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管理策略探索论文

2024-07-12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管理策略探索论文(7篇)

1.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管理策略探索论文 篇一

构建有效的管理机制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增城市富鹏小学数学科组创建优秀科组的实践与研究

增城市富鹏小学 陈红妹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中心工作。在这一意义深远的转型过程中,处于教育实践最前沿的广大教师,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和教育改革的兴衰成败。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所好的学校,离不开好的管理,一个优秀的团队,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更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正所谓的:管理出人才,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构建既符合于教育发展特点,又符合教师自身发展需求的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构建有效的学习管理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的发展

教师的成长源头在哪里?在学习。学习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古语云“活到老,学到老”。如果一个人停止了学习,就意味着停止了成长。尤其是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构建合理有效的学习管理机制,能促使教师有计划地自觉学习,提升的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因此,构建有效的学习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1.建立促进教师自学机制。

在很多教师的心目中,他们总认为时间和精力是那么宝贵,繁重的教学任务、不断改进的教育改革,都耗去了教师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哪有时间学习呀?所以教师的学习有很多是“被动学习”的。为了变教师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力营造“人人讲学习,时时讲学习,处处讲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首先要做到:(1)帮助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意念。

针对教师不愿学习、没有学习意念的思想,我们首先要让教师转变观念,明确学习的时间是挤出来的,工作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从工作中学习新技能,新方法并促进专业知识的成长。让他们懂得:在与教师的工作交谈中多一分心思去思考,这是学习;在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时,回放一下自己的方法、态度,反思一下自己的得与失,这是学习;在众多的传媒之中捕捉有益的信息,这也是学习„„

我们不仅积极鼓励教师捕捉各种机会主动学习,更从细微处见真情,把组织的学习意愿,植根于每位教师的学习意愿中,使其树立终生学习的意念,变教师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我们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教师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每学期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增城市、广州市的教学研讨活动,邀请增城市教研室的专家到我校指导工作。为了鼓励老师多学习,科组订阅与本学科工作有关的报刊、杂志,并派发到科级组,供老师们阅读。还定期向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并要求写读书笔记,每学期不少于10篇。每天开放图书室、阅览室,供老师借阅,并要求做好阅读登记。

2.建立交流与激励的机制。

有效的学习交流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为了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我数学科组非常重视老师的学习交流活动。为老师们搭建多种学习交流的平台。每学期开展学科优秀教师经验交流活动、读书心得体会交流活动、学科专题研讨交流活动等,开展“一人一节优质课”的听课、评课活动,与兄弟学校进行“结对子”的学习研讨活动。为了提高科组老师学习的积极性,我校把老师的学习情况纳入到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并与期末的评先评优挂钩,力求提高老师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使老师们通过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的成长。

二、构建实践反思机制,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也不在于过程中的脱产培训,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教学实践与反思。学校要想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就必须为教师构建一定的教学实践机制,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融为一体,建立实践反思机制,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

1.建立“学习—实践—反思”机制,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习、实践与反思。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是教师专业能力有效提升的途径。学习—实践—反思”是我校数学科组在提升教师专业能 2 力方面采取的一个有效的机制。

一学习。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实践,首先要学习。(1)每周五下午4:30—5:30为数学老师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我们采取学习与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老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为课堂教学实践做好铺垫。(2)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提高教师学习的机会。近年来,我校每学期都邀请有关的专家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或开展专题性讲座。为了增长教师的知识,开阔教师的视野,我校每学期都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如:组织温淑珍、李巧玲等老师到广东韶关参加广东省第七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派赖爱华、马伯莉等老师参加在东莞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课改十年成果教学研讨观摩会”等。

二实践。课堂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我校数学科实行“全员参与”与“练精兵”的实践机制。全员参与能为每位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老师们在实践研究中成长。我数学科组每学期都会开展”一人一节优质课“的活动,作为科组一项常规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并形成了一项教学实践制度。学期初,学校都会在教学工作计划中规划此活动,并制定活动排期表,要求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活动。“练精兵”可以以点带面,引领教师向专业化发展。因此,我科组不但建立全员参与制,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建立“练精兵”机制,促进教师个性发展,发挥“精兵”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学期进行三个“练兵”课活动。分别是“专题研讨课”(针对日常教学中学科出现的教学问题而确定研究主题)、“课题研究实践课”、“教学技能比武课”,让学科带头人承担课例,其他老师参与听课、评课等活动。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但能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开放的、互动的、交流、沟通的平台,而且能培养出一批业务精良、专业水平高的学科骨干教师,促进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三反思。要想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养教师自我反思习惯必不可少,让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第一写教学后记:授课后根据课堂的教学情况进行撰写教学后记,反思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使教学后记为以后的教学起指导性的作用。第二写心得:教师把参加学习与培训中的所得,观课、听说课的收获等写下来,教学时就会不经意的用上,教师的教学技能将不断丰富。第三撰写教学随想: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记录自己成长历程,并撰写教学随想录,随时随地地捕捉自己在教学实践总的 3 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探索改进的方式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2.建立“互助”机制,促进教师的良性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一部分来自于个人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同事以及专家之间的学习交流讨论,在相互学习交流中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有效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良性发展。

(1)结对子: 第一是师徒结对。让有经验的教师做青年教师或教学水平比较低的教师的师傅,让青年教师或教学水平比较低的教师做有经验教师的徒弟,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以达到教学的双赢。具体实施方法是:

一、科组公布师傅的评选条件,发动本科组推荐和教师自荐。

二、组织科组进行考评,确定师傅名单,并颁发聘书。

三、制定师傅职责和签订师徒合同,规定每位师傅一对一结队指导1名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两年。师傅每学期至少为徒弟上两节示范课,跟踪听课5节;经常性指导徒弟的备课、改作业、课外学生等常规性教学工作;徒弟每学期要向师傅至少上两节汇报课。师徒结对后,青年教师能较快地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在互教互学中,师傅也从青年教师身上捕捉到闪光点和聪明才智,从中弥补了自己的某些不足,师傅与徒弟之间达到教学的互利共赢,达到了教学相长,双双飞跃,共同进步的目的。第二是兄弟学校结对。为了能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有效促进教师的成长。我数学科组分别与多间兄弟学校进行结对帮扶的活动,如与派潭育英小学进行为期两年的结对帮扶活动。活动中,建立与育英小学之间校际交流活动制度,每学期我校的数学骨干教师都要送教上门,并指导、参与它们的教研活动。育英小学的老师到我校上汇报课,并定期参与与本校专题研讨、课题研讨、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每学期末双方还要进行总结交流会,力求通过互助互学共同进步,促进教师的良性发展。

(2)集体备课:为了培养教师的合作技能,促进教师的良性发展,每周二下午4:20—5:20是数学课集体备课的时间。集体备课要求做到“四定”、“一模”。“四定”是指定时、定地、定内容、定单元主备人;“一模”是指集体备课的模式:①个人钻研。②集体研讨(根据个人钻研的情况进行集体研讨、交流,探讨备课的重难点、教法、作业设计等)。③试点实验。④个人反思。“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开展,加强了老师们之间的 4 学习交流,促进了教师间的合作,真正把集体的智慧充分发挥,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三、构建“研练”制度,促进教师理论修养和教研能力的发展

在我校积极构建“科研兴校”的运作体系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要有效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并不在于科研课题的多少,而关键在于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研机制。

1.建立有效的教研机制,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教科研一体化”校本教研的规划,是我校深入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工程的重要举措,努力促使教育科研校本化和常规化,为更多的数学老师提供平台,实现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与改进教育教学现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对接。为此,我数学科提出了专题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1+1”的校本教研模式。

(1)专题研究,以点带面,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教学既研究。专题研究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常态问题进行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能较快地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能起到以点带面,提升教师研究能力的作用。

我们的做法是:有计划地先引导教师养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意识,再按照“课例+讲座+研讨”的程序进行专题研究活动。以我校三年级进行的“计算教学”专题研讨为例。数学科针对我校学生计算能力较差,对计算不感兴趣等问题,在三年级进行“计算教学”专题研讨:首先是组织三年级的全体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计算教学教材教法的学习研究,然后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再由两位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的课例观摩,接着由负责数学教研的主任进行了《同课异构 殊途同归 演绎精彩》专题讲座,最后组合研讨活动。这样,让数学老师在专题研究活动中,既懂得了计算教学常用的方式方法,也感悟到不同的教学方式也能收到相同的效果,同时也掀起了全校数学老师针对不同年级的计算教学进行了研究的热潮,有效地提高数学老师的研究能力。

