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会计计量属性

2024-07-29

教案会计计量属性(9篇)

1.教案会计计量属性 篇一

对会计计量属性差异的探讨

摘要:资产和负债必须有相关的计量属性。本文讨论的会计计量属性,即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和公允价值。市场价格是所有计量属性的基本概念,其他计量属性都来自市场价格。

关键词:计量属性市场价格

探讨会计计量属性首先从学习新的会计准则体会,而探讨会计计量准则在不同国家会计计量属性去比较。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1989年7月发布的概念框架中指出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结算价值)和现值四种。但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01条的表达及《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计量》的规定:有价证券的核算应按照市价计量,可知对会计计量的表达实际还包括了市价,只不过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概念框架中,出价被界定在可变现价值之列,而可变现价值是被分成可变现净值和市价。笔者认为,国际上流行的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市价、可变现净值和现值。顺应国际会计准则变化的趋势,中国、日本、韩国建立的本国的会计制度框架。都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框架,从此看出在亚洲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框架的理解表述不一样,中、日、韩三国各有不同,如:韩国2003年会计准则指示企业可选择的会计计量包括: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企业持有价值、帐面净值和可变现净值。其中企业持有价值被分为资产的持有价值和负债的持有价值。资产持有价值又称使用价值,是随

资产的使用,资产在企业的立场上被确认价值;负债持有价值是指因义务人将来流出企业的资源价值。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框架相比,韩国会计计量有几个特点:一是将公允价值和企业持有价值安排为会计计量基础,并取代了现行成本和现值计量属性。二是将账面净值安排为一个独立的会计计量基础。从日本会计准则委员会2004年框架看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市价、现值、预定收款金额(结算或未收入金额),基于被投资企业净资产额的金额,预定付款金额(结算或未支付金额),收款金额基于交换的收益计量基础、基于市场价格变动的收益计量基础、基于合同部分履行的收变基础、基于交换费用计量基础、基于利用事实费用计量基础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框架相比,日本会计属性有几个方面:一是打破了传统会计理论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分类模式。分别为资产、负债、收益和费用,提出了计量基础。二是明确指出在不同的情况下市价将分别表现为计量成本和可变现净值。三是从现金流量是否连续计值以及折现是否修改的角度兑现价值计量分别规范。从我国2006年新版的会计准则提出了五个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价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框架相比,我国会计计量少了一个市价,多了一个公允价值。

从以上实例看亚洲各国的会计准则有相同点,有不可比喻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解有重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对公允价值。中国与外国将公允价值定为主要会计计量。

2.对现值。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与日本和我国都将现值定为主要会计计量属性,但韩国没有。

3.对现行成本。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中国都将现行成本定为主要会计计量属性,但韩国与日本没有。

4.对可变现净值。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韩国、中国都将可变现净值定位主要会计计量属性,但日本没有。

5.对市价。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日本与中国将市价定为主要会计计量属性,但韩国没有。

以上差异并不是本质上的,不会影响国际会计准则在亚洲各国流行,会计计量属性之间在不同国家之间是有一定差异。其中最有影响的会计计量差异主要剖析几个方面:

(1)公允价值为主要会计计量属性观念不同。

(2)现值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大多数国家将现值为主要会计计量属性。

(3)现行成本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中国都将现行成本定位会计计量属性。

(4)可变现净值和市价为会计计量属性。

以上这五类的差异不会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但是公允价值将分别表现为历史成本、市价、现行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因此,对会计计量属性的界定与IASB没有本质差别,个别的差异也不会影响会计计量的准确性。

从概论的理性化看:计量属性有目的性计量和事实计量两种方式,目的性计量指计量主体的主观需求出发,不同的计量主体对计量属性很可能有不同的选择,我们认为会计计量属于目的性计量,对会计计量属性来讲,不同时期,针对目的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选择。例如:对于一项有若干计量属性的资产,在不同的时间点、计量的目的不同、主题不同,计量主体完全可以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来计量,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成本、现行(计量)成本、市价、企业持有价值、可变现净值、预定收款金额、基于投资企业净资产的金额、账面净值、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都不是最恰当的,哪些应定位于分解的会计计量属性尚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会计计量属性的分类几十年来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但是工作中和会计实务操作中,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变化,会计计量属性的侧重点也在发生变化,并逐步从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向混合成本计量模式过渡,亚洲国家一直流行会计法规和历史成本记账。这种方式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已经根深蒂固,要想转变这种现状,真正开始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混合计量,必须有规范的制度框架并且要十分详实和具体,从而达到工作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汪祥耀等著《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一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价格、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2006.9

(3)王文敏 《论会计的计量属性及其现实选择》商业研究 2006.6

2.教案会计计量属性 篇二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其实质是以数量 ( 主要以货币表示的价值量) 关系揭示经济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特征, 它在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并贯穿于财务会计过程始终。

根据会计计量属性的定义可以看出, 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 都有其不同的计量标准。相同的会计要素在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时会表现为不同的货币价值, 由此反映出来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会呈现出千差万别甚至截然相反的情况。因此, 会计计量的关键在于计量属性的选择。在进行会计计量属性选择时, 应重点考虑宏观经济环境、投资者及经营者利益、企业经营性质、使用成本和会计人员的素质等多种因素。

2 现值计量属性的应用

运用现值计量属性主要应用于延期支付、延期收款以及资产减值等方面, 延期收付具有融资的性质, 延期收付的现值与合同上价款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 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 1 延期付款购买资产的计量。对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情况下的会计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 要求企业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

