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

2024-10-29

2024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共11篇)

1.2024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 篇一

2014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

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赛场竞赛方案

一、时间与地点

报到时间:2014年4月10日

报到地点: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

竞赛时间:2014年4月11日-12日

竞赛地点: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

二、竞赛项目与要求

竞赛项目:1.企业网搭建与应用(神码组、锐捷组)、2.电子商务技术

3.网络综合布线技术

4.网络信息安全

5.图形图像处理

6.动漫技术

7.工业产品设计(CAD)技术

8.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

竞赛要求:根据“2014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信息技术类竞赛规程”的要求组织竞赛。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清远市教育局

协办单位: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

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唯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大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新朋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

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广州华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名科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电子工业出版社

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

竞赛执委会:

主任:赵玉成副主任:伍湘彬高湘琴高仕忠

委员:郑国祥何文生朱志辉杨晓民

刘政武张 鹏翟志良傅卫华

李灼南

竞赛执委会办公室:

主任:高仕忠

副主任:陈祖杰郭海英李常斌罗国洪

成员:欧海松曾宪航朱勇全贺梁

刘文龙丘金平徐新清

-杨 熠王新伟陈 劲肖博爱杨晓民 黎伟文王杜明

下设秘书组、竞赛组、后勤组、保卫组、裁判组、仲裁组等。

四、组队

(一)参赛资格

参赛选手必须是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在籍学生。

(二)组队方式

本次竞赛以地级市为单位组队参赛,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和佛山市顺德区单独组队参赛。

企业网络搭建及应用为团体项目,分为锐捷组和神码组,每组各队分别限报一组,每组2 名选手参赛;

电子商务技术为团体项目,每市限报2队(不能是同一学校),每队限报2组,每队3名选手。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为团体项目,每市限报2队(不能是同一学校),每队3名选手;

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产品设计CAD)为个人项目,各队限报 3 名选手参赛;

网络信息安全为团体项目,每队限报2组,每队2名选手; 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为个人项目,每队限报3名选手; 图形图像处理为个人项目,每队限报 3 名选手参赛;

动漫技术为个人项目,每队限报 3 名选手。

(三)请各队设领队一人,工作人员一人全权负责本代表队参赛事务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

五、报名

今年实施网上报名,各参赛学校登录报名系统(用户名、密码和-3-

时间另行通知),上传报名资料。所有报名资料经地市教育局和省属学校指委会网上审核(用户名、密码和时间另行通知)通过,再提交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赛场。(网上报名截止时间:3月10日)

报名后不得更换参赛选手,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报名地点:

计算机技术类竞赛执委会办公室秘书组

地址:清远市清城区东城学府路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

邮政编码:511510

报名联系人:刘文龙

电话:

邮箱:

住宿联系人:宋锦飞

电话:

邮箱:

六、其他

本届大赛经费由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共同筹集。大赛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大赛期间的竞赛场地、市内交通等,由承办单位提供。

附件:清远市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交通线路图

附件

清远市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交通线路图

——自驾车

1.由广州方向过来的车辆,走广清高速到清远西出口下,约行3KM至圆环,右转进入人民四路,直行5.4KM到凤翔大道十字路口(途经人民三路、人民二路),左转进入凤翔大道,直行5.2KM后到学贤路口(途经凤城大桥),右转进入学贤路口,直行4.3KM至学府路口,左转1.3KM后即到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

2.由韶关方向过来的车辆,经京珠高速在汤塘高速出口下,直行51KM到凤翔大道十字路口,右转进入凤翔大道,直行5.2KM后到学贤路口(途经凤城大桥),右转进入学贤路口,直行4.3KM至学府路口,左转1.3KM后即到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

——坐班车

乘坐至清远客运站(小市)的班车,因换乘路线较麻烦,建议乘坐出租车到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大学城附近(东城),出租车费40元左右)。

2.2024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 篇二

近日, 山东省出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2013—2015年) , 提出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等职业学校规范化建设工程, 大力发展公益性、普惠性中等职业教育 (含技工教育) 。

山东省将支持60所左右县级中等职业学校规范化建设, 到2015年每个县 (市) 至少建成一所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扶持60所左右示范性、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 以设区市为主统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布点, 确保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大体相当。

山东省还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出台中职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 并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在全省实行中职免学费制度。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全部免学费,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生按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学费标准给予补助。《中国教育报》

3.2024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 篇三

学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基础性工作,既是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公众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也是学校实施自主诊断与改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更是学校制定发展规划、促进内涵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此次培训,来自全省22个地市(含顺德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各试点学校有关人员及省诊改专家等共290多人参加。培训邀请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专家委员和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做专题报告和辅导。两位诊改专家分别从状态数据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内容及操作演示、数据采集准备工作、数据项注释说明及数据信息采集问题解析等方面做了清晰的講解。此外,还邀请了东莞电子科技学校和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作了数据采集管理与填报的案例交流,两校分享了本校在数据采集管理与实施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省教育厅就全面启动广东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数据采集工作进行了部署并提出相关要求:一是要求各地市教育局加强统筹推动,将工作要求传达到每所中等职业学校,当前首先要重点部署试点学校的数据采集工作;二是要求省级专家委员会专家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认真领会国家和我省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相关文件材料,提升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积极配合省指导各地市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三是要求学校高度重视,做好校内培训与部署,确保采集的数据客观真实、及时准确,为学校的发展和开展诊改工作奠定基础。

4.2024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 篇四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1.1 环保产业相关概述 1.1.1 环保产业的定义 1.1.2 环保产业的分类 1.1.3 环保产业的性质

1.1.4 环保产业的地位与作用

1.2 2016-2018年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1.2.1 行业整体综述 1.2.2 总体分布格局 1.2.3 产业发展特点 1.2.4 产业运行现状

1.3 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1.3.1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问题 1.3.2 我国环保产业面临的主要不足 1.3.3 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弊端 1.3.4 阻碍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因素 1.3.5 环保危机中政府监管的不足 1.4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

1.4.1 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1.4.2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战略

1.4.3 国家应加强环保产业的政策指导 1.4.4 以科技创新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1.4.5 中国环保市场定价策略

第二章 2016-2018年山东省环保产业发展分析 2.1 山东省环境状况 2.1.1 水环境 2.1.2 大气环境 2.1.3 声环境 2.1.4 辐射环境

2.2 2016-2018年山东省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2.2.1 山东省发展环保产业的战略意义 2.2.2 山东环保产业发展迅速

