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2024-06-27

西游记中的歇后语(精选12篇)

1.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篇一

1、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2、孙悟空守桃园——自食其果

3、猪八戒撞上罗刹女——甘拜下风

4、猴子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5、猪八戒吃人参果——苦了大嘴的

6、孙悟空的脸——七十二变

7、白骨精给糖僧送饭——假心假意

8、白骨精打跟头——鬼把

9、孙悟空听见紧箍咒——头痛

10、孙悟空进了八卦炉——炼结实了

11、孙猴子坐天下——有点不像

12、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13、孙悟空进了八卦炉——越练(炼)越结实

14、孙行者的毫毛——随机应变

15、猪八戒戴花——丑人多作怪

16、白骨精送饭——有野心

17、猪八戒跌进酒瓮里——饱餐一顿

18、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19、白骨精鬼嚼——不是人话

20、孙悟空碰到如来佛——一物降一物

21、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22、孙悟空听念紧箍咒——头疼

23、如来观音——假夫妇

24、猪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

25、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26、牛魔王的兵——千奇百怪

27、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人妖分得清

28、孙悟空回花果山——一个跟头栽到了家

29、孙悟空登上金銮殿——毛手毛脚

30、猪八戒不拜佛——禅心不稳

2.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篇二

长期以来,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比较重视语法教学, 而在某种程度上却忽视了词汇教学中的俗语教学的重要性, 使得词汇研究和教学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当前, 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大量语用失误现象, 说明了我们汉语课堂中语用教学的不足, 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 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措施。

很多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 对汉语中的俗语感到尤为吃力。因为俗语不仅仅是在表现字面上的意思, 它更是建立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之上的语言升华。它与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学、哲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是这片沃土才孕育出了如此宏大的语言宝藏。要想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好汉语, 对俗语的学习则是必不可少的。

二、歇后语概述

歇后语与俗语、格言、谚语、俚语一样, 都属于汉语俗语的范畴, 它富含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个部分构成:前一部分为形象的比喻, 称为喻体;后一个部分是对前面的比喻作出解释或说明, 揭示前一部分的实质意义, 叫做喻义。通常将前部分称为比喻部分, 后部分称为说明部分, 这两部分一般由破折号连接。前后部分之间有一种逻辑上的内在联系, 后边所做的说明与解释同前边的比喻是完全一致的。 (1)

它是一种风格独特、民族色彩极浓的语言用法, 其特点是幽默诙谐, 形象生动, 寓意深刻。且富有人民性, 是劳动人民凭着自己的智慧, 从眼前熟悉的事物中配搭出一些传神的词句, 创造出一些生动活泼、耐人寻味而又恰如其分的比喻, 形象而生动地表达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歇后语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或文化的特色, 它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 一种生动形象和恰当的比喻, 能够引起人们的联想。

三、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歇后语的具体措施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个特色, 透过歇后语就能折射出许多有关汉民族的文化常识, 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的学习有着莫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对歇后语及其类似俗语的学习也会相应提高, 进而加深他们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人的了解。

1. 进行“汉语国俗语词典”的编纂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 面向外国学生的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工作一直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特别是体现汉语词汇特有文化价值的“汉语国俗词语词典”还没有完成, 产生这样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我们对外国学习者汉语学习词典的真正需求尚缺乏深刻的认识, 因而在宏观上缺乏系统的考虑, 微观上我们对这类学习词典的注释方法、编排体例乃至检索方式等都缺乏研究。 (2)

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部分, 体现在词汇层面就是国俗语中。所谓国俗语因素, 就是反映本民族文化特有的概念而在别的语言中无法对译的词语, 也就是说, 是别的语言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词汇。“现行HSK词汇等级大纲的编制以词的使用频度为原则, 用使用频度来衡量词语的常用程度, 以进行词筛选和确定的等级, 加以语用标准、语义标准和语法标准的结合。” (3) 另外, 揭示歇后语多用比喻辞格的方式, 为这样的读者提供更多的方便。这些也是在词典编纂中应该考虑到的因素。如能有这么一部综合的国俗语词典的话, 将会使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俗语的学习过程中减少很多困难。故进行这方面的词典编纂是相当必要的。而且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在进行中了。

2. 从文化角度导入

一定意义上说, 教授一种语言就是在教授这种语言所依托的文化, 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在解读这种语言所依托的文化。中国历史文化, 上下五千年, 纵横古今, 源远流长。可以说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的喜爱, 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动力之一。“我们认为,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至少可分为三类:语俗文化, 语感文化, 语境文化。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化知识, 如中国特有的称呼、姓氏、亲属之间的称谓等, 即是这里所说的语俗文化。” (4) 当然歇后语是属于语俗文化中的, 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一块文化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一般是以下几个环节:课堂语言输入, 语言表达操练, 语言规则吸收内化, 语言技能, 社会自然语言接触, 语言交际能力。” (5) 在“课堂语言输入”这个环节, 就需要有意的加入一些歇后语的认识, 进而在语言表达操练中使学习者对这一语言想象进行掌握。歇后语主要有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两种方法构成, 没有一定的汉语基础是对它的理解和运用是有挑战性的。故对歇后语的学习, 不应该放在汉语学习的前阶段, 而应该是中后期。

近几年来,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于文化在教学特别是中高级阶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逐渐有了共识。“所谓文化导入, 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将有关的文化因素直接引入相关的教材, 大家都认识到, 没有提供足够文化因素信息的教材, 讲文化导入教学仍然是十分困难的;第二层意思是将有关的文化因素直接引入以语言技能运用为核心的语言训练体系。” (6)

文化导入是对外汉语教学不断循环深入的必要条件和必然结果, 是提高语言教学水平和语言运用得体性的必由之路。

3. 在交际中学以致用

“语言交际能力就是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活动既包括语言交际活动, 也包括非语言交际活动, 语言交际能力主要是指使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交际的能力, 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 (7) 针对具体怎样对这一能力进行培养, 赵金铭前辈提出的六点是非常有价值的, 它们具体是:

1、要注重训练学生对语言多样性的把握, 也就是要训练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和语言功能表达的多种可能性;

2、要注重训练学生正确的语感和得体性表达, 也就是大量的技能训练尤其是听读的基础上, 建立正确的语感并形成语言得体表达的能力;

3、要注重训练学生整体性地理解和表达, 也就是要以语篇为教学和操练的组织单位, 训练学生自上而下地整体理解和表达意思;堂内外的学习结合起来, 也就是训练学生把握限制性的、模拟真实的学习机会, 促进学习中的学用平衡;

