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来我县调研指导工作(精选2篇)
1.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来我县调研指导工作 篇一
昨日,省委书记罗志军率队来淮安开展专题调研,研究扶持淮安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相关政策。罗志军充分肯定淮安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的成绩,希望淮安全市上下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努力实现“十二五”期间“1+4”的发展目标。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委秘书长李云峰,省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黄健,省政府副秘书长于利中,省发改委主任毛伟明,省财政厅厅长潘永和等随同调研。
在市领导刘永忠、高雪坤、练月琴、王正喜、肖本明等陪同下,罗志军一行赴楚州视察了江苏国信淮安燃机热电联产项目和中国漕运博物馆等地。江苏国信淮安燃机热电联产项目由省国信集团投资建设,填补了苏北地区燃机热电联产项目的空白。来到项目建设现场,罗志军仔细观看展板、听取介绍。听说项目两期工程全部竣工后年可实现销售35亿元,利税5亿元,将成为全省最大的燃机热电联产项目,罗志军点头称赞。对省国信集团在淮投资的其他项目,罗志军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主动询问楚州秸秆发电项目的运行情况。罗志军对楚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予以肯定,“发展是根本,产业是关键,党建是保障,民生是目的,楚州这几个方面做得都不错,近年来变化很大,发展很快。”他叮嘱说:“楚州作为周恩来总理的家乡,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楚州的广大干部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楚州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随后召开的淮安市情况汇报会上,市委书记刘永忠代表市委市政府和540万淮安人民,向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对淮安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在淮安精心筹备召开市第六次党代会、奋力夺取“十二五”开局之年全面胜利的关键时刻,罗书记亲自来淮开展专题调研,指导帮助淮安加快科学跨越发展,这是对淮安人民的极大关心和厚爱,让人深受感动、备受鼓舞。刘永忠汇报了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淮安发展成就,从坚持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型,全力推动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互动并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增强农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深入实施借港出海、扩大开放战略,努力为科学跨越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秉承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理念,着力彰显淮安城市的独特魅力;加快亲民淮安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五个方面,介绍了淮安按照省委省政府定位,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思路和举措。
刘永忠说,省委省政府按照“一市一策”扶持苏北发展的指导方针,加大对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扶持力度,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即将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为淮安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注入了强劲动力。他表示,淮安将倍加珍惜、抢抓用好这一难得机遇,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省有关部门对接,科学谋划落实扶持政策的思路和举措,确保把扶持政策转化为推动淮安发展的实际成效,为全省“两个率先”发展大局多作贡献,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同时,以此为动力充分激发全市上下发展热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省“八项工程”要求,确保完成“1+4”发展目标,加快推进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升整体发展水平,逐步把淮安打造成为受人尊敬的富庶之城、令人向往的美丽之城、群众满意的幸福之城。
罗志军指出,“十一五”期间,淮安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符合淮安实际的发展路子,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保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很大起色。今年上半年,淮安市开局很好,各项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呈现了跨越赶超的良好势头。未来五年是淮安实现科学跨越发展极为关键的时期,淮安提出的“1+4”发展目标符合省委省政府对淮安工作的要求和期望,也符合淮安发展的实际,顺应淮安人民群众的期盼。罗志军对淮安下一阶段发展提出要求。他强调,淮安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开好党代会,为淮安未来五年和更长一段时间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要起草好一份好报告,选配好一套好班子,在此基础上突出“三个坚持”:坚持奋发进取,敢为人先,进一步解放思想,依靠自身创业创新;坚持改革创新,从淮安实际出发,以开拓的思维、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积极实践、大胆突破,走出一条后发快进、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坚持狠抓落实,沉得住气,埋头苦干,坚持不懈抓落实,努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二要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紧紧咬住调整经济结构不动摇,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做到“四个结合”:把发挥比较优势和创新驱动结合起来,把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快产业升级结合起来,把推动集约发展和创新开发区功能
结合起来,把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更好地结合起来。三要着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优化区域城镇发展布局,注重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构建职能分工合理、等级规模优化、空间分布有序的网络化城市体系。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推进城市规模拓展、内涵提升、功能完善,彰显历史古城、文化名城、生态水城、工业新城的特色魅力,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上下更大功夫。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要素集聚功能,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四要着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突出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个基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突出壮大县域经济这个重点,在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规模化现代高效农业基地,培育一批农业特色品牌,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突出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创新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发展成果。五要着力加强社会建设。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坚持多渠道扩大就业,积极推动全民创业,强化困难群体帮扶。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六要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坚持不懈地抓好节能减排,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把项目审核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项目上马,加快建设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主导的生态经济