2.2.3 山东努力推进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 2.2.4 山东积极支持环保企业上市融资 2.3 2016-2018年山东省节能减排发展分析 2.3.1 山东省节能减排进展迅猛 2.3.2 山东用价格杠杆推进节能减排 2.3.3 山东节能减排财政支出情况 2.3.4 山东出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2.4 山东省工业污染物减量排放状况 2.4.1 山东污染物排放量的特征

2.4.2 山东省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的绩效分析 2.4.3 山东省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中的难点问题 2.4.4 山东省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的政策与建议 2.5 山东省环保产业发展的策略

2.5.1 促进山东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2.5.2 山东省环保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2.5.3 加强山东省环保产业国际合作的对策建议 2.5.4 加强山东环境保护的对策

第三章 2016-2018年山东省污水处理行业分析 3.1 山东省水资源概述 3.1.1 水资源量 3.1.2 蓄水动态

3.1.3 水资源供需状况

3.2 2016-2018年山东省污水处理行业现状 3.2.1 山东污水处理厂实现全面覆盖 3.2.2 山东污水处理厂基本运转良好 3.2.3 山东推进污水处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3.2.4 山东不断创新污水处理监管机制

3.3 2016-2018年山东各地区污水处理进展情况 3.3.1 济宁 3.3.2 德州 3.3.3 高密 3.3.4 济南 3.3.5 潍坊

3.4 山东农村污水排放与处理情况 3.4.1 生活性污水 3.4.2 生产性污水 3.4.3 家庭污水

3.5 山东城镇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对策 3.5.1 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

3.5.2 积极稳妥推进改企改制工作 3.5.3 完善污水处理行业服务考核体系

第四章 2016-2018年山东省垃圾处理行业分析 4.1 2016-2018年山东省垃圾处理行业发展概述 4.1.1 山东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分析 4.1.2 山东垃圾发电项目建设进展 4.1.3 山东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情况 4.2 山东省农村垃圾处理概况 4.2.1 生活性垃圾 4.2.2 生产性垃圾 4.2.3 家庭垃圾 4.2.4 农村垃圾

4.3 山东省电子垃圾处理分析

4.3.1 山东省对机关单位电子垃圾进行集中处理 4.3.2 山东电子垃圾网上热卖

4.3.3 山东临沂成立专门机构回收电子垃圾 4.3.4 山东电子垃圾处理建议

4.4 山东省城市垃圾处理的问题与对策

4.4.1 山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4.4.2 山东省垃圾管理存在的不足 4.4.34.4.4 加强山东省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对策 第五章 2016-2018年山东大气污染防治分析 5.1 大气污染的基本概述 5.1.1 大气污染的概念

5.1.2 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5.1.3 大气污染的危害

5.2 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概况 5.2.1 山东大力整顿大气污染

5.2.2 山东济南市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5.2.3 青岛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5.3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5.3.1 大气污染的治理

5.3.2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总体综述 5.3.3 空气污染治理技术方法分析 5.3.4 气体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分析

第六章 2016-2018年山东省主要地区环保产业分析 6.1 济南市

6.1.1 济南市环境治理现状

6.1.2 济南建成省内首个环保产业研发基地 6.1.3 济南市采取三项措施加强环保力度 6.1.4 济南市环保专业技术服务孵化平台建成 6.2 青岛市

6.2.1 青岛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6.2.2 青岛开发区积极发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 6.2.3 青岛市环保产业面临的问题 6.2.4 加快发展青岛环保产业的建议 6.2.5 青岛环保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6.3 潍坊市

6.3.1 潍坊加快构建节能环保产业体系 6.3.2 潍坊积极推进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化 6.3.3 潍坊市环保产业发展目标 6.3.4 潍坊市环保产业发展重点

6.3.5 潍坊市发展环保产业的主要措施 6.4 临沂市 6.4.1 临沂市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6.4.2 临沂逐步完善环保产业市场机制 6.4.3 临沂市强化环保监管力度 6.4.4 临沂市主要环保任务 6.5 淄博市

6.5.1 淄博市节能环保产业基本状况 6.5.2 淄博节能环保投资工程分析

6.5.3 淄博市环保项目对接国家拉动内需政策 6.5.4 淄博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5.5 发展淄博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建议对策 第七章 2016-2018年山东省环保业重点企业 7.1 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1.1 企业发展概况 7.1.2 经营效益分析 7.1.3 业务经营分析 7.1.4 财务状况分析 7.1.5 竞争实力分析 7.1.6 公司发展战略 7.1.7 未来发展前景

7.2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7.2.1 企业发展概况 7.2.2 经营效益分析 7.2.3 业务经营分析 7.2.4 财务状况分析 7.2.5 竞争实力分析 7.2.6 公司发展战略 7.2.7 未来发展前景

7.3 青岛银河集团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7.3.1 公司简介

7.3.2 银河水务产业的发展进程

7.3.3 银河水务创新污水处理三项技术 7.4 其他企业介绍

7.4.1 山东三融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7.4.2 山东华星环保集团

7.4.3 山东新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7.4.4 青岛海斯顿环保有限公司 7.4.5 安丘康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7.4.6 山东川一水处理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第八章 山东省环保产业投资分析 8.1 中国环保产业投资概述

8.1.1 中央环保投资达历史最好水平8.1.2 我国环保行业投资状况 8.1.3 我国环保投资规模预测

8.1.4 中国环保投资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 8.2 山东省环保产业投资概况 8.2.1 山东打造环保产业投资情况 8.2.2 外资看好山东能源环保业

8.2.3 山东最大外资项目获30亿元环保投资 8.3 未来环保投资机会分析 8.3.1 环保产业的主要盈利领域 8.3.2 我国环保产业投资的热点 8.3.3 节能环保项目成投资亮点 8.3.4 节能环保领域受国际投资青睐 8.3.5 IT环保市场蕴含投资机遇

第九章 山东省环保产业前景趋势分析 9.1 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9.1.1 中国环保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9.1.2 中国环保业市场规模预测 9.1.3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9.2 山东省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9.2.1 山东环保产业发展市场广阔 9.2.2 山东省环保产业发展目标 9.2.3 山东省环保产业发展重点

9.2.4 2018-2022年山东省环保产业发展预测 附录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附录二: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附录三: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附录四: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附录五: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

附录六: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二期行动计划(2016-2017年)

图表目录

图表 我国环保产业优先发展领域

图表 山东省五大经济区域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情况 图表 山东省各地区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对工业产值弹性 图表 山东省企业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支持情况 图表 影响企业减量排放的因素

