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024-06-16

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共6篇)

1.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篇一

今天上午我们参观了郫县拆院并院、邛崃土地整理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情况,其成效是令人比较满意的,至少是启动比较正常。这两个地方的试点工作,也得到了国土资源部有关领导的赞同。这说明,有了大家积极性的调动,肯定会创造出许多新的经验和新的典型。另外,今天中午我们看了邛崃市的老城改造保护,也很不错,调动了民间资金,政府花钱不多,档次却不低,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现在五城区的许多商店还在把卷帘门当铺面门,每天一开张,把卷帘门一拉,然后把商品放在店外,设摊占道。省上领导多次指示,这类卷帘门要改进,但总是进展不大。希望五城区比一比,看哪个区率先做出成效。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刚才一些部门和区(市)县作了发言,邓川同志作了全面部署。待会,春城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切切实实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提出“五句话”、“二十个字”,前两句话八个字主要涉及农村生产力,后三句话十二个字涉及到生产关系,两个都要抓。现在的大政方针定了,关键是看我们各个地方怎么去抓,怎么去做,怎么去落实,“二十个字”是目标,就看谁能尽快去达到。最近大家一直在讲“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我感觉有八个抓工业的理念可以借鉴,以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集约发展的理念。大家都知道,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工业走的是粗放型发展道路,后来中央提出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近几年又具体上升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农村发展也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从生产力理论来认识,从劳动力、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方面来推动。现在农村生产方式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所以劳动生产率不高、效益不好。生产方式一定要转变。我们坚持抓的“三个集中”就体现了集约发展的理念。记得我在全市第一次推进城乡一体化现场会上就谈到了“三个集中”至少有六个有利于:有利于工业的集聚发展,提高产品和产业的相互衔接,降低工业配套成本;有利于小城镇的形成和规模的扩大,促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发挥土地资源的规模效应,提高土地的单位产出率;有利于集中搞好基础设施配套,节约投资成本;有利于政府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有利于转移农民和帮助农民增收。这些道理是明白的,集约型发展肯定比粗放型发展好。现在,我们抓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坚持通过“三个集中”尽快扭转当前农村粗放型生产方式的局面。只有集约发展,才能实现发展现代农业所要求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坚持推进“三个集中”就是贯彻集约发展的理念,以取得更好的聚集效应和确保可持续发展,这个不能动摇。

第二,减员增效的理念。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人越多级别越高,整个工厂没什么效益概念,一个岗位让两个人来做,甚至让三个人来做,糟蹋了效率效益,后来搞了减员增效。冗员到哪里去?有两条途径:一是设立劳动力蓄水池,进行上岗培训,集中培训教育一段时间再让上岗,员工们不仅端正了劳动态度,也学会了其他劳动技能。二是发展第三产业,包括商贸服务。把人转出去,精干的就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以管理。现在的农村也一样,是富余劳动力太多。解决“人往哪里去”,就是用抓工业“减员增效”的思路来办。各个区(市)县要认真研究和正确评估当前你那个区域农村劳动力的富余情况和就业形势,并积极寻找对策。“人往哪里去”要心中有数,不能定性地、笼统地说到外面打工,究竟做什么要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这样可以便于把握转移节奏。“减员增效”适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要怕搞规模生产,只有那样,才能提高农业产品竞争力,农民才能增收。

第三,社会化保障的理念。工业改革一度很难搞,主要是企业办社会,没有建立起好的社会化保障体系。所以后来就下决心进行社会化保障制度改革,特别是变所谓的“企业人为社会人”。社会化保障制度没有建立的地方,劳动力就流动不起来,就业渠道就拓宽不了。一个70岁的退休工人和一个70岁的农民相比,究竟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两点:一是前者有退休工资,看病有医保,后者这两项基本没有,还要靠子女。虽然我市农村建立了合作医疗,但标准也是比较低的,农民仍有后顾之忧。这种差距太大,不仅是量的差距而且是质的差距。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把社会化保障体系建立起来,哪怕开始建立的时候标准低一点,也仅是量的区别,不要让它有质的区别。大家一定要把失地农民的社会化保障问题作为大事认真研究解决。不一定只给失地的农民建立社会化保障金,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也可以探索对没失地的农民多渠道地划出一部分钱,建立起新型的农村社保体系。农村原有社保方法的金额太少,起不了大的作用。总之,我们一定要尽快建立农村社保体系,把社会化保障体系延伸到农村,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尽可能扩大它的覆盖面。现在农村教育有保证,农民新型合作医疗也有了,建设一个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农村社会化保障体系势在必行,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付诸行动。

第四,百年大计的理念。搞工业项目首先要做项目建议书、预可研、可研、初步设计和施工。农民集中居住区的住房建设涉及农民最关注的基本问题,规划和设计一定要从百年大计角度进行考虑,千万不要马虎从事,只管一二十年。在农民集中居住区、中心村建设,乃至重点镇和优先镇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规划,谋划长远,如果现在条件没有达到,也要把接口先留出来。比如,今天参观的邛崃农民集中居住区虽然天然气没通,但他们先预埋了管子,通到户外,为以后进行碰管创造了条件,这就很好。所以,我们要搞的是百年大计,不是权宜之计。选点、选址、建设的标准、设施配套等方面大家要特别加以注意。

第五,级差地租的理念。我市东郊工业的结构调整搬迁就是运用了级差地租理念,实现了“退二进三”,使企业能搬得出、搬得好。这次土地整理在一定程度上讲也是利用了级差地租的理念,充分利用了国家制定的土地占补平衡政策,获得了资金来源。此外,各区(市)县要充分用好集体建设用地政策和拆院并院政策,要支持县城和重点镇的建设,支持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使用,包括借鉴蛟龙工业港的模式,以充分发挥土地的使用价值。总之,要积极运用级差地租这个理念,挖掘现有政策潜力来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六,现化企业制度的理念。现代企业制度曾有十六个字的说法,即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这些同样适用于现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以及土地流转后的对外合作、合资公司,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规范运作。工业企业原来搞过厂长经理负责制,后来建了董事会,现在又有独立董事和外部董事,主要目的是防止少数内部人的控制来侵害股东利益。农村集体经济也可以聘请外部顾问或者独立董事,帮助农民监督经营者。流转后的土地收益是农民基本的生活来源,需要有规范的集体经济组织来保护,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才不至于经营一小段时间就出问题,以保证出现了问题有人管。要帮助农民签好土地流转的合同;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地租变化,甚至价格因素对租金货币价值的影响也应当要有应对的考虑。

另外,政企和政农要分开,政府不要卷进企业经济和农民股权之中去,搞“拉郎配”。集体经济的经营肯定会有风险,有的甚至会亏损破产,所以,政府不能包干,政府只能起引导的作用,否则最后让你全部“埋单”,这就是现代企业制度首先强调政企分开的原因所在。

第七,对外开放的理念。我国整个工业的竞争力提升很快,其中很大程度与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有关。对外开放不仅引进了资本,而且引进了技术和管理。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农业工作。所以,农业部门要加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力度。最近我们五城区和远郊区(市)县结对子,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我认为这种互相开放的模式就很好,肯定会双赢。

