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精选8篇)
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篇一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英瓦克村地处沙雅县西面,距县城不足2公里处。全村有耕地面积1980亩,201户,1015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2亩。但是英瓦克村有丰富有林果资源,红枣、核桃定植面积400余亩。乘着建设新农村的春风,英瓦克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狠抓基层
组织建设,几年来,英瓦克村的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人均纯收入4265.5元,村集体经济得到不断的壮大,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0余万元,村阵地建设不断的完善。
一、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原创:wenmi114.com我村在立足本村地理和资源的优势情况下,确立了“以林果业为主,粮、棉、畜并举”的经济发展思路,以枣粮(枣棉)间作为突破口,稳粮棉支柱产业,优化林果业,主攻畜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产调规划,是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我村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规划为三大主导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林果业;二是加快发展畜禽养殖业;三是稳定发展粮棉支柱产业。在作好结构调整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品种结构的调整,这样才能使调整真正实现增收的目的。
二、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就我村而言,客观条件逼着我们必须下大决心动大手术,进行大调整。原创:wenmi114.com但有的村干部和部分群众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还存在着有水的幻想,不愿意丢弃老的生产模式,不愿意进行调整,对此,我们一是多次召开村民大会,传达贯彻上级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让他们明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意义。让他们明白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树立靠产调致富的典型,是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一批过得硬、推得开、叫得响的典型,能够起到一人带四邻,四邻带全村的作用。我们分别在林果、畜牧、粮棉上抓了几个叫得响的典型,通过他们的带动作用,为我村产调的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级阵地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我村把解决“有钱办事、有人办事”的问题,作为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加强村级阵地建设的一项首要工作来抓。通过摸清“家底”、念好生财经,切实整合村集体、人力资源,不断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我村阵地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一是规范集体土地的承包管理,增加集体收入。集体土地、集体土地承包是我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效益如何,与承包地的管理有着直接关系。自2004年以来全村集体土地面积进行全面核实,确定权属关系,对发包形式、合同文本做出统一的规定,印制合同文本,对土地、果园承包价按一、二、三类分等定价,对承包期限按《土地承包法》执行,并制定增长比例,对全村承包费用的收支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清查,彻底改变了过去集体土地承包管理粗放、效益低下、资产流失的现象,逐步使我村集体土地承包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二是立足实际,发展特色农业,增加集体收入。我们注重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在突出特色上动脑筋,在巩固壮大集体经济增值上做文章,充分利用村集体的林木资源、空余场地等发展集体果园、大棚温室、畜禽鱼类养殖,再进行承包、租赁等,提高效益。
三是减少非生产性支出,增加集体收入。严格按照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年终干部考核政绩等多种因素确定干部补贴,实行村、组干部交叉任职,减少工资支出;实行“供水到户”,减少水管人员工资支出;严格执行“四报两刊”征订制度,控制日常行政性支出费用,禁止村集体以现金支付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减少非生产性支出。
四是加大清欠力度,增加集体收入。采取积极稳妥的办法,循序渐进,集中时间,集中人力,清除债务,及时回收欠款、违规资金。截止2005年底,已收回各类拖欠款135000元,清欠率达75%。近三年来,我村无招待费用支出,基本实现了零控制。
通过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壮大集体经济,形成村阵地建设规范化,我村实现了“四大转变”:“为群众办事、处理村务由原来的约时间、盯地点向常年“坐班制”转变;村干部的职能由“指挥型”象“示范、引导、带动、服务型”转变;村里的事务由原来的“糊涂帐”向村民全面公开、经常性公开转变。办公活动场所完善了,使村里的事务不断得到规范,同时在村基础组织建设中全面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执政能力的明显增强,真正实现了我村“有址议事、有人管事”的问题。
2.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篇二
根据农村的现状和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 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文化站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 把基层文化站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文化站建设必须靠正确的认识来指引。建好农村基层文化站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各级领导要努力克服将文化工作视为可有可无, 单纯追求GDP增长的急功近利思想和“一手硬, 一手软”的片面认识及做法, 充分认识到文化工作对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积极作用, 切实把文化站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统筹安排, 精心组织, 大片扶持, 积极引导, 加强考核, 使文化站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取得应有的绩效。
二是要加强队伍建设, 为基层文化站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繁荣农村文化生活,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需要一支业务强, 素质精的文化队伍, 需要一批得力的人才去组织和实施。首先要抓好专职干部队伍建设。农村文化专职干部队伍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干力量。一个能干的文化站长, 可以带动和活跃一方农村文化, 是文化建设中的主力, 我们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要保障其工资、福利待遇, 确保人员在编在岗, 加强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其次要充分调动农村文化热心人士的积极性。现在每个村落里都有一些热心于公共文化事业的人, 他们的见识广泛、阅历丰富、管理能力较强, 创作水平较高, 在农民中有一定威望, 要充分发挥和利用的热情, 鼓励他们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带头人。第三要充分调动农民主力军的积极性, 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让广大农民当主角。重视培养和扶持各类农民文化队伍, 培植一批文化示范户, 通过他们带动广大农民参与文化活动, 从而活跃农村文化气氛, 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要加强阵地建设, 积极改善农村文化站的基础设施, 合理配置整合农村文化资源
