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课后反思

2024-08-04

《岳阳楼记》课后反思(精选12篇)

1.《岳阳楼记》课后反思 篇一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花了4课时,终于讲完;额《岳阳楼记》。它是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思想性很强的名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古代优秀作品的美,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丰富复杂的感情。经过具体的课堂教学之后,我思考了很多内容,接下来我就谈一谈讲这一课的感受:

一、自主预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自己的教学安排,利用早读时间认真督促学生预习。而预习的方式就是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让孩子们先自己阅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他人听,再把一些难解的字词做上记号,带着问题去看注解或查阅工具书,主动解决;然后带着问题或学习成果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互相探讨,力求得出结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所以上课的时候,我只把需要强调的字词句加以提示,学生就能基本把握文章内容。

二、朗读与品味意境相结合

古文学习最大的难点在于语句的理解,为突破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诵读,以读促悟,同时借助多种形式进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句子的翻译可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才作相应的指导。课堂上,我抓了几个重点句进行赏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检测了学习效果,又品味了文章的意境。

三、理解内容与体会感悟相结合 简介作者时,作者的被贬遭遇与其崇高远大的政治抱负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文章主旨,他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旷达胸怀与崇高的忧乐观,更是探讨的重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学完文章之后,我还要求学生在日记上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以便进一步巩固德育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课上我虽然注意了努力放手让学生去尝 试,但缺少具体学法的指导,如:翻译时,对于句子中省略的成份、词序的调整等,没给学生作具体的指导,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过于注重强调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学习、领会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对于语言品味,尤其是三四两段的景色描写这一块有所忽略,《岳阳楼记》不仅思想性很强,也是一篇写景美文,而我忽略了学生对美的感受和体会,减弱了这一名篇的欣赏价值。

2.《岳阳楼记》何故不“记”楼 篇二

《岳阳楼记》通篇四百四十六字,却无一字用在楼姿楼貌上,何也?这要从作者的人生轨迹中去寻找答案了。

公元989年,范仲淹出生在苏州吴县,两岁丧父,尔后随母下堂,到平江府推官朱文翰膝下当继子,改名朱说。因之家境贫寒,攻读之路分外艰辛,这让他自幼形成自强不息的性格。1015年,时年26岁的范仲淹终于金榜题名,迎来了他人生的大转折,从此,开始了他三十七年的宦海生涯。“初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29岁恢复范姓,改名仲淹。”

尽管他文韬武略样样超群,担任过大理寺丞、秘阁校理、太常博士、右司谏、枢密副使、宣抚史、安抚史、参知政事等高官,甚至还立有赫赫战功,但每个岗位都呆不长。这种官场上的频繁“轮岗”,并非他见异思迁,实乃不容于权贵利益集团。 范仲淹宦途十分曲折,四起四落,数度遭贬,大部分时间都“处江湖之远”,被弄去搞基本建设去了。说来简直难以置信,他一生中竟到泰州、楚州、陈州、睦州等十数个基层“锻炼”过。他的这些跌跌撞撞、载沉载浮,当然与真宗、仁宗父子对他的政治信任度有关。因为“忠”是封建官吏的第一要务,是他们博取皇帝政治信任的本钱,也是加官之本、晋爵之基、富贵之源。范仲淹在官场历练了几十年,这点他还是清楚的。可惜的是,在真宗、仁宗父子心中,他的忠诚度不怎么高,所以他还得不停地努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抓住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表忠心、献忠心。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范仲淹迎来了撰写《岳阳楼记》的非常时刻。

那是庆历六年的事,当时他正被贬在邓州任职,那是他的第四次被贬。已经是五十七歲的老人了,还经得住几次折腾?天晓得还有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这次“作文”能不能算是一个机会?能不能争取成为一个机会呢?

