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的概述及发展趋势论文

2024-09-30

成本会计的概述及发展趋势论文(通用8篇)

1.成本会计的概述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一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我们的对策

成本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Internet)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实际上,不论是银行、快餐连锁店、专业组织还是政府机关,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成本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

3、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

4、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以上外部环境的变化既要求企业的制造环境有别于往昔,也要求对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

一、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新制造环境具体包括:

1、弹性制造系统(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使用FMS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事多样化产品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

2、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及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不但提高了电脑的功能,并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3、制造资源规划(MRP Ⅱ):是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划(MRP I)是MRP Ⅱ的前身。MRP 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

4、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

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

(1)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因为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于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2)成本控制可能产生及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

问题或材料

库存积压等等。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asting,ABC),ABC法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BC法就是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如质量检验、机器维修和顾客服务等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加准确。ABC法将制造费用按作业别归集到不同的成本库中,然后分别成本库采用各自的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ABC法又发展为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简单地说,ABM就是以ABC法为基础,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但消耗资源的作业。ABC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

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大大促进了成本会计学科的发展并丰富了其内容。其中对成本会计系统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适时制(Just In Time System,JIT)。是一种严格的需求带动生产制度,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紧密协调配合,原材料、零部队、产成品保质、保量并适时地送到后一加工(或销售)环节;其目的是使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等各类存贷保持在最低水平,尽可能实现“零存货”,以降低存货成本。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为简化存货计价,可能采用倒推成本法,就是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头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因为在采用JIT的企业,从收到原材料列产品制成所耗用的时间大幅缩短,而且期末存货量也变得很小,使得传统的分批或分步成本法详细记录各类存贷的必要性受到怀疑。由成本—效益原则,对少量的存货做详尽精确的追溯,无疑得不偿失。这样倒推成本法便应运而生。

2、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TQM是本世纪60年代从传统质量管理发展起来的,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TQM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武器,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的改进产品质量的管理哲学。TQM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零缺陷”,并由顾客最终界定质量。TQM对计量和报告员工业绩的会计来讲,就是产生了质量会计这一新学科。但由于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质量会计发展的重点就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上。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由5大类构成:(1)预防成本;(2)检验成本;(3)内部失败成本;(4)外部失败成本;(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另外。在TQM情况下,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促使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性指标。

3、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所谓战略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atManagement)的提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来发展及确认能促进公司竞争优势的最优战略。战略成本管理所包括的范围,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包括3个方

面:(1)价值链分析;(2)市场定位;(3)成本动因分析。每一方面都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

4、基准管理(Benchmarking management)和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管理方法的新趋势就是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所谓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地确定基准,而是持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日本丰田公司是贯彻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典型。基准和持续改进被称为“永无终点”的比赛。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和会计师们认识到降低成本要向本行业最好的公司学习,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了解自身与最优者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以增强竞争力。

5、限制理论(Theoty of Congtraints,TOC)。根据TOC,每个公司至少有一个瓶颈制约着它的发展,否则无论公司定下什么目标都会实现(如,利润最大化)。企业限制因素通常可分为资源、市场、政策、原材料和后勤5类。限制理论把企业看成一系列链状相连的过程,如果薄弱的联结处得到了加强,那么整个链也就得到了加强,但是如果加强了其它的联结处,整个链就不会得到加强。限制理论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是,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认识到,在有些情况下,不能一味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要有逆向思维,要在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量,“为了省钱而花钱”。如果企业待解决的瓶颈是更新设备,引进新型设备会发生一笔较大的支出,但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就总体而言,效益可有所增加,这也是“成本—效益”原则的另一种诠释。

6、目标管理(Objective Management)。按目标进行管理,要求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全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人都应当制订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销售量目标、成本目标、技术目标等,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以保证总目标的完成。实行目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盲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标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我国的目标战术管理,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以上6种管理理论与方法我国都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但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管理还比较落后,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落实到成本会计系统上,除目标成本、质量成本还差强人意外,像倒推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等几乎无人问津。成本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根深才能叶茂,只有管理搞好了,成本会计才能得以革新与发展。

三、我们的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2、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Cost Benefit)、成本回避(Cost Avoidance)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过去由于我们未能正确理解成本效益思想,导致有些企业在竞争中往往注重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忽视采用差异化战略。因为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成本回避的核心是要求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使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向预防性方向发展。我国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成本回避将降低成本视野重点转移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以及采购、制造、销售和使用阶段;从内容上着,扩大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者成本(开发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和消费者成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废弃处置成本);从时效上看要求防患于未然,进行事前成本控制。总之,成本回避立足于早期回避可以避免发生的成本。我国成本会计的改革应构思成本回避的具体方法,并力求在实践中应用。