2. 2 有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计量。弃置费用通常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 所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 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 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弃置费用是企业结束生存期后的一项支付, 其现值比较, 通常相差较大, 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2. 3 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的计量。承租人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 在租赁期开始日, 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 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2. 4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 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此, 要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通常需要同时估计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 公允价值的优势

第一,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由于公允价值是参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的, 因此能够有效避免在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因通货膨胀、物价波动或经济发展等原因所造成的资产价值无形缩水的情况发生。

第二,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符合配比原则。在日常的会计计量中, 收入通常是根据交易时点的市场交换价格即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 而在进行成本核算时, 成本费用通常是根据以前发生的各项历史成本进行核算加总予以确定的。因此, 收入和成本费用的计量会发生计量属性标准不一致的状况, 从而影响会计计量的相关性和稳健性。

第三,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的利润是根据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和成本费用计算得出的, 因此受两者的影响较大。而前文已述及,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有效排除物价影响, 并能使企业在核算收入、成本时保持前后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从而能够更为客观、及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4 我国的选择与未来展望

4. 1 选择会计计量属性应考虑的因素

( 1) 会计目标或者说财务目标。会计目标主要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形成, 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是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报告资源的运用情况, 评价受托经济责任。财务报表信息是反映过去的, 强调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等要求。

( 2) 可靠性与相关性。在经济运行较平稳的时候, 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时应该偏重于相关性。在经济金融平稳发展时期, 有成熟的货币、财政政策作为引导, 物价变化较为缓和, 投资者的心态较为平和, 市场走势平稳。此时, 活跃市场中的交易价格更接近于资产的内在价值。在经济运行波动较大的时候, 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时应该偏重于可靠性。在经济大环境不稳定时期,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动较大, 这加大了折现率等其他估值参数的确定难度, 易造成公允价值的不准确性。同时, 由于产品需求量减少、订单量萎缩、应收账款收回率降低, 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客观因素, 企业面临着很大的经营风险, 管理层更有动机打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的幌子, 过高估计资产价值, 达到粉饰不理想经营状况的目的。这样一来, 资产的公允价值与真实的价值相差很大, 此时公允价值的使用会加大会计风险。对于在活跃市场中交易的资产来说, 在此种经济条件下, 资产报价每天的浮动幅度是很可观的, 其价值大小受披露时间点的影响很大。

4. 2 我国的选择———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用。历史成本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和事项, 并保持账面价值不变。这既是它的优点, 也是它的缺点。经济是动态的经济, 会计不能视市场的变动而不见最终陷入僵化。从20 世纪80 年代起历史成本的缺陷暴露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在决策时更希望有很强相关性的预测信息, 而对历史信息不感兴趣。二是金融创新引起企业投资结构与融资手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不少企业的投资, 尤其是金融企业的投资是买入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 或者通过发行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融资。在金融工具交易发生时, 交易成本很小甚至初始成本为零, 但其价值则随金融基础变量而变动, 未来净结算时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 也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就是价值波动很大, 跟踪反映其价值变化即反映其价值的不确定性是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要求, 也是现代许多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这两个方面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却无力应付。

摘要:会计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的关键在于计量属性的选择, 对现值计量属性应用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选择与未来展望。

关键词: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3.当代会计多重计量属性初探 篇三

关键词:会计 计量属性 确定

1 当代会计多重计量重要性概述

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会计多重计量的研究与运用十分重要。第一,加强当代会计多重计量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会计计量基本理论知识,有助于多重计量体系的构建;第二,加强当代会计多重计量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突破我国传统财务会计框架的束缚,实现财务会计的彻底改革;第三,由于我国缺乏独立的多重计量的会计准则或相关规定,通过当代会计多重计量的研究,可以加快我国政府关于多重计量准则的制定,有助于推动多重计量模式在我国会计行业的应用和实施;第四,通过加强探索当代多重计量的属性研究,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当前会计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并有利于实现我国会计行业相关计量准则的改革和创新研究,从而提高了我国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

2 各个计量属性的认识及确定

2.1 历史成本的概念及确定 所谓历史成本,就是在交易过程中利用实际支付的金额作为一种计量标准,对资产所产生的增加或减少进行科学衡量和记录。历史成本具有可靠性、客观性等特点,利用历史成本可以有效地进行资金的确定以及后期资金的摊销与分配,它是多重计量中最重要的属性。因此,历史成本在会计计量过程中一直备受应用。历史成本的确定有签订合同方式和未签订合同两种方式,签订合同方式的历史成本,需要按照所签订的合同约定的价款,确定会计要素的历史成本。没有签订合同的历史成本则需要按照实际的交付价款或所涉及的金额确定。

2.2 重置成本的概念及确定 对于同类的物品或商品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进行购入的金额或支付的现金称为重置成本,该购入的金额将作为一种非流动资产计价。重置成本以时间为考虑因素的价格计量,它可以实时反映财务状况,又能有效地避免价格变动情况,从而计量因价格变动而产生的虚计收益。重置成本的确定有两种重置法。第一种重置法,对于国家计划价、市场价以及浮动价三种物资的实物补偿等问题,通过三种物资的重置数量作为一种权数,并假设三种物资进行同步耗尽,计算三类中物资的重置价格的平均加权数,最后获得该物资的重置成本。第二重置法,即为非同质固定资产的重置,就是基于生产能力为标准的重置成本的计算,通过计算单位生产能力所产生的重置成本乘以所有资产的产生能力。