谁都清楚,《岳阳楼记》不仅是写给天下人看的,更是写给宋仁宗看的。我们完全可以想见,饱经沧桑、心底凄凉的他,没准已是老泪纵横了!一个落难的“问题官员”,下笔之前一定慎之又慎,颇为踌躇:滕子京不远千里派人送来画图,希望他“记”些什么呢?他又能“记”些什么呢?范仲淹自己希望通过“作文”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或者说他打算给世人,尤其给赵祯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

我们也许需要从头说起。

滕子京是他的“同年”,他的官场好友,可滕子京毕竟是个有过经济前科的人。正因为如此,才“谪守”的。重修工程是否负案,范仲淹显然心中无底,万一滕大人旧病复发,又闹出一个“挪用公款案”的问题呢?在这种情况下,冒冒失失去“记”一个明显是政绩工程的楼宇,那该是何等幼稚啊!他不是三岁的毛孩子,不可能感情用事,更不会轻易被人利用。因此,滕子京的“画外音”肯定是不能沾的,岳阳楼即使“重修”得再高大再雄伟再完美,他也别无选择,恕不着墨了。

这就是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头一条便是规避政治风险。

其次,仅有规避政治风险显然远远不够,容易给人造成一个敬而远之的消极印象,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竭力向朝廷表明忠心,这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作为才高八斗的文学巨匠,如何归置,如何附丽,技巧上难不倒他。可以说,范仲淹甚至比谁都清楚,摒弃对楼姿楼貌的正面描绘,另辟蹊径,选取以楼说事的角度,写景抒情,借题发挥,比单纯“记”楼更要事半功倍。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楼记”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他这种一忧再忧的心声,朴实而深沉,似乎还夹带着些许苍老与悲凉,嗅不出唱高调的气味,也没有一丁点的阿谀之嫌,使人感觉完全是发自肺腑,如行云流水般娓娓道来,不曾露出刻意所为的任何痕迹。而且,思想和艺术二者高度统一,完美结合。如此,非但辞章出新出彩,展示了非凡才华,更是极其巧妙地表达了忠于朝廷的心曲,即使重修工程出了天案,也牵涉不到他头上。

第三,范仲淹也要就此好好规劝一下滕子京。滕子京此前在泾州的经济问题被监察御史揭露出来后,宋仁宗派人前往查勘,滕子京却以销毁支付凭证的手段加以抵制;岳阳楼重修落成之日,他又“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很显然,滕子京既没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没有达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样的一种境界,这让作为老朋友的范仲淹很没有面子,不免失望和痛心。

“微斯人,吾谁与归?”不需要复杂的铺陈,更不需要喋喋不休的说教,干净利落。如果加以解读,那就是除了表明他矢志不渝、忠于朝廷的政治立场,起到世人所称道的“政治宣言书”作用外,同时也在用自己交友的原则和做人的信条,委婉地对滕子京进行批评,当然也包含有给滕子京打气,要他低调做官、为人的意思在内。

说到这里,有必要顺便提一句,有人说《岳阳楼记》是为滕子京歌功颂德的,这就费解了,试问,开篇用一个“谪守”,就毫不留情面地将滕子京那点老底抖落出来了,这叫歌的什么功,颂的什么德?至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就跟时下之“盛世”不绝于耳一样,明摆着是场面上的恭维话。

3.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篇三

根据学生的现状,我在对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多媒体课件把知识直接展示给学生,还通过我们生活中最浅显的事例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对他们来说深奥的道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我把这篇课文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扫清生字词的障碍并疏通全文,学生能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并和老师共同探讨了课文的一二段。第二课时让学生继续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让学生融入文本的情境之中。第三课时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文章记叙、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背诵全文。今天我上的是第二课时。

本次教学基本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老师互动,掌握了文中的名言警句。从学生今天的发言可以看出,他们能够紧跟老师的引导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风气异常浓厚。本节课使我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与教师教学的合理运用,使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很大的帮助。但本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能结合我们今天的时代,谈了他们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的理解。学生的交流和发言出乎我的意料,很有自己的想法,特别谈到了:他们也许不能对国家有多大的贡献,但他们可以对自己的家庭、对关心过自己的朋友,对关心过他们的社会中的爱心人士尽以及比他们更需要关心的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把这种爱心,这种责任更好的传递下去,这正好也体现了我们今天的主题“传递爱与责任”。使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

不足之处:

我应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该更加完美地利用好课堂生成资源,教学过程还缺乏淡定,有一定的口误。如果有下次,我会让教学少点遗憾。