图表 山东省农村各类生产性污水排放情况 图表 山东省各类生产性污水处理情况

图表 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垃圾来源与处理情况 图表 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模式图

图表 各国城市汽车排放污染物对大气污染比例 图表 汽车排放污染物构成比例

图表 2015-2018年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及净资产规模 图表 2015-2018年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及增速 图表 2015-2018年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及增速

图表 2017年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2015-2018年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利润及营业利润率 2015-2018年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收益率 2015-2018年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2015-2018年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2015-2018年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

2015-2018年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及净资产规模 2015-2018年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及增速 2015-2018年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及增速

5.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 篇五

一、培养目标与教学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规律,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学活动与生产经营、技术应用、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应认真贯彻以下基本要求:

(一)改进和加强德育课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要重视德育,把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和各项管理中。德育课教学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德育课教学内容和要求,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愚昧、腐朽思想的侵蚀。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团结协作精神、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要结合行业特点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艰苦创业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服务思想、敬业精神、劳动观念和质量意识。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和劳动就业和生活观念。要加强美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加强和改革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文化基础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改革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学校要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0]2号)和有关规定开设文化基础课程,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适应专业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既要注意克服随意降低教学要求,忽视文化基础教育的倾向,又要防止盲目加大文化基础教育比重,片面追求对口升学的做法。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教育要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实验和社会实践环节。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根本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学校要多渠道增加对实验、实习设施和设备的经费投入,切实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努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教学内容应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应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对于完成专业学习,且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要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的规范建设,切实加强实验、实习、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性课程和教学环节,认真安排,从严要求,严格考核检查,确保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要求。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密切与企业的联系,鼓励学生深入生产实际,开展技术推广和技术革新等创新和实践活动。要认真执行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要创造条件开设培养学生创业与经营能力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积极改进教学及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改进教学及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学校应积极采用适应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现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要积极探索、总结和推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能力。要改进考试考核方法,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校要组织力量,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研究,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信息网络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

(五)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实行灵活的教学制度

学校应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教学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部分时间教育相结合,允许成年学员和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要进一步改革职业学校招生和学籍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适当放宽招生年龄限制,多种形式招收应届和往届初中毕业生,并允许接受其他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可以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个人愿望和条件以及就业需要再确定专业方向。

二、教学基本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应当是对自然和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准确无误的揭示和反映,是对长期职业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代表着当代科学技术成就;教师在设计、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采取符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的方法。

(二)可接受性原则。教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学的组织形式等,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文化知识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

(三)直观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实物、模型、标本、图表、音像、微机等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媒体,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减少认知过程中的困难,从而更准确、深刻地掌握所学内容。

(四)目标性原则。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科学地确定各种层次的学习目标,特别是单元(模块、项目、阶段)学习目标和课时学习目标,并依此来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在教学中要对既定的学习目标进行控制,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并对学习目标的达成进行检测和评价。

(五)实践性原则。教师要围绕所教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生产实际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组织教学,并按照专业的发展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生活实际补充教材,选择教法。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场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学生不仅具备在模拟工作环境中的经验,而且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

(六)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中,既要根据学生的共性特征,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实际出发,做到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措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七)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组织并指导学生直接参加生产、经营、服务、科技推广、技术应用等活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三、教学机构与教学管理

(一)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教研能力的专职人员,负责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育评价、师资培训和教改实验等方面的工作。各级教研机构还可根据需要聘请兼教研员,广泛开展职教教研工作。

(二)学校应有一名校长分管教学工作,并设立专业教研组(或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长应选定教学业务水平较高、有一定威信的教师担任,负责教研组的全面工作。

(三)积极建立教学与生产劳动、经营管理、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教学体制,以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生产实习、勤工俭学活动和就业指导。

(四)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重视教学基础建设,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为深化教学改革创造必要的条件。积极聘请经济界、产业界专家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发挥他们在设置专业和确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培养骨干教师,提高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并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任教,加快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六)有计划地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理论学习和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验。经常组织公开课、教学竞赛、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组织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参加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和各项竞赛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七)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为教师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等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实行竞争上岗,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对教学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

(八)充分发挥教研组职能。教研组应积极组织本专业(学科)教师贯彻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教学工作意见,认真学习和执行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认真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教研组业务活动至少每两周进行一次。

(九)组织教学业务活动应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实注重实效。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包括学制、教学体制和模式、教材、教学、内容、实习及考核等),要积极慎重,一般应经过科学论证。重大改革措施应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四、教师

(一)职业学校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人才的重任,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学生道德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教师应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懂得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本专业或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相关学科或专业知识,有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较强的组织教学和管理学生的能力以及科研、教改意识和能力,教师应善于吸收新知识,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素质,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三)文化课教师应具备本学科大学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明确培养目标,熟悉所作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任教班级(专业)的相关课程知识,教学中注意与专业课相沟通。

(四)专业课教师应具备大学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应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熟练的专业技术,努力成为“双师型”的教师。专业课教师必须经常深入对口企业和部门,参加专业实践活动,了解新知识和信息,补充和教学内容。实习指导教师还应具备实验仪器和实习设备使用维护和维修能力,熟知本专业岗位操作规程和考核标准,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并运用到实习指导中去。

(五)教师应积极承担教学的各项工作。教学工作量一般为每周12~16课时。教师应认真备课和组织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师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注重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参与课程改革,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师要不断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并针对专业与学科教学需要,积极开发现代教学媒体和课件。

(七)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

五、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规定了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体系及其思想政治方向,是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表现形式,是学校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认真执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学校按照培养目标开展教学工作的方案,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学校应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各专业教学计划,对教学,实习,考核,生产劳动和假期进行全面安排,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二)学校应依据国家、地方或行业部门颁发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在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的前提下,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可根据市场需求与变化情况,适当对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三)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课时比例一般为4 : 6,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比例一般为50%,综合实习一般安排一学期,选修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不少于10%,对文化基础要求较高或对职业技能要求较强的专业,可根据需要对课时比例作适当的调整。实行弹性学习制度的学校(专业),以及招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员或采用远程教育手段的学校(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活动时间。

(四)文化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和体育为必修课;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为选修课(根据专业特点,个别课程也可作为必修课)。专业课程要保证学生达到从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学校还应根据需要,开设关于美育、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人口、资源、环境、法制、管理、心理健康、职业指导与立业创业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举办专题讲座(活动)。

(五)认真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处理教材和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根本依据。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已下达的教学大纲,应认真学习、掌握教学大纲内容和要求,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尚未下达的,学校应制定暂行教学大纲使用。

