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

2024-10-23

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8篇)

1.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 篇一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刘小敏

这是滚滚长江的第二课时,通过上节课失败这节课我在教学上有所改变。导入我采用图片展示。奇怪的是学生都积极投入到新课学习中,那种浓浓的学习氛围让我深深感到:满堂灌,灌满堂,只会让学生在等饭吃的过程中,食之无味。然后我采用分层次回答问题和小组竞争的方式,对基本内容加以点拨强调即可。长江开发。分水能和航运两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图文,然后播放视频《三峡》,“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的伟大壮举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长江忧患。首先播放一组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图片,触发学生的情感弦,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讨论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和治理措施。集体力量使这个疑难问题碰撞出许多智慧的火花。有学生说:“因为近些年长江上中游乱砍乱伐,导致长江下游即将成为第二条’地上河’!”有的说:“中下游地区人口密集,工厂企业建筑物占用航道。”学生能够跳出降水多、支流多、中下游地势地平、河道弯曲等课本内容,拓展到课外这是我所意外也很欣慰的。归纳治理措施时更是“百花齐放”:“南水北调”“下游开挖河道”“中上游植树造林”“中游裁弯取直”“退耕还湖”“提高防灾意识”等等,一个接一个的点子,让我对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刮目相看。

每位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害怕讲得少学生不明白,而我也会不知不觉陷入传统教学的漩涡。总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到课堂上的“留白”: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给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抓住;给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我愿意插上民主的翅膀,带领学生在高效课堂中共飞翔。实现学校的三教加思想和核心问题。

2.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 篇二

在本课时的设计中, 我尝试着把“享受语文, 快乐语文”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读出语言的形象, 在读中感悟, 体会语言的情韵, 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 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两个新笔画 (撇点、卧钩) , 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体会课文内容, 了解秋去冬来时的一些特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在理解字、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语言表达、创新等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两个新笔画 (撇点、卧钩) , 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进行语言内化训练, 拓展思维, 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昨天我们初读了《秋姑娘的信》这篇课文, 还认识这些词语吗?

课件出示:

秋姑娘好朋友多加小心生病全枫叶写信食品山村孩子裹上贪玩

2. 指名读, 生齐读。

3. 谁会用上“好朋友”这个词来说一句话? (用“好朋友”练习说话, 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4. 完成填空, 说一句完整的话。

课件出示:秋姑娘给 () 、 () 、 () 、和 () 写了信。

【设计意图:巩固了前面学过的知识, 让学生养成“温故而知新”的好习惯。】

二、读懂课文, 体会感情

说说你最喜欢秋姑娘写给谁的信 (学生自由发言) , 认真读读你最感兴趣的那封信, 看看秋姑娘给它写了一些什么。 (学生自由读文)

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随机出示画面并进行点拨。

1. 学习秋姑娘写给南去的大雁的信。

秋姑娘给大雁写的是什么呀? (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理解“南去”和“小心”的意思。大雁要从北方飞到南方, 多么遥远的路程啊!你们想一想, 它们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危险和困难? (学生想象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小结:你们为大雁想得真多呀!燕子、杜鹃、百灵鸟也和大雁一样, 冬天到来之前要从北方飞到南方去。这一路上真是危险多多, 困难重重, 让我们一起提醒大雁吧。 (读卡片:多加小心)

2. 学习秋姑娘写给青蛙的信。

秋姑娘给青蛙写了什么呢?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这封信上提醒青蛙干什么呢? (板书:盖好被子)

我们来理解一下“冬眠”的意思。你们看看这只青蛙在干什么呢?谁来以青蛙的语气自我介绍一下。

大家好, 我是小青蛙, 我每年冬天都要冬眠, 等到来年春天的时候才会醒过来。

什么是冬眠呢?引导学生说出:青蛙在洞里不吃也不喝, 要睡上整整一个冬天。还有哪些动物也和青蛙一样过冬? (刺猬、蛇、癞蛤蟆、蚯蚓……) 你们知道的课外知识可真多呀!这些动物都要“冬眠”。 (生一起读“冬眠”)

3. 指导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你们关心小松鼠吗?我们帮帮它, 把秋姑娘的信送给它。我请男、女生来比赛读秋姑娘写给松鼠的信, 看看小松鼠最听谁的话。你们读得都很好。瞧, 小松鼠不见了, 听到你们的读书声, 它去——— (生:准备食物了!)

