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示范请示报告

2024-11-10

省示范请示报告(精选4篇)

1.省示范请示报告 篇一

关于对《XXXX煤业有限公司煤矿 生产地质报告》进行审批的请示

XXXX有限公司:

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要求,XXXX煤业有限公司委托XXXX编制完成了《XXXX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17年10月24日XXXX有限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对该《报告》进行了会审,一致认为该《报告》基本达到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要求,现呈报省公司,请予以审定。

妥否,请批示。

附件:

1.《XXXX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会审意见 2.XXXXX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2017年10月24日

附件1

XXXX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

地质报告会审意见

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要求,2017年10月24日,XXXXX煤业有限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对XXXX煤业有限公司委托XXXX煤田地质局XX队编制的《XXXXX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进行了会审,会审意见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郏县城西北约18km,隶属XXXXX乡管辖。井田面积1.8071km,批准开采二

1、四2煤层,现矿井主采二1煤层,其批准开采标高为+225~-300m,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

矿井开拓方式采用两斜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煤方法为人工落煤。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

二、取得的主要成果

1.矿区发育地层由老至新发育有上寒武统凤山组(∈3f)、上石炭统本溪组(C2b)、太原组(C2t)、下二叠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 s)和石千峰组(P2sh)及第四系(Q);含煤地层由老至新为:上石炭统太原组(C2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及上统上石盒子组(P2 s)。山西组下部发育的二1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下石盒子组四均不可采。

2.本井田位于禹州煤田西南部边缘王英沟背斜西翼,总体为一倾向

22煤为局部可采煤层,其它煤层

西的单斜形态,地层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小于25°。区内以走向北西向高角度正断层为主,通过钻孔和实际揭露断层形态基本查清。矿区东部发育有王英沟背斜,有钻孔控制,依据充分,形态已查明。

区内未发现岩浆活动迹象。

井田内断层较发育,破坏了地层和煤层的连续性,对采区的合理划分和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有一定影响,褶皱构造较简单;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

3.分析研究了矿井二1煤层和四2煤层的特征。

二1煤层厚0.55~12.27m,平均厚度5.90m,局部含夹矸1层,简单结构,属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矿区内二

1煤中灰、特低硫、中高--高发热量之瘦煤,其用途主要为炼焦配煤及动力煤。

四2煤层厚度0.66~1.24m,平均厚度0.75m,局部含夹矸1~2层,结构中等,属于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四2煤为中灰、特低硫、中发热量之焦煤,其用途主要是动力用煤。

4.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二

1煤层瓦斯的赋存不均衡,随着矿井开采水平的不断延伸,瓦斯含量也将不断增大。

综合评定矿井瓦斯类型为简单。

5.划分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详细阐述了井田内的含、隔水层特征,分析了矿区充水因素;矿井主要水害为二

1煤层顶板砂岩孔隙裂隙水和底板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水和老空水,并针对水害类型提出了防治措施。预测的矿井-140m正常涌水量191.5m/h,最大涌水量383m/h。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

336.评价了工程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二

1煤层顶、底板岩石相对完整,属于中等类型。井田内-250m以深存在一级热害区,其它区域地温正常;未发现陷落柱、天窗和冲击地压现象。工程地质勘查程度为中等。二1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自燃倾向性为Ⅱ类属自燃煤层。

7.估算了矿井资源/储量。截止2017年8月31日,井田内查明资源量780.03万吨,其中二1煤层资源量731.13万吨,四2煤层48.9万吨;矿井共动用储量313.7万吨,其中二1煤层动用291.6万吨,四2煤层22.1万吨;矿井保有储量为466.33万吨,其中二1煤层保有储量为425.33万吨,四2煤层保有储量为26.8万吨。

8.综合评定矿井地质类型为中等。

9.进行了探采对比。因+180工作面巷道实际揭露,该工作面煤层可采,薄煤带范围变小,本次储量计算结果比2012年《报告》计算的储量增加16.73万吨。其它探采对比基本一致。

三、问题与建议

1.生产中应加强矿井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并结合生产计划制定治理计划和措施;加强老空水和底板灰岩水的防治工作,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认真落实“三专二探一撤”制度。

2.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收集、整理、分析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及时探测二1煤层底板承压水压力、隔水层厚度等,以指导矿井疏水降压、防隔水煤(岩)柱留设等工作。

3.未来开采-140m标高煤层仍然存在带压开采问题,矿井必须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进行疏水降压工程,防止突水事故的发

生。

4.矿井下延采区必须在排水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方可进行采掘工作。

5.矿井下延采区地质资料较少,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物探或钻探方法进一步查明构造、煤层、瓦斯、底板水的赋存情况;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煤层、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进一步完善排水系统和通风系统。

6.应加强矿井瓦斯防治和通风管理工作,下延采区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测定瓦斯参数,为矿井瓦斯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7.矿井开采的二1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生产中应进一步完善综合防尘措施,并组织实施。

8.随着矿井生产水平的延伸,在-250米水平存在一级热害区,应及时采区措施,保证作业人员的健康。

四、结论

《XXX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在收集以往地质勘查资料和矿井生产实际揭露的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对矿井的构造、可采煤层、瓦斯、煤质、水文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分析与研究,总结划分了矿井地质类型和水文地质类型,估算了矿井资源储量,提出了矿井今后开采应注意的问题,基本符合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要求,完成了预定任务,同意该《报告》作为指导矿井下一步安全生产的依据。

