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设计)(精选12篇)
1.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设计) 篇一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学会三个生字:爷、松、呢。
一、导入:
1、课前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大小两棵松树,小松树在大山上,大松树在山下。
2、提问: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这儿有两棵松树,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小、位置不同)
师:山上的这棵小一点,我们称它为——小松树;山下的这棵大一点,我们称它为——大松树。
3、这两棵松树,一上一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好好地来学习第8棵。
4、指读、齐读课题。
(读出松树的大小之分)
二、精读体味: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话(引出第一段)
请小朋友看着黑板上的这幅图,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这两棵松树分别长在什么地方?
2、指名读(读出两棵松树大小、位置的不同)
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谁愿意为我们读一下?
3、齐读
过渡:它们两个,一个长在山上,一个长在山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好动脑筋想一下: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小松树骄傲自大、自我炫耀。)
2、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1)自己读读,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2)指导读好词语:多高、很远很远、你呢
(3)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了,读出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4)“你呢?”是什么意思?——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5)自己带上动作、表情练读。
(6)多种形式表演读:
个别读、挑战读、男女生赛读
(7)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它的话,大松树生气了吗?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呢?
过渡: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三)第三自然段
1、自读
2、看插图: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笑眯眯、和蔼可亲)
3、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风伯伯非常和蔼可亲?
(1)摸着——动作
(2)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为为什么呀?(孩子)
读好“孩子”,十分亲切、和蔼
(3)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笑着告诉它——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4)你是怎么理解风伯伯的话的?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出示:小松树看得远不是(),而是();大松树看不远,不是(),而是()。
(6)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引导学生用“比”说一句话。
(7)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读出语重心肠的话、宽厚、慈爱。
(四)第四自然段
1、如果你是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这番话,你会有什么想法呢?你会感到什么?
2、小松树终于知道自己错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3、给“惭愧”换个词,从而加以理解
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么样?
4、小松树感到很惭愧,那会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
三、创造表演
1、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几个角色?(3个)
2、以小组为单位,一个读叙述、一个演小松树、一个演大松树、一个演风伯伯。
3、分角色表演读,选出最佳表演组。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爷、松、呢
2、齐读
3、给生字找朋友
4、选2个你喜欢的字,自学
5、指名做小老师,并说说注意点
6、师范写
7、描红,师巡视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设计) 篇二
1. 师板书课题, 课题竖向书写, “小松树”三字在上, “大松树”三字在下。“小松树”三字偏小, “大松树”三字偏大。
2. 指导读题。
3. 激趣导入。
师:这节课, 小松树也来到了我们班。 (师边说边出示小松树彩图, 模仿小松树口气) 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若有发现) 小松树好!
师:我是小松树, 今年七岁了。 (生笑) 今天来到一 (1) 班, 想和小朋友们交个朋友, 小朋友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生跃跃欲试, 大声说:愿意!)
师:你对小松树有哪些了解?咱们不能盲目交朋友。这节课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后, 对小松树有了深刻了解后, 再下定主意, 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
(评:从课题的书写到指导读好课题, 教师都重视了情趣的激发, 注重训练学生的语感,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师故意将“小松树”三字写得小一些, “大松树”三字写得大一些, 给孩子一个直观的感受为读课题做铺垫。“老师听出来了, 你的小松树小, 大松树大, 读得真好”这些富有人情味的评价性语言, 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读文的欲望。导入重在激趣, 教师心中有人, 有本, 设置了一个小松树与小朋友们的对话, 搭建了生本对话的桥梁, 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文本对话的情境中, 并且使学生明白了交朋友不要盲目的价值取向)
二、精读品味, 指导朗读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在生自由读课文期间, 在黑板上画简笔画:高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2. 交流指导。
我们先来读读课文一节, 看看对小松树会有哪些了解?
(1) 师小黑板出示1节, 生自由读后。重点指导读好“山上”和“山下”, 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 加上手臂动作, 读好这一句。
(评:儿童的思维在他的手指上。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 有助于孩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体会小松树位置之高, 进而读出情来)
(2) 导读第二节。
A.小松树在山顶上, 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 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 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 (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 如果你是小松树, 看到这些, 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是呀, 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 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转脸一看, 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师出示第2节) 请小朋友们接着读读2节, 看看能读懂什么? (生自由读第2节)
B.重点指导读好“喂, 朋友, 你看我长得多高哇”……读出小松树的傲慢无礼, 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
C.小松树说这段话时, 会是怎样的表情?为什么?大松树又会怎么想呢?为什么? (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了三种不同表情的简笔画:得意、后悔、高兴)
(评:激情的语言, 巧妙的指导, 联系生活的解读, 使学生融入了课文的情境, 很好地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从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形象的简笔画, 再现了文本所描述的鲜活的形象, 很好地帮助学生读懂了课文。)
3. 导读第3节。
(1) 师: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 他是怎样和小松树说的呢?
