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教学随笔

2024-06-21

初三语文教学随笔(精选13篇)

1.初三语文教学随笔 篇一

初三英语教学随笔

进化中学

罗茂梅

初三学生即将面临着毕业,学习任务紧,时间有限。因此,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建立条理有效的课堂架构,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把握好课堂教学,我不但在课前从多方面积极准备,精心策划,而且注重每一节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并把这种反思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具体做法如下:

一、明确目标

教学目标是每一节课所要完成教学任务的核心和灵魂。只有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加以正确的方法指导,同学们对自己的复习活动才有一种方向感、使命感,也才能减少盲目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学们在完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后,也就完成了总的目标,从而完成了整个教学任务。

二、体验模仿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种活的语言,英语也不例外。没有一定的语言环境作为载体,那种语言也就失去了活力,成了死的语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能向学生传递一定的信息,尽量将英美人士表情丰富的显著特点表达出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引导他们去模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型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深化语言的习得过程,让学生接触、运用并充分理解所复习的语言材料,进而引导他们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活学活用

反对同学们学习时死记硬背,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而且久之大部分同学也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我总是鼓励同学们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学生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演示、讨论等方面只要存在着合理的方面,或者有所发挥或创新,我总是适时地给予合理的肯定和评议,以便引导他们主动地投身于教学活动并参与竞争,主动地使用英语,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另外,及时的对所学知识进行盘点、理清思路,使所学知识纵横交织,密集成网,帮助学生们建立庞大的知识网络,也能优化学习方法,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通过“明确目标、体验模仿、活学活用”三步,不仅使学生对课本内容掌握得更准确、更牢固,而且达到了英语课堂上“人人参与,人人有机会,充分用英语进行‘谈、说、议’等言语表达活动”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2.初三语文教学随笔 篇二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入学儿童自控能力差, 注意力维持时间短, 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 力求学生百读不厌, 每读一次都有收获。儿童的模仿性很强, 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范读时, 我注意示范感情语气和音调、速度。例如, 我教《欢庆》一课时, 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枫林举起燃烧的火把”, 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快地领读“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十三亿孩子, 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体会诗情; 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十月一日, 祖国妈妈的生日! ”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领读, 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 一个个犹如置身于欢庆.热烈的节日氛围之中, 亲身感受那人如海、歌如潮的欢乐情景。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 并模仿老师范读, 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 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教师正确领读, 将无声的书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 学生在跟读中不但领会了文义, 展开了想象, 体验了情感, 而且学会了断句, 纠正了方言。

2.进行朗读指导时要充分利用插图引路

教材中不少课文都配有色彩鲜明、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我们在进行朗读指导时, 切不可对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视而不见, 而要充分利用它们为学生朗读课文作好情感上的铺垫使观察与朗读相得益彰, 让这些插图带着孩子们走进一个个特定的情境, 和作者一同欢笑、一同惆怅、一同悲伤……一同用最丰富的情感语言赞美他们、歌咏他们、思念他们……如《荷花》的课文插图 , 在一泓清澈的池水中 , 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 白色的荷花娉娉婷婷地从中间冒出来, 宛如一个个姿态各异的美丽仙子在随同我翩翩起舞。教学中, 我通过对画面的渲染, 使学生既获得了整体的形象感知, 又获得了美好的情感体验, 身不由己地走进荷花池, 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花仙子。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 对美好的事物有着最强烈的心灵感应, 他们发现并喜欢上美丽的荷花。“言为心声”, 对描写美景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 这些优美的语句因此而变得亲切可爱。此时有感情地朗读正是他们情感心声的需求, 学生图文对照, 感悟、体验, 读出感情, 读出赞美, 这是利用插图创设情境所取得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 养预习能力 , 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预习课文

为了保证预习效果, 切实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建议在三年级开始阶段, 学生在课上由教师指导完成预习。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 可以按这样梯度递进:教师课上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课外预习与课上指导相结合———课外预习, 课堂检查这样几个层次循序渐进, 学生的预习能力会得到切实提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明确预 习 任 务 。

主要是学生自己反复读课文, 勾画出生字词, 借助拼音认读, 力争能够读正确;练习查字典, 解决字义和词义的疑难困惑;初步建立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尝试找出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2锻 炼 自主 识 字 释词 能力 。

在预习过程中, 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或者同桌合作识字, 查字典, 并结合课文弄懂生字生词的意思。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获得的学习经验会更牢固。

3.3反 复 读 书 , 尝 试 复 述 课 文 , 尝 试 感 知 、把握 课 文大 意 。

要给足学生自由读书的时间, 书读得充分, 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鼓励学生尝试复述课文。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在预习后将课文大意父母或讲给好朋友听。

4.引导学生走入文本

4.1从 “诵 读 ”走 入 文 本 。

课堂上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 运用各种不同的朗读方法, 如教师范读、配乐朗诵、个别读、小组读、全班齐读……让学生通过诵读了解文本内容, 通过不断诵读, 感受作家的情怀, 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军神》一课, 课文以刘伯承和医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没有叙述性的语言。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读后大家评议, 体会刘伯承和沃克医生不同的内心活动。学生兴趣浓厚, 课堂气氛热烈。

《桂林山水》一课 , 纯粹写景抒情的文章 , 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 读出感情, 读出感悟,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2挖 掘 文本 空 白 处 , 引导学生 想 象 , 从 而 走 入 人 物 内 心 , 深刻解读文本。

