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考试试题

2024-06-24

心肺复苏考试试题(共13篇)

1.心肺复苏考试试题 篇一

心肺复苏理论考试

科室: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_

一、填空题(单选题)

1、正常成人心跳每分钟()次 A、50次 B、60-100次 C、110-120次 2、2015心肺复苏指南中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

A、至少胸廓前后径的一半 B、至少3cm; C、至少5cm;

3、现场心肺复苏包括C、A、B三个步骤,其中C是()A、胸外按压 B、人工呼吸 C、开放气道

4、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现场救护的黄金时间是()A、4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5、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时,伤病员的正确体位是()

A、侧卧位 B、仰卧在比较舒适的软床上 C、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6、现场心肺复苏时,按压与吹气之比为()A、30:2 B、15:2 C、20:3

7、现场对成人进行胸外按压时的部位是()

A、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B、胸骨下1/3 C、胸骨上1/3

8、现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A、60次/分钟 B、≥100次/分钟 C、80次/分钟

9、现场心肺复苏包括A、B、C三个步骤,其中A是()

A、胸外按压 B、人工呼吸 C、开放气道

10、简单而迅速地确定心脏骤停的指标是()

A.呼吸停止

B.血压下降

C.意识消失,无大动脉搏动

11、现场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前应将伤病员的气道打开()为宜

A、60度

B、120度

C、90度

D、75度

12、被目击的非创伤心跳骤停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为:()A、心脏停搏 B、无脉性室颤 C、室颤

13、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救援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应:()A、心前区叩击 B、先行约5组(约2分钟)心肺复苏再行除颤 C、不需要其他处理,立即进行电除颤

14、心肺复苏时急救者在电击除颤后应:()A、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 B、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

C、先行胸外按压,在5组(约2分钟)心肺复苏后再进行心跳检查

15、指南在心脏停搏时推荐的每次吹气时间为:()

A、超过1秒 B、超过2秒 C、小于1秒

16、诊断心跳骤停迅速可靠的指标是:()A、大动脉搏动消失 B、呼吸停止 C、瞳孔散大

17、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时,评估循环的时间是()

A、至少5秒钟 B、5-10秒钟 C、至少10秒钟

18、心跳骤停紧急处理原则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迅速开始人工呼吸 B.开始胸外按压前需待心电图确诊 C.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19、一3岁小孩一边吃东西一边玩,他突然开始咳嗽,很快咳嗽无力,皮肤紫绀,最可能的原因是:()A、气道受刺激引起哮喘发作

B、完全或不完全气道阻塞导致气体交换中断

C、头部外伤致癫痫发作

20、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时,吹气的频率为()

A、10-12次/分钟 B、20-24次/分钟 C、5-6次/分钟

21、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中断胸外按压,中断胸外按压的时间:()A、不超过10秒钟 B、不超过5秒钟 C、不超过20秒钟

22、你在和一位60岁的老年男性交谈中他突感不适,一侧手臂不能运动,讲话困难,他最

可能发生了什么问题?()

A、窒息

B、心脏病

C、脑卒中

23、一位52岁的男性在健身房跑步后倒下,为了了解他是否心脏病发作,你要检查他的循环

征象,应该检查何处?()A.手腕部的桡动脉

B.颈部的颈动脉

C.腹股沟的股动脉

24、以下关于胸外心脏按压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下压比向上放松的时间长一倍 B、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

C、按压频率至少为100次/min

25、用面罩给小孩做救生呼吸,你如何确定每次救生呼吸是恰当的?()

A.先称小孩体重,然后计算潮气量,再给予通气

B.每次救生呼吸时,看到胸廓起伏

C.选择合适尺寸的面罩

D.给与尽可能快地呼吸次数

26、做心肺复苏时,为什么胸外按压和救生呼吸能挽救心跳骤停的病人?()

A、心肺复苏减少了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B、心肺复苏帮助心脏从室颤恢复至窦性心律

C、即刻心肺复苏给心脏和大脑提供了血流直至除颤仪到达

27、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

A、仰头举颏法 B、双手推举下颌法 C、托颏法

28、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时,伤病员的正确体位是()

A、侧卧位 B、仰卧在比较舒适的软床上 C、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29、对被目击的短暂室颤患者的最佳处理措施为()

A、胸外按压 B、静脉推注利多卡因 C、静脉推注胺碘酮

30、常温下心搏停止几秒后可出现昏厥和抽搐症状()A、3S B、5-8S C、10-15S

二、简答题

1、何为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2、心肺复苏(CPR)程序的C—A—B代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终止心肺复苏的指征。

心肺复苏答案

一、填空题(单选题)

1、B

2、C

3、A

4、A

5、C

6、A

7、A

8、B

9、C

10、C

11、C

12、C

13、B

14、C

15、A

16、A

17、B

18、B

19、B 20、A

21、B

22、C

23、B

24、A

25、B

26、C

27、A

28、C

29、A 30、C

二、简单题:

1、高质量心肺复苏:

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 •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 •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 避免过度通气

2、心肺复苏(CPR): 胸部按压(C,compression)

开放气道(A,airway)

人工呼吸(B,breathing)

3、终止心肺复苏的指征:

(1)已正确进行CPR30分钟以上仍无心电曲线的心电图表现,且无脉搏搏动。(2)出现脑死亡的表现:

①深度昏迷,对任何刺激无反应⑵、自主呼吸持续停止

②瞳孔散大

③所有脑干反射全部或大部消失(包括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睫脊反射)(3)自主呼吸、心跳恢复。

