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类型、结构和性能教案

2024-09-15

温室类型、结构和性能教案(共2篇)

1.温室类型、结构和性能教案 篇一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2)概述细胞膜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3)举例说出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4)培养制作用于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生物材料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过探究植物叶片颜色是由什么色素决定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通过建构真核细胞模型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能力。(4)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显微结构模式图与图群,培养学生的图文信息转换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分析科学家所做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感悟科学家在探索生命奥秘时所采用的巧妙的科学方法和所具有的科学创新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1、课题重点

(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课题难点

(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3)制作真核细胞模型。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

师:(1)请同学们阅读本节教材的开头一段文字,判断刚才所看到的水绵细胞结构和杆菌、螺旋菌、球菌的结构分别属于细胞的显微结构还是亚显微结构?为什么?

(2)水绵细胞和细菌细胞是否属于同一类型?

生:(1)水绵细胞结构属于显微结构,因为它是利用光学显微镜所观察的细胞结构,杆菌、螺旋菌、球菌的细胞结构是属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因为它是利用电子显微镜所观察的细胞结构。

(2)水绵细胞和细菌细胞不属于同一类型。

老师:按照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进化顺序,全部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类,水绵细胞和细菌细胞分别属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学生活动:阅读原核细胞一段文字并观察图3-6。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显示大肠杆菌、乳酸菌、根瘤菌等几种细菌图像,再显示蓝藻和放线菌图像,并作适当说明。

师:(1)显示原核细胞结构模式图,要求学生能识别出各种细胞结构名称。

(2)原核细胞结构一般是由哪几部分构成?

生:原核细胞结构一般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等组成的。师:哪些生物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 学生讨论后师生归纳:动物、植物、真菌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

教师活动:显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并指导学生从外向内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模、细胞质和细胞核。

师:位于植物细胞最外层的结构是细胞壁,请同学阅读教材P33有关内容,思考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有什么功能?

生: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等,它具有支持和保持细胞的功能。师:细胞膜是位于细胞表面的一层生物膜,它使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它对细胞具有重要功能。人们常采用动物细胞如红细胞来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科学研究表明,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师:为了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首先要分离出细胞膜。分离的方法是:先培养制备一定量的细胞,如红细胞,再进行匀浆处理,如用高速打碎机破碎、低渗等方法,使细胞裂解,将匀浆进行差速离心,分离出细胞膜。

教师活动:显示以下资料:1925年科学家用有机溶剂抽提人红细胞的细胞膜的脂质成分,并测定脂质单层分子在水面的铺展面积,发现铺展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分析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这说明细胞膜可能是由双层脂质分子构成的。

教师活动;显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文字、图形,思考下列问题:

(1)构成细胞膜的化学物质有哪几种?(2)蛋白质和磷脂分子是如何构成细胞膜的?(3)糖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有何特点?有何功能? 生:(1)构成细胞膜的化学物质有磷脂、蛋白质和糖类。

(2)磷脂分子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排布在磷脂双分子层两侧或贯穿、嵌插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3)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等有关。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生:(1)细胞融合时,一半呈红色的细胞膜是来自什么细胞?一半呈绿色的细胞膜是来自什么细胞?

(2)40 min后两种颜色均匀分布说明什么?

(3)该实验说明细胞膜结构有什么特点?

生:(1)呈红色的细胞膜是来自人细胞,呈绿色的细胞膜是来自鼠细胞。

(2)说明两种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可以通过运动而均匀分布。

(3)该实验反映了细胞膜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师:联系细胞膜的结构思考,它具有什么功能?

生:使细胞与周围环境分开,维持细胞自身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具保护作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细胞各种代谢活动有关。

课堂小结 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表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新闻标题的类型和结构 篇二

新闻标题作为报纸上一种特殊的文字集合体,虽然字数不多,但其样式已比较稳定成熟,自有其自己的类型和结构。现分述于后。

一、新闻标题的类型

(一)单一型标题和复合型标题

新闻标题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有许多类别。最常见的有两大娄,即单一型标题与复合型标题;实题与虚题。