例如《鸟的天堂》一课, 文中描写各种鸟在榕树上欢叫, 既写出鸟的颜色, 又写出鸟的动态, 此处, 引导学生想象:还可能有什么颜色的鸟儿在怎样欢叫? 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 通过形象思维引路, 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内化为深刻的感悟。

5.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笔 篇三

情感、思维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让学生能受到情感的熏陶,加深体验、理解,从而让学生能够享受到审美

的乐趣、获得启迪。因此怎样对语文阅读进行有效教学,这个问题值得教师们的共同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06-01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一位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这堂课就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拨动他们的心弦。

三、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之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他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

2、抓主要线索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中提出了自主学习,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在文本教学时,教师如果抓住主要线索教学,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渔夫的故事》一文中,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由于所提的问题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整堂课避免了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学生在读中思议,在读中质疑释疑,在读中理解感悟,学得自主,学得愉悦,学得扎实

四、读写结合,坚持练笔

阅读文本,特别是阅读名家名篇,既要学读,又要学写。所选的阅读篇目是名家名篇,促使学生吸取和积累下大量优美的语言,为作文打基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如何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文章构思,遣词造句等方面学习文章的写法,在阅读课上体现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要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原则,尤其要强调说和写的训练。大作文以外,要重视平时结合阅读的小练笔。我一直主张在每一篇课文讲读过程中,除了读书之外,要有10-15分钟的时间进行听、说、写练习。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练笔实践。

如教学《观潮》一课之前,我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他们不仅写出了景物特点,而且写作顺序也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让学生读写结合,提高了写作能力。

4.初三的寒假随笔 篇四

初三的寒假随笔一

每逢岁末年尾,孩子们的心情便会变得难以抑制的澎湃和激动,幼稚,浪漫的心底涌出一个个不可思议,大胆新奇的希望与计划,设想着亲朋好友送给自己的年终奖赏:压岁钱。究竟有多少,我的奋斗目标是否能够达到。

朦胧中我似乎记的在很小的时候,春风灿烂的姑妈,大爷,舅妈,姨妈等许多人递给我一张张窄窄的,花花绿绿的纸片在手中咯吱作 响,我嘴中不停的重复着大人交给的拜年话:过年好,谢谢。每当遇见 陌生的客人,我就会吓得缩进母亲的怀里,或者父亲的背后,任凭客人百般春光灿烂般的哄逗,我依旧不买真情,母亲只好千恩万谢地,不好意思而且有些惴惴不安地收下那张纸片,脸庞泛起一层满意的笑容。

几天下来,母亲收了好几张,但据后来我母亲回忆说,其实没多少钱,也就十块二十来块,因为那个时侯都很穷。为了给亲友买过节礼品已经掏空了自己一个月的积蓄和生活费用。送给我的压岁钱的确可以解决一些燃眉之急,生活所迫,所以,那个时候的压岁钱全部被母亲据为己有,我只不过是父母收取压岁钱的一个招牌罢了。

尽管如此,每当新学期来临,当我的心中烦恼骤生,怒气满腔的时候,母亲总会早早地把洗得干净的校服放在我的床头,父亲把崭新的书包,学具摆放在书桌上。我的目光从迷惑不解逐渐的变得有点茅塞顿开,原来,为了我的将来和前途,父母用压岁钱为我的明天添加动力和勇气,纠正那些不良的奢靡习气,从小养成良好的品格,我为他们的言行深深感化陶醉了。

进入中学以后,繁重的学习任务压迫得我喘不过气来,父母为了我的学业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可我却总是沉迷在娱乐,享受的国度里玩乐而不能自拔。聊社会不公,谈周围怪状,吹未来计划,侃飞天梦想,至于新春的压岁钱,我更会及时地纳入自己的腰包,制定自己快乐的飞计划啦。全然忘了一进入中年的父母。

但是今年的春节却使我幡然醒悟,茅塞顿开,压岁钱,其实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的,他们用真情实感联络起亲棚好友的纽带,同时也为我的成长创造铺平了道路。

我把今年的压岁钱如数交给了父母,让他们帮我存入银行,打理我的日常生活开支,彻底刹住我乱花钱的坏毛病,同时,父母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也逐渐地,潜移默化地开始影响着我,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初三的寒假随笔二

这个寒假我有幸来到了陕西渭南二伯家。这个寒假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参观了许多名胜,也品尝了当地的风味小吃。

这一次来到渭南,我学到了许多语文写作技巧。我知道了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而且知道了一直到高中,学的也都是这些,知识深度不同。二伯还叫我了文体的分类,写作的技法,还有词语的分类等等。

在陕西有许多被称为塬的小丘,塬与山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坡上有梯田,顶是平的,而且全是由土筑成的。二伯还带我游览了兵马俑,秦始皇陵和华清池。了解到兵马俑都是由一个个部件组装而成的,而且每一个兵马俑原本都是有颜色的,体现了中华人民的智慧。在华清池还看到了天然的温泉水。

当地有许多特色小吃。有肉夹馍,是由两块烤饼,中间加上肉馅和香葱,那味道香极了。羊肉泡馍也很有特色,在纯羊汤里放上粉丝,再拿一大块烤饼撕成一块一块的泡在汤里。还有羊肉串和凉皮。这些都是南方吃不到的东西,令人回味无穷。

5.初三随笔 篇五

常言道,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希望的顽强生命力在于它幽深与飘渺,它并不是固定的代名词,它有自身的延续性。昔日的雕栏玉砌,金碧辉煌,在他眼里只是过眼云烟国破家亡的痛苦,使他几欲绝望。一代帝王错过了大好河山,好不失落;;而正是这种透彻心扉的痛楚成就了一代词人,空旷的山谷响起了一声悲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无言独上西楼,在月如钩的夜晚,高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千丝万缕的忧愁恰似“人生长恨水东流”。历史的风尘不知湮没了多少帝王的楼阁轩榭,唯他??南唐后主,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唱遍了忧思,吟遍了愁情,赢得了永恒。

十年寒窗,本想换得一朝衣锦还乡,怎料仕途多坎坷。金榜无名,心中有恨。他无颜以对乡中父老,在“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夜晚,只身孤影,独上“姑苏城外寒山寺”,面对“江枫渔火”,忧思难忘,深叹“夜半钟声到客船”。弹指间,他错过了名利场,好生失望,而正是这种无奈的失意,成就了千古绝唱册《枫桥夜泊》,也因此,张继字,这个名字震撼了文坛!

