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安全形势分析

2024-09-14

上半年安全形势分析(精选8篇)

1.上半年安全形势分析 篇一

2013年上半年陕西省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来源:省安全监管局办公室日期:2013-7-19 15:51:43

今年上半年,全省安全监管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概括起来为“四个明显下降,两个严格控制”。1-6月份,全省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4705起、下降21%,死亡586人、下降29.5%(其中生产经营性事故2961起,死亡297人);较大事故8起、下降11 %,死亡30人、下降16.7%;没有发生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全省生产经营性事故死亡人数和较大事故起数分别占国务院安委会下达我省年度控制指标的26.6%和26.7%,分别在全国排名第6位和第7位,控制指标进展良好。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道路交通、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领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全省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赵正永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娄勤俭省长主持省政府常务会议,两次专题研究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省政府出台8、9、10号三个文件,解决了困扰我省安全监管工作的一些普遍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娄勤俭省长亲自带队在西安检查,李金柱副省长多次深入生产一线检查,分管副省长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分管部门的检查指导。省安委会成立了10个检查组和4个暗访组对全省安全生产进行拉网式检查。

二是全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增强。上半年全省组织开展了四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督查活动,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检查5400余次,打击非法违法行为29000余起,治理纠正各类非法违规行为6580余起,取缔关闭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单位301家。特别是在吉林宝源丰公司“6.3”特大火灾事故后,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全省上下加大了工作力度。全省各级政府成立检查督查组1191个,暗查暗访组691个,交叉检查组345个,参加检查人员14500余人,检查企业14700余家。6月下旬,省上10个综合督查组,对各设区市政府,43个县(区),近150家企业进行检查督查。

三是专项整治、“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等工作成效显著。据统计,上半年全省共有45000余家企业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排查隐患近6万多项,整改58000余项,整改率达到98%。546名煤矿矿长贯彻执行《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签订了安全承诺书。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全部完成了涉药工序机械化改造。271处生产煤矿、518家非煤矿山、1687家危险化学品、62家烟花爆竹、34家机械制造和轻工企业已基本实现标准化。

但是部分行业事故多发,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上半年全省共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2488起,占全省安全事故总量的52.87%,死亡508人,占全省安全事故总死亡人数的86.68%。二是火灾事故起数占全省事故总量的比例最大。上半年全省共发生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1952起,占全省生产经营性事故总量2961起的65.92%。三是建筑业连续发生较大事故。全省建筑业上半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起,同比减少5起,下降35.71%,死亡16人,同比增加6人,上升60%。建筑行业今年上半年连续发生2起较大事故,死亡8人,同比增加2起8人。

下半年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严格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对大检查工作的薄弱环节,加大工作力度;对检查没有覆盖的地方,明确责任主体;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加强整改,跟踪督办。

二是全面开展企业安全评估。以安全生产大检查为契机,落实安全评估主体责任,全面推进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评估;运用安全评估,规范企业安全管理,强化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切实从企业自身增强事故防范能力。

三是强力推动安全生产“三基”工作。以企业为重点,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规范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强化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年内按要求完成高危企业达标。同时,积极探索并推广企业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和过程控制,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和能力

四是狠抓责任追究。对大检查期间,因检查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执法不严格、隐患治理不彻底等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从快从重查处;对因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导致事故发生的,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责任。

所谓“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

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2.上半年安全形势分析 篇二

TCL多媒体实现1.5亿港币利润, 和去年亏损近2亿相比有大幅度的改善, 而TCL通讯则由赢利转为亏损, 不过亏损主要在一季度, 二季度环比已经有明显的改善。

总体来看, 以电视为主的TCL多媒体业务已经大幅度改善, 但主要受益于国内市场上液晶电视销量的大幅度上升, 国外市场仍然亏损, 而通讯因为主要依靠国外代工销售, 受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大, 销售量、销售额以及经营利润下降比较厉害。不过月环比销量已经开始恢复性上升, 7月份的销量同比开始有20%多的正增长, 如果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不出现大的逆转, 估计下半年TCL通讯的业绩会出现恢复性的改善。液晶电视国内市场份额上, TCL上半年的销量为150多万台, 而创维的销量为近200万台, 海信从来没有公开过具体的销量, 根据TCL国内55亿的销售额, 而海信59亿的销售额推算, 海信在国内市场的液晶电视销量应该位于TCL和创维之间, 即TCL目前在国内液晶电视市场的份额为第三, 前两名是创维和海信。增长率略强于海信, 海信上半年液晶销量的增长是200%, TCL是近250%。而海外销量上, TCL在国内企业中比较领先, 创维的海外销量萎缩比较厉害, 海信的海外销量占比也只有10%多, 而TCL电视的海外销量则达三分之一强, 但TCL的海外销售目前看还处于亏损, 如果海外销售形成有利润的良性增长, 则TCL多媒体的业绩会出现更明显的改善。

在市场定位上, 笔者去年提过一个说法叫“创新的海信和创意的TCL”, 认为海信主要实施对国外品牌在液晶电视技术上的赶超战略, 而TCL实施的是增加附加功能的差异化战略。双方在策略上的差别今年表现的更明显, 如海信主打LED背光液晶, 而TCL则主打互联网电视, 尽管TCL也提出已经技术上具备了推出LED液晶的能力, 而海信的“蓝媒”电视也宣称有网络接入功能, 但双方各有侧重。而创维则主要以低价取胜 (这和其外方模组合作伙伴LG的策略类似) 。这次互联网电视事件中TCL成为被告, 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外界认可TCL在互联网电视上的领军角色。