2.关于申报省示范小学的自查报告 篇二

关于申报省示范小学的自查报告象山县实验小学关于申报省示范小学的自查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象山县实验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已有百余年历史。曾数易其名,1986年命名为实验小学。学校于2016年9月迁入新校址。新校址占地87.6亩,建筑面积22000余平方米,总投资4089余万元。学校拥有48只普通教室,30只辅助教室,实验楼、行政楼、体艺馆、图书馆、报告厅、运动场、餐厅等一应俱全;学校还配有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音响系统、通讯系统和多功能教室、语言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普教仪器等均按i类标准配备,简易多媒体进教室。目前学校的环境、校舍、设施堪称省内一流。学校设计规模48班,现有学生1664人,31个教学班。教职工84人(其中3人内退),平均年龄37岁,学历全部合格,高学历占86%,中级以上职称49人,其中市名师名校长2人,县名师2人,市骨干教师1名,县骨干教师5名,省教坛新秀1名,市坛新秀3名,县教坛新秀17名。几年来,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奉行“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严格规范的科学管理,长期致力于加强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文化、业务素质,认真落实“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各项措施,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学校”、“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象山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亦曾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体育传统学校”、“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省平安校园”、“市校本培训先进集体”等。

二、学校工作回顾

(一)科学管理,营造拼搏氛围管理是学校教育的支柱。学校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本着“教学为核心,学生参与为中心,教师提高为重心,学校发展为准星”的工作思路,实行“常规工作制度化,特项工作课题化”的管理模式,施行“分工协作、层级负责、任务到人”的垂直管理责任制,力求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方法民主,努力提高管理效率。在德育上,建立了以“合格、良好、优秀”三级班集体达标为载体的德育一体化研究,开展“五自争章”和“一日常规监督制”活动,构建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级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目标明确、内容有序、教育为先、养成为主、讲究实效”的德育体系。在学科教学上,提出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策略,构建了“小学实践型教学”的研究,确立了研究与实践操作框架和运行方式,课内在“提前、渗透、拓宽、自学、分层、创新”课堂教学改革思路的指导下,建立了“自学、问疑、探究、交流、运用”的课堂教学基本程式;课外大力开展学科课外延伸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在师资培训上,围绕“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这一主题,坚持走校本培训之路,坚持观念与行为、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思路,创建了以校总课题为载体,融学习、上课、科研为一体的校本培训机制,采用“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小结”的循环方法,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平时严格按“三级、一评、一考核”制度来保障师训工作的展开,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在人事管理上,坚持“民主竞争、德才兼备、人尽其才”原则,采用工会主席直选、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教学岗位聘任,教师职务评聘分离等多种措施,把学校的民主管理推向前进。

(二)德育为先,培育一代新人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我们根据德育自身的特点及新时期学生心理特征,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倡“德育创新”,使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劳动、文明礼貌、社会公德、艰苦奋斗等教育时时闪烁着时代的脉搏,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是拓宽行为规范教育的新路子,把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行为养成、行为规范”教育上。学校制订了《象山县实验小学学生常规手册》一部,作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把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作为落实规范的有力措施,使“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在认知方面,要求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学会全面认识自己;在情感方面,启发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达到自我反省,自我调整的目的;在行动方面,要求学生逐步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训练,自我调节的习惯。为此,学校在班集体建设上开展了小学生自主发展班集体三级达标活动——即“合格班集体”、“良好班集体”、“优秀班集体”三级评定活动。其基本操作程序为“定标——达标——验标——认定”。这样,大大促进行为规范的养成,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我校的行为规范达标班为100%,优良班集体为80%。其次是以活动为载体,实践公民道德教育。我校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力求把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内容,进一步深化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内容。使公民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做到五结合:即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开展争做“社区小主人”活动;与科技活动教育相结合,评比“科技新星”;与学校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跟父母学一手”活动;与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相结合,让每个同学成为文明小使者;与少先队争章活动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每逢寒暑假,政教处、少先队均安排以“实践公民道德”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此项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2002年6月,我校顾晓岚同学获省十佳少先队员称号,同年12月顾晓岚事迹被评为浙江省中小学生实践公民道德10个最感人故事奖。同年,王谱绚、邵贤俊、顾晓岚同学获市青少年英才奖。第三是构建网络,形成教育合力。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单靠学校一个点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构建全方位的德育网络。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德育教育主线。并建立了校、班家长委员会,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德育网络。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为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为了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与派出所、当地驻军等单位签订协议书,建立了警民共建文明校园关系。同时还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了各类的社会实践基地,让它们成为学生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教育场所。并聘请部分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为校外辅导员,让他们带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天天向上。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协调一致,相互促进。由于德育工作卓有成效,学校少先队组织自1981年开始连续被评为省“红花少年”先进集体,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先进集体、省少先队活动先进集体、省“创造杯”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红旗大队、省雏鹰红旗大队。

