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课堂实录

2024-09-08

相信未来课堂实录(共10篇)

1.相信未来课堂实录 篇一

相信教育

相信未来

告别2014,热烈而伤感。

热烈的是事件,伤感是因那流逝的光阴。的确,对教育而言,2014年显得尤为热烈。有人说,注定2014年是永载教育史册的一年。是的,当我们回顾2014年,“高校信息公开”、“好老师”、“依法治教”、“师德红线”„„那么多关键词,如同闪烁的路标,标注着无数人努力探索的方向。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出台,19个重点城市全面推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高考加分大幅“瘦身”,大学章程成为更多高校的治校选择„„尤为重要的是,在思想层面,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依法治教成为更多教育者和社会的共识。

这都是教育的大事件,事关民众福祉。当然,我们不会忘记那些灰暗的事情,教授套取重大专项基金、厦大诱奸门、学术抄袭私了、教师虐童、学生殴打老师„„面对这些事情,评论版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其中的困惑、争论、愤怒、希望和对未来的遥望。我们对自己说,这不仅是一个版面,更是一个窗口,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的无限风光。当一期期的版面摞在一起,它被时光装订成了一个热烈年份的教育时评“史记”。

我们为这些有温度、有激情的文字喝彩。“拿什么感谢乡村教师的坚守与奉献”、“批评教育别张口就来”、“高校信息公开岂能因‘领导’卡壳”„„这些文字背后涌动的是作者对教育的冷静打量和温暖期待。给你一个视角,和你一起重新打量被误解的教育。给你一种解法,和你一起寻找政策争论背后的答案。给你一个正见,和你一起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 虽然,时评不过是千字文,但它是有力量的。它是我们的立场和价值观。所有的争论只因为我们想改变教育。当观点成为一种标尺,可以衡量教育者内心的教育尺度,那文字就成为他们洞悉本质的思维工具。凭借它,教育者会获得更多的智慧与平静。“旗帜鲜明地抵制‘超级中学’”、“再长的光荣榜也遮不住应试的短”、“唤醒和激发我们民族的精神魅力”、“人生不能只盯着物质的成功”、“为教育注入心怀他人的力量”„„这些文字不只是一种态度,更给教育者方向和启迪,来改善我们的教育生态。

是的,我们要改变教育,我们要塑造未来。这是我们的勇气和信心。

我们不愿蹉跎珍贵的时光。把自己的行动和信念与时代前行的巨大轰鸣相和,为一个美好的未来而祈祷,这是我们的自我期待。我们相信,教育正在被改变,有更美好的教育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无论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教育者都是重要的参与者,“相由心生”,要为时代的“面容”承担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信是一个沉甸甸的动词,它只存在于行动者的词典。就如“夺刀少年”相信邪不压正,相信勇气可以战胜恐惧,我们相信教育会让世界更美好。面对未来,我们不困惑,我们相信2015年,法治应该是一个被重新认识的词,成为教育者参与重建时代秩序的最有力的工具。而这要求教育者必须更新自己的观念,塑造法治时代的“好老师”形象。

跟我们来吧,一起上路。激浊扬清不该只是美好的楼阁而该是踏踏实实的行动。如果你有洞悉世事的眼光,你有饱满的激情和对这个时代的热爱。来吧,2015年,和我们谈谈你的立场、观点和对这个时代的信念„„(张树伟)

《中国教育报》2014年12月31日第2版

2.相信未来课堂实录 篇二

为期2天的崇明岛拓展训练,在一片欢呼声中落下帷幕。

最引以为豪的是高空抓杠项目。之前听说有高空断桥,还没见过高空抓杠呢。在一番心理战斗之后,毅然爬上了8米高的柱子。

其实爬的过程还好,不咋见柱子的晃动。但是到了顶端,情况就完全变了--晃动的不停。那叫一个紧张啊。慢慢的调节呼吸,稳住身体的晃动,柱子也渐渐趋于平稳,双腿慢慢跪于顶端;待平稳后,右脚谨慎小心的踩上平台,左脚后来居上;经过一番调节之后,整个人已经蹲在柱子顶端平台啦,接下来就是关键的站位。慢慢的,右手扶住背后的缆绳,身体保持平衡,慢慢站起。这时的心情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了。接下来抓杠,成功在此一举。双手举起,对准横杠,调节心态,跳!稳稳抓住,稳稳下滑,稳稳着地!一颗悬着心的终于解放了,长舒一口气,抬头看看8米的柱子,我居然爬到那,跳了下来,心情依然不能平静。