现代成本会计的7个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同成本会计其他职能是密切联系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毋庸置疑,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在行为科学逐渐受到重视的今日,企业应把激励贯彻始终,其核心是创造一种适当的激励环境,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共同致力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一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例如适合我国当前多数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对此,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或局部吸收其方法。总之,为了完善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学习要有创新,而创新只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5、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以及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的“购销比价管理”,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供产销全过程的控制。这些都是值得总结和学习的。总之,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会计学术界深入学习,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

6、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笔者认为: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欧阳清

2.成本会计的概述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二

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自2007年以来步入高位,且增长迅速。2007年至今,每年均能保持20%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是机械工业行业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2010年,农机工业总产值超过2 80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25%。预计2011年农机工业总产值将超过3 1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

尽管农机工业产值增速迅猛,但农机行业具有其特殊性,利润一直不高。这个行业更多的是承担社会责任。从历史数据和国际发展经验来看,农机行业利润水平一般维持在5%左右。虽然近几年,随着农机工业产业升级的步伐加快, 高附加值的产品得到市场的发展, 但利润仍保持在6%以下。

农机行业进出口情况除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出现较大下滑外,一直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0年我国农机行业实现进出口总额86.40亿美元,同比增长30.64%,去除汇率及其他价格因素影响,基本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预计2011年进出口总额能接近100亿美元。

主要企业情况介绍

当前,在我国市场上比较活跃的企业都是以生产大中型拖拉机和收割机的企业,其中有一部分插秧机企业和植保机械企业正在迅速发展。据统计,我国大约有8 500家农机生产企业,其中2 860家产值在5 000万元以上。

竞争状态是以生产高端产品的外资企业为第一阵营,以美国约翰迪尔和日本久保田为代表;第二阵营包括部分外资企业和部分本土企业,以凯斯纽荷兰、爱科集团、中国一拖、福田雷沃重工和常州东风等为代表。

意大利菲亚特公司于1919年首次批量生产拖拉机,1974年成立Fiat Trattori公司,1984年改名为Fiatagri, 1991年菲亚特收购了美国1978年元旦成立的福特纽荷兰(Ford New Holland)公司后,与菲亚特农机重组的新公司命名为N.H.Geotech, 1993年改名为纽荷兰(New Holland)公司。原纽荷兰公司是189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注册的农业机械公司。1999年11月菲亚特集团收购了美国著名的凯斯公司,将纽荷兰公司与美国的凯斯公司合并而成凯斯纽荷兰(CNH)公司。原美国凯斯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42年。近几年,最大的兼并重组是纽荷兰与凯斯的合并,从而成为从事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与金融服务,年销售额在100亿美元的企业。在农业机械上继续使用各自的“纽荷兰”和“凯斯万国”商标。合并的目的之一是在世界平台上实施战略采购,以降低成本。2009年,合并后的凯斯纽荷兰公司首次实现了盈利。CNH在中国和上汽集团的拖拉机厂合资,成立了上海纽荷兰公司,在哈尔滨和新疆也各有一个组装工厂,主要销售大中型拖拉机和大型联合收割机。CNH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农机企业。

爱科集团号称世界第三农机巨头,他的扩展模式属于横向一体化类型。它采用多品牌战略来收购和扩张,用收购来建立并共享销售网络,通过选用标准零部件和入股与其他公司共享供应商的方法来架构制造供应体系。爱科集团近5年来的总资产周转率为107%~124%。特别是近些年公司的兼并势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该公司在1993—1997年接连收购了英国的麦赛福格森公司和德国的芬特公司,筹建爱科集团的核心人物——罗伯特·拉特利夫(R.Ratliff)在2002年又担任首席执行官后,2002年3月收购了卡特彼勒公司的挑战者(Challenger) MT系列农用橡胶履带拖拉机的设计、装配线与业务,2003年又收购了在欧美拖拉机企业排行第5的芬兰维创公司。2011年4月,其收购了山东大丰,生产大型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其在江苏常州和黑龙江哈尔滨也建有两家工厂。

主要产品发展状况及趋势

1.主要农机产品发展状况

我国主要农机产品还是以大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为代表。自2004年开始,大中型拖拉机开始迎来市场,当年销售接近10万台,此后一路上扬,到2010年,销量接近35万台,预计2011年可达到36万台。联合收割机具有周期波动性,2009年是近5年来的一个上涨点,到2010年已经上涨到历年最高点,当年销量为14.5万台,预计2011年与2010年基本持平,市场需求大约在14万台。

2.主要农机产品未来发展趋势

(1)宏观影响。

中国城市化发展、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长、人工成本上涨,从根本上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土地流转和合作社发展推动农业经营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将推动农业模式化和现代化发展,加快了农业装备产业结构转型。

