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教育局

2024-09-08

徐州市教育局(精选8篇)

1.徐州市教育局 篇一

徐州市鼓楼区文化教育体育局文件

徐鼓教 [2008]104号

关于对2008“平安校园”

创建工作进行申报考核验收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

根据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区综治办《2008年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鼓楼建设工作要点》的要求,现就做好2008“平安校园”创建申报、考核验收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工作

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在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照《徐州市创建“平安校园”考核标准》(附后)的具体要求逐条自查量分,自定格次,于11月30日向局综治办报送申请考核验收的材料:

1、申请考核验收的报告;

2、2008年“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总结;

3、“平安校园”考核自查量分表;

4、2008年“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汇报课件。

二、验收工作

区“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各成员单位组成验收小组,于12月8日至12月12日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察看、量化考核等形式对申报学校逐校考核验收。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平安 校园 考核 通知

鼓楼区文化教育体育局2008年11月25日印发

徐鼓教 [2008]104号

关于对2008“平安校园”

创建工作进行申报考核验收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

根据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区综治办《2008年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鼓楼建设工作要点》的要求,现就做好2008“平安校园”创建申报、考核验收工作通知如下:

三、申报工作

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在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照《徐州市创建“平安校园”考核标准》(附后)的具体要求逐条自查量分,自定格次,于11月30日向局综治办报送申请考核验收的材料:

1、申请考核验收的报告;

2、2008年“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总结;

3、“平安校园”考核自查量分表;

4、2008年“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汇报课件。

四、验收工作

区“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各成员单位组成验收小组,于12月8日至12月12日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察看、量化考核等形式对申报学校逐校考核验收。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平安 校园 考核 通知

鼓楼区文化教育体育局2008年11月25日印发

根据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区综治办《2008年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鼓楼建设工作要点》的要求,现就做好2008“平安校园”创建申报、考核验收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工作

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在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照《徐州市创建“平安校园”考核标准》(附后)的具体要求逐条自查量分,自定格次,于11月30日向局综治办报送申请考核验收的材料:

1、申请考核验收的报告;

2、2008年“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总结;

3、“平安校园”考核自查量分表;

4、2008年“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汇报课件。

二、验收工作

区“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各成员单位组成验收小组,于12月8日至12月12日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察看、量化考核等形式对申报学校逐校考核验收。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2.徐州市教育局 篇二

一、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误区

“科研无用”论指的是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科研都是理论的东西,而教学质量不高是缺乏对教师严格的管理,科研对提高考试成绩没有作用。有人认为科研就是写论文,一些教师写了很多论文,教学却不如一般教师,搞科研有什么用?还有人认为,教育科研劳民伤财,效果不佳。课题满天飞,成果一大堆;讲座经常听,工作照受累;天天还那样,科研苦了谁?存在这样的理解主要有这样几点原因:一是这些人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科研,或是作了科研并没有真正按照科研方法去研究,所以对科研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二是某些批课题的单位只管批项,却不作指导或者根本不会指导。甚至有的部门借此敛财,借课题忽悠学校和教师。这些都造成科研的异化。三是一些承担课题的学校或主持人过于功利,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应付上级评估和个人评审,并没有实实在在开展科研。这些问题导致教育科研缺乏应用的价值。

关于教育科学研究,我是这样理解的: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求教育教学规律的活动。这个理解的关键词一是“以理论为基础”,二是“运用科学方法”,三是“探求规律”。“以理论为基础”是科研促发展的关键,教育教学工作本身是件复杂的活动,没有理论支撑只能把复杂教育活动简化为加班加点加练习。“运用科学方法”是科研成功的重要手段,也是科研与日常工作的重要区别。“探求规律”是科研最终目的,教育教学本身就是规律性很强的活动,成功的教师肯定是较好地把握了教育教学的规律。

通常来讲,中小学教育科研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所谓课题研究就是研究者围绕自身工作选定某一问题或某一研究方向,运用科研方法,边理论学习、边实践反思、边调整行为的过程。从这个理解中,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就是一个理论学习、实践反思、调整行为相结合的过程,是工作、学习、研究一体化的体验过程。中小学教师的科研侧重的是理论的应用,而不是理论的构建。

“科研无关”论指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科研是高校教师和科研所研究人员的事情,与中小学一线教师无关。这是个误区。从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定位来看:课题研究一是科学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现在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很多,违背规律工作的现象十分严重。科研就是把问题设计成课题,按照科研的要求来深入解决这些问题,最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有效促进教师的学习和思考,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科研,教师能够多读几本书,能够明白教育教学的一些原理,能够在实践中有针对性的反思,能够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开展工作,这样一个过程使得教师最终获得专业发展,最终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教育科研在于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所以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意义在于过程,在于过程中的读书学习和实践反思。

“科研神秘”论指的是科研课题需要方法,需要技术,没有做过课题的教师往往不知如何研究,感到很神秘。实际上,科研过程和科研方法的掌握重在体验,一个过程下来,各种方法有意识地运用一下,如何开展科研就比较清楚了。

这三个误区,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教育科研顺利进行,也是当前教育科研工作始终徘徊在低水平上的重要原因。这些误区,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研究逐步成为教师的职业特征,随着广大教育工作者认识的不断深入才能逐步消除。

二、全市教育科研推进的基础性工作

如何才能发挥教育科研作用,让教育科研深深扎根于学校实践呢?“十五”之初,徐州市教科所针对当时全市教育科研实际,提出了“营造科研氛围、构建科研网络”的整体工作思路,进一步澄清中小学校开展科研的一些误区,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将科研的价值和作用展示给一线教师。

我们首先是通过组织大型学术活动让广大教师了解科研,走进科研。五年间结合新课程改革,我们分别组织了“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型学习”、“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课改实验区特级教师展示课”、“校本研究与教师发展”等专题学术报告会,每年深入县区学校开展各类教育科研讲座近百场,普及了科研知识,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2004年4月,我们承担组织了全国“首届青年教师论坛”,著名网站“教育在线”对此讨论一个月,《教师之友》杂志专题刊登,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了解了教育科研。其次,在课题管理方面进一步规范。我们成立了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制定并完善科研管理相关文件,建立课题分类指导制度、课题过程管理制度、课题研究检查评估制度、科研先进奖励制度等基础性工作,积极开展“科研进课堂”活动,让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规范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开始深入理解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的关系。第三是强化全市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与读书活动。我们认为,教育科研很重要一点就是引发教师乐于读书。几年间我们分别编印了《中小学教育科研实用指南》、《教育科研操作手册》、《校本研究与教师发展》、《研究性学习资料汇编》、《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教师理论学习用书。每年向有关学校和教师推荐书目上百种。2004年6月,我们教科所又在全市发出“让生命在阅读中精彩”为主题的致全市教师倡议书,颁布“阅读经典、丰富人生”教师读书活动计划,成立了徐州市教师书友会。组织“村小助读”活动,确定市教科所读书促教师发展的实验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初步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为了构建全市科研网络,我们重点是建立健全学校教科室,开展合格教科室评估,组织教科室主任持证上岗培训,组织教科所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研究人员培训,逐步审核确立了人文精神、校本研究、信息加工、教育叙事、教学有效性、多元智能教育、读书与发展等主题式教育科研基地和实验学校,通过各种级别的课题研究、不同层次课题的开题结题现场会、专题研讨等方式培养全市一批科研骨干,为“十一五”期间全市科研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配合徐州市教育现代化工程,我们在2000年建立了徐州市教育信息网站,确立“校园网络和媒体应用”研究课题,构建了覆盖全市的教育科研信息网络。

三、全市教育科研推进的实施策略

一是“点面结合”,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教师层面,二是学校层面,三是成果层面。在教师层面上,所谓“点”,就是发现苗子,重点指导,搭建平台,打造名师。比如通过演讲、专题讲座、教学展示等方式提供教师展示学术水平的机会。再如建立教育科研导师制,指定有科研能力的专家根据不同研究方向对教师进行个别化指导,为出徐州市名师搭台子,架梯子。所谓“面”,是指继续营造全市科研氛围,鼓励更多的一线教师了解科研、参与科研,通过科研促进专业发展。在学校层面上,所谓“点”,就是基地引领,项目推进,建设品牌,整体发展。如围绕教学,我们已经建立了教学有效性研究基地和课堂教学信息加工研究基地,引入教学设计技术,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我们还建立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学校,多元智能教育实验学校,引进了苏州朱永新市长的“新教育实验”,有效地促进部分学校快速发展。所谓“面”,是指鼓励更多学校积极尝试科研促发展的途径。在成果层面上,所谓“点”,就是确定目标、重点扶持、整合力量、突出价值。所谓“面”,是指促成更多的选题实际、容易操作的小课题成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