2.3 现值的概念及确定 所谓的现值,就是资产或负债在正常清理条件下的变现价值,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折合成为当前的价值。它具有一种面向未来某个时点的当前资产的估计能力。因此,它可以为企业财务提供变现价值的相关信息。对于现值的确定,主要包括合同法、传统法以及期望现金流量法三种方法。他们根据不同时点、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确定。所以,不同确定方法所产生的评估价值有所差异。

3 多重计量属性的实际应用范围分析

3.1 历史成本的应用范围 历史成本的主要应用于货币资金、自创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职工薪资以及固定资产等四方面。无论货币资金、自创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还是固定资产,在会计核算和计量过程中,他们是一种最容易出现舞弊或出问题的资产,这两种计量不能仅仅依靠主观意识或评估进行,应选择更为可靠的、科学的、准确的计量属性。所以,历史成本是最适合计量货币资金。关于职工薪酬,它的组成成分包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等,这些薪酬无需财务人员进行太多的判断和评估,只需根据一些历史资料或数据就能确定,因此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再合适不过。

3.2 重置成本的应用范围 当前,对于重置成本的应用主要在两个方面,即不动产的评估和固定资产的盘盈。无论不动产的评估还是固定资产的盘盈,他们都要将资产的真实情况与全新状况进行比较,估算出该资产的成新率,通过之前所有的成本乘以该成新率,即可得到该资产的客观评估。利用重置成本计量属性评估这两种资产的优势在于不受到物价波动的影响和币值的影响,并充分考虑两种资产的成新率因素,所评估的价值更为准确和科学。因此,选择重置成本计量属性更为合理。

3.3 现值的应用范围 现值计量属性的涉及范围较广,它的应用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计量、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分拆、融资租赁等。他们均是一种对未来资产的预计,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于现值计量属性的选择,会根据它所使用的具体范围使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采用了合同法进行现值的确定。根据所签订合同的具体规定,对固定资产的成本确定为所购买的价款的现值,通过合同确定的各项款额的现值之和确定总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淑春.新准则下的会计计量属性[J].今日科苑,2007(06):22.

[2]张天泽,夏君玉.新时期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1):140.

[3]杨方文,李霞,王琳.会计计量属性的现实选择[J].财会月刊, 2006(26):61-62.

项目信息: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多重计量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代码:2013KYR01。

4.教案会计计量属性 篇四

【摘 要】近些年来,会计体制该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计量属性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应用范围也变得越来广。而我国相关部门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已经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现值计量就是比较常用的计量方法。然而,在目前的现值计量属性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因此,笔者针对会计计量属性中的现值作用及其改进进行了研究探讨,总结了相关有效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会计计量属性;现值作用;改进

可以说,现值计量属性可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帮助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判断,同时也为会计核算工作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进一步提高会计管理水平,逐步增强会计主体单位整体综合竞争实力。因此,本文重点对会计计量属性中的现值作用及其改进进行了探讨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一、现值计量属性中存在的问题

1.现值计量属性自身存在不足

目前现值计量属性最大的缺点就是具备较强的主观性,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会严重影响了其可靠性。当会计人员在对某项资产的贴现值进行评估确定时,应该遵守净现金流量流入的具体时间、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等方面的因素问题。但是,由于这些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财务会计人员也只能依靠主观意识进行预计,具体将现金流量多少、什么时间流入等进行预计,并没有寻找到其他有效的方法。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主管预计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并且,每一位会计人员产生的主观估计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同时新近流量又是发生在未来阶段中的,我们在对闲置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也只能根据时点进行表达,所以往往是把净现金流量假设在末端,这也是导致现值偏小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使用过程中,虽然对现值计量属性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定义,可实际运用次数较少。

2.传统会计与现值计量属性在某些方面还不能融为一体

现值计量作为一种尝试与以历史成本计量为核心的传统会计的调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用现值计量所得的收益与传统会计收益是不一致的;现行会计原则诸如客观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都不能接纳现值计量属性。

3.我国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还不足以支撑现值计量属性的广泛使用

现如今,我国会计人员越来越多,无论是在文化程度,还是素质修养方面,都呈现了参差不齐的状态,部分会计人员专业理论知识不全面,只是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会计核算内容,甚至对企业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工作并不了解,更别提对时间价值与风险概念的人事,从而导致现值计量属性形同虚设,很难应用与实际会计工作中。其次,现值计量属性要对现金未来流量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因素进行准确的判断分析,通常对于职业判断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我国现行大部分的会计人员缺乏这种职业意识,最终导致现值计量属性结果的精确性无法得到充足的保证。

二、对我国运用现值计量的思考

1.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

在传统的历史成本原则上,已经明确要求了会计主体在获取资产时,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要求,任何会计主体单位都不允许擅自随便更改其账面资产。而这一原则也是当前我国会计计量工作的基本原则。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计量属性,也给会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这是由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确定未来的发展决策时,往往会参考与历史早期的成本计量资料,一旦会计信息失真,就会误导政府财政作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影响会计行业日后的长期发展。而另一方面则是对悖于资产的定义上,资产作为会计主体单位创造经济利益的主要收入来源,早先的成本原则只是过分的强调了过去,但现行的计量属性则是会对企业现有资产已经将来的限制进行科学、惊喜的计量,这才是资产定义的根本表现,这种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也能够更好的帮助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进一步强化了历史成本原则。

