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抢救演练流程

2024-06-26

心肺复苏抢救演练流程(共10篇)

1.心肺复苏抢救演练流程 篇一

心肺复苏的单人抢救方法

操作要领:

1、首先判定患者神志是否丧失。如果无反应,一方面呼救,让旁人拨电话通知急救中心,一方面摆好患者体位,打开气道。

2、如患者无呼吸,即刻进行口对口吹气两次,然后检查颈动脉,如脉搏存在,表明心脏尚未停搏,无需进行体外按摩,仅做人工呼吸即可,按每分钟12次的频率进行吹气,同时观察患者胸廓的起落。一分钟后检查脉搏,如无搏动,则人工呼吸

与心脏按摩同时进行。按摩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

3、按摩和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时,其比例为15:2,即15次心脏按摩,2次吹气,交替进行。

4、操作时,抢救者同时计数1、2、3、4、5……15次按摩后,抢救者迅速倾斜头部,打开气道,深呼气,捏紧患者鼻孔,快速吹气2次。然后再回到胸部,重新开始心脏按摩15次。如此反复进行,一旦心跳开始,立即停止按摩。

注意事项:

1、单人进行心肺复苏抢救一分钟后,可通过看、听和感觉来判定有无呼吸。以后每4-5分钟检查一次。操作时,中断时间最多不得超过5秒钟。

2、一但心跳开始,在立即停止心脏按摩的同时,尽快把患者送到医院继续诊治。

2.心肺复苏抢救演练流程 篇二

关键词:心肺复苏机,徒手心肺复苏,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术是心脏骤停患者最重要的急救措施, 是及时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关键。 因此心肺复苏的质量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按压频率、位置等都直接影响着心肺复苏成功率[1]。 并且实际操作中常出现心脏按压节律与呼吸机不一致,最终导致出现人工通气异常等情况,为了比较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这2种不同方式在心跳呼吸骤停后的抢救效果,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急诊科1年多收治的46例行不同胸外按压方式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整群选取该院急诊科的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46例。 剔除标准:癌症晚期患者、慢性疾病终末衰竭期患者、复苏时间<30 min者以及院外确切死亡时间超过10 min以上的患者。 心脏呼吸骤停原因有心血管疾病、脑出血、急性呼吸衰竭、药物过敏、急性中毒等。 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58 ±13)岁,根据心肺复苏方式,分成对照组(徒手心肺复苏)24例和研究组(采用心肺复苏机)22例。 其中对照组男14例, 女10例,年龄(57±13)岁,研究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58±12),两组的年龄、性别、心脏呼吸骤停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心肺复苏方法

1徒手心肺复苏:(对照组)严格按照《2015年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2]进行胸外按压,胸骨下陷至少5 cm,但不超过6 cm,按压频率100~120次/min, 每次按压后让胸部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的停顿,给予足够的通气,30次按压后2次球囊辅助呼吸(气管插管),每次呼吸超过1 s,每次须使胸部隆起。 2心肺复苏机:(研究组)心跳呼吸停止后,在使用自动心肺复苏装置之前,先进行徒手胸外按压,与此同时尽快正确地安装自动心肺复苏装置(蓝史威克心肺复苏机)。 待安装完毕后,根据患者胸廓前后径调节按压深度,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然后打开阀门,按操作程序打开各旋钮的开关,根据《2015年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调节各项参数。

1.3复苏成功指征

1可扪及颈动脉搏动: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存在, 说明患者心搏已恢复;2面色(口唇):复苏成功时,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3出现自主呼吸或机械辅助通气, 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4心电监护显示自主心律,并持续30 min以上[3]。

1.4存活及出院标准

自主循环恢复正常,有或无自主呼吸,存活时间> 24 h。 自主心律、自主呼吸和意识均恢复至心脏呼吸骤停前水平,存活出院。

1.5观察指标

血压、血氧饱合度、氧分压、颈动脉搏动、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心电图、面色等。

1.6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数据,计量资料术前与术后比较采用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如P<0.05时,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对照组间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的比较

研究组组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2.2研究组、对照组复苏时间、复苏成功率及24 h存活率比较

研究组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并且研究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 h存活率与对照组24 h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2)。

3讨论

近年来,心脏呼吸骤停愈演愈烈,各种急救指南都认为高效的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的关键,但如何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却一直是研究讨论的热点。 该研究旨在通过对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该院经心肺复苏机或徒手心肺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在心跳呼吸骤停抢救中的优劣。

该研究发现予以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其自主恢复时间(16.32±5.23)min、平均动脉压(76.8± 4.76)mm Hg、 血氧分压(53.74±3.31)mm Hg、 复苏成功率(63.64)%均高于徒手心肺复苏患者[(29.41±15.82)mm Hg、 (72.49 ±3.17)mm Hg、 (43.06 ±12.32)mm Hg、45.83% ]; 且心肺复苏机复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低于徒手心肺复苏患者组。 说明心肺复苏机对于维持正常的血流动力学,提高复苏成功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要优于徒手心脏按压[4,5]。 考虑原因与以下有关:1徒手心肺复苏会因为多因素影响复苏质量,如医务人员技术原因[6], 按压疲劳[7], 导致的按压质量下降, 深度变浅、 频率降低、胸廓回弹不足、用力不均、部位移动等,而且操作本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些变化, 故而难以保证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2相较于徒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机能够固定按压幅度、频率,提供持续、有效的心脏按压,不会因为操作者技术的差异、 疲劳、 按压中换人而降低按压效果。 不会发生按压与通气对抗。 呼吸模式为自动持续匀速进行,可保证有效的通气量,避免过度通气。 实验组数据与张艳等[8]报道的复苏成功率65.25%基本一致,表明该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靠性。

