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英语报考指南——命题原则

2024-10-11

职称英语报考指南——命题原则(精选9篇)

1.职称英语报考指南——命题原则 篇一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命题原则分析指导

根据《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解析》(版),考研英语阅读题型没有任何变化。阅读对于考生来说,几乎直接决定考试成败,也是历年考试的难点。下面就给大家对大纲要求做一个深度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复习建议。

一、大纲要求及对应题型

根据20考研英语大纲:大纲要求考生应能读懂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生词量不超过所读材料总词汇量的3%),还应能读懂与本人学习或工作有关的文献、技术说明和产品介绍等。具体内容及对应的题型如下:

1) 理解主旨要义――→主旨大意题

2) 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事实细节题

3) 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推理判断题

4) 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推理判断题

5) 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词汇短语题

6) 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单句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推理判断题

7)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观点态度题

8) 区分论点和论据――→主旨大意题

当然,以上分类只是一个粗线划分,不排除很多题型兼而有之,如有些细节题离不开推断,主旨题也需要对细节的兼顾等。

二、命题总体原则

(一)文章总体分析

从文章题材方面看,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医学、社会学、科学方法论、社会、环境、人口、科普,以及其他社会热点问题,偏向社会和人文科学,也有自然科学类文章。题材主要突现当年或前一年的社会热点问题,尤其主要是西方国家如美、英、加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和热点问题。但对考生来说,一般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带有普及性的社会生活类、科普类以及商业经济类的文章。

从试题结构看,阅读A部分文章自开始从五篇文章改为四篇,每篇由4~6个段落构成(偶尔有例外情况)。每篇文章由400~500个单词构成(因为,考纲对四篇文章的总词汇量要求在1600个左右,而实际情况是,每篇文章词汇量低于400则篇幅较小,词汇量高于500则篇幅过大,这就决定了每篇文章词汇量分布比较均匀,实际词汇量一般在1700~1800之间)。

关于命题员选取阅读文章的`标准问题,这里提醒考生,那种带有很强专业性的、生僻的话题、娱乐类话题、敏感话题(如政党政治、宗教、种族冲突等)绝对不会被选取,因为作为一种国内最高级别统考形式的考试,它要兼顾到各个背景层次的考生,以体现考试的公平性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正面导向性。所以,考生毋庸担心遇到完全陌生的题材,更没有必要为提高阅读应试能力而刻意地大量阅读一些英文报纸杂志的社会、教育、经济、科技等专栏文章(当然,时间富余的考生可用它来培养一下英语学习兴趣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对于应试来说,在休闲时间阅读一点相关内容的中文杂志期刊可能更有效率)。

对于文章从哪里选取、选取什么样的体裁这两个问题,对于考生来说,实在没有太多了解的必要,徒增一些心里负担,能奇迹般地遇上一篇自己读过的文章的概率在万分之一,考生不可能为这万分之一的概率去把所有的杂志读一遍。考生需要牢记,阅读理解的文章是按语法规则连接词汇而成的。也就是说,不论什么题材或体裁的文章都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只要词汇都认识,又能理解基本的语句结构,那么任何普及性题材或者体裁的文章都能理解(但理解的程度则会由于各自学习能力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二)题目命制基本原则

1),试题应该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命题,即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评价目标和试卷结构进行命题。命题内容不超过大纲的评价目标,题型和题量也严格按照大纲的规定命制。在选取A部分的文章时,要注意文章的选材范围和难度,力图让考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同时要使试题具有适当的难度和较高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以实现考试目标。

2),试题指向性必须清楚、准确、周密,易于理解,不出偏题怪题(比如需要借助文章内容以外信息解答的试题,或者说文章包含的信息不足以完成题目的解答)。试题应避免科学性错误,还应避免不健康的、带有各种偏见的语言材料。答案要求明确、合理、唯一。

3),文章、题目安排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方便考生逐步进入答题状态,消除因试题安排不合理导致对考生评价的偏差。(因此,考生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应尽量依照试题的顺序进行答题,对于确实有疑问的试题可以暂时跳过,作上记号,等完成其他题目以后待有富余时间重新作答。)