4. 还有最后一封信了, 这是秋姑娘写给谁的? (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的内容)

秋姑娘为什么给山村的孩子写信呢? (板书:裹冬衣)

出示山村孩子给小树裹冬衣图:小树裹上了厚厚的冬装, 不冷了, 让我们一起来谢谢山村孩子吧!

你们知道什么叫“裹”吗? (指名说) 举例:玉米, 笋, 粽子。你能把秋姑娘的信送出去吗?谁来读读这封信? (指名读)

【设计意图: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也涉及到了关心他人、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教育, 体现出了语文学科文道统一、以文载道、教文育人的特点。】

三、思维拓展训练

1. 你猜猜, 秋姑娘又给谁写了信, 说了什么?

2. 小组围在一起讨论并交流。

3. 如果你是秋姑娘的好朋友, 读了她的信后, 你会怎么做? (做好各种准备)

4. 秋姑娘写的信可真多呀, 怪不得树上的叶子全不见了, 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设置思维拓展训练这个环节, 是以此拓宽学生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能力, 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朗读、背诵课文

1. 秋姑娘对大家可真够关心, 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她温暖的关怀。

2.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

3. 学生练习背诵。

4. 教师指名背诵, 可以加上动作。

5. 师生共同回忆课文内容, 加入动作帮助记忆。

【设计意图:“熟读成诵”是促进学生积累语言, 并使之内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 增长见识, 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

五、指导书写

1. 秋姑娘不但人长得美, 而且心灵也十分美, 她关心朋友, 照顾朋友, 你们喜欢她吗?秋去冬来, 冬爷爷马上要来到了, 秋姑娘也要放心地走了, 让我们再次与秋姑娘深情地打个招呼。

2. 学生与秋姑娘告别。

3. 秋姑娘见到你们这么聪明、可爱, 很喜欢你们, 临走时特意留了一封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枫叶图以及文字)

亲爱的小朋友:

听说你们很喜欢写字, 都想成为小小书法家。课文里的“好”“心”两个字, 你一定能写得又匀称又美观, 对吗?

秋姑娘

2009年秋天

4. 指名读好“好”“心”。

5. 指名当小老师说一说。

老师提醒并示范:“好”是左窄右宽的字, 左边部分较谦让。女字旁的点要收一点, 提稍向上斜。“子”的起笔比女字旁稍低一点。

(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写好“心”字)

6. 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用情感感化学生的心灵, 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六、作业

3.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 篇三

教材分析:《理想的风筝》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s版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文中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选编这篇课文首先在于鼓励学生培养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其次是学习本文表现人物的方法。

设计理念:1. 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情感中体验,在探究中阅读,在体验中反思。2. 引导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独特体验解读文本,体味生活,学习表达。3. 引导学生在“找中思”、“读中学”、“品中悟”、“说中创”,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通过典型事例,感悟体会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教育事业、执著追求理想的精神。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3. 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借景抒情、借景烘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习本文写人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复习导入

1.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作者通过抓典型事例来表现工作中的刘老师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高尚品质,别是哪几个典型事例呢?

2. (指名学生汇报)笑谈掉腿、激情上课、倾听发言、放飞风筝(师相机板书:刘老师→典型事例)

3. 然而,留给作者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请同学们默读第⑧至⑩自然段,找出令你最感动的句子,并用横线把它画出来,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二、精读课文,品味细节,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1. 在同学们默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同学读得非常认真、细致,他们边读边动笔,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了批注,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接下来,谁愿意把自己找到的句子与大家分享一下。

2. 指名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1)句子①: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

A、你从句子中感受到什么?

B、从“决不肯”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C、师:是啊,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

(2)句子②: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A、你从句子中感受到什么?