(三)育人为本,造就学高之师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实施教育改革的关键。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来抓。师德是“灵魂”。我们以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为依据,制订“师德公约”,在教师中开展自尊、自爱、自强竞赛活动,把对学生的爱作为教育的基础和从教的动力。1997年,学校还编制了《学校行政规章举要》,详载各级岗位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并选载现行国家的政策和教育法规,倡导“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校训,“严谨、勤奋、团结、文明”的校风,“敬业、精深、求是、创新”的教风,把“师德”的含义从爱生扩展到树立主人翁态度,为培养创造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重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学校始终把教师的发展同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看得同等重要。十分强调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鼓励教师学习科学的教育管理理论,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学习现代的信息教育技术等,逐步实施《实验小学教师学科训练方案》。在校本培训中,坚持从学校和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育行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坚持以教师的自学、探究、合作研讨辅之以他人指导帮助为主要形式;坚持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结合教育实践进行。通过“教学基础达标活动”和“教师特长专项训练”,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说课——写教案——上课——交流——写论文”等一系列教研活动,组织中青年教师开展公开课评比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写字、简笔画、普通话、英语、计算机等专项培训,促使教师深入钻研业务,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实施“名师兴校”工程和“名师带徒”策略。学校出台了《实小星级教师评选方案》和《教师量化考核方案》,以培植名师为契机,抓点促面,加强了骨干教师的梯队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实现了师资整体素质的再优化。“名师兴校”工程的另一重点,是实施“名师带徒”策略。学校积极实行“骨干带徒”制度,把师徒的业绩和荣辱紧捆在一起,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几年来,教师的论文在县级以上发表、交流或编入文集的共计120余篇(其中全国一等奖3篇)。本学年县、市级课题共结题6项,其中林彩球、励赛斐、舒静、欧绪成四人合作的《小学阅读开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课题获宁波市首届基础教研系统成果三等奖;吴伶俐的《教学生学会学习——小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获县一等奖,市三等奖;舒静的《开放性习作评价初探》、许照春的《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水平》两篇论文分别获市一等奖和三等奖;励赛斐的《下水文——新课标理念下教师的特殊作业》一文获宁波市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并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第9期上。鉴于学校师训工作成绩显著,于2000年和2002年学校两次被市教育局评为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四)科研兴校,追求优质教育“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是学校工作的主题。为此,在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努力增加教育、教学中的科研含量,做到教研内容课题化、教研手段科研化、教学管理科学化,把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纳入教育科研体系。学校制订了《科研工作条例》、《课题研究奖励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课题规划领导小组,建立了校教科室,具体管理各级立项课题及指导全校教师教育科研实验和理论研究。在“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的具体要求下,我们按教师的能力与特长,合理地把教师按课题组合。目前全校共有立项课题31项,参与教师66人,占专任教师的84%。其中校级23项,县级5项,市级2项,省级1项,形成了省、市、县、校四级课题网络。并在长期探索中,形成了一个“学习——实践——交流——小结”的研究程式,使教科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对各级课题的申报、立项严格控制,每年召开选题会议,确保科研的正确方向;定期检查《教育科研实施记录》,举行各级课题阶段性汇报会,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坚持“科研围绕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科研为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充分发展服务”是我们开展科研工作的理念。为了推进科技工作,我们开展了《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的研究(省立项课题);为了激励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我们开展了《激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市立项课题;为了潜心改革课堂教学,我们开展了《小学“实践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市立项课题);为了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积极性,我们开展了《小学实施成功评价的研究》的研究(市立项课题)。让科研成为深化教研工作的指路明灯,使教研成为科研工作的广阔天地。至今我们已初步形成“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尝试探究——合作讨论探究——发现知识——检测——评议——延伸”的“实践型”课堂教学模式。学校于1986年定为省级电教重点学校,1996年市电教馆定国“宁波市电教实验学校”,1997年后,学校先后被定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各类学校科技活动及其师资培训实验学校”、“九五”教育科学《东南沿海地区小学道德启蒙教育及小学生品德心理研究》课题成员学校。几年来,学校《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研究成果荣获省普教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激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与实践》、《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践与探索》、《城镇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探索》等11项科研成果均获市级以上奖励。学校因此多次被评为市、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1993—1994年和1995—1996年连续两次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五)发展个性,形成学校特色学校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在于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得到与其成长相适应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每个学生在学校中能够充分地学习和发展,促进个性社会化,从而全面提高素质。我们深深懂得,要使学校跻身于先进行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科技教育结硕果。科技教育是学校的一大特色,源远流长。1978年,为了响应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的从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号召,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广泛开展科技活动,坚持一年一次“爱科学活动月”,在爱科学活动月内,要求每个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读一本科技书籍,讲一个科学道理,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坚持一年一度的学生科技创造发明成果及科技小制作作品展览,至今已举办“三小”(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作品展览27届,获得各级各类小发明奖的作品计有209件,其中县级83件,市级96件,省级25件,国家级5件。1987年学校被评为省、全国科技活动先进单位,2002年6月,学校成为首批“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为了继承和推广这一优秀的办学成果,学校适时地提出了科技教育的新目标:夯实“三小”基础,拓展科技教育内容,创造科技教育新特色。学校以《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为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成立了创造发明、环境科学、科幻画、三模等多个兴趣小组,既抓普及又抓精品,广泛开展科技活动,使本的科技教育在小发明、创新方案、科学论文等方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年来,举行了“人类未来科学技术活动周”,科技之夏、科技之冬评比。在第1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俞秉彦、陈希同学的《赤潮对象山港海域影响及预防》获三等奖,同时又获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希望奖”,学校也因此获海尔洗衣机一台;在省1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两件作品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有3件作品被作为精品选送市参赛,占全县中小学作品总数的六分之一;在县首届中小学“三模”竞赛中,我校获团体第五名,有7名同学获单项一、二、三等奖;全校共有3篇科普论文、生活妙点子、小发明设想发表,3篇环保论文在县里获奖;科技论文《关于南大河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获宁波市小学生“珍惜、爱护水资源”二等奖,并推荐参加全国比赛。艺术教育展个性。学校始终把艺术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提高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从1986年起,学校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推进和强化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开设了文艺班,成立了“红领巾艺术团”和器乐、书画、手工等十多个艺术兴趣小组。于1992年,学校还结合音乐教学改革,要求每个学生学会一种乐器,全校一千余名学生迅速掀起了学习乐器的热潮。为了诱发学生的兴趣,学校还邀请了号称“世界笛王”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陆春龄教授为学生作了精彩的表演,举行了笛子大奖赛,组织“革命歌曲学唱月”活动。1993年在省“班班有歌声”录音比赛中获二等奖。我们还根据教师的特长,开设琴、棋、书、画、舞训练班,形成班级艺术教育特色,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校内外都能受到美的熏陶。为了创设一个能使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学校还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艺术节活动。艺术节期间,举行书法、美术、摄影、集邮、编织、剪纸等作品展览,举行“小学课本剧”会演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童年的幸福,在活动中拓宽知识视野。学校书法小组每年均有多幅作品参加县、市、省、全国展出,共有67人次获奖,其中全国级28人次。1993年茅毅博、屠威均获全国小百花杯少年儿童书法一等奖,王东升于2001年获全国小学书法大赛金奖。学校美术小组创作的作品有40幅曾分别在县、市、省、全国得到展出。《石浦无核桔大丰收》、《反腐蚀》等五幅作品被编入《宁波地区少儿画册》,有的还在《浙江日报》上刊出,《黄鱼大丰收》荣获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还被选留在全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长期陈列。学校的艺术教育不仅陶冶了本校学生的情操,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培育了一批艺术新苗,也推动了我县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体育活动显特长。我校是省、市田径传统学校。在2000年宁波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中,我校学生分别在田径、举重、射击等项目上共获得6.5枚金牌,为象山代表队出了一份力。2016年在嘉兴市实验小学举行的省传统学校田径比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六名,并被大会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2016、2016年参加市传统学校田径比赛,分别获得第六名、第八名。体育运动的成绩,是教练员用汗水换来的,他们业余训练时做到“三心”即恒心、爱心和奉献的心,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发现苗子,及时做好学生与家长的工作向上一级体校输送,并做到送一个成功一个。目前我校计有14名队员在八一少年乒乓球队、上海体院少年乒乓球队、省体育运动学校、市少体校受训,既为上级输送人才,又为学校获取各项运动成绩奠定了基础。我们在积极做好正常性体育工作的同时,还利用重大的体育活动期间,广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家长、社会有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学校的体育工作。比如在2001年7月13日,距奥运会选定2016年主办城市还有100天时,全校1800余名师生在80米的长卷上举行绘画、签名活动,由县邮政局免费寄往北京奥申会,期盼北京申奥成功。又如在200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在步行街最热闹的地方举行“巨鹰杯”乒乓球擂台赛,让社会上乒乓球爱好者跟学校乒乓球小选手进行球艺上的切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选手的球艺,同时还能激发起乒乓球选手锻炼的积极性,让社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学生的乒乓球运动水平。由于体育工作成绩显著,学校曾多次被评为市、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16获宁波市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学校田径队被评为先进团队。2016—2016被评为宁波市传统项目先进学校。最近还被推荐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三、指标达标情况

