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题

2024-08-04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题(共8篇)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题 篇一

.道德:道德是调节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意识现象:是指在道德活动中形成并影响道德活动的各种具有善恶价值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道德思想、观点、情感、意志、信念的总和。.道德规范现象: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评价和指导人们的道德的准则,是道德关系的概括和反映。道德活动:是指围绕一定善恶观念来进行的、可以用善恶观念来评价的群体活动和个体行为。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职业道德:就是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道德的特殊性: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是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所谓全面,是指人的各项个性因素的全面养成和提高。个性诗人的本质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怀有深厚的感情,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自己的岗位上,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目的的要求,自觉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尽职尽责。热爱学生、教学相长

是指教师对学生持有超出一般情

谊的崇高感情,深切地关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并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严谨治学、博学多才

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精神广播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才能。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以教育事业为重,热爱和关心教师集体,教师与教师之间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教育任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成为可资学习的学习表率,可效法的榜样。它是社会向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目标和职业活动规范。

义务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要求。是对他人、对社会做自己应当作的事情,就是对他人和社会作与自己的职责、使命相关的事情。所谓道德义务,就是个人自觉地、无私地对社会、对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人们的行为的要求。

教师职业义务就是教师对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集体所承担的责任,所应履行的职责。

良心是在道德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他人和社会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教师职业良心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对教师责任的自觉意识,是教师在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在教室意识中的有机统一。荣誉是指社会对人们履行义务后的褒奖、赞许或肯定,或者说是对一定义务和相应行为具有的道

德价值所标示的肯定性判断和态度。

教师职业荣誉就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向。

幸福是指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由于追求某种目标或理想而得到的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内的满足,是主体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愉快感受和肯定评价。教师职业幸福它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以自己出色的劳动是先教书育人的目的和理想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产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教师道德行为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之下,在其以教师身份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学生、学校、社会及他人的行为。首先,教师道德行为在本质上必须是一种道德行为,必须同时具有自知性、自择性和利害性的特征。其次,教师道德行为在范畴上属于职业道德行为。最后,任何一名教师都身兼数种角色,教师只是其社会角色之一,当切近当教师一教师的职业角色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其所发生的道德行为才被称之为教师道德行为。

道德容许行为是指人们在道德活动中既不为现行道德所提倡,同时也不为现行道德所禁止,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为道德所许可的行为。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指教师在面对两个以上的道德行动方案时,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愿自觉地判断取舍和决定一种道德行动方案的过程。首先,教师道德行为选择在本质上是一个道德价值判断和取舍的过程。其次,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一个自愿、自主、自择的过程,是教师的高度自主的道德活动。再次,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教师道德行为主体意志的体现。最后,教师道德行为选择首先是一个内在的心理过程,其选择的结果则必须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

教师道德评价是指与教师职业劳动相关的人们,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通过社会舆论或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对教师群体或个体的个别或一系列道德行为进行善恶判断,表明褒贬态度。

教师社会道德评价是指社会或他人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一种价值判断,它是社会价值观、道德观的折射,是社会关系协调平衡的一种机制。

教师道德修养是指个人自觉的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在道德意识和行为上所进行的自我改造和磨练的活动,以及经过长期锻炼所形成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它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教师道德品质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所特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一贯表现。

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的特殊性表现:所谓实践精神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积极指向外部对象的一种精神现象。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因而是一种精神。道德又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精神。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体现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道德的相对独立性:道德变化和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不同步性;道德意识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道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道德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发生作用。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题 篇二

一般而言, 高校教师往往具有三重身份:第一, 高校教师是教育提供者。高校教师一般承担了较为繁重教学和科研任务, 是与学生最紧密连接的群体;第二, 高校教师是管理者。据调查, 大部分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辅和与教学相关的管理工作的同时, 参与学校众多政策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第三, 高校教师同时也是受教育者。高校之中, 很多教师同时也是在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是在职的高学历人员。以上三重身份的重叠使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更加被关注。

鉴于此, 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 (以下简称《规范》) , 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六个方面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做了方向性规划。在此, 笔者就以上六点提出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个人理解。

1. 爱国守法是教师基本的政治立场

做爱国守法的支持者、践行者和宣传者,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属性和应有之义。“爱国”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 是公民道德规范。高校教师作为社会道德的重要载体, 最受社会尊敬且肩负着国民成长的重要使命。因此, 爱国不能是一句口号, 教师必须自身具有非常清晰的认知:高校教师群体是一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承载者, 其表现形式以教书育人为主。在价值多元化、利益格局多态性的当前, 高校教师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及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和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都是热爱国家的具体表现。高校教师应当时刻谨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对党和国家充满感情的前提下心系国家利益和学校发展, 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和校园和谐建设。

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是高校教师为人师表的应有之义。“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守法不仅是国家法律层面的要求, 而且是道德层面的要求。高校教师应以“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为人生格言, 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坚持学术操守, 不在课堂上散播影响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教师只有自身做到遵纪守法才能教育好大学生遵守国法、遵守校规, 只有自身自觉坚持和贯彻国家法律法规, 才能以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教育他人。

2. 敬业爱生是教师的核心要求

敬业爱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所在, 教师做到敬业爱生具有特殊意义。梁启超认为, “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是中国传统职业道德的两大准则。托尔斯泰说:“一个教师, 如果只爱业, 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他把爱事业和爱学生兼备于一身, 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当前, 我国的教育工作是“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其伟大成果不仅体现在当代, 而且对后代有着深远影响。因此, 教师必须回归教师本源, 践行育人天职。高校教师要时刻谨记党的教诲、立志献身国家教育事业、坚持教书育人、真心关爱学生, 将党的教育事业定位为毕生追求的最终目标。为此, 要求教师敬业爱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体现, 又是教育工作的切实需要。