2.心肺复苏考试试题 篇二

关键词:心肺复苏机,超长心肺复苏,心脏骤停,临床效果

心脏骤停是临床急诊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 极容易导致患者死亡, 具有极高的致死率[1]。心肺复苏是临床上对心脏骤停患者较为有效的抢救措施之一, 其主要操作环节胸外按压的质量, 对其抢救成功率具有直接的影响及关键性作用, 而人工操作无法保障有效、持续、稳定的按压质量, 常会导致临床救治效果无法达到预期[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照随机抽选分组的原则, 将2008年4月-2012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61例超长心肺复苏患者分为观察、对照两组。观察组41例患者, 男女组内例数之比为26:15, 患者年龄17~75岁, 平均年龄 (47.61±8.21) 岁。致病原因包含9例心源性疾病、5例多发伤、7例脑血管疾病、6例电击伤、7例农药中毒或毒品中毒、2例溺水及5例不明原因所致;对照组患者20例, 其中男13例、女7例, 年龄18~73岁, 平均年龄 (48.15±7.84) 岁, 致病原因包含6例心源性疾病、2例多发伤、3例脑血管疾病、3例电击伤、3例农药中毒或毒品中毒、1例溺水及2例不明原因所致。对两组实施统计学分析, 显示观察对照两组患者的资料构成 (年龄、性别比例等资料) 差异甚微, P>0.05, 未显示统计学意义。

1.2 诊疗方法

观察组的41例患者在安装心肺复苏机的时间内, 按照常规人工心肺复苏要求进行标准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机安装好后连接呼吸机与气管插管, 控制气量, 同时调节按压频率, 正压通气与按压比为1:5, 按压100次/min, 深度为4~5 cm, 按压、释放比为1:1。对照组患者实施人工心肺复苏, 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 按照标准要求徒手进行胸外按压, 双人交替按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有效率与存活率, 及实施心肺复苏10 min时患者的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 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其中心肺复苏临床疗效评估标准为[3]: (1) 存活患者恢复自主心律、大动脉波动及自主呼吸, 且各项生命指标恢复病前水平, 无生命临危征象; (2) 成功:患者恢复自主心律、大动脉波动及自主呼吸, 在生命指标支持下, 能够存活超过24 h; (3) 有效:患者恢复自主心律与大动脉波动, 收缩压达到80~100 mm Hg, 且各项生命指标维持稳定30 min以上; (4) 无效:患者实施心肺复苏60 min仍无法恢复自主心律与呼吸。

1.4 统计学方法

经SPSS 15.0版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41例患者与对照组20例患者所涉及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设定0.05, 表示可信区间数值为95%, 当P<0.05, 则数据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 观察组的41例患者临床实施心肺复苏10 min时, 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较之于对照组明显更优, P<0.05, 见表1。此外, 观察组的存活率及诊疗有效率、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注:#P<0.05, 显示样本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 存在统计学意义

注:#P<0.05, 表明样本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 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操作中的重要环节, 直接的影响对患者的急救效果及抢救成功率, 其操作质量主要体现在有效性、持续性、规范性等方面。以往临床上实施常规心肺复苏, 均有医护人员徒手操作, 进行胸外按压。操作者对按压频率、幅度的把握均靠自身经验, 很难达到统一的标准, 且抢救过程对医护人员的体力消耗较大, 无法保持住要求的频率与幅度, 更无法保障操作的连续性, 相关报道表明, 胸外按压超过4个循环后其有效性已经降低至80%以下。观察组的41例患者临床实施心肺复苏10 min时, 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较之于对照组明显更优, 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19.51%、复苏成功率26.83%, 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0%和15%。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 使用心肺复苏机实施超长心肺复苏诊疗, 可使得心脏骤停患者的血氧情况、血压情况得到显著改善, 进而使得临床抢救成功率在明显提升的同时, 保证患者的机体质量, 总之, 该种诊疗方法值得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小燕, 邓修建, 李端明, 等.萨勃心肺复苏机对心肺复苏的效果观察 (附214例报告) [J].广西医学, 2008, 30 (9) :1339-1341.

[2]陈华军, 米忠友, 邹文孝, 等.MSCPR-1A型心肺复苏器对心肺复苏效果的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 2012, 40 (1) :142, 150.

3.心肺脑复苏临床探讨 篇三

【摘要】 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的机制及成功经验。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10例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骤停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其中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 63岁,复苏成功1例,最终存活出院1例。结论:关于心肺脑复苏的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重要脏器不致达到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尽早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是抢救心脏骤停能否成功的关键,保证组织的血液灌溉量维持正常血供的25%-30%,此时恢复正常血供,脑功能不至受损。

【关键词】 复苏;缺血;缺氧;缺血-再灌注;心脏骤停;自由基

【中图分类号】 R65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36-01

心肺脑复苏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损伤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其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现将我科10例患者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45-78岁。急性心肌梗死2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脑出血2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有机磷中毒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

1.2 抢救方式及结果 其中1例出现呼吸停止,口唇及颜面皮肤紫绀,血压测不到,心音低钝,双眼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立即给予呼吸兴奋剂,肾上腺素,纠酸,脑细胞活化剂,血管活性药物等,经抢救1h后恢复自主呼吸,神智逐渐清醒,后住院治疗,痊愈出院。

其中9例就诊时血压,心跳均测不到,呼吸停止,立即按我国现行心肺复苏抢救操作规程进行标准胸外挤压,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首先给予肾上腺素1-2mg静注,无效时剂量逐渐递增,同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及其它复苏药物,经抢救无效死亡。

