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2024-09-11

创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精选8篇)

1.创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篇一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十三五”规划要遵循的五个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为我们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建立了理解和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框架。

五中全会的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第一个理念创新发展,处于整个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且创新发展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

第二,协调发展。五中全会的公报明确的讲协调发展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我们党历来都是高度重视在各个时期一些重大关系的研究,比如说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十大关系”,就是讲当时的环境条件下要重点处理的一些关系。十六大以来我们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也是要处理好一系列的关系。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里,中央明确的提出协调发展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那些重大关系,而且还具体的提到了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同步发展,还特别提到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整体发展。

第三,绿色发展。在五中全会公报里讲绿色发展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以前也讲到过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但是在五中全会的公报中已经把它再一次提高到更高、更重要的水平。

第四,开放发展。开放发展有这样几个重点:一是我们中国的经济要更深度融入的世界经济中去;二是我们要坚持互利共盈这样一个战略;三是也是提的比较明确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这也是对我们开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第五,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我想在公报中占了相当大的部分,讲的比较细致、比较多,它的核心我想就是两个字“人民”,所谓共享发展就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生活更好,为了人民能够充分的分享我们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各项利益。

为什么这么说?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即中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下的新形势,依然强调指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判断是十分清醒也是十分必要的。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大环境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还在发生深刻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世界经济还尚未恢复元气,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的地位不断夯实。就此可以判断,未来五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尽管这一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其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全球经济需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世界需要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压舱石”。

从现实来看,中国依然是世界上第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现实问题。目前,中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艰难爬坡期。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还面临结构转型时期的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只有“坚持发展”不动摇,才能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只有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战略机遇期,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目标来看,到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翻一番,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完成我国现行标准下近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也只能继续靠“坚持发展”。

怎么实现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艰苦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有了深刻认识。这次五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充分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全面概括了针对现实、面向未来的“发展新理念”。全会强调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个发展理念,是迄今为止在党的报告中对“发展”内涵做出的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次概括,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力支撑。

树立五个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可以说,这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新思维”。有了这样的“发展新思维”,不仅会我国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目标方向,也会为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新的发展路径是什么?五中全会继续坚持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将“创新”和“改革”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和“改革”将作为两个重要发展路径,贯穿于“十三五”规划实施落实的始终。全会首要强调的发展,就是“坚持创新发展”,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全会对新形势下的“创新”也作出了系统的概括和路径指向。总体上说,创新是包涵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具体来说,未来五年的发展基点必须放在发展动力、发展空间、发展战略、发展体制等的创新上,要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路径、创新的体制,来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发展新体制,其中的关键又是“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这一系列创新又必须融于改革之中。实现创新发展必须任何束缚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注意到,虽然这次五中全会没有直接谈改革问题,是因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已经作出全面部署,“十三五”规划已经将改革已经深深蕴含在新规划任(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务和实施的方方面面。比如,构建发展新体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方式;必须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从而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

再比如,培育发展新动力和拓展发展新空间,必须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清除任何形式的行政壁垒、区域封闭和市场分割,让各种生产要素充分流动起来,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还比如,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要能够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要有助于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要有利于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等等,要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助改革,也将成为这个五年规划实施进程中的鲜明特色,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需要走出发展的新路径。

2.创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篇二

1 创新养殖理念, 转变饲养方式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肉牛养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结合平原农区实际, 创新三种发展理念:一是实行散养育肥。科尔沁牛业建成万头肉牛标准化规模场, 引进国外先进养殖理念, 实行圈养育肥方式, 采用轻体结构, 简洁明快、无栓系饲养、机械化供料、自由采食、自由给水、逍遥运动的人性化管理, 改变了传统肉牛栓系饲养模式。二是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在规模养牛场配套建有100~300立方米沼气池, 种1亩牧草, 建1个青贮池, 推广“牛-沼-草”养殖模式, 实行循环发展。三是推广肉牛养殖新技术。在规模养牛场, 推广TMR生产技术, 按配方把每天饲喂肉牛的各种饲料 (粗饲料、青贮饲料、精饲料和各类特殊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通过特定的设备和饲料加工工艺而均匀地混合在一起供肉牛采食的饲料加工技术。精粗饲料混合均匀, 改善饲料适口性, 饲料成分营养全面, 满足了肉牛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份, 提高了肉牛生长速度。