“敬业”要求教师对这一极其繁重而需要自我牺牲的职业精神内化为一种道德自觉。教育工作的实质是成人之美, 如果没有牺牲和奉献精神就很难做好这项工作。只有将自己的职业劳动与远大理想统一起来, 立足于本职工作, 遵循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 才能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爱生”体现的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 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爱每一名大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在此前提下, 建立科学、平等、明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学活动中那种“施”与“受”、“教”与“学”的快乐。在有些教学活动中, 个别教师没有从尊重学生人格的角度出发, 没有及时形成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此, 总有学生对教师的施教过程要么“逆来顺受”, 要么“坚决反抗”, 使得师生关系变成一种对立关系。这不仅影响了施教效果, 而且使教师和学生双方同时蒙上了心理阴影:前者认为学生不受教, 后者责怪教师无师德。因此, 教师只有做到以人为本、互相尊重、积极沟通、相互交流, 并在此前提下将学生的人格要求放在第一位,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维持正常教学活动, 取得良好教学成果的关键举措。

3.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责任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主题, 也是教师的根本责任。教师首先要有育人意识。明确教书与育人是相辅相成的, 教书是育人的手段, 教书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没有只教书不育人的目标, 也没有只育人不教书的行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出发点, 又是教育的目的;学生是教育的根本, 一切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 这是现代教育价值的基本体现。因此, 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是衡量高校教师师德的根本标准。

高校教师应做到以德育人, 以教师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高校教师对自我的人生定位和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程度和对贯彻执行国家意志的彻底程度。教师个人正确的人生观不仅影响着周围同事的人生观, 而且对受教育群体———大学生的人生观的形成尤为重要。对于高校而言, 社会职能是培养有用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 高校教师的人生价值观应定位在“教书育人”上。高校教师只有通过教书育人才能最好地体现人生价值, 才能将自身的劳动成果———培养有知识的大学生, 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

4. 严谨治学是教师基本的职业操守

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自我求知和传授知识与学问过程中一种严密谨慎、严格细致的科学态度, 要求教师严谨治学是由教师的职业性质和职业需要所决定的。严谨治学既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又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进而完成素质教育任务的要求。高校教师只有自身拥有厚实扎实的知识基础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才能教好书, 只有以自身完美的道德形象去影响学生, 才可能教育好人。因此, 教师应该时刻保持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工作作风。

好的治学态度、治学作风是保证其职业生涯获得成功、不被社会歪风邪气所影响的稳定基石。笔者认为, 教师要做到治学严谨, 就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第一, 首先从思想上明确, 教师的“严谨”应是对自我的严谨, 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论是在知识的充电上, 还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完善上, 教师都应严格自律。第二, 教师的严谨治学是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因为学生知识的递增和品行的进步是诸多教师接力完成的。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 教师的影响作用巨大而深刻。第三, 教师的严谨治学是现代教学的需要。在现代信息多元化、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多于教师、了解信息的时间早于教师或者某方面的能力高于教师的现象并不鲜见。虽然说“青胜于蓝”是教师之幸, 但倘若常常如此, 教师“学高为师”的基础地位必将动摇, 威望也必将减弱。因此,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学需求。第四, 教师应坚持诚实守信、力戒学术浮躁。在现代科学研究领域中, 教师应该自觉遵守学术规则, 自觉抵制学术不端的行为, 达到“板凳坐得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精神境界。

5. 服务社会是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

教书育人之余, 主动去承担社会义务, 自觉服务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是高校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 也是高校承担社会职责的一种方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科技发展是客观要求, 在当下要发展科技, 就要求高校教师以自己所学之专长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教师服务社会是无形知识向有形生产力转化的过程, 是高校“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也是实现教师自身知识增值的重要环节。高校应有计划地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到相关产业部门的生产一线接受教育和培养, 同时也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高校教师通过服务社会有利于激发自身职业潜能, 通过服务社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 通过社会大舞台的检验来对自身知识进行提纯达到知识促进生产, 生产提升知识的良性循环。

6. 为人师表是教师思行合一的表现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2], 可见“师”之作用身教重于言传。师之典范、师之表率皆体现在一个“范”字上。受教育的学生会非常自然地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教师真实思想的外在表露, 会以教师在课堂内外表现的行为作为评价一个教师道德水准的标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说得天花乱坠而课后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就会立马一落千丈, 其为人师表的作用也会荡然无存。因此, 教师必须做到“先正己, 再正人”, “先善己, 方善人”。中国自古就有“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而不行”[3]的说法。所以欲正人, 先正己, 欲正其身, 先正其心。在实际生活和日常工作中, 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为人师表”的真正内涵, 从一点一滴做起, 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规范自己的言行, 在方方面面做学生的表率[4]。可见, 对于教师而言, 一定要做到“思行合一”, 才能够真正实现“言传身教”和“为人师表”。教师做到“思行合一”这一点尤其重要。教师作为与学生年龄和成长经历最为相仿的教师群体来说, 其生活环境和行为举止更加与学生接近, 也更能对学生造成影响。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因此, 教师只有具备了优秀人格、明白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并且努力做到为人师表, 才具备了师德师范,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总之, 教师必须用灵魂去塑造, 用情操去陶冶, 用品质去培养, 用人格去锤炼, 才能做到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 (教人[2011]11号) [Z].北京, 2011.

[2]黄晓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全面提高素质教育[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06 (1) :66-67.

[3]中国青年网.论语.子路[O/OL].2009-07-27[2012-03-28].http://wenhua.youth.cn/wx/gdwx/js/200907/t20090727_967318.htm.