我想,对每一个人而言,真正挑战的对象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或其他客观因素!更进一步的是,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当挑战来临的时候,心态比技能更重要!高空抓杠,是一个自我挑战的项目,其中更多是强调心理素质的提升和强化。只要你站到上面勇敢跳出,不管你最后抓没抓住那个杠,你都是成功的。因为你相信自己、克服了恐惧,实现了高空中的自我超越。而我,作为没有抓住杠的那一个,却获得了更大的收获:不仅仅是临危不惧的自信心和挑战自我的实现,更多的是遭受失败与挫折后的应对和心理调节。

人生路上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不去放手一搏,不去努力尝试,留下的只会是终身的遗憾,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倒下。只要有信心,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永不言弃,终将会取得最后的成功。

毕业墙,我尝试成为伙伴们成功的基石,最后翻阅障碍;CS,作为侦察兵,成功发现并跟踪敌方,为我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5项团体协作积极参与,数数字、滚棒球、坚持杆、颠棒球、搭队形,为每个细节奉献力量。

拓展其实只是一种训练,是体验下的感悟。最重要的是我们战胜了心魔,更由内心的极大恐惧到无所畏惧,真正实现了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目标。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从拓展中得到或多或少的启发,但我们是否能真正把拓展中的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能真正把在拓展中得到的启示运用到生活的困难当中,还需要一个更长的磨炼过程。

拓展的锻炼总是让人留恋的,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的。

相信自己,相信伙伴,相信未来!

3.励志文稿 相信未来 篇三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走向远方 汪国真

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

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

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

我们学着承受痛苦。

学着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把眼泪都贮存在成功的那一天流,那一天,哪怕流它个大海汪洋。

我们学着对待误解。

学着把生活的苦酒当成饮料一样慢慢品尝,不论生命经过多少委屈和艰辛,我们总是以一个朝气蓬勃的面孔,醒来在每一个早上。

我们学着对待流言。

学着从容而冷静地面对世事沧桑,“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便是我们的大勇,我们的修养。

我们学着只争朝夕。

人生苦短,道路漫长,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走向远方,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我们从星星走成了夕阳。

《起航》席慕蓉 我来自一个平凡的世界

却想拥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辉煌

自从我诞生的那一天起

成功的航海图已经在我的内心珍藏

让生命之树常青

将寒冷的冬天阻挡

将希望之火点燃

让鲜花在心中绽放

超越自我 成功的彼岸是我追求的梦想

胜利的目标是我永远的渴望

信念的灯塔在茫茫雾海中闪亮

指引我度过失意的汪洋

让心灵找到方向

持久的热情凑响命运的乐章

伴随我走出人生的低谷

让青春永远的飞扬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

我要不断的展翅飞翔

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我要继续超越梦想

活力和激情是我华丽的衣裳

信心和勇气让我永放光芒

激发无限的潜力

我会无比的坚强

唤醒心中的巨人

我要做自己的国王

挑战极限

前进的道路会无比的宽广享受生活 超越巅峰

4.相信未来2 篇四

教学目标:体悟诗歌之美

在逆境中坚强面对的精神

教学重点:诵读体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这首诗写于十年**结束后不久的1979年,堪称是《相信未来》(见本报第333期第4版)的姊妹篇。它们影响了整个一代人,当年的许多知青,在生活极其艰难和理想接近破灭时,正是《相信未来》和《热爱生命》鼓励他们顽强地活下去。诗人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着和热烈,以一种近于悲壮的口吻告诉我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不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必须愈挫愈奋,坚忍不拔,百折不回,忍辱负重,向命运挑战,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一切都昭示了诗人那崇高而严正的命题:“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人在另一首《书简》中就曾这样写道:“我们应当永远牢记一条真理/无论在欢乐还是辛酸的日子里/我们的心啊,要永远向前憧憬/这样,才不会丧失生活的勇气„„”

二、学生诵读全文。

三、简介食指生平及作品成就。食指生活年历

1948年:出生于山东朝城,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起名路生。

1955年:七岁的郭路生入学,三年级时写下第一首诗:“鸟儿飞上了树梢,三八节就要来到。在这愉快的节日里,问一声老师阿姨您好。”

1964年:初中升高中的失利,让他初尝人生磨难,知道未被录取,第二天头上突然长了许多白发。

1967年:去农大附中途经农田,见到一条沟不叫沟、河不像河的水流,两岸已冻了冰,只有中间一条瘦瘦的河水,联想到见不到阳光的冰层之下,鱼儿(包括自己)在怎样的生活。写出《鱼儿三部曲》第一部。

