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思维特点

2024-06-18

高一学生思维特点(共11篇)

1.高一学生思维特点 篇一

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1)自主、自立、自强、自信心理品质迅速发展及其由盲目阶段向自觉阶段发展过渡的特点。

(2)心境较高,自我扩张心理现象突出的特点。

(3)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及其日益指向内部精神世界的特点。

(4)性心理意识逐步体现了理想和理智占主导地位的特点。

高一新生有可能面临的适应不良问题

高一学生进入新的学校,有可能面临很大的适应问题,比如:

其一在原来初中的班上,我一直名列前茅,是佼佼者,可是到了现在的班上我才发现身边真是高手如云,跟他们一比我就差了点,真令人失望。

其二好不容易熬过了紧张的初三,就想着高一可以不用太辛苦了,所以不小心一放松,成绩马上就掉下来了。

其三我知道是自己努力不够才会考试失败的,但是我很想做个好学生,只是不知道从何入手,怎么做才能够提高成绩。

其四进了高中大半个学期了,班上还有些同学的名字我叫不出来,交了几个朋友,但总觉得是浅浅的君子之交,好像找不到真正的说知心话的朋友。

一、高一新生的不适应

我们把高一学生的不适应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体生活的不适应。每一位同学都由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全新而又陌生的成都七中,甚至远离了亲人与同学、朋友,和一个个陌生的面孔建立了新的集体与环境。由于个性与家庭环境的不同,有些同学觉得人与人之间似乎冷漠了,疏远了,进而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难以入眠等各种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初到高一新集体,面对一个个新教师,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都使我们不由自主地在心的天平上与我们初中的教师相衡量。但称来称去总觉得某些教师没有我们初中教师好,或者说与我们心目中的重点中学教师相差甚远。由此产生焦虑的心理,担心会因此而丧失兴趣考不好此学科等。更有甚者干脆抗拒教师,一味地挑教师的毛病而忽视了自学,落下了学习任务。

〈三〉学习任务、学习方法的不适应。随着目标的转移,相应地学习任务也增加了许多,同学们可能都感觉到现在比初三时还要累,几乎天天都在做作业仍做不完许多资料,严重感到压力太大。比如我经常听到某同学讲“压抑死了”、“十二点也睡不了了”、“周末也不得玩”等。同时,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和教师的改变,相应地学习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但学生仍然按照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就导致了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四〉自我认识方面的不适应。曾有几位同学这样对我说:“上课教师提出的问题,我有时还没反应过来别人就已经回答出来了,我是不是反应迟钝,还是比别人笨啊!”,“自我介绍时,我发现别人爱好广泛,特长很多,而我什么都没有,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类似这样的心声特别多,其中有一位学生竟把自己的不好方面列了三十多条。其实,我们每一位同学能够进入成都七中,智商都相当高。产生这样的不适应,更多地是没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没能正确地认识理想与现实,导致自我评价偏低。

当然,不适应的现象与心理还有很多,但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不适应现象,是每一个同学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在这一时期内存在着的,大家不需要太担心,这是一个自然的过渡阶段,但大家也不能被动地等待环境为我而变化。这一段时间有一些同学来咨询有关问题,从他们的身上我发现一种最有效的适应法,就是找出原因,以积极地心态主动地适应,而不是一味地埋怨与牢骚。

二、不适应的原因

找出原因是改变自己心态的动力。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根结,便不会一味地埋怨与自责。〈一〉客观环境的变化。从初中进入高一,变化的不仅仅是学校更是生活环境、学校环境。由一个几乎完全被人照顾的家庭生活环境到一个事事靠自己的学校生活环境,由一个众星捧月的学校环境到一个高手如林的学校环境,我们的心理环境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些孤独感、无助感、失落感等。同时,随着高中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随着学习目标的提高,我们面临的对手是来自全国而非全省全市。因此,我们的学习任务与压力自然很重。因此,我们需要的是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期望值与现实的落差。我们每一位同学在初中可能都是班里的顶尖人物,学校里的佼佼者,被同学尊重,被教师捧着,享受的待遇优越,而且被亲朋好友都视为聪明者,因此自己内心也有一种很强的优越感与高智感。但现实并非所想之好,面临周围一个个高手,面临自己在班级的名次,面临周围同学谁都不在乎谁,面临教师一视同仁公平对待的眼神,有些同学开始失望了,潜在的自卑感油然而生,开始怀疑自己,开始陷入一片茫然之中,大学的梦想也遥遥甚远矣!

〈三〉自我松懈与现实压力的冲突。很多同学觉得能够进入成都七中这样的重点中学就等于踏入大学的门,由此放松了自己,但现实的压力却比初中时更大了,看到别人都在埋头苦学,自己一颗放松的心既放松不起来也集中不起来,玩得不痛快学得不踏实。同时也在内心谴责自己没有好好学习觉得对不起自己辛苦的父母,于是便有一种负罪感。

〈四〉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的落差。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独立意识日益提高,总有想飞的感觉。面对父母所提供的一切都感到轻而易举,甚至多余,想尽快逃脱父母的控制,自己做主做自己的事情,但一旦有了独立的空间自己照顾自己才感到力不从心,很多事情都无法自理,产生了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与对自己的失望。

〈五〉新鲜感与怀旧感的冲突。初到一个新环境,新鲜的事物冲击着兴奋的大脑,刺激着好奇的心灵,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鲜感荡然无存,尤其是那些感觉差的环境就会使我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怀旧感,一股辛酸、冷清的凉风吹着大家泪湿了眼。