(一)学校管理

1、学校始终以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同步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育人民满意的孩子”为办学目标,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模范执行教育法规和政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此项达标。

2、学校实行“常规工作制度化、特项工作课题化”的管理模式,试行“分工协作、层级负责、任务到人”的垂直管理责任制,班子成员大都为县内顶尖骨干教师,他们各怀所长,都有独立组织指导工作的能力,平时工作开展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条理清楚、管理规范。此项达标。

3、校长是宁波市首批名校长、教学管理专业大专毕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中学高级教师,分别参加过省、市中小学高级研修班学习,长期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平时能任教一门课,联系一个教研组,承担一项课题,且有多项课题成果在省、市、县获一、二、三等奖。此项达标。

4、校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以科技教育和传统教育为载体的师生人文素养尤为突出。此项达标。

5、“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是学校的办学目标之一,也是学校师德教育的核心课题。全校教师树立了教育就是服务的意识,明确爱生是师德的灵魂。近年来没有发生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恶性事件,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此项达标。

6、学校建立了符合教师素质发展的评价机制,每年对教师进行“德、勤、能、绩”的量化考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校内星级教师的评选。学科教学质量只是考核和评选的一个方面。此项达标。

7、学校建立对学生全面素质考评制度和特长生考核办法,注重过程的测评,采用平时、期中、期末相结合和不同形式的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绝不采用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做法。此项达标。

8、学校把安全教育作为行为习惯的训练的重要内容来抓,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健全安全防范、检查制度。近三年来无重大安全事故,学校也无安全隐患。此项达标。

9、学校收费规范,严格按宁波市“一费制”规定收费,无乱收费现象。

(二)教师队伍

10、全校教师学历符合国家规定,81位教师中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69人,占教师总数的85.2%,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有41人,占教师总数的50.6%。教师年龄结构、层次结构和学科结构较合理(男女结构欠合理)。此项达标。

11、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学校配有音乐教师4人、体育教师4人、美术教师4人、外语教师4人、计算机教师1人,满足平时教学的需要。此项达标。

12、学校教师奉行“敬业、精深、求是、创新”的教风,坚持“先教人成人,后教人成才”的教育观和“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学生观。绝大部分教师一般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此项达标。

13、全体教师能胜任本职工作,大多数教师能上县级以上公开课,各年级各学科都有在本地影响较大的骨干教师,其中市名校长1人、市名师1人、县名师2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秀21人。此项达标。

14、学校教师科研意识强烈,大部分教师掌握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目前学校有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县级课题8项,校级课题20项,有66人参与课题研究,占专任教师的84%。此项达标。

15、学校把建设一支集学习、实践、探究为一体的教师团队作为校本培训的目标,建立了以校总课题为载体,融“学习、课堂教学、教科研”为一体的校本培训机制,制订了近斯和中长期师训计划,开展了“二级一体”的校本培训。此项达标。

16、县财政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的基本工资及县级以上的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性补贴、津贴和奖金等。此项达标。