命途多舛,现实生活中无数的精魂默默地付出。在这辽阔的时间和空间中,寻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生命坐标。双目失明的她,错过了五彩斑斓的世界却能让海伦精神传遍了每一个黑暗的角落;双耳失聪的他,错过了清脆悦耳的声音却能扼住生命的咽喉,奏响了《命运交响曲》!

因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希望之火需要再燃,需要呵护,不致让暴风雨将其熄灭,不致让自己在黑暗、阴冷、无助中绝望。

6.随笔-初三作文 篇六

回去之后,就要统考了,周四。

学校要作为考试的场地,所以八年级的可以停课。

班主说,我们从初一一直参加统考到初三。还每次都拿第一,让他们都有了压力。是啊,就像初二的时候,班主任说的一样,因为我们考了第一,所以要是不再拿第一,社会就要有想法了。

想起那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就像小学的自己,拿了第一,就只能争取下次再拿第一,连续拿了四次第一后,突然拿了个第二,就被其他同学和老师贬的要死,因此,只能再保持自己拿第一的成就。因为那个时候自己太好胜了,总是不争第一就不罢休,失去一个第一就像失去天下,而得到第一却还觉得不如高校里的同学,因此,那个时候的自己永远不知足。但现在,是被灌输了太多消极的想法,是因为没有了那种斗志,还是真的认为成绩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哪怕不是第一,自己也只是笑笑而过,从来没有行动上地去争取?

想起初二那会,自己的.数学不是很差吗?结果被数学老师叫去补到,当时和现在一样,都是有培优补差的,而自己一直都是培优行列的,突然,老师叫我去找他,让我心里非常不安,自己哭了一整节课,别人怎么安慰我也都不说原因,我也都不说,我只是怕我被当成差生补导数学了。然而,现在,每天都被当差生补导数学,自己也只是一笑而过。呵呵哒。

我不希望,我那么在乎。我只是希望,你尽力了就好。就像妈妈说的,你尽力了就好,到关键时候,就放下心来,顺其自然,但平时,一定要尽力地去完成。我想,连续的几次无所谓却得奖的最近经历,是在告诉我,我的瞎紧张只会让自己一败涂地。

7.初中历史教学随笔 篇七

根据教育的开放性原则, 适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营造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推动学生担任学习主角, 加强学生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如以讨论、辨析、导演历史小剧等多种形式,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角色, 在激发其自主意识时, 诱发其创新兴趣。另外, 教师要允许学生提出质疑, 并调动学生参与, 如引导若干学生支持或反对教师的某一观点, 通过有序的积极辩论, 使学生各抒己见, 想人之所不想, 见人之所不见, 能人之所不能, 从而优化学生的创造心理环境, 促进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 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 使之成为创造性思维的策源地。

2.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 , 向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思维是动作的内化, 动作是思维的外现。教师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参与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如实地调查、文物考古、模型制造、古画模仿等, 使学生感官与感知并用, 劳心与劳力结合, 激发思维创新发展。例如, 我在指导学生制作“张衡地动仪”的模型时, 只提供一定的数据、原理、外形, 让学生从自选材料、模具制造到演示都显示出他们的创意水平。此外, 我还让学生制作殷墟龟甲、兽骨模型;临摹《清明上河图》、《步辇图》、《蒙娜丽莎》等;到革命老区调查, 并撰写调查报告。如此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的多功能思维在实践中发挥, 促进学生创造性意识的发展。

3.构建完整的历史事件内在关系的结构

所有的事情就像一张网, 历史事件就是这张网上的一个个节点, 若干节点组在一起, 就构成了一张无边的大网, 但无论你提起哪个节, 都会将这张网提起, 高的部分那是与你提起节点联系紧密的, 低的部分是联系相对疏远的, 但由此我们却可以知道他们之间是绝对有联系的, 或远或近而已。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这样一张网, 要一节点而知网、一叶而知秋、一事而知史。

学习历史的最大功用是用它来研究今天, 预言明天, 而且现在的学业考试非常注重对热点时事问题的考察, 从这两个角度讲, 历史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 还要关注当今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 并在课堂中渗透给学生。

近两年, 从黄岩岛、钓鱼岛到三沙市的设置,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价值的线索, 那就是海权, 而且这个线索更紧密地把若干个节点联系得更紧密, 构建围绕海防、海权的知识网。

我们曾经强大, 从南宋指南针应用、海船的发达到元朝的空前海运到郑和下西洋, 再到新航路的开辟, 继而英国因为夺得海权而成为霸主, 正是因为从明末的闭关、海权的失去, 而被迫步入近代, 开始以洋务运动为始的近代化探索, 这张网还可以再大些。这个线索和知识网警示我们及后人要重视海权, 重视海防的建设, 这也是知识网格的具体体现和应用。

