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2024-08-03

二胎政策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共12篇)

1.二胎政策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篇一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允许普遍二孩政策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山东计划生育二胎新政策

山东对《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进行修订:一是放宽再婚生育条件;二是对生育间隔时间作适当调整。但这样的调整仅针对特殊人群。作为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政策,并不会做大的调整。

1、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2、经设区的市以上计划生育技术鉴定组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3、曾患不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4、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

5、夫妻再婚前各有一个子女,均随前婚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

6、夫妻一方为烈士的独生子女或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的;

7、夫妻一方因非遗传性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8、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

9、只生育一女孩,母女均为农村居民且母亲居住在农村连续5年以上,以农林牧渔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鼓励公民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公民,经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具有下列特殊情形之一,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二)经设区的市以上计划生育技术鉴定组确诊第一个子女。

市民热议是否生二胎

随着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出现,是否生二胎,引发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热议,一部分市民认为二胎可以减轻未来孩子的养老负担,而另一部分市民则认为一胎都要考虑,二胎则根本不会要。

针对市民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的看法,记者对部分市民进行了采访。记者了解到,根据年龄划分,二胎政策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分水岭,40岁以上的市民,大多数都比较支持生二胎。市民王先生今年47岁,今年他的儿子刚为他生了小孙子,对于二胎政策,他表示特别支持,希望劝儿子再生一个孩子,“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小时候连个玩伴都没有,特别孤单,以前我就想要两个孩子,可是政策不允许,现在政策放开了,一定会再要个孩子,让孩子从小不孤单。”王先生说。随后记者在英雄广场采访了曹女士,对于二胎政策,曹女士和王先生一样,持支持态度,曹女士说:“我家孩子今年27岁了,也是独生子女,前段时间刚结完婚,这一结婚负担就大了,双方父母就四个人,还不算家里的老人,等到我们岁数大了,两个人怎么能养得起这么多的老人呢,所以一定会让孩子要二胎,减少孩子们的负担。”

相较于40岁以上市民对二胎政策的热衷支持,40岁以下的市民则冷淡了很多。市民李雪今年36岁,二胎政策全面放开的消息出现后,李雪却没有多余的想法,“我的年龄不上不下的,不适合要二胎了,而且现在孩子也刚刚能放开手了,累了这多年,好不容易轻松了点,可不想再受累了。”李雪表示,要一个孩子不仅是生育能力的问题,也是精力和经济的问题,而且年龄差距也是一个大问题,孩子还没长大,自己就已经老了,综合种种因素,生二胎确实已经不再适合。而作为最年轻的一代父母80后和90后,他们大多数则对二胎持反对态度。80后市民孙先生告诉记者,孩子的投资是一笔大开销,不仅要上学,也要学习舞蹈和乐器什么的,再加上生活开销,如今孩子一个月的花销,比自己小时候一年的花销都多,自己和妻子都是上班族,支付一个孩子的费用都捉襟见肘,根本没有多余的金钱和精力再生二胎。如今,随着大家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人也更注重自身的追求,孩奴时代一去不返,90后的小刘甚至表示表示,以后自己可能只要一个孩子,或者干脆过着丁克的生活,自由,没有压力。

【更多相关内容分享】

二胎政策专家解读

少数民族生育二胎政策

安徽称抢生二胎将被罚

全面放开二胎时机成熟

全面放开二胎或导致每年新增人口800万

十八届五中全会二胎政策最新消息

2.二胎政策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二胎政策,人口结构,人口红利,失独问题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1日上午初次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并于2016年起正式施行。全会提出,为促进人口长远均衡发展,逐步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二胎政策。在此之前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从高生育率国家转变到低生育率国家的队伍,从而导致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不是增长过快,而是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和失独现象严重等问题,二胎政策的出台正是对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解决措施。同时政策也考虑到群众的生育意愿、人口规模及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

1 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

1.1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已突破13亿人,但这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就大约占总人口的15%,并且每年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长。虽然人口结构趋向于老龄化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社会中也必然产生一部分老龄化人群,但是由计划生育政策引起的人口生育率严重降低是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而且一般来说,其他国家多数是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成为发达国家后才进入老龄化时代的,而我国早在2000年以前,人均GDP还不足其他发达国家一半时就已“未富先老”,并且带来了社会抚养压力严重、劳动力缺失等问题。如果我们不及时去制定相应的政策,我国过去辛辛苦苦所积累下来的丰厚的经济财富将会被“老龄化”逐渐侵蚀,中国未来的发展也会因“老龄化”所形成的人口负债而拖累。因此,国家有必要出台二胎政策以防止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

1.2 人口红利的减弱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飞跃式的发展,经历了一段长达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期,这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人口红利所带来的优势。人口红利不仅使中国具备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让全球各地都布满了“中国制造”的产品,同时国内所需赡养的老人少、社会负担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在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的现象,因此有专家推测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开始消失,从而导致未来我国经济要经过一个“门槛”。这就意味着,如果我国不采取一些措施,也许未来我国经济会进入长时间的滞胀状态,尽管科技会继续进步,经济也仍会发展,但社会的经济发展能力和整体的活力会受到局限。所以,我国对于依赖人口红利的经济体系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如何制定相关的经济、人口政策成为一大难题。

1.3 社会问题严重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带来了不少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养老负担过重的问题。我国目前已有多个省市进入了老龄化状态,家庭结构也逐渐变成了“上有四老,下有一小”的“421”模式。如果目前的局面继续延续,这些独生子女不仅要在繁忙工作的重压下腾出精力教育孩子,还要在没有兄弟姐妹协助的情况下,为双方常年多病的4~8个老年人(甚至还有祖父母那一代人)奔忙。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另外,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有很多家庭因意外事故导致了孩子的不幸死亡,而此时父母也常因年龄较大而无生育能力,变成了失独家庭,生活也因此失去了正常家庭的美满。这些社会问题如不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将会对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

2 二胎政策带来的影响

2.1 对人口规模及结构的影响

任何政策的影响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二胎政策也不例外。短期内,我国将有可能出现小波的“婴儿潮”,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较大,这种生育回潮对我国总人口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因为根据数据长远来看,如果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那么我国人口数量将在2025年达到最高值14.08亿人;而实行二胎政策,我国人口数量也只会推迟到2038年达到最高值,且只有14.70亿人左右,并还可以借此将我国老年化的人口年龄结构逐渐改善,从而具有更强的人口再生产速度和发展优势。所以相比较而言,二胎政策不仅促进了广泛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等现象,优化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及规模,并带动劳动力资源的增加,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正能量,这些优势是十分有利于我国的长久发展的。

