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如何操作

2024-09-19

股指期货如何操作(共8篇)

1.股指期货如何操作 篇一

1.股指期货的交易流程是怎样的?

一个完整的股指期货交易流程包括开户、下单、结算、平仓或交割四个环节。具体为:

(1)开户:客户参与股指期货交易,需要与符合规定的期货公司签署风险揭示书和期货经纪合同,并开立期货账户。

(2)下单:指客户在每笔交易前向期货公司下达交易指令,说明拟买卖合约的种类、方向、数量、价格等的行为。

(3)结算:结算是指根据交易结果和中金所有关规定对会员或客户的交易保证金、盈亏、手续费及其它有关款项进行计算、划拨的业务活动。

(4)平仓或交割:平仓是指客户通过买入或者卖出与其所持有的股指期货合约的品种、数量相同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合约,以此了结期货交易的行为。股指期货合约采用现金交割方式。股指期货合约最后交易日收市后,交易所以交割结算价为基准,划付持仓双方的盈亏,了结所有未平仓合约。

2.股指期货如何操作 篇二

关键词:股指期货,波动率,沪深300,GARCH类模型

0 引言

股指期货是以某一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它是由交易所制定的,合约约定交易双方在未来的某一特定时间按约定的价格进行股价指数交易。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风险对冲、套期保值、套利等作用,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国金融市场。我国于2006年10月30日开始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2010年4月16日正式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单边市状况。同时海外市场也推出了以中国股指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其中影响最大的为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对沪深300股指现货波动性的影响,有利于国内投资者的套期保值和套利操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目前,国外学者已对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很多研究。最早的研究为Garbade和Silber(1983)对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的研究,他们通过考察前一期基差的变动对后一期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变动的影响,建立动态模型,刻画了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在价格发现功能中作用的大小[1]。股指期货对现货的波动性以及非对称性的影响一直是国外研究的热点,不同的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主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引入了众多的投机者,增大了现货的不稳定性,即增大了波动性;另一种观点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为现货市场提供了套期保值的工具,降低了现货的不确定性,即降低了波动性。Ross(1989)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加速了市场信息传播的速度,会加剧现货市场的波动性[2]。Cakici和Chatterjee(1991)分析了1978年至1989年S&PS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的情况,认为股指期货的引入使现货的波动性减小[3]。Merton(1995)认为,股指期货的引入弱化了现货指数的非对称性,股指期货的推出与现货市场非对称性效应负相关[4]。Antonio、Holmes和Priestley(1998)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会增加现货的波动性,与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无关[5]。Maosen Zhong等(2004)分析了墨西哥IPC指数日交易数据,结果表明,墨西哥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而且股指期货确实加剧了现货的波动性[6]。

近年来,国内学者就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熊熊、王芳(2008)采用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研究了仿真交易阶段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的价格发现能力,表明仿真交易阶段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具有长期价格发现的功能[7]。刘考场、李树丞、舒杨(2008a)利用改进的GARCH模型,对KOSPl200和TAIEX股指期货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股指期货在上市后的较短时期内会增加现货市场的波动率,而长期对现货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将逐步减小[8]。刘考场、李树丞、舒杨(2008b)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香港恒生股指期货和现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表明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有互相决定的关系[9]。邢天才、张阁(2009)利用GARCH模型,分析了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对沪深300现货的影响,表明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轻微地增强了沪深300现货的波动性,但是显著增强了沪深300现货的非对称性[10]。张宗成、王郧(2009)利用双变量的EC-GARCH模型分析了香港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关系,表明股指期货与现货各自的波动性对消息的反应存在不对称性,股指期货交易产生的信息会加剧现货的波动性,而现货的波动性并不能对股指期货的波动性产生显著的影响[11]。魏宇(2010)运用滚动时间窗的样本外预测和具有Bootstrap特性的SPA检验法,分析了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数据,对比了历史波动率模型和已实现波动率模型对波动率的刻画和预测能力,表明已实现波动率模型以及加入附加解释变量的扩展随机波动模型是预测精度较高的波动模型[12]。但是这些研究主要基于国外股指期货或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不能代表目前正式推出后的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影响。而对正式推出后的沪深300股指期货的研究很匮乏。

本文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后,即2010年4月16日之后沪深300股指期货以及现货的数据,分析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与现货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沪深300指数正式编制后的沪深300现货数据,分析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波动性以及非对称性的影响。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即本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ADF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GARCH类模型的基本知识;第三部分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与已有的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研究不同的结论;第四部分为文章的结论部分。

1 研究模型与方法

1.1 ADF检验

对金融时间序列进行研究时,首先要利用单位根检验考察序列的平稳性。实践中常用ADF检验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公式如下:

检验的原假设为存在单位根。一般而言,金融资产价格序列是非平稳的,而收益率序列却是平稳的。

1.2 Granger因果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是Granger(1969)提出的,其主要作用是检验变量之间的滞后影响,从而分析经济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决定关系[13]。该检验针对如下两个方程进行回归估计:

根据回归的残差分别计算F统计量,用来分别检验原假设“X不是引起Y变化的Granger原因”和“Y不是引起X变化的Granger原因”。

1.3 GARCH类模型

金融时间序列往往存在尖峰厚尾现象,而且方差具有时变性、聚集性、波动性等特点,因此,Bollerslev(1986)提出的提出了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即GARCH模型,一直被广泛应用于金融时间序列数据波动性的研究[14]。GARCH(p,q)模型表述如下:

在实践中,GARCH(1,1)模型在金融领域应用最为广泛(郑振龙、陈蓉,2008)[15],该模型的方差方程表述如下:σt2=α0+α1ε2t-1+β1σ2t-1

其中εt,服从的分布为N(0,σt2),α0>0,α1叟0,β1叟0,α1+β1<1。

金融市场往往会受到某些事件的影响。考察这些事件的影响时,往往可以在波动率方程后添加一个虚拟变量Dt(邢天才、张阁,2009)[10],事件发生前取值为0,事件发生后取值为1。Dt的系数代表了该事件对金融时间序列波动性的影响。

金融市场往往存在着不对称性,即利好消息与利空消息对金融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是不同的。Nelson(1991)提出的EGARCH模型能较好的反映这种不对称性[14]。EGARCH模型的方差方程表述如下:

γ≠0时,非对称性即存在,γ>0代表利好消息对方差的冲击更大,γ<0代表利空消息的冲击更大。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

沪深300股指期货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推出,本文即采用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后的交易数据,即2010年4月16日至2011年4月1日的股指期货交易数据。由于期货合约有交割期限,而临近交割期时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有趋向于一致的趋势(郑振龙、陈蓉,2008)[15],因此选取交割日在次月的合约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同时采用2005年4月8日至2011年4月1日的沪深300股指现货数据,并将沪深300现货序列分为两段,即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前(2005年4月8日至2010年4月15日)和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后(2010年4月16日至2011年4月1日)。收益率采用对数收益率,即:r=ln(pt)-ln(pt-1),其中pt、pt-1分别为第t、t-1日的收盘价。上述数据来源于华泰证券网上交易系统。