(出示第3节, 生自由读。指读。老师抓住“抚摸”“惭愧”等词进行指导)
(2) 师:现在老师就是大松树, 你是小松树, 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
(3) 小结:孩子, 记住长得再高也不要骄傲。
(评:教师进入课文中的情境, 学生才能进入到文中去, 也才能读好课文。教师把自己当成大山爷爷, 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把自己当成了小松树, 文中的思想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不需生硬的说教, 只要巧妙的点拨和引导, 就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 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 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从三维目标出发, 教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感情诵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在教师导读中习得读书方法, 学会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思维。2.在诵读中体会小松树的盲目自大, 感受风伯伯的和蔼可亲, 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3.在诵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为了完成这三维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 搭建对话平台, 使学生融入课文情境
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认识到小松树盲目自大的错误, 这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教学中如何使思想教育不露痕迹、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的内心感受。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的平台, 使思想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创设了孩子与小松树交朋友的情景, 孩子与大山爷爷对话的场景, 融入课文情境, 教师稍作点拨和引导, 即达到了教育的效果。
2. 注重阅读兴趣的激发, 培养学生读书感悟的能力
“以读为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绝不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傻读、呆读。而是让孩子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任务、一遍读有一遍读的方法, 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乐趣。
3. 联系生活, 实现情感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 孩子总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参与阅读。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对文本的解读。因此, 阅读教学中, 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基于基本语义层面, 结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适时点拨, 将文本与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链结”起来, 实现更深语义层面的解读。
3.我教《小松树和大松树》 篇三
声音一:“老师,我知道,我要说!”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了小松树说的话:“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让学生边读边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从哪些词语能看出来?学生很专心地去读,读完后,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说:“我知道,我要说。”机灵的江辰晨迫不及待地说:“从‘喂’看出小松树对大松树很没礼貌。”急性子的杨曹伟见他的好朋友说得这么好,赶紧不服输地说:“我从句中的‘多高’‘很远很远’看出小松树在夸耀自己,自以为了不起呢!”“老师,还有呢!从‘你呢’也可以看出小松树很得意呢!”刘清帮着补充。同学们说完后,我让大家站起来齐读小松树的话,去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感觉。读完后我又让学生针对句中最后的“你呢”,把小松树的话补充完整,然后再读这句话,学生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我继续带着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在学生明白风伯伯话的意思后,我趁热打铁问:“大松树明白这一切吗?他当时会想些什么?”随后让学生去观察那棵大松树,走进大松树的内心世界(学生小组交流了起来)——“小松树你还是个孩子,我还是让着你吧,不跟你争辩了!”“小松树呀,你太骄傲了,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我不跟你一般见识!”……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发表着自己的想法。
声音二:“老师。我有个建议!”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的表演读,演好文中的角色。有一个学生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小松树,很大方,声音响亮,表演得也不错。我还没来得及发话,曹北溢一边举手一边说:“老师,我有个建议。”“好,你说。”他站起来,用手指着书上的话说:“这个‘很远很远’应该读,导慢点长一点,就像这样——”她拿起书,姿势美美地、表情美美地读起来。我问:“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因为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这样读才觉得他看得远。”曹北溢振振有词。我问全班学生:“你们同意吗?”大家都点点头。“那就读读吧!”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了起来。
“老师,我还有个建议。小松树说话的时候很得意,应该这样读。”杜海容自个儿走上了讲台,双手叉腰,昂着头开始边演边说,还有点得意的味儿。我忍不住鼓起掌来,他注视着我,随即一点头一声“谢谢”就回座位了。“还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我忍不住又夸了他一句。
“老师,我还有一个跟他们不一样的建议。”马冬妮说,“小松树对大松树说话的时候,头是低着的。”我很诧异:“为什么?”“因为小松树在山上,大松树在山下,小松树要低着头对大松树说话,大松树才能听见。”我恍然大悟,不禁佩服:“你真会读书。”
我真佩服这些学生,他们会读书,会思考,会表达。虽然只有七八岁,但是他们的阅读潜力令人吃惊。学生的思维是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只要得到一个小小的思维空间他们就会发挥想象,开始创新。如何让只有七八岁的孩子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何充分挖掘孩子的阅读潜力,听到孩子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的声音?经历了这次教学,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研究与反思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本节课我注重了以读为本,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读评结合,读思结合,读说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情感的激发,适时的点拨、引导上,以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化,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想、比较,在阅读中随时有感而发,积淀语感,激活学生的阅读情趣,充分释放学生的阅读潜力。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育目的的最好途径。这节课,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甚至是可以完全没有老师的生生直接交流,渐渐地,课堂像被注入了活力,自己动了起来。这种学习方式不再是被动、封闭、接受性地学习的一种补充,更不可能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调料”和“兴奋剂”,而是一种学习的革命,一种学习理念的根本转变。
二、珍惜时机,在乎学生
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和谐的课堂氛围呼唤教学民主。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会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种情况发生。面对这些临时出现的情况,教师要把握时机,加以引导,切不可置之不理。对于他们这种敢于表现自我、积极思考的行为要加以认可,甚至鼓励,从而使他们敢说、会说、乐说,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不再是孤独的演奏者,才能听到动听的、深刻的交响乐。
4.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案 篇四
一年级班12班 闫珠峰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
师:同学们,上节课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现在,请你自己读一读!生自由读,开火车读。
2.师:上节课学习后,我们知道了大松树和小松树的位置,谁来把他们的位置贴到黑板上?