4),题目的设置要有一定的迷惑性,但答案必须唯一,不能有模棱两可的答案,只要学生寻着正确的逻辑思维就能得到正确答案。

5),试题中无科学性错误。语言正确、地道、得体、简洁;指令清楚、准确、周密,易于理解。题目设计应基本上涉及到整篇文章的各个段落。题目设置顺序应与文章内容顺序对应。

三、复习方法

从阅读应试实践的角度看(上面对阅读的分析是基于阅读应对的知识储备),阅读得分的提高依赖于两个因素:一,答题的正确率;二,阅读的速度。答题的正确率则依赖于对文章的理解(文章的理解又依赖于词汇的熟悉程度和平时的训练)和题目的应对方法,阅读速度的提高则依赖于单词的熟悉程度和平时的阅读训练。两者合在一起可概括为:单词的熟悉、题目的应对方法、平时的训练。因为词汇的熟悉在词汇部分已经兼顾,因此阅读的提高就依赖于答题的方法和平时的训练这两大项。

2.职称英语报考指南——命题原则 篇二

一、中考命题必须注重内容的基础性、知识的全面性

中考命题首先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结合教材内容及中考数学的有关要求, 充分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原则.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 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 因此中考命题必须注重内容的基础性、知识的全面性, 必须严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不扩展范围或提高要求, 加大知识点的覆盖率 (一般应达到90%以上) , 试题题量适中 (26题左右) , 数量与整卷阅读量适度, 难易程度分配合理 (“易、中、难”的分值比为6∶3∶1) , “数与代数”有关知识约占42%, “空间与图形”有关知识约占43%, “统计与概率”有关知识约占15%;课题学习则主要作为一种数学活动方式来看待, 其中所牵涉到的有关知识可以并入上述有关知识领域, 试卷的设计, 由易到难过渡自然.

二、学用结合, 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这类题目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既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又要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要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 这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亲近感, 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三、严格控制难度, 不随意拔高

课程标准降低了对几何证明的要求 (未出现切线长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和切割线定理等) .另一方面, 几何题转而考查学生对几何事实的理解和合理的推理能力, 明显地降低了几何试题的难度, 这与国际上降低几何形式证明题的难度潮流是一致的, 也是今后试题改革的趋势.代数方面, 降低计算难度 (如数的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证明不超过两次, 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等等) , 关注算理能力的考查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设置小题开始, 逐步提高要求.试题情境设置新颖, 符合学生实际, 叙述上不过长, 应用知识点不过难, 使学生具有操作的时间和可能.

四、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加强识图能力和处理图表信息能力的训练, 以图像、图表为背景一般是通过观察图像、整理信息, 抽象出数学问题, 并用数学语言抽象成数学模型, 使学生“感知、体验和应用”, 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 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

五、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消元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观察法等;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等.在中考数学复习中, 应有意识、有目的、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有效地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相关问题.要注意让学生针对具体题目总结、体会这些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六、命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文性指命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题型的设计上要面向全体学生, 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设计题目, 内容的选取、语言的阐述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贴近其实际水平, 结合社会生活中人文性的题材编拟试题, 试题应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 以及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的学科现实,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和人文价值.

七、体现时代性和发展性

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涉及诸多方面, 如航天成功、三农问题、国情问题、环保问题、知识经济、税制改革、能源危机、抢险救灾、银行利率调整、市场营销利润、生物基因工程、反恐怖, 等等, 所有这些, 都可以作为命题的素材.用以丰富学生阅历, 唤起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对世界、对生活的关注, 让学生感受社会的文明进步, 体验与时俱进的时代氛围.例如: (重庆市) 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我市建立了一套进城农民子女就学的保障机制, 其中一项就是免交“借读费”, 据统计, 2004年秋季有5000名农民工子女进入主城区中小学学习, 预测2005年秋季进入主城区中小学学习的农民工子女将比2004年有所增加, 其中小学增加20%, 中学增加30%, 这样, 2005年秋季将新增1160名农民工子女在主城区中小学学习.

(1) 如果按小学每生每年收“借读费”500元, 中学每生每年收“借读费”1000元计算, 求2005年新增1160名中小学生共免收多少“借读费”?

(2) 如果小学每40名学生配备2名教师, 中学每40名学生配备3名教师, 若按2005年秋季入学后, 农民工子女在主城区中小学就读的学生人数计算, 一共需要配备多少名中小学教师?