2 讨论

心肺脑复苏的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致达到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回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展,心肺脑复苏的抢救不断改进完善,迅速有效的胸外按压是心脏骤停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合理的选择用药可使药物迅速进入中心循环,及时采取有效的人工呼吸适宜现场抢救。复苏早期由于脑组织内氧合血液的灌注尚未完全建立,细胞处于缺氧状态,此时不宜使用呼吸兴奋剂,最好的适应症是自主呼吸恢复,合理选择呼吸兴奋剂以利于心肺脑的复苏。大多心肺复苏的患者以心脏骤停多见,而不论任何原因引起的骤停,停搏是最主要矛盾,只有心跳恢复保持原有效循环才能谈及呼吸和脑功能的恢复,维持各重要脏器的有效循环,使其保持正常功能。心脏骤停后,体内的各种主要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力或阈值是不相同的,如在其无氧缺血阈值之内进行标准的心肺脑复苏及时恢复氧和血的供给,多数病人可以复苏成功。心脏骤停后,细胞损伤的进行如何,主要取决于最低氧供的供给程度。如立即采取抢救措施,予以标准的复苏操作手法,使组织的血液灌注量能维持在正常血供的25-30%左右时,大多数组织细胞和器官,包括神经细胞可以通过严重缺氧时的葡萄糖无氧酵解,获得接近正常的三磷酸腺苷(ATP),如在此时恢复正常血供,心肺复苏即可成功,脑细胞功能亦不致受损。反之则ATP会耗竭,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则发展到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因此必须注意早期脑部低温保护,高压氧治疗,脱水剂及皮质激素足量早期应用等均是脑保护重要手段,脑复苏是心肺脑复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复苏的最终目的。若心肺功能恢复但遗留永久性脑损伤甚至成“植物人”,反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物质负担,我们把心肺脑同时复苏当做复苏的最终目标。心跳停止时,脑处于断流状态,随着心跳复苏,脑部灌注增加,造成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由于脑内存在大量的膜性结构,又以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易受氧自由基攻击,形成脂质过氧化,改变膜的通透性,造成细胞的不可逆损伤。心跳停止及复苏的过程中可能造成肠壁的缺血一再灌注损伤,肠壁结构破坏,出现内毒素跨肠壁的移位,进入血循环,再加上肝脏在缺血时的损伤,功能降低,对内毒素灭活力降低,使内毒素循血液循环到达脑部造成脑的进一步损伤,加重脑细胞的不可逆损伤过程。由于两者的叠加,使脑复苏更困难,如能逆转上述两机制,可能为脑复苏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心脏骤停时,伴有心源性阿片样物质(OLS)释放,纳洛酮属于吗啡受体拮抗剂,它可有效的拮抗OLS,因此促进心肺脑复苏,减轻或避免心肺复苏后神经系统的损害,现已列入心肺脑复苏的常规用药

4.新生儿心肺复苏培训试题及答案 篇四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5分。

1、出生后立即用几秒钟的时间快速评估4项指标包括:(是否足月?)(羊水是否清?)(有呼吸或哭声吗?)(肌张力好吗?)。

2、防止体热丢失,产房温度设置在(25)度左右。足月儿辐射台温度设置在(32-34度)。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复苏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时,可用塑料膜保温。

3、清理气道,用吸球或吸管先(口咽)后(鼻)清理分泌物。吸引时间应(10)秒,吸引器的负压不超过(100mmHg(13.3kPa))。

4、评估,初步复苏(30)秒,评估呼吸和心率,如果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或心率(小于100次/min),进行正压通气。

5、正压通气的指征:(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或心率小于100次/分)

6、面罩的放置,必须覆盖(下颌尖)(口)(鼻)。

7、胸外按压手法包括(双指法)(拇指法)

5.心肺复苏 讲稿 篇五

一、概述

1、复苏的概念:抢救各种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措施都称为复苏。

2、心跳停止的类型(凭心电图诊断):(1)、完全停跳:无心电图,不收缩。(2)、心室颤动:心室收缩不规则,蠕动,心排量几乎为零。

(3)、电机械分离:心电图有心室符合波,但缺乏有效地心肌收缩和射血。

3、心跳停止的诊断:

(1)、诊断依据:①神智突然消失②大动脉搏动触不到③无自主呼吸④听不到心音,测不到血压⑤瞳孔散大,无反射⑥心电图诊断。(2)、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

①强调无需摸脉搏,力争10s内完成,复苏越早,存活率越高。

②生存链的概念:早期识别求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二、初级心肺复苏(BLS)

初级心肺复苏是呼吸、心跳停止时的现场应急措施,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的氧合血液灌流。

(一)开放气道(A)

1、舌根后坠的处理:三合一气道开放法。

2、异物阻塞气道的处理。

(二)人工通气(B)

1、口对口(鼻)人工通气:每分钟12次;仰卧—头后仰—捏鼻孔—深吸气—对口用力吹入。

2、其他人工通气方法:简易呼吸器(气囊——面罩)人工呼吸。

(三)人工循环(C)

1、胸外心脏按压(ECM)

① 背部必须有坚实物体。

② 手掌根部压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臂伸直,用上身重力。③ 两人复苏:5次胸外按压后作1次人工通气(60次/分)。一人复苏:15次胸外按压后作2次人工通气(80次/分)。④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无论单、双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比例皆为15:2。⑤ 推荐人工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

2、胸外按压有效地标致:①大动脉可触到搏动;②发绀消失,皮肤转红;③可测到血压;④血氧饱和度仪可测到脉搏波;⑤自主心率恢复。

3、胸外按压的并发症:①肋骨、胸骨骨折;②气胸;③心包积液、填塞;④肝、脾破裂。

三、后期心肺复苏(ALS)

后续生命支持(PRT):后期复苏是初期复苏的继续,是借助于器械设备及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争取较佳疗效的复苏阶段。也是一个地区和医院急救水平的体现。

