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会议上的讲话”计划生育工作计划(共6篇)
1.“在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会议上的讲话”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篇一
在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武 勇
(2008年元月4日)
同志们:
新的一年刚刚开始,我们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就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这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对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和南平市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2007年度人口计生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本来梁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因临时有重要工作无法参加今天的会议,讲话将以书面的形式印发给大家,请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现在,我讲二个方面问题:
一、关于2007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
2007年,全市上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省、南平有关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建立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为主线,全面提升计划生育服务质量为核心,全力以赴,努力创优,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在良性区位,全面完成了南平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人口责任目标。全年出生率10.04‰,人口自然增长率5.57‰;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5.55%;出生人口性别比100:107.33(一孩为102.69,二孩为114.08);当年社会抚养费征收面88.6%,征收到位率56.6%;综合避孕率88.63%、长效避孕率86.99%,当年独生子女领证率80.89%,法定奖励兑现率100%。继续保持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荣誉。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各级领导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一是领导重视到位。各乡镇、街道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分别开展了有重点、多层次、大范围的人口计生集中服务月和流动人口大整治行动,严格落实主要领导亲自带头完成一例以上“四术”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紧迫性和主动性认识。二是经费投入增加。全市各级各部门全力支持配合计生集中服务月和流动人口大整治行动,专项列支行动经费,确保行动扎实开展;部分乡镇、街道加大奖惩力度,对行动中表现突出的领导干部给予考核奖励。计生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群策群力,共同出资建立了五一九路婚育文化滚动灯箱“一条街”、杏林苑小区和西湖丽景小区计生漫画“一面墙”,在城乡主要街道、交通要道、集贸市场、旅游景点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立计划生育彩喷宣传画200多幅。三是队伍建设加强。积极鼓励计生干部再学习、再深造,全市80%以上市、乡计生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技术人员100%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持证上岗率100%。配备了246名村级计生管理员、170名村级计生协会会长、1538名计生中心户长,乡、村、组三级计生网络日益完善。四是办公条件改善。未达标的乡镇计生中心服务所建设逐步得到解决,和平镇投入50余万元新建了4层楼的中心服务所;吴家塘镇、金坑乡投入近40余万元,完成服务所改建;拿口镇中心所改扩建工程正在加紧实施中。
(二)基层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夯实。一是长效节育措施有效落实。市四套班子挂乡负责,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落实,分别开展了1月、7月和8、9月三次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月活动,以突出阶段性集中服务,重点解决“两查两补”和长效节育拖欠等常规工作的不足。全市共落实“四术”4880例,其中结扎917例。多年来困扰我市人口计生工作的二女结扎难问题也取得阶段性突破,全市当年二女结扎214例。二是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不断加强。全面推行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增强社区计划生育服务和自治能力。在城区三个街道建立起了社区居民计生信息服务网络,实行全貌划片、户况显示、责任到人制度,努力实现社区计生工作常态化、动态化管理。组织开展城区生育秩序大整治,在城区三个街道采取拉网式排查清理,取得了较好的整治效果。三是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加大。相继规范了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和法律文书,各乡镇、街道认真排查摸底,掌握对象动态;市法院加大强制执行力度,通过抵押、拍卖财产、划拨银行存款、司法拘留等手段,提高强制执行效果,增强对违反计划生育人员的震慑力,当年征收社会抚养费140.35万元。四是协会作用进一步发挥。围绕“三联创”主题,协会工作不断扩大创建面。目前全市一流村(居)协会57个,创合格村(居)协会71个,两类达标占村(居)总数的75.3%,创“五好活力小组”680个。企业协会组建工作进展加快,全市已建立协会组织的规模企业有28个,占应建数的90.3%。
(三)利益导向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一是奖励经费投入增加。今年市财政新增计生奖励经费近百万元,建立了计划生育奖励基金专户,全市独生子女和二女结扎法定奖励兑现率达100%。为农村享受低保待遇的计划生育纯女户家庭成员每人每月增加10元补助;为农村计划生育纯女户提前享受5年奖励扶助;对独生子女和二女结扎家庭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个人应缴部分给予减免。在免交学杂费的基础上,为3200名农村计生一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子女就学减免书本费近50万元。二是政策惠及面扩大。开展牵手母女行动,组织100家结对帮扶单位每年拿出不低于2000元的资金结对挂户帮扶100个计划生育女儿户贫困家庭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开展生育关怀行动,组织10个市直部门筹集1.2万元资金用于资助计划生育纯女户的子女就学困难。幸福工程救助25户,累计滚动资金80.1万元。启动计划生育贡献奖励制度和小额贴息贷款,首批受益计生对象700余人。
(四)齐抓共管职责得到进一步落实。各部门将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的职责任务纳入到单位的职能工作中,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公安部门与计生部门双向月核对已形成制度,卫生、民政、教育、法院等部门共同把好计划生育关,形成合力。今年来,我市成立由人口计生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局组成的打击“两非”联合执法检查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联合执法检查。通过明察暗访,查处了两家非法销售终止妊娠药品的药店。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我市人口计生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一男超生、二女抢生现象有所抬头。在今年全市上报的政策外出生中,一男超生占超生总量的56.61%。二是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低。全市2007年度征收到位率只达56.6%,离省上要求70%以上差距较大。三是流动人口管理存在较大差距。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协调配合不够,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薄弱,流入人口信息提交率只有1.7%,为南平各县(市、区)最低,流出人口信息反馈率84%,流入和流出查无此人比例达36.2%。四是有相当部分乡镇、街道经费投入还不到位。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与现实矛盾突出,尤其是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兑现不到位,造成独生子女领证率偏低,有5个乡镇居南平后20位。五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发展不平衡。六是双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实际到位率不高。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和错综复杂的。一方面,我们的部分党政领导对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规律性还存在认识不足、把握不够,一些计生干部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人口计生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另一方面,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仍有较大差距造成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和人口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关于2008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2008年是我市完成“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专项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市计生工作夯实基础再创优绩的关键年。今年我市人口计生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95%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值范围,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干部知晓率达 95%以上、群众知晓率达90 %以上,规模企业全部建立计划生育协会。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扎实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责任落实,形成整体合力。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要站在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抓好计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牢固树立经济社会发展人均意识,继续把计划生育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一是严格各级领导责任。要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今天会上,市委、市政府已对乡镇、街道和部门下达了2008年度人口和计生工作责任状,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把责任层层分解下去,使基层人员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市计生领导小组成员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细化部门职责,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部门之间的整体联动。计生、卫生、药监等部门要从孕前跟踪管理、B超使用管理、终止妊娠药品管理等方面强化源头管理;公安、法院要依法强力介入,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尽快形成党政负责、群众参与、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要与市人口计生局深入到各乡镇、街道、单位,对照目标管理责任目标和阶段性工作任务,逐项抓好督促落实。三是加大对人口计生事业投入。不断完善计生投入机制,各乡镇、街道要切实加大计生经费的实际投入,确保基层计生干部的工资和计生入村入户、“四术”等正常业务工作开展的经费需要。计生部门要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把计生经费合理安排,用在刀刃上。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计生经费的检查、指导,确保计生资金的实拔实用。