第八,科技创新的理念。80年代在企业里面排位第一的一般是生产厂长,其次是销售厂长,再次是财务厂长,而现在的重心偏向技术厂长。因为大家都知道,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科技含量很关键,产品没有竞争力,企业就不可能生存,科技创新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重心就是这样慢慢从生产到销售到财务再到技术方向转变,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技术厂长地位常常不突出,因为企业主要是按计划生产。现在新农村的建设,也要高度重视科技含量的提高,要加强农业的科技体系建设。提到加强,不是走老套路,再成立一个机构,扩大一些编制,壮大一点人员,争取一些经费,然后组织申报、立项和拨经费。这条路效果不会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体是企业,作为科技进步的主体,我们要特别着力支持企业与科技界的科研合作,加快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产品开发,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新产品的创新能力。

总之,为了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家一定要注意学习好典型,借鉴好理念。

2.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篇二

工 作 情 况 汇 报

中共昌邑市委 昌邑市人民政府

昌邑市域总面积1627.5平方公里,辖3处街道、6处镇,691个村(社区),人口58万。近年来,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搞好村容整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农村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基础,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加快建设魅力昌邑、幸福昌邑的现实需要,对于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积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卫生洁净生活的新期待,以李克强副总理视察昌邑为动力,以促进村容整洁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环卫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有效缓解了农村“垃圾围村”问题,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升了乡村文明水平。

一、推进模式创新,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格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环卫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地方“垃圾围村”、环境脏乱差等 1

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为持续有效地解决农村环卫问题,从2008年开始,我们将城市环卫工作模式延伸到镇街、村(社区),在进一步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处理新模式,实行委托管理、市场化运作,把镇街和村(社区)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委托市环卫局全面管理,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链条长、枝节多、重突击、重复作业以及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弊端,实现了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的目标。一是配强机构人员。市环卫局与镇街、村(社区)签订托管协议,实行“一杆到底”管理,在各镇街设立环卫所,配备环卫专业人员及专业机械、车辆,全面负责所辖镇街驻地及托管村的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市环卫局按照每100户村民设一名保洁员负责村内生活垃圾收集、道路保洁,全市共配备农村保洁员1500多名。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按每15—20户村民设置一个垃圾桶的标准,在全市农村设置垃圾桶1万多个,对生活垃圾实行封闭式收集。在各镇街设立垃圾中转站。在全市配备大中型垃圾清运机械、车辆160多台。三是提高保洁质量。大力实施精细化作业和立体化保洁,积极开展农村“三大堆”和沉积垃圾专项清理,不断拓展保洁范围。在市环卫局建立调度指挥平台,实行数字化、信息化管理,配备GPS卫 2

星定位系统,对清洁、运输情况实时监控、实时调度,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确保村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环境保洁服务。目前,全市农村环卫托管率达到95%以上,构建起城乡一体的大环卫格局。

二、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进程 针对传统垃圾填埋、焚烧等处理方式带来二次污染等问题,坚持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加大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力度。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我市金丝达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8亿元建设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主要采用磁选、分选和厌氧分解等技术,将生活垃圾转化为沼气、肥料、再生原油、建筑材料等资源。该处理流程不需要对生活垃圾进行提前分类,全封闭、自动化运行,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向“零污染、零废弃、资源化、产业化”转变。该项目2010年11月份开始试运营,今年4月份正式运营,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该处理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13项国家专利,山东省科技厅拟于近期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投资2.2亿元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立方米,可生产空心砖、标准砖、二灰碎石等新型环保建材150万立方米,实现粉煤灰、废弃矿砂以及部分城乡拆迁废弃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三、推进机制创新,保障和促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一是创新资金保障机制。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元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市镇两级财政投入力度,实行市、镇街、村(社区)分级投入。市镇两级财政承担60%以上的环卫托管经费,村级资金筹集主要由村集体出资和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式解决,农村五保户、低保家庭及残疾人、70岁以上老年人的环卫托管费由镇级财政承担。二是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先后制定出台《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和《关于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见》,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作为镇街“一把手”工程,纳入镇街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列入重点督查考核内容,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环卫局开展专项督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成绩突出的镇街,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适当补助。三是创新监督管理机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健全完善考核管理评价体系,实行统一标准、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统一评比,强化环卫作业和服务监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委托具有一级保洁资质的环卫公司承担环卫保洁,确保专业化、高效率。

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两年多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实现了村容整洁。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4

不断提高。二是优化了生态环境。结合环境整治,积极开展村庄绿化、庭院绿化和绿村绿路工程,完成村镇植树300多万株,绿村绿路600多公里,100多个行政村被授予省和潍坊市级绿化示范村,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三是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路网、水网、电网和信息网建设步伐加快,村村通柏油路、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4%。四是推动了乡村文明建设。改变了村民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村民环卫意识、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全市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镇、社区10个,潍坊市级文明村镇、社区15个。五是提升了昌邑形象。前段,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光明日报、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山东参考等各大媒体对我市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省内外100多家单位前来观摩交流,被中国环卫协会评为“全国环卫行业优秀集体”。

下步,我们将以全省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为动力,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大力度,继续巩固和扩大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加快推进卫生洁净进万家,不断提高城乡文明水平。一是在提升环卫水平上下功夫。进一步拓宽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面,大力实施“三清”、“四改”、“五化”(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改水、改灶、改厕、改圈,绿化、硬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深入开展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和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改善农村环 5

境。二是在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上下功夫。加大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力度,进一步扩大垃圾资源化利用规模,不断提高利用效率。三是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运行机制、责任落实、日常监管、资金保障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加快建设魅力昌邑、幸福昌邑。

2011年4月16日

山东省昌邑市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简介

昌邑市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总投资1.08亿元,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该工程2009年开工建设,全部工艺技术、设备由潍坊金丝达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已申请13项国家专利。2010年11月份开始试运营,今年4月份正式投入运营,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运行状况良好。

该工程通过对生活垃圾进行磁选、破碎、分选、淘洗、厌氧分解、再分选和污泥沉淀等流程处理,生产出沼气、肥料(或燃料),分选出可裂解物(如塑料、化纤)和建筑垃圾、金属等,将生活垃圾全部转化为可再生利用的资源。首先对生活垃圾进行分解,有机物经过厌氧分解后,产生沼气和肥料(或燃料)。分解后的垃圾残留物进入分选工艺,经过磁选和浮选分离出建筑垃圾、铁和可裂解物(如塑料、化纤等),塑料、化纤等既可用于生产再生塑料制品,也可通过裂解生产柴油、汽油、碳焦等。

3.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篇三

同志们:

区委、区政府决定在春节前召开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主要目的就是认真分析当前我们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安排部署2012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刚才,区委常委、副区长叶长青同志传达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待会儿,郑蓉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两点意见。