(2)小课题研究,逐步推开,促进课题研究常态化。

很多教师认为搞教育科研是教育专家们的事情,所以教师对搞科研的热情并不高。为了减低坡度,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我数学科按照“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思路,引导数学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以提升 5 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课题研究的常态化。

根据我市小学数学学科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我校也申报了街级的研究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有效练习的研究》。以此课题统领,我科组要求数学老师结合自己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立以级为单位的小群体式的小课题。如:《有效练习课的探究》、《如何设计单元练习课》、《如何培养学生养成做练习的好习惯》《如何提高学习练习的效率》等。我们采取“草根式”科研行动,开展群体合作的教学研究,在合作的氛围中实现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促进课题研究常态化。以六年级确立的《有效单元练习课的探究》这一研究主题为例,说说小课题的探究过程:

①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六年级教师针对本年级学生对单元练习课兴趣不浓,练习效果较低,老师对单元练习课不够重视等问题,结合数学课的课题而确立了此研究主题。

②学习借鉴,初定方法。就是要学习专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建议、同行对于产生类似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策略,从中梳理出自己的观点,初步形成自己对问题解决的办法。六年级的教师通过网络和有关的报刊杂志学习有关的知识,通过参加荔城街、增城市举行的有关练习课的研讨活动、课堂观摩等活动,对有效的单元练习课的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形成自己观点。

③尝试实践,及时调整。就是根据自己初步的成因分析和策略思考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并及时调整,找出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六年级的全体教师都进行了课堂实践活动,选用不同的单元练习内容,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课例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④总结提升,形成成果。就是要把开展的活动形成结论,并以论文、案例或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成果记录与表述,便于自己在以后对此问题作进一步思考和提升。六年级的老师通过对《有效单元练习课的探究》这一研究活动,从中摸索出一套提高数学单元练习课设计的有效方法,不仅提高了老师对单元练习课的设计水平,大大提高了单元练习课的效率,还提高了老师们的研究能力。

2.建立练笔机制,催生教研成果,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不断实践探究,不断总结反思,才能一步一步提高自身的素养,形成良好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 6 教学行为。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勤于练笔,才能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在理论素养上促进自己向专业化发展。

(1)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练笔。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会经常遇到一些教学问题、产生一些心得体会,如果能及时的记下来,不仅对自身的业务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能催生教研成果。为此,我数学科建立教师的平时练笔制度,要求做到:

撰写教学后记:要求数学老师在每节课后都要撰写教学后记,反思每一节课教学中的得失。

撰写教学随想:为每一位数学老师建立成长记袋,每学期规定每位老师结合自己所教的科目,撰写两篇以上的教学随想,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所思所感写进“教学随想录”里,作为个人成长的凭证。

撰写读书笔记:要求数学老师平时要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每学期至少写10篇以上的读书笔记。

(2)学期末进行总结性练笔。

老师们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在教学中肯定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思考、总结、改进,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研能力不断提高。我数学科组不仅注重老师的平时练笔,还强调期末的练笔,以此来促成数学科教研成果的催生,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

进行教育叙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的评比:每学期末,要求老师进行总结反思,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把值得发扬的教学经验记录下来,以论文、案例、反思等形式进行总结反思,进行总结性练笔。先科组进行评比,再将优秀的作品上送到街、市参加评比,并将评比的结果纳入到绩效评比中去。通过平时练笔与期末的练笔,我校数学老师的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数学老师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案例反思获得市级的奖项。

近几年来,我数学科组里涌现出一批思想上进,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生力军。科组的老师们参加各级别的论文、案例反思等评比均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奖项。其中有6 7 人次获得广州市级奖励、12人次获得增城市级奖励、25人次获得街级奖励;其中我校的温淑珍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如何在练习课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江鲜花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数学标准评价”走进我的课堂》分别获广州市论文成果评比二等奖,温梅芳老师所写的教育叙事故事《师爱铸师魂》获增城市市一等奖,并被编入增城“爱的彩虹”(增城市班主任教育故事集)中。科组老师参加各项比赛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其中在参加增城市的小学数学老师学科综合能力比赛中,有5位老师获得一等奖;在多次的数学教师的解题比赛中,均获得优异的成绩;在增城市第五届的教学能手比武中,我科组的温淑珍老师获第五届教学能手的光荣称号。近几年,我校数学科的整体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中,六年级的综合成绩连续几年取得荔城街第一名的好成绩,学校连续几年被荔城街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实践证明:我校数学科组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构建有效的管理机制,提高了科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全面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012年4月

2.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管理策略探索论文 篇二

一、倡导读书文化丰厚教师底蕴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学习, 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 知识的宽度将最终决定所能达到的高度。因此, 在校本研究中我校始终如一地倡导:在成长中读书, 在读书中成长,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让读书成为一种文化。我们要求教师博览群书, 与书为伴, 与书对话, 与书同行, 以读书为立身从教之本。既读好专业类书籍, 这是“咬定”之本, 笃定从教的实力;还要读好教育类书籍, 这是“激扬”之本, 彰显从教的潜力;更要读好文化修养类书籍, 这是“超越”之本, 昭示为师的魅力。

在倡导的同时, 我校也制订了相应的读书制度, 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2—3本书, 每天坚持读书不得少于一小时, 每周三下午设为教师专题读书时间, 分学科集中读书。每月开展一次读书论坛, 每位教师围绕自己所读的书谈心得、收获、体会;谈读书引发的人生感悟和思考;谈通过读书获得的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案例等。

二、建立导师制度实施梯队工程

教师的成长往往要经历一个“适应 (入格) ———发展 (升格) ———成熟 (风格) ”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 教师的发展需求存在着差异。为了满足不同教师的发展需求, 我们把全校所有教师分为“入格、升格、风格”三个层次。不同层次, 制订了不同的发展目标, 并建立了三级导师制度。

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适应期。这一阶段, 应该使他们尽快适应教师的角色要求, 进行“入格”培养。这一时期的培养目标就是锤炼教学基本功, 掌握教学技能。学校为这一部分教师选配了有经验、有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导师, 帮助青年教师学会分析教材、设计教案, 掌握基本的课堂组织程序与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与反思习惯, 使他们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处于“升格”期的教师大多站稳了讲台, 进入了教师专业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培养目标是扎实发展、稳步提升, 掌握更多的课堂教学技巧, 形成灵活的教学策略, 具备一定的独立反思、独立研究的能力。学校为他们配备了具有高级职称或省市级学科带头人任导师。基本上是沿着“学习教育理论———选择教学策略———转化教学行为”的思路, 在“学习、实践、反思, 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化知识为智慧, 在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研究之间架设起互相沟通的桥梁。

在教学上已取得一些成绩的教师, 大多是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 现多处在教学的高原状态, 苦于难以进一步超越自己。他们经验丰富, 但是缺乏理论指导。对这些教师要通过理论提升, 帮助他们提炼出自己的教学思想, 形成教学风格。基于这种状况, 学校为他们聘请了高层次的导师 (区、市级以上的教研专家担任) 。这些教师在导师的引领下“分析教学行为———概括教学策略——提炼教学思想———形成教学风格”, 以精品课程为平台, 成长为学校的品牌教师。

三、开展课题研究提升科研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如果你能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再成为一件乏味的事情, 那么, 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教学研究这条路上来。”因此, 课题研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专业素养的必由之路, 为此, 学校确定了“以课题为抓手, 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着力点”的思路, 鼓励和引领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在研究中快乐成长。

首先, 学校聘请了专家为全体教师做了“怎样开展课题研究”的理论讲座。从选题、写实施方案、课题研究方法与策略的选用、如何进行分析和提炼、怎样撰写结题报告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指导, 使教师初步掌握了科研方法。

其次, 确定研究课题, 成立课题组。研究课题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要求教师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经过认真分析、归纳、提炼, 上升成一个个小课题来加以研究;二是经过申请并被立项的上级教育规划部门的课题, 经研究, 把这些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 让每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子课题加以研究。

再次, 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活动, 变课堂为课题研究的源头活水。主要有两种研究形式, 一种是“一人多上”, 即:同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 一位老师上研究课———其他老师评课提出修改意见并做相关主题的交流——然后进行课后反思与学习———再重新备课后上课———再评课交流———课后再反思再学习。如此反复循环, 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二是“多人同上”, 即:同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 围绕同一教学内容, 各自独立备课, 然后都上同一课, 课后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评课。通过这样的研究活动, 促使老师们兼收并蓄, 积极吸收、消化同行的教学成果,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并运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

最后, 学校每月出版一期课题研究简报, 各课题组及时报道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每学期举办一次课题研究成果交流展示会, 各课题组把研究的过程、研究的方法、采取的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全部在大会上交流展示, 向全校推广。在这个过程中, 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资源共享、智慧共享, 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

