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2024-09-06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15篇)

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一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

xx月15、16日,全县三十名小学数学教师参加了陕西省教育学会课程研究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技能提升培训会,和全省近千名教师共聚xx文理学院,观了八节观摩课,聆听了三场专家讲座。观摩课授课教师既有全国特级教师、知名专家,也有教学思想、教学艺术已经比较成熟的青年骨干,还有年轻的教学新秀,他们的课也就各有特色:或者朴实而韵味悠长,或者匠心独运、点拨巧妙,或者活泼生动、新颖明快。三位专家报告也深入浅出、引人深思:徐老师的“解决问题教学研究”用大量生动案例为老师们答了疑解了惑,孙老师的“提高教学质量从研究学生开始”获得老师们的认同。

培训期间,我县参训教师都能按时参加,特别是xx小学、xx中小等教师还能积极交流讨论,认真学习的精神可贵。

培训会后,xx中小、xx中小等学校参训教师按要求上交了心得体会或教学设计,共计16篇,部分学校还组织参训教师上了汇报课。这些学校及参训教师重视二次培训,重视反思与总结的做法值得提倡与表扬。

总之,本次培训会,我感到老师们不论是在观课、听讲座过程中,还是回校反思实践过程中,总有一点、两点被打动、被点亮的地方。培训会对老师们的影响正如徐斌老师追求的“无痕教育”那样,“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不露痕迹中理解”,相信老师们会“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

2.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二

聚焦核心素养50节新课温暖成长行程

【 我们的活动时间 】 语文:2015年11月12-15日,11日报到,16日返程

数学:2015年11月19-22日,18日报到,23日返程

【 我们的活动地点 】 中国杭州(报名后告知确切报到及会议地点)

【 我们的活动主题 】 关注新常态课堂的八大走向

【 我们的课程与团队 】 (每板块专家排列以姓氏笔画为序)

语文

培育核心素养邀请新加坡翁美慧,邀请王荣生 、 王崧舟 、 吴忠豪 、 张祖庆 、 周一贯 、 谈永康 、 赖正清 、 虞大明改变传统课堂形态,引领培育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

践行 “ 超文本 ” 教学邀请马来西亚黄先炳博士,邀请王玲湘 、 成尚荣 、 吴立岗 、 何捷 、 陈朝蔚 、 夏家发 、 崔峦 、 窦桂梅展示 “ 阅读 、 表达系列课 ” ,实施 “ 阅读 +X”、“ 表达 +X” 的超载文本教学 。

引导自主发展邀请邬国文 、 孙世梅 、 林珊 、 钟鹤童 、 薛法根呈现自主学习的机理转化: “ 学习单 ” 的全程运用; “ 小组讨论 ” 的高效开展; “ 体验教学 ” 的落地生根; “ 学习共同体 ” 的组建; “ 随堂作业 ” 的百花齐放; “ 小先生制 ” 的推陈出新 。

构筑学导主线邀请肖俊宇 、 陈宝铝 、 林莘 、 黄国才 、 盛新凤 、 蒋军晶通过 “ 翻转课堂 ” 等呈现形式,构筑课堂学导主线 。

渗透微课程邀请儿童文学作家周锐 、 董宏猷,邀请干国强 、 何夏寿 、 沈小玲 、 陈琴 、 周益民 、 雪野 、 韩兴娥展示有效 、 有趣的微课程 。

关注思考力邀请张立军 、 张学伟 、 薛瑞萍 、 瞿涛践行创造本真的课堂体验,培育思维宽度与深度 。

建构生命自觉邀请台湾名师葛琦霞,邀请王红 、 孙双金 、 李政涛 、 汪潮 、 薛丽芬顺应当代主流价值取向,建构课堂生命观,散发生命自觉气息 。

维护课堂权益邀请王中敏 、 肖绍国 、 吴琳 、 陆红兵 、 陈金铭 、 林志芳 、 章师亚推介把时间 、 空间 、 提问权 、 质疑权 、 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空思考和实践 。

数学

培育核心素养邀请孔企平 、 孔凡哲 、 史宁中 、 华应龙 、 吴正宪 、 张良朋 、 斯苗儿 、 鲍建生,邀请台湾专家林碧珍 、 钟静改变传统课堂形态,引领培育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

践行 “ 超文本 ” 教学邀请刘伟男 、 刘忠阳 、 李晓梅 、 杨迎冬 、 张齐华 、 黄爱华 、 潘红娟展示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载体,践行超载文本 “ 整合数学 ” 教学 。

引导自主发展邀请田小勤 、 刘莉 、 李培芳 、 张新春 、 罗鸣亮呈现自主学习的机理转化: “ 学习单 ” 的全程运用; “ 小组讨论 ” 的高效开展; “ 体验教学 ” 的落地生根; “ 学习共同体 ” 的组建; “ 随堂作业 ” 的百花齐放; “ 小先生制 ” 的推陈出新 。

构筑学导主线邀请刘德武 、 刘加霞 、 刘松 、 孙钰红 、 贲友林 、 俞正强通过 " 翻转课堂 " 等呈现形式,构筑课堂学导主线 。

渗透微课程邀请陈力 、 陈庆橹 、 袁晓萍 、 顾志能 、 黄升昊 、 管尤跃展示有效 、 有趣的微课程 。

关注思考力邀请第十二届全国小数赛课最优秀3位获奖者( 2015年10月黄山举行),邀请李加汉 、 姚剑强 、 高枝国 、 彭晓玫践行创造本真的课堂体验,培育思维宽度与深度 。

建构生命自觉邀请宋显庆 、 张丹 、 邵虹 、 顾亚龙 、 徐长青 、 曹培英顺应当代主流价值取向,建构课堂生命观,散发生命自觉气息 。

维护课堂权益邀请朱国荣 、 刘延革 、 姜荣富 、 费岭峰 、 唐彩斌推介把时间 、 空间 、 提问权 、 质疑权 、 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空思考和实践 。

【 我们的论文评奖 】 每位代表仅限一篇,一式两份,与会时提交组委会(需交纳评审费) 。

【 我们的光盘征订 】 请会后点击 “ 千课万人 ” 官方网站www.qkwr.net订购 。

【 我们的活动收费 】 每学科培训费850元 / 人 。 食宿 、 交通等费用回原单位报销,住宿标准:每人每天90-150元 。

【 我们的活动爱心 】 继续推出革命老区 、 西部地区 、 希望学校爱心免费听课名额,详情请关注官网公告 。

【 我们的报名咨询 】 参会单位须事先向组委会报名,未报名者谢绝参会 。 电话报名: 4000017582短信报名: 15958198815 15958188212 15958198116邮箱报名: qkwr@163.com官网报名: www.qkwr.net微信报名: qiankewanren QQ报名: 2521566653 1658661567