(六)加强教材建设,规范使用教材。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它为教和学提供具体的内容。学校要重视教材的建设和管理。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应首选教育部推荐并经国家或省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的教材。原则上,文化课教材由省统一确定使用版本,专业课教材由市(地)统一确定使用版本。各地、各校还可自编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补充教材或讲义,以充实教学内容,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七)认真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专业组)和教师均应根据上级的教学工作意见以及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分别制定具体的学年(或某学科的整个学段)、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应在开学前制定。教研组、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应报送学校教务(导)处审定。

(八)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本专业、学科教学工作分析;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分析;学年、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技能训练、实验、学习及成绩考核等安排意见;改进教学的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等。

(九)对教学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学校要进行经常的检查,期末或学年末作全面总结。

六、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一)教师备课,要认真研究本专业(学科)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了解专业特点和生产实际,要把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认真研究技能形成与训练教学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还要把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作为重点,并准备好各种教学课件、直观教具、实验器材、仪器设备和训练场地等。

(二)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切实按照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程度和实际接受能力,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进度、深度和教学方法。

(三)认真编写课时计划(教案)。在全面掌握教学大纲,熟练地掌握教材和学生认知规律,广泛涉猎有关教学参考资料的基础上,认真编写课时计划。课时计划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学方法、作业或实践练习等。课后应作授课小结,便于检验教学效果,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

(四)加强集体备课。各市(地)、县(市、区)教研部门要积极组织校际间集体备课。学校应加强同专业、同学科(或相近学科)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一般每学期1~2次或每单元一次。

(五)提倡备课改革。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积极探索更有效的备课方法。教案讲究实用,不搞形式主义。

七、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一)按照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针对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和要求,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教学指导思想端正,教学目的明确。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积极探索、总结和推行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能力。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应积极采用适应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

(四)加强直观、形象教学,搞好现场教学。重视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各类直观教具和实验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开发、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教学媒体和课件,充分利用各类专业实验室、模拟室和生产实习基地,搞好专业技能训练和现场教学。

(五)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师教学应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简练、生动,板书规范、条理、醒目,演示正确、有序、清楚,教态亲切自然,仪表端庄大方,课堂偶发事件处理得当。

八、实验教学与技能训练

实验教学与技能训练是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学校、教师应充分重视,把加强实验教学与技能训练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来抓。

(一)重视实验室与实训室建设。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配备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各种实验室与实训室,配齐相应的设施、器材,努力提高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

(二)根据培养目标、教学设施和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和技能训练计划。技能训练目标、要求应与行业、部门制定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相沟通。

(三)认真做好实验、实训准备工作。学期初,任课教师应将实验、实训教学计划报教务(导)处。计划内容应包括:实验实训时间、内容、目的要求、所需器材等。每次实验、实训课都要写好教案,并提前一周通知实验、实训室做好准备工作。

(四)实验、实训要贴近经济和部门行业的生产实际,积极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并在训练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要让学生感受知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要通过实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职业习惯的培养,提高分析和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

(五)做到实验、实训教学规范化。学生进行实验、实训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或训练结果,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会做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较熟练的程度。实验、实训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实验、实训报告,并给予认真批阅,评定成绩,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讲评。教师还应认真填写有关实验和实训记录,详细记录实验、实训情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六)配齐管理人员,健全规章制度。实验、实训室应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要认真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和各学科教学大纲、教材对实验、实训教学的要求,做好实验、实训的准备和统计,掌握实验仪器、设备及实训器材、设施的性能、使用和操作方法,做好仪器、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维修工作。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九、实习教学

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主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和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实习教学,切实保证实习效果。

(一)加强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学校应按照专业教学需要建设好与相关专业对口的厂、场、店等生产实习基地,不断充实设备的先进性,努力改善实习条件。同时要采取各种形式,建立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要鼓励和帮助农村学生建立家庭生产实习基地。

(二)认真制定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应于实习前一个月制定好,并做到目的明确,组织严密,内容具体,措施得力。应成立由学校领导、实习单位领导及有关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实习工作。实习计划一般由任课教师、教研组、教务(导)处(或生产实习处)会同有关单位拟定,由主管校长审定。根据教学需要和专业特点,实习可以分段进行。综合实习一般安排一个学期。

(三)精心组织实习教学。实习前,应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教育和必要的技术指导,使学生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及职业道德、纪律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做好实习准备。实习过程要有专人负责,实习指导教师到岗指导。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和生产规范要求,对学生从严训练,认真考核。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习教学,使学生逐步达到技术、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基础训练要求和技术工人上岗前应有的技术等级和岗位要求。

(五)提高实习教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在保证完成实习任务的前提下,可组织学生开展生产经营、科技推广服务和劳务承包等活动,使学生以自己的智力和技术直接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发挥实习基地的多种功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村职业学校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在搞好校内外生产实习的同时,搞好家庭生产实习,为学校挂村联户搞好科技推广和促进农民致富提供保证。

(六)搞好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总结,写出实习报告。实习指导教师要给学生评定实习成绩,写出实习鉴定。学校要写出总结报告,把实习工作情况、主要成绩、经验做法及存在的问题、今后改进意见全面反映出来,作为今后实习工作的借鉴。要利用生产实习的机会,广泛听取行业、单位对学校教学的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

十、作业与辅导

作业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进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各科教师均应根据实际需要适量布置作业,认真进行辅导。

(一)布置作业目的明确。作业设计要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和提高专业技能、技巧。

(二)作业难度适宜、份量适当。作业内容符合大纲和教材要求,能找准关键,具有启发性、典型性、针对性和代表性。要指导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养成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根据专业、学科特点,既要布置书面作业,也要重视布置技能训练、科技推广应用、社会调查等旨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实践性作业。完成作业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有的可由学生自由组合,集体完成。

(四)认真检查、批改作业。作业可采用全批全改、重点批改、当面批改、相互检查批改、小组(或全班)交流等形式,要讲求实效。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应认真记录,客观分析,反馈于教学。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中订正,要重视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进行指导与评价。

(五)搞好课外辅导。课外辅导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要与课堂教学、实习教学紧密结合,着重进行学习方法、练习方法和实践应用的指导。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十一、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

组织好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搞好体育课外活动。学校应认真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组织好学校田径运动会、体育竞赛及其他体育活动,要使学生每天能进行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含体育课在内)。

(二)开展各项文艺活动,加强美育工作。学校应根据实际条件和专业特点,积极组织各种文学、艺术兴趣小(社团),经常举办文艺演出、诗歌朗诵及书法、绘画、摄影等比赛活动,鼓励并指导学生创办各种刊物,开展其他美育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发挥特长。