(三)办学条件

17、学校设计规模48个教学班,在校生2160人(现有31班,在校生1643人)。学校占地面积50954平方米,生均23.59平方米;建筑面积21380平方米,生均9.89平方米;绿化约24000平方米,生均11.11平方米。学校的办学规模、用地面积、校舍面积、建设标准、环境配套及体育活动设施等已通过省标准化学校一级标准验收。此项达标。

18、教学仪器设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备,音、体、美教学器材设施、卫生器械设备达到省规定一类标准;劳动和劳技课教学器材没有到位,劳动基地和劳动实习场所尚未建立,图书生均还不到15册;学校食堂、饮用水源及厕所等符合卫生部、教育部有关卫生标准或要求。此项基本达标。

19、学校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达到县规定标准,日常公用经费的来源除收取杂费外,其余由财政预算安排。此项达标。

(四)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及教育质量20、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相继开展了“三级班集体达标”的研究和“以班集体三级达标为载体、德育一体化”的研究,力求以学生个体行为达标为基础,全员参与为保证,把德育落实于各科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此项达标。

21、学校是县新课改的试点学校,其间学校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在主体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学校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内容上提出:“提前、渗透、拓展”的改革思路,方法上提出“分层、自学、创新”的改革举措,建立了“自学、问疑、探究、交流、运用”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基本程式和“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延伸的一系列方法,且效果显著。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此项达标。

22、学校教研活动按“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小结”的方法循环往复、正常有序地进行;校教科室定期汇编《教海探航》校刊,刊出教师的教学、科研文章。此项达标。

23、学校有中、长期的教学科研实施方案,也有每学期的实施计划,且有较完善的科研档案;学校订有报刊61种,工具参考书135种之多,并配有教师电子阅览室,教育教学和科研信息资料较齐备。此项达标。

24、学校本着“整体综合优化与单项专题研究并进”的精神,坚持校本研究,多项课题在省、市、县获奖。科技教育是我校的传统特色项目,曾被宁波市誉为市基础教育的“五朵金花”之一,从78年至今学校共举办了27届科技作品展,展出作品25000余件,其中70余件作品在全国、省、市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等竞赛中获奖,《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成果荣获省普教科题优秀成果一等奖,推动了我县科技教育的蓬勃开展。此项达标。

25、根据省、市、县有关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文件精神,学校制订了《实验小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意见》,保证了学生每天6小时的在校时间和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生课业负担合理、适当,教育质量高,学生品行好,真正收到了减负增效的效果。此项达标。

26、学校随机编班,没有重点班、快慢班和实验班之分。此项达标。

27、十几年来,学校无流生。此项达标。

28、学校重视推行使用普通话,并将普通话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语言,专任教师普通话该达标的全部达标。学校是宁波市“写字教学实验学校”,有良好的写字规范教学基础和氛围。此项达标。

29、学校积极利用校外德育基地,建立了家委会,创办了家长学校、法制学校和警民共建组织,并以“县烈士馆”为德育基地,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效果显著,多项社会调查报告在省市获奖。此项达标。30、学校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聘任校外辅导员、邀请专家讲座、施行师生结对帮扶等办法对少数心理和行为有偏差的学生进行转化工作。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率高,无违法犯罪现象。此项达标。

31、学校高度重视家庭困难学生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的教育,采用党员结对、学杂费减免、慈善捐助、个别辅导等办法和措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此项达标。

32、科技教育和艺术教育是学校的传统特色,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建立特长生评选制度,平时充分利用学校的设施和场地,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假日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信誉得到社会、家长和领导的认可和肯定。此项达标。

(五)示范作用的发挥

33、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尤其被命名为实验小学以来,她是象山小学教育的缩影。在学校管理、德育工作、教育教学改革以及音、体、美、劳技教育等方面无不走在全县的先列,特别是科技教育、艺术教育、教科研和师资培训等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也为兄弟学校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教学骨干。此项达标。

34、结对帮扶、加强校际间的合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几年来,通过送教下乡、派员指教,挂职培养、跨校带徒等措施,与兄弟学校展开合作交流,收到良好的效果。象山县实验小学 2016年6月象山县实验小学创建浙江省示范小学申报材料二oo五年六月目 录

1、浙江省示范小学申报表

2、自查报告

3.创建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工作报告 篇三

莘县妹冢镇中心初级中学

莘县妹冢镇中心初级中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妹冢完全中学,1982年撤高中改为妹冢镇中心初中,建校50余年来,学校实施“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坚持“依法治校治教,实现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秉承“让每一位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一位教师愉悦工作”的办学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有力地保证了学校各项工的顺利开展,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现已发展为36个班的办学规模,在校生1800余人,教职工126名。

一、健全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治校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把依法治校工作纳入学校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融入到了日常的工作活动中。校长依据各种教育法律法规行使权力,依法保障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依法开展学校各项管理活动,学校管理步入法治化轨道。

2.法治工作机构发挥作用,依法治校工作目标有效落实

成立了由鲍学功校长任组长的依法治校领导组,组长负责领导学校依法治校全面工作,多次召开专题研究学校推进依法治校工作重点、实施途径和具体方式。成立了由陈章庆副校长任组长的法制教育宣传组,负责老师、学生的法制教育,学生一日常规,学校综合治理及安全等各项制度的督察评比,指导督促学校有关部门开展依法治校工作。成立了由副校长王怀欣任组长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组,主要负责法制课程计划的制定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督促和检查,教职工聘用和考核等,全校形成了校长负总责,成员各司其职的领导体系。

二、建立学校章程,完善管理制度

学校章程是依法管理学校的基本法规文件。为贯彻依法治校的精神,保证学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我校教代会通过了《莘县妹冢镇中心初级中学办学章程》,内容共计六章,四十六条,对学校办学的目的、性质、作用,学校、师生发展目标,管理体制、民主管理、1