3.论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三

【关键词】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各行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是各行业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教育职业是人类社会申,一项非常伟大而又特殊的事业。在教育劳动中,教师的思想观点、道德行为、意志品质、仪表风度等都可能被学生认同或模仿,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方可为范。灵魂只有用灵魂去塑造,情操只有用情操去陶冶,品质只有用品质去培育。因而,发展教育事业需要诸多条件,但最重要、最根本的乃是有一支职业道德修养过硬、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为科教兴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要完成这个任务,高校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新时期推进高教事业全面发展的1项重要战略任务。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祖国的明天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教学能否收到良好效果,方法固然是重要的,但教师的教学态度、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等,都会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树立教师理论人格

为了搞好师德建设,首先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使广大教师认识到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具有过硬的思想作风和高尚的思想品质。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十八大”精神指导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从政治高度认识当前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只有在道德修养中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思想行为的楷模,

二、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倡导科学用人机制

除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外,制度建设也是高校师德建设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有1套能满足其实现自身价值需要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励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如晋升激励、素质激励和目标激励。按照“评价科学、导向准确、激励有力、操作简便”的原则,立足于推动工作,以任期责任目标为主要依据,合理确定评价标准,落实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评议制定,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作者认为制度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聘任制度。要选择知识渊博、师德高尚的人才到教师岗位,淘汰那些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革除只重学历、忽视师德的弊端,完善聘任制度,加大学生公认程度对教师升降、去留的作用。

2.建立奖罚制度。师德的表现应与奖金、工资、岗位和职称挂钩。为此,高校要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健全配套措施。晋升工资和奖金发放等要向教书育人的优秀者倾斜,聘岗和职称评定时应把师德素质的要求纳入考评范围,并作为1项重要指标,通过量化的方式,全面考察教师为人师表、忠于职守和为学生服务等方面的情况,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3.建立监督制度。师德监督制度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要建立督导评价制度,组织有领导、教师和退休教师参加的师德巡视制度,设立“师德信箱”,鼓励学生对师德进行評价公布师德规范,建立师德监督网站,以及通过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对师德起到督促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以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

三、导教师积极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

四、结语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过程。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是1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应对师德建设做出长期规划,并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使师德建设一环紧扣一环地深入下去,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光辉发扬下去,为培育先进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任者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题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1.在师德建设的实践中应坚持 的方针。A.重在建设,教育为主 B.重在建设,以人为本

C.把握规律,循序渐进 D.抓住关键,推动全面

2.新时期,教师在与学生的关系上,要以 的心态重塑教育者的形象。A.管理者 B.服务者 C.引领者D.权威者 3.教育在国家、民族生存中具有 的地位和作用 A.基础性 B.全局性 C.先导性 D.指导性

4.高校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的首要原因是。

A.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压力 B.学校管理制度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 C.教师个体心理状态 D.社会因素

5.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培养高知识结构的人才必定要有高素质的导师,而这一切取决于健康的。A.校园文化建设 B.师德师风建设 C.人文生态环境建设 D.制度建设

6.高校教师中出现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个人幸福追求实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的想法归根究底是因为。A.高校教师人文精神的缺失 B.市场经济的影响

C.社会环境的影响 D.一些教师自制能力较差

7.教师工作的核心是。

A.与同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B.良好的师生关系

C.保持工作热情 D.不断调整心态,感受幸福

8.是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趋势。A.不断深化改革 B.经常开展师德师风教育

C.注重人文关怀 D.制度化、规范化 9.健全师德监督网络,要实行学校监督、舆论监督和 相结合。A.上级监督 B.群众监督 C.社会监督 D.自我反省 10.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A.废除教师职业终身制 B.合理设置岗位职数、科学制定岗位职责

C.强化组织领导、严肃工作纪律 D.正确的指导思想

11.以下关于人文关怀的阐述错误的是。A.人文关怀关注的是人自身的命运和价值 B.人文关怀比物质关怀更重要 C.当前高校师资管理中缺乏人文关怀

D.人文关怀的提出体现了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

12.知识人最大的特点是。

A.要实现自我 B.追求幸福 C.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并重 D.获得别人的尊重

13.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给高校教师内心带来极大的冲突,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在与学校关系上,教师由原来的主人翁转变成了被雇佣的服务者 B.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教师由尊师变成了朴实无华的服务者 C.在与行政部门的关系上,教师由被服务者转变成为被管理者。D.在与社会的关系上,教师由原来的引领者转变成为被动适应者 1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调查显示,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A.高于公务员 B.高于物流运输人员

C.低于公务员 D.低于公务员和物流运输人员

15.对高校教师进行差异性人文关怀,有利于。A.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B.有利于全体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C.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D.以上三项都包括

16.近年来,部分高校教师队伍中出现了许多令人不耻的现象,出现诸多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内因是。

A.市场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想 B.教师收入较低 C.教师人文精神缺失

D.教师社会地位不高 17.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心,也是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A.职称制度改革 B.分配制度改革 C.机构编制改革 D.用人制度改革

.18.师德建设的关键途径是。

A.改善教师待遇 B.提高教师地位 C.深化教育改革 D.加强师德教育 19.高校 的思想品德往往是教风、学风和校风好坏的源头。A.普通教师 B.教学管理人员 C.教授 D.领导干部

20.目前,我国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化方面的已有一定的成果,以下不属于这类成果的是。

A.《高等学校德育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D.《宪法》

二、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1.大学里的“大师”的基本标准有。

A.高素质的教育和学术水准 B.对学术多元性的包容 C.社会公认 D.对人类精神生活的终极关怀 2.提高师德教育的时效性,应把握的主要环节有。A.把握师德教育的全面性 B.把握师德教育的系统性 C.把握师德教育的先进性 D.把握师德教育的新特点

3.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 和。A.教育人 B.领导关怀 C.人文关怀 D.心理疏导 4.新型的师生关系包括 等。

A.关爱B.平等 C.合作 D.理解 E.民主

5.制约师德水平整体提高的决定因素是。A.国家和社会为教师所创造的物质待遇的现状 B.国家和社会为教师所创造的社会地位的现状 C.教师在社会各行业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现状

D.高校现行的教育体制机制现状 6.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化一般包括几个层次,它们是。A.法的范畴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B.由国家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政策 C.高校的有关管理规章D.教师行业协会的章程和公约 E.教师聘任合同

7.教育具有的、、的地位和作用。

A.基础性 B.全局性 C.先导性 D.全民性

8.高校师德制度建设应立足三个层面,它们是。

A.现行法律法规中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B.中华民族传统的师德规范要求 C.国外高校师德规范要求D.校规校纪中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9.在干部队伍建设中,高校要求全体领导干部要有“四心”,是指。A.爱心 B.谋心 C.雄心 D.忠心 E.放心