备注: 1. 网络报名如两天内不见回复,请改用电话报名; 2. 本次研讨会将发给学员继续教育学分卡; 3. 日程安排于活动前10天在网站公布; 4. 列举专家将以报告 、 示范课 、 互动评点 、 书面评点等形式进行; 5. 专家简介请登录官网查询

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主办)

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学生为主 激发兴趣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77-02

新一轮的教学课程改革提出了以高效课堂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指常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有效的单位时间范围内高质量与高成效地实施教学目标,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并提高教学质量[1],是将各个教学活动、环节进行有效地整合。特别是对于自我认识与自我管理的水平尚且不高、学习观比较稚嫩的小学生,高效课堂能够改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加之在人一生所接受的教育中,小学是基础阶段,其教学的有效与否及有效程度会直接影响日后的学习。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便成为顺应这一要求的举措之一,通过教师对课堂充分利用,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1.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一直以来都是一线教师的目标与追求。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毋庸置疑,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过去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一些弊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一,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里,更多地是以老师为主,向学生满堂灌输文化知识,将教学内容在较短的时间里直接传授给学生,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弱化甚至缺失,很多学生对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容易忽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对提高其学习效率产生一定影响,教学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第二,学生兴趣在任何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是比较关键的因素,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亦然。经调查显示[2],学习兴趣丧失是大多数小学生数学成绩提高困难、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它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不完全集中到课堂中来,导致教师教学效率降低。因此,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际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初入学儿童往往更喜欢学习、主动要求学习,到后期却会出现不再对学习过程感到新鲜有趣的现象,一部分原因便是在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传统教学模式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生活经验、知识背景的不同,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存在差异性,特别是低年级正处于养成学习习惯阶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思维灵活、掌握知识快,有的学生思维局限、掌握知识较慢,而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授课方式缺乏应该有的差异性,可能会导致有的学生因为跟不上节奏而丧失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生则因为感觉教学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影响以后的学习。

2.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2.1转变观念,建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是有效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3],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来明确学习目标,倡导同学之间合作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定时进行知识测评来掌握学生学习效果等,并将教师参与教同学生参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另外,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结合具体知识的特点实施开放式教学,使学生从思维上得到自由,鼓励学生更好地表达、更深地探究,提出发现新问题,甚至找出解答途径。例如在讲《周长》这节课时,将长方形、正方形、五角星、圆等规则图形以及心形、树叶等不规则图形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测量图形的周长,有的学生用线绳沿着图形围一周量出周长,有的学生将图形滚动得出结果,有的学生则根据图形的特点量出一部分后计算出图形周长,“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便由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主动掌握,而与此同时,我也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放手,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探索空间,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收到较好的效果。

2.2优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是有效构建高效课堂的动力。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首先要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其次要注意教态、语言、板书等具体操作细节的优化,由于数学概念本身抽象概括性高,容易与儿童的认知能力出现不符,教条的语言或者枯燥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长此以往便会减弱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思维要在正确的基础上倾向于生活化,让知识“活”起来,使学生从内心愿意接近它,喜欢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最后,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分课型、分内容、分年段,把高深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学习统计一课时,将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给学生播放某一路口处经过一辆辆小汽车、大客车、摩托车的视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让他们在安全的前提下体验到实地收集数据的快感,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够集中注意力,表现出较浓的学习兴趣。

2.3因材施教,展现学生的个人才能

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充分施展是有效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承认并尊重每位学生的个别差异,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标精神。为此,我们的教育就要允许学生有选择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允许他们以不同的速度去学习,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主动发言,主动质疑,多使用诸如“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想就怎么说”、“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等等激励性语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尤其是多留意后进生,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以增进其信心。另外,在班级内提倡小组合作,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在教学时,因人而异,尽量达到作业分层要求,课后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使中、优等生踊跃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对于后进生,采取由学生自己选择加入学习互助组,在平时课业训练中互相帮助,并定时开展“最棒小老师”与“进步之星”活动,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葛盼艳.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 考试周刊, 2015, (7): 225-225.

[2] 白俊芳.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 新课程(小学), 2015, (8):112-112.

4.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四

熊娟娟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在这万物复苏,孕育希望的季节里,我参加为期两天的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会中,四位专家的示范课,精彩纷呈,四位专家的专题报告,发人深省。四位教育专家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作为受教育者的“我”,有如拔开云雾见日月的感觉,这次培训必将对我今后的课堂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以生为本,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聆听魏洁老师小学四年级〈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示范课,让我耳目一新。对小学生来说,植树问题是一节晦涩难懂的内容。大多数教师都是先让学生从图上找出树的棵数与间隔数关系后,教师就会引导学生归纳: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只种一端:„„;两端都不种:„„。再让学生死记公式,用公式云解决问题。学完这节课后,大部分学生对这节课内容,始终是一知半解。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学生对植树问题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不足。魏老师的做法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数一数,让学生在线段图中找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利用多媒体出示多组图片,让学生观察,找出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学生基本弄清了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后,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找出对应或搭配关系,找出多1的真正原因。真正让学生做到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整堂课教师没有脱离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不强塞,不灌输,没有空洞说教,没按常规出现“植树问题”“棵数”“间隔数”等生硬的词汇,但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潜移默化地深入了学生的脑海中,教学效果可谓是事半功倍。

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带来的美感。这是我听完魏老师的示范课和她作的主题报告后的另一启示:

1、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也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如:魏老师在《植树问题》这节课中,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南京的名胜古迹,在这些精美绝伦的名胜古迹中,处处有植树问题所学的排列现象。学生在愉快地欣赏美景时,自然而然地明白一个道理,原来大自然中蕴藏这么多的数学知识,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之美美不胜收。

2、听了魏老师转化后进生(面馆老板儿子)的成功案例,我感触颇深。后进生的后进原因有很多,我们做老师的在查找后进生落后的原因时,往往是从学生身上去找,很少从教师自身去寻找原因,比如:教师是不是对学生关爱不足,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魏教师对一个大多数教师都无计可施的学生,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把他一窍不通的应用题利用面馆的价目表改成面馆经常要解决的应用题,因为面馆老板的儿子经常帮父母收钱,做这样的应用题,就如在家帮父母收钱一样容易,手到擒来,结果他的解题能力得到迅速提升,最后成为一名数学尖子。魏老师对他实行差别化教育,使一个将要盖棺定论的无药可救的后进生成功转化,引导他走上了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求学之路,这对我们今后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不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呢。