由此, 我们根据不同的线索,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并以这个知识结构让学生逐渐读懂事件背后的真相, 这是个良性的循环。这要求我们在日常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网格体系的能力。我们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进行创新教学设计, 实现教学目标, 并把握学业考试的动向, 在自己的课堂中贯彻创新理念, 建立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单一的授课模式。

4.与语文等其他学科整合 , 为学生学习历史 “搭桥铺路 ”

例如在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 我引用“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唐诗, 使学生立即识记西域的地理概念和形象地理解西域的广袤和荒凉。一曲谭晶演唱的《丝绸之路》把学生带进2000年前黄沙飞舞、驼铃悠悠的漫漫古道, 在歌曲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激昂。

5.巧用影视文学作品 , 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在讲到北宋、西夏、辽的对峙时, 我跟学生聊起了《天龙八部》, 通过对萧风、段誉等人物的简单回顾, 使学生深刻理解这段历史。另外, 很多历史穿越剧或历史题材影视剧受学生追捧, 但这些历史剧史实在破绽百出, 教师要告诉学生什么才是真实的历史。在课堂上我们要引用正剧, 例如在讲辛亥革命时给同学们播放《走向共和》等片段, 孙中山的形象在学生眼里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

6.与时事紧密结合 , 使历史具有时代感

关心时事、议论时事是很多学生的爱好, 在历史课堂中恰当地引出这些话题, 既可以理解历史, 又可以为现实问题寻找出路。例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时, 我和学生谈到时事热点“中日钓鱼岛之争”, 一起回顾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使学生认识到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针对日本自卫队进行的夺岛演习, 我又进行追问, 我们应如何回击日本的行为? 怎样不让甲午海战的悲剧重演? 学生义愤填膺, 陷入沉思, 思想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7.在网络资源中放飞思维

把网络资源引入历史课堂, 让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思维健康成长。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 学校网络教学日益广泛, 历史老师要通过网络, 开拓进取, 借助网络资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 培养学生熟悉网络、利用网络查找历史资料, 启迪学生思维, 放飞思维空间, 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并努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学习能力。

8.在学习竞赛中积累沉淀

新教育理念告诉我们,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历史课堂理当成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 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进行活动。如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竞赛方法, 每上完一节课, 下课前一定会提问所学知识, 并采取现场打分的方式, 引起学生重视, 巩固基础知识, 课后要求认真完成作业,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达到较好的效果。

9.在辩论中达成共识

8.谈初三世界历史教学 篇八

关键词:初三;世界历史;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12-02

三年时间转瞬即逝,学生很快就已经进入到紧张的初三学习当中,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问了我同一个问题:“老师,要怎样才能学好世界历史?”面对学生的困惑,我更加需要好好思考如何才能上好世界近代史课。最终,我总结了近两年初三教学的得与失,现谈谈体会。

一、专有名词的解释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掌握它对初三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要让学生抓住这条线,首先就必须先明白什么是资本主义。早在中国近代史当中,学生就已经接触到“资本主义”,但更多的解释是:“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者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占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这样的解释精准、专业,但到底什么是资本主义,学生不仅没有理解,反而接触了更多的像“生产资料”、“经济社会学”等陌生而专业的名词。最终,不仅学生如堕五里雾里,教师自己也觉得课很难上。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解释“资本主义”这个名词的时候,我先创设了一个情景:“我有钱、有机器(资本家),为了赚钱,现在雇你们(出卖劳动力的人)为我劳动。哈哈,你们给我创造了大量的商品,但是我又把它们卖给了你,最终我就会越来越有钱,我的生产规模就会越来越大。”在此基础上我又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①你我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②生产出来的商品我是如何处理的?③如果我要进一步壮大实力,需要具备哪些有利条件?回答完毕之后,我们总结出:“资本主义的特征就是雇佣劳动和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的必备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制度、市场和原料”等。这样以后只要学生看到雇佣劳动或者市场、劳动力等词语时肯定就会想到资本主义。

这样的讲解或许不是很专业,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生活化,不仅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乐于学。

二、抓住历史发展的主线

1、设问渗透世界近代史的主线,即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史(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在学生基本掌握资本主义的特点后,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在上课时设置一些问题了:文艺复兴可以给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什么?新航路的开辟满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那些需求?通过有意渗透,学生便会慢慢将近代史中的事件和资本主义进行联系思考,这时我们只需要在每次单元复习的时候用较专业的术语帮他们归纳总结即可。

2、引导学生建立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即以国家为单位,构建国别史框架(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

国别史的学习主要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所以相对简单易懂。因此先学国家历史,既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此国历史的整体理解,又有利于减轻基础较弱学生的压力,提高他们的信心。

下面以英国的发展为例。

第一步,学生整理近代史中跟英国有关的事件。这一步我们要求学生把中国历史中他知道的相关事件写出来。(学生很快总结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东印度公司、三角贸易、鸦片战争。)

第二步,设问:英国资本主义要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或者有利环境?(政府支持、先进技术、市场、原料、资金。)

第三步,将第一和第二步进行对应连线。(资产阶级革命——政府支持;工业革命——先进技术;东印度公司、三角贸易、鸦片战争——市场、原料、资金。)

第四步,利用大括号形式整理归纳,严格规范学生的用语和书写(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当学生逐步掌握了各国基本史实后,我们就可以把英国、美国等词语换成“世界”让学生去套用总结了。

三、借助翔实的历史文字、数据资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资料的应用,不仅在于它是否翔实,更在于它是否适用这节课,是否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如讲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时,最初我采用直接讲述法:一战的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老旧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然后解释。结果,学生却更困惑。后来,调整后我只给了两则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说。材料如下:

材料一:(略)

材料二:1914年,英国殖民地3350万平方千米;俄国约为1740万平方千米;法国为1060万平方千米;而19世纪80年代以前德国没有殖民地,到1914年前后,他的殖民地仅为英国的八分之一。

设问:①由材料一可以看出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发展最快的是那两个?②如果德国要加快发展步伐,还需要具备或者创造哪些条件?③20世纪初,殖民地基本被瓜分完毕,德国要怎么办?

