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工程师评审资格

2024-07-19

高级工程师评审资格(精选8篇)

1.高级工程师评审资格 篇一

(一)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

1、除掌握工程师所必备的本分支专业的理论和技术知识外,对本分支专业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并在本分支专业范围内至少有一门学科有专长或独到见解。

2、掌握本分支专业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独立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本分支专业科研、技术设计、生产工作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3、熟悉国家测绘法规和与其配套的地方法规,熟悉本分支专业并了解相关分支专业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技术规程的编制依据,有审定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技术规程、技术设计、鉴定科技成果的水平。

4、在实际工作中,具有组织或承担测绘科技、测绘工程项目和测绘生产任务的能力,能够指导、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复杂、疑难问题。

5、了解全面测绘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全面掌握测绘工作质量标准,熟悉测绘单位质量管理内容和要求。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1、必备条件

(1)有参加过国家级或主持过省、部级测绘科技、工程项目的经历,主持完成技术设计、报告及工作细则的编写并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2)有独立处理和解决省、部级测绘科技、技术设计、工程项目实施中复杂或疑难技术问题的经历。

(3)作为技术骨干或负责人,有参与制定规划、技术规程、技术标准、工作细则的经历。

(4)具有指导工程师和研究生工作和学习的水平,能审定工程师的成果报告和研究生的论文。

2、担任测绘工程师期间,完成下列工作之

(1)曾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完成了一项国家级测绘科技或工程项目,并在其中一个二级课题一项(专题、专项)中承担科研或项目设计、实施方案和总结报告的编写。

(2)作为主要技术骨干或技术负责人之一,主持完成了一项以上省、部级测绘科技或工程项目,主持制定技术方案,编写相应的成果报告或总结。

(3)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完成了二项以上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测绘科技或工程项目。曾主持完成了相应的调研立项、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和报告的编写。

(4)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制定了部门或行业的正式颁布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技术规程。

(5)曾作为开发、推广项目的负责人,主持省、部级技术推广项目,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二项或主要参加三项以上。

(6)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或组织完成了二项500个生产工日以上的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形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绘。地籍测绘。地图制图与地图印刷、数字地理信息等测绘工程项目。

(三)业绩与成果

1、担任测绘工程师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

(2)获得省、部级授予的科技进步奖、优秀工程奖、优秀设计奖。

(3)获得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授予的科技奖、优秀工程奖、优秀设计奖等二等奖一项以上,或三等奖二项以上,或获得地、市级科技一等奖二项以上,或二等奖三项以上。

(4)获国家专利并在测绘生产使术中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并经省、部级主管部门认可。

(5)主持省、部级的测绘工程项目的技术设计工作,经省、部级主管部门审定,其项目设计水平先进、按期完成 ,工程质量优良,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且二项以上。

(6)主持开发、推广的科技成果具有明显社会、经济效益二项以上。

(7)参加制定或审定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技术规程、规划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付诸实施。

(8)在测绘生产技术工作电取得下列业绩之一:

①大地测量:主持或主要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或两项500个生产工日以上的国家大地控制测量项目的生产实施,在测绘生产科研工作中负责方案设计,采用GPS定位测量等新技术,解决了本专业领域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作出了贡献,圆满完成了任务。

②摄影测量与遥感:主持或主要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或两项500个生产工日以上航测内、外业的国家基础测图任务的生产实施,在测绘生产、科研工作中负责审定技术标准、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引进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新工艺取得显著成绩,生产技术水平处国内领先。

③地形测量:主持完成两项名5O0个生产工日以上的城市或省级试验区大比例尺平板仪地投测图项目的生产实施,在测绘生产、科研工作中审定技术方案,解决施测中关键性技术问题,在技术上作出重大贡献,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或受到省、部级主管部门的奖励或表彰。

④工程测量:主持或主要参加完成省、部以上或二项500个生产工日以上的各类工程的地形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或铁路、公路、矿山、水利、桥梁、地下工程和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和变形观测,或市政工程测量、地下管线测量及近景摄影狲量等测绘生产任务的实施。在测绘生产科研工作户解决了复杂的技术问题,在技术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其成果底图质量按国家标准验收,达到良等品以上,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或受到省、部级主管部门奖励或表彰。

⑤海洋测绘:组织或主要参加完成大中型( 500个生产工日)水运国防工程的测绘项目二项以上,或独立主持完成大型海洋港口工程的全面测量工作,经验收成果质量达到良等品以上、或主持完成编辑海图、港口航行图集,航路指南、航标表、潮汐表等航行图表,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成图质量达到良等品以上,或受到省、部级主管部门奖励或表彰。

⑥地籍测绘:主持完成两项500个生产工日以上全国城镇、工矿区、农村地籍测绘生产任务的实施,在测绘生产、科研工作中审定技术方案,解决施测中关键性技术问题,在技术上作出重大贡献,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或受到省、部级主管部门的奖励或表彰。

⑦地图制图与地图制印:主持设计、编审的国家级地图集、省、市、自治区地图集、.大型专题图集、重大挂图获省、部级的奖励或公开出版,经省、部级主管部门审定,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⑧数字地理信息工程:主持或主要参加完成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其技术开发推广,数字化制图或编辑入库等测绘项目,其成图质量经省、部级主管部门鉴定或验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⑨主持完成重大测绘仪器的研制、改装或精密仪器安装调试工作,制定设计、改装或安装调试技术方案,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作出重要贡献,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或受到省、部级主管部门的奖励或表彰。