三、数学概念的教学一定要有一个抽象概括过程。

听了郎建胜老师的两节示范课和主题报告,我感受最深的是:一堂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课,一定要有抽象概括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能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既要举正例子,还要举反例,充分让学生能去探究,去发现数学概念的内涵,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教师不能越俎代疱,对数学概念进行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效果却是事倍功半。

5.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五

高新小学刘东宁

5月25—26日两日的渭南学习,听了7堂专家的讲课和讲座,真是让我耳目一新,眼见大开。20年来,也听过各种名师、各种形式的观摩课,但可谓千篇一律,英雄所见略同,唯独这一次听王崧舟、支玉恒、窦桂梅的课,让我深深懂得小学语文教学的路改往何处走,我也不敢再认为小学语文没什么难度,再也不能拿着书本就进入课堂,总而言之,这次观摩听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什么是教书匠,什么才是教育家。

王崧舟老师的示范课是《去年的树》,我以前也听过几次,曾经也被老师的深刻分析所打动,体会到了树与鸟的深厚感情。王崧舟老师的课没有流于一般形式,就课文分析课文,而是让学生在平淡的文本叙述中展开想象,想鸟唱歌可能在什么时候,然后让学生把想象的词语加入课文,再齐读课文开头,通过两个“天天”体会的鸟与树的深厚感情,接着问学生想认识这只鸟吗?想见见这颗树吗?引导学生第一次当堂写作,写写学生心目中树的外貌,鸟的样子。学生写作后,王老师再让学生根据所写重新讲故事的开头。王老师紧接着讲课文的开头并不是这样的,课文的开头写树的高大了吗?写鸟的美丽、可爱了吗?生回答没有。于是老师板书“平淡”;通过写外貌、写表情、写心理的平淡,三次当堂写作,引导体会平淡的言辞中透着深厚的感情,最平淡的语言,可以讲下最生动的故事。

王崧舟老师的讲座“语境视眼下的雨用教学”,认为语用教

学是整体的教学,和谐的教学,统一的教学。语用学习和内容理解相结合,语用学习和情感陶冶相结合,语用学习和学法指导相结合,我们的日常教学知识做到了前两条,王老师的语文教学如一股涓涓细流,把三者完美统一,不漏痕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理解了课文内容,陶冶了情操,又学会了改如何写作,即故事不在文本,在每个人心中。

窦桂梅老师以美国作家惠特曼的诗歌开头:“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便成了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她从预学、共学、延学三个步骤讲了《魅力》这片鄂教版小说,让每位学生以及在场老师深感卡佳的天真、纯洁、善良。窦桂梅老师以“儿童站在课堂的正中央”为宗旨,以“什么样的文本还它什么样的味道”理念,用火一样的热情给听众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通过她的讲座,多少老师明白了不能把所有的课,都上成一个模式。小说有小说的上法,诗歌有诗歌的上法,散文有散文的上法„„课堂一定是给予文本属性的的课堂,儿童的课堂。

支玉恒老师年已74岁还在深入课堂教学,他的作文示范课——《个性的表达》,沉稳厚实,娓娓道来。是的,作文难,难在内容上,那么,如何上好一堂作文指导课,得从内容入手。内容从生活中来,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能够写下去,写完,这是多写、多练的前提;生活有取决于人对生活的认识,作文指导得注意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认识来源于实践。小事情来源于实践,大事情来源于书本,这些理论环环相扣,但句句真理。

支老师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教的。他的课没有花招,课堂实效性很高,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

6.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六

10月4——6日,有幸观摩了“平泉县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低、中、高年级段14节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收获颇丰,现就每一节课谈谈自己的个人想法:

第一节回民小学周晓涵老师的《戈壁滩上古长城》一课,教师语言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注重落实低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夯实识字写字教学,在课始进行了生字词的扎实认读,起到了巩固作用,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注重语言训练与积累,在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古长城”部分,教师对“叮叮当当”一词的学习指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让学生说“叮叮当当”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然后出示对比句子把它换成“叮当”,让学生读读两个句子比较“用哪个更好”,最后让学生说出类似的表示声音的叠词,当学生说了“高高兴兴、吵吵闹闹”等词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些是叠词,但不是表示声音的,随之引导学生说出“下雨时,小雨点、小溪 地流、小鸟 地叫”等等,并且在有效练习环节提示学生课下积累在小本本上,可以在课文中找,可以在拓展阅读的文章里找,也可以自己试着写一写,这样不但让学生积累了词语,还丰富了语言积累、表达。周老师还特别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轻轻打开书,轻轻拿出铅笔,写字时要头正、身直、肩平、足安等等。一点建议就是尽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尽可能做到按时下课,不拖堂,“城”字的书写大可不必非得在这节课指导。

第二节黄土梁子明德小学于淑娟老师的《戈壁滩上古长城》一课,教师能依据“高效课堂的一般思路”引导学生完成第二课时学习,突出的特点是重视学生读的训练,训练形式多样,如:自由读整体感悟、同桌互读交流感受、个人展示读、教师范读、段落对比读、熟读成诵等等,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课始认读认字卡片、课终前的指导写字。只是在指导写字时教师要注意方法,田字格要画的方正,教师板演时要注意占格位置和字的间架结构要准确,不要急要一个字一个字细致完成:看

一、描

一、写

二、组一到两个词、如果再说个句子就更好了。另外课件的制作中背景颜色与字体颜色的搭配要精心,本节课的课件张张都给人“阴天”的感觉,字也看不清,整节课由于课件的原因心情显得很压抑,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第三节金杖子中心小学郝爱萍老师的《戈壁滩上古长城》一课,教学环节思路清晰,每一环节的过渡语设计精心,让我们感觉整节课是一个整体,不支离破碎的。比如在由学生的自主阅读到小组交流时,教师说:“我发现有几个同学已经开始和小组同学说起来了,有的同桌说的很热闹了,可能有的同学不知道怎么说,那就带着你的想法把你画的句子给同桌读读。”学生们就自然地进入了交流的环节,过了一会儿老师又说:“已经准备好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许多同学已经回到了坐如钟的状态”。自然进入全班交流的环节。教师引导理解理解词语的方式新颖,如理解“断断续续”教师采用了画图的形式,并且是让学生画出断断续续的线。几点个人想法:

一、课件的使用,朗读古战场一段时能播放大哥哥吹笛子的音乐吗?