4、要注重训练学生把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 把课堂内外的学习结合起来, 也就是训练学生把握限制性的、模拟真实的学习机会, 促进学习中的学用平衡;

5、要注重训练学生对文化因素的兴趣和敏感, 训练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即训练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6、要注重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把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作为专项内容贯穿到教学中, 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交际。

以上六个原则是针对于课堂上学习的, 除此之外, 第二语言学习者还可以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留心日常生活中周围群众所使用的语言, 利用起周围的语言资源来。因为歇后语更多的是出现在口语中, 口语是学习习语的一个大宝库。言为心声,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 它最重要的功能是交际。这一说法本身就包含了和语言相关的心理、文化、社会方面的因素。所以, 只有在交际中加强对歇后语的不断运用, 才能使学习者对汉语这一语言习惯好好地掌握。

4.对比性学习

相对的来说, 对比性学习就不怎么适合于全部的歇后语教学。毕竟英、汉语 (这里以汉英两种语言为例) 分属不同的语言, 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第二语言学习者可以利用这两种语言中的意义对应部分, 比如用英语中的谚语或者意思恰到好处的习惯短语来理解汉语中意义与其相对的歇后语。这部分虽说较少, 但还是存在的。比如: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ringing one’s own bell;猫哭耗子———假慈悲, to shed crocodile tears;鲁班门前耍大斧———不知高低, to teach one’s grandpa suck eggs;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on pins and needles;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mind your own business;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keep silent as before

故在这几条教学措施中, 对比性学习是适用范围相对较小的, 但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也有一席之地。

四、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习语又堪称是语言的精华, 而汉语习语中的歇后语更是汉民族文化独有的表达方式。因此, 如歇后语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在日常交际中不能很好地传达, 就容易产生理解空白。学习一种语言中的特色, 那么就需要掌握一些词汇, 在交际中实现学以致用。总之, 从歇后语中我们可以发现丰富的文化思想内容, 异彩纷呈的歇后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汉民族文化世界。文中对歇后语的探讨, 只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里的一个小方面, 如果所有的小方面都不断得到完善的话, 那么这个学科将会茁壮成长, 最终参天耸立!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 歇后语作为俗语中的一部分, 在基本词汇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歇后语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词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它来源于民间, 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 具有较浓的口语特色。歇后语在俗语中有着自己的特点,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掌握了其语言特点之后, 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掌握好这方面的重要词汇, 再加以对比性学习方法, 并不断地实现学以致用, 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 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第二语言,歇后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蒋磊.歇后语的分类与英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 (1) :67-69.

[2]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 P389.

[3]马清华.唯频率标准的不自足性---论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词汇大纲设计标准《世界汉语教学》2008 (2) .

[4]刘英林《“汉语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研究四题》.见刘英林主编的《汉语水平考试研究》P81-82.

[5]周健.论突出以目标为导向的交际能力训练[J].《世界汉语教学》2001 (3) .

[6]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 商务印书馆2006, P106.

3.《三国演义》中的典故与歇后语 篇三

桃园结义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发了誓言:“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如背义忘恩,天人共戮之。”刘备年长,拜为大哥,关羽排为第二,张飞最小。这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满园的桃花争相怒放。刘、关、张兄弟三人在这满园春色中喝了个痛快。此后,三人果然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望梅止渴

曹操带领军队作战,来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因天气炎热,将士们长途跋涉,无水解渴,个个口干舌燥,人人疲惫不堪。曹操十分着急,于是他心生一计,骗他们说,前面有一片很大的梅树林,梅子很多,又酸又甜,到那里可以摘梅子吃解渴。士兵们听了,仿佛看到了密密麻麻的酸梅,也似乎尝到了酸甜的梅子,都流出了口水来。此成语形容用不切实际但能使人产生快感的空想来安慰自己。

空城计

马谡失守街亭后,司马懿亲率大军进逼西城。当时西城只剩下了老弱残兵,根本无力抵抗,大家顿时慌作一团。丞相诸葛亮临危不乱,他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于是传令大开城门,让老弱兵士洒扫街道,自己在城楼上焚香弹琴,显出一副从容自若的样子。司马懿怀疑城中设有埋伏,吓得赶紧退兵而去。此成语泛指为掩饰力量空虚而采取的迷惑敌人的计策。

赔了夫人又折兵

刘备向东吴借了荆州,后来却不想归还。东吴都督周瑜假称把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打算将刘备骗到东吴扣为人质换取荆州。刘备按照诸葛亮的安排来到东吴和孙权的妹妹成了婚,并带着夫人逃回荆州。周瑜闻讯急速追赶,却被诸葛亮事先布置的伏兵打得大败。蜀兵齐声羞辱周瑜说:“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占便宜却遭受了双重损失。

锦囊妙计

孙权用周瑜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出荆州。诸葛亮在刘备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锦囊,吩咐说:“内有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刘备和赵云、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徐,依锦囊妙计破了周瑜的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后以“锦囊妙计”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而又暂时保密的好办法。

舌战群儒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吞并江东。东吴君臣惊疑恐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典故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观点,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论并驳倒对方。

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辞别曹操之后,保着甘、麋二夫人,投奔刘备,先后经过五个关隘。因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斩了六员曹将。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走麦城

关羽受刘备之命镇守荆州。吴将吕蒙设计诱关羽取襄阳,趁机夺取南郡,擒获关羽部下及其家人,大大瓦解了关羽軍中的士气。关羽败退到当阳,西走麦城,又被吕蒙重重围困,形势十分危急,但别无他路,只有率领残余人马从麦城突出重围。结果未能成功,关羽父子均被俘虏。“走麦城”比喻作战失败。

初出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三次登诸葛亮门,才使诸葛亮同意出山,帮助打江山。当时曹操派兵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少,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以火攻曹军,使曹军惨败。当时人赞颂诸葛亮,用了如下诗句:“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比喻所参加工作缺乏经验,还很幼稚。

乐不思蜀

魏国灭掉蜀国后把蜀主刘禅安置在魏都洛阳,封为“安乐公”。一次,魏国大将司马昭请他赴宴并让他观赏蜀地歌舞,看他有什么反应。刘禅身边的人以为耻辱,刘禅却嬉笑自若,毫无悲伤的神情。过了几天,司马昭问他:“是不是很想念蜀国?”他不假思索地说:“此间乐,不思蜀。”现在该成语泛指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想回到原有的环境中去。

