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态工业园规划和机制研究

2024-10-23

日本生态工业园规划和机制研究(精选6篇)

1.日本生态工业园规划和机制研究 篇一

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的实践及启示论文

摘要:生态工业是一种根据工业生态学基本原理建立的、符合生态系统环境承载能力、物质和能量高效组合利用以及工业生态功能稳定协调的新型工业组合和发展形态。作为生态工业实践的生态工业园区,是最具环境保护意义和生态绿色概念的工业园区,国外皆有较成功的实践经验。本文在介绍了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建立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日本生态工业园的管理模式、推进工业园建设的做法及特点,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并从我国发展生态工业园的现状出发,指出尽管中日两国处于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在生态工业概念理解、兴起背景、推进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日本在发展生态工业园方面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形成了产学官一体化的园区管理和运作模式。目前,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主要由环境省和经产省共同负责,实行双重管理体制。环境省负责废弃物的处理工作,而经产省主要从产业方面进行管理,负责对可回收资源如铁、废塑料等的管理工作。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审批由两省共同负责。各地方自治体围绕某一主题提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详细计划,并报送环境省和经产省。环境省和经产省对地方自治体呈报的规划进行联合审查和批准,得到两省认可后才能进入园区建设实施阶段。在现有园区的40个静脉产业设施中,环境省主要资助生态工业园区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经产省主要资助硬件设施建设,与3R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生态产品开发等。个别设施项目由两省共同承担。对全国现有23个园区的40多个静脉产业企业,经产省给予20%左右的经费支持,环境省约30%。近几年,随着技术成熟,两省支持经费在减少。如,经产省由最多时一年80亿日元,到降至15亿日元。由此可看出,日本经济部门负有对新建企业进行资金援助的主要责任,而环境部门除对入园企业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外,在园区环境管理、废弃物回收和处理指导等方面起主要作用。

入园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必须具有先进性、领先性,方能取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援助。国家对入园企业的补助经费,一般占企业建设经费总额的1/3-1/2。各地方政府对入园企业也有少量补贴,但补助金额多少不等。如,北九州市政府对入园企业的补助费用占企业总投资的2.5%。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补助经费主要用于新建工厂的土地占用、厂房建设及主要设备购置。以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为例,该园区目前已投资502亿日元,其中国家投入100亿日元,市政府投入58亿日元,民间投入300亿日元,已建成16家研究机构和21家生产企业。

地方环保部门对生态工业园的管理,一是对企业排污进行监控;二是为企业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信息和技术指导,并对入园企业进行审批,还帮助入园企业办理相关手续;三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补助;四是负责向社会和市民公开信息。

二、日本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是以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为目标,在发挥地区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引进环保产业,严格控制废物排放,强化循环再生。截至底,先后批准建设26个生态工业园区。日本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主要做法是:政府主导、学术支持、民众参与、企业化运作,产(企业)——学(大学和科研院所)——官(政府)——民(国民)紧密协作,共同实施。

(一)以静脉产业为主体。现有的26个生态工业园区都以废弃物再生利用为主要内容。而相关设施有40多个,所回收、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多达几十种。这些废弃物包括一般废弃物和产业废弃物,如PET瓶、废木材、废塑料、废旧家电、办公设备、报废汽车、荧光灯管、废旧纸张、废轮胎和橡胶、建筑混合废物、泡沫聚苯乙烯等。目前,日本生态工业园区也在走动脉产业的循环之路,即类似于我国正在开展的生态工业园区,开展产业与产业、产业与居民之间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环境友好产品和环境服务产业。

(二)完善的法律保障。生态工业园区内利用的废弃物大部分属于个别再生法规定的范围。正是由于有了相关法律的支持,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才能有序、规范地发展。如,一般废弃物中的废弃家电、废旧汽车、废容器等,分别被家电再利用法、汽车再利用法和容器包装再利用法所覆盖。建筑混合废物等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则是由建筑再利用法等相关法律所规定的。尽管日本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对其进行规范,但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行直接的财政支持或补助的力度不够,生态工业园区都是民间自主投资、自主经营。因此,园区的发展规模尚小,这就造成工业园区经济实力不够雄厚,并且首要目标在于经济利益,对经济环境或管理的改善都非常敏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很弱,抗风险能力不强。