(三)开展具有专业特点的课外活动。学校要根据专业特点,结合教学,组织各种专业技能训练队、科技小组等,也可通过举办科技讲座、学术讨论会、职业道德教育报告会、演讲会,组织职业技能观摩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四)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经常举办各种政治教育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科技推广、社会服务、勤工俭学和开展环境保护、人口政策宣传、扶贫助残等社会公益活动,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

(五)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各项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都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要有相应的教师辅导,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和计划,并保证必要的活动场地和设备,使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十二、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学校应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积极探索科学的考核方法,认真组织学生成绩考核。

(一)成绩考核主要采取考查、考试、技术等级考核鉴定等方式。凡按教学计划所开设的科目均应进行考核,评定成绩。每学期一般安排3~5门考试课,其余为考查课。

(二)重视平时考查。平时考查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经常性检查,主要通过课堂提问、作业、书面测验、实际操作、技能测试等形式进行。每个学科都应有平时考查,并记录成绩。

(三)认真组织考试。考试分期末考试、结业考试和毕业考试,考试方式有口试、笔试和实践操作等。采取何种方式,应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及考试内容和具体要求灵活掌握。组织考试要安排好复习、命题、监考、评定成绩、试卷分析等环节,严格执行考试制度和标准,树立良好考风。

(四)加强专业技能考核。各专业都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进行专业技术等级考核或岗位技术合格考核。要重视把专业岗位技术等级标准中应知、应会的要求列入考核内容中去,明确规定技能训练各阶段的目标,分阶段组织考核。

(五)积极开展学分制试验。要积极推进以实行学分制为重点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要建立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分相互承认的机制,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校选择课程。对于从其他高中阶段学校转入的学生,应承认其相应的学习经历或学分。对招收已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生,经考核认定,可将其已有的工作经验转换为相应的学分。

(六)积极推行两种证书制度,学校应主动协同有关部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等级考核鉴定,合格者发给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或岗位技术合格证书。

(七)严格组织毕业考试。毕业考试科目应以学生所学专业课为主,既要考核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程度和应用能力,又要注意考核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验、实训教学占重要地位的课程,要单独考核实验、实训成绩。实习成绩应列入学生毕业成绩,并要有实习鉴定。

毕业考试中出现不及格者,应由学校组织一次性补考,补考成绩记为及格、不及格。

6.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篇六

4.2 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4.2.1 学生现状分析

4.2.2 教师现状分析

4.2.3 政策现状分析

4.3 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究

4.3.1 政府方面的问题

4.3.2 教师方面的问题

4.3.3 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

4.3.4 学生方面的问题

4.4 山东省中等职教育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第五章 国内外中等职业教育先进办学模式及启示

5.1 国外中等职业教育先进办学模式及启示

5.2 国内中等职业教育先进办学经验及启示

第六章 促进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和展望

6.1 促进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6.1.1 关于政府需要改进对策及建议

6.1.2 关于教师需要改进对策及建议

6.1.3 关于学生管理需要改进对策及建议

6.1.4 关于学生自身需要改进对策及建议

6.2 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展望

结 语

参考文献

7.2024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 篇七

一、具有高水平的编写队伍。本系列教材的编写人员全部来自于教学第一线,具有厚实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不仅教学能力强而且对当今中职美术教学最新讯息有着深入的了解,再加上省内高校著名专家教授的联合审稿与把关,有效地保证了本套美术教科书的高品质。

二、实用性强。在本套教材的编写和使用过程中,编写委员会紧跟广东省经济发展动向和生产实际,多次听取广大中职师生以及行业专家的改进意见,同时吸纳国内外美术职业教育方面的最新成果,不断对教材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不仅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先进性,更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既符合行业对中职人才的现实需求,又使学生在毕业时基本具备了直接上岗的能力和条件,拥有更强的职业适应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从业机会。

三、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本系列教材充分发挥了文图结合的直观性和示范性特点。教材中大量精美的示范图例不仅丰富和增强了教材版面的装饰艺术性,使学生在翻阅过程中伴以美的享受,而且由这种美感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进而系统掌握专业技能。

教师们对本套教材的使用心得:

8.2024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 篇八

鲁教职字〔2008〕13号

各市教育局、省属中等专业学校:

为进一步巩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完善管理体制,规范办学行为,深化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现就规范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市级统筹,规范管理体制

1、加大市级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力度。各市要认真总结《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统筹管理的通知》(鲁政办[2003]97号)下发五年来的执行情况,对措施不到位的,要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要进一步加大市级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力度,转变管理方式,加强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各市要把中等职业教育纳入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统筹职业教育和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力求做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城镇职业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2、整合现有资源,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对照《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整合现有资源,优化布局结构,对规模小、专业结构和地理位置相近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适当的撤并。要切实解决好由于部门分头管理、学校布点分散、专业设置重复等原因导致与社会需求脱节、办学不成规模、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学校规范办学,有序竞争,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各市要统筹建设一批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骨干示范专业和设施先进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到2010年,每县要至少建设一处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以带动本地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3.逐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名称。要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基本理顺中等职业学校的名称。暂时保留“普通中专”、“职业中专”,今后不再使用“职业高中”、“高级职业学校”、“成人中专”、“职工中专”、“农民中专”等,一校多名的一般只保留一个。今后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新建中等职业学校)名称统一规范为“xx市(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对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明显的学校,可以将“职业”两字用专业或行业名称替代,综合性的学校可在名称中统一排序。名称变更后学校的编制不变,拨款渠道不变,办学规模不能减少。非省属学校一律不得冠以“山东”、“齐鲁”等字样。变更校名或新建学校,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报省教育厅备案。今后,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将严格以规范名称从事管理和资金投入等工作,对名称不规范的学校不予受理。各市要按照上述规定和要求,对已经审批的学校名称进行一次检查、清理,对不符合要求的三年内予以纠正。

4、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为规范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我省将逐步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涵盖学生招生管理、学籍管理、资助管理、就业实习管理、教材管理以及师资培养培训等各个方面。各市要以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资助信息统计系统为平台,建立各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和办公系统。用两年左右时间,建起省、市、县、校四级中等职业教育信息管理网络体系,用于对相关信息的动态查询、辅助决策、资金投入以及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抓好制度建设,规范办学行为