2.2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胎政策的实施,首先将直接影响婴儿产品行业及与儿童相关类别的行业,如奶粉、教育、医疗、学区房等。每诞生一个新生儿,其身上的潜在消费就会增加市场活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市场也会逐渐加大对年轻化产品的需求,增加我国居民消费水品,从整体上带动GDP的发展,并有望在2030年后,使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提高至7%~12%,扩大国内经济需求。长远来看,二胎政策还会增加我国的年轻劳动力,这样会使我国更能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和技术性发展,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近年来有许多外国企业十分看好中国发展前景,如果增加劳动力,可以吸引这些外国厂商陆续转移到我国来发展,增加招商引资的机会和国外资金的注入。不仅如此,我们也许还可以创造依托老年经济下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并通过宏观政策促进中国产品质量的改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应对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

2.3 对现有社会问题的影响

从家庭层面上来说,二胎政策也十分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家里多一个孩子,不仅可以避免独生子女性格上的缺陷,创造一个对他们人格形成而言更完整的生活环境,还可以有效防止失独现象给众多家庭带来的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打击。另外,二胎政策还可以改善中国现有的“421”家庭成员结构,缓解我国人民所面临的养老问题。现在已经有许多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着不能陪伴老人甚至因经济原因无法为老人治疗疾病等问题。但如果兄弟姐妹多,每个子女都可以轮流换班照顾老人,并一起承担老人的医疗费用,这样可以使老人们有更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也使子女们对父母的赡养做得更好。

3 结论

总地来看,二胎政策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但中国的人口问题十分复杂,二胎政策是否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我们继续地探索和时间的检验。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政策的出台,表明了国家对人口结构及规模的重视,同时在细微之处也体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由此人口恶性发展的趋势将会得到缓解,我国人口结构也终将会趋于合理化,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璐.放开二胎政策的利弊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4.

[2]李博涵.单独二胎政策的出台对我国人口规模及结构的影响研究[J].知识经济,2014(2).

[3]董姣姣.单独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1).

[4]魏彤.简议单独二胎政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4(6).

3.单独二胎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篇三

◆ 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

◆ 第一胎非多胞胎;

◆ 女方生育时满28周岁,或距生育第一个子女的间隔超过4年。

多年呼吁终有变革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宣布人口与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消息一出,全民关注。放宽生育政策将对劳动力及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这是应对“人口红利消失”这一战略难题的初步破题。

单独二胎政策的出台,积极而正面地回应了民意渴望、专家呼吁。未来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历史也将就此结束,独生子女带来的五伦不全、成长不利、素质降低,以及劳动力供给不足、出生性别比偏高等弊端也将得到改善。可以说,在当前这个关键节点上,对单独二胎进行调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单独两孩”不等同于“单独二胎”

新的生育政策方案出台后,引发了多方关注。双胞胎家庭能否再生育二胎?究竟是单独二胎还是单独两孩?针对市民的疑问,卫计委相关人士出面澄清,“单独两孩”不等同于“单独二胎”。如果“单独家庭”的第一胎生的是双胞胎或多胞胎的话,那该家庭就不再适用新政了。

单独二胎 没必要抢生

单独二胎政策放开或者即将放开,对于广大群众来讲是一个好消息,群众都期待这一政策早日落实,三中全会的声音一经发出,一些人就迫不急待了,但是,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一个政策从出台到落实需要一定的时间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微调也是本着这一工作原则。在相关细则或者是实施方案没有明确的情况下,生育只能是抢生,或者是违规生育,其结果还是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

而说到底,扎堆的抢生潮一旦涌现,势必使本来就紧张的教育、卫生等资源雪上加霜,所以,一方面,未来孩子的入学、就医应该成为硬件而得到改善和加强,另一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和就医环境,更应该是准备生育二胎父母的硬件条件。

(编辑:梅可)

4.开放单独二胎政策与计划生育国策 篇四

摘要: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政府开放了单独二胎政策,有些人会问到这是不是和我国本有的计划生育国策是否相矛盾,答案是否定的,国家颁布单独二胎政策正是综合我国的人口状况和经济增长等因素与时俱进地表现,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明智决定,本文从中国人口现状出发,介绍了中国的计划生育国策以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并展望未来计划生育国策的走向。关键词:计划生育

人口

单独二胎

一、中国人口现状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个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人口问题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就目前而言,中国的人口问题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就目前而言,中国的人口问题逐渐从高生育率下的高增长量问题转变为低生育率下的人口少子化问题和人口结构失衡问题,同时面临来自出生人口素质、人口流迁分布、独生子女家庭的亲权保障和养老保障等很多问题的挑战。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分析,中国人口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人口数量依然很大,但增速明显放慢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始终处于低生育水平状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我国的人口基数依然庞大,但人口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了。

(二)人口素质偏低,人口结构不合理

人口多并不一定是导致贫困和某些社会问题的原因,关键在于人口素质。就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人口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文化素质都不高,这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此外,人库结构不合理也是十分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年龄、性别分布和劳动力比例等方面。中国人口政策正面临着深刻的转变,将由人口的数量控制为主变为人口存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的均衡发展为主。

(三)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人均福利水平提高较慢

根据有关学者的分析,目前中国人口正在逼近当前科学发展状况下自然环境容量的极限,中国资源不但被过度开发而且浪费惊人,环境污染和破坏程度十分严重。此外,尽管中国GDP已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并有可能在2040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人均产出在世界排名依然十分靠后,尚属中低收入国家的排行。

二、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历程

1971年我国国务院首次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75年,毛泽东指出:人口非控制不行。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晚,稀,少”和“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生育政策,全面推行计划生育。1980年,邓小平指出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大政策。党中央实行了严格的生育政策,“ 提倡一对夫妇生一孩 ”。1982年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2001年计划生育成为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在单独二胎颁布之前是鼓励晚婚晚育,城市和发达的农村地区实行一胎制,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农村地区实行一胎半制,父母双方均是独生子女的和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要求的可以生育第二胎,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可见,发布单独二胎这一政策是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基础之上提出的,这标志着延宕多年的“单独二胎”政策将正式实施[1]。