二、师生的表情要随文本而变化,和文本同步,读古战场中“战士们一点笑容都没有”学生不严肃,教师也面带微笑的点评指导,显然不合适。

三、对朗读的评价,第二课时中的评价要求读出个性体验,不能再只停留在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是否流利上,应该说从他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听出了什么等等。

7.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七

一课前预习

提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 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 通过阅读教科书, 可以独立领会知识, 把握概念的本质内涵, 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 反复推敲, 理解教材, 可以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 自学的意义就越重要。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提前熟悉教材, 独立思考, 自主查找资料, 研究新知识的重点难点, 发现疑难, 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疑难问题。由于预习扫除了新课中的一些障碍, 听课时就感到轻松了许多, 才有可能把精力放在理解和思考问题上。可见, 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 做到听得主动, 学得也主动。课前预习做得好, 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 大胆发言, 积极参与。这样,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听课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二精心授课

课堂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过程, 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学习质量的高低。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 认真授课, 并要求学生上课时精神饱满地专心听老师讲课, 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 动耳听老师讲课, 动眼看老师板书, 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带启发性的问题, 动口回答老师的提问, 动手记录老师讲课中的一些课本中没有的重点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讲的一般都是比较重要的东西, 其中还包括一些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小技巧等,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的进程和方向。上课认真听讲与不认真听讲的学习效果是有很大差别的, 往往在课堂上丢失落下的知识, 在课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补, 补的效果还不一定好。

三注重评价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能够有效监控、调节和改进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科学、合理的评价既可以促进教与学, 又可以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现代教育评价重视发挥评价对象的主体作用, 重视他评与自评相结合, 注重自我调节的过程发展, 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 按照评价目标体系, 使评价过程成为“学习——对照——调节——改进——完善”的过程, 有利于评价对象及时看到成绩, 受到激励和鼓舞, 找到差距, 及时改进和提高, 有利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要强调评价的过程化, 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 让他们在体验成功中进一步发展。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来全面、客观、真实、科学地评价每个学生。运用多元评价手段有利于建构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管理体系, 可以促使小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树立优良学风, 提高学习效果。

四重视作业

布置家庭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一般情况下, 教师每天都会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完成, 以加深学生对新课的理解, 检验并巩固所学知识。课外作业是课上教学的有效延伸, 是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深化, 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完成作业, 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及时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 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弱点,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 调整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做好家庭作业对提高学习成绩很重要。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一旦能自觉做好家庭作业, 对于他今后事业的成功发展, 远比我们的想象要大。教师要教育学生独立、认真完成作业, 若有学生不能按时完成, 一定要采取果断措施, 应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做到有督促、有检查、有辅导、有讲评, 持之以恒, 时间久了, 学生自然就会养成及时做作业的习惯。教师应该通过布置适量恰当的作业,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教师还应认真批改, 积极运用活泼有趣的批语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有效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五注重考试

考试检测是考评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 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应精心设计考查内容, 通过编制一题多解之类的考查试题, 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 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 在设计应用题时, 可以只给出部分已知条件, 让学生自由补充填写另外的已知条件。这样的设题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变通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又可以使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

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教师,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课堂的高效与否关乎教学的成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多种办法, 从学生的习惯养成、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提高教学质量,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迫切希望教师能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 提升学习能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 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学生的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我们应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8.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究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51

高效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为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它是我们教学的最高追求。也是一种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激发为一体的教学,要想做到高效,教师与学生这两个方面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教师与学生的完美、和谐、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呢?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根据本人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前的准备是高效课堂实施的首要条件

上每节课前教师首先要认真备课,想一想怎样突破难点,怎样把握重点,怎样做好对新知识的铺垫,做到水到渠成。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新知识,这一点非常重要。还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想想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注意前后知识的系统性,了解不同教材就这一个知识点的内容,都是采用哪些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的。哪一种教材的方法更好,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只有这样,教师个人站在了知识的尖端,才能使所教的学生有更高层次的理解,更加容易接受所学的内容。

二、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实施的重要条件

倾听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好的倾听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不好的倾听习惯可以断送学生美好的前途。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让每位学生发言,这样才能暴露学生的思维特点。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才能针对学生思维的优点和错误点,有的放矢地去帮助他或表扬他,这时学生的心情也是很愉悦的。特别是当教师听到学生独特的解题思路的时候,常常是为之震撼,会竖起大拇指说:“你的思维太好了。”学生听到后,顿时增加了自信与活力,思维更加活跃,更加喜欢听课。作为教师要善于倾听每一位学生的想法,特别是学习思维偏差的学生的思维,这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与驾驭课堂能力的最佳表现。我曾经做过一次调查,当我讲完一道数学题,我叫了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成绩好的学生,基本上讲得思路清清楚楚,甚至讲得一字不落;中等生只能说对一半;后进生支支吾吾,沉默不语,可见倾听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高效课堂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直接决定着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使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反之,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接受知识会大打折扣。

(一)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前导入使学生产生兴奋、激情的感受。充足的兴趣,可以抓住学生的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猜谜语、讲故事、看视频。如:我在“营养含量”一课的开始,引入了这样一段话:“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梦,我梦见了智慧老人,他告诉我,每个人都能成为非常有智慧的人,原来智慧有秘诀?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一下子勾起了学生想做有智慧人的欲望,为新课进行作了铺垫。

(二)题纲引导学生学习

每节课前教师想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直接抛给学生,但往往考虑到学生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就充分利用小提纲来引导学生自学,一步一步来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如在“营养含量”这一课,为了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我安排了这样的自学步骤:1.线段图。2.是如何列式的?能不能说一说你的想法?3.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思维过程?4.组内交流订正。5.组代表汇报。这样的步骤可以引领学生的思路,教给学习的方法。有时学生需要独立思考;有时需要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有时需要竞赛的方法。

四、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决定着高效课堂的成败

良好的数学思维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在小学阶段,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直接计算法、排除法、操作法、代入法等等。现在我就小学生感觉最难的简便运算和分数应用题来说说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从简便运算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简便运算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上加难,为了使学生的简便运算迎刃而解,我教给学生两种方法:一种是凑整十、整百数。另一种是应用运算定律。

