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现象教学的设计与研究学习提纲

2024-07-27

初中物理现象教学的设计与研究学习提纲(共10篇)

1.初中物理现象教学的设计与研究学习提纲 篇一

初中物理热现象与规律教学设计

(一)热现象与规律

1.内容标准

(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列举有关实验证据。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认识温度、气体压强和内能。

例1:观察并解释布朗运动。

(2)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知道能量守恒是自然界普遍遵从的基本规律。

(3)通过自然界中热传导的方向性等事例,初步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初步了解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例2:尝试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热力学第二定律。

(4)能运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解释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转移以及方向性问题。

例3:讨论第一类永动机和第二类永动机。

2.活动建议

(1)进行实验,估测油酸分子大小。

(2)利用因特网收集图片和文字资料,讨论永动机不能“永动”的原因。

(二)热与生活

1.内容标准

(1)举例说明人们利用内能的不同方式。

例1:了解太阳能供电、供热的不同方式。初步了解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新技术。

(2)认识热机的能量转化与守恒问题。通过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热机效率的重要性。

例2:了解汽车运行时能量的转化与守恒问题。

(3)了解家用电器制冷设备的基本原理,尝试根据技术参数和家庭需要合理选购家用电器,能根据说明书正确使用家用电器。

例3:了解空调机的技术参数,能根据需要合理选用。

例4:知道破坏臭氧层的原因与后果,了解人类为保护臭氧层所做的努力。

2.活动建议

(1)参观商场,收集不同品牌、型号空调机的资料,讨论怎样合理选购空调器。

(2)讨论汽车的.广泛使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三)能源与社会发展

1.内容标准

(1)认识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所产生的影响。初步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认识热机的广泛使用对科学、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方式转变所起的作用。

例1:知道瓦特蒸汽机的特点,讨论蒸汽机的应用、发展和创新对物理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例2:收集历史资料,讨论蒸汽机在纺织、交通等行业的广泛应用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2)通过人类利用电能的历史资料,认识有关电磁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技术应用对人类利用能源所产生的影响。初步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了解电能的使用对科学、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方式转变所起的作用。

例3:简述电能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3)初步了解一些典型射线的特性,知道放射现象的应用及防护。了解核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含义。知道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通过人类利用核能的历史资料,认识核能的开发和利用。

例4:了解放射性在医学和农业中的应用。

例5:了解我国发展与利用核技术的成就和前景。

例6:应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说明核反应涉及的能量十分巨大。

(4)收集资料,讨论能源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思考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例7:收集资料,了解核电站放射性废料妥善处理的必要性和方法。

例8:收集资料,调查当地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例9:调查研究,了解造成当地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活动建议

(1)调查一个发电厂的发电量,估算该发电厂每日发电的用煤量需要多少辆大型汽车运输。

(2)设计利用太阳能取暖的方案,考虑周围环境对太阳能利用的影响,交流、讨论设计方案。

(3)调查家庭中与热有关的器具的使用情况,讨论如何使用才能节约能源。

(4)调查当地的能源利用和环境污染情况,分析当地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向有关部门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2.初中物理现象教学的设计与研究学习提纲 篇二

1. 设计思想:

(1) 通过空气与水界面的折射实验,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对光线、角度的研究,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方法的能力。

2. 教学流程:

“叉鱼”实验——观察光路——分析角度——创新方法——反思“叉鱼”

3. 教学重点:

(1) 知识与技能:折射定律;应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的过程;创新实验方法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面对科学研究的踏实、稳重、细致、求实、创新的态度。

二、特色教学过程

1.“叉鱼”实验

实验仪器:烧杯 (带刻度、盛水) 、橡皮泥、塑料管、油笔芯。

在烧杯中盛适量的清水, 用橡皮泥搓成个小球 (作为“鱼”) , 放在杯底边缘;把塑料管斜靠在烧杯的边缘, 并置于橡皮泥的正对面, 塑料管下端不要插入水中;通过塑料管上端寻找橡皮泥, 能看到橡皮泥时, 说明橡皮泥的虚像在塑料管的轴线上;拿稳塑料管, 把油笔芯从塑料管上端放下去, 观察油笔芯尖插入水中后落在烧杯对面内壁上的位置。

该实验方法的优点: (1) 可操作性强。传统做法是让学生用小细杆直接叉鱼, 但由于手的抖动细杆不能走直线, 并且由于视觉和感觉的影响, 人会潜意识的使细杆寻着鱼的方向叉到鱼, 致使破坏了实验效果。该实验的做法, 有效的避免了上述问题。 (2) 可观察性强。传统做法由于最终现象的不稳定而不易观察最终结果。该实验可以使最终现象定格化, 通过观察烧杯壁刻度, 直接得到油笔芯尖的落点和橡皮泥的高度差。 (3) 引导性强。通过该实验, 学生在实验前的预想和实验后的结果会造成思想反差, 思想反差是最能引起学习兴趣的动力, 促使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2. 观察光路

实验仪器:坐标纸、半圆形玻璃砖、激光笔 (两只) 、铅笔、刻度尺。

把半圆形玻璃砖放在坐标纸上, 平直界面压着坐标纸的一条粗坐标线, 作为界面。在平直界面中央垂直于界面做一垂线 (法线) 。用激光笔发出的红色光线, 在空气和玻璃的平直界面上进行折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以下五点: (1) 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 光路不偏折。 (体会法线的意义) (2) 入射光线倾斜入射, 激光笔向纸外离开纸面, 观察光线。 (体会三线共面) (3) 入射光线倾斜入射, 光路偏折。 (观察光线的分居位置、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4) 转动入射光线, 折射光线随之转动。 (观察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 (5) 用两个激光笔从平直界面和圆弧界面同时发射入射光线, 交替开关电源。 (观察光路可逆)

该实验方法的优点:以上实验过程较为普通, 也是部分教师由于它的普通和琐碎不屑去做的。笔者认为, 以上过程应该在新授课上体现。 (1) 这些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 必定直观感性认识是理性理解的基础。 (2) 这些过程可以在初、高中知识衔接上, 铺铺台阶, 搭搭桥梁, 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3) 培养学生踏实、稳重、细致、求实的科学作风和科学素养。不要只重结果, 急于求成。要重视过程、体验方法, 才能学到规律和概念的内涵。这个过程, 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的培养过程。

3. 创新方法

实验仪器:保留光线的坐标纸、圆规。

启发学生, 用留在坐标纸上的两组入射、折射光线, 通过一个圆规, 探究折射定律。用圆规以入射点为圆心, 画一个半径适中的圆, 两组光线与圆的交点到法线的距离, 构成两组长度数据, 通过坐标纸的刻度, 即可读出这两组长度数据。对这两组长度数据的意义和关系进行分析。