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歇后语也不少:

1.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2.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孙权嫁妹——赔了夫人又折兵。

4.孙权骗刘备——弄巧成拙。

5.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6.蒋干盗书——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7.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8.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9.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10.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1.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12.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13.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4.西游关于西游记的歇后语 篇四

2、猪八戒初进高老庄——装好汉

3、孙悟空的手段——七十二变

4、猪八戒打呵气——好大口气

5、唐僧学经文——念念不忘

6、唐三藏读佛经——出口成章

7、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啥滋味

8、孙悟空到南天门——慌了神

9、耍猴的走了猢猕——没甚弄了

10、孙悟空回了花果山——归山称王

11、孙悟空变小庙——一眼就被看破了

12、孙猴子封了弼马温——不知官大官小

13、猪八戒的武艺——倒打一耙

14、白骨精演说——妖言惑众

15、猴儿背着手走——装人相

16、猪八戒啃猪蹄——忘了自个儿姓名;自残骨肉

17、孙悟空的金箍棒——神通广大;能大能小

18、猪八戒卖炒肝——这是哪道肺

19、猪八戒吃猪蹄——自残骨肉

20、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21、白骨精扮新娘——娇里妖气

22、孙悟空扛钉耙——拿错了兵器

23、孙悟空照镜子——目中无人

24、唐僧肉——人人都想吃;惹怪物起心;难吃

25、孙悟空回花果山——一个跟头栽到了家

26、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降妖拿怪

27、孙悟空大闹天宫——翻天覆地

28、白骨精发表演说——妖言惑众

29、花果山猴子——无法无天

30、唐僧西天取经——多灾多难

31、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32、猪八戒跌进酒瓮里——饱餐一顿

33、猴子捡生姜——吃也不是,丢也不是

34、猪八戒的嘴巴——自我欣赏

5.西游记搞笑歇后语 篇五

1、猪八戒摔爬子------不侍后猴了、

2、孙悟空打闹天宫--------翻天了

3、二郎神斗孙悟空 ---- 你变我也垄

4、二郎神斗孙悟空 ---- 以变应变

5、白骨精见了孙悟空 ---- 现原形了

6、孙悟空进了八卦炉 ---- 炼结实了

7、孙悟空坐金銮殿------毛手毛脚

8、孙悟空赴蟠桃会------自己闯进去

9、机动----灵活 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

10、孙悟空当齐天大圣------自封为王

11、孙悟空到了花果山------称心如意

12、孙悟空大闹天空------慌了神

13、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14、孙悟空的毫毛----随便(变)

15、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

16、孙悟空守蟠桃园----坏事

17、孙悟空赴蟠桃会----不请自来

18、如来佛捉孙大圣----易如反掌

19、唐三藏的徒弟--------一个比一个强

20、猪八戒做梦娶媳妇--------想得美

21、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22、猪八戒初进高老庄--------装好汉

23、孙悟空保唐僧----------------忠心耿耿

24、孙猴子赴蟠桃宴----------------不请自来

25、二郎神的兵器----------两面三刀

26、铁扇公主的本事----------煽风点火

27、白骨精遇上猪八戒----------走运

28、孙悟空的身子----------毛手毛脚

29、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30、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31、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32、猪八戒招亲 -------- 凡心难丢

33、土地爷管龙王----------以上压下

34、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5、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36、猪八戒上墙----倒打一耙

37、猪八戒败阵----倒打一耙

38、仙女嫁皇帝--------天经地义

39、猴爬上旗杆尾--------无变化

40、老顽童进《西游记》打架--------左右不是人

41、孙悟空拜唐僧--------改邪归正

42、孙猴子封了弼马温--------不知官大官小

43、猪八戒吞钥匙」/忧心忡忡

44、「猪八戒吃猪蹄」/骨肉相残

45、如来佛手上翻筋斗--------逃不出手掌心

46、猪八戒嚼沙锅--------只顾自己咯嘣脆----不管别人牙碜不牙碜;、、、

47、猪八戒的脊梁--------无能(悟能)之辈(背

48、花果山猴子--------无法无天

49、猴子爬山崖--------有能耐

50、孙悟空的脸----------------说变就变

51、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52、唐僧读佛经----出口成章

53、拜唐僧----改邪归正

54、猴子变戏法----~无中生有

55、孙悟空上了话果山----称王称霸

56、孙悟空保唐僧----~忠心耿耿

57、孙悟空照镜子----~目中无人

58、唐僧取经______多灾多难

59、孙悟空大闹天宫________翻了天

60、孙悟空坐天下____毛手毛脚

61、孙悟空碰到如来佛______一物降一物

62、猪八戒照镜子____里外不是人

63、猪八戒败阵________倒打一耙

64、孙悟空的毫毛-------- 随变(便) 神通广大。

65、和孙猴子比跟斗--------差著十万八千里。

66、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喻大小随意,不加限制

67、孙悟空闹地府------勾他的生死簿

68、请孙悟空上天--------叫他当了弼马温

69、孙悟空守蟠桃园------------坏事

6.关于西游记的歇后语 篇六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猪八戒戴花——自美

猪八戒戴花——越多越丑

猪八戒读书----竟冲识字的

猪八戒保媒把把成功——猪连必合(珠联壁合)猪八戒进女儿国——看花了眼

猪八戒娶媳妇——背着走

猪八戒背媳——舍得花力气

猪八戒不成仙——坏在嘴上

猪八戒吃黄连——苦了大嘴的猪八戒吃人参果——苦了大嘴的猪八戒吃猪啼——自残骨肉

猪八戒戴耳环——自以为美

猪八戒充英雄——只是嘴皮子拱得欢

猪八戒的武艺(耍把式)——倒打一耙

猪八戒过火焰山——倒把一耙

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道味儿 猪八戒败阵- 倒打一耙 猪八戒的嘴巴——自我欣赏