2 创新加工理念, 增强产业带动能力

一是打响皮南牛品牌。新野县坚持20多年皮南牛培育不动摇, 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皮南肉牛核心产区, 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皮南牛”品牌商标。2007年在北京举办了“中国·新野皮南牛肉品鉴定暨新闻发布会”, 皮南牛肉品被确定为高档营养保健性食品, 在全国初步打响了皮南肉牛品牌。二是用肉牛全链产业化的理念组织高档牛肉生产。在全县建立了优质皮南母牛养殖基地, 建成万头肉牛育肥场、10个千头场和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厂, 初步形成“母牛繁育—肉牛育肥—屠宰加工”的全链产业化。以8~10月龄以下的皮南牛为主, 生产小牛肉即瘦肉型高档牛肉。三是建设中原肉牛聚集区战略。科尔沁牛业按照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规划建设集优质饲草饲料种植、母牛良种繁育、肉牛规模化育肥、屠宰加工、熟食品生产、沼气发电、物流配送、有机肥料生产、有机粮肉蛋生产等为一体的高效现代农业生态产业科技园区。

3 创新经营理念,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在肉牛产业发展方面, 推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银行支持、协会管理、农民参与”的运行机制, 形成“政府+企业+金融+协会+农户”五位一体运作新模式, 较好地保障了各方利益。政府方面负责制定规划, 落实激励政策。企业方面由科尔沁牛业投资建设标准化千头育肥场, 养牛户承租、经营, 委托保安公司统一安全管理, 企业保护价收购养牛户育成牛。金融方面由县政府和科尔沁牛业分别出资500万元, 在县信用联社建立1000万元的养牛信用贷款担保基金, 信用社放大5倍比例向养牛户提供贷款, 利息按国家基准利率执行, 每头牛贷款约4000元, 解决养牛户流资不足的问题。农民方面以千头育肥场为单位, 养牛户成立养牛贷款担保协会, 实现互联互保, 相互监督、相互约束, 自我管理, 自主经营。“五位一体”运行模式实现了“三结合”, 即:龙头企业与千头场结合, 千头场与养牛小区相结合, 养牛小区与母牛专业村结合, 完善了肉牛产业链条。

4 创新服务理念, 提升技术服务水平

3.用创新理念实现和谐发展 篇三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15周年,也是他逝世10周年。

1992年,在改革开放一片沉寂,“姓社姓资”争论骤兴之际,他南下发表振聋发聩的南方谈话,推动全国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改革开放大潮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势如破竹,一往无前,使国家面貌、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15年来,我们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由此,近年来引发了市场化改革以来第三次大的争论。

面对种种对改革的指责,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次争论中提出的问题也说明,我们不能回避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要勇于创新,积极应对理论上的挑战。1992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正是不搞争论、凝聚共识、集中力量干的结果。问题是,不争论没有在思想理论上真正解决问题,到一定时候,它又会冒出来。第三次改革大争论就是如此,可见,改革发展到今天,应当坚持理论创新,使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有所突破,这才能更坚定地打好改革攻坚仗。

我们需要结合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实践,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重新研究社会主义理论,要从结构的社会主义观转变到功能的社会主义观上来。去年9月,中共中央编译局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办了首届全国社会主义论坛暨“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讨会,吴敬琏、高尚全、刘吉、杨启先、王占阳、徐景安等专家学者,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新理论。这是可喜的现象,很值得提倡。

其次,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也要作科学分析,并非都是糟粕,不能一概加以排斥。比如关于经济人的假设和人自私本性的论述,有一定理论价值,是我国启动改革的一个理论前提。又如私有制有效率的假设,也为世界经验所证明。我国改革将传统的大一统公有制转向多种所有制,国有经济退出竞争领域,鼓励私人、个体经济的发展,也是基于提高效率的考虑。当然,为了保障公共利益,由政府投资、运行和管理公有制企业,也是完全必要的。

4.创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篇四

会议指出,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发展思路与时俱进,发展目标鼓舞人心,发展举措务实创新,发展保障坚强有力。传达学习好、贯彻落实好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市委会要带头抓好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党组也要立即行动起来,抓好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全市上下迅速兴起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相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好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以及全会精神的宣传解读,让五中全会精神走进群众、深入人心。要抓紧制定符合中央和省委要求、具有南京特色的5年发展规划,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全面开启“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南京”的新征程。

