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一些文献总结

2024-08-26

阅读的一些文献总结(精选9篇)

1.阅读的一些文献总结 篇一

2016年7月26日星期二

1.青藏高原科研文献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研究,王雪梅等,2012年  青藏高原研究的主要学科领域集中在生态环境及其变化、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演化、资源及其勘探、地质工程等方面;

 祁连山脉、羌塘高原、青海湖、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和川藏公路等是研究热点区域  青藏高原对外界因素的扰动具有高度的脆弱性和敏感性,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被称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器”和“放大器”。 研究地球系统演化和全球变化影响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距离交通线路较远的主要山脉、冰川、江河源、湖泊等周边;  北纬32度是青藏高原南北界线

2.长江源区地表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趋势预测,李林等,2012年  综述中提出的问题:以往的研究侧重统计分析,对于长江源区地表水资源变化的物理机制尚不明确,且对径流未来可能变化趋势的预测研究略显不足。该文试图从径流量变化的内在规律和外在机理上进行再分析和再认识,对径流量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  数据资料:

气象资料——长江源区气象台站1961-2011年逐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等代表长江源区流域气象的资料;、气候变化情景资料来源于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中的全球气候模式加权平均集合数据,选取了数据集中未来大气CO2等温室气体保持中等排放情景(即IPCC第四次报告中所指各种能源的平衡发展的SRESA1B)下的预估结果,利用普通克里金法将预估结果插值到0.06度×0.06度的网格点上; 水文资料——1961-2011年长江源区直门达水文站的逐月流量资料

 计算方法:彭曼公式、线性趋势法、相关分析、波谱分析、逐步回归法  峰型度α值=季节积雪融水量/(高山冰雪融水量+雨水量)

丰枯率β值=汛期径流总量/非汛期径流总量  径流量变化的气候归因:

青藏高原加热场、高原季风的变化 加热场变化:由于高原加热场在春季尤其是3月趋强,有利于高原夏季加热场的提前启动和热力作用的加强,从而有利于长江源区雨季的提前和降水量的增多,最终使得长江源区流量增加;

高原季风的变化:高原气温变化与季风强弱变化一致;高原季风强(弱)可导致印度洋输送到高原腹地及东亚、南亚的水汽增多(减少),使其变湿(干);

降水量增多:降水量变化对流量影响的持续性和流量对降水量变化响应的滞后性; 冰川融水增加:长江源区的冰川主要分布在唐古拉山北坡和祖尔肯乌拉山西段。利用的卫星遥感观测数据,显示冰川不断退缩,大量冰川融水补给到长江源,使得流量增加;平均最低气温和>=0度的积温作为表征冰川消融量的气候因子;

综合分析:受全球变暖、高原加热场增强和高原季风趋强的影响,长江源区降水量显著增多,冰川迅速退缩,致使流域径流量出现明显增多趋势偏;  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1961-2011年长江源区年平均流量倚气候因子原始序列和标准化序列回归方程,平均流量是因变量,年降水量、年平均最低气温、年蒸散量是自变量;  利用回归模型,计算得出的结果显示:

在2010s和2020s时期,长江源区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1和蒸发量呈微弱增加趋势;

在SRESA1B情境下未来20年长江源区降水量和蒸发量均呈微弱增加趋势,两者对于流量的作用基本可以相互抵消,而流量的增加量可能主要来自冰川融水的增加。

3.长江源区水循环机理探讨,陈进,2013年‘

 长江源地区的冰川季节性融解是自然现象,只要气温高于0度,冰川就开始融化,而低于0度,地表水和降雪就会结冰,形成新的冰川。

 根据近几十年来的监测,长江源气温出现明显上升,冰川面积总体处于退缩趋势,但冰川加速融解对于径流贡献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冰川加速融解主要指多年平均积累情况,时间尺度比径流产生速度慢很多,而且江源地区水面蒸发能力强,大多数融冰水会通过蒸发回到大气中或者下渗,所以,冰川加速融化并不能显著增加河流的径流量。 夏季雨水量明显增多;冬季降雪量减少,冰川及高山雪盖减少

4.1976-2014年爬努河流与冰川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陈杰等,2015年  研究区域:爬努河位于念青唐古拉上西段东南坡,受西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山脊东南为藏南温暖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其冰川基本受自然条件和气候变化制约。

爬努冰川(5O270C0044)位于爬努河流域的西部,总长度8.4km,面积12.92km2,冰储量为1.33km3,平均厚度103m。与其他冰川的源头连接在一起,发源于念峰西段的山脊上,顺着谷底向下发育,属于典型的山谷冰川。

 遥感数据来源于美国地质调查局,遥感影像采用的是Level 1T级数据产品,该产品经过系统辐射校正和地面控制点几何校正,并利用DEM数据进行了地形校正,已有相关研究证明,该数据具有相当高的精度;

DEM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云服务数据平台; 气象数据: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站