(一)呼吸功能的维持

1、控制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口咽、鼻咽通气道;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和环甲膜造口术。

2、人工气道与氧疗:①简易人工呼吸器;②麻醉机和通气机的应用。

(二)循环功能维持

1、开放静脉,尽早进行,以便给药和补液。

2、人工循环:

(1)胸外心脏按压

(2)胸内心脏挤压(ICM)(3)经皮穿刺心肺灌注法(CPB)

(三)电击除颤(院内除颤)

1、及早建立心电图监测。

2、电击除颤对心室纤颤中粗颤最有效。

3、电极安装:①胸内除颤:电极放在心壁上;②胸外除颤:一个放在第二肋间靠近胸骨左缘,另一个刚在第四、五肋间(心尖部)。

4、电极能量:①胸外除颤:首次200~300J;再次:360~400J;②胸内除颤:成人:首次20~80J,小儿:5~50J。

5、除颤与药物复合使用,如利多卡因。

(四)药物治疗:

1、给药途径:原则为给药迅速、便捷

(1)静脉给药:安全、可靠,首选。

(2)气管内注药:①注药后立即正压通气;②从气管内或环甲膜穿刺后注药,蒸馏水稀释至10ml后气管内注药;③维持作用时间长于静脉给药;④被分泌物稀释,应加大剂量;⑤去甲肾上腺素、碳酸氢钠不能用。

(3)心内给药:①上述两种方法无法进行或开胸时才用;②穿刺点在第四肋间胸骨缘垂直刺入,回抽有血方可注药;③穿刺时,应停止加压通气;④并发有气胸、心包填塞,室颤和心肌坏死。

2、给药目的:①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加心肌收缩力;②防止心律失常;③纠正缺氧或代谢性酸中毒;④脑复苏用药。

3、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加心肌收缩力药物:(1)肾上腺素:首选药物

作用:增加心脑灌注压,增强心肌收缩力,利于自主心律恢复,细颤转为粗颤。

(2)钙剂:10%氯化钙

(3)其他: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等。

4、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

作用:抑制室性异位节律,提高心室纤颤阈值。(1)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药物。(2)可用于电击除颤无效的病人。

(3)用量:1mg/kg,静注,必要时2~4mg/min静滴。

其他药物:阿托品(降低心肌迷走张力,提高窦房结兴奋性),维拉帕米。

5、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药物:碳酸氢钠。心跳停止时缺氧引起代谢性、呼吸性酸中毒。不主张常规应用碳酸氢钠,在早期主要依靠过度通气纠正呼吸性酸中毒。当各种复苏措施已采用,碱剩余达到—10nnol/L以上时才考虑用。

四、复苏后处理及监测(PRT)

1、长期生命支持(PLS)任务:进行监测治疗,脑复苏,使病人神志恢复和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

2、主要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①循环系统维持;②呼吸系统维持;③防治肝、肾功能衰竭;④脑复苏。

3、脑复苏的目的:脑功能完全恢复。

注:脑缺血缺氧时限:5min(4~6min)。

4、脑复苏的原则:防治和缓解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避免脑组织的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细胞的成活。

5、脑复苏的意义:

①脑组织的代谢率增高,氧耗量增大,但是储备有限,不可逆性脑缺氧性损伤发生于脑恢复血流以后。

②防止脑水肿。

6.心肺复苏抢救措施 篇六

在本院一旦发生突然倒地人员,任何一位医务工作都必须行使救治的职责。

第一目击者:应立即观察病人的意识,呼吸及大动脉博情况。当判断呼吸,心跳骤停时,应快速调整病人体位,解扣,松衣,同时呼叫、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术。

基础心肺复苏程序:

1、畅通气道:

病人仰卧体位,将手置于病人额部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抬举后颈或托起下颌部。使病人头后仰下颌前移。

2、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按压通气比为30:2(即按压30次,吹气 2次)。3 人工胸外挤压:

按压部位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频率80—100次/分钟。方法:双手重叠,手臂垂直,用手掌用力向下按压。按压有效指标:

7.心肺复苏的急救体会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患者12例。其中男10例, 女2例;年龄38~62岁。院前呼吸循环停止5例, 均在发现后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最长时间为20min。在急诊发生7例呼吸循环停止, 其中3例为心源性, 4例为创伤性 (重度颅脑损伤所致呼吸循环停止3例, 多发骨折所致1例) 。

1.2 呼吸循环骤停认定

患者具备以下证据之一方可认定发生了呼吸循环骤停: (1) 心电图突然呈直线或室颤波。 (2) 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叹息样呼吸和 (或) 停止, 心音听不到, 大动脉搏动消失, 血压测不出。

1.3 复苏方法

判定心脏骤停后即刻实施心肺复苏术 (2010心肺复苏指南标准) , 建立人工气道和人工呼吸, 复苏药物应用, 肾上腺素1mg、3mg、5mg, 每隔5min重复使用。给予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电活动、血压、血氧饱和度。根据实际心电活动给予电除颤。具体操作均按2010指南标准执行。自主心跳恢复后根据心电活动情况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阿托品等) , 着重解决心源性骤停的原因, 进而行全面复苏治疗, 调节机体内环境, 脑复苏, 低温, 防治复苏后并发症, 营养支持治疗, 做到维持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功能, 积极预防再次心脏骤停。