(二)强化利益导向,惠及更多群众。要不断深化贯彻落实,持续创新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的新办法、新思路,使政策更贴近工作实际,更贴近发展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着力提升“五大工程”。建立健全以“致富、安居、成才、保障、亲情”五大工程为核心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不断扩大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充分发挥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帮助贫困计生家庭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维护利益,提高社会地位;大力实施幸福工程、造福工程、希望工程、新农合补助、小额贴息贷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切实帮助解决医、学、住等问题,增强造血功能,提供全面地扶助政策措施。二是完善政策导向机制。计划生育家庭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各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时,都应当做好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衔接,考虑到计划生育家庭的实际利益,对他们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使他们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今年将加大力度,继续落实计划生育家庭贡献奖励制度,并把计生家庭子女就学、就医等方面列入惠民项目,以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关心。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广泛形成社会共助氛围,鼓励民间捐资、社会募捐,开展“生育关怀”活动,发展多渠道的筹资体系,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生育中的实际困难。
(三)强化集中整治,突破重点难点。针对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等重点难点问题,要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有效运作,力求突破。一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失衡。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营造女孩成长发展的有利环境。加大打击“两非”力度,建立健全有关胎儿性别鉴定和人工终止妊娠设备、药物、技术应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孕情检测和孕产过程监控体系;加强对医务、技术人员职业规范的培训和施行,严格执行机构许可准入和人员资质认定,全方位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失衡问题。乡镇和部门之间要加强配合,积极提供“两非”案件线索,对提供线索并成功破获的,奖励乡镇书记、镇长、工作人员各1万),建立经常性、规范化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机制。二是严格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充分发挥执法机关和相关部门职能,加大综合治理,促进社会抚养费及时征收到位,力争全年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影响大的社会抚养费征收案例,坚持一抓到底。加大对二胎审批、二胎生育、“一男超生”、“二女抢生”等专项治理力度,依法按最高限额征收“富人、名人超生”等恶劣对象社会抚养费,并探索建立将违法生育行为纳入银行征信系统。市法院要有重点地选择一批有能力拒不缴纳的对象,严格追究其刑事责任。新闻媒体要密切配合,大力宣传自觉遵守计划生育的先进典型,曝光情节恶劣的违法生育行为,达到威慑和警示效力。三是强化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建立健全以流入地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部门配合、城乡联手、区域合作的“一盘棋”格局。建立以社区为依托,集公安、卫生、劳动保障、民政、建设等职能为一体的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模式,完善流动人口信息交流平台,强化流动人口办理就业、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孕产保健、社会保健手续时的信息互通机制,切实摸清流动人口底数。持续抓好“双查”和“四术”等计生常规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同时,积极探索流入地与流出地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双向考核和责任倒推制度,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工作的新要求。
当前,正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的流动高峰期,也是抓紧抓好人口计生工作的关键期、有利期。我们要充分利用从现在起到春节前后的一段时间,广泛发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力量,深入开展人口计生“婚育新风进万家”集中宣传服务活动。要积极借助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计生“十登门”和“两节”慰问等活动,入村入户,加大宣传,切实摸清各自辖区内流动人口底子,抓好各项计生措施落实,为全年人口计生工作奠定基础。
(四)强化基层基础,提高服务水平。计生工作的对象是人,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落脚点,把优质服务贯穿于计生工作的各个环节,推动计生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一是工作重心下移。以农村为重点,健全基层网络,做到基层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不断增强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的能力,确保经常性的工作都能及时落实,努力减少政策外生育。坚持摸实情、讲实话、报实数、办实事、务实效,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推动工作落实上来。加大后进转化力度,对计生“单列村”通过挂点帮扶指导,不断缩小后进面,督促和帮助后进乡镇尽快改变面貌。二是加强计生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国策、国情、人口形势教育,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多渠道举办计划生育公益宣传,增强群众的国策和法制意识;加大新型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建设力度,开展人口计生与新农村建设同行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转变婚育观念。三是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以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创建工作和“四优一满意”活动为载体,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巩固拓展国际合作计划生育结合项目。按照“畅通渠道、保障供应、方便群众、提高效益”的原则,健全计划生育药具供应网络,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免费药具发放模式。四是发挥计生协会的带动作用。要高度重视计生协建设,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通过发挥协会的宣传教育、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多数人做少数人工作的良好局面,使广大育龄群众自觉、自愿、自发地落实计生政策,推动计生工作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同志们,做好人口计生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创造出新的业绩,努力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在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会议上的讲话”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篇二
同志们:
这次会议之所以放在湖北召开, 主要是因为湖北省委、省政府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 林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全省林业建设和计财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给我们创造了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遵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湖北要为全国生态安全做贡献”的重要指示精神, 湖北省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生态立省”战略, 确立了“林业强省”目标。湖北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林业及其生态建设, 俞正声书记、罗清泉书记、李鸿忠书记及王国生省长等领导同志, 都身体力行、亲力亲为, 狠抓林业及其生态建设。李鸿忠书记最近在参加义务植树时强调:“林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保障, 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绿色家园、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 在继续抓好植树造林和宜林荒山荒坡绿化的同时, 坚决守住林地保有量这条绿色‘红线’。绿色‘红线’就像地雷一样, 不能碰, 更不能踩。全省林地保有量是一项硬指标, 只能增不能减。”林业建设是一项长线的工作和战略性的问题, 林地是林业生态发展的基础、根本、命根子, 对林地的保护, 就要像李鸿忠书记讲的那样, 当作地雷、高压线来对待, 不能碰, 更不能踩, 确保林地保有量, 这要作为一项硬指标。湖北的这些经验, 值得全国各地学习, 值得我们国家林业局学习。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 认真总结去年计财工作, 部署今年的任务。刚才赵斌副省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国家有关部门对林业非常重视,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税务总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银监会、国家农发办、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到会指导, 明伦同志、晓松同志和利明同志随后还要讲话, 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这里, 我代表贾治邦局长, 代表国家林业局向湖北省委、省政府, 向中央各有关部门对林业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关于去年的计财工作和今年的安排部署, 加平同志将要全面具体的讲, 这个讲话是这次会议的主要文件, 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 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林业工作要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全国林业系统全面完成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各项任务目标, 林业计财部门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家林业局党组对计财系统的工作是肯定的、满意的。当前,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林业也正处于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林业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按照党中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科学谋划, 加快发展, 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种效益, 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大局, 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 要更加注重生态建设, 确保生态贡献总量稳定增加。
发达的林业, 良好的生态, 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增长、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标志。当前, 我国生态问题依然突出, 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问题是一个长远问题, 一旦出问题就晚了, 要付出很大代价。南方缺粮可以从东北调, 可以进口, 生态出了问题既不能调运, 也不能从国外进口。国家已经明确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 并赋予林业部门建设、保护和管理“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的重要职责。必须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全面促进绿色增长, 努力维护生态安全, 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二) 要更加注重发展实体经济, 确保林业产业稳定增长。
林业是典型的循环经济和实体经济, 林产品是供不应求的绿色产品。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既可以推进生态建设, 又可以壮大实体经济, 还可以促进就业增收, 不会导致产能过剩, 更不会催生经济泡沫。我们要以资源节约为前提,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优化产业布局, 调整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素质, 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保障市场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进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三) 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确保林农和林业职工稳定增收。
林业的公益性和社会性都很强, 人民群众既是林业的建设主体, 又是林业发展的受益主体, 林业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不断提升现代林业发展水平,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经济、文化等多样化需求, 让林业发展成果更直接地惠及人民群众, 更好地改善林区民生。尤其要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改善林业职工和林农生产生活条件, 拓宽就业渠道, 增加涉林收入。
