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调研

2024-08-14

工业调研(8篇)

1.工业调研 篇一

规模工业企业调研会主持词

(二O一一年八月二十一日)

同志们:

开展这次调研的目的,是坚持走工业强市的发展思路,通过深入了解企业情况,分析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良性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提高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

今天的调研会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谢义亲自参会市长亲自参会。

调研按区域分四片举行,今天是第一片新站片,主要包括新站镇、拉法街、奶子山街、乌林乡、前进乡五个乡镇街,含29户规模企业。

今天的座谈会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由乡镇街汇报辖区规模工业情况;二是由企业介绍情况提出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三是请谢义代市长作重要讲话。

现在开始开会。

首先,请乡镇汇报情况。

1、新站镇;

2、拉法街;

3、奶子山街;

4、乌林乡;

5、前进乡;

下面请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情况,包括目前运行情况、下步打算及远景规划、存在困难和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名单附后)

刚才,各乡镇街汇报了辖区规模工业情况;各企业也介绍了自身发展情况、存在问题、下步打算、远景规划及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既有发展的压力也有令人振奋前景。谢市长客观分析了我市的工业情况,进一步明确了工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对各部门提出了要求也对企业提出了希望,讲话极具指导意义。下面我讲两点要求:

一是各乡镇街、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谢市长的讲话,以此为指导,各司其职,认真履责,靠前服务,加强对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的扶持,推动企业发展壮大,提升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对今天企业提出的问题,由政府办牵头,经济局配合,落实到各相关部门限期办理,能解决的尽快解决,解决不了的拿出合理的解释,政府办督查室负责跟踪督办。

二是希望各企业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充分利用好政府搭建的各种服务平台,破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实力,增加收益,提高贡献力。

散会。

2.工业调研 篇二

3D打印技术 (又称增材制造AM,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 通过逐层打印可粘合材料的方式来构造三维实体物件的技术, 是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一项新兴技术。它综合了数字建模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前沿技术知识, 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作为一种增材制造技术, 3D打印不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 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像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 与传统的减材制造技术 (通过模具、车铣磨等机械加工方式对原材料进行定型、切削以最终生产成品) 相比, 能大大缩短企业新产品开发周期, 节约开发成本,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目前, 美国和欧洲在3D打印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的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研发起步也较早, 并取得了很大成果。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有关单位合作, 利用激光3D打印技术, 在国际上首次突破飞机钛合金等大型主承力构件激光成型工艺、装备和应用关键技术, 构件综合性能达到或超过锻件, 解决了我国大型装备的瓶颈问题;西北工业大学应用激光3D打印技术解决了3 m高的C919飞机中央翼缘条钛合金结构件的制造问题。

中烟机械技术中心是国产烟机工业产品研发单位, 引领着我国烟机工业的发展, 当前, 3D打印技术被喻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代表, 为此我们对这项技术进行了密切跟踪, 对工业级的3D打印机进行了行业市场调研, 希望这项制造新技术在烟草机械产品研发中能发挥积极作用, 促进产品的创新设计, 提高开发效率。

1 市场调研情况

为了详细了解工业级3D打印机的发展请况, 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前期技术调研。通过邀请国外知名3D打印机制造企业的代理商和国内知名3D打印机制造企业来公司介绍3D打印技术发展情况, 安排有关技术人员参加“3D打印技术与未来”高峰论坛, 听取国际、国内3D打印行业顶级专家的介绍及对行业的前景展望, 并到业内知名企业实地考察, 使我们对3D打印技术的特点、制造商以及打印材料有了全面的了解, 现分别介绍如下。

1.1 主流3D打印技术

主流3D打印技术主要包括:SLA光固化成型、FDM熔融沉积成型以及SLS选择性激光烧结。各自特点见表1。

1.2 设备制造商

1) 国内研发、制造代表单位主要有:a.北京殷华激光快速成形与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依托清华大学) , 优势在熔融沉积成型技术 (FDM) ;b.上海联泰科技有限公司, 优势在光固化成型 (SLA) ;c.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依托西安交通大学) , 优势在选择性激光烧结 (SLS) ;d.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 (依托华中科技大学) , 优势在选择性激光烧结 (SLS) ;e.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西北工业大学, 优势在选择性激光烧结 (SLS) 金属直接制造;f.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 优势在选择性激光烧结 (SLS) ;g.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优势在选择性激光烧结 (SLS) , 该公司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选择性激光烧结 (尼龙) 设备, 成为继3D systems、EOS公司外, 世界上第三家高端选择性激光烧结设备制造商。