会议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交流学习体会。会议指出,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是管党治党的两部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集中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挺在前的最新要求。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践行自律要求,自觉树立道德高线,严格按照“四个坚持”要求,坚持公私分明、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甘于奉献;严格按照“四个廉洁”要求,严以修身用权律己,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全市各级党委(党组)要不断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各级纪委要履行好监督责任,党委宣传部门要认真组织好《准则》和《条例》的宣传工作,使党的纪律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行为的硬约束。

5.学习兵团服务创新理念心得体会 篇五

篇一:兵团四强学习心得

兵团四强学习心得

学习兵团精神心得体会

前不久,中央召开了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总体部署的重大举措,必将对推进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十分珍惜、并紧紧抓住这个重大的历史性机遇,一定要认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工作准备,自觉地把对口支援的“输血”机能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造血”机能结合起来,把职工持续增收与团场持续增效结合起来,把经济援疆与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结合起来,把解决当前问题与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兵团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要求上来,不断增强兵团经济社会的自我发展能力,决不辜负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持。

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社会组织,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兵团人在新疆两大沙漠周边、边境沿线,在新疆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的最前沿,像大漠胡杨、戈壁红柳一样扎下根来,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以对祖国、对民族的赤胆忠心和巨大的牺牲精神,忠于职守,履行职责,为促进新疆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西北边防、捍卫祖国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凝结和形成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缺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这不仅成为了我们完成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核心价值观,也成为我们推动兵团事业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2006年9月和2009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两次来新疆和兵团视察,反复强调兵团要大力弘扬兵团精神,处理好屯垦与戍边、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兵团与地方三大关系,切实当好生产队、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更好地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三大作用,为新疆的发展和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西部大开发10年来,兵团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了一大批体现时代精神、彰显兵团特色、富有艺术感染力、深受职工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涌现出了一批创作成果丰硕、在兵团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文学艺术人才,出版文艺专著500余部,在大刊大报发表了一批产生广泛影响的文艺作品,经常在全国各类赛事、展演活动中获奖、入选,不少作品在国际上获得奖项,歌舞、杂技艺术走出国门,在中亚、欧洲部分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去年以来,兵团广大文艺工作者加强学习、开拓思路、创新理念,在加强组织建设、开展文艺活动、实施精品战略、服务基层群众等各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兵团文艺工作者肩上的担子十分繁重,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不断创作出具有兵团特色的精品力作,努力完成好屯垦戍边伟大事业和时代赋予兵团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些年来,我们按照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要求,以学习和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重点,研究新问题,总结新实践,深化对文艺工作规律的认识,探讨文艺工作对各项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提炼文艺服务于兵团事业的新经验。

“五一”兵团精神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新疆兵团十师北屯市党委书记、政委曲敏在师市党委扩大会议上提出“要做担当人,汇聚师市人民心声。”作为一名来自北大荒的援疆干部,我们要积极响应师市党委的号召,了解兵团发展历史、接受屯垦戍边教育,做一名勇于担当的援疆干部。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援疆干部的兵团精神教育,十师党委组织部、援疆办于五一休假期间,组织40名援疆干部奔赴兵团六师、七师、八师和克拉玛依市,接受屯垦戍边红色教育,参观市容市貌和工业园区发展状况,从中学经验、找差距,为北屯发展提供借鉴。短暂的四天之旅,笔者收获颇丰、感触颇深。

一、习总书记的指示永远铭记在心

5月1日,经过十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从北屯来到了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的后花园——六师XXX市参观考察。幸运的是,4月29日,总书记在这里召开了兵团座谈会,并亲切接见了十师185团桑德克哨所民兵马军武和山西吕梁援疆干部马小军,XXX市援疆总指挥杨副市长为我们介绍了习总书记视察接见的全过程,并向我们传达了习总书记关于兵团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那就是“兵团工作不能削弱,只能加强,要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总书记为兵团的定位,不仅是兵团人的自豪,也为我们援疆干部增强了干事创业的信心。总书记在接见山西吕梁干部马小军时,对我们援疆干部提出了希望:要发扬兵团精神,建设美好新疆。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发扬北大荒精神和兵团精神,尽快融入十师北屯发展的洪流中来,立足于援疆本职岗位,用心、用情、用智、用党的好政策援疆,敢于担当,做一名无愧于总书记重托的北大荒援疆干部。

