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育教学大纲

2024-08-26

中学生体育教学大纲(精选8篇)

1.中学生体育教学大纲 篇一

摘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运动兴趣、运动习惯、运动意识是促使学生参加终身体育锻炼的前提,因此,中学体育教学在学校体育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通过对目前我国中学生体质和终身体育观念的现状的分析,对现行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培养的不利方面进行探讨,最后提出改进措施,认为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必须落到实处,加强学生的体育人文建设是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目前较好的手段。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也是国民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全民族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全民族素质教育中身体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学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国民终身体育意识的进程中有着自身特点和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中学生体质和终身体育观念的现状的分析,继而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纳入教学内容和目的,这对于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现实状况

1 目前我国中学生体质现状

从1985年开始,我国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普查,调查显示,最近20多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在持续下降。尤其是最近5-,我国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也迅速增加,的检测报告数据显示:城市男生是体重超重率达到13.25%,肥胖率比增长了2.7个百分点;中学生血压偏高的比例超过一半;全国大、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与20相比,各年龄组的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且随年龄增加视力不良率明显升高,小学生31.67%,初中生58.07%,高中生76.02%,大学生为82.68%。

2 我国中学生对于终身体育观的认识

我国自 80 年代改革开放后,国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终身体育的观念也已逐步得到社会认同。中学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体育习惯和体育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多数学生认为对于体育的认识、参与体育的愉悦感,与离开学校后继续参与体育的可能性相关,认为活动项目不必太多限定,应给予其选择喜欢的项目的自由,体育应重在参与,体育教学应重视发展学生个性,重视学生参与体育的感受。但在社会逐步认同终身体育观的同时,体育教育的目标、大纲内容和方法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似有差落,还未成为多数学校行政、教师和学生的基本体育观念。

2.中学生体育教学大纲 篇二

中学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等,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 具有中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和体育兴趣培养的意义。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和对事物认识的主动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思想, 通过学生积极参与, 增强他们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热情。在传授技能技巧时, 灌输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体育文化, 使学生明白体育对增强体质的科学依据和作用, 可以从思想上产生积极的体育情感。同时, 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方面, 能够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 只有在持之以恒的锻练中, 才能看到锻炼的作用与效果, 进而形成稳定的体育兴趣。其次, 中学体育教学能激发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动机。动机和目标是唤起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的内在动力。中学阶段, 是学生主观体育意识形成与体育动机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体育动机可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体育兴趣, 引导学生今后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除此之外, 体育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科学的运动习惯。中学体育课堂既要教会学生运动技能, 也要让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中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体育教育, 将会延续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因此, 学校体育应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 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主要因素

1. 学生自身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影响

中学阶段, 学生生理方面基本发育成熟, 男女生表现出明显的两性差异。在体育学习和活动中有明显的顾虑, 女生比男生更加明显。如:怕做动作失败出丑, 让老师批评或者同学笑话;在实际锻炼中, 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不如男生高, 尤其是高年级女生更明显。主要原因是女生由于性征明显变化, 对技巧性强的体育项目产生担心, 由此惰性更加明显。除此之外, 女生怕晒太阳、怕脏、怕累或不愿让男老师或男同学保护等。在心理方面, 绝大部分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是因为对该运动本身的直接兴趣。这种直接兴趣一旦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就会立刻终止, 不能形成稳定的体育意识。同时, 学生常常试图从专业技术、品德作风等方面对自己教师进行评价。但由于自身所处的角度和年龄段, 评价不一定完全正确, 正是这样的不全面评价有时会影响他们对教师教学所持的态度, 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及效果。在实践中, 男女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态度更进一步地明显分化, 比如男生一般喜欢竞赛性的活动, 而女生则多喜欢动作优美、运动负荷小的项目。但对不符合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男女生均有明显的消极态度和抵制情绪。

2. 体育教师的因素

体育教师是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一个主体性要素, 教师的年龄、性别、特点、专业及受教育或训练程度等任何一要素都有可能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有研究指出, 体育运动技术的高低与体育意识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体育教师能经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技术指导, 学生在运动中更可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更能激发其体育学习兴趣。相反, 将会造成学生运动技术掌握困难, 甚至会造成学生运动损伤。长此以往, 学生会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情绪, 造成学生体育意识逐渐淡薄等。除此之外, 体育老师的能力、性格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3. 体育教学环节的影响