(四) 要更加注重深化林业改革, 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由于林区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民生问题仍然突出, 林区社会稳定压力也在加大。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既要加大林业改革力度, 调整优化生产关系, 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又要妥善处理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认真解决林业职工和林农群众的合理诉求, 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林业计财工作要服务林业发展全局, 准确把握现代林业发展趋势
林业计财部门作为林业管理的枢纽和中心, 是为林业建设全局服务的。服从大局, 就是要围绕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来谋划自己的工作, 来做好本职工作。林业计财工作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性业务, 不是出纳和会计, 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 而是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现代林业发展趋势, 紧紧围绕现代林业发展全局, 超前谋划, 突出重点, 制定规划, 争取政策, 储备项目, 管好资金, 确保林业建设资金“用得对、用得好、用得该”。用得对是计财工作的底线, 就是要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用得好是计财工作的标准要求, 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用得该是计财工作的水平和艺术, 就是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应该花钱的地方, 用在刀刃上, 为林业改革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一) 加大生态建设支持力度。
生态产品是我国最短缺的公共产品, 是公共财政的重点投资方向。林业部门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加强生态建设, 提供生态产品, 是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林业计财部门要围绕这一中心任务, 积极协调国家和省区市有关部门, 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投资力度, 继续出台新的扶持政策, 不断开辟新的投资渠道, 为生态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尤其要密切关注并积极研究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政策, 掌握主动权, 提高话语权, 为林业生态建设争取更好条件。
(二) 加大林业改革支持力度。
林业改革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近年来, 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创新了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各种生产要素开始进入农村和林业, 国家政策和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收到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林农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当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处在全面深化的关键阶段, 必须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业特色产业, 巩固和扩大林改成果, 并以此建立健全强林惠林政策体系, 构建林业发展长效机制。同时, 要认真研究制定支持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的政策措施。
(三) 加大林业产业支持力度。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对于调整经济结构、保障市场供给、促进就业增收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通过出台《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和《林业产业振兴规划》, 林业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但是,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林产品供需缺口依然很大, 尤其是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超过40%, 木材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必须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 继续加大对林业产业尤其是木材培育的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我国林地资源、物种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全面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和林产品供给能力。
(四) 加大木本粮油支持力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对粮食、食用植物油以及能源的需求呈刚性增长之势, 其中食用植物油、石油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65%和55%左右, 粮油和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我国有着发展生物质能源和木本粮油的巨大潜力, 据专家测算, 仅木本食用植物油年生产潜力就在600万吨以上, 可解决6亿人的吃油问题。要将发展木本粮油和生物质能源作为林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咬定青山不放松, 进一步加大对木本粮油的扶持力度, 提升林业生物质能源生产能力, 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和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五) 加大资源保护支持力度。
我国有46亿亩林地、5.77亿亩湿地、8亿亩可治理沙地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资源既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根基, 又是林业发展的基本命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林地、湿地、沙地大量被侵占和破坏的问题凸显出来,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5年间, 共有1.25亿亩林地逆转为非林地, 相当于同期全国造林面积的33%。近40年来, 已有50%的滨海湿地不复存在, 有人统计, 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已经消失。必须完善政策措施, 增加资金投入, 加强林地、湿地保护和恢复, 加大沙化土地治理力度, 加强珍稀濒危物种拯救、保护和繁育, 进一步夯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物质基础。这也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是生态保护和林业工作的基础和根本。
(六) 加大科技兴林支持力度。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创新创造日新月异,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科学技术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现代林业的主要驱动要素和持久动力。目前, 我国林业科技贡献率仅为43%, 比农业低10.5个百分点, 比林业发达国家低40多个百分点。林业发展方式粗放、林地单位面积产出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 严重影响着林业多种功能的充分发挥和林产品的有效供给, 是发展现代林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加大对林业科技的支持力度, 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 全面提升科技兴林水平, 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
三、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努力开创林业计财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之年, 做好全年林业计财工作, 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 意义十分重大。各级林业计财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服务大局、岗位尽责、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服务基层、团结协作的精神, 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努力开创林业计财工作新局面。
第一, 要完善林业规划体系。
规划事关林业长远发展, 必须谋深、盯紧、抓实, 主动搞好与国家宏观规划之间的衔接, 抓紧完善现代林业规划体系, 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 不能和实际工作“两张皮”。要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编制好林业专项规划。各专项规划要充分体现林业的职能, 把林业的战略重点细化落实到规划上, 形成网格化, 实现全覆盖。
第二, 要确保林业投资效益。
林业投资安排一定要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把资金用在林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上, 用在解决突出问题上, 用在加强薄弱环节上, 用在改善民生上,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投资计划一旦下达, 就必须严格执行, 不得随意调整, 确保按期完成和质量效益。要定期向有关部门报告林业资金使用情况, 反映林业投资效益, 为扩大林业资金规模、拓展投资渠道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 要加强资金管理。
管好林业资金, 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是林业计财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永恒主题。资金管理出了问题, 不仅林业建设会遭受严重损失, 干部成长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最近, 国家审计署专程到国家林业局研究林业资金审计问题, 各项资金都列为审计重点, 将加大审计力度并实行常态化审计。各级林业计财部门一定要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 完善制度措施, 加强资金管理, 严明财经纪律, 做到用制度管钱管人管事, 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干部健康成长。
第四, 要加强项目和政策储备。
要增强林业计财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超前性, 将政策研究和项目储备作为日常工作, 随时掌握国家政策取向和投资方向, 超前谋划林业政策, 及早储备林业项目。要根据确定的林业规划, 及时谋划重点项目, 增加林业发展的后劲和亮点。要重点研究林业投入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木材安全储备基地建设、国家级公益林赎买、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林业改革、林业产业、林业防灾减灾、森林碳汇交易等方面的政策, 一旦条件成熟, 确保能够尽快报批施行。
第五, 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林业, 是林业大发展的希望所在, 也是发展开放林业的必然趋势。但是, 目前社会资金投入林业还有不少政策障碍和壁垒,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业发展。各级林业计财部门一定要解放思想, 调整政策, 充分发挥国家资金和政策的“酵母”作用, 引导社会资金顺利进入林业领域, 不断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和吸引力。
第六, 要狠抓工作落实。
林业系统战线长、项目多、任务重, 各项工作都要狠抓贯彻落实。要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和此次会议精神统一大家的思想和行动, 及时制定工作方案, 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要高度负责, 振奋精神, 认真履行法定职责, 决不能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萎靡不振, 切实做到数据真实、工作落实、为人诚实, 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第七, 要树立服务基层的思想。
林业计财工作没有自身的利益, 都是为各个方面提供服务的。必须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 从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等方面, 千方百计地方便基层、方便群众。广大计财干部要坚持依法行政、廉洁从政,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严格执行财经管理制度, 严格遵守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全心全意地为基层单位服务, 为林业改革发展服务。