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

猪八戒发眸气——又丑又恶

猪八戒拱帘子——嘴先进

猪八戒进屠场——自己贡献自己

猪八戒啃地梨——什么仙人吃什么果

猪八戒了天拜佛——掸心不稳

猪八戒买猪肝——难得心肠

猪八戒卖炒肝——这是哪道肺

猪八戒卖凉粉——样数不多,滋味不少

猪八戒三十六变——没有一副好嘴脸

猪八戒摔镜子——怕露丑

猪八戒相亲:怕露嘴脸

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 猪八戒想娶媳妇——一厢情愿

猪八戒招亲——黑灯黑人 猪八戒照像——自找难堪(看)猪八戒读书——识字的

孙悟空

孙悟空拔猴毛——变化多端;转眼就变;变化无常 孙悟空变魔术——花样多 孙悟空变山神庙——露了尾巴 孙悟空打猪八戒——倒打一耙

孙悟空戴上紧箍咒——无法可使;有法难使 孙悟空当齐天大圣——自封为王;自个儿称王 孙悟空到南天门——慌了神

孙悟空的金箍棒——神通广大;能大能小 孙悟空登上金銮殿——毛手毛脚 孙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孙猴子坐天下-----毛手毛脚

孙大圣拔猴毛----看我七十二变

孙悟空乍入芦芋——不知深浅 白骨精见了孙悟空——现原形了 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二郎神斗孙悟空——以变应变;你变我也变 如来佛治孙悟空——强中还有强中手

孙悟空拔猴毛——变化多端;转眼就变;变化无常 孙悟空保唐僧——忠心耿耿;降妖拿怪 孙悟空变魔术——花样多 孙悟空变山神庙——露了尾巴 孙悟空打猪八戒——倒打一耙

孙悟空戴上紧箍咒——无法可使;有法难使 孙悟空当齐天大圣——自封为王;自个儿称王 孙悟空到南天门——慌了神

孙悟空的金箍棒——神通广大;能大能小

孙悟空翻跟头——一步十万八千里;拿手好戏;一步登天;出不了如来佛的手心 孙悟空放屁——猴里猴气 孙悟空赴蟠桃会——不请自到 孙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

孙悟空进了八卦炉——越练(炼)越结实 孙悟空拿(捉)猪八戒——能人之上有能人 孙悟空七十二变——花样多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降妖拿怪 孙悟空手里的金箍棒——随心所欲 孙悟空跳加官——人面兽心 孙悟空听见紧箍咒——头痛

孙悟空遇到如来佛——无法可使;有法难使 孙悟空住在水帘洞——称王称霸 孙悟空照镜子——猴里猴气 掖着个孙悟空——憋出个猴来

和孙猴子比翻跟斗——差着十万八千里

孙猴子半天云里打眼罩——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孙猴子变戏法——无中生有 孙猴子穿汗衫——半截不像人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变化无常;转眼就变 孙猴子的屁股——坐不住;坐不稳 孙猴子的手脚——闲不住

孙猴子的尾巴——变不了;没法变 孙猴子斗魔王——打你个牛角朝天

孙猴子封了个弼(bi)马温——不知自己官大官小;沾沾自喜 孙猴子上了花果山——称王称霸;称心如意 孙猴子上天宫——得意忘形 孙猴子守桃园——自食其果 孙猴子跳出水帘洞——好戏在后头 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永世不得翻身 孙猴子坐天下——手忙脚乱;毛手毛脚

和孙猴子比翻跟斗——差着十万八千里

花果山猴子---无法无天

二郎神斗孙悟空——以变应变;你变我也变 如来佛治孙悟空——强中还有强中手 沙和尚

沙和尚挑行李——义不容辞 沙和尚瞧嫁妆-下辈子见 沙和尚拜丈人-怪事 沙和尚打儿子-没有的事 沙和尚坐岩洞-没事(寺)孙悟空拿沙和尚-能人之上有能人 沙和尚娶媳妇-今生休想 沙和尚念经-一本正经 沙和尚摆手-不侍候(猴)沙和尚擦头油-又光又滑 沙和尚猪八戒分行李-各奔东西 沙和尚挑行李--义不容辞 沙和尚挑担子---一头铫子一头热 沙和尚挑担子---稳稳当当

白骨精

白骨精唱歌——怪腔怪调

白骨精的饭食——碰也不要碰

白骨精开曰——不讲人话

白骨精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

白骨精给唐僧送饭——假心假意 白骨精扮新娘--妖里妖气 白骨精的饭食——碰也不要碰 白骨精开曰——不讲人话

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牛头马面

哮天犬过了独木桥就不会叫了——过目(木)不忘(汪)唐僧上西天-取经 唐僧西天取经- 多灾多难

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妖怪)观音菩萨进澡堂——左右为难 如来观音----假夫妇

二郎神的法术——变化多端 二郎神的印堂——独具只眼 二郎神的天犬——恶狗一条 二郎神斗孙悟空——你变我也垄 二郎神斗孙悟空——以变应变

唐僧

唐僧的龙马——腾云驾雾 唐僧的心胸——慈悲为怀 唐僧的眼睛——不认识好坏人 唐僧和尚念佛经——一本正经 唐僧念书——一本正经

唐僧跑进和尚店——同吃一碗斋饭 唐僧取经——千辛万苦 唐僧上西天——一心取经 唐僧相信白骨精——人妖不分 唐僧遇见白骨精——敌我不分 唐三藏过火焰山——没咒念 唐三藏读佛经——出日成章 唐三藏撞见牛魔王——舌头短截 唐僧取经——一心一意 唐僧念书——一本正经

7.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篇七

关键词:严爱教育,平常心,班级管理

引言

从2005年毕业后走上教师岗位,近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飞快成长,感触颇深。

尤其是所带的第一个班级,2005年的高一(5)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打架滋事,谁见谁头痛,以致原来的班主任都吃不消。于是,作为该班英语老师的我接下了五班的班主任这一“重”任。也就此开始了我的班主任西游记。期间,酸甜苦辣,各种滋味皆尝,更有伤心落泪的时候。但在其他同事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学会了很多,班级在各方面也渐渐好转。

接下来我就简要谈谈我做班主任的一些感受。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我觉得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学习名著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途中展现出的个人魅力。

一、班主任要像唐僧一样有爱心耐心,以身作则,具备“罗嗦”的品质

爱是教育的基石。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教育好每一名学生的重要前提。如果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时,缺乏爱心,必然就方法简单粗暴,批评多,耐心说服少;责怪多,关心体贴少。要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可贵的“闪光点”。

经验所得:当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时,无论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所以班主任要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用自己对学生的爱,从多方面、一点一滴做起,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此外,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在潜移默化中感染激励着学生,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二、班主任要像孙悟空一样雷厉风行,严爱分明

在担任班主任的第一个学期里,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常常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有时“严”演变为言语指责和变相惩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爱分家,效果不佳,不仅打击了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久而久之学生也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