10.高校师德建设的内在机制包括。

A.建立正确的导向机制 B.建立人性化的激励机制 C.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 D.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E.建立有力的奖惩机制 F.建立公平的用人机制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在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2.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3.人文关怀就是为教师排忧解难,对教师关怀备至。()

4.提高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平,教师个人需要自我激励,社会、学校的激励机制同样不能少。()

5.高校教师既要当经师,又要当人师。()

6.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主要着眼于传道、授业、解惑等领域。()7.目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逐渐缓解。()

8.加强师德建设,首先就是要从转变学校领导干部作风抓起。()

9.《中华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10.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他们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热爱和追求,体现为他们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11.师德评议包括自我评议、社会评议、同行评议和学生评议四者结合。()12.提高师德水平,基础是教师,制度是关键,领导是重点。()

13.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内容变化莫测,主观随意性大。()

14.新时期,在与学生的关系上,高校教师应不断强化“尊师”的形象。()15.一名优秀的教师,其最大的影响力就是他独特的、具有感召力的人格魅力,其核心是高超的教学能力。()

16.对高校教师的人文关怀,应该体现差异性。()17.当前高校师资管理制度缺乏以人为本的精神。()18.科研是硬道理,教学、育人是软任务。()

19.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是是否能得到领导者的认同。()20.在高校师德建设中,教师是学生的参照物,领导是教师的参照物。()

四、案例分析题(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分)

(一)2010年5月,福建省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提出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在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评聘和晋升、表彰奖励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一是因违法违纪行为受到纪律处分的;二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散布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理论、国家法律法规等错误言论,对学生确立正确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造成不良影响的;三是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扰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的;四是组织、诱导学生参加非法组织、“黄、赌、毒”和迷信活动的;五是无故旷教或无故拒不接受学校分配的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影响恶劣的;六是教学工作敷衍塞责,违反教学纪律,屡教不改,造成严重教学事故、实验事故和社会实践事故的;七是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成果的;八是对学生安全工作不负责任,或侮辱、体罚学生,影响恶劣的;九是以教谋私,以考试分数等谋财、谋物、谋色,影响恶劣的;十是在招生、考试、评估考核、职称评聘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以及其他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恶劣的。1.制度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有。

A.确定作用B.评价作用 C.强制作用 D.秩序保障作用 E.稳定作用

2.以上十条涵盖教师在哪些方面的表现。

A.理想信念B.工作态度C.教书育人D.为人师表 E.学术道德

3.通过对以上师德“一票否决”的十条内容分析,你认为以下哪些可列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A.爱国守法,依法执教 B.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C.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淡泊名利 E.严谨笃学,终身学习 4.建立师德“一票否决”的惩处机制的目的在于。A.不断增强教师的危机感 B.加强师德修养的紧迫感 C.给教师下马威 D.给教师诸多方面的限制

(二)据《广东省高校教师身心健康与主观幸福感问题的调查报告》显示, 高校教师在职业枯竭中,去人性化和认知枯竭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不是很严重;而情绪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比较严重。

《广东高校教师师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显示,在为何选择当高校教师方面,选择“它的稳定性和自由性”的占55.4%。调查结果同时反映,一些教师对“教师应是全社会的表率” 的提法,持不赞成的态度(“较不赞成”占17.5%,“不赞成”占13.7%),一些教师把“按劳取酬、等价交换”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占3.9%),多数教师不赞成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对当前的师德状况,人们最不满意的涉及几个方面,一是“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热衷创收,精力分散”(占43.2%);二是“教学上无心钻研业务,只求不过不失”(占14%);三是“科研上急功近利,剽窃他人成果”(占24.3%);四是“只完成教学时数,对学生不管不问”(占14%)。

——资料摘自《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一文

1.以上调查反映社会转型期高校教师的状况,体现了。A.教师心理压力增大 B.师资管理者思想观念滞后

C.教师社会地位不高 D.部分教师对教师职业特性的认识尚有偏差

2.“高校教师在职业枯竭中,去人性化和认知枯竭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不是很严重;而情绪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比较严重”,试分析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A.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使得高校教师经常感到在应对社会发展步伐和学生活跃思维上力不从心 B.科研与教学任务繁重使得高校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 C.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D.高校师资管理存在问题

3.“在为何选择当高校教师方面,选择“它的稳定性和自由性”的占55.4%”,此项调查显示,从这样的角度看。A.师德并不是选择教师职业的内在动力 B.投身于教育事业的热情势必打了折扣 C.影响了教师的师德 D.教师的上进心不强

4.综合以上调研材料显示,高校教师非常需要。A.增加收入 B.提高地位 C.人文关怀 D.进修学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六章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B 2.B 3.B 4.D 5.C 6.A 7.B 8.D 9.C 10.B 11.B 12.A 13.A D 15.D 16.C 17.B.18.C 19.D 20.D.二、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ABD 2.ABCD 3.CD 4.BCDE 5.ABC 6.ABCDE 7.ABC 8.ABD 9.BCDE 10.ABCDE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题,每题1.5分,共3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四、案例分析题(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分)

(一)1.ACDE 2.ABCDE 3.ABCDE 4.AB

(二)1.AD 2.ABCD 3.ABC 4.C

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题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道德原则与规范是社会从其

()

A.全局利益出发,对民众提出的要求

B.国家利益出发,对民众提出的要求 C.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对民众提出的要求

D.自身利益出发,对民众提出的要求

2、高校教师的职业规范体系是由

()

A.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提出的 B.社会主义原则与集体主义原则两部分组成C.职业道德原则与职业道德规范两部分组成D.集体主义与人道主义两部分组成

3、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首先要遵守的原则是

()

A.集体主义原则

B.社会主义原则

C.人道主义原则

D.社会主义道德原则

4、我国在进行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时,必须首先坚持其社会主义方向

()

A.社会主义方向

B.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C.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关系

D.反映高校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抓住

()

A. 共产主义的道德核心

B.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 B. 集体主义原则这个核心

C.社会主义原则这个核心

6、最初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更多地被运用于

()

A.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无产阶级

D.中产阶级

7、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资本主义人道主义有

()

A. 没有本质区别

B.有本质区别 C.相通之处

D.无相通之处

8、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

()