一、认真分析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清醒认识面临的挑战

近两年,我区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通过前年国家卫生城市迎复审和去年环境优美示范城市的创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反弹非常严重,问题比较突出。刚才的专题片中曝光的问题,大家看了,有的问题可以说是触目惊心。我们的工作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差距还很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上级的要求高,我们的差距大。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西部第一,全国一流”。近期,刘奇葆书记到泸州调研时,对泸州的发展非常满意,认为泸州是全省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但对泸州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却没有一点肯定的表示。对此,市委国强书记指出:总的来看,奇葆书记对泸州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很不满意,需要我们保持敏锐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尽快改正错误、弥补缺陷,改进工作、迎头赶上。近期国强书记连续三次到我区督查暗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市人代会期间,他到龙马潭代表团讨论时,希望我们改变“跨过沱江去是进城,返回龙马潭是下乡”的格局。这句话分量很重,我们辛辛苦苦干了十几年,龙马潭在领导们的心目中还是农村,由此可见我们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

二是城镇“五乱”反弹严重。我区的“五乱”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比如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汽修噪声扰民的问题,游摊和占道经营的问题,工地建筑垃圾乱堆乱倒的问题,长、沱两江沿岸的乱搭乱建问题,很多街道店招店牌混乱的问题等,严重影响市容市貌。

三是城乡结合部问题突出。我区城乡结合部大都处在城市向东、向北、向西的主要通道区域,路面上晴天灰、雨天泥,道路两侧洗车场、修车厂、停车场环境糟糕,各种工程项目管理松散,对环境影响十分严重。

四是部分城区脏乱差现象突出。我们的部分街道垃圾清扫不及时,农贸市场管理不规范,背街小巷卫生死角问题突出,各类牛皮癣随处可见,部分小餐馆、小宾馆、小理发店、小副食店卫生状况差。

五是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在认识上、意识上还存在不小差距。一方面,干部职工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自觉性不高,责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够。《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于2011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了制度化、常态化管理。市、区两级都作为“一把手”工程,市长、区长亲自抓,书记抓督查,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干部还没有引起警觉,认为过得去就行了,差不多就行了,没有争一流的干劲。另一方面,群众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宣传工作没有到位,部分群众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政府的事情,没有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改善家园、改善环境的民生工程来认识,没有自觉参与到环境治理工作中来。

对于以上问题,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如果思想认识不统一,如果不采取及时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我们的工作就会陷入被动,不仅无法向市委、市政府交账,而且发展的环境也会受到影响,我们抓发展的能力会受到质疑,我们激情超越、龙马奔腾的形象会受到严重破坏。

二、按照“三个三”要求,全力以赴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根据省委、省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西部一流,全国领先”的要求,全区上下要齐心协力,按照“打好三大战”、“狠抓三环节”、“实现三突破”的“三个三”要求,出实招、出狠招、动真格,全力打造清洁、秩序、优美、宜居龙马潭。

(一)打好“三大战”

1、打好全民战。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问题容易反弹,必须全民参与,必须整合全区上下方方面面的力量。

一是各级各部门必须全面参与进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区长主抓、书记督查的“一把手”工程,涉及各个领域,区级各位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街、各村(社区)必须全部参与进来,绝不能认为这项工作仅仅是整治办的事,仅仅是城管局的事,仅仅是乡镇街的事,大家务必按照职责分工,当作分内之事抓好落实。机关干部必须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表率,一言一行都要起到示范作用、带头作用。尤其是少数机关干部不注意形象,有乱丢、乱扔的陋习,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二是保洁人员的积极性必须充分调动起来。保洁人员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核心和关键,保洁人员的问题不解决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问题就解决不好。保洁人员必须增强责任心,对保洁人员的管理要杜绝搞形式、走过场。要通过严格的管理,充分发挥保洁人员的作用。

三是广大群众必须充分发动起来。城乡环境的治理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环境形象一靠治理,二靠维护,群众的责任更多的是自觉维护环境。群众的自觉性没有解决,我们的工作就会事倍功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宣传部门要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宣传力度,志愿者组织要进一步发挥好对群众的引导、劝导作用,形成全民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浓厚氛围。此项工作由区委宣传部部长吴文涛牵头,区文明办、团区委具体负责。

四是对不文明行为要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要加大处罚力度,卫生是靠罚出来的,国外的新加坡、国内的珠海都是这样做的。我们也有相关规定,就是要执行,要对乱丢、乱扔、乱吐行为开罚单,要让这些不文明行为陷入罚单的汪洋大海之中。此项工作由城管部门牵头,街道负责,社区具体组织实施。

2、打好全域战。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市和农村要全域推进,大街和小巷要全域推进,不能漏过一条街,不能忽视一个卫生死角,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薄弱环节。在全域推进的基础上,当前,必须要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好存在的问题。1月9日,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下发了《关于强力推进春节前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对全市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责任分解,涉及到我区的有五个方面,我们自查另有四个方面,共九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必须尽快予以解决。

一是回龙湾周边、迎宾大道至龙马大道沿线占道经营现象严重,店招广告零乱、陈旧破损。此项工作由副区长何学军牵头,城管局负责,小市街道、莲花池街道全力配合,结合回龙湾风貌塑造工程,全力解决到位。二是春晖路锦绣山水等多处临时停车位地面灰尘厚、垃圾多的问题。由副区长何学军牵头,由区城管局牵头负责,三个街道具体负责,抓好清扫保洁,将临时停车位纳入清扫保洁范围,保持干净整洁。

三是龙马大道北延线建筑工地管理不规范,车辆带泥上路,污染路面问题。由副区长何学军牵头,项目组负责加强工地施工管理,该硬化出口路面的必须硬化;运输弃土车辆必须加盖运输,禁止超载。

四是龙马大道两侧的停车场、修车厂、洗车场、物流公司进出口道路未硬化,车辆带泥上路,污染城市道路问题。由红星街道、莲花池街道负责,逐一进行清理,对停车场、修车厂、洗车场、物流公司规范管理,硬化进出口道路。

五是红星农贸市场等市场环境卫生差,冒口经营、占道经营严重的问题。由副区长毛汉东牵头,区商务局、工商局、城管局按照职能职责,负责督促各农贸市场业主加强市场卫生清扫保洁,加强冒口经营和占道经营整治,切实加强日常维护管理。

六是城区卫生死角、小区卫生集中治理问题。由副区长何学军牵头,副区长王旭涛配合,区住建局、民政局负责。

七是扬尘污染问题。道路扬尘污染问题,由副区长宋庆牵头,区交通局负责;工地扬尘污染由副区长何学军牵头,区住建局负责。

八是主城区风貌塑造,人行道、绿化等问题。由副区长何学军牵头,区住建局、城管局、三个街道负责落实。

九是开发区环境卫生问题。由开发区管委会确定一名副主任牵头,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负责。

各乡镇街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抓好管辖范围内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区级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责和包保范围,切实开展好各项整治工作。

3、打好攻坚战。我区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上,有的问题久治不下,容易反弹,长期存在,必须明确责任,攻坚突破。做到每一条线都有人抓,每一个区域都有人管,每一项措施都要落实到位。当前,要重点打好“八大攻坚战”。