三、计划生育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自从1971年以来,我国的总生育率一直下降,甚至将到更替水平之下,人口增长的到了很好的控制。自1971年以来我国的总生育率由5.44下降到了2001年的1.68.1972年底我国人口规模为8.72亿,按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推算到2000年中国的人口将达到14.99~15.66亿,现实中少生了2.31~2.99亿人。但是自1950年到1960年中国与韩国,新加坡,泰国和台湾的生育率相比差不多,他们并没有推行以政府为主导强有力的人口生育政策,80年代、90年代,韩国等四国人口生育率也下降了,状况与中国一样。但是另一个与中国更加相似的国家印度,没有推行计划生育,从七十年代到现在,其总生育率一直比中国高。林毅夫对中国台湾、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国家的总和人口生育率的统计和数据回归,得出了三个现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生育率之间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系;一个经济的发展战略越偏离比较优势,人均收入水平就增长越慢;一个经济的发展战略越偏离比较优势,人口出生率就越高。中国改革开放后,进入到世界分工的大格局下,放弃了赶超战略遵循比较优势战略,中国的人均收入就会很快的增加,人口增长率也自然而然的下降,转而进入韩国等四国的人口增长轨迹,然后国家就要对人口政策作相应的调整,比如现在的单独二胎政策,为的就是避免中国生育率的降低,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低于替代水平,如果不调整,就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导致严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劳动力共给不足等一系列问题[1]。

人口并不是越少越好,人即使消费者,增加拉动经济的增长,同时又是一种资源,是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的源泉,老龄化会制约经济的增长,相反,日本正被内需不足和经济不振所困扰,其经济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就是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计划生育政策如果不放松,中国未来将走日本的道路。

单独二胎政策其实在2011年的两会期间就已经开始发酵,从最开始的部分地区开放到现在的全面开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说明在部分地方开放此政策后有了很好的反响和促进作用,下面是开始当时广东省申请单独二胎政策时专家们的看法,以分析单独二胎会给我们国家带来什么。当时大家还在辩论为什么将试行点放在广东,担心会造成“二胎移民”,造成社会混乱,还有担心带来新一轮的生育高峰,其实在1980年代中期,经上级部门批准,山西翼城县、甘肃酒泉市、河北承德市、湖北恩施州,开始实行“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些地区为与我国中西部,当地经济不发达甚至贫困,发展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有相当的代表性,此外,这些地方的计划生育工作基础比较好,如翼城在试点开始前就是计划生育先进县,酒泉在90年代初就达到了低生育水平。这些地区在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下,多年来人口保持低增长,总和生育率保持在两个孩子以下。进入21世纪后,尽管人口基数增大,人口增长却保持越来越低的趋势,出生率、自增率、生育率都低于或接近于与他们条件相似但实行“一孩半”政策(指从1984年起在大多数农村采取的第一孩为男孩的不得再生,而第一孩为女孩的农户在间隔4到5年后允许生育第二孩的弹性计划生育政策)的地区,并没有因为政策较为宽松而引发出生反弹,没有出现多孩生育增多的情况,一孩比例不断上升,二孩比例不断下降,三孩生育微乎其微。集成、酒泉、恩施的出生性别比例比多年来一直保持在正常的范围,而且近年来“越来越正常”。事实证明上述地区并没有出现人口暴涨的情况,在生活压力下不仅现代城市白领二胎的需求不是很强烈,农村年青一代的夫妻的生育观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在物价这么高、育儿负担日益沉重的背景下,单独二胎政策不会引发所谓的生育高潮的[2]。

四、展望未来中国计划生育国策的走向

(一)计划仍需坚持,政策需要调整

正如前文所述,中国目前的人口状况由高生育率转成了低生育率,国家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也由严格的计划生育转变为了单独二胎制,而且这种制度显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如果生了二胎,那么下一代就不是独生子女了,就不会享有这样的生育政策,而且对那些四十多岁的夫妻,他们如果也有是独生子女的,他们的儿子或女儿也是独生的话,如果他们也想再生一胎,那么他们的孩子就变成了非独生,就不能生二胎了,所以政策制定了只是对大多数情况而言的,还缺少具体的实施方案,需要在事件中慢慢做调整,每个家庭不一样,可能将政策落实到个人,每个人都有一套政策,实事求是,从宏观和微观的的层面上将人口控制的最好[3]。

(二)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事实上,人口多并不意味着必然落后,在一些国家人口之所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根本原因在于人口素质低。中国的情况正是如此,我们缺的不是人力资源,而是人力资本。高素质的人才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有重要作用,人民大众平均素质水平的提高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也是多有裨益的。

第一,人们的文化素养提高之后,将不再满足于将孩子养大,关于生养孩子的质量要求会形成对人口增长的预防性抑制。

第二,文化素养的增加能够让更多的人理解人口问题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盲目的生养将会逐渐减少。

第三,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促使劳动生产率增长,另一方面促使生殖率减低,事实上,导致一些发达国家的低生育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把生儿育女看作了包袱[3]。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对中国的人口困境而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人是文化的生物,生育观也有文化惯性。对于养儿防老这样倾向于多生育的传统观念,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可以消减人们关于养老问题的担忧,从而减弱多生育的倾向,对于因为成活成本和压力增大而选择晚生甚至不生孩子的现代年轻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能够削弱关于养不起孩子的担忧,从而减弱少生育的倾向。总而言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必然选择[3]。

5.二胎政策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篇五

源:巴中在线 自国家今年初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以来,二胎话题就一直是朋友圈中的热点。那么二胎和一胎相比,生育保险有没有什么变动呢?能报多少钱呢?这是很多准备生二胎的妈妈都很关心这个问题,但社保问题实在是有些繁琐难懂。那么,生育保险能支付多少津贴呢?

领取二胎待遇分两种情况 具有生育证生育二胎,因头胎没有报销,产假为98天,生育津贴(即产假工资)计发基数为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缴费工资。凡是符合政策允许生育二胎的,可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在领取二胎待遇时,有两种情况需分别处理。一种是之前已有生育二胎的计划,没有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那男职工就不享受15天的护理津贴;女职

工一胎和二胎待遇一致,即可领取98天的基础产假工资(难产、剖宫产在98天的基础上增加15天)和生育医疗费。另一种情况是之前已办理独生子女手续,领取了一胎生育保险待遇,这种情况在领取二胎待遇时,需男职工退回15天的护理津贴;女职工在正常享受二胎待遇的同时,扣回60天产假的生育津贴,即只能领取38天产假的生育津贴。报销所需材料:个人医疗保险编号,《居民身份证》《结婚证》《生育证》《出生医学证明》(包括两个孩子的)以上5个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诊断书,住院现金收据,出院治疗明细单及出院记录。你对生育保险了解多少? 除此之外,生育保险还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生育保险是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险,它和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不同,其费用全部由企业缴纳,职工个人不缴费。企业按照其上年个人月平均工资的0.8%缴纳生育保险费。因为个人不缴费,所以职工的工资条里面是没有生育保险扣款这一项的。生育保险能支付多少津贴? 通俗地讲,生育津贴就相当于生育保险基金给女职工支付的生育期间的工资。因为女职工生育期间肯定要歇产假,单位可以不支付其产假期间的工资,这期间的工资就由生育保险基金来支付了。