(三)强大的学术支持。在园区内开辟专门的实验研究区域,产、学、政府部门共同研究废弃物处理技术、再利用技术和环境污染物质合理控制技术,为企业开展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日本大部分工业园区都非常重视高科技的发展。如,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开展的实验项目包括废纸再利用、填埋再生系统的开发、封闭型最终处理场、完全无排放型最终处理场、最终处理场早期稳定化技术开发、废弃物无毒化处理系统,以及豆腐渣食品垃圾生物质塑料化等。

(四)园区建设重点突出、特色分明。从总体上看,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产业活动是以废弃物再生利用为主,但从利用的废弃物种类看,园区之间还存在差别,即各园区都有自己的方向。另外,同一类型的废弃物再生事业也可能在不同的生态工业园区实施。如,秋田县、宫城县、北海道和北九州市等4个生态工业园区均布局了家电再生利用设施。后一种情况表明,日本所规划、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是具有地域性的,即首先考虑不同地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技术基础,同时也考虑废弃物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五)民众广泛参与。生态工业园区是一个多功能载体,除进行常规的产业活动外,还是一个地区环境事业的窗口。如,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内除有各项废弃物再生利用设施外,还开展以下工作:举办以市民为主的环境学习;举办与环境相关的研修、讲座;接待考察团;支援实验研究活动;园区环境综合管理;展示环境、再生使用技术和再生产品;展示、介绍市内环境产业。

三、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启示

(一)加强法律规范。日本的经验表明,通过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法律体系能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中的权责关系。日本企业较强的环境意识是建立在环保法律基础上的。而当前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尚不完善,企业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淡漠。因此,加强环境执法监管有利于提高企业守法的意识,推动企业积极主动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今后,必须尽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明确政府、企业和居民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

(二)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由于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工作需要多部门、机构的协作和全社会共同行动,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环保部门要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推进生态工业园工作中的分工、责任和义务。此外,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应的循环经济鼓励政策,积极制定对实施清洁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对资源回收利用型企业给予一定资金资助或其他途径的资金支持,对使用海水淡化水或中水的企业给予一定政策支持。政府通过优先采购,通过环境标志认证或ISO 14000认证的产品,可推动生态工业园建设并引导居民消费绿色产品。

(三)加强高科技的研发。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还处于低级的资源综合利用阶段,废物再次利用研发的投入还远远不够。环保部门应率先组织专家,针对我国典型行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现状开展摸底调查和再生技术研究,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一批以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为主的静脉产业园区,形成动、静脉产业园区互动发展的新机制。一是引导企业、技术研究部门积极开展废物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二是针对我国目前的技术现状,筛选和推荐一批具有较好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的废物循环利用技术。三是针对特定类型的废弃物,组织相关企业和科研部门联合开发循环利用技术。四是对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给予专项经费支持,鼓励有关单位组织研发和推广。

(四)改善环境基础设施。我国虽然重视废物资源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且有的废物资源化技术已得到应用,如蔗渣造纸、废糖蜜制酒精及粉煤灰制造建材等技术,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仍处于低水平的资源综合利用阶段,缺乏系列化、配套化的废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体系。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要尽快改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实现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和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推进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打牢环境保护的基础。

(五)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强化全民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内容,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和环境形势,推进公众参与。加大发展生态工业园的宣传力度,推出简明扼要的宣传材料和节目,使公众和企业了解循环经济;开展绿色消费和节约资源能源等活动;对地方主要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推进各地循环经济工作;发挥产业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

2.日本生态工业园规划和机制研究 篇二

日本家电生态设计、循环利用的运行机制有5方面特点。

1. 提出把“电子废物处理厂”看作生产新资源的“再生原料生产厂”的全新理念。

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 电子废物处理厂把生产再生原料作为办厂宗旨, 通过开发各种适用技术, 在防止环境风险物质扩散的前提下, 不断开拓生产再生原料的新途径, 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高质量的再生利用。

2. 编制《家电产品再生利用性评价手册 (导

则) 》, 积极引导家电生产者采用生态设计, 进行新产品评价。

为了考核新产品再生利用性的好坏, 采用与以前生产的同系列、同规格产品对比的评价方式, 把所选评价项目的评价结果量化为综合评价的分值进行对比, 并以形象、直观的雷达图表示出来。设计人员按照雷达图, 找出新产品设计的改进方向。可见, 它是一种对产品设计进行的事前评价, 体现了预防污染的思想, 同时, 也是提高相关法规可操作性的有力工具。