3.初中物理现象教学的设计与研究学习提纲 篇三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01

当前,在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开始逐步的在其中渗透现代的物理知识,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主要有力学方面、光学方面、电磁学方面、电子力方面以及热力学等方面的物理学科,使得初中物理相对难度有所增加。然而,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事物一般缺乏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对许多学生来说物理就有了较大的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物理水平,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等来提高教学效率。物理需要经过观察、思考,并提出假设,在学习方式上和别的学科存在较大区别,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和现实意义。对此,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深入的学习环境探究设计以及应用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一、构建学习环境,提高学习兴趣

在探究学习环境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构建合适的教学情景,使得学生能够享受学习过程,在愉快的环境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教学过程一般有学生会对新的物理知识很难接受,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对教学工作进行适当改进,可以加入一些情景教学元素,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进行发散性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控制好情景问题的难度,保证学生可以接受,提高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综合素质。在以往的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老师往往采取严肃授课的态度,使得学生只是一味的听老师授课以及记笔记,在跟老师的互动性上较少,这样很容易对物理学习厌烦。这种现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老师不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潜力就得不到激发。因此,只有加强物理兴趣教学,才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欢乐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初中生的学习自主性,这对提升物理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探究物理学习方案,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探究初中物理的学习环境不是仅仅靠教师来完成的,需要初中生一起来合作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要保证实验讨论的秩序,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自主的来完成实验过程,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过程都要有十分清晰的思路,保证教学过程能够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对物理规律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学生自主学习试验的过程中,老师要通过合理的引导认真指点,教会学生掌握应该去学什么、怎样去学。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哪些知识是重要的,然后是对重难点知识的练习要分清主次,部分的核心。注重学习方法多样性的变化,注重各种学习工具的利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思考巧妙的融合到一起,这样才会学有所得。

三、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物理假设

物理学比较特殊的一点就是和日常生活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真的观察事实现象,并根据生活依据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通过物理知识进行探究解决。例如在讲述“惯性”的知识原理的章节中,物理老师就可以先举出生活中的一些惯性的例子,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和惯性有关的现象,并通过大家的讨论给予解释分析,得出正确的理论解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承担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学生才是提问的主体,最大可能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任何教育最重要的目标都应该是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强调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选择性以及决策性,提高学生在物理上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学习品质,从而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组织小组交流,归纳学习规律

物理学习就是不断实验探讨的过程,因此,课堂上的交流探讨对物理探究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物理课堂上,通过物理老师的指导,初中生们可以采用物理实验、习题探讨等方式研究实验过程,提高物理的理性思维,在探究的过程中,物理老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所学内容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然后提出问题,使得小组之间进行有序的交流探讨,同学间通过有计划的分析讨论,使得学生们发现实验结果与假设矛盾的同时会反复推理、验证,不断地提高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以及对物理的动手能力,在班级内形成完整的物理学习的系统,提高初中生自主学习物理的能力习惯,激发学生对物理世界的创造性思维。

五、注重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初中物理学习环境的探究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性意识,使得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尽可能的展示,不断实现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共享,而且让同学们了解到不同的探究方法以及实验理念。在这种环节中也提高了学生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锻炼对学习重点的把握能力。在初中物理 教学方式上,需要使用新型的教学环境,物理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一些不能在实验室进行的试验,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视频播放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对实验探究的好奇心,在此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对多媒体工具的利用程度,保证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控制好课堂的节奏,引导课堂教学的进程。

在初中阶段,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就是着眼于让初中生们在学习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的去分析我们当前的社会生活,不断探索未知的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们的见识,而且还可以使得人们更加热爱自己存在的世界。通过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实验、交流,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左薇薇.浅析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32(10):64-65.

4.初中物理现象教学的设计与研究学习提纲 篇四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XX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5.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现象问题论文 篇五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学习兴趣;提高策略

初中的物理教学属于理科范畴,具有理科所含有的特点,公式定理较多,题目的难易程度跨度范围较大,极其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物理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不仅需要采用已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更要开创自己的思维,根据本班级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手段。教学细节是产生差距的重要因素,想要取得比别人更加优秀的成绩不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还需要重视细节的重要性,做好每一个教学细节,积累优势,最终取得较好的成绩[1]。

一、重视公式定理的理解与记忆,加强基础教学

初中是学习物理的最初阶段,物理教师务必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备课,在课堂上有序地讲解知识点。在课堂上,物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往往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讲解,学生只需要进行认真听讲,但是这种方式效率不高,物理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提问的方式加强学生记忆。在最基础的公式与定理教学方面,物理教师既需要要求学生理解,也需要学生背诵记忆,有些简单的知识点只要学生牢牢记忆即可,因为这些知识点读过就会,没读过也无法依靠自己的推断得出,这些内容物理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背诵记忆例如: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公式为F浮=F下―F上)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2。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是F浮=G排=液gV排;3。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等。这些知识点记住了在考试中就会做对,记不住就做不对。总而言之,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式,物理教师应该针对知识点的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要求,不要忽视背诵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度

初中的物理教学不仅包含最基础的理论知识,还包含一些有趣的实验教学。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需要到实验室进行,也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需要全副武装,在初二阶段,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项目也较多。在课堂上,为了增强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物理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小实验证明理论的正确性,这些小实验也许在生活当中就可以看到,只是在课堂上物理教师用物理的方式进行还原并且讲解。例如关于声音的产生,学生可能都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物理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音叉实验,细致地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声音,而不是仅仅依靠长辈的经验了解这些知识点[2]。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物理知识原理

多媒体技术的到来确实为初中的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物理现象,既可以是日常生活中曾经出现过的物理现象如静电现象,也可以是学生听见过却是没有亲眼见过的,例如极光现象。利用多媒体技术,物理教师可以将这些物理现象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在三维中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对此,物理教师需要精心设置多媒体课件,将需要用到的视频提前下载好,或者是在课前找到下载的途径在课堂上在线观看。无论是哪种方式,教师在课前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这些视频时间也要有所控制,最好剪辑在三分钟左右,重点还是要放在教师讲解和学生的讨论方面。