单一型标题和复合型标题是按标题的构成来划分的。只有主题的标题,即为单一型标题;既有主题又有辅题的标题,即为复合型标题。

主题与辅题以字号大小作为区分的标志。在多行标题中,字号最大的一行即为主题,其余为辅题。主题是标题的主要部分,辅题是标题的次要部分。

单一型标题,包括一行题(即一行主题,无辅题),也包括双行主题(无辅题)。至于三行主题(无辅题),极为少见,且实用意义不大。

复合型标题是由多行题组成,至少为两行。它的辅题,包括引题和副题两种。复合型标题按组合方式划分,可有引题一主题一副题型,引题一主题型和主题一副题型三种。

关于标题的称呼,“主题”因与文章中的主题易混淆,也有称为“主标题” 143 的,余下类推为“引标题”和“副标题”。不过,较为流行的称呼,仍是 “引题”和“副题”。

(二)实题和虚题

根据表现方法和表现重点不同,新闻标题可分为实题和虚题两种。

新闻标题中叙述事实的部分,称为实题。新闻标题中发表议论的部分,称为

虚题。实题,着眼于叙述,着重表现具体的人物、动作和事件等等。虚题,着眼 于说理,着重说明原则、道理愿望等。实题和虚题都是表达编辑对新闻内容认 识的结果。不同的是,实题是通过个别表达认识的结果。虚题是通过一般表达认 识的结果。例如:

廉政不可无监督监督不可无群众(引题)

贵阳交警支队开门刹风(主题)(《法制日报》1993-1O-19)

引题“廉政不可无监督监督不可无群众”讲的是原则、道理,主题讲的是个别 的具体事例。

虚题,常见的有三种。第一种,概述一种道理。如上例的引题。第二种,提

出一种要求。如:《忘关煤气阀切忌点明火(主题)本市连续发生煤气起火事 故(副题)》。有些标题所阐明的政策原则,本身含有一些要求,也是属于这类的 虚题。第三种,直接对新闻事实作出评述。如:《不文明明加上不文明(主题)个 别商店谩骂在街头纠正错别字的少先队员(副题)》。主题是虚题,直接针对个别 商店指出,写错别字加上骂人,是错上加错。这种虚题与前两种不同,必须结合 副题中评述的对象方能理解。

虚题在新闻传播中虽然具有很大的作用,但它的特点是对实题具有依附性。

它要依附报告新闻事实的实题而存在。一条标题可以没有虚题,但必须有实题; 一条标题若只有虚题而无实题,则不能成为新闻标题。而实题则不同,它可以独 立存在。

二、新闻标题的结构

所谓标题的结构是指一条新闻标题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联系的方式。不同类

型的标题,其组成部分及其相互联系方式亦不同。若按实题与虚题来分,其相互 联系是虚与实的关系。若按单一型与复合型来分,其相互联系是主与次等多 方面的关系。鉴于复合型标题内部结构比较复杂,需要讨论的问题比较多,因此作为本节阐述的重点,至于单一型的双行主题在结构上与此相类似,这 144

里不再赘述。

(一)主题是标题中的核心部分

主题说明新闻中最重要或最引人注意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中最主要部分。主题在整个标题中所用的字号最大,居于最显著的位置。例如: 现代科学研究揭开千古学术悬案(引题)

《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主题)

我国历史纪纪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副题)

(《人民日报》2000-11-10)

在这里最引人注目的事实是《夏商周年表》的公布。众所周知,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由兴起到昌盛的时期,但我国历史的确切年代只能上溯到西周晚期(即公元前841年),如今经过多学科多年的联合攻关,终于破解了夏商周断代之谜,将中国历史纪年向前推进了1229年,填补了中国古代史的一段空白。因此,编辑把年表的公布作为核心事实写入主题,而年表诞生的原因及其价值,都是对年表的补充说明,则写入辅题。

有些消息报道的是某人发表了某种新观点。在这些观点中,最重要或最引人注目的见解,就是标题的核心部分,应写入主题之中。例如:

通过改革进行体制创新(主题)

江泽民指出鼓励支持私营个体企业健康发展(副题)

(《中华工商时报》200029)

消息写的是江泽民在东北三省党的建设和“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为迎接新世纪,我国正制定“十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通过改革进行体制创新”是制定这一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编辑把它写入主题,“鼓励支持私营个体企业健康发展”虽是“十五”规划的一项内容,但相比之下不及前者,所以写入副题。

(二)引题引出主题

引题是在复合型标题中导引主题的辅题。它位于主题之前,字号小于主题。引题又称为眉题或肩题。作为新闻标题,其引题只要引出主题即可,文字不可太长,一般以一行为宜,不宜让读者的视线停留过久,影响了对主题的注意力。