3. 制定废弃家电产品再生利用指标并适时调整

《家电再生利用法》实施初期, 日本规定的家电再生利用指标为:冰箱和冷柜50%、洗衣机50%、CRT电视55%、空调60%。2007年, 日本实际达到的再生利用指标为:冰箱和冷柜73%、洗衣机82%、CRT电视86%、空调87%, 均超过规定值。

2007年, 日本回收废弃冰箱、冷柜、洗衣机、CRT电视、空调共计1 211万台;再生利用的资源有, 铁14.68万吨, 铜1.33万吨, 铝0.96万吨, 非铁、铁等混合物5.88万吨, 阴极射线管玻璃6.83万吨, 其他有价物8.16万吨。

2008年底, 日本修订《家电再生利用法》, 其中新规定的再生利用指标是:冰箱和冷柜60%、洗衣机、干衣机65%、CRT电视55%、平板电视 (LCD、PDP) 50%、空调70%.

4. 废弃家电处理信息反馈, 为实施环境和谐设计 (Df E) 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模式。

日本的家电生产商也是废弃家电处理商, 为了实施环境和谐设计, 家电生产商把家电设计人员请到电子废弃物处理厂, 开办5天的研修班。家电设计人员通过对废弃家电产品的现场拆解实践, 找出改进设计的关键环节, 着力推进可拆解设计 (Df D) , 并用于新产品的设计中。例如, 为了对洗衣机聚丙烯内桶进行重复再生利用, 减轻洗涤过程中洗涤剂、软化剂等对桶体外壁浸泡导致的材料恶化, 某公司改进了设计, 将均匀分布在桶体壁上的开孔移至桶的上部。这种从“拆解”实践中来, 又到“设计”实践中去的思路和作法, 把家电产品生命周期末端 (废弃) 与源头 (设计) 有机地联系起来, 使实施环境和谐设计有了坚实基础和不竭源泉。

5. 成功地实现了“从家电到家电”的封闭式再生利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废弃家电处理厂选定冰箱中由单一材料聚丙烯制作的果菜盒, 经过去除异物、破碎、洗净、挤出造粒、注射成型, 生产出分体式空调室外装饰面板, 满足了再生利用件在功能、性能、外观、成本以及稳定供货、不含受控化学物质等方面的要求;此外, 将洗衣机聚丙烯内桶按上述工序制成洗衣机底座, 实现了“从家电到家电”的封闭式再生利用。

我国将于2011年1月1日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规定, “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代理人生产、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器电子产品污染控制的规定, 采用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设计方案, 使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以及便于回收利用的材料”。这就要求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采用生态设计方案, 以便有效地综合利用资源, 减轻电器电子产品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 在家电生态设计方面, 应该编制适合中国国情、把生态设计方案具体化为若干评价项目、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的导则类资料, 引导家电生产商致力于新产品再生利用性能的改善, 从自己的产品做起, 全面提高行业的整体设计水平。

3.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大纲 篇三

以下给出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文本的基本内容,具体规划工作中各园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增删和调整:

摘要

1.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概况

(1)社区、城市、区域的情况

(2)园区现状、产业类别、结构、主要资源等状况

(3)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园区建设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1)必要性

(2)有利条件

3.规划目标和原则

(1)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

(3)规划原则

4.园区总体设计

(1)现有建设条件分析

(2)生态工业园区的总体框架(包括主要工业链)

(3)生态工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4)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

5.园区工业代谢分析

(1)主要物质代谢分析

(2)能量流动分析

6.园区建设项目

(1)园区建设项目清单及说明(包括工业项目、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

(2)园区建设项目指南

7.园区投资和效益分析

(1)总投资

(2)融资渠道

(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8.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

(1)领导小组、管理委员会(协调办公室)、投资开发公司

(2)园区管理制度(如果是改造现有园区,须注意与现有园区的管理制度相结合)

(3)鼓励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信贷政策、排污收费返还等)

4.日本生态工业园规划和机制研究 篇四

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重要的实践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在对磷肥产业中S,Ca等元素进行代谢分析的`基础上,从实现S元素循环和Ca元素高利用率,延伸P元素利用途径出发,强调物质集成,通过工业生态系统结构规划和生态管理规划等措施构建了磷肥生态工业园区.