2.高一学生思维特点 篇二

一、创设和谐环境, 营造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

有人说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表扬之中, 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生活在接受之中, 他就学会了爱;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生活在承认之中, 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因此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 教师要以民主教学为主, 要使师生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对学生要经常性地给予鼓励、尊重、信任与期待, 以此来激发学生在思维方面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要承认和认可学生的所作所为, 要珍惜学生每一点创造性的火花, 让学生思维想象的翅膀得到放开与锻炼,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鼓励学生的自信心, 这样整个课堂的气氛就比较宽松。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以民主教学为主, 使师生关系宽松、愉悦, 为学生创新思维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激发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感知事物, 追求和探索新知识, 发展思维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 学生才会自愿接受、参与、探究, 而只有学生自愿的, 结果才是有意义的。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时空分布, 图文并茂、文理兼备的地理学科, 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 是很有吸引力和刺激性的。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和美感, 以地理知识的博与巧, 点燃学生纯真好奇的火花, 使之产生新感觉, 引起思考, 产生兴趣。如经纬网这一课,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要盖一座房子, 让四面的门窗都朝北, 可能吗?若可能, 则这座房子应建在什么地方?又如为什么日月星辰每天都绕地球东升西落?由于这些问题新奇、有趣, 能充分展示地理知识的魅力,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深入探究地理问题, 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应, 学生在思考、探究这些问题时, 思维潜能也得到了挖掘。

三、创设问题情景,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可见, 思维是人的本质需求。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创设良好的创新思维情境, 有利于学生在恬静与活跃, 紧张与愉快相统一的教学氛围中发现问题, 积极思维, 主动探索, 进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善于发现问题, 敢于大胆怀疑, 喜欢刨根问底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 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 科学设计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提出问题, 使学生从“无疑”到“有疑”,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提出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 从而产生新奇和探索, 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 诱发出探究性的行为, 激发学生向未知王国进发, 以寻求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 使学生尝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乐趣, 并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例如讲到青藏地区的气候时, 教师展示藏族同胞的传统服装, 设问:“藏族同胞的传统服装有何特色?袖子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服饰品?为什么要做成这种样式?”“台风为什么会给我们泉州的山区带来那么严重的地质灾害?如何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这些问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叩开了学生的心扉, 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再如在讲《泉州地理》时,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20页图3.5, 很快, 便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泉州的降水量分布与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相反呢?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是最宝贵的财富, 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终身热爱地理, 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社会人。

四、创造探究机会,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所充当的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 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 放手让学生去做, 让学生亲手做实验, 亲自去研究和探索, 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让他们从中可以对地理进行实际演示和操作, 对待地理问题用一种科学的态度进行观察和认识。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且能够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研究之后, 对于问题和学习内容都有所发现, 并且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感受,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勇于创新, 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的:“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设计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多种方式, 使教学活动真正具有科学探究思想和创新意识。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 讲到“冬天昼短夜长, 而夏天昼长夜短”这一问题时, 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探究:为什么九月份刚开学时白天还比较长,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养成自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探究的学习意识。

3.高一学生数学抽象思维培养浅探 篇三

[关键词] 数学抽象思维;高一学生;培养方法

抽象思维指的是人类在认知活动中以概念解析、真伪判断、猜想推理等意识流的思维形式来对客观现象进行非直接的、非具化的一种理性认知阶段.从数学的角度上看,数学抽象思维又包括了形式思维与辩证思维,前者适用于思考分析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客观现实,后者则适用于思考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存在. 无论哪一种抽象思维,其对于数学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特别是进入高中阶段,数学难度指数大增,这对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要重视从高一学生入手来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

由浅至深,逐渐延展

抽象思维的培养与建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其模糊性与概念性要求思考者具备较好的想象力与逻辑推理能力. 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函数》中的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为例,学生需要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与问题中判断出其数学模型应当属于哪个函数,从而才能借助对应函数的形式来解答题目. 但是我们知道,抽象思维并不是如同空中楼阁那般无根无基的,而是在深根扎稳之后所升华形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教师就需要由浅至深,逐渐延展. 具体来讲,一方面,可以通过形象图形来催化抽象思维的形成. 思维条件反射上更倾向于直观思维与形象思维,而要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事物,那么图形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多个不同角度的具化切入来达成.这两个方面都是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的必经过程,下文会逐一讲解. 总的来讲,教师首先明确一个由浅至深的原则,应当从观察、分析、猜想、概括、归纳、表达、运用多个环节和完整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

动手操作,深化印象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曾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句指出了实践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性,鉴于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来深化学生的印象. 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为例,在讲解到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笔者就鼓励学生尝试用纸板、直尺等工具来比划空间内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涉及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也鼓励学生借用身边的可用之物来思考. 通过摆、量、折、画、捏、拼、剪等方式来将书本上、教材中所画着的图形等用工具示例出来,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来了解下图形与图形的位置与相互关系之间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实际上这就近似于在脑海中模拟出图形关系建立的过程. 另一方面与单纯地阅读教材文字或纸笔推理演绎对比起来,这种方式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将更为深刻,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 除了这种用实物来演示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邀请学生来尝试演示学习,比如刚才提到的空间内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来黑板上用粉笔画出. 让学生本人,而不是教师,通过演示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同样也是一种动手操作的方式.

转换语言,画图解意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印象就是一堆数字与公式定理,但实际上,数学语言除了数字之外,还有数学文字与数学符号,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转化语言,画图解意的方式来进行. 以苏教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为例,对于集合A与集合B的关系及各个元素的概念等,都可以通过Venn图来表示,如要表示集合A与集合B相并与相交时,就可以通过作图画出来.

