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

2024-08-27

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共9篇)

1.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 篇一

即墨二十八中语文“和谐互助”教学模式

[来源:本站 | 作者:原创 | 日期:2012年6月11日 | 浏览319 次] 字体:[大 中 小]

一、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知识必须由学生主动地建构,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即知识的获得是个人主动建构的结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吧“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作为协作学习的一种——和谐互助学习,是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学生两人之间的互助,在互助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应,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广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他反对“教师滔滔不绝讲,学生默默聆受”的教学策略,反对“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主张教师在课堂上不应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应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尝试理解”、“揣摩”在前,教师的“帮助”(学生揣摩不出之后的帮助)在后的教学过程,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这也正是现代教育思想中学生主体观的体现。

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基于上述理论而构建的,其实质是::全过程都让学生和谐参与,互帮互助,共荣共进,有力的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发展,二、功能目标

“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精神和合作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师友互助,在读书、思考、切磋交流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不急于向学生明了结果,而是在适当的时机(如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给予帮助,进行知识的提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3、授课过程中采用一对一跟进式的帮教形式,设立捆绑式的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自学、会学、乐学的好习惯。

三、结构程序

本模式的教学程序分为“五步十环节”: A、语文“和谐互助”新授课教学策略

(一)交流感知

1、教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友讨论交流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2、教师出示预习提纲→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1)学生根据提纲自查 → 师友相互检查(重点看学友的预习情况)→老师组织全班交流易错点。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师傅先说,学友后说,不足之处师傅补充)→全班交流。

(二)研读共品

1、教师出示研读提纲(包括选读语段、问题设计及学法指导等)→学生先根据提纲自己独立研读课文内容 →师友互议(可以师傅先说,学友后说,师傅补充修正;也可以师傅直接提问学友检查学友的自学情况,并帮助学友完善答题思路和要点。)

2、品读文章中精美的段落、句子,赏析语言的美点、妙点和文章的写作技巧。

(1)教师出示问题组→学生独立精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和段落并赏析。→师友相互交流(师傅可先给学友举例示范,交给学友赏析的方法,然后再让学友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和段落并赏析,师傅帮助学友 找出赏析中的疏漏之处并告诉他改正的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品读效果)。

(2)全班交流,教师先检查学友的掌握情况,不足之处让师傅补充。→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概括写作技巧。

(三)相互释疑

1、师友相互质疑,问题共同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疑难点进行记录。→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2、全班交流,解决疑难。(原则主要采取“生问生答”的形式,学友能解答的尽量让学友说,学友解答不了的再由师父说;学生能解答的尽量让学生相互解答,老师只做必要的提示和补充。)

(四)巩固拓展

1、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

(1)教师出示训练内容。→学生当堂训练。→师友相互批改。

(2)教师组织在全班交流,→重点看学友的掌握情况,学友不足,师傅补充。→教师对重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强调。

2、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教师选取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师友共同研读,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出示与课文有关联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全班交流心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总结提高

1、师友相互讨论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全班交流→教师归纳知识体系,再次强调重点。)

2、师友互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全班交流→教师最后点拨提升→教师出示下节课的预习提纲。

B、语文“和谐互助”五步十环节复习课教学模式

(一)巩固基础

1、师友相互交流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组织在全班交流,明确本节课的复习要点。

2、教师出示基础训练题组→一名学友到黑板板演→其他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练习→师友互批纠错→教师对个别问题进行强调。

(二)深化阅读

1、理清阅读思路,明确阅读技巧。

(1)师友各自阅读文本,总结该类文题文章的阅读方法→师友相互交流先让学友说,师傅补充。

(2)全班交流阅读技巧 → 教师补充知识要点。

2、深化阅读,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

(1)教师出示课内复习题组→进行学法指导或举例示范答题思路。(2)学生先独立完成习题→师友相互检查复习情况→全班交流→教师强调重、难点和易错点。

(三)拓展提高

1、教师根据本节知识重点出示拓展性练习题→学生独立思考作答。

2、师友相互交流答案→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对共性的问题进行强调

(四)互助释疑

1、师友共同讨论并解答复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

2、全班交流释疑→教师重点讲解集中存在的问题。

(五)总结归纳

1、师友相互谈本节课的收获→全班交流复习心得。

2、教师出示知识体系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复习重点→学生补充笔记→教师评价师友表现。

C、语文“和谐互助”五步十环节讲评课(作文)教学模式

(一)美文品读

1、美点欣赏:师友根据作文要求讨论选出所批改文章中好的片段或句子→师友共赏文中的亮点→师傅要发现学友文章中的精彩句子或片段→教师巡视。

2、美文交流: 教师选出优秀文章或师友推荐批阅时发现的美文→美文作者自己诵读

→师友相互点评文中的亮点→全班共评→教师点拨(重点看学友的收获)