作 者:梁日忠 胡山鹰 李有润 LIANG Ri-zhong HU Shan-ying LI You-run 作者单位:梁日忠,LIANG Ri-zhong(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生态工业研究中心,北京,100084;上海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上海,72)

胡山鹰,李有润,HU Shan-ying,LI You-run(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生态工业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5.日本生态工业园规划和机制研究 篇五

一、建设思路

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二、园区概述:园区占地370亩,主要项目为农牧业。农业以露地和温室种植农产品为主,按照有机种植标准进行生产操作,通过先进的包装、储藏、加工、内销和出口翻番增值(农产品出口已和青岛绿洲集团达成框架性合作协议预计五年后年出口总额可达5000万元人民币)。园区设休闲游乐区、休闲垂钓区、自助式农家饭店、游泳池、乡间旅馆及各种室内室外娱乐项目。规划建设四园一中心:百花园、百果园、百菜园、百禽园及农业采摘观光中心。农业采摘观光中心设计为小型庄园形式。建一座组装式双层温室别墅,配套种养结合5000平米温室花园种植有机蔬菜、反季节盆栽果树供游客采摘。整个园区统一配备化粪沼气池,地温空调系统和先进的饮水处理系统,有庭院、配草坪、绿色藤架走廊、各种花卉果树、凉亭、秋千、休闲座椅、游泳池等等

三、建设内容

1、百菜园区建设。围绕基本农田,建设50亩以上蔬菜用于脱水蔬菜生产的种植园;达到生产加工出口的生态标准蔬菜基地。建设50亩保护地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长年四季有提供新鲜蔬菜供应周边市场,丰富周边老百姓的菜篮子,和日常所需的生鲜蔬菜;按国家规定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销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2、百果园区、百花园区建设。围绕100亩蔬菜种植基地,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50亩百果园区、50亩百花园区建设;田拢和绿化带上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规划修建田边,水渠道,排水系统等均匀可以种植。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同时起到绿化和观赏的立体生态园林效果。

3、百禽园区建设。建设25亩人工水库工程,可以投放鱼、鸭、鹅等配套生产;实施舍饲和网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另外建设20亩地特种珍禽养殖基地,10亩养土鸡区、500只兔养殖区、其他如羊、牛、等家禽养殖区。

4、生态系统配套。按照农牧结合立体开发开发策略,以宜则宜配套生态功能。建25亩的水库一座,周围建设景观林带、经济林带和观赏林带,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园林中花、草、树相映衬。

5、休闲设施配套。在生态产业园区建造休闲宾馆一座,可以接待200人左右,配套建设会议室、ktv、餐厅、茶座,包厢。土特产批零门店;小吃店;建标志性门庭2个,改造提升一条专职旅游公路3公里(通往任城经济开发区);建停车场2个,打通一条观光巡回幽静田间院落小路;依托任城经济开发区改建一座登高观景标志性阁楼(公主楼;文成公主出嫁的故事),修建休息亭,架桥等安全设施连成自然山水园。设立野外生存、帐篷野营等项目。旅游公厕、保洁设施、观景设施、修复古建筑、完善标识系统等。一处高山流水景观,一处石拱桥式的小桥流水景观;休息亭台、一座游泳池。

6、基础设施配套;规划5000平方米土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厂房,加工机械购置;种养基地的水道改建,辅设水网;铺设路灯,建设排洪、排水渠等,耕作机械、力争做到设施齐备、功能齐全,节能高效、循环利用。通过以生态农业园林的实施建设。把接驾庄农牧生态观光产业园建设成济宁地区土特产品的集散地、风光展示的写作摄影基地。

四、经营理念

1、农产品深加工;自创品牌,加工脱水休闲食品、脱水蔬菜加工其他农副产品深加工、生产、销售农产品原材料可以周边农户集体合同化生产专供出口及各全国大型超市;

2、观光:一是风貌观。观赏接驾庄农牧生态观光产业园特有的农村田园风光、特种养殖。二是物候观。早观日出、晚观晚霞,晨看浓雾、夜听风雨;春看山花烂漫,夏尝风雨彩虹,秋品田园秋色,了解民情、民意、民风。

3、休闲;游泳,垂钓,泛舟,享受自然给以轻松自在;

4、采摘。根据不同收获季节,指导、组织游客直接进入田间地头、大棚、园子里用农民特制的筐、篮、篓进行有偿采摘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瓜果,让游客即体验收获的喜悦,又观赏田园风光,即增长见识,又感受劳作。