渐渐地,我明白也学会了对学生要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而这却是一门需要智慧的艺术,就如孙悟空手中的如意金箍棒,该严时严,该爱时爱,如此以爱促严,以严促学,正所谓“严师出高徒”。

比如,同样的错误———作业未做,一贯表现好的学生一定有其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草率批评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

其中,批评,作为对学生“严”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要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只要注意批评的针对性、实效性、深刻性、适度性,就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班主任要像猪八戒一样学会“偷懒”

所谓“勤老师,懒学生”,“懒老师,勤学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生怎么学,而不是替学生学。同样,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也要学会“偷懒”,让学生自己管好班级,以此,培养其自主能力和主人翁意识。

(1)选拔培养班干部

在班干部选举中,先民主后集中,即先让学生投票选举,再由教师权衡。

班主任要不断教育和培养班干部。我将经常召开班干部座谈会,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经常检查班委会的工作,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既不包办代替,也不放手不管。

(2)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集体是在活动中产生的。我组织互帮互学活动,通过活动扩大班干部在同学中的积极影响,加强同学间的协作精神和团体意识。这样既能在班干部的纪律及常规管理上起到明显效果,又使同学间养成团结友爱的习惯,使班级成为一个大家庭。

四、班主任要像沙僧一样朴实忠诚,默默无闻,具备平常心

曾闻知一些班主任对优秀生与学困生的爱呈现明显的两级分化。对于优秀生,爱意常常溢于言表,而对于学困生,则完全忽视或冷处理。班主任喜欢优秀生本属正常,但这种爱变为“嫌贫爱富”,则有损教育公平的主旨,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更不利于良好班级的形成。

对学生的爱是没有痕迹的。有的人只是在激动的时候才感觉到爱的存在,这是对爱的认识的偏差。教师的爱是一种不露痕迹的关怀,就像阳光照在身上一样自然,就像我们的呼吸一样。教师的爱是无私,不求回报的。对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要求一步到位,否则与学生,压力太大,不符身心发展规律;与自己,期望太高,一旦达不到,形成心理落差,也不利于进一步的学生教育工作。因此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期望要恰如其分。

8.《西游记》中的教育艺术 篇八

关键词:西游记;教育艺术;借鉴

《西游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宜,很多小朋友百看不厌。其实,从教育的角度看,吴承恩可以说是一个教育大师,他书中的很多情节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仍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一、不愤不启,点化唐僧取经

如来有感于中土的不教化,“贪淫乐祸,多杀多”,决定将三藏真经送与中土,但是又恐众生愚蠢,不识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于是决定派观音大士到中土大唐寻找有道高僧,点化他去西天取经。观音先是用锦幅袈裟和九环锡杖试探玄奘是不是有缘人,得到证实之后,又用大乘佛法“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激起玄奘的向佛之心,成功地点化玄奘西天取经。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观音大士其实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她不是直接命令唐僧去西天取经,这很有可能让唐僧心生逆反,结果适得其反;也不是亲自向唐僧宣讲佛法,这样得来的真经,唐僧既不能珍惜,也不能很好地领悟。而是用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比较激发起唐僧的求取真经的愿望,从而实现了自己的目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要我学”和“我要学”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不能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动手、动脑探索知识,求取“真经”,我们的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知人善任,神妖各得其所

观音找到了取经人,但是取经之路,路途遥远,更多虎豹豺狼,妖魔鬼怪,异常凶险,而唐僧是凡人,虽然一心向佛,意志坚定,但很难对付取经途中的妖魔鬼怪。为了让唐僧一路化险为夷,顺利取得真经,观音大士在寻找取经人的途中,收服了被贬下凡据守流沙河的沙悟净和同样被贬下凡盘踞在福陵山云栈洞的猪八戒,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又怕西天路途遥远,唐僧难以承受,于是又向玉帝求情,救下因纵火焚烧夜明珠而犯下死罪的西海龙王三太子,变成白马,当做唐僧的坐骑。还在五行山下劝诫度日如年的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为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

唐僧师徒取经路过黑风山,被黑熊精偷去袈裟,孙悟空主张打死黑熊,而观音大士却认为黑熊没有害人,罪不至死,于是让他去落珈山做守山大神。在火云洞唐僧师徒遭遇到红孩儿,孙悟空几次都打不赢他,没办法请来了观音大士。观音打败红孩儿之后,见他眉清目秀,非常聪明,又诚心改过,于是收他为善财童子。

从观音大士的所作所为,给我们的教学以很大的启发:学生们在智力上会有所差别,接受知识的能力或好或差,但每个学生肯定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我们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特长,利用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取得成功。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象观音大士一样,学会多视角看学生,学会怀着一颗欣赏的心看学生,学会蹲下身子,用学生的眼光看问题。一位好的教师必定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相信学生力量和提升学生价值的人。

三、恩威并用,唐僧师徒心连心

唐僧无疑是非常疼爱自己的徒弟的,尤其是孙悟空。他与悟空相遇得最早,又是他亲手将悟空从太行山下解救出来,悟空对于唐僧来说,既是徒弟,又象是自己的儿子。所以唐僧心疼悟空赤身露体,连夜为悟空赶制衣服,展现了一片爱徒之心。我们都知道教育事业与其他的职业有很大的不同,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感觉又极为敏感的未成年人,所以“爱”是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要求。我们的教育对学生应该是温情脉脉的,而不应是冷酷的。每个教师对学生都应该充满爱心,都应把爱作为教育的前提。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学生的学习是幸福而卓有成效的。

但仅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孙悟空虽然被压了500年,但其劣性不该,不愿受约束,对人没有慈悲心,逞勇斗强,缺乏耐性。对人对妖都是一打了之,唐僧说他几句,就恼羞成怒翻脸走了。唐僧没有办法,只好用观音大士给的紧箍儿戴在悟空头上,在悟空顽劣时,念紧箍咒以示惩罚。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他们血气方刚,年轻气盛,易于冲动,且经常犯错。当说教已经不能约束学生时,适当的、温和的惩罚还是必要的。因为教育本身就是要改变学生的非理性状态,使他们遵守规范,适应社会,如果学生违反了规范,就要使其受到相应的但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惩罚,从而改正错误。我们如果一味地溺爱学生,纵容学生,那我们培养出来的就会是不遵守社会规则、没有担当的接班人。