(二)互助探究

1、师友找出所批改文章中的错别字、病句、语法修辞等存在的问题,用符号标记出来→师友之间共同讨论病因及修改意见。

2、教师出示病文片段或师友推荐批阅中发现的病文片断→师友互相研究病因,讨论修改意见,合作批改。→全班交流修改意见,找出病因,进行批改。

(三)反思完善

1、学生重新品析自己的作文,根据批注进一步挖掘闪光点,反思存在的不足。

2、是有修改完善自己的文章。

(四)总结归纳

1、师友交流本次讲评课的收获,以学友为主,师傅提醒、补充为辅。

2、全班交流收获。→教师总结写作技巧。

(五)拓展提高

1、教师根据训练重点,当堂进行相应的片段练笔。

2、师友交换批改各自文章,找出优点,发现不足,用符号标记出来并加上批注。→教师巡视,精选佳作。→全班共赏文中亮点。

D、语文“和谐互助”五步十环节讲评课(检测)教学模式

(一)检查纠错

1、师友先自己改正卷子中出现的错误,找出错误原因。→师友交换试卷互相检查。→师友交流对方试卷中错误的改正情况。

2、师傅先把自己试卷中错误给学友讲一讲,要讲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和纠正的思路。→学友讲解自己卷子中出错的地方,不准确的地方师父补充并纠正。

(二)互助共评

1、教师将试卷中的试题逐一分配给各组。→师友根据题目交流此题的考点,分析答题技巧及答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2、师友全班交流、点评试卷。

(三)交流质疑

1、师友就各自试卷中存在的疑问,互相质疑并解答,对共同解答不了的问题标记出来。

2、全班交流试卷中的疑问,先由学友问学友答,学友不会或回答有误、师傅

(四)巩固拓展

1、师友各自巩固试卷上的各类知识点,重点是试卷上错题,错题及改正都要记录在纠错本上。→师友互相提问检查巩固情况,先由师傅提问检查学友,再由学友提问检查师傅。

2、师友根据试卷中的重点错题再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进行拓展性训练,互相考查对方,完成后并互相检查批改找出原因并纠错。→全班交流先让学友回答,再让师傅补充。→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强调重点。

(五)总结提高

1、师友互相谈本节讲评课的收获,以学友说为主。

2、全班交流收获。→教师点拨总结、提升。

四、教学策略

“和谐互助”是一种由学生和谐参与,互帮互助的新的教学策略,其构建必须以培养学生自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为指导思想,必须体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以下几个教与学的策略:一是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寻求发展的策略。二是师傅学友互帮互助、激活潜能的策略。三是引导学生在理解也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的策略。总之,这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过程,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多元互动的过程,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具体讲,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其程序分为“五步十环节”。

1、“交流感知”。通过师友互检互查,整体感知,互助交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研读共品”是“五步十环节”的一个关键内容,要求学生互助交流赏析,教师精讲引导,提高学习方法和协作技巧能力。这里的互助,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是为了同达一个目标而进行的精诚合作。

3、“互助释疑”是师友互助释疑,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释疑,旨在鼓励学生用于质疑,激发创新意识。

4、“巩固发展”。巩固知识,互助批改评析,拓展延伸,体验反思,这是学以致用、运用知识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总结提高”是形成知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这种模式的归纳总结,并不是教师的单向总结,而是融进了交流,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所以,这种归纳总结就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评价

(1)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课堂上,学生不但是学的主体,也是教的主题,不是师教生,而是生教生。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既解决了教师课堂视野覆盖率小的问题,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学生能主动交流、主动探究、主动学习,这种课堂真正成了师友互相学习的舞台。“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例题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

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不讲。老师只讲那些学生费尽心思而学不会的内容。

这种课堂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自主探索精神,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延长。

课堂上学生先自学,然后由“师傅”负责把自己的“学友”教会,体现了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相结合原则。如果师傅们都不会,由老师讲解。这就把老师的集体讲解和学生一对一讲解结合在一起,使集体教学和个体教学相融合,实现了点对面和点对点的结合。

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有教无类”的原则,不仅避免了两极分化,还可以发挥优秀生的才能去教会学闲生,极大的增加了课堂有效学习的时间,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师友实施动态管理,这又极大的调动了师友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课堂上最大可能的减少了学习的旁观者。实现了师友双赢。

(3)学生的合作、思维、交流、表达等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

“和谐互助”充分彰显了合作精神的巨大作用,这是得益于小组内、外互动的“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的生生交流。