不难发现,与单纯的A∪B与A∩B对比起来,Venn图更加直观,当学生熟能生巧之后,就可以在脑海中自行画图,这实际上就是学生通过图像表示出的数学问题,以此来促进思考,帮助理解从而快速便捷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与答案的所在,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的过程,就是用抽象能力解答问题的过程. 这一转化语言,画图解意的方法在必修一第二章《函数》里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实际上,学会画图与看图恰恰是学好各种函数的关键所在,因为一种函数的图象里不仅勾勒出函数走向的轮廓,而且还包括了定义域、值域、性质等等,而与函数有牵连的生活实际问题更是可以借助图象来解答,比如利率问题、增长率问题等等. 总的来讲,以转换语言、画图解意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就如是将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一个个抽象的点落地成形,成为具体的、形象的点,成为可以被更好使用的思考条件.

信息教学,变静为动

数学抽象思维之所以培养难度比较大,全然在于“抽象”二字,但这恰好也是数学知识的特征之一. 因此,为了更好地将虚无指数降低,教师可以从帮助学生冲破这重叠的迷障入手去突破抽象思维培养的入口. 为了达到这一个目的,教师可以尝试借助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来变静为动,采用信息教学的方式. 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中的空间几何体为例,这一章节介绍了棱柱、直棱柱、正棱柱、棱锥、正棱锥、棱台、正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等物体的结构,而且还介绍了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考虑到假如以平面形式来展现,只能借助虚线来呈现出空间三维感,倒不如直接以三维的形式来呈现. 因此,笔者选取了该章节的微课,以小视频播放的方式来将上述提到的诸多图像及其各个部位的概念与特点一一展现出来. 在这种动态影像的展现过程中,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三维立体图像,而且随着注意力的集中,其印记也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看到这类图像时,脑海中也会浮现出微课上介绍到的内容,这种将静态转变为动态的方式有利于强化数学知识的具象感,从而让学生更容易地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

变式教学,举一反三

变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某个知识点以变换形式的方式来反复呈现,这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 以苏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函数》为例,其中,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就是“相反”的函数,而各自在01情况下的性质也是相对的. 除此以外,对于函数而言,一个函数一般来讲都有三种表达方式,分别是图象式、数表式、解析式,不同表达方式所对应的突出点也不一样,这些都是应用举一反三非常好的一个知识点. 比如在讲解完指数函数的概念以后,笔者就会罗列出若干个函数表达式来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属于指数函数. 比如在讲解到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值域以后,笔者就给学生一个函数让学生来求解该函数的单调区间与值域. 不难发现,用变式教学、举一反三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意义就在于将一个知识点翻来覆去地,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去全面地展示它,就如同在构建一个知识体系一样,由点连线,由线结面,不是单纯的一个知识点,而是一个知识方阵. 对学生来讲,这种多位一体的思维训练方式能够较好地避免思维可能存在的盲区,让学生不至于当知识点一“改头换面”时就全然认不出最初的样子,这也是抽象思维难以很好地培养起来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讲,举一反三的数学思维抽象方式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学会建立知识点内部以及知识点之间彼此的联系,以纽带缔结的方式来编织一张知识网络以覆盖抽象思维所可能涉及的诸多知识点.

内容抽象、语言简练、风格精准、思维缜密、逻辑严谨,这些均是数学的突出特征,而人脑的本能反应又倾向于先入为主的形象判断,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容易存在思维认知与判断上的空白甚至是障碍.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高一数学是承接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重要环节,不论是思维方式、学科难度,还是学习习惯、能力构建等,对学生来讲都是一个过渡阶段. 基于此,在高一学年里,教师可以通过由浅至深、逐渐延展,动手操作、深化印象,转换语言、画图解意,信息教学、变静为动,变式教学、举一反三这五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让学生能够在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科能力.

4.二年级学生思维特点 篇四

具体表现在:

思维形式的个性差异,即在形成概念、构成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上的深度是有差异的。

思维方法的个性差异,即在如何具体地、全面地、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关系的方法方面,正如归纳和演绎推理如何统一,特殊和一般如何统一,具体和抽象如何统一等方面都是有差异的。

思维规律的个性差异,即在普通思维的规律上、在辩证思维的规律上,以及在思维不同学科知识时运用的具体法则上,其深刻性是有差异的。只有自觉地遵循思维的规律来进行思维,才能使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理、论证得法,具有抽象逻辑性,即深刻性。

5.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篇五

形式逻辑思维,是指在感情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的抽象同一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相对静止和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在形式逻辑思维活动中,人总是先撇开事物的个别性、差异性和运动性,而孤立地、静止地、抽象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辩证思维,是指对客观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它既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又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既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又反映它们的绝对运动。它承认事物自身的同一性,但认定这种同一性只存在于差异和对立之中。所以,无论在反映内容还是反映方式上,这两种思维都有明显的不同。

全国青少年心理研究协作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形式逻辑思维在初一即开始占优势,在解答形式逻辑思维的试题时得分为55.5分;高二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已趋于基本成熟,在解答同一套试题时得分接近75分。这个协作组还对国内23个省市在校青少年的辩证思维的发展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辩证思维发展的速度是较迅速的(初一得分37.94分,初三为45.28分,高二为53.38分)。有关统计数据还显示了他们掌握辩证逻辑思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这三种形式的不平衡性;在每一年级中,辩证概念和辩证判断的发展几乎处于同一发展水平,而辩证推理的发展,则远远落后于前两者,高二时,其得分也只有37.10分。可见,中学阶段只是辩证思维出现、形成和较快发展逐渐占优势的阶段,而不是其成熟阶段。