(1) 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

体育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它的特点是, 体育教学目标受制于体育教学内容;受特定的体育教学理论指导;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联系密切。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运动和休息合理交替, 具有时空功效性。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其灵活化和多样化。否则, 单一的教学方法, 不仅容易影响到学生接受运动技术的速度, 而且可能导致课堂模式古板、老套, 缺乏新颖。由此可见,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体育教学内容的影响

教学内容是影响中学体育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践证明, 单一的、陈旧的教学内容不仅不受学生欢迎, 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终身参与体育的意识。不同的体育教学任务需要不同的学科内容, 与其让学生体育课上无精打采, 不如让学生活动课上生龙活虎。同时, 单纯的“放羊式”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 学校和教师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 需要听取学生的意见,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教学项目感兴趣, 其上课的积极性才会得到提高, 并主动进行锻炼和学习。

(3) 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

中学体育教学环境是教学中学生获得体验的场所, 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的舞台和学习空间, 有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体育教学环境包括体育教学自然环境、体育教学物质环境、体育教学人际环境、以及体育教学的社会环境等。体育课堂教学必须依赖一定的教学环境来完成, 它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 与体育教学效果紧密相关。体育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如果学生选择的学习活动内容、场地设施有限等, 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都不能得到很好开展, 造成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减少, 使学生难以形成持之以恒的体育习惯。

(4) 体育教学评价的影响

体育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过程及效果作出客观、科学的判定, 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最终促进学生能力和意识的发展。然而, 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基本上只局限于学生体能和技能的终极评定, 而从根本上忽视了对学生体育学习的态度、习惯、情感等方面的评定, 这种不全面的评价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导致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不能得到合理科学的评价。这种评价严重挫伤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抹杀了他们参加体育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1. 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对自身身体的作用和价值, 向学生传授锻炼身体的具体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及体育文化等。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性别特点和兴趣特点, 要具有趣味性和锻炼价值,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与此同时, 灵活多样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 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 已拥有一定的体育能力。对新鲜的学习方法更容易感兴趣, 尤其是游戏、竞赛和情景等方法最受学生青睐。教学中, 教师可设计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 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如趣味体育运动会、障碍跑、拔河比赛、乒乓球赛、跳绳比赛等等。

2.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育理论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体育理论教育, 通过理论知识的灌输, 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 如体育的功能知识、保健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先进的体育思想和观念等。通过理论教育, 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锻炼对自身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从根本上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 为终身体育意识的确立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学体育教育除了进行课堂专业技术教学课时的设置外, 应该适当地安排体育理论课学时, 力争把教材的内容通过课堂给学生讲透、讲具体, 实现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

3.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中学体育教学中涉及到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这要求体育教师应把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在成绩评定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这对潜能生的提高尤其有效。同时将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 采用优、良、合格等“模糊量化法”, 符合当前新课改提倡的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4. 要有充足的场地器材设施的配备

学校要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 做好场地器材设施的配备工作。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自制简易器材, 为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和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如, 设置小羽毛球场、纵跳摸高器械, 在可用的空旷场地进行体育游戏活动, 最大限度地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对于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器材室要保证学生借体育器材的时间和数量, 及时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长勤.新课程背景下的好课.教学研究, 2006 (1) .

[2]董慧宁.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理念的核心.青海教育, 2005 (12) .

[3]丁宝龙.体育教学模式建构之理论探究.南京师范大学, 2006.