二是“集中攻关”,就是整合徐州市科研力量,围绕全市教育难点热点问题,进行集体攻关,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决策服务。2004年2月,市教育局投入30万,由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确立了徐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大专项课题,如《2010年徐州市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研究》、《区域性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课程改革背景下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初中生成绩分化成因及对策研究》、《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有效性研究》、《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心理教育研究》等等,在全市进行招标。2007年出版十大课题成果专著7部,这标志着徐州市教育科研水平又新上了一层台阶。目前,我们正在重新整合研究力量,围绕学校管理效率、高考模式、城乡学校教学质量差异对比等方面开展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更深入的服务。目前,我们正在整合全市科研力量,确立了全市50项重点课题,目标是研究出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成果,能出一批原创性的教育教学专著。

三是“推广成果”,就是将“十五”期间全市优秀成果进行大范围推广,让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受益。我们确定了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年,制定了教育科研成果推广计划书,完成了推广项目的确定,通过经验介绍、现场观摩、专题培训、基地示范、项目推进、网站介绍等方式进行推广,收到良好效果。在推广成果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建立专题式研究实验基地和主题式研究实验学校,培养典型,引领全市科研朝纵深发展。

四是“打造名师”,就是通过教育科研来培养徐州市的名、特、优教师。我们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通过搭台子组织教师学术讲座,促进学校的学术性建设。通过实行导师制,让一线教师和真正的专家面对面地对话,接受理论指导,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教师读书与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营造全市书香氛围。通过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全面推进教育科研的普及工作。

3.徐州市教育局 篇三

近日,赣州中学“红色班”第四届高中毕业生李章彧以理科650分的优异成绩被中山大学录取。李章彧初中毕业进入“红色班”后,享受了3年1万元学习经费补助,并免去所有书本费、学费和住宿费。今年,该校共有131名“红色生”参加了高考,其中122人上了二本以上录取线。

2010年7月起,赣州市在全省率先设立“红色班”,专门招收该市革命先烈、战斗英雄、老红军的后代入学,开辟了向革命后代奉献优质教育资源的拥军先河,旨在改善他们的成长教育环境。“红色班”在赣州中学正式开班招生后,每年接收初中毕业生百余名。赣州市将“红色班”列为民生工程100件实事之一,广筹社会资金改善教育环境,同时为每个“红色生”在校3年补助1万元学习经费,免去所有書本费、学费和住宿费。6年来,全市累计投入400余万元,先后有1500余名革命后代享受到了免费的优质教育。

4.徐州市教育局 篇四

分类:教育;其他文件

号:007482620-02-2015--00687 发布机构:广州市教育局 文

号:无

发文日期:2015年08月05日 主 题 词:

广州市教育局 广州市教育基金会关于表彰2015年广州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的决定

广州地区省管各有关中小学、幼儿园,市属各高校,各区教育局,局属各单位,各有关学校(幼儿园)和教育机构:

近两年,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目标要求,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我市的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立足本职,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爱岗敬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教书育人,在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奉献精神,进一步激励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教育基金会决定表彰王达布希拉图等1139名优秀教师、邓尧伟等162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代杰等499名优秀中小学班主任。

希望受表彰的同志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教育工作中再创佳绩。希望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我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为榜样,牢固树立服务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严谨治学,勤奋进取,勇攀高峰,为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广州市教育局 广州市教育基金会

2015年8月5日

2015年广州市优秀教师名单

市属高等学校(88名)

广州大学(26名)

王达布希拉图 刘玉萍 汤茂斌 吴泽锋 张承云 张金兰

李小军 李文翎 李 康 肖 星 陈立新 陈 姚

陈雅先 陈德豪 周 展 林 晖 罗高涌 柯德森

胡宜安 荣宏伟 徐歆玉 商执娜 曹小安 彭心倩

曾梅华 漆国生

广州医科大学(23名)

马长玲 李锦新 黄 炜 白洪波 李悦山 付洪瑜

马金香 肖 鹏 龙 建 周 英 徐 霞 叶劲松

张晓薇 蔡 勇 陈德基 沙翔垠 龚梅恩 许治强

江千舟 夏金华 陈少华 吴岸晶 谭文绮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8名)

雷平何友义 曾 卉 陈要勤 叶 雯 杨志勇

胡耀民 王贵军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5名)

赵华军 段振华 邵 玫 王巧莲 胡亚娟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6名)

李 华 洪 洲 廖建华 黄利华 廖晓波 麦 影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5名)

王世安 谭素娴 饶 珍 罗 琴 胡艺芹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2名)

付德刚 张国华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5名)

余 骞 罗裕光 惠 艳 胡 英 张红伟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8名)

吴雅冰 李 霖 项荣健 余 乐 张 滢 丁 玲

李广生 董绍江

省、市属单位(175名)

陈 铿 左月娟 龚德昌 黎 斌 周育钦 张 青

李婉琪 郑育敏 蔡凤仪 叶 枫 陈文希 林丽芳

周海珊 苏肖颜 罗 英 余焕强 谢静匀 吴多万

陈凤贞 李 川 廖毅鸣 童亚莉 杨小云 程 红

曾燕华 刘秀芝 谢广伟 朱晶晶 彭婀娜 周国祥

卢洁仪 詹永瑞 李天飞 吴燕 陈志明 吴华君

谢加明 梁 静 杜小祥 叶辉琴 戚小丽 张 艳

李 军 陈丽娟 路适宜 钟海蓉 胡志敏 刘 辉

卢标裕 彭晓昕 李英俊 陈贤彬 何志盈 陶 鸣

方泽銮 单增志 STILES, CHRISTOPHER ROBIN 李康有 王 昀 江玲青

余国艳 董坚红 颜世磊 陈光耀 刘鉴源 胡玉标

朱广安 赖文捷 甘富明 周健英 常贵钊 谭立群

王静宇 刘文岩 林金桦 郁盛东 周颖武 丁丽卿

雷永东 张蜀青 岑立平林间开 黄玉芳 黄 凡

王二玉 文远金 赵汝梅 张 清 金慧敏 刘旭升

肖向旭 张 雄 许楚滨 谭松柏 周舜香 汪介文

许树新 张杏梅 齐美丽 杨朝羽 陈志娟 许丽虹

刘洪宇 李 扬 向婷婷 刘珍荣 李 理 徐言军

段 昕 李 俊 刘玉晗 陈运华 曾惠婷 曾采梅

陈永宏 周志东 陈郁慧 毛志军 张 霞 刘 佳

冯 静 崔浩华 刘峰波 黎艳娟 陈丽平陈健勇

陈 艳 林晓琳 李 华 杨晓慧 李永健 王 溧

黄华兴 黎杏萍 贺小红 李 睿 吴 雁 陆 芸

陈秋萍 刘淑霞 肖英姿 陈险峰 邓琨燕 刘肖玲

黄宇建 黄新伦 邱清华 李 锐 王亚娟 叶俊杰

何立红 何文中 罗 维 易 佳 陈佩娜 曾晖泽

杨瑞雪 邓伟锐 陈若山 武宗群 毛远芳 李 利

沈端芳 曾慧华 张燕贤 梁婉文 李真杰 吴穗涛

梁韻怡 唐艳萍 黄小钰 郑义君 杨婉平柯爱华

黄筱瀛

越秀区(73名)

黄志达 叶 耘 黄伟忠 赵小英 章香芸 余舜莲

郑曙烁 陈 薇 张劭敏 李晓玲 郑 虹 赵 辉

朱佩卿 但红玲 蒲结红 张献杰 张超纯 佘雁群

冼颂华 刘玉萍 郭智灵 林燕芬 冯俊敏 曹素怡

伍丽敏 张 映 麦晓东 邓凤晴 李 敏 冯珊珊

余雪琴 张莉华 黄 洁 谢映珊 欧庆华 曹翠芳

龙 玥 苏燕芳 邵燕飞 古青珊 熊 宇 李 昕

陈敏莹 卢杰东 邓 敏 张志凡 李月红 张越秀

陈素玲 邱静旻 梁小燕 李晓泓 陈敏婕 叶 茜

钟丽华 冯淑君 萧顺欢 邝丽珊 林洁媚 李艳端

罗水娣 陈莉萍 罗卉妍 何玉霞 罗柳芬 张洁莹

陈淑仪 何 叶 毕少婷 苏加婕 邓小青 简菲雯

陈维军

海珠区(79名)