(2)农机化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化处于快速提升阶段,综合机械化水平将由目前的52%提高到72.9%,尤其是玉米机械化将有大幅度提升空间。

我国小麦种植面积2 400万hm2,当前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4%,预计2015年将提高到88%。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2 900万hm2,当前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58%,预计2015年将提高到80%。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3 000万hm2,当前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20%,预计2015年将提高到42%。

(3)市场机会。

中国农业装备市场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未来5~10年,拖拉机和收获机械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大功率拖拉机和玉米收获机将是主要增长点。

大中型拖拉机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目前中国一拖、福田雷沃重工和约翰迪尔前三甲企业,占据整个行业60%以上的市场份额,前5家企业占据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小麦联合收割机处于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小喂入量市场福田雷沃重工处于垄断地位,6 kg/s以上大喂入量市场约翰迪尔处于垄断地位。

全喂入水稻机市场处于自由竞争状态,各企业实力均衡,缺少行业领导者。随着新型全喂入(纵轴流和双滚筒)机型逐渐成熟,行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3.成本会计的概述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三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研究;交际工具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206-0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从语言诞生之日起,人们对于语言的研究和探索就一直在进行着。英语作为当今最重要的世界性语言,已经十分普及。对于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初期,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英语已经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对英语语言的历史发展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语言学及英语发展现状的全面了解。

一、语言学的概念

语言就广义而言,是一套共同采用的沟通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符号会以视觉、声音或者触觉方式来传递。严格来说,语言是指人类沟通所使用的语言——自然语言。一般人都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语言能力,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观念、意见、思想等。语言学就是从人类研究语言分类与规则而发展出来的,是研究与所有人类语言发展有关的一门学术科目。传统上,语言学是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但是现在语言学越来越独立了。广义的语言学应该是包括每一种人类社会语言的语言学,它研究句法和词语等语言的描述,也研究语言的发展史。每种语言都有其各自的特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人类社会各个语种的语言学都具有其共性,即语言的交际性和社会性。所以,在我们研究任何一种语言科学时,都要先明确几个关键因素。首先,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离开了思维的语言或者离开了语言的思维都是不存在的。其次,语言的生命力在于语言具有社会交际性,离开了社会交际性,语言便不复存在。第三,语言是很多艺术创作的基础,如文学和戏剧。在文学或者喜剧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一个既现实又完全新鲜的语言。最后,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都是和语言教育相生相伴的,二者互相交融,共同发展。

二、英语语言学的发展

(一)语言学的初期发展阶段

对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期。14到16世纪,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之一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开始,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由此掀开了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文艺复兴的大浪潮中,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尤其引人注目,他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种适合各个语言阶层(包括宫廷)欣赏的文学戏剧语言。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随着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英语语言的结构、韵律和词汇,都已得到了空前丰富和发展。文学艺术的高度发达也使得对英语语言学的研究逐渐兴起。我们通常所说的莎士比亚文学、莎士比亚语风,都是和英语语言学的研究紧紧相关的。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历史的局限,莎士比亚的创作以及语言并没有触及到语言所具有的社会交际工具性质以及语言和上层建筑的根本区别等基本问题(因为莎士比亚的文学创作属于语言实践的范畴,而非语言研究),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他的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他的文字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血肉相连的。语言就是他的武器,文学创作就是他进行的伟大的语言实践。

在莎士比亚之后的是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他的《失乐园》( Paradise Lost)、《复乐园》( Paradise Regained )和悲剧《力士参孙》 (Samson Agonistes) 宏伟壮丽。弥尔顿的作品语言博大而精美, 堪称英语词语和语言应用方面的宝库[1]。

这之后便是19世纪的所谓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语言”。拜伦和雪莱等文学巨匠对英语语言的提炼和再创造使得英语语言更加光芒四射。同时,语言学也在其他语言及语言学家共同探索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更是提出了语言学应该分为纯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富有预见性的论断。

(二)现代语言学发展阶段

20世纪上半叶,英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英语不但被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学校列为必修课程,而且,英语也日渐成为全世界文化和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语言学的研究也迎来新的发展阶段。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创造性地将言语和语言区分开来,将符号分解成能指和所指,并提出了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两个方面研究语言学,从而宣告现代语言学的形成。

如果说索绪尔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而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使得语言学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自身的特点,而是开始重视其他非语言因素的作用。至此,语言学逐渐成为一门具有自身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专门学科。

20世纪后期,语言学研究与语言教学的研究都得到了很好发展。1987年,查尔斯?弗里斯在其著作《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和学》中提出了应通过语言教学的实验去研究语言学。英国的《语言学杂志》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语言学的研究应该与社会相联系,并明确提出了“语言交际能力”这一概念。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卡普兰所编辑的《论应用语言学的范围》更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应用语言学要注重将语言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其他的各个学科。