所以TCL能否在国内市场份额上有更大的突破, 非常依赖于互联网电视和LED液晶两个方向的竞争上, 哪一个方向更被市场认同, 如果未来一段市场更认可LED作为液晶电视在技术上的升级, 则TCL的市场地位会受到一定的抑制, 如果互联网电视能够得到更大的认可, 则TCL会有更好的市场表现。当然估计技术和应用两方面都会有发展, 关键是看哪一方面会成为主导驱动因素。当然对TCL来说, 在强调开发液晶的应用功能上, 在技术方向上至少也不能落后。

TCL现在已经有4条模组生产线量产, 9月份之后如果有6条线量产, 同时300万一体化整机制造和200万CKD件生产线投产, TCL在液晶电视的制造能力, 可能会暂时处于一个明显的领先地位, 估计TCL会利用这个领先优势有所作为, 也许可以利用这个优势, 在国庆以及年底的销售旺季再打一个大的战役, 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所以, 概括而言, TCL作为CRT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 时代的电视霸主, 目前可以说已经成功实现向液晶电视的转型, 但能否重新建立霸主地位, 则还要看其在国内市场能否从第一阵营扩展为绝对领先优势以及国外市场能否进入有盈利的良性增长。

在后续的大战略布局上, TCL可能会引导电视和之前布局的一些资源连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格局, 目前有端倪的如开发的具备闪联功能的接入设备, 可以把电脑和电视以及其他电器构成家庭无线局域网, 则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原来培育的网络教育资源, 可以丰富互联网电视的内容构成。带摄像功能的电视可以促成电视成为P2P设备终端。当然这些还有赖于三网融合的整体进展。

这次TCL在互联网电视上成为被告, 总体感觉应该是个好事, 如果利用好了会成为一个典型的“事件营销”, 在规范的基础上促成更多消费者对互联网电视的认可。相信广电总局发问的背后, 尽管有各方利益博弈的考虑, 但应该不会对这一技术趋势给予致命性的打击。

TCL通讯方面, 尽管海外销售可能在下半年复苏, 使得通讯业务恢复赢利, 但对于TCL通讯的本质不会发生质的改变, 要发生本质性的改善, 还要看杨兴平领军的通讯团队是否能够利用好手机向智能化的转型, 为TCL通讯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和发展路径。比较有利的是杨兴平应该会获得集团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

在更大的格局上, TCL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优秀企业, 需要利用三大趋势:一是日本企业在家电领域的战略性收缩 (这不只是因为中韩企业的竞争, 还在于日本本身的经济结构使得家电业对日本企业来说会相对处于比较劣势) ;二是全球性市场结构的变化, 如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市场权重的上升;三是3C融合带来的产业外力量介入家电业。

3.上半年金融形势分析与建议 篇三

固定资产投资反弹有可能引发经济过热风险。今年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比1-4月份同比增幅增加了0.4个百分点,创下今年投资增幅新高。这表明我国投资需求仍较旺盛,当前的投资增速已经不断超出“理想区间”,经济过热的态势就有可能“继续显化”。

信贷资源向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投放,存在贷款风险的隐忧。2007年1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11.1%,而电力消耗却增长14.9%,电力消费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达到了1.34,说明终端能耗要快于经济增长,万元GDP能耗水平很可能又在上升。高耗能产业盲目扩张的背后,存在信贷资源严重向能源产业倾斜。一份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2月末,炼钢行业贷款余额813亿元,同比增长109.5%;石化行业贷款余额697亿元,同比增长28.6%;建材行业贷款余额697亿元,同比增长53.5%。

受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导致央行外汇占款持续增加,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流动性难题。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外贸顺差达1125.3亿美元,同比增长83.1%。迫使央行外汇占款由2006年底的9.9万亿元上升到2007年6月底的11.44万亿元,2007年上半年又净增了1.55万亿元,即要被动地投放大量的人民币,从而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为了减少市场上过多的货币,央行只好多次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因此,高额外贸顺差给我国带来的不仅是世界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失衡,而且带来了一系列流动性难题和央行对冲的难题。

股市火爆,散户蜂拥而入,机关公务员、企事业人员大量参与炒股,严重影响日常工作。而股市资产价格的剧烈膨胀,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风险。在股市“赚钱效应”下,两年来上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向股市投资流动,使一些商业银行由于储蓄存款减少或少增而出现运营资金紧张、头寸不足。有的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竟诱导客户用住房作抵押,获取抵押贷款用于抄股。这是把股市当成了摇钱树,其实股市有涨必有跌。今年上半年以来在股市在大幅飙升中暴涨和暴跌,先后出现过4次在200点以上的暴跌行情,这些暴跌行情的接连出现吓退了不少中小投资者。如果股市泡沫的破灭,对投资者、对银行、对经济社会发展均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和灾难。

看法与建议

金融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务院确定的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当前货币数量仍然偏多,货币流动性仍然较强。以银行资金充裕、放贷冲动较强为主要特征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已成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今年以来,央行已先后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都表明了当局执行货币政策适当从紧的意图。

