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育工作总结(8篇)
1.小学美育工作总结 篇一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实施途径,那么美育工作计划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2021-2021学年小学美育工作计划范文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小学美育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与贯彻“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区发展“十一五”规划,抢抓机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培养美术特长、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育学校,大胆探索,更新观念,努力开创学校美术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通过美育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的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开展。
三、措施和方法
(一)健全美育工作领导机构
由教导主任任美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为组员,负责美育活动的组织落实,做好美育的学科渗透工作。
(二)加强教师建设
1、美育特点突出的学科,教师应达到大专以上水平。
2、其它学科教师认真贯彻落实各学科教学工作意见中有关美要求。
(三)加强环境建设
美化教学环境,美化活动环境。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不断增强校园文化品味。让校园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启迪、美的教育、美的熏陶、美的感染、美的展示、美的创造。
(四)加强美育活动
通过体、音、美、书法、劳技等学科组织学生展示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审美能力。
(五)加强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将美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之中。
小学美育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十六大会议精神,学习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小学课程标准》;学习《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学习《宝安区教育改革与发展258行动计划》及有关文件精神,乘教育强镇的东风,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升华课程改革为核心,加强体艺教师队伍建设,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省一级学校而努力。
二、美育内容:
1、学习教育部新颁布的《小学课程标准》。
2、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__-20__年)》。
3、如何在常规课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探讨。
4、如何开展课外体艺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措施及方法:
1、公开课:根据本学科特点,大胆创新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活动课:探索本学科规律,采用不同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3、专题讲座:看录象、查资料、开展竞赛活动的研究。
4、坚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组织落实:重组田径队,篮球队;重组舞蹈队,电子琴班;重组美术特色班。
四、美育活动安排:
二月份: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制订学校美育工作计划。
三月份:整理校园文化环境;组建各类兴趣小组;教师三八卡拉OK比赛。
四月份:班级文化建设的检查和评比。
五月份:庆五一美术作品展评;筹备庆六一文艺演出活动。
六月份:庆六一文艺演出、小结。
七月份:学校期末总评,美育工作总结。
小学美育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指导思想:
以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上级文件中的美育工作目标,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开足、开齐、开好所有课程。立足学校规划要紧扣美,工作安排要突现美,教育过程要体现美,教研活动要围绕美,检查评估要总结美,使学生处在“立体美”的“大美育”之中,去感受美、创造美、欣赏美,达到师生生活、学习、素质更完美。切实抓好学生美育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领导小组:
为更好保证美育工作的顺利实施,特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导美育工作的开展。
三、明确中小学美育的目标、内容及要求:
(一)中小学美育以构建中小学“大美育”格局为目标。
1、科学构建工作机制。在美学理论、教育理论指导下,健全完善与德育、智育、体育协调实施的美育工作体制,构建“课程实施、科研支撑、文化引领、活动推动、环境熏陶”美育工作机制,实行全员美育、全程美育、全面美育。
2、努力实现美育的“四个结合”。要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2+1项目”达标活动相结合,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相结合,逐步形成美育工作整体推进的新局面。
3、充分发挥美育育人功能。通过开展美育,使中小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同时,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从而树立美的思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提高人生境界和生命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的内容和要求。
侧重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判断力。引导学生感受和初步认识色彩、构图、造型、声音、节奏、旋律等美的构成元素,学会用审美的眼光观察事物;初步了解社会美,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培养良好的品行,懂得礼貌待人;接触欣赏自然美,培养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体验运动美、形体美,感受运动与美的关系。
四、工作措施:
(一)要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
1、学科之间是相互贯穿,是学校教育的完整体现。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基本工作。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教书育人教学原则的高度体现。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实施美育。
因此,我校把美育教育向各科教学渗透和各科教学向审美特质方向转化的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制定每个月每位教师都写一份学科教学渗透美育教育的详细教学设计。