⑩主持完成防洪救灾、森林灭火、地震预报、极地考察、边界勘察、科学研究等测绘生产技术项目。在测绘生产、科研工作中制定技术方案,解决了技术疑难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或受到省、部级以上奖励、表彰。

◎主持或主要参加完成大地测量、航测成图、工程测量、地图制印等重大测绘工程项目,在测绘生产、科研工作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提高工效,20%二项以上,或提高经济效益10%三项以上,20%二项以上,30%一项以上。

2、撰写下列论文、著(译)作之一:

(1)正式出版过专著5万字以上或译著10万字以上。

(2)收入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或在全国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篇以上。

(3)在省、部级以上科技刊物或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三篇以上;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须公开发表论文五篇以上。

(4)独立撰写三篇以上本人直接参加的省、部级或大中型项目的技术报告,至少一篇经省、部组织的专家评审、鉴定,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或省内先进水平。

(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在本分支专业学科范围内能进行本分支专业领域内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2、具有吸收、运用国内外新技术、新理论的能力,并能及时将获取的国内外先进成果信息应用到科技、生产和技术工作中。

3.在测绘生产、技术、设计工作中能够组织和指导工程师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在2小时内正确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5000个字符的能力;长期坚持野外一线工作的测绘单位技术人员,具备在2小时内正确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3000个字符的能力。

1.测绘工程师技术资格评审条件是什么

2.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

3.注册测绘师报考条件

4.注册测绘师考试免考报名条件是什么

5.测绘师考试:测绘资质管理规定

6.注册测绘师地籍测绘考点汇总

7.2017注册测绘师题型及得分

8.注册测绘师考试报名常见问题

9.2017注册测绘师考试题型

10.2017注册测绘师报考专业有哪些

2.高级工程师评审资格 篇二

1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信息化建设需求

该信息化体系可以分成两部分:

(1)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版本, 其对系统要求很低, 属于单机版, 和网络连接无关, 安装应用过程十分简单, 能够录入各种数据, 进行资格审核并打印出报表。

(2) 评委会使用的版本, 该版本主要负责管理角色、管理评委与评委会等, 分配审核任务、汇集统计投票数据等问题, 属于网络版。

硬件设备:单机版通常只需用一台办公电脑, 网络版所用硬件主要包括系统服务器、无线路由器、管理员终端及评委用终端设备等。由于评委会组建投票的整个过程中存在少数特殊化要求, 在构建评委会网络体系时尽量用无线网络结构, 方便进行评定, 并灵活布线。各位评委使用的电脑附带无线上网功能, 且无线路由器约有约30个终端端口, 以和评委会投票需求相吻合。而信息化体系的软件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2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信息化建设研究

(1) 科学储存各种数据。在构建信息化体系过程中用微型桌面关系数据库, 确保其和原来的Windows系统有机配合, 可以合理使用系统内部各种资源, 且对配置要求不高。同时存储方式较单一, 一般而言Access管理对象主要包括窗体、宏、模块、页以及报表等, 上述所有对象均存放在后缀是.mdb的一个数据库文件夹内, 便于用户进行操作管理。其次, Access是个主要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 其面向数据库系统中各项功能并进一步将其对象化, 然后将数据库所具备的相应管理作用集中封装入不同种类的对象体系内, 整个应用体系主要由各种不同对象组成, 各个不同的对象属性不同, 并定义不同对象行为。利用对象方法与属性可以有效操作管理数据库, 进一步简化用户开发工作。同时, Access还是一种可视化工具, 其整体风格与Windows较为相近。这种系统还为用户提供查询、表及报表生成器, 表向导、窗体向导及查询向导等各种工具, 操作极易掌握。此外, Access可以说是将Windows系统当作基础的情况下进行集成开发, 其集成了各种不同的向导工具、生成器工具, 可以提供工作者工作效率, 有利于构建各种数据库, 确保用户的各项应用工作顺利实现。

(2) 其检索各种资源的速度非常快, 且十分精确, 查询检索界面十分独特, 将映射与筛选两种功能合为一体, 用起来精准迅速。且由此开发形成了Socket应用程序服务器, 签署了相关Tcp/Ip协议, 将一系列商业逻辑及时输送到用户应用程序体系中。其不会受到网络防火墙的约束, 使用这种形式是商业逻辑调用对象的一种重要方法。

(3) 安全性与可扩展性。Socket用成熟的商业化加密形式, 能够随机更新密钥且不会受到系统约束。而用户口令用单向加密形式, 可以确保整个系统具备较高的安全系数。此外, 因为用应用程序服务器, 客户端能够随时升级无需改动用户接口。

(4) 信息化建设体系组建了职称评定、审核的应用管理平台, 并形成了职称评审条件的量化规范性数据库, 让整个评审工作流程更加规范, 促使其向着智能化、电子化、程序化及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有利于实施智能化审核查询与统计分析, 真正达到了网上无记名投票的目标, 促使数据输送统计分析变得更加便捷, 有利于各种数据管理程序的电子化。

3 结束语

建设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信息化体系, 形成职称评审各种条件的量化数据库类型, 从而让评审流程变得更加规范, 电子网络化管理评审工作。同时这种体系进行智能化审核查询, 统计与预测, 并采取网络无记名投票制度, 提升了数据输送统计分析的速度。

摘要: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对于国家经济建设至关重要, 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是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 做好这项工作对于确保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专业技术人才选拔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问题入手, 从技术角度探索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如何通过对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经济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吕月胜.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信息化建设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 2010, 2 (01) :34-35.

