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行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4-09-15

对推行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共11篇)

1.对推行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一

对现代师徒制在汽修专业推行的几点思考

一、现代师徒制的内涵与特点

现代师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师徒制而提出的,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特别是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一对一的师徒制虽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科技发展,社会的进步,它在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和规范性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很难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现代师徒制正应合了这一需求,成为现代很多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主流培养模式。它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内容上。以“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构成整个教学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实一体化,使职业与专业、岗位与课程完全对接和融合,实现企业岗位需求与培养内容的对接,并将职业教育技术与职业精神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学习方式上。改变以往的课堂满堂灌,学习的地点由教室搬到车间,实行理实一体化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采取做中学、学中做,师傅在整个过程中只是起着适时的引导和点拨、演示和修正的作用。

3、教师和学生主体的双重性。教师不仅教师,同时还扮演师傅的角色,是既懂理论又精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学生在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徒弟。同时我校还聘用了企业一线的一些优秀师傅在学校兼职。

4、学生人数的变化。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改变以往的大班授课习惯,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师傅所带徒弟八到十人。

二、现代师徒制在我校汽修专业推行的情况

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了职业院校要转换办学机制,实行“工学结合”,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这就为职业教育突破传统的以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束缚,彻底打破了学科型专业办学模式和知识结构为基础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然而,这一办学理念在实践过程中并非如人愿,因为企业和学校有着不同的价值目标,企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学校则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同时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大都强调有无相关工作经验,不愿意花费时间和财力去培训新的员工,企业同时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也就是说企业关注的是订单、利润,职业院校关注的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一矛盾的产生使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推行。鉴于此,我校只有立足本校实际,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力争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适应“零距离”就业的岗位人才。并根据汽修专业特点,制定出适合中职学生学情的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将每个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8-10人,也就是每节课有四位师傅(老师)同时上,在实训车间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做中学、学中做以及形象的演示,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习得理论知识,使学生一看就会,一学就懂。这一教学模式经过两年的推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了学生的流失。中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和行为素养相对于普通教育学生来讲较差,基于动脑的纯理论的课堂学习基本上是不感兴趣。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共同置身于同一现实的学习情境中,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任务和项目的完成者和主动者,在做的过程中,师生共同研究总结各部分的工作原理,习得理论知识,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减少了学生的流失。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操作性较强,如果按照传统的理论课讲授,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也很难听懂。现在实行现代师徒制教学,在车间让学生和师傅在做的过程中,去体验知识的获得,使学生一目了然、一看就会、一学就懂,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

3、推动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中职学校的教师大都是传统文化课的老师,有几个专业课老师也都是半路转行,专业理论和技能实践较为薄弱。在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下,老师不仅要知晓理论,同时还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这就有力的推动了教师既要钻研理论知识,又要勤练操作技能,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三、现代师徒制在我校汽修专业推行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现代师徒制在我校汽修专业推行两年来,实践证明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喜欢,老师乐教,为社会各界人士所认可。但是要想使我校汽修专业持续发展下去,培养与汽车现代新技术相适应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紧靠我校现有的办学条件还是不够的,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我校汽修专业的发展。

1、

2.对推行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二

1 地方性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对于地方性高校,其主要是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在全球经济日益紧密相连的今天,地方性高校如果不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增强科学研究和对外开放,不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不能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那么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就会缺乏适应性和竞争力。

对地方性高校而言,提升毕业生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教学工作重心之一。以巢湖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其毕业生很大部分就业于海螺集团、巢东股份等大型上市公司及合资公司,其工作实践要求毕业生能够读懂外文参考资料、设备外文技术说明书、与外方人员进行简单技术交流。对于位于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的省属高校而言,随着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研究机构及合资企业的进入,需要更多的本土应用型双语工程技术人才。从此角度而言,对应用型工科专业而言,在专业体系中开展双语教学是必然之举。

就国内而言,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以金融、信息技术等专业课程为先行的双语教学实践正逐步推进,对高校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总体来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处于初级试验阶段,其理论探索缺乏有深度的本土化研究,其教学实践中则普遍存在着盲目性。

2 双语教学的准确定位

在这种形势下,省属地方性高校面对英语水平有限的师资条件、学生基础和周边环境,对其开展双语教学的准确定位是正确把握双语教学的开展,加快步伐提高质量的重要前提[3]。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强调学生专业技术、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因此将双语教学的目的定位于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水平。在明确了这个定位后,各专业则根据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的特点,将双语授课课程设置在专业课模块中。

3 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省属地方性高校在师资、资金等方面的劣势[4],决定了其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3.1 认识上存在着不足

省属地方高校承担教学的一线教师中,在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差异较大,甚至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对于双语教学,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认为开展双语教学主要是重点高校的事情,地方院校没有必要开展或者不需下太多功夫在上面,未能从长远的战略高度来考虑其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对双语教学重视度不高,一方面认为自身非外语专业,无需在此方面花费太多精力;另一方面,认为自身所学习的科目已经很多,担心加重课业负担。

3.2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师资严重缺乏是导致双语教学在省属高校中难以广泛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重点高校中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多为有多年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优秀“海归”或专门派送国外知名高校培训学习的双语教师,这是省属地方院校无法相比的。当前省属高校大致情况多为,优秀的有海外经历的人才引进不来,又没有足够资金选派专业教师出国培训,而本校外语水平高的教师一般又不具备相应学科的专业知识。

3.3 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与招生人数不断提高,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机会迈入大学的校门。其结果是,高校入学生源的文化理论基础参差不齐,这在省属高校中尤为突出。特别是在英语基础方面,来自城市与农村、教育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差异更为明显,这就跟双语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要完成大容量的教学任务,还要兼顾不同基础的学生,往往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4 双语教材较为缺乏

适宜且实用的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之一。目前,重点高校多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或组织力量自己编写,可选范围较大。与重点高校相比,在省属地方高校中,双语教材是一个普遍而复杂的问题。国外优秀的原版教材价格较为昂贵,学生往往较难接受,且在内容设置上与省属学校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另外,由于省属高校的定位多为教学型为主的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上与国内重点高校存在差异,也使重点高校的教材也难以直接采用。而编写教材也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3.5 考评监督机制尚待完善

双语教学的考核、评价制度是一个新事物,在许多开展双语教学的重点高校中正进行不断摸索。对于许多省属高校来说,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可供参考。这使得省属高校双语教学在实际进行中遇到了不易操作、不便操作等问题,导致了学生的不理解、不重视;同时,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没有一个明确的自身任务目标作为依托,存在动力不足现象。

4 发展对策

省属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面临的不利因素较多,而各种不利因素的性质及其对双语教学的影响又是不同的。为有效地克服诸多不利因素,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参与进来,系统地开展各项工作。