5、重视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学校必须建立健全覆盖各个工作环节、有利于改革创新的分工明确、规定具体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并有保证制度落实的具体管理办法,要防止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方面的形式主义。重要的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要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批准或经过上下反复酝酿后确定。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每三年要对学校执行和落实制度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6、建立校长培训和考核机制。各市要重视对校长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考核,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逐步建立起与选拔、聘任、考核相结合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持证上岗”和培训制度。要加大校长培训经费投入,重视对校长的工作考核,从学校发展、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办学效益等多个方面对校长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实现任期目标的过程管理和考核,把考核情况进行量化,结果与任免和奖励等直接挂钩。中等职业学校新任校长或拟任校长要进行岗前或任职后规定时间内的任职资格培训,在职校长要进行国家规定学时的提高性培训。对完成规定课程并经考核合格的校长,颁发由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以此作为校长任职上岗的必备条件。

7、探索新形势下的办学模式。继续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并通过组建“职教集团”等多种形式,密切与企业、同类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根据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确定培养培训规模。要放宽招生年龄限制,允许接受其他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转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加快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离、不适应的问题。

8、健全实习实训管理机制。各市、各校要加强对学生实习工作的领导,完善责任机构,充实专、兼职人员,为学生实习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并经常性地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建立健全学生实习管理制度,根据实习专业特点,制定和实施实习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特别是建立完善的实习信息反馈、实习检查、实习考核和档案管理制度。各市要监督所属中等职业学校妥善选择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到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和社会声誉好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实习,并就实习事宜与实习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严格遵守国家的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

9、积极推进“双证互通”工作的实施。进一步落实《关于积极推进职业学校“双证互通”试点工作的意见》(鲁劳社〔2005〕57号),建立双证沟通、衔接和相互转换的长效机制。到2010年,所有参加“双证互通”试点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机构,省级重点职业学校也要创造条件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与劳动保障部门合作,职业学校应认真接受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技能业务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共同进行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研究与实施。

10、健全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各市要健全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体系,指定专人对职业指导工作进行统筹和协调。各校要建立职业指导机构,认真搞好人才、劳动力市场预测与分析,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做好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与服务。提倡实行毕业生“召回”制度,毕业后就业有困难或就业后不能适应岗位技能要求的学生可以回学校免费重读。

三、改善办学条件,规范育人环境

1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根据《国务院发布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第八条“地方征收的教育费附加,用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的规定,各地每年要督导检查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职业教育投入机制的落实情况,检查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用于属于中小学教育范畴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以及落实情况,保证达到规定的比例。对达不到要求的市,要在两年内安排完成。

12、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各市要按照《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要求,重点加强学校占地面积、校舍面积、办学规模、实验仪器设施、专兼职教师队伍、图书资料等基本办学条件建设,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并明确达到标准的期限。按照《山东省“十一五”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要求,检查当地各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状况。要加大投入和指导力度,紧密结合当地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优先建设和完善重点专业、示范专业实训基地,集中力量建设好紧缺型人才培养的重点专业实训基地。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建设好公共性实训基地和区域性实训基地。

13、落实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计划。按照《山东省“十一五”期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要求,各市要制定本地具体培训方案,依托中等职业学校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师资培养培训人才管理数据库,动态管理、检查各校师资培养培训的落实情况,确保本市所有授课教师五年内轮训一次。省里也将依此建立骨干专业或拔尖人才培养培训数据库。要从生产一线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把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第一线进行实践,作为职称晋级的必要条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创造条件选拔和组织骨干教师出国深造。

14、促进文化育人环境的形成。各市要指导学校围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争创和谐校园。要打造围绕职教发展富有行业特色和专业特点的校园文化,建设优良的师资队伍和美好的育人环境,形成自我教育、学校教育、企业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为一体的职业教育育人环境。

四、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

15、深化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突破口,积极开展现代化课程模式、特别是适应学分制的模块式课程和综合化课程的探索和实验。要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要关注行业的最新发展,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实现专业教学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的统一。

16、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总结和推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把“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能力。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实现实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17、规范教学计划的管理和使用。学校要规范教学计划的管理,所有专业必须有教学计划,所有课程必须有教学大纲,并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凡教育部有指导性教学计划的专业,学校要据此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若新建专业暂无指导性教学计划时,学校应经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制定校本教学计划,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对实施性教学计划和相应的教学大纲,要适时进行修订、补充。各市要加强对学校实施教学过程的指导与管理和制定教学实施计划的督促与检查,并实行动态管理。18、促进技能大赛制度化、常规化。各地要通过定期举办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把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省每年举办一次技能大赛,市、县、校要层层举办选拔赛,国家及省重点职业学校必须参加。要以技能大赛做为总抓手,把技能大赛与技能等级证书的发放结合起来,建立以赛和练为基础的长期化的实训基地。鼓励学校经常性地举行相关专业的技能比武,从而促进师生专业技能训练的开展,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技能大赛要积极协调劳动保障、财政、经贸委等部门的参与,吸收新闻媒体合作,加强社会公众认可和宣传力度,扩大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影响。对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应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

19、加强教材建设,规范教材使用和管理。各地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使用和管理。省里将调整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和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统一规划我省的教材建设。省教育厅职成教处负责教材的管理,组织审定、发行、发布《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用书目录》等工作。省、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部门要做好教材信息服务网站建设工作,确保教材供应渠道畅通。各市要用两年的时间将教材选用纳入学校评估、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坚决杜绝未经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教材、盗版教材进入课堂。各市教育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每学要将各校选用教材的信息情况报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备案。省教育厅将实行行政分级管理和审定与发行互相隔离的中职教材管理体系,加强中职教材的选用公开、公示,切实维护中职学生的学习利益和教育教学质量。20、建立和完善职教教科研机构。各级职教教科研机构要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参谋作用。各市及部分有条件的县要设立专门的职业教育教研机构,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育评价等方面的作用,也可聘请具有专业技能的一线技术人员为兼职教研员。要开门搞教研,主动和劳动保障、企业等经济社会组织部门联系,积极探索教育部门与企业、社会经济团体等合作开展教研的新路子。省职成教科研部门要健全科研机制,落实课题资助和奖励制度,引导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参与到职业教育的科研中来。

五、加大督导力度,规范评价机制

21、加大政府督导职业教育的力度。要把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当地教育总体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切实了解他们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进一步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督导与评估,把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对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纳入对市、县(市、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22、健全中等职业教育的评价机制。各市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坚持发展为主线,健全管理体系为重点,规范办学行为为核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把工作重点放到突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和提高质量上来,要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今后我省将对国家及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专业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估工作,不定期对有关学校进行检查、督导,对达不到要求的学校限期在一年内整改,若整改仍不到要求的学校将被撤销相应称号,三年之后方可重新申报。