以上是我在教学《岳阳楼记》后的几点反思,有不对的地方恳请各位领导、同行批评指正。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2

上周我们学校进行了语文组公开教学,我讲的是《岳阳楼记》。它是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思想性很强的名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古代优秀作品的美,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丰富复杂的感情。经过具体的课堂教学之后,我思考了很多内容,接下来我就谈一谈讲这一课的感受:

一、自主预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自己的教学安排,利用早读时间认真督促学生预习。而预习的方式就是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让孩子们先自己阅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他人听,再把一些难解的字词做上记号,带着问题去看注解或查阅工具书,主动解决;然后带着问题或学习成果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互相探讨,力求得出结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所以上课的时候,我只把需要强调的字词句加以提示,学生就能基本把握文章内容。

二、朗读与品味意境相结合古文学习最大的难点在于语句的理解,为突破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诵读,以读促悟,同时借助多种形式进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句子的翻译可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才作相应的指导。课堂上,我抓了几个重点句进行赏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检测了学习效果,又品味了文章的意境。

三、理解内容与体会感悟相结合简介作者时,作者的被贬遭遇与其崇高远大的政治抱负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文章主旨,他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旷达胸怀与崇高的忧乐观,更是探讨的重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学完文章之后,我还要求学生在日记上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以便进一步巩固德育效果。

四、教后反思

学完这篇名篇,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课上我虽然注意了努力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但缺少具体学法的指导,如:翻译时,对于句子中省略的成份、词序的调整等,没给学生作具体的指导,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

4.《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篇四

一、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主、适当引进课外内容;教材内容中以单纯性理解为主,适当插入思辩性内容。

二、划线字的选择也费了些心思:划线字的解释也正好可以解决上面的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句子的翻译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才作相应的指导。四、存在的问题:虽然注意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但缺少学法的指导,比如读书时对于停顿、重音、语气等都缺少必要的指导。再比如,翻译时没教给学生对于省略的句子成份,古今词意的变化,词序的调整上作具体的指导,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

5.岳阳楼记反思总结 篇五

2、多与同行们探讨、研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具有特色的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3、抱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只要我努力就会走向成功。

4、坚持“活到老、学到老”。

6.《岳阳楼记》话美育 篇六

凯洛夫说:“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岳阳楼记》是古今广为流传的名篇,利用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很有意义。因为这篇文章美的蕴含量很大,是一篇美育的典范文章。现将美育的具体操作和文章美的表现分述如下。

1.教师简介作者,学生体会其人格美

作者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是庆历年间北宋政治改良运动的领袖。他一生为官清正,治军严明,不畏权势,关心民生疾苦,生活简朴。学生了解到了这些,可以从中体会到其人格美。

2.教师范读,学生诵读欣赏句法的骈散美

文章坚持骈散结合,该骈则骈,该散则散,完全服从内容的需要。例如,首段叙事就全用散句;写岳阳楼“大观”,起结均用散句而中间写景则用骈句;写洞庭湖一阴一晴的景象,所用骈句最多,语言也高度凝练;结尾起结全用散句,过渡句“然则何时而乐耶”也是散句,其余的又全是骈句。文章骈散相间,节奏变化无穷,读起来声调铿锵。这样一篇文章,如果教师先范读,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诵读,那么,学生一定会领悟到这种骈散结合之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教师指点,学生品读欣赏文章画面的鲜明美

文章为我们展现了三幅画面,这三幅画面十分鲜明。第一幅“洞庭湖全景图”,突出了洞庭湖磅礴的气势,写尽了洞庭湖的湖光山色。第二幅“洞庭湖阴雨图”,展现出阴森可怖的景色。第三幅“洞庭湖春和景明图”,给我们展示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月朗水清的昼夜景色。以上三幅图,画面鲜明,先总而后一阴一晴。教师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指点,学生在品读时,自然会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自然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另外,第二幅图还能激发学生在逆境中拼搏奋斗的决心和勇气。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我深信美丽的风景在青年气质的发展上具有的那种巨大的教育影响,对于教师的影响来说,是很难和它竞争的。”

4.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欣赏文章表达方式的融合美

教师让学生逐段阅读,体会每段所用的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通篇研读,学生不难理清这样的线索:文章从叙事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记意图。整文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表达方式融合美的感染。