评析农民工子女入学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关系到每位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本题以此为载体, 促使学生自觉地关爱社会, 关注身边社会发生的变化、进步, 发挥其教育功能.另外, 本题跳出传统应用题的模式, 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情境下, 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本题主要考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考研数学 历年考研命题原则 篇三

无论考研数学、英语还是政治,在命题中都暗藏玄机,如果能够掌握其秘信,势必在复习过程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就考研数学中隐含的命题原则进行总结,以期帮助同学们找准方向、理清思路,取得优异成绩。

一、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科考试的性质及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思想,每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试题的命制都须遵循以下原则:

1.命题不以高校教学基本要求和某一指定教材为依据,而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

2.命题既有利于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又有利于高等学校各类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重点是前者;

3.命题须能将数学基础好、有发展潜力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考生选拔出来,进入更高层次的教育阶段学习、深造;

4.命题虽不以高校教学要求为依据,但要求试题编制能结合高等学校的教学实际,能反映教学的实际水平,能考查考生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利用考试“指挥棒”引导高校教学向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二、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数学试题以考查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主,在此基础上考察考生的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科学性与公平性

作为公共基础课,考研数学试题以基础性、生活类试题为主,尽量避免对于广大考生来说过于专业和抽象难懂的内容。

2、覆盖全面

考研数学试题的内容要求涵盖所有考纲要求考核的内容,尤其要涵盖数(一)、数(二)、数(三)相区别之处。

3、控制难易度

考研数学试题要求以中等偏上的题为主,考试及格率控制在30%-40%.

4、控制题量

4.职称英语报考指南——命题原则 篇四

考研试题无论哪个科目,在其命题中都暗藏玄机,如果能够掌握了命题规律,那么势必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科考试的性质及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思想,每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试题的命制都须遵循以下原则:

1.命题不以高校教学基本要求和某一指定教材为依据,而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

2.命题既有利于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又有利于高等学校各类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重点是前者;

3.命题须能将数学基础好、有发展潜力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考生选拔出来,进入更高层次的教育阶段学习、深造;

4.命题虽不以高校教学要求为依据,但要求试题编制能结合高等学校的教学实际,能反映教学的实际水平,能考查考生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利用考试“指挥棒”引导高校教学向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二、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数学试题以考查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主,在此基础上考察考生的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科学性与公平性

作为公共基础课,考研数学试题以基础性、生活类试题为主,尽量避免对于广大考生来说过于专业和抽象难懂的内容。

2、覆盖全面

考研数学试题的内容要求涵盖所有考纲要求考核的内容,尤其要涵盖数(一)、数(二)、数(三)相区别之处。

3、控制难易度

考研数学试题要求以中等偏上的题为主,考试及格率控制在30%-40%.4、控制题量

5.职称英语报考指南——命题原则 篇五

高考作文命题的四个原则

作者:王世杰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年第08期

笔者已连续参加高考作文评卷十余年,认为一篇高考临场作文,要想引起阅卷老师注意并获得满意的分数,首先应在作文命题上下些功夫。兹总结四项基本原则如下:

原则一:明确

就是高考作文命题要明白确当。不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不拖沓拉杂、若即若离。如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为: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话题材料略,下同。)考生认真审题后,应确定一个恰当的作文题目,紧紧扣住话题,以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和好感。须知,符合“明确”原则的作文命题是获得高分的第一步。如《丰富的答案多彩的人生》《多方位发现美,描绘七彩人生》《小议丰富多彩》等等,都是措辞明确的作文命题。有时因考场精神紧张,一时想不起好的作文题目,用话题作文题也挺不错。原则二:贴切

即作文题目与内容相符,宽窄适度,恰如其分。如大家熟知的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写的是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文、题相照,标题即概括了全文内容;散文《背影》,标题点出了文章描写重点,和内容十分切合。

仍以高考作文为例。2001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根据一则寓言,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考生首先要认真揣摩话题作文材料,弄清材料寓义,然后确定一个贴切的作文题目。符合这一原则的好的作文命题如《学会诚信,感谢诚信》《诚信如泉》《放弃的,绝不应是诚信》等等,这些作文题目,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是切题作文。考生若再能以整洁的卷面,工整美观的字体和流畅准确的语言取胜,自然会在一类卷高分范围内打分。原则三:简洁

就是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一目了然。如文学名篇《包身工》《悼列宁》《挥手之间》《秋夜》等,题目文字虽少,容量却大,既简练,又含蓄。

高考作文命题尤需简洁。2004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为: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符合简洁原则的优秀作文命题如:《学会聆听》《思考与言论》《成功是怎样炼成的》等等。看到这些作文题目。阅卷老师眼前一亮,陡增好感,自然会满心欢喜地认真读下去,甚至促使唤起打满分作文的欲望。如是,考生同学,高分作文非你谁属?