 数据处理方法:冰川边界提取方法有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光谱角制图和比值阈值法等多种方法,本文采用的是简洁有效的比值阈值法并结合目视解译来提取冰川边界。 气温和降水与冰川进退的关系最为密切,气温决定冰川的消融,降水决定冰川的积累。 降水是引起冰川退缩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该时段降水的增加部分弥补了由温度升高引起的冰川消融。 根据高晓清的观点,在温度变化不大于0.5度时,降水变化对冰川变化可以起较大作用;在温度变化大于0.5度时,则冰川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降水不再发挥主要作用。

5.1988-2013年布加岗日地区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王聪强,2016  研究意义:本文采用段时间间隔的遥感影响对布加岗日地区1988年、1994年、1999年、2006年、2013年的冰川现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揭示研究区冰川变化的影响因子及其对短时段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以及南北坡冰川变化差异的原因。 研究区域概况:布加岗日地区位于唐古拉山脉东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那曲地区与昌都地区交界处偏北的索县与丁青县境内。海拔分布在3874~6319m,山峰区分布比较集中且海拔较高,有16座6000m以上的高峰,是山岳冰川发育的集中区。布加岗日地区属于半湿润的高原季风区,该区盛行东南风或西南风,东南地区和偏南地区水汽压值高于偏北地区,且该区域位于我国相对湿度分界线以西,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出现“暖湿化”趋势。

布加岗日地区冰川位于北纬31.6度~32度,东经94.5度~95度之间,其山脉呈现东西走向趋势,山脉主山脊以北(即北坡)冰川面积大于南坡的冰川且发育的冰川规模较小,北坡冰川分布于4551~6317m高于南坡,南坡冰川分布于4180~6319m,但北坡冰川分布相对集中,其平均海拔低于南坡。据第一次冰川编目研究表明,布加岗日地区发育有124条现代冰川,属于亚大陆性冰川,其冰川融水是怒江的重要补给来源。 数据资料:

遥感数据为Landsat TM/ETM+/OLI,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

DEM数据来源于地球遥感观测数据分析中心ERSDAC,即ASRER GDEM数据,分辨率30m。

由于布加岗日地区冰川处于高海拔地区,没有气象站点,该研究选择距离研究区域最近的海拔在4500m以上的五道梁、沱沱河、安多气象站的观测数据来反映布加岗日气候变化情况。 研究方法:

冰川提取方法采用前人验证过的解译精度较高的比值阈值法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冰储量计算公式

6.1990-2015年唐古拉山中段冰川变化遥感监测,王聪强等,2016年

 过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不够完整,缺少对青藏高原中部的研究,尤其是对唐古拉冰川的研究几乎都集中在格拉丹东、大小冬克玛底等小地区,存在许多空白区域,同时由于区域内没有气象站,研究大多采用附近其他气象站的数据或简单的数据平均值替代,未能很好反映该区气候状况及其变化与冰川变化的关系。 本文选取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杂多县和西藏自治区安多县、聂荣县的唐古拉山中段与区,利用空间克里金插值研究唐古拉山中段及附近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得出能较好反映研究区气候变化规律的气象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对冰川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唐古拉山中段冰川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本文研究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偏东的唐古拉山脉中段,北纬32度07分~33度35分,东经91度52分~93度45分之间。包括大小冬克玛底、将美尔山、东至西藏自治区聂荣县北部唐古拉山峰区。研究区域海拔分布在4282~6100m,地势西高东低,山脉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据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该区发育有冰川574条,多分布在5000m以上的山峰上,冰川面积达612.41km2,其中有大陆性冰川的典型代表冬克玛底冰川,其冰川面积14.63km2,末端海拔5275m,还有分布于怒江正源将美尔山的冰川区,唐古拉山中部冰川融水是怒江、长江的重要补给水源。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 冰川边界提取方法和冰储量计算方法

 空间插值:kriging、spline、IDW等插值方法对气温降水量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得出区域空间插值

近25a唐古拉山中段冰川的加快退缩主要是由气温上升引起的

7.DHSVM模型在宝库河流域的径流模拟适用性分析,郝振纯等,2012年,水电能源科学  研究意义:本文将无冰川消融模块的DHSVM模型应用于无冰川分布的青藏高原冻土流域——宝库河流域,模拟流域水文物理过程,评价DHSVM模型、拓展模型在复杂地域上的适用性奠定了基础,也为青藏高原广大无资料区域的水文模拟、预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 模型在该流域的成功建立,可有效模拟流域过去并预测将来的水文过程,为采取合理措施应对当前城市化进程变化、有效管理流域水资源提供参考。

 DHSVM模型对叶面积指数和最小气体阻抗参数及侧向饱和导水率、衰减系数、土壤孔隙度和土壤蓄水能力等四个土壤参数比较敏感,改变这几个参数都会对模拟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 本文通过对N-S效率系数、相对误差、相关系数的评价指标来判定模型是否适用于研究流域;根据评价结果,DHSVM模型的模拟结果基本体现了宝库河流域的月径流变化过程,在绝大部分时间内模拟流量过程和实测过程保持着高度一致的变化趋势,模拟结果比较理想,从而验证了DHSVM模型的现有模块在高寒地区的模拟能力。 从精度等级上看,模型模拟能力仍有提升空间,因此在下一步研究中,将对土壤温湿度、土壤水势、地下水位等指标进行野外观测,用于校正模型,补充完善对土壤冻融过程的模拟,提升DHSVM对冻土流域的模拟能力。