5.教师引路,学生研读欣赏文章内容的健康美

教师首先让学生读三幅图,体会本身在不同景物中的不同心情。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作者写景的作用。通过这样引路,学生在研读之后,将体会到文中以不同景物表达“迁客骚人”的不同心情,以衬托“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一内容是极有健康意义的,它说明了一个人不管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应以国家、人民为重。这一点,就是性格美、心灵美的体现。学生从中享受到健康向上的美。

6.教师点化,学生自查欣赏文章表现手法的对比美

首先教师指出:这篇文章作者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读课文找出运用了哪些对比。这篇文章大致运用了以下几组对比:①画面上一明一暗的对比;②心情上一悲一喜的对比;③人物上“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对比;④写法上虚实的对比。学生能够找出以上对比,自然也就被这种对比美所吸引。

7.教师分析,学生回味欣赏文章警句的远大抱负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广为传诵的名句。教师可引古据今,对其含义进行深刻的分析,让学生品味其崇高的精神、宽阔的襟怀、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感受到具有远大抱负的人格美。

8.教师放手,学生查读欣赏文章修辞运用的多样美

本文大致运用了拟人、排比、设问、对偶等修辞方法。特别是拟人的运用,文章中的“衔”、“吞”、“惊”三个字,将无生命的洞庭湖赋予了生命,把本来是静的画面,赋予了活的灵气。这些,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读课文去寻觅,一旦他们寻觅到了,他们会痴迷在这美的享受中。

7.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反思 篇七

在自主学习和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前,得正确划分每个小组的成员结构,要兼顾好、中、差的学生进行合作。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合作对象,对自己组内的成员有信心和信任感。能够在组内找到自己学习的帮手。特别是组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古文学习中,组员的帮助效果很好,他们自己主动了解和学懂一遍的东西,比老师讲三遍还管用。因此,我把全班分成了九个组,每组6~7个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让他们都能感觉到自己在组内的作用。阅读古文的时候,主动找到读得好的同学,先听自己读一遍,再听别人读一遍,相互补充和矫正。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和自己合作的对象,还有具体可行的交流方式。每当我看见他们在真正用心讨论和思考不懂的问题的时候,我感到很轻松,也很满意;当他们把自己的问题总结起来交给我的时候,我又觉得他们到了真正需要我的时候了。我以前很羡慕像魏书生之类的教育家们那么愉快、轻松的教育方式,今天我也开始尝试,也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教懒书”。

8.《岳阳楼记》课后反思 篇八

主题词:教学反思

摘要:反思

课文内容

写作目的

在古文教学中,感悟古代优秀作品的美,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丰富复杂的感情,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古文的习惯,提高他们阅读古文的兴趣。名篇《岳阳楼记》内容丰富、思想性很强,我在教学时注意对学生做这方面的引导,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上完这一课后,自己做了课后反思。现在把自己对文本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的一些认识思考书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以下是我对《岳阳楼记》的写作内容及目的等的反思。第一是景美神奇

岳阳楼耸立在我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特别是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一段,因为只要登上岳阳楼,就有心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风,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这充分体现了岳阳楼景美。

岳阳楼雄伟壮观,洞庭湖南极潇湖,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有着街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的雄伟,有着朝晖夕阴的无穷变化,再加上迁客骚人华丽诗篇和万般感慨,使得岳阳楼更加的神奇。第二 范仲淹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感

从这一段“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段,因为它的意思是: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也充分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第三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两个明确目的

一是应滕子京的要求为岳阳楼留文字传名传世,二是借此机会规劝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点才是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主要目的。

滕子京被贬到了岳州。到了岳州以后,滕子京勤于公务,仅一年多的时间就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落成后,滕子京认为“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为著”,即滕王阁等著名楼观之所以历经修缮,就是因为有著名的记。因此向范仲淹求文字,目的是要使岳阳楼因名人名作而永久相传。

但作为滕子京的朋友的范仲淹他是最了解滕子京的,他知道滕子京在岳州虽然励精图治,但却愤郁满怀,一但有了功绩就会张扬自己的才华与功德。范仲淹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也才借此机会对滕子京进行规劝。第二个目的才是范仲淹所看重的。