B、在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深深地触动了你?(笑、叫、拄)

C、这是刘老师哪些方面的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动作描写,体会刘老师坚强乐观、像个小孩子一样,等等。)

D、除了这些词语之外,还有哪些句子同样触动了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体会刘老师顽强执著的精神)

3. 指导朗读以上句子。

4. 小结:同学们的朗读以及作者的细致描写,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刘老师对生活乐观积极、执著追求的精神品质。

5. 假如你就是站在这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刘老师身边的一名学生,亲眼目睹了他放飞风筝的情景,你想到了什么?(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回答)(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纯朴而强烈的爱与追求,应该像他那样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热爱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生命的意义。)

6. 师小结: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是那样乐观。他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放飞了一直有一只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种照应文题的写作方法。(板书:照应文题)

三、领悟写法,学以致用

1. 虽然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过刘老师放风筝,但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就仿佛亲眼看到了这个情景,那是因为作者善于抓住刘老师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进行描写,(板书:动作 语言 神态)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个片段。

2. 出示学生劳动的画面,学生动笔。

3. 师巡视。指名展示自己的描写片段,生评价、师评。

四、体会文章结构,升华文章中心

1. 刚才读了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我们知道了细致刻画人物的方法,而在文章的开头,描写了这样一个画面:(出示①②③自然段)

A、配乐齐读。这段话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你感受到了什么?(嫩绿的柳枝、举起金黄小喇叭的连翘花、一只只与白云玩耍的风筝,体会春天的美丽景色。)

B、你还想到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万紫千红、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C、多美的春天啊!谁来把它美美地读一读。

D、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开头写春天的美景?(借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来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的精神。)

2、对,作者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想到了刘老师在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这么美的句子,我们试着把它背诵积累下来。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位热爱生活、挑战困难、与命运抗争的刘老师,还学习了细致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以及触景生情、见物思人的表达方法。

六、布置作业

1. 课外阅读:魏巍的《我的老师》,鲁迅的《藤野先生》。

4.中国气候(第二课时)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特征、影响范围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

2.通过读图、析图、对比、归纳,从中培养分析综合的能力,掌握分析季风气候特征的技能。

3.知道我国主要灾害性天气,评价季风对人类活动生产的影响,初步树立防灾减灾的能力。教学重点:

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

理解季风进退的早晚、强弱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 PPT讲解 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PPT、资料 教学过程:

一、季风(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主要气候特征之一的气候复杂多样,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典型特征——季风气候显著。请大家翻开教材P39。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第二个主要特征。大家看到ppt上面的示意图,可以看到,我国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怎么判断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呢?有一条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很重要,大家要记住。我国习惯把一条山脉线作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这条山脉线是。。

在季风区内,冬夏季风会有规律的更替。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这种冬夏相反的风向变化,就形成了我国显著的季风气候。

那么季风气候会给我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0页,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先听同学们的答案,然后依次在ppt上放出;再分别对各个特征做简单讲解)

关于雨带推移规律。有一句方便记忆的口诀。“五月南岭,六月长,七八两北雨茫茫,九月退到长江南,十月大陆看不见”。

二、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

(过度)但季风气候异常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如,冬季风活动强烈,就会暴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带来的降水分配不均,如伏旱、梅雨、台风等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1、寒潮 定义:

发生时间、地点:每年秋末至初春之间 我国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的大部分、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区都受其影响,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寒潮入侵的路径:分东中西三路入侵我国大部分地区。

危害:寒潮的出现,往往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入侵南方的强寒潮,常常会使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断绝饲料来源,有时还会使体弱的牲畜直接受冻致死。

在干燥地区,寒潮引起的“沙暴”不仅刮走土壤表面的细土,大大损耗土壤肥力,而且还可以埋没田园。

寒潮时期保护农田的措施:农村地区在寒潮到来前,可用烟熏、灌水、塑料薄膜覆盖庄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2、梅雨

定义:每年的6月中、下旬-7月上旬,江南地区,出现长时间的连绵细雨,此时正直梅子黄熟季节,因此,人们称之为“梅雨”,形成的原因:每年6-7月雨带北移到长江中下游流域,由于冷暖空气旗鼓相当,这两股不同的势力就在这个地区对峙,展开一场较为持久的“拉锯战”,因而就形成了一条稳定的降雨带,造成了长时间绵绵的阴雨天气,因此时正值梅子成熟,所以称为“梅雨”

形容梅雨的诗词: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

3、台风和沙尘暴

请同学们阅读P43自主思考什么是台风和沙尘暴? 那么它们会造成哪些灾害,又常发生在我国什么地区?