“师傅”要教会“学友”,必须了解“学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必须要因材施教,这就使得“师傅”必须在自身理解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思维敏锐度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友”也要把自己的问题准确地转达给“师傅”,以便于“师傅”讲解。

师友在交流中互助,在互助中交流,在互相尊重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日积月累的互助学习中,学生的表达、倾听等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教师评价

教师不再是教材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管理者,而是转变为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调控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合作者、参与者。

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满堂灌,口若悬河、唱独角戏,而是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真正起到点拨、总结、提升的作用。

3、学生评价

评价方法、内容上增加了,对师友进行有效评价,采取课堂上鼓励评价,适时鼓励表扬,对学生点评到位、鼓励到位。找出不足,树立典型,使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昂奋状态;采取捆绑式评价,将师友两人学习、纪律等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捆绑式评价,师友两人一荣俱荣;采取师友互评,班级内师友间互相挑战,相互评比,评出“”优秀师傅“”优秀学友“”优秀师友等等。

2.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 篇二

一.课前预习———展示小组优越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谐互助法”贯彻了这一要求, 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参与、互帮互助的任务式学习活动。课前的和谐互助活动以预习课文为主要目标。任务既包括:查阅词典明确生字音义、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熟悉课文内容等常规准备, 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深层次的预习。与一般的课前预习不同的是, 教师经常要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比如, 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找出学习的难点, 然后在互助小组内讨论, 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也可在预习时要求学习小组完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课前任务, 比如, 预习《伟大的悲剧》时, 让小组成员查阅资料, 了解南极并整理和归纳有关探险英雄的故事等, 然后小组在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预习成果将要在课堂上展示, 展示时教师要将课堂的这一环节完全交给互助小组, 让展示小组推选代表主讲、其他互助小组交流成果, 也可质疑补充。这样的预习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 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二.课堂学习———体现合作魅力

和谐互助法将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呆板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间、师生间互帮互助、轻松有效的多元学习方式, 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团体合作互助的精神, 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

课堂上的和谐互助学习我注重以下几点:首先, 提出目标和学习要求。我将教学目标细化为各类题目, 展示给学生, 让小组按题学习、讨论, 同时讲明学习、讨论时间、质量等要求。如:学习《伟大的悲剧》时, 出示引导题目让学生理清思路, 小组内由一人主讲, 其他人补充。这样, 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 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帮助, 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氛围中。其次, 运用多种小组互助学习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学习目标明确后, 各小组成员先自学, 然后再组织进行学习和讨论。这时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可设计为小组内交流、小组间交流等。另外,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例如, 教学《口技》时,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有多个表示声响的文言词语的特点, 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让各互助小组合作描摹声响, 这样既能展现个人才艺又能彰显团队精神, 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口技人技艺的高超, 可谓一举三得;教学《秋天》这首现代诗时, 还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诗歌中体现的图景, 并陈述为什么这样画的理由, 小组推选出画得最好的, 在全班展出, 由此, 学生理解了诗歌的意蕴美。这样和谐互助的课堂, 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思想的交流, 知识的碰撞。

三.巩固复习———竞争中体现和谐

预习—学习—复习是学习知识最基本的环节。因此, 教师还应注意指导复习巩固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布置小组组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背诵, 知识点提问和检查书面作业等。这一阶段的和谐互助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 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竞争, 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乐于竞争是现代人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建立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 让各小组同学展示学习能力和成果, 并抓住每个小进步、小成功进行表扬、鼓励。小组成员间的竞争, 小组之间的竞争都会激起学生无限的“斗志”, 进而转化为巨大的学习热情。

3.“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案例与反思 篇三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阅读;和谐互动;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2-0030-02

“和谐互助”教学模式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互助结对,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练学生”,最终实现师徒(师友)共同和谐并进,实现学生之间的双赢。该模式体现了学生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当堂巩固的和谐教学理念,便于教师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观看了山东即墨二十八中王磊丽老师《安塞腰鼓》的课堂教学,感觉在语文教学的诸多方面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神,教学过程扎实有效。

《安塞腰鼓》课堂教学是“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的范例,它按照“高效课堂”的“交流预习”、“研读共品”、“互助释疑”、“拓展延伸”、“总结提高”五个步骤进行层层预设、逐步推进,既让学生熟练掌握了字、词、句和修辞方法的一般知识,又很好地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方面教育了学生,感染了大家。其教学的主要结构为:

一、在默读互助中解决文章的字、词

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交流预习”中。该环节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师友联手解决文中的一些容易读错的字,容易误读的词。在学生读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在各对师友之间观察、答疑、询问,然后让师友上台共同概括出表现安塞腰鼓特点的语句,并说说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经过这样的默读通读课文,使学生不仅自主掌握了字、词,而且了解了文章的大意。

二、在研读互助中品出文章的形式美和内在美

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教师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这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可以大声地读、慢慢地读、快速地读、抑扬顿挫地读、相互交流地读,整个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起来。当学生读熟课文后,教师又指导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在师友互助精读中读出“鼓中情”——“安塞腰鼓”的美,美在哪里?“文中美”——《安塞腰鼓》的美,美在哪里?两个“安塞腰鼓”不同标点符号的运用,充分展示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读书方法,也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在文中“重点读”的语句和段落。为了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朗读的技巧,教师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大,大而不喊;慢,慢而有情;快,快而不乱;稳,稳而有度”。这时,师友各自朗读、思考、互助纠错,徒弟会的先让徒弟讲,徒弟不会时师傅给徒弟讲,徒弟会了再讲给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师傅向其他师傅请教后再给徒弟讲,教师进行点拨。通过以上不同形式的朗读,最后师友走上讲台尽情展示朗读的成果,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在师友互助重点读中深化文章主题

在第三个环节“互助释疑”的教学中,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齐读,师友互助(反复读)读重点的语句和段落,在读中体会、感悟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思想感情的深意,同时教师提出“文章仅仅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吗?”这一反问把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推向了一个更深、更高的层次。当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用意完全理解和掌握后,教师则水到渠成地以精炼的板书展示了《安塞腰鼓》的形式美和内在美:

四、在激情朗读中学以致用

在教学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和第五个环节“总结提高”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国庆阅兵式上女兵方队飒爽英姿的视频,要求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师友进行现场即兴解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师友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后,教师让学生以击打课桌节拍(模仿安塞腰鼓的鼓点),来鼓励学生做人生路上的敲鼓者,从而在高潮中结束全文的学习。

王磊丽老师讲解《安塞腰鼓》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读”,最成功的一点也是“读”。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默读、朗读、齐读、精读、重点读等各种形式的读,来感知作者的主要写法,在读中品味文章的“美”,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感情,在读中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既领会了文章的主旨,又在师友合作探究中,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对知识点的掌握,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节课教师的讲解、点拨、评价不足5分钟,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己在读书,在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说到如何看待‘讲’,我有个朦胧的想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 ‘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 ‘反三’这个目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把上课时间花在逐句讲解上,其他应该指导的事情,就少有功夫做了,应该做的不做,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自己。”

叶圣陶先生早就发现并揭示了教学的奥秘。让学生学会在不同场合说话的技巧,然后把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里想到的,形成一个观点或者一个念头,用手写成通顺的句子,这就是文章。会说话、会写文章,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创享幸福人生的必要条件。

4.和谐互助教学总结 篇四

英语课堂和谐互助教学总结---和谐互助,共同提升---徐守敬

《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新民,在于至善。意思是说要发展就要创新,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年来,我全力打造“和谐教育”品牌,而本土化的“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则是和谐教育品牌的重要一极,“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确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互助学习的教育理念”,完全改变了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教学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为主体,师徒为教与学的对象。“君子和而不同”,“和谐互助”简言之就是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单元组,学习优秀的做“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徒弟”,师徒互助学习,共同提高。“和谐互助”强调把课堂各要素按对立统一的规律组织起来,使学生在参与中成长,在互助中发展,在和谐的课堂组织关系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从而使其认知、情感、技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谐是一种状态,互助是一种品质,和谐互助是一种至高的课堂学习境界,是一种理性的课堂价值追求。

奏响“和谐互助”教学进行曲。

“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构建“师徒互助学习,同伴互助提高”的学习策略,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和谐互助”让课堂生机勃发。

“只有相互欣赏闪光点,学生才能产生更强的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学习好的学生教会学习弱的学生。师徒定位是前提,培训师傅是关键,训练徒弟是根本。在“和谐互助”课堂上,会出现学生两两成对儿在一起热火朝天的边讲边练,偶尔还会有串位讨教的现象,这是他们在交流自学情况。首先是徒弟讲,如果“徒弟”遇到不会的问题,“师傅”就负责把“徒弟”教会,如果“师傅们”也不会,先向其他“师傅”请教,再教会自己的“徒弟”,如果“师傅”都不会,最后由老师讲解。整堂课以学生自学互助为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只是关键的地方讲解点拨,学生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由学习的“边缘地带”转向了中心位置,下课的时候学生往往意犹未尽。课堂上再也不见了教师满堂灌、口若悬河唱独角戏的现象,完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凸现价值优势