农村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 是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各地要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 大力发展乡 (镇) 、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努力实现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在更好地发挥现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作用的同时, 对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合理整合调整, 实现资源共享, 互联互通。
四要加强资金投放, 增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的造血功能, 确保乡镇文化站正常运转
为了弘扬先进文化, 唱响时代主旋律, 抵制腐朽思想对农村文化的侵袭, 必须把农村文化事业置于公共财政的阳光之下, 既为其输送新鲜“血液”, 又要强化其自身的造血功能, 使其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首先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乡镇文化站是公益性的, 非经营性文化单位。政府要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 按比例增加活动经费和事业发展经费。其次是政府对乡镇文化站的各项公益文化活动实行“订单化”管理。政府要把文化站每年开展活动所需的经费列入年度财政支出预算, 同时又要明确规定文化站每年要开展的活动, 并列入年度奖惩考核体系, 实行“采购支付”。第三是要制定吸纳民间资金的优惠政策, 鼓励社会各方积极投入公益文化事业, 参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在发展基层文化产业上, 要从税收、产权等方面给予政策性的优惠, 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篇三
[关键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强村惠民;党建引领
[中图分类号] D2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3-0048-03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实现政治功能和发挥作用,引领强村惠民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途径。围绕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强村惠民工作,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组织部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就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对策。
一、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推动发展是强村惠民的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上海市奉贤区共有177个行政村,其中认定的经济薄弱村有100个。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问题仍然显著。而强村惠民首先就是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在服务发展的探索实践中,近年来奉贤区致力于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引领和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如,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的实际,创新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在生产力最活跃的地方凸显最有活力的党建,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合作社发展的优势。实践证明,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适应市场主体多元化变化,进一步创新组织设置、完善组织体系、强化服务功能,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通过党组织更好地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服务群众是强村惠民的关键所在,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利于提升惠民服务的能级水平。新形势下,农村居民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社会公共服务正逐渐成为村民关注的重点。以全区信访工作为例,反映违章建筑、动拆迁安置补偿、村民建房等问题的城乡建设类最为集中,占到信访件总数的37.53%。农村社会利益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社会分层化的趋势对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是强村惠民的关键所在。在探索实践中,奉贤区创新建立了“一堂二站三卡四会”群众工作法,各基层党组织创新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联户”、“群众工作下乡员”等,在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使基层党组织做群众工作有抓手,为民办事有资源,维护群众权益有保障。实践证明,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聚焦服务群众,进一步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方式、途径、平台和载体,使之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
(三)社会治理是强村惠民的重点内容,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利于探索变“管”为“治”的创新机制。截至2013年底,奉贤全区常住人口113万,其中外来人口达61万,人口结构呈现本外倒挂现象。随着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农村地区,现有的农村各类资源已无法满足人口快速导入的需要,城乡社会治理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村民民主意识又日益增强,参政议政的愿望更为强烈。因此,社会和谐稳定是强村惠民的具体内容。近年来,奉贤区着力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如,积极探索推进来奉人员党建,全区33个村、居试点建立来奉人员党支部和管理委员会,通过以“外”管“外”,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又如,着力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在全区推广建立“村民议事会”,构建了一个上下联动、开放灵活的经常性协商议事平台。实践证明,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聚焦社会和谐,进一步改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价值引领、组织动员、支持服务、统筹协调、凝聚骨干方面的主导作用,通过变“管”为“治”,实现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不断创新。