8.MODIS/Terra遥感雪盖数据在青藏高原河源区的应用,郝振纯等,2012年

 对于时间序列的变化主要采用非参数的M-K趋势分析法来进行检测,M-K方法是用来评估气候要素时间序列估计的趋势方法,以适用范围广、人为性少、定量化程度高而著称,因此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

9.利用不同插值方法对青藏高原降水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分析,何由等,2015年

10.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hydrology in a typical glacier region—A case study in Hailuo Creek watershed of Mt.Gongga in China, GuoFeng Zhu et al., 2016

11.VIC模型在三江源地区产汇流模拟中的应用,张磊磊等,2013年,水电能源科学

 本文是基于大尺度陆面水文模型VIC模型,以纳什效率系数、相关系数及相对误差作为评判标准,对三江源地区产汇流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探讨了该模型对寒区水文过程的模拟能力,为评价未来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地区水资源的影响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 研究区域:三江源地区是指长江、黄河及澜沧江的源头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流域面积31.4万km2。

12.冰川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若干探讨,高晓清等,2000年 

2.对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篇二

一、自主、合作与探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提出,是语文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拐点。

1. 以教法创氛围。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及教学模式很容易形成某种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思维习惯具有暗示或制约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构建平等、开放、民主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坚决摒弃“满堂灌”的做法,倡导“自读—质疑—讨论”的基本模式,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2. 以活动促合作。高中语文教材中编排了一些活动单元,这是促进学生形成“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培养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的重要载体。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把活动作为一种基本教法贯穿于阅读教学之中,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改变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小组学习不失为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把阅读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专题,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达到相互启发、拓宽思路、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初步学会沟通与合作技巧,学会倾听分享,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每个小组一般5-6人为宜,按学习能力与沟通能力进行搭配分组,如在戏剧阅读教学中,我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分成“作者与背景”“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题分析”“戏剧语言特色”等几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 以方法引探究。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没有具体的方法引导容易流于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教会学生用“审视填补”的方法探究文本的欠严密之处;让学生用平等而不是仰视的心态审视文本,找出问题的所在;用“创造性想象”的方法探究文本的可延续性,寻找事物的本质或真相;用“比较辨别”的方法,探寻文本之间的区别和优劣;用“课外延伸”的方法探究文本的文化渊源或社会意义。进行实实在在的探究方法训练,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

二、创造性阅读

所谓创造性阅读,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咏、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感悟和新异结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体体验和创造性的解读。”

1. 质疑。教师要利用教学内容,把握学生的发言点、讨论点,针对学习中暴露的问题,选择其中对学生发展价值高、兴趣大的问题展开讨论质疑,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雷雨》(节选)鉴赏时,究竟如何理解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有学生认为仅仅以“虚假、冷酷”来评价是不客观的。通过相互质疑讨论,学生认为周对鲁的感情是真实的,怀念也是“真诚”的,周“始爱终弃”的原因不是因为感情,而是封建门第观念所致,周的怀念是由于现实家庭生活失去温存。学生结合鲁的突然出现和周的社会地位,以及戏剧冲突、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不仅准确把握人物间的感情,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对周残忍、自私、冷酷、虚伪的性格认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通过设疑、质疑、激疑,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解读。

2. 求异。求异是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征,阅读教学中的求异思维主要表现为:敢于对老师的讲解和习惯性结论提出不同的想法;善于敏锐地发现文章中的缺点、矛盾和问题;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有自己独特的、新鲜的看法等。

3.阅读本书的一些感触 篇三

此外,笔者还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的解读和意义也是具有了睿智的眼光,马克思的《资本论》说的是自由竞争时代资本主义的本质;而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则是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列宁告诉我们,垄断是今天国际经济的常态,金融寡头统治着今天的全球经济名字比较国际垄断同盟已经或者正在瓜分全球的市场。这也是我们今天要面对的经济生态。

通过资本来瓜分世界市场,而不再像以往那样的帝国主义用战争的方式来瓜分土地,似乎也是一种入侵的方式,尤其是现在人们在评述粮食危机的时候,就在使用“粮食战争”,或是说到金融危机的时候,那就是“金融之战”或是货币战争来形容,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了。这样学就是现在的新帝国主义的一个新的特点。所不同的是现在在电子时代,垄断或是对于一国经济的蚕食,已经不再是那样的非常笨拙或是赤裸裸的方式了,而是几乎就是在谈笑之间,就把一切都搞定了。因此说,现在当我们听到郎咸平这些论断的时候,他似乎已经不是在故作惊人之语了,而是客观的存在实际上要比这些还要严肃百倍。