[2]武玉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实行量化标准评审的思考与探索[J].青海国土经略, 2009, 5 (06) :105-107.

[3]雷水秀.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体系研究[J].华章, 2014, 3 (04) :116-117.

[4]刘锋.杨秀芹, 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 2014 (02) .

3.高级工程师评审资格 篇三

【关键词】现状 政策及变化 反应和影响 教科室的引领

一、该校近年来教育科研的良好势头

该校是苏北地区的一所农村三星级普通高中,自创建的10年来,学校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已达25个教学班,学生1500余人,教师100余名。

近几年来,该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2007年教科研发表论文综合得分进入了所在市高中的前十名;截止到2008年底,学校已经结题和在研的课题达60多个;仅2008年一个年度该校教师就在正规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2009年在正规刊物上发表论文210余篇,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中有80多人次获奖,有2个市级和1个省级课题立项。该校的教科研成绩已经连续3年位居所在地区的评比第一名。

该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的热情越来越高,同时教育科研工作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工作也产生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该校所在地区职评政策的相关规定和一些变化

1、江苏省的相关规定

在苏职称[2009]14号文,即《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关于教科研的职评要求。

其中,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凡在各种增刊、内刊、专辑、论文集上发表的文章及复习资料、辅导材料、试题集等性质的出版物,均不作为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材料。

2、所在市职评政策的相关变化

从2009年起,该市推出了“任职资格评审量化评分表”,并在2010年做了部分的调整。

(1)中学一级教师。2009年,评分表满分为100分,科研工作占15%并分为达标内容和加分内容。

达标内容为9分: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在县区以上评比中获二等奖以上,或参编市级以上教学参考资料、或承担校级及以上经教育主管部门认定结题的课题。加分内容为0.5-6分:论文获市二、一等奖分别加0.5、1分,获省三、二、一等奖分别加0.5、1、2分;市、省级发表每篇分别加1、2分;主持县区、市、省级课题分别加1、3、5分,参与县区、市、省级课题分别加0.5、1、2分;参编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编写的专著每部加2分;可累计加分,最多不超过6分。

2010年,评分表满分为120分,科研工作占20分,比重略有提升。达标内容:教研工作业绩等达到文件要求。加分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获校、县区、市、省级以上教科研先进个人分别加1、1.5、2.5、3分;参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编写的专著5000字以上每部加2分;主持县区、市、省级课题分别加1、2、3分, 参与县区、市、省级课题分别加0.5、1、1.5分。论文市、省级以上发表每篇分别加2、3分(教学设计、非核心刊物降档);论文(教学设计降档)获三、二、一等奖,市级0.5、1、1.5分,省级分别加1、1.5、2分;县级二、一等奖分别加0.5、1分,可累计加分,最多不超过10分。

(2)中学高级教师。2009年,评分表满分为120分,科研工作占25分,分为达标内容和加分内容。达标内容:论文发表或在市级评比中获二等奖以上;或参编省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编写的教学参考资料;或参加过市级以上教科研项目,并结题;论文答辩需达到合格及以上。

加分内容:①论文、教案获奖每篇:省三、市二0.5分;省二、市一1分;省一2分。发表每篇:市1分、省及以上3分;核心5分。答辩优秀1分。②主持课题每项:校级0.5分、县区级1分、市级3分、省级5分。参与课题每项:县区级0.5分市级1分、省级2分。均需结题。③参编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编写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每篇部加2分。这三点需经评委鉴定,具有真实性和原创性和一定价值;累计加分,最多不超过20。

2010年,评分表满分为120分,科研工作占25分。达标内容和加分内容。达标内容:教研工作业绩等达到文件要求。加分内容:获乡镇、县区、市、省级以上教科研先进个人分别加1、1.5、2.5、3分;参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编写的专著5000字以上每部加2分;主持县区、市、省级课题分别加1.2.3分, 参与县区、市、省级课题分别加0.5、1、1.5分。论文市、省级以上发表每篇分别加2、3分(教学设计、非核心刊物降档);论文(教学设计降档)获县一、市二、省三等奖加1分,市一、省二加1.5分,省一加2分,可累计加分,最多不超过15分。

三、教师对量化表的不同反应

1、认为教育科研所占比重太小了。有部分教师认为,既然教育科研所占比例至多才15%或者25分,今后评职称教育科研工作即便不是可有可无,也用不着再费力劳神去搞了,因为所占比例变小了。以至于有些同志因平时过于放松到最后临渊羡鱼或后悔不迭,还有的同志因为自己的成果较多而“愤愤不平”。

2、认为教育科研所占比重太大了。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所占比重太大,自己别的都很好,就是这一块的分数得不到,因此意见非常大。有极端的同志甚至对教育科研采取“愤而放弃”的态度,但最终受到损害的却远不仅仅是自己的利益。

四、评审量化表对该校教育科研的影响

1、有利于学校层面工作的开展和校本教研的深入。因为量化表中明确规定了校级课题、公开课、教育科研先进个人都可以加分。

2、很多教师对论文和教学设计评比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因为在除了校级以外,各个层次的竞赛很多,获奖机会较高,分值较高。而且参评费用相对较低,仅在20~50之间。

3、对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大为提升。因为除了主持人可以得分之外,参与者也可以降档得分。这就大大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4、教学设计降档得分使得部分教师颇有怨言。他们认为这是对教学研究的轻视,并进而认为教育科研有脱离课堂教学的嫌疑。