(四)基层基础是强村惠民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利于激发基层组织的内在活力。近年来,奉贤区在人、财、物上为村级组织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人力上,区委制定《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积极落实“一定三有”,全面推进村党组织公推直选工作,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切实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在财力上,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扶持经济薄弱村的相关政策,区财政每年安排1800多万元,作为“扶持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项目专项资金”,从制度上保障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在阵地建设上,推进功能齐全的“农家会所”建设,开展村党组织“一室两点”标准化创建等,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便利。实践证明,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聚焦基层基础,以落实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为目标,进一步激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内在活力,以强有力的基层基础为实现强村惠民提供保障。
二、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强村惠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行政化倾向导致服务意识整体淡化。村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工作的领导核心,通过领导村委会组织、基层群众开展民主自治,实现对农村经济社会的管理。但从实际情况看,当前村级组织都承担了比较繁重的行政职能,自治作用弱化、村级组织日趋行政化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服务定位模糊,导致大多数村级党组织认为,只要落实好、配合好上级安排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从思想上淡化了服务村级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农村广大群众的意识。
(二)能力水平不足制约服务发展创新突破。总体来说,经过2012年村“两委”班子换届,全区现任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有了改善,学历层次有了提升,但整体结构仍不尽合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以村党组织书记为例,173名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50岁,年龄偏大,导致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缺乏冲劲,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差,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的能力瓶颈。从学历看,大专以下的有110人,占63.6%,文化层次偏低,导致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前瞻性思维差,对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视野不够宽,直接制约了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作用的发挥。
(三)保障激励不力造成服务内生动力不足。目前,村党组织书记最关注的切身利益是发展空间和退休保障待遇。而从目前各镇(社区、开发区)对村党组织书记退休保障政策来看,有“社保”、“镇保”、“农保”和现金补贴自行缴纳等,形式不一,且整体水平偏低。发展空间方面,除了定向考录公务员、公开招录等方式,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公务员队伍、机关事业单位的通道仍旧单一。“发展空间小、退后谁来养”是村党组织书记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两大问题一方面导致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优秀人才又不愿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造成后备力量缺乏,服务内生动力不足。
三、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若干思考
(一)聚焦功能转型,推动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由重管理转向重服务。第一,强化服务意识。要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着力解决宗旨意识淡薄、党性观念弱化的问题;要紧紧抓住支部书记这个“龙头”,带动全体党员强化服务意识,真正把党组织的“要我服务”转变成“我要服务”。第二,健全服务机制。在服务改革方面,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体系,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各项改革事业树立正确方向;在服务发展方面,进一步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把服务农民增收、服务企业发展做深做实;在服务民生方面,进一步探索推进来奉人员党建,深化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局村挂钩、双结对等党建结对共建工作,打造共治平台,营造更好生活环境;在服务群众方面,进一步深化“一堂二站三卡四会”群众工作法等,在为群众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开展精神、文化、技术等全方位的服务;在服务党员方面,进一步深化党代表任期制、“四议两公开”、党员代表议事会等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加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发挥流动党员党支部作用,继续做好慰问走访困难党员、开展老党员体检等。第三,整合服务资源。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组织优势,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域内单位党组织、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区域性服务综合体,进一步形成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区域党建互联互补互动的工作新格局,不断放大党建工作效应,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增强区域经济活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二)聚焦能力提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团队。第一,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严把村党组织书记素质关,全面实施“公推直选”,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从机关事业单位、本村优秀现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等党员中选拔村干部,真正把政治素养好、服务水平高、致富能力强、办事公道、群众公认的党员选进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继续推进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工作,鼓励到经济薄弱村或一般村任职,进一步激活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活力。第二,加大教育培养力度。一是继续实施系列培训工程。鼓励有条件的村干部进行在职学历培训,不断提高文化水平;坚持每年举办村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加大知识技能培训,增强服务和引领发展的能力。二是推进在实践中锻炼培养。进一步树立面向实践、基层、群众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大选派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挂职和村正职后备干部挂职工作力度,建立后备干部信息库,进行跟踪培养;安排综合素质全面、有发展潜力的村干部到机关事业单位挂职,到区域内重要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工作中实践锻炼;加强村干部实训基地建设,更好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三是实施“蓄水池工程”。