4.1 加强双语课程的教材建设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重要基础。好的教材既要符合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在省属地方高校中,相适应的双语教材的缺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双语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根据省属地方高校的具体情况,第一步可引进国内出版发行的难度较低的中英文对照的双语教材。这样的教材在内容上较为浅显,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在价格上也不会对学生造成较大负担。诸如本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概论》这门课程,为开展专业学习之前的一门引导性课程,理论深度较浅,专业词汇量不大,尝试选用国内公开发行的中英文对照教材,学生反应较好。第二步,可针对本校本专业的特点,积极争取专项资金,组织本校专业课教师,再联合重点高校教师、外籍学者共同编写双语教材和辅导书。最后,当双语教学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各方面条件较为成熟时,可尝试引进国外知名高校所使用的英文原版教材。

4.2 加强双语师资力量的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障。开展双语教学首先就要解决好师资问题。对于此方面基础较差的地方高校来说,应广开思路,多想办法。一方面可以采用引进的办法,可以聘请临近高校的英语水平高、业务水平强的教师来校授课,还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积极吸引双语方面的人才加盟,这可以使双语教学迅速地开展起来。另一方面可积极地做好本校专业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工作。校内培训或省内重点高校培训是地方省属高校教师水平提高最切实可行的方法,逐步将专业课教师送到重点高校或外语院校培训,不仅可以使广大教师外语水平得到提高,还可以在和重点高校交流中开阔学术视野。在有充足经费支持的情况下,还可以选送承担双语课程的教师到国外高校进行一定时间的进修,以期对其专业英语水平有大的提升。

4.3 改善外部环境,加强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对于双语教学来说,仅靠有限课时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在平时营造一个良好的双语氛围,使学生置身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可开展英语演讲比赛,主办英语文化节和英语晚会、组织收看英语影视节目和收听英语广播等, 给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 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在不断地应用中得到提高。有条件的高校可建立专门的双语教学网站,以弥补专业外语教学课时量的不足。

4.4 考评监督机制的建立

在基本解决了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问题后,学校应相应的制定出适宜的规章制度,用以保证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学校对双语授课课程的开设设置必要条件,如在师资条件中规定开设双语授课课程的教师最好具有博士学位、留学或进修经历;在教材选用上规定双语授课课程的教材必需是经过讨论认为是适合本校实际水平的教材,不可盲目追求原版教材,以避免造成因学生实际水平无法适应教材和学生购书费用的压力;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可强制规定双语课程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多媒体授课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设置一定学时的师生或者学生间的交流环节等。其次,学校应加强对双语授课课程的教学质量掌控。校级教学督导组应加强此方面的督察,系部应对所开设的双语教课程进行定期跟踪听课,及时掌握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和师生进行沟通。为提高学生兴趣,减少学生对课业负担的担心,双语课程的成绩考核可采用灵活方式进行;为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双语教学的工作量可乘以系数进行适当放大。

5 结 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承担培养地方应用型工科人才的省属高校来说,双语教学的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对于提高毕业生未来的适应能力十分重要。我们应不断思考,认真分析,把准定位,以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双语教学之路。

摘要:地方院校在推进双语教学时面临着诸多条件的制约。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方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定位和发展对策。

关键词:双语教学,工科,地方院校,发展

参考文献

[1]江爱华.高校双语教学的背景、表象与对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96-98.

[2]潘岚.在应用型本科生培养中实施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8-29.

[3]张淑会,康志强.工科专业外语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6):224-226.

3.对“双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三

关键词:“双语”教育;思考;模式;教材;师资

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得益于党和国家政策与资金的强力支持,校舍建设、教学仪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等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与此同时,如何提升民族地区“双语”教学质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双语”教学模式、教材的改革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笔者作为从事民族教育教学的工作者,总结个人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谈几点自己对“双语”教育的思考。

一、模式的选用

近年来,只要一提到“双语”教育,无论是调研的政府官员、从事民族教育研究的学者,还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定纠缠于教学模式的争论,即纠缠于一类、二类,甚至于三类模式优劣的争论。所谓教学模式,是人们对某种教学方式的归类与总结。如一类模式为除国家设定的通用语和外语语文课程外,其余学科均用母语授课;二类模式则与之相反,除母语语文课程外,其余课程均用国家通用语授课;鉴于以上两种模式的差距,一些学者提出一个折中的模式—三类模式,一部分课程用母语授课,一部分课程用国家通用语授课。“存在即理由”,上述无论哪个模式,都是累计于民族教育长期发展经验的归纳,无一不充分考虑到地域条件、学生的语言环境、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国家通用语的接轨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其孰优孰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本人长期在教学一线的工作经验,可借用邓小平同志的“白猫黑猫”论,模式无优劣,只要能够提升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够提升学生的“双语”乃至“三语”水平,为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创造语言条件,就是好的模式。所以,在模式的选用上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一个模式,既要考虑文化传承、语言环境、学生的后续发展,又要考虑群众的意愿和学生的需求,还要考虑学生的学段,与普通教育的接轨,特别是普通高校教育的接轨。同时顺应群众愿望,遵从家长学生意愿,进一步加强思想引导,逐步推进“双语”教育模式的改革,以点带面,逐步实施,民族学校教学模式由单一的一类模式向“一、二类”模式并存,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转变。

二、教材的改革

“双语”教育第二个争论的焦点是教材的选用,提升一点高度的话就是教材的改革,就中小学教师层面、一般教育行政官员的侧面,其争论的范围主要局限于中小学使用的教材本身,局限于地方教材和人教版教材之争,缺乏深层次的考虑和高层次的探讨。无论是哪种版本的教材无不凝聚着几代教育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心血,是无数教育者的经验结晶。但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它是既定的,也是可以拓展的,既定的知识靠教师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习掌握,而知识的拓展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双语”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知识的习惯。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间本人到北京教育学院参加培训时,在海淀区实验二小一堂《数星星的孩子》语文观摩课后,对该教师“一块黑板、一根粉笔就可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这样一句话印象深刻。有好的黑板和好的粉笔,需要好的教师去运用,好的教材更需要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非教材,所以说在探讨“双语”选用教材时,必须考虑教师和学生的水平,不能以教材而论教材,必须把教材研发、教师能力的提升、学生学习“双语”兴趣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去研究。同时在教材的选用方面必须考虑如何与高中、大学的教材接轨,更要考虑民族院校学科设置偏重文哲艺术类、自然学科专业设置不足、教材研发不够等诸多问题,探讨与普通高校教育教材、学科课程设置接轨的研究,以便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方面与普通高校接轨。

三、师资的培养

师资队伍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而学科专业结构性缺编问题是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的突出问题。而民族教育方面,母语及通用语“双语双文兼通”的学科专业紧缺,一直是困扰职业双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又一主因。所以说构建数量、质量、专业结构上满足教育工作需要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发展、提高、繁荣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条件。所以说,如何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是我们必须思考、面对、解决的问题。作为民族地区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近几年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实施重大教育综合改革和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但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来看,汉语教学质量与教育发达地区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虽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汉语言环境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起步晚、底子薄,但“双语”教师、汉语教师严重不足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认为,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加大对现有教师转岗的培训力度,提高使用通用语言的能力。二是加强跨县域、跨地区的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实施“双语”教育地区先进的经验、方法,结合本地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着力推进“双语”教育教学改革。三是各民族师范类高校扩大“双语”人才招生数量,为补充双语教师提供人才支持。

以上是本人对我自己所在地域“双语”教育改革中一些热点、焦点问题的思考。当然,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双语”教育,问题将会不断出现,只要我们每一个从事“双语”教育的人,以忠诚之心,勇于探索,深入思考,不断找寻,“双语”教育一定会在不断的争论中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李宇明.关于中小学“双语教学”的思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2004.