1.4 疗效判定标准

成功:心跳呼吸恢复, 意识清醒, 转入ICU;有效:心跳呼吸恢复并维持在12h以上但最终死亡;无效:心跳呼吸未恢复。

2 结果

12例呼吸循环骤停患者5例复苏成功 (其中院外1例, 院内4例) , 复苏有效2例, 其余5例无效。

3讨论

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建立的速度, 决定了大脑和心脏的缺氧缺血时间, 进而直接影响到复苏的成功率。同时抢救药物的应用也极为重要, 首选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可以增加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 儿茶酚胺具有良好的变力性和外周血管效应, 可得到良好的心电稳定性。在复苏时只要选择正确的药物及合理的应用就会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另外, 复苏成功后尽早合理脑复苏, 给予及时的全面合理有效的措施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医学科学的发展抢救技术的改进, 自2010心肺复苏指南发布简化了程序, 强调了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提出了明确的复苏靶向。心跳停止后, 血液停止流动, 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心脏按压作用后, 血液才可在大血管、心脏处形成流动, 但维持的心排量并不稳定, 说明外周的循环甚至微循环的情况与所测部位是不一样的。严格的心肺复苏术技术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尽管多数人认为在临床上难以在医护人员范围内区别心肺复苏术技术的优劣, 但我们的结果足以区分高下, 很有必要对院前和院内急诊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 把胸外按压的效应发挥到最佳水平。影响心排量的因素虽多, 但心肌功能状态是重要的, 一旦到了失代偿阶段就难以纠正。在正规熟练的按压技术基础上, 增加按压频率, 可以取得更理想的心排出量和血压水平。

8.心肺复苏,你会做吗? 篇八

陆一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部(科)主任和创伤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美国心脏学会瑞金医院心肺复苏培训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急救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委,中国毒理学会理事,上海急诊医学会主任委员

医疗专长:擅长各种急危重病和创伤的抢救和治疗,特别是各种急慢性中毒的诊治,以及心源性(如房颤)脑梗的预防和治疗。

急诊室的故事

“医生,快来救救我老公,快来救救他……..”清晨,急诊室里突然传来凄厉的呼喊声。医生和护士闻讯迅速赶来,只见一名中年男子瘫倒在地上。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发现这名男子已没有呼吸和心跳,立即对其实施心肺复苏。30分钟过去了,病人的心电图仍然是一直线,医生只能无奈地宣告病人死亡。“我蛮好早点送你来医院的,都是我害了你…….”病人的妻子忍不住嚎啕大哭。

医生点评:这名中年男子是典型的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导致的心律失常(室颤、无脉性室速)。对这类病人而言,及时的基础生命支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遗憾的是,由于家属不懂得急救知识,又没有及时拨打120求救,错过了黄金抢救时段。研究显示,在院外发生心跳骤停的病人,能活着送到医院的比例为2%~3%,能活着出院的比例仅为1%。这些数据充分说明,院外心肺复苏的重要性。目前,能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普通老百姓少之又少,而许多心跳骤停病人的第一目击者就是普通老百姓。如果这些第一目击者能正确实施心肺复苏,可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谁需要做心肺复苏?

一般地说,对没有反应,没有呼吸,没有颈动脉搏动的病人,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由于在短时间内(5~10秒内)很难判断颈动脉搏动是否存在,故对普通民众而言,只要发现病人没有反应和呼吸,就可以立即实施心肺复苏。通常,大家可以通过拍打病人肩膀,判断其是否有反应。若拍打病人肩膀时,其没有说话、眨眼、移动肢体等动作,即可视为没有反应。同时,大家可以通过上下扫视病人的胸腹部5~10秒,以判断病人有无呼吸运动。

怎样做心肺复苏?

首先,应确保周围环境是安全的;其次,应确保病人仰面躺在坚实的地面上。

第一步:判断病人有无反应。如果没有反应,立即让旁观者拨打120急救电话。可能的话,取得体外自动除颤仪(AED)。

第二步:判断病人有无呼吸。如果没有呼吸,立即从胸外按压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第三步:胸外按压。按压部位在胸骨的下半部分,按压频率为每分钟至少100次,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成人),并尽量减少按压的中断,每次中断时间不要超过10秒钟。

第四步:人工呼吸。胸外按压30次后,开放气道,给予两次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比例为30:2,即每做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

第五步:使用体外自动除颤仪(AED)。如果AED到达,立即停止按压或人工呼吸,打开AED,按照机器提示使用AED。

需避免哪些误区?

1. 害怕进行心肺复苏。

有些老百姓担心,如果对不需要实施心肺复苏的病人进行上述操作,可能会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其实,只要操作步骤和动作规范,实施心肺复苏对人体的损伤极小。

2.实施心肺复苏时,没有让病人仰卧在坚实的地面上。

当病人在床上或沙发上发生心跳骤停后,施救者往往会直接在床上或沙发上实施急救。由于床垫或沙发都有一定的弹性,在其上做胸外按压的深度可能达不到5厘米,急救效果会大打折扣。

3.按压频繁中断。

胸外按压的目的是通过按压替代心脏的泵血功能,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胸外按压频繁中断,则达不到良好的急救效果。

4.过度通气。

9.心肺复苏考核总结 篇九

为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及抢救成功率,根据我院医师技能培训计划,我院于2014年8-9月开展了心肺复苏技能学习及考核,现将学习考核结果总结如下:

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对于学习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及训练,最终参加考核,体现我院医生的综合急救处理能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同志对于2010年心肺复苏最新指南—美国心脏协会修订未能完全掌握,如以下几点:

1、在检查患者反应时应做到快速、准确,快递检查患者有无呼吸及或是否能正常呼吸,检查脉搏时间不能超过10秒。

2、在心脏按压环节,应做到成人胸骨压下深度5cm,每分钟频率100次/分,抢救者双肘关节伸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肩手保持垂直用力向下按压。

3、打开气道环节,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仰头拉颌法。

10.心肺复苏技术 篇十

在紧急状态下,四大生命体征中优先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呼吸道是否通畅,能否自主呼吸;2.血液循环是否正常。