优化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坚持把好入口关,为农村引入更多优秀人才;举办大学生村官系列培训班,帮助大学生村官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充分利用和发挥“奉贤区青年联合会大学生村官分会”平台,帮助大学生村官更好地成长成才。第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党员发展管理。以入口要严、管理要严、处置要严为工作重点,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探索党员星级管理、积分制管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一方面,强化岗位行动,深化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制度,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拓展志愿行动,响应“人人参与做公益”志愿行动的新要求,深化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等制度,鼓励党员认领公益岗位,把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变为自觉行动。三是切实改进服务作风。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服务群众,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三)聚焦群众参与,形成一个开放融合的共治格局。第一,抓载体平台建设。要在全面推广村民议事会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建立一些更富包容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的协商议事载体,通过搭建各类协商议事平台,让大多数群众都能够经常性地参与到自治中来。第二,抓自治骨干培育。要花大力气把各类“群众领袖”、“草根组织”培育出来,在为群众提供服务中凝聚和传递正能量;要组织开展分层分类培训,依托现有的宅基课堂、睦邻客堂间等群众宣传教育主阵地,加大对群众的教育、宣传和引导,使更多的服务对象成为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工作资源。第三,抓群众满意评价。要继续深化以“四议两公开”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村级重大事项议事规则,涉及村经济、社会事业等重大事项,特别是“三资”管理运行情况的,要定期公开,方便群众直接监督;要落实工作报告制度,把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内容,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事关民生的具体事项,要增加群众评价的权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评价。
(四)聚焦激励保障,充分激发村干部队伍积极性主动性。第一,完善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逐步建立村党组织书记经济待遇增长机制,适当提高经济薄弱村党组织书记经济待遇;落实在职村党组织书记“社保”或“镇保”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正常离岗退位的村干部生活保障机制,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第二,拓宽村干部发展空间。继续开展“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定向考录公务员”工作,探索“招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为事业编制人员”工作,及时把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具备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积极推荐提名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为他们提供更多参政议政、发挥作用的舞台。第三,落实关心扶持基层各项政策。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把村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资金保障机制,确保村党组织开展活动必要的经费和条件;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建设和便民利民举措,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
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篇四
中川镇位于永登县东南部,全镇共辖19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全镇28个党支部,940名党员,其中,男性党员827名,女性党员113名,占12%;35岁以下144名,占15%;大专以上学历82名,占9%;村级党支部19个,农村党员830名;1个社区党支部,有4名党员;企业党支部3个,党员22名。近年来,按照县委要求,依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构筑“党委集体领导、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之间协调抓、全镇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强化责任,开拓创新,在全镇党员干部、农民群众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党建工作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主要工作
一、抓班子建设,强化核心作用
(一)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今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努力造就勤思考、善决策、会落实的党政班子;坚持把增进团结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点任务,营造团结氛围,培养团队意识;坚持把求真务实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追求目标,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倡导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艰苦创业的良好风气;坚持把分工分线分责作为锻炼班子成员、增强班子整体战斗力的有效措施,每位领导干部责任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想干、敢干、会干,形成了全镇一盘棋,分工不分家、独挡不独断的工作落实机制。
(二)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在抓好镇党委班子建设的同时,我们始终把农村基层班子建设牢牢地抓在手上,逐步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农村基层班子建设的工作机制,保证了村级班子的健康有序运转。推行了“三个一”工程。即:选好一个人、配强一班人、培养一批人。“选好一个人”。重点在选准带头人上下功夫,着力配强党支部书记。去年,通过“两推一选”办法,各村选举产生了一批群众威望高、致富能力强的党员作为支部书记,为带领群众致富奠定了基础。“配强一班人”。采取配齐配强班子的办法,为各村配强了一支号召力强、工作扎实的支部班子队伍,充分发挥班子的战斗力和干事创业能力。“培养一批人”。在选准配齐村班子队伍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双培双带”工程,注重把致富能手中的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带头致富能力强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为党的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二、抓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一是提高工作效能,促进全民创业。结合县委县政府关于提升工作效能进一步促进全民创业的决定,我镇将机关效能建设作为促进工作的有力抓手,在全镇开展了“岗位大练兵、效能大提高”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对干部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的`严格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素质明显提高。