辩证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在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是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前者的发展为后者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者的发展可以促进前者进一步发展。因此,就这一年龄阶段的思维训练的任务来说,应着重发展中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同时也应培养他们的辩证逻辑思维。

二、创造性思维同再生思维同步发展

思维活动总是同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根据思维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的不同,可把思维活动区分为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生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解决的,但对于问题解决者来说,它可能是新颖的。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人类认识未解决的,并且是具有社会价值的,这两种思维方式虽然不同,但却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中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认识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由此而决定,他们

的思维活动基本上是属于再生性思维。但是,中学生再生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要有较明显的发展。这是中学生年龄段思维训练的又一任务。

三、“双基”要求与创造能力的关系

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样要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首先,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非臆想,而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之上,按照科学规律去想。所以,发展创造性思维更要求加强“双基”训练,不能丢掉“双基”要求,单纯讲创造性思维。

其次,是应当明确中小学教育属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这个基本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造性思维只是基本素质的一个小部分。不要人为地夸大其作用,不适当地抬高其地位。中小学教育仍要以基础训练为主。

6.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特点是什么 篇六

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恩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当然,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这里的过渡通常认为以1011岁(4年级)为转折点,称为“关键年龄”。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明显的形象性,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表象联系着。而在高年级,学生逐步学会区分概念中的本质与非本质属性、主要与次要的因素,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当然,这种思维活动仍然要与直接的、感性的经验联系在一起,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抽象性。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这种思维有五方面特征征:第一,能够离开具体事物,运用概念、通过假设进行思维,使思维按照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抽象逻辑思维,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第二,在具体从事复杂活动之前,能够预计活动的发展进程,预先设想活动的计划、步骤和策略,具有思维的预见性。第三,由具体运算思维占优势发展到形式运算思维占优势,具有思维的形式化特点。第四,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化,反省的、监控性的思维特点越来越明显。第五,思维的自我调节能力明显优,思维过程中追求新颖独特性、追求个性,思维的系统性和结构性明显加强。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也存在“关键期”,初中阶段以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为主,高中阶段则多见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从初二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到高二初步完成。初二表现出明显的“飞跃”、突变和两极分化,是一个关键年龄期,高二趋向定型表明思维趋于成熟。

7.高一学生思维特点 篇七

语言是由客观世界、人的认知、社会文化及其语用因素促动的象征符号系统, 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辅助工具和手段。认知语言学认为, 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与经验的结果, 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人脑的认知可分为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形成表象或意象、概念、范畴的过程和对事物关系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两者之间不是孤立的, 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依存的。

语言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客观世界。千变万化的世界是由杂乱的事物组成的。为充分认识客观世界, 大脑必须采取最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存储和记忆。大脑对事物的认识不是杂乱的, 而是采用分析、判断、归纳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和定位, 并用语言记录下来。人们根据事物和想象的特性来认识事物, 但是, 经过认知加工后的世界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人们认知世界不可能是完全客观的, 语言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客观世界。人们为了认知世界, 必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和范畴化。如果不能把复杂的现实世界万物加以范畴化, 人类便无法理解自己所生存的环境, 更无法对经验进行处理、构造和储存。范畴化是人的认知赋予世界万物以一定的结构的心理过程。这一结构虽然是心理的, 但不是任意的, 它受到事物现象特征及人们对事物的经验的限制, 是人的生理感知和大脑机制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事物范畴化的结构会直接反映在语言中。不同的民族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 他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心理不同, 对世界的范畴化也不同, 从而产生不同的普遍认知事物的机制和方式即认知模式。

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产物, 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是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符号表征。作为大脑对世界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的反映, 它是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 并用词来标志的。赵艳芳指出, 概念的形成是以认知范畴为基础的。也就是说, 大脑不是一个一个地认识事物, 而是一类一类地认识事物, 不是给一个一个事物命名, 而是给一类事物命名的。一个词之所以在具体的语境下具有指称的功能, 是建立在词概念基础之上的。词义是概念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 而词又通过概念来反映世界上的事物或现象。人对世界的认知发展是概念已有逐步掌握或形成新概念的过程。而概念的形成又与各民族所处的环境、文化习俗有关。本文主要探寻环境对词汇学习的影响因素。

二、环境对景颇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1. 两民族词汇使用范围的差异。

景颇族大多生活在大山中, 与大山有着亲密的接触。他们关于农事及周围自然环境的词汇词语十分丰富。比如, 农耕生活离不开“土”, 有gachyang黑土、gahkyeng红土、gamut肥沃的土、gani稀泥;牛对景颇人来说不仅有农耕的需要, 而且在祭祀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有walam乱逛的牛、wahkyi牛粪、wahkrat生小牛的时间、wakyip瘦牛、washat牛食;竹子是景颇族吃喝住都离不开的植物, 他们用竹子建房, 用竹子盛水, 用竹子度量商品货物, 用竹子烧饭做菜, 与之有关的词有wabyap竹丛、wahtat厚竹、wachyen竹片、wahkai家竹 (人工种的) 、wapot竹根、watsop竹膜、dumkrok竹刻、ndum竹筒等。而英语国家的人属海洋工商型, 居住在沿海, 从事工商业、航海业, 经常与外界交流与竞争, 眼界开阔, 思维外向、开放, 重科学理论和技术。因此, 他们有着丰富的有关海洋与商业的词汇, 如navigation (航海) 、voyage航程、sailing (启航) 、oar (桨) 、bearings (方位) 、colors (船旗) 、sea sail (远航) 、lose one’s bearings迷失方向等, 它们构成的习语也有了引申意义, 渗透在西方人的头脑中, 如miss the boat误船———失去机会、ships that pass in the night过夜的船———萍水相逢、all at sea船在海上失去控制, 只得随风漂流———不知所措、in low water搁浅———缺钱, 拮据等。景颇族居住在大山里, 要吃水必须下到山洼里, 用大大小小的竹筒灌好洼里的泉水, 放在背箩里, 爬山背回家, 他们所看到或接触到的水只是山洼里那几塘水。虽然现在政府在村寨修起了自来水, 架起了电视线路, 可以看到电视里的大海, 但绝大部分景颇人是从来没有亲自见过或接触过大海的。巨大的地理文化差异造成了景颇族学生学习英语时, 难于从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认知去理解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的知识。典型的山地农耕生活使他们有着丰富的有关泥土、植物、家畜的词汇, 却缺乏很多关于海洋、航海等的词汇概念, 很难用现有的概念去推断、归纳出另一个概念。