3.体育教学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31-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兴趣就心理学范畴来讲,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体育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基本因素,能否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我认为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根据生理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继续加强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集体项目和群体活动,尤其要加强那些被学生厌倦项目的教学,现在中学生的共同点就是接受能力比较快,但自身的力量和耐久力素质差,而且由于偏食出现了一些“肥胖”和“瘦弱"的学生,还有就是现在中学生自我意识强、性格内向、怕苦怕累等现象,根据他们的特点和身体差异,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好突破口。利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调动激发学生的体育课兴趣。如在教跳“山羊”的分腿腾越动作中,教师为预防学生两手撑箱时间过久,而影响到第二腾空,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将“箱体”比喻成“烫手的铁板”,学生们两手一触及到箱体就会迅速推开,这样既形象又生动,学生们在练习时就会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也好。此外,体育教师还要考虑到一些心理素质差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在做动作时,怕自己完成不了,而被同学们笑话或怕教师指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降低难度外,还要采取帮助、鼓励和课外辅导等措施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逐步增强学生们对体育产生兴趣。

二、优选教法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颖、独特、富有个性的体育教法,将会对学生的体育课兴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简明扼要、风趣幽默和引人入胜的讲解以及轻松自如、优美舒展的示范动作是增强学生体育课兴趣的重要一环,如在弯道跑教学时,教师可将弯道跑的技术动作要领编成 “弯道跑,弯道跑,身体微微向里倒,摆臂外大里面小”的顺口溜,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如教师示范跳马练习腾空时的“身轻如燕”,和落地时的“稳如泰山”,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能促使学生产生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求知心理。这样一来,既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气氛,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就能有目的的“玩”,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

三、主体学习培养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是以教材为媒介的师生相互“融合”的过程,当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和运动满足基本相同时,学生就会渴望学习,并产生积极的动机和行为。从学生的运动倾向和兴趣看,具有游戏化的活动形式更能激发他们的运动动机。实际上,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对某项体育活动感兴趣,把一些体育项目改成游戏的形式增强了他们对该项目的了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最后产生兴趣。在学习能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起了动机,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从而改变了旧式的教学的弊端,反过来增强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进学生对体育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个人性格和气质的发展,这种性格和气质反过来又将终生影响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四、体验成功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运动情感,运动情感的发展和持续与运动学习内容的可延续性,关系极为密切。体育课教学内容与学生课外倾向性运动内容的相关程度,是影响运动情感的主要因素。心理学证明成功的体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意志品质的添加剂。在青少年时期成功体验最激发他们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要求选择不同的难度练习或不同类型的练习,自己自由选择练习组别,这种多元化的途径,平衡了学生间的差别,为学生在获得成功方面创造了机会。同时,不同的难度、不同类型的练习,还能让他们体验到通过自身意志努力而达到目标的成功感。这些成功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良好的感觉,这时体育就成为成就上、交往上、认识上、调节身心上等的需要,使体育成为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进而养成一种终身体育习惯。

五、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有声音、图像、动画等,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运用多媒体教学比教师单一讲解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教学意图和动作技术,在九年级的几堂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反应都很高,掌握得也比教师讲解的多得多。但运用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所以运用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地点适时运用。

六、精心设计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有了能力,会有成功的享受,就会有乐意参与,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比如在七年级新生到了课外活动只好在边上看其他同学打球,根据这种篮球运动能力缺乏,而不能参与的情况,我们就得按篮球水平的高低分层次教学,对未学过的学生从参与机会,再到参与中提高。在其它项目中就要根据情况降低动作难度,让学生能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就是不上体育课他们也能自动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

4.中学生体育教学大纲 篇四

系详

称 电

话 地

张文彬

中学体育教师

中学二级教师

***

湖南省桃源县车湖垸中学

2009-5-20

浅谈中体育教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湖南省桃源县车湖垸中学; 张文彬; ***)

要: 本文以体育教学系统的理论,探讨了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系统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方法、目标、场地和器材、以及教学评价中的作用。

关 键 词: 中学体育教师;

体育教学系统;

作用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包含多个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目标及方法、场地器材和教学评价等。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而教师作为各要素之首,它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

1. 体育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智慧、知识、经验世代相传的“中介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才素质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才已不仅仅是知识数量的拥有者,更是知识、能力与创新的综合体。这种变化对体育教学系统诸要素都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体育教师应在新的形势与环境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1.1体育教师充当体育文化的传授者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领路人

体育教师并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技术传播者。而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要对自己所教学科要有深刻认识。使自己的专业越来越精深扎实,在教学中充当体育文化的传授者。不仅要把人类优秀的体育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更应该培养学生树立起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增强体质是一种社会责任的观念并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健身的方法,充当健康生活方式的领路人。