2、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强化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首先,进行美育特色教育理论培训。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强化骨干教师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重修艺术,提高美育素养,增强美育责任,为全员美育奠定坚实基础。深入明确什么是美育,美育教育包涵哪些内容,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美育教育。全体教师要真正懂得美育的涵义,努力以自己美好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打造美妙的课堂,要用知识的严密美、结构美、深邃美来感染和陶冶学生,从而达到对美育教育充满信心,并能很好的付诸实施。其次,立足校本,进行教师师德素养培训。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发现美的素材,积累美的资源,创造美,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审美情趣与积累审美经验。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施美育
第一,开展课外美育活动。
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美育活动,符合青少年学生活泼、求异心理,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这种美育活动之中,因而能够收到较好的美育效果。活动之后,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使美育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本学期制定如下活动安排:
1、书法比赛活动。
2、诗歌朗诵比赛。
3、学雷锋主题班会、手抄报、演讲。
4、看教育片电影写出观后感。
5、清明节祭扫、制作节日小报。
第二、建立课余兴趣活动小组。
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建立课余美育兴趣活动小组,培养、发展学生的特长,深化、延伸课内学习,“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课余活动小组的天地里,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会投入极大的热情,自觉地、努力地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爱好、专长得到培养、提高和发展,在某一方面获得更深层次的美感。
(三)在艺术课中体验美
艺术学科是美育的主阵地,开齐开足音乐、美术和艺术欣赏等艺术类课程,系统普及美育知识,将音乐、美术学科作为美育教育的龙头科目,充分应用一切可开发的资源,通过讲解造型、色彩、画法的设计与应用,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审美意识。通过讲解乐理知识,说明不同的曲调、节拍、音符的特点,掌握艺术的不同表现手法,从而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欲望,学会如何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培养和发展艺术特长。
(四)在校园建设中实施美育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浸入学生心灵的美育。我们应当深刻认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熏陶,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美育功能。
(1)在原有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校园设施,通过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努力烘托一种清新、优雅、文化氛围及其浓厚的气氛。要让每一面墙会说话,真正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园。
(2)开展室内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布置好教室的墙壁、黑板。
(3)建设好信息技术硬件、软件,督促教师充分运用好网络教书育人。
(4)充分利用社会美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依托团队阵地,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让校园广播成为美育的宣传阵地。
五、强化评价,规范管理:
(1)加强艺术课程教师的评价。进一步完善艺术课程教师个人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参与情况、成果展示、问卷调查等方面进行评价,每月进行总结,对任务落实中有困难的教师给予帮助。
(2)细化学生评价。通过对艺术课程教师的走访调查,在原有的学生评价考核表上增添美育活动考核内容,考核主要从收集的资料、过程的表现、展示的作品等方面进行评价,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师生参与艺术课程的热情。
(3)其他学科教师的考核。其他学科教师在突出学科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突出美育教育的权重,量化打分。
(4)将学生板报及手抄报、校园广播、班级美化绿化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之中。
美育,肩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重任。各位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浓厚的美育工作氛围,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构建健全完善的美育工作体系和科学高效的美育工作机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努力使美育产生良好的效果,从而把儿童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2.小学美育工作总结 篇二
一、在教材中感悟美
常言说得好, 数学是精彩的万花筒, 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数学教材中蕴含着相当丰富的美育内容。现在的数学教材有着十分突出的学科特点, 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图形美、神奇美、和谐美, 还有时代生活气息美, 以及开放灵活美面面俱到, 美不胜收。这样挖掘美育素材, 提炼美育因素, 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数学美, 便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冶学生情操, 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比如几何图形中就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美。美的风采引人注目,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圆时, 我就提前做好准备, 我刚走进教室时所有学生的目光都为我一震, 还有一些学生情不自禁地叫了出来:“老师今天你真漂亮啊!”我就借机提问:“为什么我看起来这么漂亮呢?”学生说:“因为你的衣服上有各种各样的粘纸。长方形、正方形, 还有圆形。”我这别开生面的一课, 使学生感到非常新颖。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的学习格外带劲。我还让学生在他们过生日的时候, 也像我这样用长方形正方形还有圆等设计美丽的生日礼物, 送给最好的朋友。学生非常乐意学习, 直到临下课还都依依不舍。通过这样做, 我让小学数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得到了改观。
二、创设情境, 感受数学美