生育津贴以女职工产前或计划生育手术前12个月的生育保险月平均缴费工资为计发基数。以职工生育或流产时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12(月份)除以365(天数),再乘以生育保险待遇支付标准产假具体天数计发。生育保险能报销多少医疗费用? 并不是说生育医疗费用花多少就能报多少,生育保险对于生育医疗费用的报销采取的是定额和限额报销的办法。如果参保者自愿选择特需医疗等价格较高的特殊服务,那么高出基金支付标准的费用就要由个人自付了。生育医疗费的支付范围主要包括: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床位费和药品费等,在不超过规定的标准的情况下按实报销。妇检、彩色b超、黑白b超、血常规、尿常规、挂号费等妊娠检查项目,在不超过600元/例的情况下按实报销,超出部分由生育职工自行负担。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其配偶无工作、未参加生育保险、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分娩的,可按上述标准享受生育医疗费、妊娠检查费。另外,参保人必须参加生育保险累计缴费满12个月,才能享受这些待遇。温馨提示

1.对于有生育意愿的个体参保人员,已参加生育保险的可自愿继续缴费,按原办法享受生育保险待遇。2.中断不超过3个月并且补缴的,算连续缴纳,不影响报销。

二胎生育保险报销流程:

一、用人单位需要提交的申报材料:

1、社会保险登记表;

2、参加基本养老、工伤和生育保险人员增减表;

3、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工伤和生育保险申报汇总表。

二、生育女职工需要提交的申报材料:

1、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医疗部门出具的婴儿出生(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生育女职工、计划生育手术职工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企业职工生育医疗证审领表;

5、企业职工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证申领表;

6、企业职工生育医药费报销申请单;

7、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待遇核准结算表;

8、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外地就医申请表;

9、生育医疗费用票据、费用清单、门诊病历、出院小结等原始资料;

10、收款收据。

三、配偶生育的男职工需要提交的材料:

1、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医疗部门出具的婴儿出生(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男职工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四、要注意的是:

1、生育医疗费,应当在女职工妊娠至生育或者终止妊娠前申办;

2、生育津贴、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和异地就医的生育医疗费,应当在女职工生育或者终止妊娠后1年内申办;

3、计划生育手术费用,应当在手术前申办;

4、男职工假期津贴,应当在其配偶生育后1年内申办;

5、逾期申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予受理;

6.二胎政策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篇六

【裁判要旨】

女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育二胎,不能依法享受“三期”保护的相关规定。

【案情】

刘某某于2006年11月入职某美容公司。刘某某在入职美容公司之前已经生育一名子女,2008年9月10日,刘某某又生下一名子女,从2008年9月至11月休产假三个月。其此次生育不符合我国计划生育的有关规定。某美容公司未支付刘某某的产假工资。后刘某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某美容公司支付其产假工资15000元。

【裁判结果】

本案经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判认定,因刘某某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不得享受90天产假,因此,其请求的产假工资没有法律依据,依法予以驳回。

【评析】

本案的焦点是女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能否享受妇女“三期”保护的相关规定。

根据《劳动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但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规定,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女职工生育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国务院于1988年6月28日通过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第八条规定: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该法第十五条还规定:女职工违反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的,其劳动保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办理,不适用本规定。因《劳动法》第六十二条并未规定女职工90天产假要以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为前提,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女职工所应享受的产假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与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无关;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及各地的地方性法规都规定女职工生育需要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十五条的规定就是对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一种处罚,根据该行政法规的规定,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其劳动保护不能适用《女职工劳动保护规

定》所规定的产假,也就不能享受90天的产假。我们倾向于后一种观点,认为对于违反计划生育的情况,应当适用《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十五条的规定,即该女职工不得享受90天的产假,因此,也就不能请求用人单位支付产假期间的工资。

7.二胎政策放开的利与弊管窥 篇七

一、概念的界定

( 一)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人口自然增加的数量与这一时间内的平均数量之比。这里的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是指这一段时间内出生人口数量减去死亡人口数量的值。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人口自然增长水平的最重要依据。根据2012 年我国人口普查所显示的数据, 我国有超过一半数量的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5‰, 其中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为上海、辽宁、北京、天津、江苏。其中上海的人口增长率已经达到了负数。

( 二) 人口出生率

人口出生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口与平均人口的比值。这一数据主要反映了一个地区人口的出生水平。根据2012 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2010 年的人口总出生率为9. 5‰, 与实行计划生育前的平均人口出生率下降率8. 5‰, 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三) 出生性别比

出生性别比是指一段时间内出生的男婴与女婴的比例。这一指标主要反映出了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的综合状况, 可以根据这一指标对未来我国人口的数量进行预测。通常, 一个国家或地区正常的人口性别比例在103 - 107 左右, 但不同种族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变化。根据我国的国情来确定, 我国的出生性别比的正常值应当在107 左右, 但根据2012 年统计的数据, 我国2010 年的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19, 远远高于国际上制定的正常标准。

( 四)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在一段时期内, 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大于年轻人口的增长速度, 即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呈现上涨的趋势。通常来说, 当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达到总人口数量的105 时, 就可以认为该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我国第6 次人口普查, 60 以上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数量的13. 26% , 从这一数据上来看,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二、我国当前的人口状况

( 一) 我国当前的人口规模

当前, 我国的人口数量处于低速增长的状态, 截止到2012 年, 我国的人口总数为13. 74 亿, 出生人口数量为1604 万, 人口出生率为11.93‰, 死亡人口数量为960 万, 人口死亡率7. 14‰。我国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2012 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 78, 比起之间已经有所下降, 但是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

( 二) 当前我国所执行的生育政策

我国当前所执行的生育政策仍然是以1985 年所制定的政策为主。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因此需要根据民族之间的差异对生育政策进行一定的调整。我国生育政策的执行原则是, 自治州和县执行地方性生育政策, 京津沪执行地区严格性生育政策, 其余地区执行普遍性生育政策。为了确保现行的生育政策得到更好的实行, 我国还出台了一系列的保障性措施。例如, 在各个地方实行了从上到下的约束性制度, 即地方的党政部门制定生育政策的总体目标和计划, 下属的各地区按照要求由相应的部门对相关的生育政策进行管理, 此外还设置了专门的部门对生育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考核。

三、放开“二胎”政策的社会依据

( 一) 一胎生育政策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

当前, 我国的出生性别比明显偏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首先, 受到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我国家庭的重男轻女观念十分严重, 尤其是我国的农村地区, 不仅传统封建思想严重, 而且法律意识淡薄, 一些农村家庭在女婴出生后就会将其遗弃, 或直接进行流产。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是造成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重要因素。自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后, 我国城市人口的出生性别比比之前上涨了10 个百分点, 而农村地区则上涨了近20 个百分点。在一个家庭只能生一胎的政策下, 许多人会想各种办法进行产检, 如发现是女孩就会直接进行流产, 或在婴儿出生后将其遗弃。还有一些在一胎生了女孩的家庭也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生二胎的资格, 其目的就是在第二胎生男孩。这种情况显现出了我国生育政策的缺陷,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计划生育政策纵容了重男轻女的思想。