2) 国际知名厂商主要有:a.美国的Stratasys公司, 拥有全球51%的市场份额, 优势在熔融沉积成型技术 (FDM) 。b.美国的3D Systems公司, 拥有全球11%的市场份额, 优势在光固化成型 (SLA) 、选择性激光烧结 (SLS) 。c.德国的EOS公司, 全球最大激光3D打印设备制造商, 尤其在工业3D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目前, 国内外3D打印设备技术与功能差别不大, 但国外知名企业的工业级3D打印设备价格普遍比国产价格高出0.5~1倍, 而且很多设备还只能使用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打印材料。相对而言, 国产设备具有价格优势, 如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选择性激光烧结 (尼龙) 设备, 既能打印国产材料也能打印进口材料, 但价格不到EOS公司同类产品的1/2。

1.3 工业用3D打印材料情况

3D打印材料发展很快, 品种也越来越丰富。除传统的ABS塑料、光敏树脂、蜡、树脂砂、覆膜砂、石膏、橡胶等相对比较便宜的材料, 新的3D打印材料不断涌现, 如高分子材料 (各种尼龙、聚丙烯等) 、铝材料、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钴铬合金、模具钢、不锈钢、铝合金等, 还有陶瓷粉以及各种混合材料 (如:尼龙+玻璃纤维、尼龙+碳纤维、尼龙+矿物纤维、尼龙+玻璃微珠、尼龙+铝粉、尼龙+铜粉等+铝粉) 等, 数量已从过去的100多种扩展到1000多种。目前3D打印材料主要由Stratasys、3D Systems以及EOS公司开发, 并且受专利保护。国产3D打印材料相对较少, 许多材料还依赖进口, 价格相对高昂。目前, 3D打印材料的介绍相对较少, 只有少数知名企业如:德国EOS、美国Stratasys、湖南华曙高科等有打印材料介绍, 其中德国EOS公司与湖南华曙高科打印材料的技术指标和力学性能等相关参数最为全面。

2 工业级3D打印机的应用情况

3D打印已广泛服务于汽车、航空航天、军事、家用电气、医疗、房地产、教学科研等领域。目前, 3D打印直接生产零件约为19.2%。工业级的3D打印机主要有以下应用:

1) 快速制造铸造模型。3D打印成型过程与零件复杂程度无关, 能实现任意复杂形状零件原型的制造, 因此特别适合于结构极其复杂的零件。比如, 通过与铸造技术结合, 利用SLS技术直接打印模型 (也叫原型件) , 能快速铸造出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进排气管以及水泵的叶轮、泵体、蜗壳等复杂零部件, 大大缩短了设计制造周期。

2) 制造复杂零件。某些产品形状复杂、可靠性要求高, 其定型往往需要多次的设计、测试和改进, 耗资大, 耗时长, 传统方法难以制造, 用3D打印能很好地解决此难题。

3) 制造具有材料梯度、结构梯度的零件。把几个零件的功能合而为一个零件, 简化装备的结构设计。

4) 打印装配件。用以验证产品的外观造型、零件装配关系, 进行干涉检验、设计评价或功能试验, 检验产品的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

5) 贵而难加工的材料, 大而复杂的高性能整体构件。工艺过程为:零件数模+金属粉→专用3D打印机→高性能构件精坯→少量机加→最终高性能构件。无需大型锻造设备及大型锻压模具。材料利用率高, 加工时间短、成本低、周期短。省去了铸锭、开坯、锻造、粗加工等传统工序。

6) 广泛用于快速制作模具、样品等。

3 打印零部件情况

以选择性激光烧结尼龙设备为例, 打印过程一般为:零件CAD数字模型→粉末预热 (2~4 h) →打印烧结→冷却 (2~4 h) →清粉→喷砂→打磨、抛光→成品。

我们分别用国产选择性激光烧结设备和德国EOS生产的塑料激光烧结系统打印了几个尼龙材料零件, 并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国产设备与德国EOS生产的设备打印精度差距不大, 国产设备精度略低, 外观质量略差。国产设备精度略低的重要原因是国产打印材料比进口打印材料粉末颗粒略大, 纯度略低。打印样件测试表明, 无论是国产设备还是进口设备, 制件精度大多难以达到±0.1 mm, 而且打印的细长件有变形产生。

4 分析与结论

分析表明, 3D打印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 数字化制造, 结构设计、零件制造一体化, 可以制造任意复杂形状的零件, 零件的结构与形状无限制, 制造复杂物品不增加成本。

2) 从CAD模型直接到零件, 无模具无工装, 不需编程和机械加工 (或少量机械加工) , 用材料添加的方法直接制造零件, 没有复杂程度的限制 (传统的制造业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就是要造模, 很多高端产品能够设计出来, 但是生产不出来成品, 原因就出在造模环节) 。