二、兵团屯垦戍边教育荡漾在心

走入兵团、爱在兵团,了解兵团、融入兵团,是我们这次考察学习的主题。5月2日,我们一行在八师援疆办领导的带领下,来到了号称军垦第一连的八师一连参观学习,接受屯垦戍边教育。原一连胡连长亲自为我们讲解,教育首先从打饭、吃饭开始,饭前我们分成两队,比唱革命歌曲,唱歌声一浪高过一浪,非常有当年的气势。饭后,我们依次参观了当年兵团战士生活、工作、学习的场景,大家看到,兵团战士和北大荒拓荒者一样,在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与大自然展开了较量。条件虽然艰苦,可是大家仍饱含着乐观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是我们北大荒和兵团后代永远学习的榜样。在XXX大学和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里,我们聆听了当地援疆办领导绘声绘色的讲解,对兵团发展的历史有了清晰的认识,对老一辈兵团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肃然起敬,增强了铸就兵团魂、共圆兵团梦的信心。

兵团屯垦戍边成就和北大荒开发建设成果都是王震将军领导建立的不朽功勋。他们一个是为了国家边疆稳定,一个是为了国家粮食安全,他们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做着巨大的贡献!做为援疆干部,我们不仅要对北大荒历史了解,还要走进兵团,对兵团的发展历史有清晰的认识,不仅要爱北大荒,还要把兵团当做自己的家乡,要增强我们热爱北屯、建设美丽北屯、发展魅力北屯的信心,要敢于担当,努力做好援疆本职岗位,进言献策,为北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入脑入心

十师北屯市作为新疆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其建设发展需要汲取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此次参观考察,我们援疆干部也是本着学习先进发展理念和模式的目的来的。在参观六师XX市、七师XX市、八师XX市和XXX市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这些城市在发展地域经济、城市整体规划和打造城市新地标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的理念。

在六师五家渠市,我们参观了郁金香节,可以说这里是花的世界,人的海洋,花团锦簇、人山人海,一个郁金香节就能吸引周边XX万多游客纷至沓来。据介绍,自2006年以来,XX市郁金香节已成功举办了八届,从最初的XX万株扩种到今年的XXX万株,从10余个品种发展到133个品种,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的郁金香经过9年的精选、栽培,已经成为五家渠市乃至自治区旅游业的一个品牌。丝路花海五家渠,青湖绽放郁金香。郁金香因五家渠而更加独特美丽,五家渠因郁金香而声名远扬。虽然因气候而已,但是作为戈壁水城,我想打造北屯水城和成吉思汗得仁文化风景区,六师XXX市的郁金香节就是我们值得借鉴的一个成功典范。一个郁金香节由此带来的资金流、消费流就值得我们为此而努力呀!在八师XX市和XX市,独具匠心的城市设计理念和发展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XX市,投资XX亿元建设的引额济水工程使这座城市魅力无限。在湖边依水而建的拱桥、造型别致的亭子,都让游人流连忘返。这个城市因为引水工程而焕发出勃勃生机。而我们北屯就在额尔齐斯河畔,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要想打造好戈壁水城,也要汲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空间布局,打造一座让全世界游人都向往的“水上天堂”,我们全体援疆干部还任重而道远呀。

短暂的兵团之行,我们收获了知识、开拓了视野,也感觉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今后,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发扬北大荒精神和兵团精神,用心、用情、用智、用党的好政策援疆,立足岗位做贡献,为实现十师北屯梦做出我们的贡献。篇二:学习“兵团精神”有感

学习“兵团精神”有感

新疆有一种别样的壮阔的美。走进蓝天高远、雪山巍峨的新疆,我们经历过的所有天空都显得低矮。西域的万种风情,神秘的戈壁沙漠,圣洁的昆仑天山都是挥之不去的诱惑。行进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仿佛仍看到古楼兰姑娘丝衣轻舞飞扬,玉佩锵然作响,纵马奔驰在鲜花盛开的草原。我们虽看不到她花样的容颜,历史已在她湛蓝的眼眸里沉醉;旅行者虽听不懂她的语言,心灵已在她迷人的歌声中飘远??站在风景之外,看到的是诗意和美丽;走进风景之内,才会深深体味到兵团人的奉献与艰辛。