一是打好市场环境治理攻坚战。由副区长毛汉东牵头,区工商、商务、公安、城管和三个街道负责。

二是打好车辆乱停乱放攻坚战。由副区长毛汉东牵头,交警三大队具体负责。

三是打好公路沿线环境治理尤其是白色垃圾治理攻坚战。由副区长宋庆牵头,交通局总体协调督促,相关乡镇街具体负责。路面清扫由交通局承担主体责任,公路沿线环境治理由乡镇街承担主体责任。

四是打好两江沿岸的治理攻坚战。由副区长叶长青牵头,副区长何学军协助,区水务、住建、城管、海事部门负责,涉及的街道全力参加。五是打好城市建设垃圾处理攻坚战。由副区长何学军牵头,城管局、住建局协调督促,三街三镇具体负责。六是打好餐饮行业油烟排放治理攻坚战。由副区长宋庆牵头,环保局具体负责。

七是打好龙马大道产业升级换代攻坚战。龙马大道代表龙马潭的形象,但是现在这条形象大道的问题比较多,尤其是产业发展与城市的品质提升很不相称,修车、洗车、零星物流企业对大道的影响非常大,必须进行产业升级换代。由常务副区长钟华贵牵头,副区长何学军协助,尽快拿出治理方案。

八是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落实攻坚战。要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找准原因,除了在工作机制上完善以外,要加大投入,落实到具体项目上,解决好硬件设施问题。由常务副区长钟华贵牵头,副区长何学军参与,财政局、城管局负责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需要落实的项目进行逐一梳理,对项目所需经费进行测算。项目确定要实在,要有针对性,项目的梳理、研究、测算要细化。按照市、区财政事权责任划分,该列入市上盘子解决的,要迅速向市上汇报、衔接,及时进入市上盘子。该区上财力解决的,要及时列入2012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财政支出盘子。尤其要做好迎宾大道、龙南路的改造和回龙湾片区的风貌塑造进入市上盘子的工作。

(二)狠抓三环节

1、狠抓暗访督查。区上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督查组,由区纪委邓永铸书记任督查组组长,在区整治办、区监察局、区委目督办、区政府目督办抽调工作人员,每天进行暗访督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曝光。区整治办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每月进行评比、排序,对排名倒数第一的乡镇街要进行处理,在目标考核中扣分;连续两次排名倒数第一的,对单位主要领导诫免谈话;连续3次排名倒数第一的,单位的主要领导称不称职,值得大大地打个问号。国强书记讲了,扫不干净地下的区长不是称职的区长。同样的道理,扫不干净地下的乡镇长和街道办事处主任更不是称职的乡镇长和办事处主任。我们不督查你,市委书记、市长就会督查我们;出了问题我们不处理你,市委书记、市长就会处理我们。暗访督查的重点就是在三街三镇,要紧紧盯住三街三镇,把三街三镇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行单独通报。督查通报必须逗硬,排序必须公正,这里对督查通报提出三个不准:不准走过场,不准搞小动作,不准干好干坏一个样。三街三镇必须打消侥幸心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抓不好,要严肃处理。

2、狠抓联动管理。要形成区—乡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一是区上由整治办牵头,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工作组,对督查出的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专项工作组攻坚处理,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各乡镇街要强化日常监管,成立巡逻队,不间断开展巡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村(社区)要增强工作主动性,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首要职能、重要任务加以落实。各乡镇街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对村(社区)考核的首要内容。区、乡镇街、村(社区)必须加强联动,整合力量,形成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高压态势。

3、狠抓考核奖惩。2012年,区级部门、各乡镇街的目标考核中,要重点体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的权重要加大、分值要提高。往年考核中占1分的分值远远不够,要提高分值,对通报排名倒数第一的要严格扣分。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绩突出的乡镇街和作出重要贡献的区级部门,要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各乡镇街对保洁员的管理必须到位,要对保洁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比,落实奖惩,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30个保洁示范路段的评选,城管局、财政局要尽快拿出评选奖励办法,把奖励落实到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做好保洁工作的优秀保洁员身上,对工作不落实、做得差的保洁员要加强教育,对教育无效的,该撤换的坚决撤换。

(三)实现三突破

1、主城区治理要实现突破。一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必须以主城区治理为重点,就是要以三街三镇为重点,督查通报、考核奖惩要紧紧盯住三街三镇不放松。二是主城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得到彻底解决。省、市来我区检查工作,主要是主城区,城区“脏乱差”的问题必须彻底扭转,城区形象必须要有明显改观。主城区回龙湾区域和迎宾大道、龙南路区域的治理和改造要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力争2012年列入市上的计划盘子。三是清扫保洁工作必须到位。影响主城区形象的主要问题就是清扫保洁不彻底、垃圾清运不及时的问题,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地面扫干净。保洁人员的力量必须配足、配强,尤其是三街三镇,要按照市上的标准,甚至可以按超20%的标准配保洁员。财政、城管部门加大督查,绝不能出现保洁人员配备不到位,配备的保洁人员不符合要求的问题,请我们的街道办事处主任、乡镇长们高度重视,理一理、查一查,请财政、城管部门认真理一理、查一查。

2、五乱治理要实现突破。“五乱”问题是影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主要问题,乱扔乱倒、乱贴乱画、乱摆摊点、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的问题必须作为治理重点。大家要用心思考“五乱”大量存在和反弹的根源在哪里?要针对问题,强化措施,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坚决遏制“五乱”的反弹和抬头。一是对突出的问题,由整治办牵头,城管、交通、水务、住建、海事等相关部门和乡镇街全力参与,形成联合执法机制,加大打击力度。二是 “五乱”问题要形成日常监管机制,加强巡逻,对乱摆摊点、乱停乱放等及时治理。三是对卫生死角、农贸市场、两江沿岸等重点区域要开展专项治理,下决心、下功夫落实治本举措,确保“五乱”治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农村环境形象要实现突破。今天各乡镇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基本上都参加了会议,对于乡镇来说,重点就是抓好两点工作: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已建成的4600余座垃圾池的使用率,加强农村垃圾废物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使农村卫生形象得到明显改观,包括小集镇的垃圾处理工作。现在的情况是垃圾收集起来,没有及时处理好,造成新的环境破坏,群众有意见,希望各乡镇高度重视。二是抓好公路沿线的白色垃圾治理工作。公路沿线的白色垃圾治理工作,区上由宋庆副区长牵头、督促、指导,交通局做好协调,各乡镇街是主体责任单位,负责具体抓落实和执行。

4.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篇四

各位领导、同志们:

正当农口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去年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安排部署今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时刻,今天,市委在这里举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农口上下无不感到欢欣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这次会议,对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搞好“三农”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会议要求,下面,我就~年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简要汇报,并针对这次会议讨论的主题,就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建议,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年,也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口上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8号文件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全局,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发展“两品一游”农业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使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78亿元,同比增长29.9%;农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7元,净增608元,增长16%,首次排在了全省第一位。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优质洋葱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二是畜牧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经济效益凸现;三是非农产业不断发展,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四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是农民政策性负担全部取消,农业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总的来看,~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业效益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呈现出许多喜人景象。这种好的形势,是多年努力、来之不易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农口上下和三镇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虽然~年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但是,以“两个率先”和科学的发展观来衡量,目前,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收入虽然增幅较大,但增收渠道不宽,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总量偏小,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强。当前,农民依靠一产业增收的空间不断缩小,洋葱等亩收入在2000元以上“双千元田”作物种植面积已占到全市总耕地面积的近60%,以家庭养殖为主的“万元院”达到50%左右,就目前的生产条件和水平,依靠农业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大的突破困难较大。况且~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407元中,来自于一产业的收入已经占到64.5%。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前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8000元,这就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农民必须人均每年增收600元。但是,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农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5%,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与城郊型农村的实际不相适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弱,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深加工不够,生产基地规模小,缺少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规避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弱。二是结构调整虽然不断深化,但调整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无论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还是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都比较缓慢,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这几年的调整,很大的程度上是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尽管有了大的发展,但仍然停留在老的品种上,效益差,没有形成产业内部调整的核心,农业还只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且农产品品种单一,不适应市场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需求。一旦遇到市场风险,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由于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民多渠道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需要不能满足,同时农民培训教育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的增收。三是城乡一体化建设投入虽然增加较多,但基础设施薄弱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一体化建设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通过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重点

经营和二、三产业发展作为强镇富民和增加村级积累的重要工作来抓。首先要围绕加工抓调整,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通过抓好洋葱粉生产、万头肉牛养殖加工、洋葱储藏库等项目建设,建好生产基地,抓好农产品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要依法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合作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建立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同享、发展双赢的经营模式,使龙头企业和农户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专业协会、产销服务队、农村经纪人、专业大户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其次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要紧紧抓住三镇地处城郊的优势和各镇村资源优势,组织引导农民,开展交通运输、建筑建材、劳务输出等产业。第三要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旅游观光服务项目。要抓住关城、悬壁长城旅游资源和各镇林地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潜力,加强 “度假村”、“农家乐”等餐饮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档次、提升品位、提高效益。充分利用草湖旅游资源优势,开发草湖旅游经济。四要大力发展商贸经济。进一步完善镇域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路沿线经济,在镇政府所在地和公路沿线形成物流、人流、商流、信息流优势,活跃农村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年,力争使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达到3000人以上。通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乡镇企业的发展为镇财政培植税源,以村办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以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二)狠抓项目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认真贯彻省委发展抓项目的重大举措和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的有关政策,在加强即定项目建设的同时,不断谋划新的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一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上的政策导向,积极向省上、国家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二要积极向市上争取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和地方配套资金,争取市财政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三要创造条件,以优质的服务和宽松的环境抓好招商引资和启动民间资金工作。要重点抓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农村“一池三改”、日元贷款防风治沙、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生态公益林保护、优质无公害洋葱产业基地建设、肉羊胚胎移植技术应用、优质胡萝卜品种示范推广、蔬菜花卉制种和镇文化广场建设等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增收,以项目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一要积极支持市上和酒钢的城市扩张工程和园区建设工程,以城市扩张和园区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二要积极推进道路改造建设工程,抓好峪泉镇区二级公路、新城村至魏晋墓三级公路,市镇主干道路到各村组道路的改造以及移民点道路的修建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三要抓好三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坚持标准、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城市化的标准建设改造农村道路、给排水、集中供暖、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配套功能。四要将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农业产业化、二三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快三镇商业街和集贸市场建设,加快农村产业园区建设和公路沿线经济发展,引导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向城镇和园区集中,逐步增强镇区、园区的聚集优势和规模优势。突出抓好以高效种植、高效养殖、生态休闲等为一体的河口生态高效农业园区;以酒钢葡萄基地、飞机场等为依托,以劳务输出、商贸餐饮服务、葡萄酒厂建设、小康住宅为重要内容的二、三产业园区;以镇区扩张、镇区经济发展、小康住宅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镇区扩建工程;以新城草湖、葡萄基地、小康住宅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城村开发工程;以南市区开发和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以市场建设、休闲娱乐、小康住宅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安运沟村开发工程;通过园区建设和重点工程开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五要抓好城乡一体化样板村建设。高起点规化、高标准要求,建设与城乡一体化要求相适应的农村小康住宅,并将其与城区扩张、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实行楼上生活区,楼下商业点,前院生活区,后院种植养殖加工区,完成小康住宅50户。六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注重农业灌溉用水的供给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七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通道林、防风治沙林、农田防护林和居民点绿化美化林,使农村生态环境与城市协调起来。八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积极与市上有关部门协调,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积极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改革,尽快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社会救济、优抚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九要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积极组织农民净化环境、绿化村庄、改水改厕,推广使用沼气、液化气等新型能源,创建文明整洁的生活环境。

(四)统一思想,转变作风,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十分紧迫,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对作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奋发图强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的行动,全面开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局面。一是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保持国民经

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要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市农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和比重不大,但是,和全国、全省一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特别是要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就越要统一思想,更加重视“三农”问题。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把农民增收放到全市人民共同富裕中统筹考虑。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使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二是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去年,郊区工委领导班子通过广泛调研,认真讨论,形成了《郊区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三农”工作的意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严格按照《意见》的要求,狠抓“党、干、科、经、貌”五个重点和“12345工程”。农口各级组织要根据已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重点,严格按照“五个不放松”和“五个突破”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高效能技术服务队伍。要继续深化和丰富“三级联创”活动、“双培双带”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要切实解决镇与镇、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竞争意识不强的问题。各镇村要切实树立比学精神和赶超意识,立足各自优势,精心谋划,深挖潜力,竞相发展,形成你追我赶、互促互进的浓厚氛围。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农民负担的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继续深化和推进干部驻镇挂村帮扶工作,在政策法规、科技知识、经济发展、小康建设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帮扶指导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5.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篇五

实 施 意 见

为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成果,继续推进乡村文明行动,为全市人民营造整洁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根据市委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上级有关要求,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工作标准化、运行市场化、队伍专业化、机制常态化、发展产业化、资金统筹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和监督考核,继续深入开展城乡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行市场化运作,尽快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常态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运转有序、长效管理、长久发展。

二、重点工作

紧紧围绕“六化”标准,在组织领导、动员发动、机制完善、体制改革、资金投入、设施建设、收运处理各个环节,建立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督导检查,开展整治活动,9月1日前实现常态化管理,确保顺利通过国家10部委 “一体化全覆盖省”验收。具体工作重点如下:

(一)继续全面深入开展城乡卫生环境综合整治 8月底前,全面彻底整治全市城乡卫生环境,彻底清除城乡积存的生活垃圾,消灭卫生死角,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助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这项活动,由各镇(街、区)1

从各自实际出发,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分别组织实施。市城管局作为牵头部门,要加强督导,及时调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1、高起点继续推进城区环卫保洁规范化管理。城区各街道重点对城中村、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的隐蔽遗漏部位积存生活垃圾和建筑、工业垃圾继续进行集中整治,8月底前全部清理完毕,达标管理。对清理后的区域要纳入街居日常环卫保洁管理范围,及时硬化或绿化,配套垃圾收集设施,坚决防止问题反弹。