另外该研究结果提示心肺复苏机复苏患者与徒手心肺复苏患者,24 h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心肺复苏后,全身处于缺血再灌注损伤,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序贯发生是导致预后不佳,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9]。

综上所述,使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虽未能明显改善其预后及存活率, 但是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优于徒手心肺复苏。 另一方面,心肺复苏机只要调试适度,并发症的可能性小, 可节省人力,可长时间进行持续有效的心肺复苏,在转运途中,如病人需要连续复苏时,可确保按压的准确,因此心肺复苏机的使用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Kiyokuni,Masayoshi,Goda,Motohiko,Okiyama,Makoto et al.A case of cardio-pulmonary arrest caused by anomalous origin of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from right sinus of valsalv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5,184:296-298.

[2]楼滨城,朱继红.2015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解读之一[J].临床误诊误治,2016(2):71-74.

[3]龙飞华,胡艳娟,马有根,等.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15(1):54-55.

[4]陈显敏.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救治中的疗效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32-133.

[5]肖广显.分析Thumper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5(10):992-993.

[6]崔建,尚瑞雯,范立平,等.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临床疗效的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09,1(4):299-300.

[7]施琳.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12):80-81.

[8]张艳,马晓莉,任增智,等.心肺复苏器与徒手心肺复苏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24):70-71.

3.心肺复苏应急演练脚本 篇三

昭通市中医医院应急演练脚本

本次演练科目:双人徒手心肺复苏

演练方式:ICU全体医护人员均参与,三人一组,进行演练。指导人:王友亮主任

参与人员:朱玉清主治医师

李俊住院医师

李平护师

(一)检查者发现患者(张某某)出现生命体征消失,呼之不应,立即呼救。

(二)医护人员(朱玉清)第一时间赶到,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并实施心肺复苏。同时其他医护人员(李俊、李平)第一时间协助抢救(开放气道、胸外按压、开通静脉通道静脉推注肾上腺素、电除颤),李平记录开始抢救时间。

(三)医护人员(李俊)第一时间提供除颤仪及急救箱。

二、心肺复苏的步骤

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眼看、面感、耳听,三步骤同时完成。

眼看:胸部有无起伏; 面部:有无气流流出; 耳听:有无呼吸音。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

同时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操作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向同侧下方滑动2-3cm,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为5-10s。判断患者呼吸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将床放平,去枕仰卧位,解开衣领、腰带,暴露胸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朱玉清语言:患者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

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准备急救物品,摆放体位:李俊:检查并清除口腔异物、开放气道及呼吸囊辅助呼吸;李平:准备除颤仪、接心电监护及抢救车。

胸外按压(尽早使用除颤仪):李平语言:除颤仪准备就绪;朱玉清语言:选择双向波200J、充电、外人闪开、放电(稍停顿并观察心电波形)。0.9%生理盐水100ml开放静脉通道。

昭通市中医医医院

李平语言:静脉通道开放完毕,朱玉清语言:肾上腺素1mg静推。李俊重复,李平执行

继续胸外按压:确定按压部位:胸骨下部。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与该手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以胸骨下陷5-6厘米为宜,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大致相同,按压频率100次/分以上。呼吸气囊人工呼吸30:2,5个循回(25、26、27、28、29、30)

4.心肺复苏演练脚本(血透室) 篇四

一、演练内容:透析中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时的应急处置

1、突发心脏骤停的应急处理--CPR

2、人力资源应急调配

3、心电监护仪发生故障时的应急处置

4、如何转运危重患者

5、正确使用除颤仪

二、演练时间:科会或业务学习

三、演练地点:血透室

四、演练人员:护士A、护士B等及值班医生

五、演练场景:虚拟9床透析患者突发病情变化

六、演练过程:

1、,护士A巡视,发现9床透析机报警,患者面色转青,立即查看报警原因,判断患者意识状态。按CPR中标准判断方法。

2、判断患者无意识后,判断循环征象与呼吸情况。按CPR中标准判断方法。

3、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护士A呼救,推抢救车、除颤仪至床旁。将患者置于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4、护士B到床旁。通知医生、护士长。同时用窗帘遮挡其它患者视线并通知患者家属。并立即还血。保留静脉端,接上三通管。

5、医生护士长赶至急救现场,护士A向医生简述患者病情变化。医生下医嘱:还血、联系麻醉科、吸氧、吸痰等。护士长协调指导抢救工作,疏散家属,保持安静,同时按科室应急人员调配方案通知相关人员到场参加抢救,必要时联系胸泌外科--9576;ICU--9266;心内--9355借用呼吸机。

6、医生根据情况下达口头医嘱,护士B重复口头医嘱,确认无误后执行口头医嘱。需要时按医嘱要求拨打麻醉科电话***。

7、护士A与医生继续胸外心脏按压,并进行呼吸道管理(人工呼吸、吸痰等),护士B记录患者抢救过程。

8、医生根据心电图给予除颤,护士A将湿纱布置于患者除颤区,打开除颤仪开关,调整除颤能量,充电,报告“充电完毕”。医生停止胸外心脏按压,准备除颤。医生说:请大家都离床,按下放电键,完成除颤,并报告“除颤完毕”。

9、医生观察心电图动态,并检查患者颈动脉搏动。

10、患者颈动脉搏动、自主呼吸恢复,复苏成功,护士B记录时间。连接心电监护仪。接上心电监护,发现心电监护仪故障,立即手工测量血压、脉搏后,安抚患者。排查监护仪器,确认无法排除仪器故障后,立即更换备用心电监护仪,必要时请护士长联系临近科室,调配心电监护仪。病人需转ICU继续治疗。