二是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各村党支部开展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建立无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机制,为无职党员发挥个人专长、奉献社会提供了平台,进一步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三是搞好党员冬训工作。在完善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党员活动中心建设。以“冬训”为契机,由各村党支部对广大党员进行党建理论、经济政策、市场经济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培训和教育。全镇党员“冬训”参训率达到98%以上。同时,结合“冬训”积极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查摆班子和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提出整改措施。通过冬训,各支部在明确发展思路,严格工作制度,理顺“两委”班子关系,发挥整体功能,提高广大党员整体素质上有了新的进展。四是认真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我们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积极稳妥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三、抓载体创新,增强党组织活力
1、开展“六抓”工作。近年来,围绕总体目标,我们确定了“六抓”作为年度具体任务和措施,力争每年取得新的进展。一抓宣传。通过支委会、两委会、党员大会、评比表彰和以标语、专栏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实施工程的目的、意义和成效,动员更多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二抓典型,每个村树立3户党员致富明星户和3户致富能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三抓培养,每个村支部书记联系3户致富能人,每个村支部委员联系1户致富能人,并负责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四抓帮扶,每个村党支部确定3—5户致富党员,分别帮扶2户贫困户脱贫,同时选定3—5户致富能人,分别同1名贫困党员结对互帮,实现帮助脱贫,培养进步的目标。五抓发展,每个村支部培养3名村、组后备干部,同时力争发展3名新党员(优秀青年1名,致富能人2名)。六抓培训,采取集中讲授、互相讨论、现场示范、参观考察等形式,每个村支部举办增强党员致富本领的重点培训20人次,举办致富能人政治理论、党的知识培训10人次。同时将“六抓”任务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内容,作为考核各村工作的硬性指标,同村干部年度考评和工资挂钩,目标不变,责任不变,严格考核,形成了长效机制。
2、企业党建工作稳步推进。我们通过在企业中抓支部组建,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在具备条件的吉利汽车公司、中川牡丹园等非公有制企业相继成立了党支部。特别是吉利支部,在规范组织阵地和党员活动中心建设的同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党员信息及有关台帐,并努力建成企业党支部党建示范点,为全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5.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计划 篇五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2007年,全旗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坚持以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新牧区、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中心,紧紧把握基层组织建设与促进农牧民增收、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与促进发展的结合点。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抓好党员、干部、人才三支队伍,创新工作载体,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有所作为、有新突破。
一、以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为抓手,深化“三级联创”工作
一是完善制度。针对合并乡镇运转一年后干部间配合、工作上磨合较好,和苏木乡镇党委、政府换届新选拔的一批政策理论水平高、年富力强、思想解放、创新能力强、发展意识强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等实际,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制度。重点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等工作制度,用完善的制度规范苏木乡镇班子依法办事。二是转变职能。把各苏木乡镇的职能定位在促进发展、优化环境和保持稳定上,围绕发展搞服务。三是配强干部。第六次嘎查村委会换届全面完成,新当选的嘎查村委会班子成员素质高、年纪轻,带头致富能力强。在抓好素质能力建设的同时,通过“两推一选”等办法,抓好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和其它配套组织人员选配工作,让那些热情高、受拥护、双带能力强的干部进入嘎查村级班子,使嘎查村“两委”班子形成强强联合的新格局。四是抓好“五个好”示范嘎查村创建工作。完善“五个好”创建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细化量化创建目标,每个苏木乡镇至少抓2至5个示范典型,打造一批高标准“五个好”嘎查村党组织。
二、实施农牧民“富脑”工程,抓好干部、党员、人才三支队伍建设
一是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农牧民培训学校、各级党校和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活化教育载体,整合培训场地、培训师资、培训内容等资源,有计划、分层次培训农牧民党员和群众,各苏木乡镇每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努力把广大农牧民培育成有知识的文化人、讲道德的文明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二是发挥党员队伍作用。通过深化设岗定责和党员创业、党员培带、党员成才三项工程,为党员发挥先进性搭建平台,树立起更多的奉献型党员。三是壮大实用技术人才队伍。通过制定和落实农村牧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与农牧民素质培训工程相对接,培养出更多的农村牧区技能型、实用型、专业型人才。四是提升干部队伍素质。通过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和大力培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水平,锻造出更多的多能型干部。
三、创新载体,为乡村党组织搭建利民便民服务平台
一是深化服务型苏木乡镇政府和服务型嘎查村级组织创建工作,拓展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深入落实领办制、代办制、承诺制、办结告知制等各项制度。采取划区服务、分理服务、流动服务、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满足群众需求。二是完善支部加扶贫协会、产业协会、支部加联户牧场运行机制,巩固和发展支部加扶贫协会、支部加产业协会、支部加联户牧场建设成果,丰富助农增收载体。在牧区抓好“家庭农场”试点建设,根据牧户居住分散街道不规整等实际,采取围宅造田,环田植树,“建一退二”即建设一亩宅田退二亩沙化耕地种植牧草等办法,建设“生态经济庄园”型“家庭农场”,改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生产发展。三是对已具雏形的产业协会要引导其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把握好契约管理和支部参与这两个关键环节,坚持支部牵头、规范管理、加大扶持、注重引导的原则,发挥支部在协会建立和运行过程中的纽带和保障作用。
四、抓好常规工作,全面提升基层组建设工作水平
(一)继续抓好嘎查村综合活动阵地建设。认真落实上级下达给我旗新建24处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各苏木乡镇按照有办公场所、有活动室、有电教设备、有学习资料、有标志牌匾、有村务公开栏、有党报党刊、有管理制度的要求,确保每个嘎查村都建有一处高标准综合活动室。