2.2 平稳性分析

首先利用ADF检验来分析对数收益率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的检验结果表明,沪深300指数期货、现货对数收益率序列ADF检验的p值都很小。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不存在单位根,对数收益率序列是平稳的,因而可以构建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分析。

2.3 相关性分析

首先利用图示法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与股指现货之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图1、图2分别为2010年4月16日至2011年4月1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股价指数序列和对数收益率序列的图像。

由图1、图2可直观地看出,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的价格序列和对数收益率序列在图形形状上类似,但是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波动率略大于现货。

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对数收益率序列的相关性矩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

2.4 Granger因果检验

价格发现是期货的重要作用之一,这一作用可以通过期货对现货的滞后影响来反映,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可以分析这一滞后影响。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对数收益率序列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无法拒绝原假设,即:不能认为沪深300股指期货是现货的Granger原因,也不能认为沪深300股指现货是期货的Granger原因,沪深300股指期货没有显著的价格发现功能。这与熊熊、王芳(2008)[7]等利用仿真交易的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研究时得到的结论是不一致的。

2.5 波动性与非对称性分析

由于GARCH模型适用于存在尖峰厚尾现象的序列,因此有必要首先对沪深300现货指数对数收益率序列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沪深300现货的对数收益率序列具有明显的尖峰厚尾性。由上文ADF检验的结果可知,该序列也是平稳序列。在建立GARCH模型之前,还需要对该序列进行异方差性检验。Portmantea-Q检验和ARCH-LM检验的结果均表明,沪深300现货的对数收益率序列具有明显的异方差性。因此,可以使用GARCH类模型分析其波动性和非对称性。

首先,将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作为影响对数收益率序列的事件,引入虚拟变量Dt,其取值为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前为0,正式推出后为1。将其引入GARCH(1,1)模型的方差方程:

其中,参数γ的正负和大小反映了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指数波动性的影响(邢天才、张阁,2009)[10]。参数估计的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虚拟变量Dt的参数γ数值很小,且显著性很低,因此,通过GARCH模型的分析,不能认为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的波动性有显著影响,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下面利用EGARCH模型分别对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的对数收益率序列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沪深300股指现货波动性的影响,同时分析沪深300股指现货的非对称性。EGAECH(1,1)模型波动率方程为:

其中γ值的大小和正负反映了利好或利空消息对现货指数的非对称影响,而参数α1,β1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的大小变化可以反映现货波动性的变化情况[13]。参数估计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参数α1由0.1477变为-0.2798,表明新信息对指数波动率的影响由波动性增强变为波动性减弱;参数β1由0.9903变为-0.4691,表明旧信息对指数波动率的影响也是由波动性增强变为波动性减弱。因此,股指期货推出后,现货的波动性显著降低,股指期货的风险对冲、套期保值功能得到体现。这与邢天才、张阁(2009)[10]、利用仿真交易的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研究时得到的结论不一致。同时,代表非对称性的参数γ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值很小,且显著性很弱,故可以认为非对称性很弱;股指期货推出后值为-0.1924,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故可以认为股指期货推出后,现货指数的非对称性显著增强,对利空消息的反应更为强烈。因此,股指期货的推出显著增强了现货的非对称性。这与邢天才、张阁(2009)[10]利用仿真交易的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研究时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

3 结论

本文利用ADF单位根检验、相关性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GARCH类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关系以及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波动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3.1 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价格与收益率在图形上基本一致,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互相不为Granger原因,即不能认为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有相互决定的关系,不能认为沪深300股指期货有价格发现功能。这与目前已有的利用仿真交易的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研究时得到的结论是不一致的。这体现了目前沪深400股指期货还不够成熟。

3.2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降低了沪深300现货指数的波动性,这与目前已有的利用仿真交易的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研究时得到的结论也是不一致的。仿真交易的股指期货只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加快信息传播速度,而不能真正实现套期保值;而正式推出后的股指期货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做空的工具,因而降低了股指现货的波动性。

3.3 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沪深300指数的非对称性显著增强,对利空消息的反应会更为强烈,这与目前已有的利用仿真交易的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研究时得到的结论也是一致的。这表明在任何一个阶段,投资者都是更加关注下跌的风险,因而对利空消息更加敏感。

3.股指期货:“蛋糕”味如何 篇三

弯弓数载,一朝出弦。几经波折的中国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业务终于在今年年初获批,中国国务院原则同意开展融资融券试点,并推出股指期货品种。中小投资者究竟该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一新型金融品种,是个回避不了的问题。为此,本刊专访了湖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吕勇斌教授,请其为本刊读者解析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对当前市场的影响并分析湖北金融业界后市将如何布防。

《鄂商》: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本身有何内生属性?将给证券市场带来怎么样的变化?

吕勇斌:毫无疑问,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是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业务创新的重要举措。从市场层面看,它们有利于稳定股价、活跃市场、创造流动性和管理风险,从业务层面看,有利于增加券商收入、增强资产配置的合理性以及衍生出其他金融产品的创新机会。

正如“硬币原理”所描述的那样,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和做空机制联在一起,将带来市场风险的放大效应。比如,强行平仓制度,将使投资者丧失挽回损失的机会。再比如,目前我国A股市场中权重股的流通股数量不够,股票指数容易受到操纵。

换句话说,如果市场体系本身是不完善的,信用交易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市场波动,增大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尤其在“政策市”中体现更为明显。所以,这两个创新能否真正发挥自身功能,还得看市场本身的完善程度。

《鄂商》:这两个政策是酝酿了很久才推出,可以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您觉得为什么此时推出?这需要市场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吕勇斌: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时机,管理层肯定有了周密的考虑。我觉得此时推出,有三大理由:

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以及沪指从6124点爆跌到1664点,使管理层深感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紧迫性,中国股市没有做空机制,这是一大缺陷。第二、目前股指运行区间为3300点附近,这个点位是管理层可以接受的“合理”点位。5000点、6000点是高估值区间,1000点、2000点是低估值区间,3000点的区间是“合理”区间。此时推出,不至于引起股市的大起大落。第三、管理层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所以说,从技术上和心理上,此时推出股指期货正当其时!

单纯从理论上来讲,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阶段。但这个举措如何与中国特色相结合,就是另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了。“南橘北枳”的古训教育我们:任何制度的移植必须与当地的“土壤”相匹配,才能开花结果。美国之所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领导者,是因其完善的制度体系、法律体系。比如,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美国融资融券制度,其法律基础是两大联邦法律和三大交易规则。

在中国,国内上市公司退市机制不健全,证券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管理层的监管能力差强人意,股市的“坐庄”特色没有大改观,内幕交易、操纵股价之歪风邪气仍然盛行。如果内部人控制、信息不对称、法制不健全、违规成本低等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那么,有了做空机制的A股市场就会更加腥风血雨。目前,有关股指股期货的重大法律法规框架已经基本搭建,但是,要推出这些重大举措,其中还有很多的细则和配套措施需要出台。

《鄂商》:据您了解,湖北的几家券商,例如国信证券、长江证券、天风证券等等,他们开展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业务的实力怎么样?今后应当怎么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吕勇斌:据相关管理办法规定,只有取得证监会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许可的证券公司,方可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湖北的国信证券和长江证券属于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券商,应该有实力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但在业务试点阶段,湖北券商的业务开展以及业绩影响尚难定论。

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业务的开展,可以提高券商的佣金收入和利息收入。国内一些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已着手酝酿增资扩股,以抢占业务制高点,瓜分天上掉下来的蛋糕。一般来说,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量和股指期货业务量将与其净资本规模挂钩。那么,增加注册资本金是必须做的事。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里,整个证券行业都在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业务补充资本金。

此外,对于国内券商来说,这两项业务都属于新生事物,券商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化培训,方可涉入这些业务的交易。

《鄂商》:在这两项业务中,银行能否有所作为?能扮演什么角色?