4.对推行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四

面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严峻形势,XXXX人民政府从2011年开始,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与志愿相结合的服务体系,较好地构建起居家养老工作格局。经过X年的培育,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断发展壮大,服务对象从最初的XX余人扩大到现在XXX余人,助老服务员从最初的X人增至现在的XX人,基本满足了社区内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一、主要工作

截至到今年7月,XXX XXX个社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共计278人(其中困难老人XXX人,低收入高龄老人XXX人,自行购买服务老人XXX人,全额买单XX人),服务时间共计XXXXX小时,政府服务金额XXXX元。XXXX的居家养老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成立了工作机构。XXXX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居家养老工作,把它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制订了XXX居家养老工作实施办法,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分管老龄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民政、劳动、妇联、残联和各社区居委会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根据各自分工,制订了工作目标和职责。各个社区相应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由居委会主任任站长,老年协会常务副会长任副站长,下设家政、医疗、法律等若干服务组。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居家养老工作,协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2、制度完善,服务规范有序。为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规范化管理,XXX党委、政府及时制定相应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为了使服务规范化,镇党委、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主要有《XXX社区为老服务中心管理制度》、《为老服务员工作制度》、《为老服务员行为规范》、《为老服务考核奖惩办法》等,对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纪律与老年人争议处理等方面作出规定。同时对居家养老工作每周召开碰头会,每季工作点评,每半年进行一次总结,评选星级服务员及优秀服务站,以点带面,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推进全镇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对社区老年人现状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根据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子女供养能力、居住环境等进行评估,提出服务内容及服务要求等养老服务建议,通过征求本人或家庭同意后,建立一人一档的个性化服务档案。根据家庭经济情况,从关爱老年人出发,以真诚与沟通为联接点,采取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满足了广大老年人的不同服务需求。

3、运作方式灵活,服务形式多样。一是定点服务。镇党委、政府与县老龄办、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卫生局等部门沟通联系,争取支持,各社区通过与辖区内的医疗卫生服务室、物业保洁公司、便民服务网点签订协议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定期或不定期地由专业组织、社区单位以优惠价格为老年人提供送餐、就餐、按摩、理发、体检、咨询、洗浴等服务。二是建立为老服务中心。社区利用现有的老年活动室、社区图书室、书画室等各类辖区资源,合理调整布局,强化功能设置,开辟阅览、书法、娱乐、健身等精神文化项目,提供洗衣、理发、就餐、保健等生活服务项目,为老年人建立起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服务规范的生活照料和活动场所。三是上门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对老年人经济情况和需要照料程度进行评估,服务人员根据评估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各类优质服务。截至目前,全镇六个社区共建立健康档案XXXX份,签订为老服务协议XX余份,为老人义诊XX余次,发放“爱心卡”XXX余张,调处矛盾纠纷XX余次,结成XX个爱心对子。

二、存在问题

XXX居家养老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经费投入难以保障。虽然县财政对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运转有一定的补贴,但因经费有限,多数服务站的用房紧

张,社区只能将老年活动室改为兼容式服务站,服务设施不齐全,正常运行难以得到保证。全镇居家养老服务六个社区情况比较好,四个农村村滞后。

2、服务人员参差不齐。全镇目前还没有一支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队伍。已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虽然都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但人数较少,且多为下岗、失业人员,无论是从专业素质上,还是从时间精力上都难以保证老人对居家养老提出的服务需求。因待遇较低,各服务站甚至无法聘请到相应数量的工作人员。使得整个为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质量始终在较低水平上徘徊。

3、社会氛围不够浓厚。一是社会尊老敬老氛围有所淡化。近些年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优良传统受到冲击,个别人的道德已经没有了底线,欺老虐老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社会对养老服务人员的认可度不高。鄙视、轻视、不尊重服务人员的现象屡见不鲜,服务人员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尊重。三是社会组织参与意识不强。由于居家养老服务个性化较多,服务成本较高,没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不太愿意长期做。

三、对策建议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确保有机制养老、有钱养老、有地养老和有人养老。

1、行政推动,健全老人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养老保障

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是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是行政推动,确保老人医保全覆盖。政府应对经济确实有困难的老人进行统筹安排,在尊重事实、面对实际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其基本医疗保障,逐步解决其大病统筹,确保“老有所医”得到全覆盖。二是积极推进,力争新农保工作扩面增效。新农保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但其发放标准应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三是完善高龄老人尊老金的发放制度。尊老金的发放,体现了一个地区对高龄老人的特别关爱,应将其规范化、制度化,并且随着经济的增长其发放标准也应得到相应的提高。特别应对独身子女已伤残或死亡的老年父母建立一套完善的养老制度,保障这部分人老有所养,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社会关心、政府关怀。

2、政策激励,鼓励多元资金投向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既来自个人、家庭,又来自社区(村)、政府,也可来自其他社会组织,因而需要社会多元化的投资。一是居家养老服务中一些基本养老服务应由政府负责投资,特别是一些公益性的服务及其设施。二是一些选择性服务,如老人的家政服务、日托照料、配(送)餐、娱乐服务等可鼓励社会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实行产业化。三是政府可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税收减免、精神奖励等,鼓励有能力、有爱心的企事业单位,为居家养老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居

家养老投入不足的问题。

3、合理规划,盘活现有资源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好农村现有资源,发挥其功能,是现阶段做好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一条捷径。一是依托乡镇敬老院,扩大服务范围,使其向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配餐、日间照料等服务,作为农村居家养老工作的试点,引领农村居家养老工作的发展,来满足现阶段有迫切需要服务农村老人的需求。二是充分利用村卫生服务站的医疗、床位等资源,为有康复护理需求的农村老人提供一个服务平台。三是利用农村已建成的各类体育、文化设施、场所,给老人提供一个锻炼、学习、休闲的场所。如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场所、图书馆(室)等可在特定的时间向老年人免费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四是利用好闲置资产,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近些年来,由于区划的调整,农村诸如学校、幼儿园、原村办公室等存在闲置的现象,充分发挥这类资产的作用,来解决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场所缺乏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4、整合力量,建立居家养老工作服务组织。各级政府可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同志中抽调有工作热情、乐于奉献的人员组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对养老服务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培训等。特别是社区(村)一级,可聘请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参加居家养老管理服务工作,利用他们情况