1.2体育教师树立良好行为的榜样

体育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学校每天晨炼、课间操、课余体育活动及全校大型活动都由体育教师承担。体育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面广,往往代表教师形象。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方能充当好榜样的角色。

2 体育教师与学生

2.1

体育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工作角色

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应当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教师要把教学的目标逐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动,使学生既具有“要我学”的责任感,又具有“我要学”的自主意识。第二,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拥有体育教材,要有好的信息交流和互动。第三,教师要将教学过程的某些部 分设计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发挥体育中的特长,引导大家的积极性。

2.2体育教师与学生建立合作关系 首先,教师要以诚相待。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与学生接触时不带任何假面具,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内心情感交融,这种交融又会给人一种非常愉快的感觉,并加深相互间真挚的情谊。教师以真我对待学生,学生就会敞开心扉,愿和教师保持心心相印的关系。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不应该将注意点放在其短处上,而应注意发现学生的潜能,教学上才能做到“各因其材”。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压抑因素,让学生把体育课看成是自己的健身娱乐课堂,克服并抑制种种可能出现的害羞怕错心理,帮助学生树立学好体育的自信心。

2.3体育教师合理利用优美的体态语言引导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以自己优美的体态一方面展示技术、动作的形象结构、动作顺序,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动作的兴趣,激发起练习的动机,对课的顺利进行有着极为重 要的意义和作用。其次,教师适时的表情微露将对学生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总之,恰当、适时、合理的体态语言不但能有效地传递各种微妙的内心感受,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运动情绪,从而使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做出反应或改变,使其形成主动进取的积极心态,达到操纵、控制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

3.体育教师与教学内容、方法、教学目标

3.1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

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保健基本知识和各种运动动作。编选教学内容时要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自力、自主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的依据,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基准,对那些有良好锻炼效果和有实用价值的基本运动动作,可反复出现,并逐步提高要求。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尽可能使二者完美结合。编选教学内容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有些教学内容由于场地、器材等原因往往不符合学生 的锻炼密度要求,因此,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稍加改动,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对于每一节课,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安排都要下功夫。3.

2体育教师对教学选修内容的安排与组织

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进行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 自己的运动爱好和特长,发展运动能力,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中学体育课基本上是以运动项目为主线设计单元的,但是,在设计教学单元时,在教材单元 的间隔中,可以设计些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教学单元,以提高教学效果。

3.3体育教师对教学方法准确、合理与巧妙的运用

重视教法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教法运用过程中,还要注意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应由量变到质变,多次重复不熟练不协调的动作,改进技术,提高动作质量。教学中应先抓质、后抓量,对某些动作先要求完成动作的质量。开始时可以慢些少些,逐步过渡到能把高质量的动作多次重复。在体育教学中,只有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调动学生参加体 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3.4体育教师运用体育游戏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

体育游戏是每一个体育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门学科,体育教师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要进行符合实际教学的再改造和组合,形成非文本教材。3.5

体育教师合理设计教学三维目标

在初中阶段体育教师应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疾病的抵抗能力。要学习体育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术,发展基本能力,提高体育卫生文化素养,为独立锻炼身体打好基础,并掌握一般的体育娱乐方法。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社会责任感相联系,发展学生个性,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培养文明、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4. 体育教师合理选择与安排场地、器材

5.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 篇五

射阳湖镇中心小学童春广

摘 要: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更应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培养。本文主要阐述了体育教学中利用体育教学的有利条件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全面培养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培养个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出发,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中各种有利条件,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把满足社会需要和促进学生个体需要全面和谐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除了注重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还要利用体育教学的有利条件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全面培养。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l,启发引导,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所谓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就是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承认自我的价值是自身观念积极发展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中,不注重因材施教,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容易造成一些学生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主要是由于自我观念消极,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例如,教学练习中老是达不到教师要求;游戏比赛中经常给小组拖后腿;教师对他不闻不问,同学对他疏而远之等等,造成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总感到孤立伤惶;在练习时,自感能力不定而不敢表现才能;在游戏竞赛中唯恐失败而推辞躲避等等。由于经常把这种自我否定的评价理解为应得的和不可挽回的,久而久之便形成“我不好”。“我不行”等自我否定的意识。