四、创新教研模式加速专业发展

科学有效的教研模式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而且可以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因此, 创新教研模式, 营造规范而生动的教研现场, 让教师在“场”的作用下, 把发展变为自我需求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主要的做法是:名师引领, 盘活资源;主题带动, 提高实效;开展大赛, 训练技能;开辟论坛, 互动交流。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篇三

一、机制拉动策略

为了积聚优势,提供发展平台,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在团队教研实践中锤炼能力,寻找到发展点,炼就自主成长、持续提高的内功,我园实施了“团队文化联盟制”,建立“金点子教学智囊团”、“三味书屋”、“游戏俱乐部”、“前沿信息站”四个工作室。全园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及特点,分到四个工作室中开展相关活动。四个工作室都确定了各自的愿景,如,前沿信息站:实现信息的共享,让教育拥有最新的能源;三味书屋:领略书的美好,让书香浸润教师的心灵;游戏俱乐部:分享游戏的愉悦,让快乐充满幼儿的生活;教育智囊团:闪耀思维的火花,让智慧在灵动中跳舞。其次,我园开展了“特色项目首席制”,如每次大型活动都有教师申报担任“首席执行官”,负责策划组织。领导只提供项目审定、对外协调联系等后勤保障,为骨干教师搭建施展才能、成就梦想的舞台。

二、研训驱动策略

我们确立了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同课异构展示、骨干与青年教师的分层赛课、“青蓝结对”为组合的师徒展示及青年教师的“教学展示周”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园本教研体系,分期分批对语言、美术、社会等领域教学进行了研讨。每一个活动强调自主设计、同伴交流、师傅引领、反思调整及集体展示。活动结束后,让每位教师从“闪光点、不足点、思考点”等三个方面写下评课记录,进行交流研讨。这一过程,重在汲取众人智慧,拓展设计思路,促进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也促使了青年教师的主动成长。一堂堂生动、丰富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课,取得圆满成功。

三、激励推动策略

为更好地体现工作绩效,我园将一学年一次的期末考评分解,设立了“每月教育之星”评选制度,让老师们总结每月班级工作开展情况,撰写申报材料,然后领导组进行提名,组织评选。师德师风、班级活动特色、开放活动、日常工作、论文发表、获奖等均是评选的条件。每月获教育之星的老师由园长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亲自颁奖、读颁奖词,并颁发购书券。此举大大鼓舞与激发了老师们的工作热情,扩大了各班工作的交流面,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启发了工作思路,又树立了优秀典型。

四、名师带动策略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名师的带动与引领,因此我们充分发挥名师效应,以老带新,全方位培养青年教师,搭建各种平台让青年教师锻炼能力、展示风采,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我们一方面成立了“名师之路发展中心”和“青年教师成长中心”,两个中心分别由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每月都安排一位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或作专题讲座;二是结对示范。骨干教师每学期给师徒结对的青年教师上示范课至少一节,每学期听结对青年教师随堂课至少一次,每学期指导结对青年教师上公开课至少一次。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学习省内外名师的先进理念和教学经验,这种“专业引领、骨干带动、自主发展”的策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学习引动策略

教师需要智慧,教师也应该充满智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转变观念,点燃智慧的火花。因此,我们除了组织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外,在政治学习中开设了“双周例会”的项目,“双周例会”中包含了主题演讲、艺术鉴赏、好书推介等环节,强化会议互动、共享的教育功能。“主题演讲”中,我们让年青教师施展演讲才能,畅谈人生感悟;“艺术鉴赏”,请有专长的教师带领大家鉴艺术作品之味,赏生活之美;“好书推荐”环节,以骨干教师为主,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专业理论、生活休闲、流行时尚皆可。精美的PPT制作、丰富的内容,独到的解析,让教职工们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审美情趣,陶冶了情操,促进了群体与个体的共同发展。我园还以“三结合”(即:“书籍购买+网络补充”、“学校专用室+班级配备”、“集体引领+自身感悟”)的方式着力构建了全方位的阅读氛围。我们既配备教师专用阅览室,主要存放教师专业书籍、阅读资料、课程研究资料,又建立了“教师班级阅读区”,各班将常用教学书籍、教育教学杂志及共读经典书籍等在专门区域陈列,并简单装饰,使班级办公氛围更具文化气息。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使阅读逐渐成为了教师的成长需要。

六、成长感动策略

为了让教师们了解自我、直面自我、感动自我,我们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教师成长档案是收集教师专业学习成就和进步材料,真实反映教师专业成长历程的凭证,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积累进步的个性化的鲜活历史见证,是全方位记录教师在师德、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继续教育等方面的真实情况的材料汇集。具体可包括教师的成长规划及阶段性目标;与专业发展有关的奖励证书;发表的教科研论文,参与课题研究、开设研讨课、讲座等活动的记录、报告、证明、评价表等;教师专业成长要事活动、典型事件;教育教学案例及个人反思的相关材料等。我们定期组织交流展示。这样,教师在回顾自己的工作历程、展示成就和体验成功的同时,就会产生自豪感并被自己感动着,被同事感动着,在感动中体验到了自己专业成长的快乐和价值所在,并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激发内在的潜能,从而不断促进专业成长。

七、反思触动策略

反思就是对过去教育经历的再认识,反思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反思既可以三言两语,也可以长篇大论。教师的每一次反思,都意味着对过去教学行为及其折射出来的教学理念的扬弃。教学反思是财富积累的过程,是自我超越的过程。教师的每一次反思,都蕴涵着对未来教学乃至专业发展愿景的规划,只有自觉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才会实现自我超越。因此,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天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发现和捕捉有价值、有意义的现象进行观察记录,每月从“观察发现、感悟反思”中进行提炼总结,从而把教学反思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学习、研究、思考的乐趣,并引领教师将教学反思与写作当作自己工作、学习与生活的需要,使之自觉化、叙事化、超越化、个性化、记录化。

4.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篇四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提升自己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如何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宰?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校本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校本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培植一种学校文化,强调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也不同,因此,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有效选择。

1、课题研究。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应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多人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优势在于:(1)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之中,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为目标,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可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2)克服了以往个人课题盲目性、随意性。可以以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三人五人自由组合成“志同道合”的研究组,将零散的研究整合起来,将“单兵作战”变为“集体攻关”,把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培养了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3)课题组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组内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

2、案例研究。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的一种研讨活动。案例研究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强化了教师实践智慧,发展了教师反思能力。研讨内容包括:教师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展开方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诊断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研究时,同组三名教师都选同一内容上课,第一位教师上完课后集体评议,大家肯定优点,分析问题。第二位上课的教师通过比较及反思,根据新情况对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调整,课上完后,再进行评议。第三位教师根据前两位教师上课的情况,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重新审视、调整,然后上课、评课。这样,同一内容三位教师上出了不同风格,其教学结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一课三人上”是组内所有人员围绕一个课题发挥各自特长,执教者个体反思,辅以同伴互助来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教育沙龙。一种由志趣相同的教师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教育沙龙营造出的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每次可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如以“合作学习大家谈”为主题的教学沙龙,教师们围绕着“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有什么特点” “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你有什么金点子?”“目前实施过程中你有哪些困惑?”等问题进行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加深了认识,形成了新的教学策略,收集与交流了许多信息与资料,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此种教研活动特别适用于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或是对教学最优化的讨论。

校本研究实际上是把学校的教育实践过程变成一种研究的过程,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构建,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研究的实体、文化的实体。校本研究由于问题的现实性、参与的广阔性、内容的丰富性而成为培养教师集体专业扎实成长的一块沃土。

二、读书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细心的教师常常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学习,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少教师写论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好不容易凑出来一篇文章也是干巴巴的,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平时学习不足、缺少知识的积累造成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那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学习。教师作为世人眼中的“文化人”,理应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

1、阅读书籍。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学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特别需要经常读一些大师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探索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在不断的社会进步中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有阳光的午后,在春雨绵绵的假日,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读书的日子会很宁静,也会很浪漫。与大师平等对话,与另一个自我赤诚相见,你的眼光会变得平和,你的内心会变得坦然,你的生活会更加丰满,你的思想会更加成熟。同时,在看书、读报时,要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好的文句要做一些笔录,好的文章可以把它剪下来做成剪报收藏好,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以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

2、远程培训。教师培训是促使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有力措施,要想使培训有力、有效,最重要的是使培训贴近教师的工作实践,使培训能真正满足教师的有效需求,尤其是最需和急需。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校联合福建师范大学开通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远程培训”,能很好地实现上述目的。(1)解决了工学矛盾。教师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更新、补充新知识。但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经常性地参加脱产学习与培训,是不现实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的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模式正好能满足这种需要。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从而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2)满足了个性化学习需求。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打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所表现出的“场所封闭、计划预设、教材固定、教法单一”等方面的局限,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供学习者选择,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自主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内容,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或下载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从常规教学单向、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适应个人的自主化学习。