2. 度量词概念学习的差异。

景颇族依山而居。大山的阻隔造成交通不便, 他们与外界的交流多为在附近的寨子之间走亲访友。由于与周围其他民族如阿昌族、德昂族、傣族、汉族等买卖交易的范围和数量不大, 因此交易时大多用一些约定俗成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度量。常用的度量词包括pren指 (宽度) 、gumdun拃 (拇指与食指张开的距离) 、lalam庹 (两臂左右平伸的距离) 、dang (萝) 等。景颇族日常的人际交往、物品买卖多在寨子里或寨与寨之间进行, 相互之间都熟悉, 度量物品时常常是就地取材, 从竹子砍下的竹筒、用竹篾编的竹箩, 来进行谷物之类的度量, 如一筒、一箩多少钱。竹筒和竹箩的大小宽窄, 特定的村寨或几个寨子之间会达成一定的共识。而野果、野菜很多时候都是堆成堆, 按一堆多少钱或几个多少钱来算。有时干脆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来度量。比如, 把从山上砍的柴火, 齐齐地摞起来, 用成年男子张开的双臂的长度来度量 (称为庹) , 大概估算一庹柴火卖多少钱。因此, 景颇族豪放随意、不拘小节, 同时其思维具有笼统性、模糊性的特点。而精确思维是西方近代思维的一大特征。出海时必须精准把握方向、时速、天气等, 在交易中使用天平秤、计算器等精确地算出商品货物的斤两毫克、厘米或毫米。他们的家庭日常生活也体现了这一精确性。英国人的厨房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精密的度量器皿如小天平秤, 以及带有精密刻度的大大小小的量杯、量筒等, 以便在做面包、蛋糕及各种各样的西餐时, 可按照recipe (菜谱) 上要求的量精确地一一秤出或量好。西方人崇尚科学和理性, 注重思维活动的严格性、明晰性和确定性的特点。注重思维程式的数学化、形式化、符号化和语言的逻辑性, 思维方式也必然带有精确性。生活在大山中的景颇族孩子, 在学习英语的liter (升) 、meter (米) 、feet (英尺) 、centimeter (厘米) 、kilogram (公斤) 等度量词时, 就会难以把握它们所表示的精确概念, 会无意识地回到母语里换算, two liter (两升) 等于多少筒 (komi) , five feet (5英尺) 是几庹 (lalam) 或几拃 (pren) , 50 kilogram (50公斤) 大概是几箩 (dang) 。这不是说景颇族的精确思维能力不强, 而是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没有太多这方面的需要, 接受到精确思维训练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可能会导致景颇族学习者对英语数词、度量词概念学习的困难。

三、结语

在边疆少数民族英语教学中, 对区域中缺乏的事物, 教师可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手段给民族学生提供感性的认知, 形成概念。对度量词之类的词汇, 可从民族学生使用的度量词出发, 进行实际操作。从竹筒度量转换到用称等精密的度量工具称量, 使民族学生建立概念 (筒“komi”) 与概念 (公斤“kilogram”) 之间的联系, 最后形成“kilogram”的概念。英语地理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少数民族学生的外语学习有其特殊性, 只有深入研究其英语学习中的认知特点, 从生活实际出发, 才能深入了解他们词汇学习等实质性的困难, 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少数民族的外语教育质量。

摘要:本文通过语言与认知的阐述, 分析影响边疆少数民族——景颇族学生英语词汇概念学习的因素, 揭示民族生活环境的不同必将导致对客观世界认知的差异, 从而形成各自语言词汇的个性特点。研究少数民族英语学习的认知特点是提高民族地区外语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语言与认知,少数民族外语学习,词汇概念认知,思维特点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李强.母语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学生英语习得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8.

[3]连淑能.论中西方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2) .

8.高一学生思维特点 篇八

语文活动课在高校课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构建自主创新性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手段。学生一旦处于学习的主动状态,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火花。语文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体现创新思维的自主性、情趣性和独创性。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创新思维

收稿日期:2011-12-12

作者简介:孙雅珠(1978-),女,黑龙江依兰人,黑龙江省依兰县第五小学,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一、结合课型特点,注重活动的自主性

在语文活动教学中,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不断观察、想象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类型,不同的事物中去发展思维开拓思路。一次我在和学生一起到室外上观察课,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在大自然的面前,他们好象是真理的发现者,他们用好奇的眼光,看待展现在他们面前五光十色的自然景色和各种相互联系的事物和现象。激发起了他们渴望知识的极大兴趣,并向老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带他们到野外去“找春天”,他们好奇地问:“春天为什么柳树最先变绿,蝴蝶为什么会采蜜?”这些丰富的表象,为儿童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在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为课文配音,配画等形式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能力,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学习情境。如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对草原的描写“那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是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天际……”创作一幅画。学生边读课文边蘸绿色的颜料作画,课堂气氛活跃。