吕勇斌:在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推出后,将形成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合规渠道,有利于促进银行业务增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规定,证券公司经营融资融券业务,应当以自已的名义在商业银行分别开立融资专用资金账户和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资金账户。这就增加了银行的资金存管和代理清算业务。

第二,银行未来可能介入信用交易的转融通业务,为银行的资金运用提供了风险可控,收益可观的渠道,并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合理匹配。

第三,当代的证券市场和银行业务的关联性很强,比如券商的客户,也可以转换为银行的客户。银行通过与券商、客户签订信用资金存管协议,拓展客户范围,有利于银行理财业务的扩张。

目前来看,融资融券初期,商业银行尚不能从事转融通业务,至于资金存管及代理清算业务,由于初期融资融券规模有限,因此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相当有限。但从长远来看,不管是提供资金,还是清算服务,银行在这块参与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鄂商》: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不是简单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或印花税调整,如果说后两者是医治证券市场的猛药,那么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就是给证券市场做了一次大手术,把组织器官都给改变了,这必将引起股市生态环境的变迁,您同意这样的说法吗?券商、基金、私募、乃至股民应当如何应对?

吕勇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是资产管理业务中应用非常广泛的风险管理工具。这两项业务的推出将深刻地改变着中国资本市场结构: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两个工具提供了做空的双向交易机制,改变了以往投资者只有通过做多市场才能获利的市场结构;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可以利用这两个工具对冲风险、套期保值;对海外投资者来说,有了避险工具,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吸引力进一步增加。但这两项措施的推出,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股市发展的趋势,因为决定股市的最终力量还是经济发展的状况和企业成长的基本面。

4.股指期货营销手段 篇四

1.积极提高营销队伍的专业素质

股指期货的影响因素更多的是宏观的经济和金融政策以及现货市场的种种波动,这是我们以前接触相对较少的领域。做过股票和了解现货市场是两个概念,比较而言,后者更需要对整个市场的运行规律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此外,一定的经济、金融方面的理论知识也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用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去阐述市场行为,而这也正是专业化的体现之一。

2.组建专业化的营销团队

目前,多数期货公司的营销以个人开发为主要模式,也有多人合作的模式,但这种模式仅局限在集体活动时,并未形成专业化的分工,不能称为团队。在股指期货时代,服务会呈现多样化的演变,个人能动性的发挥肯定不如团队的互补更有效。组建一支分工明确、专业互补、协同有效的营销团队,变“游击队”为“正规军”,肯定能提升公司的整体营销能力。3.细分目标市场

股指期货是个巨大的潜在市场,不同的潜在客户会有不同的需求。基金、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以及保险和银行类金融机构,他们的需求点是不一样的。期货公司要以细分客户群体为基础,结合公司实际,选好主战场,拟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切合实际地推进工作,提高营销工作的有效性,同时避免开发资源的浪费。

打造期货营销之精英团队建设方案

期货营销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奋斗方向和战略意图,然后制定清晰明了的经营策略和战术计划,界定各个团队成员的角色定位、工作职责和权限,并根据具体的目标任务和完成期限赋予相应的权力,同时也要求员工敢于承担责任。

此外,我们更要重视营销团队在整个公司发展战略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对其建立合理的经营目标和评价体系,并据此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使团队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具体方案如下:

1.明确的目标及实施战略

(1)目标:

A.阶段性业务目标。开发多少资金,带来多少客户,在某个相关品种行业上的影响,创造多少交易量和手续费。

B.组织结构目标。除了硬性的业务要求,团队是否具有合理、协调的功能,这些功能能否满足市场的需要。某种程度上,合理的团队组织结构往往会对企业产生更为稳定、更持久的收益。

C.人员素质。市场总是在不断变化,客户的要求总是越来越多,所以尽管有了合理的组织、有效的分工,但团队成员还是要通过部门培训或自我学习的形式来不断地学习、提高,以满足客户的现有需求或引导客户产生新的需求。

D.团队文化。虽然较为务虚,但也是最高级的目标。团队中不同角色由于地位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团队的目标和期望值会有很大的差别。同时,仅仅建立在金钱和生存压力下的合作关系很难经受困难的考验和利益的诱惑。因此我们必须为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树立至少一个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并通过这种理想和价值观在团队成员间的不断深化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自发的互助精神。如此,团队的合力才会最大程度最稳定地发挥。

(2)战略:

A.市场开发的重点对象。实现团队业务目标的重点客户群体。比如:现货企业、投资公司、个人客户等。

B.重点对象的特征和需求。重点对象的地域特征、行业环境、决策机制,以及他们的资金来源、风险承受能力、偏爱的投资工具等。

C.开发战术及合作流程。如在开发中先建立联系,再沟通行情,随后结合企业特点推荐运作模型,不断加强情感交流。

D.人员分工及职责。必须建立明确的分工。可以说,分工明确是衡量一个销售团队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

E.产品种类、标准。标准化、高品质的产品是满足客户需求的最直接的工具,也可以说是外部竞争力的物质体现。

F.沟通渠道。团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会同团队内外的哪些人进行哪种形式的讨论,或分派任务、总结经验、信息交流,将直接决定一个组织的运转效率和自我进步的能力。

G.团队制度。

H.培训体系。

I.突发性事件的应对措施。

2.良好的氛围

假如一个营销团队缺乏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每个成员的力量就很难合在一起,项目也就不可能成功。大力营造一个诚信、和谐的宽松环境,积极倡导员工广泛交流、深度互动和共享信息,鼓励员工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允许员工在工作中犯错误,才能培养一个团队形成互相支持、坦诚合作的良好氛围。

3.有力的营销团队

(1)人员充实。业务人员的缺乏,很容易造成营销团队头重脚轻的问题。选择正确的人是成功打造营销生力军的前提。入选营销生力军的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A.讲诚信。营销界最重视、同时也最欠缺的就是“诚信”。营销生力军必须从一开始就培养和加强自己的“诚信”意识。

B.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心强,面对挫折不低头,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能持之以恒地做事。由于营销工作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碰到种种困难阻碍,所以“自信”和“坚持”是营销生力军必须具备的素质。

C.善于学习。这里的“学习”指从社会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其他人身上学习;学习前人的各种经验教训,总结自己的所得所失,感悟营销精髓,体验人生乐趣。

D.组织协调能力要强。期货营销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公关、研发、服务、运作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所以,营销生力军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E.认可企业文化。一个人无论其能力多强,如果不能认同其企业文化,则该员工并不是企业需要的员工。企业需要的是“最适合自己的员工”,而不是“能力最强的员工”。