1968年:创作黄金年,代表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1969年:与21名北京知青落户杏花村插队。有意锻炼自己,当时十分工值一元一角,那年他挣到了二百元。

1971年:在济宁入伍,创作大量反映部队生活的诗。

1973年:2月退伍,抑郁寡欢,北医三院确诊其为精神分裂。

1975年:病愈,与李雅兰(李立三之女)结婚,七年后离异。

1976年:“文革”结束,创作《写在朋友结婚的时候》,又名《有这样的婚礼》,陈凯歌报考电影学院时曾以此诗为面试时的朗诵作品。

1978年:再次焕发诗人创造力,并首次使用笔名食指,意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

1990年:进入北京第三福利院。每天擦楼道,洗餐具,保持最低的生活费,抽低价的烟。

1992年:获荷兰诗歌节和英国一所大学邀请,因身体原因未成行。

1993年:加入北京市作家协会,五月出版《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

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华人文化世界》以《一代诗魂郭路生》为题发表了林莽、何京颉、李恒久等五人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四、分节赏析

五、诵读练习: 全诗诵读 学生范读

教师指导各句各节的语调、气势、音量等。教师范读 再读,背诵。

六、总结

5.相信未来鉴赏 篇五

食指

《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朦胧诗中的佳作。本文从对诗歌《相信未来》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诗歌结构、诗歌特色、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

作者背景

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山东鱼台人。朦胧诗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高中毕业。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食指之所以取名为“食指”。一是因为:“郭路生的母亲名叫石维元故有“石之子”之意。二:在中国,作为诗人,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都存在无形的压力。但别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三:食指先生少时尊师,“师”与“食”谐音。1971年,在济宁入伍,历任舟山警备区战士,北京光电研究所研究人员。写出《新兵》《架设兵之歌》《澜沧江,湄公河》等反映部队生活的诗歌。1973年2月退伍,抑郁寡欢,北医三院确诊其为精神分裂。此后食指陷入长期的病困当中。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1993年,加入北京市作家协会,五月出版《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写作背景

这首《相信未来》写于1968年9月24日,文革期间几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空白期,然而民间的创作却顽强地生存着。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食指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民间诗人,一位填补了历史空白的优秀诗人。在那个恐慌的时代里人们整日生活在压抑与紧张的气氛当中。《相信未来》一诗,作于1968年。该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的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该诗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相信未来》的诞生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之光。因在知青流传甚广,郭路生还因此被有关部门带走审问过。但是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他依然固执的呐喊:相信未来!诗人才能在20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

写作结构赏析

诗的第1、2两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在对现实进行了象征式描绘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现实是残酷的,诗人选择的意象也大都带有灰暗的色彩,炉台被蜘蛛网查封,贫困缠绕在周围,紫葡萄化成为露水,鲜花也在别人的怀中。这些意象不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饱含着许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尽管这样,诗人依然支持理想、相信未来。特别是“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这样的诗句,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将残酷的现实、诗人的无助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和理想杂糅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绝望中诞生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第3节句式稍有改变,但就是这一微小的差异,却能表达出作者情绪的变化,“我要„„”“我要„„”,这两句体现了一种年轻的豪情,一种可以冲破一切、不可阻挡的锐气。年轻,就是“排浪”,就是“太阳”,就是“大海”,就是“曙光”,诗人在这里摆脱了前面两节中的灰色、冷峻的一面,尽管采用色彩明亮的、积极向上的语词,以此来强调心中永不泯灭的理想。

以上三节可以看作是诗的第一个层次,每一节的最后都由“相信未来”四个字结尾,而且用冒号把它们凸现出来,如音乐中的主题句反复出现,强化了作品的主旋律。

第4至6节是诗的进一步推进,诗人说出了理由:“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这是一个转折点,作品的视角由“我”转向了“她”,“她”就是未来,从未来看现在,现在就变成了历史,诗人期待的是“她”能拨去“ 腐烂的皮肉”看到“ 我们的脊骨”,从而能“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透过字面,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精神。同时他又想告诉人们,这一切是真实的,不可避免的。因此,尽管有“迷途的惆怅”,有“失败的苦痛”,但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出公正的评价。

最后一节是年轻的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喊,诗人放弃了意象的转换,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著和热烈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应该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这一节句式短促有力,节奏也明显加快了,它是作品内在情绪的必然发展,也是其理想与信念的升华。