9.《西游记》里的歇后语 篇九

2、孙悟空保唐僧——忠心耿耿

3、猴子看书——假斯文

4、孙猴子封了弼马温——不知官大官小

5、唐僧碰到白骨精——敌友分不清

6、唐僧的眼睛——不识好坏人

7、猪八戒啃猪蹄儿——自餐骨肉;自残骨肉

8、猪八戒读诗文——冒充圣人

9、土地爷管龙王——以上压下

10、唐僧跑进和尚店——同吃一碗斋饭

11、六小零童——孙行者

12、孙悟空的手段——七十二变

13、白骨精说人话——妖言惑众

14、孙猴子坐天下——有点不像

15、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

16、猴子扫地——只顾眼前

17、猪八戒吃蜂蜜——甜了大嘴儿了;甜了大嘴的

18、孙悟空的金箍捧——能大能小

19、孙悟空守桃园——自食其果

20、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道味儿

21、猪八戒吃爪尖儿——骨肉还家;骨头还家

22、猪八戒败阵——倒打一耙

23、猪八戒戴花——自美

24、猪八戒吃竹子——装熊

25、猪八戒肖媳妇——心甘情愿

26、孙悟空迁不过如来佛手心底——无法可使

27、猪八戒的嘴——贪吃贪喝;饱吃饱喝

28、孙悟空的金箍棒——神通广大;能大能小

29、白骨精骗唐增——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30、孙悟空当齐天大圣——自封为王

31、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32、猪八戒跌进酒瓮里——饱餐一顿

33、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人妖分得清

34、白骨精骗孙悟空——原形毕露

10.西游记歇后语及答案 篇十

2、孙悟空使定身法——一动不动

3、孙悟空进了八卦炉——炼结实了

4、白骨精说梦话——妖言惑众

5、孙悟空跳加官——人面兽心

6、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儿——戴上去容易取下来难

7、猪八戒的嘴——贪吃贪喝;饱吃饱喝

8、猪八戒发脾气——又丑又恶;又凶又丑

9、孙悟空回了花果山——归山称王

10、唐僧烂嘴——没咒念了

11、孙悟空守蟠桃园——非坏事不可

12、唐三藏撞见牛魔王——舌头短截

13、猪八戒摔耙子——不侍候(猴)

14、唐僧的眼睛——不认识好坏人

15、孙悟空拜唐僧——改邪归正

16、孙悟空进了八卦炉——越练(炼)越结实

17、唐僧西天取经——九死一生

18、孙悟空树帅旗——猴孙捧场

19、孙悟空听念紧箍咒——头疼

20、唐僧的龙马——腾云驾雾

21、猪八戒败阵——倒打一耙

22、猪八戒招亲——黑灯黑人

23、猪八戒撞上罗刹女——甘拜下风

24、孙悟空的脸——七十二变

25、孙悟空遇到如来佛——无法可使;有法难使

26、猪八戒打呵气——好大口气

27、白骨精遇上了孙悟空——原形毕露

28、唐三藏的徒弟——一个比一个强

29、孙悟空保唐僧——忠心耿耿

30、招亲找来猪八戒——自找难看

31、孙悟空分人参果——公平合理

32、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33、唐僧相信白骨精——人妖不分

34、猪八戒打蚂蚱——笨手笨脚

11.《西游记》中的药名诗词 篇十一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味。虽然中药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情节,颇值玩味。“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经”的矢志不渝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摆驾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关外;“三棱子”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徒弟;马兜铃正是唐三藏师徒与小白龙马一起“乘危远迈杖策孤征”,匆匆赶路的形象和声音;“茯苓”是指西天如来佛祖;“防己”“竹沥”指唐僧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像新采的竹茎,经火炙后沥出的澄清汁液;“茴香”谐音回乡,指取经成功返回唐朝。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从近两千味的中药药名中,选择了能表达小说内容的几味,中药名称和全诗浑然一体,巧妙地紧扣小说的主要情节,令人拍案叫绝。

在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还用药名写了一首《西江月》的词,描写孙悟空对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

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9个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激烈拼杀和猎户伤亡的战斗场面。

12.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篇十二

关键词:网络群体,话语权,营销

2015 年7 月10 日, 动画片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下简称“大圣”)上映。 这部夹心在“票房神作”《小时代4》与 “话题大作”《栀子花开 》的国产动漫,以“黑马”之势在票房和口碑上实现了最大化的胜利。 7 月14 日,《大圣》上映3 天实现票房破亿;7 月25 日,《大圣 》打破 《功夫熊猫3》在2011 年创下的纪录,刷新国内动画片票房新高,成为改写国产动画历史的作品。

大圣的崛起, 被称为类似于 《疯狂的石头》的“口碑效应”。 然而,同样具有高口碑的动画 《小羊肖恩》却票房惨淡。 事实上,除了良好的口碑,强大的群众基础和高覆盖的网络通道使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本应黯然陪跑的《大圣》成功“逆袭”。 《大圣》的成功是“偶然”中的“必然”,除了本身的优势之外,网络群体的支持、话语权的利用,也是这部上映第一天仅获得0.16%排片率脱颖而出的独特商业模式。

一、网络群体与话语权

戴维·波普诺(1987)提出了社会群体的概念,在他看来,具有同样身份和某种一致感情的两个或更多的人可以定义为社会群体。 群体能产生相互联系的独特模式, 产生独特意义和价值观的亚文化。根据戴维·波普诺的理论,除了“工具性需要”外,很多群体的形成是为了“表意性的需要”,它们能满足成员情感需求, 获得相互的支持与完全的自我表现。 当群体模式建立后,成员们能够形成群体内部行为。

而新媒体的发展,使一批新的网络群体正在逐渐壮大。 与社会群体不同,网络群体一般在现实生活中并无联系,而是通过网络文字、图片等信息表达个人观点,因此这类群体的“表意性”特征特别突出。 特别是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下,网络中的多维度、高速度和聚众性的特点使有着不同背景和价值观的群体聚集,进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 信息的快速化与透明化、网络平台的便利性与可操作性强化了人类对群体的需求,也使网络显示出强大的群体效应。

网络群体所实现的“表意”特征,使其形成了话语群体。 话语群体具有层级性,可以大致分为:世界范围话语群体>国家范围话语群体(全社会话语群体)>特定话语群体。 特定的话语群体需要表达自身的价值观, 因此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水军”、“圣母”、“键盘侠”、“网络暴民” 这些新名词的出现,正是不同网络群体在排他性上的分类与标签。 从另一方面而言,正是因为网络提供了相对公平的话语表达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对话语权的争夺显得更为激烈。