原则四:醒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就是标题新颖、生动,使读者耳目为之一新,产生阅读兴趣。如报刊载文《且说五个支委八颗牙》《抢财神》《新婚泪》等,题目都十分新颖醒目。

高考作文,为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在题目醒目上确需费些神思,不可小视。2005年的全国高考卷仍是话题作文,内容是: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如何才能使阅卷者对作文题目“一见钟情”、爱不释手、不忍不读呢?这就看考生的高招了。符合醒目原则的当年高分优秀作文命题如:《生命的惊喜》《月是冷时明》《一束洁白的栀子花》等等。标题醒目诱人,确乎能打动阅卷老师。一篇高考高分乃至满分作文,阅卷者首先要喜欢看,然后才能认真看,因为发现一棵考场文学苗子,园丁是要持谨慎态度的。

要之,标题在一篇文章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就如人的前额和眼睛,妍媸美丑,首先给人留下第一印象。一个好的作文命题正如人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光明亮。因此可以这样说,一篇好的作文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题目,才能吸引读者,才能受到阅卷老师的“恩宠”,否则,老师看了厌烦,就会被打入冷宫,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广大高考考生同学,要想作文得高分,请先在作文命题上下番功夫吧!

6.职称英语报考指南——命题原则 篇六

一、科学性原则

试题的科学性是指试题内容符合学科逻辑, 概念、规律表述准确无误, 操作方法合理可行等。内容的科学性是试题命制的底线, 但在实际教学中缺乏科学性的习题仍然存在, 对以后的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

例1将镁铝的混合物0.1mol溶于100m L2mol·L-1硫酸溶液中, 然后再滴加1mol·L-1氢氧化钠溶液,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若在滴加Na OH溶液的过程中, 产生沉淀的质量m随加入Na OH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图1所示, 则 V1=___ , V2= ____, m1=___ 。

(2) 若混合物仍为0.1mol, 其中镁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 用100m L2mol·L-1硫酸溶解后, 再加入450m L1mol·L-1氢氧化钠溶液, 所得溶液无Al (OH) 3沉淀。满足此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是____。

解答此类试题时, 一般分析思路为:Al (OH) 3和Mg (OH) 2两种沉淀同时生成, 不考虑沉淀先后顺序。沉淀物质的量达到最大值时为Al (OH) 3和Mg (OH) 2都沉淀完全, 且Al (OH) 3不溶解。继续滴加Na OH溶液, Mg (OH) 2保持不变, Al (OH) 3沉淀开始溶解。事实真是如此吗?通过查阅资料及相关计算可知Al (OH) 3与Mg (OH) 2的溶度积 (Ksp) 和沉淀的p H (见表1) :

依据以上信息可知:当向Mg2+和Al3+的混合液滴加Na OH溶液时:Al (OH) 3和Mg (OH) 2两种沉淀不是同时生成, 应先生成Al (OH) 3沉淀再生成Mg (OH) 2沉淀;Mg2+和Al3+不可能全部以沉淀形式存在。Al (OH) 3沉淀开始溶解时, Mg (OH) 2沉淀还没有生成, 当Mg (OH) 2开始沉淀时, Al (OH) 3已经部分溶解了, 由此可以看出, 加入Na OH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之间不可能呈现规则的线性关系。

二、严谨性原则

严谨性是指试题题干信息缜密、准确, 化学用语书写规范、严谨, 语言精练、清晰、无歧义。信息不准确, 化学用语不规范的试题也屡见不鲜。

1.信息不明确 限制不严密

根据思维逻辑, 同一现象由于人们思维方式、已有知识等不同, 可能对本质、原因做出不同解释和推测, 形成若干结论。因此试题的题干、设问与考生已有的知识三者之间要符合内在的逻辑关系, 设问与答案之间只应有一种合乎一般语感和常情的理解, 不应有不符合命题意图的第二种理解 (开放性试题除外) , 否则会导致考生无所适从。