2.使财务会计从面向过去转变为向面向未来发展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都是历史过信息,这就从一定程度上,极大制约了财务会计的长远发展。因此,人们无法从财务会计人员那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如果使用者非常迫切需要相关的会计信息时,也只能依靠自己的判断做出决策,这就很容易出现决策错误的现象。但是,若是将闲置计量属性应用到其中,反而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多宝贵的会计信息,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虽然这些信息并不是很快实现经济效益,但其未来现金流量信息才是众多投资者尤为关注的。并且,随着计量限制属性的飞速发展,有效推动了财务会计更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为财务管理工作创造了更多便捷的条件。

3.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财意识

实际上,所谓的现值主要是指现金未来流量的贴现值,其具体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问题。但是,就我国当前会计工作现状而言,大部分财务人员很少重视到时间价值,这也势必会对日常理财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面临当前竞争力如此激烈的社会,会计主体单位中存在的风险较大。如果财务会计人员的理财意识薄弱,必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经营者必须告诉重视这一问题,加大对限制计量属性的应用,确保财务会计人员能够对货币时间价值进行全面的了解认识,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

三、结束语

现值计量属性在理论上优点突出,在实践中却困难重重,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还应该在研究对某项资产或负债进行计量时,如何清楚地确定与之相关的未来现金净流量,以及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5.教案2---色彩属性 篇五

色彩三原色、间色、复色 【新授】

色彩的属性(三要素)

一、色相

是指色彩的相貌,各种颜色的名字,是色彩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同波长的色彩被感觉的结果。光谱上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基本色相。

二、明度

指色彩的明暗、深浅、浓淡程度,如:淡绿、深绿、暗绿……它取决于反射光的强弱。它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一种颜色本身的明与暗;

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着明与暗的差别。深浅

黑白世界中,白色最亮,黑色最暗。明度低明度高彩色世界中,越接近白色的色彩越亮,越接近黑色的色彩越暗。◆动一动:改变色彩明度的办法

1、在颜色里加白色(增加明度)

2、在颜色里加黑色(降低明度)

3、在颜色里加水(增加明度)

◆听一听:色彩通过加白或加黑产生的明度变化,用音符来表现色块,听音质变化。

明度越高,音质越清脆;明度越低,音质越沉闷。

◆看一看:生活中的明度变化有哪些?

大自然、家装、服装、鞋子、生活用品 ◆学一学:明度优秀作业范例

【小结】

色相、明度定义 改变明度的办法

从听力和生活实际中感受的明度 【作业】

设计并绘制一张明度变化的图案

要求:20*20cm,造型新颖、美观、整洁度高,明度变化表现到位,并画出色阶变化。【复习导入】

色彩三属性:色相、明度(概念、改变方法、作业点评)【新授】

色彩的属性(三要素)

三、纯度

也称彩度、艳度、浓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纯度的色彩并置在一起,能够产生色彩的鲜艳或浑浊的感受对比,这种色彩纯度上的比较,称为色彩的纯度对比。

纯度特征:在同一纯度背景情况下:单一色相之间

不同色相之间

在不同纯度背景情况下:高纯度背景下:变灰浊

低纯度背景下:变鲜艳

同一纯度在不同纯度背景对比衬托下,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纯度变化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极其微妙,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教育北京的人对纯度的偏爱有较大的差异。如:年轻人一般喜欢穿纯度较高、色彩鲜艳的服装,老年人侧重选择中低纯度的服装。纯度高的色彩一般不宜占过大的空间,那样容易造成视觉和心理的持续强刺激,我们居住的室内色彩,多以低纯度高明度的大面积为宜。不能想象如果我们的墙壁涂满高纯度的涂料会是什么样的情景。所以,色彩的性格也会由于纯度的细微变化而变化。

◆看一看:生活中的纯度变化有哪些?