同志们, 林业计财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狠抓落实, 全面完成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和本次会议的安排部署, 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出色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3.在全市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落实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探讨2008年中职扩招对策,实现2008年我市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1的目标,进一步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技术人才。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扩大中职招生工作的重要性
2008年,实现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1的目标是我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推进我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扩大中职招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迫切要求。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为适应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建设“一个通道”、“三带十区”这一战略规划和实现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改革创新、开放升级、综合开发、强市富民”战略要求,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就业,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扩大中职招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在2008年度全国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周济部长指出:“普及高中教育要继续巩固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突破口,普通高中要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着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当前重要而紧迫任务,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去年国检验收结束以后,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做好初中后学生的职业教育,扩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 教育发展形势逼迫我们,必须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上下功夫。就黑河目前形势看,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只有55%,普通高中已基本饱和,中职学校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生力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中职学校责无旁贷。扩大中职招生是满足人民群众谋职就业的需要。教育部门要把初、高中不能升学的学生动员到中职学校来,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生存、发展的本领。“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这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和培训寄托的厚望。近几年我市每年小学升初中人数在2万人左右,毕业生约1.5万人,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仅有5000多人,尚有1.5万未成年人需要劳动预备役培训,中职招生的空间很大。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给予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更多关注,针对学生们的各自特点,指导、规划他们的未来,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和成才之路。
二、精心组织,确保扩大中职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市县两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领导机构。各县(市)区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工作抓在手上,建立健全领导机构。两级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招生计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等重大实际问题,制定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协调处理好部门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要成立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督导室主任和业务副局长任副组长,中教、初教、职成科(股)长和各初中、高中、中职学校校长为成员。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中职招生运行机制。要把中职招生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按1:1比例制定招生计划,实行教育行政领导班子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校的“三级包保”责任制,从市到县到校到人,确定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要做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四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报名、统一录取。严格实行“普高”招生的“三限政策”,特别是限人数,统一制定和落实中职和普高的招生计划,正确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要建立中职学校招生违规违纪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坚持公平竞争,不搞地方保护,要尊重学生选择优质职教资源的权利。建立中职招生的绿色通道,坚决打击有偿招生行为,对不规范的招生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情节严重的,要取消相应学校的招生资格,保证中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中职招生考核奖惩机制。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与中职招生达1:1的比例”列入2008年十项绩效工程任务目标考核体系,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均为责任单位,年底市人大、市政府督查室将跟踪问效。对此,我们要认真对待,市、县两级督导部门要研究中职招生的督导评估办法,把招生任务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初中、高中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制定有利于中职招生的奖惩政策。每年招生结束后,市县两级督导部门要把各县(市)区和黑河市职教中心学校的中职招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排名通报,严格兑现奖惩。要把中职招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定学校各类先进的主要依据,作为校长评职、评优和提拔的重要依据。市政府在2008年将安排专项经费,表彰奖励在中职招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县(市)区政府、教育局、中等职业学校、初、高中学校以及个人。各县(市)区政府也要设立专项奖励经费。
三、明确目标,同心协力完成扩大中职招生任务
今年全市普通高中计划招生6000人,省教育厅给我市下达的中职招生计划为6406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密切配合,戮力同心,取得实效。首先,初、高中学校要积极做好分流工作。初、高中学校要担负起为中职学校输送生源的职责,积极配合中职学校做好招生宣传和动员工作,为职业学校直接面对学生及家长宣传创造有利条件,使广大家长充分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初、中、高级人才缺一不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各初、高中学校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技能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办校内职普融通班或与中职校采取1+1+1合作办学。组织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参观职业学校,引导初中毕业生科学定位,合理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绝不允许简单粗暴强行分流。各初、高中学校要以初中入学人数为基数,动员流失生和参加中考未能就读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学校,保证中职招生入学人数。其次,中职学校要主动配合,营造良好氛围。各中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初、高中学校联系,为其提供宣传内容和资料,介绍职业学校的特点及优势,展示学校办学成就,专业设置特色,使初、高中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流。同时,要为初、高中校内职教班、高中通用技术课、初中技术课提供师资、实验实习设备支持。要宣传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重要意义及中职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典型事迹,不断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中职招生工作。
同志们,扩大中职招生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圆满完成今年的招生任务而努力工作。
4.“在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会议上的讲话”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篇四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十五”期间人口计生工作经验,部署“十一五” 期间人口计生工作任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全市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推动XX发展新跨越。会上,市委书记XX同志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筹发展,“十五”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显著
“十五”时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快的五年,是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的五年,也是我市人口计生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执行党和国家关于人口计生工作的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通过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抓人口计生工作,注重通过营造风正心齐工作氛围抓人口计生工作,注重通过实施依法治育、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生育文化、提高优质服务抓人口计生工作,促进了全市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人口出生率始终保持在1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4.5‰左右, 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和1.3个千分点;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5个,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个;生育文化建设、村民自治和优质服务等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省的好评,利益导向和信息化建设也有突破性进展,圆满完成了“十五”工作目标任务,连续保持了全省一类市(州)先进。
过去五年,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齐抓共管人口计生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发展经济是硬道理,控制人口是硬任务”的观念,把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作为重要职责,纳入议事日程;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直接负责,其他成员配合抓、共同负责的领导机制,引导、动员、组织、督促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形成了党政领导、部门负责、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计生工作新机制;坚持把落实人口计生工作责任制作为考核领干部重要内容,坚持“一票否决”制度,建立健全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奖罚逗硬的责任追究机制,全市上下抓人口计生工作的氛围日益浓厚。