过渡语: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二、新授第二段
1.自由读
过渡语:现在请你打开课本,找到课文第二段自己读一读,边读边用_____划出小松树说的话。
师:谁来把小松树的话读给大家听?
找生回答,核对答案。并留出时间让生修改答案。
2.师范读
师:现在,我也想当一当这颗小松树了。你听我这颗小松树来读一读。
师范读,要注意“喂
多高哇 很远很远 你呢”这几个词的变化。3.找出重点字词,体会情感 师:你喜欢这样的小松树吗? 生:不喜欢
师:为什么呢?
师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生回答小松树没有礼貌 师:那你从哪些字或者词语看出来的呢?
生回答,师相机出示答案
师:除了不懂礼貌,你还能看出这是一课怎样的小松树呢? 预设 生:得意
师:你真会读书!谁能读出小松树的得意呢?
找生读 男女赛读 再读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加上自己的动作
师作适当点评如:我听出来了,你就是想炫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4.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他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在课本上找一找。
指生回答。
过渡语:虽然大松树没有说话,可是这些话却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请你打开课本找到第三段,自己读一读!
三、新授第三段
1.出示第三段
生自由读
指名读
师:你看,风伯伯来了,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呀,是摸着他的头,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 预设 生:善良
2.抓重点字词,体会情感
师:你说的也对,但通常我们形容年纪大的人,用和蔼、慈祥。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
指生回答 相机出示“摸着小松树的头 孩子” 师:你想一想,在家里面谁才会摸着你的头来说话呢?那他爱不爱你呢? 那你愿不愿意当一当这位关爱小松树的风伯伯呢?请你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
找生读
师:现在我也想当这样和蔼、慈祥的风伯伯,请你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师范读,并走到学生中间去并做抚摸学生头的动作。师:你能不能像我这样再读一读呢? 指生读 3.学习“比”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其实······出示幻灯片补充句子。师:在这儿,用了个“比”,他表示两者之间进行比较。你能不能照着第一句话,也说一句话呢?
生回答,若是回答不出来先进行小组讨论,再回答。4.展开想象
师:通过风伯伯的话,我们知道了小松树能看得远是因为——出示幻灯片补充句子。预设 生:是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师:那你能不能做个“托”的动作呢?
师:你觉得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他会怎么想呢? 指生回答
师:他会对大松树、大山爷爷和风伯伯说些什么呢? 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
5.小组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作适当评价。6.小结: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四、讲解课后习题——语气助词的使用
出示课后习题的句子
师:这几个句子都是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你看闫老师标红的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回答
师:是的,带口字旁的字通常跟语言、语气有关系,小松树的得意和骄傲,风伯伯的和蔼和慈祥之所以写的这么有趣,这几个字的功劳很大!但是句尾的标点符号也帮了很大的忙。这几个语气词你更喜欢哪一个呢?能不能用上它说一句完整的话呢? 生尝试练习说话,师及时纠正 指导
五、学习新字——被
1.组词
2.汉子起源——由“被子”引入 3.讲解新偏旁——衣旁
引导生观察衣旁,总结:点横分离,点竖对齐,夹角适度,中部紧凑
4.引导生记住字形:衣旁+皮,书空笔顺并观察写好这个字的关键笔顺和部位。
被:左窄右宽,点横分离,点竖对齐,夹角适度,中部紧凑 5.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6.展评
六、作业
5.《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案 篇五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谁呀?(小松树和大松树)
一起齐读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
2.他俩今天把他们的词语宝宝也带来了,谁愿意当回小老师,领着大家把这些词语宝宝读一读。
3、出示生字
松树
惭愧
许多
爷爷
伯伯
孩子
摸着 托住
低头
看到
听到
①第一行谁来?(注意“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②第二行每个词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 ③第三行都是动词,我们开火车读(“托住”,你能做出托住的动作吗?要和“拖住”区分开来)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瞧,这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他送得对不对呀? 小松树的家在(山上),大松树的家在(山下)。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出示“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2)齐读
你能发现这里面有反义词吗?(“大”和“小”,“上”和“下”)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把这些反义词有所侧重区分。指名读、齐读
2、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这两棵松树经常一起聊天,今天小松树又和山下的大松树聊了些什么? 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2)出示:【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3)谁来告诉大家,它们今天聊了些什么?(指名读)
3、听了小松树的这番话,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呀?(1)没礼貌、瞧不起大松树 ①“喂”(如果你是小松树,应该怎么和大松树打招呼?)小松树真没礼貌(2)骄傲、得意!你从哪里看出来? ①“多高哇”(你来读好这个词。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可事实是这样吗?)②“很远很远”(这里有两个很远,你们来读一读这两句话)③出示“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
“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第一句已经很远,第二句还要更远)你真会读书,你能把很远很远的感觉读出来吗?