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广大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的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三、上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我们就是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也是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哪位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他的成长就快一些;哪所学校的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哪所学校教师的成长就快一些”“如果没有公开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对于公开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许多教师深有体会。

从公开课的类型上看,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校内的公开课,一种是各级各类的观摩课、赛课或评优课。校内公开课的作用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研讨情境,大家互相听课、互相借鉴和研讨,并从中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发现的快乐,也有创造的快乐。各级各类的观摩课、赛课或评优课,被赋予代表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教学水平的重任,往往是一节公开课倾注了全体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因为每一次开课学校都会成立一个备课小组,备课组总是力求完美,有时为了一个情境创设争论得脸红耳赤,有时为了一句过渡语言苦苦思索、细细推敲……就这样,不断学习着身边教师的优秀经验,不断汲取着先进的思想和智慧。精心雕琢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启迪、全面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的好机会,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益精进。公开课一般都要经历同课多轮的锻炼,这个过程是教师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义、不断改进的过程,它给教师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跟进是常态课所无法比拟的。当教师不辞辛劳地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教师。经过公开课的打磨,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学生、如何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就会变得十分清晰,上完课以后,也可以从评课老师那里反馈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多了一份专业引领。如果教师把公开课写成课例研究报告,那对专业发展大有裨益。从实际来看,公开课确实也锻炼和打造了不少教学名师,上过公开课的教师一般都有这样的体会:辛苦,但收获多多。可以说,在公开课的磨砺中渐渐生长,大大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是成就名师不可缺少的磨炼。

四、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教育博客以其技术上的低门槛、情感上的人本化、使用上的开放性、经济上的零成本优势,以及个人电子出版物的亲和形式走进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使教师乐于在教育博客上记录教学经历和教学心得,乐于反思、学习与自我完善,乐于欣赏自己的才华、成就与发展,使新课程引发的学习、交流的需要与教师主体意识融为一体。教育博客是教育工作者的网上家园,是知识管理、行动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平台。

1、知识共享。教师可是随时随地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让全社会可以共享自己的知识和思想。通过访问其他教师的博客,看到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同时,可以有效实现同行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借鉴和效仿新鲜的教育教学信息,减少许多重复性的工作。

2、同行互动。一个精彩的贴子,往往起到“招凤引蝶”的效应——吸引众多的博友光临、引发众多的自由评论。在博客里,我们可以突破身份、地域和学科等方面的界限,把远隔千里外的同行聚在一起,形成即时互动式交流,通过参与回复、讨论,可以体验他人思想、分享他人经验,使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知识结构实现跨越式的提升和发展。博客的交流以作者观点为主,其他人围绕这个主题思想进行各种讨论,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某种思想,使得在这里的交流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使思想得到实践的检验,认识得到不断的升华。

3、专业引领。博客是一个远程技术帮助的平台,针对特定的专业领域开设的博客网站,通常都是由该领域的专家或造诣较深又热衷于技术和网络、乐于奉献的学者充当博客。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把该领域的精华搜集整理,不断向读者展示该专业最核心的问题、最新的趋势和发展、最重要的人物和成果、最新的产品、最好的文章、期刊和网站等。

教师博客,让所有的教师有话能说,它是一种高效、民主、平等的新型教研文化和自由、开放、温馨的校园文化,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的普遍欢迎和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正在成为当前形势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助推器。

五、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纠偏仪

任何一个教师,那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1、教后记。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教后记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结晶。教后记写作内容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或补充,对课时计划的安排,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学策略的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程序的编排,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媒体的运用,对教学现象的分析,对典型问题的探讨,对学生学习的设计,对学生反映的思考,对教学效果的检评,等等。这些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择其一二进行小结,或批注点评,或连缀成篇。教后记的写作形式不拘一格,常见的有:批注式、提纲式、摘记式、随笔式。教后记的类型有:小结得失型、反馈信息型、探讨问题型、分析原因型、拾遗补漏型、纠正过失型、取长补短型、研究学生型、拓展扩充型、抓住“亮点”型。教后记的写作要做到迅速及时、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否则就会失去灵魂,失去价值。

2、群团反思。教师的个人反思与“个人理解”毕竟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有同事参与相互讲座、共同分析,提供“不同意见”、“多种声音”,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从而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使教师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如年级组进行单元教学反思、学科组进行期中、期末反思,并将反思汇编成册。

5.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管理策略探索论文 篇五

磨课,是指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团体的协助下,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以某一节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以课堂教学中含有的“问题”或关键事件为中心,采取多种形式,运用科研方法,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它涉及到教师团体一起开发课例,实施课例,检查学生学习结果,分享教学成果,在经验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课堂教学。它的意义在于: 共享研究所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案例研究,搭起教师成长阶梯;引导辩课反思,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记得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行,这是教育行为修炼的颠扑不破的法则。”是的,“好课”不仅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更是为之奋斗的目标。

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使教师对新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智慧得以发展。同时,磨课还能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时由理论走向实践、走向成功和进步的绿色通道。它也是青年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更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上不断精益求精、完善自我的镜子。

磨课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它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和锻炼成长的平台,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探讨的机会.通过备课、试讲、说课、评课、反思等磨课环节能发现教学中的诸多不足,能总结教学中的许多经验,对营造科研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磨课狭义上指上课教师在公开课前对上课内容进行反复推敲、试讲的过程。广义上指教师用集体协作的方式通过对一节课进行多轮的打磨,从而达到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集学习、实践、研究、合作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磨课是基于教师发展的校本研究磨课,不仅是对“课”进行打磨,而且是在磨人。磨课,执教者自身的能力、素质得到了历练和提升。同时,教研组的其他教师全程参与“备课、听课、评课、反思”,他们的收获也不亚于上课教师。磨课时,教师们共同研读教材、教参,研究教材处理的方法、教法和学法。在共同的商论中,教师们对教材有了新的感悟和新的理解。磨课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磨课,首先要确立研究、探讨的主题,这些主题往往来源于教师日常教学中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研究主题的引领下,随着对主题的逐步深入研讨,老师们在教学观念和行为上会有深刻的认识,教研活动的真正目的也就达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她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一位教育专家也对教学工作精辟地说过:没有一生的心血,哪有瞬间的精彩。可见,用心“磨课”是必须和重要的。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磨课”,青年教师更加需要“磨课”。

聚焦高效活力课堂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主渠道。实施新课改以来,我校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打造教师队伍,增添源头活水

教师健康持续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所以我们倡导做“学习型”的教师,为高效课堂奠基。

(一)在读书中成长。“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广阔的教学视野和灵动的教学智慧依赖于广泛大量的阅读。因此,我们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学校在开展的教师赛课活动中给老师颁发的奖品就是自选一本喜欢的教育专著。我们每期都要求教师读一本好书,写一篇教育随笔,举行两次读书沙龙活动。如今,老师们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书香校园已初步形成。

(二)在交流中学习。我校除了积极推行“五个一”的育师工程外,每期均要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学论坛活动,论坛的主题有时由学校分年段特点确定,有时教研组根据组内的特色确定。将在周五的例会前交流,大家在学习与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不仅获得知识、在经验和智慧上也得到提升。

(三)在职业追求中前行。为了使老师们尽早的步入成长道路,学校制定了《实验小学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引导教师从合格型-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发展。《发展规划表》,其中栏目有:(1)基本情况(2)反思过去(3)自我定位(4)教学教研(5)辅导成果(6)发展目标。对各级骨干教师的培养,每年均有硬性指标:上公开课、论文发表获奖、承担课题实验、师徒结对,都要进行年终考核,不达标者,用不着领导谈话,自己也会寻求差距,争取弥补。

(四)在培训中提升。学校非常重视对老师的各种培训,近两年来分别请各级专家到学校指导工作。先后派80多人次到县、市、省、乃至国家级学习培训,返校后,均要完成“两个一”,即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上一节汇报课,与其他教师分享优质教育教研资源,达到“一人培训,众人受益”。同时十分重视校本培训,多次举行教师书法比赛、朗读比赛、教材教法考试。搬入新校以后,班班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了更好的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各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学校积极开展计算机全员培训和多媒体及白板教学专项培训活动。并举办“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考试和“教师课件制作评比”活动。并要求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用,以此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聚焦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关键,学科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核心。