针对种种消极的自我观念,体育教师应进行积极的启发引导。首先,应帮助他们全面地评价自我,使人人形成“人家好,我也好”,“‘我一定能赶上并超过他们”等自我肯定的意识。其次,要尽可能地提供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表现自我。如比赛中对体育基础差的指派他们出任先发阵容,并将其安排在最有利于发挥其长处的位置;安排与水平接近的同学比赛,体验成功感;练习时经常指派他们保护或帮助其他同学;对体育基础较好而组织纪律性较差的,委任其为分组练习的小组长等等。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良好表现要予以及时的肯定,引导他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促进交往,培养正确的社群心理

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离不开活动和交往。体育教学中同学间的频繁接触与交往,相互的帮助与竞争,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群体意识,克服娇纵、迁就、孤僻、忧郁等不良心理倾向,形成接纳、宽容、互助、利他等良好的社群心理。

体育教师首先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和评价学生。因为一个团结健康的集体形成与教师的态度有直接关系。如果教师对一个学生经常采取排斥的态度;轻视他的能力,低估其动作表现,并动辄处之以惩罚,久而久之,学生集体也会对其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因此,教师在公众场合对每个同学,尤其是后进生应以关怀鼓励为主,多给予肯定和认可。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交往的环境。例如有意识地安排性格孤僻的和性格开朗的,技术掌握较好的和技术掌握较差的学生共同练习,或合作游戏,使他们形成行为上相互依赖的小群体,在交往中促进学生的相互体谅、平等待人、友好相处。

3.体验挫折,增强心理承受力

人生的征途中,总难免碰到困难和障碍,也会遇到挫折与失败。教育者既要帮助学生创设成功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又要使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勇于经受起挫折的考验。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事技能学习和身体练习,总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必然伴随着成功和挫折的体验,更有利于提高心理承受力。

首先,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立一些挫折环境,使学生在反复的失败中体验挫折。如山羊教学中,可让学生在较高的山羊上练习。当然学生反复出现技术困难后,教师还应用较低的山羊进行练习。对于技术水平较好自信心较强的同学,教师有时可以有意识地给予“不公正”的批评。另外还可以安排一些不平等的比赛,有意识造成挫折环境。

其次,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的挫折反应进行启发诱导。不良的挫折反应的反复有时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挫折后的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屈从和压抑行为等,尤其是后进生的挫折反应更要及时予以引导。如平时检查后有些学生成绩不理想,于是颓废沮丧,教师应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并提出新的行为目标或者帮助他们找到考试结果以外的长处,使他们冷静地接受现实,提高心理承受力。

4.巧设良机,提高个性表现力

体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时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想象,“一个教师一言堂”,“内容满堂灌”,“要求无区别”,“学生一个凋”的课堂是不可能培养出良好个性的。为此,教师要努力创造出所有学生积极思维、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和充分展示才华的良好机会。例如足球教学比赛中,过去往往是几个技术好的在前面尽显风采,其余的则在球门口看家护门。输球看家的责任,赢球前锋的功劳。为了给所有学生表现机会,可在球场四周设多个球门,每个学生既是前锋又是后卫,都有机会进球建功,也都为看家守

门承担职责,所有同学都会积极主动地表现个人能力。

另外,在技术动作规范和要求上,也要区别对待,有利于学生根据个人特点选择练习内容和方式,形成个人风格,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如篮球比赛中尽量设立高低不同的篮圈,跳马也可设立不同高度器械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思维,以使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总之,在发展学生个性的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分析,引导学生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思想,创造性地、合理地、有效地发展其个性,帮助学生对消极的、落后的、自私的、不健康的思想予以改正和克服。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材。

[参考文献]:

1.夏正盛.学校课程标准读本[M].武汉: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赵立.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唐晓明.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6

6.中学生体育教学大纲 篇六

论文类别:中学体育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杨毓玉 电话:*** 重庆市綦江区安稳中学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着重于学生运动技巧和能力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以及体育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当前中学生们由于课业繁重,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本文论述了体育素养的内涵,并简要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体育素养;培养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的基础,在中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通过体育教育使他们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趋势。