熟、老年人同老年人容易沟通的优势,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

5、多方联动,培养一批居家养老专业服务人员。建立一支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是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先决条件,社会各界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一是劳动保障和民政部门要加强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事业心、责任感、慈善情的专业化服务队伍。鼓励 “4050”人员和志愿者参加专业培训,共同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居民群众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二是社区(村)可组织有劳动能力老人组建志愿者队伍,为其他老人提供洗衣做饭、清洁卫生、代购物品、帮助户外活动等服务,为精神寂寞的老年人提供聊天谈心、心理疏导、读书读报、信息咨询等服务。也可从低保人群中选择有劳动能力的人与老人结对帮扶,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既解决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又可解决低保人群的收入问题。三是要倡导“邻里相守、邻里相帮、邻里互助、邻里相望”这种既务实又可行的办法,解决广大老人居家养老的实际困难。大力倡导乡亲邻里中党员干部以“一帮一”的形式,为高龄或生活不能自理及残疾老人义务助老。大力支持邻里乡亲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青壮年充当志愿者,开展“一站式”的为老服务。大力鼓励左邻右舍采取“一助一”的方式为老人服务。

6、科学引导,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把弘扬孝道文化同构建和谐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加大孝道文化宣传教育的力度。新闻媒体应积极宣传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和先进典型,社会各界应大力弘扬“百德孝为本,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以乡镇为单位评选敬老养老先进家庭,在学校开展尊老敬老教育。对不尽孝道、不尽赡养义务的反面典型予以道德鞭笞、曝光,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老养老光荣,歧视老人可耻,虐待老人犯法”的强烈氛围,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5.对推行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五

一、积极探索实践精细化管理

推行精细化管理近一年来,公司摸索建立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相继出台《公司各岗位标准化作业标准》、《动态达标》等规定,实施定置管理、看板管理及走动式管理,推进管理流程再造,并在“优化劳动组合,优化业务流程”上大做文章。今年5月份,又在采二区试行了“员工abc三卡、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机制。

今年上半年计生产原煤115.5万吨,其中回采109.4万吨,比去年同期超产18.7万吨,同比提高了20.66个百分点,效率达9.4t/工,同比提高了15.71个百分点。

采煤二区于4月21日进入614综采面试采,5月份就生产原煤突破10万吨大关。进入8月份以来,日日创新高,截至17日止,已安全生产原煤88711吨,预计8月份产煤将超过15万吨,创集团公司综采月单产最好水平。

员工素养得以显著提升。现在电话铃响三声必有人接,接电话、待人接物等使用“您好、辛苦了、谢谢”等文明用语。以前乘罐、等罐混乱拥挤,现在干部员工都能够自觉排队。各基层单位会议室及办公区均达到了无杂物、无痰迹、无烟头的三无标准;会议结束及离开办公室,员工能做到人走椅正。

通过对北大巷、四四石门、六五下部轨道下山的水沟、轨道、管线等进行专项整治;并在一水平主配风石门及北大巷,采用灯箱和牌板为意象群,建成了企业安全文化长廊,传递强烈的安全理念、领导寄语等安全文化气息。为有利于创造大巷行人与行车和谐安全环境,安装了高速公路隔离带。从井下大巷到采掘工作面,到处整整齐齐、规范有序。真正体现人性化的关心、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应验了“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在改造人”的亮点文化。

二、查摆不足

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精细化毕竟是新鲜事物,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及不足。

一是因时间相对较短,且理念培植渗透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员工对精细化管理模式,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甚至片面认为,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换个名词,图个新鲜。

二是部分单位人员对推行精细化管理思想重视不够,对精细化管理制度等文件资料,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是在推行的过程中,缺乏职能运转的监督机构和配套推进保障机制。若要推行精细化,必须设专人负责――这是经验,也是前提手段。否则的话,检查只能是不定期的查一些日常记录表面情况,对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动作情况未能作深层次的生产现场考核,工作日改进记录等工作流于形式。

三、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对精细化管理的浅见

精细化管理其实是一种系统的将其他管理的方法有机联系在一起,追求管理收益最大化的一种理念和管理思想,精细化管理不能代替其他管理(如质量标准化等),但可以提升其他管理的质量,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经营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实施精细化就是为了企业追求实现零缺陷、零浪费目标,而提供可靠的手段。例如:《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中规定工作面支柱要打成直线,其偏差不超过±100mm,柱距及排距偏差不大于±100mm;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低于90kn。若纳入精细化管理,我们就必须追求零缺陷,尽可能的减少误差,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职责条款细化、操作流程细化,操作方法细化,执行标准量化,考核事项细化,从而达到操作者有标可依,检查者、考核者有据可查,对查的问题或差距,进行持续日改进。

2、实施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是前提

首要问题就是培植基层一把手精细化管理理念及管理思想,提高执行力。个人认为,精细化管理是科区长及班队长的精细化,是各级一把手管理者将自己管理工作精细化,而不是其下属的执行精细化,下属工作不细,是因为其上级一把手管理不细,下属执行不到位,是因为其上级一把手管理不到位,量化不到位。一把手是企业关键之关键,是精细化管理的推进者,是企业政策实施的表率。为此建议集团公司公司应下大力气,对基层单位一把手进行脱产集中培训,灌输精细化理念,促使一把手“用心”工作,把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放在“心”上。

其次,应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精细型员工活动”。各单位可以结合实际,通过对话、班前会、周六学习日、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考核激励机制等多种形式强化渗透,促使员工彻底改变粗放式工作理念。

3、强化6s行为规范,提升员工素质至关重要

精细化的实施离不开6s管理的支持,6s管理是工具,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通过对6s要素关系分析可知,“素养”是6s中独特的一项要素,也是精华之处。对于人,制度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而素养是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员工主动的、发自内心的行动。也就是将规定要求成为我们的习惯。素养一旦形成,将潜移默化地、长期地影响着我们,素养是建立在人的意识之中的。提升素养,培植精细化管理理念,需要进行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并需有效地运用奖罚及激励机制等手段。像员工下井自觉携带自救器一样养成习惯,就是很好例证。

4、探讨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制定岗位责任制,可能不利于精细化管理。我个人认为它是典型粗放式管理方式,通常一个岗位或一个部门的职责在10条左右,它描述了一个岗位、一个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但是若照岗位职责执行的话,就很容易产生执行不到位的严重后果。因为岗位职责的条款大都是笼统的定性的要求,职责条款没有细化量化,主要工作没有设计流程,没有提供操作方法说明,没有制定执行标准,考核标准,这样执行起来,就有很大的弹性空间。