5、论文发表、专著的热情有所下降。虽然论文市、省级以上发表每篇分别加2、3分,但非核心刊物降档后仅为1分、1.5分。同时论文发表的版面费太高,动辄数百、成千,往往令没有实行绩效工资的很多教师心痛不已。再加上有相当的刊物是给钱就发,这在无形中也降低了发表论文教师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更降低了很多论文在职称评定中的竞争力。而撰写专著一般的教师又做不到,几乎不做努力。

6.有利于教育科研的均衡发展。量化表中对课题主持人、课题参与者、论文获奖、论文发表、专著、教科研先进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不偏不废,非常有利于教育科研的各个项目的开展。

五、学校教科室要加强引导

1、化功利为激励。时至今日,仍然有相当多的教师在进行教科研工作的功利目的过强:一切都围绕职称评定来,一旦职称评上后,其中的绝大部分人就不愿再“费神费力搞什么教科研”了。对于这部分同志,就需要用各种手段来激励他们,比如使他们认识到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从而为他们树立更高的奋斗目标以激励其继续前行。

2、用教育科研促进专业发展。通过教育科研,使学校同仁认识到自己在专业发展上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弥补短板。形成既重视实践智慧,又注重理论学习和运用的氛围,从而全方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推进“名师工程”。通过对教育科研的重大意义的学习,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教师教育科研历史和现状的了解,明确自身在专业发展上的巨大差距,鼓励他们进行系列研究并撰写论著,激发部分教师立志成为“高端教师”。这应该成为学校教科室的重大任务和教科室主任的重大职责之一。

4、树立对教育科研的敬畏和尊重。不论是处于初次发展阶段还是二次发展阶段,通过参与教育科研,很多教师人已经对教育科研产生了敬畏和尊重,以前经常听到的一些牢骚怪话已经大大减少了。这些都为教育科研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5、通过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由于生源和所处的位置,该校教师比其他高中要更辛苦一些,加上高中的绩效工资尚未实行,有好多工作10多年的教师拿到手的工资才1500元左右,在现实情况下,很多教师缺乏职业幸福感。通过教育科研,有很多教师更多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价值,提高了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对于广大教师,我们可以说:教而不研行而不远,研而不教无源之水。作为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的管理部门,教科室一定要敢于担当,大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样才能为科教兴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的通知》,苏职称[2009]14号文,互联网资料

[2]《关于做好2009年全市教育系统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连云港教育网

4.高级统计师资格评审条件 篇四

申请参加高级统计师资格评审的人员,在担任统计师专业职务或者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统计师、会计师、审计师或者经济师资格(以下简称中级资格)后,应当具备本条件一、二、三项中的各1项条件。

一、主持或者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统计业务工作项目

(一)设计1项国家级、省部级或者2项地市级综合性、常规性的统计调查方案。

(二)组织实施1项国家级、2项省部级或者3项地市级较大规模的统计调查项目;或者在县级机构、企事业单位,组织实施5项国家、上级下达或者自行设计的统计调查项目。

(三)组织编辑3本(年)全国、全行业(部门)、省级统计资料,或者4本(年)地市级统计资料;或者5本(年)县级、企事业单位统计资料。

(四)完成1项国家级、省部级或者2项地市级科研课题研究项目。

二、主持或者作为主要参加者,取得统计工作业绩成果

(一)在本单位、本专业工作期间,2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三等以上奖项,或者3次获得地市级二等以上奖项,或者4次获得行业主管部门的专项奖励。

(二)设计的1项统计调查方案被国家级或者省部级主管部门采纳;或者设计的2项统计调查方案被地市级主管部门采纳。

(三)编辑的统计资料2次获得省部级二等以上奖项;或者3次获得省部级三等以上奖项。

(四)完成的科研课题研究成果或者撰写的统计分析报告,1 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二等以上奖项,或者2次获得国家级或者省部级三等以上奖项;或者研究成果、政策建议3次被主管部门采纳,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经两位以上高级统计师鉴定,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及应用价值的统计或者相近专业研究成果

(一)在正式出版社出版了有统一书号(ISBN)的统计或者相近专业著作(译著),本人独立撰写不少于5万字;或者参加编写已投入使用的统计或者相关专业书籍,本人独立撰写不少于8万字(对未注明作者撰写章节的书籍、著作,不能作为研究成果)。

(二)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核心类报纸、期刊上,或者在有国际统一刊号(ISSN)的国外报纸、期刊上发表独立完成的统计或者相关专业论文、统计分析报告不少于2篇(每篇不少于2000字,下同)。

(三)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非核心类报纸、期刊上发表独立完成的统计或者相近专业论文、统计分析报告不少于3篇。

(四)在省部级内部刊物上发表的独立完成的统计分析报告、课题研究报告不少于5篇;或者在地市级综合刊物上发表独立完成的统计分析报告、课题研究不少于7篇。

5.高级工程师评审资格 篇五

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冀职改字[2003]35号

评定标准:粮食专业高级工程师须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法规,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业绩显著,取得较大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技术创新或成果转化,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中取得良好效果;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有培养和指导工程师工作的能力。

一、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从事粮食、饲料和油脂的加工、储藏、检验及粮油制品、粮油综合利用等工程的研究、设计、生产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

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5年以上。

四、外语和计算机条件

(一)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

(一)从事研究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市(厅)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的科技攻关、研究开发的全过程,完成任务较好或得到实际应用;

2、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粮食行业较高难度、较复杂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得到同行专家认可并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二)从事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担任一项大型工程项目设计的负责人或两项以上大型工程项目设计的分项负责人;

2、担任两项以上中型工程项目设计负责人;