四、组织合作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有效的课堂需要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安排,也需要任课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设置一些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内容。在物理课堂上,物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来活跃课堂氛围。每一节课堂时间长为四十分钟,而且很多情况下会出现一门课连着上两节,因此物理教师务必要将课堂主权部分转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将学生的课堂听讲与课堂讨论相互穿插,减少课堂的枯燥感,防止学生产生精神疲劳。对此,物理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部分围绕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提出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本节课某个知识点的含义或者概念,在课堂中针对具体的知识点,例如公式的推演等要求学生相互讨论,总结计算方式,最后在课堂结束前五分钟可以再次组织讨论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相互弥补各自的漏洞。

五、结束语

物理教学虽然教学难度较高,但是由于这门学科是初中二年级新开设的学科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物理教师应该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以上内容中,笔者提到物理教师需要重视课堂内容的安排,将公式定理等教学内容放在首要位置,采取有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次是将物理实验作为教学重点,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再进行实验操作以此巩固课堂教学。最后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自由学习发展的空间,组织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学习,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斌。浅析如何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以电磁知识教学为例[J]。新课程(中学),,(12):232。

6.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初探与研究 篇六

社旗县城郊一中 高冰 2016.10 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我结合自己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作初步的探讨,并初步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和物理中的注意问题,期望得到同仁的指正。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个体学习。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物理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在《物理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物理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合作学习的现状

1.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在讨论中花的时间较多,收效却甚微,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如一盘散沙。

2.学生间没有真正合作。在课堂上,我们常会发现,总是那么几位学生与老师配合,其余学生充当看客。究其原因,并非是他们不想说,而是我们的一些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某种顾忌,他们不愿与人合作,更不会与人合作。在学习中体验不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被别人帮助的感激。

3.教师的角色。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导师,还是一个协作者,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中走走,或者问你们讨论完了吗?集体反馈时,教师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夸小组的代言人,忽略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1.合作学习前期准备

(1)教师首先是一个合作者。面对新课程,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教育经验外,对教材的处理、分析和理解应该是全新的,面对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我们教师之间首先应是一个协作者,教师应该真正地坐下来去研究和设计教学方案。其次是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另外,教师还应多方收集信息,利用网络做到资源共享。

(2)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责任。合作学习讲究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对教师负责,对小组负责,对自己负责。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应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共同活动,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合作,不仅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会数学技能,增强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3)科学合理的合作分工。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认为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

2.合作学习的注意点

(1)注重合作学习的价值性。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

(2)制定目标任务的明确性。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作目标给学生,并安排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合作任务。

(3)问题的设置应生活化,有开放性,可合作性。为了使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地开展,在设置问题时,应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合作,便于合作。

3.合作学习的策略

(1)以知识发生为主的合作学习。注重过程性教学。学生在学习某个概念、定理时,要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样?学了以后可以怎样运用,要领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学会知识间的转化,层层深入,从而达成对某个概念或法则等形成的理解。

(2)以生活情景问题为主的合作。生活化的物理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学习物理。在情景中,和不仅能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也为学生的合作开辟了空间。

(3)以规律、疑难探究为主的合作。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对某个规律的探索,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演绎,还有当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合作,做到群策群力,优劣互补,同时教师也应是一个合作者。例如对下面的规律探究,就需要教师指导的作用。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二是开展道德教育。

(3)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物理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习物理知识更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首先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学习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合作学习才有价值。

2.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如果处理不好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其次,在组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教师在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7.初中物理现象教学的设计与研究学习提纲 篇七

一、充分挖掘教材, 培养学习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教科书 (无论是哪种版本) 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特点。如教材中频频出现的大“?”、大量有趣的插图、一些图文并茂的物理漫画等等, 都有非常强的趣味性。

初中《物理》的第一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 学习这一课时, 教师就应牢牢抓住课文中出现的大“?”、插图, 针对学生初学《物理》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的心理特点, 结合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提出相关问题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为什么小鸟能自由自在地停留在高压电线上呢?冬天, 为什么下雪时不冷, 而化雪时更冷呢?同学们都见过哈哈镜吗?为什么哈哈镜能使人像大变相呢?……且出示相关的器材让学生观察后, 在学生感到疑惑而不能回答时, 教师告诉学生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 学习好了《物理》这门自然科学之后,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物理现象就能轻松地解释清楚了。然后再做演示实验——在一定条件下, 冷水使未烧开的热水立刻变沸腾, 从而激发学生急于学习《物理》的愿望, 这样就会使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转瞬间大大减退而喜欢上物理学科。

二、创设趣味实验, 提高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 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意注意是吸引人思维的良好手段。学生注意观察实验, 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志地获取知识, 引起注意, 学习兴趣盎然, 就能产生探求知识的积极动机。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善于创设趣味性的小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物理人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 而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 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 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 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 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巧妙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沸点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这样一个小实验:将一张明信片或挂历之类的光滑硬纸片, 做成小纸盒, 交错重迭的部位用曲别针夹住。纸盒里装上水, 把纸盒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方适当的位置, 过一会儿水就沸腾起来, 而纸盒不会着火却完好无损。教师奇妙的实验演示, 使学生一片哗然惊喜,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非常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这样, 学生就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

三、开门见山, 激发兴趣

每堂课开课的几分钟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开课时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往往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开课方式, 但都应注意一点——“简而精, 让学生产生‘惊’、‘险’、‘奇’的感悟。”, 始终以在不费劲的情况下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当堂课的兴趣为目的。

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大气压强》这节内容时, 讲授前可以先做下面这个实验:“用一个细颈玻璃酒瓶装满学生爱喝的饮料放在桌面上, 然后先让学生直接用口衔着瓶口 (瓶子不能动) 用力吸饮料, 可是学生的感受非常难受, 不管怎样用力吸, 饮料总是吸不进嘴里;接着再将吸管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用吸管吸而轻易就能了”。在学生都感到很奇怪时, 就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原因使前一次不能将饮料吸进嘴里呢?”此时学生不能回答。接着就抓住学生的这一疑问,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实验分析此现象,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找出原因。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兴趣非常浓厚,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留设悬念, 增强兴趣

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有时也在一节课的结尾。课堂将要结束时, 结合相关内容给学生留下悬念, 使课堂的尾声具有“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的氛围。致使广大学生对学习《物理》越学越有兴趣, 不断地由乐学而爱学, 越爱学则越乐学, 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物理学习的高效性。

在引导学生学完《电阻的串联》这一节后, 学生理解了电阻串联的实质是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 从而解决了用几个小电阻去等效替代一个大电阻的实际问题。接着教师就又布设情境提出:“小明的收音机出现了故障, 经维修师傅检查发现, 是收音机电路中的一个2Ω的电阻被烧坏了, 但当时, 该维修师傅手中只有若干个阻值均为4Ω的电阻, 他该怎么办呢?我们又能否帮助那位维修师傅尝试利用几个大电阻去等效替代一个小电阻呢?”有的学生会不可思议地瞪大眼睛疑惑地盯着老师, 并自言自语——这样可以吗?然后, 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学了下一节内容后, 你自然就会轻松解开其中之谜了。”就这样为学生学习下一节《电阻的并联》埋下伏笔, 让学生急切的等待在下一节课去弄明白其中的奥妙。