不管是哪一科的教学, 情景教学都是制胜法宝。尤其在小学这个阶段, 创设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太小, 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对幼稚, 对事物也充满着好奇感, 他们往往喜欢在玩中学习, 正是因为小学生的这些特点, 数学教师就应该积极创设丰富的情境, 给学生们足够的机会, 让他们通过情境的刺激在探索实践中寻找数学知识, 在思考验证中升华数学知识, 保证让知识、情感, 还有心灵的美得到有机结合。教师要把生活和自我与课堂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们从真正意义上感受数学的美。比如在数学课本中, 就不乏有一些好的内容, 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景表演。大家都知道数学源于生活, 如果离开生活情境, 数学就会显得抽象而孤立。课堂表演就是一种很好的做法, 通过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表演中来, 他们就会自由自在地发展, 超常地发挥他们的各种本能。这些虚拟的场景在表演中会呈现出行为美、语言美。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他们非常乐于参加表演, 在生活情境中把书本上的学习内容表演出来, 对数学的认识就会加深, 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比如, 在学习人民币一课时, 教师不妨让学生来扮演营业员和顾客, 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参加, 都希望自己能进行表演。我因势利导把他们分成几个组, 每一个组都有不同价格的商品, 每个同学都配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活动开始以后, 教室里成了市场, 买卖声不断, 有的吆喝, 有的搞价, 跟生活中十分相似。正是通过小组的合作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把生活和学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也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 看得见、听得到。学生都被带到新奇的境界中, 数学知识近在眼前, 他们对数学不再有望而生畏的陌生之感, 反倒都觉得数学知识似曾相识, 趣味横生, 就是在这种操作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美。
三、在数学活动者体验美
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 这一重要理念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我们都清楚, 如果人们只依靠对美的事物感知, 那么所得到的美感就会停留在表面而肤浅, 如果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和共鸣才能深化对美的形象认识与感知, 从而获得更为丰富和更加深刻的美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将, 教师就需要精心组织真切的体验活动, 让学生多参加数学活动, 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 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深刻的体验, 从而让数学的美刻骨铭心。比如在讲解认识物体一课时, 我就设计了一个游戏, 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 一边操作一边表达, 让他们摸一个物体并随时说出它的名称;另一种方式是先给出名称, 让学生再去寻找物体。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既学会了表达, 也学会了倾听, 鉴别选择能力空前提高。这种游戏虽然简单, 但十分有趣,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利于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在评价中展现学科美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保证评价目标的多元化,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将评价的着力点放在学习的结果上, 重视学生对学习情感和态度的评价, 千万不要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特别是在作业批改中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语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拉近心灵距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学习的信心, 展示数学的人文美。
3.谈小学数学美育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美 美育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135-02
美是使人心情愉悦的,而美又是难以捉摸,瞬息即逝的;美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数学美便是如此。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她那冷峻而又高雅的艺术之美令人神往。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说:“美就是和谐,整个天体是一种和谐,宇宙的和谐是由数组成的,因而数构成了整个宇宙的美。”数学家罗素认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
什么是小学数学美育呢?第一,就是将美学渗透到小学数学教育中,用以更好地优化深化小学数学教育。第二,就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美的教育。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前者更为重要,小学数学教育之所以能够接纳美育,就是因为美育中蕴含着我们当前数学教育所缺乏的、却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我们数学教育的有益成份。所以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结合数学内容充分地展示数学美,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
一、数学美的特征
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指出:“所谓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
1.对称美
亚里士多德认为,天体的运动必然采取圆周运动的形式,否则就降低了其“至高无上”的完美性。这种对称美在小学数学里比比皆是。毕达哥拉斯说过:“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而圆和球形正是几何中对称美的杰出体现,圆是关于圆心对称的,也是关于圆心的任一条直线对称的。球形既是点对称,又是线对称,还是面对称的。正是由于几何图形中有这些点对称、线对称、面对称,才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精美的建筑,巧夺天工的生活世界,也才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自然美,多彩的生活美。
数学中数与式子也具有对称性。比如,以最小的正整数1为例,将它略作运算,就会出现一些对称的结果: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
2.统一美
希尔伯特指出:“数学科学是统一的整体,其组织的活力依赖于各部分之间的广泛联系。”数学对象各要素之间,由于质或量的不同,会处于对比、对立地位,然而各要素又会按照一定的美的法则组合在一起,转化为和谐统一,从而达到数学结构的统一性。如:整数的四则运算中,加法与减法的互相转化,乘法与除法的互相转化,就体现了数学和谐美,即统一美。
3.简洁美
华罗庚教授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不可用数学表述。”简洁本身就是一种美,而数学的首要特点在于它的简洁。数学家莫德尔说:“在数学里美的各个属性中,首先要推崇的大概是简单性了。”
数学语言是最精炼的语言,“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何等的精确、严谨、凝练!数学简洁美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还表现在思维和方法的灵活、变通、巧妙上。例如:我国32个省(市)、自治区、行政区的运动队参加全运会的足球赛,比赛采用单循环制,最后产生冠军队,问一共要赛多少场?