6.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总结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着力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使我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更强、干部作风更实、工作劲头更足、发展成效更好,为服务集中区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目标任务
以提高我村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工作载体和工作举措,通过开展“创新突破年”活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党员队伍,提升三种能力(规范管理、优质服务、据腐防变),强化“四有”保障(有持续稳定的党建工作经费、有功能齐全的活动场所、有健全完善的.运行机制、有业务精通的组工干部),努力建设“五个好”党组织(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实现“六个”突破(党组织覆盖、党建活动实效性、党员队伍建设、班子建设、规范管理、党建新格局)。
三、方法步骤
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突破年”活动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整理规范(3月—4月)。开展调研,认真总结组织建设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村党组织仔细分析在班子建设、制度建设、机制建设、阵地建设、载体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找原因,创新工作举措,全面予以化解;坚持务实管用、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组织党员群众全员参与,切实把基层认可、群众欢迎、能常态运行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
第二阶段:创新突破,建章立制(4月—11月)。积极探索新时期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巩固与深化活动成果。村党组织要认真研究提出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的工作措施,推动深化运用,努力在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总结提高(11月—12月)。村党组织对照方案要求和自身工作情况,认真总结活动开展情况,重点检查存在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和纠正,各项工作是否得到有效落实。
四、具体措施
1、创新组织设置形式,着力在扩大党组织覆盖上取得新突破。
2、创新党建活动载体,着力在提高党建活动实效性上取得新突破。
3、创新教育管理方式,着力在党员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队伍管理工作,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切实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完善党员信息库建设,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等工作平台;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
4、创新选拔任用方式,着力在班子上取得实效。严格人选标准和条件,加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力度,物色优秀后备干部进村工作,强化实践锻炼。
5、创新监督考核形式,着力在推进规范管理上取得新突破。全面推行“三级联创联评联考”制度,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明确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工作职责,将信访维稳、计划生育、民生工程、美好乡村建设等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全面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村干部履职成效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健全和完善村级工作决策、运行程序和村务监督机制,完善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会、村委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等制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群众工作室、工作去向告示制度,畅通党员和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进一步强化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深入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深化年活动,全面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代理服务和直接监管,推行村两委换届前(半年)“三资”管理清理审计制度,进一步强化村集体“三资”管理,坚持民主理财,严格执行“村帐乡管”制度,定期公开村级经费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继续抓好《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若干规定》的落实,完善基层党员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切实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引导和鼓励广大干部强化责任意识。
五、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村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创新突破 年”活动,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村专门成立了以党组织书记为组长的“创新突破年”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和指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2、完善经费保障。村将同步安排专项配套资金,为活动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3、强化宣传引导。要加大舆论氛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不段扩大“创新突破年”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要重视和树立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
7.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篇七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 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不断增强, 但农村党建工作仍不平衡, 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即部分村级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 仍有少数村“两委”关系没理顺, 工作相互拆台, 难以形成合力;有的支部后继乏人, 发展集体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强;部分村集体经济积累较少, 举办公益事业能力差, 影响了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农村党员队伍仍然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接受能力差、观念更新慢、能力弱化等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强。
少数村民主政治建设还不够完善。个别党员干部仍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或行政命令来解决问题, 工作方法简单, 作风粗暴, 工作飘浮, 重大事项公开不及时、不彻底, 群众正当权益和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 引起干群关系紧张。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 一些新型组织主要靠经济和利益的关系加以维系。由于农民工党员的分散性和流动性, 使党员教育管理难题尚未根本破解。