2、继续深入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做好“三大堆”和积存垃圾清理,彻底、全面消除农村卫生死角。各镇(街、区)和市城管局要把垃圾及时清运情况作为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要考核内容,做到日产日清。要加强对收运车辆、人员和垃圾收运量的监管,严禁收运人员、单位将收来的垃圾私自焚烧、倾倒,严防污染转移。坚决关闭镇(街、区)自行设立的垃圾填埋点,严禁垃圾搬家、私自填埋。8月底前各镇(街、区)按要求将中转站安装到位,确保正常运转。9月1日起,全市中转站生活垃圾移交城管局委托中标公司统一清运后,要进一步严格规范垃圾运输质量和标准,严厉查处和打击私拉乱倒行为,坚决杜绝二次污染现象发生。

3、全面启动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建筑垃圾统管统运处置工作。餐厨废弃物统一收集处理和建筑垃圾统一清运处置,是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重要一环。潍坊市餐厨废弃

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实行资格准入制度,潍坊金信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被国家确定为试点城市特许经营企业,具体负责潍坊市行政辖区内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特许经营。我市拟由特许经营企业委托高密市万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市合作设立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收集处理机构和场所,具体负责我市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市政府计划采取市场化运作加政府补贴的形式,实行建筑垃圾统管统运、统一处置。各镇(街、区)也要把这项工作相应提上议事日程,全面启动相关工作程序。

(二)全面实行市场化运作

积极推行“管干分离”,将环卫保洁推向市场。9月1日前,各镇(街、区)要在市城管局的指导下,以镇(街、区)为单位统一实施环卫市场化运作,每个镇(街、区)至少招标两家有资质、实力强的保洁公司,负责辖区内专业化环卫作业。镇(街、区)必须严把企业准入关,对不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临时性的自管机构,坚决清除。专业保洁公司中标后,各镇(街、区)必须与运营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并制定企业退出的临时接管预案(大牟家镇目前采取直管形式,运行情况良好,根据上级精神,要逐步过渡,直至实现市场化运作)。

(三)明确界定保洁责任区域

1、城区内,市城管局按中标合同规定范围和区域进行保洁,对市级统一保洁以外的区域,一律按属地管理原则执行(见附件),园林绿化带也相应按权属管理关系划 3

定环卫保洁责任。城区主街路市级统一保洁延伸路段,市城管局负责路沿石以里(园林绿化带按权属管理)环卫保洁,其余区域由相关镇(街、区)按属地指定村(居)或企业、门店负责保洁。

2、全市范围内,各镇(街、区)之间分清划定“三边三底三界三线”(村边、路边、田边,河底、湾底、沟底,县界、镇界、村界,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河流沿线)界限,凡属相关权属单位管理权限之外的区域,全部实行属地管理,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发生。

(四)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组织机构

建立起市、镇、村三级环卫管理体制制度,市级成立专门工作和考核小组,指导、监督、考核全市面上工作;镇(街、区)设立环卫所,监督、考核保洁公司日常作业和村居保洁;村(居)设立监督员,监督考核村内日常保洁。市城管局制定统一的保洁、清运作业规范、质量标准、考核办法,统一规范保洁合同样本,镇(街、区)参照市级规定制定相应工作规则、标准和监督考核办法。

(五)加大环卫经费投入力度

1、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是前提,资金是关键。经市政府同意,新修订的城市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和农村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另行印发)。各镇(街、区)要高度重视,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应收尽收。

(1)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范围和方式进行调整,原由财政代扣部分不变,城管局只征收城区规模以上企业

和主街路沿街门店,其余全部交由街办征收。由自来水公司代收部分全部返还街办,由各街办自行与自来水公司联系对接。

(2)按照市财政、镇(街、区)、农户合理分担原则,市财政负担城区主街路环卫保洁、城区垃圾清运、全市垃圾处理和农村中转站至处理场的生活垃圾清运运行费用,农村居民按政策规定每年每户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经费总额不足部分由镇(街、区)财政补贴。

(3)政府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城乡环卫一体化,依法选择经营者。已经建成运行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基础设施,可通过委托经营或TOT等方式转交给社会资本运营管理。

(4)各镇(街区)政府(办事处、管委会)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环境卫生尤其是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环卫设施建设经费和环卫保洁运行经费要按照职责分工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分级落实。各镇(街、区)一定要安排好辖区内人员工资、垃圾清运和设施维护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要多渠道筹措、落实资金,确保工作顺利进展。

2、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各镇(街、区)要把收取垃圾处理费作为一体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确保应收尽收,要设立财政专户,集中管理使用城乡环卫一体化专项经费,确保垃圾处理费应收尽收、经费足额到位并专款专用。市里成立由纪委、督查、财政、审计、城管等部门参加的一体化经费使用监管小组,定期安排统一对经费管理和

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和检查考核,发现违规使用的一律从严处理。

三、保障措施

(一)领导包靠。完善市级领导包靠镇(街、区)制度,市级领导对自己包靠的镇(街、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每季度至少专项调度检查一次,做到同部署、同督导、同检查。

(二)明确责任。镇(街、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明确由镇(街、区)党(工)委副书记作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分管领导,列为镇村主要工作内容。

(三)加强督导。市级5个督导组继续发挥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镇(街、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直至顺利通过国家10部委 “一体化全覆盖省”验收并促使全市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四)完善考核。市级设立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督电话,各镇(街、区)都要设立专门投诉办理电话,及时接听、处理相关举报和投诉,并主动电话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日常环卫作业情况,村居一天一检查,镇街一月一考评,全市一季度一督查考核,考核结果全市通报。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在各镇(街、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的权重系数,并设立单项奖,按实际考核考评结果,年终由市政府实行以奖代补。建立奖惩制度和约谈问责机制,工作滑坡不能达标的,对镇(街、区)主要领导实行约谈问责,直至追究责任。

(五)宣传发动。

1、营造氛围。积极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是农民群众 的权利,也是义务。农民群众是乡村文明行动的受益主体,也是参与的主体,还是监督员、评判者,工作的好与坏,最终要体现在农民群众的评价上。因此,要充分利用好舆论宣传这一有力的武器,大力宣扬乡村文明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引导农民群众真心支持、主动参与这项工作,努力营造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提高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度,充分做好农村群众满意度电话专题调查宣传发动工作。要加大公益广告宣传力度,各镇(街、区)主要路段、镇村的重要位置都要设置宣传牌,建立 “四德榜”,张贴宣传画,营造浓厚氛围,引导农村群众增强环境意识。

2、媒体跟进。全市新闻媒体要认真策划、精心组织、深入报道、追踪报道,要开设专题专栏,充分反映“乡村文明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进展成效、亮点经验和先进典型,要设立“曝光台”,对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现象和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重点新闻网站要发挥优势,开展互动性强的网络宣传,对先进典型予以正面宣传,对反面典型进行曝光。