保证监督,以及师生权利等作了具体的规定。“依照章程办学,落实发展目标,维护师生权益”成为全校共同的价值取向,我校在省示范校创建活动中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创造性贯彻执行章程的结果。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的理念,围绕“教育思想——工作目标——评价机制”的管理模式,依法制定和实施了妹冢中学管理条例、教师聘任制、教职工岗位责任制、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教学常规管理办法、教职工考核办法、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及奖励办法、财务管理制度、班集体德育考核量化指标、校园安全管理条例等多项制度,内容涉及教育教学、财务、教师、学生、后勤、安全等各个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和自身特色的学校制度文化,充分保障了学校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了学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三、规范学校管理,注重办学质量

1、学科课程开设规范严谨

我校严格执行课程刚性化管理制度,按国家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为加强日常教学工作的管理和评估,出台了《妹冢中学教职工绩效考评方案》,使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学校依据山东省规范办学规定,每学期只进行期中期末考试,且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单元检测只用于教学反馈和矫正。学业成绩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办法,且用等级及综合评语评定学生;禁止给学生排名次,为学生创造了和谐、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创建安全校园,成效显著

学校实行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制,与各处室、科任课教师、班主任、管理员、学生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有力的增强了大家的工作的主动性。大力宣传安全常识和法制知识,定期邀请法制辅导员进行专题讲座,每学期进行消防和地震逃生演练活动,强化了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了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学校建立了“全天候巡逻,全方位检查,全过程落实”的安全检查工作机制,提升了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由专人负责对学校教学设施、消防设备、实验

设备、校园卫生、安全管理等方面,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地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给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四、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师生权益

1.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

根据上级人事制度改革的规定,学校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学校制定了《妹冢中学教职工聘任办法》,根据聘任办法实行教职工聘任,各处室因事设岗,定编、定员,教职工根据自身的专业和条件积极应聘,对应聘上岗的教职工,学校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并颁发聘书,依法明确了学校及教职工的权利和义务。学校依据《妹冢中学教职工绩效考评方案》对行政人员和教职工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所有考核结果全部在教职工大会上公布,做得了考核奖励的公平、公正、公开。

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学校根据上级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教师晋升职称量化办法》,并经教代会反复征求意见讨论通过。在评审过程中,每个环节均做得公开透明。成立职称评定领导小组、评审工作小组,对教师的材料认真审查,根据“量化办法”计算出客观分数,按照得分高低评出符合条件的参评人员,并张榜公示。这样增加了评审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的满意程度。

2.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提高教师幸福指数

(一)创设平台,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积极为广大教师创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的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听专家报告、组织同伴研讨、研读教育名著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保障了教职工进修学习的权利,从而提高教师工作的生命质量,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

(二)尊重教师,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重要。为教师创造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空间,让教师体验被人认可、被人关爱、受人尊敬的幸福感。为教职工送生日祝福,慰问生病家属和父母等,让教师对学校产生依恋之情,有亲近感

和归属感,进而提升工作的幸福感。

(三)提高待遇,让教师安心工作。为让教职工工作无后顾之忧,学校改善教师居住条件,新建教师公寓。

(四)保证教师身心健康,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学校每年一次为教职工进行体检,不提倡教师带病坚持工作,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体育项目比赛和文艺比赛,让老师们身体得到锻炼,心理得到放松。

由于把维护教职工的权益落到了实处,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护,学校逐步形成乐教好学、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3.维护学生合法权利

学生是校园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参与校园管理,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责任心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拓展和延伸。学校按照“事事育人,人人育人,处处育人,时时育人”的原则,成立校级、年级、班级学习部、纪检部、卫生部、艺体部等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丰富了学校管理机制,形成了校级、年级、班级三级自主管理体系。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开展了“争星创牌”活动,采取“自评”、“互评”、“家评”、“师评”、“校评”相结合的办法,评选出“课堂表现之星”、“课堂合作之星”、“学习之星”、“成长之星”、“才艺之星”等星级学生,利用36个宣传栏、48面灯箱将获奖同学进行展示。多元评价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让学生学习更主动、纪律更自觉、做人更踏实、反思更深刻、教育更自主。

五、加强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

为使管理科学化、决策民主化、实施程序化,学校坚持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结合实际,建立了以教代会为基本载体的“一二三五”工作机制。制定一个方案:《妹冢镇中心初中校务公开实施方案》,明确校务公开的要求和内容。完善两支机制:组织领导机制和监督反馈机制。构建三条途径:教师代表大会、设立“校务公开栏”、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落实五项行动:一是建立

学校、班级两级家校委员会,定期召开联系会;二是建立校长定期接待家长、学生来信来访制度;三是学校坚持每学期1—2次向学生、家长发放书面调查问卷,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对学校办学方向及学校领导、教师授课及师德、师风表现等情况的意见;四是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民主监督作用;五是设有意见箱,有听取教职工、学生对学校工作意见的组织机构、人员等,对意见和建议能及时反馈。校务公开工作的实施增强了学校领导依法治校意识、服务意识、廉政勤政意识,密切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学校各项工作都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六、加强法制学习宣传,不断完善自我几年来我校多次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宪法》、《劳动法》、《交通法》、《刑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山东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条例,组织学生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法律法规及条例。结合我校的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卓有实效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法律普及和教育活动;定期组织法制宣传专栏、黑板报;聘请法制副校长专职辅导员举行“法制专题报告会”;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和演讲活动及主题班会等。