3) 从CAD设计到原型零件制成, 一般只需几个小时至几十个小时, 速度比传统的成型方法快得多, 成型过程无需专用夹具或工具, 无需人员干预。

4) 可以现场打印零件, 减少长途运输的成本, 可防止由于外协制造而引起的技术资料泄密。

3D打印目前用得比较多的为非金属烧结成型, 以塑料、覆膜砂、尼龙等为主, 成品的物理特性、精度还不尽人意。金属零件成形时温度很高, 成形的零件应力较大, 尺寸不稳定容易变形, 产品表面较粗糙, 需要有后续处理与加工才能使用, 成型尺寸一般都比较小。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粉末密切相关, 材料越细, 每一层就更薄, 做出来的零件精度就越高 (由于受打印机工作原理的限制, 打印速度相应地会越慢) 。现在的3D打印机, 粉末最薄的厚度约为0.025 mm, 成型精度为±0.1 mm, 虽然能较好地满足一般的工程需求, 但对机械行业而言精度还远远不够, 对于有配合要求的尺寸, 需要后续加工。另外, 某些无法装配的不合理结构, 3D打印同样能制造出来, 难以通过3D打印发现其设计缺陷。

3D打印是一种变革性的制造新技术, 发展潜力巨大, 但由于受到材料成本高、成型精度低、制造效率差等条件的制约, 指望3D打印代替传统制造业是不现实的, 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才是3D打印行业的出路。它不会取代传统制造技术, 而是跟传统技术相结合。未来3D打印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工艺和技术基本成熟, 打印材料丰富多样, 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打印速度更快, 打印材料会更便宜。提高成品的表面质量、力学和物理性能, 以实现直接面向产品的制造;开发更为多样的3D打印材料以及金属材料直接成型技术有可能成为今后研究与应用的热点之一。

工业级3D打印机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设计思想转变为产品原型或直接制造零件, 从而对产品设计进行快速制造、评估测试与优化。通过工业级3D打印机, 真正使设计想得到制造就能做得到, 这有利于企业从制造走向创造, 从而极大地促进产品的创新设计。考虑到3D打印技术目前还在快速发展中, 中烟机械技术中心将继续跟踪3D打印技术的发展, 根据需要随时采用委托方式到有关3D打印服务中心打印零部件, 通过对打印成品的验收来验证打印技术的发展, 在条件更加成熟时配备3D打印机。

摘要:随着3D打印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工业、电子、军事、航空航天、医疗、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文中着重介绍了工业级3D打印机及3D打印材料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情况。

3.工业调研 篇三

1.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

1.1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发展迅速,产业集聚效应突显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认真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逐步走上了产业聚集,集群发展,稳步提高的发展之路。2008年经省政府命名的22个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发展迅速。这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原有的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较完备,龙头企业较多,尽管建区时间较短,但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很快,在产品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高。吉林省九台龙嘉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金锣集团实施的“粮变肉”工程,全部达产后可带动发展养殖户5万户。天景集团30万吨鲜玉米扩产项目已发展玉米种植面积3.5万公顷。榆树五棵树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规划在未来的5~10年,打造“一区、六园、五大基地、八大主导产业”。敦化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7亿元,全面完成了土地规划、电力规划、道路、给排水和供热管线以及绿化美化规划。白城市全市上下采取项目资金扶持、外商投资兴建、龙头企业领建、民间出资自建等不同形式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全市投入园区建设资金5.7亿元,新(扩)建农产品加工项目15个。白山市政府启动“6211”工程,推进标准栽培,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其中八道江区以大山合集团白山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计划用3~5年时间,把本区建设成为“长白山地区”香菇、木耳暨林特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吉林省长白山食用菌菌种良繁中心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中心。据初步统计22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销售收入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28.5%。

1.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省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都建立了技术研发或技术创新机构,并且在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这些企业注重依托高校、科研部门,形成联合开发,合作攻关等“产加研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相继问世,科技已成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撑。目前采用的微生物发酵等高新技术,生产出玉米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出的精氨酸盐酸盐、高果糖、淀粉纤维、生化肥料等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有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水稻加工则利用新技术,朝着整粒米、米粉类制品和综合利用展开研发。大豆加工先后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引进了油脂、蛋白、磷脂、豆制食品及副产物加工生产线、组合设备与单机设备。如吉林蛟河豆制品公司利用高新技术使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在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保质期能达到180天,获国家专利,产品供不应求。大成集团、皓月集团、辽源金昌集团等研发技术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据省农科院测算,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贡献率已达到68%,处于全国上游水平。高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延长了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1.3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民数量多,就业难,增收渠道窄,是我们的实际。农产品加工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是扩大农民就业,为农民提供途径宽、成本低、易接受的就地就近就业的主渠道。现在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格局。据调查,仅九台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就带动周边农户1万余户,解决就业3万余人。全省22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解决近28.5万人就业。据统计去年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安置就业253.8万人次,同比增长6.15%,占全省城乡就业人员的20%。农民人均收入中31%来自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的劳动报酬。