体系。加强水污染防治,突出重点生态水源保护,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生态环保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持之以恒地推进绿色淮安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湿地保护,确保生态环境质量走在全省前列。
2.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来我县调研指导工作 篇二
★甘当“太平官”,从某种角度上说,这种不作为对事业造成的危害不比贪腐小。
★多些泥土味,力戒官僚气
2013年3月6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安徽代表团举行开放日,78家中外媒体121名记者到场,聚焦安徽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安徽省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扩大内需战略机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生产总值达到17212.1亿元,增长12.1%,增幅居中部第1位;财政收入3026亿元,增长1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92.7亿元,增长2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24.2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7160.5元,增长14.9%。
积极打造闪亮的生态名片
“从黄山市目前的GDP、财政收入等来看,黄山市能不能负担起保护好黄山,建成‘美丽中国’先行区的重任,这是不是一个‘甜蜜的负担’?”在开放日上,面对中美邮报记者犀利的提问,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回答说,黄山不是“甜蜜的负担”,是安徽最亮的名片。
“黄山不仅是安徽的黄山,更是中国的黄山,世界的黄山。”张宝顺说,保护好黄山是安徽重中之重的工作,保护好黄山还要让黄山人富裕起来。黄山等皖南一片是中国风景、生态、人文最好的区域,如果这些地方都不算“美丽中国”,那别的地方也谈不上“美丽中国”了。
据介绍,为了保护好黄山,安徽省委、省政府狠下决心,对黄山市干部的考核不以GDP等数据去考核,不要求黄山搞多少工业,上多少项目,要求的是黄山建成“美丽中国”先行区中的核心区,要求的是黄山保护好美丽的风景、优越的环境、丰富的文化资源。
保护好黄山,仅仅是安徽省生态建设的一个方面。张宝顺在党代会报告中进一步指出,青山绿水是安徽省的靓丽品牌和宝贵财富,也是重要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绝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求得一时发展。“我们要按照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把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遵循这一理念,未来5年,安徽省将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加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力度,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深入推进淮北、淮南、马鞍山、铜陵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加快推进巢湖和淮河治污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基本形成城市绿道框架,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让江淮大地天更蓝、山更青、水更净。
着力创新驱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在当代中国,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安徽先行一步。2012年,安徽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开展合芜蚌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试点,实施151项科技攻关和89项自主创新项目,启动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协同创新平台,加强试验区人才特区建设。
今年,安徽将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巩固扩大合芜蚌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试点,加快推进3项国家拓展中关村政策试点,加强人才特区建设。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完成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一期工程,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组建新型产学研用实体和创新联盟,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实施“611人才行动”和“外专百人计划”。
同时,还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集聚,制定分行业的产业发展、技术升级和品牌培育路线图。实施100项重大科技攻关和1100项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加快新型显示、硅基功能材料、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实施“增长源工程”。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现代物流、工业设计、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进商贸、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创新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业态,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努力打造“三个强省”
今天的安徽已迈入科学发展快车道,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张宝顺指出,今后五年,安徽要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努力打造“三个强省”,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努力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奋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实现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翻一番。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和骨干企业,努力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及加工基地和内陆开放新高地。
——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全省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科技教育事业全面进步,自主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诚信合作、创新创业的精神风尚进一步弘扬,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进一步形成,信用安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文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加快形成。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水利发展实现新的跨越,淮河、巢湖等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基本实现江河安澜、人水和谐。城乡环境面貌变化显著,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争创一批国家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培育建设一大批美丽乡村,江淮大地山更青、水更绿,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休闲基地和创新创业高地。
安徽介绍
安徽简称"皖",省会合肥市。安徽跨长江下游、淮河中游,长江流经安徽段俗称"八百里皖江",以长江、淮河为界,形成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位于中国东南部,是华东地区跨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境内山河秀丽、人文荟萃、稻香鱼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横卧江淮,素为长江下游、淮河两岸的"鱼米之乡"。
安徽蓝图
根据党的十八大新部署、新要求,结合安徽实际,到2020年,努力实现经济总量争先进位,人均水平进入中等,居民收入赶上全国,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安徽提案
【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来我县调研指导工作】推荐阅读:
省委书记人大政协工作会议讲话06-17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09-29
向省委书记的汇报材料11-10
写给省委书记的一封信07-01
省委政研室调研汇报10-13
为认真贯彻省委刘奇葆书记的讲话精神10-28
学习省委书记袁纯清讲话精神心得体会10-29
安徽理工大学就业指导提纲08-22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