一、呼吸体征

1.如果伤者呼吸通畅,那么就可处理别的损伤了。此时,如果伤者处于昏迷状态,并且损伤允许的情况下,可将患者置于复苏体位,以维持其稳定的呼吸。

2.如果没有呼吸,立刻急救,并且大声呼救及打电话寻求支援。

2.1 胸腹部在运动,而口鼻处无空气的流动:说明气道阻塞,使伤者去枕平卧,在伤者右侧用左手压住前额,右手食中指指尖抬起颏部,这样能防止舌后坠引起的气道阻塞;如果仍没有呼吸,可能是呼吸道有阻塞物,此时把伤者的头转向一侧,用两个弯曲的手指伸入口内、舌头上部,清扫任何异物,要求动作要快;再次检查,仍然没有呼吸,则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2 胸腹部无运动,口鼻处无空气流动:直接进行人工呼吸。

二、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是指由各种原因致使心跳突然停止正常收缩和供血功能,使全身所需血液中断,导致各个组织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的情况。院外(临场)的伤病员常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触不到大动脉搏动的垂危症候。

检查脉搏的方法有:

1.触膜颈动脉法:触摸颈动脉是简便易行的方法。采用正确位置,未触到搏动即证实心跳停止。疑有错误时,应检查有无意识、呼吸、瞳孔散大、面紫绀,苍白,再加上,触不到颈动脉搏动,才可判断心跳是否停止。检查时间不超过10秒钟。

方法:①病伤者仰卧位。②颈动脉在男性喉结下2~3cm处,即气管旁软组织得。触摸时,急救者一手轻按病者前额,一手触摸颈动脉。如能触到搏动,则收缩压还不低于8kpa(60mmhg),证明心跳未停止。③触摸颈动脉压力不易过重过大,禁止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以防影响血液循环。④备注触摸颈动脉时,不能压迫气管,以防造成呼吸道阻塞。⑤颈动脉处有创伤或因颈肌肥厚(包括儿童),可改为触摸肱动脉或股动脉。

2.触摸肱动脉法:在肘窝上,于肱二头肌腱上内侧可摸到肱动脉的搏动,此处亦是测量血压时的听诊部位。

3.触摸股动脉法:在腹股沟韧带稍内侧的下方,能摸到搏动则收缩压在9.33kpa(70mmhg)。

4.触摸桡动脉法:在距手腕皱褶1.5cm及距拇指侧手腕边缘1.5cm处,能摸及桡动脉搏动,收缩压在12kpa(92mmhg),但还注意脉率,如>120~140次/分时,提示有大量出血。必须立即采用制止出血措施。

三、复苏技术

1.胸外心脏按压术:本法是现场抢救时首选方法。①使伤病者平卧于硬板床或平地上,注意保暖。②急救者以左手掌根置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右手压于左手背上,借操作者的体重向脊柱方向带有冲击性地按压,但绝不能用力过猛过大,因暴力可引起肋骨骨折、心包积血,以能使胸骨与其相连肋骨下降3~4厘米为宜,以间接压迫心脏,接着迅速放松,使胸骨复原,心脏舒张。③挤压与放松之间的百分比为1:1。④按压速度不能过快过慢,成人为80~100次/分,小儿为100~120次/分。⑤按压必须持之以恒,直到有效的心跳恢复为止。⑥小儿只用一掌根的压力即可,新生儿只用2~3指的压力即达目的。

2.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首先清除口中的异物,手法开放气道(头后仰、开口、托下颌),捏紧伤者的鼻子,深吸一口气,用口包盖住伤者的口,用力将气呼入伤者的口中,并观察胸部是否升高及降落,此为一次人工呼吸,前四次人工呼吸要迅速。实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频率为14~16次/分。若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二人操作时,需按4~5:1的比例进行,如单人操作,则其比例为15:2。

3.胸内心脏按压术:①适应症:有血胸、张力性气胸、心脏损伤、脊柱畸形而影响胸外心脏按压者,心包积液及胸外心脏按压无效而又认为值得继续进行复苏者。②本法优点是可直接观察心脏情况,按压效果确切。③缺点是必须具备高级人员和设备,还要开胸手术,对心肌易损伤,易感染。一般情况下院前急救即现场急救难以实现,急救站、医院派人前来可能实现。

4.心前区捶击法;适用于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早期,呼吸心跳骤停1分钟内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①伤病者仰卧硬板床或平地上。②急救者用握拳的尺侧(小指侧)距患者胸壁20~30cm处,迅速捶击胸骨中部1~2次,如无效应立刻放弃。

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必须相互配合,并且每1分钟重新检查呼吸及颈部脉搏,用时在5秒钟之内。总之,心肺复苏技术可归纳为ABCD复苏程序:

A(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ardiac massage)——是扣击胸部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必要时行开胸心脏按摩

D(drug)——心内或静脉内注射药物

11.心肺复苏术救了她 篇十一

突然,她感到胸口一阵发闷,气也透不过来,额头上沁出了冷汗。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情绪,她忍着。心想:“过去有几次同样的不舒服,不是都挺过来;额吗?要坚持……”然而,死神却在一步步地逼近她,她感到天昏地转,大叫一声倒在地上。顿时,整个宴席乱成一团,惊叫声响成一片。