准备工作就绪,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国家,他本人就是这个国家首脑,然后结合国际形势为本国寻找出路。随着学生逐渐感兴趣,他们的讨论越来越激烈,最终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德国想要发展更快的话,肯定要对外扩张掠夺,肯定会和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冲突。这时我再进行总结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四、及时练习,训练读题技巧

练习是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讲不练是不能巩固知识的,但是练习题也不能随便处理,见题就用,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是慎重选题,材料要新颖,因为是初三,从中考的要求入手更好(最好能是中考原题)。适当的练习不仅能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而且能让学生自己再一次学着理解资料,获取知识,真正达到提升能力、学以致用的目的。

9.初三随想-随笔写作 篇九

初三三点一线的生活早已听说,但真正经历起来还是有些无奈。以往放学后在操场上活泼的身影现已被黄昏残阳的余光代替,美丽的晚霞也成为孤独者,她只能默默地洒向大地……

我们已经长大,肩上也能挑起沉重的负担。不,不是肩在支撑着它,而是我们心中的.信念。

梦想不知何时开始占据了我的心,是它给了我继续前进的勇气。

初三的生活是紧张的,我们每个人都在梦的边缘挣扎着。也许哪一天会失足,也许哪一天会真正触摸到梦的边缘。我们明知有危险,但还是在固执地坚持着。因为我们在经历着初三的生活。

随着初三学习任务的加重,我们娱乐休息的时间也会随之减少。一天的课程结束后,面对的是如小山一样高的作业,好像永远也做不完。一头扎进题海不能自拔,任凭窗外树叶的声响。这时的树木明月也是孤独者,因为我根本来不及看它们一眼。

初三是人生的一道风景线,用自己的信念去书写它吧,它将成为你难以忘怀的记忆。

初三生活紧张而充实,初三生活一如既往。

10.随笔初三作文 篇十

初三,多么美丽的字眼,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写在初三,我们再也不能继续疯玩,而是要趴在家里写那无数的资料。写在初三,我们再也不能放学早早的回家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而是要踏着漫天的星辰回到家里。写在初三,我们再也不能满不在乎那红灿灿的分数一笑了之,而是要检讨整理很久。写在初三,我们也不能和朋友出去一聚一天,大家都有无数的作业和补习班。写在初三,我们再也没有了那时的纯真笑容,取而代之的是学习的紧张和严肃。写在初三,我们再也不是父母眼中乖宝宝,而是接个电话都要被盘问半天。写在初三,我们再也不可能几个男男女女在一起开怀大笑,因为有父母的禁止,老师的盘问,同学的议论,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刻意保持着距离。写在初三,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都被父母要求着成熟起来,却又事事都要被管。写在初三,我们很累,但我们从不会后悔,因为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11.初中语文随笔训练教学探究 篇十一

写作训练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一直被视为“老大难”问题。本文着重阐述了随笔训练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随笔训练 写作教学

语文课程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而“写”是语文综合能力,在“听说读写”中占据着半璧江山。但写作内容泛化、写作情感虚化、写作形式僵化、写作语言刻板化一直是作文教学的诟病,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随笔训练,因体裁表达灵活、情感思想相对自由、语言表达具有个性的特点,倍受师生的青睐。

一、语文随笔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明确。语文教学既有教学,也有育人的任务。我们在随笔教学中,要摒弃“高分低能”的困扰,摆脱功利性的目标,走出“应试”的樊篱。教师设立的目标既有学科总目标,也有随笔训练总目标,也有随笔阶段性目标。目标的设计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教师要因材施教地开展训练实践活动。

2.循序渐进。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教师无活动计划,或预设的计划被“见事行事”了,教师东一榔头西一棒,以致写作训练变得无序化。教师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学生未经过系统的训练,只是盲目地凑篇数。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有序的原则,如写记叙文时,初一是记述性的记叙文,初中写描写性的记叙文。

3.丰富多样。随笔训练不能囿于“写”的技能训练,应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等方面的能力。由于教师习惯于陈旧的方式、枯燥乏味的训练内容,使学生在随笔训练时常冥思苦想,或敷衍了事,写出的东西毫无新意。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包括训练素材、训练内容、命题方式、训练评改、训练指导的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4.开放发展。首先,教师要注重训练内容的开放性,要将听说读写与名段摘抄、改编评赏相结合,要将作文教学与做事、做人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形成生活体验,实现语言知识的积累。其次,教师要注重训练过程的开放性。教师不局限于“命题、写作、批改、讲评”的低效模式,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学习与合作交往的环境,让他们“说真话,述真情”,进行自由地写作。最后,教师要注重指导评价的开放性。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评价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参与作文评价中,能拓展学生思维、积累学习经验,让他们敢于表达、乐于写作。