A. 是资本主义人道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 C.“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D.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体现

9、“天赋人权”的观点是

()

A.启蒙运动时期提出的 B.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C.工业革命时期提出的 D.大革命时期提出的

10、在社会生活中,规范就是用来调节

()

A.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

B.学校与师生的各种关系 C.人与人的各种关系

D.家庭邻里的各种矛盾

11、献身教育、甘于奉献是社会主义国家教师的()

A.职业精神

B.职业素质

C.职业品格

D.职业道德

12、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

()

A.制度

B.规范 C.教师

D.学生

13、热爱学生是社会赋予教师的()

A.使命

B.职责 C.要求

D.品格

14、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强调合作意识与

()

A.团结精神

B.竞争能力 C.协作精神

D.公关能力

15、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是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

A.本质要求

B.规范要求 C.基本要求

D.最高要求

16、“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

()

A.江西师范大学的校训

B.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 C.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

D.山东师范大学的校训

17、高校教师坚持职业道德原则规范的首要条件是要有

()

A.教书育人的理念

B.端正的学术态度 C.治学严谨

D.遵守校规校纪

18、作为教师要热爱

()

A.党的教育事业

B.民族的教育事业 C.国家的教育事业

D.人民的教育事业

19、集体主义原则是

()

A.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之一

B.共产主义思想内容之一 C.无产阶级世界观内容之一

D.工人阶级特征之一

20、道德原则和规范是普遍存在于

()

A.文明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人类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主要有

()

A.社会主义原则

B.集体主义原则

C.人道主义原则

D.团结协作原则

2、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

()

A.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

B.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精神

C.体现人类本质的精神

D.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贯彻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

()

A.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B.创造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环境

C.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D.提供条件保障学生的自由和权益

4、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

A.坚定立场,把握方面

B.献身教育,甘于奉献

C.严谨治学,科学育人

D.身正为范,为人师表

5、热爱学生,以情动人主要包括()

A.要用心去了解大学生,关心爱护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B.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C.对学生既要悉心爱护,又要全面严格要求

D.要有教无类

6、团结协作,是处理好同事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主要包括

()

A.坚持把教师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B.教师间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团结合作

C.服从分配,并能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D.工作上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7、坚定立场,把握方面包括

()

A.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

B.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

D.增强政治敏锐性,正确把握政治方向

8、对学生全面严格要求包括

()

A.严格考勤制度

B.严把考试关

C.严要有度

D.严要有方

9、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其中包括(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

10、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主要包括

()

A.三个方面

B.两个方面 C.四个方面

D.六个方面

三、判断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

()

A.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B.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而制定 C.高校教职工都必须遵守 D.保证教学秩序的依据

2、教育的社会主义原则、集体主义原则和人道主义原则是(A.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

B.指导教师探索教育规律的原则

C.指导教育管理者科学组织管理的原则

D.指导高校教师思想行为的具体化原则

3、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首先要遵守的原则是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则

B.社会主义原则

C.爱国主义原则

D.集体主义原则

4、我国在进行高校教师的职业教育道德建设时,必须()

A.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关系

B.反映党的方针政策

C.符合教育法

D.符合我国的社情民意

5、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

A.要了解学生

B.要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C.要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

D.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6、教育的人道主义强调教育

()

A.要给予教育工作者充分的尊重

B.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

C.对犯错者要给予批评、教育与帮助

D.对人的普遍关怀和尊重

7、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

A.区别于资本主义人道主义)

B.建立在资本主义人道主义之上

C.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继承与发展

D.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产物

8、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B.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C.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9、教育的人道主义原则要求高等教育要尊重

()

A.学生的个性差异

B.学生的发明创造

C.学生的想象力

D.学生的选择性

10、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其()

A.专业素质 B.综合素质 C.政治素质 D.能力素质

1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振兴主要靠

()

A.科技与进步 B.科技与教育 C.教育与发展 D.改革与开放

12、团结协作,是处理好同事之间关系的()

A.道德准则 B.行为规范 C.文明行为

D.集体主义原则

13、处理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关系的黄金道德准则是 A.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B.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献言献策 C.学会站在不同角度思考与处理问题 D.尊重、服从领导

14、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就是

()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

C.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 D.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15、教师的政治素质应该包括

()

A.四个部分

B.三个部分

C.两个部分

D.五个部分

16、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道德教育的一项()

A.基本内容

B.主要内容 C.重要内容

D.核心内容

17、集体主义原则是

()

A.社会进步的文明标志 B.时代赋予的要求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D.共产主义理想的具体体现

18、教师集体利益得到实现时

()

A.每位教师的利益不一定实现 B.每位教师的利益可能实现

C.每位教师的利益不一定能完全实现 D.每位教师的利益才可以实现

1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对教师而言是指

()

A.教师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 B.教师能发现别人的不足

C.教师既能发现别人的长处,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 D.教师之间要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20、教师热爱学生代表着

()

A.国家、社会对下一代的热爱 B.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 C.爱岗敬业,以情育人 D.献身教育,甘于奉献

四、情景分析题(共两大题,每题10分,共20分,不定项选择)

1、陈老师为某高校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因住房问题与单位领导发生口角,后又在职称评定时,因未过三分之二多数票而被否决。陈老师非常气愤,认为是院领导有意整他,倍感委曲,有时上课也控制不信自己的情绪,甚至无法将课上完。他还经常到领导办公室与领导争执,同事劝说也无效,最后因情绪失控,在家休息,院领导只好安排别的老师代课。(1)陈老师遇到的是一些什么样的麻烦事情?

(2分)

A.因心理问题导致情绪失去控制。B.因住房问题导致无法继续上课。C.因处事为人欠妥,遇到了很多麻烦。D.遇到了住房与职称评定方面的麻烦。

(2)陈老师是对待这些麻烦事情的态度及处理方法?(2分)

A.对这两件麻烦事情的态度是不理解、不服气。B.在分房问题上与领导争吵。

C.在职称问题上不仅与领导争执甚至上课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D.最后,陈老师去了别的学校做代课老师。

(3)如何看待教师职业的崇高与平凡?