4、多气象灾害:

(过度)除了特殊天气之外,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导致我国多发洪涝干旱的气象灾害。

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可举例)洪涝和干旱是影响我国最大的气候灾害

洪涝发生原因:降水集中,人为破坏植被,排水设施不健全

5.第二课时 中国共产党教案 篇五

第二课时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学习目标导航】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阐述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的一切工作是为了造福人民。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1.资料演示: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表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3.采用多种方式,发觉本地资源,讲述当代共产党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具体事例。【课前自主预习】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形成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请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⑤社会主义荣辱观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形成,主要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答案:D

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2.党坚持以人为本(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决不为少数人谋利益,也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2)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3)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合作探究】

一、科学发展观

【背景材料】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XX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是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提示: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知识归纳】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依据①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②科学发展观也是在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概括。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①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②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③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④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学以致用】(XX·广东卷·14)某县委要求全县领导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办法”。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发扬民主,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B.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

c.紧紧抓住了党政兴国的第一要务D.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解析:抓住材料中关键句“一心一意谋发展”,体现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故答案选c。AB两项干肢不符,D项观点错误,均应排除。答案:c

【迁移训练】18.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国情和民族特性相结合,形成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最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下列表格中的内容是对这四大理论成果的描述,请把序号填入相应的位置,并选出顺序正确的答案。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内容描述理论成果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这一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最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和贡献的理解。只要掌握课本的有关知识不难做出回答。

答案:D

二、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情景材料】天地之间,莫贵乎人。XX年4月24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也让亿万人民从深层次感受社会主义大国执政党所秉承的理念。以人为本——人们从生命与死神的抗争中更加体会到这四个字的分量和意味。“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份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人们记住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震后第一刻起就反复强调的这个主题。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什么?

提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知识归纳】⑴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原因。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③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⑵①中国共产党怎样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原因:党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③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学以致用】(XX·天津卷·3)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在全国10%的县展开,一些年满60岁的老人已经陆续领到基础养老金。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后,又将实现“养老不犯愁”。这些德政工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A.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在不断地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

D.科学执政、依法执政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材料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A、c、D不合题意。答案:B【迁移训练】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胡锦涛总书记的上述讲话进一步强调了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③党执政的权力来自人民,要代表人民行使权力④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④项本身表述正确,但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含④的选项都应排除。故答案选A。答案:A【课后提升演练】1.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

①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②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④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但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④项观点正确,应入选。①②项观点错误,应排除。答案:BXX年4月25日,新任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谱写湖南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据此回答2—3题。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以人为本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以人为本答案:B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是①发展②以人为本③全面协调可持续④统筹兼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XX年4月6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据此回答4—5题。4.对科学发展观认识正确的是①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②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①②③④从不同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分析。答案:D5.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是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②提高各级政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④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htt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以全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党的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②将党和政府相混淆,应排除。答案:c6.宁波市委决定“把改善民生和促进和谐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举措体现了

A.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心系群众

B.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c.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以人为本

D.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解析:“把改善民生和促进和谐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党执政为民、心系群众。故答案选A。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执政,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Bc项观点错误。D项不合题意,应舍去。答案:A7.漫画《连心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①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③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对人民负责是党的宗旨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漫画反映该干部廉洁奉公、心系群众。①②③项均合题意,故答案选A。④项观点错误,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答案:A8.有人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理念形象地概括为:“紧握人民的手,管隹官员的手,打造无形的手,强化服务的手,缔造和平的手。”这表明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②中国共产党认真履行经济、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③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发展咋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④党和政府努力争取更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不直接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故②错误。答案:c9.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国共产党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到“突出堕置”,充分重视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社会建设,认真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治疗艾滋病医院的病房中,在“为民工讨工资”的事件中,在困难群众的房舍中,在雨雪冰冻灾害面前,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在抗洪救灾的前沿……在解决关乎群众利益问题的过程中,无论大事、小事,我们都能听到、看到共产党人情系人民的声音和身影。请指出上述材料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并说明坚持这一理念的政治学依据。解析: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关于其政治学依据主要从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以及指导思想。参考答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这一理念的原因:①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其核心是以人为本。10.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89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凝心聚力,奋发图强,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过去的8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斗的89年。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中国还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请问:中国共产党应怎样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6.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 篇六

渔溪实验小学 刘章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和获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难点: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整合课件,学生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环境里,日子过得幸福、快乐„„有亲人的疼爱,朋友的关怀,师长的教诲„„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大家请看:

2、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哀婉的音乐与悲惨的景象呼应,为本节课的学习定下了“基调”,激起学生的情感。)

听着这哀婉的音乐,看着这悲惨的景象,同学们心情一定非常难过,同学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造成的吗?是的,是战争,是万恶的战争让他们没有了家园,失去了亲人。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去聆听这位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切入,找出最根本原因,突出难点所在,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从有关事例交流和观看录相图片中以评促学突破难点,使学生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1、体会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爸爸的句子,勾画下来,体会一下。可以自己体会,也可以小组一起体会。

(2)大家交流,请同学起来说自己的看法

①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让其读相应的句子,指导朗读并体会:爸爸是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②爸爸是一位热爱家庭的人。(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导朗读并体会:爸爸除了热爱家庭,还对这次行动充满的信心。)

③爸爸是一名经济学硕士。(体会爸爸是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指导读出赞扬与自豪的语气。)

④爸爸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指导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说到哪里,相机指导朗读。)(3)评价爸爸是一个这样的人

如果你就是这个中国孩子,有这样一位爸爸,你会感到自豪吗?谁能把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连成一句话,自豪的说一说?

2、体会交流这个中国孩子失去爸爸的悲痛

过渡:这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亲的父亲,怎么不让这位中国孩子感到骄傲和自豪呢?他又是多么热切的盼望爸爸能够早日回来,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的头上!同学们现在你就是那个中国孩子,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爸爸胜利归来,一家人在机场幸福团聚的场面。

①学生想象

(老师提示:机场 美丽的鲜花 拥抱 热烈的掌声 醉人的微笑 照相机咔嚓咔嚓的拍照声„„)

出示课件:送遗体的图片 哀乐同时想起

教师的旁白:现在日夜思念的爸爸回来了,我和妈妈捧着鲜花来到机场,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爸爸啊,您不是答应亲手给我带上蓝盔的吗?您为什么离我和妈妈而去,你听到我和妈妈的哭声了吗?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个中国孩子,你会对着爸爸的遗体说些什么?

②学生自由发言。

③指导读这段话,要使学生真情投入。

过渡:老师刚刚看到了同学眼中的泪花,这眼泪是对爸爸的深切怀念,是对战争的憎恨!同学们,爸爸就这样牺牲了,可他还有许多未了的心愿,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同学们,爸爸在呼唤什么?

④评价爸爸的死 面对临走之前还在挂念着和平的爸爸,你如果是那位中国孩子,你又会对爸爸说些什么? 读第五段中的句子。(指导朗读,可以让学生把“他”改为“你”,来评价,这样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要读出对爸爸的崇敬之情。)

3、汇报交流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

过渡:可恶的战争夺去了亲爱的爸爸的生命,那么世界是不是因此就太平了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1)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教师点拨:“51年前”,指的是1945年(小作者写这封信是在1996年),全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从那场战争结束后,人们就以为再也不会发生战争,渴望永久和平,希望和平之神永远留在人间。但是现实并不随人愿,近几十年来,局部动荡,战事不断,人民饱受苦难。

(2)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

②教师播放一段战争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及人民的苦难。

③这可恶的战争夺去了无数的无辜生命,一个个鲜活的人,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万恶的战争化成了一组组数据:(出示:1991年,海湾战争,12.5万人死亡;1994年,卢旺达事件,50多万图西族人被杀;1995年,阿富汗战争,5万人死亡;1999年,科索沃战争,6.5万人死亡,几万人致残;2001年,“9、11”事件,3600人死亡;2003年,伊拉克战争,几万人死亡。1948年至今,有1600名联合国维和人员壮烈牺牲„„)

④学生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⑤小练笔

让学生联系图片中受伤的伊拉克小男孩,写出对现实的恐惧和对战争的憎恨。这无情的战争,夺去了他们的幸福和快乐,甚至生命,为此,我们禁不住跟中国中国孩子一起发出呼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4、汇报交流作者发出的呼吁 自读最后一段,跟作者一起呼吁!