3、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市(厅)级以上本专业的规划或老企业改造规划的编制,被采纳后有关技术经济评价的项目得到同行专家认可。

(三)从事生产、技术质量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或新产品、新工艺设计中,曾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处理生产过程中的重大生产、管理、质量技术问题,或解决疑难技术问题两项以上,或曾负责消化、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

2、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或省、省行业组织推广的先进技术项目两项以上,实施效果良好;

3、作为主要起草人制定本行业、本企业的中长期技术发展规划或技术管理文件(工艺文件、检验规程、可研报告、项目建议书、企业标准等)两项以上,实施效果良好;

4、作为起草人承担国家、行业或作为主要起草人起草省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六、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获市(厅)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两项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三)获有较大价值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本专业发明专利1项(发明人);

(四)提出本专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或新方法、新材料,经专家鉴定,在某一方面确处国内领先水平,得到市(厅)级以上相关方面鉴定认可(相关方面包括:市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市以上行业协会或学会;市以上专业会议);

(五)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贡献者,得到市(厅)级以上相关方面鉴定认可(相关方面包括:市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市以上行业协会或学会;市以上专业会议);

(六)在本专业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等方面做出过突出成绩。

七、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撰写有较大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

(三)在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宣读交流论文2篇以上;

(四)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技术分析报告或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

八、破格条件

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突出贡献者,并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可破格申报:

(一)获国家级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处于本行业领先水平,并本省(部)级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三)担任大、中型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负责人,完成大型工程一项或中型工程二项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通过省级权威部门鉴定,填补了省内外技术领域空白。

(四)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篇、省级5篇以上,或正式出版专著1部(独著10万字以上,合著20万字以上)。

九、附则

1.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

2.本资格条件中规定的工程项目或课题等级,参照有关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和有关规定执行,没有明确等级划分的,可根据其相当规模与技术复杂程度,比照执行。项目或课题包括国家和省、部委下达的或合同规定的两类。

3、本资格条件中要求的经济指标将随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当调整。

4、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是指在项目中承担主要工作,或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人员。

河北省粮食工程专业工程师

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冀职改字[2003]35号

评定标准:粮食专业工程师须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以及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和本专业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较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业绩较显著,取得一定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技术创新中取得较好效果;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有培养和指导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能力。

一、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从事粮食、饲料和油脂的加工、储藏、检验及粮油制品、粮油综合利用等工程的研究、设计、生产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

获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或大学本科、专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4年以上。

四、外语和计算机条件

(一)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

(一)从事研究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曾是市厅级以上研究项目科技攻关或研究开发全过程的主要参加者,完成任务较好;

2、曾是本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要参加者,有独立承担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能力,有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3、曾参加市(厅)级以上研究课题两项以上,并是单项研究报告的撰写人。

(二)从事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工人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曾担任一项大型工程项目设计分项技术负责人;

2、曾担任一个中型或两个小型工程项目设计的主要专业技术负责人,并在工程项目中发挥较好作用。

(三)从事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掌握本专业生产技术或管理方法,曾负责或组织处理过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中出现的较复杂问题两项以上,并取得较好效果;

2、曾参加本企业生产技术改造工作和技术攻关工作,成绩较突出;

3、曾承担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并取得较显著成绩;

4、曾在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设备管理和维修、促进营销工作中做出较显著成绩;

5、曾参加引进项目工作中的管理,在消化、吸收创新过程中做出较显著成绩;

6、曾主持或作为主要起草人参加编写企业标准、技术规范、规程或管理规定,实施后效果良好。

六、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获有一定价值或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本专业发明专利1项(发明人);

(三)完成的研究开发或成果推广项目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得到县以上相关方面认可(相关方面包括:县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协会或学会、县以以上专业会议);

(四)承担完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设计项目两项以上,并经市(厅)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查通过;

(五)主持或主要参加完成本专业生产技术改造或技术攻关项目,并得到县级以上相关部门认可(相关部门包括:县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协会或学会、县级以上专业会议);

(六)在生产、技术管理中采取了有效措施,使本企业产品水平、产品质量、企业管理有明显提高和改进,经济效益较显著,并得到县级以上相关方面认可(相关方面包括:县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协会或学会、县级以上专业会议)。

七、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撰写有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

(二)在市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

(三)撰写本人直接承担项目的技术报告(包括:项目立项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科学实验报告、研究(设计)报告、技术论证报告等)2篇以上。

八、附则

1.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

2.本资格条件中规定的工程项目或课题等级,参照有关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和有关规定执行,没有明确等级划分的,可根据其相当规模与技术复杂程度,比照执行。项目或课题包括国家和省、部委下达的或合同规定的两类。

3、本资格条件中要求的经济指标将随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当调整。

6.高级工程师评审资格 篇六

评审条件》的通知

贵州省工程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试 行)

一、总则

为培养造就高素质、社会化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在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有利于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根据<<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件。适用范围:全省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工程技术的人员。任职资格名称: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

二、基本条件

第一条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 身体健康,能全面履行本岗位职责。

第三条 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符合当年国家和贵州省对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 完成规定的本专业继续教育任务。第五条 任现职期间,有下列情况,按以下规定执行:

1、在规定任职年限内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的,每次延期一年申报;被确定为“不

合格”的,每次延期二年申报。

2、在职称考试中违纪受查处者,从通报之日起延期二年申报;在申报中弄虚作假者(伪造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从认定之日起延期三年申报。

3、受党纪、行政“警告”处分的,从解除处分之日起延期三年申报;受“记过”及以上处分的,从解除处分之日起延期四年申报。触犯法律,受刑事处罚的,从解除处罚之日延期六年