引题引出主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通过交代和说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原因、气氛、性状等引出主题。例如: 145

在出席千年议长大会期阀(引题)

李鹏委员长会见六国议长(主题)

《人民日报》2000-09-02)

这里的“在出席千年议长大会期间”,是对人物活动时间的说明,属于背景的交 代。又如:

建材龙头企业(引题)

方大集团订单不断(主题)

(《广东建设报》2000-11-18)

这里的“建材龙头企业”,是对行为主体(方大集团)的身份地位的说明,也属 于背景的交代。此外,关于新闻来源、新闻发生地点的说明,以及既往事实的回 叙,也都属于背景的交代。例如报道我国某位领导人连续出访,常用这样的标 题:圆满结束×××之行赴××访问(引题)×××抵达××(主题)。引题就是对前一段出访过程的回叙,当属背景交代之列。

引题常常用来说明主题的意义,请看例题:

中华民族永载史册的盛事 世界和平正义事业的胜利(引题)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主题)

(副题略)

(《人民日报》1997-07-01)

外汇市场体系走向规范化(引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沪开业(主题)

(《人民日报》1994-02-19)

彻底告别点油灯历史(引题)

山东省实现户户通电(主题)

(《人民日报》1996-02-19)

在这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是永载中华民族史册的盛事,是世界和平正义事 业的胜利,引题正是标明了这件大事的意义。“山东省实现户户通电”意味着 “彻底告别点油灯历史”,引题从当地人民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 146

义。“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业”,意味着“外汇市场体系”开始“走向规范化”,引题是从意义来标的。若在引题前面加上“为使”二字,那么就是从行为的目的来标了。请看下面一例:

为粮食生产上新台阶打基础(引题)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中心建立(主题)

李鹏从总理基金中拨款支持农业科研(副题)

(《人民日报》199525)

引题中标明行为的意义和目的,二者比较相近,但也有区别:前者强调已有行为的价值,后者侧重在未来行为的动机。

平庸也是过违纪不留情(引题)

沈阳四百余名公务员被辞退(主题)

(《经济日报》2000-10090204)上述三个标题的引题都是对一种事物是什么样的描述。第一题,是对农民博物馆 的描述,第二题是对晚宴式剧场的描述,第三题是对作品《对面的孩子》所写内 容(有关贫困百姓下一代的题材)的描述。昔日父母打鸳鸯今日儿女拆连理(引题)

干涉婚姻的主角换了(主题)(《北京晚报》2000-10-27)传统百货让位连锁超市领跑(引题)

零售业重新洗牌(主题)

(《中华工商时报》2000-11-07)这两侧的引题是对主题中所写动作的描述。前者是对主角变换的描述,后者对 重新洗牌的描述。

规定收5元实收100元(引题)

武汉订票费真乱l主题)

(《中国消费者报》2000-10-28)这里的主题是对某种现象的判断或评价(“订票费真乱”),引题则是回答作出判 断式评价的依据(“规定收5元,实收100元”)。实际上,引题还是对怎么乱的 148

展示,也是属于对性状的描述。

最后要说明的是,引题对与主题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原因、气氛和性状等项的阐释,是就总体而言的,具体到一条标题中,可以根据需要阐释一项,或两三项。本书选择的例证都是一个引题阐述一项,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

第二,通过直接叙述主干事实的起始部分引出主题。它同前面的第一种方式显著不同的是:新闻事实中的“何人”(行为主体),不放在主题中,而是放在引题中。引题和主题合写一件比较完整的事实(即“何人”做“何事”),引题包括“何人”,还包括“何事”一部分;主题则包括“何事”的另一部分。总之,引题叙述的是主干事实的起始部分,主题则是主干事实的后续部分。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其一,后续部分若是新闻价值所在,可以在主题中得到突出;其二,引题和主题是一句话,从引题中的“何人”写起,接着叙述何事,在写法上比较顺当。例如:

乡村女教师彭富芬面对行凶者挺身而出(引题)

为保护学生身中十六刀(主题)

(《报刊文摘》200017)