二是从推行精细化管理角度,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中的评分、评级办法进行适当修改,是很有必要的。十大项总分100分及考核标准、评级办法,可能跟不上精细化管理要求,不利于文明生产。例如:拉线、柱距及排距偏差皆在±100mm左右时,工作面质量就不可想象了。为此建议依据国家标准,结合实际,注重细节,可否出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实施细则》,有理由相信对推行精细化管理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总结经验,固化推广

一是建立完善“四卡、一栏”管理载体;二是推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考核激励机制;三是实行走动式管理,推进管理流程再造。

精细化管理模式如果没有“四卡、一栏”作为载体,就会流于形式。推行“四卡”管理制度,即员工abc三卡和管理人员隐患反馈卡。员工a卡是四卡的基础,其内容包括工作任务、工作质量、材料消耗、设备管理、6s等内容,由员工根据当班作业情况对照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标准自评。员工b卡由当班工长根据员工a卡得分情况和管理人员巡查得分以及班组安排工作完成情况综合评定考核,并当班排出名次公布上墙;员工c卡为员工当月综合考核卡,由员工所在单位根据ab两卡得分情况,逐日打分月底公布上墙,作为全月分配的依据,与工资挂钩,按照6s要素要求,把每名职工每天的得分多少折合成一定的系数,乘以每名职工每天的生产得分,再按照“三三三一”进行二次分配(任务、质量、安全各占30%,10%的安全技能考核),并对各班组评出月度前5名红旗员工,分别给予嘉奖;给予后2名黄旗员工,分别给予处罚。推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机制,重在转换,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能。

管理人员巡岗卡,即管理人员按走动式管理规定,按照规定时间、规定区域把在现场发现的问题,及时填写反馈,所到岗点还需要与岗位员工互相签字相互认可发现的问题、隐患,实现了员工与管理人员互相考核的“双控”管理。“四卡”完善闭合相互照应。“一栏”,即精细化管理模式公开栏,用以公开员工逐日得分、收入、奖惩情况,实现管理透明化。

6.对推行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六

关键词:双语教育;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327-01

一、双语教育的概念和目标

“所谓‘双语教育”,是实施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用语的方法。从广义的双语教育就是泛指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育体制,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相互学习和使用对方语言的教育都可称为双语教育。狭义的双语教育就是特指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以少数民族学生为教育对象,使用其本族语和主流语这两种语言的教育体系,我国教育学中其通常称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①。我国是实施多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为了各少数民族文化和地区经济得以共同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以当地少数民族语和汉语为教学目标的“双语”教育。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是伴随着双语现象和双语教育活动的出现而产生的。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就新疆开始了双语教学,近几年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力度、加大了投入,双语教育已经落实到幼儿园至大学。结果表明,只有培养出双语小学生,才会有双语中学生,才会有双语大学生,最后为社会输送学科型双语人才。

本人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各民族从小学好汉语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实施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先进科学技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新疆双语教育的重要性

1、形成国家一体化教育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

我国是一个民族种类繁多而高度统一的国家,在这样一个拥有多语种、多元文化的国家里,为了使各民族能够在各领域进行相互学习与交流,维护国家的统一整体,必须建立一种各个民族可以通用的语言,于是处于我国主流文化地位的汉语作为统一语言来形成多元经济、文化交流的语言工具,对多远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使作用。事实证明,只要坚持我国双语教育的实施,才能得以我国各民族上千年积累下来的价值体系、文化财富、历史经验等相互、广泛传播,更加体现国家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进一步体现各民族传统文化凝聚而成的中华民族化的历史与现代的光辉历程,更加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双语教育促使各民族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学习,进一步巩固各民族团结一致的理念、各民族历史与现代文化的相互渗透、各民族利用统一语言的教育模式。只要学习就会有进步,只要加强相互交流,才会有共同的发展。因此学习汉语要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树立整体的思想理念与爱国意志,是实现中国梦的长远要求。

2、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现代发展模式,我国的经济也在迅速发展,民族与民族、民族地区与国外边境的贸易交流也不断增多,汉语是我国区域间与民族间文化和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也是已逐渐成为国际交流市场的重要媒介,不学汉语就根本上无法面向当今经济发展的步伐,无法面向全球化科技交流竞争趋势。新疆少数民族想要扩展视野,适应到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才市场的新形势,就要好好学习和把握汉语言文化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更加发挥新疆少数民族双语能力优势,为新疆经济与全国同步发展具备强有力的知识才能。

3、对发展多元民族多元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双语教育有着发扬少数民族文化中优秀文化的功能,是党和政府以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展现了我国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②,通过少数民族本族语言与汉语的交融,加快了民族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迈进,同时也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得以发扬和传承下去。因此双语教育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对汉语言学习的过程,同样是一种传播文化的途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树立祖国共同体的的理念,学会奔着各民族共同的目标,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不同风俗和文化,与各民族平等相处共同发展。

三、施行双语教育的主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的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到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从小学到大学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③。但是,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对“民汉兼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分析总结和归纳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的经验,评估新疆以往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对社会、经济、文化、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影响,以及研究未来新疆双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等方面的问题成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④。

7.对推行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七

在少数民族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开展是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指的是一门课程采用两种语言进行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计算机学科起源于欧美国家, 对中国新疆来说具有最前沿的汉语资料和教材, 计算机技术的很多相关教材都是基于汉语, 因此对每一个人来来说, 能够正确地阅读汉文的相关教材和技术资料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民族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其他企业的人力资源要求对既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又具备汉语应用能力的双语人才需求急剧增加, 作为高等师范类的学校,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和考虑我校学生的就业前景, 所以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同时, 能提高汉语水平, 找准汉语和信息技术两门学科的最佳结合点, 是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工作者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目前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教学当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开设现状及分析

(1) 目前, 在新疆各所高职高专院校, 不同的专业基本都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 但大部分民族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了解很欠缺, 比如:打打字、QQ聊天、玩游戏等就是他们认为的文化基础知识, 缺少对计算机文化知识的整体性的了解。

(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发展计算机文化基础方面的教材多样化, 学生使用计算机的频率也越来越大, 但笔者从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大部分民族学生轻视此门课程不想学、找不到乐趣, 有些专业教师也不重视;

(3) 如今, 民族学生对汉语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 但计算机专业汉语知识匮乏。

(4) 民营企业不断地发展和多样化的同时对就业的民族学生的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地全面化, 其中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是民族学生必备的信息素质, 汉语又是学生所必备的能力, 但两者却没有很好地结合。

考虑以上的现状, 分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特征, 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以及我校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 笔者建议选择《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我校全体非专业学生大学初始阶段的双语教学课程,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所有在校民族大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 从课程本身来说, 它属于概论性质, 以介绍知识点为主, 难度不大, 操作性强;从民族学生的角度来讲, 不管是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还是三高生, 汉语水平处于初、中等, 能够理解课堂上简单的汉语教学, 因此,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难易程度和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都可以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