9.2024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 篇九

赴德国培训心得体会

陕西省理工学校

何 晓 伟

职 务

一体化教师

电 话

*** 在国家教育部与成人教育司的精心组织,省教育厅的推荐下,我有幸参加了2011中职学校机电专业骨干教师赴德进修。为了这次学习有较大的收获,不辜负学校的重托,我在走之前做了精心的准备。怀着好奇和期待于2011年9月11日抵达德国。通过学习,解决了很多以前在国内一知半解内容、认识了新的教学方法、掌握了德国的“双元制”、“项目教学法”、“行为导向法”等。这些都将对我以后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好的借鉴作用,回国后必将为学校的实训教学提出教改建议,做到学有所用。

通过这八周对德国职业培训经验的几点认识:

1、理论和实践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我认为德国同行在专业理论和实习教学中,给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实验实训和技能基础。学生在学机电技术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要进行液压、气动、电路组装调测验等系统学习和训练。学生学会后立即就能进入角色,适应生产。

2、以项目为载体的行动导向的课堂,模拟生产过程

第1页 以项目为载体的行动导向的课堂,采用六步教学法,即获取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教学法每一步明确做什么、怎么做,从场景、媒体、方法、手段等各方面不同侧重的对学生进行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的逐步提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3、德国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强

植被覆盖率很高,走到各处都是草地鲜花,德国境内不管是莱茵河还是多瑙河里的水都很清澈。德国人的环保意识是从每一件生活小事做起,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塑料瓶装水的销售,政府利用价格杠杆来保护环境。一瓶水在便利店里卖0.35欧元,但水喝完后一个塑料瓶子的回收价格是0.25欧元,也就是说瓶子的价格比水贵,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使塑料瓶得到最大程度的回收利用,极大的减少了德国境内的白色污染,保护了环境。

在我国现阶段让企业参与职业培训是不太可能的,要将双元制的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应用到我们的职业教育中去,我想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设备,结合实验实训条件,积极稳妥地将我们的专业课程教学推向实验、实训现场,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知识和提高他们的各项机能,以拓展他们的发展空间,提升他们的知识内含;

2.强化与企业的联合,实施产学研结合,工学交替;

3、争取多派人员赴德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4、加强教学研究编写校本特色的项目教学教材。

此次德国之行,行程安排的非常紧凑,所接触和学习的东西也非常有限,虽未能深入地学习,但感触颇多。我们应实事求是而又积极努力的去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先进之处,找出我国职业教育“一元制”教学体制的不足,对症下药,对德国双元制进行适当的扬弃,吸收其精华,改革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现状,把我国巨大的人群体开发成人力资源和发展经济的坚实力量。

最后,非常感谢各级领导给了我这次出国进修的机会。今后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多做出更多成绩。

第2页

10.2024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 篇十

中国画项目竞赛规程

一、赛项名称

美术类中国画科目比赛。

二、竞赛目的

通过比赛,考察并展示全市职业院校参赛选手的绘画基本底功、即兴表演技能、知识应用、拓展创造等综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引领推进全市职业院校学前教育和艺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为选拔和推出优秀中等美术人才提供广阔平台。

三、比赛方式及参赛资格

1.本赛项为个人项目。参赛方式为直接决赛、现场作画。自由创作(指中国写意画部分)

2.以本市职业院校为单位报名参赛,参赛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和艺术类专业的在校学生,选手不超过2人,每名参赛选手不超1名指导教师。

四、比赛内容和要求

中国写意画

自由创作,不指定命题,但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向上。

按号入坐,要求在规定的3尺宣纸大小完成,横竖格式不限,但讲究构图、造型、笔墨和审美性及完整性,并在指定的三小时内完成。

比赛场地提供比赛试卷、画案、画毡、墨、国画色、笔洗、碟子,其余一切作画用具均由参赛选手自备,如毛笔等。不得携带任何书籍和图片资料。

五、比赛时间、地点和要求

中国写意画 比赛时间:180分钟

参赛准备: 参赛选手按执委会统一安排,在指定时间到指定比赛场地进行赛前场地熟悉,并备好自带绘画工具部分。

要求: 参赛选手按进场牌序号及规定流程提前半小时到赛场检录、候赛、参赛。比赛开始后按要求在试卷背面的右下角统一用铅笔正楷书写学校名称、专业和姓名。

六、评分原则与详则

(一)评分原则

1.比赛评分采用评分详则结合整体效果对比方法打分、结合审议、切实严谨、公平公正的原则,既重视基础水平和质量,又重视综合审美效果的原则、既考虑专业性又考虑创造性和表现力。

2.分数采用百分制,比赛内容满分均为100分,评分采取由评审委员会赛后按程序请业内专家统一打分。

3、所有参赛院校的美术老师不参与打分。

(二)评分详则

中国写意画评分详则(100分)1.画面构图(20分)

A.构图巧妙、舒适(15-20分)B.构图平常一般化(10-14分)C.构图较差(5-9分)2.形象造型(20分)

A.造型准确且传神(15-20分)B.造型平常一般化(10-14分)C、造型较差(5-9分)

3.用笔笔墨(30分)

A.笔墨生动且能体现笔墨的变化(20-30分)B.笔墨平常一般化(10-19分)C.笔墨较差(5-9分)4.整体审美感和完整性(30分)

A.整体审美感强烈、画面完整、主从详略关系得当(20-30分)B.整体审美感、画面完整性、主从详略关系一般化(10-19分)C.整体审美感、画面完整性、主从详略关系较差(5-9分)

七、其它事项

1.开放赛场。各领队、指导教师等可以现场观摩、监督,但不得喧哗吵闹、随意走动,不得影响比赛秩序。

11.2024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 篇十一

粤教思〔2010〕8号

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保障、人力资源)局、团委、妇联,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现广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提升我省产业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在办学规模、资源配置、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教育大省,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目前,我省广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改革开放,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努力学习、钻研技能,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吃苦耐劳、踏实肯干。但是,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不足、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因此,要切实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动服务的能力,为广东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和谐发展排头兵提供人力资源。

2.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不断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水平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我国社会发展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不仅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信息辨别带来了深刻影响,更加大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面对国内外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更新教育理念、转变管理方式、完善育人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发挥实训实习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因此,必须遵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全面把握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工作目标和要求、主要任务和内容