当然,这种写法也有局限,若“何人”是需要突出的显著人物,放在引题中就会被淡化。

引题从行为主体写起,有以下几种类型:其一是引题和主题共同描述一种连续的动作和过程,如彭富芬护学生的标题就是一倒。其二是引题只写行为主体及行为动作,主题是叙述动作的具体内容(行为的对象和客体)。这里的行为动作,包括发现、指出、宣布等等,至于发现了什么,指出了什么,全由主题标出。例如:

国家计委对78个项目稽查发现(引题)

招投标:96%失灵(主题)

(〈报刊文摘》200030)

珠海捣毁一非法加工厂,怀疑——(引题)

散装酒加敌敌畏(主题)

(《广州日报》199917)

其三是引题为行为主体和行为,主题是对这一行为的某一重要部分的详解。例如:149

广东503家旅行社明年使用新合同(引题)

未经同意带顾客购物要赔偿(主题)

(《报刊文摘》2000-11-16)

在这里,主题所写的是引题所列新合同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是从一个方面对新合同的解说。引题从行为主体写起,还有一种特例:引题只写行为主体,主题写行为。例如:

新马泰一百五十四家旅行社(引题)

获准接待中国游客(主题)

(《文摘报》2000-11-12)

这类标题本来可视为一行题,因版面有限硬拆成两行,可称引题的特例。

第三,通过提出疑问和发表议论引出主题。这种方式与前两种不同是,引题不写事实。例如:

即将来临的广州花市,情况如何?(引题)

为君报道春消息 今年花胜去年红(主题)

(《羊城晚报》1981-0123)

(三)副题解释和补充主题

副题主要是用事实对主题作出补充和解释。1.对主题的补充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副题补充同一事实的不同方面。请看以下各例:

通过改革进行体制创新(主题)

江泽民指出鼓励支持私营个体企业健康发展(副题)

150

(《中华工商时报》200029)

首都经济运行良好 趋近宏观调控目标(主题)

但物价涨幅较高,国有企业困难加剧,农业仍有隐忧(副题)

(《人民日报》199407060609一2)

副题中千家企业的宣言与主题中的《产品质量法>是两码事,只是两者有点相关罢了。

2.对主题的解释

有些主题未写事实,如一种论断或提问,有些主题虽然写了事实,但比较概括笼统,或是只写一个细节,所有这些情况都需要副题加以详细解释,读者方能理解标题所揭示的内容。

副题对主题的解释,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主题是一种议论,副题则揭示全部事实。

克隆克隆别乱来(主题)

欧洲国家签署生物道德协定(副题)

(《羊城晚报)199707-15)第三类:主题写的是概括性事实,副题作出详尽的解释。

天山“瑶池”逐年萎缩(主题)

每年缩小水域二百平方米80年后将消失(副题)

(《北京青年报》 200001-10)

文中写的是农村青年黄某在修水渠时为争面子竟不顾安全,自己试爆雷管酿成事故。主题写了一个细节,副题则交代了有关此事的全部事实(何人、何故以及结 果)。152

一头猪可赚三万元(主题)湖北省农科院研制出转基因猪(副题)

(《新民晚报》2000-10-02)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农民养猪不大赚钱,甚至亏本,而这里的一头猪竟可赚三万,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突出事例,被写入主题,至于这件事的全貌,如何人何地研制的这种猪型,都在副题中作了交代。

以上两例的主题都是表述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因素,目的是吸引读者,而新闻事件的全貌则是由副题承载的。

三、安排标题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上面对各行题的作用、特点及相互关系的论述,为安排标题的结构提出了基本要求,但是把这些要求运用到每一条标题的制作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特殊要求。

(一)标题是与正文不同的特殊“文体”

标题在报纸上作为字符的集合体,在表现集合体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时,不同于正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其一,表现语意的连接,通常不像正文那样借用明显的外部标志(如关联词),具有隐蔽性;其二,表现语意的转换,不像正文那样行云流水,比较自然,而是通常借用分行来实现,语意比较跳跃;其三,对事物的指代,由于字数的限制,不可能像正文那样说得明白彻底,往往是利用上下行之间的暗示和映衬来显示;其四,短短两三行的标题为增加信息量,常常要求行为主体有所改变,但它不能像正文那样用过多的词语来交代,而只是通过与众不同的动作或其他方式来显示其区别;其五,对相连的各个独立成分,不可能都像正文那样处处用标点符号加以明示,往往是一顺写下来,由读者去意会其中的结构关系。