8.初中物理现象教学的设计与研究学习提纲 篇八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现状 策略 意义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现状

(一)学生的积极性低

目前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都不高,不能很好地投入小组合作的研究中。实验课堂氛围比较沉闷,缺少活跃的氛围。小组成员间的配合度也比较低,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在小组中没事可干,既不动手实验,也不观察实验现象,甚至还有少数学生完全在干自己的事情,游离于小组之外,对物理实验没有任何兴趣。这样长期下去,不仅会导致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降低,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进步。

(二)实验设计不合理

实验设计不合理是指教师没有根据学习小组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体的实际来设计物理实验。比如:教师设计的实验与教材内容不相符,完全达不到学生应该掌握某一物理实验知识的目的;教师设计的实验枯燥乏味,形式单一,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所设计的实验可行陛较低;等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实验教学中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效率,不能有效发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功效,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提高。

(三)分组不科学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分组不科学是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常見因素。例如,有些物理教师在实验课分组时,不考虑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只是随意地把几个学生分为一组。这样分的结果有可能就是有些小组的学生都是物理成绩较好、动手操作能力强的,而另外一些小组的学生知识水平都比较低,探索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差。这就直接导致在后续的物理实验过程中,各个小组间的进度差异很大,甚至有些小组完全不能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这种落差会严重影响后进小组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十分不利于班级整体物理实验水平的提高。分组不科学还表现在每组分配的人数没有依据具体的物理实验而做出科学有效的调整,这会直接影响物理实验能否顺利实施。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具体有效策略

(一)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基础。要求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之前,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实验设计的具体情况,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对每组的人数和每组成员的搭配都要做细致的考虑。例如,在做“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时,学生在实验前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大小这三个方面有关。教师在为该次物理实验分组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一点,让每6名学生组成一个实验小组,同时保持每个小组学生的整体水平差距不大,这样就可以使组内每两位学生一起来验证一个假设。这样的分配就显得十分合理,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做,在小组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有效促进小组间的团结合作。而在进行“光反射时的规律”的物理实验时,因为这是个比较纯粹的探索规律的实验,教师可以让每4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并且保证这4名学生中有一名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样的小组成员分配,十分有利于实验的顺利开展。

(二)科学设计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科学有效设计实验是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十分注重所设计的物理实验的灵活可变性,注重实验方法的简便性,考虑实验的科学合理性。一个科学合理的物理实验能够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这个物理实验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后,先让学生自己回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并鼓励各小组自行画出串联和并联的电路图,再根据所画出的电路图来连接电路;然后严格把关每个小组在器材调配、器材摆放、电路连接等方面的规范性;最后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电路连接的小竞赛,让各小组参赛,看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时间内正确完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完成实验后,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以及如何在同一个电路中把串联和并联两种电路结合在一起,并鼓励每个小组动手实践。这样一来,整个物理实验的设计就显得既科学又丰满,不仅能让学生有效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了学生的物理思维,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共同进步。

(三)有序开展

有序开展实验是实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要求教师在设计好相关的物理实验后,必须注意引导和维持实验顺利开展,以达到实验的最终目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因素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这就要求实验的开展必须是有计划性和有序性的,这种有序还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清晰有序。

(四)有效评价

有效评价是在合作小组进行物理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和学生对本次实验做的总结和对实验的过程、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效果以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等进行有效的评价。有效评价既要指出实验的不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也要指出优点,与全班学生共享。在有效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及在实验中的体会。教师要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估,并指导他们在下一次实验中展开更好的合作学习。对于自己设计的实验,教师也要做整体的教学评价,找出其中的不足,保证下次能为学生设计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三、初中实验教学中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实践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与以往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同,它的开展形式多样,教学情境也时常变换,既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又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种新课程倡导下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一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讲究的就是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通过整个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达到一个实验目标。小组成员的努力方向相同,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交流

有合作就必定有交流。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物理实验,在分享和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无形中就促进了学生间的感情交流,有利于整个班级的团结与和谐。

(四)提高物理实验课堂的效率

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鼓励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物理实验课堂中来,密切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物理教学与学生实际的联系,使教与学的形式和内容都更加多样和充实,能有效提高物理实验课堂的效率。

四、小结

9.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学习提纲 篇九

进修学校中教部韩云

一、初读感受

国家教育部最近提出了以“师德、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为核心内容的新一轮教师培训计划。我十分赞成这一决策。师德是灵魂,课程改革是工作背景,新知识是基础,新技术是手段,新技能是关键,因为新课程改革的全部设想和措施,最后都要落实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上。这一决策会对教师有很大的帮助。

这里所说的新技能是广义的,它体现在教师所有的教学行为之中,大至教学准备、教学呈现、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小到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个眼神,都会涉及教师的教学技巧和能力,都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效果。

本书所谈的“问题”都是新课改以来发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真实的较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隐含在“候诊案例”的一个个教学片段中。

这本书开创了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情境,紧扣“问题诊断”和“问题解决”的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提供了教材,也提供了范例,其借鉴作用不言而喻。

本书是由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两大部分构成。其中理论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教学实践的基础呈现的,实践操作部分具有一定的情景性和创造性。

丛书围绕“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与教学研究”三个内容板块,通过八个话题展开问题讨论。每一个问题的讨论,均采用逻辑实证思路,从四个层面具体展开:

(一)问题呈现——再现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

(二)诊断分析——用新课程理念分析诊断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四)拓展研讨——提出值得进一步思考、探究的新问题,把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引向更深、更新的层面。

在课前准备方面:对教材的分析、把握、使用和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也是许多教师感到难度较大的环节。本书从如何分析教材、把握教材,如何把握不同内容的教学特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等方面给予点拨和指导,帮助教师发展自己的教学设计技能,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确定以及备学情等。

在课堂教学方面:主要关注教师四个方面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问题诊断及矫正策略。一是教师如何创设问题、交际、操作、生活等情境;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调控;三是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含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方法的指导、思维的开发等;四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含如何使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多媒体技术如何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条件与时机。

在教学评价与教学研究方面:着重讨论对学生学业评价和教师的行动研究。

本书有三个特点:真实,系统,实用。大家定会喜欢她!

希望语文学科的老师们能以极大热情认真阅读、思考、运用此书!