郎咸平所涉及的问题都是眼下与中国的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经济思想联系很密切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读,可以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现在的世界的经济侵略是在采取何种方式。而且,我们在美国的霸权以经济的方式来渗透和影响一国经济的时候,这种影响的作用,实际上并不亚于一场地域的战争。而且现在的经济侵略已经不再是那种赤裸裸地对土地的瓜分,而是用经济的手段来只是它国经济的崩溃,其看似“文明”的方式,所达到的目的要比战争的手段更为奏效。

其中对于中国为什么会在与美国的轮胎特保案中会惨败,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于这场争论,其实过人都很清楚,相比于开始时的国人的义愤填膺,到最后的在国内的悄无声息,其实人们都知道,轮胎特保案中国的橡胶工业协会一败涂地之后,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弄清楚我们为什么会失败,甚至并没有好好思考一下。而其中的对与美国是如何走过一步步接侧流程,以及最终是如何决定对中国采取措施的,我们的答辩是针对谁,以及这个本来是属于美国劳资双方的冲突,是如何使得中国成为替罪羔羊的。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弄清楚。其中的一个细节是,我们的橡胶工业协会派出的代表许文英女士,她不是学法律的,也不是学国际贸易或是国际政治的,是学橡胶工业的,就可以想见其中的答辩会上一种什么情况了。而且她自己还在最后的答辩中加上了一条,说,在目前经济萧条的情况失业率攀升的情况下,如果提高中国轮胎的价格,只能使美国消费者推迟更换轮胎,从而增加高速公路上的安全隐患。这样的论调,我们曾经在央视的新闻中听到了不少,但是,这样的一种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其意中国并非是美国最大最依赖的出口国,而且中国出口美国的橡胶工业的工人是在中国厂子和使用中国的工人。对于美国本土并没有什么关系。

此外,一个令人震惊的问题还在于中国从引进法国的水务开始的合资,以及由此开始的这个开始的中国城市水价的涨价,因为书中说,其实寻找的所谓的因为水价要涨价的听证会的问题,当市民自己把自己当做一回事的时候,其实市民的意见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当时兰州市和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两年前所签订的合同,如果水价不上调,威立雅公司就可以以不履行合同为由,将兰州市政府告上法庭。因此说,只要是兰州模式依然存在,各个城市的水价就会一轮一轮不断上涨。

这就是关于水价合同谈判我们为什么会惨败;而且我们在和力拓铁矿石谈判,我们虽然是个大客户,用量足以让这些铁矿石公司不敢小觑的国内钢铁企业,却是反映出来铁矿石的价格的最终的定价权是由华尔街来决定的。而且字啊粮食问题上,一个新的现代的东印度公司:孟山都+四大粮商+华尔街,最终的演绎这一切的都是美国自定价和操纵。

而且其中对于粮食问题的论述,从大豆、玉米到棉花,这其中的从种子到成为产品的粮食,几乎已经把中国现在的依赖和未来的依赖已经有了一网打尽的那种感觉。

这些所有的问题叠加起来人们就会感到中国的未来所面临的压力有多大。而且是仅仅是一个中国铁矿石的进口价格的,就已经使得中国损失了7000亿 这些问题其实早就把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软肋,早就在人家面前暴露无遗了。

现在的问题是新帝国主义不仅是出现在世界上,那样是比较傲遥远的事情,而现在当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时候,我们对于列宁的话,“其实也应该更有直接的感觉。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危机(各种各样的危机,最常见的是经济危机,但不是只有经济危机)又大大加强了集中和垄断的趋势,我们知道1990年的危机,是现代垄断组织史上的转折点。”这样的一个现实是你必须面对的,对于这些似乎是在重温这位伟人的论断。而实际上的一些问题的症结,其实都是和美国有关的,而其中的中国社会在当下面临的危机,以及潜在的危机因此我们现在阅读郎咸平的这本书的本意,仅仅是了解新帝国主义的本质其实是没有什么价值的。问题是当我们在面对制造业的危机和产能过剩的危机之后,我们过去的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出口和政府支出,现在似乎都有些不灵了,因为经济陷入停滞发展时,那么就不进只是物价对于我们的一个严重的挑战了。而是我们必须在此之前,面对新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要有足够的应对的办法。

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真相,也就是外资的真相,现代帝国主义的真面目,就是疯狂的掠夺行为。

4.社会学入门的一些阅读书目 篇四

孔德,《论实证精神》,商务印书馆,1999

涂尔干,《社会分工论》,三联书店,2000

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商务印书馆,1995年

迪尔凯姆,《自杀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

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

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西美尔,《货币哲学》,华夏出版社,2002

西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学林出版社,2000

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9

帕雷托,《普通社会学纲要》,三联书店,200

1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三联书店,2001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威廉·怀特,《街角社会》,商务印书馆,1994

古德,W.,《家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克罗齐埃著,刘汉全译,《科层现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里茨尔著,顾建光译,《社会的麦当劳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布尔迪约、帕斯隆,《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商务印书馆,2002