“话语权” 作为新兴的学术热点,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社会学、传媒学中。近年来,“话语权” 在新媒体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姜奇平(2012)提出,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入新商业文明时代,“语言交换的经济实际是指以语言为中介的意义的经济”。 他认同福柯的话语权观点,即话语产生知识,“人们只有认同话语所构建的那些位置,使他们受制于其规则,并因而成为其权利知识的主体, 才会取得意义”。 在他看来,权利是“通过整个社会机体运作的生产网”。 在网络中,我们倾向认同权利,对网络中的话语赋予价值与意义, 这些都可以成为 “网络规则的元规则”。 在网络平台上,话语权的争夺,正是特定话语群体意识胜利的“标志”。 正因为如此,网络话语的争夺日益激烈。 而《大圣》的逆袭,也正是群体话语权争夺下的营销胜利。

二、群体分化与话语权争夺

网络群体的分化,是新媒体时代一个显著的特征。 王琪(2011)指出,网络社群与现实相比,具有经常性的社会互动、相对稳定的社会联系和共同群体意识这一特点。 群体意识可以是互动中形成的长期而稳定的意识,也可以是为特定目标而建立的短期意识。 《大圣》的成功,正是群体分化的“有序性”。 在群体分化上, 既有所建立的长期稳定的价值观,又有在上映几天内迅速崛起的短期意识。

1、基于价值观的群体分化

《大圣》的上映时间极为不利,受到了《小时代4》与《栀子花开》的夹击。 但这种不利因素恰恰帮助《大圣》分化了观影群体,造成了群体间的话语权争夺。

7 月9 日上映的 《小时代4》 为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系列的最后一部。 尽管这一系列的票房破了15 亿, 但四部电影在豆瓣上的平均评分仅为4.7。 而7 月10 日上映的《栀子花开》更是因为其青春电影的定位、仅一个月的拍摄时间、薄弱的剧情和非专业的明星导演被称为“抢钱之作”,豆瓣得分仅为4.2 分。 但根据猫眼票房的统计,这两部电影在上映首日的排片分别达到48.52%和32.08%,与《大圣》的9.27%相比可谓“巨头”。而《大圣》能取得话语权争夺的胜利,得益于其群体的集中性。 根据百度指数显示,7 月份《大圣》、《小时代4》和《栀子花开》的搜索人数分布如图1 所示:

从图1 可以看出,《小时代4》和《栀子花开》的观众群较为相似,主要集中在29 岁之前,是较为年轻的群体。 以《小时代》为例,根据辽沈晚报的数据分析《小时代》观影人群平均仅20.3 岁。 而《大圣》的观众群呈现特别戏剧化的状态———达78%的搜索者为30-39 岁之间,即我们所说的85 前。 《大圣》的话语权争夺不仅仅是网络社区的话语权争夺,也可以说是社会中群体价值观的碰撞与争执。

由于成长的家庭环境、 社会环境的不同,80 后和90 后一代的价值观有着较大的分歧, 这二类群体的分化与现实存在着较大的一致性,有着较为统一的群体思维。 80 后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在社会转型、教育体制变革、社会信息环境巨变中成长,承受着70 后“垮掉一代”的指责以及商品社会发展中经济与责任的压力。 由于在成长中长期无法得到话语权,而在社会巨变中的重担日益增加。 80 后在网络上有着较强的“话语责任感”,中国互联网发展中的多个群体性事件使80 后看到了话语权的重要性。 与80 后相比,90 后成长的环境较为宽松,他们成长于文化快速渗透的新媒体时代, 追求个性、崇尚偶像,追求多元价值观,更为看重情感追求。

《大圣》的群体分化,正是80、90 后价值观的分化, 在价值的表现和话语的表达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这类群体在话语的争夺上有着稳固的建构。 而《大圣》在话语权争夺的话语设置上,在短期内迅速建立了一批强大的支持群体———“自来水”。

2、基于核心话题的社会助长

《大圣》的“突围”,可谓是横空出世。 除了基于价值观的群体分化,它的短期群体聚集性也是取得话语权成功的保证。 吴旭(2014)指出,掌握话语权,就掌握了主动性。 而话语权的核心是议题设置力,基础为叙事框选力,灵魂为移情劝服力,保证为整合传播力。 《大圣》的成功,在于话语的设置成功,在争夺话语权上掌握了主动。

首先,《大圣》 的议题设置保证了群体的积聚。《大圣》归来在7 月10 日上映,而在此之前,《大圣》进行了点映。 本文以“大圣归来”、“点映”为关键词,采集到《大圣》点映时间7 月4 日-上映前7 月9 日期间新浪微博上相关评论共914 条,利用词频分析软件rostcm6 进行分析,共得到出现10 次以上的词语301 个。 去除“西游记”、“大圣”、“归来”、“电影”、“动画”、“猴子”、“江流子”等常规性名词,得到前9名词频如表1 所示:

从词频统计的结果来看,除了与口碑相关“剧情”、“画面”等词外,排在第一名的“国产”和第八名的“中国”特别突出。 《大圣》在后期的话语权争夺上,其占据的一个话题点就是“国产动漫的骄傲”。这个话题的设置,契合了道德高点,能够得到多数人的共鸣,具有较强的“移情劝服力”。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群体,在发声上往往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后期多数“自来水”的出现,除了支持《大圣》之外,更多的是支持国漫的复苏。 在议题的设置上,《大圣》迎合了群体的关注点,在后期的群体话语权争夺上占据了主动。