三、英语语言的发展

(一)英语语言的全球化发展

英语全球化的進程要归功于英国的殖民扩张。英语原本是不列颠的本土语言,伴随着英国殖民地的扩张,使用英语的国家和地方也逐渐增加。英国出于扩张的需要,强行在殖民地国家推广英语,随着英国“日不落”国家的扩张,英语在全球的使用量逐渐的增加[2]。

但是,英语发展成为国际语言,最大的动力却是来源于美国。二战后,美国确立了全球霸权地位,它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力量是英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的根本原因。20世纪以来,随着美国的进一步的强大,进一步推进了英语全球化的进程,将英语在全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英语逐渐成为全球通用的语言,使用的人员也在逐渐的增加,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在英语成为国际语言的过程中,第一阶段,英语也只是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英语国家使用。随着英国殖民地的扩张,英语伴随着英国人一同离开欧洲大陆,走向了世界。第二个阶段,是英语逐渐发展的阶段,在19世纪前后,英国殖民地的面积远远大于本土面积,为了满足扩张需求,英语在殖民度迅速发展,这是英语主导地位确立的第一步。随着英国殖民地的不断扩张,使用英语的人数远远超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群,为英语全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阶段,随着使用英语的人逐渐增加,英语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影响力迅速加强,为了和英美等国家进行更多的合作,许多国家开始主动接受英语,英语逐渐发展成为全球通用语言。

当前,将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已经有60多个,尤其英联邦国家和地区,大多数都将英语作为母语。英语已成为许多国家第二语言的首选,英语在全球的强势地位没有其他语言可比。

(二)英语语言的多极化发展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虽然有着无法撼动的强势地位,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都会心甘情愿地将英语作为本国的官方语言,加上当前英语早已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英语发展的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5]。英语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平民的英语和皇室的英语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各个地方的英语也明显打上了本地区的烙印。另外,类似于中国的方言,英语本身由于地域不同造成的发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是在英国本土也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发音。BBC和剑桥英语都有不同的使用人群。很多国家的地方英语日渐强势,正在或将要成为英语中的一极。

——————————

参考文献:

〔1〕李子青.英语语言学的研究与发展[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1,(4):30-33.

〔2〕王艳山.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张昱.从语言学的课程设置看英语语言教学[J].鸡西大学学报,2008,(1):91-93.

〔4〕张宝文.浅析英语语言学的发展历史[J].教育教学,2011,(5):62-65.

〔5〕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17-19.

4.成本会计的概述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四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必将迈上一个新的目标,工业时代的一些观念和理论体系也将发生变化。管理会计原有的一些理论、方法难以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事实是,管理会计研究已由“一元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战略管理会计成为管理会计研究的重点课题;智力资产和相应的智力资本的确认、计量及其效益的评价与分配等将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管理会计的观念———知识价值观念、企业整体观念、动态管理观念、企业价值观等也必须更新。

【关键词】知识经济;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观念;发展趋势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知识资源已逐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必将迈上一个新的目标,工业时代的一些观念和理论体系也将发生变化。管理会计原有的一些理论、方法难以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管理会计面临的环境,观念,以及其研究内容都将受到巨大的挑战,本文着重就以上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具体探讨。

一、管理会计环境的变化

1.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相对稳定,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需求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重点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产品和生产设备很快就过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或边际利润顷刻间被竞争对手抢走,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逐渐提高,市场需求将呈现小批量、多品种、易交易的特点。当今的世界正处于历史性转变的时期,即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时期,知识经济阶段是工业经济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其基本特点表现为以人类高度发展的知识(广义理解的知识)作为最关键的居于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这一转变使管理会计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将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管理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重要性将增强。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会计己发展成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重要领域。一般认为,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在于它主要不是适应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需要,而是侧重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它丰富、发展了传统的会计职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为企业管理部门正确进行最优管理决策和有效经营提供有用的资料,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今天的经济发展,已从劳动经济阶段、资源(自然资源)经济阶段向智力经济阶段发展,今天的世界竞争,也成为以经济为基础,从自然资源的竞争,推向人才智力资源的竞争。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中决策支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会计体系中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管理会计以其特定的方法着重进行着知识资源的研究,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提供财务信息系统所不能提供的更高层次的理论支持、方法支持和智力支持。因此,管理会计已经不能从原始意义上的“会计”去理解它了,它将形成一个独特的,不同于传统的,以财务信息为主体的新的信息系统。这将意味着管理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作用将随着网络化、数据化、知识化的深入发展而变得越来