二、学习思考题

(一)填空

1、目前,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新课程的要求差距很大。有调查表明,很多教师的知识结构在这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缺陷,如:

(1)

(2)

(3)

2、现代阅读学明确指出文本阅读四重视界是“读者与,读者与,读者与,读者与”,在这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改实施以来,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学习资源,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成为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

4、“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课程标准》希望的是在发展性原则下,通过评价来更好的调整,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简答

5、教材里“有什么”,应从哪两个层面解读?

6、“教什么”的实质是由教学目标决定,得从哪两个方面考虑?

7、选择和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8、语文课须具有浓厚的“语文味”。那么什么是“语文味”?

(三)案例分析

9、以《竹影》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立足语文教学来解读文本?

10、以《智取生辰纲》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怎样引领学生个性化阅读?

11、以借鉴案例“鲁迅作品复习”的教学片段;“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读写训练;“作文批改一例”为话题,谈谈读与写怎样结合才有效?

12、结合案例“让学生喜欢写作文的一招”,谈谈教师下水示范作文的教法,值得提倡,原因何在?

13、以《紫藤萝瀑布》、《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背影》、《孔乙己》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怎样抓住课文的特点,从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设计教学思路?

14、如何把握课堂生成的度?举例说明。

15、在教学实践中,究竟如何利用好教学参考书呢?借鉴《春》《咏雪》《湖心亭看雪》三个教学案例,谈谈它们又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6、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的时候,究竟应该考虑哪几个元素,才能使我们的设计不偏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轨道呢?

17、借鉴《我爱这土地》、《桥之美》、《松鼠》的教学案例,谈根据认知规律创设情境的有效性。

18、以《秋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黔之驴》、《斑羚飞渡》教学片段为例,诊断分析造成课堂交际不和谐氛围的原因何在?

19、诊断分析《春》、《愚公移山》、《雪》、《社戏》的教学片段,谈谈带来问题情境创设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0、问题:课堂情境如何与生活对接?从《乡愁》和《你一定会听见的》案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21、请你对《蜡烛》、《伤仲永》、《我用残损的手掌》的教学片段进行点评,进而阐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对话,出招。

(四)拓展延伸

22、当课文内容远离学生生活,或者学生从未有过相应的经验,教师该如何建立一种想象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情境中产生联想和体验?

23、导读名著,应该如何“导”?专家研究:“板块式、串珠式、综合性、推荐性„„”请结合自己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方法“导”一次。

24、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作文?

10.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篇十

(一)基本内容

一、绪论:

1、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性质P001(1)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由物理学、教育科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

(2)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边缘性和理论性的学科。(3)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还是一门新兴的发展中的学科。

2、课程(教学)目的P001 使学生学习现代物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思想,掌握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进行教学技能的初步训练,为顺利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和教学研究,成为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3、研究对象(补充):

它主要研究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具体有: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中学物理的内容和体系、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中学物理教学方法和手段、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征、物理课堂教学和物理活动课程、物理教学评价、物理教师的备课和教学研究等。

4、课程内容:广义(补充):

(1)物理教学(概)论;(2)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与研究;(3)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4)物理教学技能训练等。狭义(具体P002)

研究跟物理课程与教学有关的各种理论,把它们应用于物理课程与教学的实践;对物理课程与教学的实践进行进行总结和理论概括。具体选编了12个专题

5、课程学习方法P002-003。

(1)思想上要认识并重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0-4)

(2)学好相关科学并注意处理好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特别要处理好与教育心理学及物理学的关系。我国传统的教学论受苏联的影响较大(德国的赫尔巴特),新课程改革主要是借鉴美国的教学论(杜威)。

(3)学好相关实践课程(教材分析、教学技能与实验技能训练等)、积极参与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实践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纸上谈兵与纸上练兵是不够的)

(4)与时俱进,不断吸取先进经验,广泛收集积累资料

学会反思、学会合作。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教学的基石。

二、物理教学目的

1、物理课程的界定(什么是物理课程,补充):

物理课程是指物理学科的总和及其进程。

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补充):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 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中学物理课程的核心理念P004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4、确定物理学教育目的的依据P016-017(1)物理学的性质

(2)物理素养人才的社会性需求(3)物理学习者的发展需求

5、物理教育基本目的P017-020(1)为社会培养具备合格的物理素养的人才

a.社会需要有创新精神的基本功扎实的物理学研究的人 b.社会各行各业对具备基本物理素养人才的需求 c.社会对从事物理学教育人才的需求(2)促进物理学习者的发展

6、初中物理课程总目标P020(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2)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3)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4)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7、初中科学课程总目标(补充):

(1)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2)了解或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会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并能用它们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形成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科学的世界观;(4)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5)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以科学的知识和态度解决个人问题的意识;

(6)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能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8、高中课程总目标P021(1)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3)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4)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9、中学物理将基础知识分为三个层次P023

中学物理对知识的教学要求有哪三个层次(补充):知道(知识)、理解、掌握。

10、论述题:就自己试教、听课或做中学物理实验中的体会,举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或实验能力。P023-024

11、能力的分类与特征(补充):

认识能力(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活动能力。能力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渐进性等特征。

12、中学物理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哪些能力(补充):

(1)观察、实验能力,(2)思维能力、(3)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4)信息能力(收集、加工、交流)、(5)创新能力(意识)。

13、论述题: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具体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P029-032(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要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成功体验(3)要恰到好处地融合物理史实

(4)在物理教学中要突出人文向善意蕴

三、物理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的概念P036-037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2、物理课程标准的构成P037-038(1)前言:引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课程设计思路等

(2)课程目标(3)内容标准(4)实施建议

3、初中物理课程基本理念P042。

(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4、初中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补充):

(1)面向全体学生;(2)立足学生发展;(3)体现科学本质;(4)突出科学探究;(5)反映当代科学成果。

5、高中物理课程基本理念P043。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3)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方式多样化;(5)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四、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1、教学过程中的三要素(四要素和五要素,补充):

构成教学过程的要素有主体-学生、客体-教学内容、媒体-教师和各种教学手段等。三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四要素:加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五要素说:加上道德心理气氛如校风、班风、学风)。

2、教学过程的规律性(补充):

(1)教学的认识性(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的双边性;(3)教学的教育性;(4)教学的发展性。

3、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P067-072。

(1)中学物理教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a.是获取必要的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 b.是激发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手段 c.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过程