(2)素质提高。营销团队须从上至下,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合理的培训制度。完善的培训机制会为员工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基础。培训应包括理论上的灌输,实践中的传、帮、带。培训应该既在公司内部自主展开,同时还需借助外部的的专业力量(如与高等院校中的管理学院)进行系统的业务创新。

(3)、期货营销团队的运作流程

在营销团队建立后的运作流程,从营销讨论会到意见汇总的顺序应不断循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一方面要接受组织管理小组的统筹,另一方面要在全过程中贯穿充分的沟通和实用性的培训。当然在实际运行中,会产生理想模型以外的情况,届时可进行修改,这里仅通过上图提供参考。

现代化的企业营销是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上的,在期货这个有极强专业特征的行业就更是如此。期货营销团队的建设不仅体现在销售规模的跳跃式增长,更体现在营销理念的升华与营销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满足企业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结合。

能在这个时代进入中国期货市场的人是幸运的,能在这个时代拥有一只完整的现代化营销团队的期货公司老总也是幸福的,因为他拥有了一把同行所没有的市场利剑。打造这把利剑也许需要很多的投入和时间,但本着科学管理和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态度,我们一定可以把团队建设的工作既有水准又讲求务实地建立起来。

期货营销的五个方向

要做好一名营业部经理,必需做好自我定位。对于所从事的期货行业要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期货行业要有深度的爱,只有这样才能将工作视为职业生命。同时要有相应的社会角色标准的约束,在社会选择机制作用下不仅仅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有职业精神,并以此激发经营者的创造智慧与献身精神。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社会人都需要在明确自己权利的同时明确自己的义务。而作为期货公司营业部经理,我们的个人目标必须与公司目标相一致,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责任感的必然驱使。

营业部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要就地取材,结合自身和客户的特点进行不同层面的服务营销。以下几种营销方式需要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

投资公司营销:与行业内有规模的投资公司联合,针对部分客户对代客理财的需求,为客户搭建理财通道。在甄选投资公司的过程中,要对它们进行多项评估。所选择的投资公司数量不宜少于三家,可以使投资者有合理的选择机会。在整个过程中,期货公司只起引导作用,而不能介入其中,同时代客理财合同手续必须健全。

会议营销:参加或举办形式多样的面对投资者的会议,利用会议人员集中的特点,向参会人员发放名片和宣传资料,介绍公司情况,并对有意向的客户进行跟踪服务,不定期地与客户进行沟通。有条件的还可以现场开户。

行业协会营销:对于期货市场已上市或拟上市的品种,参加相应品种产业的行业协会及行业年会。充分利用年会期间专业厂商董事长和总经理参会的机会,积极与他们沟通交流,为他们解决经营的困难。

创新产品营销:新科技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优势,如今客户不必非要坐在电脑桌前网上交易,手机看行情和下单交易正在普及。期货公司可以利用这种便利的信息工具,在进行业务推广时,当权益与利润达到一定程度可以以赠送手机等方式来激发投资者的参与。

研发中心营销:在市场开发过程中,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利用好期货公司的研发力量,结合新品种上市,满足不同客户的理财需求。例如指导投资者和企业进行跨期套利和期现套利等。但开发过程中必须对每位投资者负责,树立诚信的行业形象。

境界决定眼界,只要用心经营,就一定能为公司打造出品牌,做到行业和市场的双赢。

新型营销模式 特定客户“一对一”

随着股指期货开户工作的推进,期货公司客户营销工作也大规模铺开。从多家期货公司了解到,股指期货的推出,开始改变期货行业传统的营销模式,一些推陈出新的手段,如针对证券私募、权证投资者等特定客户群体的“一对一”服务

方式悄然出现。不仅如此,一些期货公司负责人坦言,未来股指期货正式交易时,对于手续费的收取,也将对客户进行划分,在手续费收取方面,不少公司将侧重交易量指标来定。

特色化营销方式出现

长期以来,商品期货的营销手段以大量举办投资者报告会等形式出现,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撒网”方式不断获得新客户资源。然而,在股指期货适当性制度安排下,这种营销模式不得不改变。由于股指期货的高门槛,只适合具备较强风险承担能力的大资金参与,这可以使期货公司直接将目标群体锁定在高端人群,客户总量较少,为“一对一”营销服务模式创造了条件。

据悉,由证券公司首先筛选客户,期货公司对其进行小范围培训和服务,是不少券商系期货公司的通行做法。最小规模的培训活动,参加者可以少至四个客户。

与券商系期货公司有所不同,目前传统期货公司并不急于去“营销”,而是主要针对现有老商品期货客户,尤其是资金实力较强、经验丰富的“老手”进行培训。

面临手续费挑战

一般而言,期货公司营销通常有两大手段,客户服务和手续费水平。根据现有制度安排和门槛预测,上市初期参与股指期货的主导力量是机构客户,主要是公募基金、私募,还有一些实力较强的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未来股指期货的主导力量,因此,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风险管理方面的服务,将是客户营销和服务工作的重点。

但业内人士担忧,大资金除了注重期货公司的客户服务和增值服务外,通常对各家公司的股指期货交易手续费十分关注,他们对佣金的“议价能力”要远远超过中小投资者,因此,期货公司在营销过程中,如果在手续费问题上不能令大资金满意,可能会失去一部分客户。

根据规定,中金所对股指期货手续费收取标准为交易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期货公司通常按照客户情况适当加价。虽然期货行业协会不断出台手续费统一指导标准,但由于期货公司营销手段的需要,一直以来,手续费恶性竞争的顽疾无法根除。

手续费定的太高,客户自然会流失,因为大资金和散户不同,他们对行情和交易有独立判断能力,从这个层面讲,客户资产增值服务倒是次要的。坦言,我们今后可能会根据客户交易量,而不是资金量来确定手续费标准,但初期不会很高,在万分之零点五到万分之一之间的可能性比较大。”

营销和服务要“准”

因人而异的营销

国内期货公司单一的手续费盈利手段,使得公司盈利的80%以上来自于营业部,因此营业部的营销策略至关重要。

以地域划分,期货公司针对不同的城市应当采取不同的营销手段。比如对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应当采取战略同盟等方式,放低姿态,与各行业进行合作,效果较好;对二线城市如济南、福州等,采用积极的营销策略,作为行业专家开展营销;三线城市则采取客户说明会和行业报告会等方式,效果最佳。

对于不同的客户也应当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期货客户可分为产业客户、机构客户和个人投资者三大群体。对于产业客户,营业部不仅要提供套保、套利交易方案,还应该针对其经营提供可行的生产方案。比如预计下一年市场会相对萧条时,应当建议其降低生产成本,稳固生产,减少扩张,降低支出等,同时提出应对方法,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出谋划策,解决其生产经营问题,这才是最好的营销策略。如果公司条件允许,可以不定期地举办行业论坛,这样客户得到信息,我们增加客户,双方得利。