一、体育素养的内涵

所谓体育素养,就是指以个人先天遗传的身体素质为基础,通过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能力的培养所形成的关于体育行为和能力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是人们正确认识体育并开展体育活动的思想指导。

体育素养的培养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一是健康意识的培养。以健康锻炼为指导思想,贯穿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之中,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健康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意识。

二是体育文化的培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两个方面。体育知识主要有人体的生理卫生常识、体育的人文知识以及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体育技能则包括体育运动的技能、技巧以及体育评价的技能等。

三是身体素质的培养。主要有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两个内容。健康素质不仅包括身体状态的健康,还有生理及心理状态的健康,它是运动素质的基础保证,在健康素质基础上进行运动锻炼,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更好的适应体育锻炼。

四是体育意识的培养。强烈的体育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意识受到文化水平、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五是体育品德的培养。体育品德反映的是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与倾向,是关于体育的道德规范。体育品德的养成可以更好的规范和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健康的体育运动。

二、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不重视,认为体育教育的发展会牺牲掉智育教育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很多学校普遍缺乏体育意识,而且学生的体育素质也比较低,生理卫生知识、锻炼常识等基本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弱,自觉进行身体锻炼的意识也比较缺乏。

同时,虽然学生的体育道德品质普遍较好,但是在体育活动中,一些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与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不符。

另外,很多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或者娱乐等,没有从自身的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出发,而且也没有形成持久、稳定的动机和习惯,往往目的达到就停止进行体育锻炼。

三、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方法和措施

(一)转变体育教学的理念,加强体育素养的培养

教学理念是教育活动的指导,在提高中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中,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增强对体育素质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以学生健康锻炼为指导,立足于学生体质增强的长远目标,加强体育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以及坚定的意志,从而促使他们可以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二)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可以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强烈的运动动机,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首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环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这样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现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其次,体育教学的内容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与特征来制定,选择符合中学生特点的、适应他们身心成长的体育活动与项目,同时,也要考虑到趣味性和娱乐性,贴近中学生的实际,更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再次,在体育教学的方法和锻炼的手段上,应该丰富多样化,单一刻板的教学方法不符合体育教育的特征,也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体育兴趣是人们为求积极和优先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互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个性的最直接的体现。兴趣来自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是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孩子他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凭趣的孩子只凭个人兴趣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在我任教的七年级就有一个特别顽皮好动的孩子,上课在教室里坐不住,上体育课无集体意识,许多老师对他束手无策。通过几次接触,我发现他自尊心特别强,不服输,在同学面前爱表现。所以我积极鼓动其参与课堂的管理,让他负责体育器材配置和回收,转化其活动兴趣,培养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在说服教育的同时,说明器材管理这个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老师的重视程度,要胜任这份工作应该在课堂上做其他同学的表率,建立威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这位同学的组织纪律性和活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把器材管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综合上述因素,我建议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体育素养

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之一,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应该加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提高他们体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同时,注重他们自身体育素养的培养,使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和品德,做好学生的引导作用。另外,也应该适时对他们进行培训,更新他们的体育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体育素质培养的技能和水平。

四、结束语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有强壮、健康的体魄来保障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因此,中学体育教学应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不能只教给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要加强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他们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存德.体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J].运动,2013(14)

[2]蔡祥.浅谈中学生应具备的体育素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5(36)[3]桂小英.中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6(02)

7.中学生体育教学大纲 篇七

一、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几种因素

(一) 学生本身对体育锻炼是否有兴趣, 是不是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我国有句古语“强扭的瓜不甜”, 在体育学习上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学生对体育兴趣浓厚, 自然会自觉地加强体育锻炼, 反之, 如果他不能有深刻的认识, 没有兴趣, 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来, 就给人一种“强扭”之感, 自然他也体会不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也就不可能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 外界因素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也很重要

外界因素之一就是家长和老师的因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大部分家长包括很多老师在内, 都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文化课是正统的思想根深蒂固, 害怕体育锻炼会耽误了学习, 影响成绩。家长和老师的思想无形中也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 他们也认为体育不重要。而有些本来对体育学习有兴趣的学生也就不敢表达他真实的想法, 这都对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形成了阻碍。