(一)课堂巡查。教导处建立了课堂巡查制度。由学校行政不定时抽查,保证教师按照课表上课,不随意调课;按课堂教学常规上课、下课。每次巡查结果及时通报,做到时间上的保证。

(二)优化课堂。即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抓好教学过程的优化这个核心,促使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一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突出四个重点:即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讲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方式的指导上;把改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二是:课堂教学落实“四精”、“四点”:“四精”是指备课精、讲课精、教学形式精、批改作业精;“四点”是指难点、重点、指导点、能力点。

(三)课例展示。为了提高每一位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例展示活动。

(1)听“推门课”。这种听课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由学校行政及教研组长参加听课,做到有记录,有评议,反馈及时。每节课听完都要和授课教师单独交谈,激励各科教师立足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真正做到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对于两种人(有培养前途的年轻老师和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教师),采用追踪听课的方法解剖他们的课堂,提出课堂重构的建议,通过连续数次的听课(一个内容在不同的班讲;不同的内容在一个班讲)找准课堂中的问题,在大家的帮助下问题课变成了合格课,合格课变成了优质课,教师的教学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提高常态课质量。

(2)校内赛课。我校每年都要开展了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春期数学艺体学科、秋期语文、综合学科),由教导处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学科教研组负责落实。赛课采用“说课——授课——评课”三环节进行,听课之后安排集体评议。为教师磨练教学技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校内研究课。它是教师日常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每学年教师至少上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如年级组的转转课,同课异构专题研究课。比如,近两年来,我校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了如下专题研究:“如何让语文课堂读出精彩?”,“如何把握年段特点,教有特色”“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初探”“高年级讲评作文课该如何上”……均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因为研讨目标明确,每次都有新收获。

(4)对外开课。除了每学期督导室统一安排的对外开课外,我校还推行家长开放日活动。我们学校是省级家长示范学校,为了增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近孩子,我们每学期均开展了对外开课活动,本期我们又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开放班级的全体家长均参加了活动的全过程,各班按课表展示上午半天(朝会到第四节课结束)课堂教学及学生在校生活情况,展现班级风貌,展现教师教育教学风采,朝会时间邀请家长代表讲课。家长对活动的反响很好。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位教师均要均要对家长开放一次,每位老师的课堂都将对全体家长开放,作为教师肯定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可,所以这对老师来说又是一个挑战,这样也逼着每位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发挥团队优势,共创高效课堂

团队意识是学校同心协力不断向上的原动力,我们学校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其中有中学高级教师4人,四川省名师培养人选1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县级骨干教师多人,多人获省、市、县赛课一等奖。如何发挥我们的团队优势,提高课堂效益?

(一)同行互助,开展集体备课。我校积极构建“校级——学科组——年级组”三级教研网络,积极为老师切磋专业、分享经验、搭建平台。近年来,教导处完善了集体备课制度,要求做到“四定”和“四备”。“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四备”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每次集体备课要求一人主备、备课组内讨论、集体修改,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备出详案,并且在书上要有批注、圈点,为了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我们采用了定时与不定时的研讨和检查相结合,上课与在上课相结合。每期均要开展教案展评活动,真正将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二)“青蓝工程”,师徒共发展。即充分发挥中学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实行带教促研,每位带一到三个徒弟,共同上课,共同研讨,互听互评,师徒在教学对话中共同成长。在活动中,师傅从钻研教材到环节设计、板书设计以及课件制作都手把手地指导,许多青年教师在这样的活动中脱颖而出。

(三)全员参与,打造公开课。

每一学年,我校均有多位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种观摩课、示范课、送教下乡、赛课活动。这些课学校都要安排校内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智囊团一次次精心“打磨”。都要经历:试讲-修改-再试讲-再修改的过程。教案的修改要多次才能定稿。通过专家指导,同行互助,不仅帮助授课教师发现问题、优化策略,同时也促进其他教师提高了教研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磨课。(1)磨教材,成就有深度的教师。

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认真学习课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怎样借助教材这个范例进行教学,即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切忌面面俱到,依据教学参考书、课标、学情确定好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2)磨教师,成就有丰度的教师。教师是课堂的舵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磨练”,才能磨出教师的水平,才能磨出一堂好课。

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精当简练;是否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提问的有效性——是否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目的性是否明确;学生是否有话可说。教学智慧——是否使消极变积极,是否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情感。教师评价——是否贴切、自然,是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3)磨学情,成就有温度的教师。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发现:有些我们精心准备的课,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会显得无动于衷,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脱离学情。课堂不要新颖花哨的形式,用朴实无华,实实在在征服学生。

参与——气氛是否热烈,受益面是否广,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发言——思维是否活跃,是否注重倾听,语言是否流畅清晰。效果——理解是否深刻,是否达成教学目标。

(4)磨设计,成就有高度的教师。好的教学设计是一把有力的武器,是上好一堂课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

教学理念——是否将对新课标的理解落实在每一堂课中,真正与新课标同行。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否分散,是否能让学生易于接受;难点是否能搭建合适的台阶。

教学思路——层次是否清晰,是否有独创性。环节衔接——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是否符合规律。

问题设计——启发是否得当是否简洁明了,是否有回答的空间。

教学策略——是否多样,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否恰当。

板书设计——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富条理性。作业布臵——是否创新,是否合理有梯度,是否扎实有效。

磨课需要专业引领,引领者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决定着磨课活动效益的高低,影响着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质量和速度。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则是专业引领者,在老师们“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做出智慧的引领和点拨。所以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尤其重要。如果缺少专业引领,主要话题的讨论不仅难以深入;教师关注的话题就会缺乏系统性;对一些新旧教学理念必然会发生碰撞的话题会缺乏应有的关注;关注的话题就会呈现出肤浅、散乱的特点。磨课还必须充分调动任教者的积极性,注重激发所有参与者积极介入、主动发展的热情。

正是通过这样的磨练,我们的教师从校、县的讲台走向了市、省的讲台,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近两年我校近20为教师在县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各学科培训中上示范课。6位老师获市级赛课一等奖。马光辉老师参加省科学赛课获一等奖。金焰主任在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献课获专家和同行一致好评。学校也连续几年被评为巴中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以上我仅从三个方面汇报了我校在打造高效课堂方面的一些做法。我们坚信,走专业化成长之路,老师的学识智慧、课堂技能和团队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我们学校就是凭着这些宝贵的资源,才开创了如今教育教学的良好局面。

在磨课中收获,在磨课中成长

如果在你的教学中已经经历过“磨课”,那你就是幸运的一个,因为你已经拥有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你正在进行“磨课”,那就请你收起烦躁的心,静静地去做好它;如果你还没有进行“磨课”那就请你去珍惜并争取每一次机会吧!尝试过后,你一定会在“磨课”中更快、更稳地成长!

根据学校领导组织安排的磨课活动,我有幸成为磨课教师中的一员,至今磨课活动已经开展了近两个月。现在回忆起来,每一次我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让我真正体验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来源于领导所赋予的机会及磨课教师的帮助。每一次磨课,我们都会在一起共同讨论:讨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板书简洁明了更合理、怎样才会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个过程使我更好地感悟学生、感悟课堂,在磨课活动中,我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感悟一:浓厚的教研氛围,给了我上课的勇气与自信。

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的收获,这其中有过困苦与彷徨,有过希望与欣赏。在“磨课”的这些日子里,经常有身边的人问我是不是很累?而我,总是用微笑来回答,因为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我想我是幸福的。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张主任、刘主任、路辅导员、组长周老师、师傅林老师及我们组的全体老师为了我执教的每一节课更是煞费苦心,大家齐心协力。每一次的试教,她们总会认真听,听完后总会为我献计献策,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我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理清教学思路。每一次评课后我将大家给我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经过透彻的分析与理解,再进行第二次教学设计并进行第二次试讲,各位教师再次听课、评课,将两次课堂进行比较,总结出我的进步与不足。当时大家坐在一起其给我耐心讲解的场面还历历在目。大家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团队精神的良好体现。我也一一记录下了大家的宝贵意见,消化吸收。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将大家的感谢给予我帮助的所有领导及老师们,让我真诚地说声“谢谢!”。

感悟二:在磨课中历练自己

特级教师黄爱华曾说:“磨课、磨人”,当时只是感觉磨课真不容易。这次经历了磨课的过程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磨课、磨人的味道。我在一次次的试教过程中磨教学环节、磨每个细节、磨我该说的每一句话……在这样的“磨砺” 中,我得到了进步、得到了成长。

感悟三: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动态生成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既要努力促进学生实现“预设生成”,又要善于捕捉教学时机,锁定教学中新的有价值的生成,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生命力。只有课前教师的精心预设,才能出现课堂上精彩的生成。