王木林的大儿子傅德全面对此情此景一时乱了手脚,两个弟妹摇晃着母亲哭喊着:“妈妈!”看见母亲面色发紫,傅德全猛地想起半年前一次带母亲去医院看病时,医生曾嘱咐他:“你娘有心脏病,要特别当心!”当时,他询问医生,如果遇见危险情况怎么办,医生曾教了他们子女一套称之为心肺复苏术的方法,想到此,傅德全便声音嘶哑地指挥起来:“快吹气,压胸……”说着,傅德全跪在母亲身旁,一只手捏紧母亲的鼻孔,另一只手将母亲头扳向后仲,用嘴向母亲的口中吹气。同时,两个弟妹轮流对母亲的胸部正中处用力向下挤压、放松。就这样,他们坚持了十余分钟,母亲终于苏醒过来,睁开了舣眦。她看着身边的儿女们呻吟道:“我心里难受,快送医院…”

病人很快送到乡卫生院,再用救护车急送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刚抬进急诊室,病人又一次出现昏厥,心电图证实为:心脏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抢救,病人的病情稳定。去年除夕前,王木林老人高兴地出院了,她握着医生的手。激动地说:“感谢你们救了我的命!”医生连忙摇头回答:“不!是你的儿女们救了你!”

心室颤动是一种极其险恶的心脏急症。大多数心脏病人可因此在数分钟内死亡,医学上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如在3~5分钟之内给予口对口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术抢救,则近一半病人可以得救。但如超过5~6分钟,则很难挽救生命。时间就是生命!可以想象,如果王木林老人发病后,没有儿女们及时的心肺复苏措施,而是忙于找车送医院,则命已绝矣!

根据美国一家权威医学会杂志1986年报道,美国每天有近1000名心脏病患者突然发作,如抢救及时40%的病人可挽回性命,现将“心肺复苏术”简介如下:

1.首先迅速判断病人神志是否已丧失,如指甲揿压人中穴,看病人有无反应。

2.呼喊其他人前来帮忙的同时,将病人平放在地上,处于仰卧位。

3.按住病人额部,头向后仰,用手捏紧鼻孔,用力对病人口中吹气(图1)。每分钟12次,使空气进入肺部。

12.心肺复苏考试试题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32例, 女24例, 年龄46~80岁, 平均71岁, 冠心病24例, 心律失常13例, 肺疾病7例, 脑血管病5例, 心瓣膜病2例, 电击伤1例, 上消化道出血1例, 药物中毒1例, 溺水2例。所有病例均为急诊室内出现心跳停止, 心跳停止起至胸外按压开始时间均小于3min。

1.2 诊断标准[1]

意识突然丧失, 瞳孔散大, 皮肤黏膜苍白, 或有皮肤紫绀, 颈动脉搏动消失, 呼吸停止, 也有时可见呼吸断续, 血压测不出, 心音消失, 皮肤黏膜苍白或紫绀。心电图表现一条直线或心室颤动。

1.3 方法[2]

(1) 早期应用胸外按压复苏器组:将托板在1min内置于需按压者背部, 利用调节器将按压器置于胸骨中下1/3处, 调节按压器高度, 使按压捶刚好贴于患者屁股表面, 打开电源开关, 设定频率调节器的按压频率为100次/分, 设定幅度调节器的按压幅度为5cm, 选择持续按压工作模式, 按下执行按钮, 心脏按压随即开始。此组病人均在人员齐备时进行;对照组直接以徒手心脏按压进行第一时间抢救。而后待人员满足时再辅以胸外按压复苏器。 (2) 常规气管插管开放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按适应症给与合理电除颤。 (3) 同时给与药物复苏:通过静脉, 给与患者肾上腺素1mg静注, 每3分钟一次, 连续3~5次, 同时以多巴胺100mg加入250m 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点, 维持循环灌流, 刺激血管活性。在按压过程中, 静脉滴注Na HCO3注射液1mmol/kg, 改善内环境。 (4) 提高脑复苏意识, 注意脑和肾等重要器官的保护。

2 结果

心跳停止1min内给于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的28例中, 有效25例 (88%) ;11例复苏成功, 成功率39%, 有效25例 (89%) ;超过10min以上时间给于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的28例中, 有效20例 (71%) , 抢救成功5例 (17%) 。

3 讨论

3.1 力争尽早使用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 猝死发生后, 脑血流中断10秒钟即出现可逆性脑损害, 中断5min脑组织储备的糖原、ATP即将耗尽, 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神经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害[3]。因此, 第一时间判定心跳是否存在是心肺复苏的关键, 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 (AHA) 发布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已经把心脏按压放在了心肺复苏的首要地位, 而在2010年以前一直提倡首要急救措施是开放气道。而且, 当超过5min尚未施救, 机体的很多重要器官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和改变, 当心脏停止超过30min, 心肌和肾小管也相继死亡, 因此, 及早的心脏按压对猝死的病人尤为重要。另外, 对于大血管搏动的检查, 尤其是颈动脉搏动检查的准确率也是及早确认猝死发生, 进行心脏按压的重要手段。但不可在检查颈动脉搏动上耽误过多时间, 其检查时间规定在10秒钟内, 对于非专业人员, 及早实施按压比检测动脉搏动更为重要。

3.2 力争尽早使用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时, 合理应用电除颤是复苏成功的重要保证。心脏按压时, 胸腔内血液因为按压通过主动脉被迫流到胸腔以外血管, 而另一方面, 部分血流被压进入心房。当按压停止时, 血液从胸外静脉血管因为胸腔压力减小而返回心脏, 室颤时, 患者心脏不能实现成功的收缩, 无法完成血液泵作用, 心输出量为0, 因此, 及早恢复心脏的电活动, 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建议, 电击能量成人第1次200J, 第2次采用300J, 第3次采用360J。电极板成人为14cm。电除颤进行时, 术者以及周围人确保未和病人身体接触后再开始进行放电, 以免击中他人。放电后, 必须尽快继续心脏按压, 尽量减少停顿, 赢得抢救时间。