5、购物。用自行编织的形状各异、规格不同的筐、篮、篓将生产的杂粮、野菜、蔬菜、水果、肉类或经特殊加工的熟制品盛于其中,进行包装,并收集农村针织、编织、剪贴、手工等工艺,让游客根据喜好、能力自行选购。

6、品尝。品尝原生态的蔬菜和肉类美食。

7、农事活动。根据农事季节,让游客在农艺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有偿农事活动,也可以直接将田、园、圈租赁、承包给游客,由农艺人员代管,让游客参与季节管理及生产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全过程。并广泛举办粮、菜、蔬、果生产竞赛活动、赛畜活动及农产品交易活动,吸纳周边村、镇、县农户参与,打造农事活动节令盛会。

四、社会效益

1、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脱贫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富裕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来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而且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业的多项、多次增值,为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完美结合拓出新路子、找到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城乡差距缩小。

2、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与品位。项目开发不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了农村生活质量,而且增强城乡交流,加快观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动进步。

3、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农业旅游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对加快生态建设、农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可以缓解假日高峰旅游压力,促进城乡消费。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部分旅游者进行分流,就近带动消费者,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丰富城乡人民的消费及文化生活。

五、投资估算

本园区建设年限为5年,投资约合人民币3000-5000万元。两年内基本投资3000万,建设期间逐渐投放运营,五年建设期预计投入人民币约5000万元。

接驾庄农牧生态观光产业园有限公司(筹备)

附。接驾庄农牧生态观光产业园部分效果图

375亩 接驾庄农牧生态观光产业园效果图

接驾庄农牧生态观光产业园部分效果

绿色观光走廊

有机蔬菜园区

垂钓中心

观光区

6.日本生态工业园规划和机制研究 篇六

1 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理论内涵

1.1 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内涵

在某个特定空间内,所有的生物和环境之间因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为生态系统。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集群工业企业品牌和利益相关者及其外部生态环境组合而成的商业生态系统。集群工业企业品牌为生态系统的主体,它通过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等方式的作用而实现自我调节。完整的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由3个层次构成:工业品牌个体、工业品牌群落和工业产业品牌生态系统。其中工业品牌个体即为该系统中所有工业企业及其相关单位的品牌,包括工业企业品牌、工业企业供应商品牌、工业企业中间商品牌、工业企业竞争者品牌等。工业品牌个体是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在工业企业集群生态环境中也处于不断更新和发展状态。工业品牌群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不同类型的工业品牌个体有机组成的集合体。工业品牌群落包括工业企业品牌、工业企业中间商品牌、工业企业顾客品牌、工业企业供应商品牌等,是工业企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中企业成分的总和。

1.2 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特征

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不仅具有普通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同时也具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2.1 复杂性

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是由工业品牌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共同作用而成的,因此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主要表现为品牌群落的复杂性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品牌群落的复杂性主要是指每个工业品牌个体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些系统都是由工业品牌企业、工业品牌中间商、工业品牌顾客、工业品牌供应商及其外部环境组成。各个工业品牌个体之间有时也会相互作用,这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主要是指外部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多种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外部环境的发展状况影响工业品牌群落的发展,同时工业品牌群落的发展又影响外部环境。此外,工业品牌群落本身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工业品牌群落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了其复杂性。

1.2.2 非线性作用性

一般而言,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性质和状态,这主要由其非线性作用特征决定。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中各种品牌之间、品牌与环境之间都会相互产生作用,包括正向作用和负向作用。这种作用直接导致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表现出了非线性特征,即各系统要素的运动是不规则的,不是简单的叠加或者因果关系,甚至有可能发生突变的状况,因而很难从一个因素的变化推导出系统的变化。这使得有些品牌可能会迅速向上发展,而有些品牌会出现衰退的现象。系统的这种特征也会产生有多少投入不一定会有多少产出、各个成员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促使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成员更加多样化、系统不断进化。

1.2.3 协同进化性

工业产业集群品牌是工业企业个体通过相互竞争、协同等方式形成的相互作用机制,不是简单的工业企业品牌加和或者“扎堆”。从某种角度而言,工业企业之间、工业企业与环境之间通常会存在着某种特定关系,这种特定关系主要是通过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方式满足各方需求并实现协同进化。系统的各个成员面对环境压力时,都会通过自身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自身变化同时也会引起其他相关成员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变化。当某一成员不能适应环境变化或者其他相关成员变化时,就会被系统淘汰和抛弃。当该成员离开了其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时,则很难生存下去,继而消失。因此,每个系统成员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会影响其他相关成员和系统环境,进而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进化。