( 二) 人口老龄化严重

计划生育政策所引起的最直接和严重的后果就是人口老龄化现象。社会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当社会发展的一定的水平, 人们的生活质量、经济水平、医疗科技水平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此外, 也有可能是人口的迁移导致部分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凸显出来。但这些影响因素都是外在的, 而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确实内在的。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极大的抑制了人口出生率, 而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 出生人口的下降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最最主要因素。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通过降低人口的出生率而间接的造成了人口老龄化。事实上, 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 我国已经开始有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而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 我国的出生人口数量又进一步下降, 这导致我国过早的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00 年, 我国60 岁以上的人口就占到了总人口数量的7% , 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在之后,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截至2007 年,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达到了总人口数量的8% , 若不采取措施, 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 到了2020 年, 我国60 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12% 以上, 2040 年就将达到22% , 届时, 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 三) 核心家庭模式不利于子女的早期社会化

在计划生育政策下, 我国城市的独生子女比例达到了98% 。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在成长的过程中, 孩子缺乏与同龄人以及长辈交流的机会, 无法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 甚至会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 导致成年后缺乏集体观念、协作精神等, 容易产生霸道专横的不良性格。由于一个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 家长们容易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倾注到孩子的身上, 对孩子产生溺爱、过度期望、过度保护等现象, 家长的这些行为也睡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 在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后, 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并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例如独生子女的犯罪率升高, 并且向着低龄化的方向发展。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的适应能力、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

( 四) “421”模式下的养老负担过重

在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 “421”的家庭模式开始在我国变得更为普遍。所谓的“421”模式就是指一对夫妻需要赡养双方的四位老人, 与此同时还要抚养一个孩子。这种家庭模式对青年人的瞻仰能力、教育能力以及对社会责任感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四、开放“二胎”政策的利弊比较

( 一) 有利于个体早期社会化的完善

所谓的早期社会化是指幼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这一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是人性格发展的重要时期, 但是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尚未成熟, 没有形成良好的是非对错判断能力, 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并且对一些新奇的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 容易出于模仿和好奇尝试一些不良的事物。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 同龄人对其心理、性格等发展的影响是最大的, 而计划生育政策则使得独生子女缺乏了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 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和社会性。实行开放二胎的政策则能够促进人向早期的社会化转变, 更加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目标, 还有利于促进维护社会的稳定。

( 二) 减轻赡养老人的压力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 一对夫妻承担着赡养双方老人和孩子的重担, 这给中年夫妻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在现代生活中, 人们自身的生存压力就很大, 在工作、学习等方面都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赡养老人和孩子又进一步增加了经济和物质上的负担。对现代的中年人来说, 如何合理的分配照顾家庭和工作的精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开放二胎就能让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 当夫妇到了中年的时候就能有多一个孩子来分担自己的负担, 从而在有更多自己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此外, 实行开放二胎的政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独生子女的溺爱, 在子女的教育方面更加的科学合理, 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对于老年人的赡养质量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 三) 减少失独家庭的出现

失独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下一种特殊的群体, 是指由于意外情况或疾病而失去了家庭中唯一的孩子。丧失子女本身就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 这种痛苦则更加深重。很多失独家庭的父母无法接受失去孩子的现实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家庭危机, 甚至导致离婚, 一些承受能力较差的家长还可以会采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宣泄丧失子女的痛苦, 这会极大的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安定。而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是, 当这些家庭丧失了唯一的子女之后, 就没有人承担赡养他们的职责, 社会上就会出现更多的孤寡老人。实行二胎政策则能将丧失子女的损失减小, 降低了失独家庭的数量。当意外情况导致子女的伤亡后, 所产生的后果也不会像失独家庭那样严重, 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从另一个方面来讲, 实行二胎政策可以为老年人今后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减少了空巢老人的出现, 也为政府减轻了一定的负担。

( 四) 可能出现粮食供应的风险

开放二胎政策势必会引起人口数量的上升, 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 但是在农业生产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的, 而且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而经济的发展是需要以环境资源等作为基础的。当前, 我国现有的粮食产量要维持现有人口的生存也是供不应求, 若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 将会进一步增加粮食生产和供应的负担。但这种粮食短缺的现象只是暂时的,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 我国将会利用有限的耕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将会超过人口增长的速度, 届时粮食生产的问题将不再是一个困扰。

( 五) 人口增多可能导致社会整体发展的滞缓

二胎开放政策的实行势必会造成人口数量的增加, 而人口的增加则会加大社会治安管理和发展的难度。尤其是在农村, 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法律意识淡薄, 人口数量的增加就意味着犯罪率的上升, 这将制约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维护。

五、结语

本文从经济、社会、政治等角度对开放二胎政策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总的来说, 开放二胎政策的利大于弊, 但这一政策所产生的一些弊端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显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 各地区要准确把握二胎政策的要求, 结合地区实际的情况, 合理的实行这一政策。

摘要:我国于1980年开始实施计划生育, 这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政策, 其主要目的是控制我国人口的进一步增长。自这一政策实行以来, 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 计划生育政策不再适合于我国的国情, 社会各界对于开放二胎的呼声越来越高, 我国也于2015年对于部分地区实行了开放二胎的政策, 但是对于这一政策是否真正符合我国的国情, 会对我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还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本文将从社会、经济、政治等角度对二胎政策开放的利弊进行分析。

关键词:二胎政策,利弊,人口结构

参考文献

[1]刘静.基于人口学理论的中国放开生育二胎政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1 (08) :16-18.

[2]杜爱萍.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探析华东理工大学[J].2012 (09) :79

8.单独二胎政策新动向 篇八

为什么现在出台这项政策?

王培安介绍,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是生育水平稳中趋降。我国总和生育率目前为1.5~1.6,如果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总和生育率将继续下降,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后将快速减少。

二是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2012年比上年减少345万人;2023年以后,年均将减少约800万人。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1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近20年来一直在高位徘徊,2012年仍高达117.7。

三是家庭规模持续缩减。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户均3.1人,较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减少0.34人。独生子女家庭1.5亿多户,独居老人的比例提高。

四是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

要继续奖励自觉计划生育的

王培安介绍,此次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不是一个突兀的决策,而是我国生育政策动态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章节”,生育政策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完善的,生育间隔政策也在调整。目前,19个省市已取消硬性的生育间隔规定,北京、河南等7省市也“变相”放开生育间隔。稳妥扎实有序地实施单独两孩政策,避免出现“独二代家庭”,即父母、子女二代人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理论上不会出现“421”家庭,而是出现“422”家庭。当然,实际情况取决于夫妻生育意愿,丁克家庭还会出现“420”结构。

王培安提出,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不等于放松计划生育工作。当前,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将长期存在,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要继续给予奖励扶助;对违法生育的,要依法依纪予以处理。

单独的条件是什么?

