3.2014年5月8日,李克强在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致辞中表示,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将侧重绿色低碳领域的中非合作,促进在非的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这是因为()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事物总处在渐进的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体现了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分析解决问题,①③正确指出了其哲学依据。②否定了事物质变的存在,观点错误。④不合题意。

4.右面漫画告诉我们,看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这说明()

A.承认矛盾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B.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C.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D.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解析:选C。“看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说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故答案选C。5.2014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稳中向好基础还不牢固,增长的内生动力尚待增强。财政、金融等领域仍存在一些风险隐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宏观调控难度增大。这表明()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②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的始终 ③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

④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前进道路上存在各种不同的矛盾,一方面说明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另一方面也说明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不符。

6.与“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A.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B.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D.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解析:选A。“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A项蕴含哲理与之相同。B项体现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C项体现矛盾的普遍性,D项没有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均不合题意。

7.“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这是白居易对一种树的描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是有区别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解析:选D。这首诗咏春日杨柳娇弱的姿态,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8.扬州人喜欢吃有馅的食品,由此衍生出国内闻名的扬州包子、蒸饺、春卷、烧卖等

各色美味食品。尽管形式不同,内容上都有一个共性——用淀粉类食品和其他食品搭配,制作出可以替代饭菜的“一餐饱”食品。其蕴涵的哲学道理有()①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②共性在个性之外独立存在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 ④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尽管形式不同,内容上都有一个共性”,说明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①④符合题意。②观点错误。③与题意不符。

二、非选择题

9.近年来,中国地方省份和城市兴起一股“精神名片”评选、发布的热潮,各式各样的“地域精神”表述语相继出炉。对此,有专家指出:各“地域精神”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个性和独特的价值追求,同时,各“地域精神”都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共性特征。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地域精神”应该从本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道理,谈谈你对专家观点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基本内容及方法论要求,然后据此审读材料,找出其中有效信息。答题时,不仅要分析专家观点如何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还要答出依据此原理在实际生活中应如何做。

答案:(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中华民族精神寓于各“地域精神”之中,通过各“地域精神”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各“地域精神”再独特,也都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共性特征。

6.九年级政治第三课第二节 学案 篇六

主备人:审核人:家长签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党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知道其核心内容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及有关方针、政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感。

2、教学重点: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重要地位

二、预习案:自读教材P37—40页

1、党的基本路线制定依据是,核心内容是: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重要地位:。

3、四项基本原则内容:;重要地位

4、改革开放的重要地位。

5、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原因及要求?

原因:①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党的基本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要求:①要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要把握实际工作的大局,正确好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三、导学案:

导入新课:三副春联:“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感谢邓小平”;“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富国强民小康社会开盛世,指路导航党的路线照中华” 告诉了我们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原因是什么?(依靠哪些党和国家重大路线和方针、政策?)

活动一:完成表格

党的基本路线制定依据:;制定目的: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艘航船)核心内容

(导航系统)

两个基本点(动力系统)

活动二:结合小青一家人谈话,请思考讨论:

1、为什么现在我们国家越来越富强,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

答: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主要原因有: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好的方针政策。②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④坚持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了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的国策;⑤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也可从社会稳定、勤劳致富、诚实守信方面答)

2、“国家越来越富强,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这些成就的取得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①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并初步显示;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集中

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④四项基本原则是

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⑤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等等。

3、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请你就如何“立志成才、建设家乡”说说中学生应怎么做?

答:①我们青少年从小要树立崇高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②努力学习掌握

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③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④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检测题:见练习册P18

7.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篇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二课时)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

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教育学生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交流、传播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表现了文化在人的交流中,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涵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并思考: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从世界文化交流史看,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古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古希腊商人功不可没。

(2)人口迁徙。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6-37页内容,并思考文化传播手段是如何变化发展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意义: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从汉代张差事出使西域到晋朝法显的南亚之行,从唐朝玄类西行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历代志士仁人、学者高僧、工役商贾不远万里、不避艰险的文化之旅,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8页“相关连接”内容,并思考这些文化传播活动的启示?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

启示(做法):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知道了文化在各种交往活动中传承、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文化的传承有重大作用,要推进全球文化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课余作业

8.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篇八

──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二等奖作品(原创)