(2)中学物理教学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中心(以前说法:以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和发展能力为中心)

a.让学生掌握以概念和规律为核心的基础知识 b.让学生经历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 c.让学生养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数学方法与物理模型的结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a.多数物理概念既具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

b.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人们对一定物理事物和过程的意义建构。

4、中学物理教学常用的教学原则P072-084。

(1)科学性原则P072-073:

a.原则的内容;b.教学中如何贯彻: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物理教学过程要符合认识的逻辑;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教学。(2)有序性原则P073-074:

a.原则的内容;b.教学中如何贯彻:把握教学内容的序;抓好教学过程的序;遵循学生学习的序。(3)直观性原则P074-075:

a.原则的内容;b.教学中如何贯彻:恰当选择直观手段(三类,实验、实物、参观;模型、图片、视频;直观语言);要直观显示物理事件的内在联系、运动和发展过程;生动的直观要恰到好处地过渡到抽象的概括(这是关键与目的)。(4)积极思维原则P075-076 a.原则的内容;b.教学中如何贯彻: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坚持启发教学。

(5)目标整合原则P076-078 a.原则的内容;b.教学中如何贯彻:从三个维度设计教学过程;把三维目标融合起来处理问题;从三个维度来测量与评价学生学习成就。(6)注重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原则P078-080 4 a.原则的内容;b.教学中如何贯彻:思想上重视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建立平等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尽可能增加学生的独立探究活动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能力(7)突出物理学特点和加强物理实验原则P080-082 a.原则的内容;b.教学中如何贯彻:重视并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关注物理学知识本质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8)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原则P082-084 a.原则的内容;b.教学中如何贯彻:把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和社会的物理问题引入教学;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在教学中融合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

5、论述题:举例说明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启发式教学。PPT

五、物理教学方法

1、根据教学的具体组织形式将物理教学方法分为P087。(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方式))

*补充(不考):以上均为认知类的教学方式,与动作技能有关的教学方式:示范-模仿、练习-反馈,与情感态度有关的教学方式:直接强化法、间接强化法。

2、讲授法教学的优缺点及运用的基本要求P088-090 主要优点:充分发挥老师主导,能使学生短时间获得大量知识信息。(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

主要缺点:学生相对被动,能力不容易得到锻炼。

运用的基本要求:(1)合乎科学,用词准确,(2)合乎逻辑,严谨有序,(3)启发思维,培养能力,(4)简明具体,形象生动。详见教材

3、谈话法教学的优缺点及运用的基本要求P091-093。

主要优点:有利于唤起和保持学习兴趣和注意,便于激发思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便于了解学生情况。

主要缺点:课堂发言容易被好学生占据,补:不利于动手能力培养。

运用的基本要求:(1)问题要有层次性和连贯性(2)问题必须题意清楚,要求明确,(3)问题要切合全体学生,(4)问题要有思考价值,(5)要及时做好小结。

4、讨论法教学的优缺点及运用的基本要求P093-096。

主要优点:除具有谈论法优点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交流能力。主要缺点:补:比较费时(有时要预先准备),教学过程较难控制。

运用的基本要求:(1)精选讨论问题,选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歧点,及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中的焦点或热点等问题(2)创设良好的讨论氛围,(3)适时引导讨论,(4)做好讨论小结。详见教材,(5)可单独使用,也可和其它方法合用。

5、(补充)教学方法思想演进:教会---学会---会学。

6、物理探究式教学的一般过程P100-102。

(1)发现并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5)分析与认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7、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要遵循的五条原则P104-107。

(1)要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四大理念)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2)要体现教学内容的特点(3)要符合学生的特点(4)要切合教师的教学素养(5)要切合其它教学条件

8、(补充)改革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启发和探究,(1)注入式——启发式——实验探讨式;(2)启发式教学——研究性学习。

9、国内外典型的教学方法及倡导者:

国外:发现教学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2)程序教学法(美国实验心理学家:斯金纳);(3)掌握学习教学法(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范例教学法(西德教育家:瓦〃根舍);(5)发展性教学法(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6)指导学习教学法(美国心理学家:加涅);(7)建构主义教学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国内:(1)启发式综合教学法(苏州大学:许国梁教授);(2)目标教学法(借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的掌握学习理论)。

六、物理教学手段

1、教学手段选择的基本依据P109-110。

(1)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3)依据教学对象(4)依据手段特性(5)依据教学条件

2、中学物理常见的传统教学手段P93。

教科书;黑板;实物 标本 模型;报刊 图书 资料;图表 照片 挂图

3、教材分析要求P112-113。

(1)泛读物理材料,了解教材体系;(2)通读物理教材,建立总体认识(3)细读物理材料,进行整体分析;(4)精读每节教材,进行精细分析

4、教材分析基本思路(原则)P113。

脑中有课标、心是有教材,眼中有学生

5、板书的基本要求P116。

条理清楚、纲目明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书写工整、字体规范、板面整洁;板书须与讲解、实验等紧密配合;板书要有计划、有准备;板书后应复查。

6、物理板书的基本形式P116-118。

纲目式板书;网络式板书;列表式板书;推理式板书;图示式板书。

7、中学物理常见的现代教学手段P93。

视听媒体:幻灯;投影;录音 录像;电视 电影;CD VCD;摄像系统

综合媒体:微格教学系统;语言实验系统;CAI系统;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系统

8、电视录象教学的优点与注意点P124-126。

优点:(1)电视录像具有声、形、色并茂的特点,(2)电视录像可以按照人的意志使用各种特技手段,(3)电视录像可以直接表现自然界和实验中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及变化,(4)电视录像能够弥补课堂演示的局限。注意点:(1)电视录像教学要注意选题

(2)电视录像要与实验教学相配合(3)电视录像要与讲授相配合

5、计算机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P127-128。

七、物理学习的心理分析与学习方法(补充)

1、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类型: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动机就是学习的一种内驱力,为此他将学习动机分为(1)有认知内驱力;(2)自我提高内驱力;(3)附属内驱力等三种。

2、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类型:

(1)直觉兴趣、(2)操作兴趣、因果认识兴趣、(4)概括认识兴趣。(学习兴趣的类型: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3、中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思维障碍:

(1)思维品质不高引起物理认知上的主观片面性,其中有:⑴前概念的干扰和负迁移;⑵表面的、非本质属性困扰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⑶隐蔽因素的忽视和干扰造成思维混乱;⑷凭主观臆断来理解物理知识,未抓住其本质联系;⑸习惯思维定势的影响,心理惰性使思维受阻;⑹错误地运用相似思维和类比推理,把思维引向岐途;⑺处理物理问题的数学化倾向。(2)非智力因素不键全所引起的物理学习障碍,其中有:⑴学习动机不明确影响物理学习兴趣的增长;⑵意志不坚定影响物理学习情感的形成;⑶不良的习惯影响物理学习素养的提高。