刁志君 张海燕 徐 丹 赵少玲 王合刚 高希文

高苑蘅 廖茵茵 李 丽 郑燕容 何翠梅 李佩茵

邢媛媛 范海晖 罗茂寿 罗慧文 郑文婷 高明星

张晶晶 廖 亮 吴敏儿 林 颀 江晓鹏 杜顺爱

赖绮云 黎绮婷 刘素丹 江少芳 罗瑶珍 孔文妮

万惠云 邓彩红 李晓庆 何定怡 邹莎丽 黄敏娟

黄冠青 唐惠斌 杨璐怡 陈洋春 李天才 杨 喆

冯倩婷 杜月琼 慕瑞华 陈 莹 王雪慧 陈庭育

李小蔚 肖嫣红 梁晓云 熊喜阳 谭敏仪 邓冬梅

傅淑虹 蔡绮虹 吴木安 方燕玲 陈 婕 杜伟洋

徐瑛洁 秦丽丽 何洁玲 何 研 刘卫华 刘 婷

刘婉娴 李欣欣 黄绎筱 曹卫燕 李宝琳 梁丽红

王 丹 陈少馨 简敏豪 谢艳梅 刘艳艳 苏永乐

綦 玲

荔湾区(57名)

黄欣华 梁展文 刘玮妍 江慧琼 陈珏珊 朱 玲

赖梅芬 王惠华 容可欣 梁少霞 伍英文 林志军

雷 磊 叶润华 李莉萍 陈静勉 刘燕清 钟 薇

陈珍珠 梁倩沂 张心颖 王玉芝 谭秀英 董展豪

李慧坤 周欢红 黄燕萍 刘灼培 梁怀新 陈碧瑜

沈丽雅 彭婉芬 梅永常 徐仲奇 张爱民 余 英

张娟红 贺小意 谭小琦 谢梅芳 何铭红 林永萍

谭敏霞 莫霓虹 王敏晶 吴君毅 叶庆文 李丽霞

汤丽萍 陆 冰 江金莲 林沛荣 梁志辉 易珊珊

陈洁英 董碧燕 刘力行

天河区(93名)

麦少冰 黄丽娜 石爱萍 罗通亮 董海燕 周蔚静

潘玉宇 吴江华 赖丽姗 杨玲玲 马 驰 周 静

韩倩云 吴宝卿 李小娟 廖绍华 王珍燕 宋 琼

饶寒春 许 容 邓洪乾 孙 怡 孙 暾 黎荔梅

郝慧华 陈汝填 温育虹 严湘婷 严倩碧 廖秋娣

张 可 叶 颖 张凌华 王群飞 刘国杰 曾 乐

王蕖莲 张 迪 汪 欢 郭健梅 季 山 郑晓娜

陈毅苹 樊瑞平肖红莲 林燕秀 张远林 袁予湘

刘 伟 陈昌艳 文小勤 曹定金 李 军 夏晓丹

张 峰 彭素茹 洪 丽 刘春荣 全 艺 陈伯房

王官亮 钟蓉文 寻 涛 何加晖 凌秀霞 陈绮娴

张 玲 沙 宁 徐晓宏 田 鹰 蒋晓霞 杨 瑛

陆蓓仪 匡红华 隆 峰 冯笑蓉 黄丽梅 黄 玮

蒋 霞 张 楠 侯 莉 谈 婳 雷 芳 何 焱

高 慧 朱倩茵 杜 梅 张 敏 阮英武 宫清丽

杨 锎 何国光 邓 彬

白云区(134名)

骆碧仪 谭玉媚 邓有彩 肖 强 钟筠华 黎杏钻

曾颖妮 刘佩仪 龙肖媚 孟建威 袁志红 钟筱云

黄 华 林鸣玉 刘燕平王群英 黄燕滨 申长征

徐 娟 陈春红 钟 颜 龙德科 张荣莲 张淑霞

马群友 鄞绮粧 谭周密 谢福耿 罗 俊 刘旭超

熊志玲 段俊伟 卢伟杨 梁合府 汪学琼 黄秋玉

黄月琼 彭晓娟 黄承亮 伍文秀 胡灿洲 曾仲成 欧阳惠容 欧阳敏宜 苏启能 黄巧贤 侯道武 梁国栋

李床许 梁建军 黄朝亮 曾丽芬 洪 薇 冯慧敏

周翠娟 叶翠娴 何见通 谢凤颜 冯振权 黄玉勤

陈 娟 冯志刚 麦杏雅 黄佩影 付 娟 陈长林

梁 璐 李广玉 何善波 叶燕杰 于 进 黄敬雯

江敏霞 胡 华 曾国志 李志勇 叶玉娥 苏雁容

陈颖斯 钟玉燕 梁惠婷 李彩云 张黔蜀 叶转有

黄惠玲 萧玉甜 谢结卿 陈 敏 陈淑云 汤先荣

李子凡 黄 巧 邓慧蓝 梁月琼 谭家在 陈树鹏

邱琼芳 陈伟权 黎燕婷 黄宝平邝启明 沈沛红

雷桂联 卢少娟 周 虹 罗小玲 杨立华 陈焯明

叶桂开 张美芳 张瑞慰 罗树达 冯敏琼 谭淑梨

张栩鹏 骆燕齐 郑冬兰 曾俊权 姚 萍 刘惠常

潘仕恒 邓辉玉 李燕爽 冯穗欣 颜丽秋 黄南华

曹凤颜 潘小燕 聂孟良 胡浩潮 童学城 安晓洁

祝小平陈加富

黄埔区(25名)

陈惠英 张小莹 蔡英华 李钜南 陈佑强 江泽雄

陈丽芬 黄素慧 黄美芬 严小玲 郭少梅 黄时蕾

徐少君 夏 燕 唐家阳 王 昕 沈真燕 刘洁静

郑少花 曹 东 杜雪松 刘清华 应 虹 李卫红

廖海莲

番禺区(123名)

戴妙娥 蓝小霞 李巨荣 刘东东 黄春媚 甄 慰

袁合鹏 樊杏英 梁庆新 李永明 刘文海 黎丽华

杨思敏 郭凤喜 陈秀云 皮 涛 刘晓辉 张惠英

梁乐君 植结崧 苏淑华 梁银婵 袁茵娴 李婉琼

王瑰丽 廖永生 屈倩清 简允诗 董海燕 方炳城

高满明 潘启儿 曾嘉敏 罗珊珊 曾淑华 郑训红

蓝贤光 刘 玉 冯翠容 黄志文 仇露华 廖伟洪

曾铁亮 袁幸玲 边伟杰 冯爱明 陶江华 张 荣

黄 媚 崔 玲 谢若琴 梁耀坤 谢笑媚 尚秋竹

黎金花 卢晓萱 蔡燕玲 李会娜 石 瑞 陈翠儿

汪正波 李晓霁 张艳霞 田 磊 何润发 丁 伟

刘群英 陈沛林 佟雪梅 蔡琳真 韦绮嫚 邹 俊

罗晓欢 袁碧霞 麦荣斌 刘长灿 刘智琼 赖 瑛

刘伟民 罗朝红 邱菲娜 何焕文 李 璟 余友庚

林珊芸 潘文淦 冯炽芬 徐高岭 杨婉怡 权 宏

王淑贞 罗杏庄 周树娣 古素英 曾令发 廖艳萍

孔淑玲 沈 虹 崔伟明 麦叶勇 刘 娟 胡菊芳

杨 斌 王力先 胡秋霞 郑丽华 刘雪颜 任洪波

罗 瑶 吴和清 陈衍兰 卢耿弟 罗瑞东 王心朗

谢少玲 王文胜 李胜玉 张希如 程传建 吴艳兴

颜元清 余芳芳 黄锡泉

花都区(92名)

陈丽霞 文丽华 徐凤娴 黄敏仪 赖柏全 袁肖玲

陈婉媚 陈更生 林广成 屈太侠 潘春霞 徐燕媚

曾永炘 周葵英 胡雪英 杨焕正 何 艺 高小红

王国柱 胡文满 江雪霞 赖宣治 魏建阳 江国滨

刘丽琴 李贵添 宋敏娟 卢婉婷 高秀颜 周耀炼

张鉴联 张文钊 高宏伟 任玉葵 梁艳漩 黄家和

黄伟强 毕济忠 牛菊菊 沈宠惠 卢丽玲 陈伟芳

毕秋萍 陈新妹 钟建威 曾艳明 黄顺友 刘秋香

陈贤芳 范燕君 王沛婵 汤劲光 骆朋威 洪桥新

黄灶焕 陈月梅 黄少梅 江雪华 郭清霞 郭燕霞

沈玉凤 钟红菊 毕婉珊 张翠美 刘碧红 胡惠琼

许新承 江艳芳 利满珍 刘逸梅 植国俊 梁燕霞

黎广周 黄沛莲 张悦颜 姚伟宜 江丽红 梁海凤

冯丽玲 毕玉莲 李 悦 徐惠岚 黄锦权 张朝军

梁振标 江汉权 卢仲强 谢小燕 江连娣 张咏梅

陈甘霖 侯秋燕

南沙区(40名)