二、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
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各自特点做好工作, 努力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战斗堡垒。要按照中央的精神,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过程, 真正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各项举措更好地落到实处, 见到实效。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不断探索和总结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 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 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㈠严格“一把手”责任制抓党建中共中央组织部李源潮部长反复强调, 要“书记抓、抓书记”, “书记抓”就是各级党委书记要履行好党建责任, 亲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书记”就是要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要先建设一个好的党支部。因此, 一定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排除宗族势力、派性和各种关系的干扰, 把那些公道正派、想事干事、敢抓敢管和群众信任的党员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成员。上级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一把手”要充分发挥乡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以中央提出的“六个好”目标为基本标准, 以抓班子带队伍为己任, 加强工作指导, 通过加大督查考核、派驻工作组、包村包片等形式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㈡着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全局抓党建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条主线, 着力增强基层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 尤其要把村“两委”班子建设成为能够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强班子。围绕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有计划、分类别地加强对农村党员的培训教育, 把更多的农村党员培养成产业发展能手和发展劳务经济的带头人, 着力培育和提高农村党员的致富带富能力。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认真落实“一定三有”要求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着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创新, 同时注意发挥好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农民群众中的作用。
㈢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搭建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平台。以各级党政机关和乡村组织为总抓手, 在上下联动、合作互动中着力构建城乡党建新格局。从党的建设的层面来看,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是“创先争优”活动和干部服务责任制活动的新载体。它可以充分发挥党政机关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通过有效整合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 深化城乡联建党组织工作, 打通城乡党建工作互联共建渠道, 形成推动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 更好地推动基层组织建设。要落实党委、政府的工作责任, 将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大局中谋划、部署和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 保证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取得实效。
㈣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科学合理地设置基层党组织, 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作用的前提。近年来, 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 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跨地区、跨产业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或经营联合不断涌现, 新经济组织日益增多。原有的以建制村为主的农村党组织设置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行业分工的变化发展。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必须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进一步探索创新。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 对调整和优化党组织设置进行积极探索, 如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链、专业协会和各种联合体设置党支部和党小组, 在外出务工党员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 设立流动党员联络站, 有效提高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按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 不断构建科学的基层党组织体系。
㈤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党员是党的细胞和基础, 党员的质量关乎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 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发展党员是给党不断注入新的血液, 使党不断增强活力, 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农村党员队伍是农村党建的基础, 是党支部发挥核心作用的基础, 必须高度重视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增强农村党员队伍活力。要把责任心强、有开拓奉献精神、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青年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使之成为党外积极分子, 对符合党员标准的适时吸收进党员队伍, 进一步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 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政权基础。