11、护士A联系ICU床位,简单报告病情,告知对方科室病人需要准备的物品。联系急诊科借用便携式氧气筒或备好氧气袋,联系运送中心。

11、护士A整理床单位,分类处置,同时安抚患者。

12、护士B洗手记录抢救过程。

5.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篇五

心肺复苏术的程序

(简称A、B、C)与操作如下:

A.(assessment+airway)从判断意识是否存在至判断有无自主呼吸,即以下第(一)~

(五)项。

B.(breathing)口对口吹气,即以下第(六)项。

C.(circulation)判断脉搏是否消失、胸外心脏按压,即以下第(七)、(八)两项。

(一)判断患者有无意识与反应 轻拍患者肩部,并高声呼叫:“喂!你怎么啦?”

(二)启动EMS系统(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系统)患者如无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及时启动EMS系统。如现场只有一名抢救者,应同时高声呼救、寻求旁人帮助。《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如发现患者无反应,应立即打电话,启动EMS;但对于溺水、创伤、药物中毒及8岁以下儿童,先进行徒手CPR一分钟后,再打急救电话求救。

(三)将患者置于复苏体位 如患者是俯卧或侧卧位,迅速跪在患者身体一侧,一手固定其

急救步骤

颈后部,另一手固体其一侧腋部(适用于颈椎损伤)或髋部(适用于胸椎或腰椎损伤),将患者整体翻动,成为仰卧位,即头、颈、肩、腰、髋必须同在一条轴线上,同时转动,避免身体扭曲,以防造成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仰卧在坚实的平面,而不应是软床或沙发;头部不得高于胸部,以免脑血流灌注减少而影响CPR的效果。

(四)开放气道 当心搏停止后,全身肌张力下降,包括咽部肌张力下降,导致舌后坠,造成气道梗阻。如将下

心肺复苏术

颌前推移,可使舌体离开咽喉部;同时头部后伸可使气道开放。如发现口腔内有异物,如食物、呕吐物、血块脱落的牙齿、泥沙、假牙等,均应尽快清理,否则也可造成气道阻塞。无论选用何种开放气道的方法,均应使耳垂与下颌角的连线和患者仰卧的平面垂直,气道方可开放。在CPR的全过程中,应使气道始终处于开放状态。常用开放气道方法如下:

1、压额提颏法 如患者无颈椎损伤,可首选此法。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食、中指并拢,放在颏部的骨性部分向上提起,使得颏部及下颌向上抬起、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2、双手拉颌法 如已发生或怀疑颈椎损伤,选用此法可避免加重颈椎损伤,但不便于口对口吹气。站立或跪在患者头顶端,肘关节支撑在患者仰卧的平面上,两手分别放在患者头部两侧,分别用两手食、中指固定住患者两

心肺复苏术

侧下颌角,小鱼际固定住两侧颞部,拉起两侧下颌角,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3、压额托颌法 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拇指与食、中指分别放在两侧下颌角处向上托起,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在实际操作中,此法优于其他方法,不仅效果可靠,而且省力、不会造成或加重颈椎损伤,而且便于作口对口吹气。

(五)判断有无呼吸 开放气道后,立即将一侧耳部贴近患者的口鼻部,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来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并应以看为主。

一看 即用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

二听 即用耳朵听患者是否有呼吸音。

三感觉 即用面颊感觉患者是否有气流呼出。

(六)口对

心肺复苏术

口吹气 口对口吹气是一种快捷、有效的人工通气方法。空气中含氧气21%,呼出气体中仍含氧气约16%,可以满足患者的需要。如口腔严重损伤,不能口对口吹气时,可口对鼻吹气。

1、确定患者无呼吸后,立即深吸气后用自己的嘴严密包绕患者的嘴,同时用食、中指紧捏患者双侧鼻翼,缓慢向患者肺内吹气两次。

2、每次吹气量700~1000ml(或10ml/kg), 每次吹气持续2秒钟,吹气时见到患者胸部出现起伏即可。

3、如果只进行人工通气,通气频率应为10~12次/分钟。吹气过程中,应始终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吹气时如无胸部起伏或感觉阻力增加,应考虑到气道未开放或气道内存在异物阻塞。

4、专业人员也可选择其他通气方式,如球囊-面罩、气管插管等。

(七)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 非专业人员在进行CPR时,不再要求通过检查颈动脉是否搏动,但对于专业人员仍要求检查脉搏,以确定循环状态。检查脉搏应用食、中指触摸颈动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缘),而绝不可选择桡动脉。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如不能确定循环是否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八)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是重建循环的重要方法,正确的操作可使心排血量约达到正常时的1/4~1/

3、脑血流量可达到正常时的30%,这就可以保证机体最低限度的需要了。

1、按压原理 通过按压胸骨,使胸腔内压力增高,促使心脏排血。放松时,胸腔内压力降低,且低于静脉压,从而使静脉血回流于右心,即“胸泵原理”;另外,心脏直接受到直接挤压也产生排血。放松时,心腔自然回弹舒张,使得静脉血回流于右心,即“心泵原理”。多数学者认为,胸外心脏按压能导致人工循环是这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2、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

(1)操作时根据患者身体位置的高低,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的任何一侧均可。必要时,应将脚下垫高,以保证按压时两臂伸直、下压力量垂直。

(2)按压部位 按压部位原则上是胸骨下半部,常用以下定位方法:

①用触摸颈动脉的食、中指并拢,中指指尖沿患者靠近自己一侧的肋弓下缘,向上滑动至两侧肋弓交汇处定位,即胸骨体与剑突连接处。

②另一手掌根部放在胸骨中线上,并触到定位的食指。

③然后再将定位手的掌根部放在另一手的手背上,使两手掌根重叠。

④手掌与手指离开胸壁,手指交叉相扣。

(3)按压姿势 两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两臂伸直,肘关

心肺复苏术培训

节不得弯曲,肩、肘、腕关节成一垂直轴面;以髋关节为轴,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及肩、臂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

(4)按压深度 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4~5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等情况灵活掌握,按压时可触到颈动脉搏动效果最为理想。

(5)按压频率 100次/分钟,不要<100次/分钟。

(6)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为2:30,即每做2次口对口吹气后,立即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单人操作为2:30,双人操作为1:15。

3、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

(1)确保正确的按压部位,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重要条件,又可避免和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以及心、肺、肝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

(2)双手重叠,应与胸骨垂直。如果双手交叉放置,则使按压力量不能集中在胸骨上,容易造成肋骨骨折。

(3)按压

心肺复苏术图示

应稳定地、有规律地进行。不要忽快忽慢、忽轻忽重,不要间断,以免影响心排血量。

(4)不要冲击式地猛压猛放,以免造成胸骨、肋骨骨折或重要脏的损伤。

(5)放松时要完全,使胸部充分回弹扩张,否则会使回心血量减少。但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壁,以保证按压位置的准确。

(6)下压与放松的时间要相等,以使心脏能够充分排血和充分充盈。

(7)下压用力要垂直向下,身体不要前后晃动。正确的身体姿势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条件之一,又可节省体力。

(8)最初做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4~5个循环后,检查一次生命体征;以后每隔4~5分钟检查一次生命体征,每次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双人徒手操作

双人徒手CPR时,对患者的评估及基本操作与单人CPR相同。一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保持气道通畅及人工通气,并检查颈动脉搏动,评价按压效果。按压频率100次/分钟,按压/通气比为15:2。CPR操作开始的第1分钟后检查一次生命体征,以后每4~5分钟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儿童心肺复苏操作

由于儿童的解剖、生理及发育等与成人不同,儿童与成人CPR的徒手操作有较大差异。可将儿童分为出生28天内为新生儿、0~1岁为婴儿、1~8岁为儿童三个组。8岁以上儿童与成人徒手CPR基本相同。婴儿按压深度 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1~2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等情况灵活掌握,按压时可触到颈动脉搏动效果最为理想。

编辑本段方法介绍

概述

心脏由

紧急现场心肺复苏术

于某些临时发生的原因,突然停止搏动或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以致不能维持血液循环,尤其是中枢神经的血液供应,应该立即进行正确、积极的复苏抢救,不然病人将在短期内因全身缺氧而死亡。

心肺复苏方法心跳、呼吸停止后,必须立即开始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最简单的人工呼吸是口对口有节律的吹气。吹气时,可用手捏鼻孔,如有条件,在维持口对口吹气的同时,赶紧准备气管内插管,接上麻醉机或呼吸机,使能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胸外按压

心脏按压分胸外按压和开胸按压两种。过去多作开胸心脏按压,近年来则大多首先采用胸外心脏按压。只有在胸外按压不见好转时才改用开胸心脏按压。在胸部严重外伤,发生心脏停搏时,宜作胸内心脏按压,以便同时解除可能存在的胸内损伤。在开胸手术过程中发生心脏停搏时,可立即进行胸内按压。在开腹手术过程中发生停搏时,则立即切开横膈作胸内心脏按压。

一、胸外心脏按压术

将病人仰卧于硬板床上或地上,头部不要高于心脏水平面,以利按压时增加脑部血流,双下肢抬高15°,利于下肢静脉回流,以增加心脏排血量。急救者站在病人左侧,右手示、中指并拢沿右侧肋缘触及与胸骨交界处,左手掌纵轴与胸骨体方向平行压在胸骨体下半部,右手压在左手上。急救者伸直手臂,借上半身力量,将胸骨下半部向脊柱方向有节奏地冲击性按压。这种动作可使胸骨向下塌陷3.8~5.0cm,使心脏间接受压,排空心内血液。在放松压迫时,胸骨又借两侧肋骨和肋软骨的弹性而恢复原位,心脏同时被解除压迫,加之胸内负压增加,静脉血即可回流至心房,以充盈心室。挤压次数应维持每分钟80~100次,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5∶1。挤压太快时,静脉血来不及充盈心脏又被挤了出来,反而达不到维持循环的效果[图1]。小儿胸壁软,活动度更大,应适当减轻挤压力量,仅用一只手掌,甚至几个手指即可,但每分钟挤压次数可增至100次。按压有效时,颈动脉或股动脉应能触及挤压时的搏动,病人面色好转,瞳孔缩小,血压重新听到,甚至恢复自主呼吸。只要按压有效,即应继续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心内药物注射(见开胸按压术)。

如有心室纤维性颤动,可用胸外去颤器去除(简称去颤)。即将两个电极板涂上导电膏(或盐水纱布包裹)后,分别紧压在心前区和后胸左肩胛下区,以100~360瓦秒(焦耳)直流电电击去颤。后胸电极板有时也可放在胸骨上部[图2]。

(2)电极置于心尖部及胸骨上部

6.心肺复苏抢救演练流程 篇六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抢救流程,成功率

资料与方法

5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2例, 女3例, 年龄62~70岁, 平均66岁, 冠心病2例, 心律失常2例, 胃溃疡1例。