小松树真是太骄傲了,认为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我们一起来读。小松树为什么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呢?——那不是因为小松树长得高,而是因为它站得高,才看得远
如何大松树也站在山顶上,它能看到更远的地方。小松树真没有自知之明。
(3)那你能把小松树的骄傲和瞧不起大松树的感觉读出来吗?老师有个小建议,朗读时你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这样会读得更好。A、教师示范朗读 B、指名读
C、读好关键词语,边读边想象是很好的读书方法,想象一下当时小松树神气活现的样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松树的话吧。(齐读)
(6)询问过渡: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有什么反应呀? 大松树(引读)——没有回答。
三、感悟风伯伯的话
1、小松树的话还被风伯伯听到了呢,作为小松树的长辈,风伯伯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呢?轻声读读这段话。
【出示: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拖起来的呀!】
2、谁来告诉大家风伯伯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指名读)
你从风伯伯的动作和语言中觉得风伯伯怎么样?(亲切、慈祥、很温柔,很爱小松树)
3、(1)摸着小松树的头(你能模仿风伯伯做做这个动作吗?)(2)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为“孩子”(用风伯伯的语气叫一叫小松树)
4、看来这真是一位温柔、亲切的风伯伯呀。
谁能学着风伯伯的样子读一读这段话?(带着动作、表情)
5、风伯伯一共说了几句话?从哪里看出的?(标点符号)(1)第一句
出示“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①“你”是指谁?(小松树)
这句话的意思是:山下的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②除了大松树和小松树,我们还可以说:⒈老师比你们高多了。
⒉足球比乒乓球大多了。
⒊„„ ③指导用“比”说话 ④齐读
(2)第二句
出示“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① 小松树之所以能站得高看得远是因为谁的帮忙呀?——大山爷爷 ②大家一起来做一做“托起来”这个动作
带着动作,读一读这个词。
那没了大山爷爷的帮忙,小松树还能站得高看得远吗? ③把山上的小松树(图片)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 ④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⑤齐读
6、看来大家都读懂风伯伯的话了,我们一起来学着风伯伯的样子,读读这段话吧。
7、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四、感悟小松树的转变
1、我们都听懂风伯伯的话了,那棵骄傲的小松树听懂了吗?你怎么知道的呀?(因为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2、①猜猜“惭愧”是什么意思?(难过、不好意思,难为情)
②怎么猜出来的呀?(低下了头)
③那你能模仿小松树的样子来读一读“惭愧”吗?(语气、表情)
④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呀?(因为它并不是真的长得高,而是因为站得高,它太没有自知之明了。)指板书,理清 ⑤齐读。
3、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知道自己并不是真的长得高,这时他会想说些什么呢?
(生1:他想我错了。)小松树知错就改,我们向他学习。
(生2: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小松树变得谦虚、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习。……
4、课文学完了,风伯伯还想送给大家两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任何改正都是进步。
5、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爷”、“托”
2、认读
3、小老师教(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4、教师范写
5、给“托”组词
6.小松鼠和大松树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正确地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学习第一小节及本小节中“松、多、呢、回、答”五个生字。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8小松树和大松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2、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
3、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song duo ne hui da bo hai ye tuo
松
多
呢 回
答 伯 还 爷 托
4、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5、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
多:第四笔撇在第二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
呢:与“泥”作比较。
回:全包围结构大口框,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答:“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四、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寓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伯”“孩”“爷”“托”。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2、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什么地方。
3、(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4、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5、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
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是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你们是怎么想的?
三、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自读课文,目的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3、小组戴头饰朗读、表演。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伯: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个白。
孩:左右结构子字旁。
托:左右结构提手旁。
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爷:上下结构父字头。
师范写,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写 板书设计:
7.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七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
本课的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猜一种植物。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
“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松树,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
[评价:你心中的小松树真小,你心中的大松树真大!]
二、尊重朗读体验,注重生成,学习第二段。
1、请同学们说说,这两棵树分别长在什么地方?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幻灯片5)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小松树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学生读课文,画句子)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找到请举手。把你画的读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小松树说的话(幻灯片6)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你们觉得这是一颗怎样的小松树?(太骄傲了!)为什么骄傲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a、它觉得自己长得很高,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b.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
师:长得很高课本上用的是哪个词?(多高)(幻灯片7)这个多也是我们的字宝宝,怎么记住它?(上下两个“夕”)来,再给它找找朋友。读词。
师:“现在你就是长得很高的小松树, 站在这么高的山上,你感觉自己怎样? 站在山上朝别人说话,我们可以加上什么表情和动作?自己试着读一读吧!注意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
(学生读课文。指生读。)
2.师范读:老师也想来当一回小松树可以吗?老师为什么能读得好?因为老师把自己当成了在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4、师: 这真是一棵不讲礼貌、非常傲气的小松树。谁还想来演一演小松树。指名演。全班演。大家都来当回小松树。注意看这两句话“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和疑问的语气。我们知道朗读要读好还要请谁来帮忙?(表情和动作来帮忙)评读指导朗读,注意“?”“﹗”)
5、师:大松树听后是怎么做的?难道大松树听不到小松树的话吗?(幻灯片8)
出示词语:(幻灯片9“回答”,大松树没有回答,也就是没有说话,(小朋友回答问题用什么?嘴巴。瞧,回是大口包小口。答,竹子头,人下一张口。)书空,组词,你能用回答说句话吗?