3.3力争尽早使用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时, 可以避免因人工胸心脏按压而导致的身体额外损害: (1) 人工胸外按压对力度当按压的力度要求高, 当力量过大时, 经常会导致患者肋骨骨折、血气胸等情况。 (2) 人工心脏按压也要求术者技术准确而熟练, 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 (AHA) 发布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按压频率应在100次/分, 下压深度成人及儿童在至少5cm, 婴儿在至少3.8cm。因此, 如果按压不到位, 不能促成有效血液循环, 会导致抢救无效。 (3) 人工胸外按压还要求术者有良好的体力, 按压时, 体力消耗很大, 随着抢救时间的推移按压的效果也因体力消耗而下降。这就需要多人轮流施救, 但换人时会中断心脏按压, 依然会对抢救效果造成损害。而胸外按压复苏器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3.4尽早使用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时, 实现呼吸道通畅也是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 及时的气管插管对是否能抢救成功至关重要。必须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 包括分泌物, 呕吐物, 如果呼吸道不能畅通发生阻塞, 将影响氧气的输入抢救难以成功。主要有以下因素阻塞气道: (1) 患者体位不正确, 不能使口腔咽气管成一条直线, 对于猝死者, 舌根容易发生后缀, 从而阻塞气道。 (2) 当呼吸道不清洁时, 呼吸道内的血液, 分泌物或其他物质阻塞气道, 氧气无法流通到体内。 (3) 当患者发病前出现呕吐时, 胃内容物向咽部反流可使呼吸道发生梗阻, 另外在心脏停止时, 如果人工吹气辅助呼吸时, 一部分气体被吹入胃内, 导致胃压明显增高, 腹部压力也随之加大, 导致胃内食物逆流入口, 或者误吸进入气管, 从而阻塞气道。所以, 摆正体位, 保证口腔、咽、气管, 形成一条直线, 同时清除气管内异物及分泌物, 尽早气管插管, 使得气管通畅, 才能形成有效的呼吸。

3.5尽早使用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时, 及早连接心电监护仪, 及时描记心电图, 密切检测心电活动, 随时查看心脏按压效果, 心肺复苏要求技术熟练, 还要求分工明确, 紧张中井井有条, 忙而不乱, 抢救的成功, 是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结果, 胸外按压器为抢救过程赢得了体力和时间, 使得抢救过程更加规范和稳定。时刻的监测心跳变化给抢救成功带来了保证, 但也要注意为了保持持续的心脏按压, 尽量减少心电图的描记给心脏按压带来的干扰。使得抢救主持者适时调整抢救措施, 达到挽救病人生命的目的。另外, 及早的亚低温措施对保护患者的脑功能, 提高预后的生活质量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总之, 在心跳呼吸骤停抢救的关键中, 及早合理应用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会明显提高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在实现快速准确地判断生命体征, 尽早开放气道完成气管插管, 及时有效的电复律, 会使心脏按压器在抢救中发挥更大更为可靠的作用。因为人工心脏按压所形成的每搏输出量很小, 必须通过提高胸按压频率来实现满足输出量的要求, 保证心、脑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经济实用的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器, 可长时间持续正确的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从而达到减少胸外心脏按压并发症, 提高复苏效果和成功率的目的[4]。本文在心跳停止1min内给于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的28例中, 有效25例 (88%) , 11例复苏成功, 成功率39%, 有效25例 (89%) ;超过10min以上时间给于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的28例中, 有效20例 (71%) , 抢救成功5例 (17%) 。结合两院应用胸外按压复苏器的临床实践, 胸外按压复苏器在心肺复苏的抢救中安全可靠, 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26-233

[2]张文武.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886-893, 959-960

[3]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58-159

13.心肺复苏应急演练脚本 篇十三

昭通市中医医院应急演练脚本

本次演练科目:双人徒手心肺复苏

演练方式:ICU全体医护人员均参与,三人一组,进行演练。指导人:王友亮主任

参与人员:朱玉清主治医师

李俊住院医师

李平护师

(一)检查者发现患者(张某某)出现生命体征消失,呼之不应,立即呼救。

(二)医护人员(朱玉清)第一时间赶到,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并实施心肺复苏。同时其他医护人员(李俊、李平)第一时间协助抢救(开放气道、胸外按压、开通静脉通道静脉推注肾上腺素、电除颤),李平记录开始抢救时间。

(三)医护人员(李俊)第一时间提供除颤仪及急救箱。

二、心肺复苏的步骤

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眼看、面感、耳听,三步骤同时完成。

眼看:胸部有无起伏; 面部:有无气流流出; 耳听:有无呼吸音。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

同时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操作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向同侧下方滑动2-3cm,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为5-10s。判断患者呼吸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将床放平,去枕仰卧位,解开衣领、腰带,暴露胸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朱玉清语言:患者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

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准备急救物品,摆放体位:李俊:检查并清除口腔异物、开放气道及呼吸囊辅助呼吸;李平:准备除颤仪、接心电监护及抢救车。

胸外按压(尽早使用除颤仪):李平语言:除颤仪准备就绪;朱玉清语言:选择双向波200J、充电、外人闪开、放电(稍停顿并观察心电波形)。0.9%生理盐水100ml开放静脉通道。

昭通市中医医医院

李平语言:静脉通道开放完毕,朱玉清语言:肾上腺素1mg静推。李俊重复,李平执行

继续胸外按压:确定按压部位:胸骨下部。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与该手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以胸骨下陷5-6厘米为宜,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大致相同,按压频率100次/分以上。呼吸气囊人工呼吸30:2,5个循回(25、26、27、28、29、30)

上一篇:创建文明城市行动口号下一篇:预审申请报告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