3.指导思想和原则。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遵循方向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以及统一要求与突出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4.工作目标和要求。通过3-5年的探索与实践,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实现如下工作目标:(1)进一步树立和强化正确的学生观;(2)德育课程建设更加科学规范;(3)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4)工学结合、实习实训中学生的管理、教育和风险防范有效实现;(5)德育工作队伍专业能力、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6)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持续优化;(7)各地区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色更加突显;(8)学生职业素养优良、职业技能过硬,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做到:(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更加规范化、科学化;(2)坚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作用;(3)坚持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和特点,创新教育载体,拓宽教育途径,丰富教育内容,提高育人实效;(4)坚持加强培训培养,促进德育工作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5)坚持开放办学,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合力联动育人机制;(6)坚持特色办学,鼓励和支持大胆探索创新,构建富有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5.主要任务和内容。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1)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2)以职业理想教育为重点,用身边的典型、行业的模范事迹,激励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增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意识,学习和践行以严谨认真、勤勉负责、精益求精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精神。(4)以文明礼仪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5)以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为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规划人生发展,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努力创业、成就事业。(6)以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为重点,开展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行为问题,引导学生培养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7)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开展感恩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和谐意识、安全意识、健康意识、环境意识、廉洁意识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6.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德育课程改革的文件要求,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建立德育新课程方案实施督促检查制度,组织开展德育优质课程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试制度。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强化教学研究与指导,定期开展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强化德育课程教学实验研究,提高德育课程教学水平。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本校专业和学生实际,在文化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全面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各学科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要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找准与德育相结合的切入点,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7.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好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和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严格学校纪律,支持教师和管理人员依法依规行使教育管理职责,强化学生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和自律,减少网络和手机信息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加强重点帮教,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才、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及其心理状况提供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引导学生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解决学生与学校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有效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组织和指导作用,发挥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加强班集体建设。加强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工作,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的组织、引导、服务、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作用,针对学生特长、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科技、文化和体育活动,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8.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管理、教育和保护工作。实习实训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切实加强学生在工学结合、实习实训中的管理、教育与风险防范工作。学校要抓住学生实习实训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把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重要内容列入实习实训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学生实习实训工作规程,建立学生实习实训档案。实习前,进行必要的专题教育;实习中,建立“双导师制”(班主任和专业指导教师),班主任采用进驻企业或定期巡视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加强与企业对沟通,反映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实习结束后,做好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工作,同时针对学生实训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改进意见。

9.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熏陶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自身办学优势,主动与企业文化对接,汲取企业文化中的丰富营养,探索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建设具有浓厚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氛围,领悟企业精神内涵,培养职业道德,提高职业能力。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一言一行做起,养成文明行为习惯。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和全省“明理、立志、勤学、成才”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科技、文化、体育等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能力素质的不断提高。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为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10.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全员全程育人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的所有部门、所有教职工都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责任。任课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干部要做到管理育人,工勤人员要做到服务育人。广大教职工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以及精湛的业务能力感动学生、教育学生,给学生以深刻的积极影响。建立和落实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制度,教职员工承担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情况纳入考评,并与职务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津贴分配和福利待遇等相结合,推动教职工的育人职责落到实处。认真研究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精心规划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同阶段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重点、基本内容和方法措施,对不同类型、专业、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切实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四、大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1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中等职业学校要把班主任工作纳入学校工作重要议事日程,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身心健康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每个班级须配备一名班主任。加强班主任专业能力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实施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培养工程,培养一批素质优良的名班主任。重视班主任工作研究,推动班主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尊重班主任的劳动,班主任工作要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学校绩效工资分配要适当向班主任倾斜,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将班主任工作成绩作为教师聘任、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的必要条件,教师高级岗位评聘应向优秀班主任倾斜,工作表现突出的班主任可推荐为南粤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对象。

12.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要选拔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中青年干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建设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学生管理队伍。加强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培训培养工作,通过学习研究、培养培训、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把握规律,增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要求的前瞻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13.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组织和团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团组织要与有关部门和学校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团组织和团干部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把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建立健全“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学校共青团组织,努力实现“校校有团委、班班有团支部”的目标。要配备专职团干部,加强对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校级团组织就至少配备1至2名专职团干部和若干名兼职团干部,在校生超过2000人的应酌情增加。学校团委(总支)书记为学校中层干部。专职团干部的编制要统一列入学校行政编制,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团干部待遇。要健全共青团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工作机制,完善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相关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

14.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按照德育课新课程方案中课程设置和教学任务的要求配齐配足德育课教师,德育课教师除具备国家法定的教师资格外,还应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从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加强德育课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实施德育课名教师培养计划,培养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学科的带头人。

五、努力营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15.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支持政策和保障条件。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有关行业企业组织要制定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的配套政策,明确行业、企业在学生实习方面的社会责任,积极为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工学结合、实习实训等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支持,配合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风险管理机制,依法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接受学生实习的单位要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训实习,协助班主任和带队老师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教育,促进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在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有明显的进步;要会同班主任和学校及时解决学生实习实训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妥善处理劳动报酬、工伤事故等问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

16.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和“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引导家长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中等职业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吸收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和灾区家庭的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17.大力优化社会环境,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各负其责,认真做好社区文化环境的净化工作,不断加大“扫黄打非”力度,深入持久开展网络淫秽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专项整治,大力净化网吧、网络、荧屏声频、出版物市场。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禁止在中等职业学校周围开办电子游艺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禁止在中等职业学校周围200米以内开办网吧和设立彩票投注站点。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加强舆论引导,积极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公共文化设施要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集体参观活动实行免票,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育人作用。学校可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担任德育辅导员,发挥各种青少年教育组织和团体在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五、切实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18.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当地社会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共同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重视和加强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指导和督促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规范管理、科学发展,鼓励和支持探索创新,形成特色明显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19.实行校长负责制,确保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支持和协助校长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确保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位地位,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要有一名副校长(党委书记、副书记)分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学生德育工作机构,落实学生管理专职人员和工作职责。学校要制定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定期专题分析研究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0.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保障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合理确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项目,列入预算,并根据工作需要逐年增加,确保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落实到位。中等职业学校要合理安排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学生德育实践教育和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德育科研课题研究,班主任、心理教师、德育课教师、学生管理干部和团干部队伍的培训和学习考察,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购置等项目。要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1.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科研、评价与督导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组织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展科研课题实验,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规律,提升教育理念,并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依据。各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领导部门要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大问题研究列入规划。各地文明委要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之中,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的重要内容,定期评选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列入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并合理确定权重。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督导检查制度和绩效评价机制,探索开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评估工作,促进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规范管理和科学发展。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广东省妇女联合会

上一篇:社会工作者的定义下一篇:瓮安县林权抵押贷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