王培安介绍,这次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由各地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条例或作出规定,依法组织实施。卫计委将做好调研指导工作。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将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但是,各地启动实施的时间不宜间隔得太长。

当夫妇俩的户籍所在省份修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或人大常委会作出了专门规定,允许单独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就可以按程序申请再生育了。如果夫妇俩的户口不在同一个省(区、市),只要任何一方户口所在地允许单独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就可在那里申请再生育。

避免出现较严重的出生堆积

王培安说,卫计委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论证,如果“同时放开二孩政策”,在放开后的头几年,妇女总和生育率可能会超过4.4,给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带来很大的压力。2027年总人口达到第一个峰值15.15亿,2044年达到15.35亿,随后开始下降。如果“分别放开二孩政策”,妇女总和生育率也将回升到3左右,2027年达到第一个峰值15.08亿,2045年达到第二个峰值15.14亿。

短期内不会出现人口大增

王培安说,从全国来看,符合单独两孩再生育条件的夫妇总量不是太大,再加上政策由各省(市、区)自行放开,启动会有时间差,因此,短期内不会出现出生人口大幅增长的问题。

王培安认为,我国粮食安全以及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规划,均是以2020年总人口14.3亿、2033年前后总人口峰值15亿左右作为基数制定的。据预测,政策调整后,全国每年出生人口不会有大的增加,到2020年总人口将明显低于14.3亿,峰值总人口也将大大低于15亿。另外,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近几年出生人口会有所增加,但仅相当于2000年前后的出生人口规模。

正在执行的政策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推算,符合各政策的人口分别占全国的百分比

一孩政策 绝大多数城镇居民;京津沪和江苏、四川、重庆的农村居民

一孩半政策 农村夫妇头胎女孩的,可再生一孩,包括河南等19个省区的农村居民

二孩政策 部分省区规定,夫妻双独的、部分地区的农村夫妇,可生育两孩;津沪、辽宁、吉林等7省市的单独农民夫妇可生两孩

三孩政策 青海、宁夏、新疆、四川、甘肃等的少数民族农牧民,可生三孩

数据

单独二胎 你生还是不生?

现在,全国每个家庭平均想要生几个孩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表明:1.86个孩子。这是2013年社科院综合《201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针对128个县区、256个街道和乡镇、512个居民委员会共计7036份样本)和《2012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5547份样本)两项调查得出的结果。

此前,2012年10月2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01年,全国平均生育意愿是1.7个孩子;2002年,是1.8个孩子;2006年,是1.73个孩子。

9.二胎政策范文 篇九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在中国大陆地区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医疗水平提高,社会环境趋于稳定,全国人口出现了迅猛增长,到1 995年2月1 5日零时,人口达到12亿,为了应对这个人口难题,计划生育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但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指出,中国已经持续了20多年的低生育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一个超低生育水平,一些人口结构性问题逐渐显现。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国内20多位顶尖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的研究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基于各方面考虑,中国于2013年提出单独二胎的政策,这将是中国人口政策上的一次大变革。

1.生育率短期内显著回升;

2.老龄化程度也降低;

3.出生人口性别趋衡;

4.劳动年龄人口增加;

5.家庭发展能力提升;

6.对公共资源造成一定压力;

10.二胎政策消息 篇十

领取二胎待遇分两种情况

具有生育证生育二胎,因头胎没有报销,产假为98天,生育津贴(即产假工资)计发基数为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缴费工资。

凡是符合政策允许生育二胎的,可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在领取二胎待遇时,有两种情况需分别处理。一种是之前已有生育二胎的计划,没有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那男职工就不享受15天的护理津贴;女职工一胎和二胎待遇一致,即可领取98天的基础产假工资(难产、剖宫产在98天的基础上增加15天)和生育医疗费。

另一种情况是之前已办理独生子女手续,领取了一胎生育保险待遇,这种情况在领取二胎待遇时,需男职工退回15天的护理津贴;女职工在正常享受二胎待遇的同时,扣回60天产假的生育津贴,即只能领取38天产假的生育津贴。

报销所需材料:个人医疗保险编号,《居民身份证》《结婚证》《生育证》《出生医学证明》(包括两个孩子的)以上5个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诊断书,住院现金收据,出院治疗明细单及出院记录。

你对生育保险了解多少?

除此之外,生育保险还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生育保险是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险,它和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不同,其费用全部由企业缴纳,职工个人不缴费。企业按照其上年个人月平均工资的0.8%缴纳生育保险费。因为个人不缴费,所以职工的工资条里面是没有生育保险扣款这一项的。

生育保险能支付多少津贴?

通俗地讲,生育津贴就相当于生育保险基金给女职工支付的生育期间的工资。因为女职工生育期间肯定要歇产假,单位可以不支付其产假期间的工资,这期间的工资就由生育保险基金来支付了。

生育津贴以女职工产前或计划生育手术前12个月的生育保险月平均缴费工资为计发基数。以职工生育或流产时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12(月份)除以365(天数),再乘以生育保险待遇支付标准产假具体天数计发。

生育保险能报销多少医疗费用?

并不是说生育医疗费用花多少就能报多少,生育保险对于生育医疗费用的报销采取的是定额和限额报销的办法。如果参保者自愿选择特需医疗等价格较高的特殊服务,那么高出基金支付标准的费用就要由个人自付了。

生育医疗费的支付范围主要包括: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床位费和药品费等,在不超过规定的标准的情况下按实报销。

妇检、彩色b超、黑白b超、血常规、尿常规、挂号费等妊娠检查项目,在不超过600元/例的情况下按实报销,超出部分由生育职工自行负担。

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其配偶无工作、未参加生育保险、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分娩的,可按上述标准享受生育医疗费、妊娠检查费。

另外,参保人必须参加生育保险累计缴费满12个月,才能享受这些待遇。

温馨提示

1.对于有生育意愿的个体参保人员,已参加生育保险的可自愿继续缴费,按原办法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2.中断不超过3个月并且补缴的,算连续缴纳,不影响报销。

二胎生育保险报销流程:

一、用人单位需要提交的申报材料:

1、社会保险登记表;