1.4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向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正在向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涌现了一批辐射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度较高的名牌产品。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集团的企业85户,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58万户,带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1580元,并且品牌培育,品牌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20个,占吉林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51%。皓月“鲜冻分割牛肉”、吉林裕丰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好雨大米”、延边宇星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海兰江农产品”、吉林省德春米业公司“御泉大米”和吉粮“梅河大米”等7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延边宝祥蜂业有限公司“宝利蜂蜜”、集安市新开河有限公司“新开河人参”、吉林中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梅河中兴松籽仁”等5个产品获中国名牌农产品。吉林省德春米业还围绕杂粮杂豆项目,形成3大系列60多个品种,正在逐步形成品牌效应。这些知名品牌的培育和创建充分证明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体系,竞争能力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虽然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5资金季节性缺口大,影响企业达产达效由于近期国家实行减缓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进一步压缩信贷规模,慎贷缓贷,尤其是缩减对一般性企业的贷款,使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受到较大制约。尽管前期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规模增加,利率下调,但是各银行的贷款门槛没有降低,还是实行抵押贷款,只有少数企业能够享受信誉贷款,门槛高、手续杂、申贷时间长的问题仍很突出,据调查统计平均办理贷款时间65天左右。因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需求季节性强,多集中于季节性原料收购,资金缺口较大,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企业项目建设进度和达产达效。据我们调查统计,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自有资金仅能满足需求的45.6%,还有一半多的资金缺口。

1.6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科技储备不足对农产品加工技术(基础)研究较差,应用高新技术不足,缺乏自主创新技术。总体看,我省农产品加工还处于初加工多,水平低、规模小、综合利用差,消耗高、效率低的初级阶段。由于科技创新未得到充分重视,导致科技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低,科技储备缺乏,使得农产品加工业靠科技创新上水平的动力不足。技术水平不高,以致于市场上的食品等行业均被外省、外国的品牌所占领。此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没有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少数企业虽然建立了研发机构,但受技术人才和研发经费的限制,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由于我省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一直放在农业的产中、产前领域,80%以上的研究力量和科技经费投入农业的产中,致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经费和项目储备严重不足。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创新能力较弱,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发展的科技储备和技术支撑,特别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1.7缺乏必要的产业发展规划,结构性矛盾显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潜在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没有规范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管理部门多头分散,责任不清;企业得不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各地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倾向突出。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据调查了解,目前稻谷、小麦、大豆三大品种的粗加工能力大大超出省内粮源供应能力,平均开工率仅为60.6%;生猪屠宰产能过剩超过50%,如地处九台的金锣集团现有三条生产线,仅能开工一条,猪源还满足不了生产需求。企业盲目抢原料争市场,恶性竞争,引发价格波动,影响市场稳定。二是仍有“两高”项目上马投产。由于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指导,一些不适合国情、省情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投产。例如,在缺水地区建设耗水较多、排放较大的玉米湿法加工项目和已投产的大豆分离蛋白加工项目等。

2.加快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1尽快制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法规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是粮食主产区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是富民强省的主要途径。建议尽快制定强有力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推动其向聚群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加快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制定,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高效发展,而且要限制农产品加工业低水平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2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信贷支持的力度一是逐步建立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通过召开企业贷款现场推进会等载体,向金融机构推荐信用度高、管理规范、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真正解决企业贷款难题。二是增强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创新担保机构的体制机制。我省担保机构大多规模小、担保能力弱,而且机制不活。因此建议成立为农产品加工业担保服务为主的股份制信用担保机构,引入灵活的信用担保机制,真正搭起银企之间的桥梁。三是充分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全力争取国家对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的支持。

2.3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根据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外销减少和部分产能过剩的实际,我们要在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和基地建设上下工夫。一是引导和推进企业联合重组。重点引导和支持机制好、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与农民利益关系密切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的优化重组,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大型龙头企业集团。二是加快品牌整合。农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培育品牌、整合品牌、建设品牌、保护品牌,合力打响品牌,不断提升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各级龙头企业和基地的联结。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省有关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为基地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营销服务。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引导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通过合同连接、服务连接和资产连接等多种形式,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提高产业整体效益,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2.4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粮食、畜产品、林产品、乳产品、特产品等产业集群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但要在此基础上,制订发展规划,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工作,逐步吸引农产品加工及其配套企业向园区聚集,使农产品加工业向产业集群发展,向示范园区集中,向块状特色经济推进。在园区建设中,突出产业特色,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并且与各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力求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产品知名、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集群。