布尔迪约、帕斯隆,《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商务印书馆,2002

费孝通,《乡土中国》

费孝通,《生育制度》

费孝通,《江村经济》

福柯,《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1999

福柯,《疯癫与文明》,三联书店,1999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 吉登斯,《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1998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

5.阅读的一些文献总结 篇五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提倡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也许很有意义。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最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问题】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9.“慢阅读”中的“慢”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分)

20.简要分析第②——⑥段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6分)

【参考答案】

18.我们提倡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共2分)

19.“慢”指读书时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读书时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共3分)

20.答案示例一:首先从正面进行论证,先指出“慢阅读”的内涵,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论证慢阅读的的好处(意义、原因、目的),再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解读“慢阅读”;然后从反面进行论证,先论证电子阅读的误区,再论证电子阅读的危害,这样正反对比,突出了“慢阅读”的好处,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共6分,正面、反面的内容各2分,对比1分,语言1分)

6.关于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些探讨 篇六

纵观古今,横论中外,名著的存在数量可谓汗牛充栋。初中语文教学中所谓的名著,应该是文学方面的,此点是毋庸争议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关注的是名著文学常识方面的内容,譬如作品的名称﹑作者和朝代等,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和指导一直是避而不谈或点到即止的。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加多述。名著阅读的正式提出是在2001年的《课程标准》实验稿中,2011年的正式修订版《课程标准》中又加以强调,在《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建议中提到的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名著及科幻作品等。在实施建议中提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故此,名著阅读教学也自然成了很多教育人关注并讨论的话题。

二、名著阅读教学的意义

细研人教版﹑苏教版﹑语教版的教科书,为落实新课标精神,也都在每册书的后面选取附录了2至3种名著的有关简介。但对如何阅读,都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名著阅读更是基础的基础。课本中所选的文本,多是经过历史的淘沙而留下来的璀璨明珠。有的文学性极高,有的则是思想性很强,有的是兼而有之,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蕴含的甚是明确,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起到了积极作用。《课程标准》具体建议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同时,很多省市在中考试卷中大都增加了对名著阅读的考查,虽分值不大,3至5分左右,但也不容小觑,无疑对名著的阅读教学具有推动作用。所以,名著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做人,为文,升学考试等方面都有着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名著阅读的教学方法

名著阅读教学伴随着《课程标准》的不断讨论成长了十年。这期间,对其教学方法的研究可谓从无到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合实际研究发现,大多语文教师对名著阅读的教学方法呈现出两种状况,一种是根据课后指定篇目自由阅读,无任何指导和总结,读完了事;另一种是把课后的内容简介、有关背景读读背背即可,无需读具体的原著,纯粹为了应付考试。笔者认为,这两种做法都是欠妥的,无论从长期或短期来说,对学生的个体发展都是没有益处的。对名著阅读的教学一定要抛弃“让学生随意读”和“为应付考试”的错误思想。

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名著阅读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引读,讨论,体悟。

1.引读

教科书中所附的名著虽很优秀,但由于时代的间隔等诸多原因,与当今的中学生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隔阂。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针对不同的文本材料加以引导。指导学生读《骆驼祥子》时,我适时的引导学生要关注祥子生存的那一段社会背景,关注老舍的籍贯和语言风格,实际上,这是为以后分析祥子的悲剧成因和把握老舍的“京味”做铺垫。另外,对任何一本名著,都要求学生先读书中的导语﹑目录和后记,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宏观把握。再者,考虑学生的可利用时间,虽说已经“减负”,但科目和作业依然很多。所以,在指导阅读时,我要求学生“分时而读之”。譬如《格列佛游记》,全书八十五页,我便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读5页,这样读完一本书大约17天。当然,这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关注,每三天检查一次。时间到后,学生大部分都可以读完,甚至有的学生提前读完,很好的做到了“灵活性”和“强制性”。

2.讨论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又强调“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在阅读完文本的基础上利用2节课左右的时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每位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逐个表达出来和其他学生共享。学生可谈自己的情感体验,可谈作品的内涵,可谈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可谈作品特有语言语句,可谈一个点,也可谈总的轮廓,都不一而足。指定一位学生专门负责记录大家的发言,课后整理归纳,逐条列出,形成知识点,发到每位手中。可以说,这是对文本的第二次深层次阅读。

3.体悟

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及彼此不同思想的碰撞,已经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甚至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的形式体现出来,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学生写的是自己切身感受,说的是真话﹑实话﹑心里话,很容易进入状态。《朝花夕拾》中学生们读出了温馨的回忆和鲁迅的另一面和蔼形象;《骆驼祥子》中学生们读出了人间的辛酸,语言的美味;《童年》里学生们看到,苦难和挫折也是人们进步的动力……教师在批阅的同时,伺机加以鼓励和点评,如此一来,会在他们的心里留下很深的印痕,甚至影响到一生,当然,对待考试自然不在话下。

这样,学生阅读名著,走进文本,走出文本,实现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价值观的多重收获。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7.阅读的一些文献总结 篇七

儿童启蒙读物:如古代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

国学经典诵读:

三字经百家姓 弟子规 朱子治家格言 孝经 大学 中庸 论语 老子

Ps:上大学时,国学老师给我们重点讲的弟子规,她说很多企业家都要求他们的员工要熟读弟子规.我感觉弟子规也不错,当时国学老师给我们讲弟子规时,同学们都听得非常认真,而且我们的那个国学老师也经常去个企业家讲读弟子规,我想其中必有可学之处.读经诵典逐步提升受益终生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其中的童话与寓言:

稻草人.叶圣陶

大林和小林.张天翼

狐狸大猎人,金近

四季的风.严文井

猪八戒吃西瓜.包蕾

神笔马良.洪汛涛

怪老头儿.孙幼军

九重天.周锐

秋千,秋千.冰波

灰姑娘.格林兄弟

海的女儿.安徒生

木偶奇遇记.卡洛.科罗迪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卡洛尔

自私的巨人.王尔德

彼得潘.巴里

象的孩子.吉卜林

小熊温尼.菩.米尔恩

小王子.圣埃克絮佩里

长袜子皮皮.林格伦

哈利波特.罗琳

畏影恶迹.庄子

乌鸦兄弟.金江

狐狸和葡萄.伊索

知了和蚂蚁.拉封丹

天鹅、梭子鱼和虾。克雷洛夫

世界最早的民间童话集为印度的《五卷书》

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阿拉伯民族的《一千零一夜》

法国的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或昔日寓含道德教训的故事)》

8.阅读的一些文献总结 篇八

目前,有一些十分流行的课堂新用语,如:“你学懂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你最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先学哪一段”等等。许多年轻教师运用这些课堂用语只停留在邯郸学步的层面上,亦步亦趋机械照搬。我们不否认这些新用语的运用本身就意味着教学中人本的回归和学习自由度的拓宽,但必须强调的是,阅读教学要真正提高质量,仅靠形式上的趋之若骛是无济于事的,盲目地跟从,生搬硬套其结果是削足适履。

比如问“你学懂了什么?”学生可对文章作全景式的鸟瞰概括,也可作景点式的局域感知。学生感知后的信息交流呈现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切面,可谓竞相纷呈。遗憾的是教师对此往往是或听之任之,或蜻蜓点水,或都予以肯定,缺乏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和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零起点教学,很少去考虑学生已获得了哪些信息,并据此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其实是资源的浪费!

“你有什么不懂吗?”能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得到问的自由。这在我们教学中确实需凸显和弘扬,但问题是怎样不走过场,怎样建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而不浅尝辄止。现实的症状是学生应命而提,只会提些字、词、内容理解上的问题。教师往往缺乏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归类、筛选,只是对所提问题或者被动―一应答,或者让它们束之高阁,“质疑”后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缺乏对疑作科学的分层处理、分步解疑的决断力、应变力,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也很少对这些“疑”进行“回击”,这样,“质疑”就只是课堂教学中向人展示的一张标签而已。其实,许多课文完全可以在学生已知与未知这一契合点上打破零起点教学。如教学《请求》,这是一首诗,在学生初步感知谁向谁请求什么的基础上,创设氛围让学生质疑,然后引导学生把疑归类,分层解疑,可提供资料,可伴随语言感情品读。我想,这样的质疑“言近旨远”,有生命力。

“你喜欢读哪段?”“想先学哪一段?”此举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然而凡事都有一个适用性,“过犹不及”是大忌。现实就是这样,并列结构的文章也好,按序记叙的`文章也罢,文体有别,结构有异,都冠以这句流行语,我认为是不妥的。对《忆铁人》、《十里长街送总理》此类课文也用此招,似乎有违课文的内在联系,有损情感基调。更有意思的是,有时是虚晃一枪,“真主意假商量”而已,教师总有办法赶着学生朝规定的圈子里钻。

从对上述现象的透视剖析中不难发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必须真正明确语文教学的任务,着眼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才不至于盲目贴标签。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必须目中有人。教学理念最根本的改革即物本到人本。教师见书不见人,“胸中有案,目中无人”。这些根深蒂固的潜意识该彻底退出舞台,真正树立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

必须“手中有尺”。这“尺”我解释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似乎每个教师都清楚明白,备课时写着,说课时说着,什么“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丁是丁,卯是卯。然后细细咀嚼,却发现“教学目标”是个套式,大而空,公式化:①掌握几个生字,理解几个词语;②理解内容,了解写法;③感情朗读,陶冶情操。千篇 一律。我们以为,教学目标应该确定得再细腻些,实在些。比如生字教学,哪几个字的字音、字形需重点掌握,哪些词语要能运用说话;朗读训练团课文特色也可确定

9.“阅读理解”备考训练的一些建议 篇九

在平时的“阅读理解”训练中,首先要有正确的心态和明确的目的。英语阅读训练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在阅读中:1. 能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为我们的“背景知识”做储备;2. 与英语语言接触,无形中培养了英语的语感,巩固了语言的熟练程度,减少单词的遗忘;3. 扩大英语词汇量。抱着这样的心态,做阅读题就不会成为负担,就能对英语阅读有持久的兴趣。