从分数应用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里面最让学生头疼的事情,那么,如何来解答这样的应用题呢?如:一条公路,已修长度与未修长度的比是1:5,如果再修900米,已修长度和未修的长度相同,这条公路总长多少米?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这道题里的单位“1”是谁?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这条公路总长”。“已修的占这条公路总长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那未修的呢?”“■”,我又问,“这道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学生想了想说:“已修的+900=未修的-900”,会写方程吗?学生迫不及待地说:“x+900=x-900”,同学们还会用别的方法解答吗?一听说还有别的方法,学生交头接耳,开始窃窃私语起来,等了好一会,没人回答。“会画线段图吗?”我问,学生开始画线段图。“未修的比已修的多了几份?”“2份”“这2份是多少米?”学生顿时醒悟,“900米。”“一份是多少米?“450米”。“6份是多少?”“2700米。”看着学生思维如此活跃。我立刻又写了这样一道题,某经营公司用甲、乙两个仓库储存彩电,甲、乙两仓库之比为7:3,如果从甲仓库调出30台到乙仓库,两仓库储存的电视机就相等了,甲、乙两个仓库原来储存电视各多少台?学生很快举起了手,我叫了几位学生回答,他们思路都非常清晰。这一刻,我懂得,会思维的习惯,已经在学生的心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五、过渡语为高效课堂锦上添花

过渡语言可以使高效课堂的结构更加紧凑,更加完美,达到巅峰。它也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导向性。唤醒学生的有意注意,开启学生思维的阀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玩学双赢上的目的,由被动的学习状态转为主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更有趣味性。如:“营养含量”这一课,在复习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我们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语言也特别的丰富,接着白板出示了,十全十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十二分满意,学生边猜边学,顿时兴趣盎然。

总之,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教师终身去研究,去探索。随时随地都具有突发性、生成性,这就注定了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极强的艺术性。需要我们要以自己所学的教学理论去引导教学,让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实践。在一堂堂精彩的课上,要留给学生好的解题方法,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最终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

9.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九

郑献玲

2012年3月.15、16日有幸在莘县实小参加了全是“全市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大会。首先观看了8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评课,最后聆听了冯明才主任的精彩报告,使我受益匪浅,在这几节课中,教师都注重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是王占霞、何仲秋、雷玉芳等几位老师更是特别体现了这些,就这次会议写几点自己的收获:

(1)教师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能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教师还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注重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都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几位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问题设置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4)教师在课堂中都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

最后冯明才主任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条件的创设做了精彩的报告。我认为在新课改中,能做到这几点就能使自己的课堂真正高效。

1、认真研究新课标、教学用书、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10.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十

20xx年6月16日,元谋县能禹小学组织全体数学名师成员参加活动,学习观摩了昆明明通小学组织的,云南省教育厅名师工作室专家主导的,“以学为主”核心理念的课堂教学展示及其经验交流学习培训活动。我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参与了此次学习活动。真的很厉害!真的很震撼!想不到两位老师上得如此美好!很优秀!不用课件,都能把课上得这么好!这难道不是我多年教学所追求的吗?是啊!每个老师都在思考每一天的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处理,如何去上,才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点。归根到底就是备好课的问题,常规的做法就是去找各种各样的课件。而这两节展示课,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课堂教学改进的依据。

1.课堂教学的本真就是回归课堂,返回课堂

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学习,永远是每个老师追求的根本。以学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是本次活动的教学理念。这两节课都是自始至终做到了,也体现到了。从学生学习的点滴细节入手,从学生自身学习思维方式,思想转变出发,引导学生动起来,比划起来,练起来,最后达到理解知识,熟练起来,掌握起来,既学会了知识,又培养了孩子的空间观念,空间推进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课堂教学的本真就是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

平时我的课堂也是这样追求呢!但是总是有不会上课和听课的孩子,总是有先积极,后倦怠的学习时机。这两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重点,教师引导,学生组织学习,复习。学生引导学生,学生组织学生,学生当老师,提问学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全班同学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动了起来,积极动手操作了起来,积极主动性很强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

3.课堂教学的`本真永远都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我的实际教学中,往往包办代替的多,放手让孩子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确实太少了。巫老师的这节课,自始至终都是让学生利用操作白板通过拖拉拽,平移,旋转等手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习知识,复习知识,巩固知识。既做到了知识之间联系和转化,又突破了知识点的重难点,又处理了关键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学得清,学得深,记得牢,掌得久。

11.探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十一

【关键词】课堂教学;策略;高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发展的合作过程。高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一致,教师只是学生学习中起组织、引导与合作作用的,而学生却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努力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参与数学活动的平台,创设高效率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精心设计导入,有效推进知识迁移

新知一般都是对相关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为了让学生能主动利用新学知识和已有经验学习新知,从前我们总是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可以掌握的部分,以致太多的复习铺垫,去人为地降低学习的难度,而这样的狭窄视野,让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致使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低。因此,我们在创设复习导入时,问题要尽可能地开放,将新知融于旧知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高昂的情趣和振奋智力的内心状态,而急于传授知识,于是这种知识也只能让人产生冷漠的态度,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因此,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趣中质疑,疑中生思,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让学生分别量出预先发下去的几个形状、大小均不同的三角形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我不用度量就能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并把每一组度数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一一验证我说的度数是否正确,结果学生量完后发现我都说对了。有的学生不服,我就让他们自己在课本上任意找三角形再量两个角,我说第三个角,结果仍然一样。这时,学生们都感到很奇怪,老师为什么不用量角器量角就知道它的度数呢?他们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学生的思想完全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了,这样,把学生们都引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事实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教师讲一些含有启发性的故事和组织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同样能给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形成想努力去探究的心思。学生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使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激起兴趣,于致产生强烈的探究新知识的内在需求。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在接触新知识的时候,挟着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效率将会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一样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课堂变得高效,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增加学生的操作机会。上课时,教师要尽一切可能,提供给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用于加强直观操作,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学会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先让学生拿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梯形,问他们能不能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相互探讨,得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梯形,就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由各小组说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关系,综合各小组的观察,一般可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梯形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此,很容易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接着,我再问学生如果只用一个梯形,通过割补的方法,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各组学生跃跃欲试,他们通过一番比划,有一组学生抢着说,将梯形沿着两腰中间对折,使上底和下底重合,剪开,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但面积不变,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是原来梯形的一半,所以高要除以2;也有一组学生不甘示弱地说,我们把梯形沿对角剪开,分成上下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就是梯形的面积,两个三角形的底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三角形的高和梯形的高相等,所以梯形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上底+下底)×高÷2。

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让他们发现并喜欢数学,使他们身处于问题情景当中,做到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就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新课改也很强调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学习形式,由于它具有使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优点,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喜欢选择这种形式。选择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优秀学生的才能得到了极致的发挥,中等的学生也得到了锻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得到了帮助,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的教学中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学生在学习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愉快体验和思维火花碰撞,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的使用,营造了图、文、声、色俱佳,动、静皆宜,丰富多彩的学习场景,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最先进便捷的手段和形式,让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在数学课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使课堂教学结构更加紧凑,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能变抽象为具体,改静为动,化繁为简,把枯燥变成有趣,这样就能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数学科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精心营造合理的教学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共同协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在愉快、平等、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凤琴.《“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年2期