大自然、家装、服装、鞋子、生活用品 ◆学一学:明度优秀作业范例

★结论

明度:只是加黑加白的变化

纯度:除黑白外还加入其它的颜色 【小结】

色彩三要素之纯度的定义、对比、特征【作业】

设计并绘制一张纯度变化的图案 要求:20*20cm 造型新颖、美观

6.教案会计计量属性 篇六

《信息技术》教案 表格的属性设置

执教人:   柠檬皮    课题 表格的属性设置 授课时间 4月23日第九周星期五 第5节 授课地点 机房401 类型 新知课 授课班级 高二(1班) 教学内容分 析 “表格的属性设置”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第三册《信息技术》的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网页制作的一些基本的操作,对网页的设计和构造有一定的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对网页的进一步完善,使网页更美观,本节在本章中是重点难点。 教学对象 分 析 高二学生,在前面学习中已经学会了插入表格,了解了表格菜单,表格属性的设置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对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喜欢的,自然就有了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师适当布置任务,运用任务驱动,通过任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正确引导学生,学生运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增强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学生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探究创新的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的意图。(本班学生现已经分组,具体分组情况见附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表格和单元格宽度的调整的操作方法。 掌握表格和单元格背景的设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了解及掌握表格在网页的设计和构造中的使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表格操作的了解和认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作为主题,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与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网页中表格的属性设置 教学难点:表格在网页中起到的作用及单元格属性的设置 教学方法 与 教学手段 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上机操作 教时安排 1 课时(45分钟) 教具 多媒体,机房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展示内容 复习旧课,导入并激发学习动机 (3分钟) 师:同学们先欣赏一下,上一周我们同学的作品吧?这件作品让我看了很是感动。 打开“玉树,加油”网站,展现玉树地震的情况,一方面丰富了学生有关的知识及爱心,另一方面,在各个媒体中对此已有所了解,有震撼力,易引起同学关注。 展示到“捐助活动时”,发现里面有表格,表格是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但现在看来表格有些单调,我们要用爱心对表格加以美化。引出今天的主要内容:对表格的属性进行设置。 生:观看“玉树,加油”网站,感受着每一个网页,心中燃起了爱心,想为玉树做点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今天就让我们的“捐助活动”页更美观一些。 投影: 教学课件; 展现“玉树,加油”网站。 师生活动,探讨、交流、分享体验(25分钟) 师:表格的属性包括整个表格的属性和单元格的属性。展示表格与单元格属性的对话框指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师:咱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调整表格宽度和单元格宽度。演示操作表格的步骤,讲解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并让同学思考还有没有其它更简捷方法可以达到本效果?提问同学。让学生自学单元格的操作。 师:学生练习过程中对学生操作给予指点,完成后,总结注意的问题。 师:只调整宽度还不够,再引出下面要对表格和单元格背景进行修饰。演示操作表格添加背景的步骤,讲解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单元格如何添加背景。 师:学生练习过程中对学生操作给予指点,完成后,总结注意问题。 生:注意老师的操作步骤,积极思考老师讲到的问题,并考虑还有没有更简捷的方法。 生:自己练习表格宽度的调整,并尝试单元格的行高、列宽的调整,自己也尝试着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生:注意观察老师的演示,构思着自己的`表格,想着自己有背景图片的漂亮表格。 生:亲自练习如何将表格的背景做好,做的既漂亮又个性。尝试着单元格的背景添加,美化表格的整体感觉,适当的调整边框的粗细与颜色。 生: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刚刚操作的情况,调整表格的适当宽度,添加表格背景。 投影: 教学课件; 学生、老师操作的全过程。   小结  (3分钟) 经过我们刚刚的学习和同学们的练习,谁能总结一下这一节我们学到了什么?听三位同学总结后,对他们给予鼓励,并做出最后的总结。 同学总结本节课自己学到的知识, 1、表格宽度和单元格宽度的调整; 2、表格和单元格的背景设置; 3、表格与单元格的边框设置; …… 投影显示我们的教学目标。 学生上机操作练习,并且小组协作完成网站的进一步完善(12分钟) 师:布置任务:利用之前所学的网页制作方面的知识,在我们小组原有的网站基础上,对网站进一步完善,可以再搜集资料丰富内容,可以调整网页布局等. 在原来的有表格的一页,设置表格的外观,使的网站更美观,更条理. 师:观察同学们的操作,解答同学们的疑难问题。并对部分同学的错误操作给予纠正。 师:同学们完成任务后,查看各组完成的情况。 生:探讨各组自己网站的完善设计方案。学生以组为单位,积极完善本组原有的网站,任务完成后,踊跃的报名要展现自己小组的网站作品。 每组大约用两分钟的时间展示完自己的网站更新情况,并都讲到了使用表格后,使得网站更美观,内容更条理,体现了内容的顺序性等。 学生上台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现小组的作品。 作业布置 (2分钟) 各小组在现有网站的基础上,利用表格对网页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也别忘了搜集资料充实我们的网站。网站没有完美的,只有更美的,期待下一周课看到各组的优秀成果。 教学反思   领导评阅                                                                                                                                                                                                                 注1:假设本班现有人数45人,现已分成9个小组,每组有5名同学。其中, ü  每组有一名组长,负责查缺补漏; ü  一名同学作为本组发言人; ü  一名同学为整体框架的设计; ü  一名为色彩的搭配; ü  一名同学则负责技术性问题。 当然五名同学要相互配合,协作学习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7.浅析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 篇七

关键词:公允价值,意义,局限性,对策

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了会计实践的事实, 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也代表了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势。但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会计的影响是深层次的, 它的实践依据仍值得我们去探讨;在会计实践过程中所引发的相关问题也必须经过深入讨论并改进公允价值的应用。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

1、公允价值的涵义:

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 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公允价值是一种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在计量属性上,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合。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 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 是种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 被世界很多市场经济国家所推崇。

2、新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方面的改变。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新会计体系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概念引入到我国的会计体系中。并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 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 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 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二、会计制度下公允价值的重要意义

1、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新兴经济活动与事项层出不穷, 特别是金融业务的创新, 产生了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 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 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特征的工具等。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由于没有历史成本, 传统会计计量无法确认。但这些活动对企业的经济资源已经产生了影响。为了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经营决策, 在会计报告上要求对其进行确认、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对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权利、义务进行确认与计量。

2、实现了对公允价值局限性的突破。

新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较谨慎, 从而解决了公允价值信息可靠性差的缺点, 同时有效制约了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操纵收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3、适应了公允价值应用的全球趋同。

对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是国际会计准则、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 它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地相关性, 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 公允价值的应用有利于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有利于我国经济与国际社会接轨。

4、提高了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需要。

公允价值着眼于现在和未来, 能够真实反映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 更确切的披露企业的经营能力、财务风险, 给投资者做出准确的决策提高会计信息。

三、公允价值的局限及不利影响

公允价值的定义和其他计量属性不同, 公允价值没有可验证性。它首先是一种虚拟交易价格, 没有实际存在, 所以对其定义更为复杂, 而公允价值定义直接关系到其计算过程。因此, 要解决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 首先要解决的是公允价值的定义。严格意义上说, 公允价值不能作为一个单独的与其他计量属性相提并论的一个属性, 并且由于它的抽象性, 不适合作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属性, 只能是一种理想中的、不可能达到的观念上的价值。