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结构,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各类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充分运用信贷杠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联合贷款、转贷等合作方式,积极扶持企业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和项目;另一方面要按照产业政策、《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的要求,严控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信贷投放,并要对其清理收回贷款,以促使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淘汰出局。

比如,江苏农业银行无锡分行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严控高污染化工企业信贷投放。目前,该行因企业环评不达标而否决的信贷项目已有35个,涉及贷款金额2.5亿元。兴业银行、福建省经贸厅、国际金融公司于今年1月22日联合在福州召开“创建节能海西一一兴业银行能源效率贷款产品上市”新闻发布会,宣布在福建省内试点推出国内首创的“能源效率贷款”系列产品(涉及建材、化工、电力等多个行业),适用的项目也非常广泛,分布于能源生产、输送、使用的各个环节,既包括能源节约项目,又包括新能源开发和利用项目等。由此可见,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杠杆贷与不贷,对促进环保、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大有可为的。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改变外贸政策,缓解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矛盾,共同协力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从今年7月1日起,我国将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这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553项此类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被取消,以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2268项此类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一步降低,以尽量减少贸易摩擦,提升产品高附加值。政策之变传递着国家产业政策、外贸政策导向的强烈信号。金融企业必须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外贸政策导向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对553项此类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商品出口,要停止和收回其贷款;对2268项商品也要相应紧缩贷款,以防范贷款风险,和共同协力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抑制住房价格疯涨,构建一个健康的商品房市场、严格房地产信贷管理和严格限制外商投资房地产。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研究制定稳健的房地产信贷政策和发展战略,科学把握房地产贷款的成本和风险变化,防止盲目跟进和授信过度集中。根据房地产市场形势,及时分析房地产贷款风险状况,调整房地产贷款结构及投放策略,健全资本约束和稳健经营机制,确保房地产信贷审慎投放和稳健运行。同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执行有关信贷管理规定,规范开发贷款行为,一旦发现开发企业挪用房地产贷款,银行应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直至提前收回贷款。

4.上半年安全形势分析 篇四

鄂尔多斯市煤炭局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全市上半年煤矿安全生产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安全工作的重点,汇报如下:

一、2011年上半年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

2011年1—6月份,全市共产销原煤28302万吨,其中地方煤矿产销原煤20837万吨,国有煤矿产销原煤7465万吨,死亡15人,百万吨死亡率0.053,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增加6起、死亡人数增加14人,百万吨死亡率上升0.047。到目前为止我市煤矿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8起、死亡18人(2起3人属瞒报事故)。其中:国有煤矿发生事故3起、死亡8人,地方煤矿发生事故5起、死亡8人;按旗区分:准旗发生事故2起、死亡3人,伊旗发生事故3起、死亡4人,东胜区发生事故1起、死亡2人,达旗发生事故1起死亡6人;按事故类别分:爆破事故1起、死亡2人,顶板事故4起、死亡6人,运输事故2起、死亡7人。

今年我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死亡人数已超出自治区给我市下达的煤矿死亡指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煤矿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煤矿 作为安全生产主体,不能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各种规程和技术规范,没有真正建立起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对查出的安全生产隐患没有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安全生产存在侥幸心理。

2、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薄弱。我市部分煤矿存在技术人员缺乏、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投入不足等现象,没有真正把安全生产放在工作的首位,“三违”现象时有发生,未能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3、安全培训不到位。煤矿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煤矿属于特殊行业,安全培训工作尤为重要。但部分煤矿安全培训流于形式,从业人员未掌握本岗位应知应会的技术和安全知识,自我防护意识差,职工队伍不稳定。

4、存在“三超、三违”现象。目前煤炭需求旺盛,部分煤矿企业过度追逐企业利润,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

5、矿领导带班入井制度执行不严。部分煤矿不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3号文件精神,矿领导不能做到和工人同上同下。同时许多煤矿对矿领导带班入井的工作内容不了解,矿领导带班入井要掌握井下的生产情况,要抓住井下生产的主要岗位、重要环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部分煤矿存在违法生产建设。部分煤矿存在超层越界违法生产现象。部分新建井未取得国家发改委的核准文件和采矿许可证,进行非法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健全机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煤矿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安全对于煤矿生产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真正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做到“五到位”。煤矿要设置安全、技术、机电、通风、调度等职能科室,并配备煤矿需要的各种专职技术人才。加大安全投入,足额提取安全技措资金,并做到专款专用,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2、加强矿领导带班入井制度的落实。各煤矿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发23号文件要求,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矿领导要轮流现场带班,与工人同时入井、同时升井,带班矿领导要全面掌握井下生产情况,抓好生产现场管理,及时制止“三违”行为,发现有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时,有权果断决策,立即组织停产撤人。同时煤矿要赋予班组长在井下发生危及生命的重大安全隐患时立即停产撤人的权利。

3、对全市井工煤矿电缆、胶带及安全生产等进行专家检查诊断。针对我市井工煤矿连续发生安全事故,为减少安 全事故发生,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营造和谐生产、生活环境,决定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对全市井工煤矿电缆、胶带及安全生产等进行专家检查诊断。