越重要。

3.Internet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更为完美的信息支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Internet在迅速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一个新的基于Internet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时代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管理会计的发展。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变化,将导致新型的管理会计信息需求;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又为实现这种新要求提供了可能。例如:据最新资料表明,国内外一些软件公司已经将Internet技术运用于财务软件领域,开发出新一代财务软件———网络财务软件。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依托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所收集的资料,以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改制和延伸,为企业决策和管理人员进行正确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In-ternet的出现和发展,将使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性、及时性得到大大的提高,从而使得它对决策的支持更趋完美,并能极大地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管理会计观念的更新 1.知识价值观念。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成本,其分析方法主要是成本———效益分析法。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管理会计更关注的是成本的控制与评价。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们应突破了对成本概念的传统认识,开始重视成本中的知识价值,从而,扩大了内涵与外延,使得成本控制的重心得以转移。

工业经济阶段,产品成本控制的重心历来是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因为,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降低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对降低产品成本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工业产品的价值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成本内涵中,科学技术转移过来的价值,在产品价值中的含量将越来越高,比重将越来越大。例如:英特尔公司在研制奔腾芯片时投入了上亿美元,而一旦成功,芯片的单位制造成本却是l美元都不到。大多数企业为确保其长期竞争优势,在产品的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使得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而言显得微乎其微。这必将导致成本控制的重心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成本,即从努力降低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逐步转移到降低间接费用以及与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相关的费用支出。在知识经济体系中,高知识转化为高智力,而高知识又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这种创造性思维转化为独特的策略、构思,进而形成种种具有开拓性的设计和发明、创造等等。在知识经济体系中,智力资产(具有非凡的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和他们超常智慧的物化而形成的无形资产,相对于传统的有形资产(原材料、厂房、设备等)将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2.企业整体观念。为适应当代瞬息万变的客观经济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以企业整体优势作为基础和条件。企业管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解成不同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从总体上来说目标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发生矛盾,这就要求必须把企业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只有整体的目标才是系统的最高目标,只有整体最佳才是最优的管理对策。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上述要求,树立整体观念,从整体上去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管理活动。整体观念的树立,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增强内部组织间的目标一致,减少内部职能分散。为此,管理会计的控制不能仅仅停留于对结果的分析,而要通过对过程的控制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要和企业整体目标相联系,为寻求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服务。

3.动态管理观念。在工业时代里,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纵向的多层次等级管理结

构,企业的市场调查、产品制造、销售、会计和财务等功能是分离的(即有严格的专业分工),加之信息传递和反馈手段落后,导致其应用能力差,管理成本高昂。而在21世纪的信息技术时代,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日益提高,使得企业上下级之间、多功能部门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企业可以随时根据环境的交替作出统一、迅速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规划与控制系统,必须服从21世纪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树立动态管理观念,根据企业内部、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和决策,在动态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4.企业价值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就是知识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一般意义上的规章制度不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强调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重点的“软”管理。而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通过企业精神、经营方针、企业信条、企业座佑铭等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员工。企业文化的确立和创造,必然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设计带来影响,促使管理会计的系统设计更多地考虑到人的因素,以适应战略管理所需要的文化氛围,有效地完成其过程控制。

三、管理会计研究的发展趋势

1.由“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管理会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以现代管理科学为理论基础,涉及管理学、会计学、运筹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门科学。管理会计应该摆脱单一的会计学科定位,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积极吸收和应用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等等,使之与知识经济的特点和要求相适应。管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除了技术层面外,我们更应关注它的社会文化层面。据此,有的学者提出,现代管理会计的相关学科,可以区分三个层次,即上层、中间层和基础层。属于上层的相关学科是指人文、社会科学,属于中层的相关学科主要是指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科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财务学和预测、决策学等。属于基础层的相关学科,主要是指数学、信息技术(IT)等。从现代管理会计以上三个层次相关学科的组成,可以看到其学科性质更趋多元化的鲜明特点。

2.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必然趋势。由于传统管理会计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决策、控制和业绩考评的,忽视了市场环境、传统管理会计中所采用的方法也未能从长远的策略上考虑,已很难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的需要。相对于传统管理会计来说,战略管理会计注重全局,立足长远,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瞬息万变,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的企业管理形势也不容乐观。企业要求持续经营,必须考虑其战略竞争力,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范围必须向外扩展。在保留传统管理会计的核算内容、方法和技术基础上必须向外延伸,为企业适应市场环境提供更多的国内外市场信息。战略管理会计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观念、内容狭隘以及缺乏重视外部环境的战略观念等诸多局限性,成为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具有意义深远的影响。也许,就象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一样,随着经济的发展,战略管理会计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

管理会计发展的主导方向。

5.成本会计的概述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五

核心提示: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目标,顺应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在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展望了中国会计改革的发展趋势,并就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问题发展趋势会计电算化就是一个用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由...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目标,顺应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在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展望了中国会计改革的发展趋势,并就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问题发展趋势