要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 从农村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农民党员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扎实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要打破制约人才流动的区域、行业、身份等限制, 推进城乡干部交流, 促进各类优秀人才合理流动, 特别是向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㈥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高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 坚持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制度化, 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 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 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构建农村党建工作新格局结合起来, 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认真履行职责, 全心全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利用春耕、“双抢”、春节等流动党员大量返乡的有利时机, 组织乡镇、村开展流动党员信息摸底工作, 将流动党员的姓名、住址、流出时间、流入地点和所在支部进行全面登记。强化对流动党员的个人关怀, 加强流动党员的思想教育引导。根据流动党员从业、家庭和生活等情况的不同, 对其家庭成员从思想上、生活上给予关心, 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解除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 充分调动流动党员的积极性。党组织为党员外出创造有利条件, 积极为党员提供外出用工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 抓好技能培训, 搞好跟踪服务, 促使流动党员在外出期间为家乡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基层党组织是团结和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战斗堡垒。切实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8.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篇八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加强农民工中党的工作,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建设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历经了革命、建设、改革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始终重视自身的思想建设,不断努力以思想建设来推动党的整体建设。党在成立初期,就重视在农村建立党组织以及进行思想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问题。
二、领导班子建设
党领导的事业要取得胜利,不但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还必须有一支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党的各级领导班子是干部队伍的核心,领导班子建设又是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加强农村基层党的领导班子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队伍建设关系到党的性质和党的面貌,关系到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环节。农村党员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农村党员担负着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决策落到实处的重要职责,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源泉。
四、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战斗力。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作风如何,关系到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的历史中,不断发展并创造了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优良传统,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五、制度建设
制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串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制度上,应加强对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健全农村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建立农村党员参与决策制度。
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乡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改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明显增强,但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1.党员队伍存在问题。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党员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而且部分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偏低,存在农村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过硬、工作方法简单、观念陈旧、法制观念不强等问题。
2.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意识存在问题。农村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就是党员学习党的理论、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程度并加以贯彻落实向农民群众宣传的水平,服务是给人带来某种利益或满足感的活动。现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部分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日渐淡漠、理想信念产生动摇、服务观念和意识不强等问题。
3.体制和机制存在问题。体制是某一个方面的规范体系,是制度具体的外在表现和实施形式。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制度条例,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但在领导体制、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例如,领导和工作体制集中过多,民主过少,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运行机制不合理,农村“两委”关系不明确。
4.干部作风、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领导方式是领导者作用于被领导者的行为模式。目前,在基层党组织,部分农村党员存在作风不良、领导方式不妥和工作方法不恰当等问题。
针对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层党组织应严格培养和发展农村党员,完善农村党员教育和培训制度,加强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公信度,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和培训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的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推荐阅读: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09-05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07-28
农村基层思想和文化建设的调查08-19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08-26
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问题07-22
农村基层作风巡查工作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