4、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各煤矿要严格按照鄂煤局发 [2011] 93号和122号文件要求,回采工作面强制放顶后顶板仍未能充分跨落的,煤矿必须编制强制放顶方案,并报旗区煤炭局备案。工作面上方存在采空区时,必须探明采空区水、火、有害气体等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进行强制放顶;工作面上方存在房柱式采空区时,开采前必须制定开采方案,并经专家论证。煤矿必须限期安装和完善矿压监测系统。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永久支护作业时必须采取临时支护措施。

5、加强煤矿采空区密闭管理。我市煤矿由于过去一直采用房柱式回采工艺,顶板未能及时垮落,造成了采空区大面积空顶,并且我市大部分煤层为易自燃煤层,为防止采空区自燃发火和大面积冒顶事故的发生,采空区密闭必须按照鄂煤局发[2007]68号文件要求进行构筑,并严格按照鄂煤局发[2011]44号文件要求进行管理。对已回采的采煤工作面,必须在45天内撤出设备,构筑永久密闭,永久密闭必须由鄂尔多斯市矿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验收,并挂牌管理。

6、坚决制止“三超”(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 煤矿必须按照设计生产能力均衡生产,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

7、加快煤矿井下“六大避险系统”建设进度。坚持典型引路、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并与其他五大系统有效联接,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在对已有的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人员定位系统进一步建设完善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并实现“六大系统”的有效联接。监测监控、通信联络、人员定位系统没有建设完善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系统年底前必须建设完善。到2013年6月底,全市所有井工煤矿全部完成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发挥其整体保障作用。

8、严禁非防爆车辆入井,运送人员必须用专用人车。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垂深大于50米的、主要运输大巷长度大于1500米的必须设置专用人车。

9、加强煤矿班组安全建设工作

2011年班组安全建设先行试点,每个旗区确定5户煤炭企业,力争在7月底前达到“四有”标准,年内使50%以上的煤炭企业安全班组建设基本达到指导标准;2012年在全市煤炭企业范围内全面完成建设任务;2013年在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实现巩固和提高,形成长效机制。

10、加强对非法建设和开采矿井的监管

所有非法建设或非法开采的矿井一律停产停建。各旗区煤炭局要对停产、停建矿井加强监管。

5.上半年我县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篇五

(一)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升温,粮食总产有望再增。

去年,在中央、省委出台的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的激励下,我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粮食生产扭转多年下滑的局面,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今年,中央、省委继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扶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农业税全面取消后,对农民的激励很大,全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继续升温,从目前的情况分析,今年我县粮食总产可望达到2.3亿斤,比去年增加XX万斤,增长9.5%。具体的测算如下:一是扩大面积增一点。红薯、玉米等旱地作物比去年扩大1.5万亩,增加粮食产量900万斤。二是提高单产增一点。通过加强管理,力争水稻、玉米、红薯三大粮食作物亩平单产提高30斤,增加粮食产量1000万斤。三是发展避灾农业增一点。地膜玉米比去年扩大2万亩,增加粮食产量100万斤。四是扩大良种增一点。通过扩大水稻、玉米、红薯等大宗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增加粮食产量100万斤。

(二)农民增收势头较好,农民收入有望再次大幅度提高。

据农村住户调查显示,上半年,我县农村人平实现现金收入达892元,同比增163元,增幅22.5%。从全县整体情况分析,今年我县农民人平纯收入增150元是有把握的。一是粮食增产增收。通过实现粮食增产XX万斤的目标,可增收980万元,人均29元。二是发展养殖业增收。充分发挥生猪养殖商会、山羊养殖商会的辐射作用,建好养殖示范乡镇,扩大养殖业的规模,全县生猪出栏可增3万头,山羊出栏可增2万只,肉牛出栏可增1800头,网箱养鱼增8000口。通过大力发展养殖业,预计农民人均可增收50元以上。三是发展林果业增收。通过采取加强管理和水果的分级包装等措施,林果业这一块农民人均可增收10元以上。四是发展打工经济增收。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外出务工。今年可新增务工人员5000人,增收XX万元,人均59元。五是落实政策增收。通过落实免征农业税的政策,全县农民可减负增收680万元,人均20元。通过以上五个渠道,农民人均可增收168元,扣除灾减因素,可确保人均增收150元目标的实现。

(三)特色农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板块经济效益日益凸现。

今年以来,通过政策促、部门扶、市场引、能人带、干部帮,我县特色农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

一是充分发挥养殖商会在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商会,猪、羊养殖规模扩大。目前,我县养猪商会共有会员230户,比去年底增120户,预计到年底,会员可达到300户,会员出栏肥猪4万头,全县生猪出栏20万头,比去年增加3万头。XX年底,我县山羊养殖商会共有会员32户,目前已达到70户,预计年底可达到100户以上,会员养羊3万只以上,全县山羊养殖规模达到10万只以上。生猪养殖大户徐赐进,今年可出栏肥猪XX头,实现收入280万元,实现利润30万元,上交税费16万元;山羊养殖大户黄崇淼,今年可出栏山羊400多只,实现收入12万元,利润6万元;洪港镇留咀村的阮云来养牛60头,养羊100只,预计可实现收入20万元,实现利润13万元。