(3分)

A.树立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在集体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适度考虑个人利益。C.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都要放在一个尺度上来考虑。D.无私奉献,完全不考虑个人利益。

(4)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有哪些?(3分)

A.献身教育,甘于奉献。B.社会主义原则。C.集体主义原则。D.人道主义原则。

2、姜伯驹,数学家,拓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姜教授长期从事拓扑学研究,其在专业方面研究创造的计算方法在国外称为“姜子群”、“姜空间”。但是,姜教授始终强调他的职业是“教师”,育人是他的第一职责,“我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搞些研究”。他经常说:“我也喜欢做数学教师。”在投身数学研究的同时,他又用坚守教学一线50载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在姜教授看来,教书育人比自己出成果更重要。他说:“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比自己取得一两项成果更有价值,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花大力气培养好青年一代。”基于这样的理念,多年来,他坚持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课,并多次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开设新的课程,力图把世界最新学术成就和思想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尽快赶上国际数学研究水平。他对数学教育的理解是:让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联系,并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及创新思维。

在北大,学生称姜伯驹是“最好的老师”,并总结姜老师的教学:精益求精、高屋建瓴、融会贯通、因材施教。

(1)姜伯驹如何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2分)

A.姜教授长期从事拓扑学研究。B.其在专业方面领先国际水平。

C.但他始终把教书育人看得比自己出成果更重要。D.他说:“我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搞些研究”。(2)姜伯驹对数学教育的理解是什么?

(2分)

A.他经常说:“我也喜欢做数学教师。” B.教书育人比自己出成果更重要。

C.让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联系。D.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及创新思维。

(3)为什么北大学生称姜伯驹是“最好的老师”?

(3分)

A.有国际水平的专业成就,令学生景仰。

B.有先进的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赞许。C.在投身数学研究的同时,坚守教学一线50载。

D.在教学上做到:精益求精、高屋建瓴、融会贯通、因材施教。

(4)姜伯驹的感人事迹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3分)

6.《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题 篇六

道德与职业道德

P2道德的本质: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的决定性作用;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P6道德的特点:特殊的规范性;独特的多层次性;广泛的社会性;更大的稳定性。

P7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有助于巩固其所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影响社会的生产发展;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

P8道德的起源:神启论;本性论;感性欲望论。

道德的产生: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的主管条件;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关键条件。原始社会的道德:P10 奴隶社会的道德:P11 P14道德发展的规律性: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发展;总趋势不断进步;在批判继承中发展。

P15职业道德的特征:内容上有职业性;表达方式上有具体性;调节范围上有限性;功能上有适用性。

P16职业道德形成的条件:社会分工是其形成的历史条件;职业活动的出现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P19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P2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意义:跟本上提高公民综合素质;促进各行各业发展;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和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P22教师职业的产生:1.人类教育活动出现是其社会基础 2.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其经济基础 3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其历史前提。

P27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1 传承发展人类文化 2 维护推动社会发展 3 促进人类自我完善

P29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1 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需要 2是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 3 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4 是克服市场经济消极影响的需要。

P30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作用:1 提高竞争意识 2增强创新观念 3高扬公正精神。

克服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指引自己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 3 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P32如何确立和实现教师职业理想:1 对教育的意义和地位要有深刻的理解2 对教育的内在规律要有正确把握 3 对教育的具体工作要有热爱之情和献身精神。

P32教师职业职责:1 对学生负责 2 对学生家长负责 3 对社会负责。

P33教师职业作风:1 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2 工作积极,认真负责 3平等待人,团结互助。

P34教师职业技能:1 钻研业务知识 2 掌握教育规律 3 具备管理能力 4 勇于实践创新。

P34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 示范性 2 复杂性 3 创造性 4 长周期性。

P37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 道德意识的自觉性 2 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3 影响结果的深远性

P39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1 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2 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 3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4 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P43教师职业道德确立的依据:1 一般的社会道德原则 2 一般的教育原则 3 “以人文本”的原则。

P4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地位与作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中,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定向/指导和评价作用。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1 尊重人 2 关心人爱护人。

P49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确立与要求:

含义与要求:1 尊重每一个学生 2 关爱每一个学生 3 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 4 教师还要把教育人道主义贯彻到其他一切人际关系的处理中。

教师职业道德三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基本原则是教书育人原则。P52

P54教书育人须反对三种错误倾向:1 “分家论” 2 “自发论” 3 “代替论”

P56教书育人原则的实施要求:1 良师兼益友 2 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书育人艺术 3 把育人寓于课堂教学之中 4 把育人拓展到课外 5 把育人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 6 形成全员育人局面

全面发展的内涵:P59 全面发展的实现:1 人的解放是全面发展的起点 2 是一个历史过程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P61全面发展原则的实施要求:1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 2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面教育 3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 4 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P66教师爱岗敬业的必要性:1 教师职业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2 教师职业是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职业 3 教师职业是极其繁重而需自我牺牲的职业。4 教师价值实现过程的长期性,要求教师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

P67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首先,以敬业之心从业。其次,以责任之心从业。最后,以认真之心从业。

P68教师依法执教的必要性:1 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保证。2 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3 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

P69依法执教的要求:1 认真学习法律法规。2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3 教育学生懂法守法。

P70师生关系的特点:关系上的特殊性;人格上的平等性;情感上的相容性;教学上的相长性。

P72师生关系的教育意义:1 影响学生可塑性;2 影响信息的传递;3 影响学生的心理;4 影响学生的学习。

P74 师爱的特点:目的性;广泛性;科学性。

P76教学相长的教育意义:1 体现了教育的本质。2 有利于活跃教学气氛,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

P76教学相长的具体要求:1 科学的定位自己的角色。2 向学生学习3 换位思考。

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全面了解学生;热爱所有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教育能力的主要内容:

P80智德:

严谨治学的意义:1 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2 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智德”。

严谨治学的要求:1 端正治学认识 2 树立优良学风 3 刻苦钻研业务 4 强化教育能力 5处理好教学和治学关系。

治学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P82博学多才的教育意义:1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2 是教师承担其职责的重要保障。