(二)安排标题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体现标题中语意的连接与转换

主题和辅题是意义上相关联的整体,安排结构时必须保持语意上的连贯性。否则,易使人费解。例如:

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举行八旬以上老同志春节团聚会(引题)

多活几年 多做些事(主题)

这是1983年2月13日某报的一条新闻标题。这里由引题转接到主题时缺少必要 153 的过渡,显得比较突然,语意上不够连贯。

当然,有连接必有中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标题中的分行断句就是一种“中断”。

作标题时为减少字数,常在易混淆之处不作“切割”,该断句的未断句,结果造成误读。例如:

弯身亲吻带路狗头部意外撞桌(引题)

失明十年离奇复明(主题)

这是2000年11月27日某报国际新闻版的一条新闻标题。引题中是“亲吻带路狗”还是“亲吻带路狗头部”?从语句上看,似乎都说得通。但看文中得知,主人公在弯身亲吻带路狗时,自己的头部意外撞到咖啡桌,竟然使失明10年的眼睛复明。情况既是这样,就应在“亲吻带路狗”处断句,否则缺少撞击部位的交代,就很难理解与眼睛复明的联系。

标题的分行表明阅读时有停顿,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断句”。它既要顾及与上一行语意的连贯,又要体现在语意上的相对独立性。例如:

中台办、国台办负责人发表谈话——(引题)

坚决反对分裂势力 按“两国论”修宪(主题)《人民日报》今天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祖国统一高于一切《副题)这是某报1999年7月21日的一条新闻标题。主题的语意是“坚决反对分裂势力按‘两国论’修宪”,意义明确,语意完整,但分作两行来排时.分行处选在“力”字与“按”字之间,结果造成“坚决反对分裂势力”与“按‘两国论’修宪”两个相对独立的语意单位,极易造成误读。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安排标题结构时宜在断行处选择不易拆开的词语,这样硬排作两行,读者就不会把两行题当做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语意单位来理解了。

鉴于标题的主题字号大,位置显著,读者一眼就看到,而引题和副题容易被忽略,因此主题在意义上的相对独立性更显得重要。例如下列标题: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引题)

麦加事件有关各方采取克制态度(主题)这是某报1987年8月5日的一条新闻标题。如果单看主题,一定会以为麦加事 154

件有关各方已经采取克制态度,其实这只不过是联合国秘书长发出的呼吁,并未成为事实。如果在“有关各方”之后加上一个“应”字,就会更好些。

总之,标题的分行既要保持各行之间语意上的连贯,又要使主题在意义上能相对独立,符合分行要自然的要求。

标题叙事时常有行为主体的改变,安排结构时要格外小心,不可眉目不清,使读者摸不着头脑。例如:

河北城乡少儿手拉手(引题)

30万压岁钱一片童心(主题)

这是某报1995年3月4日的一条新闻标题。引题中的行为主体是“城乡少儿”,那么主题中的30万压岁钱应是城乡少儿共同献出的,可是据正文中交代,是城市的少儿赠与乡间小伙伴的,在这里行为主体已经改变,但主题却没有这样的显示。反映出标题在安排结构中的缺陷。2.要正确体现辅题与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引题、主题、副题既是标题的一部分,它们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虚与实关系等等。不能把没有逻辑关系的事硬写在一条标题里,以免产生歧义,造成混乱。例如:

花海飞歌秋意闹(引题)

昆明花卉节昨闭幕(主题)

这是某报2000年10月4日的一条新闻标题。引题“花海飞歌秋意闹”是对花卉节喜庆气氛的描绘,用在花卉节开幕时比较合适,如今已闭幕显然不恰当。一般来说,报道会议开幕的新闻标题,引题中标出会议召开的目的、意义、主要议题和会议的气氛,能够同主题中的会议开幕相互匹配。报道会议闭幕的新闻标题,引题中标出会议的成果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能够同主题中会议的闭幕相互匹配。有些报纸在作题时,不大注意这种区别,导致逻辑关系的混淆,这是一种常见的毛病。

标题的逻辑关系问题,很大一部分出现在引题和主题的关系上。一般来说,引题是说明主题全句的,只有引题用于对主题中何人的身份地位交代时,方可说明主题的开头部分。例如:

世界第一位女总理(引题)

班达拉奈克夫人逝世(主题)

这里的引题只说明主题的开头部分(“何人”),而不是说明主题的全句。前一例 155

上一篇:街道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冬雪造句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