解法1:第一轮赛16场;第二轮8场;第三轮4场;第四轮2场;第五轮1场产生冠军队。这样共赛16+8+4+2+1=31场。
解法2:因为只产生一名冠军队,即32队中要淘汰32-1=31队,而每淘汰一个队就要赛31场。可见第二种解法无疑要简洁地多,呈现出智慧的闪光。
4.奇异美
培根说过:“没有一个极美的东西不是在匀称中有着某种奇异。”数学之美还表现在数学的奇异性上。奇异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奇妙,二是变异。
如上图:如果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再不断进行如下变换:在每边正中的1/3边上再造一个凸出来的正三角形,使原三角形变成六角星形;在这个六角星形的12条边的每条边中间的1/3上,再凸出一个正三角形,就变成了一个48边的雪花形多边形。如此重复此步骤作下去,可得到一系列边数越来越多的多边形,它们包围的面积虽然有限,但是其周长却以4∶3的比例不断增大。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本里处处充满着对称美、统一美、奇异美,从而构成了完整的数学美。充分展示这些数学美,进而引导小学生鉴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是小学数学教师崇高而神圣的教学目标。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美育
新课程以其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功能的发展性、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等为小学数学美育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数学教师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施数学美育。
1.教师要树立全面的美育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因此,审美教育不只是专门学科的任务,它在不同程度上蕴涵于各学科之中,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数学也不例外。
但是,目前大多数小学教师认为数学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美,很多人虽然没有否认数学美的存在,但对它的理解仅限于表层。而对美育怎样与数学结合或者持怀疑态度,或者没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对美育的片面认识,树立数学学科教育也是实施美育途径之一的观念,进而明确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的重要意义,自觉地将自己纳入美育施教者的行列。
2.课前充分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
数学教材中的美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各地对小学数学教材都进行了重新修订。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书博古通今,形式新颖,色彩艳丽,更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美是数学教材中固有的,数学教师应当善于用美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去挖掘、整理、显示出教材中的数学美,并根据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处处创设美的氛围,寓美学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事实证明,凡对自然美与艺术美有追求的学生,一旦剖析了数学中的美,往往令他们在对数学美的赞叹中,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领悟到数学如同诗一般的简洁、对称、和谐和奇异之美。
3.課堂上善于把握美的创造
美育必须是在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感受、鉴赏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因此,教师的责任不只是单纯地传授给学生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学会自主地学习。课堂教学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达到数学美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首先,教师要树立美的形象。教师往往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朴素整洁而不呆板,活泼开朗而不轻浮,热情大方而不做作,善良和蔼而不怯懦,谦逊文雅而不庸俗,给学生一种慈爱与热爱生活的健康美。
其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审美价值的教学手段来传授教学内容,激活学生审美心理的巨大潜力,让学生在一种审美体验和审美享受中接受知识。
再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史料、数学广角等素材追溯、开拓数学美。古今中外著名的数学家,虽然所处年代不同,国籍不同,各人经历也不同,但他们都充分体现出为探寻科学真理而不懈追求的美德。他们生平的事迹,尤其是不怕挫折的拼搏精神,爱国奉献的敬业精神和相互协作的精神,都是极好的美育教材,能激起学生的震撼。
最后,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动手实验,体会数学创造之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鉴于此,在学具的制作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渗透美育,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或操作来体验美。一名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并不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学的精神。数学的精神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根源所在,而这种数学精神的培养过程就是数学美的创造过程,数学美的创造是数学美的升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采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去体验美,欣赏美,形成对数学美的规律性认识。
4.课后在生活中自由延伸数学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充分强调了数学教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上去认识美、发现美。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造型各异的建筑结构就是运用数学中几何图形与代数公式设计建造而成的,许多自然景观无不与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相联系。通过对大自然的认识,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索数学的激情,令学生在感知审美对象的基础上引起情感反应,产生积极联想,从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数学学科是一门奇妙而高深的学问,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得当,就能使孩子们尽可能地发现数学中蕴含的美,让孩子们一开始就在轻松快乐中学习知识,做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谢广田.略谈小学数学美[J].小学教学研究,1993(4)
2 陈朝栋、苏 涛.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美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10)
3 张丽杰.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美育问题的思考[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2
4 李 苗.论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J].数学教学与研究,2008(6)