现将贾慧杰老师在本次活动中送我的十二个字与大家分享:备熟教材,思路清晰,抓住重点。

我们可以形象地把磨课称之为“啄玉”——啄课堂设计自然之美,啄课堂教学细节之美,啄师生活动灵巧之美。磨课是教师集体反思的过程,是教师集体成长的过程,也是每一个教师化蝶的过程,它是痛苦的,但痛苦的历程会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使我能轻盈地飞翔在教学的天空。

总之,磨课让我收获很多,感触也很多,让我们相互指正不足、取长补短。我一定会不断努力,不断琢磨,不断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因而成为当前教育界比较流行的话语。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对自身活动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教师教学反思案例

故事1:一手漂亮的字(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讲述)

班上有个男孩子的字一直都写得很不好,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在田字格里显得很不匀称。我的第一感觉是他肯定很不认真。一开始,我总是对他说:“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难看啊!东倒西歪的!看看别人的本子,多干净,字写得多漂亮!你的学习态度不认真,回去擦了重写!”他一脸羞愧,我以为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字写得那么差劲是由于态度不认真而引起的,蛮以为他重新交上来会有所改善,可是,出乎我的意料,重写了好几遍,仍旧是老样子,看不出有多少进步。我努力压制住自己的怒气,但还是用有点质疑的语气问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写了几次都是老样子,你难道不想跟别人一样,写一手漂亮的字吗!”他紧锁着眉头,支支吾吾地说:“想的,可是„„可是„„我真的写不好!”我当时还很生气,没等他说完,就不耐烦了:“态度不认真,还想找什么理由,写不好今天就不用回家了!”直到本子都快被他擦破了,我才放他回去,但是,说实话,那些字还是不能令我满意。

我回去后,一直在思考,看他的态度应该也不是很差,叫他回去重写,他就去写了,而且,也的确都是擦了重写的,不像有些调皮的男孩子,挑几个比较差的字擦了重写就算了。可是,为什么字还是写得那么糟糕呢,真的是因为态度不好吗?

于是,第二天做作业时,我特地悄悄地走到他的身边,看他平时到底是怎么写作业的。我看到他写字时挺费劲,虽然写得很慢,看上去还是很认真的,可是写出来的字就是歪歪斜斜,难道我错怪他了?后来,经过了解我才知道,是因为他在幼儿园阶段,一直没有受过书写方面的任何指导,怎么能与其他有基础的同学相比呢?

从此以后,我让他准备一个本子,专门练习书写笔画,每个阶段都让他把规定的几个笔画写好,并耐心地指导他书写,而且经常在旁边看着写,哪怕有一点点进步,都会鼓励他:“你看,多好,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取得进步了!”“再加把劲,很快就能赶上大家了!”于是,他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了,我从他的眼中看到了自信。不久以后,他的字写得与其他小朋友差不多了,我当众表扬他,大家都鼓励他,他终于写出了一手漂亮字。

故事2:向学生道歉(一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师讲述)

上课铃响过后,我发现坐在*墙的那一桌同学还在交头接耳,我立刻点名批评了他们。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我发现刚才被我批评的那个女同学一直含着眼泪。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我没有去过问,一直等到下课,我把她叫到我办公室想问清原因。起初,她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在我一再追问下,她才说出原因。其实,上课铃响时,她的同桌没有做好准备工作还在讲闲话,她是在提醒他,可正巧被我瞧见了,我不分青红皂白地给了她一顿批评,所以她感觉挺委屈。我才知道是我错怪了她,连忙向她道歉。可是,之后几天她心理一直有这个阴影,没有露出过笑脸。

都说“眼见为实”,可我亲眼所见,还是错怪了学生,这是深刻的教训。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我们作为教师,每当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事情搞清楚了没有?事实是这样吗?我批评得有理有据吗?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从事。

二、教学反思:教师从中体验教育的真谛

我们可以通过以上两个故事直接把握教师教学反思的本质含义。1.教学反思是一种对教学管理的顿悟

教学与管理是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教学是由“教”与“学”两个因素构成的,在课堂上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就是科学、有效的管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使教学得以有效进行的条件,建立并保持一个有益于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环境,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使课堂教学管理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对课堂教学的管理仅局限于外部的、宏观的管理,而教师则通过自我反思以及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把管理具体化、现实化。通过直接交流,学生把个人的思维及理解反应的信息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能随时调整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如此良性循环,教师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管理方法,创造出各种有利条件,保证学生愉快地学习,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故事1告诉我们,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会清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才会适当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难度。如案例中的教师通过自己的总结反思,改进教学方法,规定学生在一段时间里把几个笔画写好,结果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见,教师的及时反思使他们能够发现并运用恰当的解决策略,取得课堂教学管理的成功。

2.教学反思是一种对教学艺术的把握

故事1也在告诉我们,当看上去觉得学生自己不能完成任务时,教师必须在“表扬”与“批评”两个极端之间选择适当的做法,这种做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展现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载体,是提升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这样的信念,即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这就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一种诠释。如“你看,多好,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取得进步了!”“再加把劲,很快就能赶上大家了!”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知道,要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必须要花尽可能多的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就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通过正面鼓励、积极引导的一种教学策略,如果目标明确、策略清楚,鼓励就会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行为,它可以给人以希望和克服困难的力量,这无疑是一种成功的教学艺术。

3.教学反思是一种对教书育人的理解

故事2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学生犯了错误,只要能改正,就应该得到原谅;批评更应就事论事,否则,学生心里就会留下阴影,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改正缺点。有时,教师一句伤害学生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教育工作就很难有效进行。同时,对幼小的心灵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可能作用于孩子的一生。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更何况是孩子。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不必大惊小怪。由于年龄尚小,他们缺乏自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孩子的错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平静地对等,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切不可贬低、讽刺、挖苦学生,否则,可能会扭曲学生幼小的心灵,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同时,教师如果不指明学生错在何处的话,批评效果往往不大,因而,在进行批评时,一定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绝对不要拐弯抹角,模糊不清,切忌旧事重提,使学生不知所措,反而感到委屈。教师应该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体味教书育人的真谛。

三、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体验成长

故事1中的教师成功地重塑了一个学生,让学生在鼓励中写了一手漂亮的字;故事2中的教师则在批评完学生之后,感觉到很懊恼。教师就是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不断体验教育的真谛的。中小学教师对于教学反思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清醒认识。

1.教师要有教学反思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反思的作用。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某一现象,发现某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或者在教师之间进行讨论,并将新的理解和借鉴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形成良性循环,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同时,教学反思也有利于教师从传授型向学者型转变。学者型教师就是要求教师学会研究和进行反思。教师除了具有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有教育理论修养,具备教育问题意识和科研能力。教学反思就是要将教育理论成果转化为教学行为,同时,教师只有不断改善教学行为,才能为教学研究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材料,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其次,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在教学中所呈现出的教学内容过程以及体现出来的教学思想,对教学起着制约和导向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习惯进行反思。每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都会无意识地形成一些教学习惯,在一般情况下它们可能是可行的,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中,就会暴露出弊端,从而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经常性地进行深入反思。最后,还要有适合的反思方法,比如进行学年组的交流、写教学反思日记等等。

2.创造反思环境,提高反思意识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必须切实采取措施,改善教师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改变学校领导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老师标准的局面。学校一旦把成绩作为考评教师的主要依据,教师就会因为生存压力或追求现实利益而改变自己的初衷,转而为分数而竞争,教师就会搞题海战术,填鸭教学,无心进行课堂教学反思。此外,学校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主阵地,给教师营造良好的反思氛围,将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多种教研活动,尽可能地加强经费的投入以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让教师方便地应用各种条件进行反思。创造良好的反思环境的同时,还要教师增强反思意识,走出“有问题才进行反思”或者“为了应付学校要求才进行反思”的误区。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反思对自身成长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才能把被动反思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反思,把反思变成一种日常教学习惯。只有坚持正确自觉的“为教学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和“教学后的反思”,教师才能在理论的指导下,在对经验的反思总结中,做出更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决策,从而促进自身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何一个教师,那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1、教后记。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教后记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结晶。教后记写作内容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或补充,对课时计划的安排,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学策略的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程序的编排,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媒体的运用,对教学现象的分析,对典型问题的探讨,对学生学习的设计,对学生反映的思考,对教学效果的检评,等等。这些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择其一二进行小结,或批注点评,或连缀成篇。教后记的写作形式不拘一格,常见的有:批注式、提纲式、摘记式、随笔式。教后记的类型有:小结得失型、反馈信息型、探讨问题型、分析原因型、拾遗补漏型、纠正过失型、取长补短型、研究学生型、拓展扩充型、抓住“亮点”型。教后记的写作要做到迅速及时、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否则就会失去灵魂,失去价值。