2 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的动因分析

2.1 环境选择的压力

21世纪的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产业集聚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效应的作用凸显,工业产业品牌集聚已成为主流趋势。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企业面临外部环境也愈加复杂,各个工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多种多样的替代品牌随之出现,加之政策环境对工业企业的限制等,这使得工业企业的外部环境压力逐渐增大。若工业企业品牌不能适应环境变化、承受外部环境压力,则很可能会被淘汰,无法正常生存下去,因此企业需想法设法适应新环境。面对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工业企业品牌很难仅仅依靠自身资源和经营能力获得持续发展,而需要依靠竞争者、互补者的品牌资源优势获得共同发展,这就离开不了工业产业集聚品牌生态系统。工业产业集聚品牌生态系统能够将不同工业企业及其相关单位的品牌整合到系统中,可为工业企业品牌面对外部环境提供支持和帮助。工业企业品牌的协同进化可有效提高系统要素之间的正向作用,削弱负向作用,从而有效降低工业企业品牌的生存压力。因此,面对环境选择的压力,各工业企业品牌需要通过协作方式实现协同进化。

2.2 市场效应的拉力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专业化分工协作也在不断深化。实践证明,合理的专业化分工协作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中,品牌专业化分工也将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在市场效应的推动下,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逐渐协同进化。这种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品牌集聚能够有效促进配套产业集中,如供应商相关产业集中、中间商相关产业集中等,有利于工业品牌配套产业的发展,进而为工业产业的生产提供便利、促进工业产业的发展和工业产业集聚品牌效应的提高。(2)工业品牌集聚有利于工业企业吸引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前来投资,降低工业企业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成本,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收益。如政府投资工业产业园,完善工业产业园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大幅降低工业企业的营业外成本,有力促进工业企业发展。(3)工业企业品牌集聚有利于提高工业企业技术水平。集聚工业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但均有各自的优势和特长。随着技术知识的传播和扩散,系统内成员取长补短,有利于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技术创新。这些市场效应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

2.3 自身发展的动力

集聚工业产业品牌生态系统协同进化自身发展动力主要体现在工业企业寻求利益最大化。实现利益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而集聚工业产业品牌生态系统能够使企业获得比非系统成员更多的利益,这就促使工业企业加入到系统成员中,包括工业企业、供应商、竞争者和消费者在内的系统成员能够获得利益。(1)供应商可通过长期与品牌生产企业合作获得最稳定、最大的利益。通过建立长期信任机制,供应商可大幅降低寻找合作单位的成本、获取稳定的收益。(2)竞争者通过与品牌生产企业合作,共同开辟市场。通过汲取品牌生产企业的管理经验、学习品牌生产企业的先进技术,从协同竞争中获取收益。(3)消费者可从竞争的市场中获取物美价廉的产品。由于集聚工业产业品牌生态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因此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消费者获取的产品价格也会有所降低。集聚工业产业品牌生态系统内各个成员均能够从系统内获得较多利益,因此工业企业自身也会有促进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的需求和动力。

3 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协同机理分析

3.1 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企业间协同演化机理

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中企业间主要是通过生态位进行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生态位即为工业集群品牌生态内的企业品牌在特定生态环境内能够与其他企业品牌进行相互作用的能力,具体如图2所示。实际上,工业产业集群企业品牌生态位是微观生态位的一部分,主要反映工业企业的生存位置,也反映该企业在系统物质、信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在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中,各个工业企业品牌能够利用的资源总和即为生态位宽度,也就是工业企业品牌对市场环境资源适应的范围。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生态位测度方法,本文采用王子龙提出的集群企业生态位宽度模型研究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企业间的协同机理。

集群企业生态位宽度模型的假设前提为外部资源不变,当生态系统中存在i个集群工业企业品牌,外部存在n个环境因子,假设Ai为集群工业企业品牌i的生态位宽度,Di为集群企业所处环境提供的全部资源总和,则:Ai={X|f(x1,x2,x3,…,xn)>0,X=(x1,x2,x3,…,xn)},Di=J1×J2×J3…×Jn,公示中Ji代表集群工业企业品牌中第i个资源的生态位因子在该集群内的范围值。若出现Di∩Ai≠F的现象,则表示可能出现了重叠现象,即该集群工业企业品牌能够在该环境中生存。若将集群工业企业品牌和资源状态形成一个矩阵,p代表集群工业企业品牌,q代表资源状态,则集群工业企业品牌生态位资源矩阵如表1:

表1矩阵中Kij为第i个集群工业企业品牌利用资源状态j的数量,则为该集群工业企业品牌生态系统中i类集群工业企业品牌数量,为利用资源状态j的集群工业企业品牌数量,则为集群工业企业品牌数量总和。那么生态位宽度测量公式为:

其中为第i个集群工业企业品牌利用资源状态j的个数所占比例。当区域内有丰富的资源时,工业企业品牌倾向于选择优质资源而放弃劣质资源,从而使得生态位宽度缩小;当区域内资源贫乏时,工业企业品牌倾向于通过竞争的方式获取资源,使得生态位宽度扩大。

在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中,集群工业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往往需要获取人力、技术、资金等资源,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竞争现象。工业企业品牌之间的竞争强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生态位的宽度。工业企业品牌生态位越小,则相互之间的重叠部分越少,表明工业企业品牌的差异性越大,竞争激烈程度越低。反之,相互重叠部分越多,表明工业企业品牌的相似度越高,竞争激烈程度也会越高。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资源的数量也会不断的变化,工业企业品牌之间也呈现动态协同演化趋势,即工业企业品牌不断地进行生态位重叠和分离,促使竞争的工业企业品牌共同发展。

3.2 工业产业集群品牌与外部环境协同演化机理

一般而言,工业企业品牌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指工业企业的内部组织制度、文化氛围等,外部环境主要指企业发展所处的外部经济、制度、社会、自然环境等。工业企业集群品牌与外部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过程,两者相结合共同构成生态系统。工业企业可分为5种类型:劳动力导向型、市场导向型、科技导向型、原材料导向型和动力导向型工业,不同导向类型的工业类型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各不相同,因而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情况也有较大差异。在不同环境下,各个外部环境因子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程度各不相同,其中区位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制度环境对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的成长具有显著作用。

区位环境对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的成长具有较大影响主要由于工业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区位特征。工业产业主要为资源依赖型产业,因而对地理区位的依赖性较强,这种依赖性主要表现在原材料资源、劳动力资源、基础设施资源、资本资源等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而科技是推动工业企业品牌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工业企业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而市场的竞争最终取决于技术的竞争。因而对于工业产业集聚品牌来说,科技创新能力和资源直接影响工业产业品牌生态系统集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社会文化环境也直接影响工业产业品牌集聚程度。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存于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如道德规范、传统习惯等文化环境,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为工业产业集群品牌发展提供了弹性空间,促进集群工业企业品牌的差异化发展。此外,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市场机制等诸多制度环境同样影响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的成长。不规范的制度会促使机会主义和投机倒把行为的产生,而规范的制度环境能够为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促进工业企业品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工业产业集群品牌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质上是工业企业品牌与外部环境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的过程。一方面,工业企业集群品牌从外部环境获取其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物质、能量、信息等生产要素;另一方面,工业企业集群品牌向外部环境输出物质、能量和信息,促进外部环境的优化。如此反复,最终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体演化模型如图3所示:

通过图3协同演化模型可以看出,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演化主要是工业产业集群品牌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演化,在这个过程中,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的工业企业将得到发展。同时,工业企业的发展带动集群企业的发展,进而使得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更加优化,这是一个相互作用、动态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工业企业集群品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虽然这种协同演化过程是相互的,但总体来看,外部环境变化起主导作用。主要由于工业产业集群品牌是顺应环境的特点而产生的,工业企业品牌只有顺应环境变化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否则将会被淘汰。