5 李桂花.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美育[J].宁夏教育,2001(6)
4.中小学要重视加强美育工作 篇四
中小学要重视加强美育工作
中小学要重视加强美育工作叶春平美育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其任务是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公民。社会主义社会的每一个公民,都应具有判断是非、识别真伪、区分善恶、鉴别美丑的能力和素养。这能力和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培养获得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基础教育中,不仅需要通过德育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通过智育传授科学文化知识,通过体育进行身体素质锻炼和提高运动技巧,通过劳动技术教育进行生产技术训练,还要通过美育,启迪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提高创造美的能为,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近几年来,我省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在加强美育方面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中,美育仍是薄弱环节,很多学校至今对美育仍不够重视,不少学校美术和音乐课都没有按教学计划的要求开足课时;有些学校的美术课和音乐课仅限于传授知识的教学,达不到美育的目标。美育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社会生活、大自然和艺术等各种类型美的事物对受教育者进行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发展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加强美育,首先必须在小学和初中按教学计划开齐上好美术课和音乐课,其他学科在教学活动中也要尽量发掘教材中蕴含的美育因素,渗透美的教育。在高中,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设美育知识讲座和开设美育选修课,系统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加强美育,是建设高度精神文明的需要。德育和美育有共同的一面,它们都是有关人的精神方面的教育或人格方面的教育,都是建设高度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但是,它们两者教育的途径和手段有着明显的差别。德育主要是对青少年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解决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它偏重于说理,并要求青少年用一系列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而美育主要是靠美德形象打动人,使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得到愉快的享受,从而受到道德教育,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塑造出完美的人格。苏联教育家苏藿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认为:“美能磨练人性。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期就受到美的教育,特别是读过一些好书,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赞赏一切美好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贪淫好色之徒。”相反,一个能力强而美丑不分、善恶不辨的人,对社会的破坏力可能会更大。实践证明,加强美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品德,陶冶高尚的情操,启迪智慧,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广州市冼基东小学进行美育教学整体实验,促进了以教学为中心的整体改革的全面发展。深圳市实验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努力创设一个美好的教育环境,以求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让环境美去促进学生心灵美,很快使学校出现了一个美的环境和美的心态的良性循环。改革开放,给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是,随着改革开放,青少年通过社会上各种渠道,受到各种复杂的思想文化的影响,其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有美好的,也有丑恶的。加强美育,就要引导青年学生辨析社会上出现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美好与丑恶的现象,增强抵制错误和丑恶的事物影响的能力。青年学生思想活跃,追求美的意识最强烈,对于穿戴、唱歌、跳舞、观赏戏剧和欣赏电影尤为喜爱。但是,中小学系统地给学生教授穿戴、唱歌、跳舞、戏剧欣赏、电影欣赏等方面的审美知识却甚少,显然,这是我们教育工作的缺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让学生不接触社会上的各种复杂的事物。整天板着脸孔指责学生赶时髦、美丑不分、好坏不辨是不行的,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最好的办法是在青年学生中有组织有计划地讲授美育基础知识,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具有鉴别美丑、分清良莠的能力,做到勇敢地追求美、捍卫美、创造美,从而自觉地抵制不健康的、腐朽的、落后的事物。
5.《小学教育学》美育 篇五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美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育范畴,一般认为是由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美育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所谓狭义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所谓广义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梁启超先生说:“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重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人生趣味与境界的追求与会听曲子、会作诗或会一套美学理论、拥有自己的审美观等显然都不是一回事。称之为实质教育的原因就在这里。
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
定义的变化意味着美育概念本质的拓展,从而也意味着美育功能认识的拓展。
二、美育的功能
(一)美育的直接功能
美育的直接功能可用两个字表示即“育美”。我国学者认为:“美育的任务可以概括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直接功能(审美观以及审美、创作能力的培养等)与美育概念的狭义或形式美育相关。
(二)美育的间接功能
6.小学美育教育实施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美育自身的开展方向,牢固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的宗旨,为了到达让每一位学生沐浴阳光的办学理念,我们必须坚持走内涵开展式道路,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不断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阳光教育,美在绽放的目标方向做出应有的努力。
二、总体思路
以学校美育为特色,以打造校园文明建设、校园文化为切入点;要坚持以环境美育为根底,以艺术教育为重点,以自我教育为途径的根本思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着眼点;以学科特色课程的实施和社团活动为亮点;以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为载体,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使学生确立自己美的追求,建立自己美的品质。
三、根本情况分析