写作特点赏析

1、含蓄蕴藉、寓意丰富的比喻

《相信未来》一诗显示出强烈的探索精神与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带有一些现代主义的气质和艺术技巧的印记。这突出表现在对比喻的运用。文中的比喻多有所指,但也有些比喻难以具体的解读。如“美丽的雪花”“紫葡萄”等。诗中的比喻寓意深刻而丰富,如第三小节中“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不仅喻指笔体拙笨幼稚,更重要的是拥有孩子一样的一颗童心,纯洁真诚,相信未来。又如第四小节中的“睫毛”“瞳孔”,喻指未来的人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能够不为假相所惑,能够看到历史真相,生活真情。又如“腐烂的皮肉”表面喻指我们的躯体生命,实则指我们腐朽保守不切时宜的思想。再如第六小节中的“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中“脊骨”实则指独立不依的思想、独立特行的人格。

比喻的运用,增加了这首诗的深度和难度,也提升了这首诗的品位与档次。

2、节奏和谐,音律优美

这首诗句式基本整齐,隔行押韵,不少句子开头用字相同,使韵律和谐,有一种固有的音乐美。

3、反复手法的运用

语言含蓄凝练,反复手法的运用,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气氛,有力地表现了主旨。

本诗艺术特征主要从诗一开头就用“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几个意象,给人们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无论是否经历过那个时代,人们都会在心底涌起苦不堪言的强烈感触。而诗人却“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雪花”既象征纯洁、质朴,也传递着清楚、明了的意识;把不屈于现实的坚定,表现得格外真切:这是从艰难生活中升起的信念!第二诗节,用“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别人的情怀”“凝霜的枯藤”写出了生命由鲜亮到黯淡,由热情到失意,由饱满到枯竭的经历,激起了人们对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联想,而诗人“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的人格力量又不能不强烈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这是从人生苦难中升起的信念!第三诗节,“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力量之大,范围之广,气势之猛,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一句,把“曙光”比拟成“笔杆”,富有想象力,“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表达的是诗人的真挚和坦诚思想:这是由真实内心升起的信念。这三个诗节,一咏三叹,“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在那个阴云密布、精神痛苦的时代,《相信未来》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我想,那个年代过来的大多数知青也可以说是一代人,在任何时候重读《相信未来》都依然会产生强烈的共鸣!食指“相信未来”,那种残忍的、固执的、痛苦的、伤痕累累的相信,就是一个人在痛苦现实中对未来坚定不屈的信念.也是这首诗最为动人的内核。

这首诗如果只有前面的三节,还不足以表现食指深刻的思想,而接下来的三节,食指将自己对“未来”的“相信”和对人类的清醒认识结合起来.首先,诗人相信 “未来人们的眼睛”能“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睫毛”“瞳孔”两个意象承“眼睛”而来,形象地描绘出未来人思考的神情,而“拨开”和“看透”又歌颂了人类智慧的伟大,诗人“相信未来”的原因就寄托于这思考的形象中。其次,诗人不在乎人们对我们肉体和经历的褒贬。“腐烂的皮肉”“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三个具体的形象或神情,传递着现实人们的种种苦态;“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四个细节,呈现出人们对过去历史种种评价的表情,形象传神,用笔精当。再次,诗人坚信未来“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中体现出来的不屈的信念和精神。这三节,曲折地挖掘了人类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共同信念,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诗人才毫不怀疑地“相信未来”,并且“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诗的最后一节,用热情的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以无可反驳的气势,无所畏惧的精神,向苦难的现实宣战。对“未来”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阳那样喷薄而出,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灵魂。

6.相信未来赏析 篇六

我经常提到许多朗诵者容易犯的两个通病:一是朗诵时往往不是根据诗的资料去把握缓急,而是通篇把语速放得很慢、且停顿过多过长(这一通病在许多著名影视演员与播音主持的朗诵中也相当普遍),结果往往导致语意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二是不根据对诗作的真正理解去处理轻重,而是盲目地为了抑扬顿挫而抑扬顿挫,为了慷慨激昂而慷慨激昂。似乎语速不缓慢、声音不激昂就不会朗诵一样。

对于许多抒情写意的诗作,一旦把某些虚指的字词读得太强调,立刻就会把美妙的诗情画意变成粗俗的家长里短了。比如多年前有一位同学朗诵《再别康桥》,把其中的“满载一船星辉(写意)”一句中的“船”字读的异常强调。我说这就好像在说“我捕了满满一船的鱼(写实)啊!”,一音之差,原诗的优美意境全无。