对班主任实行实行《班主任工作月考核制度》,完善了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与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把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工作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采用学生自主委员会检查制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的浓郁校园氛围,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和奖励机制;积极开展常规先进班评选挂牌及“校园之星”评比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指导家长科学家教,提高家教实效,确保学生安全。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教育理论及法律法规,使家长更科学地关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七、坚持依法治校取得累累硕果

完备的基础设施,卓有成效的依法治校活动,广大师生依法管理、依法实

施的观念普遍增强,法制素质显著提高。在依法治校过程中,学校制度健全,办学规范,切实维护师生权益,锐意改革,不断探索,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因其高质量的办学,有特色的育人探索,在周边地区享有盛誉,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学校先后被评为“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县控流制辍先进单位”、“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聊城市规范化学校”、“聊城市教学示范学校”、“聊城市校本培训示范校”、“聊城市校本教研先进单位”、“聊城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聊城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聊城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活动实践基地”、“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成功承办了莘县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莘县构建和谐师生研究活动现场会、莘县教育系统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座谈会、聊城市初中高效课堂建设现场会;2012年4月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一行来我校视察指导工作,对妹冢中学立足校本教研,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4.省示范请示报告 篇四

巴中市巴州区玉山中学校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维护学校、师生权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建立现代学校的基本标志。在办学过程中,我校实施“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坚持“依法治校治教,实现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切实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法规,认真开展学法、护法、守法活动,大力提高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增强依法管理、依法实施的观念,增强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自觉性,维护了师生权益,促进了学校改革的深化和特色发展。我校接上级通知后,成立了“创建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工作领导小组和自查小组”,对照《巴中市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巴州区关于开展依法治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和《巴州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评选与管理办法》,对创建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认为: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模范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教育法规,始终如一地坚持依法治校,学校教育思想正确、办学目标清晰、办学理念准确,具有优良的校风和优美的育人环境,在依法治校实践中,具有创造性、示范性,已达到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要求。现将我校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依法治校的基础建设

(一)学校概况

玉山中学,位于巴州区西南,是一所农村高完中,组建于1957年,现有教职工数120人,在校生2700余人。学校管理机构健全,设教务处、政教处、安保处、总务处、工会、女工委、团委等职能部门。学校校舍建筑面积近30亩,学校设施设备齐全,功能分区合理。学校正在加速发展,已经被评为“区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区行风政风先进单位”,“区禁毒教育先进单位””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支持政府工作先进单位”。

(二)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健全

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是建立强有力组织机构的保证。为切实抓好依法治校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年级组长为成员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依法治校行政管理机构,形成了以校长办公会为决策机构,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政教处、团委、年级组、学生会、班主任、学生为一体,法制校长和辅导员充分参与的学法教育队伍。

学校在管理中,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2011年,制定了《玉山中学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对依法治校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普法知识、保障措施作了明确规定,使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走上法制化建设轨道。制定了《玉山中学六五普法规划》,开展法制宣传、法制建设活动。法制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三次会议,研究师生学法工作、学校依法管理工作,解决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问题,落实依法治校方案,推进学校建设、管理活动、教育活动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学年末及时对依法治校工作进行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三)管理制度规范、完善

学校章程是依法管理学校的基本法规文件。为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保证学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我校在2011年教代会第三届二次会议上通过了《玉山中学章程》,内容共计八章,五十六条,对学校办学的目的、性质、作用,学校、师生发展目标,管理体制、民主管理、保证监督,以及师生权利等作了具体的规定。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后,及时报送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得到主管部门的及时指导。“依照章程办学,落实发展目标,维护师生权益”成为全校共同的价值取向,我校在示范校创建活动中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创造性贯彻执行章程的结果。

合法、科学、公开、公正的管理制度,是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学校坚持“依法治校”的理念,围绕“教育思想——工作目标——评价机制”的管理模式,依法制定和实施了玉山中学管理条例、教师聘任制、教职工岗位责任制、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教学常规管理办法、教职工考核办法、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及奖励办法、财务管理制度、校产管理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集体德育考核量化指标、校园安全管理条例、住校生管理办法、突发事件处理办法等100余项制度,内容涉及教育教学、财务、教师、学生、后勤、安全等各个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和自身特色的学校制度文化,充分保障了学校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了学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四)校内管理体制科学,机制运行高效

建立了分工协作、职责明确、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学校设有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安保处等职能管理部门,建立了校长领导下的“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制度。行政按职能分工,实行条条管理,年级工作实行块块管理,采取“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行政管理方式。在学校的行政管理中,校长处于行政管理的中心地位,副校长对校长负责,工作部门、年级组、教研组对主管校长负责,部门、年级、教研组内的工作由部门、年级、教研组负责人负责。

(五)完善民主管理和学校、社区互动的机制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组织教职工办好学校,实行政治民主、教学民主,经济民主和生活民主的权力机构。学校教代会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定期召开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学校工作报告、办学的重大决定,监督学校和干部工作。凡是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都必须在教代会上讨论通过,在执行中接受教职工的民主监督,切实保证教代会决定的依法实施。建立了工会组织,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代表大会的职权、处理日常事务、开展工会活动,维护教职工利益。近三年来,学校采纳教职工关于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规划学校发展的意见100余条,修订、通过管理制度10余项,充分调动了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学校领导班子凝聚力,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建立校务公开制度,完备校内监督机制。为加强廉政建设的力度,提高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我校制定和通过了《玉山中学校务公开制

度》。根据公开制度规定的内容、程序、机制,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相关事项,都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增强了学校事务的透明度,凝聚了人心,全体教职工团结一心,艰苦创业,学校面貌一新,名师涌现,质量全面提高,知名度上升,加速了学校发展。