兵团从荒凉的戈壁滩建设到蓬勃的绿洲,是无数革命前辈的血与泪换来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段段催人泪下的话语代表着兵团老一辈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思想品德,更演绎着中国人由骨子渗出的爱国情怀。

1949年9月,当第一批人民解放军进入新疆,新疆便不是孤独的,新疆有了党,有了军队,有了希望。1949解放新疆,1955年10月1日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4年10月7日新疆军区正式颁布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从此以后,中国有了一支既要当战斗队,也要当生产队和工作队,走自给自足的道路,坚决不与民争利的革命军队,屯垦戍边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雄阔布局轰然展开!

兵团人的奉献是伟大的,兵团人的精神是伟大的,兵团的发展建设与维护祖国统一的神圣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指导他们为兵团的明天艰苦卓绝奋斗着,伟大而神圣的军垦事业会一代接一代延续下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起点、新的希望、新的目标、新的追求,兵团人对党的忠诚,对共和国的信仰永远不变。势不可挡的兵团经济、社会以及各项事业正在迅猛发展,兵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忆往昔,峥嵘岁月。年轻的我们在感动军垦精神的伟大之余,不禁要思索如何传承这种力量来开垦心灵的荒滩?

历史不会重写。今天,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任务,虽说我们没有父辈的艰苦卓绝的经历,虽说我们没有兵团名人的赫赫战功,我们有的只是平凡,但正是在这平凡的岗位中,我们正在继承着他们遇事不服输的斗志,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我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披荆斩棘。我们要追随老一辈军垦人的足迹,勇敢地拿起接力棒,肩负起保家卫国和生态平衡的双任使命,从未来着眼,细处入手,实处落脚,释放青春涌动的激情,点燃美好生活的渴望,立足岗位,内强素质,众志成城,抛弃单純拜金与享乐思想。自强、自立与 大公无私和具有牺牲精神,成为青年一代所追求的人生目标。

我们的人生,可以说是一条坎坷不平的路。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每当这时我们应该想想兵团人,想想他们遇到过的艰难险阻,想想他们那种面对困境坚定信念、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想想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挫折的决心和拼劲,我们就一定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取得进步。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困难与挫折是短暂的,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正是磨炼人生、造就人生的熊熊火焰。

篇三:创新思想观念心得体会

创新思想观念心得体会

数学与信息工程系 石玉敏

一、要加强学习,为创新思想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新观念、新知识层出不穷。如不加强学习,就适应不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会掉队、落伍,更谈不上干好工作。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更新观念,才能使思想从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事实证明,只有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的问题应该首先解决。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不断地使自己学到的东西融入到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自身潜能,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本领。那种认为不学习照样能够干工作、不愿意用心学习的想法,那种借口工作忙敷衍了事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也是十分有害的。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总之,要想跟上时代发展,应对时代挑战,就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坚持学以致用。

二、要开拓创新,在创新中谋求发展

要开拓创新必须审视自我,超越自我,善于扬弃,勇于创新。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从发展大局出发,以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清醒地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清醒地认识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清醒地认识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要在牢固树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的意识,切实以学生为主题。要在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能力、营造创新氛围方面形成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我们的任务还很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我们不解放思想,不更新观念,不善于研究新问题,不接受新思路、新方法,不敢于开拓创新,总是照搬照抄传统的工作方法,那么工作就会停滞不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一种后退。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我们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创新思路,不断研究新举措,用创新的理念、开拓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推动事业的发展。

6.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幸福汕头 篇六

30年开拓进取,30年风雨兼程。汕头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率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破传统体制束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3.5倍,年均递增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9.6倍,年均递增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5.4%,实现了从以农业经济为主向现代工业、服务业综合发展,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向开放、繁荣、充满活力的现代海滨城市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天的汕头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更好发挥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特区要继续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成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区,必须继续发扬敢为人先、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的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汕头经济特区坚持以“建设幸福汕头”为目标,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为全国提供更多的有益经验。

建设幸福汕头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建设幸福汕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走共同富裕道路,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汕头经济特区要率先闯出一条科学发展新路,必须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理念,使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成为全体人民创造幸福、分享幸福、提升幸福的过程。