其次,议题的设置保证了叙事框架力和移情劝服力的实现。 早在《小时代》前几部上映以及《匆匆那年》、《左耳》等青春片上映时,“低质量、高票房”与“高质量、低票房”的矛盾就一直存在:一方面是自认为理智的网友在豆瓣、天涯等网络社区对青春片批量生产中所存在的粗制滥造、主题滥用与过度消费的不满,但一方面却是低龄群体对偶像的追逐与票房的叠高。 到《大圣》归来,这种矛盾集中爆发———“自来水”的出现,可以视为80 后对低龄群体在话语权上的争夺。 而这一争夺,占据了“保护国产”、“促进国产电影发展”的道德高地,无疑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最后, 群体话语权的胜利要依靠整合传播力。白磷(2015)提出,群体传播的基本动因是社会助长,由于群体认同等因素激励,能够增加内在驱动力,唤起群体的竞争与被评价意识,使群体能够遵循自我价值支持与保护原则,使行为朝着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从而使行为效率明显增加。 由于话题设置与80 后的责任感契合,在《大圣》的话语传播中,话语权的争夺得到了放大效应,在群体中得到了支配地位,产生了群体极化的倾向。 这种倾向,让话语的争夺显得白热化,同时也是参与竞争的群体得到了激励性的支持,《大圣》的支持群体将自己成为“自来水”———即自发的水军,而“水军”这一词语的辩词褒用,也体现了话语群体的极大自豪感。 这批自发的水军由于被影片本身的剧情、社会责任及爱国情怀所驱动,在新浪微博、百度贴吧、天涯社区、bilibili、朋友圈等具有强互动性的网站自发“安利”《大圣》,从而出现了“朋友圈被《大圣》刷屏”的现象。 随着安利的成功,“自来水”群体规模不断扩大。 一方面,当群体工作时,产生了一种关于群体忠诚的非书面约规,自发形成其群体角色,参与《大圣》的宣传中;另一方面,群体的扩大也导致了“非一致性”的产生,这种非一致性使网络上也出现了《大圣》的反对声。 然而,群体越大,紧张性越少,“自来水”内部更为团结。 这种团队,更加巩固了大圣的地位,使其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7 月14 日,《人民日报》对《大圣》的逆袭进行了报道,进一步增大了其“国产片骄傲”的地位。

三、群体驱动的“话语权营销”模式

在福柯看来,“话语即权力”。 现代知识构成了独特的话语结构和话语模式, 这些模式与当代制度、人的思想、活动、生活方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自我约束。 话语与社会文化中的力量相结合,靠策略与权术实现“话语实践”。 在福柯看来,话语是反映了“欲望”,倾向于“斗争和控制”。 话语中的权力让言语有了劝诱、控制等功能。 在新媒体时代下,由于网民的涉及面广、参与度高、话语权的支配个体拥有了更大的力量。 在这种力量下,客户迅速积累,资本集聚增加,是一种独特的新媒体下的营销商业模式。 在网络上掀起“大圣”热的同时,《大圣》宣传在话语权营销上对群体的利用与推动,也是值得借鉴的过程。

1、推进主题设置

尽管《大圣》的崛起对片方而言是一种“意外”,但《大圣》方在群体的话语权争夺上,能够迅速把握机会, 在网友主题设置上提供相应的信息与素材,进一步推动了主题的移情力。 从与官方相关的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圣》方将自己置于“弱势群体”。 导演更是强调前期的票房估计仅1000 万。 在官方的叙述中,《大圣归来》 在制作上用了7 年时间,后期更是导演借钱,才能成就这部电影。 正是这种“弱势的市场打压”与“强势的制作质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发了网络群体的极化现象,推进了话语权的增强。

2、回归传统媒体

尽管网络群体具有较大的话语权,但在中国,话语权争夺下的最终认定仍然是传统媒体。 如果说网络群体的发声是“草根”行为,而传统媒体的关注与宣传使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官方认可性”,这种“知识主体”的认可,进一步推动了话语权的营销。

从图2 来看,《大圣》 票房在经历了下降之后,在7 月16 日后开始重新高升。 7 月12 日、14 日,人民网先后为《大圣》发声;而到了7 月16 日,人民日报刊登新闻《国产动画随“大圣”归来》,认可了《大圣》在国产电影中的地位。 如果说第一期的票房升高是因为网络的力量,那么正是因为传统媒体的认可,《大圣》的话语权进一步巩固,进入了其话语权营销的第二个高潮。

如果说群体的分化与话题的设置是话语权争夺的起点与内在驱动,那么话语权营销的利用可以成为其外在的驱动。 《大圣》在话语权争夺上的话题设置带动了《大圣》营销的崛起,而营销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其话题点;《大圣》的话语权争夺带动了资金的积累,而正是因为票房的崛起引起了主流媒体的注意与认可,反过来又促进了话语权营销。 总而言之,对话语权的反馈与知识主体的确立以及随后的话语实践,进一步巩固了《大圣》的话语地位。

四、总结

从“大圣归来”的逆袭看,话语权的争夺是群体分化下价值观的表达,而这种表达能够直接渗入商业中,帮助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新媒体时代下的话语权营销,虽然以网络为平台进行,但来源于现实,而回归于现实,具体可如图3 所示:

要实现群体的驱动与话语权的争夺,有以下条件:

1、稳定群体的存在

尽管网络群体在发展与壮大上具有极大的规模和速度上的优势, 但话语权的争夺所依赖的群体,应该是同样依赖于现实中的群体发展。 网络群体的构成具有短期性,而建立于现实群体上的网络群体,有着一定的群体规范基础。 了解群体中的组织规范,能够迅速定义群体角色,做出快速的群体决策。 对于群体而言,更强的决策是群体的一致性,能够从现实群体分化而来的网络群体,在话语权的争夺上,具有更强的力量。

2、高设置力的话题内在驱动

话题的设置是取得话语权竞争的关键。 具有强议题设置力、叙事框选力、移情劝服力和整合传播力的话题,能够帮助网络群体迅速整合。 一方面,由于内在驱动力的趋势,话语群体在信息的传播上具有强大的意志力,对于不一致的信息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另一方面,强大的话语设置能够吸引其他群体,从而使其参与到话语的争夺中,加大话语权争夺的力量。 而反之,设置力较弱的话题对话语权的争夺不能产生较强大的反馈, 而群体分化仍然存在,不足以产生话语权的争夺。

3、社会认可反馈的外在驱动

话语权的夺得,意味着话语主动性的把握。 如福柯所言, 话语是与社会价值观相结合的产物,能对社会规范产生一定的“权力”。 而这种权力,在网络上表现为强大的支持度与吸引力。 一方面,在取得话语权后,网络群体不断积聚,而这种积聚反作用于话语权,使其不断壮大。 另一方面,《大圣》的话语权取得也带动了其票房的增长,这种增长带来了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资本的增加从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话语权的巩固与壮大。

参考文献

[1]姜奇平.新文明论概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上册)[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吴旭.话语权争夺背后的传播力差[J].对外传播,2015,(05).

[4]石义彬,王勇.福柯话语理论评析[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0,(00).

[5]徐雪野.“80后”、“90后”被标签化与代际差异[J].社会工作,2012,(01).

[6]白磷.浅论互联网传播中的群体作用机制[J].新闻研究导刊,2015,(06).

上一篇:那一次我真的很棒_老师的鼓励作文550字下一篇:水利项目立项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