教材分析

此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中第二框《男生·女生》。包括两个目:“让我们荡起双桨”和“把握青春,把握情感”。第一个目“让我们荡起双桨”。从男女生交往的一般方面来谈,包括两层。第一层是从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差异、合作中概括出异性同学间积极交往的意义,既是增进性别意识,也是完善个性、促进交往能力的提高。第二层是从具体交往情境中探讨男女生之间怎样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并概括出一些异性交往的基本原则。第二个目“把握青春,把握情感”。从男女生交往的特殊方面来谈,包括三层。第一层是谈如何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第二层通过情境和案例探讨如何在异性情感交往中做出负责任的选择,并学习辨别这些情感;第三层是谈在与异性交往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以促进健康的男女生交往。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知道男性与女性在心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能力目标:

能够辨别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能够运用理智调控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能够有分寸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愿意与异性同学交往,尊重异性同学;

2、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的情感,愿意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

3、选择并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男女同学之间怎样正常、健康的交往。

教学难点

把握青春,把握情感。

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要求上课男女生分开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请学生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师设疑:

听这首歌曲你想起了什么?

学生:答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探讨一下男生女生之间的友谊问题。

§3—2 男生·女生

(多媒体出示)

教师:学校给我们班级分配了一些任务,老师请学帮忙。

多媒体出示:

请你当领导:任务分配给谁呢? 1.搬运新书、搬课桌。

2.擦玻璃、擦电风扇。

3.打扫教室外分担区的落叶、统计班费的支出情况。

学生:回答理由。

教师:请问同学们你们这样分配任务主要是根据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男女生除此优势以外,你知道还有那些优势吗?让我们男女生荡起双桨,请你们分别把自己性别优势列出来,看是男生的优势多还是女生说出来的优势多,给同学们2分钟的准备时间,可以互相商量。

一、让我们荡起双桨(板书)

学生:活动。

教师:许多活动都需要男女生合作完成,因此异性之间的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成长的需要。那么我们怎样与异性正常健康的交往呢?好,我们进行一个探究活动请同学们判断分析下面男女同学的交往是否恰当?多媒体出示:材料(配音)

小军和小薇两家是邻居,又是同班同学,所以经常在一起。但是他们很少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连集体春游,他们都悄悄远离大家,单独在一起。期末评选“三好学生”时,尽管两人学习成绩都很好,但很少有同学投他俩的票,结果自然是名落孙山。为此,小军和小薇十分苦恼„„

请你为小军和小薇消除烦恼出谋划策。

◆这以后小军和小薇,扩大了交往范围。特别是小薇和男生的关系很好,经常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但小军不好意思主动和女生说话,每次向女生借东西,他都请男生帮忙。

小军和小薇这回做法对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多媒体出示:

男女生交往遵循的原则

1、互相尊重,自重自爱;

2、开放自己,掌握分寸:

3、主动热情,注意方式、场合、时问、频率。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看一段录像„„

教师:在中学生活中,录像片中的场景同学们曾经看到过或经历过吗?那请问同学们你对男女同学的情感问题怎么看?

多媒体出示:

你怎么看

男女同学问情感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教师: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我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可能萌生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美丽的事情。关键是我们怎样慎重对待,理智处理。下面考验同学们能否把握青春,把握情感。

二、把握青春,把握情感(板书)

多媒体出示:情境问答

教师:边播放边提问。

1-2组

1、如果你是录像中的女生,对男生提出的要求,你怎么回答?

2、女生拒绝到男生家里做功课有道理吗?

3-5组

录像中女生的做法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多媒体出示:

女孩要学会说“不”,要敢于说“不”。

激趣导入新课

调节情绪,愉快感知。

通过教师在活动中设疑,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消化知识。

通过活动再次感知体验男女生交往的意义。

学生通过个性学习,边看、边听、边思考边回答问题。由学生自己总结知识,提高认识。

识记,掌握双基的能力。

录像手段使用让学生感官参与学习。

学生合作探究。

结论部分由学生通过体悟自己得出。巩固新课

共享收获:

1.本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同学们有哪些疑问?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评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见解。

结束语

同学们,美丽的校园风景,由我们男生和女生共同描绘,异性同学间保持正常恰当的交往,能使我们互相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能使彼此间纯洁的友谊之花常开常盛。让我们荡起友谊的双桨,共渡青春长河。

“花季雨季”歌声响起„

板书设计

§3—2男生·女生

一、让我们荡起双桨

上一篇:教师工作感悟及心得下一篇:林业局工作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