(二)狠抓了基层基础工作。全市上下针对本世纪初期人口计生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工作中凸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着力强化四个意识、推进四个转变、实施五大工程、开展四项改革,逐步完善城乡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积极拓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努力强化计划生育基础统计和信息化建设,突出重点,勇于创新,开拓前进,实现了人口计生工作由数量控制型向综合治理型、管理主导型向优质服务型、社会制约型向利益导向型的转变,群众婚育观念发生明显变化,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三)加大了依法管理力度。从坚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出发,不断提高计生干部综合素质,严格执行“七不准”、“十禁止”规定,逐步规范计生队伍执法行为,五年中没有出现任何一起因执法不当引发的恶性事件。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取消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收费,计划生育服务环境日益优化。进一步加大社会抚养费依法征收力度,依法打击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人工选择终止妊娠的集中专项治理活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初见成效。五年中共取缔无执业资格从事计生手术人员200余人,规范计生服务机构119个,责令改正服务机构49个。
(四)完善了利益导向机制。组织、实施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奖励扶助对象达7714人;认真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享受政策对象达23.06万人,奖励资金全部及时、足额、安全地发放到奖励对象手中,做到了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计划生育政策的感召力大大增强;不断深化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活动,全市累计帮扶3万余户,全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更加深入人心。
(五)提高了技术服务质量。大力开展以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防治三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服务。切实加强基层技术、网络和服务制度建设,服务条件明显改善,孕前型管理得到加强,综合节育率普遍提高。全市2078个村基本建立起计划生育村级服务室,31个规范化村级服务室和21个规范化乡镇服务站建设验收合格,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广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创建活动,隆昌、资中被评为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威远县被评为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市推广的“七上门、八承诺、九服务”的工作经验受到国家和省的肯定。
(六)狠抓了生育文化建设。坚持以生育文化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开展“关爱女孩活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内容,注重在文化品位、知识含量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具有XX特色的生育文化长廊和宣传教育精品,形成了一批在全省有影响的先进典型,推动了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在成渝、内威、隆泸、内安等交通干线建成了总长达500公里的生育文化长廊,推出了隆昌“人口文化广场”和“生育文化一条街”等生育文化精品,新建安装瓷砖画500余幅,新设大型宣传画200余幅。隆昌县被中宣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
二、明确任务,开创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人口转变,人口发展问题更加复杂,人口计生工作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一是未来几年全市育龄妇女规模由“十五”末的118万人增加到126万人,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将增加到46万人,加之受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的惯性作用和独生子女间结婚生育政策的影响,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已经来临。二是稳定低生育水平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相互交织、互为影响,综合治理人口问题面临很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人口素质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尚不适应,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晚婚率呈下降趋势,社会抚养费征收越发艰难等等。三是少数干部对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认识不足,存在盲目乐观、麻痹松懈情绪,抓人口计生工作决心不够、信心不足、思路不清、力度减弱。四是人口计生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地方违法生育出现反弹势头,漏统瞒报突出,计生工作质量严重滑坡。从今年的调查看,个别地方情况相当严重,一孩妇女比仅占40%,生育两个孩子的比较普遍,出生人口统计准确率不到70%,计划生育率不到80%。这些充分说明,“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市人口计生工作最困难、最艰巨、最关键的时期。
“十一五”时期,全市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人口计生工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新农村的重大任务,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优化人口结构,积极应对和解决人口计生进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XX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主要目标是:全市年均出生人口4.8万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2010年末总人口控制在440万人左右。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当前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遏制违法生育势头。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坚决遏制违法生育势头,是巩固多年来计划生育成果的重要保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要围绕这一主题扎实工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真正违法怀孕必处,违法生育必查、工作不力必究。一要认真开展“五清理五落实”。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党政领导、部门配合、计生牵头实施”的工作思路,切实抓好人口计生“五清理五落实”工作。该工作时间紧,政策严,要求高,任务重。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加强领导,认真研究疑难案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使清理工作做到有理、有力、有节,确保万无一失。主要领导必须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赴一线、下深水,具体负责。相关部门一定要吃透政策,牢记人口计生群众工作纪律,做到依法行政,严禁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严禁违法行政和侵权行为发生,严禁因清理工作引发各类群体性上访和其他恶性事件。人口计生部门要作好预案,杜绝意外事件发生。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该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五清理五落实”工作不力、弄虚作假、隐情不报的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二要彻底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把“三查”工作同当前开展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兑现工作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村民自治合同的约束力,引导广大育龄妇女自觉接受“三查”,力求“早检率”达到100%。切实加强孕前管理,彻底落实避孕措施,坚决遏制违法怀孕增长势头。三要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大力宣传、严格执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办理非诉社会抚养费强制执行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加大对违法生育者按标准、按程序、按规定征收、补收社会抚养费的力度。对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选准典型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通过依法强制征收推动行政征收,维护法律法规权威。公安、工商、劳动、建设、民政等部门要积极配合人口计生部门抓好征收工作。
(二)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服务效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强化基层,搞好服务工作;必须针对薄弱环节,夯实基础,加强自身建设。为此,一要管好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计划生育管理的高难群体,也是新时期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关键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按照“公平对等、完善管理、优质服务”的原则,摸索流动人口规律,加强区域协作,建立和完善适应城镇化进程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机制。要按照“属地管理,市民化服务”的要求,将流动人口纳入现居住地总人口基数和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范围,实行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考核,确保流动人口享有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在开展外派劳务技能培训时,流出地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同步做好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生殖健康知识培训,指导外出人员落实可靠的避孕节育措施,及时向流入地反馈查询信息,彻底堵住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漏洞。二要搞好计生服务。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以服务为主,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要广泛开展宣传咨询、政策法规和生殖健康服务,积极稳妥地推进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大力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定期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妇女健康检查。要把计划生育纳入村居民自治范围,规范村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做到计生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约可束。要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组织的优势,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群众充分享有计生决策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育龄妇女管理、生育健康与技术服务、电子政务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实现人口计生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提高管理服务效能。要认真解决好计划生育信访问题,尤其要抓紧解决好由于计划生育手术后遗症、并发症等因素引起的老上访问题。三要抓好网络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把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总体要求和“合理布局,特色突出,规模适度,人员精干”以及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工作要求,以县乡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县(区)级计划生育指导站建设。抓好区划调整后独立性较强的乡镇服务站的建设和巩固工作,在交通方便、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建设一批能够辐射周边乡镇的中心服务站。要大力改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装备条件,规范服务秩序,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在具备条件的地方,按照“五个一”(一个药具包、一张检查床、一套宣传资料、一套桌椅、一套水杯水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村级服务室,加强管理,发挥效能。条件稍差的地方,也要与村级公共卫生建设相结合,实行共建共管,搞好服务。四要建好计生队伍。在机构改革中,乡镇应按规定设置计生办并配足专职公务员。加大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用人制度改革步伐,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格准入制度,未接受过医学专业培训人员不得从事技术服务工作,不具备资质的在册人员要限期取得执业资格,逾期未取得相应资格人员和非在编人员一律清退。加强村级计划生育专干队伍建设,按照初中以上文化、35岁、女性为主的要求,实行村级专干公推公选、竞争上岗。要加强计生队伍教育培训,实施基层计划生育干部能力提升计划,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切实解决好“想服务、会服务、能服务”的问题。