你是怎么理解风伯伯的话的?(幻灯片10)读读风伯伯的话
如果你是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这番话,你会有什么想法呢?你会感到怎么样?(幻灯片11)小松树终于知道自己错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三、感悟升华: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幻灯片12)
8.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反思 篇八
龙井小学 张正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教学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教学时效
一课时
教学准备: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生字词,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抽读生字词。
2、分组朗读课文,看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通过朗读,同学们都知道了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一个小故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1、导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儿有两棵松树,“小松树”和“大松树”,他们有什么区别,(一棵大一棵小),他们的家都在什么地方呢?请一个同学起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告诉我他们的家在什么地方?(1)出示图片,学生回答教师贴图。
(2)教师引读: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谁能找找折句话中的反义词。同桌合作(3)齐读第一自然段。
2、询问过渡:
①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什么?
②在山上看到的楼房和在平地上看到的楼房有什么不同?
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3、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他看到山下的大松树后就取笑大松树了,他是怎么说的呢?(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小组讨论(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准备表演。(6)指名上台表演。
(7)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没有回答)
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他很谦虚,不想和小松树争论。小朋友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什么!①小组讨论。②汇报交流。
生1: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4、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呢?(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明风伯伯很和蔼、很亲切,并没有责怪小松树的意思,而是跟他说道理。(3)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读得沉稳一些。(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5、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样?(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4)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树树说些什么?
(生1:他想我错了。)小松树知错就改,我们向他学习。
(生2: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小松树变得谦虚、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习。
„„
三、以演代读,自然内化。
小朋友说得非常好,那么,你想把课文表演出来吗?
1、选出小演员,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
2、教师与学生讨论怎么演:
小松树(得意)大松树(谦虚)风伯伯(和蔼亲切)
3、表演,教师现场加以指导。
4、再选一组,再完整表演。
为了激发学生表演积极性,师当主持人报幕:
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我先来介绍介绍“演员”(介绍表演者),等表演结束,还要评选最佳演员,请观众朋友们认真欣赏!
评选最佳演员,奖励合作的礼物。
四、延伸作业
1、你喜欢那个人物,为什么?
2、在生活中,你犯过和小松树同样的错误吗?学了这课,以后你会怎么做?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这是一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的寓言故事。(全文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按位置——骄傲——开导——后悔的顺序来叙述。课文内容和学会生字词语。第二课时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我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
(二)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从读中感悟,认识到做人要谦虚谨慎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教学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教法与学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图,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通过齐读、自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接触文中。
四、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二)精读训练
(三)分角色表演,以演代读
(四)延伸
《小松树和大松树》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是我施教的首要重点目标。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这里我选准课文的空白点,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为读好下文打好语意和情感上的底色。
提问①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什么? ②在山上看到的楼房和在平地上看到的楼房有什么不同? 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
9.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设计) 篇九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这两棵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
齐读第1自然段。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3)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4)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
(5)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6)有感情朗读小松树的话。
(7)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3、细读第3自然段
(1)小松树的这番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师范读第3自然段。
(2)通过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风伯伯对小松树怎样?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4)有感情练读风伯伯的话。
(5)齐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1)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3)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4)指名上来表演。
(5)评选最佳演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学生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10.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
孙小琼
教学目的: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正确地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
2、板书课题,指名读题,领读课题。
3、读了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分别在什么地方?(2)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带有音节的词语:
呢 回 答 说 话 伯 伯 孩 子 一 棵 喂 看 得 远 摸 着 托 起 来 爷 爷(2)指名认读,齐读,领读。
(3)去掉音节后读词语,指读,赛读。重点指导轻声词的读音。(4)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及时纠正生字读音,注意句子的停顿和语气。mōzhetuōqǐ
lái
yã
yenehuídáshuō
huà
bó
bo
hái
zi
yī
kē
wâi
kàn
de
yuǎn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2、交流汇报。
第一自然段:介绍两课松树的大小和位置。第二自然段:写小松树自夸长得高看得远。
第三自然段:写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3、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分析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话 伯 孩,组词,理解字义。
2、指导书写,师范写。
3、生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附板书:
23、小松树和大松树
11.《小松树和大松树》反思 篇十一
《小松树和大松树》反思
学习了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和孩子们一起认识了两种不同性格的松树。小松树的不明事理、骄傲自满和大松树的执著冷静,不与他人斤斤计较的性格。这篇课文很简单,读起来也很流畅。那怎样让小朋友来了解这两种松树呢?新课程创导的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为了适应新课程的理念,我在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在读中感悟,在他们在文本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理解的基础上表演,以演再次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这篇课文有不少对话,教学中我就抓住对话,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当时的神态、心理活动。从而来理解文本的寓意。如在多次朗读小松树的话时,提出“读了小松树的.话,给你什么印象。”“骄傲”“得意”。这时,我连忙追问:“你是从哪个词或哪个字上看出来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朗读起来就很有感情。在感悟大松树的表情时,我又是这样设计的:“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大松树,你听了小松树的话,你有什么感受呢?”“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呢?”把课文与我们的平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很乐意去探求答案,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就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易如反掌的理解大松树当时的感受。在理解风伯伯的话时,我也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感悟。就这样,在既熟读课文又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演这个故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12.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十二
1、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猜一种植物。“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
(谜底:松树)(评价:真聪明,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
(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指名读。
2、师: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一定想和它们交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八课。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来读读课题。
出示课件:“松”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我请个同学来说说在写的时候你要提醒其他小朋友要注意什么(我们在写松的时候,木字旁写的小一些,捺要变成点,左窄右宽,松字才漂亮。)给松字找朋友
过渡: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想不想知道呢?