而对于本篇《相信未来》的各种朗诵,在前三节中重读“炉台”、重读“深秋”、重读“美丽”、重读“凝霜”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皆是犯了上述第二项通病。还有人在朗诵“我的鲜花”一句时,把“我”字过分强调读的很重,这样一读,等于就是把作为一种完美象征的“鲜花”实物化甚至利益化了,从而也就把诗人的情怀和诗的格调都大大降低了。

诗朗诵与日常说话与读文章的一大区别,就是大部分字词的音都要发的更完整更饱满,异常忌讳连音吃字(就是把两个字连成了一个音或某个字音短到几乎被“吃掉”),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朗诵时每一个字都要拖腔拿调,尤其是一些本就该读轻声的字,如果也拖腔拿调,会让人听上去十分滑稽而破坏了有声语言的美感。比如此诗有人把葡萄的萄字和太阳的阳字都读出发音饱满的标准二声,听上去实在怪异。

在朗诵第三节“摇曳着曙光……”一句时,几乎所有的朗诵者这五个字都是连续朗诵没有停顿的,我个人觉得在“摇曳着”与“曙光”之间应当有一个小小的停顿,而“曙光”与“那支”之间的停顿则不宜过长。这样才有利于听众能更清晰地听懂诗人“曙光”作“笔杆”的奇思妙想。

朗诵第三节还需注意的是,三个“那”字,前两个必须要读作“na”,第三个则既可读作“na”,也可读作“nei”。

有许多朗诵者在朗诵前三节时,每节最终的“相信未来”都读得异常高亢并拉着长音,这显然是十分不妥的。因为这三节表述的要相信未来,仅仅是诗作的第一层意思,层次更高也更深刻的意思还在后面。如果把那里的某个“相信未来”读得异常悠长高亢,会让人感觉此处就是最高潮,甚至误以为诗已结束。更低级的错误是三个“相信未来”都读得不分轻重不分高低不分急缓一样悠长高亢,这样读不但诗的内涵层次美感没有了,连作品结构的美感也没有了!这就好比书法写字,如果一个字的上下或左右都有捺,那必须要有长捺有短捺、或有正捺有反捺,这样才会在字的整体上有结构的美感。

有一位女士在朗诵第三节末的“相信未来”时,用了模仿孩子的奶声奶气的语调,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理解与表达。“孩子的笔体”的特点是什么?单纯的、认真的、一笔一画的、非行非草的是也。“用孩子的笔体写”仍然是“我”这个成人“写”(作者本来就是抒情表意而非真有写的动作),而并非真的`是孩子在写,更非是孩子在说。该女士此句的处理不免使人想起,有人朗诵叶挺将军的诗《囚歌》时,将“爬出来吧,给尔自由”一句用阴阳怪气的模仿敌人的口吻朗诵,显然也是犯了同样的错误。因为这首《囚歌》并非叙事诗,更非诗剧,不存在主角扮演。诗中的“狗洞”与“爬出来吧,给尔自由”都是一种象征比拟,而并不是真洞、真能爬、真有人在说……

另外,本诗中的六个“相信未来”,在朗诵中都应当注意在“相信”与“未来”之间不要有较长的刻意的停顿,其中至少第四节的和最终一节第一个“相信未来”必须连读,不能有任何停顿。

第三节与第四节之间的停顿应稍长一些,语气语调也应当有比较明显的转折。

在朗诵诗的第四、五、六节时须注意,因为这三节的诗意是连贯延续的(与前三节之间的基本并列关系不一样),所以节与节之间的停顿不要太长,应当与行行之间的停顿差不多。尤其是五、六节之间,停顿甚至应当更短。

第四节的“眼睛”、“睫毛”、“瞳孔”等实词也切忌强调重读,否则就也是犯了把虚拟词实物化的错误。

在朗诵第五节时,需异常注意千万不要拖腔拿调,因为如前所述,此段是表述“浮云”与“无关紧要”,所以当然不能故作深沉地用强调的语气。

有不少朗诵者在朗诵第六节最终一句“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时,莫名其妙地把“他们”二字读得很重,这恐怕只能用前述“为了抑扬顿挫而抑扬顿挫”的毛病来解释了……