2、群团反思。教师的个人反思与“个人理解”毕竟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有同事参与相互讲座、共同分析,提供“不同意见”、“多种声音”,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从而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使教师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如年级组进行单元教学反思、学科组进行期中、期末反思,并将反思汇编成册。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常是从教师对自己发展现状的反思开始的,没有教师的自我反思,就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多年的教育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一、教师反思的意义

教师的反思是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可以说,反思是“教书匠’和“教育家”的根本区别,是教师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良性循环,推动教师自身教育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反思的方式

1、在理论学习中反思

新课程改革与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很多要求。如果教师没有大量知识储备,是无法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师不仅要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还要多层次、多领域涉猎知识,迅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要多读书,尤其要多读教育理论方面的书,只有多读书才能掌握当今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发展趋势,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才能自我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继而自觉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

2、在教学实践中反思

教师的教学研究只有在课堂上才能显示其价值。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专业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教师专业的载体。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可分三个阶段。一是课前反思。这要求教师要站在理论的层面,悉心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价值取向,拟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手段,预定实施方案。教学前反思具有预测性和前瞻性,能使教学过程的预设更贴近学生,更富有创意。二是课堂反思。课堂是演绎教师精彩人生的的舞台,也是孩子发展的基地。课堂反思具有调控性,它能使预设的教学活动向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要严谨而不教条、要灵活而不随意、要开放而不失据。做到精彩片段收放自如,设计疏漏随机调整、突发问题沉着应对,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三是课后反思。教后知不足,每一堂课结束后,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突发问题处理是否恰当,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教学手段运用是否恰当,学法指导是否到位,孩子的主动性发挥是否充分,还有什么困惑等。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它既是教师第二次教学研究的过程,也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理性评价的过程,还是教学经验理论化的过程,更是教师走向成熟的过程。

3、在案例研究中反思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使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案例研究是对“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寻找规律或问题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的方法。它能帮助教师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帮助教师成为研究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朱永新教授在《中国教育缺什么?》一文中曾说他要给教师们开一个教育成功保险公司。对投保的教师只有一条要求:即投保的教师每天都要记住自已的梦想;每天都要写下自已的所想、所思、所做、所为;每天要写1000字的教学反思。十年后,如果教师不成功,朱教授愿有一赔十。

透过朱教授的“戏言”,我们不难领悟到,勤于反思,对教师专业提升是多么重要。现如今,我们大力提倡教师每堂课教学后要及时写下教学反思,每周、每月、每学期都要写一写。写教学反思,就是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回顾,就是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再思考,再认识,再设计。它是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改进教学实践的重要方式。

写教学反思,写什么呢?笔者以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记下教学实践中得意之笔

以课堂教学为例,每堂课的教学,我们总会有一些成功的地方,总有让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地方。它可能是某个教学环节的精巧的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是整节课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可能是事先未曾预设,而临时随机应变的意外收获;可能是自已匠心独用的板书店设计;也可能是师生间妙趣横生的对话,智慧火花的闪现等等。把这些记下,日后细细品味,日积月累,必将会大大地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

第二、记下教学实践中的败笔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难以做到尽善尽美。我们的教学目标预设可能在课堂上难以达成;有时课堂气氛可能会沉闷异常,学生学习被动消极;教学思路可能会因意想不到情况的出现而混乱不堪;甚至可能会出现科学性的错误等等。这些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对它们进行梳理,进行探究剖析,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课堂教学水平就会不断进步。

第三、记下值得商榷之处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的权威解读。师生不应单单只是教材的使用者,也应是教材的建设者。这就需要教师在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要有批判眼光的勇气,需要教师合理有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在教学反思中可以记下自已这方面的思考与理解。

写教学反思,贵在持之以恒。如果我们能像朱永新教授要求那样,十年坚持不懈地写下去,我们定会走进成功的殿堂

教学反思日记: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动力 ■林英典

摘 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动力。写好教学反思日记,可以培养教师在教中思考,以教促思、以思 促改、以改促教,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应通过学习积累反思 “能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注重学生反馈,专家引领,从而提高教学反思水平。关键词: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日记; 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33X(2012)29-0034-03 教师可以从多种途径收集各 须不断学习。通过学习,种信息,然后用日记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并对这些信 息加以思考、分析、综合和整理,从而提升并内化为自 己的认知结构和教学思想。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学反思 可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是培养教师良好 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同时,教学反思是对整个教学过 程全面的审视、剖析和总结,它需要教师调动一切知识 和经验储备,去思考、分析、总结和检查,并调整、修正 教学过程中的不妥之处。因此,教学反思也是培养教师 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方法。

(二)教学反思日记是教师积累信息、提高科研能 力的重要手段 科学研究始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为学患无 〔 1〕 疑,疑则有进。”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

〔 2〕 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教学科研也莫不如此。教

杜威在 《我们怎样思维》 中指出: “教师的成长和发 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去直面自己的教学实践,自觉地 思考、审视、反省和剖析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得 失等,随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 “亮点” 和 “败笔”,不断总 结、分析、修正、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教学 方法等。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动力,应该成为 教师追求的一种宝贵的思维品质。

一、教学反思日记的内涵及意义

教学反思日记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和其他教 师每天的教学(包括课内和课外)实践作为认知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视、思考和分析总结,用日记的形 式把教学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碰到的问题、解决问 题的思路和智慧以及各种教学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简 言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研究自己和他人如何教、教 得如何,即在教中思考、在感悟中教、以教促思、以思 促改、以改促教,并在反思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专业 成长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 纳提出: 教师的成长 = 经验 + 反思。因此,写好教学反 思日记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的 自觉追求。(一)教学反思是培养教师良好学习和思维习惯的 有效途径 要想使教学反思具有深度、广度和质量,就必须具 备丰富的反思 “能源” — ——知识储备。这就要求教师必 究工作。

学反思日记不仅要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 要能发现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把它提升 为研究课题,并寻找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因此,写好教 学反思日记,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而 且,教学反思日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累积起来的第 一手实践资料,它是教师搞好教学科研必不可少的详 实、丰富的素材。因此,写好教学反思日记是为教学科 研积累资料、提高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教师 成长的助推器。作者简介: 林英典(1960-),男,广东揭阳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理论等学科的教学与研 第 29 期

林英典: 教学反思日记——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动力 35(三)教学反思日记有助于锤炼教师坚韧的意志,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写好教学反思日 记要求教师勤学、善思、懂问,持之以恒。由于写好教学 反思日记需要一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生命自觉,因 此,它可以淬炼教师坚韧的意志,培养教师严肃、认真 所以,坚持不懈地 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写好教学反思日记,能够锻造教师宁静致远、甘于寂寞 由于写作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需要善 的学者性格。于自我发问和思考的高层次学习,因此,坚持不懈地写 作教学反思日记,可以培养教师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 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捕捉教学智慧 “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的理论,如果他没 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 〔 3〕 者。” 教学智慧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取 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而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无穷变化 而又难以预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 现来自教学过程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突发性的干扰和 冲突,这些干扰和冲突都是对教师教学灵感和智慧 的严峻考验,因此,有创意地处理这些偶发干扰和冲 突的灵感和方法,就是教学智慧。教学智慧是教师在 教学舞台上长袖善舞的杰作,是教师长期教学实践 的心血结晶。捕捉教学智慧和教学灵感贵在及时,因 为它是一种思维创新 “ 火花 ” 的闪烁,稍纵即逝,若不 能及时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扼腕 长叹。

二、教学反思的着眼点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过程的望、闻、问、切,它需要深 邃的批判性思维、敏捷睿智的眼光、自觉的学习态度和(三)解构教学设计 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它能使教学经验抽象化、理论 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的基本蓝图和依据,教学设 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对教学的自我评价和总结能力。计的科学与否是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 可见,反思要脉准 “穴位”,才能思有所得。在完成一个教学任务之后,要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一)审视教学 “亮点” 重新解构和反思。比如,教师要反思整体设计是否符合 任何教师都有引以为傲的教学 “亮点” 和独特的成 预想,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 功经验。而教学 “亮点” 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善于审 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方法是否具有创意,启迪是 分析和总结教学中的 “亮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 视、清晰,等等。及 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板书是否合理、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教学 时解构教学设计各个环节的得失与成败,并进行认真 “亮点” 反思包括: 新课导入的创意,突出重点、突破难 的分析、整理和归类,可以做到扬长避短,为教师今后 条理分明的板书,符合课堂教学 点的精妙,层次清晰、的教学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从而把自己的教 环境的语言和形体动作的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的 学设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6.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管理策略探索论文 篇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28-02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生专业训练,习得教育技能,实施专业自主,体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专业化过程。而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则是在语文教学领域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的过程。