第四 范仲淹规劝滕子京方法得体

范仲淹希望好朋友做一个“古仁人”,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范仲淹却不是一脸严肃,空口说教,而是先结合洞庭湖之景,列举了政客和诗人的以物喜,以己悲,觉得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自己希望做一个“古仁人”,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谈了愿望后感叹“微斯人,吾谁与归”,感到孤独。

聪明的滕子京一定会感受到范仲淹是要他和他一起做“古仁人”,一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范仲淹的规劝不是直面说教,而是通过铺垫,使劝意自然显现,让滕子京自己看明白而达到规劝目的的,这比直面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范仲淹的规劝方法在今天也还是适用的。当今社会,有的人年轻气盛,自视过高,目空一切,听不进别人的一丝一毫正面的劝告,如果采用范仲淹的规劝方法给以必要的劝告,可能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第五《岳阳楼记》构思精巧,表现手法多样。

本文构思精巧。作者不写岳阳楼历史和重修经过,也不泛泛铺陈周围湖光山色,而是抓住不同的人对景物所产生的不同之情,引出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从而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作者在略叙作文原因后,用浓墨重彩描述了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景物,通过写环境变化反映人们的心情:当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时候,人们变得喜悦兴奋,忘记了忧伤,沉醉在景色之中;当乌云密布、细雨连绵的时候,人们变得伤感悲痛。最后,作者借“古仁人”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叙事、写景、抒情、议论酣畅淋漓。

9.《岳阳楼记》的审美教学 篇九

一、感受语言美

课文的语言美由准确、鲜明、生动构成,它表现在不同的语言结构上,如语音美、语词美、语句美、语段美等。语言优美的文章,不仅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同时能带来愉悦之情,并能最大程度地陶冶情操,润泽心灵。《岳阳楼记》寥寥数百字,却给人辞采斐然,气势沛然的印象,其语言准确生动、音韵和谐优美、情感丰富起伏,更是妙绝。

感受语言的准确生动之美。教读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用得最准确生动的词句,并述其理由。学生讨论后归纳如下:如“衔远山,吞长江”一句中的一“衔”一“吞”,用拟人手法,赋洞庭湖水以生命,尽显其浩瀚磅礴、吞吐日月的气势;“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比喻形象,一“跃”一“沉”写尽洞庭湖水在月光映衬下的妩媚。

感受语言的音韵和谐之美。《岳阳楼记》全文在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这种音韵和谐之美,有时是通过音律的对仗来体现的,如:“日星隐耀,山岳潜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有时是通过整齐的韵脚来表现的,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等;有的是通过叠词的运用来呈现的,如“浩浩汤汤、霪雨霏霏、薄暮冥冥”等。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可通过范读,听配乐朗诵带,学生表情朗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带动学生听,带动学生读,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角度多方位地去感受和欣赏文章的音韵和谐,旋律抑扬之美。

感受语言的情感起伏之美。文中除了这种词与词、句与句之间搭配产生的外在的音韵节奏之美外,还有以情感的跌宕为主线产生的内在音韵节奏之美。整篇文章虽然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境和情怀,但这种情怀不是单调平缓的,而是丰富起伏的,兴奋悲忧之情贯于其中。尤其是在文章的第三、四节,写到了“阴”与“晴”两种天气条件下,人们观赏洞庭湖景色的心情变化时,既有两段文字的整体对仗,又呈现出作者情感的丰富内涵及曲折变化,带给读者多样多彩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文章内在的情感起伏之美,可先让学生品析重点词句,然后披文入情,要求学生带着情感,读出作者感情的变化,读出节奏的变化之美。

二、品味意境美

意境是画面、色彩、思想、感情的有机融合。“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即由自然万物形成的画面,将作者的情感注入物象,则形成了“意境”。因此在意境中写景,其目的是为了抒情,《岳阳楼记》就是这样一篇情感丰富,意境高远的作品。教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欣赏这样几幅画面来品味意境美。

巴陵胜状图:“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是一幅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画面。其境之中,既表现了作者容纳百川般的开阔胸怀,同时又暗含规劝朋友滕子京,虽遭贬谪,但仍然要心胸开阔,矢志不渝。此融意于境之法,可谓高妙。