诊断标准:主要是要看有无反应, 有无大动脉搏动, 有无呼吸。原来清醒的患者神志突然丧失, 呼之不应, 对声音和周围环境无反应。大动脉 (颈动脉和股动脉) 搏动消失, 判断手法要快、准确。叹息样呼吸, 后呼吸停止, 心音消失, 瞳孔散大, 皮肤苍白紫绀。检查时, 心电图显示心室颤动或呈一条直线。一般情况只要是意识丧失同时大动脉搏动消失就可以确诊心脏骤停。

抢救经过:若出现以上情况, 要果断、迅速做出诊断, 要立即呼救, 同时进行心肺复苏, 立即按标准CPR-CAB程序紧急徒手心肺复苏术, 即首先是持续胸外心脏按压, 有节律地对心脏进行挤压, 从而达到维持循环的目的, 疏通气道, 简易呼吸囊辅助呼吸, 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 安上人工呼吸机, 再加上除颤, 除颤是最积极的心脏复苏手段。每5个循环后心肺复苏后, 检查一次生命体征, 看是否有生命迹象。要及时开放中心静脉, 不要浪费时间反复穿刺末梢浅静脉, 要及时、合理用药, 努力寻找病因, 进行预防再发 (心脏骤停) 的治疗, 开始提高长期生存和神经恢复治疗, 改善复苏后预后。①维持血液循环:纠正低血压, 补充血容量, 纠正酸中毒、处理心律失常。②维持有效通气功能, 继续吸氧:可用呼吸兴奋剂, 自主呼吸恢复前, 要连续使用人工呼吸机。若气管插管已用2~3 d仍不能拔除, 应考虑气管切开。③低温疗法:头部冰敷, 冰帽, 体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或使用冰毯降温。欧洲研究, 32~34℃持续24h改善复苏后脑功能恢复, 主动诱导低体温是有益的。④积极进行脑复苏, 保护肾功能。应用ATP、辅酶A、细胞色素C、谷氨酸钾等。观察尿量及血肌酐, 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⑤防治继发感染:最常见的是肺炎、败血症、气管切开伤口感染及尿路感染等, 抗生素一般选用对肾脏毒性小的药物, 不宜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以防继发真菌感染。

心肺复苏效果判断:①颈动脉搏动:胸外按压有效时, 可扪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②收缩≥60 mm Hg。③面色 (口唇) :由紫绀转为红润, 若变为灰白, 则说明复苏无效。④出现自主呼吸及意识的恢复、瞳孔缩小, 对光有反射, 甚至有眼球活动及四肢抽动。

终止抢救的标准:患者呼吸和循环已有效恢复;无心搏和自主呼吸, 心肺复苏在常温下持续>30 min, 已确认患者死亡, 应根据实际临床情况和以尊重患者的人格角度综合判断, 不能简单地以抢救时间而定。

结果

本组病例中, 住院5例均在1~4min内复苏成功。

讨论

心脏骤停后, 首先应尽早行及时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 尽早行复律治疗。4 min内进行复苏, 可能50%被救活, 4~6 min 10%被救活, >6 min存活率几乎为0。目前认为按压主要是引起胸内压力普遍性增高, 促进血液流动, 放松时使胸内压普遍降低, 促进静脉血液流向右心, 以达到维持有效血液循环的目的。

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高质量复苏要点[1]:①心脏按压频率≥100次/min;②成人按压幅度≥5 cm, 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三分之一 (婴儿大约4 cm, 儿童5 cm) , 这两点是保证按压维持足够血流输出的重要因素;③保证气道开放程度充分, 只有气道开放达到要求, 人工呼吸, 使气体顺利进入患者肺内;④保证胸外按压不中断, 胸廓充分回弹;⑤按压通气比率30:2;⑥以大约1次/s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

药物治疗是抢救心脏骤停的重要方法。心肺复苏的常用药为肾上腺素, 将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药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稀释至10 m L, 注入气管内, 使药液迅速进入细支气管及肺泡内吸收, 故气管内给药有效可行。也可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必要时3~5 min重复1次, 可以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增加全身循环阻力, 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脏的血流量, 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 加强心脏收缩力。心肺复苏术已获初步效果时用碳酸氢钠;不主张早期应用, 如果心搏骤停前患者已有明显代谢酸中毒或伴有高钾血症, 应尽早给予适量的碳酸氢钠。多巴胺主要用于无血容量不足的严重低血压:小剂量:“肾反应性剂量”1~5μg/ (kg·min) 静脉滴注;中剂量:“心脏反应性剂量”5~10μg/ (kg·min) 静脉滴注, 升高血压, 增加心输出量, 纠正休克;大剂量:“血管加压剂量”10~20μg/ (kg·min) 静脉滴注, 升高血压, 纠正休克, 或改善复苏后脑灌注。纳洛酮;剂量0.01mg/kg, 静脉注射, 可重复应用。所用液体:静脉给液除了维持通道, 以利给药, 扩充血容量是很重要的目的, 可以用5%葡萄糖溶液, 如为扩容, 宜用胶体液, 如代血浆, 晶体液可用林格氏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液。

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成功的关键。心肺复苏后意识不恢复, 应尽早保护脑细胞和防治脑水肿, 降温、脱水, 控制抽搐, 维持供氧, 保持灌注压, 脑细胞活化剂。