2.5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首先,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设立技术开发基金,提高新产品开发经费和风险调节基金的提取比重,增强企业自主开发、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培养一支自己的研发队伍,建立自己的科技开发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省里有关专项资金向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倾斜,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第三,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鼓励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科技研究与开发中心,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产品加工业创新支撑体系。第四,引进推广新技术。各级农产品加工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为企业搭建信息平台,及时提供技术装备、工艺、成果和政策信息。省里有关专项资金要扶持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装备,大力推广,尽快缩小我省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装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2.6加强领导,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和重统筹、强基础、抓改革、惠民生的重大战略举措抓实抓好。认真研究解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农产品加工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做好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同时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纳入市(州),县(市、区)领导班子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各相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4.工业调研汇报材料[推荐] 篇四

2010年以来,**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始终坚持“工业兴县、工业富县、工业强县”的战略不动摇,园区开发、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同步进行,初步实现园区见规模、项目见成效、服务见水平的工作目标,园区工业经济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现将有关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区2010以来工业发展情况 1、2010年,园区工业企业50家(规模企业46家),工业总产值35.25亿元,增加值98505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为28.6%,贡献率93.5%;亿元以上企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为4.76%,贡献率77.6%; 2、2011年上半年,园区工业企业128家(规模企业92家),上半年工业产值20.52亿元,增加值7560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为42.9%,贡献率98.5%;亿元以上企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为10.7%,贡献率85.6%。预计2011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万元,工业增加值

万元,实现税收 万元; 3、2011年1-10月份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其中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4、2011年已竣工3家,预计可竣工投产项目

家; 5、2010年全年实现税收9246.3万元; 2011年上半年实现税收8952.88万元;预计2011年全年实现税收

万元。

二、工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园区工业经济虽然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但因工业基础底子薄、金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园区工业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工业经济受金融政策的影响比较大。目前,国家金融政策收紧,企业融资困难,特别是给中小企业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部分企业产生资金链断裂现象,如龙祥葡萄洒酿造项目、卓文新林木制品加工项目资金链断裂现象严重。

二是工业基础底子薄。**镇原本是一个农业大镇,自园区开发初期,工业企业仅有数家,工业经济基础底子薄,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工业生产条件相对滞后,且**镇水利资源不足,工业用水短缺,使园区工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三是全园区工业经济产业链短。机械产业是园区的主导产业,但目前园区仅有中恒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汇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两家机械制造企业,工业经济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未延伸,产业聚集效应未发挥。

四是土地规划指标不足。受土地规划和土地严控的制约,当前园区2000年-2020年土地规划指标剩余量不足800亩(含已建成的**工业集中区安置小区、部分居民点所占用的500余亩的土地指标),土地规划指标的不足将直接制约了我园区开发建设工作,同时也极大影响了新建项目的落地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建议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项目用地问题,促进工业项目的落地、投产。

五是企业招工用工难。企业招用工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熟练工人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如虹达科技

电子项目、中恒通机械制造项目等招用工问题突出。

三、“十二五”工业发展目标任务和2012年工作思路、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十二五”工业发展目标任务。根据县“十二五”规划,我园区工业发展目标是:建设“两大基地”,打造“实力园区”。主要任务是: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好产业发展平台,努力把**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以 深加工、物流业等为主的产业园区,力争 业产值突破100亿,深加业产值超过200亿。

(二)2012年主要工作思路,主要目标和任务:围绕培育百亿产业、打造百亿园区、集聚十亿企业的目标,结合园区产业定位,集中推进机械制造、农林产品加工、物流等三大产业集约化发展。力争新上亿元项目 个,培育规模工业企业 个,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 亿,税收 万元。

(三)2012年主要工作措施:一是详细制定园区发展规划。结合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县“十二五”规划、县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要求,特别突出建设制造业基地和物流集散地建设,制定实施步骤,逐步推进园区配套建设,促进园区的各项要素的集聚,推进园区建设。二是扎实开展创建“星级”企业评比活动。规范企业经营,促使入园企业开展“比学赶超”全面提升企业经营文化,提高企业的创新力、资金活力和核心竞争力,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推动企业自身建设,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企业道路。三是积极拓展园区作为空间。充分打好山海协作品牌,深化山海协作文章,促进农林产业升级换代。以中恒通公司为依托、积极融入东盟制造业(**)工贸新城建

设,做好相关产业链衔接。四是大力提升项目服务水平。全面加强园区管委会干部队伍建设,牢固树立“服务无小事,实干兴园企”的服务理念,倡导真情、真心、真意的情感式服务,努力打造“投资**,留在**,赢在**”的服务品牌,不断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对意向落地项目做好跟踪服务,促其早签约、早落地;对在建项目做好综合服务,促其早竣工、早投产;对投产项目做好保障服务,全力帮助企业化解融资、用工等方面的困难。营造平安和谐的生产环境,力促投产企业乘势做强做大,力促园区投资平台乘势聚集机械制造和农林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为**县域经济迅速崛起作出应有贡献。