二、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有效策略

1.依据学情与不同阶段制定目标。在随笔训练前,教师有确立随笔训练的目标,教师在遵循学科与随笔训练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如七年级上册包括:(1)培养随笔写作兴趣;(2)阅读课内外文学作品,感知五种表达方式;(3)不会摘抄,能写简单的感想与点评;(4)学会认真观察,能有顺序地记叙所观察到的人、事、物;(5)学会简单的景物描写方法;(6)养成写作的习惯,每周写两至三篇随笔。(7)学会自由表达,能“说真话,述真情”;(8)尝试评改自己的作文,学会用常用的修改符号改文章。

2.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主动、快乐、全身心地去研究,而绝不会将之当作一种负担。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1)精选随笔本。学生越是花了功夫选择随笔本,就会越珍惜。随笔本须选用精美的硬面抄,页面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与课本差不多即可;要伴随学生整个初中三年,因而页数要厚。学生在写随笔时,可以用彩笔对文章进行装饰,有画素描的,有贴纸的,有画插图,也有画漫画的,再不济也用线条装饰,这虽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会给学生带来好的心情,能激发他们写作的灵感。(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命题。由于学生过着两点一线式的单调的学习生活,常感到无话写说、无内容可写,教师如果能写作内容不加选择,学生往往会胡编乱凑。在随笔初期,教师可多布置摘抄、点评、仿写的训练,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如在《幼时记趣》一文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等三件物外之趣的事,教者让学生“自己写一段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这样学生很愿意去完成。当学生适就了随笔写作后,教师要增加难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题目。可以通过看电影、写影评,如学生看了《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美人鱼》等电影,会被其中绚丽的场景、奇妙的情节所吸引,就会产生要表达的欲望。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1)重视语言的锤炼。教师要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美文杂谈、精美小说、报刊杂志中摘抄优美词句,并进行仿写、扩写活动。当然,光有摘抄还是远远不够的,遇到精彩的文章,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背诵。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炼字”的功夫,让他们从简短的片段练习开始,下笔前反复思考,力求精益求精。(2)学会观察。学生缺少观察,就缺少生活体验。教师要运用春游、参加社会活动等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力求细致、全面,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并及时记录在随笔本上。(3)丰富联想。教师要通过续写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由发挥,展开联想与想象,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4.多样评改。教师应从讲评环节上下功夫,一方面要采用灵活的评价尺度,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教师要建立多样化的讲评方式,可以采用每月一次的大讲评与每周一次的小讲评相结合,要建立多样化的批改方式,可以是通过生生互批,提出修改意见,作者要虚心接受,对不赞成的写出自己的理由。学生在互评、自省中能取长补短,提高了写作效率。

12.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探讨 篇十二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情况,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和配套作业的筛选工作。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目标。

二、追本溯源,提高效率

用好课本和中考指导,既可以克服复习的盲目性,又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为此,我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1)对课本上的重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要既能正确理解,又能灵活运用;(2)对中考指导上的习题要过关,这对准理解概念、切实掌握解题规律很重要;(3)凡学生自己看过能懂的不教,凡看过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够弄懂的不教,想想不懂,但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能弄懂的也不教。

中考指导是复习的具体指南,它很好地将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整理,我复习时力求让学生理解知识点间的关系和结构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由于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我就和同科教师一道精心组织教案,力求向每节课要质量,为了提高密度和容量,讲究效果,特别在例题、习题的选择上多下功夫,我们要注意下列几点。

1. 选择例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规律性,以期达到以点带面,会一道题则会一类的功效。

2. 许多例题是以教材内容为背景,结合近几年及各地中考试题中的优秀题型,经改编、组合、引申等设计而得的。

3. 例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综合性,要能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4. 例题要体现新课标精神,在立意上适当出新。

三、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

1.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学会构建数学模型,走出题海误区。

近年来,由于中考数学试题中增加了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考查,以致有人误认为在中考复习时应以做偏题难题为主,这是极其错误的。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代数中的数量和几何中的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方法。这种思想几乎在初中数学的各章节中都得到了充分运用。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中利用这种思想可通过画线形图来轻而易举地找出行程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进而列出方程;函数及其图像的学习几乎把这种思想贯穿始终;统计初步中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题和圆中运用垂径定理求半径、弦长、弦心距及正多边形与圆的有关计算都可构造成直角三角形的模型,比如著名的赵州桥问题就是这类题的典型。

2. 渗透符号表述思想,让学生学会归纳推理,走出繁难误区。

初中数学的符号是极其多的,而且各种符号都有其特定的涵义。如果老师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运用简洁符号表述深奥复杂的数学道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通过小题,查找漏洞,注重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的落实

备课时,要重点找出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先把学生写错的概念,运算和数学思想方法了然于胸,再精心设计复习课的“问题链”。课上我采用问题点拨,师生互动完成知识系统的框架结构,做到复习课能起温故而知新,快速纠错,唤起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增强学生能力的效果。

五、杜绝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乏味现象

为了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教师分析例题,学生听讲的复习课。在教学过程中,可创设教学情境。创设了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进入“准备阶段”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研究,再让学生“闪亮登场”,自己演板讲解,在登场亮相中可实施“场外救助”,再不能解决的就采用“师生互动”。由老师点拨,共同讨论,对优秀的解题方法给予肯定,并完成一题多变;变条件、变选项、变思维方法,最后进行强化训练,反复纠错,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其正达到了教学目标,改变了台上教师滔滔不绝,台下学生昏昏欲睡的状况,从而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向上的学习氛围。

六、注重数学方法和思维训练

复习阶段要进行适量的综合训练,可以专题形式展开,比如应用性问题,动态几何问题,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阅读理解题,实验操作题等。把基础知识系统的复习与综合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螺旋式推进,运用一题多解,注重各种方法的归纳总结。