1、公允价值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不仅适用于初始计量, 还适用于后续计量, 而后续计量大多是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进行的, 就不可避免地要解决公允价值的认定问题。在实际工作中, 只能大致的估计或采取近似价值的操作, 在市场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 容易形成操纵利润的嫌疑。另外, 对公允价值进行判断的主要形式———现值技术的运用, 因不同投资者之间, 投资者与管理当局之间对投资的期望报酬率不可能完全统一, 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这同样导致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难度较大, 加之无论是贴现率的选择还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 均离不开对未来事项和不确定性的主观判断, 这些主观判断因素的存在, 在增加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

2、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可操作性缺失。

一般说来, 公允价值操作应用方面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范围问题, 即哪些经济事项需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另一个是方法问题, 即如何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对于前一个问题, 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 但是对于后一个问题,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却说明得十分有限, 这样的现象最容易产生的后果是, 会计人员虽然知道哪些具体业务需要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但是如何对其进行计量, 却显得办法不多, 或者干脆无所适从。如对“活跃市场”、“市价”、“适当的折现率”等缺乏明确的规定, 给实际的操作上带来了困难和随意性。目前在各国会计准则中, 一般将公允价值计量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活跃市场上有相同的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信息时, 使用该报价信息所估计的公允价值;第二个层次是在活跃市场上没有相同但有相似的资产或负债的报价, 这种相似的报价可用来进行公允价值的估计, 但应当调整相同与相似之间的差异;第三个层次是在第一个层次和第二个层次的估计尚不可能时, 则应用估值技术方法进行公允价值的估计, 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 而第二和第三个层次带有明显的估计性质, 第一个层次的计量依据最为客观。即使如此, 由于会计主体在资产负债表日并没有实际进行交易, 第一个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实际上也是估计的结果。因此, 公允价值是一种以市场输出变量为参照基础的估计价格。

3、公允价值很可能成为利润操纵工具。

由于资产、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全面收益, 因此, 可以想象, 公允价值将很可能成为盈余管理、调节利润的主要工具。公允价值就其目的来说, 本应是寻求一种客观的使用价值, 然而客观的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人的主观判断才能实现, 而且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应用也考虑并认可了交易方或评价主体主观判断的影响。新会计制度对金融工具、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采用公允价值, 由于缺乏明确的操作规范, 增加了利润操纵的空间。

四、公允价值应用的对策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 使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中迈出实质性步伐, 但是公允价值在现实中存在难以计量、缺乏可靠性、使用者的不良动机等影响。因此, 我们应充分考虑采取公允价值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

1、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判断能力。

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比较高, 除了具有清晰的会计专业知识外, 还需要使用其他多学科技术、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以及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但是, 在实践中, “管理型”的会计人才仍然较少, 面对公允价值准则束手无策或随意性强。因此, 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给投资者更准确的会计信息企业内部人士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存在着强烈的利润操纵动机, 对于人员存在的问题, 我们要通过加强监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投资者甄别会计信息能力等系统工程来解决。

2、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防止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企业利润操作的工具就需要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保障。目前应进一步细化对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估价的指导性文件, 制定公允价值相关信息披露的规范, 尽量缩小人为的可选择性。企业负责人及会计审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责任人落实到实处, 强化、加大对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改进会计的法制建设, 加快司法会计研究, 提高立法和执法的严肃性、科学性。

3、建立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公允价值的应用还需要有相适应的市场环境。但是现在, 公允价值计量所依存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 公允价值可能难以达到公允, 并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因此, 培育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 急需完善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等, 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

4、加强审计监督作用。

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 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充分一旦缺乏客观数据或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 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就应当考虑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决定是否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揭示, 以引起会计报表使用者充分注意,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5、加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

我国公允价值规范必须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制度, 在相关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详细地披露公允价值确认的依据、计量的标准、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等, 增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给信息使用者一个自我决策的会计信息。

8.浅谈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篇八

摘 要 现行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五种计量属性存在一些缺陷、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应该是以历史成木为主,根据需要以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反映其他计量属性,其中历史成木属性体现于日常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中,其他属性体现于会计报表附注;应该增加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时在企业内部设立预测、决策或管理会计部门,以提供相关决策信息。

关键词 财务会计 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 会计信息

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会计计量就是以数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而把数量分配于具体事项的过程。会计计量一般涉及到会计计量的属性和会计计量的单位两个方面。会计计量单位一般有食物、劳动量和货币三种。自复式薄记诞生并在理论上得到总结以后,会计计量就以货币计量为主。关于会计计量的属性则存在较大的争议。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客体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今年来很多计量属性都遭到了质疑,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成为会计界关注的主要问题,尤其金融危机的出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取舍问题成为利益各方争论的焦点。

这6种计量属性同名义货币单位和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分别组合,便构成了12种计量模式。由于各计量要素的性质、着重点、研究角度均不相同,所以由各计量要素组成的计量模式也各有其特点,这就需要会计实务有一个计量模式选择的过程。一般来说,在选择会计计量模式时,应考虑到五个方面的因素。