此时,学生已有了创作的欲望,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有的学生说“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就像天空中飘浮的朵朵白云”有的说:“羊儿在悠闲散步,就像在大海中扬起的点点白帆。”还有的说:“羊群在绿色的草原上是那么美丽可爱,真像朵朵盛开的莲花……”这样的教学,寓绘画于语文教学及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仿佛身临其境之感。

二、结合课型特点,注重活动的情趣性

在语文教学中,要让活动过程充满“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学生的情感水平不仅是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而且情感因素对语文活动教学具有一定的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话活动的参与及内化,因此,在活动中要寓教于乐,创设情境,抓住时机,积极创设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多种情境。

例如:教学《穷人》一课时,第二段写出了桑娜挽回孩子的种种矛盾心理。我设计的问题是:读了这段你有什么问题?一位学生答道:“课文主要写桑娜乐于助人的品质,而这里却具体写了她救孩子后的不安和矛盾心理,这对刻画桑娜善良的形象,有没有影响?”我觉得这个问题提的很价值。当同学讨论后,少数学生认为这种心理确实影响了桑娜乐于助人的形象,可以不写。多数学生认为这种矛盾心理是真实可信的,是真情实感的表露,这对刻画桑娜的形象没有影响,接着,教师又让学生思考这种矛盾心理的描写,有没有减少桑娜善良性格的光彩,有没有增添好品质的光辉呢?这个问题唤起了学生猎取新知识的欲望。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展开了探究,学生答道:“桑娜矛盾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剥削制度造成的,而桑娜自己过着贫穷的生活,却还要养活邻居的孩子,更显示出她的善良。”

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启发学生内驱力,调动“已知”去掌握“未知”,可见,引导学生学会创新思维的方法,激发创新情趣,培养创新能力,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经。

三、结合课型特点,注重活动课的独创性

语文活动课要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注重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发展。在语文课中,我们都能体会出,想象力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并经常为学生提供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是很有必要的。例如《蛇与庄稼》一课,在学生掌握了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堂训练。我这样设计,请两名学生各说一种事物,然后让大家试着把两种事物之间的联系说出来,这时,学生们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因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学生们借鉴课文中事物之间彼此联系的事物,学习运用文中说明事物之间联系的语句,可以把任意两种事物之间的联系设想出来,说出来。而这一训练,正是学生发展独立见解、创新的好机会。

在教学《可爱的草塘》一课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我们都感到过去的草塘很可爱,现在的草塘正在恢复中,将来的草塘会更可爱,更吸引人,你能想象出将来的草塘是什么样子吗?请展示你的想象的翅膀,把你的联想写下来。学生们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幅令人意想不到的奇特画卷,那一篇篇小短文蕴含着学生们的智慧和创造。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探索,独立思考、大胆地去创新,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延伸到语文活动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为学生设置“欣赏课”,“畅想课”,“说说做做课”,“演讲课”,“做做写写课”,“童话课”等多种课型,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验,获得真知,提高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内容丰富,训练形式多样,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教师要创造性地挖掘、研究、利用教材中的思维因素,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用适当的教学形式,灵活的教学方法,新颖的创意,丰富的语言,来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才有自主性、情趣性和独创性。只有这样才会创建高效课堂,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9.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篇九

如何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呢

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这儿有5条方法提升孩子的脑力。

1、多问为什么

锻炼好奇心最好的方式就是问“为什么?”让一天至少问十个“为什么”成为孩子与你的习惯吧。

2、笑

科学家告诉我们笑有益健康;它可以促进体内释放内啡肽及其它有积极力量的化学物质。事实上我并不需要科学家来告诉我们笑会带来良好感觉。笑可以帮助我们减压,还可以打破旧有模式。因此笑可以看做是对大脑的快速充电。多多大笑吧!

3、多记忆

和孩子找出一个旧相册或者同学录。你的大脑是一部记忆机器,所以给它工作的机会吧!花点时间给记忆。让孩子的思维自我反应,它将带给你积极的情绪,与记忆的新联系有助于他的学习生活。

4、做个猜谜游戏

有些人喜欢拼图游戏,纵横字谜游戏,逻辑拼图,在空闲时间做些猜谜游戏是活动大脑很棒的的方法,并且使孩子的大脑保持良好的活跃状态。

5、为了读而写

培养孩子用写日记来捕捉思考和想法吧,你会发现,在写些需要阅读的东西时我的大脑被很好地激活了。写作的最大益处就是它可以扩充你的脑容量。找到为读而写的方式,比如写些自己童年的故事,开一个自己的博客,无论哪种方式,为读而写吧!

★ 法治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 高一学生思维特点

★ 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

★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

★ 初中生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

★ 3-6岁的儿童的思维特点

★ 动态语义学的发展和创新思维

★ 基层档案室工作特点及发展思路

★ 简述幼儿想象力发展的特点

10.高一学生思维特点 篇十

一、变思维的混乱性为思维的条理性

学生年龄小,如果让他们把思考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由于思考时缺乏一定的方法和能力,因此叙述出来的语言颠三倒四。针对学生思维的混乱性,在教学中,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教学概念,训练思维的正确性,只有在正确的基础上才能具有条理性。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建立清晰的概念,是训练学生思维正确性的重要前提。概念的形成需要有感性材料,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具体。例如,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时,每个学生准备几捆小棒(一捆十根)。在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摆棒、观察、动脑后,再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概括出: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够除的,要先除十位上的数。然后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概念加深印象并进一步深化,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条理性。