陈国配 陈雪丽 李 娟 巫凤姬 岳 英 郭银波

何映莹 麦用邦 聂 燕 吴淑婷 肖学义 周润标

朱晓梅 陈华君 陈灵彬 郭善华 彭晓春 唐锦红

伍爱珍 钟志雄 陈惜云 冯少勤 李洁霞 李素红

梁贺超 马凤珍 潘杰晖 盛 敏 麦淑华 冼伟洪

杨 政 袁 琴 柯文敏 郭 丽 罗锐添 黄向荣

郭惠花 刘 芳 朱雁辉 董丽琴

萝岗区(25名)

詹怀京 杨 龙 林潮发 李 浩 陆丽芳 朱燕欢

张小青 罗玉娜 陈伟军 张 颖 林屏屏 黄玉梅

刘秀玲 钟丽明 方燕璇 钟志娟 吴雪梅 黄锐宏

夏红娟 董瑞霞 袁丽君 符丽雪 陈 莉 陈 颍

易晓弟

从化市(47名)

张丽卿 阮志钦 梁秀英 林社开 奉玉娟 苏燕华

李镜涛 温小军 马锦洪 邱向阳 黄松根 周芷玉

刘沛光 欧阳超艳 欧阳结兴 陈兰梅 朱翠琼 张金桃

邱梦桦 邝艳芳 钟海英 钟映红 何海燕 肖素虹

曾碧云 李瑞容 李爱珍 曹治平陈棉花 刘德远

陆慕萍 黄琼玉 曾新魁 邓远华 黄亦权 巢志伟

钟焕辉 赵宝林 黄雪晶 欧阳晓丹 程淑嫒 李锦萍

庾婉华 骆晓青 李 红 李莉蓉 殷明勇

增城区(88名)

古小欢 罗 志 罗阳华 蔡婉玲 郭 敏 何力新

古向文 林瑛春 郭苑玲 吴秀玲 吴铁贞 柯汉基

黄小娟 张师梅 李春风 潘春玲 何穗英 陈旭辉

王长征 温美和 陈肖香 彭凤琴 黄毅江 王国雁

毛小玲 胡振华 王锦升 胡文英 江叔锐 刘子能

吴彩金 姚子荣 刘炳坤 单艳棉 张少娟 姚勇铭

刘志华 管照生 罗耀成 廖伟杰 张振思 何娆敏

邱伟斌 郭锦添 屈永香 姚文生 黄伟树 陈肖瑜

刘国洪 刘艳红 李秀琼 何淑玲 王雯娟 谢仲华

李俊波 叶绿梅 林春晓 罗臻炜 江秋煜 胡 国

罗凤强 肖振亮 冯致和 聂新权 彭 韬 廖建军

周锦冰 王岸芬 邓国富 吴晨志 陈汉文 魏凌志

江仙柱 古丽玉 郭文锋 陈国燕 叶桂森 莫瑞良

刘景新 刘明海 蓝鸿耀 钟娓娓 韦香琴 刘永明

李 萍 湛秀英 肖爱萍 王治军

2015年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名单

市属高等学校(10名)

广州大学(1名)

邓尧伟

广州医科大学(1名)

李建华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1名)

李汨辉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名)

刘 琼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1名)

张荣烈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1名)

田 原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1名)

张 苹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1名)

郑荣奕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1名)

黄美珊

广东侨鑫培训学院(1名)

孙 岩

市属单位(28名)

辜东莲 杨 敏 刘 毅 李孟强 何国成 赵伯豪

肖 勇 曾文斌 刘玲玲 曹城峰 黄 河 管于琴

王剑雄 区国耀 陆青雯 王婉红 林洽生 詹世清

朱华伟 陈志雄 陈 坪 温总富 王 旭 黄文焱

陈静仪 陈 莉 黄 卉 梁 多

越秀区(17名)

林晓玲 陈卓毅 潘雪明 张丽丽 廖璟晖 刘灿群

聂永平冯颖妍 黄中月 权延红 黄 斌 罗毅彬

谢移焜 蔡 练 曾建全 成欣欣 李 丰

海珠区(13名)

梁卓琳 陈月心 牛应林 陈祥春 于仕斌 何卫常

储秋平岳 敏 张 颖 朱 冰 彭宝怡 李森松

林黎华

荔湾区(12名)

郑闽秋 钟群莲 林慧明 陈俊芳 李小田 陈 容

张建勇 梁仲明 梁丽珠 裴 琨 李延彬 张凤娟

天河区(12名)

陈蓓蓓 胡 东 崔海友 刘 叶 许凤英 徐海元

张慧玲 彭建平程印贵 徐 江 谢向红 黄 攀

白云区(16名)

周赛贝 严冬菁 胡 蓉 江永雄 朱燕雯 管丽花

刘玉彩 林泽权 冯永滔 袁汉涛 曹志明 张建奋

曹均河 白建强 曾祥枪 黎曙昕

黄埔区(4名)

许绍武 邹福良 柯愈银 黄晓萍

番禺区(15名)

张凤云 廖小丹 梁志祥 冯金洪 陈 钢 谢洁莹

黎泽文 周瑞章 温伟强 容瑞英 黄淑华 郭锡华

谭小华 彭秀峰 戴瑞虹

花都区(10名)

王良平罗海锋 谢立荣 阳 宇 汤卓家 徐荫标

江建成 许炽林 张 帜 利洪忠

南沙区(4名)

陈咏梅 彭 坚 邓智勤 邓 斌

萝岗区(3名)

陈 克 徐德兵 梁淑贞

从化市(7名)

巢鹰顺 禤宝宏 沈 峻 钟丽清 李武东 曾榕华

李能文

增城市(11名)

赵容顺 刘映桃 马瑞芳 涂仕牛 张志亮 汤炯途

吴锦焕 卜 海 钟建平蒋铸成 沈建军

2015年广州市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名单

市属单位(29名)

代 杰 谭翠敏 石书勤 肖 刚 刘红周 罗小慧

朱爱兰 康智豪 杨 柳 邓利安 聂小燕 于春波

陈刘梅 曾庆兵 王海燕 周 苑 王喜梅 刘黔欣

刘正川 钟卓君 李伟明 梁春媚 陈思雅 袁星华

魏宜玲 郑宁健 文 蔚 梁 慧 唐 磊

越秀区(40名)

何浩明 刘 萍 武 琳 张文怡 林华娜 徐宇琦

姜 艳 杨平平余愿媛 姚 璇 黄慧青 张 微

卢婉娜 张珊珊 赵栩玲 刘铭慈 单 俐 郑颖妍

吴子文 余 洁 刘宝勤 王 萍 周丽虹 向 薇

黄桂玲 卢 鸿 李琼珠 曹婷婷 余碧泓 彭志俭

刘巧慧 余 立 邓艳辉 简素颖 吴慧娟 李婷婷

夏真霞 李绮芸 冯嘉敏 张晓红

海珠区(43名)

白 泓 刘志勇 黄赛飞 周公畅 黄锦芳 方晓苹

陈洁婷 韩冬萍 蔡爱金 高春茹 梁洁霞 梁敏宜

曾雪梅 周燕君 侯慕华 彭司兰 郭 静 钟敏琪

倪素华 朱 娟 古土城 冯珍明 谭友玲 黄海浈

邹燕平郑惠梅 冯国萍 黄秀芸 谢敏琦 吴锦霞

李汝兰 何 磊 杨瑞云 伍庆敏 刘英萍 范晓绚

柳 红 林锦荣 罗明韵 程映霞 张 琳 刘桂珍

梁绮娟

荔湾区(34名)

李玉仪 曾嘉丽 陈杏村 杨秀珍 罗艳红 林 玲

蔡绮虹 林桥女 陈嘉华 王 凯 李晓琴 吕东平

李凤平周 频 谢鸿程 张卫娟 刘晓研 胡 浩

李志琴 陈惠林 刘 泉 黄淑仪 卢晓洁 谢绮娜

陈惠芳 董沛弟 丁全娣 林 蓬 金沛菁 邓莉云

邓律廷 邓卓颖 廖冬梅 毕冰华

天河区(49名)