三、双语教学中采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意义

(1) 可以有效地整合课程, 将汉语学习与信息技术两者结合, 节约课程资源, 提高学生的兴趣。

(2) 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 现在很多不同专业的老师不管是理论还是操作对计算机非常的熟练, 他们教授此门课程, 都将是对教师的一次挑战和提高。

(3) 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方面, 拓宽了学生的汉语阅读和理解范围, 而且提高了汉语水平, 另一方面, 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知识理解, 提高了计算机汉语的水平。

(4) 可以稳固学生的两方面的基础,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方面双语教学作为基础汉语教学的延伸, 有利于学生利用新的专业汉语资料来写作毕业论文, 并为以后从事的科研、生产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双语教学作为基础计算机教学的入门, 有利于学生继续深造学习, 加强汉语交流与合作, 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5) 可以吸收计算机汉语教材中的先进成分, 汉语教材特别注重理论和实践, 在内容的安排、习题的选择方面很有特色, 学习汉语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等的务实态度, 培养有创新意识和世纪创新能力的人才。

四、双语教学中开展《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必备的条件

(1) 任课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汉语口语和书写表达能力。我校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汉语》课程, 一直是计算机系教师来教授, 本身具备良好的汉语授课能力, 而双语教学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目前课程处于摸索改革阶段, 需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汉语结合在一起, 所以对教师水平, 和要求是不同以往的, 既要有母语教学的技能, 又要有较高的专业汉语水平。

(2) 学生要有较好的汉语水平和积极学习汉语的态度。对于民族学生来说, 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这样, 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从而间接地提高了汉语水平。

五、双语教学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

新疆虽然众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在积极努力地推进双语教学, 尤其在一些专业课程方面, 而且或多或少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然而新疆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模式还尚处于探索阶段, 在具体实施过程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 授课教师自身的汉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积极进行双语教学, 但往往是流于形式, 名义上双语教学, 其实质是教材使用原版汉文教材, 讲课是半中文半民文的形式, 甚至中文翻译课, 与用流利的汉语讲课还相差很远, 更谈不上对国内高校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

(2) 学生的汉语水平达不到要求。双语教学不仅仅要求授课教师应具有很高的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汉语应用能力, 但是学生的汉语水平层次不齐, 有的学生对基本的汉语语法知识掌握都很差, 更不用说去理解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因此, 同步的基础汉语学习也非常重要, 所以说《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 学生所面临的难度更大。

(3) 国内汉语教材侧重点不同, 存在一些差异。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 我院应, 引进国内统一原版教材, 教师要明确教学的计划和内容, 注意区分重点和非重点知识点, 灵活筛选和补充教学内容, 面向一定的案例化或项目化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兴趣, 鼓励学生要尝试并熟练思考、分析及创新的学习思维。

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1) 提高教师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 一般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查找中文资料, 精心准备相关案例, 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 因此往往是普通民文教学的七到十倍。所以为了提高民族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 例如派到内地进修等。

(2)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学学习的积极性。课程考试会让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兴趣打个折扣,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该课程无需考试而采用多种评测方法, 在汉语的对话, 必须用汉语思维、汉语分析、汉语讨论和汉语表达中完成学习。

(3) 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汉语水平。对于教师来说,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去内地进修, 或者对其进行专门的培训;对于学生来说, 定期让汉族老师参与这些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或鼓励汉族老师给民族班上课。任双语课的教师, 也要经常组织这些学生进行一些课外实践活动。

(4) 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和评测方式。在教学手段上, 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 采取汉语口语的方式, 课堂开放, 气氛活跃, 多说多练多读, 评测方式多样化, 注重学生的信息素质和汉语能力的提高。

七、结束语

双语教学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 也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素质。但是如果在实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 没有要充分考虑教师、学生、课程的具体情况而盲目开课, 则会适得其反。因此课程初期, 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教师的汉语水平, 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认真设计教学手段, 综合使用评价方法, 使学生既能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相关信息, 又培养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 从而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覃庆国.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调查与策略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5年S1期

[2]于爱军, 张耀铮, 许广源, 潘若白.双语教学情况调查与实施对策[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01期

[3]阔永红.双语教学的深入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5年02期

[4]程哓旭.数据结构课“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02期

8.对推行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八

关键词:双语教学;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1-0000-02

Thoughts on University Computer Major’s Bilingual Teaching

Ma Huimin

(Heilongjiang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Qiqihar161000,China)

Abstract:Bilingual teaching in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part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allows students to master calculation knowledge of professional machine,but also improve students'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But how to identify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the two disciplines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is a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urses bilingual education is a major issue to be solved.The author based on his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university computer cour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this area of work put forward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Bilingual education;Universities;Computer courses;Teaching

effectiveness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国人口大量流向沿海地区、大城市和海外,这就给现在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无论从社会要求来看,或是从学生的前途来看,都有必要对双语教学的成效进行探讨和思考。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就高校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对计算机双语教学工作有些帮助。

一、高效计算机双语教学指导思想

为把我校学生培养成富有创新思想、开拓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需在相关专业谨慎推行双语课程教学。在双语课程教学中,坚持国际化、高层次的原则及指导思想。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速度快,课程变化日新月异。如对其相关课程采用英文授课,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交流和竞争能力,能在东西方两个学术平台上自由转换的人才。

目前,中国的计算机研究和教学依然处于学习和追赶阶段,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前沿也主要出现在欧美。采用双语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能紧贴学术前沿,扩大学术视野,获得当前最新理论成果。另外,笔者以为,在最基本理论课程中还应坚持使用中文。在学生培养中,我们必须坚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在实施双语教学的同时,应兼顾我国国情,不能盲目的“崇洋媚外”。

二、双语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在双语教学工作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双语教学后取得的成效

1.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而且通过双语学习掌握了准确系统的英语专业表达方式,提高专业英文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2.通过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前沿知识,形成更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增强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能力。

3.通过课堂提问,书面作业等教学形式,培养了学生用外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开口说,动手写的热情,提供了学生与老师间进行专业交流的平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

1.从学生外语能力来看,由于中学阶段英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大多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较差,特定题材的英文写作能力较弱,限制了老师和学生的知识沟通,使双语教学停留在从老师语言表达较为简单、专业词汇较为基础的层面上,导致更进一步的知识传授与探讨无法顺利进行,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2.从课件准备上看,为了更好地阐述和传授英文教材中的专业知识,授课教师在课件中大多使用全英文专业词汇,部分使用了英文单词的缩写形式,考虑到中国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英文认知能力,部分学生对授课教师课件中的这些内容难以理解和接受,导致听课效果不佳。

三、提高高校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方法

根据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和总体目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针对学生外语接受能力的问题,学校方面多增加外语授课课时来进行外语的口语强化训练。目的在于有效提高学生的英文听说能力,并为接下来的双语教学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学校可以要求每位教师在教授英文教材的理论内容的同时,逐步增加中国案例的讲述,加强将教材中英文理论知识用于中国实际问题的分析,突出理论与具体问题的结合,提高授课的针对性。