①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小作者在为“我”的家人及深受战争苦难的各国孩子呼吁。

②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小作者在为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母亲、妻子、孩子呼吁。

③ 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l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为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这是小作者的美好心愿,是所有中国孩子的美好心愿,也是全世界孩子的共同心愿。

④ 理解“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二十一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句子的深刻含义。

(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体会)

5、训练感情朗读,产生情感共鸣。

四、指导实践,升华情感

1、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儿童,为了让世界充满爱,为了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2、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老师旁白:

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出示人们放飞和平鸽的图片,歌声响起„„)你看,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走上街头,他们高呼“要和平不要战争!”他们放飞和平鸽期盼和平,来,让我们也加入他们的行列,放飞我们的和平鸽,将我们心中的渴望化为共同的心声!(学生齐读画面上的“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

五、升华情感,拓展练笔

7.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 篇七

一、阅读教学要正确理解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同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大致相同。事实如此,从高级教师到三级教师,从教学名师到非骨干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大同小异,关键只是理解不同。教学时,教师就应该以落实教学目标为重点,根据具体学情,精心组织教学过程,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苏教版教材《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明白人生需要战胜大自然的不屈精神,激励自己勇于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这样的目标,可以建构成千上万不同的课堂。如果教师对教材钻研不够深,就可能随意地改变教学目标,带着学生到处走,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根据阅读教学的规律,在这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解决的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问题。所以教学的关键问题不在于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进行的教学设计,而在于精心组织的课堂教学过程。

二、阅读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以“双基”为主线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在这阵地上需要做什么?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教学过程设计需要体现课程理念,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本位必须锁定,教学过程必须凸显过程美。

我设计的第一环节是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内容。

1.听写词语。

万马奔腾 羊皮筏子 浊浪排空 提心吊胆

谈笑风生 波浪滔滔 鼓浪前进 专心致志

在这些词语中,哪些是描写人物的?(指名说)

2.课文中描写艄公的特征有哪些呢?(指名说)

小结过渡:他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给我们的印象极为鲜明。下面继续学习课文,全面而深刻地感受一下主人公的精神形象。

这个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组织学生进行词语训练,通过词串“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与主人公的形象建立起联系 ,进而让学 生形成阅 读期待。

第二个环节是理解课文怎么写,感受人物形象。设计的过程如下:

1.学习第一部分

黄河激流澎湃,羊皮筏子又是怎样的呢?大家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找出描写黄河激流和羊皮筏子的句子。

(1)胆战心惊是什么意思?

这是描写人物心理的词语,从侧面表现出了黄河的气势。

(2)看图。“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板书:小、轻……6人

教师引导:你们看得很仔细!由这种场面你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交流:羊皮筏子这么小,上面没有护栏,也没有把手,可它曾是黄河上的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3)过渡:如果你就坐在这黄河的羊皮筏子上,你的感受如何?(胆战心惊)

2.学习第二部分

艄公和五位乘客都有什么表现?还有“我”呢?

(1) 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2)生交流。师板书:提心吊胆沉着大胆谈笑风生 从容

1“我”“提心吊胆”,是因为什么?(指名读第5自然段)这说明羊皮筏子承担着一定的重量,在湍急的水面漂流十分危险。

2不同的是艄公很 “沉着”。他的沉着表现在什么地方?“专心致志”说明了什么?(说明艄公面对险情和乘客的生命安全,注意力高度集中。)

“注视”是看的意思。“大胆地破浪前行”中的“破”是什么意思?对此,我们有什么感受?(艄公机智、敏捷)

小结:正因为如此,乘客才敢谈笑风生。乘客的表现正衬托出了艄公的沉着和智慧、可敬和可亲。

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对于第1、第2自然段,我引导学生感悟黄河奔腾的气势和羊皮筏子之险。在教法上,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体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最深的感受,最后让学生达到理解、感悟课文内涵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思维品质的发展。

3.学习第三部分

谁才是黄河的主人,为什么?

( 1 )范读第7、8自然段 。

(2)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指导读句子:“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词语“如履平地”是什么意思?说明了艄公的什么品质?(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3)小结:这个句子对艄公的形象进行了高度概括,是全文的中心句。

我相信,像艄公一样,我们也能成为大自然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4)齐读第7、8自然段。

这个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对以上段落的阅读、感悟,把对人物的认识上升到对人物精神形象的欣赏上面。通过范读、齐读、指导读等朗读形式,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艄公的智慧、机敏等。学生明白了在风险之中,如果艄公没有过硬的驾驶技术、心理素质,是无法做到从容镇定的,乘客更不会谈笑风生。

第三个环节是总结课文,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1. 爱迪生有句名言:“坚强者能在命运之风暴中奋斗。”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 《黄河的主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2.播放《黄河颂》。

3. 同学们一定有很深的感受。如果你到了黄河,见到艄公,会对他说些什么话?请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

三、阅读教学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强化学生的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8.鸟岛(第二课时) 篇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鸟岛的景象,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鸟岛的景象,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陆续”“各种各样”“密密麻麻”等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鸟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鸟岛(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鸟岛在什么地方吗?(青海湖西部)这个小岛的名字很有趣,叫什么呢?(海西皮)那人们为什么称鸟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己找到答案,好不好?