外界因素之二就是学校的体育环境是否合格。这包括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目前, 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设施还不完备, 存在场地器材不足或者安全不能保证的情况, 这些客观因素也影响了学生积极地去参加体育活动, 从而很难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组织体育活动, 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创造条件, 尽最大的力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二、学生体育习惯的培养

(一) 体育习惯的养成也要从娃娃抓起

古语说:“养其习于童蒙。”《汉书·贾谊传》中也写到:“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这都说明了体育习惯应该从孩子的少年开始养成,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 如果在孩童时代有教师积极引导孩子参加体育活动, 对于其体育习惯的养成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促使体育习惯养成

大家都知道, 文化课的教学一直提倡要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做到寓教于乐。同理, 体育教学也如此, 如果单调地进行体育教学, 除了枯燥还有很大的体力付出, 有很多学生会接受不了, 体育兴趣可能也就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所以我在教学中很注意教学方法。例如, 在讲解某些体育动作时, 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练习要求, 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 设想各种动作, 达到要求, 完成任务。另外,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发挥其优势, 激发其主动性。在学生受到挫折时, 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 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由此,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当然, 仅仅一节体育课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积极开展体育文化活动, 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比如, 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 开展体育比赛、体育表演、图片资料展示等活动, 可在很大程度上, 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及体育意识;同时, 组织好每天的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 利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来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积极性。

(三) 加强实践, 不断强化, 避免半途而废

很多学生也都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也经常暗下决心要坚持下去, 但是最后还只是“常立志”而非“立长志”, 不了了之。所以, 体育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有了锻炼意识就可以解决的, 它还需要不断地、反复地实践, 在实践中实现对外部和内部的强化。那么教师此时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内部强化即要让学生有坚持下去的源动力, 是发自内心地想去锻炼, 教师就可以采取丰富其体育知识, 加深对体育锻炼的理解等方法。外部强化则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如多和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 当然这也包括他的同学。教师和家长的支持, 同学的鼓励会成为他继续坚持下去的外部动力, 当然也要有适当的批评, 让他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就有一名同学给我印象很深。那是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 就遇到了一个体育素质很好的学生, 条件很优越, 也愿意学习体育。但不久我就发现, 他没有良好的体育习惯, 兴趣来了时就努力几天, 情绪不好时就萎靡不振, 所以体育成绩一直上不去。后来我和他谈心, 讲解古今中外的体育趣闻、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扣人心弦的体育赛事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目的。同时到他家去家访, 说服了他的父母和我一起来督促他进行体育锻炼, 之后他成绩就有所提高了。在学校运动会上, 他在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下, 在参加的几个项目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为班级赢得了荣誉, 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 坚定了他坚持体育学习、锻炼的决心。如今, 我早已离开这所学校, 这个学生也已顺利考上一所高校, 相信这良好的体育习惯会伴随他一生, 也受益一生。

综上所述, 体育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 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影响很大, 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 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要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就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 教育学生明确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正确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 使学生掌握体育相关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 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特点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因素, 有选择地从事某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 愉快、科学地锻炼自己的身心, 不断激发和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 使广大学生能长久地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养成良好锻炼身体的习惯, 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摘要:体育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身体锻炼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的体育教学中, 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 还有很多因素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积极探索如何促进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8.中学生体育教学大纲 篇八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锻炼时间;生理特征

由于人才市场的招聘竞争愈发激烈,一个好的文凭在竞争中占有有利的优势,因此,大多数学校以及学生为了在知识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忽略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近年来不断出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昏迷甚至死亡的新闻中不难看出学生的体质是越来越差,也正因为这样,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一时成为热点问题。体育教学也得到了学校的重视,但是,在开展“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工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导致了高中体育教学效果十分低下。根据对某地区几所高中问卷调查的结果得知,有超过50%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明确提倡终身教育意识培养,这使得终身体育的实现变得十分困难。以下本文将从“终身体育”的意义、现状以及提高对策这三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一、“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中学生的体质开始出现了全面性的下降,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出现头疼、身体不适等多种不良身体状况。根据近几年的调查表明,中学生在速度、耐力、力量等各项指标都有一定的下降,除此之外,因为大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缺乏锻炼,所以学生的近视率持续上升,这对学生的日后成长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因为缺乏对“终身体育”理念的宣传,导致大多数中学生对其的概念认知程度是非常模糊的。而且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活动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学生在这种生长环境下变得更加懒惰脆弱,而且他们的意志薄弱、害怕吃苦,这也是“啃老族”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上述几方面可见,在高中学校开展“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这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更多的是关系到现如今存在的很多社会热点问题。