机构客户其实是最易于维护的客户,因此此类客户带来的收入也是最低的。他们有自己的交易理念和研发团队,对于这类客户的开发,品牌价值和贴心服务是取胜的法宝,而投资报告对于他们则意义不大。

普通投资者对于投资报告会的热情最高,因此,要针对这类投资者举行各种培训和报告会,并对其现场答疑。

在开展市场营销前,应当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基本情况,比如市场的消费水平、客户群体的投资喜好(股票、商品、高档收藏品、房地产和黄金等),以及客户对于服务方的要求,是比较苛刻还是相对宽松等等。只有了解了客户的基本需求,才能针对其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从而大大提高市场开发的成功率。

无论哪一类客户,在进入市场交易后,对他们的培训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举办定期的品种、操作技巧的培训以及不定期的投资报告会,以提高客户的生存和赢利能力。

对客户需要了解更多

客户其实是很容易满足的。为了更好地培训客户交易技巧,防止穿仓等极端情况出现,同客户建立紧密的关系是必须的。首先,员工工作应当细致,不耐烦是客户服务的大忌。为客户建立基本资料档案是较好的方法,档案内容包括客户的生日、爱好、性格特点及作息规律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扩大到客户的家庭成员。档案建好后,可以随时送上公司的问候和祝福。在与客户建立起良好关系的情况下,一旦出现交易的意外情况,就能够很容易地与客户沟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在交易上,营业部风控人员应当对每一位客户进行跟踪,了解其交易特点,建立档案。一方面可以随时调整客户所享受的权利(比如降低手续费、进入大户室等),提高客户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在出现交易风险时可以提高监控效率,降低公司风险。

总体而言,对于我们的衣食父母,应当本着细心、贴心、耐心、关心的原则,这样与客户的关系将会非常融洽。最后借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墙上的一段文字来总结客户服务:

5.股指期货培训教程 篇五

教程内容简介

本教程由股指期货培训教程基础教程和股指期货培训教程两套组成。

第一套股指期货培训教程基础教程简介:

是以基础为主,主要介绍讲解了目前国内市场的几种交易模式,例如:短线交易,套利手法,套利保值等的。

各种指标在实战中的运用技巧,期货实战技术精华讲解。通过近千幅幅实战示例图让期货学员在短时间内充分了解各种交易模式的交易方法及技巧。

详细的讲解了程序化编辑,交易模型的编辑。资金管理,风险控制,决策体系建立等为主。让我们的学习更加专业化。

教程目录:

1、短线交易技巧。

2、套利交易技巧。

3、程序化交易。如何把技术指标转换成程序化交易。

4、交易系统模板指标编辑,设计及实战中使用技巧。

5、各种技术指标买卖技巧,参数的设置。

6、期货风险控制,资金管理及决策体系建立。

7、技术分析详解,日常交易及下单软件设置技巧。

8、所有实战技术分析讲解。

让期货初学者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学会技术分析,让长期无法获利的期货投资者豁然开朗,走出亏损困境,真正意义上的做到进场有依出场有据,明明白白的计划着你的交易,交易着你的计划。

第二套股指期货培训教程简介:

第二套直奔主题,全部是实战技术,是初中级主要内容,都是目前国内在职操盘手通过10几年的实战经验总结出来的行情分析方法。各种指标的与散户不同的分析方法。

职业操盘手通过实战总结出来的10几种职业操盘手常用的进出场方法,各种行情的不

同的进场方法,进场后各种行情不同的止损点的设置。如何跟踪止盈,如何让盈利。如何快速找出目前行情的关键支撑位及阻力位。

教程目录:

1,盘面语言,各项指标所要表达的意义。

2,K线组合盈利模式,如何通过K线进场及设置最佳止损点。

3,K线形态实战技巧。

4,如何利用均线让盈利最大化。

5,趋势线 颈线投资者画法误区及正确画法。

6,如何通过波浪理论分析行情,以及MACD二小操作法,慢速KD之KD界操作法。7,实战中几种经典的突破战法,及夹板战法。

8,国内外品种的关联性,如何找出同类品种中的领头羊。

9,国内行情的六大时段交易策略。

10,价量仓实盘如何配合分析后势。

11,行情中支撑位,阻力位正确判断。断头铡刀操作法。

12,10种经典的进出场方法,(如何进场,进场后的最佳止损点位判断,第一止盈点确定,)。

让想成为职业期货操盘手的投资者突破瓶颈,真正意义上做到以交易为生的目的。

马云说过:最快的成功捷径就是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此套教程会让我们在期货交易学习中,少走很多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们的交易不在盲目,让我们真正做到进场有依,出场有据。计划着你的交易,交易着你的计划。最终达到以交易为生的人生梦想。

教程是目前国内期货由在职职业操盘手亲自录制的股指期货培训教程。

10几年来让无数迷茫的期货投资者通过学习,摆脱亏损达到稳定获利的目的。

期货市场是残酷的,据统计期货投资者的平均交易寿命只有9个月。而且期货市场是个高淘汰率的行业,淘汰率高90%以上。所以期货行业不了半点马虎,闯大运式,赌博式的交易方法最后都逃不过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希望各位期货学员都要放平心态,脚踏实地的从教程开始学起,不要操之过急,急于求成。通过学习及模拟盘或者实战演练。循序渐进的。70%的学员都能达到摆脱亏损困境,走上稳定稳定获利的彼岸。

6.股指期货的监管属性 篇六

随着机构投资者壮大和市场规模及复杂化程度的提高,股票交易方式也发展很快。1976年,为了方便散户的交易,NYSE推出了指定交易循环系统(DOT),该系统直接把交易所会员单位的.下单房同交易池联系起来,此后已发展为超级指定交易循环系统(SDOT),对于低于2099股的小额交易指定,该系统保证在3分钟之内完成交易并把结果反馈给客户。与指定交易循环系统几乎同时出现的是,股票交易不仅对单个股票进行交易,而是可以对多种股票进行打包,用一个交易指令同时进行多种股票的买卖,这种交易方式称为程式交易(或程序交易,Program Trading)。伴随着程式交易的发展,“指数化投资组合”被机构投资者采用,也就是股票的组成与比例和指数构成完全相同,价格变化与股票指数的变化完全一致,而其风险也只有纯粹的系统性风险,这种投资方式对规避系统性风险的要求就更强烈。而从供给方面看,1972年5月,CME推出货币期货合约,1975年10月,CBOT首次推出利率期货(国民抵押协会债券期货,GNMA),两种金融期货合约的成功使股指期货的供给成为可能,而利益动机或期货交易所间的竞争则提供了创新的动力。