例2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图2所示, 若取等物质的量的A分别与足量的Na、Na OH、新制的Cu (OH) 2充分反应, 消耗的这三种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3∶2∶1 B.3∶2∶2

C.6∶4∶5 D.3∶2∶3

解析:学生在分析这道题目时, 会出现以下几种思路:

(1) 与Na反应的官能团有醇羟基、酚羟基和羧基, 与Na OH反应的官能团有酚羟基和羧基, 与新制Cu (OH) 2反应的官能团有醛基和羧基, 根据官能团的数目可确定消耗Na、Na OH、新制Cu (OH)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4∶5。

(2) 与上面分析不同之处是部分学生认为酚羟基也具有酸性, 也可与新制Cu (OH) 2发生反应, 故消耗Na、Na OH、新制Cu (OH)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3。

(3) 由于Cu (OH) 2为难溶性碱, 部分学生认为酚羟基具有弱酸性, 不会与Cu (OH) 2发生反应, 但醛基被新制Cu (OH) 2氧化后生成的羧基继续与Cu (OH) 2反应, 正确答案应为3∶2∶3。

(4) 有学生提出在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中提到在新制Cu (OH) 2与醛基反应时溶液应为碱性, 含有大量OH-, 方程式为:因此要考虑羧基 (包括醛基被氢氧化铜氧化生成的羧基) 直接与Na OH反应, 不会再与Cu (OH) 2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3∶2∶2。

……

由于本题中涉及苯酚能否与Cu (OH) 2反应对学生来讲属于不确定因素, 醛基与Cu (OH) 2反应条件及氛围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题在题干中也没有明确说明, 导致了该题答案的不确定性。此类试题可作为开放性讨论题, 但不宜作为考试的试题。

2.书写不规范 语言不准确

著名美国教育家布鲁诺主编的《教育评价》一书提出有关试题编写建议, 其中有:试题的阅读难度和语言难度应适合考生水平;所有试题均应该避免重复现象, 在无碍清晰度条件下, 尽可能简洁;无论何时都要尽可能使用简明的单词且意义准确清晰等。[4]在试题编写时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 具有针对性、指向性, 化学用语使用要准确、规范。不应该是由于考生对文字表达的不熟悉、不理解而造成试题歧义或难度的增加。

例3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 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 (略) 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

(1) 在a中加入15m 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0m L液态溴。向a中滴入几滴溴, 有白色烟雾产生, 是因为生成了___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装置d的作用是____ (图像、数据和其余各步均省略)

在本题中“向a中滴入几滴溴, 有白色烟雾产生”引起了学生的误解,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烟和雾是有区别的, 烟是指大量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分散系, 雾是指大量细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分散系。只有在反应的过程中同时产生固体和液体时我们才称为有烟雾产生。在溴苯的制取中, 雾与产生的溴化氢有关, 部分学生会思考烟是由什么物质引起的呢?从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真实性原则

化学源于实验事实, 化学试题也应该是真实的。试题的真实性是指问题背景真实可信, 实验材料、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科学可靠, 解决问题所用方法切实可行并符合科学规律。缺乏真实性的化学试题往往会误导师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 会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过度追求技巧化, 降低学习兴趣, 将化学教学导向歧途。

如在苏教版化学必修1中, 从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5]:

有老师看到这个流程, 指出在流程中未考虑除去铝土矿中混有的Si O2, 认为教科书编写不严密。在试题中, 一些老师对从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进行改编。修改流程有如下两种常见方案。

方案一:先加过量Na OH溶液 (过滤除去Fe2O3) , 滤液中再加过量盐酸 (过滤除去H4Si O4) , 最后再向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最终得到Al (OH) 3沉淀, 而后灼烧得到Al2O3 (见图4) 。

方案二:先加足量盐酸 (过滤除去Si O2) , 滤液中再加过量Na OH溶液 (使滤液中Fe3+成为Fe (OH) 3沉淀而过滤除去) , 最后再向所得滤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最终Al (OH) 3沉淀 (见图5) 。