2、参加基本养老、工伤和生育保险人员增减表;

3、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工伤和生育保险申报汇总表。

二、生育女职工需要提交的申报材料:

1、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医疗部门出具的婴儿出生(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生育女职工、计划生育手术职工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企业职工生育医疗证审领表;

5、企业职工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证申领表;

6、企业职工生育医药费报销申请单;

7、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待遇核准结算表;

8、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外地就医申请表;

9、生育医疗费用票据、费用清单、门诊病历、出院小结等原始资料;

10、收款收据。

三、配偶生育的男职工需要提交的材料:

1、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医疗部门出具的婴儿出生(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男职工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四、要注意的是:

1、生育医疗费,应当在女职工妊娠至生育或者终止妊娠前申办;

2、生育津贴、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和异地就医的生育医疗费,应当在女职工生育或者终止妊娠后1年内申办;

3、计划生育手术费用,应当在手术前申办;

4、男职工假期津贴,应当在其配偶生育后1年内申办;

5、逾期申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予受理;

11.关于开放二胎政策的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单独二胎;计划生育;人口红利;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几经变化,逐步形成了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很好的控制了我国人口发展的速度,但伴随而来的也是“一胎化”造成的老龄化,高龄化,用工荒,劳动力资源匮乏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的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过程

(1)1949年-1953年间,出生率保持在高水平,死亡率则降低了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也上升了7个千分点,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人口出生的高峰期,于此,人口控制成了工作重点。1957年我国正式出台《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明确的指出要节制生育,有计划地生育子女。此项生育政策取得一定的效果。

(2)1958年中国开始了“大跃进”运动,客观上导致了节制生育政策的停顿。接下来的两年,国民经济困难,群众的生育也处于自发状态。1962-1963年,国民经济好转,人口急剧回升并迅速膨胀,此问题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1962年《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的出台,要求加强计划生育工作。1964年,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专门指导和宣传计划生育工作,此时,计划生育政策得到很好地贯彻,但广大农村并未全面实施该项政策,因此,我国迎来了第二个人口高峰期。

(3)“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人口持续增长,十年间出生率从19.03‰上升到23.33‰,死亡率从6.91‰降到6.72‰,自然增长率12.12‰升到16.61‰,人口总数在十年中也增加了14326万人。文革结束之后,国民经济和其他方面步入正常轨道。1978年,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上通过《中华人民国和国宪法》,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成为国家的根本大法。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1982年,中国十二大报告指出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1991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提出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指出人口过多仍然是我国的首要问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将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的方向转变。2002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正式开始实施.2006年12月发布《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长期以来的“一胎化”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按照自然规律,男女性别出生的正常比值应该处于103-107。1980年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的性别比值就持续高位,1982年出现了108.47的比值,开始超过107的国际警戒线,此后这个比值便持续走高,1994年达到115。到了2004年则高达121,虽然2012年稍有缓解,但也是117.7的高值。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有15个省份男女出生比在115%以上,其中9个省份也高达120%以上。目前,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例的平均值117.84,居于世界首位。我国已经成为出生性别比例失调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长期的男女比例失调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学者顾宝昌就提出“婚龄期两性比例失调容易引发婚外恋、同性恋、拐卖妇女、强迫婚姻、重婚、嫖娼、强奸、通奸、性侵犯等社会现象”。

(二)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一个社会如果60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比重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7%,那么这样的社会就叫做”老龄化社会”。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总人口的10.45%,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已达到7.09%.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1.77亿多,占总人口的13.26%.国家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指出,60岁以上人口到2030年将占总人口的25%左右,到了2050年这个数值将达到33%。我国社会老龄化和高龄化现象日益突出,随之而来的就是养老问题,社会将不得不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老人终会逝去,这样就严重的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失独风险增大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达到126,743万人,出生率14.03%,自然增长率7.58%。人口专家易富贤根据此次人口普查结果在《大国空巢》中推测到:目前我国约有2.18亿独生子女,有1009万人或将在25岁前离世,这样一来,在十几年内就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1所谓的失独者,指的是那些年龄多在50岁以上,失去独生子女,并很难生养第二胎的人。2012年的《中国新闻周刊》也提到:全国失独家庭已超过百万,并年每年增加7.6万个。这就意味着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在老年没有子女的关怀,这将是严重的社会隐患。

(四)“人口红利”或将消失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2在过去的四五十年间,我国的出生率小而且老龄化程度低,社会需要抚养的老人和少儿的人数较少,青壮年比重较大,劳动力资源充足,就业率较高,这就出现了人口红利。但是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求比例也相应变化。过去出现的人口红利开始慢慢萎缩。联合国预测:中国在2015年前后,整个劳动力供给达到顶点后将开始下降。中国人口学会理事马芒认为,“人口红利”的消失有一定的过程,至少对于安徽,四川等这样的人口输出大省来说,2020年之前,仍将处于“人口红利期”。而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人口红利不是一个人口结构的概念,而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这两年宏观经济发展放缓已经说明,廉价劳动力资源已经不能再源源不断的供给了。”他说,我国的人口红利在2011年就已经消失了。尽管专家在人口红利是否消失的问题上莫衷一是,但我国劳动力人口剩余程度不断地降低确实事实,“民工荒”至少敲响了人口红利消失的警钟。

nlc202309040926

3、单独二胎政策及出台背景

单独二胎,就是指夫妻双方有一人是独生子女,且第一胎不是多胞胎的,即可生育第二胎。独生子女就是那些没有同母同父,同母异父,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的孩子。如果符合条件的夫妻第一胎是双胞胎或是多胞胎的话,那么他们也是不适合二胎政策。目前我国的计划生育准生条例中,允许生第二胎的条件有七个方面:

(1)第一台子女是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且医学上认为父母可再生育健康的第二胎的;

(2)夫妻或有一方患有不孕不育症,符合规定收养一个子女后病愈怀孕的;

(3)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4)夫妻双方均在全国一千万人口以下的少数民族的;

(5)夫妻双方均为归国华侨,或港澳同胞的,其回国定居不满六年只有一个孩子的,或其生育的孩子不能在大陆内地定居的,可以再生第二胎;

(6)因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抢险救灾,见义勇为等导致残疾并丧失基本劳动能力的人员,烈士的独生子女;

(7)普遍实行“一孩半”政策的农村,即夫妻双方或是一方是农村居民,且只生育过一个女孩的,可以生第二胎,若果第一胎是男孩,则不可以生育第二胎3。

“单独二胎”政策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方学者也观点不一。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顾宝昌认为“动比不动好”,他认为我国的生育政策已经大大滞后于我们的实际需要,越拖就越被动,越拖问题就越难解决。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翟振武认为,若要普遍实行放开二胎,目前的条件还不成熟,风险也比较大。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尝试单独二胎政策,但必须基于稳定现行的人口生育政策的之上,且需要慎重考虑。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马旭认为,就目前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现状,我们应该稳妥的调整现行的生育政策,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各地分类指导,不能盲目笼统的实行“放开二胎”,更不能“一刀切”。