二是充分发挥富水库区水面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网箱养鱼规模进一步扩大。去年,我县共有养鱼网箱1.3万口,今年新增XX口,达到1.5万口,工作总结《上半年我县农村经济形势分析》。由于网箱养鱼效益可观,农民积极性非常高。据统计,今年我县养鱼网箱达到2.1万口,比去年净增8000口。网箱养鱼已经成为库区人民继发展柑桔之后的第二次创业,在有的库区村组,网箱养鱼不仅是农民脱贫的好门路,而且成了致富的好项目。燕厦乡港口村今年新增网箱4100口,户平20口,人平4.7口,预计户平可增收6000元,人平可增收1430元。

三是充分发挥我县山场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导庄园经济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县从事庄园经营并已具一定雏形的庄园户有35户。全国劳动模范、大路乡青年农民陈志远经营的葡萄园,总面积300亩,去年接待游客2680人次,实现收入85万元;预计今年接待游客5000人次,实现收入150万元,实现利润50万元。

四是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大县的目标,大力发展楠竹、水果业。XX年,全县各地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四乡六业”的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旅游大县的目标,狠抓了楠竹基地和水果基地的建设,全县共新建楠竹基地1.5万亩,水果基地0.98万亩,楠竹和水果基地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四)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一是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去冬今春,全县开工农水工程1269处,完工1269处,完成土石方105.2万m3,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5万亩。

二是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得到加强。元—8月份,安排29个项目,覆盖10个乡镇、27个村,1300个农户,6000多人;目前,已启动实施25个项目,竣工24个,受益4650人。其它在建的工程项目7月底前可全部完成。8—12月份,在17个村,安排19个项目,解决1100个农户,50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共2页,当前第1页12

三是生态家园工程建设稳步推进,计划全年完成500户的任务,目前已启动182户,完成126户,建池126个,改厕1020m2,改厨1580m2,改栏1960m2。

(五)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村社会进一步稳定。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各项扶农惠农政策,特别是“两补一减免”政策,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村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农村社会越来越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总体形势较好,为实现全年增产增收的目标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和突出问题:

一是自然灾害的威胁大。目前,我县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旱情和病虫灾害,抗灾夺丰收,抗灾保规划的任务比较艰巨。

二是农业生产资料涨幅过高,对农业的投入和农民的增收有一定的影响。据调查,农膜、钾肥上涨15%,尿素、磷肥上涨20%左右,碳氨上涨30%左右。

三是农村债务重、化解难,大多数村被沉重的债务所累,无力发展公益事业。

四是农民

对政策是否可以保持长期稳定心存疑虑。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1、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确保粮食增产目标的实现。

2、继续抓好农民增收工作。一是立足抗灾促增收;二是加大调整促增收;三是发展打工经济促增收;四是抓好流通促增收;五是落实政策促增收。

3、抓好防汛和抗旱工作,防汛抗旱两不误。

4、抓好森林防火道的建设。

5、抓好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

6、继续抓好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7、抓好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的扫尾工作。

6.县2011年上半年金融形势分析 篇六

今年以来,我县金融机构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产业强县、科教兴县、和谐安县、实干振县”的总体思路,认真贯彻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结合##实际,加大信贷投入,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全县金融运行情况

(一)、储蓄存款快速增长,财政性存款下降幅度大 到6月底止,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74亿元,比年初增加6.21亿元,增长9.5%,同比多增0.16亿元。从结构看:一是储蓄存款持续快增。1-6月全县金融机构储蓄存款新增7.2亿元,同比多增2.2亿元。随着央行连续加息,储蓄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社会闲散资金宽裕。二是企业存款出现回落。到6月底止,企业存款比年初减少0.12亿元,同比少增0.77亿元。企业存款的回落,主要是经济向好,企业生产景气上升,同时也说明企业对资金需求较为旺盛。三是财政性存款下降幅度大。到6月底止,全县财政性存款余额0.91亿元,比年初下降0.84亿元,同比少增1.2亿元。

(二)各项贷款增势强劲,投向重点突出

到6月底止,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93亿元,比年初增加1.92亿元,增长6.8%,占全县银行类金融机构2011年信贷投入任务3.7亿元的51.9%,同比多增1.12亿元。其中:县信用联社、县工商银行、县邮政银行完成了全年投放任务。在货币政策趋紧的形势下,信贷投放能达到如此水平,实属不易。

1、贷款总量快速增长,期限结构总体合理。今年以来,我县金融机构积极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支持##经济发展作为己任,信贷投放力度明显加大。1-6月,全县金融机构累放贷款2.8亿元,同比增幅达130.5%,净增贷款1.48亿元。从贷款期限结构看,中长期贷款比重趋升,短期贷款比重有所下降,占比分别为54.5%和45.5%。

2、信贷投向重点突出,结构调整作用明显。今年以来,全县金融机构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一是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需求。县工商银行创新贷款方式,直接对企业法人发放个人经营性贷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1-6月,全县金融机构对中科农业、金源米业、毅荃服饰、舜皇竹业、益东生物科技、宏宇新城建材等30余家企业发放贷款1.82亿元。二是加大“三农”信贷的投入。今年来,县农村信用社加大了农村中小企业、种养专