心脏骤停的病因至关重要, 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若为急性心脏情况或暂时性代谢紊乱, 预后较好。若为慢性心脏病晚期或严重的如肾功能衰竭、败血症、癌症等, 成功率不比院外高。主要分为两大类:心源性的心脏骤停、非心源性的心脏骤停。①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急性心肌梗死;②各种病因的急性心肌炎;③呼吸停止、气管异物导致呼吸停止, 药物过量及头部外伤、烧伤等致气道阻塞, 脑卒中、巴比妥类药物、肺心病、心脏瓣膜病等引起心脏骤停;④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⑤电击、雷击或溺水;⑥麻醉和手术意外、某些诊断性操作如血管造影、心导管检查等。了解病因有助于早发现, 早预防, 识别出高危人群。鉴于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冠心病, 给予β受体拮抗剂能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后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发生。β受体拮抗剂亦有预防心脏性猝死的作用。ACEI对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猝死的发生可能有作用。

ICD能在十几秒内自动识别室颤、室速并电除颤, 成功率几乎100%, 是目前防治心脏性猝死的最有效方法。

组织多层面的大众急救宣传培训。做到所有旁观者都能判断心脏骤停, 进行心肺复苏, 提高院外抢救成功率。

随着人们对心脏性猝死的认识及急救知识的普及, 冠心病救治水平的提高, 心脏性猝死的复苏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7.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篇七

演示者:**

目的:当病人呼吸停止、心脏骤停时,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以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

评估:

1.评估患者:

确认患者无意识、无颈动脉搏动、无呼吸。

2.有无禁忌症:胸部严重挤压伤、大面积肺栓塞、张力性气胸。

准备:

1.护士:着装整洁。

2.物品:急救车(内备各种急救药、物品),治疗车、复苏板、心电监护仪、简易呼吸器、湾盘、棉签、酒精纱布、手消液、电极片、污物缸

护理记录单。

3.环境:安全、宽敞、适宜操作。

4.体位:仰卧位。

操作流程

1、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2、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呼唤双耳,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没有意识。

3、检查呼吸及颈动脉搏动:

用左手小鱼际压前额以保持头后仰,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触摸颈动脉,同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及胸廓起伏5--10秒(默念1001,1002,1003,1004,1005……1010)告知无呼吸,无颈动脉搏动。

4、呼救:来人啊!

请帮忙拨打120急救电话!

5,将患者放在硬板上,去枕平卧,使头,颈、躯干、下肢在同一直线上,上肢位于躯干的两侧,松解衣领及裤带,打开衣服,暴露胸壁。施救者位于病人右侧,靠近病人,双膝跪下,与肩同宽,左膝与病人肩部同一直线。

6、胸外心脏按压:

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双手重叠十指相扣,手指离开胸壁,双臂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快速、有力、均匀向下压,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成人按压深度5-6cm。按压与通气比为30:2)

7、开放气道:

仰头抬颌法、双手抬颌法(适用于颈、脊椎损伤时),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和假牙等异物.8、人工呼吸:一手将病人的鼻孔捏紧,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昏迷者的口唇(不留空隙),注意不要漏气;连续吹2口气,每次缓慢吹气,持续大于1秒,不要过分用力,吹气毕,松开口鼻,确保胸部升起,频率:成人8-10次/分,当口腔有伤时可行口对鼻人工呼吸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呼吸、心跳是否恢复,若未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继续心肺复苏,往复循环,直至到达终止心肺复苏指征。

11、尽早电除颤,进一步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注意事项:

1.评估环境,确保安全。

2.患者需平躺在地板或硬板上,摆复苏体位,患者头、颈、躯千平直无弯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3.判断患者有无反应,有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颈动脉是否搏动,判断时间5-10秒。

4.按压部位必须准确,胸骨中下1/3段(双乳头连线中点),避免压在剑突上。

理论提问:

心肺复苏有效的指针有哪些?

答:

能扪及颈动脉搏动;

自主呼吸恢复: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瞳孔由大变小,有眼球活动;

8.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篇八

(院内一医两护)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由医护人员(医生、护士A和护士B)完成。

一、病例设计

护士A巡视病房时发现某病房一位50岁男性患者躺在病床上,呼之不应,医护人员立即赶到患者身边,立即实施现场医疗急救。

二、物品准备

1、模拟人1具;

2、抢救车1辆(内有手套、球囊面罩、输液用具及相关药品等)

三、操作流程

(一)识别与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第1步—评估环境:护士A巡视上下左右四个点,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然后作看手表动作,记录开始抢救的时间。

第2步—检查意识:护士A到达患者身边,检查意识:轻拍双肩,重呼双耳:“喂,你怎么了?喂,你怎么了?” 患者无反应,同时观察患者胸廓无起伏,口述“患者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第3步—启动BLS:护士A立即让病人家属或手机通知医生、护士B抓紧时间来抢救,拿面罩-球囊、推抢救车!同时立即拨打电话,请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协助抢救!(中午和夜间拨打院值班电话88020、88021)。

第4步—检查循环:护士A俯身,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右侧的颈动脉搏动,规范计数“一千零一……一千零七”,判断时间应控制在5到10秒钟,护士A发现患者没有颈动脉搏动,口述“无呼吸、无大动脉搏动,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第5步—解开衣服,摆放体位:护士A立即将床往外拉开适当距离,去枕、解开上衣、松开裤带,充分暴露胸部;置于硬板床,呈标准仰卧位,理顺身体,必要时垫按压背板(口述即可)。与此同时,医生、护士B推抢救车到达床旁(抢救车放置在床旁左下方),护士B撤掉床头,装配好球囊面罩并接通氧气,站在患者的头顶部,告诉医生“我已到位!”