1977年初,KCBT就聘请斯坦福大学的罗杰.格雷博士(Dr. Roger Gray)担任咨询顾问,组成研究小组,专门从事新合约的开发工作。经过仔细分析,决定开发股票指数期货合约,认定其能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因为规模庞大的股票市场还没有有效的保值手段。1977年10月,KCBT向CFTC正式提交了开发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的期货合约的报告,设想以股票指数期货来规避股票投资中的系统风险,并提议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作为标的指数。由于股指期货没有任何先例,CFTC于1978年10月在华盛顿特区举行了公开听证会,有关方面对股指期货提出了各种意见,并基本上肯定了该合约的创新。但在使用道琼斯指数问题上,却始终未能与道琼斯公司达成最终协议,致使推出股指期货的设想第一次落空。1979年4月,KCBT修改了它给CFTC的报告,提出以价值线综合指数(Value Line Composite Index, VLCI)作为标的指数。但在新合约的管辖权问题上,CFTC与SEC等各方面争执不休,致使股指期货的出台第二次搁浅。直到1981年,里根总统任命菲利普.M.约翰逊(Philip M. Johnson)为CFTC主席,任命约翰.夏德(John Shad)为SEC主席,这一僵局才被打破。约翰逊―夏德协议使得KCBT的报告于1982年2月16日正式通过,并在8天后(2月24日)正式上市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

迄今为止,围绕股指期货监管权的争议从未间断。1982年对《商品交易法》进行修正,重新明确了CFTC对所有有组织的期货交易的管理权,并要求CFTC在其管理的业务活动牵涉到SEC和财政部、联邦储备局各自管理的业务时,要通报和征询他们的意见。但S

EC拥有对新批准有价证券指数期货合约的否决权,其依据三条准则:合约必须采用现金结算;确保合约不易受到操纵;指数必须反映全部或大部分公开上市的债权或债务凭证的交易业务。但一系列严重的市场风险,尤其是1987年的股市大崩溃,使人们将问题的焦点再一次集中于CFTC的管理能力。新闻界推测CFTC将最终被淘汰,人们假设他的权力将最终移交SEC,或者联邦储备局将成为SEC和CFTC两大职能部门的主管机构。尽管联储明确表态对这种假想的角色不感兴趣,但SEC在一份于1988年5月提交的建议中,建议议会授予SEC对所有股指期货的管辖权。

世纪之末,对美国股指期货以至整个期货市场监管体制的诘难更为强烈。美国以外交易所的竞争、场外交易和电子交易的飞速发展,使得美国交易所在世界期货业的霸主地位逐渐动摇。从1986年到1997年,美国期货和期权合约的成交量增长319%,达到9.05亿张,而美国以外可比的期货和期权的成交量增长1734%,达到10.25亿张。1999年1―7月份,EUREX(欧洲期货交易所,由德国和瑞士的交易所合并成立的电子化交易所)共成交期货合约2.13亿张,较1998年同期的1.33亿张增加60.01%,而同期CBOT成交合约1.59亿张,较上年同期下降0.23%,CME成交1.2亿张,较上年同期下降0.73%。美国以外交易所爆发式的成长,使美国感到了巨大的威胁,CME董事长惊呼:“如果美国的管理方式不作重大调整,世界最大的4家交易所将与美国无缘。”对管理体制诘难的重点是指责美国管理机构重叠,争权夺利,推诿责任。如约翰逊―夏德协议禁止个股期货交易,虽然协议明确对个股期货的禁止只是暂时的,今后将研究取消这一限制,由于SEC和CFTC相互推诿,至今也没有再对此研究。而美国以外已有7家交易所上市200多种个股期货合约,1998年成交量超过200万张合约,并且发展很快。两家机构拥有不同的管辖权,不仅对期货市场的改革形成了障碍,也使一些期货合约不能及时批准上市。1998年SEC否决了CBOT交易两个道琼斯指数期货合约的申请,尽管不到一年前SEC曾批准了同一指数的股票指数期权。

美国“Futures Industry”杂志1999年2月、3月合刊邀请了9位著名人士以“重塑管理”为题,讨论美国期货市场管理制度、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曾任CFTC主席的苏珊.菲利浦斯女士认为应该减少对期货市场特别是金融期货市场的管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参与者常常受到银行管理机构或SEC的监管,如果这些监管部门为其提供了足够的保护,那么双重市场和双重机构的监管并非都是必要的。曾任CFTC委员的威廉.阿尔布雷认为必须改革美国的期货管理体制,因为现存的许多管理制度已经过时,对市场参与者增加了不必要的费用负担,阻碍了金融创新,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方案是把CFTC和SEC进行合并,这种合并无论对加强交易所交易的理性化管理,或是提高市场外交易衍生品管理的确定性和有效性,都是十分必要的。

尽管股指期货源自美国,美国交易所的股指期货交易量一直位居前列,但以上所述的围绕监管权的争议说明:股指期货在期货交易所交易并由CFTC监管的模式有相当大的缺陷。

股指期货交易模式的比较

股指期货交易模式从传统上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以美国、香港、新加坡、英国为代表的分割模式,股指期货只在期货交易所交易。目前美国期货市场的股指期货交易主要集中在CME、CBOT和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等各大期货交易所。第二种是以日本为代表,包括韩国、匈牙利、以色列、挪威等一些新兴市场的整合模式,由证券交易所开设股指期货交易。如日经225股指期货和东证综合指数(TOPIX)期货分别由大阪证券交易所和东京证券交易所交易,而东京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TIFFE)则只负责货币和利率期货及期权的交易。第三种是以巴西、波兰、俄罗斯等为代表的混合模式,即证券交易所和金融期货交易所分别设立股指期货交易,如IBOVESPA指数期货由巴西金融期货交易所开设,而ISENN指数期货则由圣保罗证券交易所开设。

这种传统上的划分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很大变化。香港联交所、期交所与几家清算机构已合并为香港交易与结算有限公司,并将转为股份公司上市,新加坡也将合并新加坡证交所和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继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合并组成单一股市Euronext后,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5月初宣布合并成为“国际证券交易所”,其未来目标不只是局限于“吃下”欧盟范围内的“欧洲第二”(法、比、荷三国证券交易所合并后组成欧洲第二大交易所)和其他的欧洲证券交易所,还有证券基础资产之外的其他资产的交易市场、衍生资产市场及全球范围内的结盟、合并对象。可以预见,包括LIFFE、DTB、MATIF在内的欧洲衍生市场也将完成其已进行两年多的“一揽子”谈判而进入合并过程。所以,第一种分割模式中除美国外的市场已经转为第二种或第三种模式,仅剩美国坚守阵地,而美国期货市场的监管制度和监管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其如何改,美国期货市场交易模式会有什么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金融衍生品市场共同的路径选择是从股指期货起步,由股权类衍生品市场逐步发展到利率和货币期货及期权交易,而其股指期货交易模式大都选择整合模式或混合模式,这是由电子交易方式的普遍采用、监管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创新主体或供给能力等因素决定的;更为重要的是本文第一、二部分讨论的,从认识上,股指期货以至所有期货合约是证券,其交易是一种金融投资活动,不再属于贸易的范畴。

中国发展股指期货市场的借鉴

中国发展股指期货市场有其他市场丰富的历史经验借鉴,但必须顺应金融市场一体化、市场组织结构集中化的大趋势,并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证券期货市场发展的具体情况。

首先,应从认识上将期货市场、期货经纪机构、期货交易纳入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投资行为的范畴,以有利于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和期货市场发展目标的实现,完善监管制度、监管体制。如对金融机构参与期货市场的资格、范围应作重新界定,以满足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资产组合管理和创新业务的需要;将发展期货市场与推进金融深化的目标协调起来,将期货市场从试点提升为规范发展,成为多层次金融市场、多样化金融工具、多元化金融机构的一部分。