其次,每次做阅读练习要定量定时:三篇20分钟。考试说明中,该题限时就是20分钟,因此,平时三篇的阅读训练要在20分钟内完成。开始做之前记下时间,做的过程中必须排除其他干扰,集中精神,不听MP3,不查词典,不问同学,不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更不能边吃零食边做或边上其他课边做。

第三,养成适合本人的良好的做题习惯、顺序和策略,在高考中按此模式,就能应付自如,不会慌乱,减少意外情况。例如,在平常练习中尝试先浏览题目,再阅读短文,看是否能更快找到答案,或更容易理解短文,假如你不习惯该模式,则不必强求。至于做题的顺序,建议还是按篇目、题目的顺序,当然,有些同学喜欢先浏览三篇文章,记叙文体裁的先做,科技类型的放最后,这也是可取的,但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实践过,适合个人的风格,并且留意到这种做法所带来的某些问题才可以,否则会出现涂卡时对错题号的意外。

第四,解答阅读理解题的一些策略。

1. 应试阅读不同于休闲阅读或课文学习的阅读,并且时间有限,不必遵循老师课堂上教的“略读、快读、细读”等的阅读策略,但如果短文有标题或小标题,当然还是要先看标题,做到心中有数。短文的阅读必须细心、准确,不能只是大概地浏览,然后就凭印象,或个人的主观看法去选择答案,这样往往容易出错。

2. 短文的阅读并不仅仅是了解短文的内容,也要知道该短文属于什么体裁。这对于写作意图的把握很重要。高考中阅读理解的短文是“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见英语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如果是广告性质的,则文段的目的,或作者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以下这篇文段的问题都涉及到作者意图或目的:

Read a whole book in English? Me?

Yes, you. Believe it or not, that may be easier than you think. Not all classics are too difficult or complicated. So youre not limited to the simplified versions. And the easier books are not all for children.

Books in their original versions may send you to the dictionary. And you might not understand everything you read. But reading one from cover to cover will give you a real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The key is to find the right books. Lets take a look at these.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C.S. Lewis)

Stepping into an old wardrobe, four English schoolchildren find themselves in the magical world of Narnia. On this delightful land, they find friends among the many talking creatures.

The children soon discover, however, that Narnia is ruled by the White Witch. Edmund, one of the children, falls under her power. Who can free Narnia? Only Aslan, the great and noble lion. He alone knows the Deeper Magic. But the children themselves must help fight the battle against the White Witch and those who serve her.

The Old Man and the Sea(Ernest Hemingway)

Santiago, an old Cuban fisherman, hasnt caught any fish in more than 80 days. Sailing far out from land, the old man hooks an enormous fish. That begins an agonizing three-day battle. First he struggles against the great fish. Then he must fight off the sharks that circle the little boat and threaten to eat his fish. Exhausted and bleeding, the old man arrives back at shore. But his fish, his beautiful fish...

Hemingway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this superb story of strength and courage, of victory and regret.

A Wrinkle in Time(Madeleine Lingle)

Megs father, a U.S. government scientist, has been missing for many months. He had been experimenting with time travel when he mysteriously disappeared.

Now Meg, her little brother Charles Wallace and her friend Calvin will try to rescue him. But first they must outwit the forces of evil they encounter(遇到) on their journey through time and space. Can they find Megs father before its too late?

This novel is more than just a science fiction adventure. Its an exploration of the nature of our universe.

The Long Winter(Laura Ingalls Wilder)

Its winter, 1880-1881, on Americas northern prairies (大草原). Mr. and Mrs. Ingalls and their four girls stay near the kitchen stove to keep warm. Heavy snowstorms cut them off even from neighbors. With the trains stopped, no supplies can reach the town. Food and fuel are running out. Day after day the girls must grind wheat for bread and twist hay to burn. At times they nearly lose the battle to keep their spirits up.

This story provides a fascinating glimpse into the life of early American settlers.

●In the passage, the author intends to ______.

A. recommend a few simplified versions of classics

B. recommend a few original versions of classics

C. tell us how to find proper English books to read

D. tell us how to read through an English book

解析:由于受第四段“The key is to find the right books. Lets take a look at these.”这一句话的影响,比较多的学生选择C。而事实上,从小标题(即书名)可知,这只不过是对几本书的简介,作者的意图应该是B。

3. 学会分辨设题类型。高考中的阅读设题主要考查:(1)理解主旨和要义;(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4)作出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见英语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 做题时,可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运用不同的方法。

设题比较多的是第(2)类,也就是“细节题”,解答“细节题”,需要在原文找到相关的信息点,只要细心,通常不难,但要避免“先入为主”或“凭感觉”去选择。

第(4)类题多是: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或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前者其实也是属于“细节题”的一种,只不过要在原文中找多个信息点;如果是要“infer from the passage”,则不在原文中直接陈述出来,这就要看读者对原信息的领悟能力了。

对于第(3)类,猜词义题,可先从上下文中推断,使其符合原文意思,前后连贯,如果该词符合构词法原理,也可通过构词法的知识去推断,这样能更快、更准确地解题。如A篇的猜词义题:

The underlined word “outwit” in the passage probably means _____.