建设幸福汕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当前,汕头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我们既大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又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各类组织的创造活力,将各种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建设幸福汕头是汕头经济特区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汕头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一些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受传统发展路径的影响,在发展理念上还存在“见物不见人”的问题,人民的幸福指数还不高。同时,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体制机制、工作作风、法制建设等方面还没有完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建设幸福汕头的目标,要求我们立足现实、正视问题,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大力弘扬“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经济特区精神,跳出汕头看汕头,立足广东看汕头,面向全国看汕头,放眼世界看汕头;要求我们擦亮特区牌子,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提升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目标、完善发展措施,真正在思想上具备特区城市的境界,在工作上树立特区城市的标准,在作风上符合特区城市的要求,在发展上体现特区城市的水平,增创汕头经济特区新优势,再创汕头经济特区新辉煌。

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建设幸福汕头的全过程

建设幸福汕头,就是要为广大市民提供生活宽裕、精神富足、文化多彩、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城市环境,使生活在汕头的所有群众心情舒畅、快乐幸福。相关调查表明,物质生活的富有程度不等于幸福的程度。物质基础是衡量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汕头经济特区把建设幸福汕头作为新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发挥特区、侨乡、人文、环境、自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提升城市品质,让生活在汕头的群众对发展状况感到满意,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感到满意,对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感到满意,对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感到满意,对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感到满意,努力实现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数同步提升。建设幸福汕头,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高度重视和切实改善民生,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指挥棒”,建立健全包括物质基础、文化内涵、生活品位、公平正义、制度保障、人文关怀等指标在内的幸福汕头评价体系,围绕改善民生来谋划、推进、考核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住房保障、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问题。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增加财政对公共教育、卫生、文化、交通、住房、就业、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投入,确保“底线均等”,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保障体系。高水平打造宜居环境,认真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治安管理与城市管理、市场管理、行业管理等有机结合的新机制。

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建设幸福汕头的有效途径

建设幸福汕头,既是汕头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汕头经济特区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建设幸福汕头的有效途径,真正把建设幸福汕头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实现建设幸福汕头的目标。

树立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创新城市发展模式。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现代城市经济活动形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呈现主体多元化、投资社会化和运作市场化的特征,传统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建设幸福汕头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优势,深入挖掘潜力,努力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应进一步强化前瞻意识,高标准规划建设特区城市,以高水平的城市系统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集聚优质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强化竞争优势,对城市空间和功能进行战略性优化,用科学发展理念重塑城市形象;运用市场机制配置城市资源,优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整合盘活城市各种优质资源,积极构建投融资平台,通过多种融资渠道解决城市建设资金问题,实现城市建设良性发展,积极破解有限的财政收入和城市建设巨大的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实施“引大扶小”发展策略,在着力引进大的战略投资合作伙伴参与城市各项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本地民营企业,促进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做精做专,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充分涌入,让大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充分迸发;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借助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着力谋划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统筹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子,力争成为全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典范。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建设幸福汕头奠定物质基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汕头作为经济特区,理应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是建设幸福汕头的重要抓手。为此,应注重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计划、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高端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从增量和存量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与周边城市形成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和优势互补。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先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生物、生物医药、环保、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构建企业共享的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汕头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特点,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会展、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教育医疗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形成区域物流中心、金融保险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商务会展中心和教育、医疗、文化中心,促进现代服务业成为汕头经济特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增强特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调整优化产业园区功能布局,理顺各个园区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定位和管理机制,以功能布局引导产业布局,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区。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政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促进政府、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构筑若干个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加大应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为建设幸福汕头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改革开放是经济特区的灵魂,也是推动经济特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障。建设幸福汕头,必须依靠深化改革开放来推动。应进一步用好特区试验权和立法权,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探索行政管理体制新模式,努力将汕头经济特区打造成为全国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的区域之一;积极创新工作运行机制,理顺各种工作机制,加强各部门的配合协作,形成一整套畅通、高效运行的工作流程,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配套性和实效性,围绕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就业和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力求取得新突破、创造新经验。以扩大开放促改革,紧紧抓住汕头被列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契机,进一步发挥侨乡优势,挖掘侨资侨力资源,扩大对台海上直航,主动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协作,把汕头建设成为扩大对台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和重要通道。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在干事创业中考察、选拔、使用干部,关心、爱护、保护勇于改革创新、一心为公的干部,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强法治环境建设,以更加开放、更加创新、更加务实的精神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为建设幸福汕头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切实转变机关作风,以“正”为要,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增强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建立健全改善投资软环境的长效机制,创建优质的投资软环境。