四、促进工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及建议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园区管委会将不断强化措施,破解工业经济发展难题,努力推动全园区工业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

1、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的“硬环境”,为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发展构筑良好的平台;二是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优化工业发展“软环境”,为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提供有力支撑,使工业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

2、延伸产业链,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围绕园区产业定位,不断开展产业招商,吸引一批实力雄厚的机械制造企业和农林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园区,着力发展机械制造业、农林产品加工业等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全园区工业加快发展。扶持发展重点企业,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坚持产业抓支柱,产品抓名牌的原则,发展壮大骨干企业,形成支柱优势。全面实施骨干带动战略,利用品牌优势、管理

优势、技术优势,加快膨胀企业规模,不断提升产业聚集水平,增强园区产业特色,形成产业集群,发挥产业聚集效应。

3、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工业企业发展。园区管委会始终秉承“服务无小事,实干兴园企”的服务理念,诚心待商,真心服务,用心协调。只要企业有所呼,我们就有所应,着力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帮助企业破解融资、招用工等难题,主动为入园企业全程协助办理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等一切证照的办理手续等。使入园投资者安心、舒心、放心,为园区后续开发树品牌、羸商机。不断提升的服务水平和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逐步形成园区优越的软硬件环境,促进园区工业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4、建议建立园区资金调度制度。园区资金投入大,需统筹资金不少,建议园区资金调度制度,政府按季度安排园区建设资金,便于园区有的放矢地推进建设,有步骤的拨付工程、征地拆迁资金。

5、推进骨干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提升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骨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出台鼓励工业企业创新相关政策,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破工业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5.工业调研 篇五

调研提纲

为全面贯彻落实2013年全区工信工作会议精神,受自治区工信厅委托,我局拟由次仁局长带队对我地区日土县龙木错、结则茶卡盐湖水提取钾锂及其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改则县查波错盐湖资源开发项目,岗仁波齐年产6万吨矿泉水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调研。

一、调研方法和目的(一)调研方法

与各企业进行座谈,查看项目实施资料和走访项目施工现场。

(二)调研目的了解我地区工业经济及“十二五”工业发展趋势,预测我地区2015年工业发展的主要指标达标情况。做好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加强对“十二五”重点项目的检查督办;为启动新一轮自治区产业与企业改革发展资金项目提供情况。

二、调研内容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1、企业年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能源消耗量变化情况,2013年全年预计增长情况。

2、企业职工人数,企业是否足额为职工缴纳保险,工资能否足额按时发放,是否存在拖欠工资等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企业产品情况

介绍主要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市场竞争力、去年主要经济指标、今年的经营状况等。

(四)企业资金需求情况。

1、企业现有流动资金量,正常资金用量,已贷款数额,计划新增流动资金及项目建设贷款数额,贷款落实情况。

2、企业建设项目计划投资额,完成投资额,资金到位额,已贷款数额,计划贷款数额等。

3、企业是否有意愿培育成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4、制约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

(五)企业在生产经营及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6.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篇六

一、园区发展基本情况

(一)管理体制

为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去年8月25日,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中共曲靖市委 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决定》(曲发﹝2011)21号)(以下简称《决定》),要求每个县(市)区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全权管理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九个县市区的工业园区管委会专兼职副主任选配到位履职,管委会内设“一室三局”人员除马龙还没有选派到位外,陆良、师宗、罗平、富源、麒麟、沾益、会泽7个县市区的“一室三局”机构设置及人员选配到位履职,宣威工业园区同宣威开发区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内设机构没有重新设置。管委会机构设置,人员选派和基本到位。

(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一季度全市12个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9亿元,同比下降4.13%,其中工业投资24.04亿元,同比下降3.03%,基础设施投资2.48亿元,同比增长25.51%。标准厂房建设完成投资1.8亿元,同比增长30.4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加,但总体讲,园区固定资产投资欠季度目标数较大,工业投资只完成了季度目标数的50.24%,欠23.81亿元。完成较好的是宣威、富源、会泽、麻黄,分别完成目标进度数的101%、99.76%、95.53%和85.83%,完成不足30%的是越州、马龙、罗平、师宗、南海子,分别为23.53%、20%、16.47%、7.06%和3.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完成了目标数的35.94%,欠4.42亿元。完成较好的宣威,完成目标进度数的105%。越州、煤化工、陆良没有基础设施投入。