A. get rid ofB. take advantage of

C. beat by being clevererD. make the most of

文中的outwit由out和wit(才智、智慧)构成,通过构词法的分析,可知C为正确答案。

第(1)类主旨大意题,也常涉及到为短文选择合适的标题,选标题除了要考虑文章的主要意思,还要考虑标题的特点:简短,吸引读者等。

第(5)类关于文章结构的题目不多,如果解答考查篇章结构的题,则要看首段或末段中关于讨论顺序或重要性的提示词,该类题目通常不难。

第(6)类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要看文章中作者用词的褒贬,是客观反映事实,反映大众的意见,还是其个人的评论,当然也要注意某些讽刺或夸张的语气,往往这在字里行间可感受到的。

阅读以下短文,判断各类型的题目并做出最佳选择:

Without proper planning, tourism can cause problems. For example, too many tourists can crowd public places that are also enjoyed by the inhabitants of a country. If tourists create too much traffic, the inhabitants become annoyed and unhappy. They begin to dislike tourists and to treat them impolitely. They forget how much tourism can help the countrys economy. It is important to think about the people of a destination country and how tourism affects them. Tourism should help a country, keep the customs and beauty that attract tourists. Tourism should also advance the wealth and happiness of local inhabitants.

Too much tourism can be a problem. If tourism grows too quickly, people must leave other jobs to work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This means that other parts of the countrys economy can suffer.

On the other hand, if there is not enough tourism, people can lose jobs. Businesses can also lose money. It costs a great deal of money to build large hotels, airports, air terminals, firs-class roads, and other support facilities needed by tourist attractions. For example, a major international class tourism hotel can cost as much as 50 thousand dollars per room to build. If this room is not used most of the time, the owners of the hotel lose money.

Building a hotel is just a beginning. There must be many support facilities as well, including roads to get to the hotel, electricity, sewers to handle waste, and water. All of these support facilities cost money. If they are not used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tourists, jobs and money are lost.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y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e part before this selection?

A.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develop tourism.

B. Building roads and hotels is essential.

C. Support facilities are highly necessary.

D. Planning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ourism.

2. The underlined word“inhabitants” probably means ______.

A. touristsB. passengers

C. populationD. citizens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Tourism Brings Both Benefits and Problems

B. What Will It Become if There Is Too Much Tourism or Not Enough Tourism?

C. Tourism Needs Proper Planning

D. Tourism and Country Development

4. Too much tourism can cause all these problems EXCEPT _______.

A. a bad effect on other industries

B. a change of tourists customs

C. over -crowdedness

D. pressure on traffic

5.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ext that ________.

A. the author doesnt like tourism developing so fast

B. local people will benefit from tourist attraction

C. a countrys economy wont benefit from tourism much

D. we cant build too many support facilities

6. The author thinks it is _____ for local people to know tourism will help improve their life.

A. unnecessaryB. hard

C. easyD. good

第1题属于“理解文章基本结构”题,需知道给出的文段的结构,才能知道上一段可能讨论的内容。原文分两大部分:too much tourism; not enough tourism, 并且文章的第一句话属于承上启下的句子,因此,正确的选择为D。

第2题属于“猜词义”题,通过上一句话提到too many tourists can crowd public places可知不可能是tourists或passengers,剩下population和citizens两词,代进原文,不难看出citizens才符合句意。另一方面把该词拆成in-habitants, 通过habitat(居留地、生活环境)一词,也能猜出inhabitants与citizens近义。

第3题要求选择恰当的标题,只有B和C反映了短文的主要内容,但B选项表示文章的大意尚可,作为标题不如C选项简练和一目了然,因此,最佳答案为C。

第4题属于“细节”题,须在文章1,2段(这两段讨论too much tourism)找到相关信息点:A选项信息点在第2段最后一句:This means that other parts of the countrys economy can suffer. C选项信息点在第1段第二句:...too many tourists can crowd public places... D选项信息点在第1段第三句:If tourists create too much traffic... 因此,这一题选B。

第5题是“推断”题,整篇文章讨论了“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旅游业过度发展或不足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文章中渗透了“旅游业对当地发展的好处”的表达:They forget how much tourism can help the countrys economy. Tourism should also advance the wealth and happiness of local inhabitants.(第1段)因此,不难推断:local people will benefit from tourist attraction(B选项)。

第6题属于“作者意图、态度”题,从作者对“旅游业要恰当规划”的讨论中可看到,作者的观点是:旅游业必须有规划才能带来好处,如果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旅游业就会无度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The author thinks it good for local people to know tourism will help improve their life.(该题选D)。

以上提出了做阅读理解题的一些方法和建议,同学们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加体会,多总结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自己有效的做题方法和好的习惯。

上一篇:瓦工班组安全技术交底下一篇:销售主管岗位职责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