廖文义 陈 琳 方华敏 刘传岗 吴永芳 方 真

郑文富 罗 媛 曾明敏 曹惠兰 任耀华 郑雪梅

陈香玲 徐四英 梁瑞群 蔡雅丽 许海燕 苏泽园

冯敏瑜 喻淑兰 蔡雪玲 曹 媛 陈 晔 陈 敏

梁 璟 肖彩芳 林霭瑜 王 瑶 李昱娴 陈慧华

李云萍 张 焜 梁桂花 李文婷 李淑君 钟 惠

陈丽平曹秀贞 高芬芳 彭永妃 万爱红 陈春怡

龙桂英 周 利 王云仙 黄汉萍 邱秋燕 陈 敏

张友兵

白云区(67名)

蔺文强 赖莹莹 孔妙莉 陈丽嫦 王娟娟 覃启艺

杨翠明 聂一淼 赵 彬 曾 伟 杨汀兰 黄富英

曾建明 卢燕芳 冯佩银 叶佩珠 谭东颜 冯赛兰

肖可琦 骆碧仪 苏玉英 黄绪兰 黄秋葵 周凤银

肖官洪 李 红 祝存孝 罗嘉玲 王艳芬 许润好

李建平许婵娟 李艳嫦 何书敏 巫小霞 尹丽君

邓燕珊 廖碧桃 万 群 陈婉珊 张 勇 曾惠芳

黄秋梅 沈义云 邝翠眉 谭丽欢 吴丽仪 冯开群

陈金凤 杨淑坚 李爱群 曹妙儿 谢罗宽 雷美蓉

冯钻娣 冯丽冰 萧顺兰 梁瑞贞 何文娟 周慧云

李伟杰 萧玉珍 余跃华 曾丽琴 龙慕霜 田海蓉

陈 颖

黄埔区(14名)

林文希 葛 艳 张苑云 谭 琴 朱丽颜 卢健红

陆柳梅 周美菊 谭景才 蔡淑妍 严富毅 孙予倩

张宝玲 陆肖娟

番禺区(62名)

朱姣来 初 丹 秦磊 张丽萍 杨喜燕 唐跃国

张 丽 罗永定 张珍娥 梁桥妹 关楚贤 梁燕清

林潮丽 陈瑞芬 徐晓玲 梁丽萍 吴云芳 林惠绮

麦焕贤 汪友红 张郑强 徐 辉 黎惠莲 黎瑞宝

吴艳霜 岑焕玲 丁晓洁 全 妮 何秀文 潘友谊

徐雪银 陈碧燕 王碧霞 何锐强 卫秀仪 陈桂红

王良珊 黎帼珊 黄丽桃 李雪萍 郭栩坚 郭丽君

李杰盈 林炳辉 何绮泳 林杰妹 杨茂茹 刘可献

马柏松 曾少冰 曾健霞 江晓君 梁碧瑜 郭惠芳

林妙嫦 植俊峰 邓柳仙 罗结霞 龙其燕 朱敏茜

黄丽蓉 骆锦添

花都区(58名)

徐 雯 卢燕兰 姚玉英 钟丽贤 毕鉴宇 马丽纳

练 英 葛建华 夏媛嫦 马宗明 蔡艳璐 王翠花

高定好 吴翠玲 袁兰贞 王敏仪 邝素茹 严少碧

黄肖桃 张 兰 钟海燕 张桂南 李艳丽 王晓梅

岑凤玲 李秀吉 张桂香 毕淑怡 毕雪兰 江丽华

谢穗蓉 许见养 温彦求 骆春萌 陈清平骆宝婕

危惠芳 李艳婷 王见容 袁爱萍 周 霞 李惠燕

徐杏仪 沈念红 何月明 严艳明 毕丽群 张利丹

曾慧仪 黄春妮 徐俊清 徐志芳 汤淑芳 闫国建

李彩艳 王婉红 温惠华 谢小兰

南沙区(20名)

刘克艳 张海燕 林莲英 戴 文 王运仪 刘日妍

何素琴 王春梅 郭瑞连 黄丽娟 梁凤珍 张秀莲

蒋俊霞 梁丽霞 冯春霞 冯焕英 郭惠霞 梁彩霞

张翠芳 梁 华

萝岗区(12名)

何永明 张 亮 钟银艳 何桂莲 王金英 龙坤宜

钟秀娟 欧阳锦弟 刘绮霞 张作平陆慕仙 钟敏珍

从化市(24名)

麦翠婵 李月娥 林 静 李健怡 陆肖凤 戚超红

欧阳秀清 黄可英 李晓丹 胡凤金 潘志欢 潘燕红

陈仕强 骆秋琼 黄影生 黄燕霞 黎燕香 李婉儿

潘桂花 李露连 周木英 黄志敏 陈金霞 孙晨彤

增城区(47名)

吴瑞华 钱 莹 罗 敏 谢惠华 张惠婵 何丽娟

沈淑银 丁小乔 赖丽群 王坚英 赵淑娣 单翠英

张水琴 陈雁芸 吴剑萍 胡海帆 梁少霞 张初泳

魏惠娟 潘建萍 钟惠琳 石秋梅 石玉萍 陈焕娟

何焕铃 冯玉霞 刘 媛 宋 山 钟秀娟 蒋彩光

赖小珍 郭宁琦 肖 波 黄永洁 列丽霞 曾 斌

史秀丽 陈彩平蒋贵同 谢荣洲 罗杏萍 赖亦喜

陆同爱 李月娥 刘淦媚 黄跃凤 刘腊梅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体育局、省科学院、省农科院,市人力资源与劳

动保障局、团市委、市残联。

5.泰州市教育局 篇五

泰教基[2010]20号

泰科协[2010]15号

关于组织参加第二十二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 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

科技竞赛的通知

各市(区)教育局、科协,泰州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市直各中小学:

加强科普教育,增强科学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有益途径。为认真落实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苏教基[2008] 36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全省中小学生竞赛活动项目的通知》(苏教基[2010] 7号)精神,努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经研究,决定组织参加第二十二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机构

为切实做好竞赛活动的各项工作,成立泰州市“金钥匙”科技竞赛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教育局和市科协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设在泰州市科协普及部,具体负责竞赛活动的组织实施。地址:泰州市海陵南路299号市气象局2楼,邮编:225300,联系人:陈智生、汤成霞,联系电话:86839362,传真:86839365;电子信箱:jstzkx@126.com。网址:http://。

二、组织要求

各市(区)教育、科协部门要将组织参加科技竞赛活动,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落实专人负责,做好宣传发动。

认真规范地组织和动员所在地区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第二十二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

三、组织办法

1、活动安排:详见《泰州市2010年“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实施计划》。

2、报名办法:海陵区、高港区、市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和市直学校将参赛人数、试卷费及材料费一并送交市竞赛领导小组办公室,办理报名等相关手续。靖江、泰兴、姜堰、兴化将参赛人数汇总后报市竞赛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为闭卷考试做好准备。

3、本次竞赛活动设个人竞赛和团体比赛。各市(区)、各学校要按照竞赛活动计划的安排,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比赛,各市(区)要力争取得参加省团体比赛资格,并在层层选拔的基础上,认真选拔选手组队参加省团体比赛。

四、奖项设置

根据省竞赛组委会安排,分别设立个人特等奖和一、二等奖若干;优秀青少年科技校长奖若干;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奖若干;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若干;参加团体比赛的学校和队员由省竞赛组委会颁发证书。

附件:

1、泰州市2010年“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实施计划

2、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全省中小学生竞赛活动项目的通知

泰 州 市 教 育 局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二O一O年 三 月 三十一 日

主题词:金钥匙 科技竞赛 通知

抄送: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金钥匙”竞

赛组委会办公室、各有关单位。

泰州市教育局2010年3月31日印发

附件

1泰州市2010年“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实施计划

一、组织参赛

1、由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省科协、省科技厅立项主办,《科学大众》杂志社承办的“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是面向青少年、服务于素质教育的综合性科普活动。本次竞赛的个人竞赛,以先阅读科普读物,后答题的方式进行。

2、组织工作按原有渠道进行,参赛人数由各地工作站统计汇总后,上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金钥匙》竞赛以2010年第6期《科学大众》金钥匙竞赛的专辑为主要载体。2010“金钥匙”竞赛专辑分版印刷,报名时须分别统计小学、初中、高中参赛人数。(全年杂志订阅学生,不在统计上报之列,自动成为“金钥匙”参赛人数之一)。