第二,《证券法》规定,综合性证券公司可以从事证券经纪、代理等业务,期货合约就是证券,可按照国外投资银行参与衍生品市场的模式,对证券公司进行股票指数期货的自营、代理业务应在组织机构上要求其设立相对独立的部门或参股、控股期货经纪机构进行,在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内控制度上提出新的要

求。期货经纪机构则按金融机构的要求提高其参与股指期货代理业务的准入条件。

第三,股指期货交易应选择证券交易所交易。事实证明,先分后合的路子不仅增加运行成本、降低市场效率,还由于路径依赖而使未来整合的成本很高,增加市场培育和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其高起点、规范化发展,使设立股指期货的目的难以实现。尽管《证券法》和《期货管理暂行条例》使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股指期货存在法规障碍,但正如有关法规限定金融业分业经营,而混合经营的趋势不可避免地冲击现行法规,并在具体做法上已有所突破,如综合类证券公司可运用股票抵押融资已经打破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隔离。制度是静止的,而市场是动态的,关键是顺应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趋势。

第四,我国对证券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管,使得股指期货交易场所的选择更容易一些,但股指期货交易风险的集中性、联动性对监管能力、监管效率的考验很大。尽管有国债期货交易的教训和商品期货交易试点的经验积累,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难点之一仍然是从完善监管制度、监管机制、监管体制方面保证风险控制和市场功能发挥的实现。

来源:dns1.fec.com.cn/

★ 经典名人语录经典

★ 名人语录

★ 爱国经典名人语录

★ 名人励志语录

★ 张晓风名人语录经典

★ 名人关于舞蹈语录

★ 期货感悟

★ 工作计划期货

★ 大学生励志名人语录

7.股指期货浅析 篇七

目前, 世界金融期货产品交易已占全部期货交易的80%, 其中股指期货是发展历史最短、最快的金融衍生产品。1982年2月, 美国堪萨斯期交所推出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 首开股指期货之先河;同年4月, 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合约;1984年伦敦LIFFE推出金融时报100种股票指数期货合约。股指期货在亚洲也发展迅速, 如日本东京推出了东证综合股票指数期货;大阪证券交易所在日经225指数期货的基础上, 又推出了日经300指数期货。而我国从1993年开办期货市场以来, 在探索中前进、在完善中发展, 出现过不少问题, 也积累了一定控制风险的经验。总的来说, 我国的期货市场已趋于规范化, 现有期货品种的正常交易也为引入股指期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这几年的股价波幅、波频两个技术指标来看, 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投资基金对回避风险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同时, 我国的期货市场从研究到试点已有十多年的历史, 经过近几年的治理整顿, 已经进入规范运作的新阶段, 为上市股指期货和期权提供了市场条件。

一、股指期货与风险

股指期货和现货买卖存在本质的区别, 使期货投资人会面对股票投资者不曾遇到的风险。一是期货存在着时间上的限制, 具有明确的到期日, 可能不会给投资人提供足够长的时间来修正错误、调整策略。二是股指期货基本上属于零和游戏。在单边操作的市场中, 股市上扬意味着皆大欢喜, 但随着股指期货的出现而演进成为双向市场后, 则会变成“几家欢乐几家愁”。换言之, 股市具有创造财富的功能, 而期货却只是财富重新分配的过程。

再者, 期货市场的风险可能由于杠杆效应的存在而被迅速放大。在现货市场中, 投资人最多只会输掉他购买股票时的最初投资额。但期货投资不然。当预测失误而且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时, 投资人失去的可能不仅是买入期货时的手续费和初始投资额, 最终损失可能远远超出想像, 甚至根本就无法预测。1995年2月, 英国巴林银行曾因日经225股指期货交易亏损13亿美元而陷于灭顶之灾。1998年9月, 被称之为“华尔街梦之队”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LTCM) 濒临崩溃之时, 亏空的19亿美元中也有2亿多乃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所致。回首历史, 相似案例不胜枚举。诚然, 可能造成巨额亏损的不仅是股指期货, 布赖恩亨特的66亿美元天然气期货损失 (2006年) 、滨中泰男的26亿美元铜期货损失 (1996年) 、井口俊英的11亿美元债券交易损失 (1995年) , 也都堪称金融投资界的经典案例。

华尔街衍生品交易员时常将股指期货交易比作海水冲浪。在他们看来, 连绵无际、呼啸而来的海浪就宛若一次次利润丰厚的套利机会, 在等待着他们的激情投入。他们大多自我感觉良好, 深信自己的不凡身手和驾驭功力, 乐于在风口浪尖上游弋穿梭, “披烟雨蒙蒙, 挽长风烈烈”。诚然, 确实有人能够在金融冲浪中挥洒自如、成就自我, 但多少年来, 被海浪无情吞噬的也不乏其人。那些在商品期货、外汇期货、股指期货和利率期货等衍生性产品交易中巨额亏损、致使百年老店蒙羞受辱甚至灰飞烟灭之人, 更是被称为败类或流氓交易员, 被永远捆绑在金融界的耻辱柱上。

不能不提起注意的是, 法国兴业银行也传出了噩耗, 该行在股指期货交易中损失了71亿美元。数额之庞大、悲剧之惨烈令人愕然, 它注定会在金融投资的编年史上留下一抹浓重的印记。

根据目前披露的有限案情, 一个昔日编制和维护公司期货交易系统的后台电脑人员, 在破格提升为前台交易员之后, 居然能够利用同事的名字和密码, 在深更半夜闯入交易系统, 轻车熟路地篡改或删除限制他进行违规操作的禁令, 从而将违规操作的期货总额扩大到了骇人听闻的750亿美元以上, 甚至超过了法国兴业银行自身的市值总额。

此案曝光之时, 在所有的斥责声中, 并没有人质疑为什么要设立交易员这样的职位;也没有人抱怨为什么要推出股指期货这样的产品;更没有人责难为什么要建立电脑交易系统进行操作。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 丑闻的爆发不在于有没有股指期货或电脑系统, 而恰恰在于从事交易的人出了问题, 负责监督人的系统同时也出了问题, 这才是症结的关键所在。正如减少车祸的办法应当是加强司机的安全教育、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而不是限制汽车的驾驶或禁止汽车的生产。

二、如何利用股指期货套期保值

空头套期保值 (卖出套保) 是指通过卖出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从而达到保值目的。这是针对股市看跌的一种保值措施, 它是通过期货合约的收益弥补股市下跌而造成持有股票的损失, 它是为现货市场中正持有的股票进行保值的一种手段。

例:某投资者持有某公司股票10, 000股, 每股价格为20元, 此时股市指数为2, 000点。该投资者认为, 在未来2个月股票市场行情看跌, 股指期货也会下跌, 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也会随之下跌, 但他又不愿意卖出手中的股票 (或者是由于交易清淡卖不出去) 。为了规避这种可能的损失, 该投资者便在股指期货的2, 000点卖出2手股指期货合约 (每手保证金仍为10, 000元, 每点值100元) 。两个月后, 股市大盘指数跌至1, 800点, 期货指数也跌至1, 800点, 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已跌至每股16元。该投资者在股票现货市场的利润缩水了, 而同期股指期货也跌至1, 800点, 该投资者便买进两手股指期货合约平仓。这样, 该投资者在期货合约上的盈利正好可以弥补同期在股票现货市场上的损失。