通过复习,要达到让学生觉得初中数学内容屈指可数,让学生有一种书越读越薄的感觉。在讲解题目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与该题同类的习题,进行对比、分析解法,找到解这一类题的技巧和方法。在试卷讲评课上,引导学生进行错因分析,总结教训,明确解题中使用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辨析错误的能力。

七、不赶进度,扎实过关

13.初三随笔素材 篇十三

常言道,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希望的顽强生命力在于它的幽深与飘渺,它并不是固定的代名词,它有自身的延续性。昔日的雕栏玉砌,金碧辉煌,在他眼里只是过眼云烟国破家亡的痛苦,使他几欲绝望。一代帝王错过了大好河山,好不失落;;而正是这种透彻心扉的痛楚成就了一代词人,空旷的山谷响起了一声悲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无言独上西楼,在月如钩的夜晚,高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千丝万缕的忧愁恰似“人生长恨水东流”。历史的风尘不知湮没了多少帝王的楼阁轩榭,唯他??南唐后主,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唱遍了忧思,吟遍了愁情,赢得了永恒。

十年寒窗,本想换得一朝衣锦还乡,怎料仕途多坎坷。金榜无名,心中有恨。他无颜以对乡中父老,在“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夜晚,只身孤影,独上“姑苏城外寒山寺”,面对“江枫渔火”,忧思难忘,深叹“夜半钟声到客船”。弹指间,他错过了名利场,好生失望,而正是这种无奈的失意,成就了千古绝唱册《枫桥夜泊》,也因此,张继字,这个名字震撼了文坛!

命途多舛,现实生活中无数的精魂默默地付出。在这辽阔的时间和空间中,寻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生命坐标。双目失明的她,错过了五彩斑斓的世界却能让海伦精神传遍了每一个黑暗的角落;双耳失聪的他,错过了清脆悦耳的声音却能扼住生命的咽喉,奏响了《命运交响曲》!

因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希望之火需要再燃,需要呵护,不致让暴风雨将其熄灭,不致让自己在黑暗、阴冷、无助中绝望。

当我们错过太阳的时候,不要心灰意冷,我们要守住希望,因为还有月亮和星星;当我们又错过月亮和星星时,不要自暴自弃,我们要看到希望,因为明天还有太阳;当我们什么都错过的时候,也不能放弃希望,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希望!

采撷幸福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幸福,留下最后的美丽;我的幸福,要和友一起去采撷——每一份友情,每一丝快乐,每一片希望,每一线阳光……”

这是记在我日记本上的一段话。每天翻开日记本,看见它,心情总会变得很蓝、很透明,冲走了沉淀在心底的失落和烦忧,那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时光匆匆,流年似水。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童年的记忆是一片片叶子,从童年的大树上悄然飘落,便再也无法重新回到树上,只是那片片叶子依然翠得耀眼。还记得,那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总爱张开好奇的眸子仰望蔚蓝的晴空,想融入那片蓝;总爱和小伙伴们钻在“小房子”里,看调皮的雨滴在微风中嬉戏。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草很青,那时的我真的很幸福。

现在,我依然爱蓝蓝的天,爱蓝天下美好的一切,却鲜有时间和精力细细欣赏,偶尔抬头望望,觉得有种陌生的亲切,仿佛生活里少了许多情趣,平添了几许忧烦和困惑。岁月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曾明白的东西:人生本来就是充满荆棘和坎坷的,在这漫漫长途,要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希望,给自己拚搏的勇气,给自己点一盏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一件华丽无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贪图片刻欢娱的美酒。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颓丧无助时,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会带给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

成功是幸福,失败也是幸福,那是一种酸楚的甜蜜。在任何时候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不怕失败,因为我的目标在前方,因为我有再爬起来的勇气,因为失败是一种幸福!又是一片澈然晴空,丝丝阳光温暖如昔。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其实世界究竟怎样,答案就在你眼里,就在你心中。

采撷幸福,给自己一份愉悦的心境;采撷幸福,离幸福近些吧。

有些路,请让我自己走

一把伞,可以遮挡冰凉的雨水,但却阻止不了雨肆意地倾泻;一盏灯,可以驱走身边的黑暗,但却照亮不了人生未知的尽头;一条河,可以洗却岩石上的泥泞,但冲刷不掉历史的尘埃。有些路,需要我们自己去走。

——题记

起点,温暖的路

我们如同这夏日中正蓬勃生长的小草,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晨露的滋润中,在大树的庇护下一点点的成长。

当我们怀着对这个“陌生世界”的恐惧和对“家”的恋恋不舍,降生人间的时候,一条路也伴随着哭喊声,铺设开来。路的主人就是我们。这条路充满了欢乐新奇,也伴随着挫折和悲伤。一步一个脚印,这条路,通向未来。

这条路的起点是充满温暖的。我们的父母就如同太阳带给我们光明,温暖我们;如同雨露,滋润我们;如同风,吹来花蜜的芳香。在起点的这一段,父母会为我们遮蔽风风雨雨的袭扰,会指示我们如何去迎击困难,搀扶我们一步步得走好寸路。

起点,是幸福的,温暖的。

挣扎,曲折的路

当树苗渐渐长大,厌倦了生活在母亲怀抱下的它竭力地挣扎着,要冲破这层束缚,离开母亲的庇佑。现在的我们就像这树苗。

父母的关心现在看来成了一句句的唠叨,日渐“成熟”的心也开始烦腻。不再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的劝导与强烈的自我意识发生了强烈的冲突。我们像这树苗,日渐成熟的心想要逃出“囚笼”,想要追求自由。