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为建设幸福汕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人才是经济特区发展的第一资源。现代城市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竞争。有创新型人才,才有自主创新能力,才会形成强大的城市竞争力。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是建设幸福汕头的关键所在。应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以完善政策、打造载体、提供平台、强化服务为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以高端人才的集聚加快幸福汕头建设。一方面从办实事入手留住现有人才,另一方面采取有效办法吸引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来汕投资创业,并建立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制定鼓励国内外科研机构来汕创办研发机构、专业技术人才来汕设立技术服务平台的优惠政策措施,创造鼓励、支持、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积极借助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高端人才,为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谋和智力支撑,为企业自主创新、技术研发、产品升级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7.创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篇七

一、协调拉动,积极培育增长新动力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规划未来五年发展,需要着重解决增长动力“青黄不接”问题。目前,尽管新动力、新业态正在形成,但这些新动力难以弥补传统动力的收缩,导致了经济下行压力逐年加大,需要通过创新,培育一些新的动力、新的产业、新的模式和新的增长点,同时也需要通过创新焕发和激活原有动力。

一是要顺应消费呈现出的新趋势,挖掘消费增长的潜力。 新常态下,我区居民的消费结构、消费理念和消费品质都在发生着重大改变,消费结构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从传统消费转向新型消费,消费需求正从生存需求转向品质需求,消费正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服务消费将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居民消费将迎来升级换代。发挥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就必须顺应消费趋势、消费热点等呈现的新变化,创新消费方式,发展新型消费业态,释放住房、汽车等刚性消费需求,扩大教育、文化、旅游、信息等服务消费,培育养老、家政、健康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积极引导居民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发展, 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同时要不断完善促进消费政策,着力实施富民工程,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变消费预期,提升消费能力。

二是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新常态下,我区投资呈结构性放缓态势,经济增长新动力虽然在加快孕育,但总体体量较小,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动力减弱带来的影响,因此,新旧动力转接阶段,仍需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十三五”时期,投资的重点方向应是补短板、保民生、增后劲,可加大对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保和民生改善等领域的投资。同时,要创新投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三是大力挖掘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出口对我区经济的拉动作用一直较弱,也是我区的主要短板之一。要顺应新形势下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的大趋势,深入挖掘出口增长潜力,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我区优势特色产品的出口规划,构建三大需求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二、提质增效,拓展发展新空间

拓展区域发展空间。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合作发展等重大机遇,不断创新合作机制,深化对外开放和对内协作。一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努力开拓对外开放新空间。二是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与环渤海各省区的合作发展,构建“乌大张”蒙晋冀长城金三角、“锡赤通朝锦”和 “海满齐”等合作区,加强产业体系协作共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和要素资源对接共享,积极开拓对内协作新空间。三是加快推进自治区内相邻盟市之间合作发展,打破行政区划,构建“呼包鄂”、“蒙西小三角”、“霍乌哈”等若干个经济合作发展区域,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集中集聚发展,打造协调发展的新引擎。

拓展网络经济发展新空间。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增长点,创新“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益民服务、便捷交通、 绿色生态等重点行动,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施内蒙古大数据战略,立足已经形成的云计算产业基础,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三、转型升级,构建产业新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 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牧业现代化道路。积极推进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形成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牧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五大基地”建设, 以“柔性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规模化”为方向,以做大产业规模、做长产业链条、做虚产业形态、推进集中集聚优化布局、推动融合发展为主要路径,积极推进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壮大,构建新型制造业体系。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释放服务业发展新动力。服务业是我区产业发展的主要短板,“十三五”期间关键是要努力扩大服务业规模,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在我区具有优势和特色的领域培育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不断强化物流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布局,加快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推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四、创新驱动,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创新能力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区域竞争的焦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内蒙古是新常态下补齐要素短板的重大战略举措。一是加快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围绕“五大基地” 建设的技术创新需求,紧密结合制约产业发展的科技难题,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打破科研成果和产业化生产之间的“隔离带”,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二是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改变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分配方式,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奖励基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要优先支持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激励作用,在企业和研发机构之间搭建平台,运用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资金。强化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服务功能,科研要紧跟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切实解决科研机构与企业“两张皮”问题。三是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发挥人才的关键作用,加强人才引进,打破科研人员单位、部门的局限,促进人才双向流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分类指导建设和发展不同类型科研机构,完善科研机构管理办法,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推动科技与经济对接、科研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推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积极发展市场化与专业化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孵化与投资衔接的各类创客空间,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筹等综合服务平台,营造创业创新环境。