通过实验,我深有感触,可以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诉说 “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的美好:“不是锤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确实,课堂少了老师的霸气,多了学生的灵气,而且学生的创造性竟激发了老师的灵感!“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让师生在共同体验探究中,思维不断被丰富提升,实现了生命与生命的交流。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极高品质的教育,它直达人的内心深处,变成人的内在素质,而这种内在素质又将不断凝聚和激发人的潜能,最终变成无穷的创造力。

⑴学生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延长

鲁迅说:“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把课堂与课外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学生先是自学,然后由“师傅”负责把自己的“徒弟”在课堂上教会。和谐互助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师傅”们可以相互学习,如果“师傅”们都不会,就由老师讲解。这就把老师的集体讲解和学生一对一的讲解结合在一起,使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融合,实现了点对面与点对点的结合,体现了“有教无类”原则,不仅避免了两极分化,还可以发挥优秀生的才能去教会学困生,极大的增加了课堂有效学习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⑵学生师徒教学相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新的师徒结对,让师徒结成共荣共进对子。对于师傅而言他们想给别人半瓶水必须自己有整瓶水,他们必须仔细钻研教材,真正熟练掌握教材才能给徒弟讲明白,而他在给别人讲的过程中又是一种熟练的过程。徒弟如果学得好也可以当师傅,师傅与徒弟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师徒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课堂上最大可能的减少了学习的旁观者。

⑶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和谐互助”充分彰显了合作精神的巨大作用,这是基于小组内外互动的“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以讲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学生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了以互助学习为主。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及共同发展。⑷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远在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教学制时就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如今,“和谐互助”教学模式使这一想法变成可能。课堂上,学生不但是学的主体,也是教的主体,不是师教生,而是生教生,教师只是点拨关键。“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例题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教师不讲;教师所讲,只是那些学生费尽心思而学不会的内容,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自主探索精神,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⑸学生的交流能力得到提高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学生在“和谐互助”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师傅”要教会“徒弟”,必须了解“徒弟”对知识掌握情况,必须要“因材施教”,这就使得“师傅”必须在自身理解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徒弟”也要把自己的问题准确的转达给“师傅”,以便于“师傅”讲解。师徒在交流中互助,在互助中交流,在相互尊重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日积月累的互助学习中,学生的表达、倾听等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这种师徒式同伴互助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克服了传统班级授课的弊端,巧妙的将孔子教学相长的思想应用于同伴合作互助学习中,将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对学校原有的目标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模式的一种本土改良和创新发展。

总之,通过实验,展现了课堂教学的三个亮点:①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给学生互助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来自主获取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而且密切了师生、生生的和谐关系。②教学活动“收”“放”有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③运用“和谐互助”,加上深入探究,成功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我们用科学严谨的方式诠释了:教育创新不能摒弃历史和传统。

5.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 篇五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改革是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和中心工作。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最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几年来我不断到处寻找良方,幸运的是本学期我在阜阳参加安徽中小学教育管理高端培训时学习到了山东即墨二十八中“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我如获至宝,回来后开始尝试这种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把尝试中的有关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教师要解放思想

“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要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深化课堂教学研究,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传统教学与高校课堂的对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敢于放手,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将时间权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要少讲,一般不超过15分钟,大部分时间让学生互助提高;要将学习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将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要学会倾听;要将探究权还给学生,尽量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将教学权还给学生,在班里组成师友互助小组,首先是学友讲,如果学友遇到不会的问题,师傅就负责把学友教会,如果师傅也不会,先向其他师傅请教,再教会自己的学友,如果师傅们都不会,最后由老师讲解。

二、科学地安排好师友并做好培训工作 “和谐互助”课堂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单元组,学习优秀的做“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如果学友遇到不会的问题,师傅负责把学友教会,如果师傅也不会,先向其他师傅请教,再教会自己的学友。教师提问,师友共同起立,由学友先回答,如遇困难,师傅帮助回答,如果师傅都不会,最后由老师讲解。这样,通过学生帮助学生,兵教兵,亦师亦友,实现师友双赢。课堂上,教师以学定教,根据课堂上学生互助的具体学情进行巡视点拨、引导,当学生遇到共性的问题时,教师才走向讲台讲解。所以教师首先要确立学习单元组。这里班主任要首先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选好师友,同桌两人为小组,师友互助为特征。谁是小师傅,谁是小学友,不单凭考试成绩来确定的。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与性格品行逐一进行了解,粗线条地划分成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弱。优秀与一般为一组,良好与较弱为一组,同位之中,一个成绩优秀些,是为小师傅;一个成绩比较弱,就是小学友。确立好单元组后要征求任课教师意见。