对比修改前后的流程, 我们发现, 修改后增加了除去Si O2的操作, 这样看起来好像更科学, 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据“氧化铝生产工艺学”[6,7]显示:教材中制铝工艺流程生产氧化铝的方法是世界上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称为拜耳法) , 在铝土矿的溶出过程中, 除了矿石中的铝矿物溶于Na OH生成Na Al (OH) 4外, 其他各种形式的含硅矿物的硅均以Na2Si O3形式进入溶液 (在溶出三水铝石时, 因为所需温度和碱浓度均不是很高, 所以石英呈惰性, 基本不会进入溶液) 。当Na2Si O3浓度超过溶液的平衡浓度后, 其便与Na Al (OH) 4反应生成水合铝硅酸钠逐渐析出。由此可以看出, 在生产氧化铝工艺中铝硅分离的实质是 使硅以钠 硅渣的形 式从Na Al (OH) 4溶液中析出。所以图3第二步流程经过滤操作就已经除去了Si O2等杂质。相反, 老师自行改进的流程, 存在步骤烦琐、酸对设备的腐蚀及硫酸与氧化铝反应速率较慢等缺陷, 在工业上很少采用, 这种流程纯属想象, 是不真实的情景。所以在命题的过程中, 要纠正那些不真实的操作, 回避以不真实的材料为背景命制的试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 试题命制要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为依据, 强调过程的探究性, 思维的发散性。但前提是内容的科学性, 题材的真实性, 逻辑的严谨性, 去伪存真, 才能充分发挥试题评价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分析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646-653.

[3]王祖浩.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79-80.

[4]B S布鲁姆, 等.教育评价[M].邱渊, 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309-315.

[5]王祖浩.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 (必修)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64.

[6]杨重愚.氧化铝生产工艺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3.

7.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原则和补题技巧 篇七

所谓“合格”,就是要求搭配正确,表达通顺,符合汉语语法习惯。这是补题的最基本要求。

填补题目空缺时学生需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学生要仔细琢磨缺的是哪部分内容,如果填补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学生要考虑是填中心词还是修饰部分,要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比如半命题中有副词“也”,那么“也”字前的主语的选择就必须符合这特定语境的逻辑要求。20xx年浙江嘉兴中考题“______也美丽”,选用“失败”“放弃”“挫折”“停下”“绿叶”“小草”等都符合语境要求;如选用“奋斗”“追求”“创造”“理智”“成熟”“鲜花”“掌声”等就与“也”的语境意义不符,这样的补题就是不合格的。

二、补题要求立意正确,要积极、健康、向上,补题要考虑到立意方向。

补题要兼顾题目的“眼”或者“魂”。 “写什么,怎样写”就是作文题的“题眼”,几乎每道作文题,都有一个“题眼”,也就是作文题中最关键最主要的词语,是写作内容的“重心”。它不仅反映着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的内容,而且也决定着文章的结构和深度。所补的词语未见得就一定是题眼,但是要兼顾题眼。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往往与构思立意是同步进行的。“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主题。“文章以意为主”,“意犹帅也”。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灵魂,它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为此补题时一定要考虑文章的立意。比如半命题作文《我学会了 》,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

三、补题前要审清题意,要兼顾文章体裁。

半命题作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往往向学生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比如《我这个 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又如《 之风不可长》, “不可长”这词,表明是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基本原则

综上所述,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基本原则是:

8.职称英语报考指南——命题原则 篇八

报考类别的选择

综合类,理工类,卫生类考试原则上没有严格的界限。综合类文章可以考到理工类去,理工类可以考到卫生类和综合类。三类考试之间没有严格界限区分。国家在每位考生评定职称的时候,到底要求是理工类成绩,卫生类成绩,基本上国家还没有明确规定。假如你评定主任医师,卫生类职称,你可以考综合类,也可以考卫生类。严格意义上没有很严格的要求。到底决定报综合类,理工类,还是卫生类,有两个依据。首先问一下自己单位的人,要评定职称要报什么类比较合适。如果单位没有明确要求和规定的话,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选择,如果工作中接触的文章都是理工类的文章,那就报理工类。假如接触的文章是社会类文章,那就报综合类。

9.职称英语报考指南——命题原则 篇九

新课程标准给予语文教学研究新的启示,拓宽了教学研究的思维空间,给予我们总体性动态研究新思路。初中语文试题的命题应该遵循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的内涵、人文色彩与地方特色、引领教学方向等原则。