业户、以及农民春耕生产资金的投入;县农行以“农户联保”方式推出“惠农卡”业务,对全县600户农户发放了“惠农卡”。到6月底止,全县农业贷款余额10.2亿元,比年初增加0.26亿元,有力支持了“三农”发展。三是积极推进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为全力支持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大学毕业生和妇女自主创业,县农村信用社积极推进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1-6月,对552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0.3亿元,贷款余额0.6亿元,累计带动就业1520人。四是扩展消费领域的信贷投放。到6月底止,全县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67亿元,比年初增加0.37亿元,同比多增0.14亿元。今年来,县农行、建行继县中行后开办了汽车消费贷款。

二、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投入力度差异大。今年来,由于多方的原因,行与行之间进展不平衡,有的行信贷投放较快,而有的行投放较少。投放较快的三家行,半年完成了全年任务,而有些行投放不理想,只完成任务的百分之十几。

(二)、银企签约项目落实少。到6月底止,银行落实或部分落实签约项目15个,贷款1.37亿元,分别只占签约项目29个、签约金额6.93亿元的51.7%、19.7%。

(三)、受货币政策影响,下半年贷款将更加困难。今年

来,央行不断提高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现已达21.5%的历史高位,各家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趋紧。据了解,我县某行已经审批的项目贷款1000万元,因上级行未配套资金计划而无法发放;县农村信用社因需压缩信贷规模,6月9日已被停放贷款。

(四)、企业自身原因,制约了贷款的发放。我县项目企业有几个明显的先天不足。首先,企业规模偏小,在行业内、区域内排不上号,难以挤入银行扶持的笼子;其次,同类企业抱团组合做大做强不够,未发挥产业优势;再次,企业普遍抵押物不足,难以迈入银行信贷门槛。也正因为企业小等原因,使我县企业成为宏观调控的牺牲品。

三、下半年工作措施

(一)、认真贯彻执行稳健货币政策,保持信贷均衡增长。正确把握和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努力确保货币信贷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相一致,尽最大努力支持##经济的发展。合理把握放贷节奏,防止信贷投放的大起大落。

(二)、以落实银企签约项目为切入点,加大信贷投入。讲信用,不能光要求借款人讲信用,贷款(行)人更要讲信用。因此全县银行类金融机构要切实落实签约项目的信贷资金,剔除企业因素,对2011年的签约项目履约率要力争达

到80%,并以此为切入点,加强银企沟通,促进银行与企业的合作。要求各家银行深入签约企业加强沟通与联系,帮助企业创造条件,争取银行贷款支持。请有关企业及经济主管部门,主动与银行沟通,努力争取在紧环境下抢占先机,争取贷款。

(三)创新金融产品,切实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投入。要有效增加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积极拓展信贷支持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要积极发展应收帐款企单、仓单、股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通过深化中小企业信贷制度和管理模式改革,建立信贷支持中小企业的长效机制,简化贷款方式,尽量安排信贷资金,重点满足企业基本面比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困难或财务困难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积极争取资金,将已批的贷款放出来。在目前信贷指标与资金供应双线管理的体制下,各行要积极向上汇报,争取资金,获取信息,将已批项目贷款放出来,做到雪中送炭,使企业不因贷款而影响生产。同时,争取更加灵活的营销措施,上报更多的项目,争取上级行的支持。

(五)用足用够政策性扶持贷款。下半年将努力做活小额担保贷款文章,用够上级给予的投放限额5000万元。积

极协助邮政银行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让##群众享受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做好点林业抵押贷款的试点工作,支持##林业发展。

(六)继续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今年将在去年创建市级安全区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各项准备,争取明年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我们将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继续抓好不良贷款的清收,抓好党政干部拖欠贷款的清收工作。同时,进一步抓好信用企业,信用村镇,信用社区,信用户的评定工作,提高全县群众的信用意识,努力打造“诚信##”,为地方经济金融发展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7.上半年安全形势分析 篇七

1价格行情

6月末体重200 kg的断奶母牛价格恢复至年初的4 000元/头, 而在3月末是3 100~3 200元/头;基础母牛达到8 000~10 000元/头, 而年初是7 500~8 000元/头, 3月末是7 000元左右;6月龄左右公牛达到4 300元/头, 3月末为3 700~3 800元/头。10月龄左右的入栏育肥公牛价格在17~18元/kg, 出栏公牛售价恢复到年初的15~17元/kg, 3月份仅13.5~14元/kg。

2趋势分析

2.1母牛补栏迅速

对昌图县、法库县、铁岭县、庄河市等肉牛养殖大县6个村点调显示, 基建项目缩减使农民工回乡人员增加, 新增或恢复养牛的农户增加30%以上, 资金充裕的农户直接购入成年母牛, 不充裕的购买后备母牛培育。主要拉动力还是养殖效益, 如今的犊牛价位可使饲养繁殖母牛年收益2 300~2 500元左右。此外, 玉米时价1.5元/kg, 较第一季度下降了0.2元左右, 也加速了扩大养牛这一趋势。

2.2价格走势趋好

母牛饲养户、育肥户的收益均看好, 提高肉牛存栏量势头见好。屠宰厂提高了收购价格, 以往本地育肥户将出栏牛远运关内或长春的现象减弱, 屠宰厂远赴吉林、黑龙江购牛的现象也减少很多, 收拢本地牛源趋势明显。