3、(1)、打开课文46页,自由读课文。注意听好老师的要求: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次,把字音读准。
(2)、出示生字词(指名带读、全班齐读)
(3)、现在老师要把拼音帽子取掉,你们还会读吗?(开火车读)。
(4)、这些词语宝宝它们要回到课文当中去了,它们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在课文中能不能认出它们。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5)检查读文,我请同学分别来读一读这几个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
(二)学习课文
1、师:(画大山)瞧,这是一座高山,谁来摆一摆,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哪里呢?指名上台来摆两棵松树的位置。(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瞧,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你们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指名读 老师听出来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位置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读一读
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老师呢?我们大家一起学刚才小朋友的样子来读)
2、师: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 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自己身边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一望无边的树林和田野„„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学生读课文)
3、师:你们觉得这是一颗怎样小松树?(骄傲、得意、神奇)
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
喂:那你觉得这个 “喂”应该怎样来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多高哇,很远很远:它觉得自己能看到很高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那你能把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看得很远的样子读出来吗。
你呢:老师觉得他这个词读得不错,好像小松树在对大松树说,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师:让我们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同桌试着读读小松树说的话,可以加上动作。(学生读课文。指生读。)嗯,真是一棵不讲礼貌、非常傲气的小松树。大家都这样加上动作读读(生读)
师:大松树听后是怎么做的?难道大松树听不到小松树的话吗?
4、师:嗯,这说明了大松树的心胸宽广,不和小松树计较。可风伯伯听到了小松树的话,是怎么说做、怎么说的呢?请大家大声读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风伯伯是怎么说的,你找到了吗?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注意只读风伯伯的话。其他同学仔细数一数风伯伯说了几句话?(两句)
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风伯伯说的第一句,这一句告诉了我们什么?(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小松树不应该骄傲)
出示课件: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比呢是两种事物之间进行比,可以比的东西有很多,还可以比什么?用比来说一句话?
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风伯伯说的第二句,第二句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小松树能看得远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并不是小松树长的高)托:谁会做托的动作
托是从下往上的一个动作。
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摸着小松树的头,他的表情怎样?那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风伯伯?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谁来试试看。(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5、师: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
师:你知道“惭愧”是什么意思吗?(就是难为情的意思。)
师:你会学一学小松树的样子吗?(指名学)那么我们学着小松树的样子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是呀,小松树好惭愧呀!此时此刻他会想什么呢?(我错了。我不该嘲笑大松树,太丢脸了。我以后不能再骄傲了。我要向大松树道歉,向大山爷爷道谢。我还要谢谢风伯伯,要不是他,我还不懂道理呢!)
6、师:是呀!此刻的小松树想了很多很多。我们小朋友呢,你们想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小松树,你以后可别再骄傲呀!小松树,你现在知错就改还是个好孩子!小松树,你要谦虚,你要知恩图报,报答大山爷爷对你的恩情。)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得真不错,相信小松树一定会接受你们的肺腑之言的。
7、小结:今天学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说到做到。
(板书:谦虚,不骄傲自满)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分析字形,指导记忆。(讨论)
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
伯: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个白。
托:左右结构提手旁。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3、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4、评讲,订正
5、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默写词语。
用组的词造句。
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由旺镇中心学校
杨建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地自满,看不起别人。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教学准备:大、小松树图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第一自然段
1、谈话: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大、一小两位朋友,想起它们了吗?你们瞧!它们来了!
2、分别拿出大小松树的图片,提示:小朋友们,瞧!我是谁?(用“你是 ”回答)谁能说说我长的怎么样?
3、师模仿大、小松树的口吻:咱们现在已经是好朋友了!你们认识我们的家吗?那谁愿意送我们回家?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家。(请学生上台动手贴图,并说说它们的家)
三、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指着图:它们两个,一个长在山上,一个长在山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来听一听课文朗读,看看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1、小朋友,你听明白小松树说的话了吗?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找出来自己读读.2、谁愿意来读读?(指名读)评价读: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吗?(学生自评)谁还想再来读一读?(指名读)3、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4、指导读好词语:多高、很远很远、你呢 5、“你呢”是什么意思?
6、自己带上动作、表情练读。
小结:可见,这是一棵 的小松树
7、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没有回答)
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什么!