7.相信未来朗诵 篇七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8.相信未来作文 篇八

当我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感觉诗人写得非常励志,但是有的地方感觉像看天书一样,一个字也看不懂,我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这时,妈妈来了,通过跟妈妈的交流,我才知道“蜘蛛网”表示“黑暗的势力”;“我的炉台”表示“产生希望的地方”;“灰烬的余烟”表示“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表示“纯洁和质朴”;“紫葡萄”表示“成熟的果实”。这些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这句话我一直不理解,这时,妈妈又来了,她看到我一直不理解这句话,便细心地给我讲解了其中的意思。过了一会儿,我还是不太理解,妈妈怒火中烧,头上像着了火,眼睛瞪得圆圆的,声音像打雷一样,眉毛都挤到一块儿了。我唉声叹气,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个滋味。于是,我发奋图强,力争按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去做,终于慢慢地理解了诗句的大体意思。又经过半小时的苦读,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能顺利地背下来了,我像一只小袋鼠高兴得蹦了起来。

9.相信未来作文 篇九

20xx年,我们送走可敬可亲的一位又一位大师。认真的钱学森,淡泊的季羡林,“玩出本领”的王世襄,这些大师的音容笑貌仍弥留在我们心中。我们悼念,有人却叹息:我们还会有大师吗?

坦白地说,听到这样的质疑时,我心中感慨万千。确实,渐渐富足的生活似乎在一点一点地蚕食着人们的精神。不少的人,学习只为混一张轻飘飘的文凭,奢想这张“硬通货”可以换取一生安逸舒适的生活。最近的论文抄袭等学术丑闻更是有越演越烈的趋势。部分教授写论文只为评职称,为某保健药品标识“某学院多年研发的心血结晶”只为牟取利润。巨额拨款用于建豪华校门,学生却难以上一堂真正的实验课。想到这里,我不禁问:到底怎么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走出优秀的大师吗?

若整个社会的环境只是浮躁而非健康,人们眼中只有金钱利益而非精神文明,怎能孕育出真正德才兼备的大师?幸好,我们的社会并非如此糟糕。必须承认,在现代化的迷雾森林中,有一部分人迷失了自己,在镜子反射的浮华中失去了方向。但幸运的是,这只是少数。我们还有更多的坚定清醒的国民,为科学研究而努力,为学术精神而奋斗。

我们无法忘记他们,选择扎根于黄沙飞舞的敦煌的学者们。他们颤抖的指腹轻轻滑过墙上残存的壁画,细细摩挲着美丽的纹理。泪水自眼眸盈满落下,诉说着历史辛酸和文物外流的无奈与痛惜。佛龛里遗失的头像,让室内徒留清冷的月光。这里空荡荡的,他们心中却满怀拼命研究遗落文化的梦想。我们也无法忘记,为航空航天技术奉献一生的专家们。多少个日夜的钻研、攻关,才可凝成“神州七号”“嫦娥一号”,圆了中华民族多年的梦!这些将是我们的大师!

10.论《相信未来》三美 篇十

关键词:相信未来 食指 诗歌格律的三美论

摘要:闻一多先生很早就提出关于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的格律主张,她要求诗歌的实力要包括音节,词藻,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他的这一关于新诗三美的主张成为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它在一定程度上客服克服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贡献。朦胧诗做为一种新诗潮在艺术表现上的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都符合了闻一多先生对于诗歌三美的主张。

诗歌作为心灵的一种呈现,在很大程度上透露了诗人意识的流变 历程。诗歌作为不同于散文,小说,戏剧的文化形态,以其特有的形式与内涵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而80年代的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它以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为其思想核心,朦胧诗的出现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而闻一多先生很早就提出关于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的格律主张,她要求诗歌的实力要包括音节,词藻,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他的这一关于新诗三美的主张成为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它在一定程度上客服克服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贡献。朦胧诗做为一种新诗潮在艺术表现上的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都符合了闻一多先生对于诗歌三美的主张。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有人说,食指是中国当代新诗第一人;有人说,食指是中国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更有人不乏景仰地把诗人食指称为一代诗魂,因为他的诗歌曾经那么深地影响、鼓励、陶冶过整整一代人。

食指作为朦胧诗派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诗歌高扬主体意识,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摒弃客观再现。他的觉醒与叛逆,迷茫与清醒,痛苦与庄严,失落与寻找,追悔建构了一个新的诗学主题。他的诗以意象的瞬间创击与组合,语言的变形与隐喻构成整体象征,他的诗内涵具有多义性。《相信未来》是食指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首诗体现了诗歌的绘画美,建筑美与音乐美。