(三)构建新型生育文化,加快新村建设步伐。广阔农村是人口计生工作的主战场,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工作的“牛鼻子”。新的历史条件下,抓人口计生工作不能单打一,要按照“结合、融入、渗透”的工作思路,把人口计生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紧密衔接起来,切实搞好“四个结合:一要与树立文明乡风、培育新型农民、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将农村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纳入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倡导新型生育文化,实施生育文化新村建设计划,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深入开展。二要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加强生育文化社区、生育文化中心、生育文化大院和计生中心户建设,使之成为村容整洁的一道靓丽风景。三要与评选文明村社、文明家庭相结合,用先进的生育文化影响人、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四要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相结合,把人口计生宣传教育融入农村文化活动中,融入“三下乡”活动和万村书库工程,推进人口计生宣传品进村入户,做到广播电视中有栏目、一村一月电影放映中有宣传、乡镇文化站中有内容,为人口计生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四)深化计生综合改革,创新计生工作机制。国家去年启动了计生工作新机制建设工程,省上制定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规范标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意见》。这些文件是实施计生综合改革、创新计生工作机制的指南,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抓好落实。一要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找准着力点、选准突破口,力争5年内基本建立起“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实现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和方法的“两个转变”。各县区在整体推进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和综合治理全面发展的同时,要立足自身优势,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突破性飞跃。市中区要在村(居)民自治上取得突破,东兴区要在优质服务上取得突破,资中县要在依法管理上取得突破,隆昌县要在政策推动上取得突破,威远县要在综合治理上取得突破。二要加强项目管理,科学评估。要以项目运作的方式组织实施好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改革,按照“钱随事转”的原则,市上将继续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各县(区)实施的计生综合改革项目给予支持。加强项目监管,严密关注综合改革项目资金管理和运作程序,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对综合改革项目进行严格评估,奖优罚劣,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有力的推动作用。三要健全利益机制,良性互动。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引导、鼓励群众自觉参与计划生育。逐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探索建立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长效节育措施奖励、节育保险、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患者生活补助等制度,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独生子女家庭和育龄群众的后顾之忧。各级各部门在制定最低生活保障、义务教育、新型合作医疗、扶贫开发、征地补偿、信用体系等各项惠民政策和社会管理措施时,要注意与计划生育政策协调配套,妥善处理普惠性政策与优待计划生育家庭的关系,让计划生育家庭切实感到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领导,全面完成人口和计生工作任务
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关键在领导,关键在落实。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自加压力,自鼓干劲,在强化领导上下功夫,在明确责任上下功夫,在增添措施上下功夫,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进一步落实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要坚持现行的生育政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稳定计生工作机构和队伍,创新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把人口事业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人口计生工作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人均占有水平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不断改进完善并严格落实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努力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坚持把计划生育工作成效作为县乡干部提拔重用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对人口计生工作较落后的地方,第一年给予黄牌警告,第二年还没有改变落后面貌的要给予 “一票否决”,严厉追究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同志的责任。要实行跟踪追查责任制,坚持计划生育工作“回头看”制度,坚决杜绝“当年看一片红,隔年看就不行”的现象。市委、市政府将定期听取各县(区)党委、政府关于人口计生工作情况的汇报,每年选择1个县(区)进行重点检查和深入剖析,以点代面,推动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发展。
(二)进一步强化综合治理的合力机制。各级人口计生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进一步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执法监督、信息共享、计划管理、奖励扶助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齐抓共管机制,形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政策协调、工作契合的良好局面。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计划生育职责,建立健全系统内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本部门的人员、物资、技术、政策、资金、项目等社会资源,积极出台并执行好有利于计生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实现对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人口计生部门要进一步健全与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从源头上抓起,做好融入、渗透、搭车、结合的文章,实现人口计生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双赢和良性互动,形成党委政府重视、主管部门努力、社会各方配合、广大群众参与的人口计生工作合力机制。
(三)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的保障体系。人口计生事业是一项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公益性事业,其投入属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投入,是搞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要的物质保证。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投入到位、健全制度、严格监督”的总体要求,完善财政投入保障体系,创新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要高度重视计生经费投入,确保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对计生事业的投入,切实做到年初预算到位、实际投入到位。财政、审计、计生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对财政投入不到位甚至弄虚作假的地方,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计生经费使用透明度,切实加强监督,管好用好资金,确保相关资金真正用于计生事业发展。对挤占、挪用计生事业费和社会抚养费的,一经查实,必须严肃处理。
同志们,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基本国策,事关可持续发展,事关社会和谐,事关子孙后代,任务艰巨而神圣。全市各级干部和广大计生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新的作风、新的面貌,扎实工作、只争一流,为全面实现我市“十一五”规划宏伟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文 章来源莲山
5.“在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会议上的讲话”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篇五
努力提高全市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
一、2005年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进展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人口委的精心指导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人口计生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六个程度”的工作导向和求实进步的工作要求,全面完成了省上下达的年度人口计划和责任目标。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30 ‰,低于省上下达控制指标14‰的3.7个千分点;农村计生率为78.79%,高于省上下达指标75%的3.79个百分点。
(一)以管理质量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夯实。坚持以开展“质量管理年”活动为依托,切实加强基层基础管理工作。把四项节育手术落实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落实二女户结扎,大力推广一孩妇女皮埋,强化孕前服务,全市共完成四项手术27905例,其中二女户结扎1962 例,征收社会抚养费2463万元。同时开展清理清查专项治理活动,清理出生漏报4963人,虚假节育手术335 例,将人口出生瞒、漏报、节育欠帐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作为平时督查、考核工作的重点,引导基层把重心放在经常性工作的落实上,进一步夯实了工作基础。
(二)以政策落实为保障的利益导向机制全面深化。通过加大政策推动和政策引导,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逐年稳定增长的经费保障机制。深入开展“政策落实年”活动,全面落实法定奖励和免费服务项目,坚持政府为主、单位负责、社会救助相结合,完善了奖励、优先、优惠、减免、扶助、保障等“六位一体”的多层次、多元化利益导向体系。全市为1710个二女结扎户发放一次性3000元奖励金513万元,为考上大中专院校的27名“两户”子女分别兑现了1—3千元的奖励;为2554户二女结扎户和433户独生子女领证户办理了养老储蓄;救助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1300 户,发放救助金130 万元;当年为2993名奖励扶助对象发放奖励金180万元。通过政策引导,利益驱动,使群众体会到了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把政策落实的效果体现到了促进计生工作的目的上。
(三)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市新建、改建县乡服务站(所)26个,从满足育龄群众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需求出发,扎实开展环孕情服务、妇女病普查、义务诊治。采用多种途径加大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举办技术培训班、组织理论考试和技能测试,有力地促进了节育措施落实、入户访视、药具发放、生殖保健知识普及。华亭县较好地巩固了“国优”成果,灵台县、崆峒区“省优”水平得到一定提升,崇信县创“省优”顺利通过省上验收和命名,庄浪县列入争创省优行列,静宁、泾川两县努力巩固提升“三为主”水平,并积极向“省优”迈进,整体工作形成了梯次推进、拉动式发展的格局。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