春和景明图:“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此图从“境”来讲,扣住一个“明”字,落实在“乐”字上。登楼所见,确是明媚秀丽,使人流连。从“意”来讲,扣住一个“忘”字,落实在“喜”字上,真可谓情景交融,形神俱现。

霪雨霏霏图:“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吼,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这一段从“境”句来看,是扣住“阴”字来写,落实在“萧”字上。登楼所见,阴冷凄楚,令人黯然。从“意”上来讲,作者扣住一个“感”字,落实在“悲”字上。可谓是见景生情,融情于景。

这三幅画面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同格迥异的洞庭景观图,同时又在“境”中巧妙地注入了作者的情感,即“意”,是优美意境的典型呈现。

在详细介绍了三幅画面后,教师可以“美读”的方式来完成整篇文章的“朗读”:让学生闭上双眼,让他们随着教师的美读去张开想象的翅膀,徜徉在波光水色中,陶醉在真情挚语中。叶圣陶先生之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是获得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既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亦是通向作者感情的渠道。它于语文美育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教师深情并茂,字正腔圆地朗读,学生很快就可进入课文情境.接下来可要求学生结合文字展开想象,创造性地描绘这三幅画面。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这三幅图画,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充分感受洞庭湖浩瀚的气势、秀丽的风光、作者的情感意蕴,由衷地感叹作者的神妙之笔。

三、领略人格美

人格是个体与其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而此一变动缓慢的组织使个体在适应环境时在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念、气质、性向、外形及生理等诸方面各有其不同于其他个体之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人格能决定其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而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也能反映其独特的人格。如果《岳阳楼记》仅仅只有洞庭湖自然美景之描绘,即使语言朗朗上口,音韵节奏袅袅不去,萦绕心耳,而没有作者丰蕴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博大的人文关怀,那么《岳阳楼记》也算不上一篇绝世之作,此文之所以千古传诵不衰,更在于作者峻洁的人格之美。教师在教学时,可注意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人格美。

首先,可让学生边读边勾画出体现作者思想的句子。如:“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宠辱偕忘”“感极而悲者矣”“其喜洋洋者矣”等等。

然后再提问:这些语句分别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或情感?

学生通过讨论,教师可归纳,这些语句分别体现了作者以下几种情感:

忧国爱民之思。如“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是:(古仁人们)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居民间又为君主忧虑。范仲淹就是这样做的。范仲淹写此文时,由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两度遭贬谪,被迫离开了朝廷,但他并不因此愤世嫉俗,逃遁隐世,亦或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个清闲快乐,他的政治态度是在朝庭做官就要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居民间又为君主、江山社稷考虑,常怀忧国忧民之思和报国之志,其胸怀是多么宽广和令人景仰啊!

兼济天下之意。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是体现作者伟大人格,令后人无限景仰和崇敬的名言。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故刻苦攻读,五年不曾解衣睡觉。做官以后,更是恪尽职守,多有善政。即便是遭贬谪时,他都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来自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宽阔的胸襟!何等崇高的人格!

宠辱不惊之怀。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偕忘”等。《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幅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意思是:不管得到恩宠还是受到侮辱都不惊慌,只是悠闲地欣赏庭院前的花开花落;不管升迁还是贬谪,都毫不在意,只是漫不经心地随天边的云霞自由舒卷。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人。所不同的是,范仲淹的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淡泊不是简单地逃遁和退舍,而是作者人格的完美体现,是“古仁人之心”的呈现,正是有了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古仁人之心”,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讨论后,接着要学生自由大声诵读这些句子,通过对这些重点句、段的诵读,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人格之美。最后用课件展示范仲淹的形象,让学生通过读文识人,将其伟岸形象溶入到青少年学生的心中,溶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构成我们坚不可摧的民族魂。

中学语文课堂是一块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善于用一双慧眼去挖掘,必能发现教材中丰富多彩的美点,再加上教师的悉心点引,必能使学生流连在美的大观园中而忘返,身心得以滋养,性情得以陶冶,人格得以润泽。如能这样,语文教育也就善莫大焉!