首先,老师要考考你,这些词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词语)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正确?

西部 青海湖    闻名中外

人类 筑巢安家 养育后代

拾到   玉白色    密密麻麻

二、新授

(一)学习第二小节。

1、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鸟岛春景图)配解说词。

2、(出示课文第二段)请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段。

你从哪个词语知道了鸟儿很多呢?(点红重点词:一群一群)

你是从哪个词儿知道它们不是一起飞来的?(点红:陆续)

3、小鸟们不远千里飞来岛上干什么呀?(点红: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4、指导朗读:春天,鸟儿飞到小岛上安家了,多高兴啊!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这一段,把它深深印入脑海中吧。(齐读)

过渡:春天的鸟岛是美丽的,那夏天的鸟岛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赶快读读课文第三段吧,找到一个词告诉老师!

(二)学习第三小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读后回答。(板书:热闹)

读一读,找一找热闹的鸟岛上有哪三多?

(1)出示第一句,学习鸟多(板书:鸟)

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了鸟多?

A(点红:各种各样)在这鸟的世界里,都有些什么鸟呢?(出示各种鸟类图)所以书上说——各种各样

B(点红:鸟的世界)在鸟岛上,天上飞的,地上跳的,水里游的都是鸟,鸟儿真多呀,这里成了鸟的世界。

C这么多的鸟儿聚在一起干什么呢?展开你的想象,试着来说一说:(出示句式: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它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过渡:鸟岛上除了鸟多还有什么多呢?

(2)出示第二句,窝多(板书:窝)你从哪儿感受到鸟窝很多呢?(点红: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2.你见过鸟窝吗?老师画给大家看看。(简笔画出一个鸟窝)这一个窝不够住,请多名学生上黑板画鸟窝)教师相机提问:你为什么这样画吗?(一个挨着一个),瞧,这么多鸟窝真是——密密麻麻(一起看黑板上的图。)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密密麻麻的什么?

(3)出示第三句,蛋多(板书:蛋)谁来读读这句话?

你从哪些词感受到蛋多的?(点红:窝里窝外、到处)(看录象)

这么多的鸟蛋,谁能朗读出来吗?

过渡:这么多的鸟儿、鸟窝、鸟蛋,所以说“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夏天的鸟岛真是——鸟的天堂、鸟的乐园、鸟的世界。

(三)练习说话:星期天是金山公园最热闹的时候,_____ 聚在一起,金山公园成了______。一眼望去,_____,到处都是___________。(课件出示)学生练说。

(四)学习第四小节。

1、引读第四自然段。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学生接着读(板书:爱鸟)

从哪些地方看出游人爱鸟?为什么游人会这么爱鸟?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吗?

2、(出示课后第3题)比较两句话。

a、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去碰幼鸟和鸟蛋。

b、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师:这两句话意思相同,但句型不同。第一句话原因在前,结果在后,第二句话结果在前,原因在后。

3、学生口头造句。

a、因为……所以……

b、……因为……

(结合前面的问题练习:鸟岛为什么闻名中外?为什么叫鸟岛?)

小结:游客们的周围有这么多的鸟蛋和幼鸟,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人们是多么爱护这些可爱的小鸟呀!正因为如此,岛上的鸟才不怕人,而且非常多,所以我们说这儿是鸟的天堂,是鸟的世界。

4、齐声朗读第四段。

5、看,蓝天碧水间,鸟儿飞得自由自在,多么快乐!只有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行为爱护鸟儿,爱护大自然,人们才能真正拥有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美丽的鸟岛。

板书设计:

鸟   岛       窝       多        爱鸟

上一篇:水处理现状与发展研究下一篇:周边酒店调研报告