美育是使学生掌握美的知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到外在表征都符合美的要求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心灵、语言、体态、仪表等方面得到美化而成为美的.人。本校是一所新办学校,是包河区着力打造的又一所名校,学校两年来重视以丰富多彩的社团和第二课堂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品德。学校合唱团等美育艺术社团活动深受全体师生的欢送,学生天真活泼、积极向上、热爱活动,具备创立美育特色的优势。
两年多来在省市区组织的合唱、艺术节、朗诵、读书节、中小学生运动会及社会大课堂实践等活动中,师生积极参与,同时取得优异的成绩,初步形成学生特长并受到上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认可良好气氛。
学校重视环境教育,现在,在原有的根底上,校安工程又为学校新建一座综合楼,为学校美育特色建设增添了物质保障。另外,学校注重美化校园,美化了环境,启迪了学生美好的心灵。美育在学校具有良好的现实根底,是基于优势的更长足发挥,在总体规划和明确思路指导下,整合资源,可以使学校美育建设更上一层楼。
四、具体措施
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促进美育与其他四育的整合。重点围绕艺术教育、学科美育、环境美育、活动美育、教师形象、特色课程等六个板块深入探索,实现环境美、行为美、仪表美、语言美、艺术美、心灵美的培养目标。
1、艺术教育:开齐、上好艺术课程。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是实施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所以,学校要开齐开好艺术课程。并且,在向学生传授根底知识、根本技能的同时,着重表达美育功能。
2、学科美育。根据不同学科教学的不同特点,用审美原那么审视教材,挖掘教材内容中的闪光点,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时充分突出美育的功能,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实定更应充分关注审美的感染和熏陶。
3、环境美育。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在校园内设立宣传橱窗,展示特色活动内容。设立播送站,负责宣传美育内容。加大新校园绿化力度,保持校园、教学楼的环境卫生。
4、活动美育。加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指导,使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组织适当公益劳动、兴趣活动、远足锻炼,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好品质。
7.小学美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篇七
一、我国小学美育的现状分析
1. 美育观念淡漠, 难以形成良好的美育氛围。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过程中, 为学生营造民主、轻松、愉快、充实的学习氛围是实施素质教育发展战略, 提高美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 在我国一些小学教育中, 一些学校美育观念淡漠, 将美育作为向外人展示的应景事物, 而不在校内教育工作的上下功夫, 难以形成良好的美育氛围。
2. 美育范围狭窄, 难以形成全面的美育效果。
一些小学将美育仅仅局限于甚至等同于艺术教育, 也就是说, 开展美育活动就是给学生安排一些美术课、音乐课等其他带有艺术教育性质的课程, 而在其他学科中并不能实现美育的开展和渗透。学生在这些学科中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些单调的、枯燥乏味的知识, 而不能同时获得一种美的心灵上的感受与滋养。其结果, 不仅在其他学科教学中造成了美育的大范围空缺, 而且严重地影响和损害这些学科的实际教学效果。
3. 美育形式单一, 难以形成独特的美育风格。
曾经有报载:一位美国的教育专家在北京某校观摩一堂课堂教学之后, 对中国学校的课堂教学赞不绝口。但是当他南下上海、广州看到的几乎全是北京那堂课的复制品之后, 不得不表示震惊和遗憾。实际上中国教育的最大弊病之一正在于它缺乏不同的风格。本来审美或立美及其教育活动是最需要讲个性、讲风格的, 只有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美育风格, 中国的美育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生命力。然而, 当前中国学校的美育最大问题之一就在于不讲风格, 一样的歌、一样的舞, 一样的课堂教学、一样的展示模式……缺乏美育的活力。
二、我国小学美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意识不足。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 美育能引导学生积极地、愉快地学习和劳动, 促进智能发展, 塑造健美体格, 形成优美品德, 陶冶高尚情愫。因此,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补充德育、智育、体育并积极影响德育、智育、体育。而在小学的一些学校中, 学校美育在学校中受到智育的排挤, 而所谓“智育”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考试和升学率, 升学率成了支配学校教育的指挥棒, 相形之下, 美育变得可有可无, 其重要性在思想上得不到确认, 甚至在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上都得不到保证。主要体现在:学校课程设计有明显的“主”“副”课之分, 只关心学生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分数, 而忽视美育的重要性。另外, 学校仅仅着眼于培养少数艺术尖子生而置学校美育对全体学生的心性陶冶的根本任务于不顾, 学校领导一谈美育, 就大谈特谈自己的学生在国家或省级组织绘画、音乐等比赛中拿了什么大奖, 或自己的学生有多少考入了艺术类高等院校等, 导致小学美育本末倒置。
2. 美育理论研究不足。
我国美育理论的建设是薄弱的, 最突出的是对美育内涵理解上的片面性。学校教育者对美育教学的实施仅仅参照于散见的教育学、部分思想教育课教材及部分学术刊物, 理论不系统, 文字太简约, 很难看出其理论的深刻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因此, 认识上的局限性让小学教师很难把握住美育与美学, 美育与教育的关系, 以美育的范围层次, 最终就无法确立美育的独立目标, 从而导致教师在实践美育时出现教育范围狭窄的问题。同时, 小学教师对于美育的本质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认为美育即艺术教育, 是培养学生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技能、技巧的教育。这种观点的不足缩小和降低了美育的功能限度, 美育仅仅局限于培养具体的技能、技巧的范围, 而没有在塑造新型文化品格这一更高的层面上来认识美育的意义, 从而消弥了美育的丰富性, 造成美育形式单一。
3. 美育体系建设不足。
完善的教育体系是保证教育效果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 在小学美育中造成美育氛围难以形成、美育范围狭窄等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学校美育体系建设不足。一方面, 美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从目前全国多数小学美育师资实际情况来看, 普遍处于极其匮乏的状态。美育教学中师资是保证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若师资队伍短缺, 美育就很难稳步地向前发展。另一方面, 美育课程设置薄弱。多数小学在学校课程体系设置方面, 仅仅限制于美术、音乐等课程, 使美育范围受到局限, 教师不能更好地整合美育专业资源, 造成美育的结构单一。
三、完善我国小学美育的对策
1. 确立美育的教学体系, 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