4、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基本方法(主要途径):

(1)教材编写要能激发学生兴趣;(2)教学语言要能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4)利用各种史料和佚事激发学生兴趣;(5)利用课外 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5、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物理参考书的方法,具体有:⑴划读法、⑵画读法、⑶注读法、⑷比读法、⑸做读法,⑹泛读与精读;(2)指导学生掌握记课堂笔记的方法,具体有:⑴记讲课提纲、⑵记解题思路、⑶记老师对某些问题所做的论据充足、连续性强的解释、说明和补充内容(或记一些实验设计);(3)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记忆方法;(4)指导学生掌握物理量的结构要素;(5)指导学生掌握物理公式。

八、物理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P233。

分析教学需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

2、中学物理备课的主要内容(补充):

(1)备教材、(2)备学生、(3)备方法、(4)备实验(教具和实验的准备)。

3、物理教学课时计划(教案)的内容P240-241:

(1)授课(教学)课题;(2)授课对象与时间;(3)课型与学时;(4)教学目标;(5)教学重点和难点;(6)教具与实验;(7)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等;(8)板书(面)设计;(9)课后教学分析(教学反思或备注)。其中教学过程一般包括:(1)教学内容、(2)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等三个主要内容。

4、物理教学说课的内容与过程P243-244。

(1)点明课题

(2)说教材、学情、目标与重难点(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说重点和难点)(3)说整体设计(4)说过程

九、中学物理教育见习与试教(补充)

1、教育见习的主要内容:

(1)教学见习;(2)班主任工作见习;(3)第二课堂见习;(4)教育教学调查研究见习。

2、试讲的方式:

按试讲范围试讲方式可分为:(1)个人试讲;(2)小组试讲;(3)全班试讲。

3、试讲(教)的程序(或阶段)P183-184:

试讲的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备课;(2)试讲;(3)开评议会。

十、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1、开展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意义P299。

(1)开展教学研究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2)是深化物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需要,是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物理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2、物理教学研究过程P303-311。

(1)物理教学研究选题P304-306(2)物理教学研究的文献检索P306-307(3)制订研究计划P307(4)实施研究计划P308(5)分析资料P308(6)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3、教学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与格式P309-311。

题目、前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摘要、关键词

4、教学研究报告的撰写过程P309-311。

(1)草拟写作提纲(2)撰写初稿(3)修改与定稿

5、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P311-318。

思辨研究、描述研究、实验研究和开发研究

十一、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1、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P138-141。

(1)观察法,(2)控制变量法,(3)放大法(机械放大、电放大、光放大),(4)转换法,(5)模拟法,(6)留迹法,(7)理想化方法,(8)累积法,(9)替代法,(10)外推法。

2、中物理物理实验类型P141-145。

(1)技能训练实验、测量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按实验知识、技能、能力等训练的目的和功能的标准来分类)

(2)常规物理实验与数字化实验(按物理实验是否要用到信息技术的标准来分类)(3)“学生实验”、“实验”、“演示”、“做一做”、“问题与练习”等(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根据它们在物理学中和物理教学中的地位、难易程度、用时长短、学校的器材条件,可分成以上几类)

(4)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课内实验又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边学边实验(或称边教边实验)

3、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P145-146与教学要求P146-148。

作用(1)利用真实主、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和学习欲望,(2)利用演示所展示的现象和过程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3)帮助学生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4)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观察、思维、动手)。要求

1、切合课题,目的明确

(1)如果运用演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对即将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那么演示实验就应该具有生动有趣,发人深思的特点。(2)如果运用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形成概念、发现规律提供必要的感性素材,演示实验就应该具备实验条件明确、演示层次分明、突出本质联系的特点。

(3)如果运用演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深化、巩固所学的概念、规律,演示实验应该突出其思考性和扩展性的特点。

2、生动有趣,启发思维

要在新、奇、险、迷上下功夫

3、现象清楚,效果明显

(1)仪器的尺寸尤其是观察部分的尺寸要足够大,灵敏度要高,仪器放置高低合适,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必要时可采取适当的广大手段。(2)物理过程的变化要显著。

(3)被观察的主体要对比强烈,易于分辨。(4)演示的过程要尽可能直观。

4、安全可靠、确保成功

4、边教边实验的教学特点P151-152和教学形式(用途)P152-153 教学注意点(补充):⑴实验仪器及过程不应太复杂、操作技术要求不高、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实验的危险性要小成功率要高、实验仪器易得数量足够;⑵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使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⑶要估计到课堂教学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灵活而顺利地进行教学;⑷应事先准备好足够的仪器,发动学生一起做;⑸应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

5、学生分组的教学要求P154-155。

(1)中学设置学生分组实验的目的:让学生学习实验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训练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态度。

(2)中学进行分组实验的基本要求:

a.了解基本仪器的构造和原理、能正确使用基本仪器,能按实验步骤正确操作,能排除实验中出现的一般小故障;

b.能正确选择观察目的、内容和方法,如实验记录观察现象和数据; c.初步具有发现问题、提出实验研究课题的能力; d.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并讨论实验方案;

e.掌握实验原理,能编写合理的实验步骤,会设计记录表格;

f.能用记录测量数据,能正确运算和描绘图线,会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g.学会初步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推理出结论; h.会写实验报告;

i.培养认真严谨、实事求是,遵守实验室纪律、爱护仪器等良好的态度品质。

6、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基本过程P155。

(1)课前准备阶段及要求:预先做好教学的组织工作;预先对实验小组的器材做好检查,并准备一些备用器材;熟悉掌握仪器的操作规范,预见学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课内操作阶段及其要求 a.对学生的要求(检查仪器数目,认识、熟悉所用的仪器;按照实验仪器、实验内容的要求,安装调整仪器装置;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测量和记录;记录的现象和数据经检查后,拆除整理仪器)b.对教师的要求(巡回于学生实验小组之中;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操作示范;注意引导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培养学生缌观察的习惯)(3)总结阶段及其要求

7、学生分组按编组方式可分为(补充):

(1)并进式实验(2)轮换式实验(3)复式实验

十二、物理概念与规律教学

1、物理概念与规律教学的重要性P168-171。

(1)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干知识P168-169(2)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P169-170(3)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过程P170(4)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载体P170-171

2、物理概念与规律教学的教学要求P171-173。

(1)知道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引入的必要性P171-172(2)经历物理概念形成和物理规律发现的过程P172(3)会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P173

3、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P173-179与注意点:

注意:物理概念多种多样,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另外,物理概念教学还应注意阶段性,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不断深化概念。

4、物理规律教学的过程P179-187与注意点:

注意:物理规律也有多种多样,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步骤和方法。要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物理规律。

5、建立规律的常用方法P180-183。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a.常用方法之一,实验法 b.常用方法之二,举例法(2)经历过程,探索规律(建立规律的方法有)

a.实验归纳法 b.假设验证法 c.单逻辑演绎法 d.类比推理法(3)确切表述,理解规律

a.物理规律的表述(物理规律条件性表述、定性表述、定量表述、系数的特定意义)

b.理解物理规律

1)让学生经历规律的发现过程

2)引导学生对规律表述关键词和物理量的推敲 3)明确物理规律适用条件

4)引导学生对相关物理规律进行分析与比较,明确它们的区别联系

5)让学生将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数学公式和图象互译,加深理解物理规律的意义(4)应用规律,巩固深化 a.通过习题运用规律

b.运用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问题

注意:

1、物理规律也有多种多样,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步骤和方法。

2、要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物理规律。

6、物理课程导入基本方法(补充):

运用实例、温故知新、演示实验、求异联想、理论推导、列举不足、设置悬念、讲述故事。

十三、物理练习与复习的教学

1、物理练习在教学中的功能P195-196。

(1)认知的功能:是指通过练习帮助认知并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2)检测的功能:是指师生双方可以通过练习对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和评价。

(3)发展的功能:主要是指通过练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2、物理习题的基本类型P206。

(1)课内练习(课堂练习)与课外练习(课前练习与课后练习)(2)纸笔类练习与实践类练习(3)客观题和主观题(4)封闭题和开放题

(5)选择题(单一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组合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说理题)、作图题、计算题、实验题等七大类。

3、物理解题常用策略(补充):

(1)模式识别与类比策略;(2)转化(结合)策略:数理、数形、整体隔离、坐标系、问题描述(等效、对称、割补、假设);(3)正难则反策略(逆向思维策略,也属转化);(4)以退求进策略;(5)穷举策略:穷举、凑合、特殊值、极端。

4、物理习题课的基本要求P207-209。

(1)要有目的、有计划、连贯性(2)针对不同教学层次,要求适当

(3)要精选物理练习题a.典型性 b.针对性 c.启发性 D.实际性(4)要发挥解题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5)让学生学会解题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5、物理复习的意义P211-212。

(1)巩固知识,增强记忆(防止遗忘)(2)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3)弥补知识缺陷,解决教学遗留问题(4)学会学习,促进能力的发展

6、物理复习的种类P213-216。

(1)平时复习P213-214 a.引入复习b.当堂复习

c.课后复习(尝试回忆、阅读课本、整理笔记、整理知识网络、看参考书)(2)阶段复习P215(章节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未复习、总复习,复习课是阶段复习的主要形式)

(3)总复习P216(实质上也属阶段复习)

a.学期与学年总复习、初中总复习、高中总复习

b.三个阶段:全面复习,夯实基础;重点复习,抓住关键;综合复习,注意提高。

7、典型复习方法P218-221。

(1)梳理“知识结构”复习法(2)做练习复习法(3)用物理实验进行复习(4)比较复习法

8、物理复习课的教学环节P222-224。

(1)阐明复习目的和内容P222(2)梳理知识与技能网络P222-223(3)典型例题示范、查漏补缺P223(4)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P223-224(5)共同小结,交流评价P224 注意:复习课与其它课一样,虽然教学有法,但也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多变。

十四、物理课外活动

1、中学物理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P258-259。

(1)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2)课外活动具有自主性

(3)课外活动形式和内容的灵活多样性(4)课外活动有一定的开放性

2、中学物理课外活动的作用P259-260。

(1)帮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2)促进学生手脑并用,提高实践能力,养成创新意识(3)发挥学生特长,促进个性化的发展

3、物理活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P262-265。

(1)课外参观(注意点:要明确参观的目的、选择参观的内容;要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参观计划;联系好参观的时间、地点、约请向导和讲解人员;对学生进行有关纪律要求和安全教育)(2)课外阅读小组(3)课外科技小组活动(航模小组、无线电小组、实验研究小组、物理竞赛、物理晚会等)

十五、物理教学评价

1、物理教学评价的作用(补充)+P275:

⑴导向作用;⑵诊断作用;⑶激励作用;⑷甄别作用和选拔作用。

2、对学生学业水平进行评估的内容和方法(补充):

内容涉及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平时观察;(2)平时检查:包括⑴课堂提问、⑵课内外作业、⑶小测验、⑷实验操作、⑸实验报告;(3)阶段性和总结性检查:包括⑴阶段考试、⑵总结性考试。

3、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补充):

内容:教师的所有教学行为(备课、上课、科研、教学成果等)。方法:自我检查(具体涉及:⑴进度计划、⑵教学任务、⑶学生练习);被动检查(具体涉及:⑴进度计划、⑵教案、⑶上课情况、⑷学生作业、⑸学生反馈、⑹教学与科研成果)。

4、改革传统评价的思想与措施(补充):

(1)对学生评价:⑴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2)对教师的评价: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3)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 12 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5、评价分类P278-285:。

(1)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P278-279(2)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P279-281(3)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P281-285

6、测验分类(补充):

(1)按测验的参照标准不同可将测验分为:⑴常模参照测验、⑵目标参照测验两类,(2)若按测验的作用或功能不同可将测验分为:⑴诊断性测验、⑵形成性测验、⑶总结性测验等三类。

7、纸笔测验的一般过程P285-288+补充:

(1)确定评价(测验)的目的和目标;(2)编制测验试题:⑴确定测验的范围;⑵确定试题的形式;⑶制订编题计划(编制测验的双向细目表、包含:取样范围、行为目标、试题形式和难易程度);⑷编制试题,组合测验试卷;(3)制定测验要求;(4)实施测试;(5)批改评分;(6)结果解释。

8、物理测验评价的主要指标(补充):

⑴信度 ⑵效度 ⑶难度 ⑷区分度

9、利用表现性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般流程P288-292。

(1)确定评价目的(2)设计表现性任务(3)制定评定细则(4)客观记录探究活动的表现(5)评价与交流

10、物理课堂教学评价两种主要方法P294-295。

教学要素评价法;学生表现评价法

11、物理课堂教学教学要素评价法考虑的要素P294。

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要素来考虑。

12、物理课堂教学学生表现评价法考虑的要素P295。

上一篇:2023--2024(上)期中教学检查小结下一篇:在没有大人的世界时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