10.岳阳楼记 篇十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政治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本文末句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明作文的时间。

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谪守,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词被贬官,降职解释。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汉朝“守某郡”,就是做某郡的太守;宋朝废郡称州,应说“知某州”。巴陵郡,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这里沿用古称。“守巴陵郡”就是“守岳州”。

越明年:有三说,其一指庆历五年,为针对庆历四年而言;其二指庆历六年,此“越”为经过、经历;其三指庆历七年,针对作记时间庆历六年而言。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乃:于是。

制:规模。

唐贤今人:唐代和当代名人。贤,形容词作名词用。

属(zhǔ):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连词,用来。记:记述。

夫: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衔:包含。

吞:吞吐。

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汤汤,水流大而急。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助词,的。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最远到达。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多:大多。会:聚集。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到自然景物而引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览,观看,欣赏。得无……乎,大概……吧。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天气)放晴。

阴,阴冷。

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行:走,此指前行。

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则,就。有:产生……的(情感)。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

萧然:凄凉冷落的样子。

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连词,表顺接。

至若春和景明:至于到了春天气候暖和,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

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面光色交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一,一片。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水边平地。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浮光跃金: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有些版本作“浮光耀金”。

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璧玉。

互答:一唱一和。

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一作“皆”。

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洋洋:高兴的样子。

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心思)。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就担忧百姓。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就为君主担忧。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这样。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斯人,这种人(指前文的“古仁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参考翻译: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写此文时作者并未登临岳阳楼,只凭借此图写出了《岳阳楼记》。

11.岳阳楼记---学案 篇十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争取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能够流利的翻译全文。知识链接

一、岳阳楼介绍: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二、认识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再读课文,把不能解释的词语画上符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学的疑点。(扫清障碍,小组内一对一检查)

1、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晖()楫()薄暮冥冥()旷()嗟()樯()谪守()属予作文()浩浩汤汤()霪雨霏霏()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潇湘()()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点的词。政通人和锦鳞游泳 居庙堂之高先天下之忧而忧 越明年薄暮冥冥 属予作文以记之微斯人 吾谁与归静影沉璧

予观夫巴陵胜状 春和景明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合作探究

通过自己的实力和小组成员的智慧,解决下列重点字词,以达到能独立翻译全文。(先独立完成,后合作讨论)

1、通假字:

百废具兴:通,解释: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解释:

2、一词多义: 国: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国恒亡()③则有去国怀乡()

或:①而或长烟一空()②或异二者之为()居:①居庙堂之高()②面山而居()③居十日()

通:①才通人()②政通人和()③不能通其意()

以: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不以物喜()

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④所以动心忍性()

3、古今异义:

①气象万千:古义: 今义: ②微斯人: 古义: 今义:

4、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 后:

当堂训练:(翻译下列句子)(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微斯人,吾谁与归? 课后作业

1、疏通文意,把全文翻译在作业本子上。(先在组内一对一口头翻译,如有不懂之处,再在组内讨论)

2、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以致背诵全文。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一、复习巩固(你已经背诵课文了吗?,看谁最棒,按要求填空)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象万千。

若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喜洋洋者矣。

二、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小组集体的智慧,展示本小组的智慧)

1、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用原句作答)

3、课文第三、四段两幅画面各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4、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三、当堂训练 1.按要求默写诗句。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抒发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范仲淹所说的 ___,的旷达胸襟。

(4)前天,王某在人民公园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不禁想起范仲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含义。

(1)而或长烟一空 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2)连月不开 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上文中的意思。

12.试析《岳阳楼记》的和谐美 篇十二

一、立意上,倡导和谐。《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不仅是封建士大夫立身的规范,而且超越时代,也是现代公仆理应做到的,更是创建和谐社会对人民公仆提出的要求。可是,而今这样“先忧后乐”的公仆固然不少,但是先乐后忧、乐而不忧,甚至因求乐而贪墨、而枉法、而残民、而祸国的不是并未绝迹吗?这篇记文一直像火炬一样点亮亿万人心中的希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着精神支持。同时,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与人们崇尚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尽甘来”一脉相承,容易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唤起人们建设美好生活的斗志和决心。