一绘画美

(一)诗歌的绘画美

诗歌的绘画美,主要指诗歌的词藻的运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先贤们那里,诗与画常常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话;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即所谓诗人必须善于运用有色彩的词藻利用通感,把视听艺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诗中有画的效果。《相信未来》中的绘画美 1色泽对比。[1]诗人以画家的目光观察这个斑驳陆离的世界,又以画家的技法铺彩成文。《相信未来》整首诗富有色彩感,并将感情溶于色彩之中。“当蜘蛛网无情的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的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痛苦失意时看在眼中的景色都蒙上了灰色的色彩,被蜘蛛网查封了的炉台,灰烬的余烟,黯淡的色彩,灰暗的光线都细微刻画了失意者的心理活动,踌躇,无奈,冷落,荒凉。一切都似乎没有了希望,一切都似乎到了尽头。然而作者笔锋一转,作者运用色泽的对比,用晶莹剔透的雪花照亮了这昏暗的一切。“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他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人们的眼睛不再灰蒙蒙,历史的风沙被雪花吹开,失意者的心智受到点拨心灵得到感染,不再迷茫。

2冷暖色的对比。“当我的葡萄化我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的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有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 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诗歌第二三节采用冷暖色的对比渲染诗中呈现的画面。深秋的露水,凝露的枯藤,凄凉的大地,大海,浪花都是偏于冷淡之色,而曙光,鲜花均是暖色。用笔墨较少的暖的色调陪衬笔墨相对较多的冷的色调,更突出冷色调更人带来的肃杀,落寞。冷色调本身就给人一种凄清,萧条,寂寥之感,冷暖色的对比让整首诗所呈现的绘画色彩足以让读者的脑海中的画面绚丽,多姿。3意象上的美。《相信未来》的绘画美还体现在意象上,以及意象所构成的意境上。意象的瞬间创击与组合,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所呈现的画面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当蜘蛛网无情的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的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蜘蛛网,灰烬,炉台,雪花的意象相互创击,组合使人的脑中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个被贫困,失败重重打击的人,田园荒芜,精神萎靡,无心做事且懒于做事,一个破败的炉台蒙着厚重的灰尘,蜘蛛网缠结着,灰尘上零星的烟火也无精打采的燃着,似乎在叹息最后的生命,叹息着人的沮丧与无奈。但有位哲人曾说过,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于是我们经历钟钟苦痛,挣扎,甩开痛苦,恼人的失望抖落身上的灰尘,摊平脚下的烟尘,毅然决然相信未来还有希望。“当我的葡萄化我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的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诗歌第三节更是意象的组合,葡萄,深秋,露水,鲜花,枯藤,凄凉的大地等等,构成了一幅秋景图。春去冬来,正值收获季节忙碌了一个冬天却没有收获到果实,两手空空,绚丽的鲜花正被别人采摘。又一个失意人的形象,又一番寒霜雪,又一番苦痛磨难,然而他依然扯下凝结着露水的枯藤,向大地宣告明年的耕耘。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有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 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太阳,大海,蓝天,曙光,天真的孩子,这一系列意象构成一幅朝气蓬勃的画面:一个乐观,大气的青年,志在蓝天,志在大海,志在高山,用满腔澎湃的热情呼喊着“相信未来” 4正反形象对比。《相信未来》的绘画美还在于他意象上正反两面人物形象的冲突。一个衣衫褴褛,不屈不挠,奋斗者的形象,经历痛苦失败,迷茫,惆怅依然挺直脊梁,无怨无悔。而反面形象,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奋斗者的不懈追求抱以轻蔑的微笑,刻薄的嘲讽,辛辣的讽刺。这一正一反的对比更突出了嘲讽者的浅薄,奋斗者的艰辛及信心的坚定。

二建筑美

(一)诗歌的建筑美

[2] 诗歌的建筑美也称诗歌的形体美,是指诗歌在外形结构方面所具有的美,给人以视觉的美感,通常是用诗歌的分行断句来表现的,他是诗歌创作艺术特征之一,也是诗歌区别于小说,散文,剧本等文学样式的艺术特征之一。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在《诗论》中就曾说过:“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一首诗必须具有一种造型美,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新诗建筑美理论是先生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来的。“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间,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原来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既然占了空间,却又不能在视觉上引起一种具体的印象——这是欧洲文字的一个遗憾。我们的文字有了引起这种印象的可能,如果我们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如果有人要问新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回答他:增加了一种建筑美的可能性是新诗的特点之一。”并把它与律诗具有的建筑美相比,得出“(律诗)可差得多了”的结论。因而,无论对诗歌创作、诗歌评论和鉴赏来说,认识和把握诗歌结构上的形体美都是至关重要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自己的意匠来随时构造”。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