生1: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
8、请学生上台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看到底谁长得高。)
四、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课件出示风伯伯说的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得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⑴让学生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风伯伯是怎样跟小松树说话的?(摸着小松树的头)
⑵是呀,从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对他说话,我们可以知道风伯伯教育小松树时不是严厉地斥责,而是摆事实、讲道理,耐心地予以开导,体现了风伯伯对小松树的爱护。
⑶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⑷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课件出示句式)
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样?
2、指读“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
3、“惭愧”到底是什么意思?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演一演?
4、让学生再来说一说“惭愧”到底是什么意思
5、思考:小松树为什么会惭愧地低下了头呢?
6、假如小松树会说话,他会对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和我们说些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
小松树可能对大松树说:“_______________。” 小松树可能对风伯伯说:“_______________。” 小松树可能对大山爷爷说:“______________。” 小松树可能对我们说:“________________。”
7、小结:通过刚才小松树对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以及我们说的这些话,已经让我们知道,现在的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老师要送给知错就改的小松树一句话,同时也把这句话送给你们 课件出示:
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六 以演代读,自然内化
演一演: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多有意思啊!要是能把它演出来就更好了。戴好头饰,找你的小伙伴演一演吧。
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设计
肖改花
名称:【新课改研讨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色通道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生字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具准备:
1、自制CAI多媒体课件。
2、“大松树、小松树”“风爷爷”头饰,鲜活松树枝条。3、配乐带。4、生字词卡。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田字格小黑板、鲜活松树枝等。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请大家唱支歌行吗?就唱《小松树》吧?(学生唱《小松树》)
过渡语:大家都知道松树,认识它们吗?请看老师采来的松树枝叶。这是四季常绿的雪松枝叶,仔细看看,用一个比喻句说说它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引导学生说比喻句,以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辨析、想象、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2、投影展示松树枝叶。学生看、说„„【建立文字与实物的联系】
3、通过预习,你知道了松树的哪些知识?(指名学生简单说说)
4、课件展示:松树图片。【师强调:多美的松树啊!我们一定要保护它呀。保护绿化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相机进行爱护绿色、保护绿化的教育。)】
过渡语:松树的种类可多了,有四季常绿的,也有落叶的。有关它们的知识请回家后继续探究。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性格就是大雪压顶不弯腰,太阳再晒也不低头!老师在工作中,你们在学习上都应该有这样的品格。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名叫《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有趣的寓言故事。
5、板书课题:
sōn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① 读准“松”的平舌音。
② 齐读课题。
③ 读了课题后你想到些什么?又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简要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发问,并自己从读中找答案,悟道理的能力。同时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过渡语:请大家带着提出了这些问题认真读读课文,先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生字多读几遍,再边读边想,从课文中找找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
1、学生按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渎效果。
① 课件逐个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选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Sōnɡ duō ne dá bó tīnɡ hái bǐ 松 树 多 高哇 你呢 回答 伯伯 听见 孩子 比你高 dī 低下了头
② 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评议读得是否通顺、正音)
3、再读课文要求: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标上小节号,再读通顺、读流利。并找出读轻声的字,给它加上“ • ”,多练读两遍。【目的是指导孩子们朗读时适当注意停顿、读准字音,以读出韵味。】
4、自渎反馈。
① 交流并练读轻声音节、正音。孩子 伯伯 托起来 低下了头 摸着
② 同桌互听读课文,互帮正音。【使人人都有机会练读。】
第三环节: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再次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自渎,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没有找到答案?
① 四人组讨论
② 班级交流过渡语:我们已经初步弄懂了课文内容,剩下的问题大家课后再想想,下节课再继续讨论。
第四环节:教学生字
1、再次展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2、教学新偏旁。区别:子——“子”字旁
3、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并试着描红。
4、反馈检查: “孩” “比” “低” 的书写笔顺。
5、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猜字谜、编儿歌的方法)
教师强调: “孩”字子中横变提;“低”下一点莫忘记。
【用猜字谜、编儿歌的方法引导记忆,以提高识记兴趣,增强记忆速度。】
6、指导写字。
① 指名说说怎样写这些字才匀称、好看呢?
③ 教师重点指导。答: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些,能包住下面的部分;孩:子字旁第三笔是提,右边要摆列好; 多:第二个“夕”要和第一个对齐,横撇要写得长一些。
③ 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以不同语气、神态,表演对话。
目自大的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不要盲
3、发挥想象,续编故事的结尾。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生字卡片、配乐带、“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头饰。
第一环节: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正确、流利)
3、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以引导学生概括介绍课文大意】
过渡语:这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请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们。第二环节:多样化学生学习行为:(精读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读后讨论。
① 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② 讨论得出:小松树在高山上,大松树在平地上。(课件演示两棵松树)过渡语: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高,就得意地炫耀起自己来,它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谁来读读小松树的话?【体会小松树不了解自己,自以为比别人高的那种洋洋得意的感觉。】
2、指名读小松树的话,读后讨论。
② 赛读小松树的话。
要求:读出小松树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得意神气的语气来。(板书:看得很远 比你高)
④ 讨论:如果你是大松树当时会怎么想呢?(板书:没有回答、)
【让孩子们自己置身于故事中,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展开想象,不但有益于他们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他们人生处事的指点。】
过渡语:小松树骄傲自大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风伯伯怎么说?