(四)以转变婚育观念为主线的宣传领域不断拓宽。围绕省上提出的“两个不算数”的要求,通过入户宣传、阵地宣传、媒体宣传,下大气力抓了奖励扶助、特困家庭救助等各项优先优惠政策的知晓宣传。创新宣传内容,更新宣传标语,在人口密集的集镇举行了隆重的奖励金发放仪式,利用节会进行大型宣传活动,每村的政策标语达到3至5条,对典型事例进行深度报道,不断丰富专题栏目的内容,使宣传教育工作成为计生部门与农民群众沟通的桥梁,进一步引导启迪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五)以落实部门责任为前提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合力初步形成。与市政府签订责任书的各相关部门,在整村推进、困难救助、升学加分、两免一补、沼气项目、人畜饮水、春蕾计划、劳务输出和其它实用技术培训中,都对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了优先安排和倾斜支持。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认真对拟提拔任用干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进行了审核,严肃查处了违纪超生的党员干部职工。通过利用各部门的政策、资金、物资等社会资源优势,解决了计生部门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和谐氛围正在形成。
(六)以“双推优”为契机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全市认真贯彻省委书记苏荣关于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精神,组织、计生部门对“双推优”活动进行了专题部署,市、县积极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计生干部,向党组织推荐入党积极分子。至目前,全市计生系统提拔任用58人,推优入党484人,极大地激发了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各项计生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
二、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全市人口年龄结构分析预测,从2006年起,我市进入新一轮人口生育高峰期,20—24岁一孩生育旺盛期已婚育龄妇女从“十五”期的6.4万人逐步增加到2013年的10.7万人, 25—29岁二孩生育旺盛期已婚育龄妇女从“十五”期的6.5万人逐步增加到2013年的9.6万人,平均每年递增7400多人。符合政策出生人数每年将递增2000人,人口出生率和自增率将结构性回升0.2—0.8个千分点。人口总量持续增加,对全市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控制人口增长,稳定较低生育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在人口压力增大的同时,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
(一)计划生育工作层次低,控制计划外出生的能力较弱。
(二)二女户结扎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直接影响全市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报表数据不实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管理服务工作仍然滞后。
(四)社会抚养费征收、流动人口管理和违纪超生查处等重难点工作进展不大。
(五)人口计生队伍素质与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三、2006年工作指导意见
2006年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委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一主题,以创建优质服务市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宣传教育,创新工作机制,深化优质服务,完善利益导向,强化工作措施,在重点工作上攻坚,在难点环节上突破,巩固“国优”,提升“省优”,主攻“三为主”,努力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为构建和谐平凉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具体工作中要围绕一个主题,强化两支队伍建设,推动三项政策落实,着力突破四个难点,下功夫攻坚五个重点,努力落实六项保证措施。
围绕一个主题:稳定较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7‰以内,农村计划生育率达到77 %以上,全面完成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责任指标。
强化两支队伍: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管理队伍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管理推动工作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优质服务能力,为人口计生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落实三项政策:全力落实奖励扶助、“少生快富”和特殊困难家庭救助“三项政策”,把政策落实的效果体现在促进计生工作上。继续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二女户结扎3000元奖励“四权分离”的管理运行机制、严格审查复核对象的资格,确保奖励扶助对象准确无误,保证奖励扶助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到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工作现场会精神,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制定出台“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实施意见,最大限度地统筹各类涉农项目、到户扶持资金向计生户倾斜。重点抓好农村合作医疗免收“两户”自筹费用,免费为“两户”建沼气池,为“两户”优先安排以工代赈、易地搬迁、整村推进项目,计生特困家庭优先纳入低保等优先优惠政策的落实。按照《甘肃省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办法》,继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救助活动,多渠道筹集经费,建立救助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长效机制。
突破四个难点:
(一)在影响落实各项节育措施的顽疾——二女户结扎上求突破。积极应对生育高峰期育龄妇女持续增加的严峻形势,从实际出发,引导独女户合理选择二孩生育时间,有计划地取环、安排生育,化解取消生育间隔后产生的生育堆积,避免对完成当年人口计划造成冲击。全面准确地掌握计生对象的怀孕、生育、节育情况,抓住二女户结扎和独男户妇女放环这个关键,力争二女户结扎当年平茬、历年对象不欠帐,实现二女户结扎村村破白,从源头上控制计外生育。强化孕前管理,提高环孕情服务质量,落实早期计划外怀孕补救措施,禁止大月份引产,维护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
(二)在计生管理工作的软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上求突破。在市、县(区)服务站开设流动人口服务窗口,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加强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建设,逐步建立“社区为主、部门配合、物业协助、综合治理”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协调公安、工商、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落实流动人口管理职责,推进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对外出务工的育龄群众,开展上门服务、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宣传计生政策,公开办证程序和电话,方便流动人口办证。落实《西北五省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协议》和信息交换平台的应用,完善协议管理制度、协查通报制度、数据共享制度和信息公告制度。
(三)在治理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调的黑手——打击“两非”上求突破。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转变育龄群众性别歧视观念。通过政策引导和帮扶救助,防止因性别偏好出现选择性人工流产和遗弃、漏报女婴。积极与卫生、药监、工商等部门上下联动,条块结合,严厉打击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实施终止妊娠手术的违法行为。各县(区)要查处几例典型案件,真正起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下决心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失真问题。
(四)在强化社会制约机制的抓手——社会抚养费征收上求突破。实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社会制约“双管齐下”,在奖励少生的同时,加大处罚超生的力度。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职工违纪超生问题,对省纪委(2002)7号文件出台后违反政策生育的党员干部坚决予以“双开”。严格把握干部提拔任用中计划生育政策的审核工作,确保任职干部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先进性。严格按照《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和新《条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探索改进方式方法,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社会抚养费征收率低的问题。
攻坚五个重点:
(一)重视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自觉性。要把加强宣传教育,启发引导群众转变婚育观念作为计生工作的治本措施常抓不懈,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强化新闻舆论宣传、阵地宣传和入户面对面宣传,向大联合、大宣传转变。改革宣传教育载体,将宣传标语由“口号式” 改为“实用式”,把“奖、优、免、补、扶、救”等优惠政策的确认条件、领取方式、联络电话刷写上墙、上国策壁,增强宣传效果。创新宣传方式,强化计划生育干部的入户职能,在入户调查、落实计生任务的同时,把优生优育的知识送给农民,把新型婚育观念传播到农户,提高群众生育知识普及率和政策知晓率。
(二)加强技术服务,努力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程度。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设,年内所有乡所完成标准化形象设计和改造,通过调配充实和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着力抓好技术服务人员能力建设。把计划生育与关爱妇女健康结合起来,围绕满足育龄群众在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需求,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使优质服务真正落实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来,促进优质服务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三)扎实开展“双推优”活动,充分调动计划生育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全市人口计生系统持之以恒地开展“双推优”活动,激发广大计生干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热情,构建和谐计生系统。积极吸收“两户”入党,使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群众自觉向党组织靠拢,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户的政治地位,带动更多的群众自觉执行计生政策,扩大执行国策模范群体。坚持“培养与推荐并重”的原则,扩大“双推优”成果,下决心解决计生干部的政治待遇和实际困难,逐步建立充满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
(四)加快推进信息化步伐,不断提升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水平。以“信息化建设年”为契机,争取省、市各种设备支持和财政配套投入,推进人口计生系统信息化建设进程。制定出台信息化建设方案,加快市县计生部门的局域网建设和运用,改造市、县传输网络,完成人口计生办公平台和网站建设任务,达到乡乡都能上互联网。建立全市育龄妇女信息个案数据库,能够利用WIS系统提供的信息,指导计生管理与服务,使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一个大幅度提高。
(五)创新工作领域,努力建设计划生育先进示范村。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各县(区)要根据《平凉市计划生育先进示范村的实施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在市上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开展“婚育新风与新农村建设同行”活动,教育引导群众少生快富,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推行村民自治,实行计划生育协议化管理;实施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推行“需求服务”和知情选择;完善多层次的利益导向机制,建立有利于计划生育的保障体系,高标准建设计划生育先进示范村,为推动面上工作、提升整体水平创造提供经验。