会计电算化就是一个用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利用的过程,是一种完成会计核算操作任务的手段。与国际比较,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正处于实施阶段向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发展,并进一步朝管理型网络化发展。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思想认识方面。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一些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为时过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序的过程,是单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是会计部门的责任等等。其次,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再次,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外,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2.政策与法规滞后。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另外,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必须看到,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就很有必要。

3.会计基础工作不符合电算化的要求。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部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从而使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

4.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目前,单位上的会计人员在计算机技能方面素质较差,他们只能机械性的使用财务软件。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束手无策。虽然商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是部分会计人员由于接收能力较差,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

5.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较差。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目前软件厂家来说,真正研究数据保密问题的厂家屈指可数。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另外在进入系统时加上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不尽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6.会计电算化涉及范围的局限性。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更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既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数据同源,管理会计电算化就可以采用财务会计电算化提供的数据,生成管理报表。然而,由于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财务会计,因此,其在企业推广较难,这就使管理会计软件开发步履蹒跚。虽然有少数软件开发商已涉及到ERP,但其技术还不够成熟,离企业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7.会计电算化审计发展缓慢。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指出: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手工审计方式,计算机辅助审计方式, 获得审计证据。尽管有这种规定,但是各类审计组织在审计过程中极少实施计算机辅助技术,大多采用手工方式操作。虽然手工操作取得的审计资料更直观、更具体,但是,影响审计结论的一些重大问题容易疏漏,因而审计风险比较大。导致电算化审计陷入疲软状态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审计人员尚未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仍旧沉湎于传统的手工审计技术;其次是审计软件开发速度慢。由于受利益驱使,许多软件开发商并不看好审计软件的开发,而更热衷于会计软件的开发;三是相关审计准则的制定以及计算机审计实务工作滞后于经济形势。

8.财务软件的使用混乱。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再加之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经过近20年的实践、探索,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真正地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会计电算化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可以预见,会计电算化将出现或可能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1.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一方面,以机代账单位将逐步增多。自财政部1989年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之后,大部分的单位实现了以机代账,逐步实现了会计核算电算化。现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已经成了一个自发的要求,各单位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后,一般在3个月后大都能够实现计算机替代手记账。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建立。

2.“网络财务”将成为会计管理电算化的终极目标。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我国软件开发公司推

出了“网络财务”战略,为企业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数字神经系统”提供了初步解决方案。无疑,“网络财务”将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趋势。所谓“网络财务”是基于Intra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控制(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向“管理一体化”方向扩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只是整个管理电算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其他部门电算化的支持,网络、数据库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在技术上提供了向管理一体化发展的可能。从发展趋势来看,会计电算化工作将逐步与其他业务部门的电算化工作结合起来,由单纯的会计业务工作的电算化向财务、统计信息综合数据库,综合利用会计信息的方向发展。

会计电算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单位会计电算化是主管部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反之主管部门的电算化将促进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在我国宏观管理向现代化进军的今天,主管部门与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将继续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经过多年的努力,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软件应用的品种、水平、范围等参差不齐。现在,数据大集中、软件大统一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大型企业集团尤其如此。

5.软件技术与管理组织措施日趋结合,软件的开发日益工程化。首先,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仅有一个良好的软件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套与之紧密结合的组织措施,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与可靠。在会计电算化的初期,重点放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上,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与计算机应用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建设,将与软件的应用并驾齐驱,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其次,准确透彻地了解用户是一个软件开发的首要工作,采用工程化的方法开发应用软件是当前国际流行趋势。我国会计软件开发也正从以往的经验开发向科学化的工程方法转化。

6.实现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管理。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所有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都存储在计算机磁性介质上,整个账务处理都在计算机内部自动生成。过去靠人工进行的内部牵制制度不再起作用了,这样,审计的职能大大削弱。为了正确处理好会计电算化和审计的关系,有必要完善以下会计电算化功能:一是“会计软件应提供关于凭证——总账——报表三者之间的双向查询功能;”二是“电算化会计系统应提供多种会计核算方法处理过程供用户和审计员选择。”

7.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现行会计体系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含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如果电算化一直停留在财务会计子系统,而不涉及管理会计子系统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那么也就限制和失去了发展电算化的意义。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8.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与管理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与手工会计制度溶合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体系将全面形成。首先:标准的账表文件格式将逐步实现统一,以解决各种会计软件之间的接口问题、会计信息的相互传递问题、会计工作电算化后的审计问题,从而为更充分和更广泛地利用会计信息服务。其次:由于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随着宏观管理工作的逐步开展,经验的积累,以会计软件的开发、验收规范,各有关管理部门的责权、电算化后的岗位责任制、人员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各种标准账表文件为主体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体系将逐步形成与完善。