(二)及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第6步—建立循环:医生立即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站在右侧,定位于剑突上两横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仅用左手掌根与患者皮肤接触,右手放在左手手背上,双手同向重叠并十指交叉相扣;只用掌根部与患者皮肤接触,左手五指翘起离开胸壁,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双肩位于双手正上方,用上半身的重量下压(要求双臂绷直,肩、肘、腕三关节呈一条直线,尤其肘关节不得弯曲)30次(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cm,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同时下达口头医嘱:“检查清理口腔”;“开放气道、保持畅通”;“建立静脉通道、500ml生理盐水静滴、肾上腺素1mg静推”“固定面罩”;“球囊通气两次!”(具体要求:医生逐一下达上述口头医嘱,护士完成后医生方可下达另一个医嘱,护士完成后要复述一遍医嘱,并做相应操作)。

注意:医生边按压边计数,争取第一轮30次胸外按压结束同时护士能执行完成上述前两个医嘱。

(三)开放气道

第7步—开放气道:护士B站在患者头顶部,逐一执行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先检查口腔内有无异物或者分泌物(假定有分泌物),应小心地将患者的头侧向一边,弯曲食指清理口腔。然后采取“双手托颌法”开放气道,动作要求规范、轻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开放气道应该一步做到位,并且在操作的全过程中管理好气道,始终保持气道开放并且无移动和回位。

(四)人工通气

第8步—人工通气:医生下达“固定面罩、球囊通气两次”的医嘱后,护士B左手用“E--C”手法固定面罩,右手捏球囊给予两次通气。每次通气时间大约1秒钟至胸廓抬起,两次通气用时应控制在5秒钟内,捏皮球时可用四音节计数的方式计时(“一千零一…一千零二”)。每一组通气结束后,不必将面罩移除,但应始终保持患者气道开放。每次送气400-600ml,胸外按压与通气比例30:2。

(五)建立静脉通道、用药

第9步—建立静脉通道:护士A在医生到达开始胸外按压后,来到病床左侧,在医生下达“建立静脉通道、500ml生理盐水静滴、肾上腺素1mg静推”医嘱后给完成上述医嘱并复述一遍医嘱。

(六)评价效果、电击除颤

第10步----检查评估复苏效果:当做够五个循环的30:2心肺复苏后,由医生实施一次检查评估,要求医生同时检查患者的颈动脉搏动与自主呼吸“一千零一……一千零七”,评估BLS的抢救效果。假设复苏不成功,医生口述:病人仍无颈动脉搏动、自主呼吸,继续CRP。这时要由护士A接替医生进行胸外按压。第二周期CPR中心ICU人员携带监护除颤仪赶到,由重症医学科人员协助完成电除颤。

电击除颤

1.开机:贴电极片,打开除颤仪的电源开关,将功能旋钮调至监护位。

2.分析心律:重症医学科医生大声提醒:“停止按压,分析心律!”,护士A随即暂停按压,医生分析心律并下达口头医嘱:“室颤!准备除颤!非同步双向波200焦耳!”护士A继续按压(只要手柄不在胸壁上,护士A都要进行胸外按压)。

3.选择能量:重症医学科医生将功能旋钮调至除颤位(一到除颤位即默认非同步),然后调节除颤能量200J。

4.涂导电膏:医生在所持电极板上涂抹导电膏,将两个电极板相互摩擦,使导电膏涂抹均匀。

连接:重症医学科医生将“胸骨电极板”放在患者右锁骨下胸骨旁第二肋间:“心尖电极板”放在左下胸壁。能量:重症医学科医生将功能旋钮调至除颤位(一到除颤位即默认非同

5.确认:重症医学科医生将两个电极板放在病人胸壁上(“胸骨电极板”放在患者右锁骨下胸骨旁第二肋间,“心尖电极板”放在左下胸壁),护士A停止按压,医生再次快速分析心律并确认:“礽为室颤,充电!”

6.充电:医生自行按下电极手柄上的充电键,除颤仪开始充电。充电期间压牢两个电极手柄,使之紧贴患者的胸壁皮肤。

7.放电:机器充电完毕即发出声音提示,医生大声提醒:“请大家离开!”护士A和B此时应张开双臂,用身体组成隔离人墙。医生口述:“除颤!”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放电健,电极板必须在显示能量释放后才能从胸壁移除,医生大声报告:“除颤完毕!”

(七)除颤后继续实施CPR 第11步---除颤后即刻开始五个周期的CPR:电击除颤完成以后,医生应回到患者右侧,立即开始胸外按压,护士B仍在头顶部用球囊面罩进行人工通气,两人按照30:2的比例交替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

(八)再次评价CPR效果

第12步----再次检查评估复苏效果:医生同时检查患者的颈动脉搏动与自主呼吸“一千零一……一千零七”,口述:扪及病人颈动脉搏动,自主呼吸恢复,收缩压60mmHg,皮肤颜色转红润,瞳孔缩小,复苏成功,准备转监护室继续高级生命支持。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的技术标准:

1.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用单手快速定位(依据个人习惯左/右手都行)。每一轮按压之前,都要求先用手掌定位。

2. 按压姿势—快速定位后,施救者站在患者右侧,马上将另一只手放在定位手的手背上,双手同向重叠并十指交叉相扣;只用掌根部与患者皮肤接触,定位手的五个指头必须全部翘起,不允许接触到患者胸部皮肤。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双肩位于双手正上方,用上半身的重量下压(要求双臂绷直,肩、肘、腕三关节呈一条直线,尤其肘关节不得弯曲)。按压过程应该用力均匀,不能进行冲击式按压;施救者应全程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和面色改变,以便及时评估胸外按压是否有效。