请轻声自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体会风伯伯说的话的意思?
3、自由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① 自由轻声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体会风伯伯的话的意思?
② 师范读风伯伯的话。(重读“摸”“高多了”“托起来”三个关键词,感受风伯伯的宽厚慈爱,和蔼可亲,语重心长。)
① 指名读小松树的话。(读后评议)
③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你能做一个“托”的姿势吗?风伯伯怎么“摸”小松树的头的?(相机板书:高、远、不了解自己、摸着、关心教育)
过渡语:风伯伯说得对吗?大松树真的比小松树高吗?给它们比一比,请看屏幕。
④ 课件演示:把小松树从山上移下来,与大松树比高低。
小结:风伯伯说得对,小松树所以长得高,看得远,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把这一段咱们再读两遍,先同桌互听、互帮,最后大家比赛。
⑤ 同桌互听、互帮练读,然后师生赛读课文第三段。【这是文章的重点段,反复指导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心和爱护。】
⑥ 四人组讨论:读了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懂得:风伯伯的话是关心教育小松树不要盲目地骄傲,即使自己有优点,也不能骄傲自满,不能目空一切。】
板书:大山托
⑥ 再一次感情朗读读风伯伯的话。【读出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心和爱护】
4、师引读: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
生读:惭愧地低下了头。
① 导言: 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学生作动作
【激发学生想象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神态。】
② 如果你是小松树,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设想)
③ 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几句话好吗?
【让学生以小松树的口吻对大松树说话,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品德教育。】
小结: 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了,变成了一个知错就改,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好孩子了。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来朗读课文。
第三环节:分角色朗读、表演。
1、指名三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名三人一组,戴上头饰上台表演课文内容。【两至三组依次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选出最佳演员,发奖。【评价激励】
第四环节:总结全文,启发延伸。从这一课中,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第五环节:作业:【如果课堂时间充足,便当堂完成】
小松树现在是一个知错就改,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好孩子。它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充分发挥想象,续编一段小松树长大后的故事。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 树(得意)大 山托
惭愧
大松 树(风伯伯)看到很远 设计说明: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包括情感的发展。为了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教学设计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让孩子们的学习以“乐”为舟。我依据课改新理念,进行了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课堂教学新设计,此教案已经过实践教学,效果很好,得到听课老师的赞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2010-04-11 03:37:08| 分类: 教学设计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风伯伯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2教时
第一课时(略)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检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好吗?
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生书空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现在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3.同学们读的真棒,谁能用上我们刚读的几个词,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说的真好,你读书真仔细啊!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一段
(1)还有两位朋友也来了,他们是----(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两个淘气鬼在山上迷了路,找不(2)谢谢你为他们找到了家,现在我们知道了,引读--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2.精读第二段
(1)过渡: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他们一定天天在一起说话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2)请同学们大声的自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出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指(3)从小松树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看得远,很骄傲。)
(4)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骄傲的呢?指导读有关词语。(要读出小松树骄傲的样子,(5)除了看出小松树很骄傲外,还看出他怎么样?(没礼貌,瞧不起人。)指名读读有关词语,(6)同学们如果你是大松树看到小松树这样骄傲,而且还没礼貌,你会怎么样? 大松树听了
3、精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大松树心胸宽广,不和小松树计较。他虽然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却被刚巧路过的风师: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谁再来读读这一段有道理的话。(出示风伯伯的话,指名学生指名说。(山下的松树比小松树高,是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高的)
是啊,小松树长得并不高,我们来比一比。(板书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它很高是因为他站得高,是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呀!(板书托)我们再来看一下(板书演示)谁再来读读这一段有道理的话
师评:老师听出来了,这位风伯伯的话说得很慢,声音听起来和温柔。谁再来试一试?其他小朋师:多么温柔、多么亲切的风伯伯啊!一声“孩子”我们知道了风伯伯把小松树是当成了自己的4.精读第四自然段。
1、小松树听明白了风伯伯的话了吗?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2、你从哪里看出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理解词语:惭愧)“惭愧”是什么意思?(难过,3、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你能学学它地样子吗?(学生做动作)
师:这时,它会想些什么呢?
生:它明白了,自己并不比大松树高,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地。
生:它想,我以后再也不能骄傲了。
师: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对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生:松树姐姐,我以后再也不骄傲了。
生:大松树,你好!我现在知道了你比我高多了,是大山爷爷把我托起来的。
师:是啊,是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你们现在是怎么想的呢?生:小松树看起来很高,实际上它是长在大山上的。
生:小松树比应该瞧不起大松树。
师:小朋友说得都很好,现在,小松树变成了一个既有礼貌又很谦虚的孩子。
三、分角色朗读,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骄傲的小松树,谦虚的大松树,和蔼可亲的风伯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演四,总结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08-20
松树赞阅读答案07-28
松树中学开展禁毒09-10
松树的作文400字08-21
四年级观察松树日记500字10-02
写松树的小学作文400字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