当然,师傅、学友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动态管理。经过一段时间,个别师傅会因为胜任不了而被调整为学友,而有的学友会因为进步较大升为师傅。一个班级由班主任负责,协调任课老师,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可对师徒做一些微调。

实行“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前首先要对学生集中培训。利用2节课时间对“师傅”进行培训。“和谐互助”课堂上,教师的任务,不但要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还要对“小师傅”进行培训,让他们会讲,善讲,成为名副其实的师傅。明确师傅的权利和义务,实行兵教兵策略。班主任的培训方式:

第一、课堂培训。课堂培训又分集体培训和个别培训两种情况。集体培训一般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或者学生当堂讲题,其他同学补充、纠正、点评,统一认识后,再给自己的学友讲。个别培训是老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培训。在学生互助学习过程中,老师要不停地巡视,或者参与学生的互助活动,了解学生如何讲题,方法、路子是否正确,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纠正,并适时鼓励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第二、课后专题培训。老师利用课间或其他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培训。如:重点培训几个“高明”的师傅,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学生教学生”、“学生练学生”,最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双赢。

三、实施好“五步十环节”教学过程

“和谐互助”的课堂以师徒互助贯穿始终,即“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提高”。教师要把自己变成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调控者。

“交流预习”时学生先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案自学自查,再师友相互检查,重点看学友的预习情况,然后老师组织在全班交流易错、疑惑点。

“互助探究”时,师徒共同学习知识点、例题。之后,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习题,师徒各自独立做题,互相纠错,学友会的先让学友讲,学友不会时师傅给学友讲,学友会了再给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师傅向其他师傅请教后给学友讲。教师点拨。

“分层提高”环节,教师出示不同难度变式题,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1—2道基础题,挤出时间做难题。之后,集体交流,订正答案,基础题让学友讲给师傅听,学友解决不了的题让师傅帮忙解决,较高难度的题经老师点拨后小组讨论,分层练习。

“总结归纳”时师徒交流、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学生集体交流,教师点评、提升。课堂最后环节“巩固反馈”,老师出示两个典型题,让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并让师徒互批,教师总结提升。

“巩固提高”环节要重点把握课外,师傅要每天检查好科任教师布置的各科作业,学友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教会,并及时把检查情况汇报给任课教师。

四、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到“和谐互助”课堂。

6.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 篇六

制定原则:

由于分组初期,学生要适应相当长一段时间,所以制定本方法考虑到简单易行和以考察二人小组的和谐互动、上课期间的行为规范程度、认真听讲的态度为核心。暂时不考虑学习成绩。具体操作办法:

1、一节课临近结束或起立时,由课代表(无课代表由班长)拿记录本请任课教师对本节课每一个大组中选出2至3个表现优秀的二人小组,并做好标识。标识为本学科的汉字缩写。如英语学科标注“英”。选出后再下课。

2、班主任和临时班委每周做一次小结,评选出周优秀小组;每4周做一次总结,选出月优秀小组。周优秀和月优秀名单要通知家长。月优秀发奖状。在总结时要考虑自习课、是否按时到校、课间表现、值日情况等因素。具体考核内容:

1、上课铃声响起止,二人是否能及时回到座位并做好上课准备;

2、上课期间,二人小组是否能够行为规范;学长和学友应该会互相提醒对方的不规范行为;

3、上课期间听讲认真,能够在任课教师的要求下顺利完成上课过程;

4、针对课上二人互动的内容,学长是否能够及时的辅导和解释学友提出的问题。学长与学友关系是否和谐;

5、任课教师提问问题时,二人小组能够同时举手;

7.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 篇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XX中学初 (02) 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该班学生70名, 男生40名, 女生30名。其中英语成绩优异20例, 中等40例, 差异10例。根据学生的成绩将学生随机分为A、B、C、D、E、5组, 每组14人。

2.研究方法。选取课文“Travels for the environment”。采用“和谐互助”教学法, 通过制定任务、分组、师友互助, 进而达到“和而共谐, 助而互进”。

(1) 制定任务。

1) 阅读预习:设计3个问题。要求学生们认真预习课文, 组员间相互合作, 共同查找问题答案。课堂教学时教师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 若抽取学生无法回答预习问题, 则罚整组人员抄写课文。

2) 课堂阅读:分三阶段进行, 首先快速阅读, 了解课文主旨;其次段落精读, 获取更多信息;再次仔细研读, 感受文意。阅读前提出3个问题, 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 每阶段阅读完让各小组成员深入讨论, 找出答案。三阶段阅读后结合前2次阅读后的答案再次讨论, 得出最终答案。