二、变思维的单一性为思维的多向性

中年级学生学习知识和解答问题时,习惯于顺向思维,考虑问题从一个角度思考。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设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来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知识,发现多种解法,直至提出有创见的解法。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100-25×3时,要求学生在算出答案后,用文字叙述这道题。除了一般叙述外,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不要重复别人的回答。有的学生说:“100里面拿去3个25,还剩多少?”有的学生说:“100比3个25多多少?”还有的学生说:“25与3的积比100少多少?”……这样教学,既梳理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拓宽了解题思路,又得出了最佳结论,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培养了发散性思维。

三、变思维的惰性为思维的积极性

中年级学生依赖性和模仿性比较强,解题时常模仿例题和教师的讲解套解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结果出现大量差错。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一些必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寻找解题途径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的应用题时,学生都懂得先求出总数,总数除以分数就得到平均数。讲解这个例题后,我设计了一道题:“小红期中考试后,三门学科平均分数是85分,语文80分,音乐83分,她的数学是多少分?”大部分学生模仿例题这样解(85+80+83)÷3。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种解法展开讨论,辨别对错,提出自己的看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85×3-80-83,并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在教学中,提问为什么,引导学生去思考,使他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样训练,克服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养成了勤于思考的好习惯,逐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变思维的肤浅性为思维的深刻性

由于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大明确,对于问题只求一知半解和满足于正确的答案。根据这个情况,在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质疑、深思,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发展思维是与质疑直接联系起来的,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例如,在教学乘数有0的乘法时,总结出这样的规律:乘数中间有0的,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为了让学生对这个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启发学生思考:乘数中间有0的,用0乘这一步为什么可以省略?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用0乘这一步数得0,所以这一步可以省略。由此出发,学生展开深思,对被乘数和乘数末尾有0的,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有个全面的理解。

思维能力是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所以设计的题目必须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坡度,让学生体验到经过思考问题得到解决时的快乐,这种快乐是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如在教学除法计算时,我曾经出了如下一道题:“30连续减去几个6,得0?”学生们积极地思考,回答道:“答案出来了,但规律找不到。”这时,我及时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考虑。过了一会儿,终于有学生举起手来,高兴地说道:“30里面有几个6,就得减几次。”学生的答案得到教师肯定后,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通过鼓励学生质疑、深思,学生不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和对问题的模糊印象,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培养了创新能力。

中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还处在萌芽阶段,并且带来许多不利因素。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注意根据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把书教活,就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多向性、积极性、深刻性。

11.高一学生思维特点 篇十一

1.教材分析

三角形是贯穿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几何课程内容,三角形知识和几何思维水平都是螺旋上升的。在学生初中学习过解直角三角形知识,高中学习过三角变换知识的基础上,正弦定理探索任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定量联系。之后,随着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继续研究,可以处理三角形中的范围与最值问题。可见,正弦定理承前启后,是对初中三角形和圆的知识的又一次应用,也是坐标法作用的一次体现。其实,利用三角变换知识,可以证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等价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作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代数表达,沟通了代数和几何这两大数学分支的联系,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计算优势,尽享不作或少作辅助线之便捷。它既是对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延伸,也是解决测量、航行、几何及工业问题的重要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正弦定理的实质是揭示了三角形对边和对角正弦的数量关系。正弦定理是解三角形基本的、有力的工具,也是几何计算的基础。

沪教版教材中正弦定理的证明主要有作高法、等面积法和外接圆法,囿于教材编写的顺序,向量方法不可用。

2.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的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较高,数学基础较好,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教育价值角度看,实验归纳和逻辑推理都重要,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特例猜想、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的理性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正弦定理的学习必须让学生参与结论生成的全过程,加强学生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

[问题提出]

本文拟结合沪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材中《正弦定理(1)》的教学设计,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用两边夹角表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懂得三角形任一边与其对角正弦比值的几何意义,初步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的过程,掌握推导正弦定理的方法。

3.感受几何、三角、代数的多样统一,欣赏正弦定理的对称、美好、和谐,体验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正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猜想和求证;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角时,解的个数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正弦定理教学的流程为:从实际问题懂得引进正弦定理的必要性→抽象概括出解三角形问题内涵及符号表征→猜想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正弦定理→证明正弦定理→欣赏正弦定理→典型问题求解→反思总结,形成体系。在教学设计前,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需要知道什么?需要教师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教师准备给学生哪些观点?培养学生哪些几何思维能力?正弦定理的教学始于观察,基于试验,成于逻辑推理,升华于数学审美。

活动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滴水湖是圆形人工湖,为测量该湖的半径,测量小组的学生沿湖边依次选取A、B、C三根标杆,测得AB=200m,并用测角仪测得∠BAC=5°,∠BCA=4°,不作辅助线,请你帮他们求出:(1) AC;(2)滴水湖的直径(精确到1m)。测量滴水湖的直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新天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取经历和体验,激发学习动机,引起探究的欲望。强调不作辅助线,原有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不够用了,自然需要寻找新的工具。

为了研究方便,抽象出数学模型,在ΔABC中,AB=200,∠BAC=5°,∠BCA=4°,求:(1)AC;(2)ΔABC的外接圆的直径2R。

设计意图: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你没办法教人思考,你只能教那些供人思考的东西。问题引领,思维就有方向了。

一般化:在Δ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三角形的边与角的三角比有什么关系?

a与A——对应,比过去的BC与∠A的对应更为方便、精确、简便,并且在思想上、时间上或论述的篇幅上都更为经济。

我们把三角形的三边和它们的对角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设计意图:三角形作为平面几何最基本图形,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抽象概括。在繁杂和简约之间,我们选择简约,作图标量简洁。符号化、形式化,这部分细小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求简思想。

提问:填写左下表,请你提出三角形任一条边及该边对角三角比关系的一个新结论。(说明:表格中的数据来源于课本70页的例1。)

设计意图:寻找一种能够自然地发现正弦定理的方法是困难的,过度引导和过度放手都不可取。我选择上述有一点测量误差的表格数据,只限于加减乘除运算和角的正弦,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让学生去体验、去经历、去猜测、去交流,再去验证。学生想知道的不仅仅是已知的标准结果。教师若把猜想的部分隐瞒了,其实是把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

活动2:特例引路,大胆猜想,“画板”支撑

提问:我们遇到一般问题时,是怎样处理的?