4 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运行机制分析

4.1 管理机制

由于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不仅需要对系统内工业企业进行资源管理和整合,也需要适应系统外部环境,因此需要构建交互式管理机制,以适应内外环境对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要求。良好的交互式管理机制不仅能够优化生态系统内外环境关系,也能够使得系统内部工业企业管理趋于合理化和有序化,有助于工业企业品牌发展。因此,在工业企业运营过程中,需关注工业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活动,注重集群品牌发展,维护集群品牌的良好形象。当短期利益与品牌发展冲突时,应优先维护品牌发展的权益,走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在集群品牌竞争日益激烈、集群品牌生态系统面临的环境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背景下,集群品牌企业受知识、经验和经历等条件限制,管理的范围和深度也会受到限制,这就会出现管理困境,阻碍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发展。因此需要尽可能通过增加管理层次的方式适度缩小管理范围,集中品牌企业的优势资源用于管理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发展战略上,指引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走良性发展道路。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可构建工业产业交互式管理模式,以适应发展需求。这种“扁平式”管理模式可有效的促进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内工业企业动态交流,并在实践中优势互补,增强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

4.2 创新机制

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高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集群品牌企业需要进行系统创新。随着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不断提升及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品牌企业已认识到仅仅依靠某个要素或者环节的创新很难实现集群品牌的实质性创新。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创新活动需要有完善的创新机制做保证,才能实现创新过程的集成性及创新要素的协同性,最终实现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持续运行。完善的创新机制是集复杂性、有机性、动态性于一体的机制,这种机制不仅能够满足生态系统内各成员发展的需求,而且能够适应外部复杂多变的环境。由于完善的创新机制是市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创新的有机结合,因而其具有复杂性。根据工业产业集群品牌与外部环境协同演化模型,系统内各要素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而创新机制内外部环境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不是独立存在的机制。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而创新机制运作的目标、内容、手段等也需要随之变化,以适应集群品牌发展的需求。此外,在工业产业集群品牌创新机制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知识和技术经验,满足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背景下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要求。

4.3 整合机制

由于品牌企业所需求的资源较多,因而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和整合,这就需要一个健全的整合机制作保障。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实质上是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且这个生态系统以人为核心,这就决定了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较强意识性和能动性的有机系统。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不仅仅是内外环境之间互相作用的过程,也是系统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协同运行过程。在内外环境良性作用的背景下,只有系统内各构成要素协同运行,才能实现集群品牌生态系统持续发展。整合机制主要分为外向型整合和内向型整合两种。一方面需要整合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一方面需要整合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劳动力要素、技术要素、资本要素等。正常情况下,系统与外部环境能够和睦相处,系统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而在某些情况下,外部环境的突变会给系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导致系统出现不稳定现象。因而需要整合机制对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得系统与外部环境进行正常的物质、信息和能量流动。工业产业集聚品牌生态系统内部的人、财、物等资源种类和数量较多,若不能有效的整合会导致系统低效运行,因而需要对系统内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调整,使得系统能够高效运行。

4.4 保障机制

工业产业集聚品牌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离不开保障机制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工业产业集聚品牌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加之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性,这就要求保障机制也应具有灵活多变性。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其演化过程的各个阶段目标、内容和任务各不相同,因而各个阶段对物质、能源和信息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为保证满足生态系统发展各个阶段的需求,保障机制也需具有动态性。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的保障机制需要同时关注系统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1)健全的保障机制应以系统整体运作和发展为保障目标,保障时间为从系统的初始阶段直至系统结束阶段。(2)由于系统不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互换,因而保障机制应以外部环境变化为基础进行动态更新。(3)由于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不同发展阶段对物质、能源和信息的需求不同,因而保障机制应根据这种需求进行实时调整,满足品牌生态系统各个阶段生存和发展的各项需求,保证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可持续运行和发展。

摘要: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由工业产业集群品牌集群及其所处的环境组成,而组成该生态系统根本目的是协同进化。本文首先对工业企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阐述了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的动因,动因主要有环境选择的压力、市场效应的拉力和自身发展的动力3个方面。基于此,文章构建了集群企业生态位宽度模型和工业产业集群品牌与外部环境协同演化模型,对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企业间和企业与环境的协同演化机理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包括管理机制、创新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内的4个运行机制,促进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良好运行。

关键词:工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协调机理,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启万.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品牌生态要素识别及驱动关系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11):106~111

[2]徐利新,王胜杰,张文锁.产业集群品牌影响嵌入品牌的机理——基于协同演化的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2,(12):79~83

[3]王娜,刘志峰.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研究[J].企业经济,2013,(9):11~14

[4]王启万,王兴元.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品牌生态位关键要素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5):185~188

[5]朱虹,吴作民.集群品牌创建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生态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5):59~64

[6]沈忱,李桂华,顾杰.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1):88~98

上一篇: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下一篇:贵州十二五高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