(三)经济运行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工业园区6个,市级重点工业园区6个,规划面积374.7平方公里,总体上形成了由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园区和市级园区组成的多层次园区体系,培植和构建了以新材料、化工、冶金、机械装备、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为主体的六大支柱产业体系。“十一五”期间,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1.37亿元,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6.94亿元。2011年,全市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达59.44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693.2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43.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63.01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4.93亿元;上交税金21.35亿元;园区内企业总数达到414户,从业人员8.49万人。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7.97亿元,同比增长20.51%,完成季度目标数215亿元的82.78%,欠37.0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78亿元,同比增长12.07%,完成季度目标数的69亿元的57.65%,欠29.22亿元;上缴税金3.8 亿元,同比下降44、63%,完成季度目标数的49.71%,欠3.845亿元。全市12个工业园区没有一个园区全额完成季度目标。

(四)招商引资

2012年1-3月,全市共有国内合作实施项188项,项目总投资1894亿元,合作方总投资1883亿元;筹建项目21个,在建项目139个,完成项目27个,签约项目1个;其中工业项目128个,优势产业127个。我市各工业园区一季度工业园区累计新签约项目 20个,在谈项目 40个。

(五)规划修编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1]185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曲靖市在省要求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城镇近期建设规划进行调整的基础上,按照“靠城不进城、发展有空间、相互有依托”的要求,对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工作,规划修编各项工有序进行。我市麒麟、宣威、富源被列为国家级利用低丘缓坡荒滩试点,陆良、师宗、罗平、马龙、会泽、沾益被列为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省级试点县,2012年2月9日,市政府授权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市国土、规划、工信、林业四部门对我市九个县市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近期建设规划、林业保护利用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四个规划衔接成果进行了市级联合审查,并已以通过。到目前为止,罗平县、会泽县修编后的规划已经通过县、市两级组织的评审,待修改完善后报省工信委评审备案,马龙园区修编后的规划以及轻工基地规划已经完成并通过了县级评审,待市级评审后报省评审备案,其他园区规划修编工作正在文本编制过程中。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决定》,园区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虽人员除马龙外,基本配齐,也已授权,但实际工作中难于充分行使职权。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还停留在为了项目而建设,没有真正做到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先行,园区开发力度能力较弱,只有陆良、罗平、马龙、会泽开展了土地预收储工作。现已开发建设区电力配套没有协调一致,所到县市区多反映现有企业用电的问题。

(三)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较少。我市工业园区现有具备招商的储备项目95个,再谈项目只有40个,不足储备项目的一半,签约项目只占储备项目的五分之一,而开工建设大项目没有。

(四)经济运行情况和投资情况堪忧。曲靖的加工制造业,除烟草外,主要是以重化工和冶金两大支柱产业为主,受世界金融危机、希腊债务危机和我国调控房地产也的影响,我市的煤炭、焦化、钢铁等产业的产能、产量、价格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市工业园区经济运行和投资。从调研的情况和一季度的报表情况分析看,同比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同比是两位数的增加,但固定资产投资降低3.03个百分点;上缴税金大幅降低,减低38.74个百分点;企业利润除西城、师宗、会泽、罗平没有出现亏损外,其它园区出现亏损。

(五)产品结构单一。我市12个园区的规划布局非常雷同,基本上都是围绕化工、冶金两大产业进行发展,没有真正形成依靠资源,错位发展的格局。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园区还停留在原料的初级加工上,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园区产业链的延伸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三、当前的困难

(一)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缺口较大,各级政府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与园区发展那的实际需求差距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二)企业融资贷款困难。受宏观政策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货币政策任然偏紧,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大部分中下企业融资尤为困难,资金链绷紧甚至有可能出现断裂的风险。

(三)项目支撑不够。由于目前招商引资政策不够完善,加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项目签约率不高,项目落地不多,项目推进不快。总体上看,园区大项目不多,主导产业不突出,特色产业未形成,园区经济总量小、层次低、竞争力弱。

(四)用地成本增加。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上山,城镇上山”的政策,按照新的土地政策,需要征收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需增加的用地成本麒麟麻黄达37万元/亩,南海子达28万元/亩,其它地区达18.7万元/亩,用地供给成本大大增加,项目推进、落地更加困难,有一部分再谈项目推进较为缓慢或停止。

四、建议和意见

(一)强化考核。根据《决定》提出的要求,我市工业园区实施 “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行动计划,要对各工业园区实施考核,建议尽快促成市政府出台园区考试实施办法,逐一落实《决定》的有关政策,激发园区活力,掀起园区发展新景象,以工业园区的“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推动我市工业的跨越发展。

(二)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建议市委市政府督促各部门和县(市)区尽快出台加快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省委省政府今年3月17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跨越发展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去年8月25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决定》的相关对园区建设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园区新增税收部分留给园区作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从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园区的承载力。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筑巢引凤的基础上,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议市委、市政府促使各县(市)区出台招商引资相关激励机制,确保招商引资取得突破。