五、深化改革,构建发展新体制

8.创新理念思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篇八

关键词:理念;思路;转变;发展方式

企业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主体,辽河油田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不论从历史贡献、现有基础、社会影响、发展前景看均处于中国石油集团所属成员企业的前列,理应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上率先取得突破。从目前情况看,辽河油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具有良好的基础,又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巩固和发展现有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

一、创新发展理念,实现从“内部为主”向“内外结合”的转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必须在发展理念上取得突破。长期以来,辽河油田的发展主要在盆地内部油气资源和内部市场保护上做文章。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辽河盆地内部的油气资源已经不足以支撑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且,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性的内部市场保护也是靠不住的。因此,未来辽河油田的发展,必须跳出辽河思考辽河,跳出辽河发展辽河,着重树立以下两大理念。

1.牢固树立“借助外力、凝聚内力”的理念。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辽河油田因资源对中国石油集团以及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传统粗放的发展方式也给辽河油田留下了许多历史包袱,尽管企业一直在竭尽全力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但仅靠自身力量远远不够,必须要“借助外力”、“凝聚内力”,共同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借助外力一方面是抢抓机遇,另一方面是寻求政策支持。当前,关键是把握好十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围绕中国石油集团“打造绿色的中石油”总体部署和“气化辽宁”的有利机遇,按照“主管道覆盖城市、各市县、各乡镇”三个层次,充分发挥资源、区位、管理和整体优势,全力推进天然气业务发展,实现供销快速增长,成为企业新的经济支柱;凝聚内力是充分发挥外力推动作用的必要条件,其关键在于大力弘扬敢闯敢试的精神,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弥补企业在其他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越”,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牢固树立“立足石油,超越石油”的理念。辽河油田要从根本上解决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所形成的年探明储量下降,储量丰度降低,后备资源和领域尚未形成有效接替,油田整体进入开发中后期,实现稳产难度较大等问题,必须要牢固树立“立足石油,超越石油”的理念。“立足石油”是指油气主营业务要突出,通过优化油气业务链和价值链,为企业发展夯实基础,并能够为业务的适度多元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超越石油”是指业务结构要具有综合性,企业能够有效开发利用多种能源资源,尤其要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具备在未来提供适应低碳经济、绿色发展需要的多种清洁优质能源的能力。

二、创新发展思路,实现从“生产商”向“经营商”的转变

长期以来,辽河油田一直以油气勘探开发为核心,以完成一定规模的油气产量和商品量为主要目标。受这一主流思维定势的影响和制约,油田上下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的“生产型”发展思路。从目前情况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形成一种开放的“经营型”发展思路,实现从“生产商”向“经营商”的转变。

1.创新勘探开发思路,实现从“稠油增产”向“稀油增产”的转变。辽河油田以稠油为主,开发难度大,投资、成本高,成为制约油田效益提升的主要因素。创新勘探开发思路,实现从“稠油增产”向“稀油增产”的转变,首先要解放思想,冲破禁区,运用新的勘探理论和技术,坚持油气并举、突出预探和风险勘探,努力寻求新领域、新发现、新突破,持续保持储量替换率大于1,为有效转变发展方式奠定资源基础。

2.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实現从“单纯油气生产商”向“油气资源综合提供商”的转变。抓住中国石油集团加快实施“气化辽宁”战略,把辽宁境内天然气支线的规划、建设与运营委托给企业全权负责的重大机遇,将天然气业务作为企业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秦皇岛——沈阳和大连——沈阳两条天然气管道为依托,系统突破投资成本、人才和市场营销经验三大“发展瓶颈”,在辽宁全省、吉林南部、内蒙古东部加快谋划发展城市燃气、汽车燃气和工业燃气三大业务,把天然气业务着力打造成企业经济发展的增量工程、效益工程、民生工程和百年工程,实现辽河油田从“单纯油气生产商”向“油气资源综合提供商”的历史性转变。

上一篇:二年级下册的作文下一篇:教师备课资料收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