2.3品种取向明显

西门塔尔牛哺育后代能力比较强, 除大连地区外, 新增母牛饲养户几乎全部选择西门塔尔牛。由于三元杂交优势明显, 原有夏洛来牛饲养户也纷纷要求输精员输配西门塔尔牛。上述趋势甚至在我省辽育白牛育种县也大量出现。

3价格预测

2009年下半年, 牛价还将走高。在国家及省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引导下, 在扩大内需的机遇下, 肉牛养殖业大环境是非常好的, 肉牛养殖业仍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此外, 9月份入秋后, 气温更加适宜肉牛育肥, 而且可以赶在春节前高价出栏, 而公牛供应还未恢复, 大量的入栏需求致使价格还会提升。

4存在的问题

4.1牛源紧缺不是肉牛业发展的持久推动力, 肉牛产业健康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价格走高暂时利于一定程度恢复生产, 增加养殖者信心。产业链上屠宰厂期待生产分割分档牛肉来增加产品附加值环节至关重要, 其不图革新就永远成为制约肉牛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4.2三元杂交不是提高肉牛生产性能的长久良策, 拥有自己的肉牛品种是辽宁省几代畜牧工作者奋斗的目标之一。可喜的是, 辽宁省自行培育的辽育白牛终于要开花结果, 其品种产业化开发利用大有文章可做。辽宁省肉牛生产可借此逐步实现标准化, 实现肉牛饲养规范化;牛肉精细分割、分级销售, 增加牛肉附加值, 提升品质与价格, 终端市场才有能力持续反哺育肥户及母牛饲养者, 产业方能健康发展。

4.3母牛仍然相当大的比例参加育肥。因为母牛入栏育肥价格低于公牛, 所以母牛进入育肥舍的现象仍很严重, 幸好近期母牛补栏需求大以及大型屠宰场不收购育肥的母牛, 致使体型外貌好、健康的一批优秀母牛保存下来。不规范化生产的小型屠宰场仍大量存在, 高价收牛、低价卖肉, 甚至注水造假, 严重阻滞了产业发展步伐。

5发展建议

5.1依靠辽育白牛新品种及其产业化开发, 推广肉牛生产追溯体系, 将我省肉牛产业的目标市场细化为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中的中高端市场、特色市场及区域市场, 促进忠实消费群体的形成, 壮大肉牛产业发展。这将很大程度依靠规模企业, 维护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合法权益, 优先得到政策的扶持, 才能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打造品牌, 才能合理地提升产品价值, 并将更多的利润转为养牛业发展的推动力。

5.2引导消费也是促进肉牛业的动力之一。分析数年来农副产品价格变化走势, 牛肉价格多年来“稳中有升”, 从几年前的10元/kg上涨到目前的30元/kg。但是, 高品质、高营养的牛肉并没有赢得市场上的高度消费, 却因价格因素离百姓餐桌越来越远, 仅仅是猪肉价格高涨时的替代品。所以, 畜牧部门也要参与大众消费牛肉的宣传工作, 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牛肉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等优点, 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肉类食品, 推广适用于不同消费层次的牛肉饮食理念, 尽可能开发高端产品的消费潜力。

8.上半年安全形势分析 篇八

一、上半年改革进展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

一是行政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国务院公布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重庆市启动政府管理创新“三级改革试点”。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二是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要求各部门近期对现有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集中清理。福建省非政府投资项目不再实行审批制。三是建立和完善监督问责体系。国务院发布了《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审议通过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草案)》。四是行业协会改革稳步推进。为加快推进行业协会的改革和发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财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财政管理体制方面,主要是部分地区在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税制改革方面有了重大进展,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制的统一。二是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第一家设置在农村地区并全面服务于“三农”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商业性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3月1日正式挂牌营业。企业年金基金获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投资、交易。个人外汇管理政策进一步调整和放宽。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北京分行正式向本地居民开办人民币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内地金融机构经批准可在香港发行人民币金融债券。调整了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投资范围。金融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开始正式运行。国务院公布《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试行办法》等三项规范性文件发布实施。

(三)完善市场机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建设有序进行

一是国有经济改革取得新进展。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等4户中央企业完成重组。国务院批准国防科工委《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投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新组建的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正式成立。二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物权法》规定要平等保护公私财产。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三是能源体制改革加快进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深化体制改革,完善能源价格体系。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原油加成本”已经正式采用。天然气定价机制逐步转化,原油成品油批发放开。我国首次禁止柴油进出口相关商品目录发布。四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指导性文件出台。国务院3月份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服务业领域改革开放。

(四)社会领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一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务院成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部际联席会议,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并研究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成都市政府正式颁布《成都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成为全国第一个实行城镇居民医保的省会城市。二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河北省邯郸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启动新型城镇合作医疗制度。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探索新的监管手段,从2月开始试行向医药厂商派驻监督员制度,3月份又向全系统发布了八条禁令,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人员廉洁从政设立了严格规定。三是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教育部制定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五)综合配套改革加快进行