12.小议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篇十二

小学生在学校学习, 最重要的是学习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知识点和学习能力的具体状况, 做好课前教案准备, 在突出知识重点的情况下, 全面的有效的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详略得当, 有条不紊, 使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了解知识点和知识原理, 加深记忆和理解。在课前应当充分备课, 对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把握, 掌握教学的基本思路和科学内涵, 遵循认知规律, 将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和思考方法概括出来, 使不同学习层面的学生有梯度的学习和掌握。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和创造, 老师在讲解过程中, 可以加强对代表例题的重点分析和解剖, 把每个例题反映出的知识重点、解题思路和依据都分析出来, 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便捷。数学教学在于分析解题思路, 总结思考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 只有掌握了思考问题的方式, 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师要详细了解学生状况、安排教学进度

教师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性, 因此, 作为与小学生直接沟通和交流的对象, 在课堂教学时, 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有非常详尽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 制定和安排适合学生现阶段学习能力的教学任务。同时, 教师要常常和学生沟通, 在课堂上保持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引导学习的前提下,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教师可以从自身做起, 转变自我角色, 和学生们一起享受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 应该常常考虑授课内容的强度是否可被学生接受, 小学生常常充满了好奇心, 但是遇到挫折又极其容易气馁, 针对这样的年龄特点, 老师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应该注意深入浅出的讲题模式、化难为易的解题思路。及时调整教学知识的安排, 合理安排适合学生现阶段学习的教学进度, 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情况中增加新的数学知识, 巩固已经所学到的内容, 并在解题过程中, 能够将所学知识点学以致用。

(一) 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设计, 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情境, 需要合作讨论的教学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模式, 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知识点则鼓励学生动脑动手, 创造性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讲授而不顾学生实际接受情况, 可以采用故事教学、试验教学、表演教学、问题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集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注意力, 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实际效果。

(二) 不断深化总结方法

总结是前进的动力。在教学效果上, 教师要及时改正不恰当或不合适的教学方法, 不断总结和自我反思, 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不同阶段, 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达到教学的期望目标。

(三) 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数学学习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 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使得小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教师应该针对学习效果的反馈情况, 及时作出教学进度的调整, 在复杂、概括、抽象的知识点环节应该给予足够的时间学习和巩固, 在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时间可以稍加调整缩短, 时间分布详略得当, 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师要充分了解学习效果、做好及时回馈

每一位受人尊敬和喜爱的教师, 为人处事必定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位老师应该在树人的同时, 提高自己的德行品质, 维持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 通过课后作业、课后聊天等各种方式, 及时了解学习效果和学生状况, 做好教学反馈信息, 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因时制宜, 不仅依靠自己巩固的专业知识, 同时也凭借自己过硬的教育素质将教学效果推向更好。教师了解学习效果的最直接方式, 就是布置课后作业。但是由于作业评改是非常枯燥且繁复的工作, 因此会在着重解决学生共有的一些问题之后, 遗漏掉个别学生的一些问题, 因此, 这份工作对教师来讲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教师应当多元化的采用批改方式、评价方式, 对知识内容掌握较好的同学多多表扬, 对学习效果较差的同学多多鼓励和细心讲解, 使学习的整体效果有明显改善, 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

四、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教书育人的新时代教师, 应当摒弃传统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譬如故事教学法、游戏教学、情景教学法等。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融汇贯通,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发言, 保持学习的热情和上进心。并且注重一视同仁, 对处于各个阶段学习状况的学生分别给予合适的指导和培养, 重视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和困扰, 鼓励学生,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 共同努力, 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做到与时俱进, 采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譬如采用多媒体进行有效讲解, 学生互动进行有效沟通,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帮互助, 维持积极的课堂气氛, 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目前教学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真正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还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因此如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严格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夏月.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J]教育界, 2011, (25)

[2]杨后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 2013, (20)

1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十三

全南县第二小学 陈永添

2013年11月12日,我有幸和另四位同事参加了赣州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观摩活动,在这三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我校钟洁婷老师的《认识时间》、赣县韩秀珍老师的《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会昌县庄口镇中心小学林梅老师的《8的乘法口诀》、赣州市开发区湖边邱丽凤老师《认识分数》、南康市第四小学刘香兰老师的《可能性》、瑞金市解放小学赖明玉《用字母表示数》等20位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并听了市数学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介绍本县家乡特产、旅游风景等等,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有的老师用到了姚明的高度,《可能性》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和魔术入手,《认识钟表》利用带学生旅游上犹一天的时间变化等等,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

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坚定了自己的几个认识。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如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经的路线,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与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科学引导,适时激励外教师要重视板书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传统样的文字应用题模式,引导学时理解图意。

(3)题组训练不过时。数学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诀一样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本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则编制系列练习卡,对学生的当堂训练很有帮助。

(4)探究与渗透的关系怎样更合理?数学课需要探究,但绝不是最原始的经历,这种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铺垫引导。如果坎过大,沟过深,教师就要帮学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

六、产生的几点疑惑。

(1)一节课中解决问题与算理探究孰轻孰重?从实际问题入手分析已知未知的关系引导学生列算式。启发学时搜索知识储备探寻算式的解法,这两者哪一个应该占得时间更长些?我觉得很多以计算为

重点的课,“解决问题”设置的素材很多都不理想,冲淡了教学的重点。

(2)几节课对学生的评价较少,激励的语言较少。相比较我更欣赏文清路小学老师上课时的感觉。他们的老师上一节课,可能造就一个杰出人才。比如学习信心的鼓励,学习方法的鼓励让人终生受益。

(3)训练量都较少,不利于学生形成技能。我感觉在“解决问题”的红点讲完以后完全可以分层练习,如编制信息收集题组,信息整理题组,选择策略题组,提出问题题组。最后一道综合题。一句话种子分类练习。

14.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十四

石场乡中心完小 施鹏博

2012年9月14日——16日,我有幸去潍坊参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观摩活动。在三天的学习中,先后聆听了5位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或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知名优秀教师的不同风格的示范课5节。被大师的独特而精彩的授课所感染、所震撼,他们演绎了一幕幕在新课程教育目标引领下践行课改的精彩历程,一堂堂凸现“原生态”、彰显窘异风格,“读”来令人振奋而情绪高涨。下面简单介绍我的几点体会:

一、毋庸置疑这些示范课,非常直观、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新课改目标宗旨: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学习能力提高,真正做到以学生主体发展为本——凭借执教者的循循诱导,鼓动学生积极参与,不断质疑、思考,学生有了自觉的探究意识、探索言行,学习兴致被激活了,自然会充满灵动、活水荡漾,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真的觉得非同一般,鼓舞人心。我从中感悟很深,受益非浅,事实就该这样。课堂教学还其本来面貌,体现“原生态”教学特性,没有一点做作与拖泥带水;教学过程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如此宽松、民主交流讨论协商、人文化的情境氛围之下思考、体验、探索、自觉学习,全体学生都在进步与成长,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崭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尤其敬佩这些在小学界堪称大师的特级教师们,他们有着精湛的驾驭课堂教育的组织管理与语言表达的能力,名不虚传,可见其平时深厚的教育功底与令人惊叹的教育睿智。

二、这些名师虽然他们和孩子是第一次接触,但总是能很快地了解孩子,也让孩子了解他们,熟悉周围的环境,放松心情,自然轻松地过度到课堂。有时问的问题既激发孩子的兴趣,又很睿智的进入到新课学习中,润物细无声,没有娇柔矫作之嫌。特别刘德武老师在给孩子上课时,和他们是那么的亲近,对他们是那么慈爱,好象爷爷在给孙子讲生动有趣的故事一般,牢牢地吸引着孩子们。课堂上,孩子是聪明的,老师更是睿智的。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有时有点出忽意料,老师们总是细心地呵护着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尽情地展现自己,同时又很有策略地把他们不知不觉地引回来,时时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自己去探索,从而解决问题。

三、深刻的把握教材,并融会贯通到教学中。听北京特级教师田立莉老师的课,你会感到她对教材了然于胸,并做到融会贯通,才达到对知识深入浅出的、有系统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深刻的理解。使我感到田老师有很深的课堂教学功底。

四、听课回来有一句话一直在耳边围绕:“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语言诙谐幽默,还伴着徐长青老师生动的肢体动作。他再鼓舞学生积极踊跃展现自我,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营造一种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课堂氛围。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整节课活动、游戏中,矛盾—突破—升华,无处不显现出教师的智慧和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课堂成为创造智慧的场所。我想上课的学生一样终身难忘,这节课让学生终身难忘之处就在于他们从中领悟到了知难而退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真谛。徐老师这节课后面的教学没有过多的教具演示和媒体展示,也无“精心指导”和“反复叮嘱”,但学生探究意识的效果就会那样的神奇。原因何在?是数学思想与方法在学生思维中发挥了奇效。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探索活动中,展开想象、激活思考、享受成功的快乐,深刻地体验到了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作为现场学习的我庆幸能有机会参加学习,来此学习,长了见识,拓宽了眼界,收获颇丰,我们有许多感慨、许多感动,却无以言表。一天的学习不足以吃透,我们只好把这些优秀的前瞻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带回来,慢慢琢磨、学习、研究,并与同仁共学同享,以此践行我们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的孩子从此不再害怕学习。

15.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微 篇十五

一、实现主权回归, 把课堂还给学生———高效课堂的“前提”

过去的课堂都是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或一个容器, 肆意刻画、灌输;把学生当成一头牛, 牵着鼻子走, 且沿着已经画好了的圈子行走, 不敢超越雷池半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传统的课堂是教师“主动”地教, 学生“被动”地听, 从而学生失去了“呼吸”的空间。而高效课堂倡导让学生大胆地讲, 大胆地说,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在“动”中学。坚持以学生为主, 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索活动, 并根据自己的亲自体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 通过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 领略数学美的真谛, 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 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来源于实践, 又服务于实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操作, 在实践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 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 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求知欲。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 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 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 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 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 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 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 听过了, 可能很快就忘记;看过了, 可能只是明白;只有做过了, 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 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的活动, 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高效课堂要实现主权回归, 为此要求教师备课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课堂是学生的舞台, 不是教师的舞台, 让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角, 这样, 课堂才能充满生机, 才能从有效提升到高效。

二、关注个体差异, 实现全员参与———高效课堂的“关键”

司空见惯的课堂现象是, 教师提问的大多是好学生, 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放在了“遗忘的角落”, 这既不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高效的课堂,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鼓励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同时,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多关心那些学有困难的同学, 鼓励他们勇敢表述自己的意见, 对他们的回答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既不是同学的陪衬, 也不是教师遗忘的角落, “我参与, 我进步, 我快乐”的意识一旦在他们心中扎根, 学习积极性将会极大地被激发, 成绩也会在不断的巩固和夯实中得到提高。由于每个学生对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会因各自的知识基础、能力、个性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因而有效的主体参与实质上是一种有层次的差异参与, 即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 在目标、方法、评价方面体现出层次性, 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高效课堂绝不是一言堂, 而应是群言堂。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应该在熟练掌握课本、学情的前提下,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教学《商不变规律》后, 可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基本题 (学困生、中等生必做)

第二层:变式发展题 (学困生选做, 中等生、优等生必做)

第三层:深化提高题 (学困生、中等生选做, 优等生必做)

整个练习要求上体现了一定的层次, 好中差兼顾, 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以求得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儿童的经验、家庭背景、知识储备等各不相同, 思考的角度不同, 解决问题方法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 使不同的人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再如教学《租船》 (北师大教材第四册) 一课时, 在学生观察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后, 引导学生解决“9个学生坐船, 每只船限坐4人, 至少需要几只船?”时, 有的学生通过计算:9÷4=2 (只) ……1 (人) , 判断至少要3只船;还有的用猜测的方法:4× (2) =8, 因为8<9, 所以, 至少3只船; (3) ×4=12, 因为12>9, 所以至少3只船。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 教师都给以肯定与鼓励, 并不把统一的模式强加给学生。这样, 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 让学生的思维任意驰骋, 同时也弘扬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每一个学生都取得进步, 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中收获幸福和快乐, 这是高效课堂应有的追求, 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真正贯彻。

三、注重动手操作, 促进学生数学发展———高效课堂的“核心”

智慧就在指尖上。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 是他们思维过程的体现。动手操作, 可以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 从而向抽象思维过渡。因为只有通过实践, 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实践, 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知识的学习中, 培养能力, 发展思维。