9.为宏观管理服务的各级会计信息中心将逐步建立起来。会计电算化从主要为微观经济服务开始转向同时为宏观经济服务,为了使会计信息在宏观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必要并已经开始建立以微观会计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手段,搜集、处理和利用会计信息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会计信息中心。从而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

6.浅析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定稿) 篇六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同会计一样的基本职能,即反映和监督,从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生产、经营管理对成本会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本会计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

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新的管理理论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研究方法和具体的实物操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1.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知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与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之间竞争的成败因素已不再是资本资源而主要是知识资源。

2.竞争使管理者更迫切希望得到准确的成本信息。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国外跨国企业的进入使国内的众多公司所面临激烈竞争,管理者愈加重视企业的成本核算,更想知道准确的成本信息。

3.新的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自动化和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使企业能够从事产品多样化生产,并解决了产品精致化的要求。当以很低的直接人工去分配很高的制造费用时,就会使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导致经营决策失误。

4.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需要成本精确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因此,发现成本计算错误时,公司没有时间做出成本计算调整,迫切需要企业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5.网络的普及使电子商务日益风行,改变了成本会计核算前提。传统意义上的核算实体已不复存在,由于网络交易的临时性,当某项交易完成后虚拟的交易主体就会解散,在成本计算时将短暂的经营期限再划分为若干会计期间显得没有必要,成本计算方法将发生根本变化。

二、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成本会计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三、解决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者应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2.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成本回避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趋势。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分析成本。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况,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沦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7.成本会计的概述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七

一、影响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因素

(一) 成本会计的范畴

成本会计的核心是成本核算, 计算产品成本是最基本的任务, 没有产品成本资料就无法进行其他方面的工作。但是, 成本会计同时具有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职能。在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方面, 成本会计从主要应用于医院、航空公司到目前各个行业的加强重视, 其范围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

(二) 技术经济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与资本和劳动同样成为生产要素, 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知识的竞争, 知识资源成为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的变革引进相关的技术知识、先进的管理知识, 比如在生产和管理中, 自动化和电子化, 大幅提高生产力, 使质优价廉的目标有实现的可能。

(三) 第三产业对成本会计的新挑战

当前我国的第三产业尤其服务业发展越来越快, 经济发展形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 成本会计在第三产业中的应用也要求有一套新的方法和技术。尤其是一些高新企业, 直接成本费用和间接成本费用的比例打破了传统的企业, 这就要求成本会计管理过程中, 深入分析这些费用产生的原因, 准确划分成本费用, 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提供有力的数据信息。

二、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 成本会计的电算化趋势

随着现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化管理和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新型形式, 势必带动成本会计朝此方向发展。一方面, 计算机可以大大加快信息的反馈速度, 增强业务的处理能力, 可以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另一方面, 将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成本会计的核算与管理中来, 财务软件代替人工记账, 提升了相关的工作效率, 减少错误率, 简便了繁杂的会计核算工作, 同时为企业财务部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

(二) 加大理论研究力度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当前的成本会计对于成本会计对象、成本、生产费用、支出和费用等方面的基本概念界定不准确, 不同企业对于同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应用不同,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对于这些概念应用也不一致, 这使得成本会计最基本的概念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 加大成本理论研究力度是成本会计完善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 技术和经济相结合, 进行全面成本会计管理

成本会计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 要求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材料采购人员等都应懂成本, 关心成本;成本会计人员则应了解生产工艺过程, 懂技术, 参与成本、技术的决策, 技术和经济相结合, 提高全体员工成本意识和素质。

(四) 积极吸收最新的科研成果, 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和方法

企业需采用新的观念、新的方法, 注重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 学习外国先进的会计工作经验和方法, 为我所用, 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成本会计应用策略,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新环境和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下, 促进自身的提高。

三、加强成本会计研究的对策

(一) 加强会计电算化应用

会计电算化方面, 不仅注重核算型会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还要加强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核算型会计软件是传统式会计信息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 要打破传统式会计信息系统的局限, 就必须屏弃原先的设计理念, 进而开发出一个基于信息社会的系统会计模式。

(二) 加强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在企业管理中, 现代成本会计为管理决策和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利用成本会计还可以提升企业产品的生产质量、服务质量、采购质量, 减少这些过程中的损失;同时成本会计帮助企业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 定位企业的产品类型, 定位企业的产品在同行业的位置, 使企业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提高企业的售后服务质量, 降低售后服务成本。

(三) 全体职员参与成本会计管理工作

在成本会计工作中要求全员参与成本会计工作, 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更新观念, 加强管理人员对成本会计的重视程度, 加强各部门各职员的成本意识, 树立人人关心成本的观念。提高成本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参与经营管理, 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 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四) 制定企业成本会计准则体系