7.工业调研 篇七

刘志庚在座谈会上指出, 十七大以来, 广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不移调结构, 脚踏实地促转变, 通过加快培育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全力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 提升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发展和节能减排, 以扩内需促消费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举措,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全省经济呈现出产业高端化趋势明显, 内外源产业发展趋于协调, 区域发展协调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的良好态势。下一步广东将从六个方面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即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走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内需和外需并举, 协调推动转型升级;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推动绿色发展战略, 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现代产业支撑能力。

苗圩部长充分肯定了广东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的成效, 指出广东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有很多好的举措, 也取得了很多好的经验, 说明广东省委省政府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同时, 苗圩部长也指出,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下, 广东遇到的问题早, 见事早, 所以转变的也早。因此广东的经验将对全国有借鉴意义。

8.工业调研 篇八

【关键词】县域经济 中小型工业企业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210-01

当前,以工业为主的中小企业日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在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财税收入、增加社会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型工业企业“重要地位,弱势群体”的现状尚未改善,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为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笔者围绕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在问卷调查、实地视察、座谈走访的基础上,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出台多项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总体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劲头日益强劲,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截至2012年末,全县拥有中小型工业企业(法人单位)3411户,从业人员52147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26.3亿元,销售收入579.7亿元,利润总额20.7亿元、上交税金4.1亿元,较2011年分别增长了49.1%、78.3%、12.8%和48.8070,其创造的增加值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070,较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3个百分点。

二、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尽管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调整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目前,辽中县多数中小型工业企业是以传统的加工配套行业为主,在转机制、调结构等重大产业政策调整时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挑战。同时,受国际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家不断调高资源能源价格,无形中也推升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使得该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正在经受严峻考验。

2.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辽中县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以及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贴息等扶持政策,对缓解融资难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受县财力所限,专项资金规模小,无法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发展需求。该县大部分中小型工业企业不得不将民间借贷作为首选融资方式,致使信贷成本不断上升,资金压力不断加大,影响了企业健康发展。

3.产业结构不合理。受资源和传统发展模式影响,中小型工业企业结构不合理,多为农副产品初级加工(稻米、饲料加工和食品酿造等)和工业产品配套加工类企业,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和采用先进生产工艺设备的制造类工业企业较少。科技型企业总量偏小,多数企业科技投入少,研发创新能力弱,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牌产品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强。

4.产业集群的集聚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出来。规划建设的机泵阀、铸锻造与机加工业园,虽然为中小企业的孵化成长和集约利用公共资源创造了条件,但行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生产链条的拉动作用不强,众多中小型工业企业仍然立足于为域外企业做配套制造服务,还没有在本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分散独立发展的情况较为普遍。

5.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还不强。中小型工业企业多数是从乡镇、集体或个体私营经济创办发展起来的,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多数为家族式管理,在外聘高层次管理人员上很谨慎,在股权融资或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时也较为保守,缺乏对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规划。多数企业经营者习惯于传统生产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意愿不强,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内部体制障碍,束缚了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

三、关于促进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辽中县县域经济发展中,中小型工业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促进中小型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强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建议县委县政府从战略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继续深入实施副县级领导包扶企业制度和县直部门对口联系企业制度,不断强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政策协调和督促检查,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辽中县现行的《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比较具体、实用,但是扶持标准还很低,建议县政府进一步研究分析该县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及时调高扶持标准,加大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进一步加大产业集群的建设力度。建议县政府把产业集群的服务平台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原则,促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集群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建立以集群内优势中小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支持世润重工、海泰泵业和艾克电缆等行业骨干企业做强技术创新平台,服务和辐射更多的中小企业,形成推动集群自主创新的基本构架。

4.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议县政府充分利用该县作为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和环保产业示范基地这一重要发展平台,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抢抓机遇期,按照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加快农副产品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变初加工为深加工,如白酒加工、肉牛加工等,打造品牌如寒富苹果、辽中鲫鱼等,努力提高企业效益;支持、鼓励制造加工类企业与大集团做好协作配套衔接,依托大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促进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引导中小企业在调结构中,与“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相融合,与当前新城、新市镇建设相衔接。

5.努力改善投融资环境。建议县政府加快推进担保体系建设,适当扩充担保机构资本金,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积极协调各商业银行尽快在该县恢复和新建分支机构,并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类型、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推出包括厂房抵押、库存抵押、订单抵押、应收款抵押、实行企业联保无限连带责任制度等多种灵活高效的贷款业务,为中小企业贷款松绑;统筹协调好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三者权责利的关系,在提高支持力度、规避风险和创新服务中实现互利共赢;引导较成熟的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善部分中小企业股权单一的现状,完善上市育成机制,支持中小企业直接上市融资;积极尝试和推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

上一篇: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总结下一篇:医学毕业生的求职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