既然传统教育理念中忽视美育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那么学校教育者就要改变美育淡漠观念, 具备长远的眼光和全面科学的育人观点,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美育意识, 根据美育的自身特点, 确立审美化的教学体系, 把审美能力的培养, 引进课堂, 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一是确立美育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以冲淡和改变传统教育对美育淡漠的文化意识。学校教育者要学习先进的美育思想和经验, 明确美育和德育、智育和体育等其他各育一样, 都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共同构成学校全面教育的有机整体, 地位与其他各育平等, 共同作用, 共同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 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构建美育课程体系。学校教育者应从全面性的审美实际出发, 按照现代美学和现代教育学的要求来构建美育的课程体系, 设定一定数量和一定品种的美育课程, 如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摄影、建筑、园林、雕塑、戏剧等课程, 这样才能发挥学校美育不同于家庭美育、社会美育、中小学美育的优势, 提高教育质量, 增强教育效果。三是强化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 建立全面发展教育的评价体系, 改变片面追求及格率和升学率的倾向, 使美育在学校工作中取得应有的地位。四是加强学校美育师资力量的建设, 为美育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 在培训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还要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 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 挖掘乡土文化, 自制乡土教材,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去研究美育所面临的问题, 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这样, 才会促使教育型态的选择和教育行为的实施, 从而开创小学美育的新局面。
2. 拓展美育的层次范围, 实现全面的美育效果。
在美育概念体系中, 有小美育 (艺术教育) , 也有大美育 (自然、社会和艺术教育) ;有形式上的美育 (美育课程) , 也有实质性的美育 (精神陶冶) , 涉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美学的方方面面, 范围宽广, 层次多样。因此, 在小学教育中实施美育, 应将体验教育融入到学生活动的方方面面, 激发情感体验, 创新体验形式, 拓展体验空间, 提高体验层次, 注重体验实效, 从而实现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全面发展, 达到塑造完美心灵和人格的作用。一是学校教育者要加强美育理论的建设, 正确诠释美育的概念, 从而推动小学美育的具体宣传和实施, 构建以美促德的理论根据与具体途径, 更好地促进美育在小学教育活动中的开展。主要加强美育在小学教育中对补充德育、智育、体育并积极影响德育、智育、体育的作用, 以及美育有助于人脑智力的全面开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都起到重要作用的理论研究和美育概念、层次、范围、方式的理论研究, 提高教师对美育的认识高度, 丰富美育的教学层面。二是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 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实施美育。如在体育教学中可让学生认识人体的运动美、力量美;在音乐教学中, 让学生认识、热爱、欣赏音乐美;在美术教学中, 让学生感受、认识色彩美、线条美、图形美、造型美……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 发展形象思维, 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获得美的享受。三是开展专门美育课。学校可在加强艺术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开设美育课, 系统地传授粗略的审美常识及审美技能, 使学生掌握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的基本内容, 培养其审美、立美、创美能力。同时, 将美育课同音乐、美术课的教、班队活动、课外活动、生活活动等结合起来实施美育, 构成合力, 形成多渠道的美育实施系列,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高效能的审美教育, 整体提高学生素质。
3. 创新美育的形式, 形成独特的美育风格。
当代著名美学专家杜卫认为美育是偏于感情的教育, 是以体验为核心的教育, 是非常强调个性化的教育。这就决定我们在实施美育时必须提倡个性, 立足创新, 以个性化的辅导、赏识性的启发, 融艺术性、技巧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 不断摸索总结, 吸收好的教学方法, 用全新的美育理念, 创造丰富多彩的艺术氛围, 让学生在不同的美育环境中得到不同的体验, 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审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范畴, 它不仅历史渊源流长, 而且内容十分丰富, 是立体的、多元的, 是一个综合有机体。大自然的美是我们在进行美育时,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 教师必须打破单一、相同的美育模式, 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依据各课教学目标和任务, 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新的教学内容, 从而达到扩展、延伸和补充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形式的目的, 形成独特的美育风格。
四、小学美育对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小学美育活动得不到全面、完善开展, 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的理论导向, 没有教育研究成果作借鉴, 加上学校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从而造成学校美育效果不能得到升华。本课题的研究, 首先, 确立了美育在我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使学校教育者更新了传统教育观念, 将美育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发挥着美育的整体效应在实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功能, 存进审美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术素质互相作用、综合交融, 从而构成学生的素质整体培养结构, 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其次, 通过对我国小学美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指出了今后我国小学实施美育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为我国小学美育工作者在进一步明确教育任务、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对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等问题的同时, 重新认识和理解教育、素质教育、美育的终极目标的一致性, 以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正确实施和学校美育的健康发展。最后, 通过对完善小学美育对策的探讨, 为学校建立起由美育地位、任务、分类分层目标、课程设置、方法、途径、环境、队伍、管理、评估, 以及相适应的时间、空间等多种有机要素构成的可控、可行、可测的美育独立实体提出了措施建议, 从而促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审美教育, 对提高素质教育的综合能力, 达到高效能的育人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作者通过对小学美育现状的调查, 分析了我国小学美育中存在的美育观念淡漠、范围狭窄、形式单一等问题, 并探讨了完善我国小学美育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美育,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周俊秋.关于在小学教育专业实施美育的尝试与思考[J].山西教育, 2003, (10) .