一是组织领导得到加强,先行先试得到鼓励。新一届天津市委决定成立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张高丽担任组长。4月底,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鼓励浦东新区在制定综合配套改革相关文件方面先行先试。二是改革方案的制定基本完成,改革重点进一步明确。2007年是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新区政府提出今年的重点是集中力量在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和城乡二元结构等三个方面推进改革。天津滨海新区的总体改革方案目前已上报国务院,主要涉及到9个方面,今年的改革重点是要在金融、科技、涉外经济体制、土地、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取得突破。三是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天津滨海新区新设立了5个基金并出台管理办法,以推动新区经济发展。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的7项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开始启动。同时,天津滨海新区被中国保监会确定为全国保险改革试验区,天津市政府已起草《天津滨海新区保险改革实验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四是涉外体制改革加快步伐,支持进一步开发开放。海关总署4月初向天津海关和海关总署驻天津特派办印发《海关总署关于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总体意见》,推出支持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建设大型综合性海关保税监管区域等14项具体措施,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五是开始探索农地流转制度创新,增强政府对土地供应的调控能力。滨海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土地收益分配、增强政府对土地供应调控能力等改革试验正在开展。试行“一次审批、分期实施”的农地转用制度,保障重大建设项目的用地供应。六是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国务院已正式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西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二、当前深化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一些重要领域改革无实质性突破,改革工作任重道远

一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尚未触及核心,政府行为实体化现象未得到根本改观。目前的一些改革措施力度明显不够,尚未触及核心问题,成效也不大。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是以发展经济为主要工作,全民招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二是垄断行业改革推进相对缓慢,部分行业垄断地位甚至有所强化。当前,垄断行业已成为整个微观领域改革的焦点和难点,但改革进展却不如人意,一些行业的垄断地位甚至有所强化。金融、保险、通讯、铁路、航空等行业垄断地位依然强大,垄断收益依然丰厚。广大民营企业虽有非公经济36条作为进入保障,但在现实中遭遇“玻璃门”,仍然是在垄断行业的夹缝中生存。三是要素市场化改革进展不大,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继续维持。包括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迟缓,一些重要生产要素的价格被长期扭曲、压低,大量企业依赖廉价的要素资源而继续维持着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节能减排形成巨大压力。四是“三农”问题积重难返,农村改革进展缓慢,大部分改革措施仍处于试点阶段。尽管政府已经连续五年将“三农”问题作为中央1号文件予以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综合改革也在全国开展起来,但总的来看,宣传大于行动,大部分改革措施仍处于试点阶段,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严重不足,“三农”问题依然积重难返。

(二)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加大,改革工作亟待推进

一是“三过”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问题。其一是投资增长过快。其二是信贷投放过多。其三是外贸顺差过大。二是物价上涨压力正在增加,通货膨胀的风险在加大。三是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年内目标实现难度很大。

上述问题的出现,既带有阶段性特点,与现阶段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增长周期相关,也是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是我国相关领域改革进程滞后所产生的必然后果,迫切需要政府加快改革步伐,推动包括投资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资源环境价格机制,社会保障体制等在内的全面体制改革。

(三)推进改革的难度有所增加

一是既得利益集团影响改革方向和进程。当前,改革的障碍之一是部分政府机关和部门不肯放弃既得利益,不肯向下级、向企业、向市场和社会放权,不愿转变职能和改革管理体制,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改革协调机制,改革在推进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走形变样。二是普通老百姓反对“假改革”影响自身福利。当前,人们对改革效应的预期普遍提高,对改革成果分享的要求明显增强。老百姓希望改革增进自身福利,而反对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进行的一些需要老百姓承担大部分改革成本的“假改革”、“错误改革”。三是弱势群体缺乏利益表达和诉求机制,改革决策缺乏社会基础。现实中,失业下岗人员、失地农民、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改革意愿被既得利益集团任意压制、扭曲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底层民众生存环境恶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四)改革工作统筹协调不够

当前,深化改革面临着许多矛盾和涉及面广、敏感性强的领域和环节,推进改革的阻力和难度逐步加大,改革的综合性要求更加突出。新时期各项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将取决于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力度和突破的程度,取决于相关配套改革措施的跟进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大部分省级政府甚至一些地级市都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高层次的改革领导小组、改革联席会议制度、改革联络员制度以及专项领域的改革领导小组,做好改革的统筹协调工作,但国家层面的类似协调统筹机制未有效建立起来。

三、下半年改革工作建议和思考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建议在下半年改革中,一要加强改革领导和统筹协调;二要以加快政府转型和改善政府治理为目标,加大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三要切实落实非公经济36条,加快推进国有垄断行业改革;四要以价格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五要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主线的农村综合改革;六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法律保障,进一步推进综合配套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改革动力来自人民群众、来自基层,因此,改革工作要以人为本,要使改革政策的制定与抉择立足于多数人的利益。要探索建立改革的利益平衡机制,提高改革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要加强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创新试点方法和推进方式。在试点方法上,一要考虑将单项改革和综合性改革相结合;二要将放权让利改革试点优先考虑中西部地区;三要赋予地方改革试点自主权。

在推进方式上,一是要注重可操作性,紧密结合现实需求和深入推进的主客观条件,把握各矛盾环节,做到真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寻找有代表性的改革特例进行深入研究,对特定改革问题要吃深吃透,把对试点事物的分析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概括总结和扩展。三是要加强指导和协调,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和逐次实施的原则,及时发现和调整试点改革推进步骤。

上一篇:国庆节的见闻一年级作文下一篇:一堂难忘的课小学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