P83未来教师的职责:1 学生学习的指导者。2 未来的设计者。3 智力资源的开发者。

P83教师的知识结构: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三个方面。

P84教师的能力包括:智力、专业能力和创造力三个方面。

P86关心集体:1热爱教师集体,维护集体利益 2 遵守集体纪律 3 珍惜集体荣誉 4自觉维护教师集体的团结。

P88教师之间关系的特点:1协调性 2 矛盾性。

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行为规范:P91

P9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1 思想道德方面 2 教学业务方面 3 时代风貌方面 4 风度仪表方面。

P92思想道德方面:1 要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2崇高的人生理想。3高尚的道德品质。

P92教学业务方面的要求:1 认真备课,一丝不苟。2 科学施教,兢兢业业。3 积极组织课外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甘于奉献。

P93风度仪表的要求:1 服饰上,整洁高雅。2 神态上,愉快亲切。3 言谈上,谦逊文雅。4举止上,稳重端庄。5 接人待物上,真诚热情。

教师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P88 教师应表现出的时代风貌:开拓进取,做一个开拓型教师;艰苦奋斗,做一个事业型教师;勇于创新,做一个创造性教师。

第五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P99教师职业义务的特点:1 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2 教师在动机上不企求相应的报酬;3 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

P99教师职业义务的作用:教师职业劳动的巨大鞭策力量;调节教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促使教师自觉培养高尚的教师道德。

P100教师职业义务感的培养:1 提高职业义务认知水平2 提高教育事业意识水平3 提高职业义务向职业良心的转化水平。

P102教师职业良心的内容: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P103教师职业良心的特点:层次性高;教育性强。P105作用:选择;监督;评价。

P106教师职业良心的培育:1 要具有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2 具有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之情。3 有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

P106教师职业荣誉的表现:以培育人为己任;以“桃李满天下”而自豪;以人梯,红烛而自赏。

P109教师职业荣誉的作用:推动;自我评价;激励。

P110教师职业荣誉观的确立:1 处理好义务与荣誉的关系,赢得社会尊重和个人的自尊。2 处理好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的关系,在集体中感受尊严与自豪。3 处理好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划清荣誉和虚荣的界限。

P112教师职业幸福的内涵:物质和精神统一;享受和劳动创造统一;自我实现和真诚奉献统一。

P115教师职业幸福的特点:精神性;关系性;集体性;无限性。

P117教师职业幸福的作用:巩固自己的道德理想;形成高尚的情操;推动创造性的工作。

P118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的条件:良好的知识结构;高超的教育能力;良好的审美素养。

P119教师职业公正的特点:教育性;实施的实质性;主体的自觉性。教师公正的内容:对己性公正;同侪性公正;对象性公正。

P123教师职业公正的作用:良好教育环境的形成。教师威信的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学生的道德成长;社会公正的实现。

教师的公正修养:提高人生修养;提高教育素养;做到惩罚公正;公正与仁慈结合。

第六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P129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1 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 2 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

P130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自觉性;持久性;实践性。

P130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质:解决三个矛盾:道德必然性和个人道德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新道德与旧道德的矛盾;道德理性和情欲的矛盾。

P13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社会层面,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职业层面,为符合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个体层面,道德品质后天形成和可变性的特点要求。

职业道德修养的可能性:每个教师都要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力;人性的后天性和可塑性是道德修养的先决条件。

P134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慎独的方法。

P137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他律到自律的升华;实现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作用;实现对新一代教师的道德培养。

P138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三个阶段:服从;同化;内在。P139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

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选择的原则:集体主义;人道主义;功利主义;精神价值。

P143道德品质的含义:道德关系的体现;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化;主体自觉意志的凝结。

P146道德品质的构成:六个要素: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

7.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其提升 篇七

筅河北保定学院孟宪娟

一、前言

任何职业都有与该职业特点相适应的行为准则或规范要求。医生救死扶伤, 法官明镜高悬, 商人诚信公平, 都是具有职业特点的职业道德。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人的信念和良知等来维系的, 是用以维持社会的安定和秩序, 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则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 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所应遵循的带有职业特点的道德规范总和。

教师的职业道德通常简称为“师德”, 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要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属于个体品德的范畴, 是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品质的产物, 其构建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内化和外化过程。也就是说, 教师要能够将自己已有的品德心理, 与这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建立联系, 实现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同化, 才能对这些外在的准则从盲目地依从到自觉地认同。

二、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同于社会的其他活动, 它的显著特点是塑造人、培养人、改造人, 即把一个活生生的自然人塑造成为一个社会人, 是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 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他们有着不同的素质、环境和生活经历, 形成了不同的个性, 对事物有着不同的态度和反应方式。面对学生复杂的个性, 要完成塑造灵魂这一长期复杂任务, 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套, 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手段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是一种特殊教育手段。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影响学生求知的观念和态度, 正所谓“师表, 人之模范也”、“博学为师, 德高为范”这些名言, 都说明了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是具有巨大的教育影响。

1. 要贯彻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身为教师要首先提高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 要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要求。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和掌握是形成高尚师德品质的基础。其次要学习先进模范典型, 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高尚品格和先进事迹, 能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可以通过学习他们这些先进模范典型, 可以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从而不断地加强学习,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提高师德认识和师德修养, 积极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经常以师德榜样鞭策自己、评价自己, 自觉遵守和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 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要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培训和管理内容之一, 制定研修计划, 确定研修内容和学时, 考核合格计入相应学分, 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制度化和规范化, 同时还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考核。另外还要制定师德教育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要完善评选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预警和监督机制, 以督促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对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罚。

三、在教学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1.“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和精髓

“教育之不能没有爱, 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 热爱学生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情感, 也是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 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教师对学生的爱, 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 充满科学精神, 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才会认真执教, 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才会敬业爱岗, 乐于奉献, 竭尽全力地教育学生, 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 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