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现状

1.中学生的锻炼时间不够

由于学习的巨大压力,加上家庭、学校、社会潜在的压力,很多中学生不得不以牺牲体育锻炼为代价来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在高中实践教学中,大部分学校在每个星期的课程设置上只有两三节体育课;在高三的教学中,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了体育课堂,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少之又少。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其余时间中,因为琳琅满目的作业和教学任务使得学生的时间表排得满满,根本找不到空闲的时间参与课外体育项目,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活动会失去兴趣,对体育锻炼缺乏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2.中学生的意志薄弱

意志是中学生走向成功的必要品质之一,只有拥有坚强的意志才能自动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但是,在现如今的高中体育教育状况中,很多中学生都缺乏一个坚定的意志力。通过调查可知,学生大部分的体育锻炼时间都是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地进行体育活动,而在体育课下,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是非常少的。虽然许多中学生在学习计划表中都为自己制定了体育锻炼的时间,但是在几次锻炼后,学生通常会选择放弃或者减少相关的活动时间,可见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缺乏恒心,没能养成一个热爱体育活动的好习惯。

3.中学生生理特征的影响

处于高中阶段的中学生性机能发育正不断成熟,性别特征区别也愈发明显,在这种影响下,在集体进行体育活动中,每位学生都有了自己的顾虑从而不敢大胆地表现自己。例如,在高中体育实践教学中,学生会因为动作的不协调或者做不出某些动作而不敢释放自己的肢体。特别是女学生,由于某些身体特征以及爱美心理的产生,对自己的形象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做动作时存在太多顾虑,不敢放开手脚,从而导致许多女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显得非常懒散和怠慢,久而久之,女学生对体育活动会丧失积极性。

三、加强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对策

高中时期是进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最佳时间段,学生即将步入大学校园或者走向社会,拥有一个乐于锻炼的好习惯对学生往后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

1.加大“终身体育”理念的宣传力度

在开展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教学活动时,首先应该让中学生了解“终身体育”的基本概念以及对人生发展的意义,在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高中学校加大“终身体育”意识理念的推广力度,让每位中学生认识到其对自身发展的意义所在。在进行理念推广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正确适量地进行体育活动,促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方式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这样才能让中学生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作用,提高锻炼效果,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活动的魅力。在“终身体育”的理论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确保教学质量,尽最大努力将所有的有关知识点讲透讲明,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吸收,从而能够真正明白“终身体育”的意义,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活动。

2.实行开放性教学模式

在高中体育中,教学课堂上实行开放性教学模式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在教学中构建一个平等的教学氛围。高中体育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巧,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促使学生形成一个自主参与的好习惯。而且在开展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想尽一切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教学的目标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学生能够在某些方面得到应有的提升。例如,在篮球投篮的教学课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先把目标制订在一个范围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投篮的命中个数,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促使学生尽其所能。

在高中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教师也应该做出一点改变,将传统一板一眼的教学形式进行合理创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点。例如,在进行跑步训练时,教师不必每一次都让学生保持整体队形进行慢跑,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奔跑,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有的喜欢慢,有的喜欢快。这样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能在自己较为喜欢的形式下参与体育活动。

3.利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

高中生正处于一个年轻气盛的青春期阶段,他们具有很强的好胜心,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开展体育的教学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将体育项目游戏化、比赛化,这样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心中的好胜欲望,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帮助学生养成热爱体育活动的好习惯。而且体育教师在开展竞赛活动中必须让学生形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无论胜负如何,都要以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在经过近三年的时间跟踪,通过抽样的方式对几所高中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近八成的学生对学校终身体育的教学培养感到满意,并且他們也开始意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应该围绕着学生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中学生的能动性,从而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这样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上一篇:劳动部证书下一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