由此,我们的路便不再晴空万里,风雨无阻。当我们挣扎着摆脱了一直保护我们的父母后,就要独当一面地承受风吹雨打,去孤身跨越面前的每道险峰。然而,我们毕竟不像父母拥有那么多的经历。

曲折,在所难免却也是必然。

承担,自己的路

有些路,即便是父母,也无法帮助我们去走。

慢慢接触人际关系,接触万千社会的我们,会面临许多困惑。

青春,懵懂的时节。当面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建立起纯真的友情时,父母却总是用坚决的态度否决或批评我们。难道是因为他们经历过?或许他们是想要保护我们?不管怎样,今天的我们,应该试着去亲自走一走那条属于自己的路。

——

正因为天空承受过暴雨的冲刷,才会绽放那迷人的七彩光芒;正因为大地经历过冰封,万物复苏后的蓬勃才会如此动人。

有些路,请让我们自己去走;辉煌的未来,请让我们自己去追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谦让,友谊的桥梁

依稀记得,你——我的朋友,曾与我争吵过,但是你的宽容,你的礼让却在我的心里偷偷地洒下了种子,并默默地生根发芽。于是,“让”这个字,成了我心中的桥梁,打开记忆的大门,你正缓步从“桥”上走来……

风呼呼地吹着树叶,叶儿被秋风打了一个旋儿又转着弯儿飘上天空,落下来时已是千疮百孔。体育课玩过之后,你兴冲冲地跑进教室来找我,而我却收起了平时近似疯狂的状态,正趴在桌上文文静静地写字,墨水瓶像一个小兵,似乎望着我出神。然而你的闯进差点把我和桌子撞了个“人仰马翻”,墨水瓶当时就“壮烈牺牲”了,墨水似乎获得了自由,向四面延展而来,地面顿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小黑沟”,我们两人都惊呆了。虽已同窗多年,但我仍不能原谅你的鲁莽,心里一股火气直向嗓子处窜。

突然,“火山爆发”,我拿起你桌上的钢笔就往地下摔,还狠狠地踩了几脚。你不明白我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几年的友谊就此而荡然无存?泪水顿时就像喷泉似的从你的眼眶里涌出。我自以为很解气,想扬长而去。就在擦肩而过时,你突然转身向我喊道:“对不起……”

“对不起?“就是这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它让我坚冰似的心一点一点地在融化。我不经意地回头望了一眼,你像雕塑般地站着,愧疚好像填满了双眼……

我心里不禁发虚起来,不想如此残酷的报复还能让你的忍让和宽容所遮掩。朋友,其实我知道你不是有意的,是我伤害了你,为什么你还要说一声对不起呢?

走着走着,脚就像铅一样地沉重而抬不起来。我想我们两个的友谊肯定是要结束了。踩在泥里的落叶饱受秋伤,还能再飞得起来吗?

出乎意料的是,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第二天当我们在走廊中相遇时,双方都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

“看,给你。”我俩几乎同时说出口。

你的手中拿着瓶崭新的墨水,而我的手中握着支崭新的钢笔,于是,我们俩不约而同地笑了。是的,我和你有共同的默契,那就是谦让。

此时此刻,鸟儿唱起来了,校歌响起来了,为这份让之友谊添画着色彩。其实,你我都明白,是谦让这座桥,让我们的友谊又连在一起。

竞争,让生命更美丽

家中后院栽有一盆太阳菊。时值初春,锦簇的花瓣在硕大的叶片映衬下,绽放着金黄色的光彩。

忽一日,盆中黑土钻出了一点青色,点破了墨绿的沉寂,为这单调的春色平添了几分新意。惊喜之余,我不禁暗自担忧:与这枝粗叶壮的太阳菊共处一盆,这纤弱的小苗能顺利地生长吗?

然而,我多虑了。有限的泥土,令她珍惜所拥有的土地;稀疏的阳光,使她向往每一方晴空。她吮吸着,接纳着,生长着,与粗壮的太阳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她仿佛逆江而上的一叶扁舟,在竞争的激流中,虽然时时有覆舟的危险,却总能在小心翼翼中奋勇前行。终于,她出落得亭亭玉立,花枝招展。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幕景象。市公园内有一排市民们自发栽种的小树。其中有两棵种得很近。按理说,由于光照不足,这两棵树的成长必定不如其他树。但出人意料,在新树中,长得最高大茂盛的便是这两棵。正因为种得太密,为了生存,两棵树都尽可能地伸展着枝叶,伸向对方所不能及的空间,同时积极地向上生长,以求摆脱对方的遮挡,获取充足的阳光。就这样,这两棵树不断竞争着,虽然彼此承受着生存的威胁,但“力争上游”使得它们茁壮成长,脱颖而出,成为公园一处别致的景观。

竞争使生存变得窘困。竞争更令生命朝气蓬勃、生机焕发!

“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的定律,一切生命概莫能外——包括人。竞争无处不在,有竞争自然就有压力。但是,正因为有了竞争,才有了我们个人的成长,才有了社会的进步,才有了历史的前进。前不久,一位就读于浙江大学的朋友颇有感触地对我说:“在浙大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学习,每一个人,时刻都有遭排挤的危险。但我们感谢竞争,是竞争造就了我们渊博的学识、谦虚的人品和坚毅的性格。浙大也因此成为人才的输送站。竞争,使生活演绎得五彩缤纷。”

上一篇:弥漫书香的岁月作文下一篇:2008年湖南选调生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