3、报名截止日期为4月28日

4、根据省物价局发文(苏价工函[2000]20号)批准,2010第6期《科学大众》“金钥匙”竞赛专辑每册收费5元。

5、为了搞好参赛,各参赛学校的班级需征订2份辅助材料《科学大众》常年杂志(60/年.份),并发动学生进行个人订阅。

二、下发材料1、2010年第6期《科学大众》“金钥匙”专辑(含试卷)于5月中旬下发。

2、领取试卷及有关材料由市和各市(区)“金钥匙”科技竞赛办公室另行通知。

三、个人竞赛

1、竞赛分初赛(开卷考试)和决赛(闭卷考试)两场进行。

2、初赛赛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必答题,题型为知识题,综合应用题,发散思维题、奇思妙想题、科技英语题和作文题。第二部分为附加题(暑期内花一定时间完成),题型为电脑设计、动手实践和研究性学习。命题范围源自2009年第7期至2010年第6期《科学大众》、身边科学和近期国内外重大科技新闻,初赛试题在2010年第6期《科学大众》金钥匙专辑中(试题复印无效)。

3、决赛:参加决赛的选手从初赛成绩优秀者中选拔,人数原则上按参赛总人数的12‰确定。题型为知识题、综合应用题、发散思维题、奇思妙想题、研

究性学习题和科技英语题。

4、本届竞赛分高中组、初中组、小学高年级组和中年级组进行。

5、初赛时间为5-8月,由各参赛学校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完成;决赛由市统一组织,时间为9月25日9:00-10:30(高中均90分钟)、9月25日9:00-10:30(初中90分钟)、9:00-10:00(小学60分钟);有关决赛事宜,由市另行通知。

6、小学六年级、初三毕业生参赛试卷,由原所在学校收回组织阅卷。

7、各市(区)根据省组委会办公室提供的个人初赛、决赛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分别组织阅卷。初赛、决赛参考答案分别于9月6日和9月25日在《科学大众》网站()上公布。

8、参加闭卷考试的学生选手,根据开卷考试成绩由各市(区)按照参赛总人数的20‰推荐,由市统一安排各市(区)组织阅卷,时间另行通知。

四、团体比赛

1、团体赛于11月至12月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参赛资格的取得,由市(县)工作站提出书面申请报告,组委会办公室审批决定。代表队由小、初、高选手各一名组成。

3、题型涉及科学素养、信息技术、演示观察、探究实践、动手操作(搭建作品、机器人和万能机床)、科学联想和脑力记忆等内容。

五、奖项设置

1、设个人特等奖和一等奖、二等奖若干,依据个人决赛(闭卷考试)成绩评出。获奖名单(含得分情况)加盖公章逐级上报后,由组委会办公室审批备案。个人赛获奖名单于2010年12月31日前在《科学大众》网站()上公布。

2、设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奖若干,获奖名单加盖公章逐级上报后,由组委会办公室审批备案。

3、设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奖若干。获奖名单加盖公章逐级上报,由组委会办公室审批备案。

4、设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集体)奖若干。获奖名单加盖公章逐级上报,由组委会办公室审批备案。连续两年获此荣誉的学校(集体),由组委会办公室根据工作站书面申请(须附学校名单)代制代发先进奖牌。连续4年获此荣誉的学校(集体)发给无先进奖牌。

5、设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单位、个人奖若干。其中先进单位50个;先进个人获奖额度为:被授予“先进单位奖”的市、县(市)、区每单位2名(其中1名为分管领导),被授予“先进学校(集体)奖”的学校每单位1名。获奖名单加盖公章逐级上报后,由组委会办公室审批备案。

6、市及县(市、区)分别设市、县(市、区)级奖若干,获奖总额和获奖比例由各地根据当地情况自行确定。

7、设团体奖若干,获奖队授予奖杯和奖状。团体赛评出最佳选手若干。参赛选手获得团体奖项,同时由江苏省金钥匙组委会直接授予个人赛特等奖,选手所在学校颁发奖牌。

8、设综合实践活动征文奖若干(征文通知发布于科学大众网和小学科学网)。获奖作品在《科学大众》选登。获奖选手指导教师(1人)发给证书。

六、颁奖大会

10月至11月省召开颁奖大会暨新闻发布会。

七、科普活动

1、科学大众·快乐科学校园行活动

2、“七彩的夏日”---暑期未成年人系列活动

3、科普夏令营、冬令营活动

4、“校园之间”电视对抗竞技活动

5、第四届中小学科技活动教练员培训

6、第二届未成年人“科学在我身边“优秀美术作品征集活动

7、“我身边的低碳生活”主题科技实践活动

8、第一届江苏省中小学优秀校本教材(科技类)征集活动

6.泉州市教育局文件 篇六

泉教中„2010‟20号

关于2010年泉州市普通中学、中等职校

期未及暑假工作的意见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有关学校:

2009--2010学第二学期即将结束。现就我市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期末复习考试与暑假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认真做好期末复习考试及学期总结工作

1.树立素质教育观念,落实课程三维目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化解学生考前过度的焦虑、紧张情绪,认真做好期末的总复习与考试工作。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应多加关心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学校教务处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把好期末考试命题关,让学生通过正常的学习和复习,能够顺利通过各门学科考试。初中阶段学校学生期末考试单科合格率达到80%以上,全科合格率达到75%以上。

2.根据省教育厅颁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将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教学管理有 1

机结合,科学、公平、公正地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有效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激励和诊断功能,为学生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应用福建省普通初、高中新课程管理系统,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信息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籍管理,为网上填报志愿、向高一级招生学校提供准确、真实的毕业生信息做好准备工作。

3.中等职校期末考试要全面反映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特别要做好学生专业技能测试、评定,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各校要按省、市会考要求,认真组织学生复习,做好会考准备工作。

4.在放暑假前,学校应认真做好学期工作总结。

二、各县(市、区)教育局应采取措施,加大普职教育统筹力度,严格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确保今年初中、高中阶段招生任务的完成。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招收择校生比例要严格控制在本校当年高中招生计划数(不包括择校生数)的30%以下。加强对所属中学和中等职校收费工作的管理,严格按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收费。

三、各县(市、区)教育局,应分解并落实控辍目标,各校初中生的年流生率,达标中学应控制在1%以内,一般完中及城镇独立初中校应控制在2%以内,农村独立初中校应控制在3%以内,中等职校流生率应控制在5%以内,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以确保这些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中招工作结束后,要统计所属初中学校参加中考年级的初中学生三年巩固率、中考全科及格率和中考单科及格率,上报我局中教科,2并做好各个学科的质量分析。

各县(市、区)教育局应在学校开学后的第一周时间内将初中、高中的招生情况及学额巩固情况及时报送我局中教科。

四、各县(区、市)教育局和学校领导要认真组织学习《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部完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保障机制,加强课程管理,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五、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学校要加强课程管理,认真执行和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省颁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规定课程,特别是按照要求开设好通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必修课程。要按规定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加强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六、指导学生过好暑假生活。

1.普通中学在暑假期间,除了2011届高中毕业班外,均不得安排学生进行集体补课或上新课。对于2011届高中毕业班确需利用假期进行集体补课的学校,必须上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方能进行。

2.学校可组织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有条件的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夏令营活动,夏令营活动一般应在本县(市、区)范围内举办。各种活动都要制定预案,以

3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3.学校应在学生离校前,对学生进行交通、游泳、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等安全卫生教育,避免发生意外事故,特别是加强防地震教育;同时应加强学生法制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加强学生面临犯罪事件发生时的自我防护教育,共同维护社会安全秩序。要做好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

七、各县(市、区)教育局、各中学,应按照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做好部分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闽教基

[2008]7号)的要求,加强对循环教科书使用的管理和指导,循环使用教科书做到至少65%的教科书能继续使用。按照“设区市审读推荐、县(市、区)责任管理、学校确定版本、学生自愿购买、发行部门上门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辅材料征订发行新模式运行管理。严格禁止任何部门、学校、教师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荐教辅材料及其它学习用品,学校不得超出2009年我局审读推荐的版本和品种范围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教辅材料,也不得通过非法渠道订购教辅材料。

八、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学2010-2011学校历安排。

1.泉州市中等职业学校2010-2011学校历安排:

2010年秋季校历安排:(教学时间共21周整)

2010年8月25日:教师到校。

2010年8月25-27,30-31日:教师学习或集体备课。

2010年9月1日(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星期三):学校开学(旧生正式上课,新生入学时间可根据实际适当推迟,但不得超过9月8日)。

2011年元月23日(农历十二月二十日、星期日):寒假开始。2011年春季校历安排:(教学时间共19周整)

2011年2月14日(农历正月

十二、星期一):教师到校。2011年2月14-18日:教师学习或集体备课。

2011年2月21日(农历正月

十九、星期一):学校开学。2011年7月2日(农历六月初

二、星期六):暑假开始。

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安排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28。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