(三)在授课教师的课件制作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从提高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的原则出发,建议授课教师在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英文表述旁加上中文注释标注出来,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更好地体现双语教学的效果。

(四)以课堂教学为渠道,探索双语教学方法,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可以使教育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能力,考虑到语言的规范性,应配备素质较高,年富力强的代课教师。

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接触纯正的外语,形成地道的外语能力。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课堂内容尽可能多给学生阅读和语言表达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内要求学生尽可能用外语完整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尽快得到提高。

(五)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的外语学习的氛围。开学典礼、运动会、黑板报、手抄报,特殊的纪念活动等校内大型活动尽可能的情况下都使用外语,真正为学生听说能力提供了一个个展示的空间和熏陶的氛围。每学期在校内都进行一次学生的双语竞赛活动,并且积极参加省里组织的双语竞赛,鼓励学生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六)进一步更新和强化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理念和双语教学能力,完善教学模式。为了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需要狠抓了师资培训,普遍进行双语培训,有效提高计算机代课教师的外语水平,以利于其更好地为学生授课。另外,还可以实行双语教学观摩课。实行双语教学的高校可以组织组成的听课专家组,分别对各个院校开设的双语教学课堂,进行观摩听课。

教学观摩课后,听课组成员对课堂的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双语教学的水平、教与学双方互动、课程能够联系最新的理论前沿等方面,进行讨论评价,也可以提出以汉语标识核心词语、讲解核心原理,督促学生预习和积极提问等若干建议。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双语教学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素质。但是如果在实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教师、学生、课程的具体情况而盲目开课,则会适得其反。因此课程初期,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教师的英语水平,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认真设计教学手段,综合使用评价方法,使学生既能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相关信息,又培养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中国大学教学》,2007,1

[2]苏秦,杨鹏,张陵.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大学教学》2002.10

9.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九

11月15日,市教体局教研室冯厚生主任、杨亚丽老师带领五位语文、历史、地理老师来我县进行初中典型案例巡回教学活动。教学地点安排在泾县二中,全县近百名初中相关学科的老师参加了观摩听课和课后评课活动。参加巡回教学的老师都是近年在省市获得学科优质课大奖的青年教师,他们以新的教学理念,以新课改的精神,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新颖灵巧的教学方法,演绎着典型案例的教学,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启迪。

我有幸参加了历史学科典型案例教学的观摩和评课活动。从陆中好和李彬两位历史老师的教学中学习了很多好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如:如何整合教材知识,如何预设教学情境,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等。但杨老师最后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给我的感受更深,我感觉它正是我们去评价课堂教学的几把标尺。在此,根据她的讲话,把要点记录如下。

首先,教学活动是一次创新活动。从如何导入,到教学内容的讲述,再到最后的教学小结,都应该有新的设计。教学创新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要紧扣教学内容的核心,对教学材料进行整合,增加和补充的内容要新颖和恰当。

其次要重视对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这就需要老师自己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多读专业书籍,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只有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老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创设具有活力和效力的课堂。

第三,教学过程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互动的表现形式很多,倾听、参与、积极思考都是互动,而不仅仅是口头语言的表达和热闹的气氛。

第四,课堂教学肯定要追求效果。效果是什么?完成教学目标,会完成检验的试题,自然是效果,但更主要的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学会从史实中分析得出结论。比如为何要转战陕北?为何没有离开陕北?都需要探究。

第五,教学是预设的,但也是生成的。课堂上的生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师要把握好很多生成的教学情境。

最后,历史教学一定要有历史味,历史味来自于鲜活的史料、生动的故事、真实的细节,同时要有学科的逻辑性,学科的逻辑性是教学的主线。

10.对作文入门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十

对作文入门教学的几点思考

陈世辉

甘肃省成县苇子沟学校(742500)

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常常看到许多教师备作文教学所困,以至于学生作文成绩不好,甚至于直到毕业入不了门。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对于作文教学,略有成功之处。于是,本人结合多年作文入门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以供诸君思考,也许能给各位灵感,帮助广大同仁取得更好的成绩。笔者认为,作文入门教学,应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1引导学生从生活获取素材

小学生初学作文,首先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无东西可写。他们找不到写作素材,我们要引导他们从记录发生在身边的着手。不要给他们讲过多的写作理论,就索性先去记录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个过程,他们往往能够出色地完成。

还有,小学生作文,往往会囿于自己的事件,而找不到素材。我们应该引导其利用别人的、甚至于电视上的、电影上的、戏台上的人和事。事情不一定非真实不可,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把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是转移到自己身上,只要有感情,且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一般性特点就行。

学生的生活阅历、经验有限,可以运用于作文中的有价值的素材相对贫乏,一味讲求写实,就会限制学生的创新。其实,创新也需要基础,这基础就是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个体的生活加入了别人的事件,其实就是创新。

2注重口头作文训练

在写作中,口头作文与书面写作同等重要。口头作文,就是把要写的先说出来,带有较强的书面色彩。能说出来,往往就能写出来。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在作文教学中,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角度出发,口头作文非常重要,而且能很快检验学生是否会写,是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训练方法。

3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写作文主要在于语言的集累,没有把握一定的语言,就无法表达思想与情感。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好词、好句的积累,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材料。学生词句积累的多少,往往直接是作文语言优美与否的一个因素,如果积累有限,就往往影响到表达。

4引导学生克服“怕”作文的局面

小学生怕作文,是正常现象。但是老师不能引导他们克服“怕”的局面,就有属于教学失败。那么,这样克服这种局面蓝呢?

其实,他们怕作文的原因,往往在于教师过多的写作理论,因为他们对理论的把握,上有一定困难。就是成人,对理论感兴趣者,没有多少。于是我们应该绕开过多的理论,让他们去记事、记言、记感受、记想法,或许他们很快就能上路。

5对学生给予科学评价

小学生的作文,是刚刚从写话训练中脱胎而出的,带有幼稚色彩是难免的,只要能有序地记录某个事件,或表达出某种情感就行。我么不能拿成人的目光去衡量他们的作品。要科学的给予评价,以激励为主,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评价作品,学生有进步,哪怕是极细微的一点,教师也应当及时发现,并予以及时的表扬与充分的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同时也要有分寸地指出其不足,以便其能够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11.对推行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学前双语教育;部队双语幼儿园建设

一、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双语幼儿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我区双语幼儿园以及办园单位对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开展学前双语教育能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和新疆地区稳定的内涵理解不深入,双语教育工作开展不扎实,落实不到位。

二是双语幼儿园发展不均衡。2010年新疆军区对9所双语幼儿园进行了改扩建,园舍面积均达到建设标准,但其余双语幼儿园未进行改扩建,园舍存在结构不合理、抗震性能差、设施陈旧、无外墙保温、幼儿户外活动场地拥挤等现象比较严重,已属于危房,作为幼儿园教学用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急需资金新建。