一、会计环境

任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特定的环境背景,会计计量理论同样是社会经济环境的产物,并且要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上所述,计量单位有名义货币单位和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之分,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区别,就因为存在着物价变动这一客观因素。毫无疑问,在物价稳定或者物价变动不大的情况下,计量单位应该首选名义货币单位,而在物价变动较大的时候,就应考虑用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消除物价变动带来的影响。环境对会计计量的影响,还表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传统的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单位计量模式主要侧重于有形资产的计量,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就只能求助于其他计量模式。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准确、客观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向外界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这就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提出了一些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主要有可靠性和相关性两种,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矛盾性,如何在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寻求平衡,就成为选择会计计量模式的主要考虑因素。对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之折现值和公允价值这6种计量属性而言,其可靠性依次由强变弱,相关性依次由弱变强,因此,对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强调程度不同,也就会选择不同的计量模式。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应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理论上讲,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连续的,根据过去的经济信息能够预测到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具有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技术更新加快,市场瞬息万变,会计信息的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已经变弱,会计计量应将注意力从过去转向未来,更多地采用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之折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

三、可操作性

会计计量作为会计实务的理论基础,要考虑到计量模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会计计量方法在实务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为会计计量作为一种经济行为,一个反映经济活动的工具,要能为广大会计工作者理解并正确使用,要切实可行。在可操作性方面,以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为计量基础的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单位计量模式因数据容易取得,便于检查,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会计方法,并为广大会计工作者所掌握,因而可操作性最强。相比之下,其他的计量模式因存在着较多的主观因素,随意性较大,可操作性就相对较弱。

四、会计计量对象

会计计量对象对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会计计量对象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在计量单位相同的情况下,对计量模式的选择也就是对计量属性的选择。在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和现值》中说明:公允价值主要适用于那些以未来现金流量为基础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初始确认时的计量、新起点计量和后续的摊配技术,将企业的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作为公允价值的主要应用对象。因此,对于不同的计量对象应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或者说不同的计量模式适用于不同的计量对象。

五、提供信息的成本

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必须要考虑到成本的问题。提供任何信息都要付出相应的成本,其内容主要有会计成本和误差成本。会计成本就是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会计信息所要支出的费用,诸如会计人员工资、会计账表费用等。误差成本是指因所提供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信息使用者错误决策而带来的损失。这两种成本都客观存在,但因会计计量模式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资料数据都是基于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所以会计成本低,而会计人员利用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时则需要花费相当成本,增加了报表准备成本。误差成本也同样存在于各种计量模式之中,并与可靠性和相关性具有一定关系。

当然,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并不是只能从上述12种计量模式中选择其一,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多种计量模式并用。在我国目前的会计实务中,计量单位基本上采用名义货币单位计量,不同计量模式差别主要体现在计量属性的不同:历史成本运用最为广泛,收益采用现行市价,或有事项采用的是可实现净值概念,债务重组则大量使用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因此,针对不同经济事项,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是选择会计计量模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为国,赵宇龙.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会计研究.2000.

9.教案会计计量属性 篇九

会计信息安全一直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手工记账模式下通过借贷记账法、总账明细账核对等方式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会计电算化实行后,这些做法继续保留了下来,并且根据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制定了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安全的制度。近年高校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对电算化会计信息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信息门户的建立,一卡通系统、企业网银等与会计信息系统的连接使原来封闭在局域网内的会计信息暴露在整个互联网上,面临着更多的网络使用、计算机病毒等方面的风险。无现金支付系统、公务卡的推广应用使电算化会计信息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职工个人信息、客户信息等新内容,这些信息以前不属于会计信息的范畴,其安全性尚未受到重视。因此,探讨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及措施,是一件紧迫的工作。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电算化会计信息安全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不断扩展,主要有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方面的要求。

保密性是指会计信息不被泄露给未授权的用户。传统会计信息的使用权限,在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日常会计业务操作、会计管理中都有相应的制度及措施,保证未授权人员不接触需保密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中新增加的会计信息,如用户密码,职工个人信息、客户信息等,由于系统设计时未明确其显示及传播需求,因此会计信息系统新增加的相关系统模块不能充分保证这类会计信息的安全。根据政府工作要求,高校每年的部门预算需要公开,预算中有保密性要求的内容也需要提前进行研究,以明确预算公开的内容及范围。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在与外网物理隔绝的局域网上运行,互联网上的各种行为均不能窃取会计数据库中的数据。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后,运行于校园网上的预算、查询、报账预约等系统,通过互联网连接使用的企业网银的无现金支付系统、与学校一卡通相联系的身份认证系统、通过互联网连接的网上报税系统、公积金管理系统等所使用的会计数据库均暴露在互联网上,通过数据库密码的设置不能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

许多报表在上报过程中,没有进行加密处理,在互联网上使用明文传递;一些高校各部门与财务部门传递的数据中包含着个人信息或其他需要保密的会计信息,也没有进行加密处理,这些数据在互联网上很容易被截获窃取。

完整性是指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更改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破坏和丢失的特性,数据完整性的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处于一种完整和未受损害的状态。影响会计信息完整性的主要因素有:设备故障、误码、人为攻击、计算机病毒和会计人员的误操作等。在实际业务中,电算化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区分为当年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及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完整性。会计信息系统中一般有相应的设计来保证当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但当前会计数据的备份不当亦会影响其完整性。例如做会计数据的日备份,在当天会计业务结束后进行,通常只保留前一天的备份,但发现数据出现错误时,数据备份中已包含了错误,为此可将日备份保留一周,即周一做的日备份覆盖上周一的备份数据,依此类推。各高校实行会计信息化以来,积累了大量电算化会计档案,维护其完整性难度越来越大,也更加重要。