2.泉州市普通中学2010-2011学校历安排。

2010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十五日):高、初中教师到校。2010年8月24日--8月31日(农历七月十五日—七月二十二日):教师学习或集体备课。

(一)初中学校历安排:

2010年9月1日(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学生正式上课。2011年1月25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寒假开始。2011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初九):教师到校。

2011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十二日):学生正式上课。2011年6月20日—23日举行初中毕业班学生的毕业、升学考试和初二年地理、生物学业考试(考试期间,初一年级、初二年级被占用的课时可从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中安排补上,不得在双休日组织补课)

2011年7月1日(农历六月一日):暑假开始。

初中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包括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

5课);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下学期毕业复习时间增加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初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每周34课时,每课时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课间操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

(二)高中学校历安排:

2010年9月1日(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学生正式上课。2011年1月25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寒假开始。2011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初九):教师到校。

2011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十二日):学生正式上课。2011年7月9日(农历六月九日):暑假开始。

普通高中每学年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高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每周35课时,每课时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课间操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

泉 州 市 教 育 局

二○一○年六月二日

主题词:教育 期未 暑假工作意见

7.杭州市居民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篇七

关键词:健康认知,健康相关行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卫生部近日发布了《中国公众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 (试行) 》, 目的在于提高个体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 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 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 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手段和方法是个体获取正确完整的健康信息, 改善和保持健康行为的重要保证。本文旨在通过对杭州市目前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居住在杭州市4个城区的居民进行调查, 要求调查对象神志清晰。

1.2 研究方法

调查在2008年1-2月进行。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按照城区、街道、社区、个体逐层随机抽取样本, 每个城区调查200份问卷共800份。在区疾控、街道和社区的配合下, 采用自制问卷, 要求对象自填或接受调查员访谈, 内容涉及一般人口学特征、慢性病等相关知识以及生活习惯等。经复核剔除不合格问卷, 共回收有效问卷766份, 有效率为95.8%。采用SPSS13.0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男性366名, 占47.8%, 女性400名, 占52.2%;年龄介于17~82岁, 17岁~占29.7%, 30岁~占20.4%, 40岁~占23.5%, 50岁~占13.2%, 60岁~占1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9.5%, 高中或中专的占38.2%, 大学专科的占19.2%, 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占13.1%;工人、个体或服务业的占31.5%, 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占41.9%, 家务或无业者占13.1%, 其他职业者占13.7%;对个人收入表示满意的占27.7%, 认为一般的占49.7%, 表示不满意的占22.6%;患有经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疾病的有121人, 该人群的慢病患病率为15.8%;53.6%认为自身健康状况较好, 42.0%认为一般, 4.5%自评健康状况较差。68.1%表示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26.4%关注程度一般, 仅5.5%表示不关注健康。

2.2 健康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对居民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尚无统一标准, 因此本研究选择了常见慢性疾病 (高血压) 和目前倍受关注的艾滋病等相关知识进行调查, 详见表1。对于高血压危险因素之吸烟知晓率最低 (30.9%) , 其次是高血压诊断标准 (41.8%) ;对于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 (高盐/高脂饮食、缺少运动) 、艾滋病传播途径和被动吸烟的危害性知晓率较高。从居民自评来看, 91.6%认为自己掌握的健康知识还不够, 79.0%表示自己非常需要或比较需要了解更多的健康相关知识。

2.3 知识来源

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44.6%) , 包括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大众媒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广播、电视和网络为主 (34.7%) , 其次是书籍/报刊 (25.6%) , 还有32.9%源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相互交流。

2.4 健康相关行为状况

对健康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 读书习惯包括姿势正确和光线较好的分别占42.8%、23.5%, 喜欢躺着看书的占27.0%, 习惯长时间看书中途不休息的占18.3%;养成早晚刷牙习惯的占79.2%;66.7%从不吸烟, 8.0%已经戒烟, 吸烟的占25.3%;19.1%经常喝酒, 52.6%偶尔喝酒, 2.7%已经戒酒, 25.5%从不喝酒;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每周参加1次以上锻炼活动) 的占34.6%, 50.5%有时会参加锻炼;日常饮食中总是有意识控制食盐摄入的占20.5%, 有时会注意限盐的占63.3%;总是注重食物营养搭配的占16.0%, 有时会注意食物营养的占75.6%。

2.5 影响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的因素

对健康认知相关的5个问题进行评分, 多选题每个选项计1分, 单选题每题计1分, 各条目答对赋1分, 答错或不答计0分, 最后相加求其总分 (0~14分) , 以此反映个体的健康认知水平。被调查者最低2分, 最高14分, 平均得分9.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 健康相关认知的影响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是否患病、是否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P<0.05) 。为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 将健康认知总分作为应变量, 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满意度、是否患病、自评健康状况和是否关注自身健康作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将年龄作为连续性变量, 职业作为哑变量, 其余变量作为两分类或有序多分类变量纳入模型。结果显示, 影响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的因素按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文化程度、职业和年龄, 文化程度越高、年龄越大健康知识得分越高, 工人/个体/服务业与家务/无业者相比健康知识得分较高。

2.6 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

对健康相关行为的7个问题进行评分, 多选题每个选项计1分, 单选题每题计1分, 各条目答对赋1分, 答错或不答计0分, 最后相加求其总分 (0~10分) , 以此反映个体的健康行为情况。最低1分, 最高9分, 平均5.3分。单因素分析显示, 影响个体健康行为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满意度、是否患病、是否关注健康 (P<0.05) 。为综合分析影响因素, 将健康行为得分作为应变量, 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满意度、是否患病、自评健康状况和是否关注自身健康作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赋值方法同上。结果显示, 影响健康行为的变量按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性别、收入满意度、是否关注健康、是否患病、文化程度和职业。女性、文化程度越高、收入满意度越高、对自身健康关注程度越高以及慢病患者更易出现健康行为, 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比家务/无业者更易出现健康行为, 见表3。

3 讨论

3.1 居民健康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

本研究人群慢病患者占15.8%, 与2003年 (17.8%) [1]接近。居民对健康的重视, 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远远已超出患者的范围,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本研究中多数居民 (68.1%) 非常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绝大多数 (90.6%) 认为自己掌握的健康知识还不够, 79.0%表示还需要了解更多的疾病防治和卫生保健相关的知识。多因素分析结果也显示, 是否患病不能成为影响健康认知水平的有效因素。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追求健康成为大家共同的目标, 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

3.2 健康教育不断普及, 但有待细化完善

随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作为疾病防治的一种策略, 在应对目前慢性疾病和行为相关疾病为主的形势下作用日渐突出, 成为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帮助人们掌握健康知识, 树立健康观念, 从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本研究中, 居民对于健康的内涵、被动吸烟的危害性、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以及高血压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饮食和运动知晓率都达到80.0%左右。但慢性疾病通常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 涉及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 而居民对健康知识的了解还不够, 知而不全, 体重、吸烟、心理压力等作为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唾液、汗水、进餐、游泳等非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日常接触却被一部分人引之为惧, 这与曾四清、黄才胜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3]。因此在普及健康知识的过程中, 要消除人们对传染性疾病的恐惧心理, 不仅要突出疾病的传播渠道和危险因素, 还要及时澄清常见的认知误区, 减少社会歧视和恐惧;针对慢性疾病, 要强调不良习惯经过时间的积累总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 防患未然才是唯一可取的途径。

3.3 不健康行为有所增加, “知道”和“做到”差距尚远

本研究与2003年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利用调查 (浙江省城市15岁以上居民) 的性别、年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两次调查结果相比, 居民吸烟率由2003年21.4%上升至25.3%, 经常饮酒率由2003年14.9%提高到19.1%,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基本持平 (2003年为34.8%) 。尽管85.9%知道缺乏运动可能导致高血压, 但是经常锻炼的远远低于这个比例;尽管80.7%知道高盐、高脂饮食不健康, 但分别仅有20.5%和16.0%会总是注意限盐和食物营养搭配。知道了却不一定能够做到, 个体的行为与其知识、信念、动机和价值观有关, 更与其长期的生活环境有关[4]。知识是基础, 知识转化为行为还需要外部条件,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就是促成这种转变的催化因素, 各种行为干预方法以及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的培养有助于健康习惯的形成和巩固。

3.4 关注重点人群, 提高健康公平性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文化程度和职业成为影响健康知识知晓率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文化和职业决定了各自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健康观念甚至对文字资料的喜好程度, 较低的文化程度以及无业或家务劳动为主的个体知晓率较低。因此需要重点关注这类人群, 并针对性地开发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健康教育传播资料, 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

健康行为平均得分仅为5.3分 (总分为10分) , 说明人群整体的健康行为急需得到改变和纠正, 而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低收入满意度、未患病者、低文化程度者以及无业或家务劳动者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尤其较低。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人群, 分析其共同的生活背景、行为形成及改变的影响因素, 制定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手段, 让更多的人享受健康基本权利。

参考文献

[1]胡如英, 俞敏, 钟节鸣, 等.浙江省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研究[J].疾病监测, 2006.21 (9) :97-100.