8.小学语文美育教育初探 篇八
语文美育的内容相当丰富,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笔者以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自然美
所谓自然美是指由一切自然物的颜色、形状、光泽、线条等产生的美。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一部分,这些课文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遐想,产生愉悦的心情,如《台湾蝴蝶甲天下》、《火烧云》、《万里长城》、《黄山奇石》等。
(二)社会美
社会美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美,可以包括个体的美和群体的美,语文教材中相关这方面的篇章也有很多,如《飞夺泸定桥》体现了战斗之美,《忆铁人》体现风尚之美,《张海迪和她的妹妹》体现人格之美,《养花》体现了生活之美……
(三)科学美
科学美指的是从人工创造的各种形体及自然现象、科学现象过程中体现出的美。相关于这类的科普小品文在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如《火龙出水》、《会说话的灯》、《意想不到的灾害》等。这类文章通过文学的手段,向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
(四)艺术美
艺术美是一种综合的美,艺术之美包括很多方面,如结构的美,语言的美、意境的美、选择的美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整体,引导学生去探索、感悟文章中产生艺术魅力的因素,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
二、语文美育的特征
(一)形象性
语文美育是以展示课本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为手段的教育。课文中所展示出的往往是使人身临其境的风景,或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严守纪律的邱少云,聪明可爱、机智勇敢的雨来等。
(二)情感性
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是学习的关键,也是审美的关键,“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早发白帝城》描写李白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时喜悦畅快的心情,教学时应把握李白当时的心情,层层推进,以使学生与诗人的情感达成共识,从而受到感染,领悟诗意。
三、语文美育的审美心理要素
(一)审美感知
感知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感知语言文字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开端,学生在对教材的阅读过程中,发现美,在大脑中描摹作品的形象,体味文中美的章节,产生一定的审美价值。
(二)审美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内部和外部复杂而有系统的反映,儿童的想象力量相当丰富的,教师要充分調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想象来再现教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及生活场景,从而发挥学生的审美想象,产生“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文心雕龙?神思篇》)的效果。自觉的审美教学操作在教学目标中同时认定审美目标。
(三)审美理解
审美理解是审美活动从感知,想象发展到审美理性阶段的心理活动,是理性的直觉,由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更侧重于形象思维,教师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把理性因素溶入直觉之中进行形象思维,即教师对教材中美的形象作出相应的理性判断,让学生融和理性的判断,细细去体会,这样学生的感受才会更深,如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凡卡》等文章,教师应相应地向学生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在阅读时融入理性的判断。
四、语文美育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让他们能融入文章去感悟文章的内涵。
(一)教学结构要系统化
事物的有机统一性、完整性是美;反之杂乱无章、残缺不全、苍白无力则不美。教学结构也是同样需要完整、严密。
(二)教师的教学风格要稳定
变幻的风格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应不断摸索形成适应自己的风格,并稳定下来,不要忽而这样,忽而那样,花样百出,弄得学生手忙脚乱。
(三)教学活动要有节奏
节奏是指均称的有规律的进程,强烈的节奏感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传达和感受活动,应有高低起伏,强弱快慢,急缓张驰的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引人入胜。
(四)教学气氛要富有情趣
教师进入课堂就应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这样学生自然就有精神,并以高度的注意力、热烈而紧张的情绪听课。
(五)教学手段现代化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直接用感官去感知,能加深情感的体验。
(六)课堂教学要结合课外阅读欣赏
语文美育光靠课内的若干篇文章来开展是有限的,只读课本,不广泛涉猎是不够的。课内是流,课外是源,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在阅读中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应有意识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小美文,让学生颂读,使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如教师可利用课堂前5分钟由学生带读并讲解一首古诗。
(七)适时地组织创作,在创造中体验美
【小学美育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中小学美育改革案例10-16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美育渗透08-03
幼儿园美育发展工作报告06-29
美学美育教案09-21
美育案例分析09-15
大学美育论文结尾09-26
学校美育建设汇报材料07-12
美育与语文教育07-15
改进美育教学论文07-22
高校美育教育研究课题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