3 ) 课后巩固:课后让学生带着作者揭露的问题回到生活, 去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 并归纳总结出来。

(2) 课堂教学过程。“Travels for the environment”是一篇热门话题文章, 从环保话题探讨人口与环境, 该文一方面锻炼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1) 多媒体导入, 检验预习情况。课堂教学前, 采用多媒体将河流污染、耕地占用等各类环境图片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观看后讨论。然后将预习提出的3个问题展示出来, 抽取学生回答, 检验学生和谐互助预习的效果。

2) 三阶段阅读课文, 深入课文主旨。根据课堂阅读三阶段任务, 让学生详细了解课文内容, 深入理解环保问题的根源, 思考作为中学生应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遇见这些问题应如何处理。每阶段完成后根据任务中设计的问题来检验学生阅读以及互助式学习的成效。

3) 师带生学习课文, 认识生疏单词。通过前面预习和三阶段的阅读, 学生们大致已掌握该文主要内容和主旨, 这时教师再带着学生学习课文重点段落、词句, 加强对生疏单词、语法的学习。

4) 布置好课后作业, 回归生活环境。学习之后, 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 List thre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ound us, 并写出来。每组组员提到的问题不能相同, 组员间需相互帮忙完成。

二、教学结果

1.预习结果。通过设计问题分组预习, 让学生回答The article mainly explains?Who causes such changes?What are the changes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the earth?三个问题。在课堂中抽问发现, 抽取的学生均能顺利回答预习问题且答案各有不同, 就学生的答案来看, 文章大意基本了解, 预习效果很好。

2.课堂教学结果。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 互助学习, 不但掌握了课本内容, 对生疏单词、语句也记忆深刻,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where the earth changed? What was the reason for the earth is polluted? What should we do?这3个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主旨来设计的, 而课堂中学生们的回答也很精彩。有的组的回答联想到了实际, 而有的组的回答虽然答案较为宏观, 但也是环境保护应该做的一方面内容。

3.课后巩固结果。课后, 要求学生, 关注身边的环境, List thre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ound us, 并写出来, 写作是同组人员互助完成的, 充分发挥了“和谐互助式”教学的效应。

三、讨论

在本研究中, 教师采用“和谐互助式”教学, 将学生分组, 并设计问题, 让各组学员带着疑问去预习、阅读和完成作业, 在检验学生成绩的同时, 也提出要求, 每组抽取的学员若不能正确回答或如实完成作业, 则整组学员一并受罚, 这样既对学生提出要求, 又让学生们受到牵制。若组员存在懒惰或高傲, 那么其他学员自然会主动交谈, 协调, 相互帮助完成学习。我想如果长此以往的坚持“和谐互助式”教学, 对学生们英语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效的。

参考文献

[1]赵迎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策略[J].考试周刊, 2013 (97) :106-107.

[2]孙书海.校园又闻读书声——“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案例与反思[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2012 (3) :146-146.

8.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 篇八

一、通过“和谐互助”模式点燃学生的动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学生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将直接决定学生的未来发展。如何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如何实现“和谐”的学习氛围,达到“互助”式的学习方式的目标追求,将是我们每位小学数学教师将要共同面对的课题。在“和谐互助”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学生不但是学习中的主体,更是教育的主体,而教师则主要起点拨的作用。凡是学生可以自己领会的内容,那么教师便可以省去讲解的环节,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而如果学生无法做到个人独立理解的地方,则需要教师进行认真地讲解,从而激发学生在问题探索过程中的求知精神。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中着重提到了简单几何的讲解。学生可以通过自行理解,将基本的几何公式比如“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3”记下来,不过在遇到实际例题诸如“把一个360立方厘米的圆柱加工成与它底面相等的最大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的时候,就会遇到极大的疑问而手足无措。那么这个时候就要教师站出来进行有效地引导和讲解。这样,在“和谐互助”模式下,原本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提升,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教师和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帮助下,也可以得到相应的提升。这样,整个课堂将会显得生机勃勃,学生可以体验到一种边学边讲边练的学习模式,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效的调整。

二、“和谐互助”模式可以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要想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实现了点对面与点对点的结合,极大地拓展了课堂学习时间和空间。由传统的一位教师变为了“多个教师”在关注自己,效率自然会得到显著地提升。而兴趣却又恰恰是效率的催化剂。如果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可以自主地爱上数学这门科目,那样将会是事半功倍。“和谐互助”的高效课堂实现了“时间+兴趣=高效”的目标理念,使得课堂真正地达到了高效与提升。

例如,在数学中提到有关面积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结合实际,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测量房间的长、宽、高,然后通过计算得到家里的实际面积。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还能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