申报。

三、申报条件 第六条 申报工程师任职资格人员的学历、资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理工类硕士学位,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二年以上。

2、获得双学士学位(其中之一必须具备相关专业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

助理工程师职务三年以上。

3、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四年以上。

4、理工类大专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五年以上。

5、理工类中专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七年以上。

第七条 申报高级工程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学历、资历条件。

(一)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必须符合下列之一:

1、理工类博士后出站人员。

2、获得理工类博士学位,担任工程师职务二年以上。

3、获得理工类硕士学位,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三年以上。4.获得双学士学位(其中之一必须具备相关专业学位),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

师职务四年以上。

5、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五年以上。

6、理工类大专毕业,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七年以上。

(二)申报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任职资格,必须具有理工类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高级工程师职务五年以上。

四、评审条件

第八条 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基础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

1、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

2、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法律、法规,能正确运用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3、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相关专业知识;了解现代管理科学等

知识。

(二)工作能力和业绩,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根据工作任务合理选用工作方法或技术手段,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具有编写编写技术总结和技术报告的能力和经历。

2、具有在专业工作中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与经历。

3、具有指导助理工程师工作、学习的能力与经历。

4、任助理工程师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地(厅)级科技奖1项;或获得大型企业科技奖1项(以获奖证书为准)。

(2)主要参与完成省(部)级1项或地(厅)级2项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

(3)在县以下(含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参与完成地(厅)级1项或县级3项科研项目

或工程项目。

(4)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用新型专利1项,并将其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5)在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设计、研制、开发、推广应用中,通过地(厅)级业务部门鉴定(提供验收证明材料)。

(6)作为参加者,编写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行业(地方)标准、规程、规范1项,并正式公布实

施(提供验收证明材料)。

(三)论文与论(译)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公开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著作或译著,本人撰写一万字以上。

2、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内部资料学术出版物(内刊、论文集)、增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

3、县以下(含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以第一作者在内部资料性学术出版物(内刊、论文集)、增刊是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

4、撰写由本人参与的地(厅)级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的技术报告、可行性报告、技术总结等3篇、学术观点准确,数据齐全、结论正确。

5、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二万字以上,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第九条 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一)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全面、系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对本专业某一领域的理论或技术具有深入的研究的独到的见解。

2、了解本专业軜外最新技术现状、最新科技信息和发展趋势,熟悉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

术、新工艺。

3、掌握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主要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科学等知识。

(二)工作能力和业绩,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工作的技术规程、规范标准和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的能力。

2、具有科学运用本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工程技术工作中关键性技术问题和准确指导、解决实际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与经历。

3、具有指导工程师工作、学习的能力与经历。

4、作工程师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三等奖或地(厅)级科技奖一等奖1项;获得地(厅)级科技奖二等奖

2项(以获得证书为准)。

(2)在县以下(含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获得地(厅)级科技奖二等奖1项或三等奖2项(以

获奖证书为准)。

(3)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主要承担完成省(部)级重大项目、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2项。(4)在县以下(含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承担完成地(厅)级重大项

目、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3项。

(5)获得本专业有关的实用新型专利2项,推广应用后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

税务或财务部门证明材料)。

(6)主持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设计、研制、开发,实现技术产业化,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鉴定(提供验收证明材料)。(7)在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完成2项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成果或引进大型先进设备(部分主要设备),在生产实践中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并有创新技术成就,通过业务主管部门的鉴定(提供验收证明材料)。

(8)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编写国家标准、规程、规范1项或行业(地方)标准、规程、规范3项,并正式公布实施。

(9)在专业技术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省(部)级以上部门授予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或科技

拔尖人才荣誉称号(以证书为准)。

(三)论文与论(译)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正式出版专业学术、技术著作或译著,本人撰写五万字以上。

2、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篇;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和在内部资料性学术出版社(内刊、论文集)、增

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

3、在县以下(含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著作或译著,本人撰写二万字以上;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内部资料性学术出版社(内刊、论文集)、增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篇。

4、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十万字以上,并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第十条 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条条

(一)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在本专业某一领域的理论或技术水平具有创造性研究和较高的造诣。

2、引领本专业某一领域最新发展趋势,对本专业某一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有独

到见解。

3、熟悉现代管理学等知识。

(二)工作能力和业绩,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把握、引领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的能力。

2、具有科学运用本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工程技术工作中重大技术问题和指导解决实际工作中重大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与经历。

3、具有指导高级工程师工作、学习的能力与经历。

4、任高级工程师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1项;或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三等奖2项(以获奖证

书为准)。

(2)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完成2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科研项目;或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完成1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科研项目和2项省(部)级重点(工程)项目、科研项目。以上项目须通过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鉴定或验收(提供提供证明材料)。

(3)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用新型专利3项,推广应用后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4)主持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设计、研制、开发,实现技术产业化,取得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国家行业主管部门鉴定或验收(提供相关证明材

料)。

(5)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编写国家标准、规程、规范3项以上或行业(地方)标准、规程、规范6项,并正式公布实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6)在专业技术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或科技拔尖人才荣誉称号(以

证书为准)。

(三)论文与论(译)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著作或译著,本人撰写十万字以上。

2、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其中1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5篇。

3、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二十万字以上,并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五、破格条件

第十一条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两年以上可破格申报工程师任职资格。破格申报工程师任职资格者,除具备正常晋升的评审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

一:

1、获省(部)级科技奖1项;或获地(厅)级科技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以获奖证

书为准)。

2、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完成2项省(部)级重大(工程)项目、科研项目。

3、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用新型专利2项,推广应用后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

供税务或财务部门证明材料)。

4、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编写国家标准、规程、规范1项或行业(地方)标准、规程、规

范3项,并正式公布实施。

5、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

6、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著作或译著,本人撰写五万字以上。

7、在专业技术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省(部)级以上部门授予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或科技拔

尖人才荣誉称号(以证书为准)。

8、在县以下(含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技术工作成绩突出,获得地(厅)级以上部门授予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或科技拔尖人才荣誉称号(以证书为准)。

第十二条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两年以上可破格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破格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者,除具备正常晋升的评审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

件之一:

1、获省(部)科技奖二等奖1项或三等奖2项(以获奖证书为准)。

2、在县以下(含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获省(部)科技奖三等奖1项;或获地(厅)级科技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以获奖证书为准)。

3、获国家级发明专利1项。

4、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编写国家标准、规程、规范3项或行业(地方)标准、规程、规

范6项。

5、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1部,本人撰写十五字以上。

6、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

7、在专业技术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或科技拔尖人才荣誉称号(以

证书为准)。

8、在县以下(含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技术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省(部)级以上部门授予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或科技拔尖人才荣誉称号(以证书为准)。

第十三条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的专业技术,任现职两年以上可破格申报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任职资格。破格申报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任职资格者,除具备正常晋升的评审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级科技奖(以获奖证书为准)。

2、获省(部)科技奖一等奖或二等奖2项(以获奖证书为准)。

3、获国家级发明专利2项。

4、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2部,本人撰写三十万字以上。

5、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论文被EI或SCI收录1篇。

六、附则

第十四条 本《条件》中“公开出版物”是指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学术期刊,“核心期刊”是指北京大学图书馆最新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刊登的学术期刊。

第十五条 本《条件》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7.高级工程师评审资格 篇七

我们评委会负责评审的专业有自动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信息处理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等。

欢迎从事自动控制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我们于每年7月中下旬在广东省自动化研究所网站(网址:www.gia.ac.cn)公布开展评审工作的通知公告,请密切关注。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用表可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下载中心(网址:www.gdrst.gov.cn)下载。

受理申报材料时间为每年的8月15日至9月15日,如人保厅的工作安排有变动,以人保厅的安排为准。

申报材料整理申报程序:

一、从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下载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用表。

二、按要求填写好表格,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三、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和公示,并加具意见。

四、省直单位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在评审表(09版表二)第13页“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审核意见”和“市(省直主管部门)人事部门审核意见”加具意见;各市企、事业单位的,由其所在单位在评审表(09版表二)第14页委托评审申请栏加具意见,并由其所在市人事局在评审表(09版表二)第13页和第14页“市(省直主管部门)人事部门审核意见”加具意见。

五、将申报材料装订并密封后于9月15日前送广东省科学院自动控制与信息处理技术助理研究员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

联系人:刘先生陈小姐

联系电话:020-87686011 020-37656283

联系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13号楼

8.高级工程师评审资格 篇八

关键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教育不断突破束缚、与经济建设需要不断适应的产物。从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试点工程类型硕士,到1997年正式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开始规模培养,各个培养单位锐意改革,大胆探索,在工程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人才模式与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职业资格的衔接仍不够密切,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解决这个矛盾的重要途径即是建构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全面开展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以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为导向,促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于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

一、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相应的工程领域职业资格相衔接困难重重、步履维艰

陈希同志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否与职业资格衔接不仅是专业学位教育能否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标志,也是直接影响专业学位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个结论是大家已经取得的共识,问题是二十多年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与职业资格相衔接困难重重、步履维艰,我们感到不仅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的意义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有一个好的、能够支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的政策和得力的措施。

1984年由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1所院校提出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的建议,就是为了尽快培养大批适应工矿企业需要的能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高级人才,以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但是由于工程类型硕士仍归为工学硕士,各个培养单位为了“保证质量”,仍然用学术性标准培养与审查工程类型硕士学位,不仅招收规模上不去,而且人才规格改变也受到约束。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将其从工学学位中分离出来,使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始了规模发展,也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明确指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关联的专业学位。为此,各培养单位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如校企合作、双导师制、企业选题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特别是各培养单位有一部分是以企业为单位组班培养的,可以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接受企业的监督,聘用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承担企业的课题,这一部分工程硕士与工程领域的职业资格衔接相对比较密切,企业称他们是“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但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还是以学校培养为主,以学术性导师指导为主,仍然有比较多的工程硕士完成的是学校承担的国家课题,审查学位的组织是以学校教授组成的学位委员会,这就难免以学术性学位标准审视专业学位;二是企业和企业的高级工程师缺乏参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缺乏企业与市场的引导,这样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工程师职业资格相衔接仍然有很大差距。

鉴于国家未来发展对于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大量需要,从2009年开始,国家又出台新的政策,在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大规模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指出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质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但是这要比原来从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中招收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起来更加困难。从应届毕业生中招收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既无企业背景,又无企业实践,对于在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中招收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一套做法对他们未必适用,规模性地组织全日制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参加企业实践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他们在培养过程中很难有真正的实践活动。特别有些培养单位为方便起见,将从应届毕业生中招收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与学术性研究生采用统一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完全抹杀了工程性以及对于工程技术的创新性,这部分工程硕士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将会更加远离相应的工程领域的职业资格。

二、施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解决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工程师职业资格衔接的根本保证