[2]曾四清, 黄国超, 邓韶英, 等.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干预效果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 2007, 33 (1) :101-104.

[3]黄才胜, 韦茂国, 黎田夫, 等.在社区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 2003, 3 (1) :121-123.

8.滁州市城乡小学英语教育差异研究 篇八

【关键词】城乡教育 小学英语 差异 对策

我国从2001年秋季起,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从三年级开设小学英语课程,然而,农村地区大致从2003年才逐步开始从三年级开设英语教程。城乡小学英语教育存在一定差距,而近些年来,办学资源、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因素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小学英语教育的差距,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也开始广泛关注城乡农村小学英语教育差异问题,并做了大量研究。但针对滁州地区实地调查的研究几乎没有,而本文就是针对滁州市城乡小学英语教育差异问题进行的研究分析并提出对策和意见,以期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水平。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有关城乡英语教育差异的理论。本文研究方法以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为主。笔者选取了5所城市小学和5所农村小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小学三至六年级学习英语的小学生和任课老师。笔者在每个小学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共计2000份,回收率98.5%,有效率95%。另外,10所小学共48个英语老师参与了访谈。为了进一步了解城乡教学差距,笔者切实深入学校课堂进行课堂观察,在每个小学的观察时间约为一周。

一、城乡小学英语教育差异现状

1.城乡教学设施的差异。笔者从收集的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中得知,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远落后于城市。城市小学教室里各种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多媒体设备几乎每个班级都有,老师能经常使用多媒体上课,图文并茂,使英语课堂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良好。而农村小学由于近年来推行农村远程教育,虽然基本能保证配备一间多媒体教室,但老师也只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使用多媒体上课。平时老师仅依靠录音机、老式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几乎不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呈现书本内容。甚至在个别农村村小学,因为教学用具的缺乏,老师不得不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教学设备的落后,使乡村小学英语课堂逊色不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2.城乡教师资源的差异。城乡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师资源上同样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就目前而言,农村小学的教师资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明显不如城市小学。据调查问卷显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水平不高。在受访的21名农村教师中,只有8人有本科学历,专科及以下学历13人。他们多用中文教学,口语偏弱。且乡村的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各种英语教学培训活动,自身教学水平难以提升。而城市小学英语老师大部分都是毕业于英语专业,具备扎实系统的英语学科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专业水平较高。在受访的27名城市小学英语教师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22名,大专学历的有5名。且城市小学英语教师不仅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英语教学培训,他们也积极主动追求进步,在工作之余常常看有关教学杂志和刊物,并通过互联网吸取新的信息,提高自身英语教学水平。城乡小学英语教师资源的差距,使得城乡小学教学效果差距明显。

3.城乡教学方式的差异。城乡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明显存在差异。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于农村小学的课堂中。教师只一味的用中文向学生灌输知识,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没有自主性和积极性。时间一长,他们就感觉学习英语很无聊,甚至会产生厌恶的情绪。当然也是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运用。而反观城市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情景教学、游戏互动等方法贯穿始终,虽未完全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但课堂氛围明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且城市小学课堂上基本上采取中英文结合教学,这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城乡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差异也是影响城乡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4.城乡学生学习投入的差异。城乡学生在英语学习投入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笔者经过分析调查问卷结果得出,在城市学生很早就接触英语,60%的学生会在校外辅导机构或请家教学习英语,看其它英语课外书,当然他们还有很多的英语学习工具,如英汉(汉英)词典、MP3和电子辞典等。而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等客观原因,学生们只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他们基本没有英语课外书和英语学习工具,更不用说会参加校外辅导机构或请家教学习英语。

二、城乡小学英语教育差异原因

1.城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我国的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而中央财政90%的教育经费都用于支持普通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所需的教育经费大部分由各级政府负责筹措与分配,因此,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于地方政府的财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资金投入的力度。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城乡政府在教育投入上的不均衡,城市小学的教育经费充足,农村小学的教育经费不足。因而,城市小学教师待遇普遍较好,优秀人才更愿意留在城市,师资力量雄厚,且学校教学设备较好,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而农村小学,由于资金短缺,教师待遇一般,往往留不住人才,师资力量薄弱,加之教学设备不齐全,英语教学的展开有一定困难。

2.城乡教学水平的差距。教师的能力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而教师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专业知识水平,其二就是教学能力。首先,在专业知识方面,大部分城市小学的英语教师专业知识扎实,口语较好,语音标准,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语音、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但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学历普遍不高,且只有部分毕业于英语专业。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欠缺,特别是英语发音不标准限制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发展。其次,在教学能力方面,其次,从教学能力来看,城市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学生为中心。而农村英语教师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学方法单一,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3.城乡家长教育观念的不同。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大,它影响着孩子的终身发展。如果缺乏家长的配合,学校的教育功能就会大大减弱。由于自身的教育水平、经济条件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城乡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着差异。由于城市的生活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城市家长眼界较为开阔,知道学习英语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对孩子的英语学习很重视。他们有良好的经济条件能尽其所能为孩子创造真实的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且自身受教育水平高,能在学习上为子女提供很多帮助,协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在农村有些家长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思想较为封闭,不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对孩子的英语学习不够重视。而有些家长即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很关心,但由于缺乏经济实力或自身教育水平不高等原因,并不能为孩子学习英语提供很大帮助。

4.城乡学生学习动力的不同。城市的大多数学生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提前为小学学习英语打好了基础。85%的学生家长还给学生报了英语兴趣班,以培养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个别家长甚至不惜重金,专门请外籍教师为孩子进行一对一的口语训练。因此,城市小学生英语基础比较扎实,口语表达能力较好,自信心较强,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动力充足。但在农村,几乎90%的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只依赖学校开课教授英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其他一些原因,课堂之外,他们几乎不接触任何与英语相关的内容,很多农村小学生手头只有一本课本,学习过程中没有其他学习资料或课外读物。而在课堂之上,又由于一些农村学校老师的口语较差、教学方法单调重复等原因,打击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这些不利因素客观上降低了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出现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

三、缩小城乡小学英语教育差距措施

1.均衡城乡英语教育资源。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教育投入,合理分配英语教学资源。在硬件方面,要为农村小学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比如多媒体设备、语音教室等,以改善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条件。在软件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小学专业英语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为农村英语教师创造进修的机会,让他们多参加一些培训活动和优秀课展的观摩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要向农村小学输送新鲜血液,引进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大学生通常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知识面广,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拥有创新能力,这可以极大地改进农村英语教学模式。

2.提高农村英语教师待遇。教师专业化是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的,教师的专业发展顺利进行需要政府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以改变城乡小学英语教师待遇差距较大,毕业生不愿去农村任教和农村优质师资向城市单边流动的局面。据了解,大部分大学毕生不愿意到农村学校教书,农村优秀教师想去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农村教师工资低福利差。因此,只有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待遇,缩小城乡教师待遇的差距,才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来农村学校教书,才能留住农村学校的优秀师资力量。丰厚的待遇不但可以吸引优秀人才,壮大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更有利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3.提高家长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对孩子的一言一行都产生重要影响。但农村孩子家长普遍不重视孩子的英语教育。因此,学校要密切联系家长,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对家长进行合理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家长素质,帮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小学英语教育对孩子将来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地接受和鼓励孩子去学习英语。以确保家长在孩子成长以及学习过程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4.实施城乡帮扶,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城乡帮扶就是要城市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以此来加强城乡校际交流与合作。城乡教师的定期交流,有利于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农村教师在与城市教师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并积累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这种帮扶和交流,对于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学校尤其重要。同时,这种校际间的教学交流与研讨,可以实现英语教学资源的共享。

综上所述,城乡小学英语教育差距明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工作的发展观,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努力完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毛桂楚.城乡小学英语教育的差异与对策[J].中小学教育, 2013(10).

[3]邱玉华,张小情.城乡地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差异分析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116).

[4]郑琼.城乡小学生英语学习差异的比较研究[J].新课程研究, 2012(01).

[5]郑珍.城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对比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下一篇:示范社区申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