一、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

无论是哪一门功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都在于抓基础,不能过于追求新异,赶时髦,盲目使用新名词,摆花架子,不重实效。其实,中考语文对基础能力很关注,如第1、2题的字词,第3题的默写,第二部分古文与课内现代文的阅读等。因此,语文教学目标要落实到语言文字上,通过听说读写多项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继承发扬人文精神。

二、体现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在2010年苏州中考试题中,第1、2题的字词(梦幻、挺拔、孜孜不倦)均为中性或褒义词,第3题的默写(《观沧海》、《饮酒》、《行路难》等都是经典古诗文,第4题的阅读(《西游记》、《水浒传》)等都是经典或美文,《愚公移山》、《我叔叔于勒》等思想性较强,尤其人文性较强,这是一个方向。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如可以在上课前几分钟或课后,精选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美文让学生朗读,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了解祖国语言和文学的博大精深,并培养人文精神。

也可以通过现代媒体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使用多媒体,如录音机的范读、画面的适时投影等都会给予人美感,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给语文教学增色不少。如看戏剧《陈毅市长》、《苏州园林》的园林图片都给人直观的感受,印象非常深刻。又如教学《春》这篇课文时,通过PowerPoint展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一系列图画,色彩艳丽的画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视觉上的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导入新课时,可通过声音(或一首歌)导入,或画面(包括动画、影片)导入,刺激学生的视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千篇一律,甚至脱离传统,造成人机对话,否则提高语文素养将是空话。

三、体现具体的生活感受

2010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中《我的叔叔于勒》的第11题则应揣摩人物心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回答正确。这就提醒我们,语文教学应该联系生活体验,增强实践性。文学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激活生活体验的过程,同样生活体验也能反映语文学习。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月迹》等时,可让学生讲述有关童年的趣事。在写作中同样如此,如写儿时趣事时,凭借课文或范文的“触媒”,通过问题的激发和老师的启发与诱导,使得儿时的生活趣事又活跃在学生心头。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

2010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中课外阅读《寂寞的月亮》第19题对句子的理解,第17、18题“哪些方面”和“特点”体现的是概括能力,第20、21题“安排理由”和“表达作用”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及其他实践应用能力。我们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引导语文教学联系生活体验,增强语文的实践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我班曾有一位同学孙某,一直很少交作文,写作自觉性不高。一次写《龙舟赛》时,我发现他写得相当细腻,针对这个优点我写了评语:“你很有文学细胞。我相信,如果你持之以恒十年或二十年后,定能成为一个作家。”结果,这个学生真的奋发图强,再也没少交过作业。

五、体现知识性与趣味性

初中语文试题命题对学生知识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重视主要体现在科普说明文阅读中。如2010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的倒数第二篇科普说明文阅读《―暴雨的形成》,2009年的水资源,等等,与自然学科掺杂,充分体现知识性、实用性、综合性、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使教学更具知识性、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我在教授《三峡》一课时,是这样尝试的:导入时以三峡画面切入,给予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讲解新课时,通过配乐朗诵,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领略三峡风光;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三峡的景物及特点,体会语言的优美精彩、生动简练和写景状物的方法,品味三峡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布置拓展练习时,讲究知识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了解祖国的三峡工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布置巩固练习时,紧跟大纲要求和中考题型,避免过多过滥。

六、体现地方特色,突出人文色彩与欣赏性

原来,苏州中考语文试卷中关于地名,如周庄、山塘和苏州名人唐寅、范仲淹、伍子胥、常建等内容经常出现。2009、2010年有所改变,但人文色彩与欣赏性更强。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注意强调课文中的人文色彩与欣赏性。如我在教学《黄鹤楼》时,就曾经让学生模仿《黄鹤楼》写方塔,既有地方特色,又有人文色彩与欣赏性。

七、体现思维广度和难度的结合

2010年苏州中考语文作文“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不仅有诗意,还有语文味道。我们在平时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准确导向,尤其第一语文味道要浓,第二要有“我”,初中倡导写记叙文,真情实感,避免空洞和泛泛而谈,诸如四不像之类的文章就违背了写作的初衷。

上一篇:履约保函说明下一篇:七四第一学期末学生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