股票指数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是很实用的, 即使投资者对股市大盘很不了解, 做多做空无从选择, 但仅从保值的目的讲, 无论是在指数期货上做多还是做空, 都可以弥补股市波动给投资者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当股市走势与投资者所预料的趋势相反时, 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上会遭受损失, 但在股票现货市场又可以获利, 这样可以达到保值的目的。当然, 实践中投资者不可能做到前述示例中那样绝对分毫不差的完全保值, 但只要依照上述思路操作, 即使有损失, 也是很少的, 同样会达到大幅度地减小风险的目的。

三、对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思考

回顾国际市场过去25年的经验, 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 股指期货将会扰乱中国股市的正常运作。当然, 股指期货在中国市场中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 人们对它横空出世后的影响充满了疑虑和不安。加之“327国债期货事件”的阴影犹在, 就使得它的身世和行踪笼罩在一片纷争和猜测之中。

股指期货推出后, 中国市场上最大的玩家可能是一些无知无畏的私募基金。散户入市的门槛太高, 经验和能力也有所欠缺。公募基金需要时间来修改招股说明书, 大部分基金经理也需要时间来研究期货的特点及规律。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尚不具备从事股指期货交易的法规许可和运作条件。绝大多数券商依然规模有限、经验有限, 主要停留在华尔街券商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水平, 以公司分析、市场研究、客户服务为核心业务, 缺乏强大而完善的自营交易团队。此外, 市场上还没有经过实战考验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程序交易;缺乏股票卖空机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对冲套利的有效实施。

日本20世纪八十年代牛市的无疾而终、美国高科技泡沫的突然爆裂都不是源于某个重大政治、经济或市场事件的突然发生, 反倒是市场预期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作祟。如果投资大众一致相信20世纪九十年代的莅临会成为日本股市的拐点, 如果百姓普遍预计千禧年的电脑千年虫隐患会导致高科技股票痉挛休克, 那么, 即便这些预测缺乏理论支持和事实依据, 它们也会在市场上掀动轩然大波, 以假乱真、以无胜有。这就是为市场预期的压力所迫、无需任何新信息来触发的内生崩盘, 也就是金融投资中的“公众预期效应”。它可能会触发市场的长久性偏移, 也可能会策动市场的趋势性逆转。

在当前中国市场中, 股指期货推出之时就是股市大跌之日, 这一认知误区似乎已为百姓所公认。在一个因行情节节高涨而使投资人感到风声鹤唳的市场中, 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人心惊肉跳, 更何况是一个素未谋面、又具有杠杆效应的股指期货!因此, 股指期货推出前, 投资者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就是正确的公众引导与及时的舆论纠偏能够正本清源, 抑制以讹传讹的蔓延。

“公众预期效应”在中国股市中已经呈现出发酵的兆头。在目前的三大市场预期中, “十七大效应”似乎已经得以验证。“股指期货效应”和“奥运效应”是否也会步其后尘?人们都在忐忑不安地拭目以待。不要企盼股指期货的推出会带来翻江倒海、摧枯拉朽的震撼。它的降临在许多市场中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而是神不知、鬼不觉的潜行。大多数市场在股指期货亮相之初, 不是舞动在门庭若市的晕眩里, 而是挣扎在乏人问津的焦虑中:交易量低、成交额小、流动性差、交易者少、套利空间大、持有时间长、买卖价差高……。

摘要:股指期货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上重要的金融创新, 目前已经是世界上交易量和流动性最好的金融衍生产品之一, 被公认为是最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之一。股指期货的推出时机目前在我国引起了各方关注。本文就股指期货的概念发展、与风险的关系、如何利用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对于我国推行股指期货的思考等展开讨论。

8.股指期货推出会导致股指下跌吗 篇八

为何大权重股票一涨再涨?这主要缘于市场对股指期货推出的预期。

仔细分析沪深300指数权重分布可以发现,不同行业权重偏差很大,银行等板块权重突出。因此在最近的大盘上涨中,不少人感觉银行股一涨,指数就上涨,而自己手中的股票并未上涨,原因就在于银行板块在指数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指数权重分布不均衡与当前大盘股上涨有何关系?由于国内A股市场板块间有强烈的联动效应,往往板块内某只股票涨跌将带动板块内其他股票随之涨跌,从而导致该行业整体呈现上涨或下跌。这样,就使一些具有资金实力的机构,通过对某只权重股票的操纵,从而影响整个权重板块走势,进而使操纵指数成为可能。

在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中,操纵者有可能通过此种方式在期货上获得有利的价格。因此,在股指期货推出前,抢先获得权重股筹码,不论是对期货操纵方,还是反操纵方,都是必须要进行的。因此,各方对权重股的收集,是诱发此轮大盘股上涨的原因。

我们说“期货话语权”非常重要,但是否说明大盘股上涨就无封顶?“话语权”行情下一步将如何演绎?

应该说,估值因素仍为现货市场根本。我们曾对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市场股指期货推出前现货市场走势进行过分析,结果表明,虽然“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成分股,相对于非标的指数成分股而言出现阶段性溢价”是普遍规律,但从长期看,股指期货并不会改变现货自身的运行趋势。股票市场虽然可能因股指期货推出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上涨,但最终仍然受到自身估值的制约。

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投资者结构,也不支持大权重股无限上涨。当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以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为市场主导的日趋理性的投资格局,机构的理性、价值投资理念与模式,不会支持股票市场估值长期高企的局面。机构对大盘股的较为灵活的调仓行为,更是对权重股的高估值提出了挑战。

因此,我们的判断是,估值因素将诱发“话语权行情”短期内出现调整,但由于权重股在指数及未来股指期货中的重要性,其调整幅度也不会跌破其估值下限。权重股在未来的时间里,将围绕其价值中枢,小幅度波动。

市面上有一种担心,就是股指期货推出初期,由于机构可以通过做空获利,是否短期内将导致现货指数下跌?这与何时推出股指期货有直接关系。

如果推出之时正值股市高估,则现货本身就面临下跌调整的需求,股指期货就可能成为触发因素。但我认为,管理层选择在高估时推出股指期货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推出之时股市估值尚属合理,则作为当前市场的主力——基金等机构,首先没有在现货市场因价值高估而抛出股票的动力,其次由于其在期货推出初期参与期货的力度相当有限,因此也没有在期货市场上“做空”的动力。而高风险偏好的私募基金、资金量较大的个人投资者等,虽然他们有操纵股市和期货市场的动力,但由于这部分投资者并非现货交易的中坚力量,理性价值投资者的“反操纵”行为,可能使他们的操纵行为面临无法预估的失败风险。

因此,我们认为只要选择合适的推出时机,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并不会导致现货指数短期内的下跌。

上一篇:对某产品的经济分析下一篇:安徽省中考优秀作文- 珍惜所拥有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