建立了学校与社区、家长互动的机制。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网络,将招生政策、规定、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及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布,做到政策明晰,落实有力。建立了与社区、家长联系的制度,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听取社区、家长对学校建设、教育、管理的意见。

二、依法治校工作及成果

(一)办学活动依法规范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办学活动依法规范。全面贯彻教育行政部门的招生政策,在招生工作中落实“辖区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按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程,开足开齐了课程,并根据实际,建立了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贯彻落实《巴州区教学常规》和《玉山中学教学管理制度》、《玉山中学师德规范》、《班集体德育考核量化指标》、《学籍管理办法》等有关制度,严格课堂、课务和学籍的管理,规范教师对教学活动、学生管理的行为,学校没有无故使学生中途停学或退学,没有擅自停课、放假现象。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课程实施中,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资源,开设校本课程10余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重视教学手段的更新,投入资金20余万元,建成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和“当堂达标”教学思想,落实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德育教育中,坚持以“诚实、爱心、良心、自信、责任”的新德育观,组织育德实践,让学生在接受教育、参与活动、走向社会、学会管理中,学规范、悟生活、勤体验、求自主、获发展。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质量连续八年获“宁津县教学质量优胜奖”。

依法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秩序,有良好的校风。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职工无重大安全事故和犯罪现象。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强化班级文化氛围对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正确,学习风气优良,无严重违纪和刑事犯罪现象。制定《玉山中学门卫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重视校园环境的管理,杜绝校园暴力事件,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与治安、交通、消防建立了互动机制,搞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维护了学校教育教学的良好秩序,加强了校风、学风建设。

(二)教师权益受到保障

依法保障教职工劳动和学习权力。按照教学和工作岗位需要,根据对象的任职资格和德才表现,依法进行聘任。依据《教师法》规定,学校与受聘教职工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出

台相关制度依法保障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按照《玉山中学保卫制度》,健全各项治安管理、安全防范制度和措施,使校园防火、防盗、防毒、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四防”工作落到实处,维护了校园治安秩序,防止和杜绝了各类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发生,保障了广大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健全制度,制定了《校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校委会工作研究和通报制度》。定期公开财务收支、重大投资项目、制度调整、教职工福利等。教代会、工会直接参与管理、监督,如参加学校工程建设的监督、参加物资的采购、参加重大文件的起草和论证等。

为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教育法律法规的其他相关条款,制定了《玉山中学教师申诉制度》。制度规定了在职教师合法权益内容、教师申诉委员会构成、申诉的程序、申诉的受理和处理。

(三)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

依法维护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我们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有不断发展的动机和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都有获得尊重、选择学习、自主发展的权利,尊重、关爱、相信、发展每一个学生,是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为维护学生教育权利,教师队伍重视师

德建设,考核实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设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制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提供活动的条件,给学生的活动提供时间、空间和恰恰的心境;健全完善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学籍管理制度、质量评价制度、学生申诉制度,依法加强管理。这些措施,充分尊重了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障了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无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

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建立了防火、伤害事故、非典防治、预防流感和禽流感等方面的应急处理预案和报告制度,制定了安全检查的制度,设计了工作程序,落实了责任人,把学生安全的防范工作落实到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制定安全教育的制度和计划,组建了班主任、宿舍老师、保卫人员为主,公安部门的专家为辅的安全教育队伍,采取班级教育、专题学习、参观展览等了解安全防范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建立和实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的有关规定,制定了《玉山中学校内学生申诉制度》。制度规定了学生合法权益的内容、学生申诉委员会构成要求、申诉的程序、申诉的受理和处理。在校学生凡认为合法权益受到学校、学校工作人员和教师侵犯的,均可以向申诉委员会提出申诉。对待违纪学生的处分,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依据合法、符合规定程序,既坚持维护制度管理的严肃性,又要关心爱护学生,不轻言处分学生,由于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自觉

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切实维护学生受教育的权利,至今未有学生提出申诉。

(四)法制宣传教育落实

制定学校普法规划和实施计划,贯彻国家和教育系统普法要求。在普法学习中,着重学习了“一法”、“二纲要”、“一办法”、“十法律”(“一条例”是指《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二纲要”是指《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一办法”指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十法律”指《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宪法》《劳动法》《交通法》《刑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安全法》。为提高普法工作的有效性,领导小组“三个不能”,即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走过场,不能无所谓。教职工参加普法学习有教材、有笔记、有考核。按照规定开设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计划合理、科学,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计划、考试安排。课时有保障,一是思想政治学科渗透,二是活动课教学,三是班团会收看专题节目。教材落实,教师学习,使用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四五普法统编教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教育法规汇编》;学生学习,使用《中学生普法教育读本》、《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中学生安全教育读本》、《中学生国防教育读本》等教材。教师,力量有保证,主要由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德育专职干部、校外法制辅导教师担任。

(五)坚持依法治校取得累累硕果

完备的基础设施,卓有成效的依法治校活动,广大师生依法管理、依法实施的观念普遍增强,法制素质显著提高。在依法治校过程中,学校制度健全,办学规范,切实维护师生权益,锐意改革,不断探索,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因其高质量的办学,有特色的育人探索,在周边地区享有盛誉,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2000年12月被巴中市教育委员会评为“依法治校师范学校 ” 2001年1月被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政府授予“素质教育师范学校 ”称号;2002—2003学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的称号;2002年3月被巴州区委、巴州区人民政府评为学校内部管理“五制”改革先进单位;2003年8月被巴中市巴州区教育局评为;2005年12月被巴中市巴州区财政局授予二00四财政财务决算先进单位。

上一篇:关于凤尾竹的花语和传说下一篇:初中名著选择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