笔者近几年在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听课调研的过程中,感觉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专业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课堂上仍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忽视学情研究,忽视把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作为教学的起点和调节因素;教师对现代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知之甚少,实践上也缺乏突破自我、与现代教学接轨的信心和决心;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重压,农村教师不仅习惯“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而且固守惯性,信奉经验,在潜意识中较为淡漠理论学习和专业引领;教师缺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师者应有的人格精神与学识修养,导致在解读课文时捉襟见肘,与教学的目标要求距离较大;教师多年来习惯于闭门造车、各自为教,虽置身于教师群体中却缺少专业发展的互助氛围,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学手段单一,习惯于“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教学方式,懒于尝试多角度、多渠道启迪学生学习的现代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较少使用多媒体设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如何提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确实成了一个绕不开的难题,笔者略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静心阅读——农村语文教师语文素养提高的基石 教育家朱永新认为:“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也是整个教育的前提。”终身学习已成为当今各行各业专业提高的必然趋势,但为数不少的农村语文教师却因教学工作繁忙,而逐渐忽略了读书的重要性。在一项对乡镇中学和城乡结合部中学的语文教师的调查中,接近65%的从业人员在一年内阅读整本刊物少于三本。换句话说,除了课本,半数以上的教师整整一年都没读过什么书,导致他们的视野越来越窄,思想也日渐贫乏,这对与社会现实、与学生心灵联系紧密的语文教学是十分不利的。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语文课,教师上的是泰戈尔的《金色花》,在课堂上,教师用心地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意境,学生也很投入地朗读,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但这时,一位学生举手提问:“老师,我觉得泰戈尔的文章真美,听说他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你能推荐他的几部作品给我们看吗?”这位教师顿时无语。课后,笔者了解到这位教师本人除了这篇《金色花》,也未看过泰戈尔别的文学作品。这个案例说明即便是围绕教材进行的拓展性阅读,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学校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激发教师读书学习的热情,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夯实教师的学问基础。例如,充实学校阅览室的藏书,增加一些优秀文学作品,购置一批新的教育理论书刊,向教师开放;提高教师的阅读热情;语文教研组在每个学期里,都应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逐一设立学习模块,并搜集与模块相关的文章,组织教师学习交流,探讨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的途径;学校应积极创设条件,组织关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各种报告会,为教师“充电”;组织骨干教师和新教师参加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座谈会;开辟黑板报专栏,定期刊发教师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每学年举行一次理论知识考核,营造浓厚的读书研究氛围。

二、自我反思——农村语文教师语文素养提高的动力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这表明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伴随职业生涯始终的自我反思。教学反思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而且有助于在学校形成教育研究的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农村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写自我反思、教育随笔、教学小结等,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摆脱低水平的重复。例如,可以把上课的成功之处及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记录下来,以便日后作为备课参考;可以对授课时的不足之处进行梳理、回视,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剖析,使今后的教学更上一层楼;还可记录教学过程中师生思维碰撞出的“智慧的火花”,捕捉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瞬间灵感,为精彩的教学提供不绝的“光源”。总之,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进行反思和记录,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做个“有心人”,将课堂教学的珍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课堂教学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农村语文教师还应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勇于摒弃落后的做法,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与学有机互动、和谐统一的观念。应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放开手脚,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的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只有不断反思、积极改进,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三、教学科研——农村语文教师语文素养提高的关键

科研,曾经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名词,不少一线教师总觉得只有大学教授或硕士、博士才能做科研。其实,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科研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平民化”。“教改要深化,科研为先导”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语文教师要提升专业化水平,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必须边学习、边教学、边研究,把教学的过程变成研究的过程。但毋庸讳言,在当前不少农村中小学中,教育科研仍处于低水平状态,绝大多数教师缺乏科研意识,认为那都是些没用的花架子,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对提升教学水平的促进作用。

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农村学校可以采取“课题牵动”的策略。学校应要求教务处、教研组引导教师将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转化为课题,把课题研究融于日常教学之中。例如,我区有一所农村学校的语文教研组根据本校壮族学生占多数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壮族民俗文化对促进作文教学的研究》,教研组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做好分工,鼓励老师和学生搜集壮族的民俗文化,充实写作素材,促进了身边浓厚的文化氛围与作文教学的良性互动,结果教师教得来劲,学生的作文进步也很快,教学研究使教与学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语文教学的科研范围很广泛,文本研习、教学反思、行动研究、个案分析等,均可成为语文教师的研究对象。每一个语文课堂中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很小的疑问,也可以作为研究的内容。只要勇于研究、善于研究,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完全可以找到新的支撑。

四、专业引领——农村语文教师语文素养提高的保障

当然,教学研究如果只靠农村学校教师本人或本教研组教师之间封闭的交流研讨,难免会造成低水平复制,教学问题的研究也往往会停留在“就事论事”层面,出现典型的“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的现象,使教师的成长受到制约。农村中学应鼓励教师主动“攀高亲,结远缘”,组织教师上网与专家交流,邀请专家、名师来校示范指导,走出去与名家、名师交流,落实学习上的“走出去,请进来”,充实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从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近年来,南宁市青秀区在培训农村语文教师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作专题讲座;邀请市名师到校上示范课;请教研员来校指导学科教学;加强市区骨干教师对农村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等。同时,还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学薄弱学校的扶助力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些做法的成效十分显著,语文教师的整体素养有较大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也显著提高,得到广大家长的充分认可。

7.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篇七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专业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93-01

一、校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校本教研是一种集学习、教学和科研三位为一体的学校及教师行为,是一种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来自于教师、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是一种对教育教学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如何让校本教研扎实有效地开展而不流于形式呢?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最有效呢?

1.专家引领

专业人员是科研的先行者,可以为校本教研提供专业引领和学术支持,也是教师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对话。这种形式可以这样开展:一方面可以聘请教研专家、市学科带头人来校做专题讲座,答疑解惑,诊断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的困惑,让广大教师在与专家直接交流、思维碰撞中明晰自己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学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学校“优势专家群体”。

2.教学沙龙

“沙龙”式教研是一种由志趣相同的教师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一般以一个课例或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为载体,由骨干教师组织,参与“沙龙”的成员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开阔思路,引发思考。如以“合作学习大家谈”为主题的教学沙龙,教师们围绕着“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有什么特点?”“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你有什么金点子?”等问题进行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加深了认识,集“万卷书香于一身,百家灵气于一体”形成了新的教学策略,收集与交流了许多信息与资料,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3.同课异构

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是指同学科同主题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教学班级进行的教学系列活动,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能够带给听课教师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方式有个体的积极参与,有群体的通力合作;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博采众长,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

总之,校本教研是一种基于教师“自己研究,研究自己”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读书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水从哪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学习。教师作为世人眼中的“文化人”,理应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

1.阅读书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也可以说“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那么读些什么书呢?

(1)读教育名著。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反思,提升自己教育形象。

(2)读学科书籍。像《怎样写教学论文》、《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等,以夯实专业基础,从容驾驭教学活动,令课堂动态生成,提升自己学科教学水平。

(3)读专业之外的杂志报刊。丰富知识资源,令自己的视野开阔,学识渊博,在叩响心灵的同时感悟世界。

(4)读学生的书:童话、寓言等。让自己拥有一颗童心,从而更能读懂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缩短心距,在交流中引领学生读好书。

鲁迅先生说过:“无论做什么事,如果连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我们要用心读书,要真正捧起书来读,理论联系实际去思考,对照,感悟,在反思中去改变、实践、创新,从而不断超越自己。

2.远程培训

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打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所表现出的“场所封闭、计划预设、教材固定、教法单一”等方面的局限,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供学习者选择,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自主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内容,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或下载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从常规教学单向、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适应个人的自主化学习。

三、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推进器

教育博客是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通过教育博客把优秀的校长和教师的教学体会、经验、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学案例、研究成果等集中起来,这个教育资源是非常有价值的。读博客者有收获,写博客者得到提高。

四、有效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体验,是对点滴经验的汇合,是瞬间的心领神会。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呢?

一思:“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它蕴含于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

二思:“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

三思:“偶得”有哪些?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的意外的收获。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四思:“缺失”在何处?上完一节课后,教师总会感慨课堂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交流时间不充分;哪一语言评价不得体等。

五思:“效果”如何?每一节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之后,应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为今后再教学这一内容提供借鉴。

上一篇:学习部知识竞赛策划书下一篇:加强课堂互动有效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