6.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篇六

狠抓落实

全力推动农转城工作扎实开展

——在全镇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

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XXX镇党委副书记 镇长 XXX

(2012年5月7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推进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全省、州、县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部署安排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加快推进XXX镇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是省委、省政府着眼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破解“三农”难题的重大战略决策。去年11月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会议,秦光荣书记、李纪恒省长、孔垂柱副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今年2月3日,州委、州政府召开了全州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会议,李培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全州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4月23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推

进会议,会后,镇委、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由我任组长、覃荣副镇长任副组长,党政办、派出所等相关办室、中心和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直接设在党政办。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直接转发了《XXX县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实施意见》和《XXX县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实施办法(试行)》两个文件。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了《意见》、《办法》及相关部门下发的配套子方案,各项工作在扎实有序开展。

下面,就如何开展好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文件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作出了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是缩小城乡差距、破解“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本质需要,是推进工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的具体体现,是维护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人力资源配臵,增强发展动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农民进城,不是简单地变更户口登记,此次改革将从户籍上消除城乡居民差别,建立新型户籍管理制度,赋予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居民身份,加快外来人口本地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让进城农民真正享受到在社保、医疗、就业、教育、住房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保障进城务工农民享受各种平等权益,实现同工同权,从而增强农业转移人口群体对城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既避免了城市居民群体的分层、分化、对立,又将城乡居民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加了社会和谐因素。

(二)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农民进城”制度改革,使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后真正成为城镇居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平等的身份和待遇,将给城镇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一旦获得了城镇居民身份,其家庭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将成倍增加,进而直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房地产业、零售业等领域的发展。同时,随着“桥头堡”、“新高地”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入驻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将为城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大量增加,必然扩大市场规模,增加城镇消费,拉动内需增长。这种拉动力,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有利于优化经济增长结构,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需求增长型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全镇仍有大量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山

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加之全镇的农村地区发展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差,难以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同时,引导农民到城镇规划区集中居住,退出的宅基地、承包地,在优先保障农村发展建设用地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流转等方式,既有利于增加转户农民土地权益收入,还有利于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缓解当前城镇用地紧张的矛盾,盘活城乡土地资源。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既可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农民人均资源占有率,又可促进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延伸,改善城乡资源配臵,扩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影响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

按照省委省府、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安排,结合我我镇的实际,我镇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总体要求,以促进进城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为突破口,以稳定和维护农业转移人口原有权益为着力点,以确保农村转户进城居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权益和待遇为推手,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目的,着力完善各项制度和改革配套措施,逐步缩小附着在户籍上的政策差异,形成科学的人口管理机制,畅通城乡要素流转渠道,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形成城乡区域人口的合理布局,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

目标任务是:按照“两步走”推进。第一步是2012年至2015年,优先解决具备条件的重点群众的落户问题,力争每年实现100人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第二步是2016年至2020年,转户进入常态化,力争实现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逐步使新生代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镇居民,有条件的农民工大部分转变为城镇居民,农村籍大中专毕业生能够基本在城镇稳定下来并获得发展,地已用未转非人员的城镇居民身份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到2020年全镇城镇总户籍人口达800多人。

围绕上述思路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政策要求,引导农民进城来。促进农民进城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全面把握省、州、县党委、政府的政策要求,引导有条件、有意愿、有能力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镇就业、居住和生活,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一是城镇户籍放宽。这次改革按照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放宽县政府所在地、全面放开乡(镇)落户条件,实行迁移落户条件、投靠落户范围、户籍管理办法、外省籍农村人口落户条件“四个放宽”的政策,让进入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有户口”,并通过相应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各种平等权益,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二是城乡待遇同享。简要地说就是“两床被子、十件衣服”,即“兼有两个身份、享有五项保留、提供五项保障”。“兼有两个身份”,就是在一段时间内给予进城落户农民“城乡兼有”的特殊身份待遇,盖上“城乡两床被子”,让农民既能享受农民惠民政策,又能平等共享城市的

公共服务。“享有五项保留”,就是继续保留转户进城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农房的使用权、林地承包权和林木所有权、原户籍地计划生育政策、参与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分红权等五项权益。“提供五项保障”,就是确保农村转户进城居民充分享受城镇住房、养老、医疗、就业、教育五大保障体系,实现保障一步到位和城乡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保证农民转户平稳过渡。三是转变自愿有偿。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直接涉及广大进城农民切身利益,必须坚持自愿有偿转变的核心理念,把转户居民利益摆在第一位,坚持转户自主、退地自愿、退地有偿,将选择权交给农民,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充分保障农村转户进城居民的利益,防止农民流离失所,防止出现城市贫民窟现象。同时,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加强调查研究,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撂荒复垦的管理,特别是要围绕惠农政策有效落实、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确保国家扶持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发挥效用。四是分类协调推进。牢牢把握居民布局、重点群体、转户进度等关键环节,采取分区域、分群体、分类型、分阶段的“四分办法”,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我镇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户口。同时,要简化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办事程序,做到简便易行,提高效率,不要人为地设臵障碍,原则上要实行“一战式”办公,尽量让农民少跑路、少耗时、少折腾,一次性就办完各种手续。

(二)发挥政策效应,确保农民留下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委、政府

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解决进城农民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贫有所助等相关问题,并且要在一些政策措施方面大胆突破,确保这项改革的惠民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真正使进城农民愿意进来、留得下来。

一是解决好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农民进城后要留得住、能发展,关键要解决好就业问题,保证农民工充分就业、稳定就业、提高待遇,增强进城农民落户城镇的信心。要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将进城农民工纳入城镇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范围,给予免费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全方位开发就业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帮扶,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障补贴扶持,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录用转户居民,建立健全就业失业登记制度,着力推进农民工稳定就业。要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职业培训长效机制,结合进城农村居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提升进城农民劳动技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充分就业、稳定就业。加大创业支持力度,鼓励符合进城条件的进城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外出回乡人员等重点群体自主创业,降低准入门槛,扩大“贷免扶补”政策的扶持,加强创业培训、引导和扶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加新的劳动就业岗位。

二是解决好住房问题。住房是农民进城落户生活的基本条件,只有安居才能生根、才能乐业。通过政府投入、引导社会投资等多渠道的投入方式,将农业转移人口住房纳入城镇保障性住房体系中解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认真

落实好廉租房和公租房先租后售、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购房税费减免等针对进城农民的优惠政策。鼓励城镇用人单位利用空臵房、空闲地,改造、建设主要用于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居住问题的保障性住房,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有关税费减免政策。同时,要完善对农民工购房、建房的金融信贷服务,使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同等享有房贷的金融服务,加快农民工居住条件改善进城。

三是解决好子女教育问题。子女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是促进农村人口到城镇发展的重要吸引力,也是进城落户农民最为关心的利益诉求。要建立完善教育保障机制,加快配臵城镇公办优质教育资源,根据城镇人口增长和学生数量的需要,今年内启动XXX镇幼儿园建设。进入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义务教育阶段子女,要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的“两免一补”有关政策,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管理与当地城镇居民子女一视同仁。对具有初中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的农业转移人口子女,不受户籍限制,均可参加全州、县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入学报名和录取,与其他在校学生享受同等的助学金、奖学金和减免学费政策。