可用性是信息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可用性一般以系统正常使用时间与整个工作时间之比来度量。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影响会计信息可用性的因素大大增加。无现金支付系统的使用,要求会计信息系统与银行网银系统连接,这不仅要求会计信息内网的稳定,还需要内网与外网连接的稳定,而通常作为会计人员很难控制会计内网与互联网连接的畅通以及银行网银的运行时间,这必然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用性。会计信息系统与一卡通系统的连接,同样也由于一卡通系统及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增加了维护会计信息可用性的难度。财务信息门户的可用性体现了会计信息服务的水平,保障财务信息门户服务器的安全稳定、及时更新会计数据、维护用户信息等可以提高其可用性。

二、会计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维护会计信息安全,主要从人员、硬件和软件三个方面进行管理,人员管理是关键,软、硬件管理是基础。

(一)对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编写详细的安全性需求,由软件公司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性设计

在进行新的功能模块开发时,除编写功能需求及本模块的安全性需求外,还需要评估新的功能模块对整个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明确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但从目前使用的实际情况来看,会计软件在权限管理方面尚不能达到这一要求。这主要是因为规模较大的高校会计人员多,分工较细,而会计信息系统某些角色的权限较多,致使多个用户使用一个角色进行业务操作,不能准确配置每个用户的权限。例如财务长模块包含的会计业务较为重要,且业务种类多,在各高校一般多人同时使用,并且财务长只能使用一个用户代码登录,因此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其他一些管理性模块也存在着类似问题。通过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使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及增加身份认证功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增强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即将权限与角色联系起来,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根据应用的需要为不同的岗位创建相应的角色,在系统中根据职务和职责授予相应的角色及权限。这需要以最小特权、责任分离为原则,对现有系统中的权限和角色进行分析和细化,使会计信息系统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权限分配。如将管理员、财务长子系统中日常操作与各种系统设置权限进行规范化,以方便部分功能授权给某一用户。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还需与身份认证系统相配合,才能更好地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身份认证系统是使用学校一卡通中心提供的人员信息,在会计信息系统通过一卡通或指纹来确认会计人员及办理会计业务的职工、学生身份,并将身份信息录入相关业务的子系统。会计人员不再是凭借会计信息系统设置的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而是通过指纹来确定其身份进行登录及其他授权操作。会计信息系统不再表现为一个个的功能子系统,而是一个个身份与权限组合的子系统。

(二)硬件安全是电算化会计信息安全的基础

相对于病毒、软件,人们较易忽略硬件对会计信息安全的影响,硬件安全的主要内容是电源、计算机、网络及环境等。电源配置及维护对会计信息系统及会计信息安全至关重要,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一般考虑到停电对会计数据的影响,但突然停电也会对信息系统及会计数据造成损害。不间断电源(ups)是保障会计信息安全的必需设备,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配备方式。“集中式”是用一台较大功率的ups负载所有设备;“分散式”是根据设备的需要分别配备适合的ups。集中供电方式便于管理,布线要求高,可靠性低,成本高;分散供电方式,不便于管理,布线要求低,可靠性高,成本低。采取哪一种供电方案,主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的办公场所,集中办公或新搬迁的办公室可以进行布线设计,采用集中式供电方式,而分散的办公室可采用分散式供电方式。

网络是保障会计信息安全的基础。会计局域网虽然只是小型的局域网,但其稳定性对整个会计信息安全有着很大影响。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会计局域网不再是与外界物理隔断的网络,与外网的连接及数据交换也成为影响会计信息安全的一项重要因素。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会计内网与外网通过防火墙连接,而防火墙是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日常对防火墙软件的维护是保障会计内网安全的重要一环。会计信息系统与外界的数据交换也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安全,为保证数据交换的`安全,会计内网与外界的数据应只能通过一台专用计算机进行,外部数据在专用计算机上检验后才能在会计信息系统使用,并且应交换的数据不能通过优盘传递,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三)制定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加强会计信息安全意识

会计信息安全的管理除在软、硬件技术上采取必要的措施外,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会计信息安全的保障总的来说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系统安全设计制度、系统使用及维护制度、机房管理制度、会计数据备份制度、电子档案管理制度、日常操作制度、评估制度、安全审计制度及应急处理制度等。制定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并贯彻执行,将安全责任明确到每一位会计人员,增强会计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人员培训,使会计人员掌握会计信息安全的内容及遭遇安全问题时的处理机制等。为此,在制定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的过程中,采取全员参与的方法,激发全体会计员工的积极性,将制定安全办法的过程作为会计信息安全培训的过程,作为提高安全意识的过程,使会计信息安全办法在制定中落实。

(四)建立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保障会计电子档案的安全

会计电子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电子档案管理是会计基础工作,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会计电子档案管理是目前会计信息化的薄弱环节,其重要性往往被忽略。会计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完整性及安全性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保证,这些需要会计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认识会计电子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档案保管人员的素质及完善人员配置结构,切实发挥会计电子档案在现代管理中的特殊作用。维护会计电子档案的原始性,是会计信息安全的重要保证。由于操作系统及会计软件的不断升级,会计历年数据进行升级转换后才能使用,而升级后的历年数据失去了会计档案的原始性,必然会造成信息的损失。保持会计电子档案的原始性,是重现会计电子数据的必要条件,是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安全的重要内容。会计电子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是对会计资料最基本的质量要求,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相对于传统的纸质会计档案,电子档案有更多的不稳定性,容易更改、丢失或遗漏,因此维护会计电子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对会计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上一篇:面试物业助理下一篇:中国铁路客车车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