3.按压频率—要求在100至120次/分之间,也就是说要在15至18秒钟内完成30次按压,按压与放松的时间要大致相等;应通过双音节计数来掌握节奏,如:1下、2下、3下…10下…11、12、13、…21、22、23…30。建议施救者大声地数出来,以便于按压与通气的衔接。

4.按压深度与充分放松—按压的力度应让胸骨下陷5至6公分,每次按压后要让患者胸廓完全回弹,且操作者每完成30次按压后不能用手倚靠在患者身体上。

9.心肺复苏抢救演练流程 篇九

原则

A.当楼层病人出现突发病情变化时,本楼层医护人员应及时到位,做好相应急

诊急救的措施。

B.当病人在治疗室出现突发情况时,治疗师在做好简单抢救措施如:拿氧气袋,放平或侧卧病人的同时呼叫所在楼层的医护人员,相应楼层医护人员应及时到

位,做好相应急诊急救的措施。

演练目标:医护人员具有急诊急救的意识.三

演练方案:

1.医护二人之间相互配合演练步骤:

A 医护人员听到呼救后携带相关物品迅速到达现场

B 生命体征检查:迅速判断病人有无意识 以及血压 脉搏 呼吸的检查

C(1)若心脏骤停 启动CPR程序:C→ A→ B

C:(circle)体外循环 →胸外按压

A:(airway)打开气道

B:(breathe)人工呼吸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吸氧等

2.医护三人之间相互配合演练步骤 :

A 同上

B 同上

C(1)若心脏骤停 启动CPR程序:C→ A→ B

C:(circle)体外循环 →胸外按压

A:(airway)打开气道

B:(breathe)人工呼吸

(2)同时另外一人护士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吸氧等 并且若病情需要

迅速拿来除颤器或心电监护等。

(注:此组多一人 要明确此人职责如:建立静脉通道 吸氧

拿来除颤器或心电监护等)

3.多人组之间相互配合演练步骤:流程同三人组外,尤其在建立静脉通道后下医嘱以高年资

医生为主,护士除执行医嘱外应有记录口头医嘱的护士,记录内容包括:药物剂量、用

法、以及时间

四 分组情况:二人组:分别从医生随机抽取一名和护士一名成组

三人组: 分别从医生随机抽取一名和护士二名成组

四人组: 分别从医生随机抽取二名和护士二名成组

五 演练时间为一个月,每周一次,中间穿插考察医护对急救药品的了解和对急救设备的熟练掌

10.心肺复苏流程图 篇十

1.判定伤员有无意识可轻轻摇动、轻轻拍打或者呼唤伤员(图3-71、72)。

(心肺复苏——判定伤员)

2.呼救、唤人协助打电话通知救护单位。呼救时,讲清伤员伤情、出事地点等。3.将伤员放在适当体位(恢复伤员仰卧位)(图3-73)。

(心肺复苏——恢复伤员仰卧位)

4.用仰头抬下巴以开通气道、保持气道畅通,口内若有假牙或异物、污物要尽快取出及清除(图3-74)。

(心肺复苏——清除口内异物)

5.确定有无自主呼吸,在保持气道通畅前提下,将耳贴近伤员口鼻。侧头注视伤员胸部和上腹部(观察3~5秒钟)。

即:

(1)看:胸部和上腹部有否呼吸起伏;(2)听:伤员口鼻有无出气声;

(3)感觉:抢救者面颊部有无气体吹拂感觉。

若有自主呼吸,要继续保持气道通畅,若无自主呼吸,则迅速作两次吹气。吹气时应捏紧鼻子,第一次吹气和第二次吹气时要放松鼻子,吹气时要注意伤员胸廓是否有因吹气而抬起(图3-75)。

(心肺复苏——口对口呼吸)

6.判定有无脉搏:检查颈动脉(图3-76),并应在5秒钟内完成,手要轻柔,不能加压。若无颈动脉搏动,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心肺复苏——检查颈动脉)7.胸外心脏按压术:

(1)抢救者跪于伤员一侧(一般为右侧);

(2)抢救者右手食指和中指沿伤员肋弓上移至胸骨下切迹(肋弓与胸骨接合处)(图3-77);

胸外心脏按压术:寻找胸骨下切迹

(3)中指置切迹外,食指紧靠中指,起定位作用;

(4)用抢救者左手的掌根部紧靠前一手指,放于胸骨下部,掌根部长轴与胸骨长轴重合(图3-78);

胸外心脏按压术:手掌根部长轴与胸骨长轴重合

(5)然后,将定位用手叠于另一手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儿童一只手掌根即可)(图3-79);

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胸廓后手指脱离胸壁

(6)抢救者双肘伸直,利用上身重量有节奏地垂直下压;

(7)按压至适当强点后即开始松驰。抬手时掌根部不能与皮肤脱离,以防按压部位移动;

(8)在按压间歇期内,不能使胸部受压;

(9)下压距离3.8~5厘米(儿童2.5~3.8厘米);(10)按压速率:每分钟80~100次。

8.单人心肺复苏术:同一抢救者顺次转换完成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术(图3-80)。

(单人心肺复苏术)

胸部按压数:人工呼吸数=30∶2 重复一轮按压和通气后,要检查复苏效果,即检查颈动脉及有无自主呼吸。9.双人心肺复苏术:由两位抢救者分别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术。两位抢救者各在一边(图3-81)。

胸部按压数:人工呼吸数=30∶2,要有机衔接。在每次轮换时,两位抢救者各负责检查脉搏和呼吸。

上一篇:家乡的桥500字的说明文作文下一篇:品质部门绩效考核办法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