四是解决好医疗和养老保险问题。医疗和养老保险是直接关系进城落户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也是农民进城后最担心的实际困难。农村转户进城居民,有用人单位并签订稳定劳动合同的,随用人单位参加就业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没有单位的灵活就业人员,可在合法稳定住所居住地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

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转户农民的医疗和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手续。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业转移人口,应按照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没有用人单位的灵活就业农业转移人口,户籍在农村的,在户籍地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转户进城的,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户前已经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转移接续手续。加快制定不同制度之间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使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后,能实现养老保险的顺畅转续和有效连接。

五是解决好社会救助问题。农村转户进城居民因失业、疾病等原因出现生活困难,符合有关规定的,按照规定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给予救助。同时,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帮助农村转户进城居民按照规定解决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和医疗困难。

(三)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农民变市民。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必须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要按照循序渐进、土地节约、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城镇接纳农业转移人口的能力。一是加快城镇体系建设步伐。要加快城镇建设力度,加大道路、供水、排污、电力、通讯以及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集镇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吸纳能力。要结合人多耕地少的实际,树立集约用地的理念。要认真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城镇上山”、“园区上山”的总体要求,强化规划管理,引导农民转变生活方式和建房方式,按照统一规划、集约用地的原则推进城镇建设。二是做大做强支撑产业。鼓励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推进城镇化进城,核心就是要把产业做起来,特别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只有把产业做大做强,才能吸纳更多的农村居民进城就业。要积极发展城镇建设相关产业,通过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相关建筑业、建材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加快工业招商引资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通过兴办加工企业开辟二产就业岗位。加快市场和服务业的开发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所需配套服务设施,加快发展餐饮商贸、运输物流、教育卫生、文化娱乐、信息中介等服务业,增加三产就业岗位。三是加大投入支持力度。解决进城资金的投入问题,消除农民进城的障碍,除了农民自身投入和政府投入之外,要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我们要开动脑筋,大胆创新,千方百计筹措和落实资金。统筹城乡搞得好的地方如重庆、成都,他们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在灵活运用土地政策、盘活土地资源上创新,通过农村闲臵宅基地复垦治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手段,既有效解决城镇发展用地问题,又使农民获得可观收益,促进了农民进城。在这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可以先选择城郊村或有条件的村进行试点,积极进行探索实践。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取得实效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要解放思想,强化措施,形成合力,为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提供优质服务。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村委会、各办室、中心(站所)要把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要成立领导机构,有关人员为成员的城乡统筹改革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今年我镇要转移100人符合条件的农民进城。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镇人民政府把这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范围,要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做到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有考核(会后,镇人民政府以文件的形式将任务分配到各村委会)。同时,各村委会、各办室、中心(所)要围绕这一目标,对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已在城镇的农村居民的数量,城镇的接纳能力,接纳后配套设施需要建设的情况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尽快摸清底子,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根据城镇承载能力和农民意愿,科学编制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规划和区域布局,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形成合理的城镇人口区域布局。

(二)加强宣传,积极引导。我镇已经转发了县的《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待各部门的工作子方案下发后,镇人民政府已要立即转发,办公室已将县人民政府编制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宣传单发放到各位参会人员的手中,大家要大力宣传,让农民家喻户晓,提高农民进城的积极性。办公室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这项工作的重大意

义、政策措施和具体实施步骤,提高群众对这项政策的认知度。镇人民政府将要组织政策宣讲小分队进村入户,采用现场解读政策、实际算账对比等方式对广大群众进行思想引导;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四群教育”和落实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深入农村、深入农户、面对农民开展宣传,营造促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借此机会,我再讲两个问题:

第一是森林防火问题。当前,我镇有近两个月没有下雨,由于久旱少雨,天干物燥,森林火险等级持续攀升。据了解,XXX县将持续出现晴朗天气,目前森林防火已进入最关键的时期。下面,我就当前森林防火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是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组织领导。我镇的领导小组已成立,目标责任书已签了,我们的分管领导要认真督促,各村委会、办公室、中心站所的负责人为森林防火第一责任人,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要高度统一思想认识,各负责人亲自出动,具体工作要责任到人,紧急行动起来,把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中来抓,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二是落实森林防火的各项措施。第一是要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各工作队要深入村寨认真宣传,对田湾村委会要进行反复宣传。有条件时开展森林防火知识讲座,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移风易俗,禁止和杜绝烧荒山、烧香点蜡烧纸燃放鞭炮祭祖、烧田埂地坎等野外用火习惯,消除火灾隐患。第二是要坚决管死野外用火行为。各村委会、村小组要组建义务扑火队,深入山区、林区,严格巡查野外用火,做

到见烟就罚,见火就查,违章就罚、犯罪就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制定防火预案。第三是要加强痴呆傻人员的监管。以村为单位,对痴呆傻人员小孩和行动不变老年人进行普查登记,分别落实监护人,签订保证书,实行一对一严格监管,被监管人员引发森林火灾,要追究监管人员的责任。第四是要加大对森林防火工作的督查力度。办公室要森林防火工作进行督办,对森林防火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特别是野外用火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予以曝光,并追究责任。

三是科学组织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我镇的义务扑火队伍和村委会义务扑火队伍,要处于临战状态,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要迅速出击,积极组织扑救,因救火之需,森林护火指挥部有权优先使用交通、通讯工具和扑火物资,立足于打早、打小、打了,把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的群众要无条件地服从当地政府和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指挥和调遣,不服从指挥者,可以强制执行。要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严禁动用残疾、孕妇和学生等人员扑救山火,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第二个抗旱救灾问题。XXX是以农业为主,由于地形复杂,水资源丰富,但可利用的水资源不多。目前,XXX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面积达8724亩,其中,XXX村委会2710亩,半坡村委会1880亩 金竹棚村委会1030亩,田湾村委会3104亩。豆类小米辣620亩。目前又缺水又无水源的村小组有戈索一、二组,大梁子,多依树,半坡,龙娃,芭蕉棚,布腊,地房,中哈拉、田湾半坡,大坪子,石仁脚,岩龙,达凤一、二组,下酸汤,涉及700多户3100多人饮水问题。当前,正值玉米生长万盛时期,育秧的关键时期,部分水田浇灌面临着水源不足或有水无渠等较多困难和问题,这是我们抗旱工作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加快各类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是做好抗旱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的麻比大沟将开始维修,石碓窝大沟已基本建设完工,小水窑项目建设在申报中。这两条沟修建完工,将解决了麻比、戈索一、二组,大梁子等部分饮水问题的群众和水田浇灌。我们解决全镇人畜饮水和浇灌问题任务很坚决。因此,我们的工作队,要深入村寨,查找水源,要把查找水源摆上抗旱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作为主攻方向,切实加大组织、引导、扶持力度,尽量增加抗旱水源,尽力扩大浇灌面积,为夺取抗旱工作全面胜利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上一篇:投入产出表国家统计局下一篇:老鼠和蝙蝠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