1.问题呈现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着丰富背景的问题情境,通过深层次开放性的问题来引领新知识的学习。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中关于浓度的计算。这里不单单是涉及到数学领域,更是牵扯到了学生在以后求学路上会遇到的化学方面的知识,要用新知识新领域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兴趣。

2.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后,学生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一边了解学生的感受,一边观察他们的探讨研究过程,与学生交流看法。例如,给出盐的重量,还有盐水的重量,那么如何确定浓度是多少呢?学生如果陷入到困惑当中,教师便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加以引导和点拨。

3.交流讨论

汇报交流的过程是建立在以小组学习为基础上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进行互相倾听、质疑与引导提升。比如有学生提出“盐的重量÷盐水的重量=浓度”。有的学生就会提出质疑与补充:还缺少一个乘以“100%”的步骤。这样让大家都获得了新的认识。

4.练习巩固

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题目,让学生得到了理论知识的提高与拓展。而针对有关浓度的知识点,为了巩固知识,教师会引出相应的公式“盐水的重量×浓度=盐的重量;盐的重量÷浓度=盐水的重量”,从而让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5.课堂小结

利用这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让学生不但可以学到知识,关键的是还要记住和牢牢地掌握,达到真正的提高。

9.小学部和谐互助教学计划 篇九

实施计划

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最优化,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推行“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小学部根据情况,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次教学改革力求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深化课堂教学研究,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传统教学与高校课堂的对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目标任务

1、贯穿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打造自主、快活、高效、求实的高效课堂。

2、发挥本校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打造高效、务实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构建“师生共同体”,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实施方案

(一)实施步骤

1、学习动员阶段(第七周)

小学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学校下发的《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和刘校长培训的《和谐互助模式要点》,领悟“和谐互助”课堂的模式和内涵,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并根据本班和本学科的特点,做好周密的思考和安排。

2、初步实施阶段(八——十二周)

(1)确立学习单元组。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选好师友,同桌两人为小组,师友互助为特征。“谁是小师傅,谁是小学友,不单凭考试成绩来确定的。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与性格品行逐一进行了解,粗线条地划分成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弱。优秀与一般为一组,良好与较弱为一组,同位之中,一个成绩优秀些,是为小师傅;一个成绩比较弱,就是小学友。”确立好单元组后要征求任课教师意见。

当然,师傅、学友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动态管理。经过一段时间,个别师傅会因为胜任不了而被调整为学友,而有的学友会因为进步较大升为师傅。一个班级由班主任负责,协调任课老师,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可对师徒做一些微调。

(2)课堂培训。第一、课堂培训。课堂培训又分集体培训和个别培训两种情况。集体培训一般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或者学生当堂讲题,其他同学补充、纠正、点评,统一认识后,再给自己的学友讲。个别培训是老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培训。在学生互助学习过程中,老师要不停地巡视,或者参与学生的互助活动,了解学生如何讲题,方法、路子是否正确,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纠正,并适时鼓励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第二、课后专题培训。老师利用课间或其他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培训。如:重点培训几个“高明”的师傅,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学生教学生”、“学生练学生”,最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双赢。当然相对小学低段来说,教师要多示范,尽量多培养一些高明的师傅,减少相对较弱师傅新教学模式带来的压力。

(3)尝试教学。要把握“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的“五步十环”

3、总结提高阶段(十三周)

召开“和谐互助”课堂经验交流会,针对突出的班级及学科进行经验介绍,对较成熟的课堂模式要进行集中展示。各班级对突出的学友及师傅进行表彰。

4、全面开展教学阶段(十四周——学末)在前段时间的尝试经验上,调整好班级状况,全面实施“和谐互助”模式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三、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1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了“和谐互助”课堂。老师在课堂上善于鼓励表扬,对学生的优点点评到位,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课堂上一直处于亢奋状态。通过模块检测,各学科每月发个本子,盖上奖章。学友有了较大的进步,师傅、学友都受奖。师徒的合作意识增强了,互助学习也就更投入了。其次,班级每月开展“班级和谐互助之星”和“名师”活动,班主任通过“日汇总,周总结,月评比”的方式,协调任课教师对师徒课堂表现和学习进步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和素质评定手册之中,每月评比班级“优秀师傅”、“优秀学友”。还让“学友”们在“师傅”中民主评选班级“名师”,那些讲题水平高、责任心强、帮助学友进步大的“师傅”成了“名师”。各班开展“和谐互助之星”评选,表彰等环节,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和谐互助教育场”,影响带动了一大批明星师徒。

上一篇:精美散文诗水下一篇:土木工程施工员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