例如, 教《圆的周长》时, 可以让学生各自做直径为2、3、4、6厘米的硬纸圆片。上课时, 各人用这些圆片在有刻度的厘米尺上滚动一周, 并依次记下数据, 让学生分别算出每个圆片滚动一周的长度除以相应圆的直径, 再比较四个结果, 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总结后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时, 告诉学生:这个三倍多一些就是“圆周率”, 进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 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创造”不是教出来的, 但操作可以埋下创造的种子。教学中安排合理的操作环节, 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 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就会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动手操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可能, 而且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些新的理解和看法, 不仅能够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 还可以在这种新的发现、新的感悟中碰撞出创新意识的火花。

例如, 在教学《角的度量》之后, 学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及画角的一般方法, 再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促进求异创新。要画出120°的角, 学生一般都是借助量角器和三角尺画出来的。在此基础上, 老师再提出问题:“不要用量角器, 你们能准确地画出这个角吗?”学生带着问题又进入了愉快的动手操作、实验探求之中。很快, 学生就发现了两种画法:用三角尺的直角和一个30°的角拼起来画得到120°角;用两个三角尺60°的角拼在一起来画得到120°的角。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创新了方法, 得到大家的认同, 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此时, 老师再出示问题:“谁还有新的画法或新发现?”学生积极性更高, 争先恐后地又展开了操作探索, 结果又发现并学会了另一种方法:用三角尺的一边 (或直尺) 和另一个三角尺60°的角拼在一起可以画出120°的角 (即用一个平角减去60°) 。如此这般不断地出现创新方法, 如果离开了动手操作, 是很难有这样的结果的。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鼓励学生求异创新, 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打造高效课堂大有裨益。

四、创设有效情境, 突出数学特质———高效课堂的“根本”

如果将一勺食盐放在你的面前, 可能难以下咽, 但若将食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 在享用佳肴时将食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 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 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 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情境是一碗“溶盐的汤”。“学非探其花, 要自拔其根”。根就是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这才是数学的“迷津”。所以说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创设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例如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 课前拍摄本校的教学楼照片 (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下来的四张照片) , 让学生逐张观察。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白这四张照片所拍摄的其实是同一个地方, 但从画面上看却是不同的, 主要原因是因为拍摄照片时的角度不一样, 也就是观察点不同, 画面就不同。他们从不同位置观察了本校教学楼的不同形状, 同时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样, 学习的内容就在学生身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抽象的空间知识具体化, 突出了教学重点, 落实了教学目标。

然而无效、负效的情境创设扼杀了教学的生命力, 是数学高效课堂的一大天敌。例如有老师在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时, 首先师生玩“倒着说”的游戏。教师说“1、2、3”, 学生就说“3、2、1”;教师说“老师爱学生”, 学生就说“学生爱老师”。接着教师又说数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比如“八分之三倒过来是三分之八”“二分之一倒过来就是一分之二”, 然后让学生做“分数倒说”的游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几组分数,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理解倒数的意义, 探讨求倒数的方法。粗看之下, 这位教师似乎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游戏情境, 力求借助情境快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倒数的概念和求法 (先化为分数, 再把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如果仔细推敲的话, 就可以发现这个情境创设是失败的, 无效乃至负效的。原因就在于执教老师对教材分析把握不够准确, 没有抓住倒数概念的本质 (乘积为1的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 而只是抓住了表面的皮毛 (两个数正好都是分数的特例情形) , 反而弄巧成拙误导学生, 使学生认为2.3和3.2之间也是倒数关系。

“情境创设”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落脚点”, 要直逼学习内容的“数学内核”, 不仅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 还应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高效课堂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点, 突出数学特质。

五、捕捉“生成”资源, 引导学生创新———高效课堂的“魅力”

篮球场上不是所有得分的投篮都是好球, 也不是所有没有投中的球都是坏球。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要用敏锐的目光, 去发现课堂的“节外生枝”, 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 用智慧去开发鲜活的生成资源, 使教学活动更有效。善待意外, 是课堂生成的“点金石”, 更是教学的魅力之所在。

如教学《比的意义》时, 有个学生提问:“一场足球比赛2:0是不是比?”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 执教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你们认为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结果形成了两种意见, 一种认为一场足球比赛2:0是比, 一种认为足球比赛2:0不是比。看到这两种情况, 执教者因势利导, 把认为2:0是比的为正方, 认为不是比的为反方。进行辩论比赛。

正方:我们认为2:0符合比的读写法, 所以它是比。

反方:怎么可能呢?若是比, 那比的意义是什么呢?

正方: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反方:一场足球比赛2:0这两个数是不是相除关系。

正方:不是相除关系。

反方:那是两队的比分, 是两个队的进球数。

正方: (点点头) 对。

反方:再说两个数相除关系, 除数不能为0, 也就是比的后项不能为0, 所以, 一场足球比赛2:0不是比。

正方心服口服, 全班同学报以热烈掌声。

再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 我发现学生经常出现类似3/4÷8=6的错误。针对这一问题, 我及时调整了教学预设, 将学生们的错误改编成一道判断题:3/4÷8=6 () , 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 待学生作出判断后, 接着问:“你是怎么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 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很快找到了不同判断错误的方法, 有的利用验算, 有的把被除数化成小数来做等。这样在纠正错误的同时, 不仅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而, 把握错误的“资源”, 帮助学生就错寻因,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为教师, 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并引导学生从犯错误的经历中获得一种成长的体验。“一切皆有可能”,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课堂教学只有在“预设”和“生成”中绽放智慧互动的火花,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才是最有价值的教学, 也是高效课堂的真谛。

六、坚持学以致用, 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高效课堂的“灵魂”

学以致用, 是数学教学的归宿。高效课堂不仅要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更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和应用的不竭源泉。通过处理生活问题, 引导学生投身于活动, 从而应用数学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对数学本身进行探索, 在此过程中, 体验数学的魅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生活原型, 经过自己的实践与探索上升到数学知识, 也就是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亲身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例如:一位老师教学圆的周长, 先让学生用滚动法及绕绳法量出圆形实物的周长, 把对圆周长的测量还原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中, 唤起学生的经验, 接着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问“怎么量出它的周长?”一个巧妙的“陷阱”, 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一番争论与探索后, 概括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在学生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 让学生为学校会议室的大圆桌买一块桌布, 并缝上花边, 大概需要多少布?多长的花边?如果用50元的班费买, 怎样用比较好?在知识的使用过程中, 他们会发现买这样一块布要考虑很多因素。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知识从生活中来又为生活所服务得到较好的体现, 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让学生真正获得鲜活的充满生命的数学知识。同时又受到优化思想的熏陶, 体验到了数学对生活的价值, 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上一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2下一篇:《大学生购买电脑情况的市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