以原则性为基础, 规范成本会计核算的规则;坚持公平分配的原则, 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 提高分配的准确性。在一般成本会计准则的基础上, 制定分行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准则, 分析产品成本的组成与核算方式的差异, 为同一企业不同产品和不同行业的企业制定差异化的成本核算方法。

摘要:时代的变革和经济环境的改变, 现代成本会计逐步参与到企业内部管理层面, 涉及到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成本决策等诸多管理职能, 其管理理念与方法有了更新更深的定义,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是生产经营与成本核算的有机结合。本文就介绍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和对策分析, 为我国的成本会计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本会计,环境,趋势,对策

参考文献

[1]杨蒙佳.成本会计发展趋势与对策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 (01) .

[2]齐美玲.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比对[J].商场现代化, 2013 (05) .

[3]王琪.浅析我国成本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 2013 (05) .

8.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八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发展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在社会经济方面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需要考虑的如何提高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效率等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的定义

会计电算化指的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狭义上来说会计电算化仅仅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即计算机替代人工管理账目,处理会计信息事务,对记录流程进行判断和分析。广义上的会计电算化是拓展到设计会计电算化的所有类型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开拓和发展、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使用。

会计电算化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进步的,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会计相关工作,能够替代大量的人工劳动力,提高企业经营的利润和整体工作效率。

二、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1.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国外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发展已经逐步进入了会计或者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根据有关调查统计,美国在1983年时,已经有超过半数的会计电算化新软件程序是针对管理方面的工作,进行控制、计算和分析。面向核算的程序所占份额逐步缩小。国外的会计软件主要分为面向市场类、面向现金管理类、面向采购管理类、面向财务管理类、面向生产类等。

2.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持续性的经济发展给国内的会计行业带来了深度的改革发展,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推行会计电算化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通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初步建立了会计电子软件体系。知识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现代化管理的要求都需要会计电算化的完善,我国的会计软件正在从简单的核算为重的软件系统逐步向复杂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发展,据统计,国家评审批准的会计软件已经超过40种,各省级评审批准的会计软件累计有200余种。

我国传统的会计工作将重点放置于核算等事务性工作上,从而忽略了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会计电算化使得会计行业中产业结构的必中改变,能够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升整体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于经济发展和科学管理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同时融合了管理学、市场营销学、通信学等学科的综合工作,正在朝着事业资源计算管理系统的方向不断发展,甚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都能够建立起大型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三、会计电算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度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问题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普及度还不是很高。其重要性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现阶段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只是简单的应用于信息核算,来提高核算工作的效率。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支持不够,认识不够,没有基本的软硬件投入,不能提供会计人员先进的工作环境。

会计电算化是随着时代发展的,企业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加快其的普及率。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认真的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将以往对核算工作的重心逐渐转移到财务工作上来,重视专业人才的财务管理作用,人才是现代化会计工作的核心因素。同时国家社会应该加大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力度,通过宣传使得企业真正的认知会计电算化的深层含义和作用,营造一种良好的发展氛围,让企业知道会计电算化能够极大地提高单位效益。

2.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这是一个变迁的时代,老一代的会计工作人员对于传统会计业务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但是他们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却缺少了解,不能够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协同会计工作。而新培养的会计工作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操作知识,但是却缺少会计工作基础的锻炼。

推动会计电算化的一个重要点就是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求,现在会计工作人员不能够仅仅掌握专业的业务知识,还应该熟悉计算机和财务管理学科相关知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新型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3. 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计算机技术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愈发突出。传统的手工会计环境数据的修改或者破坏都能够容易的辨别出来,但是网络上的会计工作,如果遭到破坏,磁盘等存储方式会带来更大的风险。计算机病毒的蔓延以及黑客行为严重地威胁着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会计工作需要增强在网络上的防范能力,提高防范意识,比如利用网络防火墙、资料信息加密存储等技术。而且可以实行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料的同时管理,来减小安全问题可能带来的损失。工作人员要加强数据的保密性,通过多种手段来限制数据的读取,企业能够建立专业的保密机制,来杜绝安全隐患问题。

总之,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和会计工作结合的产物,能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能够促进整个会计行业的水平,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

参考文献:

[1]于建;从电算化分析我国会计改革的趋势[J];商业研究;1988年10期

[2]吴建华;谈谈会计核算电算化[N];北京科技报;2000年

[3]付红娟;;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几点建议[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内河航标学组联合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3年

[4]张超仁;;积极在企业中推广会计电算化[J];广西财务与会计;1988年07期

上一篇:“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走访困难群众心得下一篇:幼儿个案观察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