专业学位是培养单位设计的一种人才培养标准,工程师职业资格是企业需要的一种人才需求规格,虽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单位主动适应工程师职业资格的人才需求设置的,但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始终未得到企业与相关部门应有的重视,从而培养单位很容易回归到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上。这就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未能与相应的工程领域职业资格密切衔接的重要原因。正像企业生产离开市场驱动缺乏生命力一样,培养单位离开人才市场驱动同样步履维艰。培养单位与企业行业是人才供应与人才需求的两个方面,欲使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真正发挥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必须发挥培养单位与企业行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而保证人才供应与人才需求两方面相衔接的重要途径是在政府支持与引导下有两方面共同参加构建的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是通过一定的管理体系、管理机构、管理法规、管理方式对获取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者,认证其是否具备相应的工程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师职业任职资格。有了这样一个制度,培养单位就不会我行我素,就能在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制约下,改革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更好地去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在人才市场竞争中用质量保声誉,求得生存和发展。而用人单位才能真正体会到培养单位的良苦用心和企业所能得到的最终的效益,更好地发挥其主动性,体现其责任心,为培养单位创造更好的条件,积极参与工程硕士教育的全过程,促进培养单位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上更加符合企业的人才需要。

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核心是职业资格认证的评价标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同意开展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对工程硕士学位不能只从单纯的学术角度来衡量,应有与工程岗位任职资格相联系的质量评定标准。”为了我国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与工程岗位任职资格相联系的质量评定标准应突出工程性和创造性。工程性应包含工程设计能力、工程集成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管理能力;而创造性是在高度责任心的驱使下,对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精益求精,不断改进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生产材料,节能环保,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彻底改变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的评判行为。但是要建立一个体现工程性与创新性的高层次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的评价标准必须要首先建构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首先明确了与相应的工程领域相关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师的职业资格的具体要求,并通过一定的管理体系鉴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的工程师职业资格,并把这个资格作为工程师从业与上岗的必要条件。这样做不仅培养单位与个人有了明确的要求,并且这种要求具有法定的效益,这就促进了培养单位与行业的实质性联合,并把人才培养的供应方的标准与人才培养需求方的标准密切衔接,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向社会证明培养单位的培养质量。同时也促成了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按照企业与行业的要求,不断地提高自己相应的知识与能力,为取得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师从业资格创造必要条件。

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密切了培养单位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密切了培养单位专家与企业行业单位专家的合作,同时吸收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与经验,制订出适合于企业行业高层次人才规格的培养要求与培养方案,并将这种目标、要求、方案、标准法定化,使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有规可循。因此,施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解决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工程师职业资格相衔接的根本保证。

三、构建政府支持与引导下的由培养单位专家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的职业资格认证管理体系

在国际上,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也已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制订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才能保证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培养出一批引领国家产业进步与提升的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国外的职业认证组织多是独立于政府的民间组织。像美国就是在各个专业工程师学会的基础上,成立了美国工程和技术鉴定委员会,为全国工程教育制定专业鉴定政策、准则和程序,统筹鉴定工作,并授予专业鉴定合格资格。英国的工程师认证由英联邦工程委员会组织,日本的职业资格认证由具有法人的工程技术者教育认证机构等负责。这些机构虽然是民间机构,但管理规范,有着极高的权威性,对培养单位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社会上有着极高的公信度。但针对我国的特殊情况,为了保证我国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的顺利进行,我们只能是建立在政府支持与引导下的由培养单位专家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的职业资格认证管理体系。

要搞好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的管理体系,必须发挥三方面的积极性。一是政府的积极性,不仅是教育部门,还包括劳动人事部等其他相关部门;二是培养单位和有关学会协会的积极性;三是企业与行业部门的积极性。这三个方面积极性缺一不可。

我国管理体制的特点是政府有极高的权威性,只有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培养单位与企业行业才有可能认真地开展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才能保证我国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的权威性。因此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是经国家批准,像国家基金委一样,由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建立执行机构,负责决策与制定政策,国家划拨专项经费,设置工程技术发展基金和教育基金,并由相关部门的政府人员、培养单位专家与企业行业单位的专家组成策划与实施组织,完成具体的职业资格认证的管理体系,建立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的评定标准、鉴定程序、实施办法,执行与实施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支持企业与培养单位在工程技术发展与教育方面的密切合作。

在目前的情况下,为了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的管理体系能够一步步地开展起来,可以先由相关部门委托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实施。首先在职业需求的引导下,调整原来的工程领域体系,并组织各个工程领域吸纳有关协会和企业专家组成相应的工程领域资格认证机构。对于已有的工程领域资格认证机构应由相应的工程领域指导小组主动与其合作协商,进一步完善,以实现对于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职业资格认证,在这些工程领域资格认证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工程和技术鉴定委员会。这个机构应该是通过有关上级部门共同批准认可的权威性机构,它能够为全国工程教育制定专业鉴定政策、标准和程序,统筹规划鉴定工作,能够进行工程师职业资格注册工作,并授予工程师职业资格合格证书。

在我国存在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实际情况,对于人才培养单位和企业行业用人单位,存在着政府组织的交叉管理,也存在着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培养单位的指导性管理,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会与协会的松散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职业资格认证管理体系,促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工程师职业资格衔接,以满足提升我国产业升级、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人才需求是一项迫在眉捷的工作,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事业。

参考文献:

[1]陈希.关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以来工作进展情况及本次会议议程的说明[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3).

[2]张文修.工程硕士教育的探索之路,我看研究生教育30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不只是梦作文下一篇:面试时英文自我介绍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