先从特殊事例入手,寻求答案或发现解法。先特殊、后一般是数学研究,也几乎是所有科学研究的规律,也是公民的重要素养之一。研究数学问题的程序是从简单到复杂。

从直角三角形入手分析,我借助《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数学实验(略)。设计意图:通过动态的几何图形演示,眼见为实,心悦诚服。在测量误差的范围内,让学生直观感受、、的不变性,延伸了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思维保持积极探究的状态,丰富了学习方式,用较少的时间达到了相信猜想成立的效果。

活动3:言必有据,小心求证,滴水不漏

预案1:作高法

回归初中,从高入手,化“斜”为“直”,“高算”两次,分类讨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个击破。这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方法。

预案2:等面积法

提问:如果不用三角形的高,还能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吗?

在预案1中稍作变化,即得三角形面积公式。传统方法证明也需分类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角和距离比较容易直接测量,借助笛卡尔坐标来计算比较方便。把三角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里去研究,面积公式证明有统一的坐标法(坐标法来源于三角比的坐标定义,不受三角形形状的限制,可作为普遍方法去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去想这个事情了没有。学生想出来更好,想不出来只要经历了、做过了也行。自然生成这一方法,需要复习任意角的概念,需要回忆研究方法的变化——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研究,选用几何代数化的方法。思维的起点是坐标,借助坐标表示高和面积,是对简洁美的追求。坐标法是一种几何意识,考虑角度不同,统一而灵活。学生想不出来,教师可直接给出坐标法。这是建构这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坐标法推导的统一模型。多年教学实践表明,此时的学生们几何知识结构单一,虽然已经学了很多三角知识,但往往受困于三角公式繁多,想不到用坐标法统一证明三角形面积公式,需要教师采用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

预案3:外接圆法

圆是最完美的平面图形。把三角形放到它的外接圆内来考察,三角形的边长成了弦长,三角形的内角转化成了圆周角,探究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成了探索三角形外接圆中弦长与圆周角的关系,不难得出,并且也需分类讨论;揭示了两者比值不仅相等,而且为2R,指出了正弦定理为什么不取这一更简洁形式的原因。

提问:如何命名这一定理?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能真正理解正弦定理及证明方法,就掌握了三角形边角转化的方法,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几何、代数、三角知识结构的能力。在这里多花一些教学时间是值得的。

活动4:欣赏定理,运用定理,升华认识

文字语言:三角形中的任意一条边长与对角正弦的比值为常数2R。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略。

有边又有角,要么边化角,要么角化边。边角转换借半径,正弦定理的有用变形如下。

品味三角形各边与其对角的正弦严格对应,上下对称,体现了对称美、和谐美。正弦定理的建构,既是审美的过程,也是塑造美的过程。

设计意图:正弦定理体现了混乱中见有序,复杂中见简洁,多样中见统一的美感。边与角是辩证统一的,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和谐性、统一性,欣赏正弦定理成了一种享受。

课堂练习:在Δ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1).若∠A=45°,∠B=75°,b=8,求a;(2)若BC=12,∠A=60°,∠B=45。,求AC;(3)若a=3,,∠A=60。,求∠B。

由,知:①在已知两角(可知三个角)一边的情况下必选择正弦定理:②在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的情况下,可选择正弦定理,再根据角A的范围或A+B+C=π确定角A;③。

活动5:学生先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后传授治学经验

今天我们研究了三角形中一类边角等量关系。

我们是如何研究的?

研究结果有什么用?

还有其他的变式关系吗?

一个定理,两种应用,三种证法。

正弦定理角边齐,角边转换借半径。

两角一边用正弦,两角对边慎处理。

体验:几何法化斜为直,分类作高法——辛苦;解析法事半功倍,统一坐标法——美妙。

设计意图:作为数学教师,课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思想、感情,锤炼学生喜爱的教学语言。亲其师,信其道,这是最重要的。

[自我反思]

今天认识正弦定理的一小步是明天提升几何思维能力的一大步,况且这一小步包含了众多的方法论内涵。“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是由教学方法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这一双重特性所决定的。每次教学正弦定理,我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有新的感悟。本课借用滴水湖问题宣情泄绪,效果较好。面对课堂教学实际,猜测这个正弦定理结论的开放度还不够高。现代教学的本质特征是探究与建构,表现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理性思维和情感体验。教师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关注和过程评价。巧妙创设情景,加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关注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实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

[专家点评]

基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研究,曹东辉老师撰写的教学设计有着比较丰厚的理论支撑,教学结构具有相当强的逻辑关系,教学过程以学生思维为主线,层分缕析、抽丝剥茧,充分体现出了体验与感悟。

三角形是数学学科中的基本图形,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研究纵贯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横穿代数几何,既是核心概念知识,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这一课例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为标题,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有“以小见大”的立意,也有“从小到大”的发展。

上一篇:小白兔日记400字下一篇:国庆节游黄岐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