落实六项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党政线、部门线、计生线“三线”目标管理责任制不动摇,坚持严格兑现奖惩、落实“一票否决”不动摇。推行计划生育工作全员责任制,继续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市人口委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包县,县(区)领导包乡,科级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包社包对象的“四包”责任制。真正把计划生育的责任扛在肩上,任务落到实处,工作抓在手上。
(二)求真务实,夯实基础。继续开展以清理清查人口底数、育龄妇女结构和报表漏报出生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治理活动,严格实行出生婴儿实名登记,对环孕情服务漏检次数较多和外出务工的育龄妇女进行重点调查,进一步核实报表数据,为各级党政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以建立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群众工作“三位一体”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网络为目标,建立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抓好“六抓六带”工作,开展基层基础工作试点,加强经常性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
(三)重视调研,改革创新。以改革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工作前进中出现的问题。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协调社会科研机构,确定专题开展人口战略研究,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具有指导和推广价值的调研报告。全力推进综合改革,改革经费管理办法,计划生育转移支付、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困家庭救助、二女户结扎奖励五种资金全部实行“四权分离”管理体制,采用“直通车”发放的封闭运行方式,保证专项资金用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改革计划生育考核方式,逐步取消大规模集中定期考核,把考核融于技术服务、政策宣传、调查研究之中,使基层的注意力由应付考核转化到把工作做实、做细上来。
(四)分类指导,全面抓建。继续按照分类指导、分层管理、拉动式发展、整体提高的思路,高标准巩固华亭“国优”成果,认真培育和总结村民自治的先进乡和典型村,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提升灵台、崆峒、崇信 “省优”的水平,做到提高与发展并举,积极向“国优”标准靠拢;庄浪县要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推进生殖健康系列服务,确保如期通过省级评估验收。静宁、泾川要筑牢基层服务网络的基础,抓创建、促提高,为全市“十一五”整体实现优质服务市创造条件。
(五)强化督导,严格考核。坚持月监控、季督查、半年考核、年终分线分类综合评估,及时通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坚持重心下移,市、县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后进转化的力度,促进工作平衡发展。按照“简化指标、突出重点、强化导向、推动工作”的原则,努力提高督查、指导工作的质量,深入乡村,抓住影响发展的关键环节,深层次分析被动落后的原因,超前进行帮助指导,促进阶段性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严格奖惩兑现,加大政策落实、二女户结扎、“双推优”等重点工作的评分权重,对突破人口计划的县(区),考核评估列后的乡镇,省、市抽查中发现出生漏报和各类虚假问题的乡镇,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6.“在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会议上的讲话”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篇六
同志们:刚才,**同志全面总结了2003年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部署了2004年工作任务,我完全同意,请与会同志认真贯彻落实。过去的一年,我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围绕综合改革这条主线,突出重点,锐意创新,扎实工作,硕果累累。继续保持了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的荣誉称号,成功争取了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五周期项目,又被国家人口计生委命名为全国首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百强先进县。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重视支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各级党政领导和辛勤工作在计生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下面,就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二、明确任务,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人口问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基本经验,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市去年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必须承认还有薄弱环节。有些部门虽然签订了责任状,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今年全市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不再单独召开,并不意味着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任务就可以有所放松。各级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大力度,从机制上强化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一是要完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真正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要内容,实行任期内逐年考核、离任时进行审核、对工作政绩突出的要提拔重用,对工作失职的要追究责任,坚持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二是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人口问题的多元性、复杂性,决定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手段、途径不能是单一的、孤立的、封闭的,而必须是全面的、综合的、开放的;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紧密衔接;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要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动员组织和吸引群众参与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实践中来,形成“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采取法律、科技、教育、文化、经济、行政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三是建立奖罚分明的利益导向机制和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政策法规完备的计划生育保障体系。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广大计划生育家庭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生育,帮助他们实现小康,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市已经出台了一些优先优惠和奖励政策,力求对计划生育家庭予以适当补偿。但是有的优先优惠和奖励政策还没有较好地落实,全市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兑现率还很低。我们一定要从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对独生子女家庭的物质奖励,必须予以兑现。要重点抓好已经出台的优先优惠政策的落实,农委要把产业化经营同《人口和计划生育21世纪全面小康促进计划》结合起来,组织涉农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优先贷款,优先提供致富项目,优惠提供生产资料。教育、卫生、科技、民政、工商、税务、信用社等部门出台有关政策时,要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照顾,不断改善他们的经济和生活条件。要把计划生育家庭社会保障纳入整个社会保障总体规划,坚持“政府引导、协会组织、会员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有机结合起来。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要及时给予社会救济;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计划生育家庭社会保险。各乡镇、党委主要领导对此要高度重视,解决好计划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
三、深化改革,突出重点,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出路。在对待改革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眼光要放远,思想要解放,气魄要恢宏,措施要得力。一是继续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这项工作,我市在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座谈会上出了经验,做了示范。2004年作为全市“综合改革效益年”,我市要在客观评估综合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确定新目标,强化新措施,把综合改革工作扎实引向深入。建设现代生育文化的“KIC计划”和“全面小康促进计划”要加紧实施,走向规范;二孩生育证改革要在三个乡镇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推开;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进一步提档升级,争创更多的星级服务村,提升整体自治水平。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五周期国际合作项目要在生殖健康、男性保健、艾滋病宣传等方面下功夫,及时总结经验,加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国际接轨。二是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体制改革。要按照省市要求,把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投入纳入公共财政,实现“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免费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提供基本的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确保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工资报酬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不断提高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投入,今年全市人均计划生育事业费要达到8.3元水平。三是搞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按照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按照十六大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要加强对计划生育干部的培训和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增强综合协调能力、信息整合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服务能力。要继续坚持开展“大比武”活动,把那些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计划生育工作队伍中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计划生育工作者,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志们,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牢记“三个代表”的伟大使命,以新的思路谋求发展,以新的突破促进改革,以新的举措推动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更加良好的人口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会议上的讲话”计划生育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08-17
镇领导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14
在全市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提标扩面工作督查通报会议上的讲话08-27
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09
在全市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6-20
在××年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26
全市流动人口工作现场会上的汇报材料10-21
市委书记在全市政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03
在全市工业外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