2. 严谨治学, 知错必改, 营建学术民主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师与道的关系。一般来说, 教师要比学生闻道在先, 但是, 有时我们老师还应该向学生学习。例如, 有位语文教师在写板书时写错了字, 一位同学站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老师, 你写错了!”老师听了一愣, 检查一遍仍未发现, 便问:“错在哪里?”这时, 有好几位同学举手, 她意识到真是有错, 心里很不好受, 心想, 自己怎能在学生面前丢丑呢?但转而一想, 只有知错必改, 才会取得学生的信任, 于是请第一位同学指出错在哪里。结果, 她细看书上, 大吃一惊, 深感自己基础知识不扎实, 备课时又疏忽。这位老师想,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 这位老师对全班学生说:“这位同学学习认真、仔细, 发现老师错了又敢于提出来, 帮助老师改正,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今后, 我们师生来比赛, 看谁学习最认真、最细致。”这样全班同学都被老师这种平等求实的态度所感动, 师生间又增添了一份情感。

3. 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客观要求

教师的辛勤劳动是一种群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的劳动, 学生的成长主要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因此, 为了搞好教育工作, 不仅要求教师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还要正确处理与教师集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 才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才能使教育工作有序地进行, 才能使教师集体给学生集体以良好的道德影响。在植物界有一种“共生效应”, 即某种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枯萎死亡, 而与另一种植物一起生长时两者都会生机勃勃。教师之间合作的好也可以产生这种“共生效应”。大家应该试图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 也考虑其他教师的需要, 肯定其他教师的能力、贡献, 主动关心帮助其他教师, 同时也获得其他教师的帮助。也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 才能保证教师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并以团结一致、相互尊重的模范行为和良好的风范对学生施以影响, 使学生在无声的教育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提供榜样。

4. 要尊重家长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也是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尊重家长, 是整合教育力量的需要, 是树立学校、教师良好形象的需要, 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需要, 同时也是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接触学生家长时, 不论家长年龄大小、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高低, 都应该尊重理解他们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这一无可替代的地位, 尊重理解他们。对于家长决不要摆出训人的架式, 以免伤害家长的自尊心。更不能因为家长有权有用, 就对他们格外殷勤, 而对待平民百姓就冷眼看待。这是违背尊重家长的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5. 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

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是一个人的世界观组成部分,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 它主导着人们的言行。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世界观会侧面反映一个人的人格和情操。教师也是如此, 只有最根本的世界观正确了, 才可能正确处理教育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当注意保持的品德。

教师的职业使命是教书育人, 提高民族素质。教师历来是备受广大百姓尊崇的职业。古时有“天地君亲师”之说, 教师之所以受人尊重, 因为他是人类文化、文明的传播者, 因为他的职业是神圣的, 担负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 他们必然会是人之楷模。这样一来, 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就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问题, 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首先要树立“个人利益的满足要以社会利益的维护为前提”的人生观。其次要树立“正确对待奉献和索取、义和利”的价值观。再次, 要树立“真正的幸福是健康的精神需要和合理的物质需要有机联系”的幸福观。教师的人生境界犹如阶梯, 有着不同的层次。但无论哪一个教师、无论哪一个人生境界的起点接受教育、进行修养, 总有一个最终、最高的人生境界目标。在一定意义上, 教师本身的世界观和修养的高低, 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教师的人格对于青年的心灵来说, 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发展的阳光, 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

四、结语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决定着一名教师对待神圣的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制约着一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 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精神支柱与实践动力。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今天,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永恒话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吴安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北京:北京出版社.

8.高校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篇八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生

在师德教育普遍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其中,尊重和关爱学生作为很重要的一点被许多学者提及。尊重和关爱学生是党和国家对教师基本素质提出的要求,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教师要尊重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以真情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一、尊重和关爱学生的重要性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更是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教师具有塑造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品格、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所以说尊重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师德的核心。

1.尊重关爱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会得到学生同样的回馈,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尊重和爱戴之情,这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是爱的双向互动,能使师生之间感情融洽、相互信任、关系和谐。

2.尊重关爱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对学生殷切的期盼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源泉,这种期盼是伴随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产生的。当学生在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中感受这种期待,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时,其内心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动力,从而促进自身学习和各方面的发展。

3.尊重关爱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尊重关爱学生可以为思想品德教育有效地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心理和情感往往是相互影响的,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时,就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之自觉和努力地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和教师就变成了良师益友,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教师尊重和关爱学生的基本方法

1.教师自身知识的不断巩固和完善

教师应坚持不懈地学习,从而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巩固、不断完善。唯有此,教师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进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下面三方面知识的扩展和学习。

(1)综合性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个问题,大多数是从自己所学专业的方面进行解释。但往往许多问题用一个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则不能得到一个全面和完整的答案,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解释。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要关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在知识上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博”。

(2)前沿性知识

教师应该高度关注前沿性知识的发展。我们现在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虽然教材在编写时已经注意随着时代发展更新知识,但教材建设滞后性的特点使得有些内容在教材一出版就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教师应对各种前沿性的知识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和补充。

(3)教材中的潜在知识

教材中常常潜藏着很多知识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拓展教材中学生易产生疑惑的问题或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兴趣,对学生可能产生疑问的地方或容易感兴趣的问题有所预见,做好充分的准备。

2.赏识激励学生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适时、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鼓励和激励他们,使他们充满自信,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让表扬和鼓励成为其走向成功的加速器。比如:对于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表现很好的学生,可以经常鼓励他们向更高的标准努力;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更多地给他们一些关爱、赏识,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及时地给予表扬,使他们树立起信心。

3.注重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重要活动。教师在通过理论学习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亲身实践、身体力行,用学过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是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为增长教师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教育实践可以培养教师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的高尚职业道德。在教师辛勤的教育实践中,当他们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果时,看到自己的学生工作后并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时候,便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和幸福,从而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更加尊重关爱学生。因此,教师要注重在工作实践中磨炼自身的意志品质,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职业情感,培养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应该把尊重和关爱学生当作师德的核心,按照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学习,潜心育人,时时刻刻尊重关爱学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参考文献:

[1]杨立华.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5).

[2]张春香.浅谈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J].山东纺织经济,2008(2).

上一篇:文章标题下一篇:国家林业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