诗歌(特指新诗)的写作,适应抒情的需要,适应感情的起伏,语言是分行分节的。如果我们能把形式结构与内容相结合,更会增加其审美观。《相信未来》的建筑美

1和谐美。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配合的适当匀称”,在诗歌结构上应理解为诗节与诗节、诗行与诗行间对称的组合、变化中的统一。《相信未来》共7节,其前三节行式相同,都以相信未来作结。诗歌第一,二节前两句都以“当”开头,形式整齐。诗歌第三节前两句都以“我要”开头,而且诗歌前三节都以“相信未来”作结,第四节最后两句都以“她有······”开头,第五节后两句都以“是······还是······”开头,第七节以三个坚定的“相信······”作结。诗歌前三节构成形式的排比,后四节形式匀称,相得益彰。这首诗正是运用和谐美的结构抒写了相信未来以及对未来执着追求,使全诗基本上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参差美。这一种表现形式是由诗行不固定的字数而组成的,诗行与字数随感情的起伏而时短时长,外形也如许多高低不等的建筑并肩排立一样。该表现形式在目前的新诗创作中最为多见,它其主要的一大特性为自由性,但在自由性的同时又给读者视觉上一种特定的诗歌建筑美感。

《相信未来》整首诗的外形是有规律波动的音符,有高有低,诗歌的感情的高昂,低落与音符的起伏变化想一致。比如说诗歌的五六节是整首诗的感情高峰,第五六节的外形也恰是整个“音符”最跳跃的部分。感请的抒发与内容,形式搭配和谐。

一首诗有着一个美丽的外在建筑,的确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建筑美首先就能吸引读者的眼光。但是,也有不少形式主义的诗歌创作者。他们创作时在利用、发挥建筑美方面的思维非常活跃,这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他们要么忽视了诗歌的内容,要么就忽视了读者的感受,走的是形式主义道路。如:

我 吃了 你 放在

冰箱的桃子 它 是 那么甜 那么清凉

在外形上它的确是一首诗,但在内容上我们却只能说它的浅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艺批评家,哲学家别林斯基在《别林斯基论文学》中谈论普希金的诗时说到,[3]“他(普希金)的诗中的力量,弹性柔韧,魅力,优美,丰满,嘹亮,和谐绘画性与造型性不是来自外在的修饰,而是从他内在的生命发出的,这生命即在诗人的创造力的主宰下灌注到全篇诗作里”。从别林斯基这段短短的评论中,我想只要是诗人都会有所启发的。关于诗歌的建筑美的表现形式很多,这需要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慢慢总结与发现。

三.音乐美

(一)诗歌的音乐美

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最首要的。他大肆宣扬格律,声称“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感觉格律的缚束。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因为世上只有节奏比较简单的散文,决不能有没有节奏的诗。本来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认为“格律可从两方面讲……属于视觉方面的格律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还认为“整齐的字句是调和的音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绝对的调和音节,字句必定整齐”,对于字数整齐了但音节却不一定调和了这个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是因为只有字数的整齐,没有顾到音尺的整齐”。也就是说,音尺、韵脚等音乐性因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诗歌前三节中的台,哀,来,海都压ai的韵,而且这些节的韵脚都是分行错落的,一咏三叹,抑扬顿挫,火山爆发式的激情,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歌后四节睛,孔,情,讽,功,定,轻,命都压ng的韵脚,节奏感很强具有音乐般的美感。

[4]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第一节前两句有一个“一字尺”和三个三字尺,两个二字尺构成,后三行由两个“三字尺”,两个“二字尺”构成,后四行是由一个“三字尺”,一个“一字尺”和三个“两字尺”构成。这首诗大致都是有这些字尺类型构成。每一节前两节的字尺都基本保持一致,后两行基本一致。[5]可以说在变化中保持整齐,节奏感很强,诗人犹如带着镣铐跳舞,但跳的如此轻松自在,节奏和谐,真令人赞叹。

诗人食指捕捉直觉与印象,用情感逻辑代替物理逻辑,在闻一多三美诗律的影响下创造出了一篇篇美的诗歌。可以说以是人食指为代表的朦胧诗派探索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道路,联结着世界现代诗的诗坛。

注释

[1]王蒙 《欲读书结》

第58页

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2年 [2]张采田 :《玉谿生年谱会笺》

第2页

中华书局

1993年

[3]别林斯基 《别林斯基论文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4]食指 《食指诗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艾青 《诗论》人民出版社1998年。

参考文献:

别林斯基 《别林斯基论文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食指 《食指诗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艾青 《诗论》人民出版社1998年。

上一篇:中考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下一篇:电大教学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