作品中倡导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是作者理性思考的结果。这种处世以恒的人生态度,既能给成功者以规箴,又能给失利者以慰勉,还包涵了宽容和大度的美德。其崇高内涵能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美化心灵。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这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的。

二、语言上,体现和谐。作品中的语句讲究节奏和谐与对称,多四字骈句,且音节节奏二二为步,因而产生一种节律之美。从“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诸如此类的句子,比比皆是。其节奏鲜明,读来如诵诗,琅琅上口,意境优美。

骈句固然工整优美,但作者并未刻意追求其形式,而是根据需要骈散结合。骈句概括凝练,音调铿锵;散句自由平缓,整齐中有错落。加之反问设问变换着句调语气,让音调有高有低,蜿蜒曲折,波澜起伏,如行云流水,抑扬而和谐。

文中还注意了押韵,如“至若”一段中的几个句尾字“惊”、“顷”、“青”同归一韵。还多处使用了叠音,如“浩浩汤汤”、“霏霏”、“冥冥”、“郁郁青青”……再加上“登斯楼也”、“不以”等等反复使用。读来,顿觉舌端润畅;听来,倍感声声清朗,显示出浓重的音韵美。

语言的协调使用,创造了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所以文章能和谐顺口,悦耳动听,让人感受到音乐之美。

三、绘图上,讲究和谐。大凡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能给人听觉享受,还能让人产生视觉美感。《岳阳楼记》三次描绘岳阳楼的景色,也是向读者展现了三幅图画。作者在绘图中特别讲究和谐之美。

首先是景物和谐。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把“远山”“长江”“洞庭”几种景物置于一处,境界宏阔。用“衔”“吞”把三者密切的位置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动的画面。“朝晖夕阴”又把时段拉开,写尽湖光山色,给人无尽的遐想。又如绘春景图时,作者把湖作为整个图画的中心,然后向上向下向四周展开,恰如其分安排了有特色的景物。像“天光”、“沙鸥”、“岸芷”、“汀兰”……内容颇丰,且有声有色,形神兼备。这样使得整个画面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其次是色彩和谐。文中绘阴景图时,因“霪雨霏霏”,“日星隐耀”,色彩稍显暗淡。而在绘“岳阳楼之大观”时,就有碧绿的湖水,青色的远山,白浪滚滚的长江,还有金色的朝晖。在描绘“春和景明”时,更是色彩纷呈:蓝天、碧水、黄滩、白鸥、彩鱼、青草、兰花……赤橙黄绿青蓝紫,一色也不曾少。它们相互融洽,和睦相处,各尽所能,共同编织了美丽的图画。就是描绘洞庭月夜图,作者也未忘了让金色出尽风头。几次描写,色彩之鲜明,画面之清晰,景色之美丽,印象之深刻,似乎是一位画师精心调配的杰作。

四、建构上,追求和谐。《岳阳楼记》在建构上独具匠心,既不落俗套,又合情合理,达到了继承与创新的完美统一。作品从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属予作文以记之”开篇,接着顺理成章写了“岳阳楼之大观”。然而22字的“大观”后,却道“前人之述备矣”。让读者感到似乎山穷水尽,穷途末路,难以为文。但是作者笔锋一转,一个“然则”过渡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境界顿开,绝处逢生,柳暗花明,妙趣横生。

接下去,描写一阴一晴的景色,点出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心情。按常理对此略加评析,予以否定,提出己见就可以了。可出人意料的是偏又生出一个“古仁人”,与迁客骚人形成对比。孰是孰非,让读者公断。当读者还在为“古仁人”的胸怀和抱负赞叹时,接着来一句“微斯人,吾谁与归?”并戛然而止。至此,读者恍然大悟,既明了作者的心迹,又余音绕梁。这种顺理成章而又曲折多变的行文结构,于合理中出新,在和谐中出奇。

同时,文章各部分因内容不同,选用的表达方式也不同。作者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融于一文。先叙事带景,又由景生情,达于情景交融,最后由情入议,点明全篇主旨。环环相扣,协调一致,读来舒服、熨贴。

上一篇:网络安全意识实训总结下一篇:市场策划毕业生的求职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