(单位:‰)

年份

类别 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

出生率18.2121.0421.0617.1214.0312.411.9

自然增长率11.8714.2614.3910.557.585.894.79

近年来,我国的出生率更是总体维持在12‰左右,远远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低出生率一方面会使我国人口在未来出现下滑,另一方面,我国也会因为低生育率迎来劳动人口萎缩期。计划生育政策虽然控制了我国的社会人口总规模,但产生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随着长时间的计划生育,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呈现了“未富先老”的状态,青年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制约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4、“单独二胎”政策的理论基础

哈佛大学教授David E.Bloom和Jeffrey G.Williamson指出人口转变的过程中,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将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影响。这表现为,人口结构转变初期,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小,意味着抚养的负担大,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年龄的转变,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比例加大,这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就会出现人口红利。而当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持平时,其对经济的影响也趋于中性。4我国一些学者也认为,过去的几十年间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人口红利。

因此,人口需求理论者认为,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很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但是,现阶段我国处于“用工荒”的状态,这就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人口需求理论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单独二胎”政策的影响

“单独二胎”是指中国政府制定的计划生育政策,只要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即可生二胎。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2013年计划生育成为热点话题,多位委员和党派提案都涉及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的修改完善。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4年第一季度,有关省、市、区会启动“单独二孩”政策,符合政策夫妇可携带相关证件到街道乡镇计生办申请再生育。2013年12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截止2014年3月份,浙江、北京等7省市已正式实施,江苏、内蒙古等21个省市正在筹备中。截至5月31日,全国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共有27万多对,已批准的有24万。单独两孩政策起步良好,进展顺利,符合预期。

然而,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并不能阻止我国人口长期保持低生育率的大趋势,有限的生育反弹之后,仍将长期存在超低生育率的风险,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人口短缺问题仍将长期困扰着我国。

6、走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之路

当前,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生育政策需要注意的是:

1、“人生而平等”是普世倡导的价值,我国《宪法》也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条款。但是无论“双独二胎”还是“单独二胎”,与平等权都有抵触。在人口压力减少的情况下,把平等的生育权归还民众正当其时。

2、还应未雨绸缪,考虑“鼓励生育”的问题。如果城市化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大于预期,则不仅要考虑“放开二胎”的问题,还要考虑“鼓励二胎”。以帮助由于现实压力或生活问题而不愿生二胎的人,促成人口结构转型。

3、“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坚持计划控制,优化适度放开并重的方针,全方位解决人口问题”,5要高度重视人口结构调整,综合考虑男女比例、人口素质、中区域衡等问题,确保人口结构的优化。

4、人口政策的调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各地要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灵活实行生育政策。国家层面宜从宏观上把握,不宜过细,给个地方留下调整空间。

5、“适当的人口数量,优良的人口素质以及合理的人口结构,将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6“一胎化”的生育政策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并不能长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二胎开放将有助于我国在保证人口质量的基础上优化结构,更好更全面的走可持续的人口发展政策,实现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国空巢》,易富贤

[2]百度

[3]准生条例

[4]David E.Bloom,Jeffrey G.. Williamson:“Demographic Transitionsand Economic Miracles in Emerging Asia”NBER Working Paper No.6268 November,1997

[5]张克豪.单独二胎政策的优劣分析------基于我国计划生育问题及开放二胎政策的思考[N].郑州大学

[6]汪妍.二胎政策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N].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4(1).

12.二胎政策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篇十二

1 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该文从中国统计年鉴[3]获的数据。以全国自然增长率为研究对象, 采用线性拟合对全国自然增长率预测分析;同时对全国31省市进行拟合分析。

1.1 符号说明

X为自变量年份;Y为人口自然增长率;Z为模拟函数值;G为模拟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S为差值的平方和;b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率。

1.2 一次线性对人口的拟合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临界时间的求解

其中a, 1a2, ...am为待定系数。

第二步:确定a1, a2...am的准则 (最小二乘准则) :

使n个点 (X (i) , (i) ) 与曲线Z=f (x) 的距离G的平方和S最小。

第三步:根据不同的年份的自然增长率趋势, 选择一元函数Z=AX+B为目标函数。

第四步:利用M A T L A B软件求出目标函数。并画出目标函数图像。

第五步:根据目标函数求出自然增长率约为零的年份。

目标函数为z=-.0164X+331.2411;当X=2040年时,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所以在2040年之前中国应该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2 三阶段中开放二胎政策的地区的求解

对模型求解知2040年以后我国人口将呈现出负增长的状态, 如果长期以往, 这将导致我国出现衰退的现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同时不会出现人口暴涨的局面, 我国应该采取分阶段分地区的放开二胎政策。运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先求出各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曲线。

第五步:借用matlab对各地区的拟合曲线进行求导:b=Z’;得到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率。

第六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率越小就表明该地区就越迫切需求开放二胎政策, 我们对各地区需求开放二胎政策的迫切性 (即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率) 进行由大到小排序, 得到各地区的排序如表2。

3 结论

综合分析可知开放二胎政策的第一阶段在2014年开始实施;第二阶段将在2023年实施;第三阶段将在2032年实施。

第一阶段开放二胎政策的地区:云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 山西, 吉林, 广东, 辽宁, 黑龙江。

第二阶段开放二胎政策的地区:江西, 河南, 四川, 陕西, 海南, 新疆, 甘肃, 山东, 内蒙古, 浙江。

第三阶段开放二胎政策的地区:江苏, 重庆, 安徽, 福建, 广西, 河北, 天津, 湖南, 湖北, 上海, 北京。

一元线性拟合模型很好的模拟了近10年来国家和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模拟效果较好。

摘要:我国现在人口的主要矛盾是人口红利消失, 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等。该文基于一次线性拟合, 得出我国人口在2040年将会出现负增长状态。通过对我国31省市开放二胎的迫切程度进行预测分析, 按迫切程度分别在2014、2023、2032年各开放一些地区。该模型简单且拟合精确, 对未来人口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口红利,线性拟合,二胎政策

参考文献

[1]马俊.“二胎”可提高经济增长0.2%[J].中国企业家, 2013 (16) .

[2]王金营, 赵贝宁.论计划生育政策的完整与调整-基于公共政策视角[J].人口学刊, 2014 (4) :83-84.

上一篇:四年级开学了的日记下一篇:倾听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