三是双语幼儿园资金缺口较大。随着物价及教职工工资的不断上涨,加之十几年幼儿保育费一直没有上调,双语幼儿园在上级拨款和本级自筹资金的情况下,资金缺口仍然较大。

四是双语教育师资缺乏。目前我区共有双语教师40人,现确定的双语幼儿园有双语教师32人,平均每所双语幼儿园不足2名双语教师,双语教育师资严重短缺,尽快配齐双语教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五是双语教师教学能力较弱。双语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要求,对如何实施学前双语教育认识模糊,教学内容、施教途径、教材的把握处理等不知所措,教育教学经验匮乏以及任职心理准备不足等,这些导致双语教学质量不高。

六是少数民族幼儿生源不足。我区共有少数民族幼儿661人,双语幼儿园有少数民族幼儿454人,其中军人子女70人、占15.4%,地方子女384人、占84.6%。目前有个别双语幼儿园少数民族幼儿较多,其他双语幼儿园少数民族幼儿相对较少。

七是缺乏适合新疆地方特色及军队特色的双语教材。目前部队双语幼儿园大多采用的仍是汉族班的幼儿教材,这些教材的知识缺乏新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少数民族幼儿实际生活,以及军队知识方面的内容,挫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给教师教学和幼儿学习带来的一定的影响。

二、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双语幼儿园建设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抓学前双语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学习力度不够。近年来自治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五年发展规划》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完善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管理体制,规范了双语幼儿园办园行为,促进少数民族幼儿全面发展。由于我们主动抓学前双语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学习力度不够,对学前双语教育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对抓学前双语教育的内涵不深入,导致部队双语幼儿园发展停滞不前。

二是抓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近几年抓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管理、检查督导、教师培训、与地方相关部门的协调等方面严抓力度不够,这是导致部队双语幼儿园不能很好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是对双语幼儿园资金投入不够。2010年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下发《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保障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新政办发[2010]190号,该保障经费用于双语幼儿园公用经费、幼儿食补经费等。地方政府对学前双语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非常大,而部队幼儿园只是在基础建设和教学设备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投入,以及原总后下拨职工基本工资、保险等经费外,其它方面均没有相关的资金投入,再有因为部队双语幼儿园大部分没有参与地方公办幼儿园的等级评定,地方相关部门并没有认可部队双语幼儿园的身份,因此无法享受相关资金保障政策。

四是对双语幼儿园检查督导力度不够。近年来对部队双语幼儿园在经费管理、物资使用、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检查督导力度不够,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与教育督导制度,没能很好地调动起双语幼儿园的办园积极性。

五是双语教师培训不够。根据双语教师的专业需求开展培训不够,没能及时提高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理论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等,致使在岗的双语教师普遍存在学前教育专业能力低、汉语教育教学组织能力低。

六是双语教师无正式编制且工资待遇低。“非正式编制”身份让双语教师心理上少了一份“安全感”,容易对岗位产生相应的“临时”心理,加之工资待遇较低,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需求,有能力、有水平、素质较好的双语教师工作几年后,纷纷考取自治区双语教师特岗编制离开部队幼儿园,双语教师大量流失,师资队伍极不稳定。

三、抓好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双语幼儿园建设的对策

1.部队双语幼儿园建设质量事关军民切身利益,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提高对双语幼儿园建设的重视程度。要充分认清抓好双语幼儿园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本着对军民家庭负责、对部队建设负责、对国家未来负责的态度,自觉克服模糊认识,真正把双语幼儿园建设作为一项稳定军政军民团结,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纳入部队建设全局,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二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要加强宣传,转变军队、社会和管理者对双语幼儿园建设的认识,积极发挥军内外报刊媒体作用,加大对部队双语幼儿园建设的宣传力度,让幼儿园优惠政策、办园水平和良好信誉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切实增强部队双语幼儿园对驻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吸引力。

三是增加双语幼儿园数量。结合驻地实际,我区在现有14所双语幼儿园的基础上,今后每年再择优确定2至3所双语幼儿园,至2018年使全区部队双语幼儿园总数达到26所,保证各地(州)至少有1所部队双语幼儿园开办。

四是加大经费投入。应当广开思路,多方筹措双语幼儿园建设资金,双语幼儿园建设经费既需要军队投入,也需要地方政府投入。可以建立军区各级共同承担资金筹措制度,设立双语幼儿园建设专项基金,做到专款专用。

2.教师队伍活力影响双语幼儿园建设持续发展,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一是要建立健全双语幼儿园建设的激励机制。要充分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手段,结合教师实际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定期进行考评,将考评成果与个人晋升职称、工资福利相挂钩;要努力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充分尊重大家的主人翁地位,畅通民主渠道,开展经常性的文体娱乐和谈心交心活动,理顺思想情绪,提升教职工参与幼儿园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使人的能力水平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评价制度。双语幼儿园建设的健康、顺利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和评价,通过监督可以对双语幼儿园建设的方向、内容、形式以及经费的使用等做出评价和规约,近年来,我们制定了《新疆军区双语幼儿园建设五年规划》和《新疆军区部队双语幼儿园考评细则(试行)》,定期对双语幼儿园进行评估考核,促进双语幼儿园规范化建设。

三是要提高双语教师待遇。要想方设法提高双语教师各项待遇,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制度,按规定购买社会保险、职称评定等,还要尽可能地改善环境条件,使她们觉得有干头、有奔头,心情舒畅地搞好教学工作。

3.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决定双语教育水平,应着力加强专业化建设

一是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师。应努力实施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计划,构建以新疆师范院校为龙头,驻地师范学校为主体的部队双语教师培训体系;军区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双语教师专题培训班;从双语师资的源头抓起,严把入口关,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学前双语教师,也可依托驻地高等师范院校,通过“特招”和“特培”相结合的方式;协调自治区教育厅将部队双语教师培训纳入“国培计划”中;依托示范幼儿园,每年采取幼儿园结对子跟班见学、帮扶的方式进行指导、交流、学习。

二是加强双语教学研究,规范双语教学工作。部队双语幼儿园要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新疆军区部队幼儿园建设规范(试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的指导下,加强对双语班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学段衔接等进行探索研究,规范双语教学工作。

三是构建具有新疆地方特色及军队特色的双语教材。具有新疆地方特色及军队特色的双语教材,是提高部队双语幼儿园教育的基础保证。可统一为部队双语幼儿园选择适宜的学前双语教材,鼓励各双语幼儿园结合驻地少数民族特色、部队特色及幼儿园实际,编写适合本园的双语教学教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构建具有新疆地方特色及军队特色的双语教材。

参考文献:

[1]闵兰斌,刘宾.新疆促进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举措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5,(2).

[2]王善安,杨晓萍.我国少数民族学前教育的内涵、目标及教育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12,(9).

[3]杨建忠.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2007,(3).

上一篇: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心得下一篇:团十八大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